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1729A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11729A CN113811729A CN202080034774.XA CN202080034774A CN113811729A CN 113811729 A CN113811729 A CN 113811729A CN 202080034774 A CN202080034774 A CN 202080034774A CN 113811729 A CN113811729 A CN 1138117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space
- conditioned
- passage
- exhau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6—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to leakag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1—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air supply to heat-exchangers or bypass channe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2012/007—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 by-pass for bypassing the heat-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2—Preventing, detecting or repairing leaks of refrigeration fluids
- F25B2500/222—Detecting refrigerant leak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f safety devi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空调系统(10)包括空调机(11)、制冷剂传感器(26)、换气装置(12)以及控制器,换气装置(12)包括:全热交换器(32);经由全热交换器(32)使空调对象空间的内外连通的第一供气风路(47)及第一排气风路(46);不经由全热交换器(32)而使空调对象空间的内外连通的第二供气风路(48);经由第一供气风路(47)及第二供气风路(48)将空调对象空间外的空气供给至空调对象空间内的供气风扇(34);经由第一排气风路(46)将空调对象空间内的空气排出至空调对象空间外的排气风扇(33);以及对第一供气风路(47)和第二供气风路(48)进行切换而进行开闭的供气用开闭机构(55),在制冷剂传感器(26)检测出制冷剂的泄漏时,控制器(36)以打开第二供气风路(48)的方式对供气用开闭机构(55)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其通过蒸气压缩式的冷冻循环进行空调对象空间即室内的空气调节;以及换气装置,其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换气。上述换气装置包括具有供气风路及排气风路的框体、设置于框体内部的全热交换器、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全热交换器对通过供气风扇而在供气风路中流动的空气和通过排气风扇而在排气风路中流动的空气进行全热交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43593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空调系统中,在制冷剂从空调机漏出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将制冷剂排出至室外是理想的。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调系统中,未对制冷剂的漏出进行特别考虑。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能在制冷剂从空调机漏出时在短时间内将制冷剂排出至空调对象空间外。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1)本公开的空调系统包括:
空调机,该空调机通过与制冷剂的热交换来生成调节空气并供给至空调对象空间;制冷剂传感器,该制冷剂传感器对所述制冷剂的漏出进行检测;换气装置,该换气装置进行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换气;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对所述换气装置进行控制,
所述换气装置包括:全热交换器;经由所述全热交换器使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第一供气风路及第一排气风路;不经由所述全热交换器而使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第二供气风路;经由所述第一供气风路及所述第二供气风路将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外的空气供给至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内的供气风扇;经由所述第一排气风路将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内的空气排出至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外的排气风扇;以及对所述第一供气风路和所述第二供气风路进行切换而进行开闭的供气用开闭机构,
在所述制冷剂传感器检测出制冷剂的泄漏时,所述控制器以打开所述第二供气风路的方式对所述供气用开闭机构进行控制。
通过以上的结构,从空调机漏出的制冷剂与空调对象空间内的空气一起在第一排气风路中流动,并经由全热交换器排出至空调对象空间外,而空调对象空间外的空气在第二供气风路中流动,不经由全热交换器而供给至空调对象空间内,因此,制冷剂不会在全热交换器中与供气一起返回空调对象空间侧,能在短时间内将制冷剂排出至空调对象空间外。
(2)优选地,所述换气装置包括:不经由所述全热交换器而使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内部和外部连通、且通过所述排气风扇将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内的空气排出至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外的第二排气风路;以及对所述第一排气风路及所述第二排气风路进行切换而进行开闭的排气用开闭机构,
在所述制冷剂传感器检测出制冷剂的泄漏时,所述控制器以打开所述第二排气风路的方式对所述排气用开闭机构进行控制。
通过这样的结构,从空调对象空间内向空调对象空间外的排气及从空调对象空间外向空调对象空间内的供气双方不经过全热交换器,因此,从空调对象空间内排出的制冷剂不会再次返回空调对象空间内,能在短时间内将制冷剂排出至空调对象空间外。
(3)本公开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该空调机通过与制冷剂的热交换来生成调节空气并供给至空调对象空间;制冷剂传感器,该制冷剂传感器对所述制冷剂的漏出进行检测;换气装置,该换气装置进行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换气;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对所述换气装置进行控制,
所述换气装置包括:全热交换器;经由所述全热交换器使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第一供气风路及第一排气风路;不经由所述全热交换器而使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第二排气风路;经由所述第一供气风路将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外的空气供给至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内的供气风扇;经由所述第一排气风路及所述第二排气风路将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内的空气排出至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外的排气风扇;以及对所述第一排气风路和所述第二排气风路进行切换而进行开闭的排气用开闭机构,
在所述制冷剂传感器检测出制冷剂的泄漏时,所述控制器以打开所述第二排气风路的方式对所述排气用开闭机构进行控制。
通过以上的结构,从空调机漏出的制冷剂与空调对象空间内的空气一起在第二排气风路中流动,不经由全热交换器而排出至空调对象空间外,因此,制冷剂不会在全热交换器中与供气一起返回空调对象空间侧,能在短时间内将制冷剂排出至空调对象空间外。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进行第一换气运转的换气装置的概略剖视说明图。
图3是图2的A-A线处的概略剖视说明图。
图4是图2的B-B线处的概略剖视说明图。
图5是全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6是从上方观察进行第二换气运转的换气装置的概略剖视说明图。
图7是图6的C-C线处的概略剖视说明图。
图8是从上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进行第二换气运转的换气装置的概略剖视说明图。
图9是从上方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进行第二换气运转的换气装置的概略剖视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本公开的空调系统10包括空调机11及换气装置12。空调机11包括室外机21及室内机22。室内机22及换气装置12设置于房间R的天花板背面的空间S3。不过,室内机22及换气装置12也可以设置于房间R的墙壁、地板的上方、天花板的下方等。室内机22及换气装置12不限于设置在房间R的相同场所,也可以设置在不同的场所。
(空调机的结构)
空调机11通过包括压缩机、热交换器、膨胀阀等的制冷剂回路进行蒸气压缩式的冷冻循环,由此,对房间R的内部即室内空间(空调对象空间)S1的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室外机21和室内机22通过构成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配管23连接。室内机22将室内空间S1的空气引入,在该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将进行了温度调节的调节空气再次吹出至室内空间S1,由此,按期望调节室内空间S1的温度。
室内机22包括控制器24、遥控器25及制冷剂传感器26。
控制器24(以下、称作“空调控制器”)对收容于室内机22的风扇、电动阀等的动作进行控制。空调控制器24例如由包括CPU等处理器、RAM、ROM等存储器的微型计算机构成。空调控制器24通过使处理器执行安装于存储器的程序来发挥规定的功能。空调控制器24还与后述换气装置12的控制器36能通信地连接。另外,空调控制器24也可以设置于室外机21,也可以设置于室外机21和室内机22双方。
遥控器25用于进行运转开始/运转停止的操作和室内温度、送风强弱等的动作设定。遥控器25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室内机22的空调控制器24能通信地连接。用户能通过使用遥控器25来远程地对空调机11进行操作。
制冷剂传感器26对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配管等泄漏的制冷剂进行检测。制冷剂传感器26的检测信号输入至空调控制器24。制冷剂传感器26设置于室内机22的框体内。不过,制冷剂传感器26也可以设置于室内机22的框体外。例如,制冷剂传感器26也可以设置于与室内机22连接的遥控器25。
(换气装置12的构成)
换气装置12进行室内空间S1的换气。换气装置12与空调机11(参照图1)连动地运转、或者单独地运转。换气装置12经由管道45a~45d与室外空间S2及室内空间S1连接。
图2是从上方观察进行第一换气运转的换气装置的概略剖视说明图。图3是图2的A-A线处的概略剖视说明图。图4是图2的B-B线处的概略剖视说明图。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如后所述,“第一换气运转”是指无制冷剂泄漏的通常的室内空间S1的换气运转,“第二换气运转”是指与制冷剂的泄漏对应的换气运转。
换气装置12具有外壳31,该外壳31具有大致长方体的箱形状。在外壳31内收容有全热交换器32、排气风扇33、供气风扇34、开闭机构35和控制器36。在外壳31上设置有回风引入口41、排气吹出口42、外部气体引入口43及供气吹出口44。
回风引入口41用于将来自室内空间S1的空气(回风)RA引入至外壳31内。排气吹出口42用于将引入至外壳31内的回风RA作为排气EA排出至室外空间S2。外部气体引入口43用于将来自室外空间S2的空气(外部气体)OA引入至外壳31内。供气吹出口44用于将引入至外壳31内的外部气体OA作为供气SA供给至室内空间S1。
如图1所示,外部气体引入口43及排气吹出口42分别经由管道45a、45b与室外空间S2相连。回风引入口41及供气吹出口44分别经由管道45c、45d与室内空间S1相连。
如图2所示,在外壳31的内部,从回风引入口41引入的回风RA经过全热交换器32,作为排气EA从排气吹出口42排出至室外空间S2。以下,将上述空气的流动称作“第一空气流F1”。
从外部气体引入口43引入的外部气体OA经过全热交换器32,作为供气SA从供气吹出口44供给至室内空间S1。以下,将上述空气的流动称作“第二空气流F2”。
图5是全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全热交换器32是以使第一空气流F1与第二空气流F2大致正交的方式构成的正交型全热交换器。上述全热交换器32具有分隔板32a及隔壁板32b。分隔板32a及隔壁板32b通过合适的粘接剂交替地层叠。全热交换器32整体上形成为大致四棱柱形状。
分隔板32a具有导热性及透湿性,且形成为平板状。分隔板32a还具有使制冷剂透过的性质。
隔壁板32b形成为如下形状:大致三角形的截面连续而形成的波板状。隔壁板32b在相邻的两片分隔板32a之间形成空气的通路。隔壁板32b在分隔板32a与隔壁板32b层叠的方向(在图5中是上下方向)上以每一片改变90度的角度的方式层叠。由此,用于使第一空气流F1通过的排气侧通路32c与用于使第二空气流F2通过的供气侧通路32d隔着一片分隔板32a在其两侧互相正交地形成。流动于排气侧通路32c的空气与流动于供气侧通路32d的空气经由具有导热性及透湿性的分隔板32a进行显热及潜热的交换(全热交换)。
如图2~图4所示,外壳31的内部由全热交换器32划分成室内空间S1侧和室外空间S2侧两个区域。如图2及图3所示,在外壳31内,在比全热交换器32靠第一空气流F1的上游侧处形成有上游侧排气风路46a,在比全热交换器32靠第一空气流F1的下游侧处形成有下游侧排气风路46b。通过上游侧排气风路46a和下游侧排气风路46b,构成使室内空间S1(参照图1)与室外空间S2(参照图1)经由全热交换器32连通的第一排气风路46。
如图2及图4所示,在外壳31内,在比全热交换器32靠第二空气流F2的上游侧处形成有上游侧供气风路47a,在比全热交换器32靠第二空气流F2的下游侧处形成有下游侧供气风路47b。通过上游侧供气风路47a和下游侧供气风路47b,构成使室内空间S1与室外空间S2经由全热交换器32连通的第一供气风路47。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上游侧排气风路46a与下游侧供气风路47b之间设置有区划壁51。在下游侧排气风路46b与上游侧供气风路47a之间设置有区划壁52。
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下游侧排气风路46b中,在排气吹出口42的附近配置有排气风扇33。通过驱动上述排气风扇33来生成第一空气流F1,来自室内空间S1的回风RA穿过第一排气风路46,作为排气EA而排出至室外空间S2。
如图2及图4所示,下游侧供气风路47b中,在供气吹出口44的附近配置有供气风扇34。通过驱动上述供气风扇34来生成第二空气流F2,来自室外空间S2的外部气体OA经过第一供气风路47,作为供气SA而供给至室内空间S1。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外壳31内设置有第二供气风路48及开闭机构35。
第二供气风路48在外部气体引入口43与供气吹出口44之间形成,并使两者连通。第二供气风路48与上游侧供气风路47a及全热交换器32由分隔壁53划分。第二供气风路48不经由全热交换器32就将室内空间S1与室外空间S2连通。第二供气风路48的下游侧与下游侧供气风路47b合流。
开闭机构35具有对第一供气风路47和第二供气风路48进行切换从而进行开闭的供气用风门(供气用开闭机构)51。例如,供气用风门55能自由摆动地安装于分隔壁53。供气用风门55由未图示的马达驱动。供气用风门55切换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上述第一形态是使第一供气风路47打开而与外部气体引入口43连通并使第二供气风路48相对于外部气体引入口43关闭的形态,上述第二形态是使第二供气风路48打开而与外部气体引入口43连通并使第一供气风路47相对于外部气体引入口43关闭的形态。
图6是从上方观察进行第二换气运转的换气装置的概略剖视说明图。图7是图6的C-C线处的概略剖视说明图。
在将供气用风门55切换至第一形态时,如图2所示,从外部气体引入口43穿过第一供气风路47的第二空气流F2及从回风引入口41穿过第一排气风路46的第一空气流F1均经过全热交换器32,在两者的空气之间进行显热及潜热的交换。相对于此,在将供气用风门55切换至第二形态时,如图6及图7所示,在从外部气体引入口43穿过第二供气风路48的空气流(第三空气流)F3与从回风引入口41穿过第一排气风路46的第一空气流F1之间,不进行热交换。
如图1所示,换气装置12的控制器36(以下,也称作换气控制器)对排气风扇33、供气风扇34及开闭机构35(供气用风门55)的动作进行控制。如图2所示,换气控制器36收容于外壳31所具有的控制箱37内。换气控制器36由包括CPU等处理器、RAM、ROM等存储器的微型计算机等构成。换气控制器36通过使处理器执行安装于存储器的程序来发挥规定的功能。换气控制器36与空调机11的空调控制器24能通信地连接。
换气控制器36通过对排气风扇33、供气风扇34及开闭机构35的动作进行控制,切换执行为了通常的室内空间S1的换气而进行的第一换气运转和与制冷剂泄漏对应的第二换气运转。
如图2~图4所示,通过驱动排气风扇33及供气风扇34并将开闭机构35的供气用风门55切换至第一形态,从而进行第一换气运转。由此,将来自室内空间S1的回风RA排出至室外空间S2,并且将来自室外空间S2的外部气体OA供给至室内空间S1,进行室内空间S1的换气。此外,在来自室内空间S1的回风RA与来自室外空间S2的外部气体OA之间进行显热及潜热的交换,能抑制室内空间S1的温度及湿度的变化。
与制冷剂泄漏对应的第二换气运转是空调机11在制冷剂泄漏时进行的运转。当设置于室内机22的制冷剂传感器26检测出制冷剂的泄漏时,其检测信号被输入至空调控制器24。空调控制器24将表示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信息(制冷剂泄漏信息)发送至换气控制器36,换气控制器36基于该制冷剂泄漏信息对排气风扇33、供气风扇34及开闭机构35的动作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换气控制器36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时,驱动排气风扇33及供气风扇34,并将供气用风门55切换至第二形态。在已驱动排气风扇33及供气风扇34的情况下,就那样持续驱动。由此,如图6及图7所示,来自室内空间S1的回风RA穿过第一排气风路46,经由全热交换器32排出至室外空间S2。来自室外空间S2的外部气体OA穿过第二供气风路48,不经由全热交换器32而供给至室内空间S1。
当制冷剂从室内机22泄漏时,换气装置12使包括制冷剂的空气从回风引入口41引入至外壳31内,通过全热交换器32并从排气吹出口42排出。全热交换器32的分隔板32a具有使制冷剂透过的性质,因此,假设如果像第一换气运转那样,从外部气体引入口43引入的外部气体OA经过全热交换器32而作为供气SA供给至室内空间S1,则在全热交换器32中透过分隔板32a的制冷剂会与供气SA一起返回室内空间S1,难以使室内空间S1的制冷剂的浓度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进行第二换气运转,能使用第二供气风路48而非第一供气风路47使来自室外空间S2的外部气体OA不经由全热交换器32而供给至室内空间S1,能抑制制冷剂返回室内空间S1,在短时间内使室内空间S1的制冷剂的浓度降低。
当制冷剂传感器26检测出制冷剂泄漏时,空调机11使冷冻循环运转停止。此时,空调机11可以使室内机22的风扇停止,也可以驱动室内机22的风扇。通过驱动室内机22的风扇,能促进室内空间S1中的制冷剂的扩散。
[第二实施方式]
图8是从上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进行第二换气运转的换气装置的概略剖视说明图。
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供气风路48的替代,本实施方式的换气装置12包括第二排气风路49。第二排气风路49在回风引入口41与排气吹出口42之间形成,并使两者连通。第二排气风路49与上游侧排气风路46a及全热交换器32由分隔壁54划分。第二排气风路49的下游侧与下游侧排气风路46b合流。根据以上,第二排气风路49不经由全热交换器32就将室内空间S1与室外空间S2连通。
开闭机构35具有对第一排气风路46和第二排气风路49进行切换从而进行开闭的排气用风门(排气用开闭机构)56。例如,排气用风门56能自由摆动地安装于分隔壁54。排气用风门56切换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上述第一形态是使第一排气风路46打开而与回风引入口41连通并使第二排气风路49相对于回风引入口41关闭的形态,上述第二形态是使第二排气风路49打开而与回风引入口41连通并使第一排气风路46相对于回风引入口41关闭的形态。
在进行通常的第一换气运转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换气装置12将排气用风门56切换至第一形态,以图2~图4示出的形态一边在全热交换器32中进行显热及潜热的交换一边进行换气。
在检测出制冷剂泄漏时,如图8所示,换气装置12将排气用风门56切换至第二形态而进行第二换气运转。在该情况下,从外部气体引入口43引入至外壳31内的外部气体OA穿过全热交换器32,作为供气SA从供气吹出口44供给至室内。从回风引入口41引入至外壳31的来自室内空间S1的回风RA穿过第二排气风路49,不经由全热交换器32而从排气吹出口42排出至室外空间S2因此,在从外部气体引入口43穿过第一供气风路47的第二空气流F2与从回风引入口41穿过第二排气风路49的空气流(第四空气流)F4之间,不进行全热交换,泄漏的制冷剂也不会返回室内空间S1。因此,能通过换气在短时间内使室内空间S1的制冷剂浓度降低。
[第三实施方式]
图9是从上方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进行第二换气运转的换气装置的概略剖视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的换气装置12包括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二供气风路48及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二排气风路49双方。换气装置12中,作为开闭机构35,包括与第二供气风路48对应的供气用风门55及与第二排气风路49对应的排气用风门56。
在进行通常的第一换气运转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换气装置12将各风门55、56切换至第一形态,以图2~图4示出的形态一边在全热交换器32中进行显热及潜热的交换一边进行换气。
在通过制冷剂传感器26检测出制冷剂泄漏时,如图9所示,换气装置12将各风门55、56切换至第二形态而进行第二换气运转。在该情况下,从外部气体引入口43引入至外壳31内的外部气体OA穿过第二供气风路48供给至室内空间S1,从回风引入口41引入至外壳31内的回风RA穿过第二排气风路49排出至室外空间S2。
因此,从外部气体引入口43穿过第二供气风路48的第三空气流F3及从回风引入口41穿过第二排气风路49的第四空气流F4均不经过全热交换器32,在两者间不进行全热交换。因此,泄漏的制冷剂不会返回室内空间S1,能通过换气在短时间内使室内空间S1的制冷剂浓度下降。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0包括:空调机11,该空调机11通过与制冷剂的热交换来生成调节空气并供给至室内空间(空调对象空间内)S1;制冷剂传感器26,该制冷剂传感器26对制冷剂的漏出进行检测;换气装置12,该换气装置12进行室内空间S1的换气;以及控制器36,该控制器36对换气装置12进行控制。换气装置12包括:全热交换器32;经由全热交换器32使室内空间S1与室外空间(空调对象空间外)S2连通的第一供气风路47及第一排气风路46;不经由全热交换器32而使室内空间S1与室外空间S2连通的第二供气风路48;经由第一供气风路47及第二供气风路48将室外空间S2的空气供给至室内空间S1的供气风扇34;经由第一排气风路46将室内空间S1的空气排出至室外空间S2的排气风扇33;以及对第一供气风路47和所述第二供气风路48进行切换而进行开闭的供气用风门55。在制冷剂传感器26检测出制冷剂的泄漏时,换气控制器36以打开第二供气风路48的方式对供气用风门55进行控制。
通过以上的结构,从空调机11漏出的制冷剂与来自室内空间S1的回风RA一起在第一排气风路46中流动,并经由全热交换器32排出至室外空间S2,而来自室外空间S2的外部气体OA在第二供气风路48中流动,不经过全热交换器32。因此,在全热交换器32中,制冷剂不会与供气SA一起返回室内空间S1侧,能在短时间内将制冷剂排出至室外空间S2,使室内空间S1的制冷剂浓度降低。
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0中,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基础上,换气装置12包括:不经由全热交换器32而使室内空间S1与室外空间S2连通且通过排气风扇33将室内空间S1的空气排出至室外空间S2的第二排气风路49;以及对第一排气风路46及第二排气风路49进行切换而进行开闭的排气用风门56。在制冷剂传感器26检测出制冷剂的泄漏时,换气控制器36以打开第二排气风路49的方式对排气用风门56进行控制。
通过这样的结构,从室内空间S1向室外空间S2的排气及从室外空间S2向室内空间S1的供气双方不经过全热交换器32,因此,从室内空间S1排出的制冷剂不会再次返回室内空间S1,能在短时间内将制冷剂排出至室外空间S2。
在第三实施形态的空调系统10中,从空调机11泄漏的制冷剂与来自室内空间S1的回风RA一起穿过第二排气风路49,不经由全热交换器32而排出至室外空间S2,因而制冷剂不会在全热交换器32上附着而残留。因此,在第二换气运转结束后,能在不进行用于从全热交换器32去除制冷剂的措施(全热交换器32的替换、维修等)的状态下返回通常的第一换气运转。
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0包括:空调机11,该空调机11通过与制冷剂的热交换来生成调节空气并供给至室内空间S1;制冷剂传感器26,该制冷剂传感器26对制冷剂的漏出进行检测;换气装置12,该换气装置12进行室内空间S1的换气;以及换气控制器36,该换气控制器36对换气装置12进行控制。换气装置12包括:全热交换器32;经由全热交换器32使室内空间S1与室外空间S2连通的第一供气风路47及第一排气风路46;不经由全热交换器32而使室内空间S1与室外空间S2连通的第二排气风路49;经由第一供气风路47将室外空间S2的空气供给至室内空间S1的供气风扇34;经由第一排气风路46及第二排气风路49将室内空间S1的空气排出至室外空间S2的排气风扇33;以及对第一排气风路46和第二排气风路49进行切换而进行开闭的排气用风门56。在制冷剂传感器26检测出制冷剂的泄漏时,控制器36以打开第二排气风路49的方式对排气用风门56进行控制。
根据以上的结构,换气装置12从室外空间S2经由全热交换器32供给至室内空间S1,而从空调机11泄漏的制冷剂与室内空间S1的空气一起在第二排气风路49中流动,不经由全热交换器32而排出至室外空间S2,因此,制冷剂不会在全热交换器32中与供气一起返回室内空间S1侧,能在短时间内将制冷剂排出至室外空间S2,使室内空间S1的制冷剂浓度下降。
在第二实施形态的空调系统10中,从空调机11泄漏的制冷剂与来自室内空间S1的回风RA一起穿过第二排气风路49,不经由全热交换器32而排出至室外空间S2,因而制冷剂不会在全热交换器32上附着而残留。因此,在第二换气运转结束后,能在不进行用于从全热交换器32去除制冷剂的措施(全热交换器32的替换、维修等)的状态下返回通常的第一换气运转。
另外,本公开不限定于上述示例,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及其范围内的所有改变。
例如,也可以是,制冷剂传感器26包括于换气装置12,在制冷剂传感器26检测出制冷剂的泄漏时,换气装置12不根据来自空调机11的指示而单独地进行第二换气运转。
也可以是,通过空调机11的控制器24来控制换气装置12的动作。
(符号说明)
10空调系统
11空调机
12换气装置
26制冷剂传感器
32全热交换器
33排气风扇
34供气风扇
36换气控制器
46第一排气风路
47第一供气风路
48第二供气风路
49第二排气风路
55供气用风门(供气用开闭机构)
56排气用风门(排气用开闭机构)
S1室内空间
S2室外空间。
Claims (3)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空调机(11),该空调机通过与制冷剂的热交换来生成调节空气并供给至空调对象空间;制冷剂传感器(26),该制冷剂传感器对所述制冷剂的漏出进行检测;换气装置(12),该换气装置进行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换气;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对所述换气装置(12)进行控制,
所述换气装置(12)包括:全热交换器(32);经由所述全热交换器(32)使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第一供气风路(47)及第一排气风路(46);不经由所述全热交换器(32)而使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第二供气风路(48);经由所述第一供气风路(47)及所述第二供气风路(48)将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外的空气供给至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内的供气风扇(34);经由所述第一排气风路(46)将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内的空气排出至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外的排气风扇(33);以及对所述第一供气风路(47)和所述第二供气风路(48)进行切换而进行开闭的供气用开闭机构(55),
在所述制冷剂传感器(26)检测出制冷剂的泄漏时,所述控制器(36)以打开所述第二供气风路(48)的方式对所述供气用开闭机构(55)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气装置(12)包括:不经由所述全热交换器(32)而使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内部和外部连通、且通过所述排气风扇(33)将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内的空气排出至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外的第二排气风路(49);以及对所述第一排气风路(46)及所述第二排气风路(49)进行切换而进行开闭的排气用开闭机构(56),
在所述制冷剂传感器(26)检测出制冷剂的泄漏时,所述控制器以打开所述第二排气风路(49)的方式对所述排气用开闭机构(56)进行控制。
3.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空调机(11),该空调机通过与制冷剂的热交换来生成调节空气并供给至空调对象空间;制冷剂传感器(26),该制冷剂传感器对所述制冷剂的漏出进行检测;换气装置(12),该换气装置进行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换气;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对所述换气装置(12)进行控制,
所述换气装置(12)包括:全热交换器(32);经由所述全热交换器(32)使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第一供气风路(47)及第一排气风路(46);不经由所述全热交换器(32)而使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第二排气风路(49);经由所述第一供气风路(47)将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外的空气供给至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内的供气风扇(34);经由所述第一排气风路(46)及所述第二排气风路(49)将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内的空气排出至所述空调对象空间外的排气风扇(33);以及对所述第一排气风路(46)和所述第二排气风路(49)进行切换而进行开闭的排气用开闭机构(56),
在所述制冷剂传感器(26)检测出制冷剂的泄漏时,所述控制器以打开所述第二排气风路(49)的方式对所述排气用开闭机构(56)进行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89419 | 2019-05-10 | ||
JP2019089419A JP6753486B1 (ja) | 2019-05-10 | 2019-05-10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PCT/JP2020/017720 WO2020230590A1 (ja) | 2019-05-10 | 2020-04-24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11729A true CN113811729A (zh) | 2021-12-17 |
Family
ID=72333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34774.XA Pending CN113811729A (zh) | 2019-05-10 | 2020-04-24 | 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84953B2 (zh) |
EP (1) | EP3967953B1 (zh) |
JP (1) | JP6753486B1 (zh) |
CN (1) | CN113811729A (zh) |
WO (1) | WO202023059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89463B1 (ja) * | 2021-06-29 | 2022-12-1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換気装置 |
JPWO2023058197A1 (zh) * | 2021-10-07 | 2023-04-13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47468A (zh) * | 2011-05-26 | 2014-01-2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CN105765311A (zh) * | 2013-11-26 | 2016-07-13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供排型换气装置 |
CN106662355A (zh) * | 2014-07-04 | 2017-05-1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换气装置 |
CN107250683A (zh) * | 2015-02-18 | 2017-10-13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系统 |
CN107429934A (zh) * | 2015-04-06 | 2017-12-01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利用侧空调装置以及包括该利用侧空调装置的空调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11002B2 (ja) * | 2007-07-27 | 2012-12-2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換気装置 |
JP5591329B2 (ja) * | 2010-06-11 | 2014-09-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換気空調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US20120052791A1 (en) * | 2010-08-26 | 2012-03-01 | Kurelowech Richard S | Heat recovery and demand ventiliation system |
JP5858061B2 (ja) | 2014-01-31 | 2016-02-10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換気装置 |
JP6497195B2 (ja) * | 2015-04-28 | 2019-04-10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装置 |
JP6572628B2 (ja) * | 2015-05-27 | 2019-09-11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換気システム |
EP3686501B1 (en) * | 2017-09-22 | 2023-03-0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Heat exchanging type ventilation system |
JP6665970B2 (ja) * | 2017-10-24 | 2020-03-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換気装置 |
US10514176B2 (en) * | 2017-12-01 | 2019-12-24 |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frigerant leak management |
WO2020053946A1 (ja) * | 2018-09-10 | 2020-03-1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換気装置および換気制御方法 |
WO2020116551A1 (en) * | 2018-12-07 | 2020-06-11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Air-conditioner |
-
2019
- 2019-05-10 JP JP2019089419A patent/JP6753486B1/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4-24 CN CN202080034774.XA patent/CN113811729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4-24 US US17/609,575 patent/US11384953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4-24 WO PCT/JP2020/017720 patent/WO2020230590A1/ja unknown
- 2020-04-24 EP EP20806131.7A patent/EP3967953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47468A (zh) * | 2011-05-26 | 2014-01-2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CN105765311A (zh) * | 2013-11-26 | 2016-07-13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供排型换气装置 |
CN106662355A (zh) * | 2014-07-04 | 2017-05-1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换气装置 |
CN107250683A (zh) * | 2015-02-18 | 2017-10-13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系统 |
CN107429934A (zh) * | 2015-04-06 | 2017-12-01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利用侧空调装置以及包括该利用侧空调装置的空调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753486B1 (ja) | 2020-09-09 |
EP3967953A4 (en) | 2022-09-14 |
EP3967953B1 (en) | 2023-08-23 |
EP3967953A1 (en) | 2022-03-16 |
US11384953B2 (en) | 2022-07-12 |
US20220146138A1 (en) | 2022-05-12 |
WO2020230590A1 (ja) | 2020-11-19 |
JP2020186820A (ja) | 2020-1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497698B1 (ko) | 공기조화시스템 | |
EP3792565B1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DE69800482D1 (de) | Klimaanlage mit klappe zur umlenkung des luftstromes für kühlung oder heizung | |
KR100728337B1 (ko) | 히트 펌프를 이용한 폐열회수 환기장치 | |
JP7457229B2 (ja)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CN113811729A (zh) | 空调系统 | |
EP2113723A2 (en) | Ventilating apparatus | |
JP2009109124A (ja) | 調湿装置 | |
JP2002162067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WO2020226091A1 (ja) | 空調システム | |
WO2019097604A1 (ja) | ダクト式空気調和機 | |
KR101243226B1 (ko) | 공기조화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 |
JP2011027360A (ja) | 換気装置及び室内圧力調節方法 | |
AU2020258187A1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JP2018123999A (ja) | 風路切替ダンパ、ファンコイル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JP4520960B2 (ja) | 換気システム | |
KR100696716B1 (ko) | 폐열회수 환기장치를 이용한 멀티시스템 | |
JP2023005592A (ja) | 換気装置 | |
EP2113725A2 (en) | Control method for a ventilating apparatus | |
KR100601221B1 (ko) | 폐열회수 환기장치 | |
JP2020186821A (ja)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KR100672602B1 (ko) | 공기조화장치의 실내 열교환유닛 | |
KR102522061B1 (ko) | 공조 유닛 | |
KR20110087894A (ko) | 열교환 환기 장치 | |
JP4646611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