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8415B -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8415B
CN113748415B CN201980095865.1A CN201980095865A CN113748415B CN 113748415 B CN113748415 B CN 113748415B CN 201980095865 A CN201980095865 A CN 201980095865A CN 113748415 B CN113748415 B CN 1137484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agement
air conditioner
machine
control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58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48415A (zh
Inventor
町田芳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748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8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48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8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14HVAC, heating, ventillation, climate contro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以低成本管理多种机器的管理装置等。管理装置(10)具备:第一通信部,其经由第一机器网(ka)与空调机(20)连接;第二通信部,其经由第二机器网(kb)与包含监视摄像机(30)、门锁机构(41)以及照明装置(50)的机器连接;第三通信部,其能够与上位装置连接,并且具备:控制部,其基于经由第一通信部接收的空调机(20)的状态与经由第二通信部接收的机器的状态的组合来控制空调机(20)或机器。

Description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理装置等。
背景技术
已知有对建筑物内的空调机、监视摄像机、照明装置这样的多种机器进行统一管理的建筑物管理系统(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BMS)。关于这样的建筑物管理系统,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建筑物管理系统,其包含将多空调机系统以外的设备连结于BMS控制器的局部操作网络系统、和连结于该局部操作网络系统的多空调机系统的遥控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767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人体感知传感器或照明装置中存在预定的状态变化(人的检出、照明装置的开启/关闭)的情况下,该状态变化被通知给多空调机系统的遥控器,并反映在空调控制中。另一方面,人体感知传感器或照明装置这样的多空调机系统以外的设备机器基于来自BMS控制器的指令进行控制。因此,在未设置BMS控制器的建筑物中,例如在多空调系统的电源被遥控器关闭时,难以与之相伴地进行使照明装置自动熄灭这样的控制。
进而,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即使是小规模的设备也需要设置BMS控制器,因此设备成本变高。在小规模的设备中,存在通过以简单的结构统一控制多种机器来进一步实现低成本化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以低成本管理多种机器的管理装置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管理装置具备:第一通信部,其经由第一机器网与空调机连接;第二通信部,其经由第二机器网连接至与上述空调机不同种类的一个或多个机器;第三通信部,其能够与上位装置连接,并且具备:控制部,其基于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部接收的所述空调机的状态与经由所述第二通信部接收的所述机器的状态的组合,控制所述空调机或所述机器,所述上位装置经由第三机器网与所述第三通信部连接,基于时间段、星期几以及日期中的至少一个来进行管理所述空调机和所述机器的管理主体的切换,在所述上位装置为所述管理主体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来自所述上位装置的控制指令反映于所述空调机或所述机器的控制,在所述管理装置自身为所述管理主体的情况下,无论有无来自所述上位装置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部都基于所述组合来控制所述空调机或所述机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以低成本管理多种机器的管理装置等。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管理装置的管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2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的说明图。
图2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管理装置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包含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管理装置的管理系统中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在包含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装置的管理系统中,与空调机有关的对象列表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装置所具备的机器管理用数据库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管理装置中设定的协作规则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7是向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装置通知为对象列表的信息的数据包格式的例子。
图8是表示在包含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装置的管理系统中,空调机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装置的控制部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包含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管理装置的管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11是与包含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管理装置的管理系统中的管理主体的切换相关的说明图。
图12是与包含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装置的管理系统的上位装置、管理装置以及机器相关的时序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装置的控制部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14是包含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管理装置的管理系统中的处理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包含第一实施方式的管理装置10的管理系统100的结构图。
管理系统100是对空调机20、监视摄像机30这样的多种机器进行管理的系统。如图1所示,管理系统100除了管理装置10以外,还包含与该管理装置10连接的第一机器网ka以及第二机器网kb。另一方面,作为管理装置10的管理对象即多种机器,除了空调机20、监视摄像机30之外,还设置有门锁机构41、照明装置50。
空调机20是进行制冷运转、制热运转等空气调节的机器。在图1的例子中,空调机20具备上吹类型的室外机21、天花板埋入型的2台室内机22、23以及遥控器24、25。此外,室外机21与室内机22、23经由制冷剂配管(未图示)连接。而且,制冷剂在公知的制冷循环中循环,进行预定的空调运转。
室外机21以及室内机22、23经由第一机器网ka与管理装置10连接。第一机器网ka是以适合于独自的协议或Lon Works(注册商标)等的预定的协议进行通信的本地网络。对与第一机器网ka连接的室外机21及室内机22、23分配预定的本地通信地址,在室外机21及室内机22、23的机器间进行预定的通信。而且,基于经由遥控器24、25的用户的操作,空调机20进行预定的空调运转。
监视摄像机30、门锁机构41以及照明装置50分别是与空调机20不同种类的“机器”,经由第二机器网kb与管理装置10连接。
监视摄像机30是监视室内的摄像机,被设置为监视室内机22、23的空调对象空间。该监视摄像机30具有人检测功能,除了室内人员的有无之外,在有室内人员的情况下,将其人数经由第二机器网kb发送至管理装置10。
门锁机构41是基于来自读卡器42(在图1中记载为“CR”)的信号等进行门(未图示)的上锁/开锁的机构。另外,门锁机构41被设置于由室内机22、23进行空气调节的房间的门。
多个读卡器42是以非接触的方式读取用户持有的钥匙卡(未图示)的信息的装置。此外,将包含门锁机构41和读卡器42的结构称为进出室系统40。
照明装置50是向室内照射光的装置。而且,根据设置于预定的房间的开关(未图示)的操作、来自管理装置10的控制指令,切换照明装置50的点亮/熄灭。此外,从照明装置50照射光的房间也是空调机20的空调对象空间。
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监视摄像机30、门锁机构41以及照明装置50与共用(单一)的第二机器网kb连接的例子,但不限于此。即,监视摄像机30、门锁机构41以及照明装置50也可以分别与第二机器网kb连接。另外,监视摄像机30、门锁机构41以及照明装置50各自的通信协议也可以不同。
管理装置10是除了空调机20、监视摄像机30以外,还对门锁机构41、照明装置50这样的机器的协作控制进行管理的装置。此外,“协作控制”是指基于一个或多个机器(例如,空调机20)的状态来控制其他机器(例如,照明装置50)。使用图2A、图2B依次说明该管理装置10的硬件结构及功能结构。
图2A是表示管理装置10的硬件结构的说明图。
如图2A所示,作为硬件结构,管理装置10具备微型计算机11、ROM12(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13(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电源控制部14以及实时时钟15。
另外,管理装置10除了上述的结构以外,还具备第一机器网通信接口16a(第一通信部)、第二机器网通信接口16b(第二通信部)、第三机器网通信接口16c(第三通信部)。
微型计算机11是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微型计算机。ROM12是除了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各种程序以外,还存储预定的数据的存储器区域。RAM13是微型计算机11的CPU用于执行程序的工作存储器区域。电源控制部14进行预定的电力转换,将转换后的电力输出至微型计算机11。实时时钟15具有取得时刻的功能。
第一机器网通信接口16a基于预定的协议,经由第一机器网ka在与空调机20(参照图1)之间收发数据。该第一机器网通信接口16a经由第一机器网ka与空调机20连接。
第二机器网通信接口16b基于监视摄像机30(参照图1)、门锁机构41以及照明装置50的各通信协议,经由第二机器网kb收发数据。该第二机器网通信接口16b经由第二机器网kb与上述监视摄像机30等机器连接。
第三机器网通信接口16c是能够与BMS控制器(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未图示)等上位装置(未图示)连接的通信接口。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对在第三机器网通信接口16c没有连接上位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2B是表示管理装置10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图。
如图2B所示,作为功能结构,管理装置10具备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第一通信部18a、第二通信部18b、第三通信部18c以及控制部19。
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是除了确定空调机20(参照图1)、监视摄像机30这样的管理对象机器的数据之外,还按规定关联了表示所述机器的状态的数据的数据库。另外,在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中还包含在上述的协作控制中使用的预定的协作规则的数据。另外,关于协作规则的具体例,在后面叙述。
第一通信部18a在第一机器网通信接口16a(参照图2A)中进行预定的通信。第二通信部18b在第二机器网通信接口16b(参照图2A)中进行预定的通信。第三通信部18c在第三机器网通信接口16c(参照图2A)中进行预定的通信。
控制部19执行用于进行各机器的协作控制的预定的处理。如图2B所示,控制部19具备数据库构建部191、服务执行部192以及信息处理部193。
数据库构建部191具有基于从空调机20(参照图1)、监视摄像机30等机器取得的数据来构建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的功能。
服务执行部192基于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中包含的预定的协作规则、各机器的状态的组合,生成预定的机器的控制指令。
信息处理部193对经由第一通信部18a、第二通信部18b从各机器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变换为适合于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的预定的形式。另外,信息处理部193将从服务执行部192输入的控制指令转换为与发送目的地机器对应的预定的通信协议的数据。然后,信息处理部193将转换后的数据输出到第一通信部18a、第二通信部18b或第三通信部18c。
图3是管理系统中的处理的时序图(也适当地参照图1)。
此外,在图3中,记载了管理装置10的管理对象中的空调机20以及照明装置50,但剩余的监视摄像机30、门锁机构41(参照图1)也同样。
另外,在步骤S101的处理即将开始之前,空调机20经由第一机器网ka与管理装置10连接,另外,照明装置50经由第二机器网kb与管理装置10连接。
图3的步骤S101~S106是用于将空调机20、照明装置50的信息登记到管理装置10的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参照图2B)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101中,空调机20经由第一机器网ka向管理装置10通知预定的对象列表。在此,对象列表是以预定的对象的集合体(参照图4)来表示与空调机20有关的信息的列表。此外,关于对象列表的详细内容将予以后述。
在步骤S102中,管理装置10登记对象列表。即,管理装置10将空调机20的对象列表作为协作控制的对象之一,登记到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参照图2B)。
在步骤S103中,管理装置10经由第一机器网ka向空调机20发送表示对象列表的登记成功的信号。
同样地,在经由第二机器网kb连接了照明装置50的情况下,管理装置10也将照明装置50的对象列表登记到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进而,将登记成功的信号发送到照明装置50(S104~S106)。
图3的步骤S107~S113是与空调机20和照明装置50之间的协作控制相关的处理。
在步骤S107中,空调机20经由第一机器网ka将自身的属性通知给管理装置10。例如,空调机20除了该时刻的运转/停止的状态以外,还将运转模式、设定温度、室内温度的检测值、有无异常这样的信息作为自身的属性通知给管理装置10。
在步骤S108中,照明装置50经由第二机器网kb向管理装置10通知自身的属性。即,照明装置50将该时刻的点亮/熄灭的状态通知给管理装置10。
在步骤S109中,管理装置10更新机器管理数据库17。即,管理装置10通过将空调机20、照明装置50的最新的属性的值写入预定的存储区域来更新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
在步骤S110中,管理装置10确定控制指令的对象、内容。即,管理装置10参照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中的预定的协作规则,并且参照空调机20、照明装置50的最新的属性,确定控制指令的对象(例如空调机20)、内容(例如空调运转的停止)。此外,关于协作规则的具体例,在后面叙述。
在步骤S111中,管理装置10经由第一机器网ka向在步骤S110中确定出的空调机20发送预定的控制指令。
在步骤S112中,空调机20反映从管理装置10接收到的控制指令。例如,空调机20基于来自管理装置10的指令,使此前进行的空调运转停止。此外,也可以使遥控器24、25显示是否进行这样的控制的确认按钮(未图示),在通过用户的操作按下了确认按钮的情况下,空调机20进行上述控制。
在步骤S113中,空调机20作为对步骤S111的控制指令的响应,经由第一机器网ka向管理装置10发送ACK信号。此外,按规定重复步骤S107~S113的处理。
另外,关于步骤S111~S113的处理,根据其定时、各机器的状态,有时也会从管理装置10向照明装置50发送控制指令,另外,也有时不向空调机20或照明装置50发送控制指令。
图4是表示与空调机20有关的对象列表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4的对象列表是将与空调机20有关的信息表示为预定的对象的集合体的列表,经由第一机器网ka(参照图1)从空调机20通知给管理装置10(图3的S101)。
如图4所示,在一个对象(例如,设备对象)中包含多个以属性类别和属性值成对的数据。例如,在空调机20的设备对象中,作为属性类别,除了对象类型、对象ID之外,还包含对象名,与各个属性类别对应地设定有预定的属性值。此外,设备对象的各属性值通常为固定值。
另外,空调机20的运转/停止对象中作为属性类别除了对象类型、对象ID以外,还包含对象名、当前值、事件信息。其中,对象类型、对象ID以及对象名的属性值为固定值,另一方面,当前值、事件信息的属性值根据空调机20的状态而时时刻刻变动。
并且,在空调机20经由第一机器网ka与管理装置10连接的情况下,图4的对象列表从空调机20通知给管理装置10(图3的S101),并登记到管理装置10的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参照图2B)(S102)。
另外,在登记了对象列表之后,也将包含图4的“当前值”的最新的对象列表从空调机20发送到管理装置10(图3的S107),管理装置10的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参照图2B)被更新(S109)。即,图3的步骤S107中说明的“属性”是指各机器登记于管理装置10之后的最新的对象列表。通过这样更新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在管理装置10侧掌握包含空调机20的各机器的最新的状态。
图5是表示管理装置10所具备的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的例子的说明图。
在图5的例子中,作为存储与1个机器(例如,空调机20)相关的多个对象的存储区域,设置有预定的区域(例如,区域编号:1)。另外,与各个机器一对一地设定有预定的机器ID。例如,在空调机20中设定有“RAC-71”这样的机器ID。此外,为了与哪个机器的信息存储在哪个区域中关联起来,在各区域中设定有预定的机器地址。
在向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登记新的机器时,数据库构建部191(参照图2B)搜索在预定的存储区域中空闲的区域来设定机器地址,与预定的机器ID相关联地保存从机器通知的对象列表。
另外,在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中,除了图5所示的多个对象之外,还保存有与机器间的协作规则有关的数据。该“协作规则”是规定上述协作控制的控制内容的规则。使用图6对这样的协作规则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在管理装置10中设定的协作规则的例子的说明图(适当也参照图1)。
另外,图6的“输入信息”是指重复从各机器向管理装置10的通知(输入)的预定的属性(例如图3的S107、S108)中包含的信息。另一方面,图6的“协作动作”是基于输入信息确定的预定的机器(控制指令的输出目的地)的控制内容。
在图6的例子中,通过用户对遥控器24、25(参照图1)的操作,在空调机20成为“开启”的情况下,管理装置10将照明装置50设定为“开启”。
另外,根据来自监视摄像机30或读卡器42的信息,在人进入到目前为止为空室的房间的情况下(“0→1人”),管理装置10将空调机20切换为“开启”。然后,管理装置10根据室内人员的人数来预测空调负荷,并适当地反映在空调控制中。然后,在房间变为空房的情况下(“→0人”),管理装置10使空调机20成为“关闭”。
另外,在通过用户的开关(未图示)的操作,多个照明装置50中的至少一个成为“开启”的情况下,管理装置10使空调机20也成为“开启”。此外,也可以使制冷剂在照明装置50成为“开启”的区域附近的室内机中流通,使制冷剂不在剩余的室内机中流通。
另外,在通过用户的开关(未图示)的操作,室内的所有照明装置50为“关闭”的情况下,管理装置10使空调机20也成为“关闭”,进而将进出室系统40的门锁机构41切换为“锁定”状态。
而且,控制部19基于经由第一机器网通信接口16a(参照图2A)接收的空调机20的状态与经由第二机器网通信接口16b(参照图2A)接收的其他机器的状态的组合,控制空调机20或其他机器。通过这样进行多种机器的协作控制,能够容易且适当地进行办公室等的管理。
此外,关于图6的表的空栏,除了各机器的状态以外,还基于星期几、时间段这样的其他信息来适当地设定。这样的协作规则与各机器的机器ID关联起来作为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参照图2B)的一部分被存储在管理装置10中。
图7是在管理装置10中作为对象列表而被通知的信息的数据包格式的例子。
如图7的上数第二行所示,作为对象列表向管理装置10通知(图3的S101、S104)的数据包的开头是预定的头部,M个对象信息接续于该头部。在上述头部中包含对象列表的发送目的地(管理装置10)、发送源(预定的机器)、数据类别(列表通知)、对象数(M个)以及数据长度(**字节)。
在各个对象信息中,除了预定的对象区分代码、属性数(N个)以外,还包含各属性的属性信息。另外,在一个属性信息中,除了预定的属性ID以外,还包含数据大小和属性值。如上所述,属性值中有取固定值的属性值和值根据机器的状态而变动的属性值。此外,关于从机器通知给管理装置10的属性(图3的S107、S108)的数据包格式,也与图7相同。
图8是表示空调机20的处理的流程图(适当参照图1、图3)。
在图8的步骤S201中,空调机20判定是否经由第一机器网ka与管理装置10连接。在未与管理装置10连接的情况下(S201:否),空调机20反复进行步骤S201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与管理装置10连接的情况下(S201:是),空调机20的处理进入步骤S202。
在步骤S202中,空调机20从自身的存储部(未图示)读出对象列表。
在步骤S203中,空调机20经由第一机器网ka向管理装置10通知对象列表。
在步骤S204中,空调机20判定是否经由第一机器网ka从管理装置10接收到登记成功消息。在未从管理装置10接收到登记成功消息的情况下(S204:否),空调机20反复进行步骤S204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从管理装置10接收到登记成功消息的情况下(S204:是),空调机20的处理进入步骤S205。
在步骤S205中,空调机20从自身的存储部(未图示)读出最新的属性。
在步骤S206中,空调机20经由第一机器网ka向管理装置10通知最新的属性。
在步骤S207中,空调机20判定是否从管理装置10接收到预定的控制指令。在未从管理装置10接收到控制指令的情况下(S207:否),空调机20的处理返回到步骤S205。另一方面,在从管理装置10接收到控制指令的情况下(S207:是),空调机20的处理进入步骤S208。
在步骤S208中,空调机20使来自管理装置10的控制指令反映于空调控制。
在步骤S209中,空调机20将针对控制指令的ACK信号经由第一机器网ka发送至管理装置10。
在步骤S210中,空调机20判定与管理装置10的连接是否结束。在与管理装置10的连接未结束的情况下(S210:否),空调机20的处理返回到步骤S205。另一方面,在由于电源断开等而与管理装置10的连接结束了的情况下(S210:是),空调机20的处理进入步骤S211。
在步骤S211中,空调机20保存存储部(未图示)的作业区域,结束一系列的处理(结束)。此外,在空调机20以外的其他机器中也进行与图8同样的处理。
图9是表示管理装置10的控制部19的处理的流程图(适当参照图1、图3)。
在步骤S301中,控制部19判定是否从预定的机器接收到新的对象列表。在从机器接收到新的对象列表的情况下(S301:是),控制部19的处理进入步骤S302。
在步骤S302中,控制部19在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中登记对象列表。
在步骤S303中,控制部19向登记有对象列表的机器发送登记成功消息,进入步骤S304的处理。另外,在步骤S301中没有从机器接收到新的对象列表的情况下(S301:否),控制部19的处理也进入步骤S304。
在步骤S304中,控制部19判定是否从某一个机器接收到最新的属性。在没有接收到最新的属性的情况下(S304:否),控制部19的处理返回到步骤S301。另一方面,在接收到最新的属性的情况下(S304:是),控制部19的处理进入步骤S305。
在步骤S305中,控制部19针对接收到最新的属性的机器,更新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中的属性。
在步骤S306中,控制部19确定控制指令的内容、对象。即,控制部19基于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中包含的预定的协作规则(参照图6)以及各机器的当前时刻的属性,确定控制指令的内容、对象。
在步骤S307中,控制部19判定是否存在成为控制指令的对象的机器。在存在成为控制指令的对象的机器的情况下(S307:是),控制部19的处理进入步骤S308。另一方面,在不存在成为控制指令的对象的机器的情况下(S307:否),控制部19的处理返回到步骤S301。
在步骤S308中,控制部19向在步骤S306中确定出的机器发送预定的控制指令。由此,基于协作规则的控制被反映到预定的机器中。
在步骤S309中,控制部19判定是否从在步骤S308中发送了控制指令的机器接收到ACK信号。在从机器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S309:是),控制部19的处理进入步骤S310。另一方面,在没有从机器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S309:否),控制部19的处理返回到步骤S308。
在步骤S310中,控制部19根据管理者的操作等,判定自身的电源是否断开。在电源断开的情况下(S310:是),控制部19的处理进入步骤S311。另一方面,在电源未断开的情况下(S310:否),控制部19的处理返回到步骤S301。
在步骤S311中,控制部19保存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参照图2B),结束一系列的处理(结束)。
此外,虽然在图9中已省略,但在上位装置(例如BMS控制器:未图示)连接于管理装置10的情况下,管理装置10的控制部19例如以来自BMS控制器的指令直接反映于各机器的方式执行预定的控制。
<效果>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比较简单的结构的管理装置10基于预定的协作规则进行多种机器的协作控制。另外,构成为即使在没有BMS控制器等上位装置(未图示)的情况下,管理装置10也单独进行各机器的协作控制。因此,不需要设置BMS控制器(未图示)这样的昂贵的装置,因此能够以低成本管理多种机器。进而,无论有无BMS控制器,都能够使用管理装置10,因此具有通用性高的优点。
另外,例如,如在小规模的建筑物中使用管理装置10,另一方面,在大规模的建筑物中使用BMS控制器和管理装置10这两者那样,能够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实现低成本化,并且能够在管理者侧灵活地应对。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系统100A(参照图1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管理装置10A上连接有上位装置60。另外,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管理各机器的主体根据时间段而切换。此外,其他(管理装置10A的结构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于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10是包含第二实施方式的管理装置10A的管理系统100A的结构图。
如图10所示,管理系统100A具备管理装置10A以及上位装置60,并且具备第一机器网ka、第二机器网kb以及第三机器网kc。
上位装置60是依次经由第三机器网kc以及管理装置10A来管理各机器的装置。作为上位装置60,例如能够使用基于BACnet(Building Automation and ControlNetworking protocol)进行预定的通信的BMS控制器(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controller)。第三机器网kc是将管理装置10A的第三机器网通信接口16c(参照图2A)和上位装置60连接的通信线。
此外,管理装置10A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图2A、图2B)中说明的结构相同,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机器管理数据库中包含与机器的管理主体的切换(参照图11)相关的数据。
图11是与管理主体的切换相关的说明图(适当地也参照图10)。
在图11的例子中,在0:00~9:00的时间段、20:00~24:00的时间段中,各机器的管理主体成为上位装置60。另一方面,在9:00~20:00的时间段内,各机器的管理主体成为管理装置10A。即,各机器的管理主体在9:00从上位装置60切换为管理装置10A,另外,在20:00从管理装置10A切换为上位装置60。与这样的管理主体的切换有关的设定信息也与各机器的协作规则(参照图6)一起预先存储在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参照图2B)中。
此外,作为上位装置60,可以使用上述BMS控制器,另一方面,作为管理装置10A,也可以使用TMS控制器(Tenant Management System controller)。TMS控制器与BMS控制器相比更廉价,另外,具有能够容易地进行细致的设定变更的优点。
图12是与上位装置60、管理装置10A以及机器相关的时序图。
此外,在图12的纸面上侧表示0:00~9:00的时间段的时序图,在纸面下侧表示9:00~20:00的时间段的时序图。
在0:00~9:00的时间段中,如上所述,空调机20等机器的管理主体是上位装置60(参照图11)。
在步骤S401中,上位装置60将以预定的机器为对象的控制指令发送到管理装置10A。此外,成为步骤S401的处理的触发的预定条件成立。
在步骤S402中,管理装置10A将从上位装置60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发送到对象机器。即,管理装置10A参照控制指令中包含的机器ID(参照图5),将其机器地址(参照图5)作为目的地,将来自上位装置60的控制指令发送到预定的机器。
在步骤S403中,接收到控制指令的机器反映该控制指令,执行预定的控制。
在步骤S404中,反映了控制指令的机器将针对该控制指令的ACK信号发送至管理装置10A。
在步骤S405中,管理装置10A将针对自身接收到的控制指令(S401)的ACK信号发送至上位装置60。这样,管理装置10A在0:00~9:00的时间段(参照图11)中,对上位装置60与机器之间的信息的交换进行中介。这样,在上位装置60为管理主体的情况下,管理装置10A的控制部19使来自上位装置60的控制指令反映于空调机20或其他机器的控制。
从外,虽然在图12中已省略,但适当地反复进行将包含机器的最新的属性的数据经由管理装置10A向上位装置60发送的处理。即,在上位装置60为管理主体的情况下,管理装置10A的控制部19反复进行将表示空调机20以及其他机器的状态的信号发送至上位装置60的处理。此时,管理装置10A也可以基于机器的最新的属性来更新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由此,机器的管理主体在9:00刚刚从上位装置60切换为管理装置10A之后,使用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中包含的最新的属性,管理装置10A能够执行各机器的协作控制。
重复步骤S401~S405的处理后,当成为9:00时切换管理主体,在9:00~20:00的时间段进行步骤S406~S408的处理。
在步骤S406中,上位装置60将以预定的机器为对象的控制指令发送到管理装置10A。此外,成为步骤S406的处理的触发的预定条件成立。
在步骤S407中,管理装置10A将表示无法受理该控制指令的时间段的信号(无法受理的信号)作为对来自上位装置60的控制指令的响应,返回至上位装置60。即,在管理装置10A自身是管理主体的情况下,在从上位装置60接收到控制指令时(S406),管理装置10A的控制部19将表示不将该控制指令发送到空调机20或其他机器的信号返送给上位装置60(S407)。
在步骤S408中,管理装置10A执行机器的协作控制。此外,关于机器的协作控制,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图3的S107~S11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然后,在9:00~20:00的时间段内按规定反复进行步骤S406~408的处理。
这样,在管理装置10A自身是管理主体的情况下,无论有无来自上位装置60的控制指令(所谓忽略上位装置60),管理装置10A的控制部19基于各机器的状态的组合来控制空调机20或其他机器。由此,在9:00~20:00的时间段中,不受来自上位装置60的影响,而是基于预定的协作规则(参照图6),管理装置10A能够执行各机器的协作控制。
另外,在管理装置10A是机器的管理主体的情况下,管理装置10A的控制部19也可以不向上位装置60发送表示空调机20以及其他机器的状态的信号(属性)。这是因为,在9:00~20:00的时间段内,管理装置10A不接受来自上位装置60的控制指令,因此不需要将各机器的属性发送至上位装置60。
并且,当成为20:00时,虽然在图12中省略,但机器的管理主体从管理装置10A切换为上位装置60(参照图11)。这样,在机器的管理主体从管理装置10A切换为上位装置60时,管理装置10A也可以将表示空调机20以及其他机器的最新的状态的信号(属性)发送到上位装置60。由此,上位装置60能够在自身刚刚切换为机器的管理主体之后将预定的控制指令发送到机器。
与这样的机器的管理主体的切换相关的信息(参照图11)与对象列表、预定的协作规则一起包含在管理装置10A的机器管理用数据库17(参照图2B)中。
另外,管理装置10A也可以不将与机器的协作控制有关的预定的协作规则(参照图6)的信息通知给上位装置60。由此,在追加设置管理装置10A的情况下,无需在上位装置60中进行复杂的设定变更,因此能够减轻管理者的负担。
此外,20:00~24:00(参照图11)的时间段的时序图与图12的步骤S401~S40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3是表示管理装置10A的控制部19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在步骤S501中,控制部19判定当前时刻是否包含于管理装置10A的管理时间。此外,“管理时间”是以机器的动作为主体进行管理的时间段。在当前时刻包含于管理装置10A的管理时间的情况下(S501:是),控制部19的处理进入步骤S502。例如,在当前时刻为10:00的情况下,由于包含在9:00~20:00的管理时间(参照图11)中,因此控制部19的处理进入步骤S502。
在步骤S502中,控制部19判定是否从上位装置60接收到机器的控制指令。在从上位装置60接收到机器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S502:是),控制部19的处理进入步骤S503。
在步骤S503中,作为针对来自上位装置60的控制指令的响应,控制部19将表示无法受理该控制指令的信号(无法受理的信号)发送至上位装置60,进入步骤S504的处理。另外,在步骤S502中,在没有从上位装置60接收到机器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S502:否),控制部19的处理也进入步骤S504。
在步骤S504中,控制部19执行机器的协作控制。另外,关于协作控制,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图3的S107~S11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步骤S504中进行了机器的协作控制之后,控制部19的处理返回到“开始”(“返回”)。
另一方面,在步骤S501中,在当前时刻不包含于管理装置10A的管理时间的情况下(S501:否),控制部19的处理进入步骤S505。例如,在当前时刻为8:00的情况下,该当前时刻不包含在9:00~20:00的管理装置10A的管理时间(参照图11)中,另一方面,包含在上位装置60的管理时间中,因此控制部19的处理进入步骤S505。
在步骤S505中,控制部19判定是否从上位装置60接收到机器的控制指令。在从上位装置60接收到机器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S505:是),控制部19的处理进入步骤S506。
在步骤S506中,控制部19将从上位装置60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发送到预定的机器。在进行了步骤S506的处理之后,控制部19的处理返回到“开始”(“返回”)。
另外,在步骤S505中没有从上位装置60接收到机器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S505:否),控制部19的处理也返回到“开始”(“返回”)。
<效果>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预定的时间段(例如,0:00~9:00),管理装置10A对从上级装置60向机器的控制指令进行中介(图12的S401~S405)。另一方面,在另一时间段(例如9:00~20:00)中,无论有无来自上位装置60的控制指令,管理装置10A基于预定的协作规则(参照图6),执行机器的协作控制(图12的S406~S408)。由此,在预定的时间段,管理装置10A能够成为主体而执行机器间的协作控制。
另外,有时也对上位装置60与机器直接连接的现有的结构(未图示)附加地设置管理装置10A。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几乎不进行上位装置60的设定变更,而通过上位装置60和管理装置10A按时间段切换机器的管理主体。另外,关于机器的协作规则(参照图6)的变更,也能够由用户容易地进行。这样,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能够降低设置管理主体时的用户的工时和成本。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管理装置10、10A等在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中,说明了基于照明装置50和空调机20的状态的组合,管理装置10向空调机20发送预定的控制指令的处理(S111),但不限于此。即,如图14所示,也可以基于预定的协作规则,从管理装置10向多个种类的机器分别发送不同的控制指令。
图14是包含变形例的管理装置10的管理系统中的处理的时序图(适当参照图1)。
此外,在图14中,对与图3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
如图14所示,在从监视摄像机30、空调机20、进出室系统40以及照明装置50分别向管理装置10发送了预定的属性的情况下(S108p、S108a~S108c),管理装置10更新机器管理数据库(S109),确定控制指令的对象、内容(S110)。然后,在图14的例子中,管理装置10向空调机20、进出室系统40以及照明装置50分别发送预定的控制指令(S111a~S111c)。这些控制指令被发送的时刻可以大致同时,另外,也可以适当地错开。然后,在各机器中反映控制指令(S112a~S1112c),ACK信号被返送给管理装置10(S113a~S113c)。在这样的处理中,例如,在由于预定的装置处于驱动中而无法通过门锁机构41(参照图1)进行上锁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遥控器24、25等向用户通知该情况。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管理装置10进行基于预定的协作规则的机器的控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空调机20的遥控器24、25(参照图1)中内置控制部19(参照图2A、图2B),该遥控器24、25基于预定的协作规则来控制机器。另外,也可以使用云计算的系统(未图示)进行基于预定的协作规则的机器的控制。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基于时间段(参照图11)进行机器的管理主体的切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星期几或日期来代替时间段,也可以将它们中的多个适当组合。即,也可以基于时间段、星期几以及日期中的至少一个来进行对空调机20以及其他机器进行管理的管理主体的切换。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管理装置10A是管理主体的情况下,在从上位装置60接收到控制指令时(图12的S406),管理装置10将无法受理的信号返送给上位装置60的处理(S407),但不限于此。即,在管理装置10A为管理主体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从上位装置60接收到控制指令时,不从管理装置10A对上位装置60特别地返送(忽略上位装置60)。
另外,例如,在管理装置10A自身为管理主体的情况下,在从上位装置60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部19在该控制指令符合预先设定的预定的控制指令(例如,空调机20的运转停止)时,将该控制指令发送到空调机20或其他机器,当该控制指令不符合预先设定的预定的控制指令时,也可以不将该控制指令发送到空调机20或其他机器。由此,即使在管理装置10A为管理主体的时间段,也能够使来自上位装置60的控制指令的一部分选择性地反映于空调机20等。
另外,在管理装置10A自身为管理主体的情况下,在从上位装置60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部19虽然实际上不将该控制指令发送到空调机20或其他机器,但也可以向上位装置60返回表示已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到空调机20或其他机器的信号。由此,例如,即使上位装置60被设定为在控制指令未反映于机器的情况下发出错误消息,也不会发出该错误消息,管理装置10A可以成为管理主体而进行机器的协作控制。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管理装置10A是管理主体的情况下,控制部19不向上位装置60发送表示空调机20或者其他机器的状态的信号的处理,但不限于此。即,在上位装置60是管理主体的情况下,控制部19反复进行将表示空调机20以及其他机器的状态的信号发送到上位装置60的处理,即使在管理装置10A自身是管理主体的情况下,也可以反复进行将表示空调机20以及其他机器的状态的信号发送到上位装置60的处理。由此,在管理主体刚刚切换为上位装置60之后,上位装置60能够经由管理装置10A发送与各机器相关的预定的控制指令。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设置一台管理装置10A(参照图1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呈树状对上位装置60连接有多台管理装置10A,进而对各个管理装置10A呈树状连接有空调机20、其他机器的结构。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管理装置10的第二机器网通信接口16b(参照图2A)经由第二机器网kb与3种机器(监视摄像机30、门锁机构41及照明装置50:参照图1)连接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管理装置10的第二机器网通信接口16b(参照图2A)经由第二机器网kb连接于与空调机20不同种类的一个或多个机器的结构。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与空调机20(参照图1)分开地设置监视摄像机30(参照图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即,在空调机20具有基于摄像机等(未图示)的拍摄结果来检测室内人员的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室内人员的检测结果包含在属性中,空调机20将该属性的信息发送给管理装置10。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使用经由制冷剂配管(未图示)连接室外机21(参照图1)和2台室内机22、23(参照图1)的多型空调机2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即,能够将各实施方式应用于各种空调机。
另外,除了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预定的程序以外,数据库、文件等信息也能够保存在存储器、硬盘、SSD(Solid State Drive)等记录装置、IC(Integrated Circuit)卡、SD卡、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等记录介质中。
另外,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记载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另外,上述的机构、结构表示在说明上所需要的部分,在产品上不一定表示全部的机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00管理系统;
10,10A管理装置;
20空调机;
30监控摄像机(机器);
41门锁机构(仪器);
50照明装置(机器);
16a第一机器网通信接口(第一通信部);
16b第二机器网通信接口(第二通信部);
16c第三机器网通信接口(第三通信部);
19控制部;
ka 第一机器网;
kb 第二机器网;
kc第三机器网;
60上位装置。

Claims (10)

1.一种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通信部,其经由第一机器网与空调机连接;
第二通信部,其经由第二机器网连接至与所述空调机不同种类的一个或多个机器;以及
第三通信部,其能够与上位装置连接,
并且,所述管理装置具备:控制部,其基于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部接收的所述空调机的状态与经由所述第二通信部接收的所述机器的状态的组合,控制所述空调机或所述机器,
所述上位装置经由第三机器网与所述第三通信部连接,
基于时间段、星期几以及日期中的至少一个来进行管理所述空调机和所述机器的管理主体的切换,
在所述上位装置为所述管理主体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来自所述上位装置的控制指令反映于所述空调机或所述机器的控制,
在所述管理装置自身为所述管理主体的情况下,无论有无来自所述上位装置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部都基于所述组合来控制所述空调机或所述机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理装置自身为所述管理主体的情况下,在从所述上位装置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所述控制部向所述上位装置返送表示不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空调机或所述机器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理装置自身为所述管理主体的情况下,在从所述上位装置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控制指令符合预先设定的预定的控制指令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空调机或所述机器,在所述控制指令不符合预先设定的所述预定的控制指令时,不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空调机或所述机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理装置自身为所述管理主体的情况下,在从所述上位装置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所述控制部不将所述控制指令实际发送给所述空调机或所述机器,但向所述上位装置返送表示已向所述空调机或所述机器发送所述控制指令的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装置不向所述上位装置通知预定的协作规则的信息,该预定的协作规则的信息规定基于所述组合的控制内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位装置是所述管理主体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反复进行将表示所述空调机以及所述机器的状态的信号发送至所述上位装置的处理,
在所述管理装置自身为所述管理主体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不将表示所述空调机以及所述机器的状态的信号发送至所述上位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理主体从所述管理装置切换为所述上位装置时,所述管理装置将表示所述空调机和所述机器的最新的状态的信号发送至所述上位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位装置是所述管理主体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反复进行将表示所述空调机以及所述机器的状态的信号发送至所述上位装置的处理,
即使在所述管理装置自身是所述管理主体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也反复进行将表示所述空调机以及所述机器的状态的信号发送至所述上位装置的处理。
9.一种由管理装置执行的管理方法,所述管理装置具备:第一通信部,其经由第一机器网与空调机连接;第二通信部,其经由第二机器网连接至与所述空调机不同种类的一个或多个机器;第三通信部,其能够与上位装置连接,并且所述管理装置具备控制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位装置经由第三机器网与所述第三通信部连接,
所述控制部基于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部接收的所述空调机的状态与经由所述第二通信部接收的所述机器的状态的组合,控制所述空调机或所述机器,
基于时间段、星期几以及日期中的至少一个来进行管理所述空调机和所述机器的管理主体的切换,
在所述上位装置为所述管理主体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来自所述上位装置的控制指令反映于所述空调机或所述机器的控制,
在所述管理装置自身为所述管理主体的情况下,无论有无来自所述上位装置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部都基于所述组合来控制所述空调机或所述机器。
10.一种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记录有程序,其特征在于,
该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理方法。
CN201980095865.1A 2019-05-23 2019-05-23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Active CN1137484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20512 WO2020235094A1 (ja) 2019-05-23 2019-05-23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8415A CN113748415A (zh) 2021-12-03
CN113748415B true CN113748415B (zh) 2024-01-30

Family

ID=73458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5865.1A Active CN113748415B (zh) 2019-05-23 2019-05-23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36705A1 (zh)
JP (1) JP6994606B2 (zh)
CN (1) CN113748415B (zh)
WO (1) WO20202350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85724A (ja) * 2018-03-30 2019-10-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8212A (zh) * 2013-01-25 2015-08-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94119A (ja) * 2004-09-24 2006-04-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ネット家電機器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10025497A (ja) * 2008-07-23 2010-02-04 Daikin Ind Ltd 監視装置、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監視プログラム
JP5562468B1 (ja) * 2013-04-26 2014-07-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コントローラ、エネルギーマネジメントシステム、遠隔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WO2015155991A1 (ja) 2014-04-10 2017-04-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機器連携制御システム、機器制御装置、機器、機器連携制御システムの機器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8212A (zh) * 2013-01-25 2015-08-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94606B2 (ja) 2022-01-14
CN113748415A (zh) 2021-12-03
WO2020235094A1 (ja) 2020-11-26
US20220236705A1 (en) 2022-07-28
JPWO2020235094A1 (zh) 2020-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57033B (zh) 空调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
US10924296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control apparatus, installation-location-ascertainment support system, installation-location-setting support system, installation-location-ascertainment support method, installation-location-setting support method, and program
EP0844541A2 (en) Apparatus management system
US20110087377A1 (en)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WO2011027587A1 (ja) 設備制御装置
CN103676821A (zh) 建立控制关系的方法,配置设备和联网设备
JP2017187195A (ja) 空調制御装置、空調制御システム、空調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3748415B (zh)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JP2010007887A (ja) 建造物管理サーバ、建造物管理方法および建造物管理プログラム
JP6111988B2 (ja) 空気調和機
KR20190110861A (ko)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네트워크 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JP7112052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およ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のプログラム更新方法
US20170026507A1 (en) Controller,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ntrol system
CN112005297A (zh) 信息输出方法、信息输出装置以及程序
WO2017013740A1 (ja) 規則生成装置、規則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33044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US20210072776A1 (en) Operating terminal and facility device control system
JP2008101799A (ja) 空調管理装置、空調管理方法および空調管理プログラム
DE112015006528T5 (de) Haushaltsgerät, Kommunikationsadapter, Steuerungsverfahren und Programm
JPH0271700A (ja) 空気調和機における識別情報確認方式
JP3643629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自動運転設定方法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6878123B2 (ja) 制御装置、無線端末交換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23238182A1 (ja) 空調連携システム、および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
CN112889295B (zh) 远程管理装置及远程管理系统
JPH09210432A (ja) 空調管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