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17487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17487A
CN112817487A CN202110215874.9A CN202110215874A CN112817487A CN 112817487 A CN112817487 A CN 112817487A CN 202110215874 A CN202110215874 A CN 202110215874A CN 112817487 A CN112817487 A CN 112817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
sub
touch
driving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158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17487B (zh
Inventor
巩厚富
张振远
汤露
宋文庆
李博资
刘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1587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174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17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7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17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74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设置为大于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由于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较小,能够减小触控媒介与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的感应耦合电容,使得通过感应耦合电容耦合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耦合信号变小,进而减小该耦合信号对感应子触控电极和驱动子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的交互电容的影响,保证该交互电容的变化量提升,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较高,同时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信噪比。此外,减小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能够减小对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形成交的互电容的充电时间,进而能够提高对驱动子触控电极的驱动频率,达到提高触控报点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面板是将触控与显示整合于一起的显示面板,以使得显示面板具有触控功能。通常,触控显示面板可以提供人机互动界面,并允许通过手指等触控媒介执行输入,在使用上更直接、更人性化。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触控显示面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显示装置中。现今显示面板趋向于轻薄化发展,显示面板的厚度越来越薄,由此衍伸出的柔性显示面板是未来必然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但是,现有的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底;
位于所述基底一侧表面的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和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感应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连的多个驱动子触控电极,所述感应电极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相连的多个感应子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大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
可选的,至少部分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内均设置有浮置区;
其中,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浮置区的面积,大于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浮置区的面积。
可选的,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浮置区占比为[13%,33%];
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中浮置区占比为(0-12%]。
可选的,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通孔区,均与所述通孔区的边线接触且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内均无设置所述浮置区,且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大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
可选的,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顶角处的弯折圆角,均与所述弯折圆角的边线接触且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内均无设置所述浮置区,且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大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
可选的,相邻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为交互区,所述交互区处无设置所述浮置区。
可选的,相邻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为交互区,所述浮置区包括多个相互隔离的子浮置区;
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靠近所述交互区侧的所有子浮置区的面积,小于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远离所述交互区侧的所有子浮置区的面积;
和/或,相邻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为交互区,所述浮置区包括多个相互隔离的子浮置区;
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靠近所述交互区侧的所有子浮置区的面积,小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远离所述交互区侧的所有子浮置区的面积。
可选的,相邻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为交互区,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位于所述交互区处均包括梳齿结构,且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梳齿结构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梳齿结构相互隔离交叉。
可选的,所述浮置区为浮置电极或镂空区。
可选的,所述触控电极层为网格触控电极层。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基底;位于所述基底一侧表面的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和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感应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连的多个驱动子触控电极,所述感应电极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相连的多个感应子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大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设置为大于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由于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较小,能够减小触控媒介与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的感应耦合电容,使得通过感应耦合电容耦合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耦合信号变小,进而减小该耦合信号对感应子触控电极和驱动子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的交互电容的影响,保证该交互电容的变化量提升,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较高,同时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信噪比。此外,减小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能够减小对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形成交的互电容的充电时间,进而能够提高对驱动子触控电极的驱动频率,达到提高触控报点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原理相关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邻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相邻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相邻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今显示面板趋向于轻薄化发展,显示面板的厚度越来越薄,由此衍伸出的柔性显示面板是未来必然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但是,现有的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较差。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具体结合图1至图11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考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面板包括:
基底100。
位于所述基底一侧表面的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210和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感应电极220,所述驱动电极210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Y相连的多个驱动子触控电极211,所述感应电极220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X相连的多个感应子触控电极221,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相交。
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211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221中,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211的有效面积大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221的有效面积。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子触控电极211和感应子触控电极221的有效面积即为接入相应触控驱动线路、且使得驱动子触控电极211和感应子触控电极221之间形成交互电容的电极部分。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基底100包括有:底基板110,其中,底基板110可以为刚性基板或柔性基板。
位于底基板110朝向触控电极层一侧晶体管阵列层120。
位于晶体管阵列层120朝向触控电极层一侧的发光器件层130,发光器件层130可以包括有多个发光二极管。
位于发光器件层130朝向触控电极层一侧的封装层140。
及,位于封装层140朝向触控电极层一侧的支撑基板150,其中触控电极层位于支撑基板150背离底基板110一侧。本发明提供的触控电极层包括有位于支撑基板150背离底基板110一侧的第一金属层201、位于第一金属层201背离底基板110一侧的绝缘层203和位于绝缘层203背离底基板110一侧的第二金属层202,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可以均位于第一金属层201。其中,驱动电极中相邻驱动子触控电极可以在第一金属层201直接相连,而感应电极中相邻感应子触控电极可以通过第二金属层202的桥接电极实现相连;或者,感应电极中相邻感应子触控电极可以在第一金属层201直接相连,而驱动电极中相邻驱动子触控电极可以通过第二金属层202的桥接电极实现相连。
此外,位于触控电极层背离底基板一侧还包括有盖板结构等,对此与现有技术相同,故本发明不做多余赘述。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设置为大于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由于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较小,能够减小触控媒介与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的感应耦合电容,使得通过感应耦合电容耦合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耦合信号变小,进而减小该耦合信号对感应子触控电极和驱动子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的交互电容的影响,保证该交互电容的变化量提升,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较高,同时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信噪比。此外,减小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降低感应子触控电极与显示面板的阴极之间形成的电容,进而能够减小对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形成交的互电容的充电时间,进而能够提高对驱动子触控电极的驱动频率,达到提高触控报点率的目的。
具体如图3所示触控原理示意图,其中驱动电极210接收触控扫描波形信号,当没有触控媒介触摸显示面板时,电荷会经过驱动电极210和感应电极220交叉点处的交互电容CT流向感应电极220。而当有触控媒介触摸显示面板时,交互电容CT下降,感应电极220接收到的电荷变少,进而通过侦测感应电极220上电荷减少量,达到检测触控位置的目的。其中,当触控媒介触摸显示面板时,驱动电极210将与触控媒介之间形成驱动耦合电容CFT,而感应电极220与触控媒介之间形成感应耦合电容CFR,在接地良好的触控结构系统中,触控媒介触摸显示面板时的信号会分流到触控结构系统的接地电容CSGND处;而在接地较差的触控结构系统中,部分电荷会沿感应耦合电容CFR回流至感应电极220,进而导致驱动电极210和感应电极220之间交互电容CT的电荷变化量较小,由此本发明通过减小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能够减小触控媒介与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的感应耦合电容,使得通过感应耦合电容耦合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耦合信号变小,进而减小该耦合信号对感应子触控电极和驱动子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的交互电容的影响,保证该交互电容的变化量提升,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较高,同时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信噪比。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可以通过将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整体面积制作为小于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整体面积的方式,来实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小于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的目的,其中整体面积即为子触控电极外边线的轮廓相应面积;具体如图1所示的感应子触控电极221的整体面积制作为小于驱动子触控电极211的整体面积的方式。
或者,还可以不限定感应子触控电极和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整体面积,而对感应子触控电极和驱动子触控电极中制作浮置区,通过优化感应子触控电极和驱动子触控电极中浮置区的面积,达到将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设置为小于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的目的;如将感应子触控电极和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整体面积设置为相同,且将感应子触控电极内浮置区面积设置为大于驱动子触控电极内浮置区的面积的方式,实现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大于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的设置。具体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至少部分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211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221内均设置有浮置区230。其中,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211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221中,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221的浮置区的面积,大于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211的浮置区的面积。其中,感应子触控电极221的整体面积可以与驱动子触控电极211的整体面积相同,进而通过将感应子触控电极221的浮置区的面积设置为大于驱动子触控电极211的浮置区的面积的方式,使得驱动子触控电极211的有效面积大于感应子触控电极221的有效面积。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浮置区可以为浮置电极或镂空区。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感应子触控电极和驱动子触控电极可以为面电极,此时浮置区为浮置电极时,浮置电极同样为面电极形式,具体如图3所示,浮置区230可以为浮置电极,浮置电极230为感应子触控电极221和驱动子触控电极211上通过分割形成的面电极结构。
或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触控电极层可以为网格触控电极层。其中,在触控电极层为网格触控电极层时,浮置电极可以为在子触控电极上分割形成的网格电极。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层为网格触控电极层,驱动子触控电极211和感应子触控电极221均为网格触控电极。驱动子触控电极211和感应子触控电极221均设置有浮置区230,且浮置区230为浮置电极,其中浮置电极230为网格电极结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浮置区占比为[13%,33%];及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中浮置区占比为(0-12%],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对浮置区的占比进行优化分析。其中,通过优化感应子触控电极和驱动子触控电极中浮置区的占比,将感应子触控电极和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相较于现有技术而变小,进而能够减小触控媒介与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的感应耦合电容,使得通过感应耦合电容耦合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耦合信号变小,减小该耦合信号对感应子触控电极和驱动子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的交互电容的影响,保证该交互电容的变化量提升,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如悬浮触控效果)较高,同时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信噪比。此外,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小了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能够减小对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形成交的互电容的充电时间,进而能够提高对驱动子触控电极的驱动频率,达到提高触控报点率的目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浮置区可以为单一结构,还可以为多个浮置区的集合结构,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为了增大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交互电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感应子触控电极和驱动子触控电极相对区域之间无设置浮置区。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邻的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相邻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211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221之间为交互区240,所述交互区处无设置所述浮置区230。其中,浮置区230设置于驱动子触控电极211和感应子触控电极221之内。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浮置区为多个子浮置区的集合结构时,靠近交互区的子浮置区的面积优化设置为小于远离交互区的子浮置区的面积,进而增大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交互电容。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相邻的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相邻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211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221之间为交互区240,所述浮置区包括多个相互隔离的子浮置区231;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211靠近所述交互区240侧的所有子浮置区231的面积,小于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211远离所述交互区240侧的所有子浮置区231的面积。和/或,相邻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211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221之间为交互区240,所述浮置区包括多个相互隔离的子浮置区231;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221靠近所述交互区240侧的所有子浮置区231的面积,小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221远离所述交互区240侧的所有子浮置区231的面积。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可以对交互区处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的形状进行优化,以增大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交互电容。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相邻的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相邻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211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221之间为交互区240,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211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221位于所述交互区240处均包括梳齿结构,且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211的梳齿结构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221的梳齿结构相互隔离交叉,进而通过增大驱动子触控电极211和感应子触控电极221之间交叠面积,增大驱动子触控电极211和感应子触控电极221之间交互电容。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常规显示面板,还可以为异形显示面板,如显示面板包括有AA孔,此时,在与AA孔区域无接触的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可以通过设置浮置区,来达到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大于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的设置;而在与AA孔区域接触的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可以无需设置浮置区,通过AA孔特殊设置,如AA孔对应感应子触控电极处的面积大于AA孔对应驱动子触控电极处的面积的设置,使得AA孔区域处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设置为大于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通孔区300,均与所述通孔区300的边线接触且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211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221中,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211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221内均无设置所述浮置区,且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211的有效面积大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221的有效面积。
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形显示面板还可以为顶角处为弯折圆角的显示面板,此时,与弯折圆角有接触的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同样无需设置浮置区,而通过弯折圆角过多占用感应子触控电极的设计,达到使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大于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的目的。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顶角处的弯折圆角400,均与所述弯折圆角的边线接触且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内均无设置所述浮置区,且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大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9所示通孔区和图10所示的弯折圆角仅仅是示意形状,对此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进行具体设计,需要满足与其接触的相邻的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大于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即可。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任意一实施例提供显示面板。
参考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移动终端1000,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可以为笔记本、平板电脑、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基底;位于所述基底一侧表面的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和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感应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连的多个驱动子触控电极,所述感应电极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相连的多个感应子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大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设置为大于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由于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较小,能够减小触控媒介与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的感应耦合电容,使得通过感应耦合电容耦合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耦合信号变小,进而减小该耦合信号对感应子触控电极和驱动子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的交互电容的影响,保证该交互电容的变化量提升,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较高,同时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信噪比。此外,减小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能够减小对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形成交的互电容的充电时间,进而能够提高对驱动子触控电极的驱动频率,达到提高触控报点率的目的。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
位于所述基底一侧表面的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和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感应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连的多个驱动子触控电极,所述感应电极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相连的多个感应子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大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内均设置有浮置区;
其中,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浮置区的面积,大于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浮置区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浮置区占比为[13%,33%];
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中浮置区占比为(0-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通孔区,均与所述通孔区的边线接触且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内均无设置所述浮置区,且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大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顶角处的弯折圆角,均与所述弯折圆角的边线接触且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内均无设置所述浮置区,且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大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为交互区,所述交互区处无设置所述浮置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为交互区,所述浮置区包括多个相互隔离的子浮置区;
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靠近所述交互区侧的所有子浮置区的面积,小于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远离所述交互区侧的所有子浮置区的面积;
和/或,相邻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为交互区,所述浮置区包括多个相互隔离的子浮置区;
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靠近所述交互区侧的所有子浮置区的面积,小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远离所述交互区侧的所有子浮置区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为交互区,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位于所述交互区处均包括梳齿结构,且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梳齿结构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梳齿结构相互隔离交叉。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置区为浮置电极或镂空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为网格触控电极层。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215874.9A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8174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5874.9A CN112817487B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5874.9A CN112817487B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7487A true CN112817487A (zh) 2021-05-18
CN112817487B CN112817487B (zh) 2022-08-02

Family

ID=75864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15874.9A Active CN112817487B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1748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78106A1 (en) * 2012-07-27 2014-03-20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Touch pattern structure of in-cell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CN205451004U (zh) * 2015-12-24 2016-08-1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7909093U (zh) * 2017-11-30 2018-09-2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9669572A (zh) * 2018-12-14 2019-04-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10837314A (zh) * 2019-10-11 2020-02-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感应装置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11427472A (zh) * 2020-03-12 2020-07-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75051A (zh) * 2020-04-08 2020-07-3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94466A (zh) * 2020-06-30 2020-09-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装置
CN112328115A (zh) * 2020-11-13 2021-02-0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78106A1 (en) * 2012-07-27 2014-03-20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Touch pattern structure of in-cell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CN205451004U (zh) * 2015-12-24 2016-08-1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7909093U (zh) * 2017-11-30 2018-09-2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9669572A (zh) * 2018-12-14 2019-04-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10837314A (zh) * 2019-10-11 2020-02-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感应装置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11427472A (zh) * 2020-03-12 2020-07-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75051A (zh) * 2020-04-08 2020-07-3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94466A (zh) * 2020-06-30 2020-09-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装置
CN112328115A (zh) * 2020-11-13 2021-02-0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7487B (zh) 202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6099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9632641B2 (en) Touch panel for determining real coordinates of the multiple touch points and method thereof
JP5946198B2 (ja) 高抵抗率の金属ファンアウト
US9081458B2 (en) In-cell touch display device
US9733508B2 (en)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P2735948B1 (en) Touch inductor, embedded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6029175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Substrate
CN112733790B (zh) 指纹识别模组、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KR20110076188A (ko) 정전 용량 센싱 장치 및 제조방법
CN103135831B (zh) 触控面板
KR20130121713A (ko) 터치 디바이스
US20120242613A1 (en) 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US10459589B2 (en) Touch substrate comprising radiused touch electrode boundaries mask plat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8907919B2 (en) Sensing structure of touch panel
CN103513837A (zh) 互电容式触摸结构、触摸面板以及触摸显示面板
CN105718129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201590062U (zh) 触控感应装置
CN104345997A (zh) 触控面板
CN103823588B (zh) 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101369431B1 (ko) 터치 패널, 터치 패널을 포함한 터치 감지 장치 및 터치 감지 방법
CN11281748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90064969A1 (en) Adaptive electrode arrangement in a capacitive sense array
CN106648258B (zh)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EP3678005A1 (en)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CN220154897U (zh) 一种触摸屏、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