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53449A - 对接装置及医用冷柜 - Google Patents
对接装置及医用冷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53449A CN113753449A CN202010495019.3A CN202010495019A CN113753449A CN 113753449 A CN113753449 A CN 113753449A CN 202010495019 A CN202010495019 A CN 202010495019A CN 113753449 A CN113753449 A CN 1137534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push
- output end
- power output
- platf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0478—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for matrix-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对接装置及医用冷柜。上述的对接装置包括对接装置包括固定架、升降机构、承接平台、推出机构以及推板,升降机构设于固定架;承接平台与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推出机构设于固定架,推出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与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存在夹角;推板与推出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推出机构驱动推板在承接平台的背离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的一侧运动。由于推出机构驱动推板在承接平台的背离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的一侧运动,使推板能够推动承接平台上的移动托盘,并将移动托盘推离承接平台,使移动托盘离开承接平台,实现将移动托盘自动丢弃,提高了医用冷柜的使用方便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用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接装置及医用冷柜。
背景技术
医用冷柜是用于保存药物、疫苗、酶、激素、干细胞、血小板、精液、移植的皮肤以及动物的组织样本、提取的RNA以及基因文库和一些重要的生物和化学试剂等特殊药品的专业冷藏柜。医用冷柜具有数显温度控制系统,其温度调节范围一般是2~8℃。
当医用冷柜内的血液试管到期时,需要医务人员或工作者手动丢弃或人工操作机械手臂从柜体入口处运出的血液试管相应的移动托盘丢弃,进而将血液试管丢弃,导致医用冷柜的使用方便性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医用冷柜的使用方便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对接装置及医用冷柜。
一种对接装置,包括:
固定架;
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固定架;
承接平台,所述承接平台与所述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推出机构,所述推出机构设于所述固定架,所述推出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与所述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存在夹角;以及
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推出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推出机构驱动所述推板在所述承接平台的背离所述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的一侧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出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与所述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相互垂直,使推板更好地推动承接平台的移动托盘离开承接平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包括基座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推出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使升降机构与推出机构分别设置在固定架的不同位置处,容易实现推出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与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存在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框架和基板,所述基板连接于所述框架上,所述安装架连接于所述基板的背离所述框架的一面;所述基板开设有第一避开槽,所述升降机构穿设于所述第一避开槽内,使升降机构更好地设置于基座,进而使对接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接平台在所述基板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避开槽内,使承接平台随升降机构收缩运动时停留在第一避开槽内,以便更好地将移动托盘放置在承接平台上,同时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机构干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接装置还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设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框架的一面;当所述承接平台运动至与所述引导件的入口对应的位置时,所述推出机构驱动所述推板朝靠近所述引导件的入口的方向运动,使推出机构将承接平台的移动托盘推到引导件的入口处,使移动托盘从引导件的入口处滑入引导件,并经引导件快速准确地滑落至指定位置,实现移动托盘的快速准确地丢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件包括相连接的引导件主体和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与所述承接平台平行设置,所述引导件主体开设有卸料通道,所述延伸板延伸至所述卸料通道的入口处,使移动托盘通过承接平台滑离至引导件主体,并经引导件主体滑入卸料通道,加上延伸板与承接平台平行设置,使移动托盘可以从承接平台快速平稳滑入延伸板上,实现移动托盘的快速丢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接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和止挡板,所述平台本体与所述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止挡板连接于所述平台本体远离所述引导件的边缘处,起到止挡限位作用,避免移动托盘朝背离引导件一侧滑离承接平台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出机构包括推出气缸主体和拉杆,所述拉杆伸缩连接于所述推出气缸主体,所述推板连接于所述拉杆的远离所述推出气缸主体的端部,使推板与推出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一种医用冷柜,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对接装置。
上述的对接装置及医用冷柜,当血液试管到期时,可以将柜体入口处运出的血液试管相应的移动托盘放置在承接平台上;由于升降机构和推出机构均设于固定架,承接平台与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推板与推出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且推出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与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存在夹角,使推出机构能够驱动推板推动承接平台上的移动托盘;由于推出机构驱动推板在承接平台的背离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的一侧运动,使推板能够推动承接平台上的移动托盘,并将移动托盘推离承接平台,使移动托盘离开承接平台,实现将移动托盘自动丢弃,提高了医用冷柜的使用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医用冷柜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医用冷柜的A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医用冷柜的对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对接装置的B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对接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医用冷柜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医用冷柜的C处局部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医用冷柜的对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对接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对接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对接装置的立体剖视图;
图12为图11所示对接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对接装置的第一挡片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1所示对接装置的第二挡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对接装置及医用冷柜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对接装置及医用冷柜的首选实施例。但是,对接装置及医用冷柜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对接装置及医用冷柜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对接装置及医用冷柜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医用冷柜10包括移动托盘100、取放装置200和柜体300。同时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柜体300开设有接口310。在一个实施例中,医用冷柜10还包括对接装置400。对接装置400邻近柜体300设置,对接装置400用于承接从接口310处送出的移动托盘100,并将移动托盘100丢弃至指定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医用冷柜10还包括机械臂(图未示),机械臂用于将移动托盘100从接口310处搬运至对接装置400,实现移动托盘100的自动搬运卸料。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接装置400包括固定架410、升降机构420、承接平台430、推出机构440以及推板450。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410邻近接口310处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升降机构420设于固定架410。承接平台430与升降机构42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使升降机构420驱动承接平台430相对于固定架410升降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承接平台430相对于固定架410运动至预定高度,使承接平台430所承载的移动托盘100在推板450的运动轨迹上。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推出机构440设于固定架410,推出机构440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与升降机构420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存在夹角。推板450与推出机构44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推出机构440驱动推板450在承接平台430的背离升降机构420的动力输出端的一侧运动,当推动机构驱动推板450运动时,推板450接触并推动移动托盘100相对于承接平台430移动,直至移动托盘100离开承接平台430,进而使移动托盘100沿推板450运动的方向离开承接平台430。
上述的对接装置400及医用冷柜10,当血液试管到期时,可以将柜体300入口处运出的血液试管相应的移动托盘100放置在承接平台430上。由于升降机构420和推出机构440均设于固定架410,承接平台430与升降机构42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推板450与推出机构44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且推出机构440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与升降机构420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存在夹角,使推出机构440能够驱动推板450推动承接平台430上的移动托盘100;由于推出机构440驱动推板450在承接平台430的背离升降机构420的动力输出端的一侧运动,使推板450能够推动承接平台430上的移动托盘100,并将移动托盘100推离承接平台430,使移动托盘100离开承接平台430,实现将移动托盘100自动丢弃,提高了医用冷柜10的使用方便性。
如图3所示,为使推板450更好地推动承接平台430的移动托盘100离开承接平台4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推出机构440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与升降机构420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相互垂直,使推板450推动移动托盘100的作用力能够全部作用在移动托盘100移动的方向上,推板450推动移动托盘100所需的力较小,使推板450更好地推动承接平台430的移动托盘100离开承接平台43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推出机构440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与升降机构420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也可以不相互垂直。
如图3所示,为容易实现推出机构440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与升降机构420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存在夹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架410包括基座412和安装架414,安装架414连接于基座412。升降机构420安装于基座412,推出机构440安装于安装架414,使升降机构420与推出机构440分别设置在固定架410的不同位置处,容易实现推出机构440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与升降机构420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存在夹角,同时使对接装置400的结构更加合理。
如图3所示,为使对接装置400的结构更加紧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座412包括框架411和基板413,基板413连接于框架411上。安装架414连接于基板413的背离框架411的一面。基板413开设有第一避开槽413a,升降机构420穿设于第一避开槽413a内,使升降机构420更好地设置于基座412,进而使对接装置400的结构更加紧凑。在本实施例中,基板413与框架411通过螺钉锁紧,使基板413与框架411可靠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基板413与框架411还可以通过焊接或胶接连接。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架414包括相连接的架体415和连接板416。连接板416与基板413连接,使安装架414连接于基板413。具体地,对接装置400还包括锁紧件(图未示)。连接板416开设有安装孔,基板413开设有与安装孔对应的螺纹孔,锁紧件分别穿设于安装孔和螺纹孔内,使基板413与连接板416通过锁紧件螺接锁紧。在本实施例中,锁紧件为锁紧螺钉。
如图3所示,为了更好地将移动托盘100放置在承接平台430上,同时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机构干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承接平台430在基板413的投影位于第一避开槽413a内,使承接平台430随升降机构420收缩运动时停留在第一避开槽413a内,即承接平台430在升降机构420下降至较低位置时可以收容于第一避开槽413a内,以便更好地将移动托盘100放置在承接平台430上,同时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机构干涉。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420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与承接平台430在基板413的投影方向相同,使升降平台的动力输出端带动承接平台430升降运动时能够经过第一避开槽413a,避免承接平台430经过第一避开槽413a时与基板413发生机械干涉。
在一个实施例中,升降机构420为气缸机构。在一个实施例中,升降机构420包括气缸主体422和动力杆424。气缸主体422安装于框架411,且气缸主体422位于基板413的背离推板450的一侧。动力杆424伸缩连接于气缸主体422,动力杆424的远离气缸主体的端部与承接平台430连接,使承接平台430与升降机构42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升降机构420不仅限于气缸机构,还可以是电缸机构或液压缸机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推出机构440为气缸机构。为使推板450与推出机构44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推出机构440包括推出气缸主体442和拉杆444,拉杆444伸缩连接于推出气缸主体442,推板450连接于拉杆444的远离推出气缸主体442的端部,使推板450与推出机构44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推出机构440不仅限于气缸机构,还可以是电缸机构或液压缸机构。
如图3所示,为实现移动托盘100的快速准确地丢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接装置400还包括引导件460,引导件460设于基板413背离框架411的一面。当承接平台430运动至与引导件460的入口对应的位置时,推出机构440驱动推板450朝靠近引导件460的入口的方向运动,使推出机构440将承接平台430的移动托盘100推到引导件460的入口处,使移动托盘100从引导件460的入口处滑入引导件460,并经引导件460快速准确地滑落至指定位置,实现移动托盘100的快速准确地丢弃。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导件460包括相连接的引导件主体462和延伸板466。引导件主体462固定于基板413上。延伸板466与承接平台430平行设置。引导件主体462开设有卸料通道462a,延伸板466延伸至卸料通道462a的入口处,使移动托盘100通过承接平台430滑离至引导件主体462,并经引导件主体462滑入卸料通道462a,加上延伸板466与承接平台430平行设置,使移动托盘100可以从承接平台430快速平稳滑入延伸板466上,实现移动托盘100的快速丢弃。在本实施例中,引导件主体462和延伸板466一体成型,使引导件460的结构较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引导件主体462和延伸板466也可以各自成型,并通过焊接或胶接连接。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引导件主体462倾斜设置于基板413上,使移动托盘100通过引导件主体462快速丢弃,同时避免移动托盘100停留于引导件主体462内的卸料通道462a中的问题,保持卸料通道462a的畅通。在本实施例中,引导件主体462为引导管结构,卸料通道462a形成于引导件主体462内,使移动托盘100通过引导件主体462的引导滑离的过程中较为平稳,不至于出现移动托盘100在引导件主体462的引导滑动过程中容易被人为误碰阻挡的问题。
如图5所示,为避免移动托盘100朝背离引导件460一侧滑离承接平台430的问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承接平台430包括平台本体432和止挡板434。平台本体432与升降机构42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止挡板434连接于平台本体432远离引导件460的边缘处,起到止挡限位作用,避免移动托盘100朝背离引导件460一侧滑离承接平台430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止挡板434垂直设置于平台本体432,使止挡板434更好地阻挡移动托盘100朝背离引导件460一侧滑离承接平台430。
如图1与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接装置400还用于将移动托盘100装载送入接口310。同时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接装置400还包括上料机构(图未示)和上料载台(图未示),上料机构设于固定架410。上料载台连接于上料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料机构驱动上料载台相对于固定架410升降运动。上料载台用于运送移动托盘100。在本实施例中,对接装置400远离柜体的一侧设置有试管卸载位。对接装置400的机械手从试管卸载位将试管取出,并装入上料载台的移动托盘100中,直至上料载台的移动托盘100装载完成。对接装置400还包括设于固定架的横推模组。横推模组用于推动上料载台的移动托盘横向移动,以将移动托盘送入至冰箱入口310。当上料载台的移动托盘装载完成后,横推模组相对于固定架横向移动,此时升降机构420处于收缩状态。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基板413上开设有第二避开槽413b,上料机构穿设于第二避开槽413b内。上料机构通过第二避开槽413b驱动上料载台相对于基板413升降运动,使上料载台运动至与接口310处对应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料载台在基板413的投影位于第二避开槽413b内,使上料载台随上料机构收缩运动时停留在第二避开槽413b内,即上料载台在上料机构下降至较低位置时可以收容于第二避开槽413b内,以便更好地将移动托盘100放置在上料载台上,同时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机构干涉。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与上料载台在基板413的投影方向相同,使上料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带动上料载台升降运动时能够经过第二避开槽413b,避免上料载台经过第二避开槽413b时与基板413发生机械干涉。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取放装置200用于驱动移动托盘100移动。同时参见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取放装置200包括机架210、滑动板220、第一驱动机构230、移动板240以及第二驱动机构250。滑动板220滑动连接于机架210。第一驱动机构230设于机架210。第一驱动机构230的动力输出端与滑动板220连接,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滑动板220相对于机架210滑动。
如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板240滑动连接于滑动板220。同时参见图9和图10,第二驱动机构250包括移动组件252、固定板254和升降组件256。移动组件252设于机架210,固定板254与移动组件25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使移动组件252的动力输出端驱动固定板254相对于机架210运动。
如图9与图10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升降组件256设于固定板254上,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用于在驱动移动板240时与移动板240插接。移动组件252的动力输出端的输出方向与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的输出方向存在夹角,使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在移动板240滑动的过程中与移动板240可靠插接。在本实施例中,当需驱动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滑动时,首先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插接于移动板240,其次移动组件252驱动固定板254移动,由于升降组件256设于固定板254上,且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插接于移动板240,使固定板254带动升降组件256和移动板240移动,从而带动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滑动,进而使第二驱动机构250驱动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滑动。
如图7和图10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托盘100与移动板24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设定滑动板220相对于机架210滑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滑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同。移动板240随滑动板220相对于机架210沿第一方向滑动的行程为第一行程。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沿第二方向滑动的行程为第二行程。
如图7与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医用冷柜10还包括柜体300。机架210设置于柜体300上。需要说明的是,机架可以固定设置于柜体,也可以滑动设置于柜体。在一个实施例中,取放装置200还包括连接板260,机架210通过连接板260连接于柜体300上,使得机架210安装于柜体30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机架还可以滑动设置于柜体的承载机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取放装置200用于将移动托盘100从第一位置运送至柜体300的第二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是柜体的任意两个不同的位置。在取放装置的动作之前,移动板240在滑动板220的一端,滑动板220在机架210的中间位置。当需要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首先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滑动至靠近第一位置的一端;然后第一驱动机构230驱动滑动板220向靠近第一位置的端部运动,直至滑动板220运动到第一位置;然后将移动托盘放置于移动板240上;然后第一驱动机构230驱动滑动板220向反方向运动至机架210的中间位置;然后升降组件256驱动移动板240在滑动板220上滑动,使移动板240从靠近第一位置的一端运动到靠近第二位置的一端;然后第一驱动机构230驱动滑动板220向靠近第二位置的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最后将移动托盘放置在第二位置,实现取放装置将移动托盘从第一位置搬移至第二位置。在同等的机架210长度下,移动托盘100的行程无疑增加了一个移动板240的滑动行程,增加了取放装置200的驱动移动托盘100的运动行程,减少了驱动机构的设置数目,解决了大储量的医用冷柜10无法进一步做小的问题。
由于第一驱动机构230设于机架210,第一驱动机构230的动力输出端与滑动板220连接,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滑动板220相对于机架210滑动,使移动板240随滑动板220能够相对于机架210滑动第一运动行程,又由于移动组件252设于机架210,固定板254与移动组件25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升降组件256设于固定板254上,且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在驱动移动板240时与移动板240插接,即当需驱动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滑动时,首先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插接于移动板240,其次移动组件252驱动固定板254移动,由于升降组件256设于固定板254上,且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插接于移动板240,使固定板254带动升降组件256和移动板240移动,从而带动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滑动,进而使第二驱动机构250驱动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滑动,使第二驱动机构250驱动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滑动至第二运动行程,加上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同,这样在同等的机架210长度下,移动托盘100的行程无疑增加了一个移动板240的滑动行程,增加了取放装置200的驱动移动托盘100的运动行程,减少了驱动机构的设置数目,解决了大储量的医用冷柜10无法进一步做小的问题。上述的取放装置200,设有第一驱动机构230和第二驱动机构250,整体结构较紧凑,可以灵活地适应有限的工作环境。
如图10所示,为使第一驱动机构230驱动滑动板220相对于机架210滑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230包括电机组件232、齿轮234和齿条236。电机组件232设于机架210,齿轮234套设于电机组件232的动力输出轴。齿条236与滑动板220连接,且齿条236与齿轮234啮合,使第一驱动机构230的动力输出端与滑动板220连接。当电机组件232驱动齿轮234转动时,齿轮234与齿条236啮合传动,由于齿条236与滑动板220连接,电机设于机架210,使第一驱动机构230驱动滑动板220相对于机架210滑动。
如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动板220滑动连接于机架210的一面。移动板240滑动连接于滑动板220的背离机架210的一面,使滑动板220相对于机架210的滑动动作与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的滑动动作不干涉。在本实施例中,机架210、滑动板220和移动板240两两平行设置。
如图9所示,为使滑动板220更好地滑动连接于机架210,在一个实施例中,取放装置200还包括导轨270和引导滑块280。导轨270设于机架210邻近滑动板220的一面。引导滑块280与导轨270滑动连接,且引导滑块280与滑动板220连接,使滑动板220更好地滑动连接于机架210。在本实施例中,导轨270的延伸方向与齿条236的延伸方向平行,使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滑动板220相对于机架210滑动时较为平稳。
如图8和图9所示,为使滑动板220相对于机架210精确滑动,进一步地,取放装置200还包括感应片290、第一光电开关310、第二光电开关320和第三光电开关370。感应片290设于滑动板220上。第一光电开关310、第二光电开关320和第三光电开关370并排设置于机架210。第一光电开关310、第二光电开关320和第三光电开关370均用于检测感应片290。当感应片290经过第一光电开关310时,第一光电开关310发出检测到感应片290的第一感应信号。当感应片290经过第二光电开关320时,第二光电开关320发出检测到感应片290的第二感应信号。当感应片290经过第三光电开关370时,第三光电开关370发出检测到感应片290的第三感应信号。第一光电开关310、第二光电开关320和第三光电开关370均与第一驱动机构230的控制端通信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片290遮挡第一光电开关310的位置为滑动板220相对于机架210滑动的原始位置。当感应片290经过第二光电开关320和第三光电开关370时,第一驱动机构230停止动作,使第一驱动机构230驱动滑动板220相对于机架210准确滑动。当第一驱动机构的控制端通信时,滑动板220相对于机架210滑动的原始位置为滑动板220相对于机架210滑动的起始点,此时感应片遮挡第一光电开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光电开关320还与第二驱动机构250的控制端通信连接。当感应片290经过第二光电开关320时,第一驱动机构230停止动作,同时第二驱动机构250开始动作,即首先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插接于移动板240,其次移动组件252驱动固定板254移动,由于升降组件256设于固定板254上,且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插接于移动板240,使固定板254带动升降组件256和移动板240移动,从而带动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滑动,进而使第二驱动机构250驱动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滑动。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托盘100与移动板240插拔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板240包括板体242和凸设于板体242的背离滑动板220一面的定位柱244。移动托盘100开设有与定位柱244相适配的定位孔,使移动托盘100与移动板240插拔连接。板体242滑动连接于滑动板220。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用于在驱动移动板240时与板体242插接。当需驱动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滑动时,首先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插接于板体242,其次移动组件252驱动固定板254移动,由于升降组件256设于固定板254上,且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插接于板体242,使固定板254带动升降组件256和板体242移动,从而带动板体242相对于滑动板220滑动,进而使第二驱动机构250驱动板体242相对于滑动板220滑动。
如图8所示,为使滑动板220与移动板240可以正对设置,同时使取放装置200的结构较紧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动板220开设有第一避空槽221。升降组件256通过第一避空槽221与移动板240连接,使滑动板220与移动板240可以正对设置,同时使取放装置200的结构较紧凑。
如图8所示,为使取放装置200的结构更加紧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架210开设有与第一避空槽221连通的第二避空槽211,升降组件256分别通过第二避空槽211和第一避空槽221与移动板240连接,使机架210、滑动板220和移动板240可以正对设置,从而使取放装置200的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8所示,为使升降组件256较好地设于第一避空槽221和第二避空槽211内,进而使取放装置200的结构更加紧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避空槽221与第二避空槽211正对设置,使升降组件256较好地设于第一避空槽221和第二避空槽211内,进而使取放装置200的结构更加紧凑。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避空槽221与第二避空槽211部分错开设置,仅需确保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能够通过第一避空槽221和第二避空槽211与移动板240插接即可。
如图8所示,为使得滑动板220更好地滑动连接于机架2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动板220的背离机架210的一面开设有与第一避空槽221连通的滑槽223。移动板240位于滑槽223内并与滑动板220滑动连接,使移动板240与滑动板220之间平稳滑动,使得滑动板220更好地滑动连接于机架210。
如图11所示,为避免出现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在移动板240滑动的过程中与移动板240的插接脱离的问题,使移动组件252可靠地驱动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滑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组件252的动力输出端的输出方向与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的输出方向相互垂直,避免出现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在移动板240滑动的过程中与移动板240的插接脱离的问题,使移动组件252可靠地驱动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滑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移动组件252的动力输出端的输出方向与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的输出方向不仅限于相互垂直。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组件252的动力输出端的输出方向与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的输出方向之间的夹角为70°~86°。
如图11和图12所示,为使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与移动板240的插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移动板240开设有插孔244。升降组件256包括升降液压缸256a和插柱256b。升降液压缸256a设于固定板254。插柱256b的一端与升降液压缸256a的动力输出柱连接,插柱256b的另一端用于在驱动移动板240时插接于插孔244内,使升降组件256的动力输出端与移动板240的插接。
如图1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组件252包括平移模组252a和模组滑块252b。平移模组252a安装于机架210,平移模组252a的动力输出方向与移动板240的滑动方向相同。模组滑块252b连接于平移模组252a的动力输出端,使平移模组252a驱动模组滑块252b相对于机架210运动,以驱动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滑动。在本实施例中,模组滑块252b连接于平移模组252a的下方。
如图1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板25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分板254a和第二分板254b,模组滑块252b与第一分板254a连接。升降组件256安装于第二分板254b,使移动组件252的动力输出端和升降组件256均与固定板254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分板254a与第二分板254b相互垂直,且固定板254呈L型,使移动组件252的动作过程与升降组件256的动作过程不发生机械干涉。
如图11与图1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取放装置200还包括第一碰扣330、第二碰扣340、第一挡块350和第二挡块360。第一碰扣330和第二碰扣340并排设于移动板240的两边。第一挡块350和第二挡块360均设于滑动板220上。第一挡块350与第一碰扣330对应设置,第二挡块360与第二碰扣340对应设置。当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沿正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一碰扣330与第一挡块350抵触,以免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继续滑动,起到机械停止的作用。当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沿反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二碰扣340与第二挡块360抵触,以免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继续滑动,起到机械停止的作用。
如图12与图13所示,为使第一碰扣330与第一挡块350可靠抵触,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碰扣330邻近第一挡块350的一面设有第一凸起331。第一挡块350开设有与第一凸起331对应的第一抵触槽351。当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沿正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一凸起331扣入第一抵触槽351内,使第一碰扣330与第一挡块350可靠抵触。
如图12与图14所示,为使第二碰扣340与第二挡块360可靠抵触,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碰扣340邻近第二挡块360的一面设有第二凸起341。第二挡块360开设有与第二凸起341对应的第二抵触槽361。当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沿反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二凸起341扣入第二抵触槽361内,使第二碰扣340与第二挡块360可靠抵触。
取放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在取放装置的动作之前,移动板240在滑动板220的一端,滑动板220在机架210的中间位置,感应片290遮挡第一光电开关310。设定第一位置是靠近第二光电开关320,第二位置是靠近第三光电开关370。当需要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首先移动板240相对于滑动板220滑动至靠近第一位置的一端;然后第一驱动机构230驱动滑动板220向靠近第一位置的端部运动,直至感应片290遮挡第二光电开关320,此时滑动板220运动到第一位置;然后将移动托盘放置于移动板240上;然后第一驱动机构230驱动滑动板220向反方向运动,直至感应片遮挡第一光电开关310的位置,此时滑动板位于机架的中间位置;然后升降组件256驱动移动板240在滑动板220上滑动,使移动板240从靠近第一位置的一端运动到靠近第二位置的一端,此时碰扣锁住;然后第一驱动机构230驱动滑动板220向靠近第二位置的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此时感应片290遮挡住第三光电开关370,滑动板停止运动;最后将移动托盘放置在第二位置,实现取放装置将移动托盘从第一位置搬移至第二位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架;
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固定架;
承接平台,所述承接平台与所述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推出机构,所述推出机构设于所述固定架,所述推出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与所述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存在夹角;以及
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推出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推出机构驱动所述推板在所述承接平台的背离所述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的一侧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出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与所述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的动力方向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基座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推出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框架和基板,所述基板连接于所述框架上,所述安装架连接于所述基板的背离所述框架的一面;所述基板开设有第一避开槽,所述升降机构穿设于所述第一避开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平台在所述基板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避开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装置还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设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框架的一面;当所述承接平台运动至与所述引导件的入口对应的位置时,所述推出机构驱动所述推板朝靠近所述引导件的入口的方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包括相连接的引导件主体和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与所述承接平台平行设置,所述引导件主体开设有卸料通道,所述延伸板延伸至所述卸料通道的入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和止挡板,所述平台本体与所述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止挡板连接于所述平台本体远离所述引导件的边缘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出机构包括推出气缸主体和拉杆,所述拉杆伸缩连接于所述推出气缸主体,所述推板连接于所述拉杆的远离所述推出气缸主体的端部。
10.一种医用冷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95019.3A CN113753449A (zh) | 2020-06-03 | 2020-06-03 | 对接装置及医用冷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95019.3A CN113753449A (zh) | 2020-06-03 | 2020-06-03 | 对接装置及医用冷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53449A true CN113753449A (zh) | 2021-12-07 |
Family
ID=78783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95019.3A Pending CN113753449A (zh) | 2020-06-03 | 2020-06-03 | 对接装置及医用冷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53449A (zh) |
-
2020
- 2020-06-03 CN CN202010495019.3A patent/CN113753449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04359B2 (en) | Sample rack moving mechanism, sample rack conveying device and sample analyzing equipment | |
US7038441B2 (en) | Test apparatus with loading device | |
JP5202464B2 (ja) | 試料試験管ラックを取り扱う研究室システム、試料試験管ラックの配列要素およびラックトレイ受承組立体 | |
CN113758082A (zh) | 医用冷柜及其控制方法 | |
WO2012033992A2 (en) | Cassette puller | |
EP3307038B1 (en) | Slide rail assembly | |
CN212333652U (zh) | 对接装置及医用冷柜 | |
CN113753449A (zh) | 对接装置及医用冷柜 | |
CN112573126A (zh) | 一种样本架变轨装置 | |
CN210111640U (zh) | 一种充电模组以及移动电源租借设备 | |
CN212253301U (zh) | 医用冷柜 | |
CN112046986B (zh) | 一种全自动样本存储系统 | |
CN114035009A (zh) | 电子部件处理装置及电子部件试验装置 | |
CN218931635U (zh) | 搬运装置及搬运机器人 | |
JPH09165104A (ja) | ハンドラ装置のストッカ部 | |
CN212253348U (zh) | 取放装置及医用冷柜 | |
CN217397828U (zh) | 一种载具衔接机构 | |
CN113758127A (zh) | 取放装置及医用冷柜 | |
CN219688233U (zh) | 自动化存储设备 | |
CN219340577U (zh) | 冻存盒对接装置 | |
CN218272344U (zh) | 阅片仪 | |
CN218791258U (zh) | 双自动门氮气柜 | |
CN221405899U (zh) | 一种老化测试装置 | |
CN219070575U (zh) | 穿刺针导向组件及穿刺针自动进针装置 | |
CN116198890A (zh) | 自动化存储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