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1323A - 电动机的制造方法、电动机、压缩机以及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的制造方法、电动机、压缩机以及空调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41323A CN113841323A CN201980096341.4A CN201980096341A CN113841323A CN 113841323 A CN113841323 A CN 113841323A CN 201980096341 A CN201980096341 A CN 201980096341A CN 113841323 A CN113841323 A CN 1138413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phase
- phase coil
- rotor
- power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5415 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25
- 239000008385 outer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8
- 239000008384 inner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292 electrical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3—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6—Embedding prefabricated windings in machines
- H02K15/062—Windings in slots; salient pole windings
- H02K15/065—Windings consisting of complete sections, e.g. coils, wav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2—Manufacturing the terminal arrangement per se; Connecting the terminals to an external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8—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6—Centering rotors within the stator; Balancing roto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02K1/276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电动机(1)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将三相线圈(32)的第1相的线圈连接在磁化用的电源的正极侧;在使转子(2)的磁极的中心相对于第1相的线圈的磁极的中心旋转了第1角度(θ1)的状态下对三相线圈(32)通电;将与电源的正极侧的连接从第1相的线圈切换成第2相的线圈;以及在使转子(2)的磁极的中心相对于第2相的线圈的磁极的中心旋转了第2角度(θ2)的状态下对三相线圈(32)通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已知有以下磁化方法:利用安装于定子铁芯的线圈(也称为绕组),将转子的永久磁铁(具体是未被磁化的磁性体)磁化(例如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11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以往的技术中,若使电流从磁化用的电源流向线圈,则在线圈产生大的力,存在着电动机的轴向上的线圈的端部即线圈端部发生变形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当在将转子配置于定子的内侧的状态下进行磁化时防止转子的三相线圈的显著变形。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该电动机具备:定子,该定子具有定子铁芯以及以分布卷绕方式安装于上述定子铁芯的三相线圈;以及转子,该转子具有磁极并配置在上述定子的内侧,其中,
上述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步骤:
在上述定子的内侧配置具有未被磁化的磁性体的上述转子;
将上述三相线圈的第1相的线圈与磁化用的电源的正极侧连接;
在使上述转子的上述磁极的中心相对于在电流从上述电源流到上述第1相的线圈时形成的上述第1相的线圈的磁极的中心朝上述转子的第1旋转方向旋转了第1角度的状态下,对上述三相线圈通电;
将与上述电源的上述正极侧的连接从上述第1相的线圈切换成上述三相线圈的第2相的线圈;以及
在使上述转子的上述磁极的中心相对于在电流从上述电源流到上述第2相的线圈时形成的上述第2相的线圈的磁极的中心朝与上述转子的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2旋转方向旋转了第2角度的状态下,对上述三相线圈通电。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机,其中,
上述电动机具备:
定子,该定子具有定子铁芯以及以分布卷绕方式安装于上述定子铁芯的三相线圈;以及
转子,该转子具有磁极并配置在上述定子的内侧,
上述转子具有:
定子铁芯;以及
配置于上述定子铁芯的永久磁铁,
在与上述转子的轴向正交的平面中,在使上述转子的上述磁极的中心相对于在电流从上述电源流到上述三相线圈的第1相的线圈时形成的上述第1相的线圈的磁极的中心朝上述转子的第1旋转方向旋转了第1角度的状态下,对上述三相线圈通电,由此将上述永久磁铁的一端侧磁化,
在与上述转子的轴向正交的上述平面中,在使上述转子的上述磁极的中心相对于在电流从上述电源流到上述三相线圈的第2相的线圈时形成的上述第2相的线圈的磁极的中心朝与上述转子的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2旋转方向旋转了第2角度的状态下,对上述三相线圈通电,由此将上述永久磁铁的另一端侧磁化。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其中,
上述压缩机具备:
密闭容器;
配置在上述密闭容器内的压缩装置;以及
驱动上述压缩装置的上述电动机。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其中,
上述空调机具备:
上述压缩机;以及
热交换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当在将转子配置于定子的内侧的状态下进行磁化时,能防止转子的三相线圈的显著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概略性示出转子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转子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4是概略性示出图3所示的转子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三相线圈中的结线的一例的模式图。
图6是示出将磁性体磁化时的三相线圈的结线模式的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将磁性体磁化时的三相线圈的结线模式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8是示出将磁性体磁化时的三相线圈的结线模式的另外的例子的图。
图9是示出将磁性体磁化时的三相线圈的结线模式的另外的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将磁性体磁化时的三相线圈的结线模式的另外的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将磁性体磁化时的三相线圈的结线模式的另外的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电动机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电动机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图。
图14是示出电动机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图。
图15是示出电动机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图。
图16是示出转子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7是示出作为比较例的电动机中的磁化工序的图。
图18是示出在电动机的制造工序中对三相线圈通电时在三相线圈的线圈端部产生的径向上的电磁力的例子的图。
图19是示出在电动机的制造工序中对三相线圈通电时在三相线圈的线圈端部产生的轴向上的电磁力的例子的图。
图20是示出在磁性体的磁化工序中对三相线圈通电时三相线圈中的每种结线模式的径向上的电磁力的大小的差异的曲线图。
图21是示出在磁性体的磁化工序中对三相线圈通电时三相线圈中的每种结线模式的轴向上的电磁力的大小的差异的曲线图。
图22是示出相对于基准位置的角度[度]与来自磁化用的电源的电流值[kAT]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3是示出在磁性体的磁化工序中对三相线圈通电时三相线圈中的每种结线模式的径向上的电磁力的大小的差异的曲线图。
图24是示出在磁性体的磁化工序中对三相线圈通电时三相线圈中的每种结线模式的轴向上的电磁力的大小的差异的曲线图。
图25是示出相对于基准位置的角度[度]与来自磁化用的电源的电流值[kAT]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6是示出在磁性体的磁化工序中对三相线圈通电时三相线圈中的每种结线模式的径向上的电磁力的大小的差异的曲线图。
图27是示出在磁性体的磁化工序中对三相线圈通电时三相线圈中的每种结线模式的轴向上的电磁力的大小的差异的曲线图。
图28是示出在磁性体的磁化工序中对三相线圈通电时三相线圈中的每种结线模式的径向上的电磁力的大小的差异的曲线图。
图29是示出在磁性体的磁化工序中对三相线圈通电时三相线圈中的每种结线模式的轴向上的电磁力的大小的差异的曲线图。
图30是概略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1是概略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制冷空调装置的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在各图所示的xyz正交坐标系中,z轴方向(z轴)表示与电动机1的轴线Ax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x轴)表示与z轴方向(z轴)正交的方向,y轴方向(y轴)表示与z轴方向以及x轴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轴线Ax是定子3的中心,也是转子2的旋转中心。与轴线Ax平行的方向也称为“转子2的轴向”或者简称为“轴向”。径向是转子2或者定子3的半径方向,是与轴线Ax正交的方向。xy平面是与轴向正交的平面。箭头D1表示以轴线Ax为中心的周向。也将转子2或者定子3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电动机1的结构〉
图1是概略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1的结构的平面图。
电动机1具有:具有多个磁极的转子2;定子3;固定于转子2的轴4。电动机1例如是永久磁铁同步电动机。
图2是概略性示出转子2的结构的平面图。
转子2可旋转地配置在定子3的内侧。转子2具有:转子铁芯21;以及作为磁性体的至少1个永久磁铁22。在转子2与定子3之间存在气隙。转子2以轴线Ax为中心旋转。
转子铁芯21具有多个磁铁插入孔211和轴孔212。转子铁芯21也可以进一步具有作为与各磁铁插入孔211连通的空间的至少1个磁障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2具有多个永久磁铁22。各永久磁铁22配置在各磁铁插入孔211内。轴4固定于轴孔212。
作为完成品的电动机1所具备的各永久磁铁22是经过磁化的磁性体22。在本实施方式中,相互邻接的2个永久磁铁22形成转子2的1个磁极即N极或者S极。可是,1个永久磁铁22也可以形成转子2的1个磁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xy平面中,形成转子2的1个磁极的1组永久磁铁22配置成具有V字形状。可是,在xy平面中,形成转子2的1个磁极的1组永久磁铁22也可以配置成笔直。
转子2的各磁极的中心位于转子2的各磁极(即转子2的N极或者S极)的中心。所谓转子2的各磁极(也简称为“各磁极”或者“磁极”)是指转子2的发挥N极或者S极的作用的区域。
转子2的各磁极的中心由磁极中心线M1表示。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xy平面中,磁极中心线M1经过形成转子2的1个磁极的2个永久磁铁22之间和轴线Ax。即,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转子2的各磁极的中心包括形成1个磁极的2个永久磁铁22之间的位置。
在1个永久磁铁22形成转子2的1个磁极的场合,转子2的各磁极的中心包括xy平面中的1个永久磁铁22的中心。在该场合,在xy平面中,磁极中心线M1经过各永久磁铁22的中心和轴线Ax。
〈定子3的结构〉
图3是示出定子3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4是概略性示出图3所示的定子3的内部结构的图。
定子3具有定子铁芯31和三相线圈32。
定子铁芯31具有配置三相线圈32的多个狭槽311。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定子铁芯31具有18个狭槽311。
三相线圈32以分布卷绕方式安装于定子铁芯31。如图4所示那样,三相线圈32具有配置在狭槽311内的线圈边部32b和未配置在狭槽311内的线圈端部32a。各线圈端部32a是轴向上的三相线圈32的端部。
三相线圈32包括至少1个内相线圈321、至少1个中相线圈322以及至少1个外相线圈323。即,三相线圈32具有第1相、第2相以及第3相。例如,第1相为V相,第2相为W相,第3相为U相。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电流流到三相线圈32时,三相线圈32形成6个磁极。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三相线圈32具有3个内相线圈321、3个中相线圈322以及3个外相线圈323。可是,各相的线圈的数量并不限定于3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3在2个线圈端部32a具有图3所示的结构。可是,定子3只要在2个线圈端部32a中的一方具有图3所示的结构即可。
在三相线圈32的线圈端部32a,三相线圈32之中的第1相的线圈、第2相的线圈以及第3相的线圈依次在定子铁芯31的周向排列。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三相线圈32的线圈端部32a,三相线圈32之中的中相线圈322、内相线圈321以及外相线圈323依次在定子铁芯31的周向排列。在线圈端部32a,各相的线圈在周向以等间隔配置。在1个狭槽311中配置任意1个相的线圈。由此,能有效地利用转子2的各永久磁铁22的磁通量。
如图3所示那样,在三相线圈32的线圈端部32a,内相线圈321相比外相线圈323靠近定子铁芯31的中心。在该场合,例如,第1相的线圈是中相线圈322,第2相的线圈是内相线圈321,第3相的线圈是外相线圈323。
可是,也可以是,在三相线圈32的线圈端部32a,第2相的线圈、第1相的线圈以及第3相的线圈依次在定子铁芯31的周向排列。在该场合,在线圈端部32a,第1相的线圈相比第3相的线圈靠近定子铁芯31的中心。
图5是示出三相线圈32中的结线的一例的模式图。
三相线圈32中的结线例如是Y形结线形式。换言之,三相线圈32例如以Y形结线形式连接。在该场合,内相线圈321、中相线圈322以及外相线圈323以Y形结线形式连接。
图6至图11是示出利用定子3将未被磁化的磁性体22磁化时的三相线圈32的结线模式的例子的图。换言之,图6至图11是示出以Y形结线形式连接的三相线圈32与磁化用的电源的连接状态的例子的图。图6至图11所示的箭头示出电流的流向。也将磁化用的电源简称为“电源”。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是直流电源。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电源的正极侧(即电源的正极侧)与中相线圈322连接,电源的负极侧(即电源的负极侧)与内相线圈321以及外相线圈323连接。将图6所示的结线状态称为结线模式P1。在该场合,大的电流从电源流向中相线圈322。从电源流向中相线圈322的电流被分成流向内相线圈321的电流以及流向外相线圈323的电流。因此,流向中相线圈322的电流比流向内相线圈321的电流以及流向外相线圈323的电流各自都大。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电源的正极侧与内相线圈321连接,电源的负极侧与中相线圈322以及外相线圈323连接。将图7所示的结线状态称为结线模式P2。在该场合,大的电流从电源流向内相线圈321。从电源流向内相线圈321的电流被分成流向中相线圈322的电流以及流向外相线圈323的电流。因此,流向内相线圈321的电流比流向中相线圈322的电流以及流向外相线圈323的电流各自都大。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电源的正极侧与外相线圈323连接,电源的负极侧与内相线圈321以及中相线圈322连接。将图8所示的结线状态称为结线模式P3。在该场合,大的电流从电源流向外相线圈323。从电源流向外相线圈323的电流被分成流向内相线圈321的电流以及流向中相线圈322的电流。因此,流向外相线圈323的电流比流向内相线圈321的电流以及流向中相线圈322的电流各自都大。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电源的正极侧与中相线圈322连接,电源的负极侧与内相线圈321连接。外相线圈323的一端为开放端。将图9所示的结线状态称为结线模式P4。在该场合,大电流从电源流向中相线圈322。从电源流向中相线圈322的电流流往内相线圈321,而不流往外相线圈323。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电源的正极侧与内相线圈321连接,电源的负极侧与外相线圈323连接。中相线圈322的一端为开放端。将图10所示的结线状态称为结线模式P5。在该场合,大电流从电源流向内相线圈321。从电源流向内相线圈321的电流流往外相线圈323,而不流往中相线圈322。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电源的正极侧与外相线圈323连接,电源的负极侧与中相线圈322连接。内相线圈321的一端为开放端。将图11所示的结线状态称为结线模式P6。在该场合,大的电流从电源流向外相线圈323。从电源流向外相线圈323的电流流往中相线圈322,而不流往内相线圈321。
〈电动机1的制造方法〉
对定子3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12是示出电动机1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S1中,制作转子2。具体来讲,将未被磁化的磁性体22配置在转子铁芯21的各磁铁插入孔211内。在步骤S1中,也可以将轴4固定于轴孔212。
在步骤S2中,将三相线圈32安装于定子铁芯31。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分布卷绕方式将三相线圈32安装于定子铁芯31。
在步骤S3中,连接内相线圈321、中相线圈322以及外相线圈323。例如以Y形结线形式连接内相线圈321、中相线圈322以及外相线圈323。
可是,也可以在将三相线圈32以分布卷绕方式安装于定子铁芯31之前,连接内相线圈321、中相线圈322以及外相线圈323。在该场合,也可以在步骤S2中,将相互连接的内相线圈321、中相线圈322以及外相线圈323以分布卷绕方式安装于定子铁芯31。
在步骤S4中,将具有未被磁化的磁性体22的转子2配置在定子3(具体是定子铁芯31)的内侧。
图13是示出电动机1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图。
在步骤S4中,例如如图13所示那样,将转子2配置于基准位置。基准位置是在xy平面中,转子2的磁化对象磁极的中心与磁极中心线M1连接于电源的正极侧的线圈(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第1相的线圈或者第2相的线圈)的磁极的中心一致的位置。
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第1相的线圈是中相线圈322。各相的线圈的磁极的中心是在电流流到三相线圈32时形成的磁极的中心。在图13中,中相线圈322的磁极的中心由磁极中心线C1示出。磁极中心线C1在xy平面中,经过在电流流到三相线圈32时形成的第1相的线圈的磁极的中心和轴线Ax。具体来讲,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中相线圈322的磁极的中心是在电流从电源流到中相线圈322时形成的中相线圈322的磁极的中心。
在步骤S5中,将三相线圈32连接于磁化用的电源。在步骤S5中,三相线圈32与电源的结线状态是第1结线状态。第1结线状态是图6所示的结线状态、图7所示的结线状态、图8所示的结线状态、图9所示的结线状态、图10所示的结线状态或者图11所示的结线状态。将在第1结线状态下连接于电源的正极侧的线圈称为“第1相的线圈”。
例如,在图6以及图9所示的例子中,将三相线圈32的中相线圈322连接于电源的正极侧。在该场合,将中相线圈322称为“第1相的线圈”。
在图7以及图10所示的例子中,将三相线圈32的内相线圈321连接于电源的正极侧。在该场合,将内相线圈321称为“第1相的线圈”。
在图8以及图11所示的例子中,将三相线圈32的外相线圈323连接于电源的正极侧。在该场合,将外相线圈323称为“第1相的线圈”。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结线状态是图6或者图9所示的结线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5中,在电源的正极侧连接中相线圈322。
步骤S2至步骤S5的工序的顺序并不限定于图12所示的例子,也可以适当进行替换。
图14是示出电动机1的制造工序具体是第1次磁化工序的一例的图。
在步骤S6中,在使具有未被磁化的磁性体22的转子2的磁极的中心相对于第1相的线圈的磁极的中心朝转子2的第1旋转方向旋转了第1角度θ1的状态下,对三相线圈32通电。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第1相的线圈是中相线圈322。即,在使转子2的磁极的中心从基准位置起朝转子2的第1旋转方向旋转了第1角度θ1的状态下,对三相线圈32通电。换言之,在第1结线状态下,从电源对三相线圈32(具体是第1相的线圈)通电。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旋转方向关于轴线Ax为逆时针方向。
来自第1相的线圈(图14中为中相线圈322)的磁通量的朝向优选尽量与作为磁化对象的磁性体22的一端侧的易磁化方向平行。由此,不使用大的电流就容易使磁性体22的一端侧在易磁化方向磁化。
因此,第1角度θ1优选是来自第1相的线圈(图14中为中相线圈322)的磁通量的朝向与作为磁化对象的磁性体22的易磁化方向接近平行的角度。第1角度θ1更优选是来自第1相的线圈(图14为中相线圈322)的磁通量的朝向与作为磁化对象的磁性体22的易磁化方向平行的角度。
在第1结线状态为图6、图7或者图8所示的结线状态时,从电源流向第1相的线圈的电流被分成流向第2相的线圈的电流以及流向第3相的线圈的电流。即,电流流向各相的线圈即第1相的线圈、第2相的线圈以及第3相的线圈。在该场合,第1角度θ1例如为0度<θ1≤10度。
另一方面,在第1结线状态为图9、图10或者图11所示的结线状态时,从电源流向第1相的线圈的电流流往第2相的线圈或者第3相的线圈,而不流往第2相的线圈和第3相的线圈中的另一方。即,电流仅在三相之中的2个流动,而不在三相之中的1个流动。在该场合,第1角度θ1例如为2.5度≤θ1≤12.5度。
在第1结线状态下,若电流从电源流向三相线圈32,则从三相线圈32产生磁通量,作为磁化对象的磁性体22在由箭头表示的方向Md被磁化。方向Md是磁性体22的易磁化方向。转子2由于是相对于第1相的线圈(图14中为中相线圈322)的磁极的中心旋转了第1角度θ1的状态,所以,能容易使磁性体22在磁性体22的易磁化方向磁化。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性体22的易磁化方向是xy平面中的磁性体22的短边方向。
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永久磁铁22形成转子2的1个磁极,也可以是1个永久磁铁22形成转子2的1个磁极。在该场合,图14所示的2个磁性体22作为1个构件一体化。
在步骤S7中,切换三相线圈32的连接。具体来讲,将与电源的正极侧的连接从第1相的线圈切换成三相线圈32的第2相的线圈。在第1相的线圈为中相线圈322时,第2相的线圈是内相线圈321或者外相线圈323。由此,三相线圈32中的通电路径被变更。
在步骤S7中,三相线圈32与电源的结线状态是与第1结线状态不同的第2结线状态。即,在步骤S7中,将三相线圈32的结线状态从第1结线状态切换成第2结线状态。第2结线状态是图6所示的结线状态、图7所示的结线状态、图8所示的结线状态、图9所示的结线状态、图10所示的结线状态或者图11所示的结线状态。将在第2结线状态下连接于电源的正极侧的线圈称为“第2相的线圈”。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结线状态是图7所示的结线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电源的正极侧的连接从中相线圈322切换成三相线圈32的第2相的线圈(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内相线圈321)(步骤S7)。
图15是示出电动机1的制造工序具体是第2次的磁化工序的一例的图。
在步骤S8中,在使转子2的磁极的中心相对于在电流从电源流到第2相的线圈时形成的第2相的线圈的磁极的中心朝转子2的第2旋转方向旋转了第2角度θ2的状态下,对三相线圈32通电。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第2相的线圈为内相线圈321。第2旋转方向是与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在使转子2的磁极的中心从基准位置起朝转子2的第2旋转方向旋转了第2角度θ2的状态下,对三相线圈32通电。换言之,在第2结线状态下,从电源对三相线圈32(具体是第2相的线圈)通电。
在第2结线状态下,基准位置是转子2的磁化对象磁极的中心即磁极中心线M1与第2相的线圈(图15中的内相线圈321)的磁极的中心一致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旋转方向关于轴线Ax是顺时针方向。可是,第2旋转方向也可以关于轴线Ax是逆时针方向。在该场合,第1旋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在图15中,内相线圈321的磁极的中心由磁极中心线C2表示。磁极中心线C2经过在电流流到三相线圈32时形成的第2相的线圈的磁极的中心。具体来讲,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内相线圈321的磁极的中心是在电流从电源流到内相线圈321时形成的内相线圈321的磁极的中心。
来自第2相的线圈(图15中为内相线圈321)的磁通量的朝向优选尽量与作为磁化对象的磁性体22的另一端侧的易磁化方向平行。由此,不使用大的电流就能容易使磁性体22的另一端侧在易磁化方向磁化。
因此,优选的是,第2角度θ2是来自第2相的线圈(图15中为内相线圈321)的磁通量的朝向与作为磁化对象的磁性体22的易磁化方向接近平行的角度。更优选的是,第2角度θ2是来自第2相的线圈(图15中为内相线圈321)的磁通量的朝向与作为磁化对象的磁性体22的易磁化方向平行的角度。
在第2结线状态为图6、图7或者图8所示的结线状态时,从电源流向第2相的线圈的电流被分成流向第1相的线圈的电流以及流向第3相的线圈的电流。即,电流流向各相的线圈即第1相的线圈、第2相的线圈以及第3相的线圈。在该场合,第2角度θ2例如是0度<θ2≤10度。
另一方面,在第2结线状态为图9、图10或者图11所示的结线状态时,从电源流向第2相的线圈的电流流往第1相的线圈或者第3相的线圈,而不流往第1相的线圈和第3相的线圈中的另一方。即,电流仅在三相之中的2个流动,而不在三相之中的1个流动。在该场合,第2角度θ2例如是2.5度≤θ1≤12.5度。
在第2结线状态下,若电流从电源流向三相线圈32,则从三相线圈32产生磁通量,作为磁化对象的磁性体22在箭头所示的方向Md被磁化。转子2由于是相对于第2相的线圈(图15中为内相线圈321)的磁极的中心旋转了第2角度θ2的状态,所以,能容易使磁性体22在磁性体22的易磁化方向磁化。
在步骤S9中,从电源拆下三相线圈32。由此,获得电动机1。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1相的线圈设为中相线圈322,将第2相的线圈设为内相线圈321,将第3相的线圈设为外相线圈323,但是,第1相的线圈并不限定于中相线圈322,第2相的线圈并不限定于内相线圈321,第3相的线圈并不限定于外相线圈323。例如,第1相的线圈也可以是内相线圈321,第2相的线圈也可以是中相线圈322,第3相的线圈也可以是外相线圈323。
〈变形例〉
图16是示出定子3的其他例的图。
在图16所示的定子3中,第1相的线圈的数量与转子2的磁极数相同,第2相的线圈的数量与转子2的磁极数相同,第3相的线圈的数量与转子2的磁极数相同。即,三相线圈32具有6个内相线圈321、6个中相线圈322以及6个外相线圈323。
在图16所示的定子3中,在三相线圈32的线圈端部32a,三相线圈32的各相的线圈具有圆环形状。即,在三相线圈32的线圈端部32a,6个内相线圈321具有圆环形状,6个中相线圈322具有圆环形状,6个外相线圈323具有圆环形状。
在图16所示的定子3中,在三相线圈32的线圈端部32a,三相线圈32的各相的线圈呈同心圆状排列。即,在三相线圈32的线圈端部32a,6个内相线圈321呈同心圆状排列,6个中相线圈322呈同心圆状排列,6个外相线圈323呈同心圆状排列。
在各狭槽311中配置有相互邻接的相同相的线圈。
例如,在三相线圈32的线圈端部32a,在定子铁芯31的径向,第1相的线圈位于第2相的线圈的外侧,第3相的线圈位于第1相的线圈的外侧。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第1相的线圈是中相线圈322,第2相的线圈是内相线圈321,第3相的线圈是外相线圈323。
在三相线圈32的线圈端部32a,在定子铁芯31的径向,第2相的线圈也可以位于第1相的线圈的外侧,第3相的线圈也可以位于第2相的线圈的外侧。
图16所示的定子3可应用于上述的电动机1。具有图16所示的定子3的电动机1的制造方法与上述的〈电动机1的制造方法〉中说明的方法相同。
〈电动机1的制造方法的优点〉
说明电动机1的制造方法的优点。
图17是示出作为比较例的电动机中的磁化工序的图。
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在磁化工序中,相对于基准位置的角度为零。在该场合,来自三相线圈(图17中为中相线圈322)的磁通量的朝向相对于作为磁化对象的磁性体22的易磁化方向接近直角。因此,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难以使xy平面中的磁性体22的两侧在易磁化方向磁化。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转子2的各磁极进行两次磁化。具体来讲,对于转子2的各磁极,在使转子2的磁极的中心相对于第1相的线圈的磁极的中心旋转了第1角度θ1的状态下进行第1次磁化。由此,能在来自第1相的线圈的磁通量的朝向尽量与作为磁化对象的磁性体22的一端侧的易磁化方向平行的状态下,使磁性体22磁化。尤其是,xy平面中的磁性体22的一端侧容易在易磁化方向被磁化。
进而,对于转子2的各磁极,在使转子2的磁极的中心相对于第2相的线圈的磁极的中心朝转子2的第2旋转方向R2旋转了第2角度θ2的状态下,以第2结线状态进行第2次磁化。由此,能在来自第2相的线圈的磁通量的朝向尽量与作为磁化对象的磁性体22的另一端侧的易磁化方向平行的状态下,使磁性体22磁化。其结果,不使用大的电流就能容易使磁性体22在易磁化方向磁化。尤其是,xy平面中的磁性体22的另一端侧容易在易磁化方向被磁化。因此,与图17所示的例子相比,能减小磁化用的电流。
进而,由于能容易使磁性体22在易磁化方向磁化,所以,能提高转子2的磁力。其结果,可提供效率高的电动机1。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转子2的磁化对象磁极进行两次磁化,因而,在三相线圈32产生大的力,与图17所示的例子相比,三相线圈32的线圈端部32a容易变形。
图18是示出在电动机1的制造工序具体是磁性体22的磁化工序中在对三相线圈32通电时产生在三相线圈32的线圈端部32a的径向上的电磁力F1的例子的图。在图18中,在三相线圈32中示出的箭头表示电流的流向。
图19是示出在电动机1的制造工序具体是磁性体22的磁化工序中在对三相线圈32通电时产生在三相线圈32的线圈端部32a的轴向上的电磁力F2的例子的图。
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若电流从磁化用的电源流向三相线圈32,则在内相线圈321与中相线圈322之间产生相互排斥的径向上的电磁力F1,在内相线圈321与外相线圈323之间产生相互排斥的径向上的电磁力F1。进而,如图19所示那样,轴向上的电磁力F2产生于三相线圈32。
图20是示出在磁性体22的磁化工序中在对三相线圈32通电时三相线圈32中的每种结线模式的径向上的电磁力F1的大小的差异的曲线图。图20所示的数据是通过电磁场解析而解析出的结果。在图20中,结线模式P1、P2、P3分别与图6至图8所示的结线模式对应。
在结线模式P3中,大电流从磁化用的电源流向外相线圈323,流向外相线圈323的电流比流向内相线圈321的电流以及流向中相线圈322的电流各自都大。在该场合,如图20所示那样,产生于外相线圈323的电磁力F1与产生于其他的线圈的电磁力F1相比非常大。由此,外相线圈323容易在径向变形。在该场合,例如在将电动机1应用于压缩机时,外相线圈323接近金属部件(例如压缩机的密闭容器),难以确保外相线圈323的电气绝缘性。
相对于此,在结线模式P1中,大电流从磁化用的电源流向中相线圈322,流向中相线圈322的电流比流向内相线圈321的电流以及流向外相线圈323的电流各自都大。在结线模式P1中,产生于各相的线圈的电磁力F1没有大的差异。尤其是,产生于外相线圈323的电磁力F1小于产生于其他的线圈的电磁力F1。由此,当以将转子2配置在定子3的内侧的状态进行磁化时,能防止三相线圈32尤其是外相线圈323的显著变形。进而,由于抑制了外相线圈323的变形,所以,能确保外相线圈323的电气绝缘性。
在结线模式P2中,大电流从磁化用的电源流向内相线圈321,流向内相线圈321的电流比流向中相线圈322的电流以及流向外相线圈323的电流各自都大。在结线模式P1中,尤其是产生于外相线圈323的电磁力F1小于产生于其他的线圈的电磁力F1。由此,当以将转子2配置在定子3的内侧的状态进行磁化时,能防止三相线圈32尤其是外相线圈323的显著变形。进而,由于抑制了外相线圈323的变形,所以,能确保外相线圈323的电气绝缘性。
图21是示出在磁性体22的磁化工序中在对三相线圈32通电时三相线圈32中的每种结线模式的轴向上的电磁力F2的大小的差异的曲线图。在图21中,结线模式P1、P2、P3分别与图20中的结线模式P1、P2、P3对应。
如图21所示那样,关于轴向上的电磁力F2,无论结线模式如何,都在三相线圈32之中的1个线圈产生大的轴向上的电磁力F2。具体来讲,在结线模式P3中,大电流从电源流向外相线圈323,在外相线圈323产生轴向上的大的电磁力F2。在结线模式P1中,大电流从电源流向中相线圈322,在中相线圈322产生轴向上的大的电磁力F2。在结线模式P2中,大电流从电源流向内相线圈321,在内相线圈321产生轴向上的大的电磁力F2。
关于轴向上的三相线圈32的变形,与径向上的三相线圈32的变形相比对电动机1的性能的影响小。因此,在磁性体22的磁化工序中,优选第1结线状态为结线模式P1或者P2,同样,优选第2结线状态为结线模式P1或者P2。即,在第1结线状态为结线模式P1的场合,第2结线状态为结线模式P2。在第2结线状态为结线模式P2的场合,第2结线状态为结线模式P1。
由此,当以将转子2配置在定子3的内侧的状态进行磁化时,能防止三相线圈32尤其是外相线圈323的显著变形。进而,由于抑制了外相线圈323的变形,所以,能确保电动机1的性能例如外相线圈323的电气绝缘性。
图22是示出结线模式P1或者P2中的相对于基准位置的角度[度]与来自磁化用的电源的电流值[kAT]的关系的曲线图。在图22中,相对于基准位置的角度与上述的第1角度θ1以及第2角度θ2对应。
如图22所示那样,在相对于基准位置的角度为零的场合,来自磁化用的电源的电流值为278[kAT]。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结线状态以及第2结线状态为结线模式P1或者P2的场合,第1角度θ1以及第2角度θ2为0度<θ1≤10度、0度<θ2≤10度。由此,与以往的磁化方法相比,能降低来自磁化用的电源的电流。更优选的是,第1角度θ1以及第2角度θ2为2.5度≤θ1≤10度、2.5度≤θ2≤10度。更优选的是,第1角度θ1为2.5度≤θ1≤7.5度或者5度≤θ1≤10度。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最优选的是,第1角度θ1以及第2角度θ2为5度。在该场合,与以往的磁化方法相比,电流值降低了约20.5%。
图23是示出在磁性体22的磁化工序中在对三相线圈32通电时三相线圈32中的每种结线模式的径向上的电磁力F1的大小的差异的曲线图。图23所示的数据是通过电磁场解析而解析出的结果。在图23中,结线模式P4、P5、P6分别与图9至图11所示的结线模式对应。
在结线模式P6中,大电流从磁化用的电源流向外相线圈323。在该场合,如图23所示那样,产生于外相线圈323的电磁力F1与产生于其他线圈的电磁力F1相比非常大。由此,外相线圈323容易在径向变形。在该场合,例如在将电动机1应用于压缩机时,外相线圈323接近金属部件(例如压缩机的密闭容器),难以确保外相线圈323的电气绝缘性。
相对于此,在结线模式P4中,大电流从磁化用的电源流向中相线圈322。在结线模式P4中,产生于流过电流的各相的线圈的电磁力F1没有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外相线圈323中未产生电磁力F1。由此,当以将转子2配置在定子3的内侧的状态进行磁化时,能防止三相线圈32尤其是外相线圈323的显著变形。进而,由于抑制了外相线圈323的变形,所以,能确保外相线圈323的电气绝缘性。
图24是示出在磁性体22的磁化工序中在对三相线圈32通电时三相线圈32中的每种结线模式的轴向上的电磁力F2的大小的差异的曲线图。在图24中,结线模式P4、P5、P6分别与图23中的结线模式P4、P5、P6对应。
如图24所示那样,关于轴向上的电磁力F2,无论结线模式如何,都在三相线圈32之中的1个线圈产生大的轴向上的电磁力F2。
关于轴向上的三相线圈32的变形,与径向上的三相线圈32的变形相比,对电动机1的性能的影响小。因此,在磁性体22的磁化工序中,优选第1结线状态为结线模式P4或者P5,同样,优选第2结线状态为结线模式P4或者P5。即,在第1结线状态为结线模式P4的场合,第2结线状态为结线模式P5。在第2结线状态为结线模式P5的场合,第2结线状态为结线模式P4。
由此,当以将转子2配置在定子3的内侧的状态进行磁化时,能防止三相线圈32尤其是外相线圈323的显著变形。进而,由于抑制了外相线圈323的变形,所以,能确保电动机1的性能例如外相线圈323的电气绝缘性。
图25是示出结线模式P4或者P5中的相对于基准位置的角度[度]与来自磁化用的电源的电流值[kAT]的关系的曲线图。在图25中,相对于基准位置的角度与上述的第1角度θ1以及第2角度θ2对应。
如图25所示那样,在相对于基准位置的角度为零的场合,来自磁化用的电源的电流值为450[kAT]。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结线状态以及第2结线状态为结线模式P4或者P5的场合,第1角度θ1以及第2角度θ2为0度<θ1≤12.5度、0度<θ2≤12.5度。由此,与以往的磁化方法相比,能降低来自磁化用的电源的电流。更优选的是,第1角度θ1以及第2角度θ2为2.5度≤θ1≤12.5度、2.5度≤θ2≤12.5度。更优选的是,第1角度θ1以及第2角度θ2为5度≤θ1≤12.5度、5度≤θ2≤12.5度。更优选的是,第1角度θ1以及第2角度θ2为5度≤θ1≤10度、5度≤θ2≤10度。在图25所示的例子中,最为优选的是,第1角度θ1以及第2角度θ2为7.5度。在该场合,与以往的磁化方法相比,电流值降低53.3%。
进而,在结线模式P4或者P5中,能将来自磁化用的电源的电流降低至210[kAT]。因此,在结线模式P4或者P5中,与结线模式P1或者P2中的最小值221[kAT]相比,能降低来自磁化用的电源的电流。
图26是示出在图16所示的变形例的磁性体22的磁化工序中在对三相线圈32通电时三相线圈32中的每种结线模式的径向上的电磁力F1的大小的差异的曲线图。图26所示的数据是通过电磁场解析而解析出的结果。在图26中,结线模式P1、P2、P3分别与图6至图8所示的结线模式对应。
图27是示出在图16所示的变形例的磁性体22的磁化工序中在对三相线圈32通电时三相线圈32中的每种结线模式的轴向上的电磁力F2的大小的差异的曲线图。在图27中,结线模式P1、P2、P3分别与图26中的结线模式P1、P2、P3对应。
如图26以及图27所示那样,在图16所示的变形例的磁性体22的磁化工序中,也优选第1结线状态为结线模式P1或者P2,同样优选第2结线状态为结线模式P1或者P2。由此,当以将转子2配置在定子3的内侧的状态进行磁化时,能防止三相线圈32尤其是外相线圈323的显著变形。进而,由于外相线圈323的变形被抑制,所以,能确保电动机1的性能例如外相线圈323的电气绝缘性。
图28是示出在图16所示的变形例的磁性体22的磁化工序中在对三相线圈32通电时三相线圈32中的每种结线模式的径向上的电磁力F1的大小的差异的曲线图。图28所示的数据是通过电磁场解析而解析出的结果。在图28中,结线模式P4、P5、P6分别与图9至图11所示的结线模式对应。
图29是示出在图16所示的变形例的磁性体22的磁化工序中在对三相线圈32通电时三相线圈32中的每种结线模式的轴向上的电磁力F2的大小的差异的曲线图。在图29中,结线模式P4、P5、P6分别与图28中的结线模式P4、P5、P6对应。
如图28以及图29所示那样,在图16所示的变形例的磁性体22的磁化工序中,也优选第1结线状态为结线模式P4或者P5,同样优选第2结线状态为结线模式P4或者P5。由此,在以将转子2配置在定子3的内侧的状态进行磁化时,能防止三相线圈32尤其是外相线圈323的显著变形。进而,由于抑制了外相线圈323的变形,所以,能确保电动机1的性能例如外相线圈323的电气绝缘性。
在图16所示的变形例中也具有图22以及图25所示的特性。因此,在图16所示的变形例中也具有图22以及图25所示的优点。
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将转子2配置在定子3的内侧的状态下进行磁化时,能防止三相线圈32尤其是外相线圈323的显著变形。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提供效率高的电动机1。
实施方式2.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300进行说明。
图30是概略性示出压缩机300的结构的剖视图。
压缩机300具有:作为电动元件的电动机1;作为壳体的密闭容器307;以及作为压缩元件(也称为压缩装置)的压缩机构305。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300是涡卷式压缩机。可是,压缩机300并不限定于涡卷式压缩机。压缩机300也可以是除涡卷式压缩机以外的压缩机,例如旋转式压缩机。
压缩机300内的电动机1是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电动机1。电动机1驱动压缩机构305。
压缩机300还具备对轴4的下端部(即与压缩机构305侧相反侧的端部)进行支撑的副框架308。
压缩机构305配置在密闭容器307内。压缩机构305具备:具有涡卷部分的固定涡卷体301;具有在与固定涡卷体301的涡卷部分之间形成压缩室的涡卷部分的摆动涡卷体302;保持轴4的上端部的柔性构架303;以及固定于密闭容器307并保持柔性构架303的引导构架304。
在固定涡卷体301中,压入有将密闭容器307贯通的吸入管310。另外,在密闭容器307中,设有将从固定涡卷体30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向外部排出的排出管306。该排出管306与设在密闭容器307的压缩机构305与电动机1之间的开口部连通。
电动机1通过将定子3嵌入密闭容器307而固定于密闭容器307。电动机1的构成如上述那样。在密闭容器307,通过焊接而固定有对电动机1供给电力的玻璃端子309。
若电动机1旋转,则其旋转传递至摆动涡卷体302,摆动涡卷体302摆动。若摆动涡卷体302摆动,则由摆动涡卷体302的涡卷部分和固定涡卷体301的涡卷部分形成的压缩室的容积变化。并且,制冷剂气体从吸入管310被吸入,被压缩,从排出管306被排出。
压缩机300由于具有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电动机1,所以,具有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优点。
进而,压缩机300由于具有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电动机1,所以,能提供效率高的压缩机300。
实施方式3.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具有压缩机300的作为空调机的制冷空调装置7进行说明。
图31是概略性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制冷空调装置7的构成的图。
制冷空调装置7例如能进行制冷制热运转。图31所示的制冷剂回路图是能进行制冷运转的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图的一例。
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制冷空调装置7具有室外机71、室内机72以及将室外机71及室内机72连接的制冷剂配管73。
室外机71具有压缩机300、作为热交换器的冷凝器74、节流装置75和室外送风机76(第1送风机)。冷凝器74将由压缩机300压缩的制冷剂冷凝。节流装置75将由冷凝器74冷凝的制冷剂减压,调节制冷剂的流量。节流装置75也称为减压装置。
室内机72具有作为热交换器的蒸发器77和室内送风机78(第2送风机)。蒸发器77使由节流装置75减压了的制冷剂蒸发,冷却室内空气。
以下说明制冷空调装置7中的制冷运转的基本动作。在制冷运转中,制冷剂由压缩机300压缩,流入冷凝器74。由冷凝器74将制冷剂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流入节流装置75。由节流装置75将制冷剂减压,减压后的制冷剂流入蒸发器77。在蒸发器77中,制冷剂蒸发,制冷剂(具体是制冷剂气体)再次向室外机71的压缩机300流入。若由室外送风机76将空气送往冷凝器74,则热量在制冷剂与空气之间移动,同样,若由室内送风机78将空气送往蒸发器77,则热量在制冷剂与空气之间移动。
以上说明的制冷空调装置7的构成以及动作为一例,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
根据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制冷空调装置7,具有实施方式1~2中说明的优点。
进而,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制冷空调装置7由于具有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300,所以,能提供效率高的制冷空调装置7。
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的特征以及各变形例中的特征可相互适当组合。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电动机;2转子;3定子;7制冷空调装置;31定子铁芯;32三相线圈;32a线圈端部;71室外机;72室内机;211磁铁插入孔;300压缩机;305压缩机构;307密闭容器;74冷凝器;77蒸发器;321内相线圈;322中相线圈;323外相线圈。
Claims (15)
1.一种电动机的制造方法,该电动机具备:定子,该定子具有定子铁芯以及以分布卷绕方式安装于上述定子铁芯的三相线圈;以及转子,该转子具有磁极并配置在上述定子的内侧,其中,
上述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步骤:
在上述定子的内侧配置具有未被磁化的磁性体的上述转子;
将上述三相线圈的第1相的线圈与磁化用的电源的正极侧连接;
在使上述转子的上述磁极的中心相对于在电流从上述电源流到上述第1相的线圈时形成的上述第1相的线圈的磁极的中心朝上述转子的第1旋转方向旋转了第1角度的状态下,对上述三相线圈通电;
将与上述电源的上述正极侧的连接从上述第1相的线圈切换成上述三相线圈的第2相的线圈;以及
在使上述转子的上述磁极的中心相对于在电流从上述电源流到上述第2相的线圈时形成的上述第2相的线圈的磁极的中心朝与上述转子的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2旋转方向旋转了第2角度的状态下,对上述三相线圈通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三相线圈包括第3相的线圈、上述第1相的线圈以及上述第2相的线圈,
在上述三相线圈的线圈端部,上述第1相的线圈、上述第2相的线圈以及上述第3相的线圈依次在上述定子铁芯的周向排列,
在上述线圈端部,上述第2相的线圈相比上述第3相的线圈靠近上述定子铁芯的中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三相线圈包括第3相的线圈、上述第1相的线圈以及上述第2相的线圈,
在上述三相线圈的线圈端部,上述第2相的线圈、上述第1相的线圈以及上述第3相的线圈依次在上述定子铁芯的周向排列,
在上述线圈端部,上述第1相的线圈相比上述第3相的线圈靠近上述定子铁芯的中心。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三相线圈包括第3相的线圈、上述第1相的线圈以及上述第2相的线圈,
当上述第1相的线圈连接于上述电源的正极侧时,从上述电源流向上述第1相的线圈的电流被分成流向上述第2相的线圈的电流以及流向上述第3相的线圈的电流,
当上述第2相的线圈连接于上述电源的正极侧时,从上述电源流向上述第2相的线圈的电流被分成流向上述第1相的线圈的电流以及流向上述第3相的线圈的电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其中,
当将上述第1角度设为θ1,将上述第2角度设为θ2时,
上述第1角度θ1为0度<θ1≤10度,
上述第2角度θ2为0度<θ2≤10度。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三相线圈包括第3相的线圈、上述第1相的线圈以及上述第2相的线圈,
当上述第1相的线圈连接于上述电源的正极侧时,从上述电源流向上述第1相的线圈的电流流往上述第2相的线圈或者上述第3相的线圈,而不流往上述第2相的线圈和上述第3相的线圈的另一方,
当上述第2相的线圈连接于上述电源的正极侧时,从上述电源流向上述第2相的线圈的电流流往上述第1相的线圈或者上述第3相的线圈,而不流往上述第1相的线圈和上述第3相的线圈的另一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其中,
当将上述第1角度设为θ1,将上述第2角度设为θ2时,
上述第1角度θ1为0度<θ1≤12.5度,
上述第2角度θ2为0度<θ2≤12.5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三相线圈包括第3相的线圈、上述第1相的线圈以及上述第2相的线圈,
上述第1相的线圈的数量与上述转子的磁极数相同,
上述第2相的线圈的数量与上述转子的磁极数相同,
上述第3相的线圈的数量与上述转子的磁极数相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三相线圈的线圈端部,上述三相线圈的各相的线圈排列成同心圆状。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三相线圈的线圈端部,在上述定子铁芯的径向,上述第1相的线圈位于上述第2相的线圈的外侧,上述第3相的线圈位于上述第1相的线圈的外侧。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三相线圈的线圈端部,在上述定子铁芯的径向,上述第2相的线圈位于上述第1相的线圈的外侧,上述第3相的线圈位于上述第2相的线圈的外侧。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三相线圈以Y形结线形式连接。
13.一种电动机,其中,
上述电动机具备:
定子,该定子具有定子铁芯以及以分布卷绕方式安装于上述定子铁芯的三相线圈;以及
转子,该转子具有磁极并配置在上述定子的内侧,
上述转子具有:
定子铁芯;以及
配置于上述定子铁芯的永久磁铁,
在与上述转子的轴向正交的平面中,在使上述转子的上述磁极的中心相对于在电流从磁化用的电源流到上述三相线圈的第1相的线圈时形成的上述第1相的线圈的磁极的中心朝上述转子的第1旋转方向旋转了第1角度的状态下,对上述三相线圈通电,由此将上述永久磁铁的一端侧磁化,
在与上述转子的轴向正交的上述平面中,在使上述转子的上述磁极的中心相对于在电流从上述电源流到上述三相线圈的第2相的线圈时形成的上述第2相的线圈的磁极的中心朝与上述转子的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2旋转方向旋转了第2角度的状态下,对上述三相线圈通电,由此将上述永久磁铁的另一端侧磁化。
14.一种压缩机,其中,
上述压缩机具备:
密闭容器;
配置在上述密闭容器内的压缩装置;以及
驱动上述压缩装置的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机。
15.一种空调机,其中,
上述空调机具备:
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压缩机;以及
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9/020673 WO2020240617A1 (ja) | 2019-05-24 | 2019-05-24 | 電動機の製造方法、電動機、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41323A true CN113841323A (zh) | 2021-12-24 |
Family
ID=73553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96341.4A Pending CN113841323A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电动机的制造方法、电动机、压缩机以及空调机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190697A1 (zh) |
EP (1) | EP3979473A4 (zh) |
JP (1) | JP7058802B2 (zh) |
CN (1) | CN113841323A (zh) |
AU (1) | AU2019448505B2 (zh) |
WO (1) | WO202024061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40154504A1 (en) * | 2021-04-12 | 2024-05-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Motor, compressor,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magnetizing method, and magnetizing apparatus |
JPWO2023021588A1 (zh) * | 2021-08-18 | 2023-02-23 | ||
JPWO2023112076A1 (zh) * | 2021-12-13 | 2023-06-22 | ||
JPWO2023119455A1 (zh) * | 2021-12-21 | 2023-06-29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17075A (ja) * | 2000-04-26 | 2002-01-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永久磁石ロータの着磁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応用機器 |
CN1585236A (zh) * | 2003-08-19 | 2005-02-2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永磁型电动机的着磁方法及装置 |
JP2009071934A (ja) * | 2007-09-11 | 2009-04-02 | Toshiba Carrier Corp | 電動圧縮機用回転子の着磁方法、電動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CN108475971A (zh) * | 2016-01-27 | 2018-08-3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磁化方法、转子、电动机以及涡旋压缩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86976A (en) * | 1981-05-08 | 1982-11-17 | Nippon Densan Kk | Brushless motor |
SE9000497L (sv) * | 1990-02-12 | 1991-08-13 | Ragnar Joensson | Foerfarande och apparat foer reglering av en asynkronmotor genom indirekt maetning av luftgapsspaenningen |
JP3601288B2 (ja) * | 1998-03-17 | 2004-12-1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永久磁石型電動機の着磁方法 |
JP3818152B2 (ja) * | 2001-12-27 | 2006-09-0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永久磁石回転電機 |
US6903640B2 (en) * | 2002-10-11 | 2005-06-07 | Emerson Electric Co.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tator coils of an electric motor to magnetize permanent magnets of the motor rotor when the span of each stator coil is smaller than the width of each permanent magnet pole |
JP4785432B2 (ja) * | 2005-06-10 | 2011-10-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 |
CN104411976B (zh) * | 2012-06-19 | 2017-04-1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泵及制冷循环装置 |
JP2015091192A (ja) * | 2013-11-06 | 2015-05-11 |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 モータ |
DE112016000682T5 (de) | 2015-02-10 | 2017-11-0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Elektrische rotationsmaschine, fahrstuhl-hebe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magnetisieren und entmagnetisieren eines permanentmagneten für eine elektrische rotationsmaschine |
CN206379852U (zh) | 2015-09-18 | 2017-08-0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旋转电机的定子以及具备该定子的旋转电机 |
CN108475972B (zh) * | 2016-01-27 | 2020-08-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转子、磁化方法、电动机以及涡旋压缩机 |
-
2019
- 2019-05-24 JP JP2021523145A patent/JP7058802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5-24 WO PCT/JP2019/020673 patent/WO2020240617A1/ja unknown
- 2019-05-24 US US17/603,212 patent/US20220190697A1/en active Pending
- 2019-05-24 EP EP19930472.6A patent/EP3979473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05-24 AU AU2019448505A patent/AU2019448505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5-24 CN CN201980096341.4A patent/CN11384132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17075A (ja) * | 2000-04-26 | 2002-01-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永久磁石ロータの着磁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応用機器 |
CN1585236A (zh) * | 2003-08-19 | 2005-02-2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永磁型电动机的着磁方法及装置 |
JP2009071934A (ja) * | 2007-09-11 | 2009-04-02 | Toshiba Carrier Corp | 電動圧縮機用回転子の着磁方法、電動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CN108475971A (zh) * | 2016-01-27 | 2018-08-3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磁化方法、转子、电动机以及涡旋压缩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19448505B2 (en) | 2022-12-15 |
EP3979473A1 (en) | 2022-04-06 |
JPWO2020240617A1 (ja) | 2021-10-21 |
JP7058802B2 (ja) | 2022-04-22 |
AU2019448505A1 (en) | 2021-12-16 |
WO2020240617A1 (ja) | 2020-12-03 |
EP3979473A4 (en) | 2022-06-08 |
US20220190697A1 (en) | 2022-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841323A (zh) | 电动机的制造方法、电动机、压缩机以及空调机 | |
CN109565191B (zh) | 电动机、压缩机及制冷空调装置 | |
JP2003061283A (ja) |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冷凍サイクル、回転電機の回転子製造方法 | |
US20230318381A1 (en) | Stator, electric motor, compressor,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tator | |
CN115917930A (zh) | 定子、电动机、压缩机以及空调机 | |
US20230291263A1 (en) | Stator, electric motor, compressor,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tator | |
US20230116012A1 (en) | Rotor, motor, compressor, air conditio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otor | |
US11916438B2 (en) | Magnetization ring, magnetization method, magnetization apparatus, rotor, motor,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 |
US20220216757A1 (en) | Stator, electric motor, compressor, air conditioner,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tator, and magnetization method | |
CN115699520A (zh) | 电动机、压缩机、送风机及冷冻装置 | |
WO2023112076A1 (ja) | 電動機、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 |
JP4080277B2 (ja) |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組込着磁方法 | |
WO2021205527A1 (ja) | 着磁方法、電動機の製造方法、電動機、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 |
US20210152039A1 (en) | Stator, motor,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AU2020444066A1 (en) | Rotor, motor,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 |
WO2023032134A1 (ja) | 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WO2023119455A1 (ja) | 着磁方法、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US11962191B2 (en) | Rotor, electric motor,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 |
CN112567596A (zh) | 定子、马达、风扇及空气调节机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 |
WO2022254678A1 (ja) | コンシクエントポール型ロータ、電動機、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 |
WO2020188733A1 (ja) |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空気調和機、及び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 |
JP2005192396A (ja) | 誘導同期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