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94791A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94791A
CN113794791A CN202111081098.4A CN202111081098A CN113794791A CN 113794791 A CN113794791 A CN 113794791A CN 202111081098 A CN202111081098 A CN 202111081098A CN 113794791 A CN113794791 A CN 1137947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
electrode layer
display area
layer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10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文志
朱超
施文峰
蔡伟民
李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8109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947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94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47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显示区设置,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高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显示模组包括触控电极层,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第一触控电极层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显示区,第二触控电极层位于第二显示区;沿第一显示区中心朝向第一显示区域边缘的方向,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排布密度逐渐增大;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最大排布密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排布密度。第一触控电极层内的电极块排布较为稀疏,以提高对应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同时,第一触控电极层内的电极块排布密度渐变式设置,防止出现视觉差异。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者对大屏手机的需求增加,手机厂商一直致力于提高手机的屏占比,从无边框手机到刘海屏,再到水滴屏和升降摄像头的设计,以及折叠屏的推出,手机向真全面屏逐渐发展。而屏下摄像被认为是真全面屏的终极解决方案,与刘海屏、滴水屏相比,将前置摄像头放在屏幕下方困难的是如何解决透光问题——在实现全面屏显示的同时,让前置摄像头的自拍、人脸识别等功能不受影响成为关键。
由于摄像头对光学性能的高要求,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对该摄像头对应的屏下感光区域和正常显示区域进行差异化设计的方式来提高摄像头区域的透光率,但如此屏下感光区域和正常显示区域之间容易存在视觉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设置屏下摄像头的全面屏存在视觉差异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高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触控电极层;
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显示区中心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边缘的方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排布密度逐渐增大;并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最大排布密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排布密度。
上述显示模组中,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排布密度从第一显示区的中心向第二触控电极逐渐增大,但是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排布密度不会增大到大于第二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排布密度,如此使第一触控电极层内的电极块排布较为稀疏,第二触控电极层内的电极块排布较为密集,能够提高对应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同时,第一触控电极层内的电极块排布密度渐变式设置,使第一触控电极层对应的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逐渐变小到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接近,模糊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阶梯差,防止显示模组点亮后肉眼明显感觉到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亮度不同,防止出现视觉差异。另外,还可保留显示模组在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触控功能,使显示模组的使用更加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为中心对称图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为圆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位于第一显示区;或者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第一部分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部分位于第二显示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层为网格金属走线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内的电极块排布密度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吸光层,所述吸光层覆盖于所述触控电极层上,且所述吸光层包括第一子吸光层和第二子吸光层,所述第一子吸光层覆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二子吸光层覆盖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
其中,所述第一子吸光层的吸光率小于所述第二子吸光层的吸光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吸光层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层均包括黑色矩阵,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均被所述黑色矩阵覆盖;
并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被所述黑色矩阵覆盖的覆盖率,小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被所述黑色矩阵覆盖的覆盖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吸光层包括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内电极块的黑色矩阵;
所述第二吸光层被构造为透明状。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屏下摄像头及上述显示模组,所述摄像头对应所述第一显示区设于所述显示模组背离出光侧的一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100、显示模组;101、第一显示区;103、第二显示区;10、显示面板;30、触控电极层;33、第一触控电极层;35、第二触控电极层;50、吸光层;51、黑色矩阵;52、第一吸光区;54、第二吸光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为了实现真正的全面屏,在显示面板下方设置屏下摄像头的方式越来越多。一般地,为了防止显示面板工作时屏下摄像头无法有效收集外界光线,会在显示面板对应屏下摄像头的区域去除触控电极,来提高透光率。但是,发明人研究发现,屏下感光区域和正常显示区域之间因为透光率存在差异,显示面板点亮时,若屏下感光区域和正常显示区域之间发光亮度差别不大,透光率较大的屏下感光区域较亮,会使人眼明显感觉到屏体上存在两个区域,造成视觉差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可以与屏下摄像头配合形成全面屏显示装置,且能够防止显示面板100点亮时存在视觉差异。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0和触控电极层30,触控电极层30设于显示面板10的显示侧,用于感应触控动作,显示面板10能够响应于触控动作的控制指令进行图像显示。
显示面板10包括驱动基板、显示器件及封装层,显示器件设于驱动基板上,驱动基板用于向显示器件输入驱动电流,以控制显示器件发光;封装层封装显示器件,以保护显示器件中的发光材料。具体地,显示器件可以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有机发光层,有机发光层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者为可以为阴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另一者可以为阳极,具体根据需求对应设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在此不做限定。有机发光层位于阴极和阳极之间,从阴极注入的电子与从阳极注入的空穴在有机发光层中彼此结合以形成激子,当激子释放能量时便会发射光线,实现显示面板10的显示功能。
在显示装置中,随着屏下摄像头的逐渐应用,显示模组100对应屏下摄像头的区域需要提高透光率,因此对该区域做差异化处理来满足摄像头工作时采集外界光线的需求。
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具有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3,第二显示区103至少部分围绕绕第一显示区101设置,第一显示区101的透光率高于第二显示区103的透光率。其中,第一显示区101的透光率较高,可以对应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区101设置屏下摄像头,以满足屏下摄像头工作时采集外界光线的需求。具体地,第一显示区101为屏下感光区,配合屏下摄像头采集外界光线。
进一步地,触控电极层30包括第一触控电极33和第二触控电极35,第一触控电极3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显示区101,第二触控电极35位于第二显示区103,即第一触控电极33对应第一显示区101设置,第二触控电极35对应第二显示区103设置。这样,当显示模组100设置在具有屏下摄像头的显示装置中时,第一显示区101对应位于屏下摄像头的采光侧上方,触控电极层30设于显示面板10背向屏下摄像头的一侧,第一触控电极33对应屏下摄像头设置。将第一触控电极33进行差异化处理,提高第一显示区101的透光率,便可使显示模组100一侧的屏下摄像头由于第一显示区101透光率更高,从而能够更好的接收外界射入到第一显示区101的环境光,从而实现感光和摄像功能。
具体地,沿第一显示区101中心指向第一显示区101域边缘的方向上,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电极块排布密度逐渐增大,将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电极块排布密度渐变式设置。并且,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电极块最大排布密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触控电极层35的电极块排布密度,使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排布密度从第一显示区的中心向第二触控电极层35逐渐增大,但是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排布密度不会增大到大于第二触控电极层35的排布密度,如此使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排布较为稀疏,第二触控电极层35的排布较为密集,能够提高对应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第一显示区101的透光率。
同时,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电极块排布密度渐变式设置,使第一触控电极层33对应的第一显示区101的透光率逐渐变小到与第二显示区103的透光率接近,模糊屏下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3界线处的透光率阶梯差,防止显示模组100点亮后肉眼明显感觉到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3亮度不同,防止出现视觉差异。另外,还可保留显示模组100在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3的触控功能,使显示模组100的使用更加方便。
可选地,第一触控电极层33和第二触控电极层35均被构造为网格金属走线层,第一触控电极层33及第二触控电极层35电极块的排布密度,为金属网格的排布密度。
参阅图1-图2,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层33位于第一显示区101。其中,第一显示区101为显示模组100对应屏下摄像头的区域,第一触控电极层33位于第一显示区101,以通过与第一显示区101同样大小的第一触控电极层33,设置密度渐变式的电极块,来提高第一显示区101的透光率,同时防止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3出现视觉差异。
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层33包括第一部分(图未示)和至少部分围绕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图未示),第一部分位于第一显示区101,第二部分位于第二显示区103,使第一触控电极层33超出第一显示区101。相当于,位于第一显示区101的第一部分覆盖屏下摄像头,位于第二显示区103的第二部分超出屏下摄像头,如此扩大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范围,可以使第一触控电极层33内的电极块以更小的梯度逐渐增大排布密度,进一步弱化屏下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3之间的视觉差异。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触控电极层35适应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设置而设置,使第二触控电极层35包围第一触控电极层33即可。例如,当第一触控电极层33位于第一显示区101内时,第二触控电极层35与第一显示区101外围的第二显示区102重合;当第一触控电极层33覆盖并超出第一显示区101时,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第二部分延伸至第一显示区101外围的第二显示区103,第二触控电极层35设于第二显示区103未设置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区域。
参阅图1,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层33为中心对称图形,第一触控电极层33被构造为中心对称图形,第一触控电极层33中各个位置的电极块排布密度也相对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中心对称,使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电极块均匀分布,防止第一触控电极层33对应的第一显示区101因为透光率不均匀而导致视觉差异。例如,第一触控电极层33被构造为圆形图形,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电极块排布密度在由圆心向外周的方向上(即径向上)逐渐增大,并且第一触控电极层33相对圆心中心对称设置,这样第一触控电极层33在同一圆周上各个位置的电极块排布密度相同,使第一触控电极层33在同一周向上透光率相同,仅使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电极块排布密度在径向上逐渐变化,如此整个第一触控电极层33能够均匀透光。此外,第一触控电极层33还可以设置为其他中心对称图形,例如正多边形等,在此不做限定。
参阅图2,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触控电极层35内的电极块排布密度相同。第二触控电极层35对应正常显示的第二显示区103,不需要将第二触控区34的第二触控电极层35设置为排布密度渐变,使第二触控电极层35内各个位置的的电极块排布密度保持一致,提供较佳的触控感应功能。
具体地,第一触控电极层33和第二触控电极层35均为网格金属走线层;在由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中心指向第二触控电极层35的方向上,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金属走线密度逐渐增大,即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金属走线由稀疏变为密集,进而使第一触控电极层33内的电极块排布密度逐渐增大。在第二触控电极层35内的各个位置金属走线密度相同,即第二触控电极层35内的金属走线密度保持一致,使第二触控电极层35内的电极块排布密度保持一致,第二触控电极层35所对应的第二显示区103能够均匀透光,同时均匀地进行触控感应。
另外,发明人研究发现,因为第一触控电极层33和第二触控电极层35的电极块排布密度不同,电极块排布密度较大的第二触控电极层35的反射率较大,显示模组100息屏后第二触控电极层35对应的区域亮度较大,会导致第一触控电极层33对应的区出现较暗的息屏斑。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3,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显示模组100息屏后肉眼观察屏体时无息屏斑,使显示模组100还包括吸光层50,吸光层50覆盖于触控电极层30上,且吸光层50包括第一子吸光层52和第二子吸光层54,第一子吸光层52覆盖第一触控电极层33,第二子吸光层54覆盖第二触控电极层35;其中,第一子吸光层52的吸光率小于第二子吸光层54的吸光率。根据分析可知,第一触控电极层33内电极块的排布密度较小,反射率较小,可以设置吸光率较小的第一子吸光层52;相反,第二触控电极层35内电极块的排布密度较大,反射率较大,设置吸光率较大的第二子吸光层54,以此来吸收部分外界光线,使第二触控区34的反射光变弱,使第二触控区34变暗,弱化第一触控区32和第二触控区34之间的反射率差异,防止息屏后肉眼观察触控模组时感觉到息屏斑。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吸光层52和第二子吸光层54均包括黑色矩阵51,第一触控电极层33和第二触控电极层35均被黑色矩阵51覆盖,且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电极块被黑色矩阵51覆盖的覆盖率小于第二触控电极层35的电极块被黑色矩阵51覆盖的覆盖率。也就是说,第二触控电极层35内电极块被黑色矩阵51覆盖的面积与第二触控电极层35内电极块总面积的比,大于第一触控电极层33内电极块被黑色矩阵51覆盖的面积与第二触控电极层35内电极块总面积的比,使第二触控电极层35上的全部黑色矩阵51吸光率更大,进而使第二触控电极层35对应位置的反射光变弱,防止息屏后第一触控电极层33对应位置相对较暗,提高第一触控电极层33和第二触控电极层35反射率的均匀性。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4,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吸光层52包括覆盖至少部分第一触控电极层33内电极块的黑色矩阵51,第二子吸光层54被构造为透明状。这样,只在第一触控电极层33上覆盖黑色矩阵51,不在第二触控电极层35上覆盖黑色矩阵51,同样可以降低第一触控区32的反射率,进而均匀第一触控电极层33和第二触控电极层35的反射率,均匀息屏时显示模组100的亮度。
基于同样的构思,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屏下摄像头及上述显示模组100,屏下摄像头对应第一显示区101设于显示模组100的一侧。显示模组100一侧的屏下摄像头由于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透光率更高,从而能够更好的接收外界射入到该第一显示区101的环境光,从而实现感光和摄像功能。
另外,沿第一显示区101中心指向第一显示区101域边缘的方向上,第一触控电极层33内电极块的排布密度逐渐增大,将第一触控电极层33内电极块的排布密度渐变式设置。并且,第一触控电极层33内电极块的最大排布密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触控电极层35内电极块的排布密度,使第一触控电极层33内电极块的排布密度从第一显示区101的中心向第二触控电极层35逐渐增大,但是第一触控电极层33内电极块的排布密度不会增大到大于第二触控电极层35内电极块的排布密度,如此使第一触控电极层33内的电极块排布较为稀疏,第二触控电极层35内的电极块排布较为密集,能够提高对应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第一显示区101的透光率。
同时,第一触控电极层33的电极块排布密度渐变式设置,使第一触控电极层33对应的第一显示区101的透光率逐渐变小到与第二显示区103的透光率接近,模糊屏下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3界线处的透光率阶梯差,防止显示模组100点亮后肉眼明显感觉到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3亮度不同,防止出现视觉差异。另外,还可保留显示模组100在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3的触控功能,使显示模组100的使用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高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触控电极层;
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显示区中心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边缘的方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排布密度逐渐增大;并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最大排布密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排布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为中心对称图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位于第一显示区;或者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第一部分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部分位于第二显示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为网格金属走线层。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内的电极块排布密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吸光层,所述吸光层覆盖于所述触控电极层上,且所述吸光层包括第一子吸光层和第二子吸光层,所述第一子吸光层覆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二子吸光层覆盖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
其中,所述第一子吸光层的吸光率小于所述第二子吸光层的吸光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吸光层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层均包括黑色矩阵,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均被所述黑色矩阵覆盖;
并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被所述黑色矩阵覆盖的覆盖率,小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被所述黑色矩阵覆盖的覆盖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吸光层包括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内电极块的黑色矩阵;
所述第二吸光层被构造为透明状。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屏下摄像头及上述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摄像头对应所述第一显示区设于所述显示模组背离出光侧的一侧。
CN202111081098.4A 2021-09-15 2021-09-15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37947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1098.4A CN113794791A (zh) 2021-09-15 2021-09-15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1098.4A CN113794791A (zh) 2021-09-15 2021-09-15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4791A true CN113794791A (zh) 2021-12-14

Family

ID=79183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1098.4A Pending CN113794791A (zh) 2021-09-15 2021-09-15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94791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8925A (zh) * 2019-10-11 2020-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模组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CN110767085A (zh) * 2019-03-29 2020-0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052743U (zh) * 2019-06-28 2020-02-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379053U (zh) * 2019-11-15 2020-04-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电子装置
WO2020087820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N111427472A (zh) * 2020-03-12 2020-07-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52417A (zh) * 2020-06-29 2020-10-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00394964A1 (en) * 2019-06-17 2020-12-1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2151591A (zh) * 2020-09-30 2020-12-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87359A (zh) * 2021-03-11 2021-06-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066452A (zh) * 2020-01-02 2021-07-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27941A (zh) * 2021-05-28 2021-08-3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87820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N110767085A (zh) * 2019-03-29 2020-0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00394964A1 (en) * 2019-06-17 2020-12-1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210052743U (zh) * 2019-06-28 2020-02-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38925A (zh) * 2019-10-11 2020-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模组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CN210379053U (zh) * 2019-11-15 2020-04-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电子装置
CN113066452A (zh) * 2020-01-02 2021-07-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27472A (zh) * 2020-03-12 2020-07-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52417A (zh) * 2020-06-29 2020-10-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51591A (zh) * 2020-09-30 2020-12-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87359A (zh) * 2021-03-11 2021-06-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327941A (zh) * 2021-05-28 2021-08-3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99354B (zh) 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EP2939068B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TWI412010B (zh)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0579713B1 (ko) 외광 차폐층,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필터 및이를 포함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40088041A (ko) 투명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019009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070257591A1 (en) Display filter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11309135B (zh) 显示屏的感光控制方法及其感光控制装置、显示装置
CN111446277B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1950041A (zh) 具有灰阶的显示器滤波器和保护壳
CN111223908A (zh) 屏下摄像显示模组以及电致发光显示屏
WO202003407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ata generating method
CN111107192A (zh) 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以及终端设备
CN110989266B (zh) 一种可变视角防窥膜及显示装置
CN110782781B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KR100743455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7132691B (zh) 一种具有扫描功能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582924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947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012620A (zh) 显示面板
CN11673659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5813661U (zh) Micro LED显示装置
CN215771152U (zh) 一种光线透过率增加的显示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0272432U (zh) 显示屏及显示设备
CN114122097A (zh)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