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64935A -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64935A
CN109164935A CN201810976008.XA CN201810976008A CN109164935A CN 109164935 A CN109164935 A CN 109164935A CN 201810976008 A CN201810976008 A CN 201810976008A CN 109164935 A CN109164935 A CN 109164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
signal
control
iso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7600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64935B (zh
Inventor
刘卫平
杜晓旭
徐瑞成
贡振邦
王俊富
叶碧纯
王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n Ta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un Ta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n Ta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un Ta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7600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64935B/zh
Priority to TW107133272A priority patent/TWI7098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64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4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649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49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触控电极结构,第一基板靠近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显示用电极,触控电极结构设置在显示用电极与第二基板之间或设置在第二基板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显示用电极和触控电极结构之间设置有隔离电极层,触控电极结构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隔离电极层包括与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分别一一对应配置的多个隔离子电极,施加于每一个隔离子电极的电信号与施加于与其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的电信号的波形为同频且基本同步。通过隔离电极层充放电荷,触控驱动电极不用充放电荷,触控驱动电极频率被提升。本发明还提供用于上述面板的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方法。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用于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触控驱动电路和一种触控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薄型化的显示装置为显示产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以OLED显示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A所示,现有的OLED显示装置通常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上基板101和下基板102;所述下基板102靠近所述上基板101的表面上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薄膜晶体管层11、阳极层12、有机发光层13、和阴极层14。所述下基板102和所述上基板101之间设置有垫片80,以保护所述下基板102上的各层不会因上基板101被挤压造成损坏,所述上基板101主要起保护的作用。位于所述垫片80一侧的电极结构设置于所述上基板101,垫片80相对的另一侧的电极结构设置于所述下基板102上。现有的集成触控功能的OLED显示装置,目前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上基板101远离所述下基板102的表面设置触控电极结构30,业内一般称之为外嵌式(on-cell Type),如图1A所示;另一种是将触控电极结构30设置在上基板101靠近所述下基板102的表面,业内一般称之为内嵌式(in-cell Type),如图1B所示。
随着显示装置厚度越来越小,不管是on-cell,还是in-cell,上述集成了触控功能的OLED显示装置中的显示用电极(阴极或阳极)和触控用电极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显示用电极上的信号波动对触控用电极的信号干扰,导致对检测精度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可有效避免显示用电极信号对触控电极信号的干扰。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其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显示用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触控电极结构,其设置在所述显示用电极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或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电极结构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和与所述多个触控驱动电极绝缘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以及
隔离电极层,其设置在所述显示用电极和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之间,用以防止所述显示用电极的电信号干扰所述触控电极结构的电信号,
所述隔离电极层包括与所述多个触控驱动电极一一对应配置的多个隔离子电极,施加于每一个隔离子电极的电信号与施加于与其对应配置的那个触控驱动电极的电信号的波形为相同的频率且基本为同步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其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显示用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触控电极结构,其设置在所述显示用电极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或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为单层自电容式且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触控电极;以及
隔离电极层,其设置在所述显示用电极和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之间,用以防止所述显示用电极的电信号干扰所述触控电极结构的电信号,
施加于所述隔离电极层的电信号与施加于所述触控电极的电信号的波形为相同的频率且基本为同步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驱动方法包括:
向至少一部分的所述触控电极结构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向与接收所述触控驱动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触控电极结构对应配置的隔离电极层提供与所述触控驱动信号同频且基本同步的隔离电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其包括多级单位子电路,每一级单位子电路与对应配置的一对触控驱动电极和隔离子电极对应配置;每一级单位子电路包括:
触发信号输入端,用以连接触发信号;
时序输入端,用以连接外部的时钟控制信号;
高电平输入端,用以连接外部的高电平触控信号;
低电平输入端,用以连接外部的固定电压信号或接地信号;
触控驱动信号输出端,用以向触控驱动电极输出触控驱动信号;
隔离信号输出端,用以向隔离子电极输出与触控驱动信号同频且基本同步的隔离信号;
触发信号输出端,用以向下一级单位子电路输出触发信号;以及
信号产生模块,用以在第一时段在时钟控制信号和高电平触控信号的控制下输出与时钟控制信号同频且基本同步的信号,在第二时段输出固定电压信号或接地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第二触控驱动电路,其用于与上述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对应配置且电性连接,该第二触控驱动电路包括:
时序发生器,其用以产生并发送时钟控制信号给单位子电路的时序输入端;
脉冲发生器,其用以产生并发送脉冲触发信号给第一级单位子电路的触发信号输入端;以及
高电平发生器,其用以产生并发送高电平触控信号给单位子电路的高电平输入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触控驱动电路,其包括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路的第二触控驱动电路,该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包括多级单位子电路,每一级单位子电路与对应配置的一对触控驱动电极和隔离子电极对应配置;每一级单位子电路包括:
触发信号输入端,用以连接触发信号;
时序输入端,用以连接外部的时钟控制信号;
高电平输入端,用以连接外部的高电平触控信号;
低电平输入端,用以连接外部的固定电压信号或接地信号;
触控驱动信号输出端,用以向触控驱动电极输出触控驱动信号;
隔离信号输出端,用以向隔离子电极输出与触控驱动信号同频且基本同步的隔离信号;
触发信号输出端,用以向下一级单位子电路输出触发信号;以及
信号产生模块,用以在第一时段在时钟控制信号和高电平触控信号的控制下输出与时钟控制信号同频且基本同步的信号,在第二时段输出固定电压信号或接地信号;
该第二触控驱动电路包括:
时序发生器,其用以产生并发送时钟控制信号给单位子电路的时序输入端;
脉冲发生器,其用以产生并发送脉冲触发信号给第一级单位子电路的触发信号输入端;以及
高电平发生器,其用以产生并发送高电平触控信号给单位子电路的高电平输入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驱动电路,其用以向所述触控电极结构发送触控驱动信号并依据所述触控驱动信号向所述隔离电极层发送所需的电信号。
本案通过在所述触控电极结构和所述显示用电极之间加入一层隔离电极层,隔离电极层的形状和触控驱动电极的形状基本相同,其尺寸和触控驱动电极的尺寸基本相当,驱动信号为相同的频率且基本为同步的,则变为隔离电极层充放电荷,触控驱动电极因与隔离子电极驱动信号相同,因此不用充放电荷,触控驱动电极频率将得到提升。触控驱动电极频率提升,可以让触控感测电路可选工作频率范围变大。当遇到外界干扰信号时,找一个远离干扰信号频率的工作频率,可以有效降低其干扰。因此可选工作频率范围大可提升触控感测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图1A-1B是现有的两种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该图描述了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结构与隔离电极层的一种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施加于隔离子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的驱动信号的波形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该图描述了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结构与隔离电极层的另一种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第三实施例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结构与隔离电极层的第一种配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第三实施例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结构与隔离电极层的第二种配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9是第三实施例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结构与隔离电极层的第三种配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0是第三实施例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结构与隔离电极层的第四种配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1是第三实施例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结构与隔离电极层的第五种配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2是第三实施例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结构与隔离电极层的第六种配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3为施加于隔离电极层和触控电极的电信号的波形图。
图1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7A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17B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驱动电路的第二触控驱动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驱动电路的第一触控驱动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工作时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形式实现,而并不应解释为仅局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发明更为全面和完整的公开,并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涉及的触控显示面板显示用电极与触控电极结构之间设置有隔离电极层,隔离电极层用于避免显示用电极上加载的信号对触控电极结构的触控功能造成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子电极与触控驱动电极一一对应配置,且相对应配置的一对隔离子电极与触控驱动电极对应重叠、具有基本相当的尺寸和/或基本相同的形状。
这里,基本相同或基本相当均包含完全一致及基本一致的情况,其中,基本一致在允许的范围内略大或略小或略有差异。形状的相同包括隔离子电极与触控驱动电极具有相同的主形状,允许细节上存在差异。后续的说明书实施例中罗列了属于本发明“基本相同/相当”的一些实施例,帮助理解,但可以理解这些实施例并未穷举。
本发明涉及的触控显示面板为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以为将触控电极结构嵌入显示图像用的显示结构内的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也可为独立配置于显示图像用的显示结构外的外嵌式触控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用的显示结构可为自发光式显示结构,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OLED)等,也可为非自发光式显示面板,如液晶显示面板(LCD)等。
下面以OLED触控显示面板为例进行具体实施例的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所述OLED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基板10靠近所述第二基板20的表面上且沿逐渐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薄膜晶体管层11、阳极层12、有机发光层13、和阴极层14。所述薄膜晶体管层11、阳极层12、有机发光层13、和阴极层14为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结构。可以理解,OLED触控显示面板100的显示结构还可以包括其他元件,且这些元件,如电子传输层、电洞传输层等,可根据需要设置在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薄膜晶体管层11与阳极层12及阴极层14电性连接,且显示用驱动信号在薄膜晶体管层11的控制下有选择地传输至阳极层12,迫使阳极层12与阴极层14对有机发光层13加压,从而激发处于阳极层12与阴极层14之间的有机发光层13对应发光。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0可以是OLED显示面板中起封装OLED显示结构的封装基板,作为触控结构的触控电极结构30集成于显示结构内。
如图2所示,所述阴极层14与所述第二基板20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实现触控功能的触控电极结构30。为有效避免显示用电极(如阴极层14)的电信号对触控电极结构30的信号造成干扰,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与所述阴极层14之间还设置有隔离电极层50。其中,所述隔离电极层50与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与所述阴极层14均电性绝缘,图2中仅简单示意三层的排布位置,并未示出使它们相互绝缘的绝缘层。
本实施例中,OLED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触控电极结构30的类型为双层互电容型,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包括层叠设置的触控驱动电极层31和触控感应电极层33,其中,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层31相较于触控感应电极层33更靠近隔离电极层50。其中,图2及图3中均仅简单示意触控驱动电极层31和触控感应电极层33的排布位置,并未示出使它们相互绝缘的绝缘层。
如图3所示,所述阴极层14为形成在整个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的连续的整块电极层。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层31为非连续的,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311,每一个触控驱动电极311沿第一方向D1延伸呈长条状,所述多个触控驱动电极311沿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相交)间隔排布。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层33为非连续的,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331,每一个触控感应电极331沿所述第二方向D2延伸呈长条状,所述多个触控感应电极331沿所述第一方向D1间隔排布。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D1与所述第二方向D2正交。
如图3所示,所述隔离电极层50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层31(触控驱动电极层)的图案基本相同,所述隔离电极层50为非连续的,其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隔离子电极51,每一个隔离子电极51沿第一方向D1延伸呈长条状,所述多个隔离子电极51沿所述第二方向D2间隔排布。本实施例中,每一个隔离子电极51与一个触控驱动电极311对应配置,且每一个隔离子电极51与其对应的一个触控驱动电极311(触控驱动电极)形状基本相同、尺寸基本相当。本案中的“对应配置”为对应重叠。
其中,本案中的“形状基本相同”为两种形状是完全相同或者在允许的范围内略有差异。形状的相同包括隔离子电极51与对应配置的触控驱动电极311具有相同的主形状,且允许在形状的细节上存在差异。比如,可为均为具有基本相同尺寸的主形状但允许轮廓的形状有些小的差异;比如二者的主形状均大致呈矩形,且其中一者的轮廓边缘呈直线,另一个则呈曲线;或当一个轮廓边缘为凸时,另一个轮廓边缘为凹;或二者轮廓形状相同,但二者轮廓边缘相距一允许尺寸范围的间隙。本案中的“尺寸基本相当”为两个尺寸完全相等或尺寸稍大一点或稍小一点。总之,隔离子电极51与触控驱动电极311形状基本相同、尺寸基本相当,能够保证阴极层14上的信号无法穿过相邻的两个隔离子电极51之间的间隙到达触控驱动电极311。
如图4所示,定义各个触控驱动电极311分别为TX1、TX2、TX3、……TXn,定义与各个触控驱动电极311对应的各隔离子电极51分别为IX1、IX2、IX3、……IXn。请参考图4,图4仅示出触控电极结构30及隔离子电极51的驱动波形。各个触控驱动电极311被依序加载触控驱动信号而被扫描驱动,同时,根据电容效应,自触控感应电极331上检测感应到的触控感应信号,计算得到电容变化量差异,从而获取触控的坐标位置。更进一步地,为有效避免阴极层14信号对触控电极结构30信号的干扰,对与当前被驱动的触控驱动电极311对应配置的隔离子电极51加载隔离信号,其中,加载于每一个隔离子电极51的电信号与施加于与其对应配置的触控驱动电极311(触控驱动电极)的电信号的波形为相同的频率且基本为同步的。本案中的“基本为同步的”为两种波形的相位为相同的或相位上存在有非常微小的差异,如微秒级或者更小。另外,施加于所述隔离子电极51的电信号与施加于与其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311的电信号的波形的幅度可以为相同的,也可以为不相同的。本实施例中波形不限于图4所示的方波,也可以是梯形波、正弦波等。
如此,由于所述隔离子电极51的屏蔽作用,所述阴极层14上加载的显示用信号不会干扰所述触控驱动电极311,更不会干扰所述触控感应电极331。
比较例1
相较于现有的OLED显示面板,触控驱动电极直接布置在阴极层上方时,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触控驱动电极驱动方波时,需要充、放大量电荷,加上屏体上电阻、电容的影响,触控驱动电极的工作频率会比较低。
而本实施例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100中,在所述触控驱动电极311和阴极层14之间加入一层隔离电极层50;隔离电极层5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呈块状的隔离子电极51,隔离子电极51与触控驱动电极311一一对应配置,且隔离子电极51的驱动信号与其对应配置的触控驱动电极311的驱动信号为相同的频率且基本为同步的,则相较于比较例1,切换为隔离子电极51充放电荷,触控驱动电极311不用充、放大量电荷,因而触控驱动电极311频率被提升。触控驱动电极311频率提升,可以让触控感测电路可选工作频率范围变大。当遇到外界干扰信号时,找一个远离干扰信号频率的工作频率,可以有效降低其干扰,因此可选工作频率范围大可提升触控感测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比较例2
相较于另一OLED触控显示面板,其触控结构为双层电容式结构,且在触控驱动电极与阴极层之间设置有连续的整片的隔离电极层。然而,由于这样的隔离电极层结构,假设若给该隔离电极层加载与触控扫描信号同频的隔离信号的话,对于其他未被加载有触控驱动信号的触控驱动电极而言,会受隔离电极层上的隔离信号影响,从而产生较大的噪音。
而本实施例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100中,在所述触控驱动电极311和阴极层14之间加入一层隔离电极层50;隔离电极层5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呈块状的隔离子电极51,隔离子电极51与触控驱动电极311一一对应配置,且隔离子电极51的驱动信号与其对应配置的触控驱动电极311的驱动信号为相同的频率且基本为同步的,则相较于比较例2,这样的结构能够避免隔离信号对未被加载有触控驱动信号的触控驱动电极产生噪音干扰。
可变形地,所述隔离电极层50、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层31和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层33的设置包括以下的任意一种:
(1)所述隔离电极层50、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层31和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层33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上,此时垫片(图未示,垫片用于保护所述第一基板10上的各层不会因第二基板20压到而造成损坏)设置在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层33和所述第二基板20之间;
(2)所述隔离电极层50、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层31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上,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层33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0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的表面上,此时垫片(图未示)设置在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层31和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层33之间;
(3)所述隔离电极层50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上,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层31和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层33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0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的表面上,此时垫片(图未示)设置在所述隔离电极层50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层31之间;
(4)所述隔离电极层50、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层31和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层33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0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的表面上,此时垫片(图未示)设置在所述隔离电极层50和所述阴极层14之间。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200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所述第一基板10靠近所述第二基板20的表面上沿逐渐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层11、阳极层12、有机发光层13、和阴极层14。所述阴极层14与所述第二基板20之间还设置有触控电极结构30。为有效避免显示用电极(如阴极层14)的电信号对触控电极结构30的信号造成干扰,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与所述阴极层14之间还设置有隔离电极层50。其中,所述隔离电极层50与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与所述阴极层14均电性绝缘,图5中仅简单示意三层的排布位置,并未示出使它们相互绝缘的绝缘层。为便于表述,在各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元件名称采用了相同的元件标号。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为单层互电容型,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包括设置在同一层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301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303。第一方向D1的一行触控驱动电极301电性连接构成一个触控驱动电极301的串列,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相交)的一列触控感应电极303电性连接构成一个触控感应电极303的串列,其中触控驱动电极301的串列与触控感应电极303的串列相互绝缘且交叉。
如图6所示,所述隔离电极层50与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的图案基本相同,所述隔离电极层50为非连续的,其包括设置在同一层的多个隔离子电极51。第一方向D1的一行隔离子电极51电性连接构成隔离子电极51的一个行串列,第二方向D2的一列隔离子电极51电性连接构成隔离子电极51的一个列串列,其中隔离子电极51的行串列与隔离子电极51的列串列相互绝缘且交叉。本实施例中,隔离子电极51的每一个行串列与一个触控驱动电极301的串列对应配置(即对应重叠),且隔离子电极51的一个行串列中的每个隔离子电极51与对应配置的触控驱动电极301的串列中的一个触控驱动电极301对应配置(即对应重叠)且形状基本相同、尺寸基本相当。隔离子电极51的每一个列串列与一个触控感应电极303的串列对应配置(即对应重叠),且隔离子电极51的每一个列串列中的每个隔离子电极51与对应的触控感应电极303的串列中的一个触控感应电极303对应配置(即对应重叠)且形状基本相同、尺寸基本相当。总之,所述隔离电极层50与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形状基本相同、尺寸基本相当,是要保证不会影响到阴极层14上的信号无法穿过相邻的两个隔离子电极51之间的间隙到达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
可继续参照图4所示,定义触控驱动电极311的各个串列分别为TX1、TX2、TX3、……TXn,定义与触控驱动电极311的各个串列对应的隔离子电极51的各个列串列分别为IX1、IX2、IX3、……IXn。触控驱动电极311的各个串列被依序加载触控驱动信号。为有效避免阴极层14信号对触控电极结构30信号的干扰,还要求:如图4所示,施加于所述隔离子电极51的行串列的电信号与施加于与其对应配置的触控驱动电极301的串列的电信号的波形为相同的频率且基本为同步的。施加于所述隔离子电极51的列串列的电信号则为一个直流电压信号或接地信号。另外,施加于所述隔离子电极51的行串列的电信号与施加于与其对应配置的触控驱动电极301的串列的电信号的波形的幅度可以为相同的,也可以为不相同的。
相较于比较例1和比较例2,本实施例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200取得上述同样的技术效果。
比较例3
相较于另一OLED触控显示面板,其触控结构为单层互容式结构,且在触控驱动电极与阴极层之间设置有连续的整片的隔离电极层,然而,由于这样的隔离电极层结构,当加载与触控驱动信号同频的隔离信号时,由于隔离电极层与触控感应电极距离近,正对面积大,导致互容基准值(CM)会非常大,使得影响触控检测精度。
而本实施例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200中,在所述触控驱动电极311和阴极层14之间加入一层隔离电极层50;隔离电极层5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呈块状的隔离子电极51,隔离子电极51的行串列与触控驱动电极301的串列一一对应配置,隔离子电极51的列串列与触控感应电极303的串列一一对应配置,且隔离子电极51的行串列的驱动信号和与其对应配置的触控驱动电极301的串列的驱动信号为相同的频率且基本为同步的,则相较于比较例3,这样的结构将隔离电极层进行分割,且触控感应电极303下方的隔离子电极接恒定电压,如此,互容基准值较小,从而提升了检测的精度。
如此,由于所述隔离子电极51的屏蔽作用,所述阴极层14上的信号不会干扰到所述触控驱动电极301。
其中,所述隔离电极层50和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的设置包括以下的任意一种:
(1)所述隔离电极层50和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上,此时垫片(图未示)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和所述第二基板20之间;
(2)所述隔离电极层50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上,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0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的表面上,此时垫片(图未示)设置在所述隔离电极层50和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之间。
(3)所述隔离电极层50和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0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的表面上,此时垫片(图未示)设置在所述隔离电极层50与所述阴极层14之间。
实施例3
请继续参阅图5,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300其剖面图与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200的剖面图结构完全相同,其也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所述第一基板10靠近所述第二基板20的表面上沿逐渐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层11、阳极层12、有机发光层13、和阴极层14;所述阴极层14与所述第二基板20之间还设置有触控电极结构30;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与所述阴极层14之间还设置有隔离电极层50。
本实施例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30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200的区别在于: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为单层互电容型;而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为单层自电容型,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包括设置在同一层的间隔设置的多个触控电极302。
本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12所示,隔离电极层50的图案可根据所述多个触控电极302的图案进行调整设置。
本实施例中,当每一个触控电极302为矩形块状,且所述多个触控电极302呈矩阵排布(如图7-图9所示)时,隔离电极层50的图案具体可设置以下中的一种。
(1.1)如图7所示,所述隔离电极层50可为形成在整个显示面板300的显示区域的连续的整块电极层,其覆盖所述多个触控电极302。
(1.2)如图8所示,所述隔离电极层50为非连续的,其包括间隔设置且呈矩阵排布的多个隔离子电极51。隔离子电极51与触控电极302为一一对应配置;每一个隔离子电极51与其对应的那个触控电极302对应重叠、形状基本相同、尺寸基本相当。可以理解的,所述每一个隔离子电极51的尺寸也可设置为稍小于一个触控电极302的尺寸,只要相邻的两个隔离子电极51之间的间隙足够小(例如小于一个像素电极的尺寸),使所述阴极层14的信号无法穿过所述隔离子电极51之间的间隙达到触控电极302。
(1.3)如图9所示,所述隔离电极层50为非连续的,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隔离子电极51。每一个隔离子电极51与至少两个触控电极302对应配置;每一个隔离子电极51与其对应的至少两个触控电极302对应重叠、形状基本相同、尺寸基本相当。如图9所示,每一个隔离子电极51与沿一方向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302对应重叠。
本实施例中,如图10-图12所示,当所述多个触控电极302包括多对三角形电极,每一对三角形电极中的间隔设置(独立)的两个三角形电极拼在一起为一个长条的矩形,此时隔离电极层50的图案具体可设置以下中的一种。
(2.1)如图10所示,所述隔离电极层50可为形成在整个显示面板300的显示区域的连续的整块电极层,其覆盖所述多个触控电极302。
(2.2)如图11所示,所述隔离电极层50为非连续的,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隔离子电极51,每一个隔离子电极51设置为三角形以与三角形的触控电极302一一对应配置;每一个三角形的隔离子电极51与其对应的那个触控电极302对应重叠、形状基本相同、尺寸基本相当。
(2.3)如图12所示,所述隔离电极层50为非连续的,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隔离子电极51,每一个隔离子电极51与至少一对三角形电极对应配置;每一个隔离子电极51设置为长条矩形,与其对应的至少一对三角形电极对应重叠、形状基本相同、尺寸基本相当。如图12所示,每一个隔离子电极51与一对三角形电极对应配置。
可以理解的,每一个触控电极302的形状不限于图示的图7-图12所示的矩形和三角形,还可为任意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形状。
对于本实施例中的单层自电容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300,所述多个触控电极302可全部同时驱动(被同时加载触控驱动信号)。如图13所示,这种条件下,施加于所述隔离电极层50(隔离子电极51)的电信号与施加于触控电极302的电信号的波形为相同的频率且基本为同步的,如图13所示。另外,施加于所述隔离电极层50(隔离子电极51)的电信号与施加于触控电极302的电信号的波形的幅度可以为相同的,也可以为不相同的。本实施例中波形不限于图13所示的方波,也可以是梯形波、正弦波等。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触控电极302也可分时驱动(被依序加载触控驱动信号),这种情况下,所述隔离电极层50必须为非连续的且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隔离子电极51,每一个隔离子电极51与至少一个触控电极302对应配置。这种条件下,施加于所述隔离子电极51的电信号与施加于与其对应配置的触控电极302的电信号的波形为相同的频率且基本为同步的。
上述三个实施例中,所述OLED触控显示面板100、200、300中,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均位于所述阴极层14与所述第二基板20之间,即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20之间,所述OLED触控显示面板100、200、300为in-cell型。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OLED触控显示面板也可变更为on-cell型,即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0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所述隔离电极层50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0与所述阴极层14之间(如图14所示)或所述隔离电极层50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0与所述触控电极结构30之间,如图15所示。
可以理解的,所述隔离电极层不限于使用在OLED触控显示面板中,也可使用在LCD触控显示面板中,如所述隔离电极层设置在触控电极结构与显示用电极(如公共电极层)之间,以防止显示用电极(如公共电极层)的信号干扰到所述触控电极结构。
请参阅图16,本实施例中,OLED触控显示面板定义有触控显示区110和围绕所述触控显示区110的边框区120。所述触控驱动电极TX和隔离子电极IX设置在触控显示区110,在所述边框区120设置有触控驱动电路130,且所述触控驱动电路130电性连接所述触控驱动电极TX和隔离子电极IX。本实施例中将以施加于隔离电极层(例如隔离子电极IX)的信号与触控驱动信号同频、同相、同幅为例来说明,并以触控驱动电极TX和隔离子电极IX分别为36个(分别命名为TX1、TX2、TX3…TX36;IX1、IX2、IX3…IX36)且一一对应配置,触控感应电极RX为18个(分别命名为RX1、RX2、RX3…RX18)为例进行图例说明。而图16中为更好的同时展示出触控驱动电极TX和隔离子电极IX,对应配置的触控驱动电极TX和隔离子电极IX并未完全重叠;而实际上对应配置的触控驱动电极TX和隔离子电极IX应为重叠设置。
如图16-1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触控驱动电路130,其包括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面板内电路或第一触控驱动电路131)为直接形成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上,其电子元件直接形成在触控面板上,另一部(面板外电路或第二触控驱动电路133)为外接的独立的IC(集成电路)(例如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触控面板);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路131与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路133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路131与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路133也可集成为一颗IC;或是面板内电路\第一触控驱动电路131和所述面板外电路\第二触控驱动电路133均独立为一颗IC。
可以理解的,触控驱动电极TX和隔离子电极IX的驱动波形可以由IC直接提供,也可以由IC提供原始频率的波形,经由面板内电路转化成各触控驱动电极和隔离子电极的驱动波形。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驱动电路131用于产生并提供触控用的触控驱动信号给触控驱动电极TX和隔离信号给隔离子电极IX;第二触控驱动电路133产生第一触控驱动电路131工作所需的各类控制信号,包括时钟控制信号、起始脉冲触发信号、高电平触控信号及固定电压信号。起始脉冲触发信号用于触发该第一触控驱动电路131。在本实施例中,在起始脉冲触发信号的下降沿,第一触控驱动电路131被触发开始输出触控驱动信号及隔离信号。高电平触控信号用于配合时钟信号控制第一触控驱动电路输出与时钟信号同步、同频的高电平电信号以作为触控驱动信号及隔离信号。固定电压信号远小于高电平触控信号,用于拉低第一触控驱动电路输出的信号的电平。
如图18所示,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路133包括:
时序发生器1331,其用以产生时钟控制信号;
脉冲发生器1333,其用以产生起始脉冲触发信号;
高电平发生器1335,其用以产生高电平触控信号;以及
低电平发生器1337,其用以输出固定电压信号(小于高电平触控信号)或接地信号。
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路133还设置有触控感应接收电路(图未示),用以电性连接所述触控感应电极RX并接收触控感应信号。
如图16及图17A所示,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路131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路133的控制信号,电性连接并输出信号给所述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和所述多个隔离子电极。如图17A所示,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路131包括多级单位子电路1310,每一级单位子电路1310与一个触控驱动电极和其对应配置的隔离子电极对应配置。多级单位子电路1310依序输出与时钟信号同频且基本同步的触控驱动信号及隔离信号,且相邻单位子电路1310输出的触控驱动信号及隔离信号相差一预定的位移。输出至多个触控驱动电极与隔离子电极上的触控驱动信号与隔离信号亦是同频且基本同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驱动信号及隔离信号的输出波形由时钟控制信号决定,跟随时钟控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如图17B所示,每一级单位子电路1310包括:
触发信号输入端,用以连接触发信号SP(如本实施例中的脉冲发生器输出的起始脉冲触发信号);
时序输入端,用以连接外部的时钟控制信号TX-CLK(如本实施例中的时序发生器输出的时钟控制信号);
高电平输入端,用以连接外部的高电平触控信号TX-H(如本实施例中的高电平发生器输出的高电平触控信号);
低电平输入端,用以连接外部的固定电压信号TX-L(如本实施例中的低电平发生器输出的小于高电平触控信号TX-H的固定电压信号或接地信号);
触控驱动信号输出端,用以向触控驱动电极TX输出触控驱动信号;
隔离信号输出端,用以向隔离子电极IX输出与触控驱动信号同频且基本同步的信号;
触发信号输出端,用以向下一级单位子电路输出触发信号SPO(如本实施例中的脉冲发生器输出的脉冲触发信号);以及
信号产生模块1311,用以在第一时段在时钟控制信号TX-CLK和高电平触控信号TX-H的控制下输出与时钟控制信号同步、同频的高电平信号,在第二时段在输出固定电压信号或接地信号。第一触控驱动电路的多级信号产生模块可具有如位移寄存器的功能的电路构成,从而使得以彼此相差一预订位移而顺序输出的方式产生触控驱动信号/隔离信号。
如图17A所示,第一级单位子电路1310的触发信号输入端SP直接连接外部的起始脉冲触发信号;第一级单位子电路1310的触发信号输出端SPO连接第二级单位子电路1310的触发信号输入端SP;第二级单位子电路1310的触发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级单位子电路的触发信号输入端,以此类推,第N级单位子电路1310的触发信号输出端SPO连接第(N+1)级单位子电路的触发信号输入端SP。只有在脉冲触发信号的触发下,单位子电路才能工作并输出信号。
可以理解的,最后一级单位子电路1310(如本实施例的第36级单位子电路)触发信号输出端未连接其他单位子电路的触发信号输入端。
各个触控驱动电极TX、隔离子电极IX、与时钟控制信号TX_CLK、脉冲触发信号SP的工作时序如图19所示,脉冲发生器发出第一个脉冲触发信号之后,第一级单位子电路开始向第一组的触控驱动电极和隔离子电极发送信号,其频率、相位、幅度和同一时段内的时钟控制信号是相同的;第一级单位子电路驱动波形结束后,第一级单位子电路发出第二个脉冲触发信号给第二级单位子电路,然后第二级单位子电路开始向第二组的触控驱动电极和隔离子电极发送信号,其频率、相位、幅度和同一时段内的时钟控制信号是相同的;以此类推,第N级单位子电路驱动波形结束后,第N级单位子电路发出第N个脉冲触发信号给第(N+1)级单位子电路,然后第(N+1)级单位子电路开始向第(N+1)组的触控驱动电极和隔离子电极发送信号,其频率、相位、幅度和同一时段内的时钟控制信号是相同的。
本发明的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驱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向至少一部分的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例如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向与接收所述触控驱动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触控电极结构对应配置的隔离电极层提供与所述触控驱动信号同频且基本同步的隔离电信号。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图示中出现的上、下、左及右方向仅为了方便理解,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2)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其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显示用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触控电极结构,其设置在所述显示用电极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或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电极结构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和与所述多个触控驱动电极绝缘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隔离电极层,其设置在所述显示用电极和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之间,用以防止所述显示用电极的电信号干扰所述触控电极结构的电信号,
所述隔离电极层包括与所述多个触控驱动电极一一对应配置的多个隔离子电极,施加于每一个隔离子电极的电信号与施加于与其对应配置的那个触控驱动电极的电信号的波形为相同的频率且基本为同步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施加于每一个隔离子电极的电信号与施加于与其对应配置的那个触控驱动电极的电信号的波形的相位为相同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隔离子电极与其对应配置的那个触控驱动电极对应重叠、形状基本相同且尺寸基本相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为双层互电容型,所述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和所述多个触控感应电极设置在不同的两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为单层互电容型,所述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和所述多个触控感应电极设置为同一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电极层还包括与所述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分别对应配置的多个另外的隔离子电极,施加于所述多个另外的隔离子电极的电信号为直流电压信号或接地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为OLED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依次层叠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层、阳极层、有机发光层、和阴极层,所述阴极层为所述显示用电极。
8.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其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显示用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触控电极结构,其设置在所述显示用电极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或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为单层自电容式且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触控电极;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隔离电极层,其设置在所述显示用电极和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之间,用以防止所述显示用电极的电信号干扰所述触控电极结构的电信号,
所述隔离电极层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对应配置,施加于所述隔离电极层的电信号与施加于与其对应配置的触控电极的电信号的波形为相同的频率且基本为同步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施加于所述隔离电极层的电信号与施加于所述触控电极的电信号的波形的相位为相同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电极层为连续的整层,其与全部的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对应重叠。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电极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隔离子电极,每一个隔离子电极对应与至少一个触控电极对应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隔离子电极与其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电极对应重叠、形状基本相同且尺寸基本相当。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为OLED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依次层叠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层、阳极层、有机发光层、和阴极层,所述阴极层为所述显示用电极。
14.一种触控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驱动方法包括:
向至少一部分的所述触控电极结构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向与接收所述触控驱动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触控电极结构对应配置的隔离电极层提供与所述触控驱动信号同频且基本同步的隔离电信号。
15.一种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其用于驱动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该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包括多级单位子电路,每一级单位子电路与对应配置的一对触控驱动电极和隔离子电极对应配置;每一级单位子电路包括:
触发信号输入端,用以连接触发信号;
时序输入端,用以连接外部的时钟控制信号;
高电平输入端,用以连接外部的高电平触控信号;
低电平输入端,用以连接外部的固定电压信号或接地信号;
触控驱动信号输出端,用以向触控驱动电极输出触控驱动信号;
隔离信号输出端,用以向隔离子电极输出与触控驱动信号同频且基本同步的隔离信号;以及
触发信号输出端,用以向下一级单位子电路输出触发信号;
信号产生模块,用以在第一时段在时钟控制信号和高电平触控信号的控制下输出与时钟控制信号同频且基本同步的信号,在第二时段输出固定电压信号或接地信号。
16.一种第二触控驱动电路,其用于与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对应配置且电性连接,该第二触控驱动电路包括:
时序发生器,其用以产生并发送时钟控制信号给单位子电路的时序输入端;
脉冲发生器,其用以产生并发送脉冲触发信号给第一级单位子电路的触发信号输入端;以及
高电平发生器,其用以产生并发送高电平触控信号给单位子电路的高电平输入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第二触控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触控驱动电路还包括低电平发生器,其用以产生并发送固定电压信号或接地信号给单位子电路的低电平输入端。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第二触控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路还设置有触控感应接收电路,用以电性连接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并接收触控感应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第二触控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路直接设置在触控显示面板上或为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触控显示面板的IC。
20.一种触控驱动电路,其用于驱动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路的第二触控驱动电路,
该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包括多级单位子电路,每一级单位子电路与对应配置的一对触控驱动电极和隔离子电极对应配置;每一级单位子电路包括:
触发信号输入端,用以连接触发信号;
时序输入端,用以连接外部的时钟控制信号;
高电平输入端,用以连接外部的高电平触控信号;
低电平输入端,用以连接外部的固定电压信号或接地信号;
触控驱动信号输出端,用以向触控驱动电极输出触控驱动信号;
隔离信号输出端,用以向隔离子电极输出与触控驱动信号同频且基本同步的隔离信号;
触发信号输出端,用以向下一级单位子电路输出触发信号;以及
信号产生模块,用以在第一时段在时钟控制信号和高电平触控信号的控制下输出与时钟控制信号同频且基本同步的信号,在第二时段输出固定电压信号或接地信号;
该第二触控驱动电路包括:
时序发生器,其用以产生并发送时钟控制信号给单位子电路的时序输入端;
脉冲发生器,其用以产生并发送脉冲触发信号给第一级单位子电路的触发信号输入端;以及
高电平发生器,其用以产生并发送高电平触控信号给单位子电路的高电平输入端。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控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触控驱动电路还包括低电平发生器,其用以产生并发送固定电压信号或接地信号给单位子电路的低电平输入端。
22.一种触控驱动电路,其用于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用以向所述触控电极结构发送触控驱动信号并依据所述触控驱动信号向所述隔离电极层发送所需的电信号。
CN201810976008.XA 2018-08-24 2018-08-24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方法 Active CN1091649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6008.XA CN109164935B (zh) 2018-08-24 2018-08-24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方法
TW107133272A TWI709882B (zh) 2018-08-24 2018-09-21 觸控顯示面板、觸控驅動電路和觸控驅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6008.XA CN109164935B (zh) 2018-08-24 2018-08-24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4935A true CN109164935A (zh) 2019-01-08
CN109164935B CN109164935B (zh) 2022-07-19

Family

ID=64896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76008.XA Active CN109164935B (zh) 2018-08-24 2018-08-24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64935B (zh)
TW (1) TWI70988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6716A (zh) * 2020-06-28 2020-10-20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屏的啸声消除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857405A (zh) * 2019-04-30 2020-10-30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碰显示面板及触控电路
CN112684933A (zh) * 2020-12-29 2021-04-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TWI756665B (zh) * 2019-04-30 2022-03-01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碰顯示面板及觸控電路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3502A (zh) * 2008-10-31 2009-03-25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互电容式触摸屏及组合式互电容触摸屏
CN101908314A (zh) * 2009-06-08 2010-12-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1968702A (zh) * 2009-07-27 2011-02-09 索尼公司 静电电容输入装置以及具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
CN103092380A (zh) * 2011-11-02 2013-05-08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03399678A (zh) * 2013-08-02 2013-11-20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自电容式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3631463A (zh) * 2012-08-24 2014-03-12 智点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式电容触控面板
CN104020913A (zh) * 2014-05-30 2014-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20150160754A1 (en) * 2013-12-09 2015-06-11 Thomas Wenzel Integrated Shielding In Touch Sensors
CN104730747A (zh) * 2013-12-24 2015-06-24 业鑫科技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
CN105990397A (zh) * 2015-02-05 2016-10-05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面板与应用其的触控方法
CN106681571A (zh) * 2015-10-15 2017-05-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708342A (zh) * 2016-12-21 2017-05-2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触控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oled触控显示装置
CN209182784U (zh) * 2018-08-24 2019-07-30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驱动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7794B (zh) * 2016-10-25 2019-09-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482040A (zh) * 2017-08-14 2017-12-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触控显示面板及oled触控显示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3502A (zh) * 2008-10-31 2009-03-25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互电容式触摸屏及组合式互电容触摸屏
CN101908314A (zh) * 2009-06-08 2010-12-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1968702A (zh) * 2009-07-27 2011-02-09 索尼公司 静电电容输入装置以及具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
CN103092380A (zh) * 2011-11-02 2013-05-08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03631463A (zh) * 2012-08-24 2014-03-12 智点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式电容触控面板
CN103399678A (zh) * 2013-08-02 2013-11-20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自电容式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150160754A1 (en) * 2013-12-09 2015-06-11 Thomas Wenzel Integrated Shielding In Touch Sensors
CN104730747A (zh) * 2013-12-24 2015-06-24 业鑫科技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
CN104020913A (zh) * 2014-05-30 2014-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5990397A (zh) * 2015-02-05 2016-10-05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面板与应用其的触控方法
CN106681571A (zh) * 2015-10-15 2017-05-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708342A (zh) * 2016-12-21 2017-05-2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触控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oled触控显示装置
CN209182784U (zh) * 2018-08-24 2019-07-30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驱动电路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VIU NEAMT 等: ""Capacitive Touch Sensors Sensibility for Different Ground Hatch and Shield Electrode Structures"", 《2015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TOPIC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TEE)》 *
王海生: ""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液晶屏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谢江容: ""投射式电容触摸屏的灵敏度探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7405A (zh) * 2019-04-30 2020-10-30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碰显示面板及触控电路
TWI756665B (zh) * 2019-04-30 2022-03-01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碰顯示面板及觸控電路
US11320920B2 (en) 2019-04-30 2022-05-03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a touch control circuit
CN111796716A (zh) * 2020-06-28 2020-10-20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屏的啸声消除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684933A (zh) * 2020-12-29 2021-04-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12684933B (zh) * 2020-12-29 2024-01-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9882B (zh) 2020-11-11
TW201939246A (zh) 2019-10-01
CN109164935B (zh) 202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4935A (zh)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方法
US9495010B2 (e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9535558B2 (en) Integrated electromagnetic and capacitive touch substrate,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CN110362223A (zh) 触摸控制器、触摸感测设备和触摸感测方法
CN104838591B (zh) 用于电场测量系统的电极设计
CN104571758A (zh)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03455217A (zh) 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KR20230167144A (ko) 용량성 센싱 디바이스들에 대한 멀티-센서 터치 통합 디스플레이 드라이버 구성
CN106708339A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EP3674861B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touch panel, touch sensing circuit, and touch sensing method
EP3598282A1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touch sensor
KR20180047593A (ko) 포스 터치 기능을 갖는 전자 기기
CN209182784U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驱动电路
CN110147179A (zh)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20190157356A1 (en) Oled display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60052928A (ko) 에너지 수확 기능을 갖는 터치 표시 장치
CN110162224A (zh) 触控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20180299990A1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KR101835009B1 (ko) 터치 입력 장치
CN106293268A (zh) 一种柔性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2115685A1 (en) Single layer touch sensor
CN109755278A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1107389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ouch driving circuit for generating driving signals for different levels
CN109683751A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737350B (zh)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