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17672U - 一种压力调节阀及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力调节阀及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17672U
CN211117672U CN201922189334.9U CN201922189334U CN211117672U CN 211117672 U CN211117672 U CN 211117672U CN 201922189334 U CN201922189334 U CN 201922189334U CN 211117672 U CN211117672 U CN 211117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valve
piston
cavity
regulat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8933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忠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itzer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itzer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itzer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itzer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8933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17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17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17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fet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调节阀及制冷系统,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压力调节阀包括阀体和阀芯,阀体的腔室中设有隔板,隔板设有第一通孔,阀芯塞在第一通孔中;还包括活塞,出液腔的腔壁上设有安装活塞的活塞筒,活塞的活塞杆顶在阀芯上;活塞筒口部安装设有第二通孔和槽口的堵板,第二通孔中安装堵头,堵板内设有第一流道,阀体上设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导通第一流道和进液腔,堵头上设有第三通孔,活塞上设有第三流道;弹性挡片装在槽口处;上阀盖装在堵板上且上阀盖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中安装推板、块体和第一弹簧,第一弹簧顶在块体和推板之间,推板压在弹性挡片上,制冷系统采用该压力调节阀,压力调节阀和制冷系统均具有成本更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压力调节阀及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力调节阀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制冷系统里面需要使用到压力调节阀,以根据管路中的压力大小而控制管路的通断。
传统的压力调节阀包括阀芯、阀体和驱动部件,驱动部件驱动阀芯在阀体内动作,驱动部件则是根据管路中介质的压力而动作,现在的压力调节阀,其驱动部件的核心为波纹管,利用波纹管的伸缩特性来驱动阀芯动作。然而,受其自身重力的影响,不管出于什么状态下,波纹管均不能达到完全自然,也即其要么被拉伸,要么被压缩,通常,在压力调节阀上会设置额外的结构,用于抵消波纹管相对自然状态下的偏差,从而导致压力调节阀的结构更加复杂,成本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力调节阀,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力调节阀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压力调节阀,包括阀体、阀芯以及驱动部件,所述阀体内设有腔室,所述腔室中设有将该腔室分隔为进液腔和出液腔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所述进液腔和所述出液腔的第一通孔,所述阀芯塞在所述第一通孔中;
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活塞,所述出液腔的腔壁上设有与该出液腔导通的活塞筒,所述活塞适配地安装在所述活塞筒里面,所述活塞上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顶在所述阀芯上,所述进液腔中还安装有限制所述阀芯沿所述活塞杆轴向移动以及驱动所述阀芯复位的组件;
所述活塞筒的筒口处安装有将该筒口堵住的堵板,所述堵板上设有与所述筒口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中过盈安装有堵头,所述堵板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设有槽口且该堵板内设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槽口导通,所述阀体的壁体上设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导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进液腔,所述堵头伸入所述槽口中且该堵头上设有导通所述槽口与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三通孔,所述活塞上设有导通所述活塞筒与所述出液腔的活塞筒的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的截面积等于所述第二通孔截面积的十分之一;
还包括弹性挡片,所述弹性挡片安装在所述槽口的口缘并覆盖所述槽口;
还包括上阀盖,所述上阀盖安装在所述堵板上且该上阀盖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活动安装有推板、块体和第一弹簧,所述推板安装在所述安装孔的孔口处,所述块体安装在所述安装孔的孔底,所述第一弹簧顶在所述块体和所述推板之间,所述推板压在所述弹性挡片上以使所述弹性挡片贴附于所述堵头表面而将所述第三通孔堵住。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插装在所述第二流道中且该管体的一端伸入所述进液腔。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管体伸入所述进液腔的一端设有斜切口,所述斜切口朝向所述出液腔。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挡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片状结构其该弹性挡片的厚度为0.1mm。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丝杆和第一螺母,所述安装孔的孔底设有贯穿所述上阀盖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螺母同轴安装在所述第四通孔处,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螺母螺接且该第一丝杆穿过所述第四通孔并伸入所述安装孔中与所述块体相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组件包括第二弹簧、挡环、第二丝杆和第二螺母,所述进液腔的侧壁上设有第五通孔;
还包括下阀盖,所述下阀盖安装在所述阀体上并堵住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二螺母同轴安装在所述第五通孔处,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螺母螺接且该第二丝杆穿过所述第五通孔并伸入所述进液腔中,所述第二丝杆伸入所述进液腔的一端设有凸块;
所述阀芯靠近所述进液腔的一端具有凸轴,所述凸轴上设有中心孔,所述挡环同轴设于所述中心孔的孔口处,所述第二丝杆和所述凸块穿过所述挡环并伸入所述中心孔中且该凸块与所述挡环的表面相抵;
所述第二弹簧套在所述凸轴上且该第二弹簧顶在所述阀芯与所述下阀盖之间。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流道的侧壁上设有与该第一流道连通的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中安装有用于连接压力检测设备的连接部。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部包括安装管和气门芯,所述安装管同轴安装在所述第六通孔中,所述气门芯安装于所述安装管内。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上阀盖端部安装有罩住所述第一螺母以及所述第一丝杆的第一帽,所述下阀盖端部安装有罩住所述第二螺母以及所述第二丝杆的第二帽,所述安装管端部处安装有罩住所述安装管管口的第三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采用上述压力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包括阀体、阀芯以及驱动部件,阀体内设有腔室,腔室中通过隔板分隔为进液腔和出液腔,隔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导通进液腔和出液腔,上述阀芯则塞在第一通孔中以将进液腔和出液腔隔开,驱动部件包括活塞和设于活塞上的活塞杆,出液腔的侧壁上设有活塞筒,活塞便装在活塞筒里面且活塞杆位于出液腔并顶在阀芯上,在进液腔中还安装有组件,以驱动阀芯开启后复位并使得阀芯只能沿活塞杆的轴线移动,活塞筒的口部安装有堵板,堵板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中安装有堵头,堵板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有槽口且该堵板内设有第一流道,第一流道与槽口导通,阀体的壁体上设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导通第一流道和进液腔,堵头伸入槽口中且该堵头上设有导通槽口与第二通孔的第三通孔,进入进液腔的介质将会进入第二流道,随后进入第一流道以及上述槽口中,在上述堵板上安装有上阀盖且在堵板的槽口口缘处安装有弹性挡片,上阀盖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推板、第一弹簧以及块体,块体位于安装孔孔底,推板位于安装孔孔口,第一弹簧顶在块体与推板之间,推板受到第一弹簧的推力而压在弹性挡片表面,上述堵头安装在第二通孔中时将伸入槽口中,而上述弹性挡片在推板的推动下将会贴附在堵头表面而将堵头上的第三通孔堵住,当进入槽口中的介质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槽口中的介质施加在弹性挡片上的作用力大于第一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以及推板的重力的合力时,介质将会朝上推弹性挡片,驱使弹性挡片远离堵头,从而使得第三通孔与槽口导通,槽口中的介质将会进入第三通孔并流入第二通孔,随后,介质进入活塞筒,从而推动活塞动作,进而驱使活塞杆推动阀芯从第一通孔出来,这样便导通进液腔和出液腔,当进入槽口的介质压力不足以推动弹性挡片释放第三通孔时,此时,第三通孔与槽口之间的通道被堵住,第三通孔、第二通孔以及活塞筒中的介质将经过设于活塞上的第三流道流入出液腔,在此过程中组件将会推动阀芯进入第一通孔而断开进液腔和出液腔,以使得整个阀体关闭,该种结构的压力调节阀利用介质的压力驱动活塞以及活塞杆开启或者关闭阀芯,并借助第一弹簧、推板以及弹性挡片来控制介质的压力是否作用于活塞上,其结构更加巧妙,稳定性更高,而且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系统,采用上述压力调节阀,故而该制冷系统的成本更低,稳定性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压力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B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的C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中:1-第二帽;2-第二螺母;3-第二弹簧;4-第五通孔;5-挡环;6-进液腔;7-隔板;8-管体;9-阀体;10-活塞杆;11-第二流道;12-活塞;13-第一流道;14-气门芯;15-第三帽;16-安装管;17-第六通孔;18-弹性挡片;19-推板;20-上阀盖;21-安装孔;22-第一丝杆;23-第一帽;24-第一螺母;25-第四通孔;26-块体;27-第一弹簧;28-堵头;29-槽口;30-堵板;31-活塞筒;32-阀芯;33-出液腔;34-中心孔;35-凸轴;36-凸块;37-第二丝杆;38-下阀盖;39-第三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力调节阀,用于根据介质压力而自动导通或者管壁流通介质的管路。
如图1所示,该压力调节阀包括阀体9、阀芯32和驱动部件,阀体9为一个壳体结构且该阀体9的侧壁上设有进口和出口,阀体9内的孔径经设于阀体9中部的隔板7分隔形成进液腔6和出液腔33,进口设于进液腔6侧壁上,出口设于出液腔33侧壁上,介质从进口进入进液腔6,在上述隔板7上设有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导通上述进液腔6和出液腔33,当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开启时,上述第一通孔导通,介质则从进液腔6进入出液腔33,最后从出口出去。上述阀芯32则塞在第一通孔中以将该第一通孔堵住,从而断开进液腔6和出液腔33,当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处于开启状态时,上述阀芯32则被驱动部件驱动而从第一通孔中出来。
上述驱动部件则根据介质的压力来自动动作。具体地,该驱动部件包括活塞12和活塞杆10,在上述出液腔33的腔壁上设有活塞筒31,活塞12则适配地安装在活塞筒31里面,上述活塞杆10设于活塞12上并位于出液腔33中,并且该活塞杆10的自由端顶在上述阀芯32上。活塞12动作时,将会驱动活塞杆10动作,从而驱动阀芯32动作。在上述进液腔6中还设有组件,该组件用于驱动阀芯32只能沿着活塞杆10的轴线移动,从而对阀芯32的动作进行限位,避免阀芯32移动过程中出现偏移,而且该组件还能够驱动从第一通孔中出来的阀芯32复位而再次进入第一通孔中,也即使得压力调节阀从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
从上述结构可知,活塞12动作时,将会驱使阀芯32动作。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还包括堵板30、堵头28和弹性挡片18,堵板30安装在上述活塞筒31的筒口处并将该筒口封住,而该堵板30上设有第二通孔,堵板30远离活塞筒31的一侧表面设有槽口29,该第二通孔则导通上述槽口29和上述活塞筒31,堵头28则塞在第二通孔中,也即该堵头28断开槽口29与活塞筒31之间的连通通道,该堵头28上设有第三通孔,该第三通孔则可以导通槽口29与第二通孔,这样,槽口29、第三通孔、第二通孔以及活塞筒31处于导通状态,上述弹性挡片18则安装在槽口29的口缘并覆盖住整个槽口29,而且上述堵头28的一端伸入上述槽口29中,自然状态下,弹性挡片18将贴附在堵头28表面。
为了使得弹性挡片18在自然状态下能够完全压在堵头28表面而将第三通孔堵住,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还包括上阀盖20,该上阀盖20则安装在上述堵板30上且该上阀盖20与堵板30正对的一侧表面设有安装孔21,该安装孔21中安装有推板19、第一弹簧27和块体26,块体26位于安装孔21的孔底,推板19位于安装孔21的孔口,且推板19和块体26均是活动安装,上述第一弹簧27则顶在推板19和块体26之间,推板19则可以从安装孔21中出来,具体地,推板19顶在上述弹性挡片18上,从而将弹性挡片18往上述堵头28上压,进而驱使弹性挡片18能够将上述第三通孔堵住。
上述堵板30内部设有第一流道13,该第一流道13与上述槽口29导通且该第一流道13的出口位于堵头28所在空间的一侧,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推板19和堵头28分设于弹性挡片18的两侧,而第一流道13的出口位于上述堵头28所在的一侧,上述阀体9的侧壁内设有第二流道11,该第二流道11与上述第一流道13以及进液腔6均导通。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在使用时,首先,介质从进口进入进液腔6,此时阀芯32位于第一通孔中而断开出液腔33和进液腔6,并且弹性挡片18在推板19以及第一弹簧27的作用下而完全贴附在堵头28表面并将第三通孔堵住,进入进液腔6的介质随后会进入第二流道11,并流经第一流道13后进入槽口29内,当介质压力够大时,以及介质施加在弹性挡片18上的压力大于上述第一弹簧27弹性作用力以及推板19重力的合力时,介质将会推动弹性挡片18而使得弹性挡片18朝远离堵头28的一侧移动,这样便使得弹性挡片18不再能够堵住第三通孔,此时,槽口29与第三通孔以及第二通孔以及活塞筒31均导通,进入槽口29中的介质将会从进入第三通孔,而后流经第二通孔并进入活塞筒31,推动活塞12朝阀芯32方向移动,活塞杆10则随着活塞12移动,这样,活塞杆10将会作用在阀芯32上,以推动阀芯32从第一通孔中出来,届时,第一通孔则能够导通进液腔6和出液腔33,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开启。
当进入压力调节阀的介质压力减小时,介质施加在弹性挡片18上的压力将不足以推动弹性挡片18,此时,弹性挡片18在自身弹力以及推板19和第一弹簧27的作用下将会复位而完全覆盖在堵头28上以将第三通孔堵住,上述活塞12上设有导通活塞筒31和出液腔33的第三流道39,位于活塞筒31、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中的介质将会从上述第三流道39流入出液腔33,从而起到泄压的功能,在此过程中,组件将会驱动阀芯32逐渐朝第一通孔移动而进入第一通孔并最后将第一通孔再次堵住,此时,压力调节阀处于关闭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该第三流道39的截面积等于上述第二通孔截面积的十分之一或者百分之一,这样,第三流道39仅仅能够起到关闭时泄压的作用,而在开启时,第三流道39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介质的量远远小于从第三通孔以及第二通孔进入活塞筒31的介质的量,以使得介质的压力能够推动活塞12移动。
该种结构的压力调节阀,利用介质的压力驱动活塞12以及活塞杆10开启或者关闭阀芯32,并借助第一弹簧27、推板19以及弹性挡片18来控制介质的压力是否作用于活塞12上,其结构更加巧妙,稳定性更高,而且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最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弹性挡片18为不锈钢制成的片状结构,这样,弹性挡片18则不能被磁化,从而进一步增强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的使用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且该弹性挡片18的厚度为0.1mm或者0.2mm或者0.3mm,以使其具有足够的弹性和复位性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还包括管体8,该管体8为304不锈钢制成,该管体8安装在上述第二流道11中且该管体8的一端伸入上述进液腔6。
采用该种结构,进液腔6中的介质不会直接进入管体8,而是在伸入进液腔6中的管体8外回旋一下后再进入管体8,这样,介质中的部分大颗粒杂质将会吸附在管体8外壁上,从而减小进入管体8中介质内的杂质含量,进而降低进入槽口29以及活塞筒31中杂质的含量,提高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的使用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更优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管体8伸入进液腔6的一端设有斜切口,并且该斜切口朝向上述出液腔33。这样,可以进一步延长进液腔6中的介质进入管体8的路径,介质中的更多杂质将能够吸附在管体8外壁上,从而进一步降低进入管体8中的杂质的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更优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还包括第一丝杆22和第一螺母24,上述安装孔21的孔底设有贯穿上阀盖20的第四通孔25,上述第一螺母24则同轴安装在上述第四通孔25处,上述第一丝杆22则螺接与第一螺母24中且该第一丝杆22穿过第四通孔25并伸入安装孔21中,伸入安装孔21中的第一丝杆22端部则与上述块体26相接。
采用该种结构,当转动第一丝杆22时,则可以驱动块体26沿安装孔21的长度方向移动,也即在安装孔21的孔底与孔口之间移动,从而调节第一弹簧27压缩量,进而起到调节能够推动弹性挡片18动作时的介质压力大小,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具有调压的功能,也即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能够打开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的介质的压力大小。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上述组件包括第二弹簧3、挡环5、第二丝杆37和第二螺母2,如图1所示,上述进液腔6的侧壁上设有第五通孔4。
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还包括下阀盖38,该下阀盖38安装在阀体9上并堵住上述第五通孔4,上述第二螺母2则同轴安装在该第五通孔4处,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述下阀盖38上设有与第五通孔4导通的第七通孔,上述第二螺母2同轴安装在第七通孔的孔缘,上述第二丝杆37则螺接于第二螺母2上,且该第二丝杆37穿接在上述第七通孔中而穿过上述下阀盖38并深入上述进液腔6中,在该第二丝杆37伸入进液腔6中的一端设有凸块36。
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阀芯32靠近进液腔6的一端具有凸轴35,该凸轴35上设有中心孔34,挡环5则同轴设于中心孔34的孔口处,上述凸块36则穿过挡环5的内环孔而伸入中心孔34中,部分第二丝杆37则位于挡环5的内环孔中,而且该凸块36为圆饼结构且该凸块36的外径大于上述挡环5的内环孔孔径,此种情况下,上述凸块36则与上述挡环5表面相抵。而挡环5的内环孔对第二丝杆37的限位作用,则可以使得阀芯32只能沿第二丝杆37的轴向移动,该第二丝杆37的中轴线与上述活塞杆10的中轴线共线,以此实现上述阀芯32只能沿活塞杆10的轴向移动,避免阀芯32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偏移,增强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的使用稳定性。
如图1所示,上述第二弹簧3则套在上述凸轴35外并且该第二弹簧3套在第二丝杆37外,该第二弹簧3的一端顶在上述阀芯32上,而该第二弹簧3的另一端则顶在上述下阀盖38上,利用第二弹簧3,当阀芯32远离第一通孔(也即压力调节阀开启)且介质压力不足以推动弹性挡片18动作时,上述第二弹簧3将会驱使上述阀芯32进入第一通孔而将第一通孔堵住,以关闭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
值得注意的是,当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出现故障而在足够的介质压力下不能自动开启时,使用者可以拧动上述第二丝杆37,从而通过凸块36与挡环5之间的作用而拉动阀芯32,继而手动开启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避免进液腔6中介质压力无节制的升高而造成危险,提高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的安全性。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更优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流道13的侧壁上设有贯穿堵板30的第六通孔17,第六通孔17安装有连接部,使用者可以在该连接部上连接压力检测设备,以检测第六通孔17中介质的压力,从而检测整个压力调节阀中介质的压力大小。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连接部包括安装管16和气门芯14,上述安装管16同轴安装在第六通孔17中,上述气门芯14安装在安装管16中,压力检测设备安装时,压力检测设备上设有气针,气针穿过气门芯14而使得压力检测设备与安装管16(也即第六通孔17导通)。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更优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还包括第一帽23、第二帽1和第三帽15,第一帽23可拆卸固定安装在上阀盖20端部且罩在第一螺母24和第一丝杆22外,当需要调节压力时,打开第一帽23并拧动第一丝杆22即可,第二帽1可拆卸固定安装在下阀盖38端部并罩在第二螺母2和第二丝杆37外,当需要手动开启阀芯32时,使用者可以打开第二帽1并拧动第二丝杆37即可,第三帽15可拆卸固定安装在安装管16端部并罩在安装管16管口,当需要接压力检测设备时,将第三帽15取下并插上气针即可。第一帽23可以保护第一丝杆22和第一螺母24,避免出现错误动作,第二帽1可以保护第二丝杆37和第二螺母2,避免出现错误动作,第三帽15则可以保护气门芯14和安装管16。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帽23与上阀盖20之间、第二帽1与下阀盖38之间、第三帽15与安装管16端部之间、第一螺母24与第四通孔25孔壁之间,第二螺母2与第七通孔孔壁之间均设有密封结构,以避免出现泄漏。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采用上述压力调节阀,故而该制冷系统具有成本更低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记载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芯以及驱动部件,所述阀体内设有腔室,所述腔室中设有将该腔室分隔为进液腔和出液腔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所述进液腔和所述出液腔的第一通孔,所述阀芯塞在所述第一通孔中;
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活塞,所述出液腔的腔壁上设有与该出液腔导通的活塞筒,所述活塞适配地安装在所述活塞筒里面,所述活塞上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顶在所述阀芯上,所述进液腔中还安装有限制所述阀芯沿所述活塞杆轴向移动以及驱动所述阀芯复位的组件;
所述活塞筒的筒口处安装有将该筒口堵住的堵板,所述堵板上设有与所述筒口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中过盈安装有堵头,所述堵板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设有槽口且该堵板内设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槽口导通,所述阀体的壁体上设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导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进液腔,所述堵头伸入所述槽口中且该堵头上设有导通所述槽口与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三通孔,所述活塞上设有导通所述活塞筒与所述出液腔的活塞筒的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的截面积等于所述第二通孔截面积的十分之一;
还包括弹性挡片,所述弹性挡片安装在所述槽口的口缘并覆盖所述槽口;
还包括上阀盖,所述上阀盖安装在所述堵板上且该上阀盖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活动安装有推板、块体和第一弹簧,所述推板安装在所述安装孔的孔口处,所述块体安装在所述安装孔的孔底,所述第一弹簧顶在所述块体和所述推板之间,所述推板压在所述弹性挡片上以使所述弹性挡片贴附于所述堵头表面而将所述第三通孔堵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插装在所述第二流道中且该管体的一端伸入所述进液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伸入所述进液腔的一端设有斜切口,所述斜切口朝向所述出液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挡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片状结构其该弹性挡片的厚度为0.1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丝杆和第一螺母,所述安装孔的孔底设有贯穿所述上阀盖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螺母同轴安装在所述第四通孔处,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螺母螺接且该第一丝杆穿过所述第四通孔并伸入所述安装孔中与所述块体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包括第二弹簧、挡环、第二丝杆和第二螺母,所述进液腔的侧壁上设有第五通孔;
还包括下阀盖,所述下阀盖安装在所述阀体上并堵住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二螺母同轴安装在所述第五通孔处,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螺母螺接且该第二丝杆穿过所述第五通孔并伸入所述进液腔中,所述第二丝杆伸入所述进液腔的一端设有凸块;
所述阀芯靠近所述进液腔的一端具有凸轴,所述凸轴上设有中心孔,所述挡环同轴设于所述中心孔的孔口处,所述第二丝杆和所述凸块穿过所述挡环并伸入所述中心孔中且该凸块与所述挡环的表面相抵;
所述第二弹簧套在所述凸轴上且该第二弹簧顶在所述阀芯与所述下阀盖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的侧壁上设有与该第一流道连通的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中安装有用于连接压力检测设备的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安装管和气门芯,所述安装管同轴安装在所述第六通孔中,所述气门芯安装于所述安装管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盖端部安装有罩住所述第一螺母以及所述第一丝杆的第一帽,所述下阀盖端部安装有罩住所述第二螺母以及所述第二丝杆的第二帽,所述安装管端部处安装有罩住所述安装管管口的第三帽。
10.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调节阀。
CN201922189334.9U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压力调节阀及制冷系统 Active CN211117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9334.9U CN211117672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压力调节阀及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9334.9U CN211117672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压力调节阀及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17672U true CN211117672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90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89334.9U Active CN211117672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压力调节阀及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176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5703A (zh) * 2019-12-06 2020-02-18 北京比泽尔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调节阀及制冷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5703A (zh) * 2019-12-06 2020-02-18 北京比泽尔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调节阀及制冷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5523509A (ja) 流体制御用バルブアセンブリ
US10823457B2 (en) Internal pressure relief safety valve of water heater and water heater
BRPI0609428A2 (pt) válvula de fluxo constante
CA2586116A1 (en) Seal assembly for a fluid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CN211117672U (zh) 一种压力调节阀及制冷系统
CA2323857A1 (en) Pilot-operated relief valve
CN108437964B (zh) 车用空气处理单元总成及其四回路保护阀
CN213839633U (zh) 一种具有检测气体泄漏功能的安全阀
CN110805703A (zh) 一种压力调节阀及制冷系统
CN103967081A (zh) 用在水路领域的吸气防爆机构
CN201851758U (zh) 一种压差式活塞密封气瓶阀
CN202132511U (zh) 放油开关
CN109869496B (zh) 一种浮球阀
CN205806596U (zh) 油漆高压过滤安全泄压阀
CN210770512U (zh) 一种活塞式选择阀
CN201246503Y (zh) 一种安全阀
JP4452931B2 (ja) 水抜栓
WO2021120343A1 (zh) 气门芯及充注阀
CN210510424U (zh) 一种燃气自闭阀
CN111329312A (zh) 一种防喷杯盖
CN111336255A (zh) 一种多功能阀门结构
CN215673776U (zh) 一种燃气阀门外置安全泄放装置
CN115325182B (zh) 一种电动调节阀保护装置
CN219914536U (zh) 一种带泄压装置的水流传感器
CN220540379U (zh) 一种液控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8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6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8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