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4140B -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34140B CN113834140B CN202111014351.4A CN202111014351A CN113834140B CN 113834140 B CN113834140 B CN 113834140B CN 202111014351 A CN202111014351 A CN 202111014351A CN 113834140 B CN113834140 B CN 1138341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outdoor heat
- compressor
- refrigerant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01100322249 Caenorhabditis elegans lev-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50—Loa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空调不能满足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制冷需求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的空调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室外的环境温度,控制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以及第一电磁阀的开闭状态改变压缩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流通路径,进而改变流通路径中冷媒的温度,进一步改变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中的冷媒的温度,也就改变了室内机的制冷能力如制冷送风温度,从而实现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不同的制冷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空调控制技术领域中,由于各个区域的用户需求越来越广泛,除了通用的高温制冷外,一些区域还有低温制冷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制冷需求,如果只单纯的开发对应的机型,很可能导致一种机型不能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中的要求。但是现有的空调产品,其调节的方案往往比较单一,不能满足用户多种温度调节场景的需求。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的控制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空调不能满足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制冷需求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第三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连接;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获取室外的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控制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以及第一电磁阀的开闭状态,以改变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流通路径,进而改变流通路径中冷媒的温度,满足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制冷需求。
在上述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控制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以及第一电磁阀的开闭状态,以改变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流通路径”的步骤包括:
当环境温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以使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一流通路径流入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
当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以使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二流通路径流入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或者,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以使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三流通路径流入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
当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连通,以使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四流通路径流入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
在上述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和第三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连接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二膨胀阀连接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三膨胀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膨胀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三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所述空调的室内机的负荷量;
根据所述负荷量,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和第三膨胀阀的开闭状态,以改变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流通路径,进而改变流通路径中冷媒的温度,满足不同负荷量下的制热需求。
在上述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负荷量,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和第三膨胀阀的开闭状态以改变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流通路径”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负荷量大于等于预设的负荷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打开,所述第三膨胀阀关闭,以使所述室内机中液态冷媒管路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五流通路径流入压缩机的吸气口;
当所述负荷量小于所述负荷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关闭,所述第三膨胀阀打开,以使所述室内机中液态冷媒管路输出的冷媒经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六流通路径流入压缩机的吸气口。
在上述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缩机为增焓压缩机,所述增焓压缩机包括辅助吸气口,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与所述辅助吸气口连接;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三膨胀阀打开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并且/或者,
当所述第三膨胀阀打开时,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打开。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系统,所述空调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第三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室外环境温度获取模块,其被配置为当所述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获取室外的环境温度;
制冷需求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控制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以及第一电磁阀的开闭状态,以改变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流通路径,进而改变流通路径中冷媒的温度,满足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制冷需求。
在上述空调的控制系统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第三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室外环境温度获取模块,其被配置为当所述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获取室外的环境温度;
制冷需求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控制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以及第一电磁阀的开闭状态,以改变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流通路径,进而改变流通路径中冷媒的温度,满足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制冷需求。
在上述空调的控制系统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制冷需求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当环境温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以使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一流通路径流入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
第二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当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以使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二流通路径流入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
第三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以使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三流通路径流入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
第四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当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连通,以使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四流通路径流入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
在上述空调的控制系统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和第三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连接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二膨胀阀连接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三膨胀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膨胀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三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
室内机负荷量获取模块,其被配置为当所述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所述空调的室内机的负荷量;
制热需求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负荷量,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和第三膨胀阀的开闭状态,以改变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流通路径,进而改变流通路径中冷媒的温度,满足不同负荷量下的制热需求。
在上述空调的控制系统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制热需求控制模块包括:
第五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当所述负荷量大于等于预设的负荷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打开,所述第三膨胀阀关闭,以使所述室内机中液态冷媒管路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五流通路径流入压缩机的吸气口;
第六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当所述负荷量小于所述负荷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关闭,所述第三膨胀阀打开,以使所述室内机中液态冷媒管路输出的冷媒经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六流通路径流入压缩机的吸气口。
在上述空调的控制系统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缩机为增焓压缩机,所述增焓压缩机包括辅助吸气口,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与所述辅助吸气口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
压缩机补气模块,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三膨胀阀打开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并且/或者,
压缩机增焓模块,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三膨胀阀打开时,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打开。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发明能够根据室外的环境温度,控制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以及第一电磁阀的开闭状态改变压缩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流通路径,进而改变流通路径中冷媒的温度,进一步改变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中的冷媒的温度,也就改变了室内机的制冷能力如制冷送风温度,从而实现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不同的制冷需求。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组成限制。此外,图中类似的数字用以表示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控制系统的主要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部件连接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媒的第一流通路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媒的第二流通路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媒的第三流通路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媒的第四流通路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媒的第五流通路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媒的第六流通路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室外机;2:室内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模块”、“处理器”可以包括硬件、软件或者两者的组合。一个模块可以包括硬件电路,各种合适的感应器,通信端口,存储器,也可以包括软件部分,比如程序代码,也可以是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者其他任何合适的处理器。处理器具有数据和/或信号处理功能。处理器可以以软件方式实现、硬件方式实现或者二者结合方式实现。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任何合适的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比如磁碟、硬盘、光碟、闪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等。术语“A和/或B”表示所有可能的A与B的组合,比如只是A、只是B或者A和B。术语“至少一个A或B”或者“A和B中的至少一个”含义与“A和/或B”类似,可以包括只是A、只是B或者A和B。单数形式的术语“一个”、“这个”也可以包含复数形式。
针对现有的空调不能满足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制冷需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参阅附图1和图3,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部件连接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调包括室外机1和室内机2,室外机1包括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第三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压缩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四通阀(4WV1)和第二四通阀(4WV2)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第一电磁阀(SV1)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与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S101-步骤S102。
步骤S101: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获取室外的环境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可以获取室外的环境温度。
步骤S102:根据环境温度,控制第一四通阀(4WV1)、第二四通阀(4WV2)的连接状态以及第一电磁阀(SV1)的开闭状态,以改变压缩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流通路径,进而改变流通路径中冷媒的温度,满足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制冷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环境温度,通过控制第一四通阀(4WV1)、第二四通阀(4WV2)的连接状态以及第一电磁阀(SV1)的开闭状态,来改变压缩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冷媒的流通路径,进而改变流通路径中冷媒的温度,从而改变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中冷媒的温度,也就改变了室内机2的制冷能力如制冷送风温度,满足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制冷需求。
基于上述步骤S101-步骤S102,本发明能够根据室外的环境温度,控制第一四通阀(4WV1)、第二四通阀(4WV2)的连接状态以及第一电磁阀(SV1)的开闭状态改变压缩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流通路径,进而改变流通路径中冷媒的温度,进一步改变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中的冷媒的温度,也就改变了室内机2的制冷能力如制冷送风温度,从而实现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不同的制冷需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室外机1还可以包括第一膨胀阀(LEV1)、第二膨胀阀(LEV2)和第三膨胀阀(LEV3),第一膨胀阀(LEV1)连接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之间,第二膨胀阀(LEV2)连接于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之间,第三膨胀阀(LEV3)的第一端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膨胀阀(LEV3)的第二端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三端连接,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三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空调的控制方法除了包括上述步骤S101-步骤S102外,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3: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空调的室内机2的负荷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可以获取空调的室内机2的负荷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负荷量可以是指空调的室内机2的数量。
步骤S104:根据负荷量,控制第一膨胀阀(LEV1)、第二膨胀阀(LEV2)和第三膨胀阀(LEV3)的开闭状态,以改变压缩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流通路径,进而改变流通路径中冷媒的温度,满足不同负荷量下的制热需求。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空调的负荷量,控制第一膨胀阀(LEV1)、第二膨胀阀(LEV2)和第三膨胀阀(LEV3)的开闭状态,以改变压缩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流通路径,进而改变流通路径中冷媒的温度,满足不同负荷量下的制热需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压缩机可以为增焓压缩机,增焓压缩机包括辅助吸气口,室外机1还包括第二电磁阀(SV2)和第三电磁阀(SV3),第二电磁阀(SV2)的第一端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第二电磁阀(SV2)的第二端通过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第三电磁阀(SV3)的第一端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第三电磁阀(SV3)的第二端与辅助吸气口连接。空调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5:当第三膨胀阀(LEV3)打开时,控制第二电磁阀(SV2)打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三膨胀阀(LEV3)打开时,可以控制第二电磁阀(SV2)打开,以使冷媒经第三膨胀阀(LEV3)、第二电磁阀(SV2)回到气液分离器(气分),实现冷媒的换热。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空调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6:当第三膨胀阀(LEV3)打开时,控制第三电磁阀(SV3)打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可以为增焓压缩机。当第三膨胀阀(LEV3)打开时,可以控制第三电磁阀(SV3)打开,以使冷媒经第三膨胀阀(LEV3)、第三电磁阀(SV3)回到压缩机的辅助吸气口,使得压缩机吸入一部分气态冷媒,与经过压缩的冷媒混合后再进行压缩,以实现单台压缩机完成两级压缩效果,增加压缩机输出的冷媒的流量,能够增大冷媒流通路径的焓差,从而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其中,焓差是指不同空间位置的热能差,用以衡量空调的温度控制效果。
下面对步骤S102和步骤S104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S102包括:
步骤S1021:当环境温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控制第一四通阀(4WV1)的连接状态使压缩机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第二四通阀(4WV2)的连接状态使压缩机与第二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第一电磁阀(SV1)关闭,以使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压缩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一流通路径流入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
参阅附图4,其中附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媒的第一流通路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环境温度大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可以控制第四电磁阀(SV4)、第五电磁阀(SV5)打开,第一膨胀阀(LEV1)、第二电子膨胀阀(LEV2)打开,第一四通阀(4WV1)、第二四通阀(4WV2)、第三四通阀(4WV3)断电,第一电磁阀(SV1)关闭,使得压缩机排气口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连通,室内机2气态冷媒管路与气分(气液分离器)连通,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压缩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一流通路径流入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冷媒的具体流通路径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通过室内机2的气态冷媒管路进入室外机1,通过第三四通阀(4WV3)后,经气分(气液分离器)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压缩机的排气口输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分为两路,一路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第一四通阀(4WV1)、第四电磁阀(SV4)达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经第一室外换热器流出低温高压液态冷媒,进而经第一膨胀阀(LEV1)流出低温低压液态冷媒,另一路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第二四通阀(4WV2)、第五电磁阀(SV5)达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经第二室外换热器流出低温高压液态冷媒,进而经第二膨胀阀(LEV2)流出低温低压液态冷媒,其中第一室外热交换器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起到冷凝器的作用,将高温气态冷媒转换为低温液态冷媒;第一膨胀阀(LEV1)和第二膨胀阀(LEV2)流出的液态冷媒经储液罐后,经第三室外热交换器流入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其中流出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冷媒的温度低于流入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冷媒的温度。通过冷媒的第一流通路径,空调能够实现高温(环境温度大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制冷的功能。
步骤S1022:当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控制第一四通阀(4WV1)的连接状态使压缩机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第二四通阀(4WV2)的连接状态使压缩机与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第一电磁阀(SV1)关闭,以使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压缩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二流通路径流入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或者,控制第一四通阀(4WV1)的连接状态使压缩机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第二四通阀(4WV2)的连接状态使压缩机与第二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第一电磁阀(SV1)关闭,以使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三流通路径流入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
参阅附图5,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媒的第二流通路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可以控制第四电磁阀(SV4)打开,第五电磁阀(SV5)关闭,第一膨胀阀(LEV1)打开,第二膨胀阀(LEV2)关闭,第一四通阀(4WV1)、第三四通阀(4WV3)断电,第二四通阀(4WV2)通电,第一电磁阀(SV1)关闭,使得压缩机排气口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连通,室内机2气态冷媒管路与气分(气液分离器)连通,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压缩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二流通路径流入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冷媒的具体流通路径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通过室内机2的气态冷媒管路进入室外机1,通过第三四通阀(4WV3)后,经气分(气液分离器)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压缩机的排气口输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第一四通阀(4WV1)、第四电磁阀(SV4)达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经第一室外换热器流出低温高压液态冷媒,进而经第一膨胀阀(LEV1)流出低温低压液态冷媒,其中第一室外热交换器起到冷凝器的作用,将高温气态冷媒转换为低温液态冷媒;第一膨胀阀(LEV1)流出的液态冷媒经储液罐后,经第三室外热交换器流入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其中流出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冷媒的温度低于流入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冷媒的温度。
参阅附图6,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媒的第三流通路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例子中,当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可以控制第四电磁阀(SV4)关闭,第五电磁阀(SV5)打开,第一膨胀阀(LEV1)关闭,第二膨胀阀(LEV2)打开,第二四通阀(4WV2)、第三四通阀(4WV3)断电,第一四通阀(4WV1)通电,第一电磁阀(SV1)关闭,使得压缩机排气口与第二室外热交换器连通,室内机2气态冷媒管路与气分(气液分离器)连通,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压缩机、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三流通路径流入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冷媒的具体流通路径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通过室内机2的气态冷媒管路进入室外机1,通过第三四通阀(4WV3)后,经气分(气液分离器)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压缩机的排气口输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第二四通阀(4WV2)、第五电磁阀(SV5)达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经第二室外换热器流出低温高压液态冷媒,进而经第二膨胀阀(LEV2)流出低温低压液态冷媒,其中第二室外热交换器起到冷凝器的作用,将高温气态冷媒转换为低温液态冷媒;第二膨胀阀(LEV2)流出的液态冷媒经储液罐后,经第三室外热交换器流入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其中流出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冷媒的温度低于流入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冷媒的温度。
通过冷媒的第二流通路径和第三流通路径,空调能够实现中温(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制冷的功能
步骤S1023:当环境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控制第一四通阀(4WV1)的连接状态使压缩机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第二四通阀(4WV2)的连接状态使压缩机与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第一电磁阀(SV1)打开,使压缩机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连通,以使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压缩机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四流通路径流入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
参阅附图7,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媒的第四流通路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环境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可以控制第四电磁阀(SV4)、第五电磁阀(SV5)关闭,第一膨胀阀(LEV1)、第二膨胀阀(LEV2)关闭,第三四通阀(4WV3)断电,第一四通阀(4WV1)、第二四通阀(4WV2)通电,第一电磁阀(SV1)打开,使得压缩机排气口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连通,室内机2气态冷媒管路与气分(气液分离器)连通,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压缩机、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四流通路径流入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冷媒的具体流通路径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通过室内机2的气态冷媒管路进入室外机1,通过第三四通阀(4WV3)后,经气分(气液分离器)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压缩机的排气口输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第一电磁阀(SV1)、储液罐达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流出低温液态冷媒,其中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起到冷凝器的作用,将高温气态冷媒转换为低温液态冷媒;低温液态冷媒经第三室外热交换器流入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通过第四流通路径,空调能够实现低温(环境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制冷功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过程的需要选择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以及时间阈值的取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S104包括:
步骤S1041:当负荷量大于等于预设的负荷量阈值时,控制第一膨胀阀(LEV1)和第二膨胀阀(LEV2)打开,第三膨胀阀(LEV3)关闭,以使室内机2中液态冷媒管路输出的冷媒经压缩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五流通路径流入压缩机的吸气口。
参阅附图8,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媒的第五流通路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负荷量大于等于预设的负荷量阈值时,可以控制第一膨胀阀(LEV1)和第二膨胀阀(LEV2)打开,第四电磁阀(SV4)、第五电磁阀(SV5)打开,第三膨胀阀(LEV3)关闭,第一四通阀(4WV1)、第二四通阀(4WV2)、第三四通阀(4WV3)通电,第一电磁阀(SV1)关闭,使得室内机2中液态冷媒管路输出的冷媒经压缩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五流通路径流入压缩机的吸气口。冷媒的具体流通路径为:液态冷媒经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进入第三室外热交换,经储液罐后分为两路,一路冷媒经第一膨胀阀(LEV1)、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四电磁阀(SV4)、气液分离器(气分)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另一路冷媒经第二膨胀阀(LEV2)、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第五电磁阀(SV5)、气液分离器(气分)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压缩机的排气口输出的气态冷媒经第三四通阀(4WV3)流入室内机2的气态冷媒管路。其中,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起到蒸发器的作用。
步骤S1042:当负荷量小于负荷量阈值时,控制第一膨胀阀(LEV1)和第二膨胀阀(LEV2)关闭,第三膨胀阀(LEV3)打开,以室内机2中液态冷媒管路输出的冷媒经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六流通路径流入压缩机的吸气口。
参阅附图9,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媒的第六流通路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负荷量小于负荷量阈值时,可以控制第一膨胀阀(LEV1)、第二膨胀阀(LEV2)关闭,第四电磁阀(SV4)、第五电磁阀(SV5)关闭,第三膨胀阀(LEV3)打开,第一四通阀(4WV1)、第二四通阀(4WV2)、第三四通阀(4WV3)通电,第二电磁阀(SV2)打开,使得室内机2中液态冷媒管路输出的冷媒经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六流通路径流入压缩机的吸气口。冷媒的具体流通路径为:液态冷媒经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进入第三室外热交换,后经第三膨胀阀(LEV3)、第二电磁阀(SV2)、气液分离器(气分)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压缩机的排气口输出的气态冷媒经第三四通阀(4WV3)流入室内机2的气态冷媒管路。其中,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起到蒸发器的作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过程的需要选择负荷量阈值的取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室外机1还可以包括第六电磁阀(SV6)、第七电磁阀(SV7)、第八电磁阀(SV8)和第九电磁阀(SV9)。其中,第六电磁阀(SV6)用于压缩机卸载时,对压缩机进行降压处理;第七电磁阀(SV7)用于控制油液分离器进行回油;第八电磁阀(SV8)用于控制压缩机排油;第九电磁阀(SV9)用于控制器气液分离器(气分)回油。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电磁阀(SV1)也可以为单向阀,单向阀的方向为压缩机排气口到第三室外热交的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上述实施例中将各个步骤按照特定的先后顺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不同的步骤之间并非必须按照这样的顺序执行,其可以同时(并行)执行或以其他顺序执行,这些变化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的控制系统。
参阅附图2,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控制系统的主要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包括室外机1和室内机2,所述室外机1包括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第三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压缩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四通阀(4WV1)和第二四通阀(4WV2)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第一电磁阀(SV1)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与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的控制系统可以包括室外环境温度获取模块和制冷需求控制模块。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环境温度获取模块可以被配置为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获取室外的环境温度。制冷需求控制模块可以被配置为根据环境温度,控制第一四通阀(4WV1)、第二四通阀(4WV2)的连接状态以及第一电磁阀(SV1)的开闭状态,以改变压缩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流通路径,进而改变流通路径中冷媒的温度,满足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制冷需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制冷需求控制模块可以包括第一流通路径形成单元、第二流通路径形成单元、第三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和第四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当环境温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控制第一四通阀(4WV1)的连接状态使压缩机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第二四通阀(4WV2)的连接状态使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第一电磁阀(SV1)关闭,以使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压缩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一流通路径流入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第二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当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控制第一四通阀(4WV1)的连接状态使压缩机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第二四通阀(4WV2)的连接状态使压缩机与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第一电磁阀(SV1)关闭,以使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二流通路径流入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第三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可以被配置为控制第一四通阀(4WV1)的连接状态使压缩机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第二四通阀(4WV2)的连接状态使压缩机与第二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第一电磁阀(SV1)关闭,以使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压缩机、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三流通路径流入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第四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当环境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控制第一四通阀(4WV1)的连接状态使压缩机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第二四通阀(4WV2)的连接状态使压缩机与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第一电磁阀(SV1)打开,使压缩机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连通,以使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压缩机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四流通路径流入室内机2的液态冷媒管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室外机1还可以包括第一膨胀阀(LEV1)、第二膨胀阀(LEV2)和第三膨胀阀(LEV3),第一膨胀阀(LEV1)连接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之间,第二膨胀阀(LEV2)连接于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之间,第三膨胀阀(LEV3)的第一端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膨胀阀(LEV3)的第二端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三端连接,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三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空调的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室内机2负荷量获取模块和制热需求控制模块。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机2负荷量获取模块可以被配置为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空调的室内机2的负荷量。制热需求控制模块可以被配置为根据负荷量,控制第一膨胀阀(LEV1)、第二膨胀阀(LEV2)和第三膨胀阀(LEV3)的开闭状态,以改变压缩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流通路径,进而改变流通路径中冷媒的温度,满足不同负荷量下的制热需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制热需求控制模块可以包括第五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和第六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当负荷量大于等于预设的负荷量阈值时,控制第一膨胀阀(LEV1)和第二膨胀阀(LEV2)打开,第三膨胀阀(LEV3)关闭,以使室内机2中液态冷媒管路输出的冷媒经压缩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五流通路径流入压缩机的吸气口。第六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当负荷量小于负荷量阈值时,控制第一膨胀阀(LEV1)和第二膨胀阀(LEV2)关闭,第三膨胀阀(LEV3)打开,以使室内机2中液态冷媒管路输出的冷媒经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六流通路径流入压缩机的吸气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压缩机为增焓压缩机,增焓压缩机包括辅助吸气口,室外机1还包括第二电磁阀(SV2)和第三电磁阀(SV3),第二电磁阀(SV2)的第一端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第二电磁阀(SV2)的第二端通过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第三电磁阀(SV3)的第一端与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第三电磁阀(SV3)的第二端与辅助吸气口连接。空调的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压缩机增焓模块。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增焓模块可以被配置为当第三膨胀阀(LEV3)打开时,控制第三电磁阀(SV3)打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空调的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压缩机补气模块。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补气模块可以被配置为当第三膨胀阀(LEV3)打开时,控制第二电磁阀(SV2)打开。
上述空调的控制系统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两者的技术原理、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及产生的技术效果相似,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空调的控制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及有关说明,可以参考空调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实现上述一实施例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进一步,应该理解的是,由于各个模块的设定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装置的功能单元,这些模块对应的物理器件可以是处理器本身,或者处理器中软件的一部分,硬件的一部分,或者软件和硬件结合的一部分。因此,图中的各个模块的数量仅仅是示意性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可以对装置中的各个模块进行适应性地拆分或合并。对具体模块的这种拆分或合并并不会导致技术方案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因此,拆分或合并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第三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连接;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获取室外的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控制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以及第一电磁阀的开闭状态,以改变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流通路径,进而改变流通路径中冷媒的温度,满足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制冷需求;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控制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以及第一电磁阀的开闭状态,以改变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流通路径”的步骤包括:
当环境温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以使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一流通路径流入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
当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以使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二流通路径流入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或者,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以使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三流通路径流入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
当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连通,以使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四流通路径流入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和第三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连接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二膨胀阀连接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三膨胀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膨胀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三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所述空调的室内机的负荷量;
根据所述负荷量,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和第三膨胀阀的开闭状态,以改变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流通路径,进而改变流通路径中冷媒的温度,满足不同负荷量下的制热需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负荷量,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和第三膨胀阀的开闭状态以改变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流通路径”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负荷量大于等于预设的负荷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打开,所述第三膨胀阀关闭,以使所述室内机中液态冷媒管路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五流通路径流入压缩机的吸气口;
当所述负荷量小于所述负荷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关闭,所述第三膨胀阀打开,以使所述室内机中液态冷媒管路输出的冷媒经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六流通路径流入压缩机的吸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增焓压缩机,所述增焓压缩机包括辅助吸气口,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与所述辅助吸气口连接;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三膨胀阀打开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并且/或者,
当所述第三膨胀阀打开时,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打开。
5.一种空调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第三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室外环境温度获取模块,其被配置为当所述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获取室外的环境温度;
制冷需求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控制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以及第一电磁阀的开闭状态,以改变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流通路径,进而改变流通路径中冷媒的温度,满足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制冷需求;
所述制冷需求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当环境温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以使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一流通路径流入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
第二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当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以使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二流通路径流入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
第三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连通,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以使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三流通路径流入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
第四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当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且保持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的连接状态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不连通,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连通,以使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四流通路径流入所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管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和第三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连接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二膨胀阀连接于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三膨胀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膨胀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三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
室内机负荷量获取模块,其被配置为当所述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所述空调的室内机的负荷量;
制热需求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负荷量,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和第三膨胀阀的开闭状态,以改变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流通路径,进而改变流通路径中冷媒的温度,满足不同负荷量下的制热需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需求控制模块包括:
第五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当所述负荷量大于等于预设的负荷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打开,所述第三膨胀阀关闭,以使所述室内机中液态冷媒管路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五流通路径流入压缩机的吸气口;
第六流通路径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当所述负荷量小于所述负荷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关闭,所述第三膨胀阀打开,以使所述室内机中液态冷媒管路输出的冷媒经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形成的冷媒的第六流通路径流入压缩机的吸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增焓压缩机,所述增焓压缩机包括辅助吸气口,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室外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与所述辅助吸气口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
压缩机补气模块,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三膨胀阀打开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并且/或者,
压缩机增焓模块,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三膨胀阀打开时,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打开。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14351.4A CN113834140B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PCT/CN2022/112350 WO2023029954A1 (zh) | 2021-08-31 | 2022-08-15 |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14351.4A CN113834140B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34140A CN113834140A (zh) | 2021-12-24 |
CN113834140B true CN113834140B (zh) | 2023-03-31 |
Family
ID=78961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14351.4A Active CN113834140B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34140B (zh) |
WO (1) | WO202302995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34140B (zh) * | 2021-08-31 | 2023-03-31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70080532A (ko) * | 2006-02-07 | 2007-08-10 | 주식회사 창조이십일 | 통신장비용 냉방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CN103591732A (zh) * | 2013-10-23 | 2014-02-19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CN106352575A (zh) * | 2016-10-17 | 2017-01-25 | 深圳市共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架式节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212459A (zh) * | 2020-08-20 | 2021-01-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的制冷系统、空调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
CN112629082A (zh) * | 2021-01-08 | 2021-04-0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热控制系统、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制热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23953B2 (ja) * | 1989-02-27 | 1998-03-0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空気調和装置 |
JP2000009369A (ja) * | 1998-06-19 | 2000-01-14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2002372320A (ja) * | 2001-06-15 | 2002-12-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冷凍装置 |
KR100851906B1 (ko) * | 2007-03-23 | 2008-08-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냉난방 동시형 멀티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CN201028871Y (zh) * | 2007-04-04 | 2008-02-27 | 惠州市思想科技有限公司 | 高效节能热泵热水空调器 |
JP4285583B2 (ja) * | 2007-05-30 | 2009-06-2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1451779B (zh) * | 2007-11-28 | 2012-09-05 | 海尔集团公司 | 热泵空调除霜控制方法 |
JP4874223B2 (ja) * | 2007-12-25 | 2012-02-1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DE102012011519A1 (de) * | 2012-06-08 | 2013-12-12 | Yack SAS | Klimaanlage |
US9316421B2 (en) * | 2012-08-02 | 2016-04-1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including unit for increasing heating capacity |
CN203501354U (zh) * | 2013-09-10 | 2014-03-26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式空调系统 |
CN104976837B (zh) * | 2014-04-11 | 2017-07-28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203908092U (zh) * | 2014-05-27 | 2014-10-29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换热系统 |
CN104390283B (zh) * | 2014-10-21 | 2017-06-30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系统 |
CN105758044A (zh) * | 2016-03-01 | 2016-07-13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系统 |
JP6678332B2 (ja) * | 2016-03-07 | 2020-04-08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および制御方法 |
CN106382701A (zh) * | 2016-11-22 | 2017-02-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及其室外机、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6895519B (zh) * | 2017-02-06 | 2019-11-22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
CN107178833B (zh) * | 2017-05-31 | 2023-12-0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回收外机系统和空调系统 |
CN107228439B (zh) * | 2017-06-29 | 2023-07-1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328128A (zh) * | 2017-08-18 | 2017-11-07 | 广东高而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温空调热泵系统及其工作方式 |
CN209068801U (zh) * | 2018-09-05 | 2019-07-05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10762792B (zh) * | 2019-10-29 | 2021-02-23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CN112833481A (zh) * | 2019-11-22 | 2021-05-25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用于空调系统的补气增焓装置及空调系统 |
CN111023496B (zh) * | 2019-12-04 | 2021-09-03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1609589B (zh) * | 2020-04-24 | 2021-07-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温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CN212870012U (zh) * | 2020-08-07 | 2021-04-02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CN213272814U (zh) * | 2020-08-17 | 2021-05-25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多联式空调系统 |
CN112128854B (zh) * | 2020-09-14 | 2024-07-23 |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
CN113834140B (zh) * | 2021-08-31 | 2023-03-31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
2021
- 2021-08-31 CN CN202111014351.4A patent/CN113834140B/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8-15 WO PCT/CN2022/112350 patent/WO202302995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70080532A (ko) * | 2006-02-07 | 2007-08-10 | 주식회사 창조이십일 | 통신장비용 냉방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CN103591732A (zh) * | 2013-10-23 | 2014-02-19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CN106352575A (zh) * | 2016-10-17 | 2017-01-25 | 深圳市共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架式节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212459A (zh) * | 2020-08-20 | 2021-01-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的制冷系统、空调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
CN112629082A (zh) * | 2021-01-08 | 2021-04-0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热控制系统、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制热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34140A (zh) | 2021-12-24 |
WO2023029954A1 (zh) | 2023-03-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838529B (zh) | 用于调节换热器的换热容积的方法、装置、空调器 | |
EP2299207B1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103175344B (zh) | 一种寒冷地区用多联机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EP3534082B1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105823267B (zh) | 热泵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 |
WO2022068281A1 (zh) | 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装置 | |
EP3093586A1 (en) |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
CN109579356B (zh) | 一种带有热回收功能的温控多联机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 |
GB2566381A (en) | Refrigeration cycle system | |
CN113834140B (zh) |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5258393A (zh) | 热泵机组控制系统 | |
EP2896911B1 (en) |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JP2011047621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12611074A (zh) | 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装置 | |
CN115111819B (zh) | 多联式空调系统、空调控制方法、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 |
CN101871699B (zh) | 空调系统的制冷剂灌注量的判断方法 | |
CN217686006U (zh) | 节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212644791U (zh) |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冷媒流向控制装置和室外机 | |
CN112747359A (zh) | 空调系统外机及空调系统 | |
EP2889560B1 (en) | Refrigerating device | |
CN220818148U (zh) | 用于制冷循环系统的冷媒量调节装置、气液分离器和空调系统 | |
JP7306582B2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219243985U (zh) | 蒸发器和空调器 | |
CN219178019U (zh) | 换热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21172542U (zh) | 用于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