CN113860829A - 一种新型水泥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水泥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60829A
CN113860829A CN202111297382.5A CN202111297382A CN113860829A CN 113860829 A CN113860829 A CN 113860829A CN 202111297382 A CN202111297382 A CN 202111297382A CN 113860829 A CN113860829 A CN 113860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ture
decorative material
heating
mixing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973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60829B (zh
Inventor
任诗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cha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cha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cha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cha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973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608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60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0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60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0829B/zh
Priority to ES202230744A priority patent/ES2942808B2/es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6Aluminous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4/00Us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s fillers, e.g. pigm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4/02Granular materials, e.g. microballoons
    • C04B14/022Carbon
    • C04B14/024Graphi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4/00Us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s fillers, e.g. pigm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4/02Granular materials, e.g. microballoons
    • C04B14/04Silica-rich materials; Silicates
    • C04B14/06Quartz; Sa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4/00Us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s fillers, e.g. pigm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4/02Granular materials, e.g. microballoons
    • C04B14/04Silica-rich materials; Silicates
    • C04B14/22Glass ; Devitrified glass
    • C04B14/24Glass ; Devitrified glass porous, e.g. foamed 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4/00Us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s fillers, e.g. pigm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4/38Fibrous materials; Whiskers
    • C04B14/386Carb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6/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fillers, e.g. pigm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organic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6/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16/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fibrous
    • C04B16/061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fibrous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4B16/0625Polyalkenes, e.g. polyethylene
    • C04B16/0633Polypropyl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04B24/2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04B24/2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4/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482Coating or impregnation materials
    • C04B2111/00508Cement pai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60Flooring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80Optical properties, e.g. transparency or reflexibilit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 Finishing Wal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装饰材料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水泥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装饰材料的原料包括:硫铝酸盐水泥,水性树脂,石英砂,复合纤维填充料和改性聚合物;所述方法包括:分别得到含所述化学成分的原料;将所述水性树脂和所述改性聚合物进行第一混合加热,后过滤,得到第一混合物;将所述复合纤维填充料加入所述第一混合物中进行第二混合加热,后加入所述石英砂进行搅拌,得到第二混合物;将所述硫铝酸盐水泥加入所述第二混合物中进行第三混合加热,后加入钠盐进行超声振荡,得到第三混合物;将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过滤和真空干燥,得到装饰材料;能有效提升装饰材料的凝固性和附着力;所述应用包括:将装饰材料用于粉饰中。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水泥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装饰材料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水泥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装饰材料是房屋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一种材料,比如:房屋建筑的外墙、内墙或地面均可通过装饰材料进行衬底,然后以喷涂涂料或者深入颜料等方式形成不同颜色或形状的图案,装饰材料一般分为装饰涂料板或者水性装饰涂料漆两种,其中装饰板由于制作成本较高,成型后修改较为复杂,因此一般采用水性装饰涂料的形式作为装饰材料的常规使用方式。
目前的水性装饰涂料一般采用粘接剂将各组分粘接一起,从而形成稳定的流体状,但是由于水性装饰涂料涂覆完毕后,不同墙面或者地面的受热程度不同,因此导致水性装饰涂料的干燥贴合程度不同,时间过长,将导致墙面或者地面起皮脱落,影响美观。因此如何得到贴合程度均匀的水泥装饰材料,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水泥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泥装饰材料贴合程度均匀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水泥装饰材料,以重量份数计,所述装饰材料的原料包括:
硫铝酸盐水泥:25份~35份,水性树脂:15份~20份,石英砂:10份~15份,复合纤维填充料:5份~10份和改性聚合物:2份~8份。
可选的,以质量分数计,所述复合纤维填充料包括:植物纤维:25%~45%,碳纤维:20%~40%和聚丙烯树脂纤维:20%~35%。
可选的,以质量分数计,所述改性聚合物包括:
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45%~55%,改性可膨胀石墨:35%~45%和玻璃微珠:5%~15%。
可选的,所述玻璃微珠的粒径为5μm~15μm。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水泥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得到含所述化学成分的原料;
将所述水性树脂和所述改性聚合物进行第一混合加热,后过滤,得到第一混合物;
将所述复合纤维填充料加入所述第一混合物中进行第二混合加热,后加入所述石英砂进行搅拌,得到第二混合物;
将所述硫铝酸盐水泥加入所述第二混合物中进行第三混合加热,后加入钠盐进行超声振荡,得到第三混合物;
将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过滤和真空干燥,得到装饰材料。
可选的,所述第一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40℃~50℃,所述第一混合加热的时间为45min~50min。
可选的,所述第二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55℃~65℃,所述第二混合加热的时间为30min~40min。
可选的,所述第三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65℃~85℃,所述第三混合加热的时间为15min~25min。
可选的,所述搅拌的转速为200rpm~400rpm,所述超声振荡的功率为15kw~25kw,所述超声振荡的时间为45min~75min。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水泥装饰材料的应用,所述应用包括:将第一方面所述的装饰材料用于墙壁、地面和家具表面的粉饰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水泥装饰材料,通过在水泥中加入水性树脂、石英砂、复合纤维填充料和改性聚合物,利用水性树脂增强水泥的流动性,再通过石英砂和复合纤维填充料作为载体,承载水泥和水性树脂,并且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进一步增强装饰材料的附着力,再通过改性聚合物,改善水泥装饰材料的粘稠度和流动性,进一步使装饰材料的附着力均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新型水泥装饰材料,以重量份数计,所述装饰材料的原料包括:
硫铝酸盐水泥:25份~35份,水性树脂:15份~20份,石英砂:10份~15份,复合纤维填充料:5份~10份和改性聚合物:2份~8份。
本申请中,硫铝酸盐水泥的重量份数为25份~35份的积极效果是在该重量份数的取值范围内,硫铝酸盐水泥能作为主体材料充分贴合待装饰的一面,同时硫铝酸盐水泥相比普通水泥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同时其强度挥发快,适用于装饰面的快速成型;当重量份数的取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由于硫铝酸盐水泥价格较贵,将增加成本,同时硫酸铝盐过多将导致装饰材料未充分铺排完整就凝聚成型,影响墙面或地面的施工,当重量份数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硫铝酸盐水泥无法作为主体材料,导致装饰材料整体无法贴合在待装饰的一面。
水性树脂的重量份数为15份~20份的积极效果是在该重量份数的取值范围内,水性树脂能将硫铝酸盐水泥充分螯合形成适当粘稠度的流体;当重量份数的取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水性树脂含量过多,导致硫铝酸盐水泥的粘稠度增加,不利于硫铝酸盐水泥的流动,同时过多的水性树脂不利于硫铝酸盐水泥的凝固,当重量份数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低的水性树脂将导致硫铝酸盐水泥的粘稠度无法达到要求,影响最终的硫铝酸盐水泥和装饰面的贴合程度。
石英砂的重量份数为10份~15份的积极效果是在该重量份数的范围内,石英砂能充当承载体,将硫铝酸盐水泥、水性树脂和改性聚合物充分的承载,从而提高其流动性,并给由于石英砂的存在表面摩擦,可进一步提高硫铝酸盐水泥和水性树脂在装饰面的附着力,同时石英石能传导一部分的热量和水分,使装饰材料能快速凝固;当重量份数的取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多的石英砂将导致装饰材料的颗粒变多,影响装饰材料的流动性,同时过多的石英砂将分散硫铝酸盐水泥、水性树脂和改性聚合物的分布,影响装饰面的均匀程度,当重量份数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低的石英砂将导致硫铝酸盐水泥、水性树脂和改性聚合物的分散程度不足,影响二者流动,同时过低的石英砂无法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度,导致装饰材料的附着力下降,影响装饰材料整体的附着力。
复合纤维填充料的重量份数为5份~10份的积极效果是在该重量份数的取值范围内,复合纤维能同石英砂协同,提高装饰材料的附着力,从而提高装饰材料的附着力,同时复合纤维填充料能传导一部分热量和水分,促进装饰材料的快速凝固;当重量份数的取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多的复合纤维填充料虽然能承载硫铝酸盐水泥、水性树脂和改性聚合物,但是过多的复合纤维填充料将影响硫铝酸盐水泥、水性树脂和改性聚合物的流动性,导致装饰材料的附着力降低,当重量份数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复合纤维填充料无法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度,无法有效的提高装饰材料在待装饰面的附着力,同时过少的复合纤维填充料将无法传导足够的热量和水分,无法使装饰材料快速凝固。
改性聚合物的重量份数为2份~8份的积极效果是在该重量份数的取值范围内,改性聚合物能充分改善装饰材料的流动性和与待装饰面的附着力;当重量份数的取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多的改性聚合物将导致装饰材料的流动性和附着力过高,影响装饰材料的流动性,导致装饰材料的凝固成团,影响附着力,当重量份数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低的改性聚合物将导致装饰材料的流动性和附着力降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质量分数计,所述复合纤维填充料包括:植物纤维:25%45%,碳纤维:20%~40%和聚丙烯树脂纤维:20%~35%。
本申请中,植物纤维的质量分数为25%~45%的积极效果是利用植物纤维的柔韧性,可方便硫铝酸盐水泥、水性树脂和改性聚合物的流动,同时起到承载硫铝酸盐水泥、水性树脂和改性聚合物的作用,当质量分数的取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高的植物纤维将导致其余纤维含量过低,装饰材料整体的流动性过大,影响附着力,当质量分数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低的植物纤维将导致的其余纤维的含量过高,将导致装饰材料的整体流动性降低,影响后续的快速凝固过程。
碳纤维的质量分数为20%~30%的积极效果是在该质量分数的范围内,能利用碳纤维的吸附功能,与植物纤维共同承载硫铝酸盐水泥、水性树脂和改性聚合物,提高装饰材料的流动性,同时碳纤维还具有一定的导热性能,能快速的将热量传递到装饰材料涂饰后的平面上,使装饰材料整体受热均匀,从而能实现快速凝固;当质量分数的取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多的碳纤维将快速传递热量,加快装饰材料的凝固,但是过多的碳纤维将导致装饰材料的流动性降低,影响装饰材料的附着力,当质量分数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低的碳纤维将导致装饰材料的传热不足,影响装饰材料的快速凝固。
聚丙烯树脂纤维的质量分数为20%~30%的积极效果是在该质量分数的范围内,能起到承载硫铝酸盐水泥、水性树脂和改性聚合物的作用,同时由于聚丙烯树脂纤维能在水泥材料中形成三维乱向分布的网状结构,因此可同碳纤维和植物纤维进行协同,提高装饰材料的分布均匀程度以及不同部位装饰材料的联结能力,促使装饰材料分布均匀,从而提高装饰材料的附着力;当质量分数的取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多的聚丙烯树脂纤维将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阻碍装饰材料的流动,导致装饰材料在待装饰墙面和底面上的均匀分布,影响附着力,当质量分数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低的聚丙烯树脂纤维将无法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影响装饰材料的分布,影响最终的附着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质量分数计,所述改性聚合物包括:
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45%55%,改性可膨胀石墨:35%~45%和玻璃微珠:5%~15%,其中,所述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为水溶性90%以上的可发性聚苯乙烯,购自万得化工;所述改性可膨胀石墨为XF057型的可膨胀石墨,购自先丰纳米。
本申请中,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的质量分数为45%~55%的积极效果是在该质量分数范围内,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可充分将装饰材料发泡,提高装饰材料的流动性;当质量分数的取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高的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导致发泡量过多,影响装饰材料的流动性,导致装饰材料快速流动,难以凝固,当质量分数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低的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将导致发泡量不足,装饰材料的流动性下降,影响装饰材料的凝固。
改性可膨胀石墨的质量分数为35%~45%的积极效果是在该质量分数范围内,改性可膨胀石墨能协同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进行发泡,从而进一步提高装饰材料的流动性,同时膨胀后的多孔碳层能同碳纤维一同传递热量和水分,促进装饰材料的进一步凝固,从而提高附着力;当质量分数的取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多的改性膨胀石墨将导致发泡量过多,影响装饰材料的流动性,导致装饰材料快速流动,难以凝固,同时将生成较厚的多孔碳层,影响装饰材料的热量和水分传递,导致装饰材料凝固过快,当质量分数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低的改性可膨胀石墨将导致发泡量不足,影响和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之间的协同,无法有效提高装饰材料的流动性。
玻璃微珠的质量分数为5%~15%的积极效果是在该质量分数的范围内,能充分承载和分散涂饰材料的各原料,同时能进一步同石灰石进行对涂饰材料的粒径进行细化,由于硫铝酸盐水泥的碱性低,因此不会对玻璃微珠的表面进行影响,从而能进一步增加装饰材料的摩擦力度,从而能进一步提高附着力;当质量分数的取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多的玻璃微珠将导致涂饰材料中的微粒过多,影响涂饰材料的分布均匀,当质量分数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少的玻璃微珠将导致涂料材料的粒径细化不足,同时无法承载和分散各原料,影响涂饰材料的流动性和附着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玻璃微珠的粒径为5μm~15μm。
本申请中,玻璃微珠的粒径为5μm~15μm的积极效果是在该粒径的范围内,玻璃微珠能充分承载和分散涂饰材料的成分,同时玻璃微珠能提高涂饰材料的摩擦力度,从而综合提高涂饰材料的流动性和附着力;当粒径的取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大的玻璃微珠将导致涂饰材料的摩擦力度下降,同时玻璃微珠过于分散,导致涂饰材料的提合度降低,当粒径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低的玻璃微珠的粒径将使涂饰材料进一步分散,导致涂饰材料的流动性过高,影响后续的快速凝固,同时过低粒径的玻璃微珠将使摩擦力度过大,影响附着力。
在本中请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新型水泥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分别得到含所述化学成分的原料;
S2.将所述水性树脂和所述改性聚合物进行第一混合加热,后过滤,得到第一混合物;
S3.将所述复合纤维填充料加入所述第一混合物中进行第二混合加热,后加入所述石英砂进行搅拌,得到第二混合物;
S4.将所述硫铝酸盐水泥加入所述第二混合物中进行第三混合加热,后加入钠盐进行超声振荡,得到第三混合物;其中,所述钠盐可以是氯化钠、硫酸钠和硝酸钠。
S5.将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过滤和真空干燥,得到装饰材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40℃~50℃,所述第一混合加热的时间为45min~50min。
本申请中,第一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40℃~50℃的积极效果是在该终点温度范围内,能将水性树脂和改性聚合物加热扩散融合到一起,形成稳定的第一混合物;当温度取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高的温度将影响水性树脂和改性聚合物之间的扩散融合程度,使部分改性聚合物受热过多,与水性树脂提前形成胶凝态物质,影响后续的混合步骤,当温度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低的温度将无法使水性树脂和改性聚合物加热扩散融合到一起,导致后续的混合过程中涂饰材料混合不充分。
第一混合加热的时间为45min~50min的积极效果是在该时间范围内,能将水性树脂和改性聚合物加热扩散融合到一起,形成稳定的第一混合物;当时间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长的混合时间将导致水性树脂和改性聚合物胶凝,无法进行后续的混合操作,当时间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短的时间将无法使水性树脂和改性聚合物加热扩散融合充分,导致后续的混合过程中涂饰材料混合不充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55℃~65℃,所述第二混合加热的时间为30min~40min。
本申请中,第二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55℃~65℃的积极效果是在该终点温度范围内,能将复合纤维填充料和第一混合物充分混合并形成稳定的第二混合物前驱体,方便石英砂的加入和混合,从而形成稳定的第二混合物;当温度取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高的温度将影响复合纤维填充料和第一混合物之间的扩散融合程度,使第一混合物中部分物料胶凝,影响后续的混合步骤,当温度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低的温度将无法使复合纤维填充料和第一混合物之间扩散融合到一起,导致后续的混合过程中涂饰材料混合不充分。
第二混合加热的时间为30min~40min的积极效果是在该时间范围内,能将复合纤维填充料和第一混合物充分混合并形成稳定的第二混合物前驱体,方便石英砂的加入和混合,从而形成稳定的第二混合物;当时间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长的混合时间将导致第一混合物中部分物料胶凝,无法进行后续的混合操作,当时间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短的时间将无法使复合纤维填充料和第一混合物加热扩散融合充分,导致后续的混合过程中涂饰材料混合不充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65℃~85℃,所述第三混合加热的时间为15min~25min。
本申请中,第三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65℃~85℃的积极效果是在该终点温度范围内,能将硫铝酸盐水泥和第二混合物充分混合并形成稳定的第三混合物前驱体,方便钠盐的加入和混合,从而形成稳定的第三混合物;当温度取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高的温度将影响硫铝酸盐水泥和第二混合物之间的扩散融合程度,使第二混合物中部分凝,物料胶影响后续的混合步骤,当温度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低的温度将无法使硫铝酸盐水泥和第二混合物之间扩散融合到一起,导致后续的混合过程中涂饰材料混合不充分。
第三混合加热的时间为15min~25min的积极效果是在该时间范围内,能将硫铝酸盐水泥和第二混合物充分混合并形成稳定的第三混合物前驱体,方便钠盐的加入和混合,从而形成稳定的第三混合物;当时间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长的混合时间将导致第二混合物中部分物料胶凝,无法进行后续的混合操作,当时间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短的时间将无法使硫铝酸盐水泥和第二混合物加热扩散融合充分,导致后续的混合过程中涂饰材料混合不充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的转速为200rpm~400rpm,所述超声振荡的功率为15kw~25kw,所述超声振荡的时间为45min~75min。
本申请中,搅拌的转速为200rpm~400rpm的积极效果是在该转速的范围内,能将石英砂充分分散第二混合物前驱体中,从而对装饰材料进行承载,方便后续的混合加热,并且能提高装饰材料的流动性;当转速的取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快的转速将导致物料损失,导致装饰材料的物料损失,当转速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过慢的转速虽然能搅拌充分,但是无法使较石英砂充分搅拌分散到第二混合物前驱体中,影响后续的混合,导致装饰材料混合不均匀。
超声振荡的功率为15kw~25kw的积极效果是在该振荡功率的条件下,能将钠盐充分扩散到第三混合物前驱体中,同时使第三混合物中的各原料充分混合,形成稳定的第三混合物;当功率的取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功率过大,增加工艺的能耗,同时将导致钠盐和第三混合物之间出现根据粒径和分散程度的分层现象,当功率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功率过低,无法使钠盐充分扩散到第三混合物前驱体中,影响混合效果。
超声振荡的时间为45min~75min的积极效果是在该时间范围内,能将钠盐充分扩散到第三混合物前驱体中,同时使第三混合物中的各原料充分混合,形成稳定的第三混合物;当时间的取值大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大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时间过长,不仅导致工艺耗时增加,同时将导致钠盐和第三混合物之间出现根据粒径和分散程度的分层现象;当时间的取值小于该范围的端点最小值,将导致的不利影响是时间过短,无法使钠盐充分扩散到第三混合物前驱体中,影响混合效果。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新型水泥装饰材料的应用,将第一方面所述的装饰材料用于墙壁、地面和家具表面的粉饰中。
实施例1
一种新型水泥装饰材料,以重量份数汁,所述装饰材料的原料包括:
硫铝酸盐水泥:30份,水性树脂:17份,石英砂:12份,复合纤维填充料:7份和改性聚合物:6份。
以质量分数计,所述复合纤维填充料包括:植物纤维:40%,碳纤维:30%和聚丙烯树脂纤维:30%。
以质量分数计,所述改性聚合物包括: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50%,改性可膨胀石墨:40%和玻璃微珠:10%。
所述玻璃微珠的粒径为10μm。
一种新型水泥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分别得到含所述化学成分的原料;
S2.将所述水性树脂和所述改性聚合物进行第一混合加热,后过滤,得到第一混合物;
S3.将所述复合纤维填充料加入所述第一混合物中进行第二混合加热,后加入所述石英砂进行搅拌,得到第二混合物;
S4.将所述硫铝酸盐水泥加入所述第二混合物中进行第三混合加热,后加入钠盐进行超声振荡,得到第三混合物;
S5.将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过滤和真空干燥,得到装饰材料。
所述第一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45℃,所述第一混合加热的时间为47min。
所述第二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60℃,所述第二混合加热的时间为35min。
所述第三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70℃,所述第三混合加热的时间为20min。
所述搅拌的转速为300rpm,所述超声振荡的功率为20kw,所述超声振荡的时间为60min。
实施例2
将实施例2和实施例1相对比,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以重量份数计,所述装饰材料的原料包括:
硫铝酸盐水泥:25份,水性树脂:15份,石英砂:10份,复合纤维填充料:5份和改性聚合物:2份。
以质量分数计,所述复合纤维填充料包括:植物纤维:25%,碳纤维:40%和聚丙烯树脂纤维:35%。
以质量分数计,所述改性聚合物包括:
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45%,改性可膨胀石墨:45%和玻璃微珠:10%。
所述玻璃微珠的粒径为5μm。
所述第一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40℃,所述第一混合加热的时间为45min。
所述第二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55℃,所述第二混合加热的时间为30min。
所述第三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65℃,所述第三混合加热的时间为15min。
所述搅拌的转速为200rpm,所述超声振荡的功率为15kw,所述超声振荡的时间为45min。
实施例3
将实施例3和实施例1相对比,实施例3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以重量份数计,所述装饰材料的原料包括:
硫铝酸盐水泥:35份,水性树脂:20份,石英砂:15份,复合纤维填充料:10份和改性聚合物:8份。
以质量分数计,所述复合纤维填充料包括:植物纤维:45%,碳纤维:35%和聚丙烯树脂纤维:20%。
以质量分数计,所述改性聚合物包括:
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55%,改性可膨胀石墨:40%和玻璃微珠:5%。
所述玻璃微珠的粒径为15μm。
所述第一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50℃,所述第一混合加热的时间为50min。
所述第二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65℃,所述第二混合加热的时间为40min。
所述第三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85℃,所述第三混合加热的时间为25min。
所述搅拌的转速为400rpm,所述超声振荡的功率为25kw,所述超声振荡的时间为75min。
实施例4
将实施例4和实施例1相对比,实施例4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第一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40℃,所述第一混合加热的时间为45min。
所述第二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55℃,所述第二混合加热的时间为30min。
所述第三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65℃,所述第三混合加热的时间为15min。
所述搅拌的转速为200rpm,所述超声振荡的功率为15kw,所述超声振荡的时间为45min。
实施例5
将实施例5和实施例1相对比,实施例5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第一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50℃,所述第一混合加热的时间为50min。
所述第二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65℃,所述第二混合加热的时间为40min。
所述第三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85℃,所述第三混合加热的时间为25min。
所述搅拌的转速为400rpm,所述超声振荡的功率为25kw,所述超声振荡的时间为75min。
对比例1
将对比例1和实施例1相对比,对比例1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不加入石英砂。
对比例2
将对比例2和实施例1相对比,对比例2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不加入复合纤维填充料。
对比例3
将对比例3和实施例1相对比,对比例3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不加入改性聚合物。
对比例4
将对比例4和实施例1相对比,对比例4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不加入植物纤维。
对比例5
将对比例5和实施例1相对比,对比例5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不加入碳纤维。
对比例6
将对比例6和实施例1相对比,对比例6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不加入聚丙烯树脂纤维。
对比例7
将对比例7和实施例1相对比,对比例7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不加入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
对比例8
将对比例8和实施例1相对比,对比例8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不加入改性可膨胀石墨。
对比例9
将对比例9和实施例1相对比,对比例9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不加入玻璃微珠。
对比例10
将对比例10和实施例1相对比,对比例10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第一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35℃,所述第一混合加热的时间为40min。
所述第二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50℃,所述第二混合加热的时间为20min。
所述第三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60℃,所述第三混合加热的时间为10min。
所述搅拌的转速为150rpm,所述超声振荡的功率为10kw,所述超声振荡的时间为40min。
对比例11
将对比例11和实施例1相对比,对比例11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第一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55℃,所述第一混合加热的时间为60min。
所述第二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70℃,所述第二混合加热的时间为50min。
所述第三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90℃,所述第三混合加热的时间为30min。
所述搅拌的转速为600rpm,所述超声振荡的功率为30kw,所述超声振荡的时间为80min。
相关实验:
收集实施例1-5和对比例1-11所得的装饰材料,并分别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相关实验的测试方法:
凝固用时:将装饰材料分别采用相同喷涂设备喷涂在6cm*6cm的相同木板上,并开始计时,待其凝固后,结束计时,所得时间即为凝固用时。
附着力性能:按照GB/T 9286-1998、ASTM D3359-2009和ISO 2409-2013所记载的方法对样板进行综合的附着力性能评级。
表1
类别 凝固用时(min) 附着力性能
实施例1 15 1级
实施例2 15 1级
实施例3 16 1级
实施例4 17 1级
实施例5 19 1级
对比例1 23 2级
对比例2 50 3级
对比例3 60 3级
对比例4 21 3级
对比例5 22 3级
对比例6 26 4级
对比例7 30 4级
对比例8 23 3级
对比例9 22 3级
对比例10 43 4级
对比例11 41 4级
表1具体分析:
凝固用时是指装饰材料凝固所用的时间,凝固用时越短,说明装饰材料凝固的速度越快。
附着力性能是指装饰材料和待装饰的材料之间的贴合程度,附着力等级越接近0级,说明装饰材料和待装饰的材料之间的贴合程度越高。
由实施例1-5的数据可知:
通过改变本申请中不同的硫铝酸盐水泥、水性树脂、石英砂、复合纤维填充料和改性聚合物的含量,同时控制制备阶段的参数不同,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或者节约能耗的角度,选择合适的配比和制备工艺参数。
由对比例1-11的数据可知,
若不加入复合纤维填充料和改性聚合物,对装饰材料的凝固用时和附着力性能的影响较大,其中改性聚合物比复合纤维填充料的影响大,并且改性聚合物中可发性聚苯乙烯和复合纤维填充料中聚丙烯树脂纤维均能对凝固用时和附着力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还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饰材料,通过加入复合纤维填充料和改性聚合物,可有效的提高水泥型装饰材料的凝固速度和附着能力。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对不同原料进行不同程度的加热,能使不同原料之间的成分充分加热扩散并且融合,从而能得到均匀的装饰材料。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可将本申请的装饰材料用于墙壁、地面和家具表面的粉饰中。
(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最终能得到厚度为40um~80um厚度的涂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水泥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所述装饰材料的原料包括:
硫铝酸盐水泥:25份~35份,水性树脂:15份~20份,石英砂:10份~15份,复合纤维填充料:5份~10份和改性聚合物:2份~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分数计,所述复合纤维填充料包括:植物纤维:25%~45%,碳纤维:20%~40%和聚丙烯树脂纤维:20%~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分数计,所述改性聚合物包括:
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45%~55%,改性可膨胀石墨:35%~45%和玻璃微珠:5%~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微珠的粒径为5μm~15μm。
5.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装饰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得到含所述化学成分的原料;
将所述水性树脂和所述改性聚合物进行第一混合加热,后过滤,得到第一混合物;
将所述复合纤维填充料加入所述第一混合物中进行第二混合加热,后加入所述石英砂进行搅拌,得到第二混合物;
将所述硫铝酸盐水泥加入所述第二混合物中进行第三混合加热,后加入钠盐进行超声振荡,得到第三混合物;
将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过滤和真空干燥,得到装饰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40℃~50℃,所述第一混合加热的时间为45min~50min。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55℃~65℃,所述第二混合加热的时间为30min~40min。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混合加热的终点温度为65℃~85℃,所述第三混合加热的时间为15min~25min。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的转速为200rpm~400rpm,所述超声振荡的功率为15kw~25kw,所述超声振荡的时间为45min~75min。
10.一种新型水泥装饰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将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装饰材料用于墙壁、地面和家具表面的粉饰中。
CN202111297382.5A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水泥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38608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7382.5A CN113860829B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水泥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S202230744A ES2942808B2 (es) 2021-11-03 2022-08-11 Un material decorativo de microcemento y su metodo de preparacion y aplicac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7382.5A CN113860829B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水泥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0829A true CN113860829A (zh) 2021-12-31
CN113860829B CN113860829B (zh) 2022-06-24

Family

ID=78986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97382.5A Active CN113860829B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水泥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60829B (zh)
ES (1) ES2942808B2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3526A (zh) * 2011-10-24 2012-06-20 沈阳建筑大学 大掺量聚苯乙烯颗粒泡沫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06830858A (zh) * 2017-03-17 2017-06-13 青岛瑞利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石墨烯复合水泥自流平封闭材料
KR101764895B1 (ko) * 2016-12-29 2017-08-04 (주)경기방재연구소 백화방지와 염해와 동해 및 내화학성이 우수한 콘크리트 보수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단면 보수 방법
KR101940768B1 (ko) * 2018-02-23 2019-04-10 (주)한국대상안전 콘크리트 보수용 무기계 프라이머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을 보수하는 방법
CN112897958A (zh) * 2021-03-25 2021-06-04 南通大学 一种网格织物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7609A (zh) * 2016-12-27 2018-07-03 秦春玉 一种石膏基自调湿吊顶装饰材料
CN107162507B (zh) * 2017-06-07 2019-08-02 贵州中能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墙体粉刷或贴瓷砖用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78439B (zh) * 2019-02-25 2019-08-16 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流动性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41114A (zh) * 2020-10-20 2021-02-09 浙江忠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调节湿度的饰面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3526A (zh) * 2011-10-24 2012-06-20 沈阳建筑大学 大掺量聚苯乙烯颗粒泡沫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KR101764895B1 (ko) * 2016-12-29 2017-08-04 (주)경기방재연구소 백화방지와 염해와 동해 및 내화학성이 우수한 콘크리트 보수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단면 보수 방법
CN106830858A (zh) * 2017-03-17 2017-06-13 青岛瑞利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石墨烯复合水泥自流平封闭材料
KR101940768B1 (ko) * 2018-02-23 2019-04-10 (주)한국대상안전 콘크리트 보수용 무기계 프라이머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을 보수하는 방법
CN112897958A (zh) * 2021-03-25 2021-06-04 南通大学 一种网格织物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942808B2 (es) 2024-03-18
ES2942808A2 (es) 2023-06-06
ES2942808R1 (es) 2023-06-08
CN113860829B (zh) 2022-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89161B (zh) 一种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包覆的氢氧化铝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92070B (zh) 一种pvc加工助剂的工业化制备方法
CN107163398A (zh) 一种含石墨烯的聚丙烯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JP2024513033A (ja) 塗料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応用
CN102807683A (zh) 一种阻燃抗滴落模塑聚苯乙烯(eps)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847208A (zh) 一种pvdf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3860829B (zh) 一种水泥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348446A (zh) 一种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基复合核壳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其高硬度乳胶膜的制备方法
CN109486297A (zh) 一种白色氟碳面漆及其制备工艺
CN109534728A (zh) 快干型真石漆、快干型厚质真石漆仿石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1701B (zh) 一种导电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85593B (zh) 基于雾化技术的光固化快速原型件表面粗糙度降低方法
CN103351450B (zh) 酪素基中空微球聚合物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286206A (zh) 石头纤维造纸方法
CN103726322B (zh) 烟气过滤材料后整理用发泡涂层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CN107445627A (zh) 一种酚醛树脂和二氧化锰双层覆膜陶瓷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7226969A (zh) 一种pvc复合装饰板
CN109233195B (zh) 高性能酚醛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1474934A (zh) 家居类物品表面仿真木纹的制作方法
CN110600197A (zh) 一种tpu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8277687A (zh) 一种防卷边pvc墙纸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48486A (zh) 一种铝制品用的耐冲击粉末涂料
CN111825870A (zh) 一种复合酚醛树脂板的加工工艺及其制造方法
JP7466288B2 (ja) シリコーン多孔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760846A (ja) 繊維強化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