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0262A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0262A
CN111930262A CN202010954477.9A CN202010954477A CN111930262A CN 111930262 A CN111930262 A CN 111930262A CN 202010954477 A CN202010954477 A CN 202010954477A CN 111930262 A CN111930262 A CN 1119302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layer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cath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544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0262B (zh
Inventor
郭席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5447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02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0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02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02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02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发光器件层、触控层,触控层位于发光器件层背离基底一侧;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区域和位于发光区域之间的非发光区域,发光器件层中的阴极层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开口位于非发光区域内;触控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至少部分触控电极在基底上的投影与开口在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降低触控电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容负载,提高触控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面板因具备显示和位置触控检测功能、使用方便、人机交流体验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当用户用手或外物与触控显示面板接触时,触控显示面板可以检测到触控点,并根据输入指令来驱动触控显示装置,以实现特定的显示。
触控层可在显示面板的发光层以上制备,如在封装层上形成触控层的oc-cell类型的触控显示面板,随着触控显示面板的尺寸的增大,触控电极的面积增大,触控电极与显示面板中的导电层之间产生较大的电容负载,导致触控性能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降低触控电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容负载,提高触控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发光器件层、触控层,触控层位于发光器件层背离基底一侧;触控层
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区域和位于发光区域之间的非发光区域,发光器件层中的阴极层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开口位于非发光区域内;
触控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至少部分触控电极在基底上的投影与开口在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可以降低触控电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容负载,提高触控性能,避免触控芯片处理能力有限,导致触控性能失效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多个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
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绝缘交叉设置;开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开口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一触控电极与开口一一对应设置,第一触控电极在基底上的投影与对应的开口在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可以避免将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设置在发光区域,影响子像素的发光亮度的情况发生,并可以降低第一触控电极与阴极层的正对面积,进而降低第一触控电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容负载。
进一步地,开口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节点,开口在节点处的宽度大于开口在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宽度,宽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
至少部分第二触控电极与对应的节点沿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相对,通过在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的交叉位置处设置节点,以进一步减小第二触控电极与阴极层之间的电容负载。
进一步地,节点包括下述至少一种形状:菱形和矩形。
进一步地,任一开口上的节点与第二触控电极一一对应设置;至少部分第二触控电极与对应的节点的最大宽度处沿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相对;
相邻开口上的节点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区域呈阵列排布,开口位于相邻两行或两列发光区域之间的非发光区域内,第一方向平行于行方向或列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第一触控电极在基底上的投影位于对应的开口在基底上的投影范围内,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第一触控电极与阴极层的正对面积,进而降低第一触控电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容负载。
进一步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或者,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
进一步地,发光器件层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层、像素定义层、支撑柱和发光材料层,像素定义层和支撑柱位于非发光区域,像素定义层在发光区域设置有子像素开口,发光区域与子像素一一对应,发光材料层位于子像素开口内;
至少部分触控电极覆盖阴极层的开口暴露出的支撑柱,使触控电极位于支撑柱远离基底的一侧,可以使触控电极与驱动阵列层中的导电层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降低触控电极与驱动阵列层中的导电层之间的电容负载。
进一步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阵列层,位于基底和发光器件层之间,阴极层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子阴极,子阴极通过阴极连接线电连接,阴极连接线位于驱动阵列层。
进一步地,驱动阵列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金属层,以及相邻金属层之间的无机绝缘层,阴极连接线形成于靠近阴极层的金属层中,可以减少连接阴极层和阴极连接线的过孔的爬坡高度,以降低过孔制备不良的风险。
进一步地,驱动阵列层用于在触控显示面板的多个侧边框形成栅极驱动电路、发光驱动电路和数据驱动电路,阴极连接线与栅极驱动电路、发光驱动电路和数据驱动电路位于触控显示面板的不同的侧边框,以使触控显示面板的各边框的宽度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发光器件层、触控层,触控层位于发光器件层背离基底一侧;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区域和位于发光区域之间的非发光区域,发光器件层中的阴极层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开口位于非发光区域内;触控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至少部分触控电极在基底上的投影与开口在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降低触控电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容负载,提高触控性能,避免触控芯片处理能力有限,导致触控性能失效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阴极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沿A1A2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蒸镀阴极层所用的掩膜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沿A1A2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阴极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蒸镀阴极层所用的掩膜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阴极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蒸镀阴极层所用的掩膜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掩膜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阴极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沿A1A2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触控显示面板1包括:基底10、发光器件层30、触控层50,触控层50位于发光器件层30背离基底10一侧。
触控显示面板1的显示区10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区域101和位于发光区域101之间的非发光区域102,发光器件层30中的阴极层31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311,开口311位于非发光区域102内。
触控层50包括:多个触控电极501,至少部分触控电极501在基底10上的投影与开口311在基底1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其中,基底10可以是硬性基底或柔性基底。发光区域101可与子像素一一对应。开口311的形状可以是直线型的,还可以是折线型的,例如可以是L型、台阶状等。图1和图2示例性的画出开口311为折线型的情况。发光区域101可为与发光器件层中的发光材料层35沿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1的方向Z相对的区域。多个触控电极501可为互容式触控电极或自容式触控电极,用于识别用户的触摸位置。多个触控电极501可为块状电极,呈阵列式排布。图1示例性的画出互容式触控电极的情况。
阴极层31的开口311设置在非发光区域102内,不在发光区域101,避免影响发光器件层的正常发光。通过在阴极层31上设置开口311,以减小触控电极51与阴极层31的相对面积,从而降低触控电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容负载,提高触控性能,避免触控芯片处理能力有限,导致触控性能失效的情况发生。沿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1的方向Z,触控电极501与阴极层31的距离小于触控电极501与驱动阵列层20中的导电层的距离,故通过在阴极层31上设置开口311,减小触控电极501与阴极层31的正对面积,进而即使触控电极501透过开口311与驱动阵列层20中的导电层(例如用于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层213)之间形成电容负载,相比于触控电极501与未设置开口311时的阴极层31之间形成的电容负载小的多。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蒸镀阴极层所用的掩膜板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图4的掩膜版315制备图2中的阴极层31。掩膜版315上设置有多个与图2中阴极层31上的开口311对应的遮挡部316,对应的开口311与遮挡部316的形状相同,通过遮挡部316的遮挡作用,以使蒸镀阴极时,与遮挡部316沿垂直于基底10方向的相对区域不会被蒸镀上,从而形成开口311。遮挡部316可以条形或折线形。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发光器件层、触控层,触控层位于发光器件层背离基底一侧;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区域和位于发光区域之间的非发光区域,发光器件层中的阴极层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开口位于非发光区域内;触控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至少部分触控电极在基底上的投影与开口在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降低触控电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容负载,提高触控性能,避免触控芯片处理能力有限,导致触控性能失效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1和图3,发光器件层30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层32、像素定义层33、支撑柱34和发光材料层35,像素定义层33和支撑柱34位于非发光区域102,像素定义层33在发光区域101设置有子像素开口331,发光区域101与子像素一一对应,发光材料层35位于子像素开口331内。至少部分触控电极501覆盖阴极层31的开口311暴露出的支撑柱34。
其中,发光材料层35可为有机发光材料层。发光材料层35可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等。平坦化层、像素定义层33、支撑柱34均为绝缘层。触控电极501位于支撑柱34远离基底10的一侧,可以使触控电极501与驱动阵列层20中的导电层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降低触控电极501与驱动阵列层20中的导电层之间的电容负载。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沿A1A2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触控显示面板1还包括驱动阵列层20,位于基底10和所述发光器件层30之间。驱动阵列层20可用于形成像素驱动电路中的薄膜晶体管21、存储电容22等器件,以及扫描线、数据线、发光控制线和电源线等信号线。发光器件层30可用于形成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继续参见图5,触控显示面板1还包括封装层40,位于发光器件层30与触控层50之间。封装层40可为薄膜封装层,封装层40可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有机绝缘层和至少一层无机绝缘层,有机绝缘层可包括聚酰亚胺等材料,无机绝缘层可包括下述至少一种材料:氮化硅和氧化硅等。封装层40可防止外界水氧入侵。
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层50可位于封装层40内,减小触控显示面板1整体厚度的同时,且因开口311的存在,减小了触控电极和阴极层的正对面积,也降低了触控层50和阴极层31之间的负载。
继续参见图1,多个触控电极501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51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52,多个第一触控电极51沿第一方向Y延伸且沿第二方向X排列,多个第二触控电极52沿第二方向X延伸且沿第一方向Y排列,第一触控电极51和第二触控电极52绝缘交叉设置。至少部分第一触控电极51在基底10上的投影与开口311在基底1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和/或,至少部分第二触控电极52在基底10上的投影与开口311在基底1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可选的,第一触控电极51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触控电极52为触控感应电极。可选的,第一触控电极51为触控感应电极,第二触控电极52为触控驱动电极。触控芯片可逐个向触控驱动电极输出触控驱动信号,并接收触控感应电极上产生的感应信号,根据感应信号识别触摸位置。第一触控电极51和第二触控电极52可为条形电极。可选的,至少部分第一触控电极51覆盖阴极层31的开口311暴露出的支撑柱34,和/或,至少部分第二触控电极52覆盖阴极层31的开口311暴露出的支撑柱34。第一触控电极51的宽度可大于相邻两个发光区域的最小间距,宽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X。第二触控电极52的宽度可大于相邻两个发光区域的最小间距,宽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Y。
其中,多个第一触控电极51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触控电极52间隔设置。所有第一触控电极51可为等间距排列。所有第二触控电极52可为等间距排列。方向X、方向Y和方向Z可相互垂直。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阴极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开口3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开口311沿第一方向Y延伸且沿第二方向X排列,第一触控电极51与开口311一一对应设置,第一触控电极51在基底10上的投影与对应的开口311在基底1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降低第一触控电极与阴极层的正对面积,进而降低第一触控电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容负载。阴极层31被设置的开口311分割成多个面积相等且形状相同的阴极块,以使各区域对应的阴极块的阻抗相同,有利于提高显示的均匀性。可选的,第一触控电极51的对称轴(平行于方向Y)在基底10上的投影与对应的开口311的对称轴在基底10上的投影重合。开口311可关于与其沿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1的方向相对的第一触控电极51对称。
继续参见图1,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区域101呈阵列排布,开口311位于相邻两行或两列发光区域101之间的非发光区域102内,第一方向Y平行于行方向或列方向,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垂直。
其中,触控显示面板上的子像素呈阵列排布,即发光区域101呈阵列排布。子像素可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等,即发光区域101可包括红色发光区域、绿色发光区域和蓝色发光区域等。发光区域101的形状可包括下述至少一种形状:矩形、圆角矩形、圆形和椭圆形等。第一方向Y可以是平行于子像素阵列的行方向(即发光区域101阵列排布的行方向),第二方向X可以是平行于子像素阵列的列方向(即发光区域101阵列排布的列方向);或者,第一方向Y可以是平行于子像素阵列的列方向(即发光区域101阵列排布的列方向),第二方向X可以是平行于子像素阵列的行方向(即发光区域101阵列排布的行方向)。
继续参见图1和图5,第一触控电极51位于非发光区域102内,以避免将第一触控电极设置在发光区域101,影响子像素的发光亮度的情况发生。第一触控电极51的对称轴可与位于相邻两列(或两行)发光区域101之间的非发光区域102内的中间位置。第一触控电极51可位于相邻两列(或两行)发光区域101之间的非发光区域102内。相邻两个第一触控电极51之间的距离可大于或等于一个发光区域101在第二方向X上的长度。
继续参见图1、图3和图5,第二触控电极52位于非发光区域102内,以避免将第二触控电极设置在发光区域,影响子像素的发光亮度的情况发生。第二触控电极52的对称轴可与位于相邻两行(或两列)发光区域101之间的非发光区域102内的中间位置。第二触控电极52可与位于相邻两行(或两列)发光区域101之间的非发光区域102内。相邻两个第二触控电极52之间的距离可大于或等于一个发光区域101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
可选的,第一触控电极51在基底10上的投影位于对应的开口311在基底10上的投影范围内,则第一触控电极51与阴极层31的正对面积为零,第一触控电极51与阴极层31之间的电容负载为零。第一触控电极51的宽度可小于或等于开口311的宽度,宽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X。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蒸镀阴极层所用的掩膜板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图8的掩膜版315制备图7中的阴极层。掩膜版315可包括框架和设置于框架上的多个遮挡部316。多个遮挡部316可沿第一方向Y延伸且沿第二方向X排列。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阴极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开口311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节点312,开口311在节点312处的宽度大于开口311在相邻两个节点312之间的宽度,至少部分第二触控电极52与对应的节点312沿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1的方向Z相对。节点312沿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1的方向Z与第一触控电极51与第二触控电极52的交叉位置处相对,即节点312位于第一触控电极51与第二触控电极52的交叉位置处。通过设置节点312,可在降低第一触控电极51与阴极层的正对面积的同时,尽量降低第二触控电极52与阴极层的正对面积。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蒸镀阴极层所用的掩膜板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图11的掩膜版315制备图10中的阴极层。遮挡部316在其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节点317。遮挡部316在第二节点317处的宽度大于遮挡部316在相邻两个第二节点317之间的宽度,遮挡部316上的第二节点317可包括下述至少一种形状:菱形和矩形。第二节点317与节点312一一对应。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节点312包括下述至少一种形状:菱形和矩形。节点312可关于与其沿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1的方向相对的第二触控电极52对称。图9和图10示例性的画出节点312为菱形的情况。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2示例性的画出节点312为矩形的情况。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若发光区域102为圆角矩形、圆形或椭圆形等,利用菱形的棱角,菱形节点相比于矩形节点,可以减少第二触控电极52与阴极层31之间的正对面积。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9,任一开口311上的节点312与第二触控电极52一一对应设置;至少部分第二触控电极52与对应的节点312的最大宽度处沿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1的方向相对。最大宽度越大,第二触控电极52与阴极层31的正对面积越小,第二触控电极52与阴极层31之间的电容负载越小。但是,最大宽度不能太大,避免相邻开口上的多对节点连通,形成较多面积较小的孤立的阴极块的情况发生。节点312的最大宽度可等于相邻两个第二触控电极52的间距的一半,以使第二触控电极52的一半面积与阴极层31沿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1的方向相对。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9和图10,相邻开口311上的节点312之间间隔设置,阴极层可以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条状的子阴极,此时开口面积较大,而相邻开口311上的节点312之间间隔设置可以避免相邻开口311上的多对节点312连通,形成过多面积较小的孤立的块状的子阴极的情况发生。相邻开口311上的沿第二方向X上相邻的节点312之间的距离D大于2微米,以保证蒸镀和掩膜板的精度,保证相邻开口311之间阴极层31的连续性。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阴极层通过阴极连接线电连接,也就是阴极层包括多个子阴极,多个子阴极之间间隔分布,子阴极与开口交替分布,此时开口将阴极层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子阴极,通过设置阴极连接线将多个子阴极连接,形成整体阴极结构。阴极连接线可以与现有导电层同时制备,或者为额外新增的导电层。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阴极连接线201位于驱动阵列层20,阴极连接线201将阴极层的子阴极电连接,以解决被开口311隔开的每列子阴极不能连通,每列子阴极要单独的导通问题。将所有子阴极可电连接至一条阴极连接线,可以降低布线的复杂性。阴极连接线可与驱动芯片电连接,阴极连接线可用于传输低电位信号。
可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在阴极层31和封装层40之间设置导电层,用于形成连接被开口311间隔的子阴极的阴极连接线,各子阴极的末端与阴极连接线部分交叠。导电层可以是金属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例如氧化铟锡等)等导电材料,导电层的制作工艺可以是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PVD)等;或者,导电层可以与阴极层材料相同,导电层的制作工艺可以与阴极层的制作工艺相同。此时可以再增加新的掩膜板318,如图15所示,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掩膜板的结构示意图,掩膜板318上设置有第二开口319,与阴极连接线201所在位置对应,以形成阴极连接线,将被开口311间隔的子阴极连接,形成子阴极相互电连接在一起的阴极结构。当阴极连接线和阴极层不同层设置时,可以通过过孔实现阴极连接线与阴极层的电连接。
阴极层31被设置的开口311分割成多个子阴极,当各子阴极与驱动阵列层20中的阴极连接线201电连接时,阴极连接线201可形成于驱动阵列层20中的一层金属层或多层金属层中。阴极连接线201可沿其所在触控显示面板1的侧边框的延伸方向延伸。被开口311隔开的每列子阴极的末端可与驱动阵列层20的阴极连接线201进行过孔连接。驱动阵列层20中的金属层的电阻率低于阴极层的电阻率,金属材料的阻抗低于阴极材料的阻抗,将阴极连接线201设置于驱动阵列层20的金属层中,相比于再增加新的掩膜板(即图15所示的掩膜板)再制作一层位于阴极层和封装层之间的额外阴极连接线的方案,可以减小阴极阻抗,降低阴极信号传输损失,增加阴极信号传递,减少制程。其中,将阴极连接线201设置于驱动阵列层20的金属层中,相比于再增加新的掩膜板再制作一层位于阴极层和封装层之间的金属层,以形成阴极连接线的方案,可以减少制程,避免金属层制备工艺条件导致发光材料受损的情况发生。阴极连接线201可与低电位信号线导通。
结合图5和图14所示,驱动阵列层20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金属层,以及相邻金属层之间的无机绝缘层,阴极连接线201形成于靠近阴极层31的金属层中,以减少连接阴极层31和阴极连接线201的过孔的爬坡高度,以降低过孔制备不良的风险。
其中,金属层可包括下述至少一种材料:铝、铜、银和金等。无机绝缘层可包括下述至少一种材料:氮化硅和氧化硅等。多个金属层可包括薄膜晶体管21的栅极层212、源漏极层213、存储电容22的上极板层222等。存储电容22的下极板层221与薄膜晶体管21的栅极层212可为同层设置。无机绝缘层可包括薄膜晶体管21的有源层211与栅极层212之间的栅绝缘层、存储电容22的上极板层221与下极板层222之间的层间绝缘层、位于存储电容22的上极板层221与薄膜晶体管21的源漏极层213之间的绝缘层等。薄膜晶体管21的漏极可通过贯穿平坦化层23的过孔与阳极32电连接。
沿远离基底10的方向,驱动阵列层20的多个金属层分别为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可为薄膜晶体管21的栅极层212和存储电容22的下极板层221所在层。第二金属层可为存储电容22的上极板层222所在层。第三金属层可为薄膜晶体管21的源漏极层213所在层。阴极连接线201可形成于最靠近阴极层31的第四金属层。第四金属层还可用于形成像素驱动电路的参考电压信号线、电源线等。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可以是相同的金属材料。第三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可以是相同的金属材料。第四金属层的电阻率可小于或等于驱动阵列层20中的其他金属层的电阻率。阴极连接线201可设置于驱动阵列层20中电阻率最小的金属层中,以降低阴极阻抗。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14所示,驱动阵列层20用于在触控显示面板1的多个侧边框形成栅极驱动电路202、发光驱动电路203和数据驱动电路204,阴极连接线201与栅极驱动电路202、发光驱动电路203和数据驱动电路204位于触控显示面板1的不同的侧边框,以使触控显示面板1的各边框宽度一致。
其中,栅极驱动电路202、发光驱动电路203和数据驱动电路204可位于触控显示面板1的非显示区200。非显示区200围绕显示区100。图11示例性的画出阴极连接线201位于上边框的情况。阴极连接线201还可位于显示区100的外围非显示区200,避免将阴极连接线设置于显示区,影响像素的排布风险,令显示区线路图层结构复杂,不易连接,有良率风险的情况发生。栅极驱动电路202可位于左边框和/或右边框。发光驱动电路203可位于左边框和/或右边框。数据驱动电路204可位于下边框。栅极驱动电路202可与显示区100的扫描线(图中未示出)电连接,栅极驱动电路202可输出扫描信号至扫描线。发光驱动电路203可与显示区100的发光控制线(图中未示出)电连接,发光驱动电路203可输出发光控制信号至发光控制线。数据驱动电路204可与显示区100的数据线(图中未示出)电连接,数据驱动电路204可输出数据信号至数据线。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发光器件层、触控层,所述触控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背离所述基底一侧;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区域和位于所述发光区域之间的非发光区域,所述发光器件层中的阴极层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非发光区域内;
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至少部分所述触控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与所述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
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绝缘交叉设置;
所述开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开口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开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与对应的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节点,所述开口在所述节点处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在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宽度,所述宽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对应的节点沿垂直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包括下述至少一种形状:菱形和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开口上的节点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一一对应设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对应的节点的最大宽度处沿垂直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相对;
相邻所述开口上的节点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区域呈阵列排布,所述开口位于相邻两行或两列发光区域之间的非发光区域内,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行方向或列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位于对应的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或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层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层、像素定义层、支撑柱和发光材料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和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非发光区域,所述像素定义层在所述发光区域设置有子像素开口,所述发光区域与所述子像素一一对应,所述发光材料层位于所述子像素开口内;
至少部分所述触控电极覆盖所述阴极层的开口暴露出的支撑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阵列层,位于所述基底和所述发光器件层之间;
所述阴极层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子阴极,所述子阴极通过阴极连接线电连接,所述阴极连接线位于所述驱动阵列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阵列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金属层,以及相邻金属层之间的无机绝缘层,所述阴极连接线形成于靠近所述阴极层的金属层中。
CN202010954477.9A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Active CN1119302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4477.9A CN111930262B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4477.9A CN111930262B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0262A true CN111930262A (zh) 2020-11-13
CN111930262B CN111930262B (zh) 2024-04-26

Family

ID=73309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54477.9A Active CN111930262B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3026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2574A (zh) * 2020-12-09 2021-03-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2684933A (zh) * 2020-12-29 2021-04-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WO2023236529A1 (zh) * 2022-06-07 2023-1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和触控显示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712508A (zh) * 2015-06-26 2017-04-01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可撓性顯示裝置
CN107104131A (zh) * 2017-05-27 2017-08-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7909093U (zh) * 2017-11-30 2018-09-2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0286803A (zh) * 2019-06-28 2019-09-2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26540A (zh) * 2018-11-29 2020-06-23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625130A (zh) * 2020-05-15 2020-09-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712508A (zh) * 2015-06-26 2017-04-01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可撓性顯示裝置
CN107104131A (zh) * 2017-05-27 2017-08-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7909093U (zh) * 2017-11-30 2018-09-2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1326540A (zh) * 2018-11-29 2020-06-23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286803A (zh) * 2019-06-28 2019-09-2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25130A (zh) * 2020-05-15 2020-09-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2574A (zh) * 2020-12-09 2021-03-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2684933A (zh) * 2020-12-29 2021-04-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12684933B (zh) * 2020-12-29 2024-01-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WO2023236529A1 (zh) * 2022-06-07 2023-1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和触控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0262B (zh)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92305B2 (en) Touch structur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1930262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1121073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1147175A1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082853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US1099678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80077747A (ko)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US11943971B2 (en) OLED with one color emitting layer on a convex portion
US2022029176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331708A (zh) 显示面板
KR20190031407A (ko)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1789571B2 (en) Touch structur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223669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9638042B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
WO2022052777A1 (zh)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212277199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618764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555261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JP4639662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2069935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WO2021196082A1 (zh)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7063144A (zh)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262047A1 (zh) 触控显示面板
WO2022178817A1 (zh)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4000225A1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