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54610B - 3d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3d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54610B
CN113854610B CN202111137632.9A CN202111137632A CN113854610B CN 113854610 B CN113854610 B CN 113854610B CN 202111137632 A CN202111137632 A CN 202111137632A CN 113854610 B CN113854610 B CN 1138546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pporting
supporting plate
assembly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76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54610A (zh
Inventor
唐京科
陈磊
李中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uangxiang 3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uangxiang 3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uangxiang 3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uangxiang 3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3763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546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54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4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54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4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P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NOT FULLY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A23P30/00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r apparatus
    • A23P30/20Extru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机。该3D打印机包括托板、打印平台、取放机构及输送机构;托板用于承载打印模型;打印平台包括支撑组件和推动组件,支撑组件置于托板下方;推动组件用于推动托板,以使托板滑出支撑组件;取放机构设置于打印平台沿第二方向的一侧,取放机构用于取走托板,并将托板放置于支撑组件上;输送机构设置于打印平台滑出托板的一侧,用于承接从支撑组件滑出的托板,并带动托板移动。通过取放机构将托板取走并放置于支撑组件上,从而便于打印模型成型于托板上,并通过推动组件带动托板移动,使得托板滑出支撑组件至输送机构的一端,再通过输送机构带动托板移出,从而实现模型的全自动打印,操作简便。

Description

3D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食品3D打印成型过程中,使用加热后熔融状态的食品作为打印原料,利用食品在常温下可自身凝固,可打印出既具有立体效果又能食用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现有的食品3D打印机,在打印过程中,需要客户进行手动放托板、手动放盖等繁琐操作,且客户手动操作过程中导致模型可能被污染。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客户手动操作过程中导致模型被污染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3D打印机。
一种3D打印机,包括:
托板,用于承载打印模型;
打印平台,包括支撑组件和推动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置于所述托板下方以支撑所述托板;所述推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托板沿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推动组件用于推动所述托板,以使所述托板滑出所述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竖直方向;
取放机构,设置于所述打印平台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取放机构用于取走托板,并将所述托板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与竖直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及
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打印平台滑出所述托板的一侧,所述输送机构用于承接从所述支撑组件滑出的所述托板,并带动所述托板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组件包括:
推条,所述推条设置于所述托板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和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推条,用于驱动所述推条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使得所述推条带动所述托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同步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条包括: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和
抵接件,所述抵接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托板的一侧,所述抵接件背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用于抵接所述托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放机构包括:
吸盘,所述吸盘用于吸附托板;
第一驱动件,所述吸盘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吸盘沿竖直方向移动;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得所述吸盘与所述第一驱动件同步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加盖机构,所述加盖机构设置于所述打印平台的一侧,所述加盖机构能够限制盖体下移或者释放所述盖体,以使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托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盖机构包括:
支撑部;和
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限位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限位组件在第一状态时,所述限位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位于盖体的下方,以限制所述盖体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所述限位组件在第二状态时,所述限位组件的另一端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盖体的外侧,以释放所述盖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扭簧、转轴及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限位板相对于所述支撑部在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之间切换;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转轴,且所述扭簧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限位组件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板在第一角度,所述第一限位板用于位于所述盖体的下方,以限制所述盖体下移;所述限位组件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板在第二角度,所述第一限位板在水平方向位于所述盖体的外侧,以释放所述盖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盖机构包括压盖组件,所述压盖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压盖组件的一端能够相对所述限位组件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一限位板克服所述扭簧的弹性力,以使所述第一限位板绕所述转轴的轴线从所述第一角度转动至所述第二角度;
所述压盖组件的一端能够相对所述限位组件移动,以释放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扭簧能够通过自身弹性力而回位,以使所述第一限位板从第二角度转动至第一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盖组件包括:
压杆;
第一压杆驱动件,所述压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压杆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一压杆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压杆沿第二方向移动;
第二压杆驱动件,所述第一压杆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压杆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二压杆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二压杆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杆驱动件沿竖直方向移动,使得所述压杆与所述第一压杆驱动件沿竖直方向同步移动,以抵接所述盖体并带动所述盖体向下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驱动件和输送平台;所述输送平台连接于所述输送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输送平台用于承载所述支撑组件上滑出的所述托板,所述输送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平台从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移动至所述加盖机构的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驱动轮、张紧轮及同步带;
所述输送平台连接于所述同步带,所述张紧轮与所述驱动轮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张紧轮将所述同步带张紧,所述输送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绕其轴线旋转,所述同步带做封闭环形运动,以带动所述输送平台从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沿倾斜向下的方向移动至所述加盖机构的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3D打印机还包括:
门板,所述门板上设有取料口,所述门板设于所述加盖机构背离所述打印平台的一侧,所述输送机构能够将所述加盖机构下方的托板带动至所述取料口的一侧;
窗板,所述窗板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门板;
开窗驱动件,所述开窗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窗板,以驱动所述窗板沿竖直方向移动,以遮挡所述取料口或暴露所述取料口。
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包括托板、打印平台、取放机构及输送机构;托板用于承载打印模型;打印平台包括支撑组件和推动组件,支撑组件置于托板下方以支撑托板;推动组件设置于托板沿第一方向的一侧,推动组件用于推动托板,以使托板滑出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竖直方向;取放机构设置于所述打印平台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取放机构用于取走托板,并将托板放置于支撑组件上,其中第二方向分别与竖直方向和第一方向垂直;及输送机构设置于打印平台滑出托板的一侧,输送机构用于承接从支撑组件滑出的托板,并带动托板移动。本申请中通过取放机构将托板取走并放置于支撑组件上,从而便于打印模型成型于托板上,并通过推动组件带动托板移动,使得托板滑出支撑组件至输送机构的一端,再通过输送机构带动托板移出,从而实现模型的全自动打印,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3D打印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3D打印机中打印平台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3D打印机中打印平台的部分爆炸图;
图4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3D打印机中取放机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3D打印机中加盖机构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3D打印机中输送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发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发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发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3D打印机的示意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的3D打印机,包括托板110、打印平台100、取放机构200及输送机构300;托板110用于承载打印模型;打印平台100包括支撑组件120和推动组件130,支撑组件120置于托板110下方以支撑托板110;推动组件130设置于托板110沿第一方向的一侧,推动组件130用于推动托板110,以使托板110滑出支撑组件120;取放机构200设置于打印平台100沿第二方向的一侧,取放机构200用于取走托板110,并将托板110放置于支撑组件120上;输送机构300设置于打印平台100滑出托板110的一侧,输送机构300用于承接从支撑组件120滑出的托板110,并带动托板110移动。
3D打印机还包括喷头机构500,喷头机构500包括X轴驱动组件510、Y轴驱动组件520、Z轴驱动组件530和喷头组件540;3D打印平台100连接于X轴驱动组件510的动力输出端,喷头组件540设于3D打印平台100的上方,且连接于Y轴驱动组件520的动力输出端,Y轴驱动组件520连接于Z轴驱动组件530的动力输出端;X轴驱动组件510用于驱动3D打印平台100沿第一方向移动,Y轴驱动组件520用于驱动喷头组件540沿第二方向移动,Z轴驱动组件530用于驱动Y轴驱动组件520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喷头组件540能够准确的在3D打印平台100上打印模型。其中,定义托板110滑出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垂直。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均以第一方向、第二方向进行表述。
具体地,喷头组件540位于支撑组件120的上方,取放机构200将托板110取走并放置于支撑组件120上,当喷头组件540将打印模型打印于托板110后,并通过推动组件130带动托板110移动,使得托板110滑出支撑组件120至输送机构300的一端,再通过输送机构300带动托板110移出,从而实现模型的全自动打印,操作简便。
参阅图2和图3,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3D打印机中打印平台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3D打印机中打印平台的部分爆炸图。推动组件130包括推条131和驱动件132,推条131设置于托板110沿第一方向的一侧;驱动件132安装于支撑组件120;驱动件13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推条131,用于驱动推条131沿第一方向运动,使得推条131带动托板110沿第一方向同步移动。
具体地,当喷头组件540将打印模型打印于托板110后,驱动件132驱动推条131沿第一方向朝向托板110移动,使得推条131能够抵接于支撑组件120上的托板110,并推动托板110同步移动,使得托板110带着模型滑出支撑组件120,从而避免从支撑组件120上手动取出带有模型的托板110时对托板110造成污染,进而避免模型被污染。其中,带模型的托板110滑出支撑组件120后,驱动件132驱动推条131沿第一方向反向移动,使得推条131能够回到初始位置,为下一次推动带模型的托板110做准备。
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推条131包括连接板1311和抵接件1312;连接板1311连接于驱动件132的动力输出端;抵接件1312连接于连接板1311沿第一方向靠近托板110的一侧,抵接件1312背向连接板1311的一侧用于抵接托板110。
具体地,当驱动件132驱动连接板1311沿第一方向朝向托板110移动时,连接板1311带动抵接件1312同步移动,从而使得抵接件1312背向连接板1311的一侧抵接于托板110,并带动托板110同步移动,从而使得推条131能够准确的抵接于托板110,并带动托板110移动。
继续参阅图1、图2和图3,抵接件1312包括抵接板1315和第一弯折板1313;抵接板1315连接于连接板1311,第一弯折板1313沿竖直方向延伸,抵接板1315沿第二方向的两侧连接有第一弯折板1313,第一弯折板1313与支撑组件120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第一弯折板1313背向抵接板1315的一侧用于抵接托板110。
具体地,托板110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大于抵接板1315沿第二方向的长度。由于第一弯折板1313向下延伸,且第一弯折板1313与支撑组件120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则驱动件132驱动连接板1311沿第一方向朝向托板110移动时,抵接板1315和第一弯折板1313均能够抵接于托板110的一侧,从而推动托板110,使得托板110能够平稳移动。由于第一弯折板1313与支撑组件120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则第一弯折板1313相对支撑组件12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能够移动的更加顺畅。
参阅图1和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20包括平台板121,平台板121的上方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槽122,第一弯折板1313远离抵接板1315的一端伸入导向槽122。
具体地,第一弯折板1313远离抵接板1315的一端伸入导向槽122,则第一弯折板1313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导向槽122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壁能够对第一弯折板1313进行限位,使得第一弯折板1313能够准确的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板1311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大于平台板121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则连接板1311沿第二方向的一侧能够伸出平台板121,连接于平台板121下方的驱动件132。
进一步地,驱动件132的动力输出端为两个,连接板131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伸出于平台板121,连接于驱动件132的两个动力输出端,从而保证连接板1311沿第一方向移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参阅图1、图2和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20包括支撑板124,支撑板124连接于平台板121背向导向槽122的一侧,驱动件132安装于支撑板124,支撑板124用于支撑平台板121。
具体地,连接板131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弯折板1314,第二弯折板1314远离连接板1311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延伸至支撑板124,连接于驱动件132的动力输出端。其中,沿第二方向,两个第二弯折板1314分别贴合于平台板121的两侧,从而能够限制连接板1311沿第二方向移动。
参阅图2和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平台板121沿竖直方向朝向推条131的一侧设有吸附孔123。
具体地,吸附孔123均匀的设置于平台板121朝向推条131的一侧。当空置的托板110置于平台板121时,吸附孔123能够吸附住置于平台板121上的托板110,使得托板110能够稳定的置于平台板121上,从而保证打印模型的质量。当喷头组件540打印模型结束之后,吸附孔123释放托板110,使得推条131能够推动托板110滑出平台板121。其中,吸附孔123能够吸附托板110是通过改变吸附孔123内的气压实现的,其具体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
参阅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推动组件130还包括主动轮133、从动轮134和传送带135,主动轮133连接于驱动件132,从动轮134与主动轮133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支撑组件120上,主动轮133和从动轮134将传送带135张紧,推条131连接于传送带135,驱动件132用于驱动主动轮133绕其轴线旋转,传送带135做封闭环形运动并用于带动从动轮134转动。
具体地,主动轮133连接于驱动件132的动力输出端,从动轮134与主动轮133安装于支撑板124上。由于主动轮133与从动轮134将传送带135张紧,则驱动件132驱动主动轮133绕第二方向转动时,主动轮133带动传送带135沿第一方向运动。由于推条131连接于传送带135,则推条131与传送带135同步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带动托板110运动。
进一步地,由于驱动件132的动力输出端的数量为两个,则相应的主动轮133、从动轮134和传送带135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传送带135分别安装于支撑板124沿第二方向的两侧,从而能够稳定的带动推条131沿第一方向移动。
更进一步的,推动组件130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贯穿轴136,贯穿轴136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主动轮133,并与两个主动轮133连接。驱动件132为贯穿电机,贯穿轴136贯穿于贯穿电机,并与贯穿电机传动连接。贯穿电机用于驱动贯穿轴136转动,两个主动轮133与贯穿轴136同步转动,从而同时带动支撑板124两侧的传送带135运动,使得推条13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同时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保证了推条131运动的平稳性。
参阅图3和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3D打印平台100包括固定座140,固定座140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的安装凹槽141;固定座140连接于推条131,传送带135沿第一方向穿过安装凹槽141,且连接于安装凹槽141的侧壁。
具体地,传送带135连接于安装凹槽141的侧壁,从而使得固定座140与传送带135同步移动,进而使得推条131与传送带135同步移动,从而保证推条131移动的稳定性。由于传送带135沿第一方向穿过安装凹槽141,则安装凹槽141的底壁能够限制传送带135沿第二方向朝向安装凹槽141底壁一侧移动。
进一步地,安装凹槽141设于固定座140的下端,固定座140的上端连接于第二弯折板1314靠近平台板121的一侧,并与平台板121贴合,从而起到对推条131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导向作用。
还是参阅图3和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3D打印平台100包括压扣150,压扣150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的限位凹槽152,压扣150能够沿第二方向插入安装凹槽141,与安装凹槽141卡接配合,以使传送带135伸入安装凹槽141的一端位于安装凹槽141的底壁和限位凹槽152的底壁之间;沿竖直方向,限位凹槽152的两侧壁夹紧传送带135。
具体地,压扣150与安装凹槽141卡接配合,则安装凹槽141的上下两侧壁抵接于压扣150,使得压扣150与固定座140同步移动。其中,压扣150具有限位凹槽152开口的一端沿第二方向插入安装凹槽141,使得伸入限位凹槽152的底壁与安装凹槽141的底壁相对,则传送带135伸入安装凹槽141内的一端位于安装凹槽141的底壁和限位凹槽152的底壁之间,从而限制了传送带135沿第二方向移动。由于安装凹槽141的上下两侧壁抵接于压扣150,则传送带135伸入安装凹槽141的一端容设于限位凹槽152内,且被限位凹槽152的上下两侧壁夹紧,从而使得压扣150与传送带135同步移动,进而使得固定座140与推条131与传送带135同步移动。
进一步地,固定座140设有卡接槽,卡接槽与安装凹槽141导通,压扣150沿竖直方向的一侧设有与卡接槽适配的卡凸151,压扣150插入安装凹槽141时,卡凸151能够与卡接槽卡接配合,从而限制压扣150与固定座140相对第一方向滑动,使得固定座140与压扣150同步移动。
参阅图1和图5,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3D打印机中取放机构的示意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取放机构200包括吸盘210、第一驱动件220及第二驱动件230;吸盘210用于吸附托板110;吸盘210连接于第一驱动件220的动力输出端,第一驱动件220用于驱动吸盘210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一驱动件220连接于第二驱动件230动力输出端,第二驱动件230用于驱动第一驱动件220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得吸盘210与第一驱动件220同步移动。
具体地,吸盘210连接于第一驱动件220靠近平台板121的一侧。第一驱动件220用于驱动吸盘210沿竖直方向移动,使得吸盘210能够吸附住托板110,并带动托板110向上移动。第一驱动件220连接于第二驱动件230的上方,第二驱动件230用于驱动第一驱动件220沿第一方向移动,使得吸附托板110的吸盘210能够与第一驱动件220同步移动,从而将托板110置于平台板121的上方,便于喷头组件540打印模型。其中,吸盘210的下侧设有放置盒240,至少一个托板110置于放置盒240内。
继续参阅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取放机构200包括连接臂290、第一配合杆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传动杆260;第一传动杆260连接于第一驱动件220的动力输出端,第一配合杆相对第一传动杆260平行且间隔设置,连接臂290的一端连接于吸盘210,第一传动杆260穿设于连接臂290远离吸盘210的一端,且与连接臂290螺纹传动,第一配合杆穿设于连接臂290远离吸盘210的一端,以限制连接臂290与第一传动杆260同步转动。
具体地,第一驱动件220驱动第一传动杆260转动,连接臂290的一端套设于第一配合杆,则连接臂290无法与第一传动杆260同步转动,则通过与第一传动杆260螺纹传动,连接臂290沿竖直方向移动,吸盘210与连接臂290同步移动。其中,第一驱动件220为电机。
还是参阅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取放机构200包括支撑臂250、第二配合杆280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传动杆270;第二传动杆270连接于第二驱动件230的动力输出端,第二配合杆280相对第二传动杆270平行且间隔设置,支撑臂25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驱动件220,第二传动杆270穿设于支撑臂250远离第一驱动件220的一端,且与支撑臂250螺纹传动,第二配合杆280穿设于支撑臂250远离吸盘210的一端,以限制支撑臂250与第二传动杆270同步转动。
具体地,第二驱动件230驱动第二传动杆270转动,支撑臂250的一端套设于第二配合杆280,则支撑臂250无法与第二传动杆270同步转动,则通过与第二传动杆270螺纹传动,支撑臂250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驱动组件和吸盘210与支撑臂250同步移动。其中,第二驱动件230为电机。
在其他实施例中,取放机构200可以为机械手,机械手先沿竖直方向移动至托板110的一侧,夹住托板110,然后带动托板110朝向平台板121移动,将托板110放置于平台板121上,从而便于喷头组件540打印模型。
参阅图1和图6,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3D打印机中加盖机构的示意图。3D打印机包括加盖机构400,加盖机构400设置于打印平台100的一侧,加盖机构400能够限制盖体440下移或者释放盖体440,以使盖体440盖设于托板110上。
具体地,加盖机构400设置于输送机构300远离打印平台100的一侧。当托板110沿第一方向滑出平台板121时,托板110在推条131的推动下滑入输送机构300的一端,输送机构300带动带3D打印,模型的托板110移动至加盖机构400的下方,加盖机构400释放盖体440,使得盖体440沿竖直方向落至托板110上,从而盖设于托板110上的3D打印模型,避免3D打印模型被污染。
继续参阅图1和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盖机构400包括支撑部410和限位组件420;限位组件42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限位组件420的一端连接于支撑部410;限位组件420在第一状态时,限位组件420的另一端用于位于盖体440的下方,以限制盖体44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限位组件420在第二状态时,限位组件420的另一端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盖体440的外侧,以释放盖体440。
限位组件420在第一状态时,限位组件420的另一端用于位于至少一个开口朝向下方的盖体440的下方,以限制盖体44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防止盖体440掉落。当需要为3D打印模型盖设盖体440时,将带有3D打印模型的托板110移动至加盖机构400的下方,并将限位组件420切换至第二状态,从而限位组件420的另一端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盖体440的外侧,则限位组件420能够释放至少一个盖体440,使得至少一个盖体440沿竖直方向落至托板110上,从而盖设于托板110上的3D打印模型,避免3D打印模型被污染。
具体地,如图6所示,限位组件420在第一状态时,限位组件420的另一端位于多个盖体440的下方。该多个盖体440沿竖直方向向下依次排列。每个盖体440上端的横截面积小于盖体440下端开口的横截面积,从而任意上下相邻的两个盖体440中,位置较靠上的一个盖体440的开口端套设于位置较靠下的盖体440上,进而多个盖体440形成自下而上层层套设的结构。因此,限位组件420在第一状态时,限位组件420的另一端位于多个盖体440中最下端的一个盖体440下方,即可防止多个盖体440下落。
限位组件420切换至第二状态时,限位组件420的另一端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多个盖体440的外侧,从而释放多个盖体440。可以理解,由于重力和/或通过外力的作用,多个盖体440中最下端的一个盖体440最先下落至托板110上。当剩余的其他盖体440未下落至托板110之前,可以通过及时将限位组件420切换至第一状态,从而,限位组件420的另一端能够位于该剩余的其他盖体440的下方,以支撑该剩余的其他盖体440,防止该剩余的其他盖体440掉落。
当再次需要为其他3D打印模型盖设盖体440时,可再次通过上述的方式将限位组件420切换至第二状态,使得该剩余的其他盖体440中的最下端的盖体440下落至该其他3D打印模型上。以此类推,通过加盖机构400能够将多个盖体440依次分别盖设于多个3D模型上。
参阅图6和图7,图7为图6中B处放大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限位组件420包括扭簧421、转轴(未示出)及第一限位板422,第一限位板422与支撑部410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以实现第一限位板422相对于支撑部410在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之间切换;扭簧421套设于转轴,且扭簧421一端连接于第一限位板422,另一端连接于支撑部410;限位组件420在第一状态时,第一限位板422在第一角度,第一限位板422用于位于盖体440的下方,以限制盖体440下移;限位组件420在第二状态时,第一限位板422在第二角度,第一限位板422在水平方向位于盖体440的外侧,以释放盖体440。
具体地,转轴连接于支撑部410,第一限位板422转动连接于第一转轴,第一限位板422能够绕转轴的轴线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限位板422在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之间切换。扭簧421套设于转轴,且扭簧421一端连接于第一限位板422,另一端连接于支撑部410,则当第一限位板422位于第一角度时,第一限位板422在扭簧421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保持在第一角度,从而能够保持在多个盖体440下方以支撑住多个盖体440,防止多个盖体440下落。
可通过手动或借助于工具向下转动第一限位板422,使得第一限位板422克服扭簧421的弹性力,从而第一限位板422绕转轴的轴线转动至第二角度,此时第一限位板422在水平方向位于盖体440的外侧,则第一限位板422不会对盖体440沿竖直方向移动造成遮挡,以释放盖体440,使得盖体440能够自动下落至加盖机构400下方的托板110上。如前文所述,多个盖体440中最下端的一个盖体440最先下落至托板110从而盖设于3D打印模型。
在剩余的其他盖体440未下落至托板110之前,当释放第一限位板422时,则扭簧421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回位,从而带动第一限位板422从第二角度转动至第一角度,从而第一限位板422再次抵接于该剩余的其他盖体440的下端,限制该剩余的其他盖体440下落。
当再次需要为其他3D打印模型盖设盖体440时,可再次通过上述的方式将限位组件420切换至第二状态,即第一限位板422绕转轴的轴线转动至第二角度,使得该剩余的其他盖体440中的最下端的盖体440下落至该其他3D打印模型上。以此类推,通过加盖机构400能够将多个盖体440依次分别盖设于多个3D模型上。
继续参阅图6和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限位组件420还包括第二限位板423,第二限位板423与支撑部410的表面贴合且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板423与第一限位板42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具体地,第二限位板423转动连接于转轴。扭簧421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板423连接从而间接地连接于支撑部410。由于第二限位板423与支撑部410的表面贴合且固定连接,则第二限位板423与支撑部410稳定的连接,当第一限位板422受到向下的推力,使得扭簧421克服自身弹性力转动时,扭簧421能够稳定的连接于第二限位板423,使得扭簧421能够蓄力。
参阅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盖机构400包括压盖组件430,压盖组件430连接于支撑部410,压盖组件430的一端能够相对限位组件420移动,并带动第一限位板422克服扭簧421的弹性力,以使第一限位板422绕转轴的轴线从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二角度;压盖组件430的一端能够相对限位组件420移动,以释放第一限位板422;扭簧421能够通过自身弹性力而回位,以使第一限位板422从第二角度转动至第一角度。
具体地,压盖组件430的一端能够相对限位组件420移动,从而抵接于第一限位板422,并对第一限位板422施加向下的力,使得第一限位板422克服扭簧421的弹性力而绕扭簧421的轴线转动,则第一限位板422从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二角度。当第一限位板422从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二角度后,多个盖体中最下端的盖体440在自身作用力下下落,则压盖组件430停止对第一限位板422施力,使得扭簧421带动第一限位板422回弹,以支撑剩余的其他盖体440。
在其他实施例中,压盖组件430的一端能够相对限位组件420移动,从而抵接于盖体440下端的侧壁上,并对盖体440施加向下的推力,使得第一限位板422抵接于盖体440的一端受到向下的推力,从而从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二角度。
参阅图6和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压盖组件430包括压杆431、第一压杆驱动件432及第二压杆驱动件433;压杆431连接于第一压杆驱动件432的动力输出端,第一压杆驱动件432用于驱动压杆431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压杆驱动件432连接于第二压杆驱动件433的动力输出端,第二压杆驱动件433连接于支撑部410,第二压杆驱动件433用于驱动第一压杆驱动件432沿竖直方向移动,使得压杆431与第一压杆驱动件432沿竖直方向同步移动,以使得压杆431抵接盖体440并带动盖体向下移动。
具体地,第一压杆驱动件432用于驱动压杆431沿第二方向靠近盖体440移动,使得压杆431的一端能伸入最下端盖体440与套设于最下端盖体440的盖体440之间。第二压杆驱动件433用于驱动第一压杆驱动件432沿竖直方向移动,使得压杆431与第一压杆驱动件432同步下移,从而使得压杆431的下端能够抵接于最下端的盖体440上,并对最下端的盖体440施加向下的推力,使得最下端的盖体440竖直向下移动。当最下端的盖体440下落至托板110上后,第一压杆驱动件432带动压杆431沿第二方向反向移动,从而远离盖体440移动至盖体440的一侧,并通过第二压杆驱动件433带动压杆431向上移动,使得压杆431回至初始位置,为下一次操作做准备。
进一步地,压杆431在第二压杆驱动件433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向下的运动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从而使得盖体440在下落过程中,压杆431的下端始终压着盖体440,从而使得盖体440在下落过程中,方向不会发生偏移,能够准确的落在托板110上,避免压坏托板110上的模型。
参阅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压盖组件430还包括连接座434、配合板4361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驱动杆436;第一驱动杆436连接于第一压杆驱动件432的动力输出端,配合板4361相对第一驱动杆436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配合板436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压杆驱动件433的动力输出端。压杆431远离盖体44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座434的下端,且连接座434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驱动杆436,另一端滑动连接于配合板4361,以限制连接座434与第一驱动杆436同步转动。
具体地,第一压杆驱动件432驱动第一驱动杆436转动时,由于连接座434的另一端与配合板4361滑动连接,则连接座434无法与第一驱动杆436同步转动,则通过与第一驱动杆436螺纹传动,连接座434沿第二方向移动,压杆431与连接座434同步移动。其中,第一压杆驱动件432为电机。
参阅图1、图6及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压盖组件430还包括导向板438、限位杆4371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驱动杆437;第二驱动杆437连接于第二压杆驱动件433的动力输出端,限位杆4371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二驱动杆437间隔设置,且连接于支撑部410,导向板438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压杆驱动件432,且导向板438转动连接于第二驱动杆437,及套设于限位杆4371,以限制导向板438与第二驱动杆437同步转动。
具体地,第二压杆驱动件433驱动第二驱动杆437转动,导向板438的一端套设于限位杆4371,则导向板438无法与第二驱动杆437同步转动,则通过与第二驱动杆437螺纹传动,导向板438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一压杆驱动件432与压杆431与导向板438同步移动。其中,第二压杆驱动件433为电机。
进一步地,压盖组件430还包括支撑座435,支撑座435连接于导向板438,第一压杆驱动件432和配合板4361均连接于支撑座435。导向板438设有导向孔,压杆431穿过导向孔,且压杆431穿过导向孔的一端能够抵接于盖体440,导向孔对压杆431沿第二方向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
参阅图6和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盖体440开口边缘具有承接部450,所述压盖组件430的一端能够抵接于承接部450。
具体地,沿第一方向,盖体440开口一端的边缘具有承接部450。压杆431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时,能够抵接于盖体440开口边缘的承接部450,从而对盖体440施加向下的力,使得盖体440与压杆431同步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同时能够避免对盖体440的侧壁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沿第一方向,盖体440开口两端边缘均具有承接部450,且盖体440的两端设有对称设置的限位组件420,则通过两个第一限位板422对盖体44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进行限位,使得盖体440能够稳定的被限位。相应地,连接座434上连接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压杆431,两个压杆431能够分别抵接于盖体440两端的承接部450,使得盖体440受到稳定的向下的推力,从而保证盖体440下落的方向不发生变化,进而准确的盖设于托板110上的打印模型上。
继续参阅图6和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部410包括容置箱411,压盖组件430连接于容置箱411的外壁,容置箱411上设有沿第二方向贯穿的长条孔,长条孔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压杆431的一端穿过长条孔,且压杆431穿过长条孔的部分的下端能够抵接于盖体440;第二限位板423与容置箱411的内壁贴合;容置箱411的下端具有开口,容置箱411用于容设盖体440,开口用于使盖体440移出容置箱411。
具体地,第二限位板423分别与容置箱411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壁贴合,盖体440容设于容置箱411内,从而能够保护盖体440,避免盖体440被污染。同时,容置箱411的下端具有开口,使得盖体440自动下落过程中能够沿着容置箱411延伸方向向下,从开口处落至托板110上,容置箱411的内壁对盖体440沿竖直方向移动起到导向作用。
第二压杆驱动件433连接于容置箱411,且限位杆4371的一端也连接于容置箱411。压杆431穿过导向孔的一端能够穿过长条孔,当第二压杆驱动件433驱动压杆431沿竖直方向移动时,压杆431能够沿长条孔的延伸方向移动,长条孔能够对压杆431沿竖直方向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压杆431能够准确抵接于承接部450。
参阅图1和图8,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3D打印机中输送机构的示意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送机构300包括输送驱动件320和输送平台310;输送驱动件320连接于支撑部410,输送平台310连接于输送驱动件320的动力输出端,输送平台310用于承载平台上滑出的托板110,输送驱动件320用于驱动输送平台310从平台板121的一侧移动至盖体440的下方。
具体地,输送平台310能够承接平台板121一侧滑出的托板110,并通过输送驱动件320驱动输送平台310移动,使得托板110能够移动至容置箱411开口的下方,使得盖体440能够准确的落至托板110上。
其中,由于盖体440具有一定的厚度,则多个盖体440套设于一起,必然会增加容置箱411的高度,为了降低加盖机构400的整体高度,容置箱411开口的位置较低,输送平台310先承接从较高位置的平台板121上滑出的托板110,然后通过输送驱动件320驱动输送平台310移动至容置箱411开口的下方,从而便于盖体440下落盖设于托板110上的打印模型上。
继续参阅图1和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送机构300还包括驱动轮330、张紧轮340及同步带350;输送平台310连接于同步带350,张紧轮340与驱动轮330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驱动轮330和张紧轮340将同步带350张紧,输送驱动件320用于驱动驱动轮330绕其轴线旋转,同步带350做封闭环形运动,以带动输送平台310从支撑组件120的一侧沿倾斜向下的方向移动至加盖机构400的下方。
具体地,驱动轮330连接于输送驱动件320的动力输出端,张紧轮340转动连接于支撑部410,输送驱动件320用于驱动驱动轮330转动,通过同步带350传动,带动张紧轮340同步转动。由于输送平台310连接于同步带350,则输送平台310与同步带350同步移动。由于压杆431需要沿第二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则为了避免与其他部件造成干扰,及减小加盖机构400的整体体积,则平台板121与容置箱411沿水平方向错开,而张紧轮340与驱动轮330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使得通过同步带350即可实现托板110沿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及竖直方向移动,从而简化托板110的运输步骤,节约能耗,提高托板110的传输效率。
进一步地,输送机构300还包括滑动座360和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固定臂370,固定臂370的一端连接于输送平台310,另一端连接于滑动座360,滑动座360连接于同步带350,则滑动座360带动输送平台310与同步带350同步移动。输送机构300还包括导向杆380,导向杆38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向杆380相对同步带350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个导向杆380分别穿设于滑动座360的两侧,从而对滑动座360与同步带350同步移动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3D打印机包括门板660、窗板630及开窗驱动件610;门板660上设有取料口600,门板660设于加盖机构400背离打印平台100的一侧,输送机构300能够将加盖机构400下方的托板110带动至取料口600的一侧;窗板630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门板660;开窗驱动件61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窗板630,以驱动窗板630沿竖直方向移动,以遮挡取料口600或暴露取料口600。
具体地,开窗驱动件610安装于门板660上,窗板630沿水平方向的两侧滑动连接于门板660。输送驱动件320带动驱动轮330转动,使得同步带350带动输送平台310从容置箱的下方,移动至取料口600的一侧。此时启动开窗驱动件610,使得开窗驱动件610驱动窗板63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此时取料口600暴露,工作人员能够从暴露的取料口600处取出盖设有盖体440的托板110,从而保证打印模型在运输过程中被污染,同时能够避免人工加盖过程中对模型造成污染。
其中,由于输送机构300能够将加盖机构400下方的托板110带动至取料口600的一侧,则取料口600相对容置箱411的开口处错开,从而避免未盖设盖体440的模型经过取料口600,从而避免模型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继续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3D打印机还包括固定块620和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从动杆650,从动杆650连接于开窗驱动件610的动力输出端,固定块620连接于窗板630,且转动连接于从动杆650,开窗驱动件610用于驱动从动杆650转动,使得固定块620相对从动杆650沿竖直方向移动,窗板630与固定块620同步移动。
具体地,开窗驱动件610驱动从动杆650转动,由于窗板630的两端滑动连接于门板660,且固定块620连接于窗板630,则固定块620不与从动杆650同步转动,通过与从动杆650螺纹传动,而相对从动杆650沿竖直方向移动,窗板630与固定块620同步移动,从而实现窗板630遮挡取料口600或者暴露取料口600。当需要取出模型时,开窗驱动件610驱动窗板630向下移动,以使取料口600暴露,从而便于取模型。当不需要取模型时,开窗驱动件610驱动窗板630向上移动,以使取料口600被遮挡,从而避免模型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
进一步地,3D打印机还包括机架700,门板660转动连接于机架700,并与机架700围设成一个封闭的腔体,取放机构200、打印平台100、喷头机构500、加盖机构400及输送机构300均容设于腔体内,从而保证模型在自动打印的过程中,能够避免被污染。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发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板,用于承载打印模型;
打印平台,包括支撑组件和推动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置于所述托板下方以支撑所述托板;所述推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托板沿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推动组件用于推动所述托板,以使所述托板滑出所述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竖直方向;
取放机构,设置于所述打印平台沿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取放机构用于取走托板,并将所述托板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与竖直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及
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打印平台滑出所述托板的一侧,所述输送机构用于承接从所述支撑组件滑出的所述托板,并带动所述托板移动;
加盖机构,设置于所述打印平台的一侧,所述加盖机构能够限制盖体下移或者释放所述盖体,以使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托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包括:
推条,所述推条设置于所述托板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和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推条,用于驱动所述推条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使得所述推条带动所述托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同步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条包括: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和
抵接件,所述抵接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托板的一侧,所述抵接件背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用于抵接所述托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机构包括:
吸盘,所述吸盘用于吸附托板;
第一驱动件,所述吸盘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吸盘沿竖直方向移动;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得所述吸盘与所述第一驱动件同步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盖机构包括:
支撑部;和
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限位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限位组件在第一状态时,所述限位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位于盖体的下方,以限制所述盖体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所述限位组件在第二状态时,所述限位组件的另一端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盖体的外侧,以释放所述盖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扭簧、转轴及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限位板相对于所述支撑部在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之间切换;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转轴,且所述扭簧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限位组件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板在第一角度,所述第一限位板用于位于所述盖体的下方,以限制所述盖体下移;所述限位组件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板在第二角度,所述第一限位板在水平方向位于所述盖体的外侧,以释放所述盖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盖机构包括压盖组件,所述压盖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压盖组件的一端能够相对所述限位组件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一限位板克服所述扭簧的弹性力,以使所述第一限位板绕所述转轴的轴线从所述第一角度转动至所述第二角度;
所述压盖组件的一端能够相对所述限位组件移动,以释放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扭簧能够通过自身弹性力而回位,以使所述第一限位板从第二角度转动至第一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组件包括:
压杆;
第一压杆驱动件,所述压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压杆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一压杆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压杆沿第二方向移动;
第二压杆驱动件,所述第一压杆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压杆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二压杆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二压杆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杆驱动件沿竖直方向移动,使得所述压杆与所述第一压杆驱动件沿竖直方向同步移动,以抵接所述盖体并带动所述盖体向下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驱动件和输送平台;所述输送平台连接于所述输送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输送平台用于承载所述支撑组件上滑出的所述托板,所述输送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平台从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移动至所述加盖机构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驱动轮、张紧轮及同步带;
所述输送平台连接于所述同步带,所述张紧轮与所述驱动轮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张紧轮将所述同步带张紧,所述输送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绕其轴线旋转,所述同步带做封闭环形运动,以带动所述输送平台从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沿倾斜向下的方向移动至所述加盖机构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门板,所述门板上设有取料口,所述门板设于所述加盖机构背离所述打印平台的一侧,所述输送机构能够将所述加盖机构下方的托板带动至所述取料口的一侧;
窗板,所述窗板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门板;
开窗驱动件,所述开窗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窗板,以驱动所述窗板沿竖直方向移动,以遮挡所述取料口或暴露所述取料口。
CN202111137632.9A 2021-09-27 2021-09-27 3d打印机 Active CN1138546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7632.9A CN113854610B (zh) 2021-09-27 2021-09-27 3d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7632.9A CN113854610B (zh) 2021-09-27 2021-09-27 3d打印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4610A CN113854610A (zh) 2021-12-31
CN113854610B true CN113854610B (zh) 2023-03-07

Family

ID=78991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7632.9A Active CN113854610B (zh) 2021-09-27 2021-09-27 3d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5461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2387A (zh) * 2018-03-05 2018-06-15 郑州智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中心
CN108961567A (zh) * 2018-09-17 2018-12-07 上海巨昂实业有限公司 智能咖啡售卖机
CN109042788A (zh) * 2018-06-13 2018-12-21 合肥中农科泓智营养健康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3d打印系统
CN109822907A (zh) * 2019-03-22 2019-05-31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远程控制、无人值守连续打印的3d打印机辅助系统
EP3575064A1 (en) * 2018-05-28 2019-12-04 National Intelligent Foundr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3d printing apparatus, production line using the apparatus, and cyclical printing method thereof
CN211222076U (zh) * 2019-11-29 2020-08-11 苏州博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持续打印的dlp类型3d打印机
CN212813870U (zh) * 2020-08-27 2021-03-30 广东汉和食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食物烘焙生产线的加盖机
CN113120581A (zh) * 2021-04-07 2021-07-16 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薄型件的装配系统
CN213733430U (zh) * 2020-11-04 2021-07-20 深圳市永艾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塑料制品3d打印的连续卸料组件
CN113428636A (zh) * 2021-06-22 2021-09-24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旋转体下料功能的打印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2387A (zh) * 2018-03-05 2018-06-15 郑州智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中心
EP3575064A1 (en) * 2018-05-28 2019-12-04 National Intelligent Foundr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3d printing apparatus, production line using the apparatus, and cyclical printing method thereof
CN109042788A (zh) * 2018-06-13 2018-12-21 合肥中农科泓智营养健康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3d打印系统
CN108961567A (zh) * 2018-09-17 2018-12-07 上海巨昂实业有限公司 智能咖啡售卖机
CN109822907A (zh) * 2019-03-22 2019-05-31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远程控制、无人值守连续打印的3d打印机辅助系统
CN211222076U (zh) * 2019-11-29 2020-08-11 苏州博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持续打印的dlp类型3d打印机
CN212813870U (zh) * 2020-08-27 2021-03-30 广东汉和食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食物烘焙生产线的加盖机
CN213733430U (zh) * 2020-11-04 2021-07-20 深圳市永艾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塑料制品3d打印的连续卸料组件
CN113120581A (zh) * 2021-04-07 2021-07-16 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薄型件的装配系统
CN113428636A (zh) * 2021-06-22 2021-09-24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旋转体下料功能的打印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4610A (zh) 2021-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54610B (zh) 3d打印机
KR100732188B1 (ko) 용지 걸림 처리가 용이한 인자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미니프린터
CN111438262B (zh) 一种自动开料机
CN111516938A (zh) 插盘设备
US8220389B2 (en) Tray surface cleaning device
CN217143029U (zh) 一种座椅托盘调节机构的自动装配设备
CN216255363U (zh) 打印平台及3d打印机
CA2885758C (en) Printing apparatus
CN114769064A (zh) 点胶设备及其点胶方法
CN216255376U (zh) 加盖装置及3d打印机
EP1473261A1 (en) Assembly for testing portions of glass sheets of any size, and sheet processing unit equipped with such an assembly
CN212245059U (zh) 一种筒状物料输送机构
CN112565547A (zh) 一种可收藏式遮光纸张扫描机器人
KR200162389Y1 (ko) 캐리지를 이용한 용지공급장치부가 구비된 잉크젯프린터
CN114571224A (zh) 一种座椅托盘调节机构的自动装配设备
US3843019A (en) Denesting apparatus
CN115302955B (zh) 一种相册生产加工装置
KR200265136Y1 (ko) 필기구의 자동 열 전사 인쇄기
CN220314319U (zh) 一种自动折盒装置
CN217295204U (zh) 自动切盖机
CN216881941U (zh) 一种用于刨削机的自动送料装置
CN113878351B (zh) 一种美工刀刀片盒自动组装设备
CN117103552B (zh) 一种用于展示架制造的生产流水线及其生产工艺
CN213566820U (zh) 一种糖果组盖机
CN214398852U (zh) 一种夹持输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