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5935B - 折叠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5935B
CN106255935B CN201680000502.1A CN201680000502A CN106255935B CN 106255935 B CN106255935 B CN 106255935B CN 201680000502 A CN201680000502 A CN 201680000502A CN 106255935 B CN106255935 B CN 1062559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support
flexible display
support portion
alar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05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5935A (zh
Inventor
裵有东
徐昊成
高柳俊和
开发渉
朴镇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887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75270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0017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16373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9117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02073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6/00379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163852A1/ko
Publication of CN106255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5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59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59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支撑柔性显示器;铰链,通过第一旋转轴而与第一主体可折叠地连接,并通过第二旋转轴而与第二主体可折叠地连接,其中,当柔性显示器折叠或展开时,第一主体以第一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沿着铰链滑动,且第二主体以第二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沿着铰链滑动,从而使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之间的距离改变。

Description

折叠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柔性显示器的折叠式设备。
背景技术
通信终端、游戏机、多媒体设备、便携式计算机、拍摄装置等可携带的折叠式设备(以下称为移动设备)具有用于显示图像信息的显示元件和键盘等输入单元。为了携带便利性,移动设备具有可折叠为更小的大小的折叠结构的情形多见。在这种形态的移动设备中,两个主体借助于折叠结构而连接。现有的显示元件是无法折叠的结构,因此可在两个主体中的任意一个主体中布置显示元件。因此,折叠结构的移动设备中难以应用大面积的显示元件。
随着可弯曲的柔性显示器得到开发,正在进行一种旨在将柔性显示器应用于折叠结构的移动设备的研究。在此情况下,柔性显示器可横穿折叠结构而跨设于两个主体,因此可提供大画面。然而,即使是可弯曲的柔性显示器,如果完全弯折(即,呈现棱角地弯曲),则可能导致元件自身的损坏。因此,在折叠状态下,柔性显示器的中央部形成具有预定曲率的弯曲部。
因此,使用柔性显示器的折叠式设备需要具备如下的结构:在折叠状态下能够收容柔性显示器以预定曲率弯曲的弯曲部,并可在展开状态下平整地支撑柔性显示器的能够被弯曲的部分。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小巧的大小携带的折叠式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展开的状态下柔性显示器能够以平坦的状态得到支撑的折叠式设备。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展开为钝角的状态下可减少画面的扭曲的折叠式设备。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在使用柔性显示器的折叠式设备中将折叠式设备进行折叠时可防止柔性显示器损坏的折叠式设备。
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一个方面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器;铰链,通过第一旋转轴而与所述第一主体可折叠地连接,并通过第二旋转轴而与所述第二主体可折叠地连接,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器折叠或展开时,所述第一主体以所述第一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沿着所述铰链滑动,且所述第二主体以所述第二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沿着所述铰链滑动,从而使所述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之间的距离改变。
在所述柔性显示器以开始被收纳于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内侧的收容起始角度得到布置时,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从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最大限度地远离。
在沿着相互对向的方向旋转时,在从大于所述收容起始角度的角度开始至所述收容起始角度为止的第一角度范围内,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从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逐渐远离,在从所述收容起始角度开始至小于所述收容起始角度的角度为止的第二角度范围内,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从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逐渐靠近。
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构成为在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内滑动的区间的距离大于在所述第二角度范围内滑动的区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分别包括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所述铰链包括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的第一滑动销和第二滑动销,所述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分别包括用于界定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内的滑动的第一区间以及用于界定所述第二角度范围内的滑动的第二区间,所述第一区间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区间的长度。
所述收容起始角度可以是90度至120度。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器的折叠区域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着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旋转而移动并支撑所述折叠区域。
所述支撑板在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展开时沿着朝向所述柔性显示器侧的第一方向移动,且当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折叠时,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
所述支撑板可在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折叠的状态下与所述折叠区域隔离。
所述支撑板可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并可根据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旋转而移动。
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分别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别固定所述柔性显示器的第一固定区域和第二固定区域;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以分别支撑布置于所述柔性显示器的所述第一固定区域与第二固定区域之间的折叠区域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沿着彼此对向的方向旋转而从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向所述第二角度范围转换时,可从用于以平整状态支撑所述折叠区域的局部的支撑位置上转换到形成所述折叠区域得到收容的收容空间赖的收容位置上。
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可构成为一端分别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一端相反的另一端分别借助于第一限位单元和第二限位单元而阶段性地得到支撑。
在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在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内滑动时,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和第二限位单元分别将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支撑于所述支撑位置上,且当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在所述第二角度范围内滑动时,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和第二限位单元可分别将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支撑于所述收容位置。
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和第二限位单元分别包括旋转凸轮,该旋转凸轮具有第一凸轮轨迹和第二凸轮轨迹,该第一凸轮轨迹用于在支撑位置上支撑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该第二凸轮轨迹用于在收容位置上支撑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各个旋转凸轮在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沿着彼此对向的方向旋转而从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向所述第二角度范围转换时,从所述第一凸轮轨迹向所述第二凸轮轨迹转换。
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和第二限位单元分别包括:小齿轮,连接于所述旋转凸轮;齿条,与所述小齿轮啮合,其中,所述齿条分别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折叠时沿着向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靠近的方向滑动,且当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展开时沿着从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远去的方向滑动。
所述第二限位单元和第二限位单元分别包括: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一端与各个齿条连接,另一端可缠绕地连接于各个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在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折叠时缠绕在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从而施加引力以使所述齿条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的方向滑动。
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和第二限位单元分别包括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分别对所述齿条施加弹性力,以在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展开时,使所述齿条朝向从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远去的方向滑动。
所述折叠区域可沿着布置于所述收容位置上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而弯曲。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一个方面的折叠时设备可包括:柔性显示器,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主体,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器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器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三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器的第三部分;铰链单元,包括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二旋转轴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在所述柔性显示器从展开状态向关闭状态变更时,使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对于所述第三支撑部而旋转;长孔,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中的至少一处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中的至少一处,并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可旋转地结合,且当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对于所述第三支撑部进行旋转时,使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移动到特定位置。
所述第三支撑部可包括第一支撑翼部和第二支撑翼部,该第一支撑翼部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该第二支撑翼部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所述第一旋转轴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翼部的两侧面,所述第二旋转轴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翼部的两侧面,所述长孔可包括第一长孔和第二长孔,该第一长孔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以收容所述第一支撑翼部的所述第一旋转轴,该第二长孔形成于第二支撑部,以收容所述第二支撑翼部的所述第二旋转轴。
所述第一长孔和第二长孔可形成为直线形状。
所述长孔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翼部的两侧面的第一长孔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翼部的两侧面的第二长孔,所述第一旋转轴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以插入到所述第一支撑翼部的所述第一长孔,所述第二旋转轴被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以插入到所述第二支撑翼部的所述第二长孔。
所述第一长孔和第二长孔可形成为曲线形状。
所述长孔包括:第一长孔,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翼部的两侧面;第二长孔,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翼部的两侧面;第三长孔,形成于与所述第一支撑翼部的第一长孔对望的第一支撑部;第四长孔,与所述第二支撑翼部的第二长孔对望。所述第一旋转轴被插入到所述第一支撑翼部的第一长孔和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三长孔,所述第二旋转轴可插入到所述第二支撑翼部的第二长孔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四长孔。
所述电子设备可包括用于将柔性显示器的第三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翼部的上表面的固定部件。
所述固定部件可包括双面胶、粘接剂。
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加固薄板,覆盖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三支撑部的一部分,且被设置为能够支撑所述哦入行显示器的一部分;第二加固薄板,覆盖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三支撑部的一部分,且被设置为能够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器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加固薄板和第二加固薄板可固定于所述柔性显示器的背面。
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启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翼部和第二支撑翼部,以实现在支撑位置与收容位置之间的移动,所述支撑位置为如下的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移动而使所述第一支撑翼部和所述第二支撑翼部将所述柔性显示器的第三部分支撑为位于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同的平面上;所述收容位置为如下的位置:在苏搜狐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用于收容柔性显示器的弯曲的第三部分的收容空间。
所述启动单元可包括: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一起移动;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通过所述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而移动。
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可包括:第一引导销和第二引导销,贯穿所述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撑翼部和第二支撑翼部的下部。
所述第三支撑部还可以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器的第三部分的中央部的中央支撑部件。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根据一方面的折叠式设备可包括:柔性显示器,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位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主体,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第三支撑部,该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器的第一部分,该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器的第二部分,该第三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器的第三部分;铰链单元,包括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该第一旋转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该第二旋转轴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在所述柔性显示器从展开状态向关闭状态变更时,使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对于所述第三支撑部而旋转;显示器限制部件,当所述柔性显示器从展开状态向关闭状态变更时,使所述柔性显示器的第三部分的一部分连同所述第三支撑部而一起移动。
所述第三支撑部可包括:第一支撑翼部,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轴而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翼部,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轴而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所述显示器限制部件可包括:多个长槽,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翼部和第二支撑翼部的上表面;贴滑剂,被收容于所述多个长槽,并使所述柔性显示器的第三部分以贴附于所述第一支撑翼部和第二支撑翼部的上表面的状态实现滑移。
所述贴滑剂可包括润滑油、油膏。
所述显示器限制部件可包括:第一加固件(stiffener),固定于与所述第一支撑翼部对应的所述柔性显示器的第三部分的一部分的背面;第二加固件,固定于与所述第二支撑翼部对应的所述柔性显示器的第三部分的一部分的背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折叠式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折叠式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展开状态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折叠式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折叠状态侧视图。
图4为柔性显示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a和图5b为折叠式设备例如以90度折叠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折叠式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7为图6所示折叠式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铰链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表示锁定单元的作用的概略侧视图。
图10a、图10b以及图10c为表示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相对于第一铰链轴和第二铰链轴而移动的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0a表示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展开的状态,图10b表示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从第一铰链轴和第二铰链轴最大限度地隔开的状态,图10c表示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折叠的状态。
图10d为表示基于图10a所示结构下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折叠角度的移动距离的曲线图。
图11a、图11b以及图11c为表示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相对于第一铰链轴和第二铰链轴而移动的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1a表示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展开的状态,图11b表示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从第一铰链轴和第二铰链轴最大限度地隔开的状态,图11c表示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折叠的状态。
图11d为表示基于图11所示结构下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折叠角度的移动距离的曲线图。
图12a为表示第一限位销与第一限位槽的连接关系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2b为图12a的E-E'剖视图。
图13为表示限位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为表示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以可旋转方式得到支撑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5为表示采用两个连接臂的限位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6a、图16b及图16c为表示限位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7为表示用于将移动支撑部件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8a和图18b为图17的F-F'剖视图,其分别概略地图示出移动支撑部件位于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的状态。
图19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20为概略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中柔性显示器与主体的固定部之间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21为概略地表示图20所示折叠式设备的折叠状态的侧视图。
图22为用于说明折叠式设备中被支撑翼部所支撑的柔性显示器的操作不受到限制的情形的图。
图23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中分离柔性显示器的状态的分离立体图。
图24为表示图23所示折叠式设备中分解支撑部的状态的分离立体图。
图25为图23所示折叠式设备中使用的铰链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25a为表示图23所示铰链单元的固定铰链以及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的立体图。
图25b为表示图23所示铰链单元的锁定部件以及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的立体图。
图25c为表示图23所示铰链单元的第二支撑臂被设置于第二铰链框架而支撑第二支撑翼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6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中铰链单元与支撑翼部的关系的局部立体图。
图27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中从第一主体中分离的支撑翼部的分离背面立体图。
图28a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撑翼部与引导销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8b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支撑翼部与引导销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9a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撑翼部与引导销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9b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支撑翼部与引导销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30a和图30b为表示柔性显示器的背面设置有加固薄板的情形的图。
图31a为表示将对应于柔性显示器的曲率半径的曲面仅形成于支撑翼部的情形的图。
图31b为表示将对应于柔性显示器的曲率半径的曲面形成于设置有支撑翼部的主体的局部以及支撑翼部的情形的图。
图32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中使用的显示器限制部件的一例的图。
图33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中使用的显示器限制部件的另一例的图。
图34为表示当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处于展开时中央支撑部件支撑柔性显示器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35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处于折叠时中央支撑部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36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中使用的中央支撑部件的立体图。
图37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的旋转轴及长孔的其他设置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而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式设备的实施例。
以下说明的实施例是为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而示例性提供的实施例,本发明可以与此中说明的实施例不同地变形为多样的形态而得到实施。以下,在说明本发明的过程中,如果认为与有关公知功能或构成要素相关的具体说明有可能对本发明的主旨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则省略其详细说明及具体图示。而且,为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附图未必按照实际比例图示,而是可能夸张地图示出一部分构成要素的尺寸。
图1为折叠式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折叠式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折叠式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折叠状态的侧视图。
参考图1至图3,折叠式设备具有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2以及柔性显示器4。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以能够转换到图2所示的展开位置和图3所示的折叠位置的方式相互连接。
图4为柔性显示器4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参考图4,柔性显示器4可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柔性显示面板41以及布置于柔性显示面板41的外侧的透明保护面板43。柔性显示面板41例如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结构。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可以是上部基板与下部基板之间布置了有机发光层的形态。作为光的出射侧的上部基板上可布置有偏光板。并且,柔性显示器4还可以作为输入单元而包含触摸面板42。作为一例,触摸面板42可布置于透明保护面板43与柔性显示面板41之间。柔性显示面板41、触摸面板42以及透明保护面板43可通过光学透明的粘接层(OCA:optically clearadhessive layer;未图示)而相互粘接。此外,柔性显示器4还可以具有多样的光学面板或光学膜。
柔性显示器4局部性地固定于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柔性显示器4可划分为固定于第一主体1的第一部分4a、固定于第二主体2的第二部分4b、以及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之间的第三部分4c。第一主体1具有用于固定第一部分4a的第一固定部1a,第二主体2具有用于固定第二部分4b的第二固定部2a。例如,柔性显示器4的第一部分4a和第二部分4b可借助于粘接剂、双面胶等贴附要素而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部1a和第二固定部2a。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并不固定于第一主体1或第二主体2。即,第三部分4c并不粘接于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2。当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2位于如图3所示地折叠的位置处时,第三部分4c形成具有预定曲率半径的弯曲部4d。据此,柔性显示器4不会完全弯折,第三部分4c形成弯曲部4d而弯曲或伸展,于是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可转换到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而且,在折叠状态下,可将柔性显示元件4收容于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2内部的收容空间3,因此可以实现紧凑的大小的易于携带的折叠式设备。即,本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在折叠状态下,柔性显示器4的第一部分4a与第二部分4b被布置成相向并靠近,第三部分4c则从第一部分4a、第二部分4b朝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2内部弯曲并以水珠状收纳于收容空间3内。因此,在折叠状态下可实现非常紧凑的折叠式设备。
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2可通过铰链单元5而连接为能够向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转换。例如,铰链单元5可包括铰链轴。本实施例的铰链轴可包括沿着长度方向L相互隔开的两个铰链轴5a-1、5a-2。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可分别以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为中心进行旋转,据此转换到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
折叠式设备可以是通信终端、游戏机、多媒体设备、便携式计算机、拍摄装置等可携带的移动设备。此外,折叠式设备可以是具备如下构成要素的任何设备:第一主体1,用于固定柔性显示器3的一部分4a;第二主体2,用于固定柔性显示器4的一部分4b,并可相对于第一主体1折叠地连接于第一主体1。
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2中可配备有用于执行基于折叠式设备的用途的功能的处理单元(未图示)和输入输出单元(未图示)。在折叠式设备为可鉴赏图像或音乐的多媒体终端的情况下,处理单元可包括图像信息处理部(未图示)和音响信息处理部(未图示)。如果折叠式设备为通信终端,则处理单元可包括通信模块。输入输出单元可包括图像输入输出部(未图示)和音响输入输出部(未图示)以及供用户操作的操作部(未图示)。操作部还可以通过整合于柔性显示器4的触摸面板42而得到实现。
图5a和图5b为折叠式设备例如以90度折叠的状态的示意图。参考图5a,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被折叠的过程中,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折叠路径与柔性显示器4的折叠路径出现差异(折叠路径差)。例如,当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例如以90度折叠时,如果柔性显示器4整体上被固定于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则如图5中以虚线4e图示的那样,第三部分4c将会弯折为直角。在此情况下,折叠路径差成为“0(零)”。
如果柔性显示器4完全弯折,则可能永久变形或丧失功能。因此,为了在折叠过程中自然地弯曲,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并不固定于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在此情况下,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因其弹性而如图5a中以实线4f图示的那样成为具有曲率半径R的圆弧形态。以虚线4e表示的部分与以实线4f表示的部分之间的长度差4g就是折叠路径差,其成为“2R-2πR/4”。以下,将折叠路径差用附图标记“4g”表示。如果柔性显示器4的第二部分4b被固定于第二主体2,而第一部分4a却并不固定于第一主体1,则柔性显示器4将会被推向第一主体1的端部侧,而且被推动的量与折叠路径差4g等量。因此,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将会如附图标记4f所示的那样成为自然的内弯曲(in-bending)状态。
如果柔性显示器4的第一部分4a和第二部分4b分别被固定于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则如图5b所示,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处将会形成共存有内弯曲和外弯曲(out-bending)的凹凸不平地弯曲的弯曲部4h。弯曲部4h可成为引发柔性显示器4的永久性变形的因素。而且,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例如在90度与180度之间的预定张开角度下得到使用时,可能在弯曲部4h处发生画面失真。并且,如果内弯曲与外弯曲反复出现,则弯曲部4h处可能发生柔性显示器4的永久变形或损坏。
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使第一主体1的长度延伸相当于折叠路径差4g的量,并使柔性显示器4的第一部分4a相对于第一主体1而滑动。然而,根据这一方案,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完全展开的状态下,从第一主体1的端部开始至相当于折叠路径差4g的量的区域并不被柔性显示器4所覆盖,因此可能降低产品的外观品质。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可在折叠过程中,使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之一或两者朝向补偿折叠路径差4g的方向相对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进行移动。例如,在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折叠时,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将会朝着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远离的方向移动,之后如果随着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构成弯曲部4d而开始被收容于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2内的收容空间3,则可以又向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侧移动。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展开时,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将会朝着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远离的方向移动,之后如果随着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的弯曲部4d展开而开始从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内的收容空间3中移出,则可以又向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侧移动。为此,折叠式设备可具有路径差补偿单元,该路径差补偿单元用于限制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相对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的移动量,以在折叠过程中补偿折叠路径差4g。路径差补偿单元可以使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中的至少一个在展开位置起直到转换位置为止朝向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远离的方向移动,并从转换位置起直到折叠位置为止使之朝向靠近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的方向移动。转换位置可以与即将后述的第一支撑部1b及第二支撑部2b收容起始位置相同。换言之,在转换位置处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构成的张开角度可以小于在收容起始位置处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构成的张开角度或者与之相等。路径差补偿单元的实施例将会在后面详细说明。
参考图2和图3,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中可分别配备有在张开位置处局部性支撑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的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在处于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折叠的位置处时,旋转到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内部形成用于收容弯曲部4d的收容空间3的位置。基于如上所述的构造,在展开位置处柔性显示器4平坦地得到支撑,且在折叠位置处柔性显示器4可紧凑地被收容于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内部。
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在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所构成的角度处于180度至收容起始角度(收容起始位置)之间时,维持在局部性支撑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的支撑位置(图2),且当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所构成的角度变得小于收容起始角度时,可旋转到形成收容空间3的收容位置(图3)。在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所构成的角度小于90度的状态下使用折叠式设备的情形较为鲜见,因此收容起始角度例如可以是90度左右,然而并不局限于此而也可以稍微大于90度或小于90度。为了在即将后述的倾斜位置处稳定地支撑柔性显示器4,收容起始角度可形成为等于倾斜位置处的张开角度或者小于该角度。
图6为折叠式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概略分解立体图。图7为图6所示折叠式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7中柔性显示器4和罩盖部件8予以省略。图8为铰链单元5的分解立体图。铰链单元5在折叠式设备的宽度方向W上左右对称,因此图8中仅图示出宽度方向W的一侧。
参考图6、图7以及图8,铰链单元5具有固定铰链5-3,该固定铰链5-3具有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固定铰链5-3并不旋转、移动而是处于固定位置,并成为即将后述的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移动及旋转的基准。铰链单元5还具有以第一旋转轴5a-1为中心而旋转的第一铰链单元5-1、以第二铰链轴5a-2为中心而旋转的第二铰链单元5-2。固定铰链5-3具有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固定铰链5-3还可以具有阻断板5a-3。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可被阻断板5a-3所支撑。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可以与阻断板5a-3形成为一体。阻断板5a-3位于柔性显示器4的宽度方向W的侧部而遮挡柔性显示器4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与第一主体、第二主体2之间的缝隙。据此,可防止折叠式设备的内部通过缝隙而暴露,并可阻断异物通过缝隙而流入到折叠式设备的内部。
第一主体1连接于第一铰链单元5-1,第二主体2连接于第二铰链单元5-2。第一主体1具有第一下部壳体1-1和第一上部壳体1-2。第一上部壳体1-2包括第一固定部1a和第一支撑部1b。第一支撑部1b以可旋转到支撑位置和收容位置的方式结合于第一上部壳体1-1。第二主体2具有第二下部壳体2-1和第二上部壳体2-2。第二上部壳体2-2包括第二固定部2a和第二支撑部2b。第二支撑部2b以能够旋转到支撑位置和收容位置的方式结合于第二上部壳体2-2。
参考图8,第一铰链单元5-1具有第一铰链框架51-1。第一铰链轴5a-1插入到配备于第一铰链框架51-1的第一贯通孔51-1a。第一贯通孔51-1a的直径被确定为令第一铰链框架51-1能够以第一铰链轴5a-1为中心进行转动。据此,第一铰链框架51-1能够以第一铰链轴5a-1为中心进行转动。
第一铰链框架51-1中,第一移动框架52-1相对于第一铰链轴5a-1而可移动地得到支撑。例如,第一铰链框架51-1中设置有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的第一引导轴53-1,第一移动框架52-1可滑动地被支撑于第一引导轴53-1。第一下部壳体1-1和第一上部壳体1-2分别在第一移动框架52-1的下方和上方结合于第一移动框架52-1,或者第一下部壳体1-1和第一上部壳体1-2中的某一个结合于第一移动框架52-1及另外的一个,从而使第一主体1可相对于第一铰链轴5a-1移动地连接于第一铰链单元5-1。
第二铰链单元5-2具有第二铰链框架51-2。第二铰链轴5a-2被插入到配备于第二铰链框架51-2的第二贯通孔51-2a。贯通孔51-2a的直径被确定成使第二铰链框架51-2能够以第二铰链轴5a-2为中心而进行转动。据此,第二铰链框架51-2能够以第二铰链轴5a-2为中心而进行转动。
第二铰链框架51-2中,第二移动框架52-2以可相对第二铰链轴5a-2进行移动的方式得到支撑。例如,第二铰链框架51-2中设置有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的第二引导轴53-2,第二移动框架52-2可滑动地被支撑于第二引导轴53-2。第二下部壳体2-1和第二上部壳体2-2分别在第二移动框架52-2的下方和上方结合于第二移动框架52-2,或者第二下部壳体2-1和第二上部壳体2-2中的某一个结合于第二移动框架52-2及另外的一个,从而使第二主体2可相对于第二铰链轴5a-2移动地连接于第二铰链单元5-2。
第一铰链框架51-1和第二铰链框架51-2中分别配备有以第一贯通孔51-1a和第二贯通孔51-2a为中心的第一齿轮部51-1b和第二齿轮部51-2b。第一齿轮部51-1b和第二齿轮部51-2b相互啮合。基于如上所述的构造,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相互同步,从而能够以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为中心进行旋转。
折叠式设备可具有用于将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锁定在多个位置处的锁定单元。例如,锁定单元可将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锁定在完全展开的位置(图2)以及完全折叠的位置(图3)。锁定单元还可以将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锁定在完全展开的位置(图2)与完全折叠的位置(图3)之间的具有预定张角(即,“张开角度”的缩略式)的位置(倾斜位置)。倾斜位置的张角可以大于90度。锁定单元可在180度与90度之间的多个倾斜位置处锁定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倾斜位置的张角例如可以是120度。
图8中示出锁定单元的一个实施例。图9为表示锁定单元的作用的概略侧视图。参考图8和图9,锁定单元可包括:锁定部件5c,位于固定位置;卡止部件,与第一主体1及第二主体2一起旋转,并卡止于锁定部件5c。锁定部件5c例如可具有用于将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分别锁定在展开位置、倾斜位置、折叠位置的锁定部5c-1、5c-2、5c-3。作为一个实施例,卡止部件可具有根据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张角而选择性地卡定于锁定部5c-1、5c-2、5c-3的第一卡止部件54-1和第二卡止部件54-2。
锁定部件5c位于固定位置。锁定部件5c配备于固定铰链5-3。锁定部件5c可固定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在本实施例中,具有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将配备于锁定部件5c的贯通孔5c-4贯穿的结构。据此,锁定部件5c具有相对于第一铰链轴5c-1和第二铰链轴5c-2而固定的位置。
第一卡止部件54-1和第二卡止部件54-2与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一起以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为中心进行旋转。第一卡止部件54-1和第二卡止部件54-2被第一铰链框架51-1和第二铰链框架51-2所支撑,以朝向靠近/远离锁定部件5c的方向移动。第一弹性部件55-1和第二弹性部件55-2对第一卡止部件54-1和第二卡止部件54-2施加弹性力,以使第一卡止部件54-1和第二卡止部件54-2朝向卡定于锁定部5c-1、5c-2、5c-3的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止部件54-1和第二卡止部件54-2固定于第一引导轴53-1和第二引导轴53-2。第一引导轴53-1和第二引导轴53-2以能够朝向靠近/远离锁定部件5c的方向进行滑动的方式支撑于第一铰链框架51-1和第二铰链框架5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借助于第一齿轮51-2a和第二齿轮51-2b而同步旋转,因此只需锁定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中的一个。因此,只要有第一卡止部件54-1和第二卡止部件54-2中的一个卡定于锁定部5c-1、5c-2、5c-3,则可以将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锁定以防止旋转。
参考图9,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位于展开位置时,第二卡止部件54-2卡接于锁定部5c-1。如前所述,由于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借助于第一齿轮51-2a和第二齿轮51-2b而同步旋转,因此当第二主体2被锁定在展开位置时,第一主体1也一起被锁定在展开位置。
如果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开始折叠,则第二卡止部件54-2被推向第二弹性部件55-2的弹性力的相反方向,并从锁定部5c-1脱离。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到达倾斜位置(例如,张角为120度的位置)时,第一卡止部件54-1卡定于锁定部5c-2。于是,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被锁定在倾斜位置。
如果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继续被折叠,则第一卡止部件54-1被推向第一弹性部件55-1的弹性力的相反方向,并从锁定部5c-2脱离。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到达折叠位置时,第一卡止部件54-1和第二卡止部件54-2卡定于一对锁定部5c-3。于是,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被锁定在折叠位置。
如此,将折叠式设备锁定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方便性和携带的便利性。而且,通过将折叠式设备锁定在预定的倾斜角度,可进一步提高折叠式设备的使用便利性。本实施例中采用一种具有与倾斜角对应的一对锁定部5c-2的锁定部件5c,然而根据需要而也可以配备与两个以上的倾斜角对应的两个以上的锁定部5c-2,从而可将折叠式设备锁定在具有两个以上的倾斜角的位置。
如前所述,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被限制相对于铰链轴(例如,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的移动量,以在折叠过程中补偿折叠路径差4g。为此,折叠式设备具有路径差补偿单元。路径差补偿单元使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中的至少一个以如下方式移动:从所述展开位置开始至转换位置为止朝远离所述铰链轴的方向移动,从所述转换位置开始至所述折叠位置为止朝靠近所述铰链轴的方向移动。
例如,路径差补偿单元可包括:限位销,具有相对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而固定的位置(换言之,相对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而并不旋转);限位槽,与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一起相对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进行旋转并移动。限位槽可具有根据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旋转角度而限制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移动量的形状。
图10a、图10b及图10c为表示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相对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而移动的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0a表示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展开的状态,图10b表示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最大限度地远离的状态,图10c表示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折叠的状态。本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中,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相对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而移动。在图10a、10b及10c中,省略柔性显示器4。图10d为表示基于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折叠角度的移动距离的曲线图。
参考图10a,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可如前所述地沿着第一引导轴53-1和第二引导轴53-2进行移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移动量被路径差补偿单元所限制。路径差补偿单元可包括:具有固定位置的第一限位销5b-1和第二限位销5b-2;与第一主体1及第二主体2一起旋转并移动的第一限位槽1c及第二限位槽2c。例如,第一限位槽1c和第二限位槽2c可配备于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2或者第一移动框架52-1、第二移动框架52-2(图8)。第一限位销5b-1和第二限位销5b-2分别插入到第一限位槽1c和第二限位槽2c。第一限位槽1c和第二限位槽2c分别具有第一端部1c-1、2c-1以及第二端部1c-2、2c-2。在展开位置处第一限位销5b-1和第二限位销5b-2分别位于第一端部1c-1、1c-2,在折叠位置处第一限位销5b-1和第二限位销5b-2分别位于第二端部1c-2、2c-2。如图10a所示,第一限位槽1c和第二限位槽2c具有朝向与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长度方向L正交的方向直线延伸的形态,且相对于连接第一铰链轴5a-1与第二铰链轴5a-2的线X1而言对称。根据这样的构造,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折叠时的相对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的移动距离如图10d所示的曲线图那样呈现出以90度角为基准而对称的形态。
如图10a所示,在完全展开的状态下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2与柔性显示器4的折叠路径差4g为“0”,第一限位销5b-1和第二限位销5b-2位于第一限位槽1c和第二限位槽2c的第一端部1c-2、2c-1。在此状态下,如果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以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为中心进行转动而开始折叠,则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被第一限位销5b-1和第二限位销5b-2以及第一限位槽1c和第二限位槽2c所引导而逐渐远离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如图10b所示,如果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成为呈现90度的状态,则第一限位销5b-1和第二限位销5b-2位于第一限位槽1c和第二限位槽2c的正中间,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则到达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最远处的位置。如果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继续被折叠,则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逐渐向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侧靠近。如果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如图10c所示地被完全折叠,则第一限位销5b-1和第二限位销5b-2到达第一限位槽1c和第二限位槽2c的第二端部1c-2、2c-2。
如此,在折叠过程中使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先相对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渐远而后再靠近,从而补偿折叠路径差4g,于是可以使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以自然的曲面形态弯曲。并且,当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呈现预定张角的状态下使用折叠式设备时,第三部分4c呈现自然的曲线,因此可以减少画面失真。
第一限位槽1c和第二限位槽2c的形态并不局限于图10a所示的直线形态,其可以采用能够补偿基于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折叠结构的折叠路径差4g的多样的形态。
图11a、图11b及图11c为表示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相对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移动的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1a表示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展开的状态,图11b表示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最大限度远离的状态,图11c表示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折叠的状态。在图11a、11b及图11c中柔性显示器4予以省略。图11d为表示基于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折叠角度的移动距离的曲线图。
参考图11a,第一限位槽1c和第二限位槽2c具有:第一区间1c-a、2c-a,对应于从展开状态至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之间的例如90度角为止的折叠过程;第二区间1c-b、2c-b,对应于从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之间的90度角至折叠状态为止的折叠过程。对于以第一铰链轴5a-1、第二铰链轴5a-2为中心而使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进行旋转并得到折叠的结构而言,在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折叠时在从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之间的角度呈现钝角的区间(即,展开状态)至收容起始角度(例如90度)为止的区间内,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维持在支撑位置,因此折叠路径差4g急剧增大。当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之间的角度减小到小于收容起始角度时,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旋转到形成收容空间3的收容位置,从而可借助于收容空间3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折叠路径差4g。
考虑到这一点,第一区间1c-a、2c-a具有与折叠过程中的折叠路径差4g的急剧变化对应的轮廓(profile)。如果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呈现的角度变得小于90度,则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被收纳于收容空间3内,因此折叠路径差4g借助于收容空间3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所以第二区间1c-b、2c-b却与第一区间1c-a、2c-a相比而言无需具有用于补偿折叠路径差的严格的轮廓。第二区间1c-b、2c-b只需具有能够使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移动的轮廓即可,以使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自然地呈现弯曲部4d的同时能够被收纳于收容空间3。
根据图11a所示形态的第二限位槽1c和第二限位槽2c,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在折叠时的相对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的移动距离如图11d所示的曲线图那样呈现出相对于90度角而言非对称的形态。即,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通过第一区间1c-a、2c-a得到引导时,移动距离的变化量即图11d中表示移动距离的曲线的倾斜度急剧增大,而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通过第二区间1c-b、2c-b得到引导时移动距离变得相对缓慢。
在图11a所示地完全展开的状态下,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2与柔性显示器4的折叠路径差4g为“0”,第一限位销5b-1和第二限位销5b-2位于第一限位槽1c和第二限位槽2c的第一端部1c-2、2c-1。在此状态下,如果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以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为中心进行转动而开始折叠,则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借助于第一限位销5b-1、第二限位销5b-2以及第一区间1c-a、2c-a的作用而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急剧远离。如图11b所示,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成为呈现90度角的状态时,第一限位销5b-1和第二限位销5b-2位于第一限位槽1c和第二限位槽2c的正中间,即位于第一区间1c-a、2c-a与第二区间1c-b、2c-b的交界,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则到达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最大限度远离的位置。如果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继续折叠,则第一限位销5b-1和第二限位销5b-2被第二区间1c-b、2c-b所引导,而且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逐渐向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侧靠近。如果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如图11c所示地完全折叠,则第一限位销5b-1和第二限位销5b-2到达第一限位槽1c和第二限位槽2c的第二端部1c-2、2c-2。
此外,第一限位槽1c和第二限位槽2c的形态可具有用于补偿基于折叠角度而产生的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2以及柔性显示器4的补偿路径差的多样的形态。
图12a为表示第一限位销5b-1与第二限位槽1c的连接关系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12b为图12a的E-E'剖视图。将前述的路径差补偿单元的一个实现例观察图8、图12a及图12b并进行说明。
参考图8、图12a及图12b,图示有第一销部件5d-1和第二销部件5d-2。第一销部件5d-1和第二销部件5d-2中分别配备有第一限位销5b-1和第二限位销5b-2。第一销部件5d-1和第二销部件5d-2配备于固定铰链5-3。例如,第一销部件5d-1和第二销部件5d-2插入到锁定部件5c的贯通孔5c-3,并借助于固定部件5e而被分别固定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据此,第一限位销5b-1和第二限位销5b-2可得到相对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而固定的位置。
第一移动框架54-1的第一铰链轴5a-1侧的端部配备有具有如图11a所示形态的第一区间1c-a和第二区间1c-b的第一限位槽1c。第一限位销5b-1插入到第一限位槽1c。如图12a和图12b中示于括号中的那样,第二移动框架52-2中也配备有具有图11a所示形态的第一区间2c-a和第二区间2c-b的第二限位槽2c。第二限位销5b-2插入到第二限位槽2c。
通过如前所述的构造而可以实现路径差补偿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限位槽1c和第二限位槽2c的形态并不局限于如前所述的实施例,而且可通过考虑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折叠过程中的折叠路径差4g而被确定为可补偿折叠路径差4g。
如前所述,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可移动到支撑位置和收容位置。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位于展开位置处时位于支撑位置,并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位于折叠位置处时移动到收容位置。为了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展开的位置与折叠的位置之间的倾斜位置处得到使用,第一支撑部件1b和第二支撑部件2b在从展开位置至倾斜位置的区间内维持在支撑位置,且当逾越倾斜位置而折叠时移动到收容位置。因此,收容起始角度可以是对应于倾斜位置的角度以上。折叠式设备在小于90度的张角下得到使用的情形较为少见,因此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例如可在张角为180度~90度的范围内维持在支撑位置。
折叠式设备可具有:限位单元,在从展开位置到对应于收容起始角度的收容起始位置处为止的区间,将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维持在支撑位置,且当逾越收容起始位置而折叠时,允许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移动到收容位置。
图13为表示限位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3中仅图示出限制第一支撑部1b的移动的结构,然而用于限制第二支撑部2b的移动的结构也相同。因此,图13中省去括号而表示的附图标记表示用于限制第一支撑部1b的移动的结构的构成要素,括号内表示的附图标记则表示用于限制第二支撑部2b的移动的结构的构成要素。
参考图13,图示出分别支撑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的第一支撑臂56-1和第二支撑臂56-2。第一支撑臂56-1和第二支撑臂56-2可分别以相对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得到固定的位置为中心进行转动。例如,第一支撑臂56-1和第二支撑臂56-2能够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撑于固定铰链5-3。
图14为表示可转动地支撑第一支撑臂56-1和第二支撑臂56-2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参考图8和图14,第一支撑臂56-1和第二支撑臂56-2的一端部分别配备有第一枢轴销56-1a和第二枢轴销56-2a,第一枢轴销56-1a和第二枢轴销56-2a分别可转动地插入到配备于锁定部件5c的第一枢轴孔5c-4a和第二枢轴孔5c-4b。
第一支撑臂56-1和第二支撑臂56-2分别配备有第一引导销56-1b和第二引导销56-2b。第一引导销56-1b和第二引导销56-2b分别插入到第一引导槽57-1和第二引导槽57-2。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销56-1b和第二引导销56-2b贯穿第一引导槽57-1和第二引导槽57-2而延伸至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的下方而支撑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然而图13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图示出第一支撑臂56-1和第二支撑臂56-2中分别配备有用于支撑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的支撑突起56-1c、56-2c的形态。
第一引导槽57-1和第二引导槽57-2分别配备于第一铰链框架51-1和第二铰链框架51-2。第一引导槽57-1和第二引导槽57-2具有支撑区间57-1a、57-2a和收容区间57-1b、57-2b。支撑区间57-1a、57-2a与从展开位置到收容起始位置为止的区间对应,收容区间57-1b、57-2b与从收容起始位置到折叠位置为止的区间对应。支撑区间57-1a、57-2a以如下方式形成: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旋转至收容起始位置为止的时段内,使第一支撑臂56-1和第二支撑臂56-2维持在支撑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的位置。收容空间57-1b、57-2b以如下方式形成: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从收容起始位置转动至折叠位置的时段内,使第一支撑臂56-1和第二支撑臂56-2朝从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后退的方向转动,从而允许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转动到收容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借助于自重而从支撑位置向收容位置转动,然而也可以采用一种用于对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施加促使其朝向收容位置转动的方向的弹性力的弹性部件(未图示),从而借助于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使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从支撑位置转动到收容位置。
图13的(a)表示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位于展开位置的状态。第一引导销56-1b和第二引导销56-2b维持在支撑区间57-1a、57-2a,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被第一支撑臂56-1和第二支撑臂56-2所支撑而维持在支撑位置。据此,柔性显示器4被第一固定部1a、第二固定部2a、第一支撑部1b、第二支撑部2b以及后述的移动引导部件7所支撑而保持为平坦的状态。
在图13的(a)的状态下,当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开始折叠时,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借助于路径差补偿单元而朝向远离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如图13的(b)所示地到达收容起始位置为止,第一引导销56-1b和第二引导销56-2b被支撑区间57-1a、57-2a所引导,因此第一支撑臂56-1和第二支撑臂56-2维持在用于支撑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的位置。
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逾越收容起始位置而折叠时,第一引导销56-1b和第二引导销56-2b通过支撑区间57-1a、57-2a得到引导。第一支撑臂56-1和第二支撑臂56-2以第一枢轴销56-1a和第二枢轴销56-2a为中心而朝从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远离的方向转动。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朝从柔性显示器4的背面远离的方向转动,而且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内开始形成收容空间3(参考图3)。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借助于路径差补偿单元而朝向靠近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的方向滑动,并随着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缓慢弯曲而被收纳于收容空间3。
如图13的(c)所示,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到达折叠位置时,第一支撑部1b和第二支撑部2b到达收容位置,且如图3所示,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内形成收容空间3。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中形成弯曲部4d,且被收纳于收容空间3。
第一引导槽57-1和第二引导槽57-2的形态并不局限于图13所示的例。第一引导槽57-1和第二引导槽57-2的形态可根据相对于第一铰链轴5a-1和第二铰链轴5a-2的第一枢轴孔5c-4a和第二枢轴孔5c-4b的位置而不同。
限位单元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图13和图14所示的例。图15中图示有限位单元的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限位单元采用两个连接臂。图15中仅图示出限制第一支撑部1b的移动的结构,然而限制第二支撑部2b的移动的结构也相同。
参考图15,图示出第一连接臂61和第二连接臂62。第一连接臂61可将相对于第一铰链轴5a-1而固定的位置作为中心而进行转动。例如,可以使第一连接臂61可转动地被支撑于固定铰链5-3。例如,配备于第一连接臂61的一端部的枢轴销61a可转动地插入到图14所示第一枢轴孔5c-4a。第二连接臂62的一端部和第一连接臂61的另一端部可借助于引导销63而以可转动方式连接。第二连接臂62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撑部1b。引导销63被引导槽64所引导。引导槽64例如可配备于第一铰链框架51-1。引导槽64具有支撑区间64a和收容区间64b。支撑区间64a与从展开位置到收容起始位置为止的区间对应,收容区间64b与从收容起始位置到折叠位置为止的区间对应。
基于这样的构造,第一连接臂61、第二连接臂62以及第一支撑部1b成为三段连接结构。换言之,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56-1和第二支撑臂56-2分别具有第一连接臂61和第二连接臂62,第一引导销56-1b和第二引导销56-1b将第一连接臂61和第二连接臂62可转动地连接。引导槽64具有与三段连接结构相适应而将图13所示的第一引导槽57-1和第二引导槽57-2进行变形的形态。
图15的(a)示出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位于展开位置的状态。引导销63位于支撑区间64a,第一支撑部1b维持在支撑位置。在图15的(a)状态下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开始折叠时,第一主体1借助于路径差补偿单元而朝向远离第一铰链轴5a-1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一主体1如图15的(b)所示地到达收容起始位置为止,引导销63被支撑区间64a所引导,因此第一支撑部1b维持在支撑位置。
如果第一主体1和2逾越收容起始位置而折叠,则引导销63通过支撑区间64b而得到引导。第一连接臂61和第二连接臂62将第一支撑部1b向收容位置侧牵引,于是第一支撑部1b朝从柔性显示器4的背面远去的方向转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内开始形成收容空间3(图3)。第一主体1借助于路径差补偿单元而朝向靠近第一铰链轴5a-1的方向滑动,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缓慢弯曲并收纳于收容空间3。
如图15的(c)所示,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到达折叠位置时,第一支撑部1b、2b到达收容位置,且如图3所示地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内形成收容空间3。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中形成弯曲部4d,而且被收纳于收容空间3。
图16a、16b及16c为表示限位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6a、16b及图16c中示出使第一支撑部1b向支撑位置和收容位置移动的结构,然而该结构也可以应用于使第二支撑部2b向支撑位置和收容位置移动。
参考图16a、16b及16c,图示出连接部件5j。连接部件5j例如可以是引线。连接部件5j的一端部5j-1可固定在相对于第一铰链轴5a-1而被固定的位置。连接部件5j的另一端部5j-2连接于齿条5g。齿条5g例如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铰链框架51-1。
例如,连接部件5j的一端部5j-1可连接于未图示的固定铰链5-3。第一铰链轴5a-1可配备有滚轮5f-1。连接部件5j接触于滚轮5f-1,并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折叠过程中缠绕于滚轮5f-1。如果连接部件5j缠绕在滚轮5f-1,则从连接部件5j与滚轮5f-1之间的接触点开始至连接部件5j的另一端部5j-2的距离改变,而且齿条5g滑动。
如果将连接部件5j的一端部5j-1连接于第二铰链框架51-2,并又在第二铰链轴5a-2中设置滚轮5f-1,则可在折叠过程中使连接部件5j缠绕在滚轮5f-1、5f-2,从而可以增加齿条5g的滑动。
回归弹簧5k用于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展开时将弹性力提供给齿条5g,以使齿条5g朝向远离第一铰链轴5a-1的方向滑动。
第一支撑部1b被旋转凸轮5h所支撑。旋转凸轮5h中配备有与齿条5g啮合的小齿轮5h-1。据此,随着齿条5g滑动,旋转凸轮5h旋转。旋转凸轮5h中配备有从旋转中心的距离恒定的第一凸轮轨迹5h-2以及从旋转中心的距离减小的第二凸轮轨迹5h-3。在第一支撑部1b被第一凸轮轨迹5h-2所支撑的时段内,第一支撑部1b维持在支撑位置。如果第一支撑部1b与第一凸轮轨迹5h-2之间的接触终止,则第一支撑部1b被第二凸轮轨迹5h-3所支撑并转动到收容位置。
图16a示出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位于展开位置的状态。第一支撑部1b被第一凸轮轨迹5h-2所支撑而维持在支撑位置。
在图16a的状态下如果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开始折叠,则连接部件5j开始缠绕在第一滚轮5f-1和第二滚轮5f-2。于是,齿条5g朝向第一铰链轴5a-1滑动,而且旋转凸轮5h旋转。直到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如图16b所示地到达收容起始位置为止,第一支撑部1b被第一凸轮轨迹5h-2所引导,因此第一支撑部1b维持在支撑位置。
当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逾越收容起始位置而折叠时,第一凸轮轨迹5h-2与第一支撑部1b之间的接触终止,第一支撑部1b则被第二凸轮轨迹5h-3所支撑。于是,第一支撑部1b朝从柔性显示器4的背面远去的方向转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内开始形成收容空间3(图3)。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缓慢弯曲并开始被收纳于收容空间3。
如图16c所示,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到达折叠位置时,第一支撑部1b到达收容位置,且如图3所示地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内形成收容空间3。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中形成有弯曲部4d,而且被收纳于收容空间3。
回归弹簧5k连接于齿条5g而对引线形态的连接部件5j施加拉伸力。据此,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展开时,齿条5g借助于回归弹簧5k的弹性力而沿着与折叠时相反的方向滑动,旋转凸轮5h也沿着相反方向旋转。据此,第一支撑部1b从收容位置回归到支撑位置。
如果作为连接部件5j而采用具有弯曲弹性的条带(strip),则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展开时,条带借助于弹性而展开,并沿着与折叠时相反的方向推动齿条5g。因此,可省去回归弹簧5k。
再次参考图6,罩盖部件8遮盖第一铰链单元5-1和第二铰链单元5-2相向的区域以防止折叠式设备的内部收容空间暴露于外界。作为一例,罩盖部件8可具有:延伸部81,沿着第一铰链单元5-1和第二延伸单元5-2的相向的边缘而延伸;侧壁部82,位于延伸部81的两端部。将侧壁部82稍微向外侧张开,从而以遮盖第一齿轮部52-1b和第二齿轮部52-2b的方式将罩盖部件8结合于铰链单元5。据此,可提高折叠式设备的外观品质。
再次参考图6和图7,图示出移动支撑部件7,该移动支撑部件7具有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的支撑面71。移动支撑部件7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位于展开位置时位于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的第一位置。移动支撑部件7用于在第一支撑部1b与第二支撑部2b之间支撑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如果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转换到折叠位置,则移动支撑部件7从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隔开而位于形成用于收容弯曲部4d的收容空间3的第二位置。即,移动支撑部件7与第一主体1及第二主体2向展开位置及折叠位置转换的操作相联动而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如此,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位于展开位置时,可利用移动支撑部件7而支撑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从而可以使第三部分4c平坦地展开。移动支撑部件7随着折叠式设备从折叠位置转换到展开位置而从第二位置上升至第一位置的同时可以靠近而支撑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据此,当折叠式设备在预定的倾斜位置处得到使用时,也能够与第一支撑部1b、第二支撑部2b一起将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稳定支撑,从而可以减少第三部分4c处的画面失真。
图17为表示用于将移动支撑部件7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参考图17,移动支撑部件7中配备有沿着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折叠方向(即,长度方向L)延伸的凹槽72。第一铰链单元5-1和第二铰链单元5-2的相向的边缘处附近配备有用于插入到凹槽72的一对引导部73-1、73-2。例如,引导部73-1、73-2可配备于从第一铰链框架51-1和第二铰链框架51-2向上方延伸的肋部74-1、74-2的上端。移动支撑部件7中配备有用于将引导部73-1、73-2插入到凹槽72的插槽75。插槽75位于凹槽72的长度方向72L的中央部。在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折叠的时段内,引导部73-1、73-2沿着凹槽72的长度方向72L移动,引导部73-1、73-2的移动轨迹不与插槽72重叠。因此,在引导部73-1、73-2插入到插槽72之后移动支撑部件7升降的时段内,引导部73-1、73-2不会通过插槽75而从凹槽72脱离。
图18a和图18b作为图17的F-F'剖视图,分别概略地图示出移动支撑部件7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和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参考图18a,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位于折叠的位置。引导部73-1、73-2位于相互之间最大限度远离的位置,移动支撑部件7位于第二位置。在借助于第一支撑部1b、第二支撑部2b以及移动支撑部件7而形成的收容空间3中收容柔性显示器4的弯曲部4d。
如果在图18a所示的状态下展开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则引导部73-1、73-2在凹槽72内滑动并相互靠近,移动支撑部件7则向柔性显示器4上升而持续性地靠近而支撑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据此,即使在倾斜位置使用折叠式设备,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也可以借助于第一固定部1a、第二固定部2a、第一支撑部1b、第二支撑部2b以及移动支撑部件7的支撑面71而稳定地得到支撑。
如图18b所示,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完全展开时,移动支撑部件7位于第一位置,并借助于支撑部71而使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稳定地得到支撑。
引导部73-1、73-2以及凹槽73可沿着折叠式设备的宽度方向W至少配备于两个以上的位置处,以防止移动支撑部件7在向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升降时倾斜。
引导部73-1、73-2的凹槽73的沿宽度方向72W的移动被约束,沿长度方向72L的移动则得到允许。即,移动支撑部件7的沿升降方向的运动被引导部73-1、73-2所约束。因此,当移动支撑部件7升降时,能够稳定地升降而不会沿升降方向摇晃。并且,即使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位于展开位置时,移动支撑部件7的支撑部71也不会倾斜,而是可以稳定而又平坦地支撑柔性显示器4的第三部分4c。
以下,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20的结构。
图19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20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图20为概略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20中柔性显示器与主体的固定部之间的关系的侧剖视图,图21为概略地表示图20的折叠式设备20的折叠状态的侧剖视图。
参考图19至图2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20可包括第一主体210、第二主体220以及柔性显示器240。
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一个主体,且可以以图19和图20所示的展开状态布置,或者可以如图21所示地以折叠状态布置。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分别以大致为直六面体的形状形成,且上表面形成为能够固定或支撑柔性显示器240。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内部可设置有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贴装有可实现折叠式设备20的功能的各种电子部件。
柔性显示器240可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柔性显示器面板以及设置于柔性显示器面板的正面的透明保护片。作为一例,柔性显示器面板可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Light Emitting Diode)面板。而且,作为柔性显示器240的输入单元还可以包括触摸面板。作为一例,触摸面板可布置于透明保护片与柔性显示器面板之间。此外,柔性显示器240还可以包括多样的光学面板或光学膜。
柔性显示器240的一部分固定于第一主体210,另一部分固定于第二主体220。因此,柔性显示器240可划分为:固定于第一主体210的第一部分241;固定于第二主体220的第二部分242;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之间的第三部分243。
第一主体210具有用于固定柔性显示器的第一部分241的第一固定部211,第二主体220具有用于固定第二部分242的第二固定部221。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一部分242和第二部分242可通过粘接剂、双面胶等固定部件而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二固定部221。第一主体210的第一固定部211构成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一部分241的第一支撑部,第二主体220的第二固定部221构成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二部分242的第二支撑部。
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作为根据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相对位置而变形的部分,第三部分243可形成为不被固定于第一主体210或第二主体220。作为又一例,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的一部分可分别固定于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一部分。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被后述的第三支撑部所支撑。
当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处于如图21所示的折叠状态时,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形成具有预定曲率半径的弯曲部244。因此,当使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成为折叠状态时,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不会有棱角地折叠,而是第三部分243可形成弯曲部244而弯曲为曲线形状。
为了能够在折叠状态下收容柔性显示器240的被弯曲的第三部分243,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内部配备有收容空间230。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20在折叠状态下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一部分241与第二部分242相向地靠近或接触,第三部分243则从第一部分241和第二部分242向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内部弯曲并以水珠形状被收纳于收容空间230内。
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之间设置有铰链单元250,从而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连接成可相对于铰链单元250进行旋转。因此,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可将铰链单元250作为中心而向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转换,该折叠位置为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相互接触的位置,该展开位置为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相互隔开而形成一个平面的位置。换言之,铰链单元250可以使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21相对于第三支撑部而进行旋转,从而使柔性显示器240在展开状态下变更为闭合状态,或者从闭合状态变更为展开状态。
作为一例,铰链单元250可包括沿着长度方向(X方向)相互隔开的两个铰链轴251、252。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分别以第一铰链轴251和第二铰链轴252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可以转换到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
柔性显示器240因其特性而取决了无法折叠成有棱角状,因此在折叠柔性显示器240的情况下,折叠部分处形成具有预定曲率半径的弯曲部244。对于使用这种柔性显示器240的折叠式设备20而言,当把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从展开状态折叠成折叠状态或者相反地折叠时,柔性显示器240与第一主体210、第二主体220之间出现路径差。其中,路径差是指折叠状态的柔性显示器240的长度短于折叠状态的第一主体210、第二主体220的长度。这种路径差是由于无法将柔性显示器240折叠成有棱角状而出现。
为了补偿这种路径差,折叠式设备20可包括路径差补偿单元。路径差补偿单元可以使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以如下方式移动:从展开位置开始至转换位置为止,朝向远离铰链轴的方向移动;从转换位置开始至折叠位置为止,朝向靠近铰链轴的方向移动。
折叠式设备20可以是通信终端、游戏机、多媒体设备、便携式计算机、拍摄装置等可携带的移动设备。此外,折叠式设备20可包括具有如下构成要素的任何设备:第一主体210,用于固定柔性显示器240的一部分241;第二主体220,用于固定柔性显示器240的另一部分242,并以可相对于第一主体210进行折叠的方式连接于第一主体210。
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中可配备有处理单元(未图示)、输入输出单元(未图示)、电源部(未图示)等,以执行基于折叠式设备20的用途的功能。在折叠式设备20为可鉴赏图像和音乐的多媒体终端的情况下,处理单元可包括图像信息处理部(未图示)和音响信息处理单元(未图示)。在折叠式设备20为通信终端的情况下,处理单元可包括通信模块(未图示)。输入输出单元可包括图像输入输出部(未图示)、音响输入输出部(未图示)、供用户操作的操作部(未图示)等。操作部还可以通过整合于柔性显示器240的触摸面板而实现。
折叠式设备20的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可处于如图21所示的折叠状态。此时,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可形成如图21所示的水珠形态的弯曲部244。然而,在将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折叠的过程中,如果被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支撑的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不受到限制,则与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一部分241和第二部分242连接的第三部分243的一部分可能并非如图21所示地沿着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而顺利弯曲,而是可能如图22所示地从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脱离而向上侧突出,从而发生以波(wave)状扭曲的现象。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则由于扭曲的部分25而可能缩短柔性显示器240的寿命。在此,图22是用于说明如下现象的图,即,在折叠式设备20中如果被第一支撑翼部212所支撑的柔性显示器240的移动不受限制则柔性显示器的一部分25将会发生扭曲。图22中虽然没有图示,然而被第二支撑翼部222所支撑的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的一部分25也与图22所示一样地发生失真。
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可设置显示器限制部件,以用于当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折叠时限制柔性显示器240的移动。
图23为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中分离柔性显示器的分离状态的分离立体图。图24为表示图23的折叠式设备中分解了支撑部的状态的分离立体图,图25为图23所示的折叠式设备中使用的铰链单元的分解立体图。铰链单元在折叠式设备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左右对称,因此图25中仅图示出一侧的铰链单元。图2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中铰链单元与支撑翼部之间的关系的局部立体图。
参考图23至图2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20包括第一主体210、第二主体220、铰链单元230以及柔性显示器240。
第一主体210包括第一上部壳体210-1和第一下部壳体210-2。第一上部壳体210-1包括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一支撑翼部212。第一固定部211中固定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一部分241。第一固定部211中朝第一支撑翼部212的下方侧可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支撑翼部212的旋转的止动件213。对于本实施例而言,止动件213大致形成为三棱柱形状。
第一支撑翼部212在第一固定部211的一侧以与第一固定部211平行的方式设置,并形成为可相对于第一固定部211而旋转预定角度。第一支撑翼部212大致形成为矩形平板形状,相邻于第一固定部211的一侧面的下部配备有一对旋转轴214。而且,如图27所示,一对旋转轴214形成为在两侧面处沿第一支撑翼部212的宽度方向突出。第一支撑翼部212构成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的第三支撑部。
在第一支撑翼部212的上表面,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的一部分借助于固定部件216而得到贴附固定。作为固定部件216可使用双面胶、粘接剂等。此时,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中与第一部分241连接的局部区域(以下,第一连接部分)243a并不固定于第一支撑翼部212而处于脱离状态。而且,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中被第一支撑翼部212所支撑的局部性部分243b被固定于第一支撑翼部212的上表面。因此,当第一支撑翼部212旋转时,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可以与第一支撑翼部212一体旋转。
图2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20中从第一主体210分离下来的第一支撑翼部212的分离背面立体图。
参考图27,第一主体210的第一上部壳体210-1的内壁210a中在与第一固定部211相邻之处形成有用于使第一支撑翼部212的旋转轴214插入的长孔215。第一上部壳体210-1中以与第一支撑翼部212的一对旋转轴214对应的方式形成有一对长孔215。长孔215形成为直线形状,该直线形状的长度大于旋转轴214的直径。因此,当第一支撑翼部212从水平状态向下倾斜时,第一支撑翼部212可相对于第一主体210而移动等量于长孔215长度与旋转轴214直径之差的量,因此可吸收因第一支撑翼部212与柔性显示器240的路径差而施加于柔性显示器240的应力。
第一下部壳体210-2结合于第一上部壳体210-1而构成第一主体210。第一下部壳体210-2与第一上部壳体210-1之间如果形成空间,则该空间中可设置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实现有处理单元、输入输出单元、通信单元、电源部等,以使折叠式设备20可执行基于用途的功能。
第二主体220包括第二上部壳体220-1和第二下部壳体220-2。第二上部壳体220-1包括第二固定部221和第二支撑翼部222。第二主体220的第二固定部221和第二支撑翼部222的结构与上述第一主体210的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一支撑翼部21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于是,第二主体220的第二上部壳体220-1中配备有第二支撑翼部222的一对旋转轴224插入的一对长孔225。第二支撑翼部222构成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的第三支撑部。因此,第三支撑部可由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构成。
在第二支撑翼部222的上表面,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的一部分借助于固定部件而得到贴附固定。作为固定部件可使用双面胶、粘接剂等。此时,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中与第二部分242连接的局部区域(以下,第二连接部分)243e可不被固定于第二支撑翼部222而处于脱离状态。而且,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中被第二支撑翼部222所支撑的局部性部分243d被固定于第二支撑翼部222的上表面。因此,当第二支撑翼部222旋转时,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可以与第二支撑翼部222一体旋转。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的中央部243c不被固定于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而处于脱离状态。该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的中央部243c可被后述的中央支撑部件所支撑。于是,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的第三支撑部可包括第一支撑翼部212、第二支撑翼部222以及中央支撑部件。
铰链单元250可被设置于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之间,以使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从展开位置向折叠位置转换,或者从折叠位置向展开位置转换。并且,铰链单元250可如下地构成:当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在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旋转时,使第一支撑翼部212与第二支撑翼部222联动而旋转。即,当设置于主体的柔性显示器240借助于铰链单元250而从展开状态向闭合状态变更时,或者从闭合状态向展开状态变更时,所述第三支撑部的第一支撑翼部212相对于第一支撑部211而旋转,第三支撑部的第二支撑翼部222相对于第二支撑部221而旋转。此时,第三支撑部相对于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21进行旋转可视为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21分别相对于第三支撑部进行旋转。
参考图24、图25及图26,铰链单元250可包括固定铰链260、第一铰链框架270、第二铰链框架280、锁定部件290、联动杆2100、第一支撑臂2110、第二支撑臂2120、第一移动部件2130、第二移动部件2140。
固定铰链260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铰链轴251、252,即包括第一铰链轴251和第二铰链轴252。第一铰链轴251和第二铰链轴252在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从展开位置向折叠位置转换时或者在相反地转换时成为旋转基准。设置有第一铰链轴251和第二铰链轴252的铰链板253的相反面设置有两个基准销,即第一基准销261和第二基准销262。此时,第一基准销261和第二基准销262形成为相对于第一铰链轴251和第二铰链轴252的位置关系不变。
第一铰链框架270可旋转地结合于固定铰链260的第一铰链轴251。第一铰链框架270的一端配备有使固定铰链260的第一铰链轴251插入的第一铰链孔271,且中央处形成有可收容第一卡止部件275的空间。与固定铰链260相向的第一铰链框架270的第一侧壁上配备有可引导第一移动部件2130的移动的第一移动块272。与第一铰链框架270的第一侧壁平行地形成的第二侧壁上形成有用于引导第一支撑臂2110的移动的第一引导槽273。
第二铰链框架280可旋转地结合于固定铰链260的第二铰链轴252。第二铰链框架280的一端形成有用于使固定铰链260的第二铰链轴252插入的第二铰链孔281,且中央处形成有可收容第二卡止部件285的空间。与固定铰链260相向的第二铰链框架280的第一侧壁上配备有可引导第二移动部件2140的移动的第二引导块282。与第二铰链框架280的第一侧壁平行地形成的第二侧壁上形成有可引导第二支撑臂2120的移动的第二引导槽283。
锁定部件290连同第一卡止部件275和第二卡止部件285一起构成锁定单元。锁定单元可将折叠式设备20的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锁定在多个位置。例如,锁定单元可将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锁定在完全展开的位置(图20)和完全折叠的位置(图21)。而且,锁定单元可形成为:将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锁定在完全展开的位置(图20)与完全折叠的位置(图21)之间的具有预定张角的位置(倾斜位置)。倾斜位置的张角可大于90度。锁定单元可将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锁定在90度与180度之间的多个倾斜位置处。例如,倾斜位置的张角可以是120度。
锁定部件290被设置在固定的位置,第一卡止部件275和第二卡止部件285可形成为与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一起旋转并卡定于锁定部件290。锁定部件290的外周面配备有:多个锁定部293,用于将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分别锁定在展开位置、倾斜位置以及折叠位置。于是,第一卡止部件275和第二卡止部件285将会根据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的张角而选择性地卡定于多个锁定部293中的一个。
锁定部件290的侧面形成有:第一固定孔291和第二固定孔292,用于使穿过第一铰链框架270和第二铰链框架280的第一铰链孔271和第二铰链孔281而向第一铰链框架270和第二铰链框架280的内侧突出的固定铰链260的第一铰链轴251和第二铰链轴252插入。如果将固定铰链260的第一铰链轴251和第二铰链轴252插入到锁定部件290的第一固定孔291和第二固定孔292,则锁定部件290可以与第一主体210及第二主体220的旋转无关地相对于固定铰链260而固定。
第一卡止部件275和第二卡止部件285与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一起以第一铰链轴251和第二铰链轴252为中心进行旋转。第一卡止部件275和第二卡止部件285以能够朝向相对于锁定部件290而靠近的方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被第一铰链框架270和第二铰链框架280所支撑。第一弹性部件276和第二弹性部件286对第一卡止部件275和第二卡止部件285施加弹性力,以使第一卡止部件275和第二卡止部件285维持与锁定部293之间的接触。
锁定部件290的侧面形成有用于收容联动杆2100的联动槽294。联动杆2100连接第一铰链框架270与第二铰链框架280,从而使第一铰链框架270与第二铰链框架280同步旋转。联动杆2100的两端形成有第一连接突起2101和第二连接突起2102。第一连接突起2101插入到第一铰链框架270中形成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突起2102插入到第二铰链框架280中形成的第二连接孔284。当联动杆2100的第一连接突起2101和第二连接突起2102结合于第一铰链框架270和第二铰链框架280的第一连接孔284和第二连接孔284时,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同步旋转。于是,当第一卡止部件275与第二卡止部件285中的一个卡定于锁定部293时,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被锁定以防止旋转。
第一支撑臂2110随着第一主体210的移动而使第一支撑翼部212移动。第二支撑臂2120随着第二主体220的移动而使第二支撑翼部222移动。如上所述,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可在支撑位置与收容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位于展开位置时,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位于支撑位置,当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位于折叠位置时,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位于收容位置。为了能够在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的倾斜位置处使用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从展开位置开始至倾斜位置为止的区间内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维持在支撑位置,且当逾越倾斜位置而折叠时,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可移动到收容位置。因此,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从支撑位置开始向收容位置移动的收容起始角度可以是与倾斜位置对应的角度以上。作为一例,折叠式设备20通常在90度以上的张角下使用,因此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可形成为在张角为90度至180度的范围内被维持在支撑位置。
第一支撑臂2110和第二支撑臂2120在从展开位置开始至对应于收容起始角度的收容起始位置为止的区间内将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维持在支撑位置,且当逾越收容起始位置而折叠时使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向收容位置移动。为此,第一支撑臂2110和第二支撑臂2120可分别将相对于第一铰链轴251和第二铰链轴252而固定的位置作为中心进行旋转,并支撑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
具体而言,如图25、图25b及图25c所示,第一支撑臂2110的两端配备有第一引导销2111和第一枢轴销2112,第二支撑臂2120的两端配备有第二引导销2121和第二枢轴销2122。第一枢轴销2112和第二枢轴销2122可旋转地设置于锁定部件290。如图25b所示,锁定部件290具有用于使第一枢轴销2112和第二枢轴销2122可旋转地插入的第一枢轴孔295和第二枢轴孔296。第一引导销2111和第二引导销2121插入到分别形成于第一铰链框架270和第二铰链框架280的一侧壁的第一引导槽273和第二引导槽283。第一引导销2111贯穿第一引导槽273延伸到第一支撑翼部212的下方而支撑第一支撑翼部212。于是,当通过第一引导槽273而使第一引导销2111移动时,第一支撑翼部212也以旋转轴214为中心进行旋转。
同理,第二引导销2121也贯穿第二引导槽283而向第二支撑翼部222的下方延伸并支撑第二支撑翼部222。于是,当第二引导销2121通过第二引导槽283而移动时,第二支撑翼部222也以旋转轴224为中心进行旋转。
分别配备于第一铰链框架270和第二铰链框架280的一侧壁的第一引导槽273和第二引导槽283包括支撑区间273a和收容空间273b。支撑区间273a对应于从展开位置开始至收容起始位置为止的区间,收容区间273b对应于从收容起始位置开始至折叠位置为止的区间。支撑区间273a形成为在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从展开位置转动至收容位置的时段内使第一支撑臂2110和第二支撑臂2120的第一引导销2111和第二引导销2121维持在支撑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的位置。在收容区间273b下,在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从收容位置旋转到折叠位置的时段内,第一支撑臂2110和第二支撑臂2120转动,以使第一引导销2111和第二引导销2121朝向从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远去的方向移动。于是,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可借助于自重而从支撑位置旋转到收容位置。
图28a示出折叠式设备20的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第一支撑翼部212。第二支撑翼部222的操作与第一支撑翼部212的操作相同,因此在图28a中仅示出第一支撑翼部212。
参考图28a,第一引导销2111位于第一引导槽273的支撑区间273a,第一支撑翼部212被第一支撑臂2110的第一引导销2111所支撑而被维持在支撑位置。虽然没有图示,第二支撑翼部222也借助于第二支撑臂2120的第二引导销2121而被维持在支撑位置。具体而言,第二支撑臂2120的第二引导销2121位于第二引导槽283的支撑区间283a(参考图25c),第二支撑翼部222被第二引导销2121所支撑而维持在支撑位置。于是,柔性显示器240可借助于第一固定部211、第二固定部221、第一支撑翼部212、第二支撑翼部222以及后述的中央支撑部件2150而得到支撑并维持为平整状态。
图28a的状态下当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开始折叠时,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借助于路径差补偿单元而朝向从第一铰链轴251和第二铰链轴252远离的方向移动。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到达收容起始位置为止,第一引导销251和第二引导销252通过第一引导槽273和第二引导槽283的支撑区间273a、283a而得到引导,因此第一支撑臂2110和第二支撑臂2120维持在用于支撑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的位置。
当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逾越收容起始位置而折叠时,第一引导销2111和第二引导销2121通过第一引导槽273和第二引导槽283的收容空间273b、283b而得到引导。第一支撑臂2110和第二支撑臂2120以第一枢轴销2112和第二枢轴销2122为中心而沿着从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远离的方向转动。于是,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朝向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底面转动,从而形成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内的收容空间230(参考图21)。此时,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的上表面固定有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的局部243b、243d,因此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与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一起向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底面侧缓慢弯曲的同时形成弯曲部244,从而被收纳于收容空间230。
此时,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的旋转轴214、224如图28b所示地沿着形成于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侧壁210a、220a的长孔215、225而向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二固定部221侧移动,因此可吸收柔性显示器40与第一支撑翼部12、第二支撑翼部22之间发生的路径差。即,为了吸收柔性显示器240与第一支撑翼部212、第二支撑翼部222之间发生的路径差,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的旋转轴214、224沿着形成于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侧壁210a、220a的长孔215、225而向特定位置移动。于是,可防止柔性显示器240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发生的柔性显示器240的扭曲,从而可以最小化柔性显示器240中被施加的应力。其中,图28b为表示当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翼部与第一引导销之间的关系的图。
因此,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在支撑位置与收容位置之间移动时,用于使对应于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的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与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一起移动的显示器限制部件可借助于如下构成要素而实现:固定部件216,用于将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的局部243b、243d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的上表面;一对第一长孔215、第二长孔225,分别形成于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并分别插入到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的一对第一旋转轴214、第二旋转轴224。
第一引导槽273和第二引导槽283的形态并不局限于图28a和图28b所示的例。第一引导槽273和第二引导槽283的形态可根据相对于第一铰链轴251和第二铰链轴252的第一枢轴孔295和第二枢轴孔296的位置而不同。
第一移动部件2130和第二移动部件2140可分别以能够相对于第一铰链框架270和第二铰链框架280进行移动的方式被设置于第一铰链框架270和第二铰链框架280的第一侧壁。而且,第一移动部件2130和第二移动部件2140被设置为能够与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一体地移动。于是,第一移动部件2130和第二移动部件2140限制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相对于第一铰链轴251和第二铰链轴252的移动量。
图25a为表示图23所示铰链单元250的固定铰链260的第一限位槽2131和第二限位槽2141的立体图。
参考图25a,第一移动部件2130和第二移动部件2140中分别配备有第一限位槽2131和第二限位槽2141。第一限位槽2131和第二限位槽2141具有可根据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旋转角度而限制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移动量的形状。第一限位槽2131和第二限位槽2141中插入固定铰链260的第一基准销261和第二基准销262。对于本实施例而言,第一移动部件2130和第二移动部件2140的第一限位槽2131和第二限位槽2141以及固定铰链260的第一基准销261和第二基准销262构成路径差补偿单元。
如上所述,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可随着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在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移动而在支撑位置与收容位置之间移动。此时,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借助于一端可旋转地设置于固定在固定铰链260的锁定部件290的第一支撑臂2110、第二支撑臂2120的第一引导销2111、第二引导销2121以及形成于第一铰链框架270和第二铰链框架280的第二侧壁的第一引导槽273和第二引导槽283而转动。于是,根据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移动而驱动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以使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能够在支撑位置与收容位置之间移动的启动单元可借助于如下构成要素而实现:与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一起移动的第一铰链框架270和第二铰链框架280的第一引导槽273和第二引导槽283;以锁定部件290为中心而旋转,并借助于第一引导槽273和第二引导槽283而被限制移动的第一支撑臂2110和第二支撑臂2120。
柔性显示器240设置于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上表面,且包括:第一部分241,固定于第一主体210的第一固定部211;第二部分242,固定于第二主体220的第二固定部221;第三部分243,位于第一部分241与第二部分242之间。柔性显示器240已经予以详述,故省略说明。
以上说明了一对长孔215、225形成于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情形,一对长孔215、225可起到如下效果:当折叠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时,可防止在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二固定部221以及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的连接部分上发生的柔性显示器240的扭曲,并可最小化柔性显示器240所承受的应力。然而,作为又一实施例,一对长孔也可以形成于第一支撑翼部和第二支撑翼部,并可将一对旋转轴形成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参考图29a和图29b而说明这种构造。
图29a为表示当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支撑翼部的位置的图,图29b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支撑翼部的位置的图。
参考图29a,旋转轴214'被设置于第一主体210的侧壁210a,长孔215'形成于从第一支撑翼部212向下侧延伸的支撑板212a。此时,长孔215'可形成为曲线形态。并且,第一引导销2111位于第一引导槽273的支撑区间273a,第一支撑翼部212被第一支撑臂2110的第一引导销2111所支撑而维持在支撑位置。虽然没有图示,然而第二支撑翼部222也借助于通过第二引导槽283而移动的第二引导销2121而被维持在支撑位置。于是,柔性显示器240被第一固定部211、第二固定部221、第一支撑翼部212、第二支撑翼部222以及后述的中央支撑部件2150所支撑而维持为平整的状态。
当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折叠时,如图29b所示,第一引导销2111将会位于第一引导槽273的收容区间273b。于是,第一支撑翼部212也朝向第一主体210的底面而向下方转动,从而在第一主体210内形成收容空间230。而且,虽然没有图示,然而第二支撑翼部222也借助于通过第二引导槽283而移动的第二引导销2121而位于收容空间。于是,第二支撑翼部222也朝向第二主体220的底面转动,从而在第二主体220内形成收容空间230。此时,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的上表面固定有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的局部,因此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与第一支撑部件212和第二支撑部件222一起朝向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底面侧缓慢弯曲并形成弯曲部,从而被收纳于收容空间230。
此时,形成于第一支撑翼部221和第二支撑翼部222的第一长孔和第二长孔215'如图29b所示地沿着配备于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侧壁210a的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214'而向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二固定部221侧移动,因此吸收柔性显示器240与第一支撑翼部212、第二支撑翼部222之间发生的路径差。因此,可防止对柔性显示器240不加限制的情况下发生的柔性显示器240的扭曲,并可最小化柔性显示器240所承受的应力。
以上对长孔215、225形成于用于构成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或者用于构成第三支撑部的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而且旋转轴214、214'设置于相对部件的情形进行了说明,其中所述长孔215、225可在折叠主体时,防止在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21以及第三支撑部的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的连接部分处发生的柔性显示器240的扭曲,并能够最小化柔性显示器240所承受的应力。
然而,作为又一实施例,也可以构成为如图37所示,将长孔215"-1、215"-2形成于第三支撑部的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以及构成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21的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并专门形成旋转轴214"并以插入到对向的两个长孔215"-1、215"-2中的方式构成。应予说明,第二支撑翼部222以与第一支撑翼部212相同的方式操作,因此图27中仅图示出第一支撑翼部212的一侧以及第一支撑部211的一侧处设置的长孔215"-1、215"-2。
具体而言,第三支撑部的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中分别形成第一长孔215"-1和第二长孔,并在设置有第一支撑翼部212的第一支撑部211中形成对应于第一长孔215"-1的第三长孔215"-2,且将设置有第二支撑翼部222的第二支撑部221中形成对应于第二长孔的第四长孔。另外,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的第一支撑翼部212通过在第一长孔215"-1和第三长孔215"-2中插入第一旋转轴214"而使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可旋转地得到设置。并且,第二支撑部221和第三支撑部的第二支撑翼部222则以第二长孔和第四长孔中插入第二旋转轴而使第二支撑部221和第三支撑部彼此可旋转方式得到设置。
图30a和图30b为表示柔性显示器的背面的加固薄板得到设置的情形的图。
参考图30a和图30b,在固定部的一端与支撑翼部相邻部分处可在固定部的局部和支撑翼部的局部所对应的柔性显示器的区域的背面设置加固薄板。
例如,在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一部分241固定于第一主体210的第一固定部211且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的局部243b被固定于第一支撑翼部212的上表面的情况下,在未被固定于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一支撑翼部212的柔性显示器240的局部243a的背面可设置加固薄板2160。于是,加固薄板2160形成为具有与第一固定部211的粘接部217和第一支撑翼部212的固定部件216之间的间距对应的宽度、以及与第一支撑翼部212的宽度相对应的长度,以覆盖第一固定部211的一端附近以及第一支撑翼部212的局部区域。加固薄板2160可由薄层不锈钢板形成。在图30a和图30b中,只图示出被第一支撑部件212所支撑的柔性显示器240的局部,然而被第二支撑翼部222所支撑的柔性显示器240的局部处也可以与被第一支撑翼部212所支撑的部分一样地设置有加固薄板2160。
加固薄板2160的刚性大于柔性显示器240,因此如图30a所示,在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当用户按压与第一固定部211、第二固定部和第一支撑翼部212、第二支撑翼部222之间的空间相对应的柔性显示器240的部分时,能够以无弯方式支撑柔性显示器240。
并且,如图30b所示,当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处于折叠位置时,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向下方倾斜。当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向下方倾斜时,加固薄板2160并不伸长而仅仅弯曲,因此位于加固薄板2160的上侧的柔性显示器240所承受的张拉应力可实现最小化。
当折叠式设备20的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处于折叠位置时,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向下方旋转,而且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以预定曲率弯曲而形成弯曲部244。此时,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二固定部221以及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的局部处形成与柔性显示器240的弯曲对应的曲面。形成这种曲面的方法将会参考图31a和图31b而说明。
图31a表示将与柔性显示器的弯曲对应的曲面只形成于支撑翼部的情形的图,图31b为表示从设置有支撑翼部的主体的局部开始形成了与柔性显示器的弯曲对应的曲面的情形的图。
如图31a所示,与柔性显示器240的弯曲对应的曲面2170可以仅形成于第一支撑翼部212。曲面2170形成于与第一固定部211的一端相邻的第一支撑翼部212的上表面的局部。即,曲面2170形成于成为第一支撑翼部212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214或长孔215'所形成部分的上侧。从第一固定部211的一端到曲面2170结束的第一支撑翼部212的地点P为止的距离设若记为L1,则由曲面2170形成的槽2171的深度成为t1。
如图31b所示,与柔性显示器240的弯曲对应的曲面2170'可形成为从第一固定部211的一端的局部区域开始延伸至第一支撑翼部212。因此,曲面2170'的局部形成于第一固定部211的一端附近,曲面2170'的其余部分形成于第一支撑翼部212。于是,形成于第一支撑翼部212的曲面的长度将会减小。当第一支撑翼部212处于水平位置时,与曲面2170'对应的水平长度可谓为L2。当L2的长度取等量于L1的值时,从第一固定部211的一端到曲面2170'结束的第一支撑翼部212的地点P为止的距离L3变得小于L2(L3<L2)。并且,由曲面2170'形成的槽2171'的深度t2也会比起将曲面2170均形成于第一支撑翼部212的情况下的槽深t1相比而言减小。即,t2<t1。
图31a和图31b图示出设置于第一主体210的第一支撑翼部212,并对此进行了说明,然而在设置于第二主体220的第二支撑翼部222中也可以与上述方式相同地形成曲面。
于是,在如上所述地将柔性显示器240的弯曲所对应的曲面2170'形成为从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二固定部221开始并跨设至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的情况下,可以减小当把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展开时柔性显示器240未被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所支撑的区域的长度和深度。
以上,对于在折叠式设备20的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成为折叠状态时用于防止柔性显示器240中发生扭曲的显示器限制部件的一例进行了说明,即对将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的一部分(局部)固定于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并借助于长孔215、225而支撑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的旋转轴214、224的情形进行了说明。然而这仅仅是一例,当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向收容位置移动时,能够防止柔性显示器240中发生的扭曲的多样的方法均可采用。
图3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中使用的显示器限制部件的一例的图。
参考图32,显示器限制部件可包括形成于第一支撑翼部212的上表面的多个长槽2180以及被收容于所述多个长槽2180中的贴滑剂(sliding gel)2181。
第一支撑翼部212可旋转地被支撑于第一主体210的第一固定部211的一侧。第一支撑翼部212可借助于如上所述的启动单元而处于水平状态和朝下方倾斜的状态。第一支撑翼部212的上表面形成多个长槽2180。多个长槽2180在第一支撑翼部212的上表面以并不贯穿第一支撑翼部212的预定深度平行地形成。多个长槽2180可如图32所示地沿着第一支撑翼部212的宽度方向形成。或者虽然没有图示,然而多个长槽2180也可以沿着第一支撑翼部212的长度方向形成。
多个槽2180中填充有贴滑剂(sliding gel)2181。贴滑剂2181可以以如下的具有粘性的流体形态形成:使第一支撑翼部212所支撑的柔性显示器240的部分相对于第一支撑翼部212能够滑移,与此同时可防止柔性显示器240从第一支撑翼部212的上表面脱离。例如,贴滑剂可采用具有适宜粘度的润滑油、油膏等。于是,对于本实施例而言,柔性显示器240成为借助于贴滑剂2181的粘性而被贴附于第一支撑翼部212的状态。并且,柔性显示器240可允许朝向与第一支撑翼部212的上表面平行的方向的移动。
不被第一支撑翼部212所支撑的柔性显示器240的局部被固定于第一主体210的第一固定部211。而且,此外的第一支撑翼部212的结构与基于前述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20的第一支撑翼部212类似,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32中仅图示并说明了第一支撑翼部212,然而第二支撑翼部222也可以与第一支撑翼部212相同地形成,这是不言而喻的。
于是,根据上述实施例,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以贴附于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的上表面的状态相对于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而滑移,因此当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被折叠时发生的柔性显示器240的扭曲可得到防止,并可吸收施加于柔性显示器240的应力。
图33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中使用的显示器限制部件的另一例的图。
参考图33,显示器限制部件可包括贴附于柔性显示器240的背面的第一加固件(stiffener)2190。
第一支撑翼部212可旋转地设置于第一主体210的第一固定部211的一侧。第一支撑翼部212可借助于如上所述的启动单元而处于水平状态和向下倾斜状态。柔性显示器240位于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一支撑翼部212的上侧。与第一固定部211对应的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一部分241借助于双面胶之类的固定部件217而被固定于第一固定部211。与第一支撑翼部212对应的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的局部被设置为可相对于第一支撑翼部212而滑动。于是,当折叠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时,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的局部区域相对于第一支撑翼部212的上表面而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加固件2190被固定在相对于第一支撑翼部212而滑动的柔性显示器240的局部的背面。第一加固件2190相对于柔性显示器240更具备刚性,因此对柔性显示器240相对于第一支撑翼部212进行滑动的动作提供支撑,并可防止柔性显示器240扭曲。第一加固件2190具有对应于第一支撑翼部212的上表面的大小。
虽然没有图示,然而与第二支撑翼部222对应的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的区域中也设置第二加固件。第二加固件也以与图33所示的第一加固件2190相同的形态被贴附于柔性显示器240的背面。
根据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以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的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所对应的部分处的下表面上贴附有第一加固件2190和第二加固件的状态使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相对于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而滑移,因此可以防止当发生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的折叠时的柔性显示器240的扭曲。
另外,折叠式设备20的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之间可设置有中央支撑部件2150,以支撑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部分243的中央部。以下,参考图34至图36,对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中可使用的中央支撑部件的一例进行是。
图34为表示当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20的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展开时中央支撑部件2150支撑柔性显示器240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35为表示当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被折叠时中央支撑部件的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3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设备中使用的中央支撑部件的立体图。
参考图34,当折叠式设备20的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处于展开状态时,中央支撑部件2150支撑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区域243的中央部。具体而言,当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处于展开状态时,中央支撑部件2150可对与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之间的间距相对应的柔性显示器240的局部提供支撑。于是,即使在用于对柔性显示器240的第三区域243的中央部施加了力的情况下,柔性显示器240也不会被向下压曲而可得到稳定的支撑。
图36中示出中央支撑部件2150的一例。参考图36,中央支撑部件2150包括主支撑部2151和辅助支撑部2153。
主支撑部2151大致以四边形杆状形成,并具有与柔性显示器240的宽度对应的长度。主支撑部2151的两侧面以预定间距形成有多个结合槽2152,该多个结合槽2152用于设置辅助支撑部2153。多个结合槽2152中的各个结合槽的底部起到支撑台2152a的功能,从而防止辅助支撑部2153沿着相反方向旋转。
辅助支撑部2153可配备两个,以在主支撑部2151的两侧面加以设置。辅助支撑部2153大致以四边形杆状形成,并具有与主支撑部2151对应的长度。辅助支撑部2153的一侧配备有多个结合突起2154,该多个结合突起2154可结合于主支撑部2151的多个结合槽2152。主支撑部2151的结合槽2152与辅助支撑部2153的结合突起2154通过铰链结合而相结合。于是,辅助支撑部2153可相对于主支撑部2151而旋转预定角度。此时,辅助支撑部2153的旋转被主支撑部2151的底部2152a所限制,因此辅助支撑部2153只能够相对于主支撑部2151而向上侧旋转,却不能朝向下方旋转。
于是,当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中央支撑部件2150的折叠式设备20成为展开状态时,如图34所示,中央支撑部件2150位于第一支撑翼部212和第二支撑翼部222之间的空间而支撑着柔性显示器240,因此用户可稳定地使用柔性显示器240的中间部分。
而且,当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被置于折叠位置时,如图35所示,中央支撑部件2150的主支撑部2151朝下方下降,两个辅助支撑部2153则成为倾斜状态,以避免与以水珠形态弯曲的柔性显示器240的弯曲部相互干扰。
因此,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具有中央支撑部件2150的折叠式设备20而言,当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展开时,柔性显示器240的中央部可得到稳定的支撑,而当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处于折叠状态时,并不与柔性显示器240的弯曲部相互干扰。
已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而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然而这仅仅是示例性的,想必可以理解只要是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有基本知识的人员就能够由此实现多样的变形及其他等价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界定,在这一范围内可自由变形实施。

Claims (11)

1.一种折叠式设备,包括:
柔性显示器;
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器;
铰链单元,包括第一铰链轴和第二铰链轴;以及
移动引导单元,旋转地结合于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述第二铰链轴中的每项,并且滑动地结合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中的每项,
其中,根据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旋转,所述第一主体远离和靠近所述第一铰链轴移动,并且所述第二主体远离和靠近所述第二铰链轴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设备,其中,当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在对向方向上的旋转大于或等于预定角度时,所述柔性显示器的弯折区域的一部分被收纳于收容空间中,所述收容空间形成在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设备,其中,所述移动引导单元包括第一限位销和第二限位销,
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销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中以引导所述第一主体的滑动,
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销插入所述第二限位槽中以引导所述第二主体的滑动,以及
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分别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设备,其中,所述柔性显示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上的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上的第二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并且根据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旋转而弯折的弯曲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设备,还包括:
支撑部件,连接至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并且支撑所述弯曲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设备,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弯折并且连接至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部分固定至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旋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部并且支撑所述弯曲部分的一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部分固定至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旋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二固定部并且支撑所述弯曲部分的一部分,以及
其中,根据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旋转,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在支撑所述弯曲部分的支撑位置,以及设置在与所述弯曲部分分开并且形成收容空间的收容位置,在所述收容位置处,所述弯曲部分收纳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内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设备,还包括:
限位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旋转将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转换至所述支撑位置和所述收容位置。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上部壳体和第一下部壳体,所述第一部分结合于所述第一上部壳体,所述第一上部壳体结合于所述第一下部壳体,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二上部壳体和第二下部壳体,所述第二部分结合于所述第二上部壳体,所述第二上部壳体结合于所述第二下部壳体。
10.一种折叠式设备,包括:
柔性显示器;
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器;
铰链单元,包括第一铰链轴和第二铰链轴;以及
移动引导单元,旋转地结合于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述第二铰链轴中的每项,并且滑动地结合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中的每项,
其中:当所述第一主体旋转至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主体滑动并且远离所述第一铰链轴移动;以及当所述第一主体旋转至大于或等于预定角度的角度时,所述第一主体滑动并且靠近所述第一铰链轴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式设备,其中:当所述第二主体旋转至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二主体滑动并且远离所述第二铰链轴移动;以及当所述第二主体旋转至大于或等于预定角度的角度时,所述第二主体滑动并且靠近所述第二铰链轴移动。
CN201680000502.1A 2015-04-09 2016-04-11 折叠式设备 Active CN1062559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1170.9A CN110502073B (zh) 2015-04-09 2016-04-11 折叠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45135P 2015-04-09 2015-04-09
US62/145,135 2015-04-09
US201562172365P 2015-06-08 2015-06-08
US62/172,365 2015-06-08
KR1020150088718A KR101752708B1 (ko) 2015-04-09 2015-06-22 접철식 기기
KR10-2015-0088718 2015-06-22
KR10-2016-0001703 2016-01-06
KR1020160001703A KR102163739B1 (ko) 2015-06-08 2016-01-06 접철식 기기
PCT/KR2016/003791 WO2016163852A1 (ko) 2015-04-09 2016-04-11 접철식 기기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1170.9A Division CN110502073B (zh) 2015-04-09 2016-04-11 折叠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5935A CN106255935A (zh) 2016-12-21
CN106255935B true CN106255935B (zh) 2019-09-24

Family

ID=57600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0502.1A Active CN106255935B (zh) 2015-04-09 2016-04-11 折叠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559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54377B2 (en) * 2017-04-05 2020-08-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d device
TWI687792B (zh) * 2017-04-13 2020-03-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KR102379216B1 (ko) * 2017-04-24 2022-03-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426694B1 (ko) 2017-05-02 2022-07-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19011143A1 (zh) * 2017-07-12 2019-01-17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柔性屏移动终端
KR102369212B1 (ko) * 2017-07-28 2022-03-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7505979B (zh) * 2017-08-07 2020-05-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7505983B (zh) * 2017-08-31 2020-04-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1357394B (zh) * 2017-11-28 2021-08-20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装置
KR102529148B1 (ko) * 2017-12-27 2023-05-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524651B1 (ko) * 2017-12-29 2023-04-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CN208919053U (zh) * 2018-03-12 2019-05-3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弯折组件与柔性显示装置
CN113266995B (zh) * 2018-04-04 2023-02-17 重庆海尔制冷电器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及具有该显示组件的冰箱
CN110491285B (zh) * 2018-05-14 2021-1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屏幕和电子装置
WO2019223013A1 (zh) * 2018-05-25 2019-11-28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可弯曲机构、可弯曲显示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CN109002079B (zh) * 2018-06-27 2021-07-1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柔性屏的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08712535A (zh) * 2018-06-28 2018-10-2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移动终端
CN108766251B (zh) 2018-08-28 2020-06-2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TWI687795B (zh) * 2018-09-27 2020-03-1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
US10901457B2 (en) 2018-10-15 2021-01-26 Google Llc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hinge mechanism with gear-link and slider
JP7149580B2 (ja) * 2018-10-25 2022-10-07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2軸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KR102488120B1 (ko) * 2018-10-30 2023-01-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1163191B (zh) * 2018-11-08 2021-04-30 宁波团团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的折叠装置
KR102650633B1 (ko) 2018-11-19 2024-03-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587879B1 (ko) * 2018-11-23 2023-10-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693500B (zh) 2018-12-06 2020-05-1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裝置之轉軸模組
CN110007715B (zh) * 2018-12-10 2023-03-31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US11204627B2 (en) * 2019-01-08 2021-12-2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evice
TWI791137B (zh) * 2019-01-18 2023-02-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710308B (zh) 2019-02-16 2020-11-1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四)
JP6758442B2 (ja) * 2019-02-26 2020-09-23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CN111536139B (zh) * 2019-03-04 2021-10-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链节
KR20200119020A (ko) * 2019-04-09 2020-10-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를 제어 및 운영하는 방법
KR102645471B1 (ko) * 2019-04-15 2024-03-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11866221B (zh) * 2019-04-25 2021-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及移动终端
KR102375556B1 (ko) 2019-04-30 2022-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힌지 구조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0365818B (zh) * 2019-05-31 2021-10-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屏的折叠铰链、折叠显示器与电子设备
KR20200138948A (ko) * 2019-06-03 2020-1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힌지 구조물
CN112153174A (zh) * 2019-06-26 202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10197624B (zh) * 2019-07-09 2021-04-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组件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0853510B (zh) * 2019-10-23 2020-12-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支撑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10784570B (zh) * 2019-10-29 2021-04-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489644B (zh) * 2020-04-20 2023-02-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83791B (zh) * 2020-05-07 2022-04-2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终端
CN113805646B (zh) 2020-06-15 2024-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652248B (zh) * 2021-01-06 2022-07-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显示面板及折叠显示装置
US20240023260A1 (en) * 2021-06-02 2024-01-18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Hing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399951B (zh) * 2021-07-13 2022-08-19 温州国乐不锈钢管业有限公司 一种u型不锈钢管的加工工艺
CN113624463B (zh) * 2021-08-13 2023-11-24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折叠屏最优转动轨迹的治具及方法
CN218186661U (zh) * 2021-09-01 2023-01-03 北京顺造科技有限公司 表面清洁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02729A (ko) * 2009-07-02 2011-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CN103294113A (zh) * 2012-03-02 2013-09-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可折叠显示屏幕的电子装置
CN103608745A (zh) * 2011-06-07 2014-02-26 微软公司 柔性显示器可折叠组件
KR101442622B1 (ko) * 2013-05-21 2014-09-22 오재헌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를 이용한 전자기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48397B1 (ko) * 2010-08-17 2012-05-23 주식회사 팬택 휴대 단말기
TWI416444B (zh) * 2011-03-21 2013-11-21 Wistron Corp 顯示器
ES2702795T3 (es) * 2011-07-11 2019-03-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antalla flexible con soporte de pantalla
US8971031B2 (en) * 2012-08-07 2015-03-03 Creator Technology B.V. Display system with a flexible display
KR102034585B1 (ko) * 2013-07-09 2019-10-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02729A (ko) * 2009-07-02 2011-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CN103608745A (zh) * 2011-06-07 2014-02-26 微软公司 柔性显示器可折叠组件
CN103294113A (zh) * 2012-03-02 2013-09-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可折叠显示屏幕的电子装置
KR101442622B1 (ko) * 2013-05-21 2014-09-22 오재헌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를 이용한 전자기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5935A (zh)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5935B (zh) 折叠式设备
CN110502073A (zh) 折叠式设备
US11315443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2239278B1 (ko) 접철식 기기
CN106257569B (zh) 柔性显示设备
AU2010293202B2 (en) Variable display area type display device
CN209418053U (zh) 柔性显示设备
KR102163739B1 (ko) 접철식 기기
TWI715215B (zh) 可折疊顯示裝置
KR101861348B1 (ko) 접철식 기기
CN103514809B (zh) 显示系统
US11406026B2 (en) Flexible display with display support
CN105788458B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0010008A (zh)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CN109891482A (zh) 设置柔性显示面板的内折叠型铰链结构
EP3282341B1 (en) Foldable device
CN107229372A (zh) 一种显示终端及电子设备
US20220091635A1 (en) 2-axis soft hinge mechanism and foldable device having same
CN209859507U (zh) 一种具有良好支撑效果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CN209859508U (zh)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US20240023255A1 (en) Stretchabl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015241A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02109886A (zh) 卷轴屏幕电脑
CN114464104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