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59019B - 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及其质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及其质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59019B
CN113759019B CN202110236144.7A CN202110236144A CN113759019B CN 113759019 B CN113759019 B CN 113759019B CN 202110236144 A CN202110236144 A CN 202110236144A CN 113759019 B CN113759019 B CN 1137590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ak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fingerprint
deco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361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59019A (zh
Inventor
张志强
高晓燕
罗赣
韩妮娜
王颖
栾仲欣
王杰
付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cmages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cmages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cmages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cmages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361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590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59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90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59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90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6Signal analysis
    • G01N30/8675Evaluation, i.e. decoding of the signal into analytical information
    • G01N30/8686Fingerprinting, e.g. without prior knowledge of the sample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01N2030/065Preparation using different phases to separate parts of samp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包括:至少采用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关键质量属性相似系数Scqa作为评价指标对工艺参数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为:先筛选出Scqa值均在0.7‑1.3之间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然后再通过筛选出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Scqa值评价出数量最多的且值更接近数值1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所对应的工艺参数即可;其中,Scqa值=供试品中各特征峰对应S峰的相对峰面积/标准汤剂中各特征峰对应S峰的相对峰面积。本发明能有效评价经方制剂与传统汤剂之间物质基础的差异,促使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物质基准实物或复方制剂与标准汤剂之间物质基础的差异减少,进而保证疗效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及其质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桃核承气汤由大黄、桃仁、炙甘草、桂枝、芒硝五味药组成,原方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主治破血下淤,逐淤泻热,现代临床常方常随症加减治疗急性盆腔炎、附件炎、急性脑出血、卵巢囊肿、子宫内异位症等症状。
上述的桃核承气汤为常用临床方剂,已入选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物质基准的申报材料要求(征求意见稿)》规定,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系是指以古代医籍中记载的古代经典名方制备方法为依据制备而得的中药药用物质的标准,除成型工艺外,其余制备方法应当与古代医籍记载基本一致。
目前关于桃核承气汤的研究较多仍为药理学研究,对物质基准或复方制剂制备工艺及其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现有经方制剂的提取方法通常是以出膏率和指标性成分转移率最大值为指导,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10118846A中公开的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的建立方法,其就是采用有效成分色谱的确定和含量的确定、物质基准出膏率以及图谱相似度作为指导,并没有与临床汤剂的具体成分组成进行多维度综合比较研究。该方法导致所得产物与临床汤剂中所含物质基础常常并不一致,无法保证临床疗效的一致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桃核承气汤的提取方法通常是以出膏率和指标性成分转移率最大值为指导,导致产物与临床汤剂中所含物质基础不一致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更加简便且准确的筛选出与临床汤剂中所含物质基础更为一致的产物所对应的工艺参数的工艺质控方法。
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包括:至少采用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关键质量属性相似系数Scqa作为评价指标对工艺参数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为:先筛选出Scqa值均在0.7-1.3之间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然后再通过筛选出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Scqa值评价出数量最多的值更接近数值1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所对应的工艺参数即可;
其中,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关键质量属性相似系数Scqa的获取过程为:获得桃核承气汤的标准汤剂和供试品;该标准汤剂为古法汤剂,该供试品为桃核承气汤的物质基准实物或复方制剂;将标准汤剂和供试品进行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检测,设标准汤剂中的其中一个特征峰作为S峰,获得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显示的各个特征峰相对于S峰的相对峰面积,根据各特征峰的相对峰面积计算Scqa值,Scqa值=供试品中各特征峰对应S峰的相对峰面积/标准汤剂中各特征峰对应S峰的相对峰面积。
具体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Scqa值的数量与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中特征峰的数量相同,一个特征峰对应一个Scqa值。具体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Scqa中,特征峰1的Scqa值=供试品中特征峰1对应S峰的相对峰面积/标准汤剂中特征峰1对应S峰的相对峰面积。本发明中的物质基准实物是指生产过程中获得的中间物,如:提取液、浓缩液、浸膏、干燥粉剂等中间制剂,该复方制剂是指含有辅料的颗粒剂、粉剂等成品制剂。
所述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图谱法,该高效液相色图谱法分别对小极性成分和大极性成分进行检测;
其中,该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小极性成分的色谱条件如下:
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检测波长:245nm~254nm;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04~0.1%体积浓度的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按以下梯度洗脱程序进行洗脱: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021
上述梯度洗脱程序中,A11为30×(1±5%),A12为45×(1±5%),A13为70×(1±5%),A14为80×(1±5%),A15为95×(1±5%)。
其中,该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大极性成分的色谱条件如下:
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检测波长:208~213nm;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15%~0.20%体积浓度的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按以下梯度洗脱程序进行洗脱: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031
上述梯度洗脱程序中,A21为10×(1±5%),A22为25×(1±5%)。
在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中,色谱柱的柱长为250mm,内径为4.6mm,粒度为3~5μm,柱温为20℃~30℃;进样量为5μl~20μl;流速为0.8ml/min~1.2ml/min。
采用标准汤剂进行处理后获得标准溶液,采用供试品进行处理后获得供试品溶液,采用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进行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检测;
所述标准溶液的获取过程为:
取标准汤剂在9000-13000r/min的条件下高速离心,取上清液即得;
所述供试品溶液的获取过程为:
当供试品为液态或流浸膏状态时,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为:精密量取供试品,9000-13000r/min的条件下高速离心,取上清液即得;当供试品为半固态或固体状态时,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为:精密称取适量供试品,加去离子水定容,9000-13000r/min的条件下高速离心,取上清液即得。
所述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检测时,还包括对照品溶液的检测,所述对照品溶液采用对照品制备获得;
所述对照品为桃核承气汤中的已知活性成分,已知的活性成分至少包括苦杏仁苷、桂皮醛、甘草酸、蒽醌类;所述蒽醌类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
所述标准溶液中的特征峰包括对照品溶液所对应的峰。
所述标准汤剂的小极性成分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中具有不低于27个的特征峰,该特征峰中采用甘草苷作为S峰;所述标准汤剂的大极性成分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中具有不低于9个的特征峰,该特征峰中采用没食子酸作为S峰;
获取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中所有特征峰相对于S峰的相对保留时间,设标准汤剂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中所有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为规定值,则供试品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中各个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在规定值的±10%之内。
在标准汤剂的小极性成分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中,其相对保留时间的规定值设置如下:
峰1为0.657、峰2为0.685、峰3为0.713、峰4为0.747、峰5为1.000、峰6为1.095、峰7为1.187、峰8为1.252、峰9为1.420、峰10为1.473、峰11为1.526、峰12为1.562、峰13为1.622、峰14为1.674、峰15为2.080、峰16为2.287、峰17为2.532、峰18为2.583、峰19为2.668、峰20为2.897、峰21为2.989、峰22为3.158、峰23为3.569、峰24为3.619、峰25为4.273、峰26为4.710、峰27为5.215,峰5为S峰;
在标准汤剂的大极性成分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中,其相对保留时间的规定值设置如下:
峰1为1.000、峰2为1.902、峰3为3.190、峰4为3.612、峰5为3.715、峰6为3.845、峰7为4.314、峰8为4.538、峰9为5.368,峰1为S峰。
一种桃核承气汤的质控方法,包括利用上述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中的评价指标进行质控的方法,所述质控的标准为:具有评价方法中的所有特征峰,且所有特征峰的Scqa值在0.7-1.3的范围值之内。
所述评价指标还包括有效指标成分的含量,有效指标成分的转移率,出膏率,或者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中的至少一种;
当评价指标为有效指标成分的含量、有效指标成分的转移率和出膏率时,控制供试品的评价指标为标准汤剂对应的评价指标的±30%以内;
当评价指标为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相似度时,相似度大于0.9。
优选的,桃核承气汤的出膏率为14.02%~23.21%;在桃核承气汤的水煎液中:甘草酸44.6~143.5μg/ml、芦荟大黄素3.3~10.3μg/ml、大黄酸185.7~468.3μg/ml、大黄素0.9~3.0μg/ml、大黄酚1.1~4.4μg/ml、桂皮醛0.7~7.4μg/ml、苦杏仁苷151.1~571.2μg/ml;在桃核承气汤的物质基准实物中:甘草酸0.12%~0.29%、芦荟大黄素0.001%~0.012%、大黄酸0.29%~0.79%、桂皮醛0.003%~0.018%、苦杏仁苷0.26%~0.73%。
所述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直接采用与物质基准实物或复方制剂相同批次的原料制备后检测获得;或者,采用至少15批次的中药原料制备得到的标准汤剂进行检测,进而获得至少15批次标准汤剂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最后通过对至少15批次的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的相对峰面积进行均值计算而获得。
一种桃核承气汤的物质基准实物或复方制剂的制备工艺,包括浓缩步骤,干燥步骤,该浓缩步骤中浓缩温度50~70℃,提取液由500ml浓缩至体积90~100ml,浓缩时间不长于3h。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了一种新的质量控制的指标Scqa值,通过Scqa值可以有效质控出不同生产工艺步骤制备得到所含的物质基础是否与标准汤剂一致,因而可以用于评价不同制备工艺制备出的物质基准实物或复方制剂与标准汤剂的物质基础一致性,即可筛选出能够保证物质基础一致性的最佳制备工艺。具体的,可以通过Scqa值比较每步工艺所得中间体与标准汤剂的相似性,当其值越接近数值1,表明所得中间体的关键质量属性指标与标准汤剂越一致,在工艺过程中造成的物质变化越小;进而有效促使经方制剂桃核承气汤的物质基准实物或复方制剂与传统的标准汤剂之间物质基础的差异减少,进而避免经方制剂桃核承气汤的临床疗效与传统汤剂存在较大差异,保证临床疗效的一致性;
同时,通过该Scqa值的设置,可以更加简便、高效的选择出与传统的标准汤剂的物质基础最为接近的物质基准实物或复方制剂所对应的工艺作为优选工艺,提供更加简便有效的用于工艺筛选的工艺质控方法,有效缩短分析时间,节约成本。
2.本发明提供的评价方法中的Scqa值,其不仅仅能够用于筛选出与传统的标准汤剂更为一致的物质基础最为接近的物质基准实物或复方制剂所对应的工艺,并且还能够有效监控物质基准实物或复方制剂的质量优劣,保证批与批之间成品质量的稳定性,从而最大程度保证所制备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及复方制剂及复方制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3.本发明提供的质控方法中不仅仅包括Scqa值,还包括有效指标成分的含量、有效指标成分的转移率、出膏率、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相似度等评价指标,通过该评价指标的进一步优化限定,在满足质控要求的同时,可以更好的辅助筛选出最佳的制备工艺,更好的保证与临床汤剂的物质基础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标准汤剂的小极性成分的指纹图谱。
图2是本发明中标准汤剂的大极性成分的指纹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本实施例进行了浓缩步骤对桃核承气汤中物质基础的影响的考察,具体考察过程如下:
称取燀桃仁50枚,大黄55.2克,桂枝27.6克,蜜炙甘草27.6克,置于3L陶瓷锅内,加入去离子水1400mL,使用电陶炉加热煎煮,武火(8档)加热至煮沸后转文火(5档)煎煮,煎至约500mL,趁热以300目尼龙筛网滤过,弃去药渣,加入芒硝27.6克,文火煎煮至微沸,关火,以300目尼龙筛网滤过,放冷,定容至500mL,即得水煎液,制备多批水煎液,合并后混匀,该混合滤液即为标准汤剂。
浓缩液的获取:量取混合滤液500ml共4份,分别在50℃、60℃、70℃、80℃下进行浓缩,浓缩至体积理论值为100ml(90~110ml),分别记录其浓缩体积。
本实施例中的桃核承气汤的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可以直接采用与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或桃核承气汤制剂相同批次的原料制备后检测获得,也可以采用多批次的中药原料制备得到的多批次标准汤剂进行检测,进而获得的多批次标准汤剂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最后通过对多批次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进行均值计算而获得。本实施例中采用与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或桃核承气汤制剂相同批次的原料制备后检测获得。
本实施例中取该浓缩液作为供试品,取供试品溶液和标准溶液同时上机进行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检测,分别获得大极性成分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和小极性成分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
其中,小极性成分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色谱柱柱长为250mm,内径为4.6mm,粒度为5μm,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10%体积浓度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25℃;流速为每分钟1ml;检测波长:254nm。按下表1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
表1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061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071
其中,大极性成分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色谱柱柱长为250mm,内径为4.6mm,粒度为5μm,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15%体积浓度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25℃;流速为每分钟1ml;检测波长:208nm。按下表2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
表2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072
供试品为液态或流浸膏状态时,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为:精密量取供试品10~15ml,9000r·min-1高速离心20min后,13000r·min-1高速离心20min,取上清液即得;
供试品为半固态或固体状态时,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为:精密称取适量供试品,加去离子水定容于10mL容量瓶中,13000r·min-1高速离心20min,4℃,取上清液即得。
本实施例中上述检测中供试品溶液和标准溶液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浓缩液2ml,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ml,13000r·min-1下高速离心20min,取上清液即得;
标准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10ml,13000r·min-1下高速离心20min,取上清液即得;
采用上述供试品溶液以及标准溶液进行上机检测后分别获得供试品溶液以及标准溶液的特征图谱,通过上述检测获得的小极性成分的特征图谱计算获得如表3和图1所示的结果;通过上述检测获得的大极性成分的特征图谱计算获得如表4和图2所示的结果。其中,图1为标准溶液获得的小极性成分的指纹图谱,表3为浓缩液的小极性成分的特征峰Scqa,图2为标准溶液获得的大极性成分的指纹图谱,表4为浓缩液的大极性成分的特征峰Scqa
表3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081
表4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091
具体评价过程如下:
供试品的小极性成分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中具有如图1所示的27个特征峰,且该27个特征峰相对于S峰所对应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应当在以下范围内:
峰1:0.657±0.066、峰2:0.685±0.068、峰3:0.713±0.071、峰4:0.747±0.075、S峰:1.000、峰6:1.095±0.109、峰7:1.187±0.119、峰8:1.252±0.125、峰9:1.420±0.142、峰10:1.473±0.147、峰11:1.526±0.153、峰12:1.562±0.156、峰13:1.622±0.162、峰14:1.674±0.167、峰15:2.080±0.208、峰16:2.287±0.229、峰17:2.532±0.253、峰18:2.583±0.258、峰19:2.668±0.267、峰20:2.897±0.290、峰21:2.989±0.300、峰22:3.158±0.316、峰23:3.569±0.357、峰24:3.619±0.362、峰25:4.273±0.427、峰26:4.710±0.471、峰27:5.215±0.521;
供试品的大极性成分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中具有如图2所示的9个特征峰,且该9个特征峰相对于S峰所对应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应当在以下范围内:
S峰:1.000、峰2:1.902±0.190、峰3:3.190±0.319、峰4:3.612±0.361、峰5:3.715±0.371、峰6:3.845:0.384、峰7:4.314±0.431、峰8:4.538±0.454、峰9:5.368±0.537。
采用表3和表4获取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中的Scqa值,评价出数量最多的值更接近数值1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所对应的工艺参数即可。通过上述表3和表4的结果可知:浓缩温度为80℃时,小极性成分的指纹图谱中有Scqa值超过1.3;浓缩温度为70℃时,大极性成分的指纹图谱中有Scqa值超过1.3,因此,排除该70℃和80℃的组,在浓缩温度为50℃和60℃中进行工艺评价,浓缩温度为50℃时,指纹图谱中具有更多的Scqa值接近于1,因此,可以筛选浓缩温度50℃为最佳浓缩工艺参数。采用上述评价方法还可以有效对浓缩体积、浓缩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佳的具体浓缩工艺。
同时,本发明也可以采用该评价方法进行质控,只要设定评价指标的相应质控标准即可。例如,质控标准设置为:具有图1和图2中所有特征峰,供试品的有效指标成分的含量、有效指标成分的转移率为标准汤剂的±30%以内,以及与标准溶液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大于0.9。
在本实施例中,甘草酸、蒽醌类有效指标成分含量的获取方式如下:
色谱条件及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同小极性成分特征图谱;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甘草酸铵、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稀释制成每1ml含甘草酸45μg、大黄酸300μg、大黄素2μg、大黄酚3μg、芦荟大黄素6μg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在本实施例中,苦杏仁苷成分含量的获取方式如下:
色谱条件及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同大极性成分特征图谱;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苦杏仁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稀释制成每1ml含苦杏仁苷350μg的对照品溶液。
在本实施例中,桂皮醛成分含量的获取方式如下:
色谱条件:采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色谱柱柱长为250mm,内径为4.6mm,粒度为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体积浓度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流速为每分钟1ml;检测波长:290nm。按下表5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
表5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101
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同小极性成分特征图谱;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桂皮醛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稀释制成每1ml含桂皮醛3μg的对照品溶液。
按上述制备及检测方法,计算各指标成分含量见表6,转移率见表7:
表6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111
表7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112
根据表6的结果可知:浓缩温度在50℃、60℃、70℃、80℃时,桂皮醛含量RSD为15.4%;由此可见桂皮醛受浓缩温度影响较大。同时结合上述所述的所有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可以确定满足质控要求的浓缩工艺范围为:浓缩温度50℃至60℃,提取液由500ml浓缩至体积90~100ml,浓缩时间不长于3h。
本申请通过该工艺参数的控制可以使浓缩液中所含的物质基础与传统汤剂基本一致,进而可以有效保证疗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可以简单有效的获取与传统汤剂的物质基础更为一致的物质基准实物或复方制剂的制备工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对不同制备工艺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进行检测,包括实例1~实例3,并根据检测结果有效实现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控制,进而筛选出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
其中,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Scqa检测的方法及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与实施例1中记载的方法相同,均是采用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检测条件与实施例1也完全相同,区别仅仅在于供试品不同,本实施例中采用如下实例1~实例3的工艺制备获得的供试品。
本实施例中,各有效指标成分的检测方法如下:
(1)甘草酸、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检测波长:250nm~260nm;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08~0.12%体积浓度的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以下表8记载的梯度洗脱程序进行供试品的洗脱:
表8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1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①供试品为液态或流浸膏状态时,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为:精密量取供试品5ml~10ml,9000r·min-1高速离心20min后,13000r·min-1高速离心20min,取上清液即得;
②供试品为半固态或固体状态时,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为:精密称取适量供试品,加去离子水定容于10mL容量瓶中,13000r·min-1高速离心20min,4℃,取上清液即得。
测定15批桃核承气汤的水煎液中:甘草酸44.6~143.5μg/ml、芦荟大黄素3.3~10.3μg/ml、大黄酸185.7~468.3μg/ml、大黄素0.9~3.0μg/ml、大黄酚1.1~4.4μg/ml。
测定15批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中:甘草酸0.12%~0.29%、芦荟大黄素0.001%~0.012%、大黄酸0.29%~0.79%。
(2)苦杏仁苷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苦杏仁苷的含量采用以下色谱条件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检测波长:210nm(±2nm);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08~0.12%体积浓度的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以下表9所示的梯度洗脱程序进行供试品的洗脱:
表9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131
上述梯度洗脱程序中,其中10%可以在±2%范围内变动,25%以在±2%范围内变动,该变动对含量测定的结果影响不大。
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与(1)相同。
测定15批桃核承气汤水煎液中:苦杏仁苷151.1~571.2μg/ml。
换算后15批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中:苦杏仁苷0.26%~0.73%。
(3)桂皮醛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色谱条件:采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色谱柱柱长为250mm,内径为4.6mm,粒度为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体积浓度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流速为每分钟1ml;检测波长:290nm。按下表10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
表10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1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供试品为液态或流浸膏状态时,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为:精密量取供试品10~15ml,9000r·min-1高速离心20min后,13000r·min-1高速离心20min,取上清液即得;
供试品为半固态或固体状态时,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为:精密称取适量供试品,加30%甲醇定容于10mL容量瓶中,13000r·min-1高速离心20min,4℃,取上清液即得。
测定15批桃核承气汤水煎液中:桂皮醛0.7~7.4μg/ml。
换算后,15批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中:桂皮醛0.003%~0.018%。
实例1
1.1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的制备
称取处方量的燀桃仁、大黄、桂枝、蜜炙甘草,置于3L陶瓷锅内,加入去离子水1400mL,电陶炉加热煎煮,武火(8档)加热至煮沸后转文火(5档)煎煮,煎至约500mL,趁热以300目尼龙筛网滤过,弃去药渣,加入芒硝27.6克,文火煎煮至微沸,关火,以300目尼龙筛网滤过,放冷,调整体积至500mL。取上述汤液适量经9 000r·min-1高速离心20min后,减压浓缩,真空冷冻干燥即得。
1.2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的检测结果
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与桃核承气汤的标准汤剂相比,出膏率为20.21%,指标成分含量甘草酸为0.12%,大黄酸为0.35%,苦杏仁苷为0.33%,桂皮醛为0.006%,指纹图谱的Scqa值如下表11和表12所示。
表11 小极性成分指纹图谱Scqa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141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151
表12 大极性成分特征图谱Scqa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152
通过上述结果可知:本实例1的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的Scqa值中,所有峰均在0.7-1.3的范围值之内,满足质控要求。
实例2
2.1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的制备
称取处方量的燀桃仁、大黄、桂枝、蜜炙甘草,置于3L陶瓷锅内,加入去离子水1400mL,电陶炉加热煎煮,武火(8档)加热至煮沸后转文火(5档)煎煮,煎至约500mL,趁热以300目尼龙筛网滤过,弃去药渣,加入芒硝27.6克,文火煎煮至微沸,关火,以300目尼龙筛网滤过,放冷,调整体积至500mL。取上述汤液适量经9 000r·min-1高速离心20min后,减压浓缩,常压60℃干燥即得。
2.2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的检测结果
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与桃核承气汤的标准汤剂相比,出膏率为19.53%,指标成分含量甘草酸为0.11%,大黄酸为0.33%,苦杏仁苷为0.32%,桂皮醛为0.003%,指纹图谱的Scqa值如下表13和表14所示。
表13 小极性成分指纹图谱Scqa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161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171
表14 大极性成分特征图谱Scqa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172
通过上述结果可知:本实例2的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的Scqa值中,所有峰在0.7-1.3的范围值之内,基本满足质控要求。
实例3
3.1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的制备
称取处方量的燀桃仁、大黄、桂枝、蜜炙甘草,置于3L陶瓷锅内,加入去离子水1400mL,电陶炉加热煎煮,武火(8档)加热至煮沸后转文火(5档)煎煮,煎至约500mL,趁热以300目尼龙筛网滤过,弃去药渣,加入芒硝27.6克,文火煎煮至微沸,关火,以300目尼龙筛网滤过,放冷,调整体积至500mL。取上述汤液适量经9 000r·min-1高速离心20min后,减压浓缩,减压60℃干燥即得。
3.2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的检测结果
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与桃核承气汤的标准汤剂相比,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的指纹图谱的Scqa值如下表15和表16所示。
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与桃核承气汤的标准汤剂相比,出膏率为19.37%,指标成分含量甘草酸为0.13%,大黄酸为0.34%,苦杏仁苷为0.33%,桂皮醛为0.002%,指纹图谱的Scqa值如下表15和表16所示。
表15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181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191
表16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192
通过上述结果可知:本实例3的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的Scqa值中,表15中峰22的Scqa值并没有在0.7-1.3的范围值之内,因此,不满足质控要求。
通过上述检测结果可以有效评价制备工艺与标准汤剂关键质量属性的一致性。通过上述检测结果可知:不同工艺下指纹图谱Scqa值并不均在0.7~1.3范围内,出膏率、转移率均在标准汤剂的±30%范围内,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上述满足工艺质控要求的是实例1和实例2,实例1中指纹图谱Scqa值更接近于1的数量最多,因此,可以确定实例1的工艺参数最佳。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检测的色谱条件不同,具体设置如下:
采用实例1中两批次桃核承气汤的物质基准实物分别进行以下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检测,检测方法如下:
检测一、
其中,小极性成分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检测中,采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色谱柱柱长为250mm,内径为4.6mm,粒度为5μm,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05%体积浓度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20℃;流速为每分钟0.8ml;检测波长:245nm。按下表17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
表17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201
极性大成分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检测中,采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色谱柱柱长为250mm,内径为4.6mm,粒度为3μm,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18%体积浓度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20℃;流速为每分钟0.8ml;检测波长:213nm。按下表18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
表18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202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211
检测二、
其中,小极性成分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检测中,采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色谱柱柱长为250mm,内径为4.6mm,粒度为5μm,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08%体积浓度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样量为5μl;柱温为30℃;流速为每分钟1.2ml;检测波长:250nm。按下表19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
表19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212
极性大成分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检测中,采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色谱柱柱长为250mm,内径为4.6mm,粒度为3μm,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20%体积浓度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样量为5μl,柱温为20℃,流速为每分钟1.2ml,检测波长:208nm。按下表20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
表20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213
不同色谱条件下小极性成分指纹图谱特征峰的相似度及Scqa见下表21:
表21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214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221
不同条件下大极性成分指纹图谱特征峰的相似度及Scqa见下表22:
表22
Figure BDA0002960235340000231
通过检测结果与实例1的检测结果对比可知,两批次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实物分别检测得到的Scqa值与表11中实例1的结果差异在5%以内,三组相似度的结果RSD小于3%。表明色谱条件在上述变动范围内基本耐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采用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关键质量属性相似系数Scqa作为评价指标对工艺参数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为:先筛选出Scqa值均在0.7-1.3之间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然后再通过筛选出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Scqa值评价出数量最多的且值更接近数值1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所对应的工艺参数即可;
其中,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关键质量属性相似系数Scqa的获取过程为:获得桃核承气汤的标准汤剂和供试品;该标准汤剂为古法汤剂,该供试品为桃核承气汤的物质基准实物或复方制剂;将标准汤剂和供试品进行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检测,设标准汤剂中的其中一个特征峰作为S峰,获得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显示的各个特征峰相对于S峰的相对峰面积,根据各特征峰的相对峰面积计算Scqa值,Scqa值=供试品中各特征峰对应S峰的相对峰面积/标准汤剂中各特征峰对应S峰的相对峰面积;
所述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图谱法,该高效液相色图谱法分别对小极性成分和大极性成分进行检测;
其中,该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小极性成分的色谱条件如下:
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检测波长:245nm~254nm;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04~0.1%体积浓度的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按以下梯度洗脱程序进行洗脱:
上述梯度洗脱程序中,A11为30×(1±5%),A12为45×(1±5%),A13为70×(1±5%),A14为80×(1±5%),A15为95×(1±5%);
其中,该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大极性成分的色谱条件如下:
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检测波长:208~213nm;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15%~0.20%体积浓度的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按以下梯度洗脱程序进行洗脱:
上述梯度洗脱程序中,A21为10×(1±5%),A22为25×(1±5%);
色谱柱的柱长为250mm,内径为4.6mm,粒度为3~5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中,柱温为20℃~30℃;进样量为5μl~20μl;流速为0.8ml/min~1.2ml/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标准汤剂进行处理后获得标准溶液,采用供试品进行处理后获得供试品溶液,采用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进行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检测;
所述标准溶液的获取过程为:
取标准汤剂在9000-13000 r/min的条件下高速离心,取上清液即得;
所述供试品溶液的获取过程为:
当供试品为液态或流浸膏状态时,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为:精密量取供试品,9000-13000 r/min的条件下高速离心,取上清液即得;当供试品为半固态或固体状态时,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为:精密称取适量供试品,加去离子水定容于10ml量瓶中,9000-13000 r/min的条件下高速离心,取上清液即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检测时,还包括对照品溶液的检测,所述对照品溶液采用对照品制备获得;
所述对照品为桃核承气汤中的已知活性成分,已知的活性成分至少包括苦杏仁苷、桂皮醛、甘草酸、蒽醌类;所述蒽醌类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
所述标准溶液中的特征峰包括对照品溶液所对应的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汤剂的小极性成分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中具有不低于27个的特征峰,该特征峰中采用甘草苷作为S峰;所述标准汤剂的大极性成分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中具有不低于9个的特征峰,该特征峰中采用没食子酸作为S峰;
获取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中所有特征峰相对于S峰的相对保留时间,设标准汤剂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中所有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为规定值,则供试品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中各个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在规定值的±10%之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标准汤剂的小极性成分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中,其相对保留时间的规定值设置如下:
峰1为0.657、峰2为0.685、峰3为0.713、峰4为0.747、峰5为1.000、峰6为1.095、峰7为1.187、峰8为1.252、峰9为1.420、峰10为1.473、峰11为1.526、峰12为1.562、峰13为1.622、峰14为1.674、峰15为2.080、峰16为2.287、峰17为2.532、峰18为2.583、峰19为2.668、峰20为2.897、峰21为2.989、峰22为3.158、峰23为3.569、峰24为3.619、峰25为4.273、峰26为4.710、峰27为5.215,峰5为S峰;
在标准汤剂的大极性成分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中,其相对保留时间的规定值设置如下:
峰1为1.000、峰2为1.902、峰3为3.190、峰4为3.612、峰5为3.715、峰6为3.845、峰7为4.314、峰8为4.538、峰9为5.368,峰1为S峰。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直接采用与物质基准实物或复方制剂相同批次的原料制备后检测获得;或者,采用至少15批次的中药原料制备得到的标准汤剂进行检测,进而获得至少15批次标准汤剂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最后通过对至少15批次的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的相对峰面积进行均值计算而获得。
8.利用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中的评价指标进行质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质控的标准为:具有评价方法中的所有特征峰,且所有特征峰的Scqa值在0.7-1.3的范围值之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指标还包括:有效指标成分的含量,有效指标成分的转移率,出膏率,或者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中的至少一种;
当评价指标为有效指标成分的含量、有效指标成分的转移率或出膏率时,控制供试品的评价指标为标准汤剂对应的评价指标的±30%以内;
当评价指标为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的相似度时,相似度大于0.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桃核承气汤的出膏率为14.02%~23.21%;在桃核承气汤的水煎液中:甘草酸44.6~143.5μg/ml、芦荟大黄素3.3~10.3μg/ml、大黄酸185.7~468.3μg/ml、大黄素0.9~3.0μg/ml、大黄酚1.1~4.4μg/ml、桂皮醛0.7~7.4μg/ml、苦杏仁苷151.1~571.2μg/ml;在桃核承气汤的物质基准实物中:甘草酸0.12%~0.29%、芦荟大黄素0.001%~0.012%、大黄酸0.29%~0.79%、桂皮醛0.003%~0.018%、苦杏仁苷0.26%~0.73%。
CN202110236144.7A 2021-03-03 2021-03-03 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及其质控方法 Active CN1137590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6144.7A CN113759019B (zh) 2021-03-03 2021-03-03 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及其质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6144.7A CN113759019B (zh) 2021-03-03 2021-03-03 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及其质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9019A CN113759019A (zh) 2021-12-07
CN113759019B true CN113759019B (zh) 2023-04-28

Family

ID=78786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36144.7A Active CN113759019B (zh) 2021-03-03 2021-03-03 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及其质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5901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37222A (ja) * 2005-06-03 2006-12-14 Shikoku Univ 還元物質の分析方法
CN106483227A (zh) * 2016-09-27 2017-03-08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桃核承气汤组合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6483213A (zh) * 2016-09-27 2017-03-08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桃核承气汤组合物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及指纹图谱
CN109223881A (zh) * 2018-09-11 2019-01-18 河北中医学院 一种优化桃核承气汤汤剂制备工艺的方法
CN110118846A (zh) * 2019-03-26 2019-08-13 河北中医学院 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的建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37222A (ja) * 2005-06-03 2006-12-14 Shikoku Univ 還元物質の分析方法
CN106483227A (zh) * 2016-09-27 2017-03-08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桃核承气汤组合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6483213A (zh) * 2016-09-27 2017-03-08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桃核承气汤组合物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及指纹图谱
CN109223881A (zh) * 2018-09-11 2019-01-18 河北中医学院 一种优化桃核承气汤汤剂制备工艺的方法
CN110118846A (zh) * 2019-03-26 2019-08-13 河北中医学院 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的建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anshan Zhou 等.Deciphering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 of Taohe-Chengqi Decoction Extract Against Renal Fibrosis Through Integrating Network.Front. Pharmacol.2020,第11卷1-18. *
裴丽珊.基于网络药理学 桃核承气汤分子机制研 究及君药大黄质量标志物预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科技辑 第 01 期.2021,E057-774. *
顿佳颖 等.响应面法结合 信息熵理论优化桃核承气汤水提取工艺.中国药房.2019,第30卷(第16期),2210-22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9019A (zh)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8846B (zh) 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的建立方法
CN113759017B (zh) 一种当归六黄汤的制备工艺及其评价方法
CN113933445A (zh) 一种石斛标准汤剂质量控制方法
CN113759020B (zh) 一种温经汤的制备工艺及其质控方法
CN114689780B (zh) 一种保阴煎提取物多成分质量检测方法
CN113777183B (zh) 女贞子药材及其炮制品的特征图谱构建方法、多指标成分含量检测方法
CN113533614B (zh) 小承气汤物质基准的建立方法
CN113759019B (zh) 一种桃核承气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及其质控方法
CN113759035B (zh) 小承气汤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
CN115267008B (zh) 一种竹沥半夏的特征图谱和对照图谱的构建方法及半夏不同炮制品的区分方法
CN110455934B (zh) 一种金樱根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及金樱根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14636760B (zh) 一种治疗肾脏疾病的中药组合物的指纹图谱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CN113759060B (zh) 一种苓桂术甘汤制备工艺及其质控方法
CN113759018B (zh) 一种吴茱萸汤制备工艺的评价方法
CN106018647B (zh) 一种建立葵花盘hplc标准指纹图谱的方法
CN109633060B (zh) 一种炒紫苏子特征图谱的构建方法及其在炒制工艺中的应用
CN114166970A (zh) 沉香舒郁片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CN113759055B (zh) 一种绵萆薢供试品的特征图谱的建立方法
CN107894466B (zh) 一种金桑芪抗毒制剂hplc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及金桑芪抗毒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CN115901982B (zh) 一种滋阴凉血的中药组合物的特征图谱的构建方法
CN110554127A (zh) 一种甜梦口服液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CN113640427B (zh) 一种小续命汤标准汤剂中指标成分的定量检测方法及应用
CN115389652B (zh) 一种芦根药材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CN113759059B (zh) 一种中药复方的物质基准实物或制剂的工艺评价方法
CN113484428B (zh) 桃核承气汤特征图谱的构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Zhiqiang

Inventor after: Gao Xiaoyan

Inventor after: Luo Gan

Inventor after: Han Nina

Inventor after: Wang Ying

Inventor after: Luan Zhongxin

Inventor after: Wang Jie

Inventor after: Fu J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Zhiqiang

Inventor before: Fu Jing

Inventor before: Xiao Xiaohe

Inventor before: Wang Gabo

Inventor before: Han Nina

Inventor before: Zhang Ping

Inventor before: Zhou Yongfeng

Inventor before: Li Mengrong

Inventor before: Li Nana

Inventor before: Gao Shansha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