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5646A -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05646A
CN113805646A CN202010544417.XA CN202010544417A CN113805646A CN 113805646 A CN113805646 A CN 113805646A CN 202010544417 A CN202010544417 A CN 202010544417A CN 113805646 A CN113805646 A CN 113805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upporting
support
supporting surfac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444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05646B (zh
Inventor
李云勇
马春军
徐正一
牛林辉
刘婷
王岗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201054441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05646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JP2022577199A priority patent/JP7432016B2/ja
Priority to AU2021292086A priority patent/AU2021292086B2/en
Priority to US18/001,827 priority patent/US20230229189A1/en
Priority to EP21827017.1A priority patent/EP4148712A4/en
Priority to BR112022025013A priority patent/BR112022025013A2/pt
Priority to CN202180042630.3A priority patent/CN11569913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0140 priority patent/WO2021254336A1/zh
Priority to KR1020237000533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19966A/ko
Publication of CN113805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5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05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56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2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2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2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04M1/022The hinge comprising two parallel pivoting ax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alculators And Similar Devi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 Vending Machines For Individual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折叠装置和电子设备。折叠装置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折叠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转动机构以及第二壳体。转动机构包括中壳、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中壳、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壳体,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一壳体的支撑面拼接形成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中壳、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壳体,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二壳体的支撑面拼接形成第二支撑面。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彼此远离,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在远离中壳的方向上逐渐靠近。上述折叠装置的转动机构的主运动机构的零件数少,控制精度高。

Description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折叠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柔性显示屏由于其具有轻薄、不易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中。可折叠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的折叠装置,折叠装置一般包括两个壳体及连接在两个壳体之间的转动机构,两个壳体通过转动机构的形变相对折叠和相对展开,并带动柔性显示屏折叠和展开。目前,折叠装置的转动机构通常采用多级铰链结构作为主运动机构,多级铰链结构的零件数量多、配合关系复杂、累积传动误差大,容易导致转动机构的控制精度不足。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折叠装置的转动机构的主运动机构的零件数少,配合关系简单,累积传动误差少,控制精度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折叠装置,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折叠装置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折叠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第一壳体、转动机构以及第二壳体,转动机构能够发生形变,以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折叠和相对展开。
转动机构包括中壳、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中壳、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壳体。第一支撑件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的支撑面,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一壳体的支撑面拼接形成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中壳、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壳体。第二支撑件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的支撑面,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二壳体的支撑面拼接形成第二支撑面。
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相互靠近,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齐平。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彼此远离,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在远离中壳的方向上逐渐靠近。此时,柔性显示屏位于折叠装置内侧。
在本申请中,折叠装置的转动机构的主运动机构为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与中壳之间的单级转动连接,零件数量少,零件配合关系简单,机构自由度为1,尺寸链短,累积误差小,因此转动机构的主运动机构的控制精度高,从而提高了折叠装置的转动精度,有利于提高应用该折叠装置的电子设备的用户使用体验。
此外,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相互靠近,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齐平,使得第一支撑面能够为柔性显示屏提供平整的强力支撑,从而提高用户的触控操作、画面观看等体验。
其中,“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一壳体的支撑面拼接”为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一壳体的支撑面连接、两者之间无缝隙的情况。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一壳体的支撑面拼接”为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一壳体的支撑面相互靠近、两者之间存在小缝隙的情况。当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一壳体的支撑面之间存在小缝隙时,用户按压柔性显示屏对应于该缝隙的区域,柔性显示屏的对应区域也不会出现明显凹坑,第一支撑面能够为柔性显示屏提供强力支撑。
其中,“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二壳体的支撑面拼接”为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二壳体的支撑面连接、两者之间无缝隙的情况。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二壳体的支撑面拼接”为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二壳体的支撑面相互靠近、两者之间存在小缝隙的情况。当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二壳体的支撑面之间存在小缝隙时,用户按压柔性显示屏对应于该缝隙的区域,柔性显示屏的对应区域也不会出现明显凹坑,第一支撑面能够为柔性显示屏提供强力支撑。
其中,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齐平的情况包括: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均为平面,并且两者共面;或者,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均为平面,两者平行且有少许错位;或者,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包括彼此靠近的平面部分和彼此远离的弧面部分,两个平面部分共面、或者平行且有少许错位,两个弧面部分用于使柔性显示屏的两侧边缘弯曲,从而具有3D显示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壳包括外盖板,外盖板弯曲形成中壳的内侧空间。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件遮盖中壳的部分内侧空间,第二支撑件遮盖中壳的部分内侧空间。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件部分伸入中壳的内侧空间,第二支撑件部分伸入中壳的内侧空间。
在本实现方式中,折叠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彼此靠近,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之间的距离较小,转动机构采用两板式结构即可在打开状态中对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提供较为完整的平面支撑。
在本实现方式中,折叠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部分伸入中壳的内侧空间,中壳的内侧空间中位于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的部分空间被释放,形成容屏空间,柔性显示屏可以部分伸入中壳的内侧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得电子设备的部件排布更为紧凑,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壳还可以包括两个端盖板,两个端盖板分别固定于外盖板的两端,与外盖板共同围设出中壳的内侧空间。其中,两个端盖板可以与外盖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通过组装方式彼此固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拼接形成折弯区支撑面。
在本实现方式中,折叠装置的转动机构能够在打开状态中,通过折弯区支撑面充分支撑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使得柔性显示屏不易在用户的按压下发生凹陷等问题,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其中,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拼接的情况,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连接、两者之间无缝隙的情况,也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相互靠近、两者之间存在小缝隙的情况。当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之间存在小缝隙时,用户按压柔性显示屏对应于该缝隙的区域,柔性显示屏的对应区域也不会出现明显凹坑,折弯区支撑面能够为柔性显示屏提供强力支撑。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件朝向第二支撑件的一侧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缺口,第二支撑件朝向第一支撑件的一侧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缺口,第一支撑件的缺口与第二支撑件的缺口相对应,这部分缺口用于避免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在折叠装置运动的过程中,与转动机构的其他结构件发生干涉,也即用于实现避让,从而提高转动机构和折叠装置的运动可靠性。
其中,这部分缺口的面积也是比较小的,柔性显示屏对应于这部分缺口的区域可能在用户的按压下稍微下陷,但是仍不会产生明显凹坑。此外,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柔性显示屏可以在朝向折叠装置的一侧设置可弯曲且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支撑板或补强板,支撑板或补强板至少覆盖第一支撑件的缺口和第二支撑件的缺口,以提高柔性显示屏的抗按压强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靠近转动机构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支撑件安装于第一安装槽。第二壳体靠近转动机构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支撑件安装于第二安装槽。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中壳位于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遮盖外盖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中壳部分伸出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外盖板相对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露出。
在本实现方式中,在折叠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遮挡中壳,折叠装置背侧实现自遮蔽,从而对中壳进行保护,并且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外观完整,外观体验较佳,防水、防尘性能较好。此外,在折叠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外盖板共同形成折叠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外观件,因此折叠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在闭合状态中实现背侧自遮蔽,有利于提高外观完整性,且防水、防尘性能较好。换言之,折叠装置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切换的过程中,中壳相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逐渐露出或逐渐被隐藏,三者相配合能够实现折叠装置和电子设备的背侧自遮蔽,提高了外观完整性和防水、防尘性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的第一安装槽可以设计为阶梯槽,包括深度较浅的第一槽部和深度较深的第二槽部。第一安装槽的第一槽部可以用于固定部分第一支撑件,第一安装槽的第二槽部可以用于收容部分第一支撑件和部分中壳。第二壳体的第二安装槽可以设计为阶梯槽,包括深度较浅的第一槽部和深度较深的第二槽部。第二安装槽的第一槽部可以用于固定部分第二支撑件,第二安装槽的第二槽部可以用于收容部分第二支撑件和部分中壳。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盖板包括第一弯曲部、平直部以及第二弯曲部,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均呈弧形,且分别连接于平直部的两侧;或,外盖板呈弧形。
在本实现方式中,外盖板形成弧形或类似弧形的形状,有助于提高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外观体验和握持体验。此外,外盖板的中部为平直部,使得外盖板的厚度较小,折叠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的整体厚度较小,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其中,外盖板的厚度为外盖板在垂直于平直部方向上的尺寸。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件抵持外盖板的一侧边缘,第二支撑件抵持外盖板的另一侧边缘。
在本实现方式中,外盖板能够在折叠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对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进行止位,以防止折叠装置在展开时过折,从而降低柔性显示屏的受力,提高柔性显示屏和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壳还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均位于中壳的内侧空间且固定于外盖板。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插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一凸起,以使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第一凸起,第二转轴插接第二支撑件和第二凸起,以使第二支撑件转动连接第二凸起。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件与中壳之间通过第一转轴实现单级实体轴的转动连接,第二支撑件与中壳之间通过第二转轴实现单级实体轴的转动连接。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与中壳之间的单级实体轴转动机构形成折叠装置的主运动机构,故而主运动机构零件数量少,零件配合关系简单,机构自由度为1,尺寸链短,累积误差小,因此主运动机构的控制精度高,提高了折叠装置的转动精度,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用户使用体验。
其中,第一凸起可以连接外盖板的第一弯曲部和平直部,以提高外盖板的结构强度。第二凸起可以连接外盖板的第二弯曲部和平直部,以提高外盖板的结构强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凸起的顶部嵌入第一支撑件,第一转轴插接第一凸起的顶部。其中,第一支撑件设有第一缺口,第一凸起的顶部装入第一缺口,以嵌入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设有连通第一缺口的转轴孔,第一转轴插入该转轴孔。第一凸起的顶部设有转轴孔,第一转轴插入该转轴孔。
第二凸起的顶部嵌入第二支撑件,第二转轴插接第二凸起的顶部。其中,第二凸起的顶部设有转轴孔,第二转轴插入该转轴孔。其中,第二支撑件设有第二缺口,第二凸起的顶部装入第二缺口,以嵌入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设有连通第二缺口的转轴孔,第二转轴插入该转轴孔。第二凸起的顶部设有转轴孔,第二转轴插入该转轴孔。
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中壳的转轴孔位置、第一支撑件的转轴孔位置以及第二支撑件的转轴孔位置,使得中壳与第一支撑件之间可以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中壳与第二支撑件之间可以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也即中壳与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之间可以通过实体轴转动连接,连接关系可靠,转动动作精确、稳定。
此外,第一凸起与第一支撑件的嵌入关系也可以使两者在平行于转动中心的方向上彼此限位,提高了转动连接结构的可靠性。第二凸起与第二支撑件的嵌入关系也可以使两者在平行于转动中心的方向上彼此限位,提高了转动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动机构还包括同步组件,同步组件用于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在折叠装置的运动过程中保持同步转动。在本实现方式中,折叠装置和电子设备的机构操作体验较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步组件包括第一同步摆臂、第二同步摆臂及齿轮组。第一同步摆臂包括转动端和活动端,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端转动连接中壳,第一同步摆臂的活动端活动连接第一支撑件,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折叠和相对展开的过程中,第一同步摆臂的活动端相对第一支撑件滑动且转动。第二同步摆臂包括转动端和活动端,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端转动连接中壳,第二同步摆臂的活动端活动连接第二支撑件,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折叠和相对展开的过程中,第二同步摆臂的活动端相对第二支撑件滑动且转动。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端通过齿轮组啮合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端。
在本实现方式中,在折叠装置展开和折叠的过程中,第一同步摆臂相对第一支撑件的滑动和转动动作与第二同步摆臂相对第二支撑件的滑动和转动动作对称,从而使得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相对中壳的转动动作保持同步,也即同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因此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中壳的转动动作同步性好,提高了折叠装置和电子设备的机构操作体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壳还包括第三凸起,第三凸起位于中壳的内侧空间且固定于外盖板。第三凸起可以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大致呈弧形,安装槽的中部相对安装槽的两侧向靠近外盖板的平直部的方向进一步凹陷。其中,当安装槽的深度较深时,安装槽也可以部分形成在外盖板的平直部。其中,安装槽可以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槽部,各槽部的底壁呈弧面,各槽部的侧壁可以设置有转动凹槽。其中,第三凸起可以连接外盖板的第一弯曲部、平直部以及第二弯曲部,以提高外盖板的结构强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壳还包括内盖板,内盖板用于与第三凸起相固定。内盖板的数量与第三凸起的数量相同。内盖板具有凸起部分,凸起部分大致呈弧形,凸起部分包括多个依次相接的弧形凹面。内盖板固定于第三凸起,内盖板的凸起部分与第三凸起共同形成弧形的活动空间,该活动空间用于安装同步组件。活动空间大致呈弧形。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齿轮组包括多个齿轮轴,多个齿轮轴彼此啮合,各齿轮轴均转动连接中壳。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端、多个齿轮轴以及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端排布成弧形。其中,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端、多个齿轮轴以及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端安装于中壳的活动空间。其中,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端的转轴、多个齿轮轴的转轴及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端的转轴可以安装于不同的转动凹槽。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端、多个齿轮轴以及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端排布成弧形,也即同步组件的安装于中壳的部分结构排布成弧形,从而能够充分利用中壳的内侧空间的底部空间,使得中壳的内侧空间的顶部空间能够释放形成容屏空间,用于在电子设备闭合时,收容部分柔性显示屏,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部件排布的紧凑性,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滑槽和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连通第一滑槽。第一同步摆臂的活动端安装于第一滑槽。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阻尼件,第一阻尼件安装于第一限位槽且部分伸入第一滑槽。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阻尼件抵持第一同步摆臂的活动端。
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滑槽和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连通第二滑槽。第二同步摆臂的活动端安装于第二滑槽。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阻尼件,第二阻尼件安装于第二限位槽且部分伸入第二滑槽。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阻尼件抵持第二同步摆臂的活动端。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阻尼件和第二阻尼件用于在折叠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对同步组件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对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限位,使得折叠装置在没有受到较大外力时,保持打开状态,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多个阻尼件与同步组件之间的配合也能够在电子设备展开至打开状态和折叠至接触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提供阻力,使得用户能够体验到较佳的机构操作感。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阻尼件包括支架和弹性件,支架包括控制部和抵持部,弹性件的一端安装于支架的控制部、另一端抵持第一限位槽的槽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架的抵持部卡接第一同步摆臂的活动端。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阻尼件的弹性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使得第一阻尼件能够相对第一同步摆臂的活动端、在其转轴的两侧之间顺利移动,提高了第一阻尼件与第一同步摆臂的活动端的限位可靠性。
其中,第一阻尼件还可以包括缓冲件,缓冲件安装于支架的抵持部。其中,缓冲件可以采用刚度较小的材料(例如橡胶等),以在受到外力时,能够通过形变吸收冲击力,实现缓冲。由于缓冲件套设在支架的抵持部上,因此第一阻尼件通过具有缓冲作用的第一缓冲件抵持第一同步摆臂的活动端,有利于降低第一阻尼件的支架和第一同步摆臂的活动端在长时间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磨损的风险,提高了第一阻尼件的限位可靠性,使得转动机构的可靠性更高。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阻尼件的结构与第一阻尼件的结构相同,以简化折叠装置的物料种类,降低折叠装置的成本。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第二支撑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在本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有利于降低转动机构的零件数,提高转动机构的运动可靠性。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件也可以通过多个部件组装形成一体式结构,第二支撑件也可以通过多个部件组装形成一体式结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形成于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还包括固定面,第一支撑板的固定面与支撑面相背设置。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均固定于第一支撑板的固定面。第一凸块的高度小于第二凸块的高度。其中,第一支撑件的转轴孔可以部分形成于第一支撑板、部分形成于第一凸块,第一凸块的设置既能够降低转轴孔的排布难度,同时也能够避免第一支撑件的位于转轴孔周边的部分的结构强度不足。其中,第一支撑件的第一滑槽和第一限位槽可以形成于第二凸块。
其中,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形成于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还包括固定面,第二支撑板的固定面与支撑面相背设置。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均固定于第二支撑板的固定面。其中,第二支撑件的转轴孔可以部分形成于第二支撑板、部分形成于第三凸块,第三凸块的设置既能够降低转轴孔的排布难度,同时也能够避免第二支撑件的位于转轴孔周边的部分的结构强度不足。其中,第二支撑件的第二滑槽和第二限位槽可以形成于第四凸块。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以支撑板为基底,在需要设置连接结构的位置处设置相应凸块以实现结构排布,该方式能够简化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结构、降低整体重量,并且能够提升连接结构的强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本体及两个第一挡板,第一壳体的支撑面位于第一本体,两个第一挡板分别固定于第一本体的两侧、且相对第一壳体的支撑面凸出。其中,第一安装槽位于第一本体,两个第一挡板可以形成第一安装槽的槽侧壁。其中,第一壳体还包括与支撑面相背设置的第一背面。其中,第一背面平行于第一壳体的支撑面。第一挡板的高度在靠近转动机构的方向上递增。第一挡板的高度为第一挡板在垂直于第一背面的方向上的尺寸。
第二壳体包括第二本体及两个第二挡板,第二壳体的支撑面位于第二本体,两个第二挡板分别固定于第二本体的两侧、且相对第二壳体的支撑面凸出。其中,第二安装槽位于第二本体,两个第二挡板可以形成第二安装槽的槽侧壁。其中,第二壳体还包括与支撑面相背设置的第二背面。其中,第二背面平行于第二壳体的支撑面。第二挡板的高度在靠近转动机构的方向上递增。第二挡板的高度为第二挡板在垂直于第二背面的方向上的尺寸。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拼接,并共同遮挡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的缝隙。此时,折叠装置和电子设备实现外观自遮蔽。其中,折叠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挡板远离第一背面的一侧与第二挡板远离第二背面的一侧相拼接,两者拼接包括相互抵持的情况,也可以包括两者之间有小缝隙的情况。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折叠装置展开至打开状态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拼接、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拼接,因此能够通过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拼接实现对折叠装置展开动作的止位,以防止折叠装置在展开时过折,从而降低柔性显示屏的受力,提高柔性显示屏和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此外,第一背面与第二背面齐平,有利于电子设备稳定地放置于桌面等位置,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和上述任一项的折叠装置。柔性显示屏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非折弯部、折弯部以及第二非折弯部,第一非折弯部固定连接第一壳体的支撑面,第二非折弯部固定连接第二壳体的支撑面,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折叠和相对展开的过程中,折弯部发生形变。
在本申请中,电子设备采用折叠装置实现屏幕内折,电子设备可弯折。由于折叠装置的转动机构的主运动机构为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与中壳之间的单级转动连接,主运动机构的控制精度高,折叠装置能够带动柔性显示屏精确地展开和折叠,因此电子设备的用户使用体验较佳。
其中,第一非折弯部固定连接第一壳体的支撑面是指两者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第一非折弯部相对第一壳体的支撑面固定(即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变)。第二非折弯部固定连接第二壳体的支撑面是指两者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第二非折弯部相对第二壳体的支撑面固定(即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变)。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非折弯部还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的部分区域,第二非折弯部还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的部分区域。
在本实现方式中,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非折弯部与折叠装置的第一支撑面的固定连接面积(也即彼此固定的区域的面积)较大,第二非折弯部与折叠装置的第二支撑面的固定连接面积较大,故而折叠装置与柔性显示屏的非形变部分之间连接牢固,能够更好地带动柔性显示屏展开和折叠。
其中,第一非折弯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的部分区域是指,第一非折弯部与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连接,且连接后第一非折弯部相对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的部分区域固定(即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变),相对另一部分区域可以活动(即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发生变化)。
第二非折弯部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的部分区域是指,第二非折弯部与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连接,且连接后第二非折弯部相对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的部分区域固定(即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变),相对另一部分区域可以活动(即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发生变化)。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非折弯部通过胶层粘接于第一壳体,第二非折弯部通过胶层粘接于第二壳体。第一非折弯部通过胶层粘接于第一支撑件,第二非折弯部通过胶层粘接于第二支撑件。
其中,位于第一非折弯与第一壳体的支撑面之间的胶层、位于第一非折弯部与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之间的胶层、位于第二非折弯部与第二壳体的支撑面之间的胶层以及位于第二非折弯部与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之间的胶层,可以是连续的整面胶层,也可以是点断式胶层,也可以是具有镂空区域的胶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折叠装置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折叠装置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折叠装置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折叠装置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转动机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转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转动机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中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中壳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8所示中壳沿A-A剖开的截面图;
图13是图8所示同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9所示第一阻尼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第一阻尼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沿B-B处剖面的截面图;
图17是图3所示电子设备沿C-C处剖开的截面图;
图18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沿D-D处剖面的截面图;
图19是图3所示电子设备沿E-E处剖开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以下各个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折叠装置及安装于折叠装置的柔性显示屏。折叠装置可以展开至打开状态,也可以折叠至闭合状态,也可以处于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柔性显示屏随折叠装置展开和折叠。折叠装置通过减少转动机构的主运动机构的零件数,简化零件配合关系,从而降低累积传动误差,提高转动机构的控制精度,使得折叠装置的转动精度高,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用户使用体验。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0的折叠装置100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子设备10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可折叠的电子产品。本申请实施例以电子设备1000是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电子设备1000包括折叠装置100和柔性显示屏200,柔性显示屏200安装于折叠装置100。柔性显示屏200用于显示图像,折叠装置100用于带动柔性显示屏200运动。折叠装置100包括依次连接第一壳体10、转动机构20以及第二壳体30。转动机构20能够发生形变,以使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相对折叠和相对展开,也即折叠装置100能够折叠和展开。
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可以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也即折叠装置100处于打开状态,以使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柔性显示屏200随折叠装置100展开,柔性显示屏200展平。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可以大致呈18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打开状态时,两者之间的角度也可以相对180°存在少许偏差,例如165°、177°或者185°等。
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可以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也即折叠装置100处于闭合状态,以使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此时,柔性显示屏200(图3中未标示)随折叠装置100折叠,柔性显示屏200位于折叠装置100内侧,被折叠装置100包裹。
其中,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也可以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至中间状态,也即折叠装置100处于中间状态,以使电子设备1000处于中间状态,中间状态可以为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任意状态。柔性显示屏200随折叠装置100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200能够随折叠装置100展开和折叠。当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柔性显示屏200处于展平形态,柔性显示屏200能够全屏进行显示,使得电子设备1000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和操作体验。当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1000的平面尺寸较小(具有较小的宽度尺寸),便于用户携带和收纳。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是以“电子设备1000的转动中心平行于电子设备1000的宽度方向”为例进行说明的,此时,电子设备1000能够实现左右转动,电子设备1000的折叠与展开影响到电子设备1000的宽度尺寸。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的转动中心也可以平行于电子设备1000的长度方向,此时,电子设备1000能够实现上下转动,电子设备1000的折叠与展开影响到电子设备1000的长度尺寸。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柔性显示屏200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非折弯部200a、折弯部200b以及第二非折弯部200c。第一非折弯部200a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0,第二非折弯部200c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0,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相对折叠和相对展开的过程中,折弯部200b发生形变。示例性的,第一非折弯部200a可以通过胶层粘接于第一壳体10,第二非折弯部200c可以通过胶层粘接于第二壳体30。
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20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多个模组(图中未示出),多个模组可以收纳于折叠装置100内部。电子设备1000的多个模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板、处理器、存储器、电池、摄像头模组、扬声器模组、麦克风模组、天线模组、传感器模组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电子设备1000的模组数量、类型、位置等进行具体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4,图4是图2所示折叠装置100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机构20包括中壳1、第一支撑件2以及第二支撑件3。第一支撑件2的一端连接中壳1,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0。第二支撑件3的一端连接中壳1,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0。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0靠近转动机构20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101,第一支撑件2安装于第一安装槽101,以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30靠近转动机构20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槽301,第二支撑件3安装于第二安装槽301,以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0。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200的支撑面102,第一支撑件2包括用于柔性显示屏200的支撑面21。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与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拼接形成第一支撑面40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与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拼接的情况,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与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连接、两者之间无缝隙的情况,也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与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相互靠近、两者之间存在小缝隙的情况。当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与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之间存在小缝隙时,用户按压柔性显示屏200对应于该缝隙的区域,柔性显示屏200的对应区域也不会出现明显凹坑,第一支撑面401能够为柔性显示屏200提供强力支撑。
第二壳体30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200的支撑面302,第二支撑件3包括用于柔性显示屏200的支撑面31。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面31与第二壳体30的支撑面302拼接形成第二支撑面402。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面31与第二壳体30的支撑面302拼接的情况,可以包括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面31与第二壳体30的支撑面302连接、两者之间无缝隙的情况,也可以包括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面31与第二壳体30的支撑面302相互靠近、两者之间存在小缝隙的情况。当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面31与第二壳体30的支撑面302之间存在小缝隙时,用户按压柔性显示屏200对应于小缝隙的区域,柔性显示屏200的该区域不会出现明显凹坑,第二支撑面402能够为柔性显示屏200提供强力支撑。
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柔性显示屏200的第一非折弯部200a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还可以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的部分区域。示例性的,第一非折弯部200a与第一壳体10之间以及与第一支撑件2之间可以通过胶层粘接。其中,第一非折弯部200a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是指两者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第一非折弯部200a相对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固定(即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变)。第一非折弯部200a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的部分区域是指,第一非折弯部200a与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连接,且连接后第一非折弯部200a相对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的部分区域固定(即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变),相对另一部分区域可以活动(即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发生变化)。
柔性显示屏200的第二非折弯部200c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0的支撑面302,还可以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面31的部分区域。示例性的,第二非折弯部200c与第二壳体30之间以及与第二支撑件3之间可以通过胶层粘接。其中,第二非折弯部200c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0的支撑面302是指两者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第二非折弯部200c相对第二壳体30的支撑面302固定(即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变)。第二非折弯部200c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面31的部分区域是指,第二非折弯部200c与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面31连接,且连接后第二非折弯部200c相对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面31的部分区域固定(即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变),相对另一部分区域可以活动(即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发生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200的第一非折弯部200a与折叠装置100的第一支撑面401的固定连接面积(也即彼此固定的区域的面积)较大,第二非折弯部200c与折叠装置100的第二支撑面402的固定连接面积较大,故而折叠装置100与柔性显示屏200的非形变部分之间连接牢固,能够更好地带动柔性显示屏200展开和折叠。
其中,位于第一非折弯部200a与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之间的胶层、位于第一非折弯部200a与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之间的胶层、位于第二非折弯部200c与第二壳体30的支撑面302之间的胶层以及位于第二非折弯部200c与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面31之间的胶层,可以是连续的整面胶层,也可以是点断式胶层,也可以是具有镂空区域的胶层,本申请实施例对胶层的具体方案不做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和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齐平,使得第一支撑面401能够为柔性显示屏200提供平整的强力支撑,从而提高用户的触控操作、画面观看等体验。示例性的,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和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均为平面,且两者共面,第一支撑面401为平面,从而更好地支撑柔性显示屏200。此时,柔性显示屏200与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之间的胶层可以和柔性显示屏200与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之间的胶层相等厚度。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与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彼此平行,但两者之间有少许错位时,可以通过柔性显示屏200与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之间的胶层和柔性显示屏200与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之间的胶层的厚度的少许差异,使柔性显示屏200固定于第一支撑面401后,柔性显示屏200的相应区域为仍为平面区域,这种情况也认为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与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齐平。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200的第一非折弯部200a与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之间也可以无固定连接关系,也即两者之间无连接胶层,两者可以直接接触。此时,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与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彼此平行,且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相对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少许凸出,以使柔性显示屏200仍可以获得平面支撑,这种情况也认为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与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齐平。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可以包括靠近第一支撑件2的平面部分和远离第一支撑件2的弧面部分,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为平面,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与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的平面部分共面、或者平行且有少许错位,这种情况也认为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与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齐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面401可以支撑柔性显示屏200呈现3D显示效果。
其中,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面31、第二壳体30的支撑面302、以及这两者与柔性显示屏200的第二非折弯部200c之间的连接关系等的相关设计,可以参阅上述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以及这两者与柔性显示屏200的第一非折弯部200a之间的连接关系等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件2与第二支撑件3相互靠近,第一支撑面401与第二支撑面402齐平。此时,第一支撑面401和第二支撑面402能够为柔性显示屏200提供平面支撑,使得柔性显示屏200平整、可进行大面积显示。
其中,第一支撑面401与第二支撑面402齐平的情况包括:第一支撑面401和第二支撑面402均为平面,并且两者共面;第一支撑面401和第二支撑面402均为平面,两者平行且有少许错位;第一支撑面401和第二支撑面402包括彼此靠近的平面部分和彼此远离的弧面部分,两个平面部分共面、或者平行且有少许错位,两个弧面部分用于使柔性显示屏200的两侧边缘弯曲,从而具有3D显示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图5是图4所示折叠装置100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折叠装置100所处视角相对图4所示折叠装置100所处视角进行了翻转。
一些实施例中,中壳1包括外盖板11,外盖板11弯曲形成中壳1的内侧空间12。其中,中壳1还可以包括两个端盖板13,两个端盖板13分别固定于外盖板11的两端,与外盖板11共同围设出中壳1的内侧空间12。示例性的,两个端盖板13可以与外盖板11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通过组装方式彼此固定。
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件2遮盖中壳1的部分内侧空间12,第二支撑件3遮盖中壳1的部分内侧空间12。此时,第一支撑件2与第二支撑件3彼此靠近,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与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面31之间的距离较小,转动机构20采用两板式结构即可在打开状态中对柔性显示屏200的折弯部200b提供较为完整的平面支撑。
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与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面31拼接形成折弯区支撑面(21、31)。此时,折叠装置100的转动机构20能够在打开状态中,通过折弯区支撑面(21、31)充分支撑柔性显示屏200的折弯部200b,使得柔性显示屏200不易在用户的按压下发生凹陷等问题,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屏200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与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面31拼接的情况,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与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面31连接、两者之间无缝隙的情况,也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与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面31相互靠近、两者之间存在小缝隙的情况。当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与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面31之间存在小缝隙时,用户按压柔性显示屏200对应于该缝隙的区域,柔性显示屏200的对应区域也不会出现明显凹坑,折弯区支撑面(21、31)能够为柔性显示屏200提供强力支撑。
其中,第一支撑件2朝向第二支撑件3的一侧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缺口(细化描述参见后文),第二支撑件3朝向第一支撑件2的一侧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缺口(细化描述参见后文),第一支撑件2的缺口与第二支撑件3的缺口相对应,这部分缺口用于避免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在折叠装置100运动的过程中,与转动机构20的其他结构件发生干涉,也即用于实现避让,从而提高转动机构20和折叠装置100的运动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这部分缺口的面积也是比较小的,柔性显示屏200对应于这部分缺口的区域可能在用户的按压下稍微下陷,但是仍不会产生明显凹坑。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200可以在朝向折叠装置100的一侧设置可弯曲且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支撑板或补强板,支撑板或补强板至少覆盖第一支撑件2的缺口和第二支撑件3的缺口,以提高柔性显示屏200的抗按压强度。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件2部分伸出中壳1,这部分用于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0,第二支撑件3部分伸出中壳1,这部分用于连接第二壳体30。示例性的,第一支撑件2伸出中壳1的部分设有紧固孔22,第一壳体10的第一安装槽101的槽壁设有紧固孔103,第一支撑件2与第一壳体10之间可以通过紧固件彼此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3伸出中壳1的部分设有紧固孔32,第二壳体30的第二安装槽301的槽壁设有紧固孔303,第二支撑件3与第二壳体30之间可以通过紧固件彼此固定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之间以及第二支撑件3与第二壳体30之间,也可以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彼此固定。
请再次参阅图4和图5,第一壳体10包括第一本体104及两个第一挡板105,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位于第一本体104,两个第一挡板105分别固定于第一本体104的两侧、且相对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凸出。其中,第一安装槽101位于第一本体104,两个第一挡板105可以形成第一安装槽101的槽侧壁。其中,第一壳体10还包括与支撑面102相背设置的第一背面106。示例性的,第一背面106平行于支撑面102。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05的高度在靠近转动机构20的方向上递增。第一挡板105的高度为第一挡板105在垂直于第一背面106的方向上的尺寸。
第二壳体30包括第二本体304及两个第二挡板305,第二壳体30的支撑面302位于第二本体304,两个第二挡板305分别固定于第二本体304的两侧、且相对第二壳体30的支撑面302凸出。其中,第二安装槽301位于第二本体304,两个第二挡板305可以形成第二安装槽301的槽侧壁。其中,第二壳体30还包括与支撑面302相背设置的第二背面306。示例性的,第二背面306平行于支撑面302。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挡板305的高度在靠近转动机构20的方向上递增。第二挡板305的高度为第二挡板305在垂直于第二背面306的方向上的尺寸。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6,图6是图2所示折叠装置100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折叠装置100所处视角相对图2所示折叠装置100所处视角进行了翻转。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打开状态时,中壳1位于第一安装槽101和第二安装槽301,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30遮盖外盖板11。第一本体104设有第一安装槽101的一端与第二本体304设有第二安装槽301的一端拼接。两个第一挡板105分别与两个第二挡板305拼接,第一挡板105靠近第一安装槽101的一端与第二挡板305靠近第二安装槽301的一端拼接。第一背面106与第二背面306齐平且拼接。第一本体104和第二本体304在折叠装置100的背侧(折叠装置100的前侧为支撑柔性显示屏200的一侧)遮挡中壳1,一对第一挡板105和第二挡板305在折叠装置100的顶侧遮挡中壳1,另一对第一挡板105和第二挡板305在折叠装置100的底侧遮挡中壳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能够在打开状态时遮挡中壳1,折叠装置100背侧实现自遮蔽,从而对中壳1进行保护,并且折叠装置100及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完整,外观体验较佳,防水、防尘性能较好。此外,当折叠装置100展开至打开状态时,第一本体104与第二本体304拼接、第一挡板105与第二挡板305拼接,因此能够通过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的拼接实现对折叠装置100展开动作的止位,以防止折叠装置100在展开时过折,从而降低柔性显示屏200的受力,提高柔性显示屏200和电子设备1000的可靠性。此外,第一背面106与第二背面306齐平,有利于电子设备1000稳定地放置于桌面等位置,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第一本体104与第二本体304拼接包括了两者相互抵持的情况,也可以包括两者之间有小缝隙的情况。第一挡板105与第二挡板305拼接包括了两者相互抵持的情况,也可以包括两者之间有小缝隙的情况。第一背面106与第二背面306拼接包括了两者连接的情况,也可以包括两者之间有小缝隙的情况。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10的第一安装槽101可以设计为阶梯槽,包括深度较浅的第一槽部和深度较深的第二槽部。第一安装槽101的第一槽部可以用于固定部分第一支撑件2,第一安装槽101的第二槽部可以用于收容部分第一支撑件2和部分中壳1。第二壳体30的第二安装槽301可以设计为阶梯槽,包括深度较浅的第一槽部和深度较深的第二槽部。第二安装槽301的第一槽部可以用于固定部分第二支撑件3,第二安装槽301的第二槽部可以用于收容部分第二支撑件3和部分中壳1。
请再次参阅图3和图4,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闭合状态时,中壳1部分伸出第一安装槽101和第二安装槽301,外盖板11相对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30露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30以及外盖板11共同形成折叠装置100和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件,因此折叠装置100和电子设备1000能够在闭合状态中实现背侧自遮蔽,有利于提高外观完整性,且防水、防尘性能较好。其中,如图3所示,折叠装置100和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在靠近转动机构20的方向上,厚度递增。
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挡板105与第二挡板305拼接,并共同遮挡第一本体104与第二本体304之间的缝隙。此时,处于闭合状态的折叠装置100和电子设备1000,能够实现完全合拢,不仅提高了外观体验,也能够提高防水、防尘性能。
其中,折叠装置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挡板105远离第一背面106的一侧与第二挡板305远离第二背面306的一侧相拼接,两者拼接包括相互抵持的情况,也可以包括两者之间有小缝隙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第一壳体10的多个组成部分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通过组装方式彼此固定。第二壳体30的多个组成部分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通过组装方式彼此固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的具体组成部分及加工方式等进行严格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图7是图4所示转动机构20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转动机构20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转动机构20还包括第一转轴41和第二转轴42。结合参阅图2和图7,第一转轴41插接中壳1和第一支撑件2,第二转轴42插接中壳1和第二支撑件3。此时,第一支撑件2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41转动连接中壳1,第一支撑件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0,第二支撑件3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42转动连接中壳1,第二支撑件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0。第一支撑件2及第二支撑件3与中壳1之间的单级实体轴转动机构20形成折叠装置100的主运动机构,故而主运动机构零件数量少,零件配合关系简单,机构自由度为1,尺寸链短,累积误差小,因此主运动机构的控制精度高,提高了折叠装置100的转动精度,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1000的用户使用体验。
示例性的,第一转轴41的数量的两个,第二转轴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转轴41和两个第二转轴42一一对应设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轴4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第二转轴4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第一转轴41的数量可以与第二转轴42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或者彼此错位设置。第一转轴41的数量也可以与第二转轴42的数量不相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一转轴41、第二转轴42的数量、位置等进行严格限定。
其中,第一支撑件2设有用于插接第一转轴41的转轴孔23,第二支撑件3设有用于插接第二转轴42的转轴孔33,中壳1设有用于插接第一转轴41的转轴孔141和用于插接第二转轴42的转轴孔151,第一支撑件2的转轴孔23、第二支撑件3的转轴孔33及中壳1的转轴孔(141、151)的具体设置(例如数量、位置、形状、尺寸等)与第一转轴41和第二转轴42的插接需求相适配。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与中壳1之间也可以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第二支撑件3与中壳1之间也可以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示例性的,第一支撑件2可以设有弧形臂,中壳1可以设有弧形槽,弧形臂安装于弧形槽中,通过两者的相对运动,使第一支撑件2与中壳1之间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第二支撑件3可以设有弧形臂,中壳1可以设有弧形槽,弧形臂安装于弧形槽中,通过两者的相对运动,使第二支撑件3与中壳1之间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9,图9是图7所示转动机构20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所示转动机构20所处视角相对图7所示转动机构20所处视角进行翻转。
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机构20还包括同步组件5。同步组件5安装于中壳1,且同步组件5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同步组件5用于使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在折叠装置100的运动过程中保持同步转动。此时,折叠装置100和电子设备1000的机构操作体验较好。
示例性的,同步组件5的数量为两个。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同步组件5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同步组件5的数量和位置进行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机构20还包括多个阻尼件。多个阻尼件可以包括安装于第一支撑件2的第一阻尼件6和安装于第二支撑件3的第二阻尼件7。多个阻尼件用于在折叠装置100处于打开状态时,对同步组件5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对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的限位,使得折叠装置100在没有受到较大外力时,保持打开状态,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多个阻尼件与同步组件5之间的配合也能够在电子设备1000展开至打开状态和折叠至接触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提供阻力,使得用户能够体验到较佳的机构操作感。
示例性的,转动机构20包括两组阻尼件,两组阻尼件与两组同步组件5分别对应,每组阻尼件均包括第一阻尼件6和第二阻尼件7,第一阻尼件6与同步组件5中连接第一支撑件2的部分抵持或卡接,第二阻尼件7与同步组件5中连接第二支撑件3的部分抵持或卡接,以实现限位。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机构20也可以包括一组或三组以上阻尼件,每组阻尼件也可以包括一个或三个以上阻尼件。本申请实施例不对阻尼件的数量、阻尼件与同步组件5的对应关系进行严格限定。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阻尼件也可以安装于中壳1,通过对同步组件5安装于中壳1的部分的限位动作,实现对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的限位。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部分阻尼件安装于中壳1、部分阻尼件安装于第一支撑件2、部分阻尼件安装于第二支撑件3,以对同步组件5的多个部分进行限位,提高对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的限位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安装于中壳1的阻尼件与安装于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的阻尼件的限位方式、结构等可以不相同,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11,图10是图8所示中壳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中壳1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中壳1所处视角相较于图10所示中壳1所处视角进行翻转。
一些实施例中,外盖板11包括第一弯曲部111、平直部112以及第二弯曲部113,第一弯曲部111和第二弯曲部113均呈弧形,且分别连接于平直部112的两侧。也即,第一弯曲部111、平直部112及第二弯曲部113依次连接,第一弯曲部111和第二弯曲部113向平直部112的同一侧弯曲。
在本实施例中,外盖板11形成类似弧形的形状,有助于提高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外观体验和握持体验。此外,外盖板11的中部为平直部112,使得外盖板11的厚度(在垂直于平直部112方向上的尺寸)较小,折叠装置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的整体厚度较小,有利于电子设备1000的轻薄化。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盖板11也可以呈弧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外盖板11也可以呈半圆形、半椭圆形或其他形状。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中壳1还包括第一凸起14和第二凸起15,第一凸起14和第二凸起15均位于中壳1的内侧空间12且固定于外盖板11。示例性的,第一凸起14和第二凸起15彼此间隔设置,第一凸起14靠近第一弯曲部111设置,第二凸起15靠近第二弯曲部113设置。其中,第一凸起14可以连接外盖板11的第一弯曲部111和平直部112,第二凸起15可以连接外盖板11的第二弯曲部113和平直部112,以提高外盖板11的结构强度。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4与第二凸起15也可以连接为一体结构。此时,第一凸起14和第二凸起15可以连接外盖板11的第一弯曲部111、平直部112以及第二弯曲部113,以提高外盖板11的结构强度。
其中,转轴孔141形成于第一凸起14,转轴孔151形成于第二凸起15。结合参阅图7,第一转轴41插入第一凸起14的转轴孔141和第一支撑件2的转轴孔23,以使第一支撑件2转动连接第一凸起14。第二转轴42插入第二凸起15的转轴孔151和第二支撑件3的转轴孔33,以使第二支撑件3转动连接第二凸起15。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凸起14的顶部142远离外盖板11的平直部112,转轴孔141设于第一凸起14的顶部142。第二凸起15的顶部152远离外盖板11的平直部112,转轴孔151设于第二凸起15的顶部152。结合参阅图7和图10,第一支撑件2具有第一缺口24,第一缺口24连通第一支撑件2的转轴孔23。第一凸起14的顶部142可以安装于第一缺口24,以嵌入第一支撑件2,第一转轴41插接第一凸起14的顶部142,第一转轴41还通过连通第一缺口24的转轴孔23插接第一支撑件2。第二支撑件3具有第二缺口34,第二缺口34连通第二支撑件3的转轴孔33。第二凸起15的顶部152可以安装于第二缺口34,以嵌入第二支撑件3,第二转轴42插接第二凸起15的顶部152,第二转轴42还通过连通第二缺口34的转轴孔33插接第二支撑件3。第一支撑件2、第二支撑件3以及中壳1组装后的示意图可参阅图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中壳1的转轴孔(141、151)位置、第一支撑件2的转轴孔23位置以及第二支撑件3的转轴孔33位置,使得中壳1与第一支撑件2之间可以通过第一转轴41转动连接,中壳1与第二支撑件3之间可以通过第二转轴42转动连接,也即中壳1与第一支撑件2及第二支撑件3之间可以通过实体轴转动连接,连接关系可靠,转动动作精确、稳定。此外,第一凸起14与第一支撑件2的嵌入关系也可以使两者在平行于转动中心的方向上彼此限位,提高了转动连接结构的可靠性。第二凸起15与第二支撑件3的嵌入关系也可以使两者在平行于转动中心的方向上彼此限位,提高了转动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一个第一凸起14和一个第二凸起15为一组转轴凸起,中壳1的顶部和底部可以分别设置一组转轴凸起,两组转轴凸起通过转轴与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转动连接,使得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相对中壳1的转动动作受力均匀,运动平稳。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中壳1还包括第三凸起16,第三凸起16位于中壳1的内侧空间12且固定于外盖板11。第三凸起16可以设有安装槽161,安装槽161大致呈弧形,安装槽161的中部相对安装槽161的两侧向靠近外盖板11的平直部112的方向进一步凹陷。可以理解的是,当安装槽161的深度较深时,安装槽161也可以部分形成在外盖板11的平直部112。示例性的,安装槽161可以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槽部,各槽部的底壁呈弧面,各槽部的侧壁可以设置有转动凹槽162。第三凸起16还可以设有紧固孔163,紧固孔16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排布于安装槽161的两侧。其中,第三凸起16可以连接外盖板11的第一弯曲部111、平直部112以及第二弯曲部113,以提高外盖板11的结构强度。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中壳1还包括内盖板17,内盖板17用于与第三凸起16相固定。示例性的,内盖板17可以设有紧固孔171,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内盖板17的紧固孔171和第三凸起16的紧固孔163,使得内盖板17固定于第三凸起16。内盖板17的数量与第三凸起16的数量相同。如图11所示,内盖板17具有凸起部分172,凸起部分172大致呈弧形,凸起部分172包括多个依次相接的弧形凹面。
请参阅图12,图12是图8所示中壳1沿A-A剖开的截面图。内盖板17固定于第三凸起16,内盖板17的凸起部分172与第三凸起16共同形成弧形的活动空间18,该活动空间18用于安装同步组件5。活动空间18大致呈弧形。
请参阅图13,图13是图8所示同步组件5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机构20的同步组件5包括第一同步摆臂51、第二同步摆臂52及齿轮组53。第一同步摆臂51包括转动端511和活动端512,第二同步摆臂52包括转动端521和活动端522,第二同步摆臂52的转动端521通过齿轮组53啮合第一同步摆臂51的转动端511。
示例性的,第一同步摆臂51的转动端511包括转动主体511a、转轴511b及齿轮511c,转轴511b固定于转动主体511a的正面和/或背面,齿轮511c固定于转动主体511a的周侧面。第二同步摆臂52的转动端521包括转动主体521a、转轴521b及齿轮521c,转轴521b固定于转动主体521a的正面和/或背面,齿轮521c固定于转动主体521a的周侧面。
其中,第一同步摆臂51的转动端511的齿轮511c与第二同步摆臂52的转动端521的齿轮521c之间通过齿轮组53啮合。齿轮组53可以包括多个齿轮轴531,多个齿轮轴531彼此啮合。第一同步摆臂51的转动端511的齿轮511c啮合齿轮组53中靠近第一同步摆臂51的端部齿轮轴531,第二同步摆臂52的转动端521的齿轮521c啮合齿轮组53中靠近第二同步摆臂52的端部齿轮轴531。示例性的,各齿轮轴531均包括本体531a、转轴531b及齿轮531c,转轴531b固定于本体531a的正面和/或背面,齿轮531c固定于本体531a的周侧面。
结合参阅图12和图13,第一同步摆臂51的转动端511、齿轮组53及第二同步摆臂52的转动端521可安装于中壳1的活动空间18。其中,第一同步摆臂51的转动端511转动连接中壳1。第一同步摆臂51的转动端511的转轴511b可以伸入活动空间18的部分转动凹槽162中。第二同步摆臂52的转动端521转动连接中壳1。第二同步摆臂52的转动端521的转轴521b可以伸入活动空间18的另一部分转动凹槽162中。齿轮组53的多个齿轮轴531可依次安装于活动空间18,各齿轮轴531均转动连接中壳1。各齿轮轴531的转轴531b可以伸入活动空间18的另一部分转动凹槽162中。
示例性的,第一同步摆臂51的转动端511、多个齿轮轴531以及第二同步摆臂52的转动端521排布成弧形。在本实施例中,同步组件5的安装于中壳1的部分结构排布成弧形,从而能够充分利用中壳1的内侧空间12的底部空间,使得中壳1的内侧空间12的顶部空间能够释放形成容屏空间,用于在电子设备1000闭合时,收容部分柔性显示屏200,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1000的部件排布的紧凑性,减小电子设备1000的体积。
可以理解的是,齿轮组53中齿轮轴531的数量、尺寸等可以依据产品具体形态、尺寸等机型设计,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其中,齿轮轴531数量越多、齿轮轴531的尺寸越小,能够释放更多的空间,齿轮组53的数量越少,齿轮轴531的尺寸越大,齿轮组53的传动累积误差更小,有利于提高运动准确性。
请再次参阅图9,同步组件5安装于中壳1,第一同步摆臂51的活动端512位于中壳1外侧,第二同步摆臂52的活动端522位于中壳1外侧。其中,第一同步摆臂51的活动端512用于活动连接第一支撑件2,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相对折叠和相对展开的过程中,第一同步摆臂51的活动端512相对第一支撑件2滑动且转动。第二同步摆臂52的活动端522活动连接第二支撑件3,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相对折叠和相对展开的过程中,第二同步摆臂52的活动端522相对第二支撑件3滑动且转动。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件2设有第一滑槽25,第一同步摆臂51的活动端512安装于第一滑槽25。其中,第一滑槽25的槽壁中部凹陷形成第一滑槽25的导向空间251。第一同步摆臂51的活动端512具有转轴512a,转轴512a可安装于第一滑槽25的导向空间251,转轴512a可以于第一滑槽25的导向空间251中滑动和转动。通过第一滑槽25的导向空间251与第一同步摆臂51的活动端512的转轴512a之间的配合,能够引导第一同步摆臂51的活动端512于第一滑槽25的滑动方向,使得第一同步摆臂51的活动端512与第一支撑件2之间的相对滑动动作更易实现、控制精度更高。
第二支撑件3设有第二滑槽35,第二同步摆臂52的活动端522安装于第二滑槽35。其中,第二滑槽35的槽壁中部凹陷形成第二滑槽35的导向空间351。第二同步摆臂52的活动端522具有转轴522a,转轴522a可安装于第二滑槽35的导向空间351,转轴522a可以于第一滑槽25的导向空间251中滑动和转动。通过第二滑槽35的导向空间351与第二同步摆臂52的活动端522的转轴522a之间的配合,能够引导第二同步摆臂52的活动端522于第二滑槽35的滑动方向,使得第二同步摆臂52的活动端522与第一支撑件2之间的相对滑动动作更易实现、控制精度更高。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支撑件2还设有第一限位槽26,第一限位槽26连通第一滑槽25。第一阻尼件6可以安装于第一限位槽26且部分伸入第一滑槽25。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阻尼件6抵持第一同步摆臂51的活动端512。具体的,第一限位槽26连通第一滑槽25的导向空间251,第一阻尼件6可以抵持第一同步摆臂51的活动端512的转轴512a。
第二支撑件3还设有第二限位槽36,第二限位槽36连通第二滑槽35。第二阻尼件7可以安装于第二限位槽36且部分伸入第二滑槽35。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阻尼件7抵持第二同步摆臂52的活动端522。具体的,第二限位槽36连通第二滑槽35的导向空间351,第二阻尼件7可以抵持第二同步摆臂52的活动端522的转轴522a。
请一并参阅图14和图15,图14是图9所示第一阻尼件6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所示第一阻尼件6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尼件6可以是弹性阻尼。第一阻尼件6包括支架61和弹性件62。支架61为刚性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弹性件62为弹性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形变。支架61包括控制部611和抵持部612,弹性件62的一端安装于支架61的控制部611、另一端抵持第一限位槽26的槽壁。此时,支架61的抵持部612可以在弹性件62的弹性力下抵持第一限位槽26的另一侧槽壁。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架61的抵持部612卡接第一同步摆臂51的活动端5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件6的弹性件6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使得第一阻尼件6能够相对第一同步摆臂51的活动端512、在其转轴的两侧之间顺利移动,提高了第一阻尼件6与第一同步摆臂51的活动端512的限位可靠性。
其中,第一阻尼件6还可以包括缓冲件63,缓冲件63安装于支架61的抵持部612。其中,缓冲件63可以采用刚度较小的材料(例如橡胶等),以在受到外力时,能够通过形变吸收冲击力,实现缓冲。由于缓冲件63套设在支架61的抵持部612上,因此第一阻尼件6通过具有缓冲作用的第一缓冲件63抵持第一同步摆臂51的活动端512,有利于降低第一阻尼件6的支架61和第一同步摆臂51的活动端512在长时间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磨损的风险,提高了第一阻尼件6的限位可靠性,使得转动机构20的可靠性更高。
其中,第二阻尼件7的结构可以与第一阻尼件6的结构相同,以简化折叠装置100的物料种类,降低成本。本申请实施例不再对第二阻尼件7的结构进行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通过举例方式示意出一种阻尼件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的阻尼件也可以有其他结构,例如采用弹性橡胶块等。上述实施例的阻尼件在折叠装置100处于打开状态时对同步组件5进行限位,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折叠装置100也可以包括在闭合状态对同步组件5进行限位的阻尼件,限位方式及阻尼件结构可以参阅上述实施例。
请再次参阅图9,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包括第一支撑板27、第一凸块28和第二凸块29。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形成于第一支撑板27。第一支撑板27还包括固定面271,第一支撑板27的固定面271与支撑面21相背设置。第一凸块28和第二凸块29均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7的固定面271。第一凸块28的高度小于第二凸块29的高度。其中,第一支撑件2的转轴孔23可以部分形成于第一支撑板27、部分形成于第一凸块28,第一凸块28的设置既能够降低转轴孔23的排布难度,同时也能够避免第一支撑件2的位于转轴孔23周边的部分的结构强度不足。其中,第一支撑件2的第一滑槽25和第一限位槽26可以形成于第二凸块29。第一支撑件2的紧固孔22也可以形成于第二凸块29。
其中,第二支撑件3包括第二支撑板37、第三凸块38和第四凸块39。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面31形成于第二支撑板37。第二支撑板37还包括固定面371,第二支撑板37的固定面371与支撑面31相背设置。第三凸块38和第四凸块39均固定于第二支撑板37的固定面371。其中,第二支撑件3的转轴孔33可以部分形成于第二支撑板37、部分形成于第三凸块38,第三凸块38的设置既能够降低转轴孔33的排布难度,同时也能够避免第二支撑件3的位于转轴孔33周边的部分的结构强度不足。其中,第二支撑件3的第二滑槽35和第二限位槽36可以形成于第四凸块39。第二支撑件3的紧固孔32也可以形成于第四凸块39。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以支撑板为基底,在需要设置连接结构的位置处设置相应凸块以实现结构排布,该方式能够简化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的结构、降低整体重量。
其中,第一支撑件2的第一缺口24贯穿第一凸块28和第一支撑板27。第一支撑件2还可以设有第三缺口210,第三缺口210形成于第一支撑板27,第三缺口210用于避让同步组件5的第一同步摆臂51。第二支撑件3的第二缺口34贯穿第三凸块38和第二支撑板37。第二支撑件3还可以设有第四缺口310,第四缺口310形成于第二支撑板37,第四缺口310用于避让同步组件5的第二同步摆臂52。
其中,第一支撑件2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第二支撑件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均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有利于降低转动机构20的零件数,提高转动机构20的运动可靠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也可以通过多个部件组装形成一体式结构,第二支撑件3也可以通过多个部件组装形成一体式结构。本申请不对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的具体结构、加工方式等进行严格限定。
以下主要结合电子设备1000的多个剖面图,对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进行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6和图17,图16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0沿B-B处剖面的截面图,图17是图3所示电子设备1000沿C-C处剖开的截面图。也即,图16所示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图17所示电子设备1000处于折叠状态。
第一支撑件2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41转动连接中壳1,第一支撑件2的另一端固定地安装于第一壳体10的第一安装槽101。也即,第一支撑件2的一端转动连接中壳1、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0。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与第一壳体10的支撑面102拼接形成第一支撑面401。第二支撑件3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42转动连接中壳1,第二支撑件3的另一端固定地安装于第二壳体30的第二安装槽301。也即,第二支撑件3的一端转动连接中壳1、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0。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面31与第二壳体30的支撑面302拼接形成第二支撑面402。
如图16所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件2与第二支撑件3相互靠近,第一支撑面401与第二支撑面402齐平。第一支撑面401和第二支撑面402共同支撑柔性显示屏200,柔性显示屏200展平。
如图17所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件2与第二支撑件3彼此远离,第一支撑面401与第二支撑面402在远离中壳1的方向上逐渐靠近。第一支撑面401支撑部分柔性显示屏200,第二支撑面402支撑部分柔性显示屏200,部分柔性显示屏200弯折并脱离第一支撑面401和第二支撑面402,柔性显示屏200的截面形状呈现类似棒球型。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采用折叠装置100实现屏幕内折,电子设备1000可弯折。折叠装置100的转动机构20的主运动机构为第一支撑件2及第二支撑件3与中壳1之间的单级实体轴转动,零件数量少,零件配合关系简单,机构自由度为1,尺寸链短,累积误差小,因此转动机构20的主运动机构的控制精度高,从而提高了折叠装置100的转动精度,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1000的用户使用体验。
如图16所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件2遮盖中壳1的部分内侧空间12,第二支撑件3遮盖中壳1的部分内侧空间12。此时,第一支撑件2与第二支撑件3彼此靠近,第一支撑件2的支撑面21与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面31之间的距离较小,转动机构20采用两板式结构即可在打开状态中对柔性显示屏200的折弯部200b提供较为完整的平面支撑。示例性的,折叠装置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件2与第二支撑件3拼接,以更好地为柔性显示屏200提供强力支撑。
如图17所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件2部分伸入中壳1的内侧空间12,第二支撑件3部分伸入中壳1的内侧空间12。在本实施例中,折叠装置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部分伸入中壳1的内侧空间12,中壳1的内侧空间12中位于第一支撑件2与第二支撑件3之间的部分空间被释放,形成容屏空间,柔性显示屏200可以部分伸入中壳1的内侧空间12,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得电子设备1000的部件排布更为紧凑,有利于电子设备1000的小型化。
如图16所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件2抵持中壳1的外盖板11的一侧边缘,第二支撑件3抵持外盖板11的另一侧边缘。外盖板11能够在折叠装置100处于打开状态时,对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进行止位,以防止折叠装置100在展开时过折,从而降低柔性显示屏200的受力,提高柔性显示屏200和电子设备1000的可靠性。
如图16所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打开状态时,中壳1位于第一安装槽101和第二安装槽301,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30遮盖外盖板11。如图17所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闭合状态时,中壳1部分伸出第一安装槽101和第二安装槽301,外盖板11相对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30露出。在本实施例中,折叠装置100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切换的过程中,中壳1相对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逐渐露出或逐渐被隐藏,三者相配合能够实现折叠装置100和电子设备1000的背侧自遮蔽,提高了外观完整性和防水、防尘性能。
如图17所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壳体10的第一挡板105与第二壳体30的第二挡板305拼接,并共同遮挡第一壳体10的第一本体104与第二壳体30的第二本体304之间的缝隙。此时,折叠装置100和电子设备1000实现外观自遮蔽。
请一并参阅图18和图19,图18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0沿D-D处剖面的截面图,图19是图3所示电子设备1000沿E-E处剖开的截面图。
第一同步摆臂51的转动端511、齿轮组53以及第二同步摆臂52的转动端521安装于中壳1的活动空间18。第一同步摆臂51的转动端511转动连接中壳1,第一同步摆臂51的活动端512活动连接第一支撑件2,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相对折叠和相对展开的过程中,第一同步摆臂51的活动端512相对第一支撑件2滑动且转动。第二同步摆臂52的转动端521转动连接中壳1,第二同步摆臂52的活动端522活动连接第二支撑件3,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相对折叠和相对展开的过程中,第二同步摆臂52的活动端522相对第二支撑件3滑动且转动。第二同步摆臂52的转动端521通过齿轮组53啮合第一同步摆臂51的转动端511。
在本实施例中,在折叠装置100展开和折叠的过程中,第一同步摆臂51相对第一支撑件2的滑动和转动动作与第二同步摆臂52相对第二支撑件3的滑动和转动动作对称,从而使得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相对中壳1的转动动作保持同步,也即同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因此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相对中壳1的转动动作同步性好,提高了折叠装置100和电子设备1000的机构操作体验。
如图18所示,由于第一同步摆臂51的转动端511、齿轮组53以及第二同步摆臂52的转动端521呈弧形排布,充分利用了中壳1的内侧空间12的底部空间,从而将中壳1的内侧空间12的顶部空间释放出来、形成容屏空间,柔性显示屏200能够在闭合状态时,部分收容于中壳1的内侧空间,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1000的部件排布的紧凑性,减小电子设备1000的体积。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折叠装置,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第一壳体、转动机构以及第二壳体,所述转动机构能够发生形变,以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折叠和相对展开;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中壳、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中壳、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支撑面拼接形成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中壳、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支撑面拼接形成第二支撑面;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互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齐平;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彼此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在远离所述中壳的方向上逐渐靠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包括外盖板,所述外盖板弯曲形成所述中壳的内侧空间;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遮盖所述中壳的部分内侧空间,所述第二支撑件遮盖所述中壳的部分内侧空间;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部分伸入所述中壳的内侧空间,所述第二支撑件部分伸入所述中壳的内侧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拼接形成折弯区支撑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转动机构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支撑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转动机构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支撑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中壳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遮盖所述外盖板;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中壳部分伸出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外盖板相对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板包括第一弯曲部、平直部以及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均呈弧形,且分别连接于所述平直部的两侧;或,所述外盖板呈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抵持所述外盖板的一侧边缘,所述第二支撑件抵持所述外盖板的另一侧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还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位于所述中壳的内侧空间且固定于所述外盖板;
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插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一凸起,以使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二转轴插接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凸起,以使所述第二支撑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顶部嵌入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转轴插接所述第一凸起的顶部,所述第二凸起的顶部嵌入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转轴插接所述第二凸起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同步摆臂、第二同步摆臂及齿轮组;
所述第一同步摆臂包括转动端和活动端,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端转动连接所述中壳,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活动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折叠和相对展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活动端相对所述第一支撑件滑动且转动;
所述第二同步摆臂包括转动端和活动端,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端转动连接所述中壳,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的活动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折叠和相对展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的活动端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件滑动且转动;
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端通过所述齿轮组啮合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多个齿轮轴,所述多个齿轮轴彼此啮合,各所述齿轮轴均转动连接所述中壳,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端、所述多个齿轮轴以及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端排布成弧形。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滑槽和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连通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活动端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阻尼件,所述第一阻尼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且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滑槽;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阻尼件抵持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活动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包括支架和弹性件,所述支架包括控制部和抵持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支架的控制部、另一端抵持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壁,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支架的抵持部卡接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活动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本体及两个第一挡板,所述第一壳体的支撑面位于所述第一本体,两个所述第一挡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的两侧、且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的支撑面凸出,所述第一挡板的高度在靠近所述转动机构的方向上递增;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本体及两个第二挡板,所述第二壳体的支撑面位于所述第二本体,两个所述第二挡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本体的两侧、且相对所述第二壳体的支撑面凸出,所述第二挡板的高度在靠近所述转动机构的方向上递增;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拼接,并共同遮挡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缝隙。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屏和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非折弯部、折弯部以及第二非折弯部,所述第一非折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支撑面,所述第二非折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支撑面,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折叠和相对展开的过程中,所述折弯部发生形变。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折弯部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的部分区域,所述第二非折弯部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的部分区域。
CN202010544417.XA 2020-06-15 2020-06-15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8056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4417.XA CN113805646B (zh) 2020-06-15 2020-06-15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AU2021292086A AU2021292086B2 (en) 2020-06-15 2021-06-15 Fold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8/001,827 US20230229189A1 (en) 2020-06-15 2021-06-15 Fold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21827017.1A EP4148712A4 (en) 2020-06-15 2021-06-15 FOLD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22577199A JP7432016B2 (ja) 2020-06-15 2021-06-15 折畳み式機器及び電子装置
BR112022025013A BR112022025013A2 (pt) 2020-06-15 2021-06-15 Aparelho dobrável e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CN202180042630.3A CN115699138A (zh) 2020-06-15 2021-06-15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PCT/CN2021/100140 WO2021254336A1 (zh) 2020-06-15 2021-06-15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20237000533A KR20230019966A (ko) 2020-06-15 2021-06-15 폴딩 장치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4417.XA CN113805646B (zh) 2020-06-15 2020-06-15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5646A true CN113805646A (zh) 2021-12-17
CN113805646B CN113805646B (zh) 2024-01-30

Family

ID=789443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44417.XA Active CN113805646B (zh) 2020-06-15 2020-06-15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2180042630.3A Pending CN115699138A (zh) 2020-06-15 2021-06-15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2630.3A Pending CN115699138A (zh) 2020-06-15 2021-06-15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29189A1 (zh)
EP (1) EP4148712A4 (zh)
JP (1) JP7432016B2 (zh)
KR (1) KR20230019966A (zh)
CN (2) CN113805646B (zh)
AU (1) AU2021292086B2 (zh)
BR (1) BR112022025013A2 (zh)
WO (1) WO2021254336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6817A (zh) * 2022-08-24 2022-11-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5615674A (zh) * 2022-11-08 2023-01-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折叠屏的测试装置和测试系统
CN116055593A (zh) * 2022-05-26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WO2023174215A1 (zh) * 2022-03-15 2023-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壳体装置
WO2023185145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WO2023226715A1 (zh) * 2022-05-23 2023-11-3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3231393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3231390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3231392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
WO2023231394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
WO2023246246A1 (zh) * 2022-06-23 2023-12-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装置、支撑系统和折叠屏设备
WO2024001103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4016138A1 (zh) * 2022-07-19 2024-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23207A (zh) * 2021-11-12 2023-05-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折叠铰链和电子设备
TWI805243B (zh) * 2022-02-25 2023-06-1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鉸鏈的同動模組
USD1027888S1 (en) * 2022-04-18 2024-05-2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6055601B (zh) * 2023-01-28 2023-08-2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转动组件、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6756A (zh) * 2014-05-13 2015-11-2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US9348450B1 (en) * 2014-12-31 2016-05-24 L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apparatus
CN109469680A (zh) * 2018-09-27 2019-03-15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CN208651418U (zh) * 2018-07-13 2019-03-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297784U (zh) * 2019-10-29 2020-04-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377243U (zh) * 2019-10-30 2020-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147637A (zh) * 2019-12-27 2020-05-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694021U (zh) * 2019-12-13 2020-06-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0694025U (zh) * 2019-12-13 2020-06-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75855B1 (ko) * 2014-02-17 2018-07-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힌지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60108182A (ko) * 2015-03-05 2016-09-19 임경원 단일면 폴딩장치
CN106255935B (zh) 2015-04-09 2019-09-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折叠式设备
US10365691B2 (en) 2015-04-09 2019-07-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device
CN207053559U (zh) * 2017-01-26 2018-02-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2860018A (zh) * 2017-05-19 2021-05-28 伊英克公司 包含数字化及触控感测的可折叠电光显示器
CN107358874B (zh) * 2017-06-30 2020-02-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JP2020053001A (ja) 2018-09-21 2020-04-02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折畳み可能な表示装置及びヒンジ装置
CN109658827B (zh) 2018-11-06 2021-06-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9358590U (zh) * 2019-02-28 2019-09-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110515426A (zh) 2019-08-29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0244253U (zh) 2019-09-29 2020-04-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971728B (zh) * 2019-12-13 2021-04-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6756A (zh) * 2014-05-13 2015-11-2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US9348450B1 (en) * 2014-12-31 2016-05-24 L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apparatus
CN208651418U (zh) * 2018-07-13 2019-03-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469680A (zh) * 2018-09-27 2019-03-15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CN210297784U (zh) * 2019-10-29 2020-04-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377243U (zh) * 2019-10-30 2020-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0694021U (zh) * 2019-12-13 2020-06-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0694025U (zh) * 2019-12-13 2020-06-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1147637A (zh) * 2019-12-27 2020-05-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4215A1 (zh) * 2022-03-15 2023-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壳体装置
CN116939069A (zh) * 2022-03-31 2023-10-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WO2023185145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WO2023226715A1 (zh) * 2022-05-23 2023-11-3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7145855A (zh) * 2022-05-23 2023-12-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6055593A (zh) * 2022-05-26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6055593B (zh) * 2022-05-26 2023-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WO2023231394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
WO2023231393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3231390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3231392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
WO2023246246A1 (zh) * 2022-06-23 2023-12-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装置、支撑系统和折叠屏设备
WO2024001103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4016138A1 (zh) * 2022-07-19 2024-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306817A (zh) * 2022-08-24 2022-11-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5306817B (zh) * 2022-08-24 2024-03-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5615674A (zh) * 2022-11-08 2023-01-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折叠屏的测试装置和测试系统
CN115615674B (zh) * 2022-11-08 2023-08-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折叠屏的测试装置和测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48712A1 (en) 2023-03-15
JP2023529971A (ja) 2023-07-12
EP4148712A4 (en) 2023-11-01
WO2021254336A1 (zh) 2021-12-23
AU2021292086B2 (en) 2024-05-02
BR112022025013A2 (pt) 2022-12-27
US20230229189A1 (en) 2023-07-20
CN113805646B (zh) 2024-01-30
JP7432016B2 (ja) 2024-02-15
KR20230019966A (ko) 2023-02-09
CN115699138A (zh) 2023-02-03
AU2021292086A1 (en) 2023-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05646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614806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006962B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3542456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143478A9 (zh) 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3542457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076218B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装置
CN114430432B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9372800U (zh)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2228158A1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WO2022206644A1 (zh) 折叠电子设备
CN116055591A (zh)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