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57987B - 消音器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消音器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57987B
CN113757987B CN202111039273.3A CN202111039273A CN113757987B CN 113757987 B CN113757987 B CN 113757987B CN 202111039273 A CN202111039273 A CN 202111039273A CN 113757987 B CN113757987 B CN 1137579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nance
muffler
resonance part
extending direction
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392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57987A (zh
Inventor
刘一波
高雪燕
陈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3927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579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57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79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579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79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消音器以及空调器,包括第一物件;消音件主体,其安装于第一物件的外壁面上;第一共振部,其一端与所述消音件主体连接,另一端悬空于所述第一物件的外部,以使所述第一共振部在所述第一物件震动时产生共振。本申请通过将消音件主体设置在第一物件外部,当第一物件震动而产生噪音时,与第一物件外壁面间隔设置的第一共振部产生共振,使得第一共振部震动消耗能量,进而达到降低本体振动最终降低噪音的目的,由于消音件主体设置在第一物件外部,消音件主体不会影响第一物件内部空气流动,从而在降低管路噪音的同时有效的避免了对管路内部空气流动的影响。

Description

消音器以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音器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家用空调在千家万户的普及,用户已经不单单是需求空调简单的制冷制热功能,还会追求舒适的感受,其中空调内机的噪音水平是空调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空调传递音主要源于压缩机,压缩机在一些频率下的噪音较强,能够通过管路将压缩机的噪音传递至室内机侧,使室内能够听到压缩机的噪音,进而降低空调的舒适度,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317657A)一种消音器及具有其的压缩机,消音器包括:顶盖罩主体,具有内腔;第一共振部,设置于顶盖罩主体上并与内腔相连通,内腔中的声波在第一共振部中发生反射并相互抵消以降低内腔的噪音。
即该专利公开了一种主体内腔设置第一共振部,使得内腔中的声波在第一共振部中发生反射并相互抵消,从而降低噪音的方案。然而,该专利将共振部设置在腔室内部,该共振部将影响空气流动,存在增大空气流动阻力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消音器以及空调器,旨在解决目前腔室内消音结构导致空气流动阻力增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消音器,包括:
消音件主体,其安装于第一物件的外壁面上;
第一共振部,其一端与所述消音件主体连接,另一端悬空于所述第一物件的外部,以使所述第一共振部在所述第一物件震动时产生共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共振部,所述第二共振部一端与所述消音件主体连接,另一端悬空于所述第一物件的外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共振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共振部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共振部和所述第二共振部绕所述第一物件环形阵列布置;或者
所述第一共振部和所述第二共振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物件的两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共振部沿所述第一物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或者
所述第一共振部沿所述第一物件的周向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共振部朝向所述第一物件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物件外壁面相匹配的弧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音件主体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一物件上的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包括夹持在所述第一物件外壁面的卡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共振部与所述固定部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共振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具有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
当所述第一共振部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共振部向第一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物件的轴线方向处于同一平面且互相平行;
当所述第一共振部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共振部向第二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物件的轴线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延伸方向垂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共振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还具有第三工作位置;
当所述第一共振部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共振部向第三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物件的轴线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三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垂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共振部与所述第一物件的外壁面距离大于1mm。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消音器。
本申请通过将消音件主体设置在第一物件外部,当第一物件震动而产生噪音时,与第一物件外壁面间隔设置的第一共振部产生共振,使得第一共振部震动消耗能量,进而达到降低本体振动最终降低噪音的目的,由于消音件主体设置在第一物件外部,消音件主体不会影响第一物件内部空气流动,从而在降低管路噪音的同时有效的避免了对管路内部空气流动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消音器的一种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消音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消音器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消音器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消音器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共振部处于第一工作位置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共振部处于第二工作位置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共振部处于第三工作位置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其中,10第一物件,20消音件主体,21第一共振部,22第二共振部,23固定部,230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发明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发明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消音器以及空调器,特别适用于空调器管路消音,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参阅图1以及图2,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消音器的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消音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消音器包括:
消音件主体20,其安装于第一物件10的外壁面上;
第一共振部21,其一端与所述消音件主体20连接,另一端悬空于所述第一物件10的外部,以使所述第一共振部21在所述第一物件10震动时产生共振。
具体的,第一物件10是指随振动而产生物体的物体,例如,第一物件10可以是空调器室外机与室内机连接的空气管路。可以理解的,第一物件10还可以其他装置或设备的振动件,例如鼓风机的接管、压缩机的接管等。
消音件主体20用于与第一物件10产生共振进而消耗第一物件10震动的能量,以达到减小震动降低噪音的目的。其中,消音件主体20具有第一共振部21,第一共振部21与第一物件10的外壁面间隔设置,当第一物件10震动传递噪音时,由于第一共振部21的固定频率与第一物件10的震动频率一致,第一物件10与第一共振部21产生共振,进而消耗了消耗第一物件10震动的能量,最终实现减小震动降低噪音的目的。一般的,为避免在第一共振部21震动过程中与第一物件10外壁面碰撞而产生噪音,第一共振部21与第一物件10的外壁面距离大于1mm。
为保证第一共振部21的固定频率与第一物件10的震动频率一致,第一共振部21的固定频率f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248630430000051
其中:E为第一共振部21的弹性模量,I0为第一共振部21的截面惯性矩,l为第一共振部21的长度,ρ为第一共振部21的密度,F为第一共振部21的横截面积,An为振型系数。
本申请通过将消音件主体20设置在第一物件10外部,当第一物件10震动而产生噪音时,与第一物件10外壁面间隔设置的第一共振部21产生共振,使得第一共振部21震动消耗能量,进而达到降低本体振动最终降低噪音的目的,由于消音件主体20设置在第一物件10外部,消音件主体20不会影响第一物件10内部空气流动,从而在降低管路噪音的同时有效的避免了对管路内部空气流动的影响。
为便于针对多种震动频率的噪音进行消噪,作为消音件主体20的另外一种示例性实施例,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消音器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消音器还包括第二共振部22,所述第二共振部22一端与所述消音件主体20连接,另一端悬空于所述第一物件10的外部,第二共振部22具有与第一共振部21不同的固定频率,该固定频率可以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并改变,例如改变第二共振部22的长度,或者改变第二共振部22的截面惯性矩等。
示例性的,可以先通过检测得到第一物件10震动噪声的多种频率,然后根据多种频率计算第二共振部22的长度,进而设置具有不同长度的共振部。可以理解的,还可以通过计算其他参数以改变共振部的固定频率,例如改变第一共振部21或者第二共振部22的横截面积。
为减小第一共振部21和第二共振部22所需的安装空间,继续参阅图3,其中,第一共振部21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共振部22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即第一共振部21和第二共振部22沿相反的方向延伸,例如沿第一物件10轴线相反的方向延伸,可以使得第一共振部21和第二共振部22沿第一物件10设置并占据较小的空间。
作为另外一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对于消音件主体20具有第一共振部21和第二共振部22的实施例,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消音器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共振部21和第二共振部22绕第一物件10环形阵列布置,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共振部21和第二共振部22分别第一物件10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如此可以将第一共振部21和第二共振部22向同一个方向延伸并紧贴第一物件10外壁面,进一步减小消音件主体20安装后所占据的空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共振部21和第二共振部22还可以围绕第一物件10外壁面环形布置,作为又一示例性的,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消音器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共振部21和第二共振部22分别位于第一物件10的两侧,即从第一物件10的两侧设置第一共振部21和第二共振部22在达到消音降噪的同时,减小第一共振部21和第二共振部22安装所占据的空间。
一般的,为避免第一共振部21伸出第一物件10外较远的距离而导致第一物件10难以安装(例如穿过墙孔),参阅图1以及图5,第一共振部21沿第一物件10的长度方向延伸;或者第一共振部21沿第一物件10的周向方向延伸,即使得第一共振部21可以紧贴第一物件10外壁面设置,以保证第一物件10在装配消音件主体20后的可装配性。进一步的,还可以将第一共振部21朝向第一物件10的一侧设置为与第一物件10外壁面相匹配的弧面,即使得第一共振部21整体更加贴近第一物件10外壁面。
可以理解的,对于第二共振部22,也可以如此设置,以保证第一物件10在装配消音件主体20后的可装配性。
作为一示例性的,为便于消音件主体20固定在第一物件10外壁面上,参阅图5,其中,消音件主体20具有安装于第一物件10上的固定部23分,固定部23分包括夹持在第一物件10外壁面的卡箍230,卡箍230通过夹持臂夹持第一物件10的两侧,在第一物件10上固定消音件主体20的同时保证消音件主体20的可拆装性。一般的,为保证消音件主体20与第一物件10的连接紧固性,卡箍230部分的内径需要比管路外径小1~2mm。
可以理解的,消音件主体2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第一物件10上,例如消音件主体20与第一物件10通过螺钉连接、焊接、胶水粘结等方式固定在第一物件10上。
进一步的,由于第一物件10震动主要沿X轴、Y轴以及Z轴三个维度方向震动而产生噪音,为针对不同震动维度方向的噪音进行消噪,参阅图6以及图7,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共振部21处于第一工作位置的一种状态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共振部21处于第二工作位置的一种状态示意图,其中,第一共振部21与固定部23分可以活动连接,第一共振部21相对于固定部23分具有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
当第一共振部21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共振部21向第一延伸方向延伸,第一延伸方向与第一物件10的轴线方向处于同一平面且互相平行,即在第一物件10产生的噪音主要来源于X轴方向的震动时,可以通过第一共振部21与固定部23分的活动链接使得第一共振部21沿X轴方向延伸设置,进而使得第一共振部21吸收X轴方向的震动能量,以实现对X轴方向震动噪音进行消噪的目的。
而当第一共振部21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第一共振部21向第二延伸方向延伸,第二延伸方向与第一物件10的轴线方向垂直,且第二延伸方向与第一延伸方向垂直,即在第一物件10产生的噪音主要来源于Y轴方向的震动时,可以通过第一共振部21与固定部23分的活动链接使得第一共振部21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进而使得第一共振部21吸收Y轴方向的震动能量,以实现对Y轴方向震动噪音进行消噪的目的。
进一步的,参阅图8,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共振部21处于第三工作位置的一种状态示意图,其中,第一共振部21相对于固定部23分还具有第三工作位置。
当第一共振部21处于第三工作位置时,第一共振部21向第三延伸方向延伸,第三延伸方向与第一物件10的轴线方向垂直,且第三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方向垂直,即在第一物件10产生的噪音主要来源于Z轴方向的震动时,可以通过第一共振部21与固定部23分的活动链接使得第一共振部21沿Z轴方向延伸设置,进而使得第一共振部21吸收Z轴方向的震动能量,以实现对Z轴方向震动噪音进行消噪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关于消音器内容是为了清楚表达本发明的验证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指导下做等同的修改设计,例如,还可以设置更多的共振部以针对更多震动频率的噪音进行消噪。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锁紧组件,消音器基础之上,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消音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因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消音器,从而具有上述消音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申请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申请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申请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时,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申请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申请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数字允许有±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针对本申请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公开物和其他材料,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档等,特此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申请作为参考,但与本申请内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的申请历史文件除外,对本申请权利要求最广范围有限制的文件(当前或之后附加于本申请中的)也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申请附属材料中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与本申请内容有不一致或冲突的地方,以本申请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为准。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消音器以及空调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消音件主体,其安装于第一物件的外壁面上;
第一共振部,其一端与所述消音件主体连接,另一端悬空于所述第一物件的外部,以使所述第一共振部在所述第一物件震动时产生共振;
所述消音件主体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一物件上的固定部分,所述第一共振部与所述固定部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共振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具有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
当所述第一共振部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共振部向第一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物件的轴线方向处于同一平面且互相平行;
当所述第一共振部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共振部向第二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物件的轴线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延伸方向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共振部,所述第二共振部一端与所述消音件主体连接,另一端悬空于所述第一物件的外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振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共振部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振部和所述第二共振部绕所述第一物件环形阵列布置;或者
所述第一共振部和所述第二共振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物件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振部沿所述第一物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或者
所述第一共振部沿所述第一物件的周向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共振部朝向所述第一物件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物件外壁面相匹配的弧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分包括夹持在所述第一物件外壁面的卡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振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还具有第三工作位置;
当所述第一共振部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共振部向第三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物件的轴线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三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垂直。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振部与所述第一物件的外壁面距离大于1mm。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消音器。
CN202111039273.3A 2021-09-06 2021-09-06 消音器以及空调器 Active CN1137579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9273.3A CN113757987B (zh) 2021-09-06 2021-09-06 消音器以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9273.3A CN113757987B (zh) 2021-09-06 2021-09-06 消音器以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7987A CN113757987A (zh) 2021-12-07
CN113757987B true CN113757987B (zh) 2023-05-23

Family

ID=78793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39273.3A Active CN113757987B (zh) 2021-09-06 2021-09-06 消音器以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5798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1024A (zh) * 1996-09-23 1999-10-06 明尼苏达矿业和制造公司 谐振块减振器
CN104989882A (zh) * 2015-07-08 2015-10-2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方向可调的管路吸振卡箍
CN106438810A (zh) * 2016-11-23 2017-02-22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动力吸振器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208804155U (zh) * 2018-06-29 2019-04-3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管路的减振装置及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6610B2 (ja) * 1994-12-13 2002-07-24 エヌ・オー・ケー・ビブラコースティック株式会社 吸音材の製造方法
JP2005307794A (ja) * 2004-04-20 2005-11-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圧縮機の防振装置
JP2011058412A (ja) * 2009-09-09 2011-03-24 Toyota Motor Corp 気流通路放射音低減構造
CN206695345U (zh) * 2017-04-13 2017-12-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消音避震管及空调系统
CN206959197U (zh) * 2017-06-15 2018-02-02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消音罩及空调器
CN107143936A (zh) * 2017-06-15 2017-09-08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消音罩及空调器
CN208565864U (zh) * 2018-07-05 2019-03-01 青岛海尔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消声器及空调
CN211177161U (zh) * 2019-10-15 2020-08-04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的管路减振结构
CN110805999A (zh) * 2019-11-08 2020-0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道壳体、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
CN212137446U (zh) * 2020-06-09 2020-12-11 江苏炬力电机有限公司 电机定子的吸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1024A (zh) * 1996-09-23 1999-10-06 明尼苏达矿业和制造公司 谐振块减振器
CN104989882A (zh) * 2015-07-08 2015-10-2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方向可调的管路吸振卡箍
CN106438810A (zh) * 2016-11-23 2017-02-22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动力吸振器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208804155U (zh) * 2018-06-29 2019-04-3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管路的减振装置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7987A (zh)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34709B2 (ja) 吸気ダクト
JP5866751B2 (ja) 音響共鳴体及び音響室
US11536411B2 (en) Silencing tubular structure body
US9574790B2 (en) Air duct and air flow system
JP2016217147A (ja) レゾネータおよびレゾネータを備える送風管
CN106468197B (zh) 一种宽频降噪消声器
CN113757987B (zh) 消音器以及空调器
US9737840B2 (en) Air cleaner
US20020126853A1 (en) Resonator for active noise attenuation system
CN103670838A (zh) 一种进气导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219248033U (zh) 一种能够优化高频频率响应的耳机腔体结构
JP2001323853A (ja) 吸気ダク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282981A (ja) 車両用吸気ダクト
CN205654465U (zh) 一种进气引管结构、空气滤清器结构及汽车
JP2006335125A (ja) 空調装置のダクト
CN109341052B (zh) 空调用消声器和空调器
CN208887075U (zh) 空调用消声器和空调器
JP2002021657A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ダク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440826A1 (en) Integrated hydraulic damping device
CN208983580U (zh) 空调用消声器和空调器
CN219570180U (zh) 排气系统及车辆
CN214841268U (zh) 一种消音器及空调器
JP2003097371A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CN219081729U (zh) 用于空滤器总成的进气组件、空滤器总成及摩托车
CN208901609U (zh) 空调用消声器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