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4933B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4933B
CN112684933B CN202011594702.9A CN202011594702A CN112684933B CN 112684933 B CN112684933 B CN 112684933B CN 202011594702 A CN202011594702 A CN 202011594702A CN 112684933 B CN112684933 B CN 1126849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lay panel
touch display
layer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47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84933A (zh
Inventor
周瑜
卢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947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849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84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4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84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4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通过对现有整面设置的阴极层进行改进,形成多个辅助子单元和多个阴极驱动子单元,在触控充电阶段,采用同步信号驱动辅助子单元和触控电极,那么辅助子单元和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容极小,且触控显示面板自身的寄生电容为阴极驱动子单元和触控电极层之间的电容,由于阴极驱动子单元相比较整面设置的阴极层而言,其与触控电极层之间的正对面积大幅度减小,进而极大程度的降低了触控显示面板自身的寄生电容,也就相当于减小了手指与触控电极层之间触控电容与寄生电容之间的差值,进而提高了因手指触控导致的电容扰动现象,最终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灵敏度。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显示屏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中,有机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简称OLED),因其能耗低、分辨率高、亮度高、发光效率高、响应速度快、视角宽、不需背光源、成本低和驱动电压低等诸多优点,在显示和光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基于触控显示面板而言,目前触控显示面板自身的寄生电容较大,导致其触控检测灵敏度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依次设置在所述基底一侧的发光阵列层和触控电极层;
所述发光阵列层至少包括多个阴极单元,所述阴极单元包括多个辅助子单元和多个阴极驱动子单元;
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
在触控充电阶段,所述触控电极具有第一驱动信号,所述辅助子单元具有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同步信号。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触控充电阶段,向触控电极输送第一驱动信号,向辅助子单元输送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同步信号。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对现有整面设置的阴极层进行改进,形成多个辅助子单元和多个阴极驱动子单元,在触控充电阶段,采用同步信号驱动辅助子单元和触控电极,那么辅助子单元和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容极小,且触控显示面板自身的寄生电容为阴极驱动子单元和触控电极层之间的电容,由于阴极驱动子单元相比较整面设置的阴极层而言,其与触控电极层之间的正对面积大幅度减小,进而极大程度的降低了触控显示面板自身的寄生电容,也就相当于减小了手指与触控电极层之间触控电容与寄生电容之间的差值,进而提高了因手指触控导致的电容扰动现象,最终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阵列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阵列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光阵列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发明创造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目前触控显示面板自身的寄生电容主要体现在阴极层与触控电极层之间存在的电容;也就是说,在忽略其它电容的情况下,触控显示面板自身的寄生电容与阴极层和触控电极层之间的电容相等。
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阴极层01与触控电极层02相对设置,阴极层01和触控电极层02之间存在众多数量的其它功能膜层03,触控电极层02和盖板04之间也存在众多数量的其它功能膜层05。
首先,由于目前阴极层01为整面设置的阴极层,那么阴极层01与触控电极层02之间的正对面积很大,导致阴极层01和触控电极层02之间的电容也会很大,即触控显示面板自身的寄生电容很大。
其次,由于常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设计,目前阴极层01和触控电极层02之间的距离远远小于触控电极层02和盖板04之间的距离,那么,在手指进行触控时,手指与触控电极层02之间的触控电容会远远小于阴极层01与触控电极层02之间的电容,即手指与触控电极层02之间的触控电容远远小于触控显示面板自身的寄生电容,那么因手指触控导致的电容扰动就会不明显,进而导致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灵敏度较差。
具体的,假设在手指进行触控时,手指与触控电极层02之间的触控电容为Cfinger,触控显示面板自身的寄生电容为C0,那么因手指触控导致的电容扰动Δ可以表示为:
由于C0远远大于Cfinger,显然因手指触控导致的电容扰动Δ就会很不明显,进而导致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灵敏度较差。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极大程度的降低了触控显示面板自身的寄生电容,进而间接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灵敏度。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基底11、依次设置在基底11一侧的发光阵列层12和触控电极层13。
可选的,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触控电极层13远离基底11一侧的盖板14。
需要说明的是,基底11与发光阵列层12之间还存在众多数量的其它功能膜层,发光阵列层12和触控电极层13之间也存在众多数量的其它功能膜层,盖板14和触控电极层13之间也存在众多数量的其它功能膜层,由于这些其它功能膜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进行限定,因此在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0中均没有进行体现。
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阵列层的结构示意图。
发光阵列层12至少包括多个阴极单元15,阴极单元15包括多个辅助子单元151和多个阴极驱动子单元152。
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触控电极层13包括多个触控电极16。
结合参考图3和图4,在触控充电阶段,触控电极16具有第一驱动信号,辅助子单元151具有第二驱动信号,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为同步信号。
可选的,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为高电平和低电平交替的脉冲信号,其中,触控充电阶段为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均为高电平的阶段。
此外,在触控充电阶段结束之后为触控检测阶段,触控检测阶段为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均为低电平的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充电阶段的结束时刻与触控检测阶段的开始时刻相同,触控充电阶段的开始时刻与触控检测阶段的结束时刻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对现有整面设置的阴极层01进行改进,形成多个辅助子单元151和多个阴极驱动子单元152,并且,在触控充电阶段,采用同步信号驱动辅助子单元151和触控电极16,那么辅助子单元151和触控电极16之间就不会存在电容或者说辅助子单元151和触控电极16之间的电容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由此可发现,阴极层与触控电极层13之间的电容为阴极驱动子单元152和触控电极层13之间的电容,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自身的寄生电容为阴极驱动子单元152和触控电极层13之间的电容。
由于阴极驱动子单元152相比较整面设置的阴极层而言,其与触控电极层13之间的正对面积大幅度减小,进而极大程度的降低了触控显示面板自身的寄生电容,也就相当于减小了手指与触控电极层13之间触控电容与寄生电容之间的差值,进而提高了因手指触控导致的电容扰动现象,最终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触控检测灵敏度。
需要说明的是,阴极驱动子单元152和辅助子单元151之间绝缘设置,用于接收不同的驱动信号。
进一步的,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辅助子单元151和阴极驱动子单元152的材料相同且同层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辅助子单元151和阴极驱动子单元152同层设置说明辅助子单元151和阴极驱动子单元152是在同一道工序中制作完成,进而降低对整面阴极层改进的工艺难度。
可选的,辅助子单元151和阴极驱动子单元152的材料相同,进一步简化了对整面阴极层改进的工艺流程。
进一步的,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阵列层的结构示意图。
阴极驱动子单元152具有第三驱动信号,第三驱动信号为阴极驱动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阴极驱动子单元152电连接在一起,同时接受第三驱动信号,使信号传输更加均匀,实现了多个阴极驱动子单元152的同时驱动,进而可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如图3和图5所示,阴极驱动子单元152和辅助子单元151的形状均为条状。
在该实施例中,采用条状图形的辅助子单元151和阴极驱动子单元152相比较块状或其它形状的结构而言,可以使其面积最大化,并且,在边框区对其进行布线设置时,可以简化布线难度。
进一步的,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在垂直于基底11的方向上,辅助子单元151的正投影与触控电极16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在该实施例中,辅助子单元151的正投影和触控电极16的正投影,在垂直于基底11的方向上至少存在部分交叠,那么辅助子单元151和触控电极16之间会存在电容,通过调整二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即调整二者的正对面积,还可以对其电容进行调整,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辅助子单元151和触控电极16之间的电容。
并且,结合同步信号驱动的方式,进一步的降低辅助子单元151和触控电极16之间的电容。
进一步的,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为同频率、同幅值、同相位的同步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至少为同频率、同相位的同步信号,采用不是同幅值的同步信号,也可以起到减小辅助子单元151和触控电极16之间电容的目的,但是,采用同频率、同幅值、同相位的同步信号的效果最好,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辅助子单元151和触控电极16之间的电容,进而降低阴极层与触控电极层13之间的电容,即降低触控显示面板100自身的寄生电容,以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触控检测灵敏度。
进一步的,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以及包围所述显示区AA’的边框区BB’。
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光阵列层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参考图6和图7,辅助子单元151延伸至边框区BB’的部分与触控电极16延伸至边框区BB’的部分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将辅助子单元151延伸至所述边框区BB’,且将触控电极16延伸至边框区BB’,通过在边框区BB’布线的方式将辅助子单元151延伸至边框区BB’的部分与触控电极16延伸至边框区BB’的部分电连接,避免对显示区AA’造成影响,进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阴极子单元152也延伸至边框区BB’,通过在边框区BB’对多个阴极子单元152进行布线连接,避免对显示区AA’造成影响。
进一步的,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
设置在发光阵列层12和触控电极层13之间的封装层17;
参考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参考图8和图9,封装层17位于边框区BB’的部分具有通孔;
辅助子单元151延伸至边框区BB’的部分与触控电极16延伸至边框区BB’的部分通过通孔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封装层17又常被称为TFE(Thin-FilmEncapsulation,薄膜封装层)层,实现对触控显示面板100显示区AA’的封装保护,进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和使用寿命。
通过对封装层17位于边框区BB’的部分设置通孔,在可以保证辅助子单元151和触控电极16电连接的情况下,还不会破坏封装层17对显示区AA’的封装保护效果。
并且,辅助子单元151延伸至边框区BB’的部分与触控电极16延伸至边框区BB’的部分通过封装层17上的通孔进行电连接,在边框区BB’面积有限的情况下,优化了布线方式,降低了布线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封装层17至少包括:第一子封装层171、第二子封装层172和第三子封装层173。
其中,第一子封装层171主要用于阻挡水汽进入显示区。
第二子封装层172主要用于延缓水汽路径,且具有应力减缓效果。
第三子封装层173主要用于再次阻挡水汽进入显示区AA’。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封装层17位于边框区BB’部分的通孔至少需要贯穿第一子封装层171。
进一步的,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1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发光阵列层12包括:
设置在基底11上的阵列层18;
设置在阵列层18背离基底11一侧的像素定义层19,像素定义层19背离阵列层18的一侧具有多个挡墙结构191,多个挡墙结构191限定出多个独立的开口区域192;
参考图11,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参考图10和图11,设置在开口区域192底部的阳极单元20;
设置在阳极单元20背离基底11一侧的发光层21;
阴极驱动子单元152设置在发光层21背离阳极单元20的一侧;
辅助子单元151设置在挡墙结构191背离基底11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参考图12,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阵列层18包括设置在基底上的缓冲层22,以及多个薄膜晶体管23。
其中,薄膜晶体管23包括有源层231、栅极232、源极233、漏极234。
需要说明的是,源极233和漏极234位于同一层。
阵列层18还包括:设置在有源层231和栅极232之间的栅极绝缘层24,设置在栅极232与源极233和漏极234之间的层间绝缘层25,设置在源极233和漏极234背离层间绝缘层25一侧的钝化层26,设置在钝化层26背离层间绝缘层25一侧的平坦化层27。
像素定义层19设置在平坦化层27背离基底11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12中仅仅以一个薄膜晶体管23为例说明。
可选的,基底11为柔性的绝缘性材料的衬底基板,具有可伸展、可弯折或可弯曲等特性,其材料包括但不限定于聚酰亚胺材料(简称PI)或聚碳酸酯材料(简称PC)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简称PET)等。
可选的,缓冲层22包括但不限定于无机材料层或有机材料层,其中,无机材料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定于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铝或氮化铝等,有机材料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定于亚克力或PI等。
如图12所示,阳极单元20通过打孔的方式与薄膜晶体管23的一个电极端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阳极单元20与薄膜晶体管23的漏极234连接,用于给阳极单元20提供工作信号。
阴极驱动子单元152接收阴极驱动信号,进而使发光层21进行发光。
辅助子单元151接收与触控电极16同频率、同幅值、同相位的同步信号。
进一步的,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13,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发光阵列层12还包括:
设置在挡墙结构191和辅助子单元151之间的增高结构28;
增高结构28用于使阴极驱动子单元152和辅助子单元151在第一方向上存在高度差;
第一方向垂直于基底11且由基底11指向阵列层18。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挡墙结构191上设置增高结构28,再将辅助子单元151设置在增高结构28上,那么在第一方向上,使阴极驱动子单元152和辅助子单元151之间存在高度差,即实现阴极驱动子单元152和辅助子单元151之间的绝缘,由于阴极驱动子单元152和辅助子单元151所接受的驱动信号不同,进而避免阴极驱动子单元152和辅助子单元151二者之间信号造成干扰的问题发生,以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的,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14,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在第一方向上,增高结构28在第一截面上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
第一截面为平行与基底11所在平面且经过增高结构28的截面。
在该实施例中,该增高结构28的设计,在同时形成阴极驱动子单元152和辅助子单元151时,增高结构28对阴极驱动子单元152起到遮蔽效应,即在蒸镀阴极时,增高结构28的侧壁上就不会覆盖有阴极,进而实现了阴极驱动子单元152和辅助子单元151之间的绝缘。
进一步的,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增高结构28的材料为有机材料。
在该实施例中,采用有机材料形成增高结构28,可选的,有机材料可以是一氧化硅、二氧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增高结构28起到使辅助子单元151与阴极驱动子单元152绝缘隔离的效果,且可提高增高结构28和像素定义层19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稳定性,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如图6所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以及包围所述显示区AA’的边框区BB’。
参考图15,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参考图6和图15,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
设置在边框区BB’中的连接层29;
连接层29与辅助子单元151连接,连接层29用于接收第二驱动信号,并将第二驱动信号传输至辅助子单元151。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信号之间的串扰,通过在边框区BB’设置一连接层29,主要用于给辅助子单元151输送第二驱动信号,也就是说,辅助子单元151和触控电极16的驱动信号由不同的信号线进行传输,以防止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之间发生串扰,进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使用性能。
可选的,连接层29与触控电极层13同层设置,且连接层29尽可能远离触控电极16,以避免连接层29对触控电极层13造成影响。
可选的,如图15所示,连接层29与辅助子单元151通过封装层17上的通孔进行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封装层17的通孔位于边框区BB’。
进一步的,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16,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连接层29为至少部分包围显示区AA’设置的金属线。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以金属线全包围显示区AA’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封装层17上的多个均匀排列的通孔,将金属线与辅助子单元151电连接,以使多个辅助子单元151更均匀的接收第二驱动信号,使同步驱动的效果更佳。
进一步的,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17,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触控驱动电路30;
触控驱动电路30与触控电极16和辅助子单元151电连接;
触控驱动电路30用于在触控充电阶段,向触控电极16输送第一驱动信号,向辅助子单元151输送第二驱动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触控驱动电路30用于在触控充电阶段,同时向触控电极16输送第一驱动信号,向辅助子单元151输送第二驱动信号,以保证触控电极16和辅助子单元151的同步驱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方式为自电容触控检测方式时,第一驱动信号为触控驱动电路30发送的触控检测信号;第二驱动信号与触控检测信号为同步信号即可。
当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方式为互电容触控检测方式时,触控电极层包括多条横向设置的触控驱动线和多条纵向设置的触控感应线,第一驱动信号为触控驱动电路30向触控驱动线发送的触控检测信号;第二驱动信号与所述触控检测信号为同步信号即可。
进一步的,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18,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触控显示装置31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
在该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31包括但不限定于手机或平板,触控显示装置31由于采用了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具有相同的特征,其触控检测灵敏度较高。
进一步的,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19,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该驱动方法应用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
驱动方法包括:
S101:在触控充电阶段,向触控电极输送第一驱动信号,向辅助子单元输送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同步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至少为同频率、同相位的同步信号,采用不是同幅值的同步信号,也可以起到减小辅助子单元和触控电极之间电容的目的,但是,采用同频率、同幅值、同相位的同步信号的效果最好,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辅助子单元和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容,进而降低阴极层与触控电极层之间的电容,即降低触控显示面板自身的寄生电容,以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灵敏度。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些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依次设置在所述基底一侧的发光阵列层和触控电极层;
所述发光阵列层至少包括多个阴极单元,所述阴极单元包括多个辅助子单元和多个阴极驱动子单元;
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
在触控充电阶段,所述触控电极具有第一驱动信号,所述辅助子单元具有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同步信号;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包围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
所述辅助子单元延伸至所述边框区的部分与所述触控电极延伸至所述边框区的部分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子单元和所述阴极驱动子单元的材料相同且同层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驱动子单元具有第三驱动信号,所述第三驱动信号为阴极驱动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基底的方向上,所述辅助子单元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电极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同频率、同幅值、同相位的同步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发光阵列层和所述触控电极层之间的封装层;
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边框区的部分具有通孔;
所述辅助子单元延伸至所述边框区的部分与所述触控电极延伸至所述边框区的部分通过所述通孔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阵列层包括:
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阵列层;
设置在所述阵列层背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背离所述阵列层的一侧具有多个挡墙结构,多个所述挡墙结构限定出多个独立的开口区域;
设置在所述开口区域底部的阳极单元;
设置在所述阳极单元背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发光层;
所述阴极驱动子单元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阳极单元的一侧;
所述辅助子单元设置在所述挡墙结构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阵列层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挡墙结构和所述辅助子单元之间的增高结构;
所述增高结构用于使所述阴极驱动子单元和所述辅助子单元在第一方向上存在高度差;
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基底且由所述基底指向所述阵列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增高结构在第一截面上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
所述第一截面为平行与所述基底所在平面且经过所述增高结构的截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高结构的材料为有机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包围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
设置在所述边框区中的连接层;
所述连接层与所述辅助子单元连接,所述连接层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并将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辅助子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为至少部分包围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金属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驱动电路;
所述触控驱动电路与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辅助子单元电连接;
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用于在所述触控充电阶段,向所述触控电极输送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向所述辅助子单元输送所述第二驱动信号。
14.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15.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触控充电阶段,向触控电极输送第一驱动信号,向辅助子单元输送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同步信号。
CN202011594702.9A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Active CN1126849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4702.9A CN112684933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4702.9A CN112684933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4933A CN112684933A (zh) 2021-04-20
CN112684933B true CN112684933B (zh) 2024-01-30

Family

ID=75455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4702.9A Active CN112684933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8493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2561A (zh) * 2018-05-25 2018-1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9164935A (zh) * 2018-08-24 2019-01-08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方法
KR20190081340A (ko) * 2017-12-29 2019-07-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가지는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1221437A (zh) * 2020-01-03 2020-06-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1665980A (zh) * 2020-05-19 2020-09-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1722761A (zh) * 2020-07-14 2020-09-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11930262A (zh) * 2020-09-11 2020-11-1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081340A (ko) * 2017-12-29 2019-07-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가지는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8762561A (zh) * 2018-05-25 2018-1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9164935A (zh) * 2018-08-24 2019-01-08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方法
CN111221437A (zh) * 2020-01-03 2020-06-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1665980A (zh) * 2020-05-19 2020-09-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1722761A (zh) * 2020-07-14 2020-09-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11930262A (zh) * 2020-09-11 2020-11-1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4933A (zh)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6845B2 (en) OLED display panel and under-screen optical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CN10734237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57323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076331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light receiving pixel area
US11462598B2 (en) OLED display panel
US11086158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man-machine interactive terminal
WO2018040717A1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099078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light-receiving pixel area
EP3674862A2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US1104990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light-receiving device
US890154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touch display panel
WO2018130110A1 (zh)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160117039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KR20080060127A (ko) 유기전계발광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시스템
CN112733790B (zh) 指纹识别模组、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8110038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201032111A (en) System for display images
US20220310719A1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6162470U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2160807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2684933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1819494A (zh) 影像显示系统
CN111562858A (zh) 触控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触控方法
CN115547207A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3655919B (zh) 内嵌式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