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1333A - 噪声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噪声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1333A
CN113841333A CN201980096531.6A CN201980096531A CN113841333A CN 113841333 A CN113841333 A CN 113841333A CN 201980096531 A CN201980096531 A CN 201980096531A CN 113841333 A CN113841333 A CN 113841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capacitors
noise filter
inter
chok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653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41333B (zh
Inventor
鹫野将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841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1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41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13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6Mounting, supporting or suspend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not being of the sign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9Filters comprising mutual induc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构成为具有:电路基板(2);输入端子(8)和输出端子(9),它们分别分开地排列于电路基板(2)的两侧部;线间电容器(3),其一端与输入端子(8)各自连接,另一端彼此与中性点连接;线间电容器(4),其一端与输出端子(9)各自连接,另一端彼此与中性点连接;以及扼流圈(5),其具有线圈(52),该线圈(52)的一端与输入端子(8)各自连接,另一端与输出端子(9)中的在端子排列中位于该输入端子的对角处的输出端子连接。

Description

噪声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噪声滤波器。
背景技术
在交流电源和负载装置之间,为了降低从电源向负载装置侵入的噪声、或从负载装置向电源漏出的噪声而插入噪声滤波器。噪声滤波器在电路基板或金属制的安装板安装共模扼流圈、电容器等滤波器结构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38224号公报(第0011~0016段、图1~图3)
发明内容
但是,连同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内容在内,在通常的噪声滤波器的情况下,相对于与交流电源连接的输入侧的电容器和输入侧的配线,与负载装置连接的输出侧的电容器和输出侧的配线是靠近地相对配置的。而且,由于使与交流电源连接的输入端子、与负载装置连接的输出端子以相同的相序排列,因此在输入侧和输出侧的线间电容器流动的常模噪声电流的朝向彼此为相同方向。
因此,在由输入侧的电容器和配线形成的电流环路中产生的磁场、在由输出侧的电容器和配线形成的电流环路中产生的磁场相互增强。其结果,由于输入侧的电流环路和输出侧的电流环路间的磁耦合,形成不经由配线部件的噪声传输路径,存在噪声降低效果劣化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的技术,其目的在于得到噪声降低效果优异的噪声滤波器。
本发明所公开的噪声滤波器的特征在于,具有:电路基板;多个输入端子,它们与输入电源的相线式对应,排列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个端部;多个输出端子,它们与所述多个输入端子对应,排列于与所述一个端部相对的另一个端部;多个输入侧线间电容器,它们的一端与所述多个输入端子各自连接,另一端彼此与中性点连接;多个输出侧线间电容器,它们的一端与所述多个输出端子各自连接,另一端彼此与中性点连接;以及扼流圈,其具有多个线圈,该多个线圈的一端与所述多个输入端子各自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多个输出端子中的在所述排列中位于该输入端子的对角处的输出端子连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噪声滤波器,由于在输入侧和输出侧的线间电容器流动的常模噪声电流的朝向为彼此相反的方向,因此能够对噪声传输路径的产生进行抑制,得到噪声降低效果优异的噪声滤波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噪声滤波器的结构的局部透视斜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噪声滤波器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图3A和图3B分别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噪声滤波器的局部透视俯视图和局部透视仰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噪声滤波器、对比例涉及的噪声滤波器各自的常模噪声衰减特性的图。
图5A和图5B分别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噪声滤波器的局部透视俯视图和局部透视仰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噪声滤波器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图7是实施方式3涉及的噪声滤波器的局部透视仰视图。
图8A和图8B分别是实施方式4涉及的噪声滤波器的局部透视俯视图和局部透视仰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5涉及的噪声滤波器的局部透视俯视图。
图10A和图10B分别是实施方式6涉及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和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图4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噪声滤波器,图1是表示噪声滤波器的结构的透视了电路基板部分的局部透视斜视图,图2是表示噪声滤波器的电路结构和一部分的空间配置的设定区域的电路图。另外,图3是将安装有共模扼流圈的一侧设为上表面时的将噪声滤波器的电路基板部分透视的局部透视俯视图(与图1的矢向A对应:图3A)和局部透视仰视图(与图1的矢向B对应:图3B)。而且,图4是通过频率和衰减量的单对数曲线图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噪声滤波器、对比例涉及的噪声滤波器各自相对于常模噪声的衰减量的频率特性(常模噪声衰减特性)的图。
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噪声滤波器1在相对于共模扼流圈5来说的与连接于交流电源的输入端子8的连接配线、与连接于负载装置的输出端子9的连接配线处分别设置有线间电容器3、4。例如,在交流电源侧,设置与各相(U、V、W)对应的输入端子8a、8b、8c,通过配线将输入端子8的每一者和共模扼流圈5(严格地说,线圈52(图3A))连接。而且,在连接于输入端子8a、8b、8c的配线各自连接线间电容器3a、3b、3c的一端,将各线间电容器3的另一端彼此连接于中性点。
同样地,在负载装置侧,设置与各相(u、v、w)对应的输出端子9a、9b、9c,通过配线将输出端子9的每一者和共模扼流圈5(线圈52)连接。而且,在连接于输出端子9a、9b、9c的配线各自连接线间电容器4a、4b、4c的一端,将各线间电容器4的另一端彼此连接于中性点。而且,如图1和图3所示,输入端子8a、8b、8c隔开间隔地配置于电路基板2的一端侧,输出端子9a、9b、9c隔开间隔地配置于电路基板2的另一端侧。
而且,在具有印刷配线的印刷基板等电路基板2的一个面即上表面2fa配置共模扼流圈5,在上表面2fa的相反面即下表面2fb侧配置线间电容器3、4。由此,能够减小与噪声滤波器相关的配线部件的安装面积,能够实现噪声滤波器1的小型化。
此外,如图3A所示,共模扼流圈5例如由环形磁芯51(或环形铁芯)和卷绕于环形磁芯51的线圈52构成,将线圈端与电路基板2的印刷配线直接连接。在该情况下,如果用线径大的线来形成构成共模扼流圈5的线圈52,则线圈52的刚性高,因此所卷绕的环形磁芯51即使不实施由支撑体进行的支撑或树脂固定,也可配置于电路基板2。此外,就共模扼流圈5而言,严格地说,由针对各个相而卷绕方向反转的2个线圈构成,但在本发明的说明中,为了简化而简称为线圈52。
但是,至此为止的结构与连同专利文献1在内的作为通常的噪声滤波器的基本结构相同。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涉及的噪声滤波器1中,以图2所示的交流电源侧的配线部件(区域Rs)的相序与负载装置侧的配线部件(区域Ro)不同的方式进行了空间配置。具体而言,以连接于交流电源的输入端子8a、8b、8c的相序(U、V、W)与连接于负载装置的输出端子9a、9b、9c的相序(u、v、w)相反的方式引出线圈52,以将位于对角处的端子彼此连接。
线间电容器3、4以使从交流电源侵入或从负载装置漏出的常模噪声返回噪声源的方式起作用。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连接于交流电源的输入端子8a、8b、8c的相序与连接于负载装置的输出端子9a、9b、9c的相序相反,与其对应地将交流电源和负载装置连接于噪声滤波器1。于是,相对于从交流电源或负载装置接收到的常模噪声,在线间电容器3a、3b、3c流动的常模噪声电流与在线间电容器4a、4b、4c流动的常模噪声电流的朝向为彼此相反的方向。
由此,由在交流电源侧的线间电容器3a、3b、3c流动的常模噪声的电流环路产生的磁场与由在负载装置侧的线间电容器4a、4b、4c流动的常模噪声的电流环路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因此,对不经由构成噪声滤波器1的配线部件(滤波部件)的噪声传输路径的产生进行抑制,对常模噪声衰减特性的劣化进行抑制。
这里,作为对比例,使用与本发明的噪声滤波器1相同的滤波部件,制作仅在使交流电源侧和负载装置侧的相序一致这一点上不同的噪声滤波器,将常模噪声衰减特性与本发明的噪声滤波器1进行比较。其结果,如图4所示,与对比例的噪声滤波器的常模噪声衰减特性PC(虚线)相比,本发明的噪声滤波器1中的常模噪声衰减特性P1(实线)在0.1~20MHz的整个频带衰减量变低。即,能够确认出本发明的噪声滤波器1与以使相序一致的方式配置的通常的噪声滤波器相比,常模噪声衰减特性变得良好。
在本发明中,连接于交流电源的输入端子8a、8b、8c的相序与连接于负载装置的输出端子9a、9b、9c的相序在空间配置上被配置为相反。即,以与交流电源侧的线间电容器3的每一者相对的负载装置侧的线间电容器4的相不同的方式,通过线圈52连接了位于对角处的输入端子8和输出端子9。由此,分别在接近的交流电源侧的线间电容器3和负载装置侧的线间电容器4流动的常模噪声电流的朝向为彼此相反的方向,在周围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其结果,能够对不经由噪声滤波器1的滤波部件的噪声传输路径的产生进行抑制,发挥以往没有的噪声降低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示出插入连接于三相交流电源和三相负载装置之间的三相噪声滤波器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三相4线式。另外,例如,也可以是插入连接于单相交流电源和单相负载装置之间的单相噪声滤波器,与相线式无关,只要将位于对角处的端子彼此连接,就具有相同的效果。此外,在之后的各实施方式中,也与本实施方式1同样地,以三相噪声滤波器为例进行说明,但无论何种相线式,都能够取得噪声降低的效果。
而且,连同后述的实施方式2~5在内,在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噪声滤波器1中,在共模扼流圈5的安装面(上表面2fa)的相反侧(下表面2fb)安装了线间电容器3、4。由此,安装面积变小,还能够应对小型化的要求。此时,与小型化相伴,线间电容器3与线间电容器4的间隔变得更窄,但通过对噪声传输路径的产生进行抑制,从而能够降低噪声,能够兼顾小型化和噪声降低。
实施方式2.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在电源侧和负载侧,不同相的电容器以相同的朝向相对地配置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共模扼流圈的线圈的卷绕状态对应地设定负载侧的相间电容器的朝向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5A和图5B分别是将实施方式2涉及的噪声滤波器的电路基板部分透视的局部透视俯视图(与图1的矢向A对应)和局部透视仰视图(与图1的矢向B对应)。此外,与本实施方式2涉及的噪声滤波器的负载侧的线间电容器的朝向相关联的部分之外的结构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过的结构相同,援用图2的电路图。
如图5所示,就本实施方式2涉及的噪声滤波器1而言,与共模扼流圈5的未卷绕线圈52的环形磁芯51的区域Rb的位置对应地设定了负载装置侧的线间电容器4的朝向。在共模扼流圈5中,如图5A所示,由于与各相(U-u、V-v、W-w)对应的线圈52被隔开间隔地卷绕,因此在环形磁芯51产生在周向上未卷绕线圈52的区域Rb。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各线间电容器4呈在两端面配置有电极43、44的柱状,是以使得与位移电流的朝向相同的将两电极43、44连接的线D4c与安装面(下表面2fb)平行的方式安装的。
此时,共模扼流圈5和线间电容器3、4夹着电路基板2安装于相反侧,但存在于与线间电容器3、4最近的位置处的区域Rb是负载装置侧的线间电容器4附近的区域Rb。因此,关于线间电容器4,以相对于最近的区域Rb的外周面处的中点Pm作出的切线Lt(图5A)与将两个电极43、44连接的线D4c(图5B)平行的方式,设定了安装面(2fb)上的朝向。在线间电容器4内,由于位移电流沿从两端面的一个电极43连接另一个电极44的线D4c流动,因此位移电流的朝向与切线Lt平行。
从共模扼流圈5的环形磁芯51中的未卷绕线圈52的区域Rb部分,在与外周面的中点Pm的切线Lt相同方向上产生泄露磁场。另一方面,在线间电容器4的两端面的电极间,在线D4c的方向上流动的位移电流的周围同心圆状地产生右手螺旋方向的磁场。此时,如果切线Lt与线D4c平行,则从共模扼流圈5产生的泄露磁场与在线间电容器4的电极43、44间的位移电流的周围产生的磁场成为交链的关系。因此,能够对从共模扼流圈5产生的泄露磁场与由线间电容器4的电极间的位移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干涉所引起的噪声降低效果的劣化进行抑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示出了以将两个电极43、44连接的线D4c与相对于最近的区域Rb的外周面处的中点Pm作出的切线Lt平行的方式安装了负载装置侧的线间电容器4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在区域Rb位于交流电源侧的线间电容器3的附近处的情况下,也可以以将形成于线间电容器3的两端面的电极连接的线与切线Lt平行的方式,对线间电容器3的朝向进行设定。或者,根据区域Rb的配置,也可以使线间电容器3和线间电容器4都与切线Lt平行。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3中,关于负载装置侧的线间电容器,对在线间电容器彼此的中性连接点处追加了对地间电容器的例子进行说明。图6和图7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涉及的噪声滤波器,图6是表示噪声滤波器的电路结构和一部分的空间配置的设定区域的电路图,图7是与图1的矢向A对应的将噪声滤波器的电路基板部分透视的局部透视俯视图。此外,本实施方式3涉及的噪声滤波器的与负载侧的对地间电容器的设置相关联的部分之外的结构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过的结构相同。
如图6和图7所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噪声滤波器1在负载装置侧的线间电容器4a、4b、4c的另一端彼此的中性连接点和接地7之间设置对地间电容器6(在图7中记载为接地端子6g)。对地间电容器6以将共模噪声电流向接地7释放的方式起作用。因此,通过对地间电容器6,使从交流电源侵入的共模噪声电流流向接地7,由此能够实现向负载装置侵入的共模噪声的降低。另外,通过使从负载装置流出的共模噪声电流流向接地7,从而也能够实现向交流电源流出的共模噪声的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3中,示出设置了1个对地间电容器6的例子,但与在负载装置侧的各相和接地7之间设置了具有3分之1的静电电容的对地间电容器的情况同样地进行动作,因此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噪声滤波器1的小型化。另外,常模噪声对策用的负载装置侧的线间电容器4a、4b、4c各自仅是针对各个线间连接的静电电容,因此即使具有共模噪声对策用的对地间电容器6,线间电容器4a、4b、4c的静电电容也不会变化。
这里,对本实施方式3中的对地间电容器6的静电电容的设定进行说明。如果将负载装置侧的线间电容器4a、4b、4c与对地间电容器6的合成电容设为C_XY,则在泄露电流I、输入电压V、输入电压的频率f之间,式(1)成立。
C_XY=I/(2πfV)…(1)
即,负载装置侧的线间电容器4a、4b、4c与对地间电容器6的合成电容C_XY由根据各个负载装置而不同的泄露电流I的规定值、输入电压V及输入电压的频率f决定。因此,对地间电容器6的静电电容设定为与负载装置侧的线间电容器4a、4b、4c的合成电容C_XY满足式(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示出在负载装置侧的线间电容器4a、4b、4c与接地7之间设置有对地间电容器6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交流电源侧的线间电容器3a、3b、3c与接地7之间设置对地间电容器,也可以设置于这两者。另外,常模噪声对策用的交流电源侧的线间电容器3a、3b、3c各自仅是针对各个线间连接的静电电容,因此即使具有共模噪声对策用的对地间电容器,交流电源侧的线间电容器3a、3b、3c的静电电容也不会变化。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3中,示出在线间电容器彼此的中性连接点和接地之间配置对地间电容器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4中,进一步对与共模扼流圈的线圈的卷绕状态对应地设定对地间电容器的朝向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8A和图8B分别是将实施方式4涉及的噪声滤波器的电路基板部分透视的局部透视俯视图(与图1的矢向A对应)和局部透视仰视图(与图1的矢向B对应)。此外,本实施方式4涉及的噪声滤波器的与对地间电容器的朝向相关联的部分之外的结构与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过的结构相同,援用图6的电路图。
如图8所示,就本实施方式4涉及的噪声滤波器1而言,与共模扼流圈5的未卷绕线圈52的环形磁芯51的区域Rb的位置对应地设定了对地间电容器6的朝向。共模扼流圈5中的在周向上未卷绕线圈52的区域Rb与实施方式2相同。另一方面,关于对地间电容器6,与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过的线间电容器4同样地,呈在两端面配置了电极63、64的柱状,以将两个电极63、64连接的线D6c与安装面(下表面2fb)平行的方式进行安装。
此时,存在于与对地间电容器6最接近的位置处的区域Rb是负载装置侧的区域Rb。因此,关于对地间电容器6,以相对于最近的区域Rb的外周面处的中点Pm作出的切线Lt与将两个电极63、64连接的线D6c平行的方式,设定了安装面(2fb)上的朝向。对于对地间电容器6,也与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过的线间电容器4同样地,由于位移电流沿从两端面的一个电极63连接另一个电极64的线D6c流动,因此位移电流的朝向与切线Lt平行。
从共模扼流圈5的环形磁芯51中的未卷绕线圈52的区域Rb部分,在与外周面的中点Pm的切线Lt相同方向上产生泄露磁场。另一方面,在对地间电容器6的两端面的电极间,在将电极63、64连接的线D6c的方向上流动的位移电流的周围同心圆状地产生右手螺旋方向的磁场。此时,如果切线Lt与线D6c平行,则从共模扼流圈5产生的泄露磁场与在对地间电容器6的电极63、64间的位移电流的周围产生的磁场成为交链的关系。因此,能够对从共模扼流圈5产生的泄露磁场与由对地间电容器6的电极间的位移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干涉所引起的噪声降低效果的劣化进行抑制。
此外,本实施方式4示出了将在负载装置侧的线间电容器4c和接地7之间配置的对地间电容器6的电极63、64连接的D6c与相对于共模扼流圈5的区域Rb的中点Pm作出的切线Lt平行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当区域Rb位于交流电源侧的线间电容器3的附近,在线间电容器3侧设置有对地间电容器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使将形成于其两端面的电极连接的线与切线Lt平行的方式设定对地间电容器的朝向。或者,根据区域Rb的配置,也可以使线间电容器3、线间电容器4侧的对地间电容器这两者都与切线Lt平行。另外,根据情况,也可以如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过那样,使将线间电容器3、4各自的电极间连接的线也与切线Lt平行。
实施方式5.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以设想为引脚形状的图进行了说明,但端子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在本实施方式3中,对在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形成了螺纹固定构造的例子进行说明。图9是将实施方式5涉及的噪声滤波器的电路基板部分透视的与图1的矢向A对应的局部透视俯视图。此外,本实施方式5涉及的噪声滤波器的输入端子和负载端子之外的结构与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结构相同。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5涉及的噪声滤波器1相对于在实施方式1的说明中使用的图3A,在输入端子8a、8b、8c、输出端子9a、9b、9c的每一者设置了螺纹部81、螺纹部91。更具体而言,螺纹部81、91至少在上表面2fa侧具有开口,设置了能够进行由螺纹实现的紧固的螺孔。另外,在下表面2fb侧具有用于焊接的未图示的区域。
通过这样的构造,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噪声滤波器1相同的效果。通过本结构,能够容易地进行共模扼流圈5向电路基板2的连接,以及交流电源和负载装置向噪声滤波器1的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5中,示出了将输入端子8a、8b、8c和输出端子9a、9b、9c设置于共模扼流圈5的配置面(上表面2fa)侧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于相反面(下表面2fb)侧。另外,不限于螺孔,也可以是压接端子、或压接端子用的连接口、或仅通过插入电线就能够连接的速接端子。
实施方式6.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为了降低安装面积,将共模扼流圈和线间电容器配置于电路基板的相反侧的面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在本实施方式6中,对将共模扼流圈和线间电容器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相同面内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0A和图10B分别是实施方式6涉及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与图1的矢向A对应)和仰视图(与图1的矢向B对应)。此外,本实施方式6涉及的噪声滤波器的与部件配置相关联的部分之外的结构与其它实施方式相同,例如,电路结构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过的图2相同。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6涉及的噪声滤波器1中,共模扼流圈5和线间电容器3、4配置于电路基板2的同一面(上表面2fa)上。而且,将至输入端子8、输出端子9为止的配线(配线图案)设为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如下结构。
作为输入端子8侧的配线图案,在上表面2fa侧,如图10A所示,形成了针对各个相而配置的图案82和图案83、及各相共有的图案84。在图案83连接共模扼流圈5的各相和线间电容器3a、3b、3c各自的一端,图案84作为中性点,集中地连接线间电容器3的各另一端。而且,在下表面2fb侧,如图10B所示,形成有针对各个相而配置,将电路基板2贯穿而分别与上表面2fa侧的图案82和图案83电连接的图案85。
同样地,作为输出端子9侧的配线图案,在上表面2fa侧,形成了针对各个相而配置的图案92和图案93、及各相共有的图案94。在图案93连接共模扼流圈5的各相和线间电容器4a、4b、4c各自的一端,图案94作为中性点,集中地连接线间电容器4的各另一端。而且,在下表面2fb侧,形成有针对各个相而配置,将电路基板2贯穿而分别与上表面2fa侧的图案92和图案93电连接的图案95。
由此,相对于实施方式1的噪声滤波器1,线间电容器3、4相对于共模扼流圈5的空间配置不同,但作为噪声滤波器1的电路与图2相同,在电路上是等价的。而且,由于通过线圈52连接位于对角处的输入端子8和输出端子9,因此与线间电容器3相对的线间电容器4与实施方式1的噪声滤波器1同样地相序反转。
因此,由在交流电源侧的线间电容器3a、3b、3c流动的常模噪声的电流环路产生的磁场与由在负载装置侧的线间电容器4a、4b、4c流动的常模噪声的电流环路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其结果,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对不经由构成噪声滤波器1的配线部件(滤波部件)的噪声传输路径的产生进行抑制,对常模噪声衰减特性的劣化进行抑制。
此外,本发明记载有各种例示性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但1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各种特征、方式、及功能并不限于应用至特定的实施方式,能够单独或通过各种组合而应用于实施方式。因此,在本发明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范围内可想到没有例示的无数变形例。例如,包含将至少1个结构要素变形的情况、追加的情况或省略情况,而且,包含提取至少1个结构要素而与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进行组合的情况。
例如,实施方式6中的在一个面配置共模扼流圈5和线间电容器3、4的结构不限于应用至实施方式1,在应用于实施方式2~5中说明过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取得与各实施方式相同的噪声降低效果。而且,示出了使用共模扼流圈5作为扼流圈的例子。并不限于此。即使是包含常模扼流圈的扼流圈,也能够对不经由配线部件(滤波部件)的噪声传输路径的产生进行抑制,对常模噪声衰减特性的劣化进行抑制。
如上所述,根据各实施方式涉及的噪声滤波器1,由于构成为具有:电路基板2;多个输入端子8,它们与输入电源(交流电源)的相线式对应,排列于电路基板2的一个端部;多个输出端子9,它们与多个输入端子8对应,排列于电路基板2的与一个端部相对的另一个端部;多个输入侧的线间电容器(线间电容器3),它们的一端与多个输入端子8各自连接,另一端彼此与中性点连接;多个输出侧的线间电容器(线间电容器4),它们的一端与多个输出端子9各自连接,另一端彼此与中性点连接;以及共模扼流圈5(包含常模扼流圈的扼流圈),其具有多个线圈52,该多个线圈52的一端与多个输入端子8各自连接,另一端与多个输出端子9中的在(端子的)排列中位于该输入端子8a、8b、8c的对角处的(排列的顺序相反的)输出端子9a、9b、9c连接,因此在输入侧的线间电容器3和输出侧的线间电容器4流动的常模噪声电流的朝向为彼此相反的方向,因此能够对不经由滤波部件的噪声传输路径的产生进行抑制,得到噪声降低效果优异的噪声滤波器1。
特别地,如果多个输入侧的线间电容器3、及多个输出侧的线间电容器4安装于电路基板2的安装有共模扼流圈5的面(例如,上表面2fa)的相反侧的面(下表面2fb),则安装面积变小,还能应对小型化的要求。而且,虽然与小型化相伴,线间电容器3与线间电容器4的间隔变得更窄,但通过对噪声传输路径的产生进行抑制,从而能够降低噪声,能够兼顾小型化和噪声降低。
另外,就多个输入侧的线间电容器3、及多个输出侧的线间电容器4中的至少任意一者而言,如果配置为呈在两端面配置了电极(例如,电极43、44)的柱状,将两端面的电极连接的线(例如,线D4c)与相对于构成共模扼流圈5的环状铁芯(环形磁芯51)中的在周向上未卷绕线圈52的区域Rb的外周面处的中点Pm作出的切线Lt平行,则从共模扼流圈5产生的泄露磁场与在线间电容器4或线间电容器3的电极间的位移电流的周围产生的磁场成为交链的关系。因此,能够对从共模扼流圈5产生的泄露磁场与由线间电容器4或线间电容器3的电极间的位移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干涉所引起的噪声降低效果的劣化进行抑制。
而且,如果具有对地间电容器6,该对地间电容器6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多个输入侧的线间电容器3或多个输出侧的线间电容器4的连接于中性点的另一端彼此连接,则通过对地间电容器6,使从交流电源侵入的共模噪声电流流向接地7,由此能够实现向负载装置侵入的共模噪声的降低。或者,通过使从负载装置流出的共模噪声电流流向接地7,从而也能够实现向交流电源流出的共模噪声的降低。
而且,如果将对地间电容器6配置为呈在两端面配置了电极63、64的柱状,将两端面的电极63、64连接的线D6c与相对于构成共模扼流圈5的环状铁芯(环形磁芯51)中的在周向上未卷绕线圈52的区域Rb的外周面处的中点Pm作出的切线Lt平行,则能够对从共模扼流圈5产生的泄露磁场与由对地间电容器6的电极间的位移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干涉所引起的噪声降低效果的劣化进行抑制。
标号的说明
1:噪声滤波器,2:电路基板,2fa:上表面,2fb:下表面,3、3a、3b、3c:线间电容器(输入侧线间电容器),4、4a、4b、4c:线间电容器(输出侧线间电容器),5:共模扼流圈(扼流圈),51:环形磁芯,52:线圈,8、8a、8b、8c:输入端子,9、9a、9b、9c:输出端子,6:对地间电容器,6g:接地端子,7:接地,D4c、D6c:(将电极间连接的)线,Lt:切线,Pm:中点,Rb:区域。

Claims (6)

1.一种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路基板;
多个输入端子,它们排列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个端部;
多个输出端子,它们与所述多个输入端子对应,排列于与所述一个端部相对的另一个端部;
多个输入侧线间电容器,它们的一端与所述多个输入端子各自连接,另一端彼此与中性点连接;
多个输出侧线间电容器,它们的一端与所述多个输出端子各自连接,另一端彼此与中性点连接;以及
扼流圈,其具有多个线圈,该多个线圈的一端与所述多个输入端子各自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多个输出端子中的在所述排列中位于该输入端子的对角处的输出端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扼流圈,使用了共模扼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输入侧线间电容器及所述多个输出侧线间电容器安装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安装有所述扼流圈的面的相反侧的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输入侧线间电容器及所述多个输出侧线间电容器中的至少任意一者配置为,呈在两端面配置了电极的柱状,将所述两端面的电极连接的线与相对于构成所述扼流圈的环状铁芯中的在周向上未卷绕所述线圈的区域的外周面处的中点作出的切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地间电容器,该对地间电容器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述多个输入侧线间电容器或所述多个输出侧线间电容器的连接于中性点的所述另一端彼此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地间电容器配置为,
呈在两端面配置了电极的柱状,
将所述两端面的电极连接的线与相对于构成所述扼流圈的环状铁芯中的在周向上未卷绕所述线圈的区域的外周面处的中点作出的切线平行。
CN201980096531.6A 2019-05-22 2019-05-22 噪声滤波器 Active CN1138413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20267 WO2020235046A1 (ja) 2019-05-22 2019-05-22 ノイズフィル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1333A true CN113841333A (zh) 2021-12-24
CN113841333B CN113841333B (zh) 2023-07-11

Family

ID=72706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6531.6A Active CN113841333B (zh) 2019-05-22 2019-05-22 噪声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65553B1 (zh)
CN (1) CN113841333B (zh)
WO (1) WO20202350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02521A1 (en) * 2021-06-09 2022-12-14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Emi filter and an inverter comprising the emi filt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13717A (ja) * 2004-06-23 2006-01-12 Tdk Corp ラインフィルタ
KR100882103B1 (ko) * 2007-09-28 2009-02-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수동 소자로 이루어진 다중대역 출력 임피던스 정합 회로,수동 소자로 이루어진 다중대역 입력 임피던스 정합 회로를갖는 증폭기 및 수동 소자로 이루어진 다중대역 입출력임피던스 정합 회로를 갖는 증폭기
CN103493369A (zh) * 2012-04-18 2014-01-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噪声滤波器装置
JP2014216997A (ja) * 2013-04-30 2014-11-17 双信電機株式会社 ノイズフィルタ
JP2015170626A (ja) * 2014-03-05 2015-09-28 コーセル株式会社 ノイズフィル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1922U (ja) * 1983-02-07 1984-08-16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ノイズフイルタ
JPS60180125U (ja) * 1984-05-07 1985-11-29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ノイズフイルタ
JP2000315930A (ja) * 1999-04-30 2000-11-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ィルタ
US10263589B2 (en) * 2013-09-17 2019-04-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Noise filter
DE112016002174T5 (de) * 2015-05-14 2018-01-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törungsfilter vom leiterplattentyp und elektronische einrichtung
JP6495807B2 (ja) * 2015-11-11 2019-04-03 株式会社東芝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13717A (ja) * 2004-06-23 2006-01-12 Tdk Corp ラインフィルタ
KR100882103B1 (ko) * 2007-09-28 2009-02-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수동 소자로 이루어진 다중대역 출력 임피던스 정합 회로,수동 소자로 이루어진 다중대역 입력 임피던스 정합 회로를갖는 증폭기 및 수동 소자로 이루어진 다중대역 입출력임피던스 정합 회로를 갖는 증폭기
CN103493369A (zh) * 2012-04-18 2014-01-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噪声滤波器装置
US20140191823A1 (en) * 2012-04-18 2014-07-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Noise filter device
JP2014216997A (ja) * 2013-04-30 2014-11-17 双信電機株式会社 ノイズフィルタ
JP2015170626A (ja) * 2014-03-05 2015-09-28 コーセル株式会社 ノイズフィル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235046A1 (ja) 2021-11-18
CN113841333B (zh) 2023-07-11
WO2020235046A1 (ja) 2020-11-26
JP6765553B1 (ja) 2020-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28019B2 (en) Output filter and motor drive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JP6738381B2 (ja) Emcフィルタ
US4910482A (en) AC line filter
KR100673347B1 (ko) 노이즈 억제 회로
JP6461437B2 (ja) ノイズフィルタ回路
JP5062439B2 (ja) インターリーブ用pfcチョークコイル
EP1783900A1 (en) Noise suppressing circuit
EP0626767A2 (en) EMC filter for a balanced multi-wired telecommunication line
EP3229363B1 (en) Power converter
US7116203B2 (en) Circuit using choke coil and choke coil
JP2000244272A (ja) ノイズフィルタ
JP6656299B2 (ja) ノイズフィルタ
CN113841333B (zh) 噪声滤波器
JP2006238310A (ja) Lc複合部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ノイズ抑制回路
JP2000340437A (ja) ノイズフィルタ
JP2006013168A (ja) コイルおよびラインフィルタ
JP2001197665A (ja) 入力ラインフィルタ
JP6447789B1 (ja) ノイズフィルタ
JP2006186620A (ja) ラインフィルタ
JP2006013717A (ja) ラインフィルタ
WO2023013343A1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2013125926A (ja) 電源ケーブル
WO2004095697A1 (ja) ノーマルモードノイズ抑制回路
JP2006013713A (ja) ラインフィルタ
JPH05121255A (ja) ノイズフイル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