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82924A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2924A
CN114582924A CN202011380685.9A CN202011380685A CN114582924A CN 114582924 A CN114582924 A CN 114582924A CN 202011380685 A CN202011380685 A CN 202011380685A CN 114582924 A CN114582924 A CN 1145829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light
layer
display panel
light emitting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806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明
倪欢
廖峰
张霞
罗圣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806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8292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2585 priority patent/WO2022111063A1/zh
Priority to EP21896565.5A priority patent/EP4246584A4/en
Publication of CN114582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2924A/zh
Priority to US18/325,822 priority patent/US20230309365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the areas of the RGB subpixels being differ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1Encapsulations multilayered coatings having a repetitive structure, e.g. having multiple organic-inorganic bi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功能层包括发光层和滤光层,发光层中相邻的有机发光单元之间设置像素定义层,滤光层中的黑色遮光块与色阻块交替排布,色阻块与有机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相邻设置的黑色遮光块之间的区域覆盖有机发光单元,且像素定义层为黑色吸光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黑色遮光块与色阻块配合可以减少了射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内部膜层的外界环境的可见光且允许有机发光单元发出的光透过,因此减少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率并且不会降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亮度。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显示屏在移动通讯、穿戴产品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长,使得有机发光显示屏的研究成为热点。有机发光显示屏中包括叠层设置的金属等电极层,因此,若将有机发光显示屏直接暴露在环境光中,金属等电极层对环境光的强烈反射会造成有机发光显示屏的对比度降低,甚至导致无法观察显示画面。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光的反射对有机发光显示屏对比度的影响,会在有机发光显示屏的出光面设置偏光片,由于偏光片可以吸收一个偏振方向的光并且仅允许另一个偏振方向的光通过,因此偏光片可以阻挡部分环境光入射至有机发光显示屏内部膜层,进而达到减弱反射光的效果。但是,设置在有机发光显示屏出光面的偏光片不仅吸收了环境光,也会吸收有机发光显示屏中的发光器件发出的用于显示的光,导致有机发光显示屏的光出射效率降低,进而导致有机发光显示屏的亮度降低或者有机发光显示屏中发光器件的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以上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第一衬底基板上设置有功能层,功能层包括发光层和滤光层,滤光层设置在发光层靠近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发光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及像素定义层,相邻的有机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像素定义层;滤光层包括多个色阻块和多个黑色遮光块,黑色遮光块与色阻块交替排布,色阻块与有机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相邻设置的黑色遮光块之间的区域覆盖有机发光单元,且像素定义层为黑色吸光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黑色遮光块设置在有机发光层上方且色阻块设置在有机发光单元上方,则黑色遮光块与色阻块配合可以仅允许特定波长的外界环境的可见光射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内部膜层,也就减少了射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内部膜层的外界环境的可见光,进而减少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率,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同时,由于采用色阻块对外界环境光进行过滤,且色阻块可以允许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发出的光透过,因此不会降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亮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像素定义层与黑色遮光块为透红外光的黑色吸光层。将像素定义层和黑色遮光块设置为透红外光的黑色吸光层,可以阻止外界环境中的可见光透射至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内部以减少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同时允许红外光通过可以保证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可以发射或接收红外光以进行光学图像采集。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电路层及平坦化层,平坦化层设置在驱动电路层与发光层之间;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晶体管结构,且所述平坦化层为黑色吸光层。将平坦化层也设置为黑色吸光层可以进一步地减少外界环境可见光射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内部膜层并被反射的几率,进一步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平坦化层为透红外光的黑色吸光层。将平坦化层同样设置为透红外光的黑色吸光层同样可以保证红外光可以透过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通过可以保证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可以通过发射或接收红外光进行光学图像采集。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黑色遮光块下方的像素定义层为不连续结构。黑色遮光块下方的至少部分位置不设置像素定义层时,则探测光,例如红外光的透过率会增加,进而可以提高光学图像采集的精度,同时该至少部分位置由于有黑色遮光块因此依然可以有效地减少外界环境光的射入与反射。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垂直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平面内,有机发光单元的边缘与对应的相邻黑色遮光块之间的区域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一距离大于0.5μm。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包括绿色有机发光单元、蓝色有机发光单元及红色有机发光单元;绿色有机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一距离为3μm,蓝色有机发光单元对应的第一距离为1.5μm,红色有机发光单元对应的第一距离为5μm。通过合理的匹配绿色有机发光单元、蓝色有机发光单元及红色有机发光单元分别对应的第一距离可以提高相同视角下不同颜色子像素的亮度一致性避免色偏问题,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采用黑色吸光的像素定义层,第一距离的适当增加依然可以确保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率较小。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包括绿色有机发光单元、蓝色有机发光单元及红色有机发光单元,多个色阻块包括绿色色阻块、蓝色色阻块及红色色阻块;绿色有机发光单元与绿色色阻块对应设置,蓝色有机发光单元与蓝色色阻块对应设置,红色有机发光单元与红色色阻块对应设置;绿色色阻块光谱的半峰宽小于或等于70nm,蓝色色阻块光谱的半峰宽大于等于60nm且小于或等于100nm,红色色阻块光谱短波长对应的半峰宽小于或等于25nm。通过收窄绿色色阻块及红色色阻块所允许通过的光的波长范围,外界环境光通过绿色色阻块及红色色阻块到达发光器件中的阳极的强度降低,可以有效减少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同时能够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所发射的红光和绿光的色度。通过拓宽蓝色色阻块的半峰宽,可以提高蓝色色阻块的透过率,适当提高蓝色子像素的发光亮度进而提高其寿命。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第一平坦层、第二平坦层及涂覆平坦层;封装层设置在发光层与第一平坦层之间且包括第一无机绝缘层、有机绝缘层及第二无机绝缘层,有机绝缘层设置在第一无机绝缘层与第二无机绝缘层之间,第二无机绝缘层设置在有机绝缘层靠近第一平坦层的一侧;色阻块与黑色遮光块中的至少一者位于第一平坦层与第二平坦层之间,第二平坦层设置在第一平坦层靠近涂覆平坦层的一侧;其中,第二无机绝缘层的折射率、第一平坦层的折射率、第二平坦层的折射率及涂覆平坦层的折射率依次减小。可以通过匹配滤光层、封装层及涂覆平坦层的折射率,可以降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率并且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光的出光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无机绝缘层的折射率为1.8,第一平坦层的折射率为1.62,第二平坦层的折射率为1.55,涂覆平坦层的折射率为1.52。采用上述的折射率数值对滤光层的折射率与封装层及涂覆平坦层的折射率进行匹配后,滤光层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带来的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率贡献降至0.2%左右,进而进一步降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黑色遮光块设置在有机发光层上方且色阻块设置在有机发光单元上方,则黑色遮光块与色阻块配合可以仅允许特定波长的外界环境的可见光射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内部膜层,也就减少了射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内部膜层的外界环境的可见光,进而减少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率,提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同时,由于采用色阻块对外界环境光进行过滤,且色阻块可以允许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发出的光透过,因此不会降低显示装置的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光反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5为相邻黑色遮光块之间区域的外扩距离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反射率的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机发光单元与滤光单元的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7为采用图6所示子像素排布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一种视角与亮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8为采用图6所示子像素排布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另一种视角与亮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机发光单元与相邻黑色遮光块之间的色阻块的另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10为采用图9所示子像素排布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一种视角与亮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机发光单元与相邻黑色遮光块之间的色阻块的又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子像素排布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一种视角与亮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机发光单元与相邻黑色遮光块之间的色阻块的再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子像素排布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一种视角与亮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提供的再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阻块与有机发光单元的光谱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01和第二衬底基板09,第一衬底基板01与第二衬底基板09相对设置,其中,第一衬底基板01朝向第二衬底基板09的一侧上设置有功能层,功能层与第二衬底基板09之间设置有表面涂覆平坦层08。第一衬底基板01用于承载功能层,第二衬底基板09用于封装并保护功能层。
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01上的功能层包括驱动电路层03、发光层05及滤光层07,沿第一衬底基板01指向第二衬底基板09的方向,驱动电路层03、发光层05及滤光层07顺序设置。
其中,发光层05包括多个发光器件,多个发光器件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的子像素一一对应,且发光器件具体可以为有机发光器件,用于进行发光显示。驱动电路层03中包括多个晶体管结构31,至少两个晶体管结构31可以构成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晶体管结构31与发光器件电连接,像素驱动电路可以为发光层05中的发光器件提供发光所需的电压或电流。滤光层07可以用于对发光层05中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进行过滤实现彩色显示,同时遮挡相邻子像素之间的光,避免不同子像素之间的光串扰。
此外,驱动电路层03与第一衬底基板01之间可以包括缓冲层02,缓冲层02可以保护晶体管结构31中的半导体层免受外部水汽、氧气等的侵害。发光层05与驱动电路层03之间可以设置平坦化层04,平坦化层04覆盖在驱动电路层03上并为发光层05的制备提供平整的表面。滤光层07与发光层05之间可以设置封装层06,封装层06可以保护发光层05中的有机发光材料免受水汽、氧气等的侵害,并且封装层06具体可以包括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绝缘层61、有机绝缘层62及第二无机绝缘层6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滤光层07与发光层05均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01上,则由不同发光器件发出的不同颜色的光经过滤光层07后,不同颜色的光的纯度可以得到提高。此外,外界的环境光要射入包含有较多金属等导电层的发光层05和驱动电路层03时,也需要经过滤光层07,则一方面,滤光层07可以遮挡外界环境的可见光射入相邻子像素之间的区域,另一方面,滤光层07可以仅允许特定波长的外界环境光射入子像素所在区域,使得射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内的光线减少,进而减少了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
小尺寸的顶发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开口率较小,约为15%~20%,为了减少射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内的外界环境的可见光同时不会减弱由发光器件发射出的显示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采用滤光层07来替代现有技术中的偏光片,来阻挡部分波长的外界环境光射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内部,用滤光层07来替代偏光片可以避免采用偏光片导致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出光亮度降低的问题,同时可以减少外界环境光射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并被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反射。
请继续参考图1,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发光层05具体包括有机发光层51、第一电极层52、第二电极层53及像素定义层54。
其中,有机发光层51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有机发光单元由有机发光材料构成,不同的有机发光单元对应于不同的子像素并且发光器件中用于发光的膜层具体为有机发光单元。多个有机发光单元中包括绿色有机发光单元51a、蓝色有机发光单元51b及红色有机发光单元51c,不同发光颜色的有机发光单元由不同的有机发光材料构成且可以发射不同颜色的光。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极层52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且设置在有机发光层51靠近第一衬底基板01的一侧,第一电极层52包括多个电绝缘的阳极且不同的有机发光单元对应不同的阳极。第二电极层53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且设置在有机发光层51靠近第二衬底基板02的一侧,第二电极层53包括阴极且不同子像素的阴极可以彼此电连接形成正面结构。在一个子像素中,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发光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有机发光单元和阴极,并且像素驱动电路具体可以与阳极电连接,不同子像素对应的发光器件中的阳极电绝缘。
请继续参考图1,相邻的有机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像素定义层54。如图1所示的,相邻设置的绿色有机发光单元51a与蓝色有机发光单元51b之间包括像素定义层54,相邻设置的蓝色有机发光单元51b与红色有机发光单元51c之间也包括像素定义层54。
请继续参考图1,滤光层07包括多个色阻块71和遮光黑矩阵,遮光黑矩阵包括多个黑色遮光块72,可以对经过滤光层07的不同波长的光进行选择性过滤。其中,滤光层07内除贯穿滤光层07的通孔所在位置外,黑色遮光块72与色阻块71交替排布。
相邻的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多个子像素一一对应设置,且相邻的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对应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区域。遮光黑矩阵的黑色遮光块72可以阻止可见光通过,进而可以避免相邻子像素之间的光串扰。
色阻块71与有机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其中,色阻块71设置在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靠近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不同的子像素对应不同的色阻块71,在一个子像素中,其中的有机发光单元可以自发光并且其所发射的光经过对应的色阻块71后射出。
多个色阻块71包括与绿色有机发光单元51a对应设置的绿色色阻块71a、与蓝色有机发光单元51b对应设置的蓝色色阻块71b及与红色有机发光单元51c对应设置的红色色阻块71c,则绿色色阻块71a可以对绿色有机发光单元51a对应的发光器件发出的绿光进行过滤从而使得绿色子像素发出的绿光色度更纯,蓝色色阻块71b可以对蓝色有机发光单元51b对应的发光器件发出的蓝光进行过滤从而使得蓝色子像素发出的蓝光色度更纯,红色色阻块71c可以对红色有机发光单元51c对应的发光器件发出的红光进行过滤从而使得红色子像素发出的红光色度更纯。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光反射示意图。当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采用滤光层07取代偏光片来减少进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内的可见光进而减少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对环境光的反射时,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对环境光的反射率可以达到小于或等于6%的水平。具体地,如图2所示,空气与第二衬底基板09之间的界面反射率为第一反射率R1,R1约为4%,滤光层07与涂覆平坦层08之间的界面反射率为第二反射率R2,R2约为0.3%,发光器件的反射率为第三反射率R3,R3约为1.5%。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反射率R3主要由发光器件中的金属材料制备的阳极贡献;而驱动电路层03中的晶体管结构31的金属导电结构和与晶体管结构31电连接的金属走线通常设置在光密度足够高的黑矩阵层72的遮挡部721之下,因此,基本不会对环境光进行反射。
受制于工艺精度的限制,黑色遮光块72、色阻块71与在设计阶段和制备过程中会存在尺寸偏差,导致相邻的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及色阻块71与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51a/51b/51c会存在对位偏差。当相邻的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及色阻块71a/71b/71c的尺寸与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51a/51b/51c的尺寸在设计阶段相当时,在制备过程中,黑色遮光块72的边缘和色阻块71a/71b/71c的边缘相对于有机发光单元51a/51b/51c的边缘存在内缩的风险,虽然可以减少第三反射率R3,但是会降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开口率,进而降低显示亮度或者增加功耗并缩短有机发光单元的使用寿命。因此,为了保证开口率,可以将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及色阻块71a/71b/71c的尺寸设计为大于有机发光单元51a/51b/51c。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像素定义层54为黑色吸光层,也即,像素定义层54由吸收可见光的材料制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滤光层07缓解外界环境光射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内造成的光反射现象,但是由于黑色遮光块72只能阻挡其上方的外界环境光射入,则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除黑色遮光块72之外的区域仍然有外界环境光通过滤光层07,通过设置黑色吸光的像素定义层54进一步减少外界环境光射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内部膜层进而被反射。
请继续参考图1,一个子像素中,相邻的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面积及色阻块71的面积实际大于有机发光单元51a/51b/51c的面积。由于有机发光单元51a/51b/51c发射的光具备一定的角度且为了保证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开口率,那么子像素的面积,也就是相邻的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面积及色阻块71a/71b/71c的面积大于其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51a/51b/51c的面积,则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相邻的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覆盖对应有机发光单元51a/51b/51c。由于色阻块71a/71b/71c的面积大于其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51a/51b/51c的面积,且外界环境光经过滤色阻块71a/71b/71c过滤后仍然有特定波长的可见光通过,则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设置于色阻块71a/71b/71c下方的发光层05及像素定义层54,除发光器件外,其他区域设置有黑色吸光的像素定义层54,则像素定义层54可以阻挡通过色阻块71a/71b/71c的外界环境光射入像素定义层54之下的其他膜层,减少其他膜层的光反射。
如图1所示,第一电极层52中包括的阳极及第二电极层53中包括的阴极的面积均大于位于两者之间的有机发光单元51a/51b/51c的面积,以保证有机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最大化。则由金属制备的阳极除包括设置在有机发光单元51a/51b/51c下方的部分外,还包括设置在有机发光单元51a/51b/51c所在区域之外的部分。像素定义层54还覆盖设置在有机发光单元51a/51b/51c所在区域之外的阳极的部分,则可以避免透射过色阻块71a/71b/71c的外界环境光射入有机发光单元51a/51b/51c所在区域之外的阳极,进而减少阳极对光的反射。也就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减少第三反射率R3来减少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光反射率。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与图1及图2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不同在于,图1与图2中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的色阻块71填充在相邻的黑色遮光块72之间,图3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还包括第一平坦层73和第二平坦层74。其中,如图3所示,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第一平坦层73设置在滤光层07靠近封装层06的一侧,第二平坦层74设置在色阻块71与黑色遮光块72之间,则黑色遮光块72与色阻块71交替排布具体是指,多个黑色遮光块72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投影及多个色阻块71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投影一一交替排布。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滤光层07设置在封装层06与涂覆平坦层08之间,可以通过匹配滤光层07、封装层06及涂覆平坦层08的折射率,降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率并且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光的出光效率。
封装层06中靠近滤光层07的具体为第二无机绝缘层63,则由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层05指向其出光面的方向,第二无机绝缘层63、第一平坦层73、第二平坦层74、涂覆平坦层08顺序设置且其折射率依次减小。具体地,第二无机绝缘层63的折射率可以约为1.8,第一平坦层73的折射率可以约为1.62,第二平坦层74的折射率可以约为1.55,涂覆平坦层08的折射率可以约为1.52。此外,第二衬底基板09的折射率可以约为1.52。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无机绝缘层63、第一平坦层73、第二平坦层74、涂覆平坦层08及第二衬底基板09的折射率可以接近上述折射率数值,具体可以有较小偏差,例如,第一平坦层73的折射率可以为1.62±0.05,第二平坦层74的折射率可以为1.55±0.05。
此外,滤光层07中的色阻块71的主要作用在于过滤经过其的光线,因此其所包括的材料相对固定,绿色色阻块71a的折射率约为1.61,蓝色色阻块71b的折射率约为1.54,红色色阻块71c的折射率约为1.67。另外,黑色遮光块72的折射率可以设置为1.52±0.03。
发明人通过实验得出,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若未将滤光层07的折射率与封装层06及涂覆平坦层08的折射率进行匹配时,滤光层07所在位置的折射率变化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带来约0.5%的对外界环境光反射率贡献。而采用上述的折射率数值对滤光层07的折射率与封装层06及涂覆平坦层08的折射率进行匹配后,滤光层07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带来的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率贡献降至0.2%左右,进而进一步降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二平坦层74也可以设置在滤光层07靠近涂覆平坦层08的一侧,也就是,色阻块71及黑色遮光块72设置在第一平坦层73与第二平坦层74之间。
请继续参考图3及图4,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平坦层74可以具备1%~3%的雾度。可以通过在第二平坦层74中掺杂粒子使得第二平坦层74具备一定的雾度,具体地,第二平坦层74的厚度为2μm~3μm,掺杂粒子具体可以为无机小颗粒、聚合物小球、光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小颗粒等,且其尺寸为500nm~800nm。通过将第二平坦层74的雾度设置为1%~3%,可以消除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造成的衍射现象,进而避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在显示时出现光斑影响观感及清晰度。
图5为相邻黑色遮光块之间区域的外扩距离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反射率的关系示意图。在图5中,横坐标所示的相邻黑色遮光块之间区域的外扩距离为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相对于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51a/51b/51c外扩的距离,也就是色阻块71位于相邻的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部分相对于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外扩的距离;纵坐标所示的反射率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率。由图5可以看出,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的黑色吸光的像素定义层54替换为常规像素定义层时,其相对于采用光密度为30%的像素定义层54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相邻黑色遮光块之间区域的外扩距离增大导致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反射率增大的问题明显。也就是,将滤光层07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01上且中色阻块71位于相邻的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部分的面积大于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51a/51b/51c的面积时,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采用黑色吸光的像素定义层54可以明显的降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
此外,由图5同样可以看出,在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率一致的情况下,采用本申请像素定义层54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相对于采用常规像素定义层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的外扩距离可以设置的较大。则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率在一定的范围内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可调整的空间增大,为通过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及位于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色阻块71的形状来调整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匹配形状,进而改善色偏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操作性空间。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机发光单元与相邻黑色遮光块之间的色阻块的一种平面示意图。在垂直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平面内,有机发光单元51a/51b/51c的边缘与对应的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距离d,则如图6所示,色阻块71a/71b/71c位于相邻的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部分的边缘与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51a/51b/51c的边缘之间距离为第一距离d,d>0.5μm。通过将色阻块71a/71b/71c位于相邻的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部分相对于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51a/51b/51c外扩0.5μm以上,可以增加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同时采用本申请中黑色吸光的像素定义层54,避免了相邻的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外扩导致的阳极对外界光的反射率增加的问题。
图7为采用图6所示子像素排布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一种视角与亮度的关系示意图,图8为采用图6所示子像素排布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另一种视角与亮度的关系示意图。图7与图8中,横坐标所示的视角是指人眼观看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不同视角,纵坐标所示亮度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
其中,图7所测试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为采用常规像素定义层且各子像素对应的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外扩3μm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即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对应的第一距离d=3μm;图8所测试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为采用本申请的黑色吸光像素定义层54且各子像素对应的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外扩3μm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即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对应的第一距离d=3μm。采用常规像素定义层时,由图7可以看出,随着视角增大,红色子像素的亮度下降明显,这就会导致大视角色偏的问题。而采用了黑色吸光的像素定义层54后,图8相对于图7,红色子像素的亮度随着视角增大下降幅度趋于与其他颜色子像素接近,因此可以改善色偏的问题。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机发光单元与相邻黑色遮光块之间的色阻块的另一种平面示意图,图10为采用图9所示子像素排布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一种视角与亮度的关系示意图。图9所示实施例与图6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在于,色阻块71位于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部分采用圆角设计,也就是,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为圆角设计。
由图10可以看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采用圆角设计的色阻块71,即圆角设计的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时,所测试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依然为采用本申请的黑色吸光像素定义层54且各子像素对应的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外扩3μm时,各颜色子像素在大视角下具备基本一致的亮度,因此,显示面板的色偏问题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机发光单元与相邻黑色遮光块之间的色阻块的又一种平面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子像素排布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一种视角与亮度的关系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机发光单元与相邻黑色遮光块之间的色阻块的再一种平面示意图,图14为图13所示子像素排布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一种视角与亮度的关系示意图。
请参考图11及图13,位于相邻黑色遮光块72的绿色色阻块71a的部分与对应的绿色有机发光单元51a之间的第一距离d具体为d1,位于相邻黑色遮光块72的蓝色色阻块71b的部分与对应的蓝色有机发光单元51b之间的第一距离d具体为d2,位于相邻黑色遮光块72的红色色阻块71c的部分与对应的红色有机发光单元51c之间的第一距离d具体为d3。可以将d1、d2、d3设计为不同,具体为d1<d2<d3。
其中,图11所测试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为采用本申请的黑色吸光像素定义层54且各子像素对应的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色阻块71的部分相对于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外扩3μm,即d1=d2=d3=3μm。图13与图11所测试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不同在于,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色阻块71的部分采用圆角设计、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色阻块71的部分相对于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外扩距离增加且不同颜色子像素对应的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色阻块71的部分相对于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外扩距离不同,具体地,d1=3μm,d2=1.5μm、d3=5μm。
将图14和图12相比较可以看出,当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色阻块71相对于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的外扩距离越大,相同视角下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亮度越高;且合理的匹配d1、d2、d3使得d1<d2<d3,可以提高相同视角下不同颜色子像素的亮度一致性避免色偏问题;此外,由于设置了黑色吸光像素定义层54,则即便d1=3μm,d3=5μm,也就是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色阻块71相对于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外扩较大距离时,也不会增加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d1、d2、d3可以接近上述折射率数值,具体可以有较小偏差,例如,d1为2μm~4μm,d2为0.5μm~2.5μm,d3为3.5μm~6.5μm。
结合图5及图14可以看出,通过优化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色阻块71的形状,即优化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的形状,在保证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率小于6%及大视角色偏较小的情况下,第一距离d可以满足:d≥5μm,从而使得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亮度明显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子像素的形状不仅可以为图11及图13所示的菱形外,也可以为六边形、圆形、矩形及八边形中的任意一者。也就是,相邻黑色遮光块72之间的区域及其中设置的色阻块71的形状可以为菱形、六边形、圆形、矩形及八边形中的任意一者。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除可以进行发光显示外,还可以进行生物特征图像采集,如采集指纹信息、虹膜信息、人脸信息等。当显示面板通过光学传感器实现生物特征图像采集时,探测光应该可以透过显示面板进而实现光学传感器对探测光的发射与接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探测光的透过率,则黑色遮光块72及黑色吸光的像素定义层54可以为透射探测光的膜层,即黑色遮光块72及像素定义层54对可见光具有较高的吸收率,对探测光具有较高的透过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探测光可以为红外光,则黑色遮光块72及黑色吸光的像素定义层54均应为透红外光的膜层。
图15为本申请实施提供的再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黑色遮光块72下方的像素定义层54为不连续结构。也就是,黑色遮光块72下的至少部分位置可以不设置像素定义层54的实质结构,则设置有黑色遮光块72且不设置像素定义层54的位置中,黑色遮光块72可以减少环境的可见光射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内部膜层,而未设置黑色的像素定义层54的位置可以增加探测光的透过率,进而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探测光透过率;也就是,在保证较低的外界环境光反射率的前提下增加探测光的透过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平坦化层04也可以为黑色吸光层,则平坦化层04可以避免环境光进入驱动电路层03,进而可以减少驱动电路层03中的金属信号线等对外界环境光产生较多反射的风险。
此外,当显示面板通过光学传感器实现生物特征图像采集时,平坦化层04也应该允许探测光通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探测光为红外光时,则平坦化层04应为透红外光的黑色吸光层。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阻块与有机发光单元的光谱图,其中,纵坐标表示色阻块71透光率,横坐标表示不同颜色光对应的波长。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调整不同颜色色阻块71中的染料成分、比例以及浓度等,使色阻块71的光谱峰值与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的光谱峰值相匹配,提升并匹配各种颜色光的出光效率。
如图16所示,将绿色色阻块71a光谱的半峰宽设置小于或等于70nm、红色色阻块71c光谱的短波长对应的半峰宽设置小于或等于25nm,即图16中的红色色阻块71c光谱的左半边对应的半峰宽设置小于或等于25nm。并且绿色色阻块71a光谱的峰值与绿色有机发光单元51a光谱的峰值相匹配、红色色阻块71c光谱的峰值与红色有机发光单元51c光谱的峰值相匹配。则绿色色阻块71a及红色色阻块71c分别允许通过的绿光及红光的波长范围收窄,外界环境光通过绿色色阻块71a及红色色阻块71c到达发光器件中的阳极的强度降低,并且由发光器件中的阳极反射的外界环境光射出至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出光面的光相对减少,可以有效减少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
并且,如图16所示,将蓝色色阻块71b光谱的半峰宽设置为大于等于60nm且小于或等于100nm,并且蓝色色阻块71b光谱的峰值与蓝色有机发光单元51b光谱的峰值相匹配。通过拓宽蓝色色阻块71b的半峰宽,可以提高蓝色色阻块71b的透过率,适当提高蓝色子像素的发光亮度进而提高其寿命。
此外,通过将绿色色阻块71a光谱的半峰宽收窄为小于或等于70nm、红色色阻块71c光谱的左半边半峰宽收窄为小于或等于25nm,将蓝色色阻块71b光谱的半峰宽拓宽为大于等于60nm且小于或等于100nm,且不同颜色的色阻块71光谱的峰值与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光谱峰值相匹配,此时色阻块71的厚度仅设置为1μm~3μm,就可以实现绿色子像素的透过率约为60~80%、蓝色子像素的透过率约为50~70%、红色子像素的透过率约为70~95%,进而可实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白光白平衡。也就是,本申请通过不同颜色的色阻块71的光谱与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的光谱,实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白平衡正常,而无需调控有机发光单元的发光亮度。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黑色遮光块72的上表面设置为凹凸不平的粗糙结构并且粗糙结构的粗糙度为15nm~20nm,如此设计可以将黑色遮光块72与表面涂覆平坦层08之间的界面反射率降低至0.1%以下,即R2≤0.1%。黑色遮光块72表面的粗糙结构可以通过等离子体轰击黑色遮光块72表面来制备,具体地,等离子体轰击的环境为使用包括氩气的0.3Torr的真空环境,等离子体的射频为400且流量为500。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001。其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001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7所示的电子设备仅仅为示意说明,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电视机、智能手表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衬底基板,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设置有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
发光层,其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及像素定义层,相邻的所述有机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所述像素定义层;
滤光层,所述滤光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靠近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所述滤光层包括多个色阻块和多个黑色遮光块,所述黑色遮光块与所述色阻块交替排布,所述色阻块与所述有机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沿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相邻所述黑色遮光块之间的区域覆盖所述有机发光单元;所述像素定义层为黑色吸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与所述黑色遮光块为透红外光的黑色吸光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
驱动电路层,其包括多个晶体管结构;
平坦化层,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且所述平坦化层为黑色吸光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化层为透红外光的黑色吸光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黑色遮光块下方的所述像素定义层为不连续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平面内,所述有机发光单元的边缘与对应的所述相邻所述黑色遮光块之间的区域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0.5μ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包括绿色有机发光单元、蓝色有机发光单元及红色有机发光单元;
所述绿色有机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一距离为3μm,所述蓝色有机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一距离为1.5μm,所述红色有机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一距离为5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包括绿色有机发光单元、蓝色有机发光单元及红色有机发光单元,所述多个色阻块包括绿色色阻块、蓝色色阻块及红色色阻块;所述绿色有机发光单元与所述绿色色阻块对应设置,所述蓝色有机发光单元与所述蓝色色阻块对应设置,所述红色有机发光单元与所述红色色阻块对应设置;
所述绿色色阻块光谱的半峰宽小于或等于70nm,所述蓝色色阻块光谱的半峰宽大于等于60nm且小于或等于100nm,所述红色色阻块光谱短波长对应的半峰宽小于或等于25n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第一平坦层、第二平坦层及涂覆平坦层;
所述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第一平坦层之间且包括第一无机绝缘层、有机绝缘层及第二无机绝缘层,所述有机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与所述第二无机绝缘层之间,所述第二无机绝缘层设置在有机绝缘层靠近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侧;
所述色阻块与所述黑色遮光块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层与所述第二平坦层之间,所述第二平坦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坦层靠近所述涂覆平坦层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无机绝缘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一平坦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二平坦层的折射率及所述涂覆平坦层的折射率依次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机绝缘层的折射率为1.8,所述第一平坦层的折射率为1.62,所述第二平坦层的折射率为1.55,所述涂覆平坦层的折射率为1.52。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CN202011380685.9A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5829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0685.9A CN114582924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21/122585 WO2022111063A1 (zh) 2020-11-30 2021-10-08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21896565.5A EP4246584A4 (en) 2020-11-30 2021-10-08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US18/325,822 US20230309365A1 (en) 2020-11-30 2023-05-30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0685.9A CN114582924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2924A true CN114582924A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55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80685.9A Pending CN114582924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09365A1 (zh)
EP (1) EP4246584A4 (zh)
CN (1) CN114582924A (zh)
WO (1) WO202211106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3796A (zh) * 2021-10-28 2022-02-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WO2024050721A1 (zh) * 2022-09-07 2024-03-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4050751A1 (zh) * 2022-09-08 2024-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装置、像素装置的制备方法和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47621A1 (ja) * 2011-09-30 2013-04-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4730760B (zh) * 2015-04-08 2018-04-2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液晶屏及彩色液晶显示装置
US11822243B2 (en) * 2016-09-30 2023-11-21 Toray Industries, Inc. Negative-type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cured film,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cured film,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9119453B (zh) * 2018-09-25 2021-04-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085762B (zh) * 2019-04-15 2021-08-03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23353B (zh) * 2019-04-24 2021-09-28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119992A1 (en) * 2019-12-17 2021-06-2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Method of reducing color breakup of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in display panel,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display panel
CN111613655A (zh) * 2020-05-27 2020-09-0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628104A (zh) * 2020-06-04 2020-09-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3796A (zh) * 2021-10-28 2022-02-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4023796B (zh) * 2021-10-28 2023-09-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WO2024050721A1 (zh) * 2022-09-07 2024-03-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4050751A1 (zh) * 2022-09-08 2024-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装置、像素装置的制备方法和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46584A4 (en) 2024-05-01
US20230309365A1 (en) 2023-09-28
EP4246584A1 (en) 2023-09-20
WO2022111063A1 (zh) 2022-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82924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0445925B1 (ko) 조명 장치 및 조명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CN11362920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41815B (zh) 像素排布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27859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079605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208108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11682048A (zh) 透光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
CN111725264B (zh) 显示装置
KR20020033417A (ko) 발광형 표시 소자
US20230200177A1 (en) Display panel
US20190051850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09742255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210516727U (zh) 透明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
CN11329972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616901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US20220358782A1 (en) Texture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Opposite Substrate
US20210202586A1 (en) Color filter structure and oled display panel
CN111816682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EP3786690A1 (en) Display panel and terminal device
US10490778B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20190024684A (ko)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CN114283699B (zh) 显示面板
CN113782575B (zh) 显示面板
US20230200183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