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52887A -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52887A
CN113752887A CN202010491583.8A CN202010491583A CN113752887A CN 113752887 A CN113752887 A CN 113752887A CN 202010491583 A CN202010491583 A CN 202010491583A CN 113752887 A CN113752887 A CN 113752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ult
charging equipment
charging
detection result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15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52887B (zh
Inventor
王圣慧
宋正宇
王石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nji Zhidian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zhuba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zhuba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zhuba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9158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528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52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2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52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28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7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i.e. smartgrids as interface for battery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30/00Systems supporting specific end-user applications in the sector of transportation
    • Y04S30/10Systems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 Y04S30/12Remote or cooperative char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系统。故障处理系统包括故障处理服务器和与所述故障服务器连接的自检装置,所述自检装置设置有BMS模块,该故障处理方法包括: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按预设策略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所述自检装置响应所述自检开启指令,在确定待检测的充电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控制所述BMS模块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如果所述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充电故障,记录故障信息,上传所述故障信息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故障信息后,执行与所述故障信息对应的控制指令。

Description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许多交通工具,例如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人们代步的工具,电动汽车以车载电源为动力,采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从而代替燃料驱动,以满足环保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需要行驶至充电设备所在位置处进行充电,如果充电设备发生故障,电动汽车需重新行驶至新的充电设备所在位置进行充电,直至找到可以对其充电的充电设备。针对经长途车程的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剩余电量不足以支撑多次寻找充电设备情况下,如何确保提供给电动汽车用户有效的、能够确保完成充电的充电设备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能为充电车辆提供可靠的充电服务,会定期对充电设备进行故障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故障后进行及时检修,确保为充电车辆提供无故障的充电设备,然而,现有技术中故障检测方式仅能检测出待机故障,针对充电故障,并不能及时检测并上报,服务器不能及时对充电设备进行故障处理,导致故障处理不及时,浪费充电用户的剩余电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系统,用于提供一种及时有效处理充电设备充电时的充电故障的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应用于故障处理系统,所述故障处理系统包括故障处理服务器和与所述故障服务器连接的自检装置,所述自检装置设置有BMS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按预设策略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
所述自检装置响应所述自检开启指令,在确定待检测的充电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控制所述BMS模块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如果所述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充电故障,记录故障信息,上传所述故障信息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
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故障信息后,执行与所述故障信息对应的控制指令。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包括: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低压供电故障检测,获得第一检测结果,包括:发送辅助继电器吸合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响应所述辅助继电器吸合指令后,低压辅助电源与所述BMS模块形成连通的回路,检测所述低压辅助电源的输出电压,判断所述输出电源是否为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低压供电故障,所述低压供电故障为所述充电设备不能为所述BMS模块提供唤醒电压。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低压供电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BMS通信故障检测,获得第二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BMS通信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启动与所述BMS模块的通信流程;判断所述充电设备是否能与所述BMS模块正常通信,如果否,则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BMS通信故障。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包括: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绝缘故障检测,获得第三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绝缘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开启绝缘检测电路对所述充电设备的绝缘电阻进行检测,判断绝缘电阻是否小于预设电阻,如果是,则所述第三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绝缘故障。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包括: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前端故障检测,获得第四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接前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接触器的前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前端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四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前端故障。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包括:
如果所述第四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接触器前端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后端故障检测,获得第五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后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接触器粘合后的后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后端电压是否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五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后端故障。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包括:
如果所述第五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接触器后端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粘合故障检测,获得第六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粘合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向接触器发送断开指令后对接触器的断开后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断开后端电压是否大于0,如果是,则所述第六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粘合故障。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包括: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泄放电路故障检测,获得第七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泄放电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闭合泄放电路,在闭合预设时长后检测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判断所述输出电压是否大于0,如果是,则所述第七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泄放电路故障。
可选的,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按预设策略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包括:
按预设自检周期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和/或
在指定检测时间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
可选的,所述执行与所述故障信息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
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将所述充电设备的状态标记为故障状态,以使得在为用户从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推荐待选充电设备时,所述充电设备不在所述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
可选的,在所述上传所述故障信息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自检装置如果检测到所述充电设备的故障修复完成,将所述充电设备的正常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
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将所述充电设备的状态标记为正常状态,以使得在为用户从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推荐待选充电设备时,所述充电设备在所述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
可选的,所述执行与所述故障信息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
从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目标运维用户,其中,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中包括通过对应的客户端注册的所述至少一个运维用户;
将所述故障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运维用户,以使得所述目标运维用户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维修。
可选的,所述从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目标运维用户,包括:
确定所述充电设备所在的目标位置;
从所述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与所述目标位置距离最近的目标运维用户。
可选的,所述从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目标运维用户,包括:
确定所述故障信息所属的目标故障类型;
从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与所述目标故障类型匹配的目标运维用户。
可选的,所述执行与所述故障信息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
将所述充电设备处于故障的状态发送至与所述充电设备关联的充电用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故障处理系统,所述故障处理系统包括故障处理服务器和与所述故障服务器连接的自检装置,所述自检装置设置有BMS模块,
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包括发送单元,用于按预设策略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
所述自检装置包括:故障检测单元,用于响应所述自检开启指令,在确定待检测的充电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控制所述BMS模块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故障上传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充电故障,记录故障信息,上传所述故障信息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
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还包括处理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故障信息后,执行与所述故障信息对应的控制指令。
可选的,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低压供电故障检测,获得第一检测结果,包括:发送辅助继电器吸合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响应所述辅助继电器吸合指令后,低压辅助电源与所述BMS模块形成连通的回路,检测所述低压辅助电源的输出电压,判断所述输出电源是否为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低压供电故障,所述低压供电故障为所述充电设备不能为所述BMS模块提供唤醒电压。
可选的,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低压供电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BMS通信故障检测,获得第二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BMS通信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启动与所述BMS模块的通信流程;判断所述充电设备是否能与所述BMS模块正常通信,如果否,则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BMS通信故障。
可选的,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绝缘故障检测,获得第三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绝缘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开启绝缘检测电路对所述充电设备的绝缘电阻进行检测,判断绝缘电阻是否小于预设电阻,如果是,则所述第三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绝缘故障。
可选的,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前端故障检测,获得第四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接前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接触器的前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前端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四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前端故障。
可选的,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第四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接触器前端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后端故障检测,获得第五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后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接触器粘合后的后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后端电压是否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五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后端故障。
可选的,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第五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接触器后端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粘合故障检测,获得第六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粘合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向接触器发送断开指令后对接触器的断开后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断开后端电压是否大于0,如果是,则所述第六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粘合故障。
可选的,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泄放电路故障检测,获得第七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泄放电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闭合泄放电路,在闭合预设时长后检测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判断所述输出电压是否大于0,如果是,则所述第七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泄放电路故障。
可选的,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按预设自检周期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和/或
在指定检测时间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充电设备的状态标记为故障状态,以使得在为用户从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推荐待选充电设备时,所述充电设备不在所述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
可选的,所述上传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上传所述故障信息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之后,如果检测到所述充电设备的故障修复完成,将所述充电设备的正常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充电设备的状态标记为正常状态,以使得在为用户从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推荐待选充电设备时,所述充电设备在所述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从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目标运维用户,其中,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中包括通过对应的客户端注册的所述至少一个运维用户;
将所述故障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运维用户,以使得所述目标运维用户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维修。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充电设备所在的目标位置;
从所述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与所述目标位置距离最近的目标运维用户。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故障信息所属的目标故障类型;
从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与所述目标故障类型匹配的目标运维用户。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充电设备处于故障的状态发送至与所述充电设备关联的充电用户。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故障处理系统,所述故障处理系统包括故障处理服务器和与所述故障服务器连接的自检装置,所述自检装置设置有BMS模块,所述自检装置设置有BMS模块,所述自检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一存储器,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第二存储器:
所述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执行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方法中所述自检装置执行的程序,所述第一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所述第二存储器用于存储执行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方法中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执行的程序,所述第二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第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故障处理系统中包括故障处理服务器和与之连接的自检装置,自检装置中设置有BMS模块,可以模拟汽车与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所以,故障处理服务器可以下发自检开启指令至与之连接的各自检装置,自检装置接收到自检开启指令后,在确定待检测的充电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控制自检装置中的BMS模块与充电设备连接,充电设备执行对BMS模块进行充电,这样,就可以对充电设备针对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如果检测结果表明充电设备存在充电故障,记录故障信息,并将故障信息及时上报至故障处理服务器,故障处理服务器就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故障信息执行对应的控制指令,比如及时通知用户或者及时让人维修等。这样,无需车辆行驶至该充电设备所在位置后,充电设备在对车辆进行真实充电时才会触发进行充电故障检测,如果充电设备刚好存在充电故障,充电设备就无法对车辆充电,导致车辆的剩余电量被浪费。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自检装置能够在充电设备空闲状态时预先检测充电设备充电时存在的充电故障,进而,由于能及时检测到充电故障,就能及时向故障处理服务器进行故障申报,故障处理服务器可通知相关人员及时检修或将该充电设备不推荐给充电用户,以确保为用户提供可靠的充电服务。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故障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一种故障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故障处理系统中故障处服务器和自检装置均可采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系统,用于提供一种及时有效检测充电时的充电故障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故障处理系统,所述故障处理系统包括故障处理服务器和与所述故障服务器连接的自检装置,所述自检装置设置有BMS模块,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按预设策略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所述自检装置响应所述自检开启指令,在确定待检测的充电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控制所述BMS模块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如果所述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充电故障,记录故障信息,上传所述故障信息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故障信息后,执行与所述故障信息对应的控制指令。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实施例
请参考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应用于故障处理系统,所述故障处理系统包括故障处理服务器和与所述故障服务器连接的自检装置,所述自检装置设置有BMS模块,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按预设策略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
S102:所述自检装置响应所述自检开启指令,在确定待检测的充电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控制所述BMS模块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如果所述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充电故障,记录故障信息,上传所述故障信息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
S103: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故障信息后,执行与所述故障信息对应的控制指令。
具体的,现有技术中,充电故障检测通常是需要车辆连接至充电设备后触发充电设备启动充电,再检测充电时出现的故障,这样,车辆行驶至该充电设备所在位置后,充电设备在对车辆进行真实充电时才会触发进行充电故障检测,如果充电设备刚好存在充电故障,充电设备就无法对车辆充电,导致车辆白跑一趟,如果车辆的续航能力不足以行驶至新的充电设备,会造成后续很多不必要的处理开销。
本实施例中的故障处理方法应用于故障处理系统,该故障处理系统与多个自检装置连接,自检装置与对应的充电设备相对设置,用于对充电设备充电时的故障以及待机故障进行检测。充电设备可以是不同生产厂商的充电设备,也可以是同一厂商对应的充电设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自检装置可以是独立于充电设备的装置,还可以是充电设备的一部分,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定。该自检装置中设置有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模块,该BMS模块与新能源电动车辆中的BMS功能一样。由于充电设备分布于城市的各个位置,每个充电设备均对应设置有自检装置,所以,故障处理系统中的故障处理服务器与分处于多个不同位置处的自检装置连接。
为了更及时地处理充电设备的充电故障,通过步骤S101,故障处理服务器会按预设策略向各与之连接的自检装置发送自检开启指令,以使得自检装置对与自己绑定的充电设备进行故障检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按预设自检周期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和/或
在指定检测时间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故障处理服务器可按预设自检周期下发自检开启指令来触发自检装置开启自检,或者定时下发自检开启指令来触发自检装置开启自检。
进一步,故障处理服务器针对全网的自检装置可按统一的预设自检周期或者指定检测时间来下发自检开启指令,也可以根据充电设备的不同,个性化配置充电设备的预设自检周期或指定检测时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故障处理服务器按预设自检周期或指定检测时间向自检装置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进而,在步骤S102中,自检装置收到该自检开启指令后,响应该自检开启指令,发送状态检测指令至充电设备,自检装置与充电设备间可以进行通信交互,充电设备会基于该状态检测指令反馈自己的状态信息至自检装置,自检装置就会基于该状态信息确定充电设备是否处于空闲状态。或者,故障处理服务器按预设自检周期或指定检测时间向充电设备直接发送自检开启指令,充电设备收到该自检开启指令后,充电设备会反馈自己的状态信息至自检装置,自检装置就会基于该状态信息确定充电设备是否处于空闲状态。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在个性化配置不同自检装置对应的预设自检周期时,预设自检周期可根据充电设备的故障频率进行设定。具体的,故障处理服务器中维护了充电设备的历史故障信息,针对每个充电设备,根据其历史故障信息来统计该充电设备的故障频率,根据当前充电设备的故障频率来确定预设自检周期,为了能及时发现故障,需要将预设自检周期设定小于或等于该当前充电设备的故障频率。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在统一配置不同自检装置对应的预设自检周期时,或故障处理服务器中维护了全网充电设备的故障信息,获得全网的充电设备的历史故障,统计全网故障频率,根据全网故障频率来设定预设自检周期,预设自检周期需要小于或等于该全网故障频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预设周期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在个性化配置不同自检装置对应的指定检测时间时,指定检测时间可根据充电设备的工作情况来设定,举例来说,如果按天触发,统计当前的充电设备在一周或者一个月内每天的工作情况,确定出充电设备在一天内各时段的空闲率,进而从中挑选出空闲率高的时段,将指定检测时间设置在空闲率高的时段内的时间来触发故障处理方法,比如:在凌晨时段空闲率较高,可将指定检测时间设置在凌晨。这样,能够尽量减少对充电设备正常工作的影响。指定检测时间可以按周期设置一个或多个,比如:指定检测时间包括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7:00和晚上12:0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指定检测时间可按需要进行配置,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在统一配置不同自检装置对应的指定检测时间时,指定检测时间可根据全网充电设备的工作情况来设定,举例来说,如果按天触发,统计全网的充电设备在一周或者一个月内每天的工作情况,确定出全网充电设备在一天内各时段的空闲率,进而从中挑选出空闲率高的时段,将指定检测时间设置在空闲率高的时段内的时间来触发故障处理方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指定检测时间可按需要进行配置,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进而,在,自检装置确定与之对应的充电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控制所述BMS模块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自检装置中的BMS模块就可以模拟真实车辆,触发充电设备采用正常充电流程与其进行充电交互,这样,就能在充电设备处于空闲状态下有效对充电设备在充电时出现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进而,如果出现充电故障,记录充电故障,并将故障信息及时上传至故障处理服务器。由于在空闲时就能对充电时的故障进行有效检测,能及时发现充电时的故障,上报到故障处理服务器后,故障的充电设备能得到及时修理或者不会被推送给需要充电的车辆,避免用户因不知道充电设备的充电故障导致车辆的剩余电量被浪费。
进而,在自检装置确定充电设备处于空闲状态后,会对充电设备充电时的故障进行检测,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时的充电故障包括但不限于:低压供电故障、BMS通信故障、绝缘故障、接触器前端故障、接触器后端故障、接触器粘合故障、泄放电路故障等。下面,本实施例依次对上述故障检测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种: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低压供电故障检测,获得第一检测结果,包括:发送辅助继电器吸合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响应所述辅助继电器吸合指令后,低压辅助电源与所述BMS模块形成连通的回路,检测所述低压辅助电源的输出电压,判断所述输出电源是否为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低压供电故障,所述低压供电故障为所述充电设备不能为所述BMS模块提供唤醒电压。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自检装置的BMS模块分别与充电设备的S+和S-端口相连,S+为充电设备中充电通信高位数据接口CAN-H,S-为充电设备中充电通信低位数据接口CAN-L。BMS模块分别与充电设备的A+和A-端口相连,A+为充电设备的低压辅助电源正极,A-为充电设备的低压辅助电源负极。低压辅助电源用于为充电车辆的BMS模块提供唤醒电压,使得充电车辆的BMS模块能够唤醒后能通过与S+和S-端口连接的线路与充电设备进行正常的基于充电协议的通信交互。
由此可见,低压供电故障是首先需要检测的故障,只有排除该故障,才能对后续故障进行有效检测。具体的,BMS模块与A+和A-端口形成的回路间存在一个辅助继电器,辅助继电器的吸合时,BMS模块与A+和A-端口形成的回路通畅,低压辅助电源输出电压至BMS模块,以使BMS模块唤醒。会检测输出至BMS模块的输出电压,判断该输出电源是否为预设电压,预设电压是按标准定义的新能源汽车中BMS模块的唤醒电压12V或者24V,如果输出电压不是预设电压,表示输出电压不能将BMS模块正常唤醒,可能是低压辅助电源出了故障,或者是低压供电电路出现老化故障,或者是辅助继电器出了吸合故障等等,确定充电设备存在低压供电故障,记录该故障信息。
第二种:在进行低压供电故障检测后,如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低压供电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BMS通信故障检测,获得第二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BMS通信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启动与所述BMS模块的通信流程;判断所述充电设备是否能与所述BMS模块正常通信,如果否,则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BMS通信故障。
具体的,如果充电设备不存在低压供电故障,表示充电设备能正常唤醒BMS模块,BMS模块唤醒后,发送BMS通信指令至充电设备,充电设备启动与BMS模块的通信流程,该通信流程按照规定的通信协议GB/T27930-2015执行,依次完成连接检测、通信握手、配置和充电的通信交互,判断充电设备是否能与BMS模块完成上述正常的通信交互,如果充电设备不能与BMS模块完成上述正常的通信交互,可能是充电设备的通信模块出了故障,或者是S+和S-的输出线路出了故障等,则表明充电设备存在BMS通信故障,记录该故障信息。
第三种: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绝缘故障检测,获得第三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绝缘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开启绝缘检测电路对所述充电设备的绝缘电阻进行检测,判断绝缘电阻是否小于预设电阻,如果是,则所述第三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绝缘故障。
具体的,在现有技术中,为了确保充电用户的安全,在车辆与充电设备连接后,触发充电之前,需要进行绝缘检测,确保充电设备不存在漏电的危险。进而,在本实施例中,也需要在在自检装置连接充电设备后,对充电设备进行绝缘故障检测。具体的,自检装置向充电设备发送绝缘故障检测指令,充电设备响应该指令后开启绝缘故障检测电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电流传感法、平衡电桥法以及辅助电源法来检测绝缘电阻,将检测到的绝缘电阻与预设电阻进行比较,绝缘电阻测试时交流电阻值不小于500Ω/Ⅴ或直流电阻值不小于100Ω/Ⅴ,预设电阻是符合充电设备标准规定的标准绝缘电阻,交流充电设备的预设电阻为500Ω/Ⅴ,直流充电设备的预设电阻为100Ω/Ⅴ。所以,如果检测的绝缘电阻小于该标准绝缘电阻,可能是充电设备的电池模块或者充电线路出了故障,则表明充电设备存在绝缘故障,通过步骤S102记录该故障信息。
第四种: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前端故障检测,获得第四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接前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接触器的前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前端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四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前端故障。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充电设备的接触器前端故障指的是供电电压是否能正常输出至接触器的前端。在检测接触器前端故障时,自检装置发送前端故障检测指令至充电设备,充电设备响应该指令后开启前端故障检测电路,充电设备输出指定电压,检测接触器前端电压,判断前端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电压,第一预设电压可设置为大于0或等于0的数值,如果前端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表示电源模块输出的电压能正常输出至接触器前端,电源模块与接触器间的线路没有故障。反之,如果前端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表示电源模块输出的电压不能正常输出至接触器前端,电源模块与接触器间的线路可能存在故障,则表明充电设备存在接触器前端故障,记录该故障信息。
第五种:如果所述第四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接触器前端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后端故障检测,获得第五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后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接触器粘合后的后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后端电压是否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五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后端故障。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充电设备的接触器后端故障指的是供电电压是否能在接触器闭合情况下正常输出至接触器的后端。在检测接触器后端故障时,首先确定接触器不存在前端故障,确保电源模块的电压能正常输出至接触器的前端。进而,自检装置发送后端故障检测指令至充电设备,充电设备响应该指令后开启后端故障检测电路,充电设备输出指定电压,接触器处于粘合状态后,检测接触器后端电压,判断后端电压是否大于第二预设电压,第二预设电压可设置为大于或等于0的数值,如果后端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表示电源模块输出的电压能正常输出至接触器后端,接触器与后端间的线路没有故障。反之,如果后端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表示接触器与后端间的线路可能存在故障,则表明充电设备存在接触器后端故障,记录该故障信息。
第六种:如果所述第五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接触器后端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粘合故障检测,获得第六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粘合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向接触器发送断开指令后对接触器的断开后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断开后端电压是否大于0,如果是,则所述第六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粘合故障。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充电设备不存在前端故障和后端故障,还会对接触器粘合故障进行检测,接触器粘合故障是指充电设备向接触器发送粘合或断开指令,接触器能否正常响应这些指令。具体的,自检装置发送前端故障检测指令至充电设备,充电设备响应该指令后开启粘合故障检测电路,在确定接触器处于粘合状态时,充电设备发送断开指令至接触器,然后对后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后端电压是否大于0,如果后端电压大于0,表示接触器并没有正常响应断开指令后断开,接触器存在粘合故障。同理,在确接触器定处于断开状态时,充电设备发送粘合指令至接触器,然后对后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后端电压是否大于0,如果后端电压等于0,表示接触器并没有正常响应粘合指令后粘合,接触器存在粘合故障,记录该故障信息。
第七种: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泄放电路故障检测,获得第七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泄放电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闭合泄放电路,在闭合预设时长后检测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判断所述输出电压是否大于0,如果是,则所述第七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泄放电路故障。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绝缘故障、接触器前端故障、接触器后端故障以及接触器粘合故障的检测中,充电设备的电源模块均需要输出各自故障检测时所需的指定电压,而输出的指定电压通常是高压,为了确保安全,需要在上述每个故障检测后进行电压的泄放,泄放电路如果出现泄放故障,会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具体的,在自检装置发送泄放电路故障检测指令至充电设备,充电设备响应该指令,充电设备在输出指定电压后断开,开启泄放电路,在泄放电路工作预设时长后,检测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判断输出电压是否大于0,如果是,表示泄放电路没有对充电设备施加的电压进行有效泄放,则表明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泄放电路故障,记录该故障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电故障还可以包括散热风口堵塞故障、电枪电磁锁解锁故障等,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故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进而,在记录充电设备在充电时存在的充电故障后,将记录的故障信息发送至故障处理服务器,同时,还可以将故障信息发送至所述充电设备、所述自检装置的输出模块和所述充电设备对应的桩云服务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自检装置检测出的充电故障,需要进行有效的输出,以使得充电用户及时获知故障信息,以免造成车辆剩余电量的浪费。并且,还需要对充电设备的相关故障进行有效反馈上报至故障处理服务器,通过故障处理服务器,故障的充电设备能及时得到检修,为用户提供可靠的充电服务。
在本实施例中,记录的故障信息可以发送给自检装置对应的故障处理服务器。通过步骤S103,故障处理服务器在接收到自检装置上报的检测的充电设备的故障信息后,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将所述充电设备的状态标记为故障状态,以使得在为用户从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推荐待选充电设备时,所述充电设备不在所述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自检装置是独立于充电设备的第三方装置,自检装置设置有故障处理服务器,用于对充电设备的故障进行有效维护,并且,故障处理服务器设置有对应的客户端,充电的用户可通过客户端注册至本实施例中的故障处理服务器,故障处理服务器可为充电用户提供充电设备寻址服务,具体的,用户在需要充电时,通过客户端发送充电请求至故障处理服务器故障处理服务器可根据充电用户所在位置,从状态为正常的充电设备中搜索在该充电用户附近的充电设备推荐给充电用户。为了为用户推送无故障的充电设备,故障处理服务器会维护各充电设备的故障信息。
每个自检装置设置有自检装置标识,并且每个自检装置还绑定有对应充电设备的充电设备标识,自检装置在上传故障信息时,需要协同自己的自检装置标识以及充电设备的充电设备标识一同上传。故障处理服务器在接收到故障信息后,将其存放至该自检装置标识和充电设备标识对应的存储空间。并且,将该充电设备的状态标记为故障状态,这样,在为用户从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推荐待选充电设备时,所述充电设备不在所述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故障处理服务器就不会将该充电设备推送给充电用户。
进一步,所述自检装置如果检测到所述充电设备的故障修复完成,将所述充电设备的正常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
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将所述充电设备的状态标记为正常状态,以使得在为用户从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推荐待选充电设备时,所述充电设备在所述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
进一步,在充电设备完成检修后,可将充电设备的正常状态信息发送给自检装置,自检装置将充电设备的正常状态信息发送至故障处理服务器,或者,自检装置在下一次触发故障处理方法后,如果没有检测到故障信息,也会主动将充电设备的正常状态信息发送至故障处理服务器,故障处理服务器将该充电设备的状态标记为正常状态,这样,为用户从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推荐待选充电设备时,该充电设备在所述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即修复后的充电设备能被及时推送给需要充电的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3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从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目标运维用户,其中,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中包括通过对应的客户端注册的所述至少一个运维用户;
将所述故障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运维用户,以使得所述目标运维用户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维修。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故障处理服务器提供的客户端,新能源充电车的车主用户能够通过客户端注册至该故障处理服务器,充电设备的运维用户同样可以通过安装的客户端注册。这样,故障处理服务器中注册有很多运维用户,可从所有运维用户中挑选出目标运维用户对处于故障状态的充电设备进行及时维修。
确定目标运维用户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基于距离确定出目标运维用户,包括:确定所述充电设备所在的目标位置;从所述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与所述目标位置距离最近的目标运维用户。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自检装置对应有自检装置标识,与之绑定了充电设备标识,故障处理服务器可与各个厂家的桩云服务器通信,将充电设备标识发送至该充电设备所属的桩云服务器,这样,桩云服务器维护有所属各个充电设备的位置信息,桩云服务器可基于接收到的充电设备标识查询到对应的充电设备所在的目标位置,并将该目标位置发送至故障处理服务器,故障处理服务器可基于该目标位置,调取各个运维用户的位置信息,获得出与目标位置距离最近的目标运维用户。这样,故障处理服务器就可以将充电设备的故障信息和目标位置发送至目标运维用户,目标运维用户就可以及时赶到目标位置处对充电设备进行维修处理。
第二种,基于故障类型确定出目标运维用户,包括:确定所述故障信息所属的目标故障类型;从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与所述目标故障类型匹配的目标运维用户。
具体的,在前述实施例中,由于充电故障包括不同类型,不限于前述七种类型的故障。不同的运维用户擅长维修的故障类型也不同,运维用户可通过客户端添加自己擅长维修的故障类型,故障处理服务器记录每个运维用户擅长维修的故障类型。进而,为出现故障的充电设备匹配出与该充电设备出现的故障类型匹配度最高的目标运维用户。举例来说,如果故障信息表明充电设备存在故障A和故障B,则从所有运维用户中确定出擅长维修故障A和故障B的运维用户,如果存在多个这样的运维用户,可以随机选取一个作为目标运维用户。或者,选择当前工作状态为空闲的作为目标运维用户。又或者,选取距离该充电设备最近的作为目标运维用户。
第三种,基于绑定关系确定出目标运维用户。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可按区域划分充电设备,每个区域绑定有对应的运维用户。在故障处理服务器接收到充电设备的故障信息后,可确定充电设备所属区域,根据其所属区域确定出与之对应的运维用户作为目标运维用户。或者,针对每个充电设备,均分配有与之对应的运维用户。这样,在故障处理服务器接收到充电设备的故障信息后,可确定该充电设备所分配的运维用户作为目标运维用户。这样,故障处理服务器就可以将充电设备的故障信息和目标位置发送至目标运维用户,目标运维用户就可以及时赶到目标位置处对充电设备进行维修处理。
进一步,充电设备在经维修恢复正常后,会将自己的正常状态的信息及时发送至自检装置,自检装置会及时上报充电设备的正常状态的信息至故障处理服务器,故障处理服务器就可以及时修正充电设备的状态,以使得充电设备及时投入使用,便于在该充电设备附件的更多充电用户能及时充电。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目标运维用户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故障处理服务器收到该故障信息后,将所述充电设备处于故障的状态发送至与所述充电设备关联的充电用户。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故障处理服务器发送历史充电记录查询指令至该充电设备对应的桩云服务器,桩云服务器据此反馈近期(如:一个月内、半年内等)在该充电设备充过电的充电用户,进而,故障处理服务器将充电次数大于预设次数的充电用户作为与该充电设备关联的充电用户,或者选择充电次数排在前N的充电用户作为与该充电设备关联的充电用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预设充电次数和N的值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在确定出关联的充电用户后,即可通过将该充电设备处于故障的状态发送至与之关联的充电用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关联的充电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自检装置记录的故障信息除了上传至故障处理服务器,还可以发送给充电设备,充电设备设置有对应的输出模块,或者,记录的故障信息可以发送给自检装置中的输出模块,通过输出模块输出该故障想信息,这样,充电设备的相关维护人员能够在巡查过程中及时发现充电设备的故障信息。该输出模块可以是显示屏、还可以是音频输出装置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设备在接收到自检装置发送的故障信息后,将自己的故障信息上传至所属的桩云服务器。或者,自检装置直接将充电设备的故障信息发送至该充电设备所属的桩云服务器,桩云服务器在为用户搜索可用充电设备时,不会将该充电设备推送给用户。以及,桩云服务器可通过充电设备的标识信息获知该充电设备所绑定的运维用户,通知运维用户对充电设备进行有效的检修。或者获知该充电设备的位置信息,查询到离该充电设备最近的运维用户,通知运维用户对充电设备进行有效的检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故障处理服务器对故障信息的处理方式不限于上述几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请参见图2,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故障处理系统,所述故障处理系统包括故障处理服务器201和与所述故障服务器连接的自检装置202,所述自检装置202设置有BMS模块,
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201包括发送单元,用于按预设策略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
所述自检装置202包括:故障检测单元,用于响应所述自检开启指令,在确定待检测的充电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控制所述BMS模块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故障上传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充电故障,记录故障信息,上传所述故障信息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
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201还包括处理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故障信息后,执行与所述故障信息对应的控制指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低压供电故障检测,获得第一检测结果,包括:发送辅助继电器吸合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响应所述辅助继电器吸合指令后,低压辅助电源与所述BMS模块形成连通的回路,检测所述低压辅助电源的输出电压,判断所述输出电源是否为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低压供电故障,所述低压供电故障为所述充电设备不能为所述BMS模块提供唤醒电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低压供电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BMS通信故障检测,获得第二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BMS通信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启动与所述BMS模块的通信流程;判断所述充电设备是否能与所述BMS模块正常通信,如果否,则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BMS通信故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绝缘故障检测,获得第三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绝缘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开启绝缘检测电路对所述充电设备的绝缘电阻进行检测,判断绝缘电阻是否小于预设电阻,如果是,则所述第三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绝缘故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前端故障检测,获得第四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接前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接触器的前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前端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四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前端故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第四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接触器前端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后端故障检测,获得第五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后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接触器粘合后的后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后端电压是否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五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后端故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第五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接触器后端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粘合故障检测,获得第六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粘合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向接触器发送断开指令后对接触器的断开后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断开后端电压是否大于0,如果是,则所述第六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粘合故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泄放电路故障检测,获得第七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泄放电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闭合泄放电路,在闭合预设时长后检测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判断所述输出电压是否大于0,如果是,则所述第七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泄放电路故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按预设自检周期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和/或
在指定检测时间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将所述充电设备的状态标记为故障状态,以使得在为用户从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推荐待选充电设备时,所述充电设备不在所述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上传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上传所述故障信息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之后,如果检测到所述充电设备的故障修复完成,将所述充电设备的正常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充电设备的状态标记为正常状态,以使得在为用户从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推荐待选充电设备时,所述充电设备在所述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从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目标运维用户,其中,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中包括通过对应的客户端注册的所述至少一个运维用户;
将所述故障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运维用户,以使得所述目标运维用户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维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充电设备所在的目标位置;
从所述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与所述目标位置距离最近的目标运维用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故障信息所属的目标故障类型;
从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与所述目标故障类型匹配的目标运维用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充电设备处于故障的状态发送至与所述充电设备关联的充电用户。
具体的,图2展示了故障处理系统,该系统中包括了故障处理服务器以及与之连接的多个自检装置,每个自检装置对应一个充电设备,用于对该充电设备的故障进行检测,本实施例中的故障处理系统进行故障处理的具体过程已在前述第一实施例中详细阐述,可参见第一实施例中的内容,在此,本实施例不做赘述。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故障处理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故障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故障处理服务器和与所述故障服务器连接的自检装置,所述自检装置设置有BMS模块,所述自检装置设置有BMS模块,所述自检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一存储器,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第二存储器:
所述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执行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中所述自检装置执行的程序,所述第一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所述第二存储器用于存储执行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中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执行的程序,所述第二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第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如图3所示,自检装置和故障处理服务器均可采用图3中的结构,均可包括存储器304、处理器302及存储在存储器304上并可在处理器3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302执行程序时实现前文故障处理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图3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方法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6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故障处理服务器所包括的处理器302用于按预设策略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
自检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302用于响应所述自检开启指令,在确定待检测的充电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控制所述BMS模块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故障上传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充电故障,记录故障信息,上传所述故障信息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
故障处理服务器所包括的处理器302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故障信息后,执行与所述故障信息对应的控制指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自检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302还具有以下功能:
在确定待检测的充电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控制所述BMS模块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
如果所述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充电故障,记录故障信息。
进一步,该自检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302还具有以下功能: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低压供电故障检测,获得第一检测结果,包括:发送辅助继电器吸合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响应所述辅助继电器吸合指令后,低压辅助电源与所述BMS模块形成连通的回路,检测所述低压辅助电源的输出电压,判断所述输出电源是否为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低压供电故障,所述低压供电故障为所述充电设备不能为所述BMS模块提供唤醒电压。
进一步,该自检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302还具有以下功能:
如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低压供电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BMS通信故障检测,获得第二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BMS通信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启动与所述BMS模块的通信流程;判断所述充电设备是否能与所述BMS模块正常通信,如果否,则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BMS通信故障。
进一步,该自检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302还具有以下功能: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绝缘故障检测,获得第三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绝缘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开启绝缘检测电路对所述充电设备的绝缘电阻进行检测,判断绝缘电阻是否小于预设电阻,如果是,则所述第三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绝缘故障。
进一步,该自检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302还具有以下功能: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前端故障检测,获得第四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接前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接触器的前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前端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四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前端故障。
进一步,该自检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302还具有以下功能:
如果所述第四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接触器前端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后端故障检测,获得第五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后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接触器粘合后的后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后端电压是否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五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后端故障。
进一步,该自检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302还具有以下功能:
如果所述第五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接触器后端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粘合故障检测,获得第六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粘合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向接触器发送断开指令后对接触器的断开后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断开后端电压是否大于0,如果是,则所述第六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粘合故障。
进一步,该自检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302还具有以下功能: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泄放电路故障检测,获得第七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泄放电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闭合泄放电路,在闭合预设时长后检测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判断所述输出电压是否大于0,如果是,则所述第七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泄放电路故障。
进一步,该故障处理服务器所包括的处理器302还具有以下功能:
按预设自检周期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和/或
在指定检测时间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
进一步,该故障处理服务器所包括的处理器302还具有以下功能:
将所述充电设备的状态标记为故障状态,以使得在为用户从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推荐待选充电设备时,所述充电设备不在所述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
进一步,该自检装置所包括的处理器302还具有以下功能:在所述上传所述故障信息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之后,如果检测到所述充电设备的故障修复完成,将所述充电设备的正常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
该故障处理服务器所包括的处理器302还具有以下功能将所述充电设备的状态标记为正常状态,以使得在为用户从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推荐待选充电设备时,所述充电设备在所述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
进一步,该故障处理服务器所包括的处理器302还具有以下功能:
从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目标运维用户,其中,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中包括通过对应的客户端注册的所述至少一个运维用户;
将所述故障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运维用户,以使得所述目标运维用户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维修。
进一步,该故障处理服务器所包括的处理器302还具有以下功能:
确定所述充电设备所在的目标位置;
从所述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与所述目标位置距离最近的目标运维用户。
进一步,该故障处理服务器所包括的处理器302还具有以下功能:
确定所述故障信息所属的目标故障类型;
从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与所述目标故障类型匹配的目标运维用户。
进一步,该故障处理服务器所包括的处理器302还具有以下功能:
将所述充电设备处于故障的状态发送至与所述充电设备关联的充电用户。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故障处理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1)

1.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故障处理系统,所述故障处理系统包括故障处理服务器和与所述故障服务器连接的自检装置,所述自检装置设置有BMS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按预设策略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
所述自检装置响应所述自检开启指令,在确定待检测的充电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控制所述BMS模块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如果所述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充电故障,记录故障信息,上传所述故障信息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
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故障信息后,执行与所述故障信息对应的控制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包括: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低压供电故障检测,获得第一检测结果,包括:发送辅助继电器吸合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响应所述辅助继电器吸合指令后,低压辅助电源与所述BMS模块形成连通的回路,检测所述低压辅助电源的输出电压,判断所述输出电源是否为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低压供电故障,所述低压供电故障为所述充电设备不能为所述BMS模块提供唤醒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低压供电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BMS通信故障检测,获得第二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BMS通信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启动与所述BMS模块的通信流程;判断所述充电设备是否能与所述BMS模块正常通信,如果否,则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BMS通信故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包括: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绝缘故障检测,获得第三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绝缘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开启绝缘检测电路对所述充电设备的绝缘电阻进行检测,判断绝缘电阻是否小于预设电阻,如果是,则所述第三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绝缘故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包括: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前端故障检测,获得第四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接前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接触器的前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前端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四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前端故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包括:
如果所述第四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接触器前端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后端故障检测,获得第五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后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接触器粘合后的后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后端电压是否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五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后端故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包括:
如果所述第五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接触器后端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粘合故障检测,获得第六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粘合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向接触器发送断开指令后对接触器的断开后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断开后端电压是否大于0,如果是,则所述第六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粘合故障。
8.如权利要求4-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包括: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泄放电路故障检测,获得第七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泄放电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闭合泄放电路,在闭合预设时长后检测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判断所述输出电压是否大于0,如果是,则所述第七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泄放电路故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按预设策略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包括:
按预设自检周期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和/或
在指定检测时间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与所述故障信息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
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将所述充电设备的状态标记为故障状态,以使得在为用户从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推荐待选充电设备时,所述充电设备不在所述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传所述故障信息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自检装置如果检测到所述充电设备的故障修复完成,将所述充电设备的正常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
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将所述充电设备的状态标记为正常状态,以使得在为用户从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推荐待选充电设备时,所述充电设备在所述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与所述故障信息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
从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目标运维用户,其中,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中包括通过对应的客户端注册的所述至少一个运维用户;
将所述故障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运维用户,以使得所述目标运维用户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维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目标运维用户,包括:
确定所述充电设备所在的目标位置;
从所述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与所述目标位置距离最近的目标运维用户。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目标运维用户,包括:
确定所述故障信息所属的目标故障类型;
从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与所述目标故障类型匹配的目标运维用户。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与所述故障信息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
将所述充电设备处于故障的状态发送至与所述充电设备关联的充电用户。
16.一种故障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处理系统包括故障处理服务器和与所述故障服务器连接的自检装置,所述自检装置设置有BMS模块,
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包括发送单元,用于按预设策略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
所述自检装置包括:故障检测单元,用于响应所述自检开启指令,在确定待检测的充电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控制所述BMS模块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对所述充电设备针对所述BMS模块的充电故障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故障上传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充电故障,记录故障信息,上传所述故障信息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
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还包括处理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故障信息后,执行与所述故障信息对应的控制指令。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低压供电故障检测,获得第一检测结果,包括:发送辅助继电器吸合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响应所述辅助继电器吸合指令后,低压辅助电源与所述BMS模块形成连通的回路,检测所述低压辅助电源的输出电压,判断所述输出电源是否为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低压供电故障,所述低压供电故障为所述充电设备不能为所述BMS模块提供唤醒电压。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低压供电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BMS通信故障检测,获得第二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BMS通信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启动与所述BMS模块的通信流程;判断所述充电设备是否能与所述BMS模块正常通信,如果否,则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BMS通信故障。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绝缘故障检测,获得第三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绝缘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开启绝缘检测电路对所述充电设备的绝缘电阻进行检测,判断绝缘电阻是否小于预设电阻,如果是,则所述第三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绝缘故障。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前端故障检测,获得第四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接前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接触器的前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前端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四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前端故障。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第四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接触器前端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后端故障检测,获得第五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后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对接触器粘合后的后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后端电压是否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如果否,则所述第五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后端故障。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第五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不存在所述接触器后端故障,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器粘合故障检测,获得第六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粘合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向接触器发送断开指令后对接触器的断开后端电压进行检测,判断所述断开后端电压是否大于0,如果是,则所述第六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接触器粘合故障。
23.如权利要求19-2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泄放电路故障检测,获得第七检测结果,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泄放电路故障检测指令,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闭合泄放电路,在闭合预设时长后检测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判断所述输出电压是否大于0,如果是,则所述第七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充电设备存在所述泄放电路故障。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按预设自检周期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和/或
在指定检测时间发送自检开启指令至所述自检装置。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充电设备的状态标记为故障状态,以使得在为用户从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推荐待选充电设备时,所述充电设备不在所述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传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上传所述故障信息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之后,如果检测到所述充电设备的故障修复完成,将所述充电设备的正常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充电设备的状态标记为正常状态,以使得在为用户从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推荐待选充电设备时,所述充电设备在所述正常充电设备集合中。
2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从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目标运维用户,其中,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中包括通过对应的客户端注册的所述至少一个运维用户;
将所述故障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运维用户,以使得所述目标运维用户对所述充电设备进行维修。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充电设备所在的目标位置;
从所述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与所述目标位置距离最近的目标运维用户。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故障信息所属的目标故障类型;
从至少一个运维用户中确定出与所述目标故障类型匹配的目标运维用户。
3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充电设备处于故障的状态发送至与所述充电设备关联的充电用户。
31.一种故障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处理系统包括故障处理服务器和与所述故障服务器连接的自检装置,所述自检装置设置有BMS模块,所述自检装置设置有BMS模块,所述自检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一存储器,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第二存储器:
所述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执行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方法中所述自检装置执行的程序,所述第一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所述第二存储器用于存储执行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方法中所述故障处理服务器执行的程序,所述第二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第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CN202010491583.8A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7528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1583.8A CN113752887B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1583.8A CN113752887B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2887A true CN113752887A (zh) 2021-12-07
CN113752887B CN113752887B (zh) 2023-12-01

Family

ID=78782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1583.8A Active CN113752887B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5288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4639A (zh) * 2022-09-07 2022-10-11 吉林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设备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5292113A (zh) * 2022-09-30 2022-11-04 新华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对服务器的内存进行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7497A (ja) * 1998-06-26 2000-01-18 Foi:Kk 電解鍍金装置およびその接触子
CN107742230A (zh) * 2017-11-10 2018-02-27 特变电工南京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bs的充电设施智能运营方法
CN107843795A (zh) * 2017-12-01 2018-03-27 杭州快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自检系统
CN207488816U (zh) * 2017-11-16 2018-06-12 兰州海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检功能的直流充电桩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7497A (ja) * 1998-06-26 2000-01-18 Foi:Kk 電解鍍金装置およびその接触子
CN107742230A (zh) * 2017-11-10 2018-02-27 特变电工南京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bs的充电设施智能运营方法
CN207488816U (zh) * 2017-11-16 2018-06-12 兰州海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检功能的直流充电桩系统
CN107843795A (zh) * 2017-12-01 2018-03-27 杭州快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自检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4639A (zh) * 2022-09-07 2022-10-11 吉林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设备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5292113A (zh) * 2022-09-30 2022-11-04 新华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对服务器的内存进行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292113B (zh) * 2022-09-30 2023-01-06 新华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对服务器的内存进行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2887B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4286B (zh) 电动汽车行驶故障处理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CN105679088A (zh) 一种基于地磁检测的车位锁及停车管理系统
CN111129623A (zh) 一种车载蓄电池充电防护方法及系统
CN110850848A (zh) 车用网联诊断服务系统
CN113752887A (zh)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5680523A (zh) 一种充电桩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US11201486B2 (en) Battery control device, charge and discharge system, parking lot system, secondary battery reuse system, battery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US20140361744A1 (en) On-board battery charger for electric vehicle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2148538A (zh) 一种整车故障识别方法、装置、系统、汽车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761776B2 (en) Charging schedu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of for electric buses
CN110794756B (zh) 一种车载终端、车载终端的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724812A (zh) 车辆故障预警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US20220166238A1 (en) Monitor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low-voltage vehicle battery, server, and medium
CN113763592B (zh) 车辆馈电检测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2816227A (zh) 车辆故障的检测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及介质
US20110301789A1 (en) Battery power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battery power service management method
CN110203157A (zh) 电池异常溃电辅助诊断装置、服务器及包含其的系统
CN104303037A (zh) 外部诊断装置、摩托车诊断系统和车辆诊断方法
WO2023160412A1 (zh) 车载直流变直流变换器状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3759183B (zh) 一种自检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891753A (zh) 换电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30959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imating a state of an energy storage system of a vehicle
CN112373422B (zh) 装配有远程启停控制装置的汽车亏电保护控制系统及方法
KR20220077088A (ko) 전기차 충전기를 연계한 수요 관리 방법
CN113269908A (zh) 电动汽车的整车数据管理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9

Address after: 313300 room 101-27, building 1, No. 236, Lingyan Road, Lingfeng street, Anj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self declaration)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Anji Zhidian H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20 unit 3805-3815, 38 / F, building 8, 91 Jiangu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CHEZHUBANG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