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09093U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09093U
CN207909093U CN201721642852.6U CN201721642852U CN207909093U CN 207909093 U CN207909093 U CN 207909093U CN 201721642852 U CN201721642852 U CN 201721642852U CN 207909093 U CN207909093 U CN 2079090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
display panel
layer
i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4285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浚原
刘甲定
王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4285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09093U/zh
Priority to US16/349,122 priority patent/US20200285347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97341 priority patent/WO2019105051A1/zh
Priority to TW107127174A priority patent/TWI66559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090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090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阴极、封装层以及触控层,其中,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阴极与所述触控层之间,所述封装层采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这样,通过将触控显示面板中封装层采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可以减少阴极与触控层中触控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容,在对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时,由于降低了阴极与触控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容,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减少阴极对触控电极的干扰,进而降低对触控显示面板触控功能的损伤,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面板是将触控屏与平面显示面板整合在一起,以使平面显示面板具有触控功能。通常,触控显示面板可以提供人机互动界面,并允许通过手指、触控笔等执行输入,在使用上更直接、更人性化。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触控显示面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显示装置中。
随着触控显示面板薄型化的发展,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越来越薄,针对触控显示面板中的阴极与触控电极而言,两者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其阴极与触控电极之间的距离甚至小于10μm。
这样,在对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时,由于阴极与触控电极之间的距离较近,阴极会对触控电极产生干扰,导致触控电极的检测灵敏度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受损,甚至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由于阴极与触控电极之间的距离较近,导致阴极对触控电极的干扰较大,影响触控电极触控灵敏度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阴极、封装层以及触控层,其中:
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阴极与所述触控层之间,所述封装层采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
优选地,所述低介电常数的范围为3~8。
优选地,所述封装层的厚度为1~10μm。
优选地,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一绝缘层,其中:
所述第一导电层中包含所述感应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层中包含所述驱动电极;
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一绝缘层采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
优选地,所述高介电常数大于30。
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为0.01~10μm。
优选地,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三导电层以及第二绝缘层,其中:
所述第三导电层中包含所述感应电极以及所述驱动电极;
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于所述第三导电层上,所述第二绝缘层采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
优选地,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0.01~10μm,所述高介电常数不小于30。
优选地,所述封装层包括薄膜封装以及衬底层中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记载的所述触控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包含阴极、封装层以及触控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阴极与所述触控层之间,所述薄膜封装层采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这样,通过将触控显示面板中的封装层采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可以减少阴极与触控层中触控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容,在对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时,由于降低了阴极与触控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容,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减少阴极对触控电极的干扰,进而降低对触控显示面板触控功能的损伤,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相邻驱动子电极和感应子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相邻驱动子电极和感应子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侧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侧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阴极、封装层以及触控层,其中: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阴极与所述触控层之间,所述封装层采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触控显示面板中的封装层采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可以减少阴极与触控层中触控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容,在对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时,由于降低了阴极与触控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容,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减少阴极对触控电极的干扰,进而降低对触控显示面板触控功能的损伤,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下面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是on-cell或out-cell或in-cell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可以适用于各种模式的显示面板,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多个所述感应电极以及多个所述驱动电极可以位于相同的导电层中,也可以位于不同的导电层中,其中,多个所述感应电极以及多个所述驱动电极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ITO(中文名称:氧化铟锡,英文名称:Indium Tin Oxide);AgNW(纳米银线),石墨烯,等,也可以为金属材料metal mesh。
所述封装层可以是用于对显示面板进行封装的薄膜封装层,也可以是所述薄膜封装层及所述触控层与所述薄膜封装层之间的衬底层,还可以既包含所述薄膜封装层,又包含所述衬底层,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其中,若所述封装层为所述薄膜封装层,则所述薄膜封装层采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若所述封装层是所述衬底层,则所述衬底层采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若所述封装层包含所述薄膜封装层以及所诉衬底层,则所述薄膜封装层以及所述衬底层中的至少一个采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如下所述。
图1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包含阴极11、薄膜封装层12、衬底层13(薄膜封装层12以及衬底层13可以统称为封装层)以及触控层14,触控层14中包含导电层141以及绝缘层142,导电层141中包含感应电极1411以及驱动电极1412。其中,薄膜封装层12可以用于对阴极11进行封装,衬底层13在薄膜封装层12之上,且位于薄膜封装层12与触控层14之间。
图1所示的薄膜封装层12的材料可以是低介电常数材料,具体可以是透明的低介电常数材料。其中,作为一种优选地方式,所述低介电常数材料的介电常数可以在3~8之间。具体地,所述低介电常数材料可以是氧化硅,也可以是氮氧化硅,还可以是其他具有低介电常数的材料,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图1中,触控层14中的感应电极1411与阴极11之间可以产生感应电容,由于薄膜封装层12位于阴极11与感应电极1411之间,因此,薄膜封装层12可以视为感应电极1411与阴极11构成的电容(感应电极1411与阴极11可以分别视为该电容的其中一个极板)之间的介质。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薄膜封装层12采用的是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降低感应电极1411与阴极11之间的感应电容。这样,在对触控层14进行触控时(即对所述触控显示屏进行触控时),可以有效降低阴极11对感应电极1411的干扰。
同样的,触控层14中的驱动电极1412与阴极11之间也可以产生感应电容,薄膜封装层12也可以视为驱动电极1412与阴极11构成的电容(驱动电极1412与阴极11可以分别视为该电容的其中一个极板)之间的介质。由于薄膜封装层12采用的是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降低驱动电极1412与阴极11之间产生的感应电容。这样,在对触控层14进行触控时,可以有效降低阴极11对驱动电极1412的干扰。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降低阴极对感应电极的干扰,以及阴极对驱动电极的干扰,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有效提高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少阴极11与感应电极1411之间的感应电容,以及阴极11与驱动电极1412之间的感应电容,在满足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厚度要求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当增加薄膜封装层12的厚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地方式,薄膜封装层12的厚度可以在1~10μm之间。
图1中,衬底层13位于薄膜封装层12与触控层14之间,衬底层13的上方可以形成导电层141,导电层141上覆盖有绝缘层142。在其他实现方式中,衬底层13可以与触控层14作为一个整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阴极11与触控层14中感应电极1411以及驱动电极1412之间的感应电容,衬底层13也可以采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具体可以是透明的低介电常数材料。其中,所述低介电常数的材料的介电常数可以在3~8之间,具体可以是氧化硅,也可以是氮氧化硅,还可以是其他低介电常数的材料,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这样,由于阴极11与触控层14之间的薄膜封装层12以及衬底层13均采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阴极11与触控层14中的感应电极1411以及驱动电极1412之间的感应电容,进而降低阴极11对感应电极1411以及驱动电极1412的干扰,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图1所示的薄膜封装层12以及基板衬底13中可以至少有一个采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只要可以减少阴极11与感应电极1411以及驱动电极1412之间的感应电容即可,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其中,若薄膜封装层12以及基板衬底13均采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则两者采用的低介电常数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里也不做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还可以去掉基板衬底13,也就是说,触控层14可以直接形成于薄膜封装层12上,这样,可以在满足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厚度的要求下,将薄膜封装层12的厚度设计的更厚一些,以最大程度地减低阴极11与感应电极1411以及驱动电极1412之间的感应电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图1所示的绝缘层142还可以采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具体可以是透明的高介电常数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高介电常数的材料的介电常数可以大于30。具体地,所述高介电常数的材料可以是氮化硅,也可以是氧化钛,还可以是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锆等其他具有高介电常数的材料,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图1中,触控层14中的感应电极1411与驱动电极1412之间可以产生感应电容,绝缘层142可以视为感应电极1411与驱动电极1412构成的电容(感应电极1411与驱动电极1412可以分别视为该电容的其中一个极板)之间的介质。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绝缘层142采用的是高介电常数的材料,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增加感应电极1411与驱动电极1412之间产生的感应电容。这样,在对触控层14进行触控时(即对所述触控显示屏进行触控时),可以通过增加感应电极1411与驱动电极1412之间的感应电容的方法,降低阴极11对感应电极1411以及驱动电极1412的干扰,进而提高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加感应电极1411与驱动电极1412之间的感应电容,还可以适当减少绝缘层142的厚度。作为一种优选地方式,绝缘层142的厚度可以设置在0.01~10μm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阴极、封装层以及触控层,其中,所述封装层位于阴极与所述触控层之间,且所述封装层中包含薄膜封装层以及衬底层,所述触控层中包含感应电极以及驱动电极,所述感应电极以及所述驱动电极位于相同的导电层中,所述封装层采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
通过将触控显示面板中阴极与触控层之间的薄膜封装层采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可以减少阴极与触控层中感应电极以及驱动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容,在对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时,由于降低了阴极与感应电极以及驱动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容,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减少阴极对触控电极的干扰,进而降低对触控显示面板触控功能的损伤,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实施例2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如下所述。
图2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包含阴极21、薄膜封装层22以及触控层23,薄膜封装层22位于阴极21与触控层23之间,触控层23包括第一导电层231、绝缘层232以及第二导电层233,绝缘层232位于第一导电层231与第二导电层233之间,第一导电层231中包含驱动电极2311,第二导电层233中包含感应电极2331。其中,薄膜封装层12可以用于对阴极11进行封装。
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与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相比,图2中的驱动电极2311与感应电极2331位于不同的导电层中,且,触控层23可以直接形成于薄膜封装层22上。
图2所示的薄膜封装层22的材料可以是低介电常数材料,具体可以是透明的低介电常数材料。其中,该低介电常数材料的厚度以及介电常数的大小可以参见实施例1中记载的内容,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通过对薄膜封装层22采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可以降低驱动电极2311与阴极21之间的感应电容,以及感应电极2331与阴极21之间的感应电容,在对触控层23进行触控时,可以有效降低阴极21对驱动电极2311以及感应电极2331的干扰,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图2所示的绝缘层232也可以采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具体可以是透明的高介电常数材料。其中,该高介电常数材料的厚度以及介电常数的大小可以参见实施例1中记载的内容,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针对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而言,触控层23中的驱动电极2311与感应电极2331之间可以产生感应电容,且绝缘层232可以视为驱动电极2311与感应电极2331构成的电容(驱动电极2311与感应电极2331可以分别视为该电容的其中一个极板)之间的介质。由于图2中绝缘层232采用的是高介电常数材料,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增加驱动电极2311与感应电极2331之间产生的感应电容。这样,在对触控层23进行触控时,可以通过增加驱动电极2311与感应电极2331之间的感应电容的方法,降低阴极21对驱动电极2311以及感应电极2331的干扰,进而提高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阴极、薄膜封装层以及触控层,其中,所述触控屏中包含感应电极以及驱动电极,所述感应电极以及所述驱动电极位于不同的导电层中,所述薄膜封装层位于所述阴极与所述触控层之间,所述薄膜封装层采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
通过将触控显示面板中阴极与触控层之间的薄膜封装层采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可以减少阴极与触控层中感应电极以及驱动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容,在对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时,由于降低了阴极与感应电极以及驱动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容,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减少阴极对触控电极的干扰,进而降低对触控显示面板触控功能的损伤,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降低触控显示面板中阴极对触控电极的影响,还可以将至少一个所述触控电极的内部挖空,这样,可以减少所述阴极与所述触控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进而降低阴极对触控电极的干扰,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电极可以包含感应电极以及驱动电极,至少一个所述触控电极的内部挖空,可以是至少一个所述感应电极的内部挖空,也可以是至少一个驱动电极的内部挖空,也可以是至少一个所述感应电极的内部挖空以及至少一个驱动电极的内部挖空,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所述阴极对所述感应电极的干扰大于所述阴极对所述驱动电极的干扰,因此,作为一种优选地方式,可以将至少一个所述感应电极的内部挖空。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含多个(图3中仅示出两个)感应电极31以及多个(图3中仅示出两个)驱动电极32,多个感应电极31可以沿第一方向(图3所示的X方向)排布,多个驱动电极32可以沿第二方向(图3所示的Y方向)排布,多个感应电极31与多个驱动电极32相互交叉,所述第一方向可以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每一个感应电极31可以包含多个感应子电极311,每个驱动电极32可以包含多个驱动子电极321。其中,每一个感应子电极311以及每一个驱动子电极321的形状可以是菱形,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每一个感应子电极311以及每一个驱动子电极321的形状也可以是条状,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图3中,针对其中一个感应电极31,其包含的三个感应子电极311的内部可以均挖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感应电极31与阴极之间的相对面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一个感应电极包含的感应子电极中可以有一部分感应子电极内部挖空,另一部分感应子电极内部不挖空,内部挖空的感应子电极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其中,内部挖空的感应子电极可以是相邻的感应子电极,也可以是不相邻的感应子电极,这里也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其中一个感应电极31而言,其包含的多个感应子电极311可以通过第一导电桥312依次连接,针对其中一个驱动电极31而言,其包含的多个驱动子电极321可以通过第二导电桥322依次连接,其中,第一导电桥312和第二导电桥322相互绝缘。
图3所示的多个感应电极31以及多个驱动电极32可以位于相同的导电层中,第一导电桥312和第二导电桥322可以设置在不同的导电层中。例如,若多个感应电极31以及多个驱动电极32位于导电层A中,则,第一导电桥312可以位于导电层A中,第二导电桥322可以位于导电层B中(或者,第一导电桥312可以位于导电层B中,第二导电桥322可以位于导电层A中)。其中,导电层A、导电层B以及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中的阴极从上到下的位置关系可以依次为:导电层A、导电层B、阴极,也可以为:导电层B、导电层A、阴极。
图3所示的多个感应电极31以及多个驱动电极32也可以位于不同的导电层中,且第一导电桥312和第二导电桥322也位于不同的导电层中。例如,若多个感应电极31位于导电层A中,则第一导电桥312也位于导电层A中,若多个驱动电极31位于导电层B中,则第二导电桥322也位于导电层B中。其中,导电层A、导电层B以及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中的阴极从上到下的位置关系可以依次为:导电层A、导电层B、阴极。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感应电极内部挖空降低阴极对感应电极的干扰的基础上,为了降低阴极对驱动电极的干扰,可以对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一个驱动电极内部挖空。其中,所述驱动电极内部挖空区域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3所示,图3中每一个驱动电极32包含的三个驱动子电极321的内部可以均挖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驱动电极32与阴极之间的相对面积,进而减少阴极对驱动电极32的干扰。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一个驱动电极包含的驱动子电极中可以有一部分驱动子电极内部挖空,另一部分驱动子电极内部不挖空,内部挖空的驱动子电极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其中,内部挖空的驱动子电极可以是相邻的驱动子电极,也可以是不相邻的驱动子电极,这里也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针对整个触控显示面板而言,可以将其包含的感应子电极内部均挖空,驱动子电极内部不挖空,也可以将所述感应子电极以及所述驱动子电极内部均挖空,还可以是将一部分感应子电极内部挖空,一部分驱动子电极内部挖空,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在对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包含的至少一个感应子电极内部挖空的基础上,或在对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包含的至少一个感子应电极内部挖空以及至少一个驱动子电极内部挖空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增加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还可以将相邻的感应子电极和驱动子电极设计为相互嵌套的结构。
具体地,相邻的驱动子电极和感应子电极之间相互嵌套,可以包括:
驱动子电极的侧边和相邻的感应子电极的侧边均具有凹凸状结构,两凹凸状结构形状一致且相互匹配。
所述驱动子电极的凸形部位可以嵌入所述感应子电极的凹形部位中,所述感应子电极的凸形部位可以嵌入所述驱动子电极的凹形部位中。其中,所述凹凸状结构的凹形部位以及凸形部位可以均为长方形,正方形、弧形或其他形状,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这样,通过将感应子电极与相邻的驱动子电极设计为凹凸状结构,一方面可以增加感应子电极与驱动子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另一方面还可以缩短感应子电极与驱动子电极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有效增加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之间的互容,在对触控显示装置进行触控时,可以增加感应电极检测到的电容变化,有效提高感应电极的检测灵敏度,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相邻驱动子电极和感应子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图4中41可以为图3所示的感应子电极311的侧边,42可以为图3所示的驱动子电极321的侧边,侧边41具有多个长方形的凹凸状结构411,侧边42具有长方形的凹凸状结构421,两个凹凸状结构相互匹配。这样,可以增加图3所示的感应子电极311与图3所示的驱动子电极321之间的相对面积,以及缩短感应子电极311与驱动子电极321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增加感应子电极311与驱动子电极321之间的感应电容。
针对图3所示的整个触控显示面板而言,至少一个感应子电极311的侧边与相邻的驱动子电极321的侧边可以设置为上述记载的所述凹凸状结构,优选地,每一个感应子电极311的侧边与相连的驱动子电极321的侧边均可以设置为所述凹凸状结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多个驱动电极与多个感应电极之间的互容,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相邻的驱动子电极和感应子电极之间相互嵌套,还可以包括:
驱动子电极的侧边和相邻的感应子电极的侧边均为螺旋状结构,两螺旋状结构形状一致且相互匹配。
其中,所述驱动子电极的螺旋壁可以嵌入所述感应子电极的螺旋壁的间隙中,所述感应子电极的螺旋壁可以嵌入所述驱动子电极的螺旋壁的间隙中,两个不同的螺旋壁可以构成费马螺线的结构。
通过将感应子电极与相邻的驱动子电极设计为螺旋状结构,一方面可以增加感应子电极与驱动子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另一方面还可以缩短感应子电极与驱动子电极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有效增加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之间的互容,在对触控显示装置进行触控时,可以增加感应电极检测到的电容变化,有效提高感应电极的检测灵敏度,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相邻驱动子电极和感应子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图5中51可以为图3所示的感应子电极311的侧边,52可以为图3所示的驱动子电极321的侧边,侧边51为螺旋状结构且具有螺旋壁511,侧边52为螺旋状结构且具有螺旋壁521,螺旋壁511和螺旋壁521的形状一致,且螺旋壁511嵌入螺旋壁521的间隙中,螺旋壁521嵌入螺旋壁511的间隙中。这样,可以增加图3所示的感应子电极311与图3所示的驱动子电极321之间的相对面积,以及缩短感应子电极311与驱动子电极321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增加感应子电极311与驱动子电极321之间的感应电容。
针对图3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而言,至少一个感应子电极311的侧边与相邻的驱动子电极321的侧边可以设置上述记载的所述螺旋状结构,优选地,每一个感应子电极311的侧边与相连的驱动子电极321的侧边均可以设置为所述螺旋状结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多个驱动电极与多个感应电极之间的互容,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针对整个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而言,可以将其中所有的驱动子电极的侧边与相邻感应子电极的侧边均设置为凹凸状结构,也可以均设置为螺旋状结构,还可以将一部分驱动子电极的侧边与相邻的感应子电极的侧边设置为凹凸状结构,另一部分驱动子电极的侧边与相邻感应子电极的侧边设置为螺旋状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阴极和多个感应电极,至少一个所述感应电极的内部挖空,以减少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相对面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触控显示面板中感应电极的内部进行挖空,可以减少感应电极与触控显示面板阴极之间的相对面积,进而减少感应电极与阴极之间的感应电容。这样,在对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时,由于阴极与感应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容变小,因此,感应电极可以检测到较大的电容变化,从而有效降低阴极对感应电极的干扰,提高感应电极的检测灵敏度,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触控显示面板中至少一个触控电极的内部挖空,可以降低阴极对触控电极的干扰,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此外,在本申请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所述阴极中与所述触控电极的位置对应的区域进行挖空,这样,也可以减少所述阴极对所述触控电极的干扰,进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如下所述。
图6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包含感应电极层61、驱动电极层62以及阴极层63,三者的上下位置关系可以是:感应电极层61、驱动电极层62以及阴极层63。其中,感应电极层61包含多个感应电极611,驱动电极层包含多个驱动电极62(图6中未具体示出),阴极层63可以视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阴极。
在图6中,所述阴极可以包含多个挖空区域631,挖空区域631的个数与感应电极611个数相同(图6中示出了7个感应电极611,7个挖空区域631),每一个挖空区域631的位置可以与每一个感应电极611的位置一一对应。
这样,对于整个所述阴极而言,可以减少所述阴极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进而减少所述阴极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容,在对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时,可以有效降低所述阴极对所述感应电极的干扰,进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阴极包含的所述挖空区域的个数还可以小于所述感应电极的个数。例如,图6所示触控显示面板的阴极中可以包含5个挖空区域,每一个所述挖空区域的位置可以与一个感应电极的位置相对应(即存在两个感应电极位置对应的阴极区域没有挖空)。这样,针对整个所述阴极而言,也可以减少所述阴极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进而减少所述阴极对感应电极的干扰。
此外,所述阴极包含的所述挖空区域的个数还可以大于所述感应电极包含的所述感应子电极的个数。例如,针对图6所示的其中一个感应电极,可以在其位置对应的阴极区域进行挖空并得到两个或多个挖空区域,这些挖空区域的位置均与该感应电极的位置相对应。这样也可以减少所述阴极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进而减少所述阴极对感应电极的干扰。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阴极中包含的所述挖空区域的个数可以根据对所述感应电极的灵敏度要求确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作为一种优选地方式,可以确定所述阴极中包含的所述挖空区域的个数与所述感应电极的个数相同,且所述挖空区域的位置与所述感应电极的位置一一对应。
图6中,每一个挖空区域631的形状可以与感应电极611的形状相同,即每一个挖空区域631的形状可以为条状,每一个挖空区域631的面积也可以等于与其位置相对应的感应电极611的面积。这样,针对整个所述阴极而言,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所述阴极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进而有效降低所述阴极对所述感应电极的干扰。
此外,图6中每一个挖空区域631的面积也可以小于与其位置对应的感应电极611的面积,这样,针对整个所述阴极而言,可以在减少所述阴极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证所述阴极的显示功能不受损。其中,每一个挖空区域631的具体面积可以根据对所述感应电极的检测灵敏度要求或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要求确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阴极和多个感应电极,其中,所述阴极包含至少一个挖空区域,每一个所述挖空区域的位置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感应电极的位置相对应,以减少所述阴极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这样,针对整个阴极而言,通过将触控显示面板阴极中与感应电极相对应的区域进行挖空,可以减少阴极与感应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进而减少阴极与感应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容。这样,在对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时,由于降低了阴极与感应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容,因此,可以减少阴极对感应电极的干扰,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增加感应电极检测到的电容变化,提高感应电极的检测灵敏度,进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如下所述。
图7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电极层71以及阴极层72,触控电极层71可以位于阴极层72的上方,触控电极层71中可以包含多个感应电极711以及多个驱动电极712,阴极层72可以视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阴极。
图7中,多个感应电极711与多个驱动电极712位于相同的导电层71(即触控电极层71),且相互交叉,其中,多个感应电极711可以沿第一方向(图7中的X方向),多个驱动电极712可以沿第二方向(图7中的Y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感应电极711以及多个驱动电极712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或金属材料。
针对其中一个感应电极711而言,该感应电极711可以包含多个依次连接的感应子电极(图7中示出4个感应子电极),每一个所述感应子电极的形状为菱形;针对其中一个驱动电极712而言,该驱动电极712可以包含4个依次连接的驱动子电极,每一个所述驱动子电极的形状为菱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针对其中一个所述感应电极,其包含的每一个所述感应子电极的形状还可以是条状,或者,还可以是一部分所述感应子电极的形状为菱形,另一部分感应子电极的形状为条状,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同理,针对其中一个所述驱动电极,其包含的每一个所述驱动子电极的形状也可以是条状,或者,一部分所述驱动子电极的形状为菱形,另一部分驱动子电极的形状为条状,只要满足所述感应子电极以及所述驱动子电极的图案可以布满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即可。
图7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中,针对每一个感应电极711而言,该感应电极711可以包含至少一个与驱动电极712交叉的电极区域713,如图7所示,一个感应电极711包含3个电极区域713,3个感应电极711包含9个电极区域713。其中,每一个电极区域713对应的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互不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的感应电极711与驱动电极712交叉的多个电极区域713通常为用于连接多个感应子电极的架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电极区域713可以视为感应电极711的一部分,所述电极区域713与所述阴极之间可以产生感应电容,在对所述显示触控面进行触控时,所述阴极会通过电极区域713对感应电极711产生干扰。
图7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中,阴极层72中可以包含至少一个挖空区域721,每一个挖空区域721的位置分别与一个电极区域713的位置相对应,如图7所示,阴极层72中包含9个挖空区域721,每一个挖空区域721的位置与电极层71中包含的9个电极区域713的位置一一对应。这样,可以减少所述阴极与所述电极区域之间的相对面积,进而减少所述阴极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降低所述阴极对所述感应电极的干扰。
图7所述的所述阴极中包含的挖空区域721的个数与电极区域713的个数相同,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挖空区域721的个数也可以小于感应区域713的个数,这样,也可以减少所述阴极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进而降低所述阴极对所述感应电极的干扰。
图7中,针对其中一个挖空区域721而言,挖空区域721的形状可以与位置对应的感应区域713形状相同,如图7所示,感应区域713的形状为条状,挖空区域721的形状也为条状。此外,挖空区域721的面积也可以与位置对应的感应区域713的面积相同,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挖空区域721与感应区域713之间的相对面积,进而有效减少所述阴极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
此外,挖空区域721的面积也可以小于位置对应的感应区域713的面积,以减少所述阴极被挖空的区域,避免所述阴极的显示功能受损。
图7所示的阴极72中,除了可以包含多个挖空区域721外,还可以包含多个挖空区域722,每一个挖空区域722的位置可以与其中一个所述感应子电极的位置相对应。具体地,挖空区域722的个数可以不大于所述感应子电极的个数,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针对其中一个挖空区域722而言,挖空区域722的形状可以与位置对应的所述感应子电极711的形状相同,挖空区域722的面积可以小于所述感应子电极711的面积。这样,在将所述电极区域对应的阴极区域挖空的基础上,将至少一个感应子电极对应的阴极区域挖空,可以有效减少感应电极与阴极之间的相对面积,进而降低阴极对感应电极的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优选将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重合的电极区域对应的阴极部分挖空,原因是:所述电极区域的位置对应的阴极区域对感应电极的干扰,相较于所述感应子电极的位置对应的阴极区域对感应电极的干扰更为明显,因此,为了有效减少阴极对感应电极的干扰,且最大可能的避免阴极的显示功能受损,可以优选将阴极中与所述电极区域对应的位置进行挖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阴极、多个感应电极以及多个驱动电极,其中,多个感应电极和多个驱动电极位于一个导电层,所述多个感应电极与所述多个驱动电极相互交叉,且包含至少一个交叉的电极区域,所述阴极中包含至少一个挖空区域,每一个所述挖空区域的位置与其中一个电极区域的位置相对应。
这样,通过将阴极中与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重叠部分对应的区域进行挖空,可以减少阴极与感应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进而减少阴极与感应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容。这样,在对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时,由于降低了阴极与感应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容,因此,减少了阴极对感应电极的干扰,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增加感应电极检测到的电容变化,提高感应电极的检测灵敏度,进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由于显示面板与触控电极之间的距离较近,显示面板中驱动信号也容易对触控电极中的感应电极产生干扰,导致触控功能受损。
有鉴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以及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导电层中包含多个感应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层中包含多个驱动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所述多个感应电极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区域落在所述多个驱动电极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区域内。这样,由于驱动电极位于感应电极与显示面板之间,且感应电极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区域落在驱动电极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区域内,因此,驱动电极可以有效阻挡或吸收驱动信号产生的电磁场,在对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时,可以有效降低驱动信号对感应电极的干扰,进而保证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要求驱动电极位于感应电极与显示面板之间,这样,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感应电极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区域落在多个所述驱动电极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区域内。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侧视图。图9为图8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如下所述。
图8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包含:第一导电层81、第二导电层82以及显示面板83,第一导电层81中包含多个感应电极811,第二导电层82中包含多个驱动电极821,第二导电层82位于第一导电层81与显示面板83之间。此外,图8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还可以包含封装层84、绝缘层85以及保护层86,其中,封装层84位于第二导电层82与显示面板83之间,可以是用于对显示面板进行封装的薄膜封装层,也可以是所述薄膜封装层及所述触控层与所述薄膜封装层之间的衬底层,还可以既包含所述薄膜封装层,又包含所述衬底层,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绝缘层85位于第一导电层81与第二导电层82之间,用于对感应电极811与驱动电极821进行绝缘,保护层86覆盖于第一导电层81上,可以用于对感应电极811进行保护。
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感应电极81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区域落在多个驱动电极821在显示面板上83上的正投影区域内。具体地:
图8中X方向可以视为感应电极81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方向,以及驱动电极82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方向。从图8可以看出,感应电极81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区域的宽度落在了驱动电极82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区域的宽度内。
图9为图8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其中,垂直与显示面板83的方向可以视为感应电极81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方向,以及驱动电极82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方向。结合图8以及图9可以看出,感应电极81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区域落在了驱动电极82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区域内。
这样,由于驱动电极821位于感应电极811与显示面板83之间,且感应电极8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区域落在驱动电极82在显示面板83的正投影区域内,因此,驱动电极82可以有效阻挡或吸收显示面板83中的驱动信号产生的电磁场,进而减弱该电磁场对感应电极的影响,在对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时,可以有效降低所述驱动信号对感应电极811的干扰,保证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在图9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每一个感应电极811还可以包含多个依次连接的感应子电极8111,每一个驱动电极821还可以包含多个依次连接的驱动子电极8211,其中,一个感应电极811包含的感应子电极8111的个数与一个驱动电极821包含的驱动子电极8211的个数相同,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含的感应子电极8111的个数与其包含的驱动子电极8211的个数相同。
结合图8以及图9可以看出,针对其中一个驱动子电极8211而言,沿所述正投影方向,与该驱动子电极8211位置对应的感应子电极8111的个数为1个,该感应子电极811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区域落在了与其位置对应的驱动子电极821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区域内。
这样,由于每一个感应子电极811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区域分别落在了其中一个驱动子电极821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区域内,因此,针对每一个驱动子电极8211而言,可以有效阻挡或吸收对其中一个感应电极8111产生干扰的所述驱动信号的电磁场,进而降低该电磁场对该感应子电极8111的干扰,针对整个触控显示面板而言,可以有效降低所述驱动信号对感应电极811的干扰。
图9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每一个感应子电极8111以及每一个驱动子电极8211的形状为均为菱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个感应子电极8111以及每一个驱动子电极8211的形状还可以均为条状,或者,每一个感应子电极8111的形状为菱形,每一个驱动子电极8211的形状为条状,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只要满足感应电极81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区域落在驱动电极821在显示面板83上的额正投影区域内即可。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包含的感应子电极的个数还可以大于其中一个驱动电极包含的驱动子电极的个数,且,至少一个感应子电极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区域落在其中一个所述驱动子电极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区域内。
图10为图8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图10中,感应电极811包含的感应子电极8111的个数大于驱动电极821中包含的驱动子电极8211的个数,垂直于显示面板83的方向可以是感应电极81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方向,以及驱动电极82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方向。
针对图10所示的驱动子电极8211而言,沿所述正投影方向,与该驱动子电极8211沿正投影方向上位置对应的感应子电极8111的个数为2个,该2个感应子电极811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区域落在该驱动子电极821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区域内。
这样,由于每两个感应子电极811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区域落在了其中一个驱动子电极8211在显示面板83上的正投影区域内,因此,针对每一个驱动子电极8211而言,可以有效阻挡或吸收对其中两个感应电极8111产生干扰的所述驱动信号的电磁场,进而降低该电磁场对该两个感应子电极8111的干扰,针对整个触控显示面板而言,可以有效降低所述驱动信号对感应电极811的干扰。
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图8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的所述第二导电层还可以包含多个填充块,其中:
所述多个填充块填充于所述多个驱动电极之间的空隙中;
所述多个填充块之间相互绝缘,且所述多个填充块与所述多个驱动电极之间相互绝缘。
如图11所示,图11与图8相比,可以包含多个填充块822导电,多个填充块822的材料可以与驱动电极821的材料相同。图12为图11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从图12可以看出,针对每一个填充块822而言,其可以填充于驱动电极821之间的空隙中,但与每一个驱动电极821相互绝缘,且多个填充块822之间可以相互绝缘。
由于多个填充块822导电,且填充于多个驱动电极821的空隙之间,因此,可以有效阻挡或吸收多个驱动电极821空隙间的所述驱动信号的电磁场,避免所述电磁场通过多个驱动电极821之间的空隙作用在感应电极811上,并对感应电极811产生干扰。也就是说,在多个驱动电极821之间填充多个填充块821后,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驱动信号产生的电磁场对感应电极811的干扰,从而保证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以及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中包含多个感应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层中包含多个驱动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所述多个感应电极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区域落在所述多个驱动电极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区域内。这样,由于驱动电极位于感应电极与显示面板之间,且感应电极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区域落在驱动电极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区域内,因此,驱动电极可以有效阻挡或吸收驱动信号产生的电磁场,在对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时,可以有效降低驱动信号对感应电极的干扰,进而保证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实施例3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1记载的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也可以包含上述实施例2记载的所述触控显示面板。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阴极、封装层以及触控层,其中:
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阴极与所述触控层之间,所述封装层采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介电常数的范围为3~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层的厚度为1~10μm。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一绝缘层,其中:
所述第一导电层中包含感应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层中包含驱动电极;
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一绝缘层采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介电常数不小于3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为0.01~10μm。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三导电层以及第二绝缘层,其中:
所述第三导电层中包含感应电极以及驱动电极;
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于所述第三导电层上,所述第二绝缘层采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0.01~10μm,所述高介电常数不小于3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层包括薄膜封装层以及衬底层中的至少一个。
10.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CN201721642852.6U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2079090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42852.6U CN207909093U (zh)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16/349,122 US20200285347A1 (en) 2017-11-30 2018-07-27 Touch display pane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PCT/CN2018/097341 WO2019105051A1 (zh) 2017-11-30 2018-07-27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TW107127174A TWI665594B (zh) 2017-11-30 2018-08-03 Touch display pane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42852.6U CN207909093U (zh)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09093U true CN207909093U (zh) 2018-09-25

Family

ID=63571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42852.6U Active CN207909093U (zh)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09093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3195A (zh) * 2019-01-15 2019-05-1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92160A (zh) * 2019-03-29 2019-07-0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597418A (zh) * 2019-09-19 2019-12-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装置
CN111026290A (zh) * 2019-12-04 2020-04-17 霸州市云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CN111190498A (zh) * 2018-11-14 2020-05-2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782089A (zh) * 2020-08-21 2020-10-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30262A (zh) * 2020-09-11 2020-11-1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12817487A (zh) * 2021-02-26 2021-05-18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0498B (zh) * 2018-11-14 2023-12-2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190498A (zh) * 2018-11-14 2020-05-2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753195A (zh) * 2019-01-15 2019-05-1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92160B (zh) * 2019-03-29 2022-04-1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9992160A (zh) * 2019-03-29 2019-07-0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597418A (zh) * 2019-09-19 2019-12-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装置
CN111026290B (zh) * 2019-12-04 2023-07-14 霸州市云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CN111026290A (zh) * 2019-12-04 2020-04-17 霸州市云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CN111782089A (zh) * 2020-08-21 2020-10-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82089B (zh) * 2020-08-21 2024-0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30262A (zh) * 2020-09-11 2020-11-1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11930262B (zh) * 2020-09-11 2024-04-2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12817487A (zh) * 2021-02-26 2021-05-18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09093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8153445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TWI665594B (zh) Touch display pane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7092400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触控显示装置
CN203588229U (zh) 触控面板
US9075484B2 (en) Sensor patterns for mutual capacitance touchscreens
KR101073684B1 (ko) 낮은 저항 값을 가지는 캐패시티브 방식 터치 스크린의 투명전극 패턴 구조
CN102446044B (zh) 静电电容型触摸屏面板
CN207833470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WO2014044049A1 (zh) 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08037846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945516A (zh) 二维位置传感器
CN104123052B (zh) 电容触敏面板和使用电容触敏面板的移动终端
CN103913873A (zh) 一种液晶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扫描方法
US20130100072A1 (en) Touch Panel
CN106201145A (zh) 一种触摸屏、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3164058A (zh) 触摸屏、彩色滤光片基板、液晶显示器
US9298330B2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having complementarily matching adjacent electrode units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capacitive touch panel
JP2016530649A (ja) 静電容量方式の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センサ、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3186937U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103268177A (zh) 一种电容式触控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1590062U (zh) 触控感应装置
CN103809796A (zh) 触控感应电极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2948423U (zh) 触控感应电极结构
CN103294292B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触摸检测方法和电容式触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Bazhou Yung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Kuns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Assignor: The valley (Guan) Technology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19990000155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