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73959A - 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和类器官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和类器官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73959A
CN113773959A CN202110960051.9A CN202110960051A CN113773959A CN 113773959 A CN113773959 A CN 113773959A CN 202110960051 A CN202110960051 A CN 202110960051A CN 113773959 A CN113773959 A CN 113773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oid
culture
organoid culture
chip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600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73959B (zh
Inventor
陈璞
赵稳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Runyi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WHU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to CN2021109600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739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73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7395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3449 priority patent/WO202302059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73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73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12M23/10Petri dis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12M23/12Well or multiwell p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20Material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5/00Means for supporting, enclosing or fixing the microorganisms, e.g. immunocoatings
    • C12M25/02Membranes; 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5/00Means for supporting, enclosing or fixing the microorganisms, e.g. immunocoatings
    • C12M25/02Membranes; Filters
    • C12M25/04Membranes; Filters in combination with well or multiwell plates, i.e. culture inser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03Embryonic cells ; Embryoid bodies
    • C12N5/0606Pluripotent embryonic cells, e.g. embryonic stem cells [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07Non-embryonic pluripotent stem cells, e.g. MAS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93Tumour cells; Cancer cells
    • C12N5/0695Stem cells; Progenitor cells; Precursor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96Artificially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e.g. i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00/00Specific components of cell culture medium
    • C12N2500/30Organic components
    • C12N2500/32Amino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00/00Specific components of cell culture medium
    • C12N2500/30Organic components
    • C12N2500/44Thiols, e.g. mercaptoethano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01/00Active agents used in cell culture processes, e.g. differentation
    • C12N2501/90Polysaccharides
    • C12N2501/91Hepar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13/003D cul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33/00Supports or coatings for cell culture,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 C12N2533/90Substrate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extracellular matrix, decellularised tissu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Gynecology & Obstetrics (AREA)
  • Oncolog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和培养方法,所述类器官培养芯片包括:细胞培养板;类器官培养装置,设于所述细胞培养板内;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与所述细胞培养板之间形成培养基储液池;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包括: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设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内的类器官培养腔室和设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两侧侧壁上的侧孔,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与所述两侧侧壁上的侧孔相连通形成灌流通道,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包括设于顶部的加样孔和设于底部的微孔,所述加样孔与微孔均与所述细胞培养板底部相连通。本发明可实现高通量、一步法动态灌流培养形态均一的类器官,并可原位动态观察类器官生长、发育全过程。

Description

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和类器官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织工程和器官芯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和类器官培 养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三维细胞模型正逐渐取代传统二维细 胞模型。类器官作为一种新型的三维体外研究模型,是由干细胞在体外自组装,并生长发 育成为与人体组织或器官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三维聚集体,例如:大脑类器官、血管类器官、 肝脏类器官、肾脏类器官和肿瘤类器官等。在全球范围内,类器官已经显现出其强大的发 展潜力,国际上已经形成一定的竞争格局,但我国仍处于萌芽阶段。此外,我国药品审评 中心颁发的《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提到:“当 缺少相关动物模型时,可采用基于细胞和组织的模型(如2D和3D组织模型、类器官和微流体模型)”,这些模拟人体内环境的类器官可为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提供有价值的补充信息。在器官水平上为疾病模型的建立、药物研发及精准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目前,类器官的培养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细胞自组装成球和转移或原位分化培养。 例如:大脑皮层类器官的培养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拟胚体形成、神经外胚层诱导、神 经上皮分化和大脑类器官成熟。在大脑类器官培养过程中,需要将经过神经诱导后的拟胚 体进行包被Matrigel,随后转入至低粘附的培养板或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动态培养。然而,在 类器官的转移过程中,类器官外层细胞容易受到机械性损伤,并且增加了污染的机率。此 外,在悬浮培养的过程中,类器官之间易发生相互融合的现象,并且难以定位观察。上述 局限性导致了类器官的培养过程复杂、差异性大、通量低且不易于实时监测等局限。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传统类器官培养手段通量低且复杂等技术问题,有必要开发一种 高通量原位培养类器官培养芯片,以用于类器官的应用研究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和类器官培养方法,可以高通量原位培养类器 官,且培养方法的步骤简单。在类器官培养芯片的培养腔室中接种多能干细胞,通过类器 官培养和流体刺激等因素,模拟体内组织生长的微环境,可提供干细胞培养、三维球体自 组装、原位分化和类器官成熟等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条件,还实现了干细胞向类 器官分化的一步法培养,从而简化培养流程、提高类器官通量和降低污染风险。此外,该 装置具有低成本、易操作、可原位成像和实时监测等优势,为模拟人类器官发育、机制研究、毒理测试和药物筛选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创新性平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包括:
细胞培养板;
类器官培养装置,设于所述细胞培养板内;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的外周与所述细胞培 养板之间形成培养基储液池;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包括: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设于所述 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内的类器官培养腔室和设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两侧侧壁上的侧 孔,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与所述两侧侧壁上的相连通形成灌流通道,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 包括设于顶部的加样孔和设于底部的微孔,所述加样孔与所述微孔均与所述细胞培养板底 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为多个,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两侧侧壁上设有多 对所述侧孔,多个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与多对所述侧孔一一对应相连通形成多个所述灌流 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类器官培养芯片包括用于构建大脑类器官、血管化的类器官、肝脏类 器官、小肠类器官、胰腺类器官、肾脏类器官和肿瘤类器官中的一种的培养芯片;
所述类器官培养芯片为构建血管化的类器官培养芯片时,所述类器官培养芯片还包括: 贴膜,设于所述侧孔上。
进一步地,所述贴膜包括多孔薄膜或滤网,所述多孔薄膜或滤网的孔径为20μm~200 μm。其目的在于能使得附着不同类型的细胞形成屏障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侧孔包括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设有相对设 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1个或多个所述第一侧孔设于 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的第一侧壁上,1个或多个所述第二侧孔设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 本体的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一侧孔和所述第二侧孔分别与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一一对应设 置。
进一步地,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细胞培养板形成第一培养 基储液池,所述第一培养基储液池通过所述第一侧孔与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相连通;
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的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细胞培养板形成第二培养基储液池, 所述第二培养基储液池通过所述第二侧孔与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相连通。
所述第一培养基储液池通过所述第一侧孔与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培 养基储液池通过所述第二侧孔与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相连通,其目的在于使得两边的储液 池可在灌流培养过程中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充分交换和坏死细胞的清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分别与所述细胞培养板的内侧形状相适配, 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分别与所述细胞培养板相抵接。其目的在于将细胞培养板隔 离成两个独立的储液池。
进一步地,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的材料选自石英、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树脂中的一种 或多种;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的底部材料特性为疏水性或经疏水性处理。其目的在于类器 官培养腔室中的细胞能在疏水材料表面自组装成细胞小球。
进一步地,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的形状矩形、圆形、梯形、三角形和半球形中的一种; 若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为矩形,则长度为0.10mm~6.00mm,宽度为0.10mm~6.00mm;若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为圆形,直径为0.10mm~6.00mm;
所述侧孔的形状矩形、圆形、梯形、三角形和半球形中的一种;若所述侧孔为矩形,其长度为0.10mm~6.00mm,宽度为0.10mm~6.00mm;若所述侧孔为圆形,其直径为 0.10mm~6.00mm。
进一步地,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的高度为5.00mm~15.00mm;
多个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之间的间隔长度为0.10mm~10.00mm;
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侧壁的厚度为0.10mm~6.00mm;
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底部的所述微孔的面积为0.785mm2~100mm2
所述侧孔面积为1mm2~50mm2
对于血管化类器官培养芯片,所述侧孔面积为1mm2~50mm2。对于其他类器官培养芯片,所述侧孔面积为1mm2~12mm2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所述类器官培养芯片的类器官培养方法,所述 方法包括:将细胞悬液或者基质胶包裹的拟胚体EBs加入灭菌后的所述类器官培养芯片中 的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中培养。
所述基质胶包裹的拟胚体EBs为于1~10mg/mL的基质胶培养基NIM中培养了11-15天的拟胚体EBs。
上述类器官培养芯片所培养的种子细胞不局限于人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 功能干细胞),同样适用于其他干细胞,包括但不限于人的成体干细胞、肿瘤干细胞以及 动物来源的干细胞。
所培养的对象不局限于类器官,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细胞形成的三维小球。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可以高通量原位培养类器官,且培养方法的步骤简 单;具体地:
(1)成本低且易于制造:本发明所采用的材料均为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材料,且价格低 廉。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制作工具价值低,对于普通实验室和批量生产均有较好的优势。
(2)操作简单且污染风险低:本发明可以同时满足二维培养、三维培养以及动态培养, 简化了类器官在培养过程中的操作步骤;降低了初学者的学习成本;减少了在培养过程中 因转移类器官产生的污染风险。
(3)通量高且兼容性好:本发明可以同时制备几个至几百个类器官,可以实现高通量 的类器官制备和培养需求;在培养过程中,更换培养基无需直接接触类器官,降低了在培 养过程中的损伤风险,此外,该芯片与现有的细胞培养孔板高度结合,对现有的生物相关 光学仪器均有良好的兼容性。
(4)用户友好性高:传统的器官芯片主要基于PDMS制作的微流控芯片,不适于生物学家的操作习惯,具有很高的学习成本。而本发明有别与传统的器官芯片,充分的与细胞培养板结合,充分考虑生物学家的操作习惯,降低学习成本,具有很高的用户友好性。
(5)疾病造模和药物筛选具有极高的应用潜力:本发明在类器官培养过程中,一致性 较高,能有效减少样本之间的差异,此外,本发明中所培养的类器官均在独立的腔室中生 长发育,样本之间的干扰性低。此外,该装置能充分的与现有的工业化高通量的药物筛选 系统适配,在研究组织发育、疾病造模、毒理测试和药物研发等相关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 潜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 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 图。
图1为实施例1类器官培养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类器官培养芯片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1类器官培养芯片中的类器官培养装置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大脑类器官在培养装置中的原位明场图片,其中D1、D7和D14的标尺为200μm,D21、D28和D35的标尺为500μm;
图5为实施例8中基于12孔板的大脑类器官培养装置的俯视图、剖面图和组装图;
图6为实施例8中培养装置的放大图,用于描述培养腔室的具体尺寸;
图7为实施例8中培养装置的结构图;
图8为实施例8的大脑类器官在培养装置中的原位明场图片;
图9为实施例8的大脑类器官芯片中培养的大脑类器官时,QPCR鉴定类器官不同细胞 标志物统计图;
图10为实施例8的大脑类器官芯片中培养的大脑类器官的大小和均一性特征;
图11为实施例8的血管化的大脑类器官芯片中培养的血管化大脑类器官时,QPCR鉴 定血管化大脑类器官不同细胞标志物统计图;
图12为免疫荧光鉴定芯片中大脑类器官的细胞类型结果;
图中附图标记为:
1、细胞培养板;
2、类器官培养装置;
21、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211、第一侧壁;212、第二侧壁;213、第三侧壁;214、 第四侧壁;
22、类器官培养腔室;221、加样孔;222、微孔;
23、侧孔;231、第一侧孔;232、第二侧孔;
24、间隔;
3、培养基储液池;31、第一培养基储液池;32、第二培养基储液池;
4、贴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具体阐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各种效果将由 此更加清楚地呈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 明,而非限制本发明。
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文使用的术语应理解为如本领域中通常所使 用的含义。因此,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 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含义。若存在矛盾,本说明书优先。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 件上或者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 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 确具体的限定。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如图1-图3所示, 包括:
细胞培养板1;
类器官培养装置2,设于所述细胞培养板1内;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的外周与所述细 胞培养板1之间形成培养基储液池3;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包括: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21、设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21内的类器官培养腔室22和设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21侧壁上的侧孔23,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22与所述侧孔23相连通,所述类器官培养 腔室22包括设于顶部的加样孔221和设于底部的微孔222,所述加样孔221与所述微孔222 均与所述细胞培养板1底部相连通。
本发明使用时,通过所述加样孔221将细胞悬液加入到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22中进行 培养,所培养的类器官均在独立的腔室中生长发育,样本之间的干扰性低。在培养过程中, 更换培养基只需通过培养基储液池3换液,通过所述培养基灌流通道进入所述类器官培养 腔室22内,无需直接接触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22中的类器官,降低了在培养过程中的损 伤风险。由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22与所述侧孔23相连通,因此两侧的侧孔23与类器官 培养腔室22形成灌流通道,在灌流培养时通过流体刺激等因素,模拟体内组织生长的微环 境,可提供干细胞培养、三维球体自组装、原位分化和类器官成熟等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和 氧气交换条件,还实现了干细胞向类器官分化的一步法培养,从而简化培养流程、提高类 器官通量和降低污染风险。此外,该装置具有低成本、易操作、可原位成像和实时监测等优势,为模拟人类器官发育、机制研究、毒理测试和药物筛选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创新性平台。
优选地,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22为多个,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21两侧侧壁上设 有多对所述侧孔23,多个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22与多对所述侧孔23一一对应相连通形成 多个所述灌流通道。上述技术方案中,类器官培养腔室22可以设置一个多个;每个类器官 培养腔室22对应两个侧孔23;所述培养基灌流通道主要用于培养基交换、类器官的位置固 定和培养腔室中死细胞的清除等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细胞培养板1可以为96孔板、48孔板、24孔板、12孔板、6孔板 以及各种常用型号的细胞培养板。可采用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细胞培养板,其长度为5mm~10cm。本发明的类器官培养芯片基于现有的细胞培养孔板进行改造,与现有的细胞培养孔板高度结合,对现有的生物相关光学仪器均有良好的兼容性。
优选地,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22的底部材料特性为疏水性或经疏水性处理。本发明实 施例中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中的类器官培养腔室底部材料为疏水性强的材料,或经疏水性 处理,是为了防止细胞贴壁生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21的第一侧壁211与所述细胞培 养板1形成第一培养基储液池31,所述第一培养基储液池31通过所述第一侧孔231与所述 类器官培养腔室22相连通;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21的第二侧壁212与所述细胞培养 板1形成第二培养基储液池32,所述第二培养基储液池32通过所述第二侧孔232与所述类 器官培养腔室22相连通。其目的在于使得两边的储液池可在灌流培养过程中营养物质和氧 气的充分交换和坏死细胞的清除。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侧壁213和所述第四侧壁214分别与所述细胞培 养板1的内侧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三侧壁213和所述第四侧壁214分别与所述细胞培养板1 相抵接。其目的在于将细胞培养板隔离成两个独立的储液池。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的材料为光学透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石英、 玻璃、热塑性聚合物、固化型聚合物和溶剂挥发型聚合物等,例如:石英、PDMS、PMMA、PC、PT、树脂琼脂糖中的一种或多种联合使用。采用光学透性材料有利于后续的观察,比如:在培养过程中,如需要对培养的类器官进行观察,可以将培养芯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待培养结束后,如果需要对芯片内的类器官进行后续测试,如免疫荧光鉴定,可在芯 片内对类器官进行原位处理,并进行显微观察。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的高度为5.00mm~15.00mm;采用 该高度范围的原因:能够使得两边储液池中的培养基形成液位差,为培养腔室中的类器官 提供动态培养环境,高度过小有所形成的液位差较小,不利于类器官的培养过程中的营养 物质和氧气交换,高度过大会使得在动态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容易溢出;
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中的类器官培养腔室22的形状可为矩形和圆形等其他形状,其 目的在于为所培养的细胞小球或类器官提供独立的空间培养环境。若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22为矩形,其长度为2.00mm~6.00mm,宽度为2.00mm~6.00mm;若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21为圆形,其直径为2.00mm~6.00mm;类器官培养腔室的高度为5.00mm~15.00 mm。
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中的类器官培养腔室的侧孔23的形状可为矩形和圆形等其他形 状,其目的在于连通储液池(第一培养基储液池31和第二培养基储液池32),为所培养的 类器官提供持续的灌流培养环境,在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孔23上设有可调节 的挡片,通过调节挡片挡住所述侧孔的大小来调节孔径从而实现灌流速度和灌流周期调节。 侧孔面积的范围为1~12mm2;若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的侧孔23为矩形,其长度为0.10 mm~6.00mm,宽度为0.10mm~6.00mm;若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的侧孔23为圆形,其 直径为0.10mm~6.00mm;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中的类器官培养腔室间隔24长度为 0.10mm~10.00mm;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中的类器官培养腔室的数量为1~10个。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中的类器官培养腔室的第一侧壁211 和第二侧壁212的厚度为0.1mm~6mm;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侧孔23的面积为1mm2~12mm2。(所述范围不包括用于构建血管化类器官的培养芯片);所述侧孔面积若小于1mm2,在培养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难以充分交换,并且在长时程的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死细胞难以清除,影响类器官的生长和分化,难以正常生长;所述侧孔面积若大于12mm2,无法对类器官提供限位的 功能,任其自由生长,难以保证均一性,面积变异系数>40%;
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中的类器官培养腔室侧视图可为矩形、梯形、三角形和半球形等 其他形状。
类器官培养腔室22顶部加样孔221为矩形、梯形、三角形和半球形等其他形状;加样 孔221的面积范围为1mm~6mm,选择该面积范围的原因:便于在类器官培养过程中的操作和为类器官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面积过小不利于操作者实际操作,面积过大则使得类器官容易在培养腔室中任意生长,对类器官没有起到限位的功能,均一性降低;
类器官培养腔室22底部的微孔222为矩形、梯形、三角形和半球形等其他形状;所述 类器官培养装置中的类器官培养腔室底部为微孔阵列,微孔的开口选自但不限于圆形、椭 圆形、三角形、矩形等多边形;所述微孔222面积为0.785mm2~100mm2;选用该微孔面 积范围的原因为:微孔尺寸过小则在培养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难以充分交换,并且在 长时程的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死细胞难以清除,影响类器官的生长和分化,面积过大则无 法对类器官提供限位的功能,任其自由生长,难以保证均一性;更为优选地,微孔面积为4 mm2~33mm2
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中的类器官培养腔室22底部材料为光学透性材料,包括但不限 于石英、玻璃、热塑性聚合物、固化型聚合物和溶剂挥发型聚合物等,例如:石英、PDMS、 PMMA、PC、PT、树脂琼脂糖中的一种或多种联合使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血管化的大脑类器官培养芯片, 如图5-图7所示,包括:
细胞培养板1;
类器官培养装置2,设于所述细胞培养板1内;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的外周与所述细 胞培养板1之间形成培养基储液池3;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包括: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21、多个设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21内的类器官培养腔室22和多个设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21侧壁上的侧孔23,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22与所述侧孔23一一对应相连通,多个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22包括设于顶部的加样孔221和设于底部的微孔222,所述加样孔221与所述微孔222均与所述细胞培养板1底部相连通;
贴膜,设于所述侧孔上;所述贴膜包括多空薄膜或滤网,所述多孔薄膜或滤网的孔径 为20μm~200μm。
本发明使用时,通过所述加样孔221将细胞悬液加入到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22中进行 培养,所培养的类器官均在独立的腔室中生长发育,样本之间的干扰性低。在培养过程中, 更换培养基只需通过培养基储液池3换液,通过所述培养基灌流通道进入所述类器官培养 腔室22内,无需直接接触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22中的类器官,降低了在培养过程中的损 伤风险。由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22与所述侧孔23一一对应相连通,因此两侧的侧孔23 与类器官培养腔室22形成灌流通道,在灌流培养时通过流体刺激等因素,模拟体内组织生 长的微环境,可提供干细胞培养、三维球体自组装、原位分化和类器官成熟等过程中的营 养物质和氧气交换条件,还实现了干细胞向类器官分化的一步法培养,从而简化培养流程、 提高类器官通量和降低污染风险。此外,该装置具有低成本、易操作、可原位成像和实时 监测等优势,为模拟人类器官发育、机制研究、毒理测试和药物筛选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创 新性平台。由于血管化的大脑类器官培养中需要用到基质胶,所述培养基灌流孔外部使用 贴膜(多孔薄膜或滤网)进行封装,用于营养物质运输和培养腔室中的水凝胶提供支撑。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培养基灌流通道主要用于培养基交换、类器官的位置固定和培 养腔室中死细胞的清除等作用。
所述多孔薄膜的孔径为20μm~200μm。该孔径范围有利于细胞的附着和类器官培养过 程中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充分交换,孔径过小有由于液体张力,两边液体无法充分的交换, 对类器官的培养造成缺氧等影响;孔径过大则不利于后期血管化的相关细胞的附着,无法 形成稳定的血管网络结构;
优选地,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为多个,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两侧侧壁上设有多对 所述侧孔,多个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与多对所述侧孔一一对应相连通形成多个所述灌流通 道。上述技术方案中,类器官培养腔室22可以设置一个多个;每个类器官培养腔室22对 应两个侧孔23;所述培养基灌流通道主要用于培养基交换、类器官的位置固定和培养腔室 中死细胞的清除等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细胞培养板1可以为96孔板、48孔板、24孔板、12孔板、6孔板 以及各种常用型号的细胞培养板。可采用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细胞培养板,其长度为5mm-10cm。本发明的血管化的大脑类器官培养芯片基于现有的细胞培养孔板进行改造,与现有的细胞培养孔板高度结合,对现有的生物相关光学仪器均有良好的兼容性。
优选地,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的底部材料特性为疏水性或经疏水性处理。本发明实施 例中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中的类器官培养腔室底部材料为疏水性强的材料,或经疏水性处 理,是为了防止细胞贴壁生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21的第一侧壁211与所述细胞培 养板1形成第一培养基储液池31,所述第一培养基储液池31通过所述第一侧孔231与所述 类器官培养腔室22相连通;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21的第二侧壁212与所述细胞培养 板1形成第二培养基储液池32,所述第二培养基储液池32通过所述第二侧孔232与所述类 器官培养腔室22相连通。其目的在于使得两边的储液池可在灌流培养过程中营养物质和氧 气的充分交换和坏死细胞的清除。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侧壁213和所述第四侧壁214分别与所述细胞培 养板1的内侧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三侧壁213和所述第四侧壁214分别与所述细胞培养板1 相抵接。其目的在于将细胞培养板隔离成两个独立的储液池。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的材料为光学透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石英、 玻璃、热塑性聚合物、固化型聚合物和溶剂挥发型聚合物等,例如:石英、PDMS、PMMA、PC、PET、树脂琼脂糖中的一种或多种联合使用。采用光学透性材料有利于后续的观察, 比如:在培养过程中,如需要对培养的类器官进行观察,可以将培养芯片放置在显微镜下 观察;待培养结束后,如果需要对芯片内的类器官进行后续测试,如免疫荧光鉴定,可在 芯片内对类器官进行原位处理,并进行显微观察。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的高度为5.00mm~15.00mm;采用 该高度范围的原因:为能够使得两边储液池中的培养基形成液位差,为培养腔室中的类器 官提供动态培养环境,高度过小有所形成的液位差较小,不利于类器官的培养过程中的营 养物质和氧气交换,高度过大会使得在动态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容易溢出;
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中的类器官培养腔室22的形状可为矩形和圆形等其他形状,其 目的在于为所培养的细胞小球或类器官提供独立的空间培养环境。若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 22为矩形,其长度为2.00mm~6.00mm,宽度为2.00mm~6.00mm;若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2-1)为圆形,其直径为2.00mm~6.00mm;类器官培养腔室的高度为5.00mm~15.00mm。
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中的类器官培养腔室侧孔23的形状可为矩形和圆形等其他形 状,其目的在于连通储液池(第一培养基储液池31和第二培养基储液池32),为所培养的类器官提供持续的灌流培养环境,在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孔上设有可调节的挡片,通过调节挡片挡住所述侧孔的大小来调节孔径从而实现灌流速度和灌流周期调节。
若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的侧孔23为矩形,其长度为0.10mm~6.00mm,宽度为0.10mm~6.00mm;若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的侧孔23为圆形,其直径为0.10mm~6.00mm;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中的类器官培养腔室间隔24长度为 0.10mm~10.00mm;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中的类器官培养腔室的数量为1~10个。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中的类器官培养腔室的第一侧壁211 和第二侧壁212的厚度为0.1mm~6mm;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用于构建血管化类器官的培养芯片的所述侧孔面积为1 mm2~50mm2;所述侧孔面积若小于1mm2,在培养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难以充分交换,并且在长时程的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死细胞难以清除,影响类器官的生长和分化,难以正常生长;所述侧孔面积若大于50mm2,无法对类器官提供限位的功能,任其自由生长,难 以保证均一性,面积变异系数>40%;
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中的类器官培养腔室侧视图可为矩形、梯形、三角形和半球形等 其他形状。
类器官培养腔室22顶部加样孔221为矩形、梯形、三角形和半球形等其他形状;加样 孔221的面积范围为1mm~6mm,选择该面积范围的原因:便于在类器官培养过程中的操作和为类器官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面积过小不利于操作者实际操作,面积过大则使得类器官容易在培养腔室中任意生长,对类器官没有起到限位的功能,均一性降低;
类器官培养腔室22底部微孔222为矩形、梯形、三角形和半球形等其他形状;所述类 器官培养装置中的类器官培养腔室底部为微孔阵列,微孔的开口选自但不限于圆形、椭圆 形、三角形、矩形等多边形;优选地,微孔面积为0.785mm2~100mm2;选用该微孔面积 范围的原因为:微孔尺寸过小则在培养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难以充分交换,并且在长 时程的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死细胞难以清除,影响类器官的生长和分化,面积过大则无法 对类器官提供限位的功能,任其自由生长,难以保证均一性;
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中的类器官培养腔室22底部材料为光学透性材料,包括但不限 于石英、玻璃、热塑性聚合物、固化型聚合物和溶剂挥发型聚合物等,例如:石英、PDMS、 PMMA、PC、PT、树脂琼脂糖中的一种或多种联合使用。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和类器官培养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培养方法
一、类器官培养芯片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包括:
细胞培养板1;
类器官培养装置2,设于所述细胞培养板1内;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的外周与所述细 胞培养板1之间形成培养基储液池3;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包括: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21、多个设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21内的类器官培养腔室22和多个设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21侧壁上的侧孔23,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22与所述侧孔23一一对应相连通,多个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22包括设于顶部的加样孔221和设于底部的微孔222,所述加样孔221与所述微孔222均与所述细胞培养板1底部相连通。
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的高度为10mm;
多个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之间的间隔长度为1mm;
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侧壁的厚度为1mm;
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底部的所述微孔的面积为12.56mm2
二、类器官培养芯片的制备方法
1、制备大脑类器官培养腔室:按照CAD图纸,利用激光切割机将PMMA板切割成器件单元,形成类器官培养腔室;并在器件单元的两侧打出1个间隔为3mm、直径为3mm 的圆形侧孔;
2、大脑类器官培养装置组装:将类器官培养装置和细胞培养板进行封接;所述封接方 法包括但不限于黏合、一体注塑成型。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将制作好的大脑类器官培养腔室,用PDMS粘贴至六孔板的底 部,并用PDMS填充周围的间隙,将12孔板隔离成两个独立的储液池。
二、大脑类器官的培养方法
实施例1所述类器官培养芯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类器官培养芯片进行灭菌处理,灭菌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一下方法:辐射、紫外线、 气体灭菌;
(2)将灭菌后的类器官培养芯片用灭菌水进行清洗,并充分晾干;
(3)将一定细胞浓度的细胞悬液加入至类器官培养芯片中的类器官培养腔室中,轻轻 摇晃是细胞悬液均匀的分布在腔室内,最后盖上细胞培养板盖子;
(4)通过静置或者低速离心的方法是细胞充分的沉降到细胞培养孔的底部,在放置在 二氧化碳培养险种静置培养12-48小时,使沉降后的细胞自组装成细胞小球;本过程为静态 培养,如需换液或者更换其他培养基,可通过侧边小孔进行更换,避免损伤小球;
(5)待细胞小球成型后,若需要对类器官进行灌流培养,所述的流体灌注方式包括但 不限于压力灌流、重力灌流,可根据培养过程中的需要将类器官培养芯片放置在翘板摇床 上进行灌流培养,其偏转角度可为0-25度;根据不同类器官的培养条件,选择不同的偏转 角度,以提供培养过程中的合适的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交换。
(6)在培养过程中,如需要对培养的类器官进行观察,可以将培养芯片放置在显微镜 下观察;
(7)待培养结束后,如果需要对芯片内的类器官进行后续测试,如免疫荧光鉴定,可 在芯片内对类器官进行原位处理,并进行显微观察。
具体地,采用实施例1所示的类器官培养芯片进行培养,拟胚体形成以及大脑类器官 定植培养步骤如下:
(1)培养装置灭菌及清洗:将上述大脑类器官培养装置用紫外光照30min,用灭菌后 的去离子水清洗大脑类器官的培养腔室和储液池2-3遍。
(2)拟胚体形成:第1天,制备EBs:将干细胞消化成单细胞,使用EBs形成培养基 将细胞密度调整为6×104cells/mL的细胞悬液,类器官培养腔室中加入150μL的细胞悬液,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以形成EBs。
(3)诱导EBs想神经上皮方向分化:第6天,将EBs形成培养基更换为神经诱导培养基NIM。所述NIM培养基的基础成分为DMEM/F12,另添加1×N2(100×),1×GlutaMax (100×),1×NEAA(Non-Essential Amino Acid,100×),1μg/mL heparin, 1×penicillin-streptomycin(100×),0.05mMβ-Mercaptoethanol。
(4)诱导EBs神经分化:第12天,使用1-10mg/mL的Matrigel将大脑类器官培养包裹,整个过程避免产生气泡,并确保低温操作,维持Matrigel的液体状态。将转移后的大脑类器官培养装置置于37℃培养箱中,孵育1h使得Matrigel充分交联,并向储液槽中添加 神经分化培养基NDM,置于翘板摇床中培养。
所述培养基添加过程:储液槽1中添加1mL的NDM,储液槽2中添加400μL的NDM。
所述翘板摇床的偏转角度设为25°。
所述翘板摇床的偏转时间为5s。
所述NDM培养基的基础成分为占体积50%DMEM/F12和50%Neurobasal Medium,另添加1×N2(100×),1×B27-vitamin A(50×),1×GlutaMax(100×),1×NEAA(NonEssential Amino Acid,100×),1μg/mL heparin,1×penicillin-streptomycin(100×),0.05mM β-Mercaptoethanol。
(5)诱导EBs分化成熟:第15天,将NDM基更换为神经成熟培养基NMM。
该阶段主要向大脑各个皮层分化。图4所示,不同生长阶段的大脑类器官。
实施例2
该实施例中,类器官培养装置的高度为5mm;多个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之间的间隔长 度为0.1mm;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侧壁的厚度为0.1mm;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底部的所述微孔的面积为0.785mm2;侧孔面积为2.355mm2;其他均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该实施例中,类器官培养装置的高度为15mm;多个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之间的间隔 长度为0.1mm;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侧壁的厚度为0.1mm;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底部的所述微孔的面积为100mm2;侧孔面积为2.355mm2;其他均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该实施例中,所述微孔的面积改为4mm2;其他均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该实施例中,所述微孔的面积改为33mm2;其他均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该实施例中,所述侧孔的面积改为1mm2;其他均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该实施例中,所述侧孔的面积改为12mm2;其他均同实施例1。
对比例1
该对比例中类器官培养芯片不含有侧孔,其他均同实施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2中,微孔面积为0.2mm2,其他均同实施例1。
对比例3
对比例3中,微孔面积为200mm2,其他均同实施例1。
对比例4
对比例4中,侧孔面积为0.5mm2,其他均同实施例1。
对比例5
对比例5中,侧孔面积为50mm2,其他均同实施例1。
实施例8、一种血管化的大脑类器官培养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培养方法
一、血管化的大脑类器官培养芯片
如图5-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管化的大脑类器官培养芯片,包括:
细胞培养板1;
类器官培养装置2,设于所述细胞培养板1内;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的外周与所述细 胞培养板1之间形成培养基储液池3;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2包括: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21、多个设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21内的类器官培养腔室22和多个设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21侧壁上的侧孔23,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22与所述侧孔23一一对应相连通,多个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22包括设于顶部的加样孔221和设于底部的微孔222,所述加样孔221与所述微孔222均与所述细胞培养板1底部相连通;
贴膜,设于所述侧孔上;所述贴膜包括多空薄膜或滤网,所述多孔薄膜或滤网的孔径 为70μm。
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的高度为10mm;
多个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之间的间隔长度为1mm;
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侧壁的厚度为1mm;
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底部的所述微孔的面积为12mm2
二、血管化的大脑类器官培养芯片的制备方法
1、制备大脑类器官培养腔室:按照CAD图纸,利用激光切割机将PMMA板切割成器件单元形成类器官培养腔室,在器件单元的两侧打出3mm×4mm的侧孔,并在侧孔外贴上 孔径为70μm的滤网;
2、大脑类器官培养装置组装:将类器官培养装置和细胞培养板进行封接;所述封接方 法包括但不限于黏合、一体注塑成型。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将制作好的大脑类器官培养腔室,用PDMS粘贴至六孔板的底 部,并用PDMS填充周围的间隙,将12孔板隔离成两个独立的储液池。
三、大脑类器官的培养方法
所述血管化的大脑类器官培养芯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血管化大脑类器官在装置中的分化发育和成熟培养,具体为:
(1)第1天,使用低粘附的96孔板制备EBs:将干细胞消化成单细胞,使用EBs形 成培养基将细胞密度调整为6×104cells/mL的细胞悬液,在96孔板中加入150μL的细胞悬液,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以形成EBs。
(2)第6天,诱导EBs想神经上皮方向分化,将EBs形成培养基更换为神经诱导培养基NIM。
所述NIM培养基的基础成分为DMEM/F12,另添加1×N2(100×),1×GlutaMax(100×), 1×NEAA(Non Essential Amino Acid,100×),1μg/mL heparin,1×penicillin-streptomycin (100×),0.05mMβ-Mercaptoethanol。
(3)第12天,诱导EBs神经分化,使用1-10mg/mL的Matrigel将分化后的EBs重悬,并转移至大脑类器官培养装置的培养腔室中,整个过程避免产生气泡,并确保低温操作,维持Matrigel的液体状态。将转移后的大脑类器官培养装置置于37℃培养箱中,孵育10min使得Matrigel充分交联,用1-10mg/mL的Matrigel将培养腔室中的空隙进行填充,使得侧孔完全被Matrigel封接,以血管化相关细胞提供生长支架和微环境,并向储液槽中添加神经 分化培养基NDM,置于翘板摇床中培养。
所述培养基添加过程:储液槽1中添加1mL的NDM,储液槽2中添加400μL的NDM。
所述翘板摇床的偏转角度设置为10~25°。
所述翘板摇床的角度维持时间为10h~24h。
所述NDM培养基的基础成分为占体积50%DMEM/F12和50%Neurobasal Medium,另添加1×N2(100×),1×B27-vitamin A(50×),1×GlutaMax(100×),1×NEAA(NonEssential Amino Acid,100×),1μg/mL heparin,1×penicillin-streptomycin(100×),0.05mM β-Mercaptoethanol。
(4)第15天,诱导EBs分化成熟,将NDM基更换为神经成熟培养基NMM。
所述NMM所述NIM培养基的基础成分为占体积50%DMEM/F12和50%NeurobasalMedium,另添加1×N2(100×),1×B27+vitamin A(50×),1×GlutaMax(100×),1×NEAA(Non Essential Amino Acid,100×),1μg/mL heparin,1×penicillin-streptomycin(100×), 0.05mMβ-Mercaptoethanol。
该阶段主要向大脑各个皮层诱导分化。图8所示形成大脑类器官的明场图,
图9所示和图11的QPCR结果鉴定大脑类器官不同细胞的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显 示大脑类器官中出现与人脑组织相似的主要细胞谱系: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 胞。
图10为实施例8的大脑类器官芯片中培养的大脑类器官的大小和均一性特征;表明本 发明的类器官芯片和培养方法能够得到均一的大脑类器官。
图12为免疫荧光鉴定芯片中大脑类器官的细胞类型,能够观察到在芯片中培养的大脑 类器官芯片能够表达神经元(Tuj1)、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小胶质细胞(Iba1)的生物标记物的结果;
实施例9
该实施例中,多孔薄膜的孔径为70μm,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的高度为5mm;多个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之间的间隔长度为0.1mm;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侧壁的厚度为0.1mm;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底部的所述微孔的面积为0.785mm2;侧孔面积为12mm2;其他 均同实施例8。
实施例10
该实施例中,多孔薄膜的孔径为70μm,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的高度为15mm;多个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之间的间隔长度为10mm;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侧壁的厚度为6mm;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底部的所述微孔的面积为100mm2;侧孔面积为12mm2;其他均同实 施例8。
实施例11
该实施例中,微孔的面积为4mm2;侧孔面积为2.355mm2;其他均同实施例8。
实施例12
该实施例中,微孔的面积为33mm2;侧孔面积为2.355mm2;其他均同实施例8。
实施例13
该实施例中,侧孔面积为1mm2;其他均同实施例8。
实施例14
该实施例中,侧孔面积为50mm2;其他均同实施例8。
实施例15
该实施例中,多孔薄膜的孔径为20μm,其他均同实施例8。
实施例16
该实施例中,多孔薄膜的孔径为200μm,其他均同实施例8。
对比例6
该对比例6中,类器官培养芯片不含有侧孔,其他均同实施例8。
对比例7
对比例7中,微孔面积为50μm2,其他均同实施例8。
对比例8
对比例8中,微孔面积为50mm2,其他均同实施例8。
对比例9
对比例9中,多孔薄膜的孔径为5μm,其他均同实施例8。
对比例10
对比例10中,多孔薄膜的孔径为50μm,其他均同实施例8。
实验例1
1、对上述实施例1-7和对比例1-5的类器官培养芯片进行类器官培养效果进行统计, 如表1所示,其中面积的标准差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为:变异系数C·V=(标准偏差SD/平 均值Mean)×100%
表1
Figure BDA0003221923510000191
由表1的数据可知,
对于类器官芯片:
对比例1中,没有灌流通道,类器官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不充分,难以正常生长;
对比例2中,微孔面积为0.2mm2,小于本发明实施例0.785mm2~100mm2的范围, 在培养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难以充分交换,并且在长时程的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死细胞难以清除,影响类器官的生长和分化,难以正常生长;
对比例3中,微孔面积为200mm2,大于本发明实施例0.785mm2~100mm2的范围, 无法对类器官提供限位的功能,任其自由生长,难以保证均一性,面积变异系数>40%;
对比例4中,侧孔面积为0.5mm2,小于本发明实施例1mm2~12mm2的范围,在培养 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难以充分交换,并且在长时程的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死细胞难以清除,影响类器官的生长和分化,难以正常生长;
对比例5中,侧孔面积为50mm2,大于本发明实施例1mm2~12mm2的范围,无法对 类器官提供限位的功能,任其自由生长,难以保证均一性,面积变异系数>40%;
实施例1-实施例7,类器官培养过程中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充分、死细胞清除和大脑类 器官均一性高、操作简单等;
综上可知,对于类器官芯片,微孔面积为0.785mm2~100mm2的范围,侧孔面积1mm2-12mm2的范围才能培养获得类器官。
2、对实施例8-实施例16和对比例6-对比例10的血管化大脑类器官培养芯片进行血管 化类器官的培养,效果统计如下:
表2
Figure BDA0003221923510000201
Figure BDA0003221923510000211
由表2的数据可知:
对比例6中,没有灌流通道,类器官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不充分,难以正常生长;
对比例7中,微孔面积为50μm2,小于本发明实施例0.785mm2~100mm2的范围,在 培养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难以充分交换,并且在长时程的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死细胞难以清除,影响类器官的生长和分化,难以正常生长;
对比例8中,微孔面积为50mm2,大于本发明实施例0.785mm2~100mm2的范围,无 法对类器官提供限位的功能,任其自由生长,难以保证均一性,面积变异系数>40%;
对比例9中,多孔薄膜的孔径为5μm,小于本发明实施例20μm~200μm的范围,存 在两边储液池中的培养基无法顺利的进行物质交换,类器官的生长受限的缺点;
对比例10中,多孔薄膜的孔径为50μm,大于本发明实施例20μm~200μm的范围, 存在内皮细胞无法附着在多孔薄膜上形成完整血管的缺点;
实施例8-实施例16,满足芯片中储液池中的培养基完成物质交换,并为中间培养腔室 中的类器官提供稳定的剪切力,能够为血管化相关细胞提供稳定的支撑,并形成具有血脑 屏障结构和功能优点;
综上可知,对于血管化类器官芯片,微孔面积为0.785mm2~100mm2的范围,侧孔面积1mm2-50mm2的范围,多孔薄膜的孔径为20μm~200μm才能培养获得均一化血管类器 官。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 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 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 要素。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 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 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 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细胞培养板;
类器官培养装置,设于所述细胞培养板内;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的外周与所述细胞培养板之间形成培养基储液池;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包括: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设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内的类器官培养腔室和设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两侧侧壁上的侧孔,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与所述两侧侧壁上的侧孔相连通形成灌流通道,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包括设于顶部的加样孔和设于底部的微孔,所述加样孔与所述微孔均与所述细胞培养板底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为多个,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两侧侧壁上设有多对所述侧孔,多个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与多对所述侧孔一一对应相连通形成多个所述灌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芯片包括用于构建大脑类器官、血管化的类器官、肝脏类器官、小肠类器官、胰腺类器官、肾脏类器官和肿瘤类器官中的一种的培养芯片;
所述类器官培养芯片为构建血管化的类器官培养芯片时,所述类器官培养芯片还包括:贴膜,设于所述侧孔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包括多孔薄膜或滤网,所述多孔薄膜或滤网的孔径为20μm~2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包括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1个或多个所述第一侧孔设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第一侧壁上,1个或多个所述第二侧孔设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一侧孔和所述第二侧孔分别与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一一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细胞培养板形成第一培养基储液池,所述第一培养基储液池通过所述第一侧孔与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相连通;
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的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细胞培养板形成第二培养基储液池,所述第二培养基储液池通过所述第二侧孔与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分别与所述细胞培养板的内侧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分别与所述细胞培养板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的材料选自石英、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的底部材料特性为疏水性或经疏水性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的形状矩形、圆形、梯形、三角形和半球形中的一种;若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为矩形,则长度为0.10mm~6.00mm,宽度为0.10mm~6.00mm;若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为圆形,直径为0.10mm~6.00mm;
所述侧孔的形状矩形、圆形、梯形、三角形和半球形中的一种;若所述侧孔为矩形,其长度为0.10mm~6.00mm,宽度为0.10mm~6.00mm;若所述侧孔为圆形,其直径为0.10mm~6.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的高度为5.00mm~15.00mm;
多个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之间的间隔长度为0.10mm~10.00mm;
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侧壁的厚度为0.100mm~6.00mm;
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底部的所述微孔的面积为0.785mm2~100mm2
所述侧孔面积为1mm2~20mm2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芯片包括由多能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衍生的类器官培养芯片。
12.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类器官培养芯片的类器官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细胞悬液或者将基质胶包裹的拟胚体(EBs)加入灭菌后的所述类器官培养芯片中的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中培养。
CN202110960051.9A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和类器官培养方法 Active CN1137739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0051.9A CN113773959B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和类器官培养方法
PCT/CN2022/113449 WO2023020599A1 (zh) 2021-08-20 2022-08-19 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和类器官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0051.9A CN113773959B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和类器官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73959A true CN113773959A (zh) 2021-12-10
CN113773959B CN113773959B (zh) 2023-09-26

Family

ID=78838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60051.9A Active CN113773959B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和类器官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73959B (zh)
WO (1) WO2023020599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6933A (zh) * 2022-02-28 2022-05-10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三维流动培养装置、系统及分析方法
CN114657127A (zh) * 2022-02-28 2022-06-24 武汉大学 一种大脑类器官模型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774278A (zh) * 2022-06-07 2022-07-2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3d心脏瓣膜类器官培育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5349517A (zh) * 2022-09-14 2022-11-18 曹毓琳 多微器官体外循环及神经网络维持系统
CN115537328A (zh) * 2022-09-23 2022-12-3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柱状类器官阵列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WO2023020599A1 (zh) * 2021-08-20 2023-02-23 武汉大学 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和类器官培养方法
CN116731859A (zh) * 2023-05-12 2023-09-12 武汉大学 一种环形大脑类器官模型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WO2024023668A1 (en) * 2022-07-29 2024-02-01 Molecular Devices (Austria) GmbH Methods of automated embryoid body embedding in hydrogel using separation well microplat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02818B (zh) * 2023-12-15 2024-02-23 成都艾名迈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一种拟胚体封装材料、封装装置及封装装置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8947A (zh) * 2010-04-15 2013-01-02 弗朗霍夫应用科学研究促进协会 细胞培养体系
CN207057848U (zh) * 2017-06-12 2018-03-02 苏州富润泽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微流控芯片的激光刻蚀机
US20180371390A1 (en) * 2016-02-05 2018-12-27 Revivocell Limited A cell culture device
CN110072990A (zh) * 2016-11-30 2019-07-30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单个或多个细胞培养孔的托盘
JP2020010683A (ja) * 2018-07-09 2020-01-23 学校法人東京女子医科大学 三次元生体組織の培養方法、並びに三次元生体組織培養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KR20210000552A (ko) * 2019-06-25 2021-01-05 주식회사 셀스미스 공배양용 마이크로웰 어레이 용기, 그 용기를 이용한 세포 공배양방법 및 공배양을 위한 용기 세트
CN113388516A (zh) * 2021-06-25 2021-09-14 上海睿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培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8638A (en) * 1992-09-28 1995-11-21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Cell culture insert
US5554536A (en) * 1995-01-05 1996-09-10 Millipore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 Biological analysis device having improved contamination prevention
US11572536B2 (en) * 2015-05-11 2023-02-07 Simplinext Sa Well inserts with brittle membranes
WO2020242904A1 (en) * 2019-05-30 2020-12-03 Corning Incorporated Cell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medium and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port of cell aggregates
CN113773959B (zh) * 2021-08-20 2023-09-26 合肥燃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和类器官培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8947A (zh) * 2010-04-15 2013-01-02 弗朗霍夫应用科学研究促进协会 细胞培养体系
US20180371390A1 (en) * 2016-02-05 2018-12-27 Revivocell Limited A cell culture device
CN110072990A (zh) * 2016-11-30 2019-07-30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单个或多个细胞培养孔的托盘
CN207057848U (zh) * 2017-06-12 2018-03-02 苏州富润泽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微流控芯片的激光刻蚀机
JP2020010683A (ja) * 2018-07-09 2020-01-23 学校法人東京女子医科大学 三次元生体組織の培養方法、並びに三次元生体組織培養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KR20210000552A (ko) * 2019-06-25 2021-01-05 주식회사 셀스미스 공배양용 마이크로웰 어레이 용기, 그 용기를 이용한 세포 공배양방법 및 공배양을 위한 용기 세트
CN113388516A (zh) * 2021-06-25 2021-09-14 上海睿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培养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0599A1 (zh) * 2021-08-20 2023-02-23 武汉大学 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和类器官培养方法
CN114456933A (zh) * 2022-02-28 2022-05-10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三维流动培养装置、系统及分析方法
CN114657127A (zh) * 2022-02-28 2022-06-24 武汉大学 一种大脑类器官模型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456933B (zh) * 2022-02-28 2022-11-15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三维流动培养装置、系统及分析方法
CN114774278A (zh) * 2022-06-07 2022-07-2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3d心脏瓣膜类器官培育器及其使用方法
WO2024023668A1 (en) * 2022-07-29 2024-02-01 Molecular Devices (Austria) GmbH Methods of automated embryoid body embedding in hydrogel using separation well microplate
CN115349517A (zh) * 2022-09-14 2022-11-18 曹毓琳 多微器官体外循环及神经网络维持系统
CN115537328A (zh) * 2022-09-23 2022-12-3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柱状类器官阵列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16731859A (zh) * 2023-05-12 2023-09-12 武汉大学 一种环形大脑类器官模型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CN116731859B (zh) * 2023-05-12 2024-04-30 武汉大学 一种环形大脑类器官模型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73959B (zh) 2023-09-26
WO2023020599A1 (zh) 2023-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73959B (zh) 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和类器官培养方法
CN201080483Y (zh) 细胞培养容器
Liu et al. A review of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 of cell spheroid generation technologi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US5792653A (en) Substrate for cell structures
US9587213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ncapsulating cells
JP7112736B2 (ja) 半透膜及びその使用
EP1991656A2 (en) Cell culture well-plates having inverted colloidal crystal scaffolds
JP6835384B1 (ja) 細胞培養装置及びその使用
US20240010962A1 (en) Microfluidic cell cultur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ell cultivation
KR20170087837A (ko) 신경혈관단위-온-칩 및 그 칩의 제조방법
CN113846016B (zh) 一种高通量多孔阵列芯片、装置、制备方法及应用
US20210230526A1 (en) Cell enclosure device and use for same
Farshidfar et al. The feasible application of microfluidic tissue/organ-on-a-chip as an impersonator of oral tissues and organs: a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US20240182830A1 (en) Microwells for cellular spheroid assembly
CN116731859B (zh) 一种环形大脑类器官模型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CN116445282B (zh) 一种微流控系统及其在构建仿生器官微环境中的应用
CN116478819B (zh) 一种用于构建三维器官微环境模型的微流控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230357688A1 (en) Culture vessels containing 3d cell culture substrates with diffusion structures
PL240748B1 (pl) Magnetyczno-hydrodynamiczna platforma mikrofluidalna, sposób jej wytwarzania oraz sposób hodowli sztucznych tkanek w mikropolu magnetycznym
CN117384760A (zh) 一种具有屏障结构的类器官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CN117957303A (zh) 细胞培养装置、使用该细胞培养装置的细胞培养方法、包括该细胞培养装置的细胞培养孵箱以及该细胞培养装置的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23

Address after: Room 401, Building A1, Zhong'an Chuanggu Science Park, No. 900, Wangjiang West Road, High-tech Zone, Hefei, Anhui Province, 230088

Applicant after: Hefei Runyin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72 Hubei Province, Wuhan city Wuchang District of Wuhan University Luojiashan

Applicant before: WUHAN University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