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38725A - 一种气流流向控制阀及其飞机座舱盖开闭控制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流流向控制阀及其飞机座舱盖开闭控制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38725A
CN113738725A CN202111048541.8A CN202111048541A CN113738725A CN 113738725 A CN113738725 A CN 113738725A CN 202111048541 A CN202111048541 A CN 202111048541A CN 113738725 A CN113738725 A CN 1137387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exhaust
control
hole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85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38725B (zh
Inventor
李伟
姚向茹
杨永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First Aircraft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AVIC First Aircraft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C First Aircraft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AVIC First Aircraft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10485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387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38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8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38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87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21Valv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e fluid chambers of an actu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00Fuselag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common to fuselages, wings, stabilising surfaces or the like
    • B64C1/14Windows; Doors; Hatch covers or access panels; Surrounding frame structures; Canopie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pressure sensors, water deflectors, hinges, seals, handles, latches, windscreen wipers
    • B64C1/1476Canopies; Windscreens or similar transparent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5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 E05F15/5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for swinging w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气流流向控制阀,包括:阀体,其上具有第一通气孔、第一进气孔、第一排气孔、第二通气孔、第二进气孔、第二排气孔,其内具有第一通气腔、第二通气腔、连通孔;转轴,贯穿连通孔设置,一端伸入第一通气腔,该端外壁具有第一进气控制凸轮、第一排气控制凸轮,另一端伸入第二通气腔,该端外壁具有第二进气控制凸轮、第二排气控制凸轮;转轴能够相对阀体转动,从而使气流流向控制阀具有: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第一排气控制凸轮控制封堵第一排气孔,第二进气控制凸轮控制封堵第二进气孔;第二气流流向控制状态,第一进气控制凸轮控制封堵第一进气孔,第二排气控制凸轮控制封堵第二排气孔。此外,涉及一种飞机座舱盖开闭控制机构。

Description

一种气流流向控制阀及其飞机座舱盖开闭控制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飞机座舱盖开闭控制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流流向控制阀及其飞机座舱盖开闭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飞机座舱盖的开关多通过作动筒进行控制,作动筒连接在飞机座舱盖、口框之间,向作动筒的无杆腔充入高压气体,同时将作动筒有感腔内的气体排出,可使作动筒的活塞杆伸出,使飞机座舱盖打开,向作动筒的有杆腔充入高压气体,同时将作动筒无杆腔内气体排出,可使作动筒活塞杆缩回,使飞机座舱盖关闭。
当前,为实现上述对作动筒的控制,设计有复杂的管路及其阀门,重量较大,以及需要占据较大的机上空间,且不能够可靠的保证阀门间动作的协调性,不能高效的实现对飞机座舱盖开关的控制。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
需注意的是,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流流向控制阀及其飞机座舱盖开闭控制机构,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提供一种气流流向控制阀,包括:
阀体,其上具有第一通气孔、第一进气孔、第一排气孔、第二通气孔、第二进气孔、第二排气孔,其内具有第一通气腔、第二通气腔、连通孔;其中,第一通气孔、第一进气孔、第一排气孔与第一通气腔连通;第二通气孔、第二进气孔、第二排气孔与第二通气腔连通;第一通气腔、第二通气腔间通过连通孔连通;
转轴,贯穿连通孔设置,一端伸入第一通气腔,该端外壁具有第一进气控制凸轮、第一排气控制凸轮,另一端伸入第二通气腔,该端外壁具有第二进气控制凸轮、第二排气控制凸轮;
转轴能够相对阀体转动,从而使气流流向控制阀具有:
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第一排气控制凸轮控制封堵第一排气孔,第二进气控制凸轮控制封堵第二进气孔;
第二气流流向控制状态,第一进气控制凸轮控制封堵第一进气孔,第二排气控制凸轮控制封堵第二排气孔。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中,还包括:
第一通气嘴,连接在阀体上,与第一通气孔连通;
第二通气嘴,连接在阀体上,与第二通气孔连通。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中,还包括:
第一进气嘴,连接在阀体上,其内通道与第一进气孔连通;
第一进气控制杆,贯穿第一进气孔设置,一端伸入第一通气腔,另一端伸入第一进气嘴、阀体之间,该端外壁具有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
第一进气控制弹簧,连接在第一进气嘴、第一进气控制杆朝向第一进气嘴的一端之间,依靠弹性力,推动第一进气控制杆,将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压紧在阀体上,封堵第一进气孔;
第二进气嘴,连接在阀体上,其内通道与第二进气孔连通;
第二进气控制杆,贯穿第二进气孔设置,一端伸入第二通气腔,另一端伸入第二进气嘴、阀体之间,该端外壁具有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
第二进气控制弹簧,连接在第二进气嘴、第二进气控制杆朝向第二进气嘴的一端之间,依靠弹性力,推动第二进气控制杆,将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压紧在阀体上,封堵第二进气孔;
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
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一进气控制凸轮与第一进气控制杆伸入第一通气腔中的一端接触,推动第一进气控制杆克服第一进气控制弹簧的弹性力运动,使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与阀体分离,解除对第一进气孔的封堵;
第二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二进气控制凸轮与第二进气控制杆伸入第二通气腔中的一端接触,推动第二进气控制杆克服第二进气控制弹簧的弹性力运动,使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与阀体分离,解除对第二进气孔的封堵。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中,阀体上具有第一进气导向孔、第二进气导向孔;
第一进气导向孔连通第一进气孔、第一进气嘴内的通道;
第一进气控制弹簧将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压紧在第一进气导向孔中;
第二进气导向孔连通第二进气孔、第二进气嘴内的通道;
第二进气控制弹簧将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压紧在第二进气导向孔中;
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
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脱出第一进气导向孔;
第二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脱出第二进气导向孔。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中,还包括:
第一进气控制垫环,套接在第一进气控制杆上,位于阀体、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之间;
第二进气控制垫环,套接在第二进气控制杆上,位于阀体、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中,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上具有第一进气控制环形边,第一进气控制环形边环绕第一进气控制垫环;
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上具有第二进气控制环形边,第二进气控制环形边环绕第二进气控制垫环。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中,第一阀体上具有第一进气控制环形凸出、第二进气控制环形凸出;
第一进气环形凸出环绕第一进气孔,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将第一进气控制垫环压紧在第一进气控制环形凸出上;
第二进气控制环形凸出环绕第二进气孔,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将第二进气控制垫环压紧在第二进气控制环形凸出上;
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
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一进气控制垫环与第一进气环形凸出分离;
第二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二进气控制垫环与第二进气控制环形凸出分离。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中,还包括:
第一排气嘴,连接在阀体上,其内通道与第一排气孔连通;
第一排气控制杆,贯穿第一排气孔设置,一端伸入第一通气腔,另一端伸入第一排气嘴、阀体之间,该端外壁具有第一排气控制凸出部位;
第一排气控制弹簧,套设在第一排气控制杆上,连接在阀体、第一排气控制凸出部位之间,依靠弹性力,推动第一排气控制杆,将第一排气控制凸出部位压紧在第一排气嘴上,封堵第一排气嘴内的通道;
第一排气控制套环,套设在第一排气控制凸轮外周,与第一排气控制杆伸入第一通气腔的一端连接;
第二排气嘴,连接在阀体上,其内通道与第二排气孔连通;
第二排气控制杆,贯穿第二排气孔设置,一端伸入第二通气腔,另一端伸入第二排气嘴、阀体之间,该端外壁具有第二排气控制凸出部位;
第二排气控制弹簧,套设在第二排气控制杆上,连接在阀体、第二排气控制凸出部位之间,依靠弹性力,推动第二排气控制杆,将第二排气控制凸出部位压紧在第二排气嘴上,封堵第二排气嘴内的通道;
第二排气控制套环,套设在第二排气控制凸轮外周,与第二排气控制杆伸入第一通气腔的一端连接;
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
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二排气控制凸轮推动第二排气控制套环偏动,带动第二排气控制杆克服第二排气控制弹簧的弹性力运动,使第二排气控制凸出部位与第二排气嘴分离,解除对第二排气嘴内通道的封堵;
第二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一排气控制凸轮推动第一排气控制套环偏动,带动第一排气控制杆克服第一排气控制弹簧的弹性力运动,使第一排气控制凸出部位与第一排气嘴分离,解除对第一排气嘴内通道的封堵。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中,阀体具有多个第一排气导流孔、第二排气导流孔;
各个第一排气导流孔环绕第一排气孔,连通第一通气腔、第一排气嘴的内部通道;
各个第二排气导流孔环绕第二排气孔,连通第二通气腔、第二排气嘴的内部通道。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中,第一排气控制杆朝向第一排气嘴一端的端面上具有第一进气控制凸出;
第二排气控制杆朝向第二排气嘴一端的端面上具有第二进气控制凸出;
气流流向控制阀,还包括:
第一排气控制垫,连接在第一排气控制杆朝向第一排气嘴一端的端面上,套接在第一进气控制凸出上;
第二排气控制垫,连接在第二排气控制杆朝向第二排气嘴一端的端面上,套接第二进气控制凸出上。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中,转轴由两段沿轴向对接而成,为转轴第一段、转轴第二段;
转轴第一段伸入第一通气腔,外壁具有第一进气控制凸轮、第一排气控制凸轮;
转轴第二段伸入第二通气腔,外壁具有第二进气控制凸轮、第二排气控制凸轮;
阀体上具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
气流流向控制阀还包括:
第一安装帽,套接在转轴第一段背向转轴第二段的一端,螺接在第一安装孔中;
第二安装帽,套接在转轴第二段背向转轴第一段的一端,螺接在第二安装孔中。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飞机座舱盖开闭控制机构,包括:
作动筒,连接在飞机座舱盖、飞机座舱盖口框之间;
任一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其第一通气嘴与作动筒无杆腔连通,第二通气嘴与作动筒有杆腔连通,第一进气嘴、第二进气嘴连通至高压气源;
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
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来自高气源的气体经第一进气嘴、第一进气孔、第一通气腔、第一通气孔、第一通气嘴充入无杆腔,同时,有杆腔内的气体经第二通气嘴、第二通气腔、第二排气导流孔、第二排气嘴排出,从而推动作动筒的活塞杆伸出,使飞机座舱盖打开;
第二气流流向状态时,来自高气源的气体经第二进气嘴、第二进气孔、第二通气腔、第二通气孔、第二通气嘴充入有杆腔,同时,无杆腔内的气体经第一通气嘴、第一通气腔、第一排气导流孔、第一排气嘴排出,从而推动作动筒的活塞杆缩回,使飞机座舱盖关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作动筒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流流向控制阀的外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向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的示意图;
其中:
1-阀体;2-转轴;3-第一进气控制凸轮;4-第一排气控制凸轮;5- 第二进气控制凸轮;6-第二排气控制凸轮;7-第一通气嘴;8-第二通气嘴; 9-第一进气嘴;10-第一进气控制杆;11-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2-第一进气控制弹簧;13-第二进气嘴;14-第二进气控制杆;15-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6-第二进气控制弹簧;17-第一进气控制垫环;18-第二进气控制垫环;19-第一排气嘴;20-第一排气控制杆;21-第一排气控制凸出部位;22-第一排气控制弹簧;23-第一排气控制套环;24-第二排气嘴; 25-第二排气控制杆;26-第二排气控制凸出部位;27-第二排气控制弹簧; 28-第二排气控制套环;29-第一排气控制垫;30-第二排气控制垫;31-第一安装帽;32-第二安装帽;33-作动筒;
A-无杆腔;B-有杆腔。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此外,附图用于示例性说明,其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限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其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其他相关部分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含义。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中心”、“竖直”、“水平”、“内”、“外”等表示方位的词语仅用以表示相对的方向或者位置关系,而非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发生改变后,其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第二”、“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用语,仅用于描述目的,用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而不能够将其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不应理解为对数量的绝对限制,而应理解为存在至少一个。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等类似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领域内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其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5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方面提供一种气流流向控制阀,包括:
阀体1,其上具有第一通气孔、第一进气孔、第一排气孔、第二通气孔、第二进气孔、第二排气孔,其内具有第一通气腔、第二通气腔、连通孔;其中,第一通气孔、第一进气孔、第一排气孔与第一通气腔连通;第二通气孔、第二进气孔、第二排气孔与第二通气腔连通;第一通气腔、第二通气腔间通过连通孔连通;
转轴2,贯穿连通孔设置,一端伸入第一通气腔,该端外壁具有第一进气控制凸轮3、第一排气控制凸轮4,另一端伸入第二通气腔,该端外壁具有第二进气控制凸轮5、第二排气控制凸轮6;
转轴2能够相对阀体1转动,从而使气流流向控制阀具有:
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第一排气控制凸轮4控制封堵第一排气孔,第二进气控制凸轮5控制封堵第二进气孔;
第二气流流向控制状态,第一进气控制凸轮3控制封堵第一进气孔,第二排气控制凸轮6控制封堵第二排气孔。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气流流向控制阀,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将其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连通至高压气源,第一通气孔连通至连接在飞机座舱盖、口框之间的作动筒33的无杆腔A,第二通气孔连接在作动筒33的有杆腔B,以能够对作动筒33活塞杆的伸缩进行控制,进而能够控制飞机座舱盖的开关,具体操作可参照以下:
在需要打开飞机座舱盖时,设置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此时,第一进气孔、第二排气孔未被封堵,来自高压起源的气体可经第一进气孔、第一通气腔、第一通气孔充入无杆腔A,同时,有杆腔B内的气体可经第二通气孔、第二通气腔、第二排气孔排出,作动筒33的活塞杆伸出,驱动飞机座舱盖打开;
在需要将飞机座舱盖关闭时,设置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第二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此时,第一排气孔、第二进气孔未被封堵,来自高压起源的气体可经第而进气孔、第二通气腔、第二气孔充入有杆腔B,同时,无杆腔A内的气体可经第一通气孔、第一通气腔、第一排气孔排出,作动筒33的活塞杆缩回,使机座舱盖关闭。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气流流向控制阀,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其对控制作动筒33活塞杆伸缩的阀门进行了集成,可降低管路及其阀门的复杂程度,使重量减小,不需要占据过多的机上空间,此外,其上第一进气孔、第一排气孔、第二进气孔、第二排气孔的封堵以及封堵的解除,通过转轴2的转动带动第一进气控制凸轮3、第一排气控制凸轮4、第二进气控制凸轮5、第二排气控制凸轮6,协调性较好,可高效的实现对飞机座舱盖开关控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中,还包括:
第一通气嘴7,连接在阀体1上,与第一通气孔连通,可连通至作动筒33的无杆腔A;
第二通气嘴8,连接在阀体1上,与第二通气孔连通,可连通至作动筒33的有杆腔B。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中,还包括:
第一进气嘴9,连接在阀体1上,其内通道与第一进气孔连通,可连通至高压气源;
第一进气控制杆10,贯穿第一进气孔设置,一端伸入第一通气腔,另一端伸入第一进气嘴9、阀体1之间,该端外壁具有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1;
第一进气控制弹簧12,连接在第一进气嘴9、第一进气控制杆 10朝向第一进气嘴9的一端之间,依靠弹性力,推动第一进气控制杆10,将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1压紧在阀体1上,封堵第一进气孔,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1同时受到来自高压气源气体的作用,在阀体1上压紧可靠,能够有效保证对第一进气孔的封堵;
第二进气嘴13,连接在阀体1上,其内通道与第二进气孔连通,可连通至高压气源;
第二进气控制杆14,贯穿第二进气孔设置,一端伸入第二通气腔,另一端伸入第二进气嘴13、阀体1之间,该端外壁具有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5;
第二进气控制弹簧16,连接在第二进气嘴13、第二进气控制杆 14朝向第二进气嘴13的一端之间,依靠弹性力,推动第二进气控制杆 14,将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5压紧在阀体1上,封堵第二进气孔,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5同时受到来自高压气源气体的作用,在阀体1上压紧可靠,能够有效保证对第二进气孔的封堵;
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
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一进气控制凸轮3与第一进气控制杆10伸入第一通气腔中的一端接触,推动第一进气控制杆10克服第一进气控制弹簧12的弹性力以及受到的来自高压气源气体的作用力运动,使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1与阀体1分离,解除对第一进气孔的封堵;
第二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二进气控制凸轮5与第二进气控制杆14伸入第二通气腔中的一端接触,推动第二进气控制杆14克服第二进气控制弹簧16的弹性力以及受到的来自高压气源气体的作用力运动,使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5与阀体1分离,解除对第二进气孔的封堵。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中,阀体1上具有第一进气导向孔、第二进气导向孔;
第一进气导向孔连通第一进气孔、第一进气嘴9内的通道;
第一进气控制弹簧12将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1压紧在第一进气导向孔中;
第二进气导向孔连通第二进气孔、第二进气嘴13内的通道;
第二进气控制弹簧16将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5压紧在第二进气导向孔中;
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
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1脱出第一进气导向孔;
第二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5脱出第二进气导向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中,还包括:
第一进气控制垫环17,套接在第一进气控制杆10上,位于阀体1、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1之间,可被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1压紧在阀体1上,保证对第一进气孔的可靠封堵,在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第一流向控制状态时,与阀体1分离,解除对第一进气孔的封堵;
第二进气控制垫环18,套接在第二进气控制杆14上,位于阀体1、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5之间,可被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5压紧在阀体1上,保证对第二进气孔的可靠封堵,在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第二流向控制状态时,与阀体1分离,解除对第二进气孔的封堵。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中,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1上具有第一进气控制环形边,第一进气控制环形边环绕第一进气控制垫环17,将第一进气控制垫环17限制在其内,防止第一进气控制垫环17发生严重变形,失去密封效果;
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5上具有第二进气控制环形边,第二进气控制环形边环绕第二进气控制垫环18,将第二进气控制垫环18限制在其内,防止第二进气控制垫环18发生严重变形,失去密封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中,第一阀体 1上具有第一进气控制环形凸出、第二进气控制环形凸出;
第一进气环形凸出环绕第一进气孔,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1 将第一进气控制垫环17压紧在第一进气控制环形凸出上,该种情形下第一进气控制垫环17仅局部与第一进气控制环形凸出接触的部位受力,较容易发生变形,变形部分可将第一进气控制环形凸出包覆,以此,能够有效保证对第一进气孔的封堵;
第二进气控制环形凸出环绕第二进气孔,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5将第二进气控制垫环18压紧在第二进气控制环形凸出上,该种情形下第二进气控制垫环18仅局部与第二进气控制环形凸出接触的部位受力,较容易发生变形,变形部分可将第二进气控制环形凸出包覆,以此,能够有效保证对第一进气孔的封堵;
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
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一进气控制垫环17与第一进气环形凸出分离;
第二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二进气控制垫环18与第二进气控制环形凸出分离。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中,还包括:
第一排气嘴19,连接在阀体1上,其内通道与第一排气孔连通,与外部连通;
第一排气控制杆20,贯穿第一排气孔设置,一端伸入第一通气腔,另一端伸入第一排气嘴19、阀体1之间,该端外壁具有第一排气控制凸出部位21;
第一排气控制弹簧22,套设在第一排气控制杆20上,连接在阀体1、第一排气控制凸出部位21之间,依靠弹性力,推动第一排气控制杆20,将第一排气控制凸出部位21压紧在第一排气嘴19上,封堵第一排气嘴19内的通道,第一排气控制凸出部位21同时受到来自作动筒 33无杆腔A内气体的作用,在第一排气嘴19上压紧可靠,能够有效保证对第一排气嘴19内通道的封堵;
第一排气控制套环23,套设在第一排气控制凸轮4外周,与第一排气控制杆20伸入第一通气腔的一端连接;
第二排气嘴24,连接在阀体1上,其内通道与第二排气孔连通;
第二排气控制杆25,贯穿第二排气孔设置,一端伸入第二通气腔,另一端伸入第二排气嘴24、阀体1之间,该端外壁具有第二排气控制凸出部位26;
第二排气控制弹簧27,套设在第二排气控制杆25上,连接在阀体1、第二排气控制凸出部位26之间,依靠弹性力,推动第二排气控制杆25,将第二排气控制凸出部位26压紧在第二排气嘴24上,封堵第二排气嘴24内的通道,第二排气控制凸出部位26同时受到来自作动筒 33有杆腔B内气体的作用,在第二排气嘴24上压紧可靠,能够有效保证对第二排气嘴24内通道的封堵;
第二排气控制套环28,套设在第二排气控制凸轮6外周,与第二排气控制杆25伸入第一通气腔的一端连接;
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
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二排气控制凸轮6推动第二排气控制套环28偏动,带动第二排气控制杆25克服第二排气控制弹簧27的弹性力以及来自无杆腔A内气体的作用力运动,使第二排气控制凸出部位26与第二排气嘴24分离,解除对第二排气嘴24内通道的封堵;
第二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一排气控制凸轮4推动第一排气控制套环23偏动,带动第一排气控制杆20克服第一排气控制弹簧22的弹性力以及来自有杆腔B内气体的作用力运动,使第一排气控制凸出部位21与第一排气嘴19分离,解除对第一排气嘴19内通道的封堵。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中,阀体1具有多个第一排气导流孔、第二排气导流孔;
各个第一排气导流孔环绕第一排气孔,连通第一通气腔、第一排气嘴19的内部通道,在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第二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无杆腔A内的气体可经第一通气嘴9、第一通气腔、第一排气导流孔、第一排气嘴19排出;
各个第二排气导流孔环绕第二排气孔,连通第二通气腔、第二排气嘴24的内部通道,在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有杆腔B内的气体可经第二通气嘴10、第二通气腔、第二排气导流孔、第二排气嘴24排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中,第一排气控制杆20朝向第一排气嘴19一端的端面上具有第一进气控制凸出;
第二排气控制杆25朝向第二排气嘴24一端的端面上具有第二进气控制凸出;
气流流向控制阀,还包括:
第一排气控制垫29,连接在第一排气控制杆20朝向第一排气嘴19一端的端面上,套接在第一进气控制凸出上,可被第一排气控制杆20压紧在第一排气嘴19上,保证对第一排气嘴19的封堵效果,在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第二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与第一排气嘴19分离,解除对第一排气嘴19内通道的封堵;
第二排气控制垫30,连接在第二排气控制杆25朝向第二排气嘴24一端的端面上,套接第二进气控制凸出上,可被第二排气控制杆25 压紧在第二排气嘴24上,保证对第二排气嘴24的封堵效果,在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与第二排气嘴24分离,解除对第二排气嘴24内通道的封堵。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中,转轴1由两段沿轴向对接而成,为转轴第一段、转轴第二段;
转轴第一段伸入第一通气腔,外壁具有第一进气控制凸轮3、第一排气控制凸轮4;
转轴第二段伸入第二通气腔,外壁具有第二进气控制凸轮5、第二排气控制凸轮6;
阀体1上具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
气流流向控制阀还包括:
第一安装帽31,套接在转轴第一段背向转轴第二段的一端,螺接在第一安装孔中,以方便转轴第一段的安装;
第二安装帽32,套接在转轴第二段背向转轴第一段的一端,螺接在第二安装孔中,以方便转轴第二段的安装。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飞机座舱盖开闭控制机构,包括:
作动筒33,连接在飞机座舱盖、飞机座舱盖口框之间;
任一上述的气流流向控制阀,其第一通气嘴7与作动筒33无杆腔A连通,第二通气嘴8与作动筒33有杆腔B连通,第一进气嘴9、第二进气嘴10连通至高压气源;
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
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来自高气源的气体经第一进气嘴9、第一进气孔、第一通气腔、第一通气孔、第一通气嘴7充入无杆腔A,同时,有杆腔B内的气体经第二通气嘴10、第二通气腔、第二排气导流孔、第二排气嘴24排出,从而推动作动筒33的活塞杆伸出,使飞机座舱盖打开;
第二气流流向状态时,来自高气源的气体经第二进气嘴10、第二进气孔、第二通气腔、第二通气孔、第二通气嘴8充入有杆腔B,同时,无杆腔A内的气体经第一通气嘴9、第一通气腔、第一排气导流孔、第一排气嘴19排出,从而推动作动筒33的活塞杆缩回,使飞机座舱盖关闭。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飞机座舱盖开闭控制机构装置,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其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气流流向控制阀,为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气流流向控制阀的具体应用,具体相关之处可参见气流流向控制阀相关部分说明即可,其技术效果也可参考气流流向控制阀相关部分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领域内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流流向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1),其上具有第一通气孔、第一进气孔、第一排气孔、第二通气孔、第二进气孔、第二排气孔,其内具有第一通气腔、第二通气腔、连通孔;其中,第一通气孔、第一进气孔、第一排气孔与第一通气腔连通;第二通气孔、第二进气孔、第二排气孔与第二通气腔连通;第一通气腔、第二通气腔间通过连通孔连通;
转轴(2),贯穿连通孔设置,一端伸入第一通气腔,该端外壁具有第一进气控制凸轮(3)、第一排气控制凸轮(4),另一端伸入第二通气腔,该端外壁具有第二进气控制凸轮(5)、第二排气控制凸轮(6);
转轴(2)能够相对阀体(1)转动,从而使气流流向控制阀具有:
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第一排气控制凸轮(4)控制封堵第一排气孔,第二进气控制凸轮(5)控制封堵第二进气孔;
第二气流流向控制状态,第一进气控制凸轮(3)控制封堵第一进气孔,第二排气控制凸轮(6)控制封堵第二排气孔。
2.根据权要求1的气流流向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一通气嘴(7),连接在阀体(1)上,与第一通气孔连通;
第二通气嘴(8),连接在阀体(1)上,与第二通气孔连通。
3.根据权要求1的气流流向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一进气嘴(9),连接在阀体(1)上,其内通道与第一进气孔连通;
第一进气控制杆(10),贯穿第一进气孔设置,一端伸入第一通气腔,另一端伸入第一进气嘴(9)、阀体(1)之间,该端外壁具有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1);
第一进气控制弹簧(12),连接在第一进气嘴(9)、第一进气控制杆(10)朝向第一进气嘴(9)的一端之间,依靠弹性力,推动第一进气控制杆(10),将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1)压紧在阀体(1)上,封堵第一进气孔;
第二进气嘴(13),连接在阀体(1)上,其内通道与第二进气孔连通;
第二进气控制杆(14),贯穿第二进气孔设置,一端伸入第二通气腔,另一端伸入第二进气嘴(13)、阀体(1)之间,该端外壁具有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5);
第二进气控制弹簧(16),连接在第二进气嘴(13)、第二进气控制杆(14)朝向第二进气嘴(13)的一端之间,依靠弹性力,推动第二进气控制杆(14),将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5)压紧在阀体(1)上,封堵第二进气孔;
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
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一进气控制凸轮(3)与第一进气控制杆(10)伸入第一通气腔中的一端接触,推动第一进气控制杆(10)克服第一进气控制弹簧(12)的弹性力运动,使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1)与阀体(1)分离,解除对第一进气孔的封堵;
第二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二进气控制凸轮(5)与第二进气控制杆(14)伸入第二通气腔中的一端接触,推动第二进气控制杆(14)克服第二进气控制弹簧(16)的弹性力运动,使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5)与阀体(1)分离,解除对第二进气孔的封堵。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气流流向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阀体(1)上具有第一进气导向孔、第二进气导向孔;
第一进气导向孔连通第一进气孔、第一进气嘴(9)内的通道;
第一进气控制弹簧(12)将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1)压紧在第一进气导向孔中;
第二进气导向孔连通第二进气孔、第二进气嘴(13)内的通道;
第二进气控制弹簧(16)将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5)压紧在第二进气导向孔中;
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
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1)脱出第一进气导向孔;
第二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5)脱出第二进气导向孔。
5.根据权利要求3的气流流向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一进气控制垫环(17),套接在第一进气控制杆(10)上,位于阀体(1)、第一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1)之间;
第二进气控制垫环(18),套接在第二进气控制杆(14)上,位于阀体(1)、第二进气控制凸出部位(15)之间。
6.根据权要求1的气流流向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一排气嘴(19),连接在阀体(1)上,其内通道与第一排气孔连通;
第一排气控制杆(20),贯穿第一排气孔设置,一端伸入第一通气腔,另一端伸入第一排气嘴(19)、阀体(1)之间,该端外壁具有第一排气控制凸出部位(21);
第一排气控制弹簧(22),套设在第一排气控制杆(20)上,连接在阀体(1)、第一排气控制凸出部位(21)之间,依靠弹性力,推动第一排气控制杆(20),将第一排气控制凸出部位(21)压紧在第一排气嘴(19)上,封堵第一排气嘴(19)内的通道;
第一排气控制套环(23),套设在第一排气控制凸轮(4)外周,与第一排气控制杆(20)伸入第一通气腔的一端连接;
第二排气嘴(24),连接在阀体(1)上,其内通道与第二排气孔连通;
第二排气控制杆(25),贯穿第二排气孔设置,一端伸入第二通气腔,另一端伸入第二排气嘴(24)、阀体(1)之间,该端外壁具有第二排气控制凸出部位(26);
第二排气控制弹簧(27),套设在第二排气控制杆(25)上,连接在阀体(1)、第二排气控制凸出部位(26)之间,依靠弹性力,推动第二排气控制杆(25),将第二排气控制凸出部位(26)压紧在第二排气嘴(24)上,封堵第二排气嘴(24)内的通道;
第二排气控制套环(28),套设在第二排气控制凸轮(6)外周,与第二排气控制杆(25)伸入第一通气腔的一端连接;
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
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二排气控制凸轮(6)推动第二排气控制套环(28)偏动,带动第二排气控制杆(25)克服第二排气控制弹簧(27)的弹性力运动,使第二排气控制凸出部位(26)与第二排气嘴(24)分离,解除对第二排气嘴(24)内通道的封堵;
第二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第一排气控制凸轮(4)推动第一排气控制套环(23)偏动,带动第一排气控制杆(20)克服第一排气控制弹簧(22)的弹性力运动,使第一排气控制凸出部位(21)与第一排气嘴(19)分离,解除对第一排气嘴(19)内通道的封堵。
7.根据权要求6的气流流向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阀体(1)具有多个第一排气导流孔、第二排气导流孔;
各个第一排气导流孔环绕第一排气孔,连通第一通气腔、第一排气嘴(19)的内部通道;
各个第二排气导流孔环绕第二排气孔,连通第二通气腔、第二排气嘴(24)的内部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6的气流流向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第一排气控制杆(20)朝向第一排气嘴(19)一端的端面上具有第一进气控制凸出;
第二排气控制杆(25)朝向第二排气嘴(24)一端的端面上具有第二进气控制凸出;
气流流向控制阀,还包括:
第一排气控制垫(29),连接在第一排气控制杆(20)朝向第一排气嘴(19)一端的端面上,套接在第一进气控制凸出上;
第二排气控制垫(30),连接在第二排气控制杆(25)朝向第二排气嘴(24)一端的端面上,套接第二进气控制凸出上。
9.根据权要求1的气流流向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转轴(1)由两段沿轴向对接而成,为转轴第一段、转轴第二段;
转轴第一段伸入第一通气腔,外壁具有第一进气控制凸轮(3)、第一排气控制凸轮(4);
转轴第二段伸入第二通气腔,外壁具有第二进气控制凸轮(5)、第二排气控制凸轮(6);
阀体(1)上具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
气流流向控制阀还包括:
第一安装帽(31),套接在转轴第一段背向转轴第二段的一端,螺接在第一安装孔中;
第二安装帽(32),套接在转轴第二段背向转轴第一段的一端,螺接在第二安装孔中。
10.一种飞机座舱盖开闭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作动筒(33),连接在飞机座舱盖、飞机座舱盖口框之间;
权利要求1-10任一的气流流向控制阀,其第一通气嘴(7)与作动筒(33)无杆腔(A)连通,第二通气嘴(8)与作动筒(33)有杆腔(B)连通,第一进气嘴(9)、第二进气嘴(10)连通至高压气源;
气流流向控制阀处于:
第一气流流向控制状态时,来自高气源的气体经第一进气嘴(9)、第一进气孔、第一通气腔、第一通气孔、第一通气嘴(7)充入无杆腔(A),同时,有杆腔(B)内的气体经第二通气嘴(10)、第二通气腔、第二排气导流孔、第二排气嘴(24)排出,从而推动作动筒(33)的活塞杆伸出,使飞机座舱盖打开;
第二气流流向状态时,来自高气源的气体经第二进气嘴(10)、第二进气孔、第二通气腔、第二通气孔、第二通气嘴(8)充入有杆腔(B),同时,无杆腔(A)内的气体经第一通气嘴(9)、第一通气腔、第一排气导流孔、第一排气嘴(19)排出,从而推动作动筒(33)的活塞杆缩回,使飞机座舱盖关闭。
CN202111048541.8A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气流流向控制阀及其飞机座舱盖开闭控制机构 Active CN1137387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8541.8A CN113738725B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气流流向控制阀及其飞机座舱盖开闭控制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8541.8A CN113738725B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气流流向控制阀及其飞机座舱盖开闭控制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8725A true CN113738725A (zh) 2021-12-03
CN113738725B CN113738725B (zh) 2024-02-02

Family

ID=78736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8541.8A Active CN113738725B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气流流向控制阀及其飞机座舱盖开闭控制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387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3085A (zh) * 2022-04-15 2022-08-1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座舱盖气密操纵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20824C1 (zh) * 1991-06-24 1992-06-17 Grau Gmbh, 6900 Heidelberg, De
AUPP152398A0 (en) * 1998-01-23 1998-02-19 Ax-Tec Pty Ltd Intake and exhaust valve system
CN1231018A (zh) * 1996-07-16 1999-10-06 斯特曼工业公司 液压控制的进/排气阀
US20140076156A1 (en) * 2011-08-30 2014-03-20 Marvin Engineering Co., Inc. Aircraft store ejector system
CN104295552A (zh) * 2014-10-16 2015-01-21 凯迈(洛阳)气源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集成阀
CN104405712A (zh) * 2014-11-26 2015-03-11 四川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货转换阀
US20160222840A1 (en) * 2015-01-29 2016-08-04 Vaztec, Llc Modular rotary valve apparatus
CN208687050U (zh) * 2018-01-31 2019-04-02 桂家旺 一种旋转式气控阀及其气控系统
CN212004336U (zh) * 2019-12-24 2020-11-24 昆山勤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阀机构及光伏焊带涂锡机
CN213684757U (zh) * 2020-11-27 2021-07-13 桂林明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油路行程控制阀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20824C1 (zh) * 1991-06-24 1992-06-17 Grau Gmbh, 6900 Heidelberg, De
CN1231018A (zh) * 1996-07-16 1999-10-06 斯特曼工业公司 液压控制的进/排气阀
AUPP152398A0 (en) * 1998-01-23 1998-02-19 Ax-Tec Pty Ltd Intake and exhaust valve system
US20140076156A1 (en) * 2011-08-30 2014-03-20 Marvin Engineering Co., Inc. Aircraft store ejector system
CN104295552A (zh) * 2014-10-16 2015-01-21 凯迈(洛阳)气源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集成阀
CN104405712A (zh) * 2014-11-26 2015-03-11 四川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货转换阀
US20160222840A1 (en) * 2015-01-29 2016-08-04 Vaztec, Llc Modular rotary valve apparatus
CN208687050U (zh) * 2018-01-31 2019-04-02 桂家旺 一种旋转式气控阀及其气控系统
CN212004336U (zh) * 2019-12-24 2020-11-24 昆山勤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阀机构及光伏焊带涂锡机
CN213684757U (zh) * 2020-11-27 2021-07-13 桂林明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油路行程控制阀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马一太, 管海清, 李敏霞, 杨俊兰: "CO_2摆动活塞式膨胀机进气控制阀的设计与分析", 压缩机技术, no. 06, pages 16 - 20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3085A (zh) * 2022-04-15 2022-08-1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座舱盖气密操纵装置
CN114893085B (zh) * 2022-04-15 2023-07-2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座舱盖气密操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8725B (zh) 202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3731C (zh) 扭转和锁定的过滤器外壳
CN113738725A (zh) 一种气流流向控制阀及其飞机座舱盖开闭控制机构
EP2930362B1 (en) Air compressor
KR101504378B1 (ko) 석백 밸브
CA2586116A1 (en) Seal assembly for a fluid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CN104981640A (zh) 回转顶轴阀促动器
KR20020093878A (ko) 정제 성형기
CN103267152A (zh) 组合式气瓶阀
WO2008097040A1 (en) Actuate device for fire extinguisher
JP4108596B2 (ja) 手動操作機構部付き複合自動弁
CN103459878A (zh) 具有迷宫式流动通道的气动制动缸
EP3211236B1 (en) Improved air compressor
US7686198B2 (en) Nail gun bushing and cylinder valve arrangement
KR101482456B1 (ko) 혼합식 에어댐퍼
CN211145441U (zh) 外置先导式电磁阀
JP2005520971A (ja) 流体フィルタ用バルブ
CN211117672U (zh) 一种压力调节阀及制冷系统
JP2008253898A (ja) エアドライヤ
US6655651B2 (en) Two-port valve
CN111412292A (zh) 一种燃气灶联动开关
KR100216096B1 (ko) 휴대용 가스렌지의 안전장치
JP4689318B2 (ja) 開放弁
CN107152066A (zh) 一种可切换出气的气体驱动装置及排水阀
CN205247055U (zh) 放射科用胶片抓取器
CN214699368U (zh) 一种气动控制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