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9508U -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59508U
CN209859508U CN201920581313.9U CN201920581313U CN209859508U CN 209859508 U CN209859508 U CN 209859508U CN 201920581313 U CN201920581313 U CN 201920581313U CN 209859508 U CN209859508 U CN 209859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frame
bending
plate
protective cover
hinge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813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珪
王茜
王京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tuomi Electron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uomi (chengdu) Applie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uomi (chengdu) Applie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uomi (chengdu) Applie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813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59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59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595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属于折叠显示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的同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所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均呈U形状结构,该U形状结构的各支臂朝向所述保护盖板的一侧均设有倾斜面;还包括铰链组件,所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通过该铰链组件连接成框体结构,且铰链组件驱动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绕同一轴线转动并使保护盖板由平面状切换成重叠状;所述铰链组件的弯折轨迹为圆弧线,该圆弧线与所述倾斜面的延长线相切,以达到保护盖板在进行内折过程中实现曲率半径R的最大化,同时简化铰链机构整体结构,提升保护盖板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折叠显示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装置具有耐冲击、重量轻、携带方便等优点,其具有传统显示器不能实现的功能和用户体验的优势,因此,柔性显示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保护盖板则是柔性显示装置中不可或缺的部件。
在智能手机飞速发展的时代,由于透光率、强度以及表面硬度的要求,玻璃材质一直是手机盖板的首选。随着3D玻璃技术的成熟,玻璃盖板延续到固定曲率的曲面屏手机。
目前,对于可折叠显示屏不同厂商则不约而同的选择CPI膜作为保护盖板,CPI膜(Colorless Polyimide)本质上是树脂类材料聚酰亚胺,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CO-N-CO-)的一类聚合物,其中以含有酞酰亚胺结构的聚合物最为重要。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领域。现有的柔性OLED基材也是PI,CPI在PI的基础上去黄化以满足盖板的光学要求。
CPI在技术上日趋成熟,已可直接应用。但其缺点明显:CPI材质表面硬度差,导致用户在日常使用中的磕磕碰碰变成越积越多的可见痕迹;另外,薄膜类产品存在材料疲劳度问题,数万次弯折后无法恢复原始平面度。
现有针对折叠显示屏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使用CPI膜的显示屏在被展开时,屏幕中部呈凸起状,出现波纹,褶皱等;
2)使用CPI膜的显示屏在被展开时,屏幕本身不够平坦;
3)使用CPI膜的显示屏在被打开和闭合的时候不够顺滑,需要借助物力;
4)使用CPI膜的显示屏在被折叠时,折叠处会形成空隙;
5)实现使用CPI膜的显示屏折叠的铰链结构设计复杂且成本较高。
之所以出现上述缺陷的原因在于:作为高分子材料的CPI膜,由于本身具有弹性的特性,经过反复折叠后,膜会产生松弛拉长和折痕。此问题是使用高分子材料的通病。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减小CPI膜在被反复折叠时受到的应力,或者替换为表面强度较高的,且不会发生松弛拉长和折痕的超薄玻璃,另外,其材质本身具有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长期反复弯折后,仍能恢复原始平整度,不存在膜类材料疲劳度的问题。但是,超薄玻璃的致命缺陷在于:易碎,特别是在受到外折或者内折时,其所受应力较大,极易造成超薄玻璃的损坏。
综上,根据应力公式其中,ε=应力(无量纲),Z=中和平面和表面的距离,R=曲率半径,由上述公式可知,为了使应力最小化,在要求设备厚度下,曲率半径R应实现最大化。而为实现曲率半径R的最大化,必然需要设计适当的铰链机构以对超薄玻璃或CPI膜的内折运动轨迹进行限制。
一般的折叠设备在展平时,为了不让屏幕中间弯折的部位出现空隙,支撑板需要设计地比一般的支撑板更长。因此,设备在折叠时,为了能够容纳支撑板多出来的这部分长度,折叠设备中间弯折的部位必须设置一个突出的空间,而此突出部件会使得设备本身的设计非常地不美观。因此,能够使设备在展平的时候,屏幕中间弯折的部位不出现空隙,又能够同时保持设备不会因为设备背面的突出部分导致的外观问题的铰链结构设计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以达到保护盖板在进行内折过程中实现曲率半径R的最大化,同时简化铰链机构整体结构,为了不让设备背面部分有突出部件,提升保护盖板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包括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的同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所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均呈U形状结构,该U形状结构的各支臂朝向所述保护盖板的一侧均设有倾斜面;还包括铰链组件,所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通过该铰链组件连接成框体结构,且铰链组件驱动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绕同一轴线转动并使保护盖板由平面状切换成重叠状;所述铰链组件的弯折轨迹为圆弧线,该圆弧线与所述倾斜面的延长线相切,以达到对保护盖板的弯折曲面进行约束,以实现最大曲率半径R的目的,从而,减小保护盖板在折弯过程中的应力,以消除易产生折痕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的两支臂之间均铰接有支撑板,该支撑板贴附于所述保护盖板的表面上并跟随该保护盖板作转动运动,两所述支撑板的转动轨迹不相交且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弯折轨迹内,此时,设备在折叠时,不需要在设备的背面设置额外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盖板为超薄玻璃,超薄玻璃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在长期反复弯折后,仍能恢复原始平整度,不易产生折痕,在控制曲率半径R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防止折碎。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盖板为CPI膜,为了使设备的屏幕中间部位能够在展开时处于保持平整的状态,需要另外设置一块柔性薄片,采用柔性薄片能够有效弥补CPI膜在弯折处易产生塌陷的缺陷,提升CPI膜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整度。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组件包括设于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之间的弯折通道,该弯折通道内排布有若干个齿轮,且弯折通道的两侧均设有驱动板,驱动板的端部设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驱动齿;两所述驱动板分别滑动设置于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的支臂端部,铰接组件在其内各个齿轮相互啮合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折弯曲面为圆弧线,对保护盖板的折弯曲面进行良好约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的支臂端部均开设有滑槽,该滑槽内装配有所述驱动板,滑槽内可形成对驱动板运动的预留空间,以实现驱动板的联动。
进一步的,所述弯折通道包括呈平行设置的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所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的相对运动驱动所述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的弯折运动,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实现对各个齿轮进行限位的作用,且能够配合各个齿轮实现弯折曲面的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柔性材料能够保证弯折操作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的,还包括外壳底板,所述外壳底板的同一侧面上连接有所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且外壳底板上设有所述第二弯折板;所述第一弯折板的两端分别装配于所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的支臂端部上,将第二弯折板与外壳底板设为一体,能够简化整体结构的复杂程度,同时,由于设备背面没有突出部分,可以保持良好的外观美观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外壳侧板,该外壳侧板设为波纹带状,且外壳侧板的侧面上连接于所述框体结构的侧面上,外壳侧板一方面,可提升整个铰链机构的美观度,另一方面,不会影响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之间的相对转动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通过铰链组件实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相对转动,且铰链组件的弯折轨迹为圆弧线,该圆弧线与倾斜面相切,以保证保护盖板在弯折之后,保护盖板的弯折曲线具有最大的曲率半径,以对保护盖板所承受的应力进行最大限度的降低,以缓解现有技术中保护盖板在往复折叠过程中易出现大量折痕的问题。
2.在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的内部均设有支撑板,支撑板支托于保护盖板的表面上,以对保护盖板提供良好的支撑,防止保护盖板在横跨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时,易出现损坏的问题;同时,当保护盖板为CPI膜时,通过设置柔性薄片能够进一步提升对CPI膜的支撑,防止其出现塌陷的情况。
3.本申请所采用的铰链组件,通过多个齿轮以及两端的驱动板进行驱动,能够实现在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两者相对转动时,铰链组件的弯折轨迹为圆弧线,其相对于现有的铰链组件具有结构简单、弯折轨迹均匀平缓的优点。
4.将两支撑板的转动轨迹范围限制在铰接组件的弯折轨迹范围内,当保护盖板处于重叠状时,能够保证整个铰链组件的美观性,同时,在整个框体结构的外部还布置有呈波纹带状的外壳侧板,也能够提升整体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的实施例1在展开状态下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的实施例1在展开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的实施例1在折叠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的实施例1在折叠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的实施例2在展开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的实施例2在展开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的实施例2在折叠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的实施例3中铰接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的实施例4中铰接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具体如下:
保护盖板-1,第一外框-2,第二外框-3,倾斜面-4,支撑板-5,外壳底板-6,齿轮-7,驱动板-8,驱动齿-9,滑槽-10,第一弯折板-11,外壳侧板-12,柔性薄片-13,下沉槽-14,第一驱动板-15,第二驱动板-16,挂钩-17,挂槽-18,铰接板-19,弯折链条-20,第三驱动板-21,第二弯折板-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其包括保护盖板1,该保护盖板1用于装配于柔性显示屏上以对柔性显示屏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2、图3所示,在所述保护盖板1的同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采用相同的形状大小结构,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以满足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之间能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均呈U形状结构且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的开口端呈相对设置,该U形状结构的各支臂朝向所述保护盖板1的一侧均设有倾斜面4,理论上该倾斜面4的倾斜角度应当越小越好,对保护盖板1的弯折应力越小,但实际产品中应该考虑到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的支臂长度,以对倾斜面4的倾斜角度进行合理设置,该倾斜面4的倾斜角度可限定在10°~20°之间,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该倾斜面4的倾斜角度为15°。
还包括铰链组件,所述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通过该铰链组件连接成框体结构,该框体结构形成显示屏的装配空间,且铰链组件驱动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绕同一轴线转动(促使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处于同一水平面或处于相互折叠的状态下),且两者在相对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使保护盖板1由平面状切换成重叠状,以实现折叠屏的功能;所述铰链组件的弯折轨迹为圆弧线,圆弧线的弯折轨迹能够与保护盖板1的弯折曲面进行良好的匹配并对其弯折曲面起到约束作用,以控制保护盖板1的弯折半径,以最终减小保护盖板1在弯折过程中的应力大小,该圆弧线与所述倾斜面4的延长线相切,以保证保护盖板1在折弯过程中其弯折曲面能够进行良好的过渡,从微分角度来看,由于保护盖板1的弯折曲面上不存在过小的弯折曲面段,保证保护盖板1的倾斜面4与弯折曲面的过渡处具有最小的曲率,因此曲率半径最大,所受应力最小,最大限度减少折痕的产生。
如图3所示,在所述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的两支臂之间均铰接有支撑板5,该支撑板5贴附于所述保护盖板1的表面上并跟随该保护盖板1作转动运动,以实时对保护盖板1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两所述支撑板5的转动轨迹不相交(即两所述支撑板5的相对侧边之间留有间隙)且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弯折轨迹内,当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处于折叠状态时,两所述支撑板5的端部侧边均不会伸出覆盖于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上的外壳底板6,以保证整体美观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5通过一转轴铰接于所述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的两支臂上,且转轴上套有扭簧(附图未示出),扭簧对支撑板5提供适当的回复力,以实现当保护盖板1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平面状态时,支撑板5能够复位至水平状态并对保护盖板1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同时,支撑板5的表面在初始状态时,应与所述保护盖板1的表面相贴合;支撑板5的表面在折叠状态时,应与所述倾斜面4的表面相平齐,以实现保护盖板1能够实时贴附在保护盖板1的表面上,以对保护盖板1提供良好的支撑力。
所述保护盖板1为超薄玻璃,超薄玻璃本身具有一定的硬度,因此,在其横跨两支撑板5时,两支撑板5之间的间隙不会对超薄玻璃的实际应用产生较大的影响。
如图4、图5所示,所述铰链组件包括设于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之间的弯折通道,即该弯折通道是可产生形变的通道路径,该弯折通道内排布有若干个相互啮合的齿轮7,各个齿轮7的大小由该弯折通道的内部空间决定且各个齿轮7呈柱状结构,且弯折通道的两侧均设有驱动板8,驱动板8的端部设有与所述齿轮7相啮合的驱动齿9;两所述驱动板8分别滑动设置于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的支臂端部。当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相对转动时,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均会联动各自的驱动板8转动,在驱动板8转动过程中便会联动各个齿轮7也跟随转动,同时,由于驱动板8还能够在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内部滑动,因此,在弯折通道进行折弯过后,能够保证当保护盖板1处于折叠状态时,弯折通道的弯折曲线是呈圆弧线状的,以防止超薄玻璃在弯折处易碎的情况发生。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的支臂端部均开设有滑槽10,该滑槽10内装配有所述驱动板8,当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处于水平状态时,两滑槽底部之间的距离应大于两驱动板8端部之间的距离,以满足在弯折过程中,驱动板8能够在滑槽10内滑动以调整并适应弯折半径。
所述弯折通道包括呈平行设置的第一弯折板11和第二弯折板22,所述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的相对运动驱动所述第一弯折板11和第二弯折板22的弯折运动,在弯折运动过程中,弯折通道内部的各个齿轮7相互啮合,以对弯折通道的弯折曲面进行良好的约束;所述第一弯折板11和第二弯折板22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如:非金属高分子材料类中,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即PTF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即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即PEN)、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s,即PC)、聚砜(Polysulfones,即PES)、聚酰亚胺(Polyimide,即PI)等非金属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金属类:镍钛合金(Nickel Tianium)、铜锌铝合金(Copper/Zinc/Aluminiumalloy)、铜铝镍合金(Copper/Aluminium/Nickel alloy),不锈钢(Stainless steel)等金属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还包括外壳底板6,所述外壳底板6的同一侧面上连接有所述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且外壳底板6上设有所述第二弯折板11,第二弯折板22可通过拼接的方式设置在外壳底板6的折弯处;所述第一弯折板11的两端分别装配于所述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的支臂端部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板11的两端分别卡紧在对应的滑槽内。
如图9所示,还包括外壳侧板12,该外壳侧板12设为波纹带状,且外壳侧板12的侧面上连接于所述框体结构的侧面上,外壳侧板12一方面起到对外观的美化,另一方面,在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相对转动时,呈波纹带状的外壳侧板12能够产生良好的形变效果。
实施例2
如图6、图8所示,基于实施例1中所公开的内折式铰链机构,也可采用CPI膜作为保护盖板1,以替代超薄玻璃,当所述保护盖板1为CPI膜,两所述支撑板5之间横跨有柔性薄片13,且两所述支撑板5均通过该柔性薄片13贴附于所述CPI膜的表面上。由于CPI膜自身不具备刚性,在两所述支撑板5之间的间隙处易出现塌陷的现象,而采用柔性薄片13便能够对其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柔性薄片13可采用如:非金属高分子材料类中,聚四氟乙烯(Polytetra fluoroethylene,即PTF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即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即PEN)、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s,即PC)、聚砜(Polysulfones,即PES)、聚酰亚胺(Polyimide,即PI)等非金属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金属类:镍钛合金(Nickel Tianium)、铜锌铝合金(Copper/Zinc/Aluminiumalloy)、铜铝镍合金(Copper/Aluminium/Nickel alloy),不锈钢(Stainless steel)等金属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具体的产品中,如图7所示,应在第一外框2、第二外框3以及铰接组件三者所形成的框架结构上预设有下沉槽14,将柔性薄片13装配于该下沉槽14内,以使柔性薄片13与框架结构形成一平整面,采用CPI膜的柔性显示屏装配于该平整面上。
实施例3
如图10所示,基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在实际产品应用过程中,其铰链组件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进行实现,所述铰链组件包括弯折通道和装于该弯折通道内部的弯折链条20,该弯折链条20设为表带结构,表带结构种类繁多,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结构以图示9为例;所述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的支臂端部滑动设置有第三驱动板21,第三驱动板21的端部与所述弯折链条20铰接连接。
所述弯折通道包括呈平行设置的第一弯折板11和第二弯折板22,所述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的相对运动驱动所述第一弯折板11和第二弯折板22的弯折运动,在弯折运动过程中,弯折通道内部的弯折链条20在驱动板的作用下联动,以对弯折通道的弯折曲面进行良好的约束并保证弯折曲面呈圆弧状;所述第一弯折板11和第二弯折板22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柔性材料可用如:非金属高分子材料类中,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fluoroethylene,即PTF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即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即PEN)、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s,即PC)、聚砜(Polysulfones,即PES)、聚酰亚胺(Polyimide,即PI)等非金属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金属类:镍钛合金(Nickel Tianium)、铜锌铝合金(Copper/Zinc/Aluminiumalloy)、铜铝镍合金(Copper/Aluminium/Nickel alloy),不锈钢(Stainless steel)等金属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中,设计弯折链条20的大小尺寸根据弯折通道的弯折半径进行设置,当弯折半径越小时,应当减小弯折链条20中单元链节的尺寸。当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相对转动时,在两端驱动板的驱动作用下,能够联动弯折链条20中各个单元链节作微转动,以实现将整个弯折链条20形成弯折曲面,弯折曲面能够对保护盖板1提供良好的支撑性。
实施例4
如图11、图12所示,基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在实际产品应用过程中,其铰链组件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进行实现,所述铰链组件包括弯折通道和装配于该弯折通道内的若干个铰接板19,各所述铰接板19上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挂槽18和挂钩17,且各个铰接板19上的挂槽18和挂钩17依次装配连接以组成铰接链板;所述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的支臂端部分别滑动设置有第一驱动板15和第二驱动板16,第一驱动板15和第二驱动板16上分别设有挂钩17和挂槽18,挂钩17和挂槽18分别与该铰接链板的两端装配连接。
所述弯折通道包括呈平行设置的第一弯折板11和第二弯折板22,所述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的相对运动驱动所述第一弯折板11和第二弯折板22的弯折运动,在弯折运动过程中,弯折通道内部的各个铰接板19相互联动,以对弯折通道的弯折曲面进行良好的约束并保证弯折曲面呈圆弧状;所述第一弯折板11和第二弯折板22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如:非金属高分子材料类中,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即PTF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即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naphthalate,即PEN)、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s,即PC)、聚砜(Polysulfones,即PES)、聚酰亚胺(Polyimide,即PI)等非金属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金属类:镍钛合金(Nickel Tianium)、铜锌铝合金(Copper/Zinc/Aluminiumalloy)、铜铝镍合金(Copper/Aluminium/Nickel alloy),不锈钢(Stainless steel)等金属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中,设计铰接板19的大小尺寸根据弯折通道的弯折半径进行设置,当弯折半径越小时,应当减小铰接板19的宽度,当第一外框2和第二外框3相对转动时,在第一驱动板15和第二驱动板16的驱动作用下,能够联动各个铰接板19作微转动,以实现将整个铰接链板弯折形成弯折曲面,弯折曲面能够对保护盖板1提供良好的支撑性。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包括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的同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均呈U形状结构,该U形状结构的各支臂朝向所述保护盖板的一侧均设有倾斜面;还包括铰链组件,所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通过该铰链组件连接成框体结构,且铰链组件驱动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绕同一轴线转动并使保护盖板由平面状切换成重叠状;所述铰链组件的弯折轨迹为圆弧线,该圆弧线与所述倾斜面的延长线相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的两支臂之间均铰接有支撑板,该支撑板贴附于所述保护盖板的表面上并跟随该保护盖板作转动运动,两所述支撑板的转动轨迹不相交且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弯折轨迹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板为超薄玻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板为CPI膜,两所述支撑板之间横跨有柔性薄片,且两所述支撑板均通过该柔性薄片贴附于所述CPI膜的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包括设于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之间的弯折通道,该弯折通道内排布有若干个齿轮,且弯折通道的两侧均设有驱动板,驱动板的端部设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驱动齿;两所述驱动板分别滑动设置于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的支臂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的支臂端部均开设有滑槽,该滑槽内装配有所述驱动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通道包括呈平行设置的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所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的相对运动驱动所述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的弯折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底板,所述外壳底板的同一侧面上连接有所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且外壳底板上设有所述第二弯折板;所述第一弯折板的两端分别装配于所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的支臂端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侧板,该外壳侧板设为波纹带状,且外壳侧板的侧面上连接于所述框体结构的侧面上。
CN201920581313.9U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Active CN209859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81313.9U CN209859508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81313.9U CN209859508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59508U true CN209859508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39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81313.9U Active CN209859508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5950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0008A (zh) * 2019-04-26 2019-07-12 拓米(成都)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CN111599274A (zh) * 2020-05-25 2020-08-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显示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0008A (zh) * 2019-04-26 2019-07-12 拓米(成都)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CN111599274A (zh) * 2020-05-25 2020-08-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显示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52135A1 (zh) 折叠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2061687U (zh) 电子设备
CN110010008A (zh)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CN209859508U (zh)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CN108874040B (zh) 显示系统
US11474570B2 (en) Hinge structure for foldable device having flexible display panel
CN211378428U (zh) 覆盖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859507U (zh) 一种具有良好支撑效果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CN211375464U (zh) 电子装置
CN110502073A (zh) 折叠式设备
WO2022268126A1 (zh)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折叠装置
WO2021047369A1 (zh) 双转轴机构、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345334A (zh) 一种中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11692199A (zh) 可维持任意角度并防止过弯的铰链机构及折叠显示设备
CN116464708A (zh) 转动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0905908A (zh) 极高屏占比折叠显示设备的铰链结构及折叠显示设备
WO2023108753A1 (zh) 显示面板
CN110762111A (zh)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对称开合式双轴内折铰链结构
CN110701177A (zh) 一种可维持任意角度的双轴内折铰链结构
CN210109671U (zh) 一种适用于折叠屏的无重叠式铰链机构
US20240023255A1 (en) Stretchabl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1009550U (zh) 一种可维持任意角度的双轴内折铰链结构
CN115750576A (zh) 移动终端
WO2021088020A1 (zh) 电子装置
CN211009551U (zh)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对称开合式双轴内折铰链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Internally folding type hinge mechanism suitable for display equipmen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0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7

Pledgee: Tomi International Limited

Pledgor: TUOMI (CHENGDU) APPLIE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9000056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0112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7

Pledgee: Tomi International Limited

Pledgor: TUOMI (CHENGDU) APPLIE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90000567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0

Address after: No. 389 Wende West Street, Chengdu modern industrial port new economic Industrial Park, Pid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after: Chengdu tuomi Electron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building 7, phase II, Chuangke Park, Deyuan town (Jingrong town), Pid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Tuomi (Chengdu) Applie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