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27472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27472A
CN111427472A CN202010170389.XA CN202010170389A CN111427472A CN 111427472 A CN111427472 A CN 111427472A CN 202010170389 A CN202010170389 A CN 202010170389A CN 111427472 A CN111427472 A CN 1114274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touch electrode
display area
display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03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欢喜
宋先保
塔乐
敦栋梁
夏志强
周瑞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7038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274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27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274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至少一个第二显示区,其中,任一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面积;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和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互绝缘;在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异层设置。如此设计,有利于提升第二显示区的触控性能。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触控显示装置的使用已越来越广泛。触控显示装置上的触控面板中设置有触控集成电路、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该触控集成电路通过触控驱动线向触控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触控感应电极与触控驱动电极形成耦合电容,使触控感应电极产生感应信号,触控感应电极将其产生的感应信号通过触控感应线发送至触控集成电路。当用户触摸触控面板后,触摸主体与触控感应电极之间产生电容,降低了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从而导致触控感应电极接收的信号发生变化,触控集成电路可以根据该变化的信号确定触摸操作产生的位置,从而实现相应的触摸操作。
随着显示技术在智能穿戴以及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对显示面板的外形有了多样化的要求,随之出现了异形显示面板。相较于常规的显示面板,异形显示面板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显示区域呈现非矩形的特殊形状,如圆形、环形、菱形等。
现有技术中,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通常位于相同的金属层,当显示面板出现异形显示区时(此处的异形显示区指的是非矩形形状的特殊显示区),该异形显示区的实际触控面积较少,会导致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变小,大大降低了该区域的触控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将第二显示区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异层设置,有利于提升第二显示区的触控性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至少一个第二显示区,其中,任一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面积;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和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互绝缘;在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异层设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面积比第一显示区小的第二显示区,在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均设置有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从而使得整个显示区具备触控功能。特别是,在面积较大的第一显示区,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是同层设置的,如此设置,既能保证第一显示区的触控性能,还有利于提升产品的生产良率。而在面积较小第二显示区,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是异层设置的,异层设置的方式有利于减小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方向的距离,因此有利于提升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从而有利于提升第二显示区的触控性能,进而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图1中部分第一显示区和与该部分第一显示区相邻的第二显示区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3所示为图2中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一种AA’截面图;
图4所示为图2中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一种BB’截面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6所示为图5中第二显示区和与第二显示区相邻的部分第一显示区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6中第二显示区的一种FF’截面图;
图8所示为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间耦合电容示意图;
图9所示为图2中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另一种BB’截面图;
图10所示为图2中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另一种BB’截面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12所示为图11中第一触控电极的一种CC’截面图;
图13所示为图11中第二触控电极的一种DD’截面图;
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现有技术中,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通常位于相同的金属层,当显示面板出现异形显示区时(此处的异形显示区指的是非矩形形状的特殊显示区),该异形显示区的实际触控面积较少,会导致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变小,大大降低了该区域的触控性能。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将第二显示区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异层设置,有利于提升第二显示区的触控性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图1中部分第一显示区和与该部分第一显示区相邻的第二显示区的一种局部放大图,图3所示为图2中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一种AA’截面图,图4所示为图2中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一种BB’截面图,请参见图1至图4,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10,显示区10包括第一显示区11和至少一个第二显示区12,其中,任一第二显示区12的面积小于第一显示区11的面积;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衬底基板15和设置在衬底基板15一侧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20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30,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相互绝缘;在第一显示区11,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同层设置;在第二显示区12,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异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第二显示区12包括至少一条弧形边缘,该第二显示区12位于显示区10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以及右下角,该第二显示区12的面积远小于第一显示区11的面积,可以理解的是,图1仅对第二显示区12的形状、数量和尺寸进行了示意,并不对第二显示区12的形状、数量和尺寸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12还可位于其他位置,例如请参见图5,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俯视图,该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12由第一显示区11包围,且第二显示区12的透光率大于第一显示区11的透光率,该第二显示区12用于放置摄像头,同时,该第二显示区12还设置有像素和触控电极,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区12既能够进行显示和触控,又能实现拍照功能,此种第二显示区12的设置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屏占比。
图6所示为图5中第二显示区和与第二显示区相邻的部分第一显示区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第二显示区12中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的排布密度小于第一显示区11中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的排布密度,从而有利于提升第二显示区12的透光率。具体地,图6中位于第二显示区12的第一触控电极20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位于第一显示区11的第一触控电极20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同样地,位于第二显示区12的第二触控电极30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位于第一显示区11的第二触控电极30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面。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当触控电极体现为网格结构时,为增大第二显示区的透过率,第二显示区中对应的网格尺寸可设计得大于第一显示区中对应的网格的尺寸,以使得第二显示区中触控电极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一显示区中的触控电极的分布密度。
还需说明的是,图3和图4仅示出了显示面板100的部分膜层结构,并不代表显示面板100的实际膜层结构。可选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5所在平面的方向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15上的阵列层、发光层、封装层和触控层,图中并未详细示出阵列层、发光层和封装层,本申请所提及的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位于触控层中。
具体地,请继续结合图1-图4,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显示区10包括第一显示区11和面积比第一显示区11小的第二显示区12,在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2均设置有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从而使得整个显示区10具备触控功能。特别是,在面积较大的第一显示区11,请参见图3,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是同层设置的,如此设置,既能保证第一显示区11的触控性能,还有利于提升产品的生产良率。而在面积较小第二显示区12,请参见图4,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是异层设置的,异层设置的方式有利于减小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方向的距离,因此有利于提升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的耦合电容,当触摸主体对显示面板进行触摸时,触摸主体与第一触控电极29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形成耦合电容,该耦合电容的引入,使得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的耦合电容发生变化(具体体现为减小)。本申请在第二显示区12将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异层设置的方式增大了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的耦合电容量,因此在当触摸主体对显示面板进行触摸时,使得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的耦合电容的变化量更加明显,从而有利于提升第二显示区12的触控灵敏度,进而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和图7,其中,图7所示为图6中第二显示区的一种FF’截面图,同时,图7示出了第一第二显示区中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场;在第二显示区12,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5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触控电极20位于第二触控电极30和衬底基板15之间,且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由第一绝缘层41隔离。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4和图7,本申请在第二显示区12将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异层设置时,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通过第一绝缘层41来隔离。在触控阶段,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将形成电场线,电场线的数量与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的耦合电容成正比,二者之间的耦合电容越大,二者之间电场线越密集,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情况可参见图8,图8所示为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间耦合电容示意图。当发生触摸时,触摸主体将与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形成电容,该电容的出现使得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的电场线的数量减少,也即使得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的耦合电容减少,根据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耦合电容的变化情况即可获知触控位置。本申请将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设置在不同层时,有利于减小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在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从而有利于提升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的耦合电容。当有触摸操作发生时,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的耦合电容的变化量量将会更加明显,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触控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20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触控电极30为触控感应电极。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4和图7,第二触控电极30位于第一触控电极20远离衬底基板15的一侧,也就是说,触控感应电极位于触控驱动电极远离衬底基板15的一侧,在显示面板100的触控阶段,当触摸主体对显示面板100进行触摸时,触摸主体与触控感应电极之间形成耦合电容,导致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量减小,触控感应电极会将耦合电容的变化情况传输至触控驱动芯片。也就是说,在触摸过程中,触控感应电极是用于接收触控感应信号的,当将触控感应电极设置在触控驱动电极靠近触摸主体的一侧时,有利于减小触控感应电极与触摸主体之间的垂直距离,当触摸主体对显示面板100发生触摸时,触摸主体与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的信号强度将更大,从而使得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之间耦合电容变化量更大,因此更加有利于提升触控灵敏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在第二显示区12,第一触控电极20包括多条第一金属走线25,第二触控电极30包括多条第二金属走线35,第一金属走线25和第二金属走线35在衬底基板15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互不交叠。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4,在第二显示区12,第一触控电极20所包含的第一金属走线25和第二触控电极30所包含的第二金属走线35向衬底基板15的正投影互不交叠,如此将会在第一金属走线25和第二金属走线35非交叠的区域形成耦合电容,而且,沿第一方向,除位于边缘区域的第一金属走线25和第二金属走线35外,其他的第一金属走线25均与两条第二金属走线35相邻,相比现有技术中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同层设置的方式,相当于减小了第一金属走线25和第二金属走线35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增大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当触摸主体对显示面板100进行触摸时,触摸主体的触摸而导致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的变化量将更大,因而更加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触控灵敏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在第二显示区12,多条第一金属走线25形成第一网格状结构,多条第二金属走线35形成第二网格状结构。
具体地,由于在第二显示区12设置有多个像素,本申请将第二显示区12的第一触控电极20设置为由多条第一金属走线25形成的第一网格状结构,并将第二触控电极30设置为由多条第二金属走线35形成的第二网格状结构时,网格状结构在衬底基板15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可设置在像素周围的非开口区,从而避免第一金属走线25和第二金属走线35对像素造成遮挡而降低显示面板100的开口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示出了第一金属走线25和第二金属走线35在衬底基板15的正投影互不交叠的一种形式,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金属走线25和第二金属走线35在衬底基板15的正投影还可部分交叠,例如请参见图9,图9所示为图2中位于第二显示区12的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的另一种BB’截面图,当第一金属走线25和第二金属走线35在衬底基板15的正投影部分交叠,如此,在第一金属走线25和第二金属走线35不交叠的区域也可形成耦合电容,因此,同样有利于减小相邻第一金属走线25和第二金属走线35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提升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强度,同样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触控灵敏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0,图10所示为图2中位于第二显示区12的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的另一种BB’截面图,在第二显示区12,第一触控电极20为面状结构,第二触控电极30包括多条第二金属走线35。
请继续参见图10,本申请中的第一触控电极20除设置为网状结构外,还可体现为如图10所示的面状结构,此种情况下,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相互作用形成的电场线将会穿过相邻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的区域,从而形成耦合电容,因此同样有利于减小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的距离,增强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的耦合电容强度,因而同样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触控灵敏度。
在图10所示实施例中,在第二显示区12,多条第二金属走线35形成第二网格状结构。由于在第二显示区12设置有多个像素,本申请将将第二触控电极30设置为由多条第二金属走线35形成的第二网格状结构时,网格状结构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可设置在像素周围的非开口区,从而避免第二金属走线35对像素造成遮挡而降低显示面板100的开口率。需要说明的是,当将第一触控电极20设置为面状结构时,该第一触控电极20可采用透明材质形成,例如ITO等,因此同样有利于避免对第二显示区12的开口率造成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1,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位于第一显示区11的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的一种排布示意图,在第一显示区11:第一触控电极20包括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第一触控子单元21,第二触控电极30包括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第二触控子单元31;
同一第一触控电极20中,至少部分第一触控子单元21通过第一桥接金属走线22电连接;同一第二触控电极30中,相邻第二触控子单元31通过第一连接金属走线33电连接;其中,第一桥接金属走线22与第一触控电极20异层设置,第一连接金属走线33与第二触控电极30同层设置;
或者,同一第二触控电极30中,至少部分第二触控子单元31通过第二桥接金属走线32电连接;同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0中,相邻第一触控子单元21通过第二连接金属走线23电连接;其中,第二桥接金属走线32与第二触控子单元31异层设置,第二连接金属走线23与第一触控电极20同层设置。
继续参见图11,在第一显示区11,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是同层设置且彼此绝缘的,同一第一触控电极20中的各第一触控子单元21沿第三方向排布,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子单元21是电连接的,本申请在显示面板100中引入了桥接金属层,请参见图12,图12所示为图11中第一触控电极20的一种CC’截面图,在桥接金属层上设置第一桥接金属走线22,利用第一桥接金属走线22来实现相邻第一触控子单元21的电连接。由于第一桥接金属走线22和第一触控子单元21是异层设置的,因此第一桥接金属走线22与第一触控子单元21之间通过过孔来实现电连接。同一第二触控电极30中,相邻第二触控子单元31通过与其同层设置的第一连接金属走线33电连接,无需为第二触控子单元之间的电连接单独设置另外的桥接金属层,因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薄形化设计。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第一连接金属走线33和第一桥接金属走线22之间也将形成耦合电容。
在本发明的一种其他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1和图13,同一第二触控电极30中的各第二触控子单元31沿第二方向排布,同一第二触控电极30中相邻的两个第二触控子单元31是电连接的,请参见图13,图13所示为图11中第二触控电极30的一种DD’截面图,在桥接金属层上设置第二桥接金属走线32,利用第二桥接金属走线32来实现相邻第二触控子单元31的电连接。由于第二桥接金属走线32和第二触控子单元31是异层设置的,因此第二桥接金属走线32与第二触控子单元31之间通过过孔实现电连接。同一第一触控电极20中,相邻第一触控子单元21通过与其同层设置的第二连接金属走线23电连接,无需为第二触控子单元之间的电连接单独设置另外的桥接金属层,因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薄形化设计。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第二连接金属走线23与第二桥接金属走线32之间也将形成耦合电容。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和图4,在第一显示区11,第一桥接金属走线22与第一触控电极20之间由第二绝缘层42隔离;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5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绝缘层41的最大厚度D1小于第二绝缘层42的最大厚度D2。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2、图3和图4,在面积较小的第二显示区12,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是异层设置的,二者之间由第一绝缘层41隔离;在面积较大的第一显示区11,第一桥接金属走线22与第一触控电极20之间由第二绝缘层42隔离。本申请将第一绝缘层41的最大厚度D1设计的小于第二绝缘层42的最大厚度D2,相当于减薄了的第二显示区12中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的垂直距离,此处的垂直距离指的是垂直于衬底基板15所在平面的方向的距离;当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的距离减小时,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的耦合电容将随之增大,因此,第一绝缘层41和第二绝缘层42厚度差异化设计的方式,同样有利于提升第二显示区12的触控灵敏度,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触摸体验效果。
当本申请中的第二显示区12为半透显示区时,第二显示区12的透光率大于第一显示区11的透光率,例如请参见图6,在相同单位面积内,位于第二显示区12的第一触控电极20的面积小于位于第一显示区11的第一触控电极20的面积;或者,在相同单位面积内,位于第二显示区12的第二触控电极30的面积小于位于第一显示区11的第二触控电极30的面积。
具体地,在半透显示区,将相同各单位面积内所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20的面积设置为小于第一显示区11内所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20的面积,从而有利于减小第一触控电极20在半透显示区的占比,因此有利于提升半透显示区的透过率。同理,在半透显示区,将将同各单位面积内所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30的面积设置为小于第一显示区11内所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30的面积,同样有利于减小第二触控电极30在半透显示区的占比,因此有利于提升半透显示区的透过率。当半透区的透过率提升,在半透显示区设置摄像头时,在画面拍摄阶段,透过率较高的半透显示区有利于提升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的画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请参考图14,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4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其中,触控显示面板为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图14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2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面积比第一显示区小的第二显示区,在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均设置有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从而使得整个显示区具备触控功能。特别是,在面积较大的第一显示区,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是同层设置的,如此设置,既能保证第一显示区的触控性能,还有利于提升产品的生产良率。而在面积较小第二显示区,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是异层设置的,异层设置的方式有利于减小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方向的距离,因此有利于提升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从而有利于提升第二显示区的触控性能,进而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至少一个第二显示区,其中,任一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面积;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和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互绝缘;在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异层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显示区,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衬底基板之间,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由第一绝缘层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条第一金属走线,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多条第二金属走线,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和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互不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形成第一网格状结构,多条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形成第二网格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面状结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多条第二金属走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形成第二网格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第一触控子单元,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第二触控子单元;
同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通过第一桥接金属走线电连接;同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相邻第二触控子单元通过第一连接金属走线电连接;其中,第一桥接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异层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金属走线与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
或者,同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通过第二桥接金属走线电连接;同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中,相邻第一触控子单元通过第二连接金属走线电连接;其中,第二桥接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异层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金属走线与第一触控电极同层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桥接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由第二绝缘层隔离;
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最大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最大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相同单位面积内,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面积小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面积;
或者,在相同单位面积内,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面积小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至少一条弧形边缘。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之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170389.XA 2020-03-12 2020-03-1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14274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0389.XA CN111427472A (zh) 2020-03-12 2020-03-1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0389.XA CN111427472A (zh) 2020-03-12 2020-03-1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27472A true CN111427472A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47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0389.XA Pending CN111427472A (zh) 2020-03-12 2020-03-1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27472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4153A (zh) * 2020-08-31 2020-11-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817487A (zh) * 2021-02-26 2021-05-18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93952A (zh) * 2021-04-30 2021-07-0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3794791A (zh) * 2021-09-15 2021-12-1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371792A (zh) * 2021-12-21 2022-04-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触控基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TWI783668B (zh) * 2021-09-03 2022-11-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91769A1 (en) * 2015-04-01 2016-10-06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422931A (zh) * 2017-06-23 2017-12-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91769A1 (en) * 2015-04-01 2016-10-06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422931A (zh) * 2017-06-23 2017-12-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4153A (zh) * 2020-08-31 2020-11-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984153B (zh) * 2020-08-31 2022-04-0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817487A (zh) * 2021-02-26 2021-05-18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93952A (zh) * 2021-04-30 2021-07-0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3093952B (zh) * 2021-04-30 2023-11-07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TWI783668B (zh) * 2021-09-03 2022-11-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CN113794791A (zh) * 2021-09-15 2021-12-1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371792A (zh) * 2021-12-21 2022-04-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触控基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4371792B (zh) * 2021-12-21 2024-01-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触控基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2747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602091B (zh) 具透明天線之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KR101613773B1 (ko)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2667688B (zh) 透光型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1360610B2 (en) Touch control substrate,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US8946578B2 (en) Touch panel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58069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16065782A1 (zh)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US20130062179A1 (en) Touch panel having a shield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10286468A1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210072572U (zh) 触控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TW201312402A (zh) 觸控面板
US9058083B2 (en) Touch sens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WO2020133746A1 (zh) 触控结构、采用该触控结构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66001B (zh)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US20240077967A1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9683751B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TW201709032A (zh) 具天線模組之金屬網格觸控薄膜及內嵌式觸控顯示模組
US20220375998A1 (en) Ole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2313610B (zh) 触控单元及其制造方法、触控结构和显示装置
CN113010042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09917962B (zh) 触控面板
TWM454580U (zh) 觸控面板及其顯示裝置
TWM514605U (zh) 具天線模組之金屬網格觸控薄膜及內嵌式觸控顯示模組
TW201709034A (zh) 具天線模組之內嵌式觸控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