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38118A -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38118A
CN113738118A CN202111039237.7A CN202111039237A CN113738118A CN 113738118 A CN113738118 A CN 113738118A CN 202111039237 A CN202111039237 A CN 202111039237A CN 113738118 A CN113738118 A CN 1137381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bar
bar
reinforcing bar
steel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392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38118B (zh
Inventor
李达
张兴杰
赵方新
姜冠廷
沈哲贤
于骜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Qianhe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rs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392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381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38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8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38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81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2Machines for joining reinforcing bar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属于建筑技术领域。该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包括钢筋Ⅰ、钢筋Ⅱ和捋直固定组件以及连接组件。所述捋直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双向驱动件和四个夹持件以及支架和两个电动推杆Ⅰ。本申请改善了传统技术中部分利用绑带捆绑钢筋Ⅰ和钢筋Ⅱ导致其连接的牢固性较差的问题,也改善了传统技术中另外部分将钢筋Ⅰ和钢筋Ⅱ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导致施工安全性较差的问题,同时本申请也改善了相关技术中采用液压缸施力的钳子将钢筋Ⅰ和钢筋Ⅱ连接的方式,在夹紧之前预先将钢筋Ⅰ和钢筋Ⅱ绷直,使得涂胶的一次准确贴合,增加后续夹紧连接的有效性。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领域中经常需要将两个钢筋进行连接以满足其使用需求,传统两个钢筋连接的时候部分使用者会选择绑带进行捆绑连接,连接时候容易发生松脱的现象,且绑带也容易磨损甚至断裂,也有部分使用者为了增加两个钢筋连接的牢固性,采用焊接的方式将两个钢筋对接,但是连接安全性较差,容易在焊接过程中火花飞溅误伤人,相关技术中为了改进上述连接方式的弊端,预先在两个钢筋的相对弧形面涂胶,接着采用了液压形式的钳子将两个钢筋涂胶部为捏紧粘连,但是上述钢筋连接方式,在连接过程中缺少在涂胶前对两个钢筋进行夹持捋直或者说夹持拉直的结构,从而容易在捏紧粘连或者说挤压粘连的过程中两个钢筋出现弯曲或者移动的情况,如此便难以使得两个钢筋涂胶部位准确对准并粘连挤压,进而容易使得两个钢筋的连接效果变差。
如何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旨在改善相关技术中两个钢筋的连接方法不佳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包括钢筋Ⅰ、钢筋Ⅱ和捋直固定组件以及连接组件。
所述捋直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双向驱动件和四个夹持件以及支架和两个电动推杆Ⅰ,其中一个所述双向驱动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两侧壁均贯穿开设有滑轨Ⅰ,两个滑轨Ⅰ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Ⅰ,两个所述电动推杆Ⅰ的固定端均与所述支架连接,两个同步运动的所述电动推杆Ⅰ的活动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滑块Ⅰ连接,另外一件所述双向驱动件与两个所述滑块Ⅰ连接,并跟随其移动,四个所述夹持件分为两组,每组所述夹持件分别固定在每个所述双向驱动件的两个相反螺纹方向上,所述钢筋Ⅰ和所述钢筋Ⅱ相对侧还均涂有粘结剂层,且所述钢筋Ⅰ和所述钢筋Ⅱ通过所述双向驱动件和所述夹持件以及所述电动推杆Ⅰ进行张紧并辅助粘合,所述连接组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成对设置的电动推杆Ⅱ和固定块以及压紧头,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连接至所述支架上表面两侧,且两组所述夹持件均关于两个所述固定块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电动推杆Ⅱ的固定端和活动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固定块和所述压紧头连接,两个所述压紧头将粘合后的所述钢筋Ⅰ和所述钢筋Ⅱ压合;
所述钢筋Ⅰ和所述钢筋Ⅱ的连接方法,如下:
步骤S:夹紧涂胶,依次利用两组四个所述夹持件将所述钢筋Ⅰ和所述钢筋Ⅱ分别夹紧固定,再将被四个所述夹持件夹持的所述钢筋Ⅰ和所述钢筋Ⅱ的相对弧形面借助涂胶枪进行胶粘剂喷涂;
步骤S:捋直贴合,利用两个所述双向驱动件将其两个相反螺纹方向上的两个所述夹持件朝向相离的方向进行移动,间接将被夹持的所述钢筋Ⅰ和所述钢筋Ⅱ拉直或者说捋直,启动两个同步运行的所述电动推杆Ⅰ带动其所连接的滑块Ⅰ在对应的滑轨Ⅰ内进行移动,间接使得两个所述双向驱动件靠拢,并使得所述钢筋Ⅰ和所述钢筋Ⅱ的相对弧形面利用胶粘剂接触粘连;
步骤S:压紧连接,启动两个同步运行的所述电动推杆Ⅱ带动所连接的所述压紧头靠拢,两个所述压紧头将接触粘连后的所述钢筋Ⅰ和所述钢筋Ⅱ进行挤压变形,间接使得两个所述钢筋Ⅰ和所述钢筋Ⅱ大面积黏固,待胶粘剂凝固后,松开压紧头并将两个所述双向驱动件分别,最后将连接后的所述钢筋Ⅰ和所述钢筋Ⅱ从四个所述夹持件上卸下。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首先利用四个夹持件将钢筋Ⅰ和钢筋Ⅱ分别夹紧固定,再在夹紧后的钢筋Ⅰ和钢筋Ⅱ相对侧涂胶,随后依次利用两个双向驱动件带动其所成对转动连接的两个夹持件朝向相离的方向进行移动,此时的钢筋Ⅰ和钢筋Ⅱ分别在双向驱动件的作用下被绷直,利用两个同步运动的电动推杆Ⅰ带动其所连接的滑块Ⅰ在对应的滑轨Ⅰ内进行移动,间接使得两个双向驱动件靠拢,并使得钢筋Ⅰ和钢筋Ⅱ的相对弧形面利用胶粘剂接触粘连,以便于后续钢筋Ⅰ和钢筋Ⅱ进行更加有效的连接,在钢筋Ⅰ和钢筋Ⅱ连接时候,启动两个同步运动的电动推杆Ⅱ带动所连接的压紧头靠拢,两个压紧头将接触粘连后的钢筋Ⅰ和钢筋Ⅱ进行挤压变形,间接使得两个钢筋Ⅰ和钢筋Ⅱ大面积黏固,待胶粘剂凝固后,钢筋Ⅰ和钢筋Ⅱ即可连接牢固。综上所述,本申请改善了传统技术中部分利用绑带捆绑钢筋Ⅰ和钢筋Ⅱ导致其连接的牢固性较差的问题,也改善了传统技术中另外部分将钢筋Ⅰ和钢筋Ⅱ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导致施工安全性较差的问题,同时本申请也改善了相关技术中采用液压缸施力的钳子将钢筋Ⅰ和钢筋Ⅱ连接的方式,在夹紧之前预先将钢筋Ⅰ和钢筋Ⅱ绷直,使得涂胶的一次准确贴合,增加后续夹紧连接的有效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两个所述双向驱动件均包括伺服电机和双向丝杆以及两个滚珠丝杠螺母副,其中一个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外壁,另外一个所述伺服电机则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滑块Ⅰ外壁,其中一个所述双向丝杆两侧分别与所述支架两侧壁转动连接,另外一个所述双向丝杆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Ⅰ转动连接,且所述支架纵截面为倒U形状设置。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利用滑块Ⅰ和滑轨Ⅰ的滑动配合便于两个双向驱动件得以靠拢,间接使得被四个夹持件夹持的钢筋Ⅰ和钢筋Ⅱ的相对弧形面得以粘连,如此设置可提升钢筋Ⅰ和钢筋Ⅱ连接的有效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两组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双向丝杆的两个相反螺纹方向上,四个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交错分布。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交错分布的四个滚珠丝杠螺母副使得其所间接连接的U形夹头也交错分布,从而能够错开将钢筋Ⅰ和钢筋Ⅱ夹持,夹紧的过程中也不影响钢筋Ⅰ和钢筋Ⅱ进行贴合,即不影响钢筋Ⅰ和钢筋Ⅱ进行粘合。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S中的两个所述双向驱动件在运作过程中,依次启动两个所述伺服电机驱动对应的所述双向丝杆旋转,带动每个所述双向丝杆上的两个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朝向相离的方向移动,间接将被所述夹持件夹持的所述钢筋Ⅰ和所述钢筋Ⅱ拉直至水平绷直状态。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两个伺服电机分别驱动对应的双向丝杆旋转,间接使得两个双向丝杆上成对连接的滚珠丝杠螺母副带动两个夹持件朝向相离的方向进行移动,使得钢筋Ⅰ和钢筋Ⅱ拉直至水平绷直状态,方便后续二者进行粘合挤压连接。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四个所述夹持件均包括滑杆和U形夹头以及锁紧螺栓,每个所述滑杆底端均固定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滚珠丝杠螺母副与对应的滑杆底端焊接固定,在滚珠丝杠螺母副移动的过程中会间接带动所连接的滑杆进行移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架顶壁还均成对贯穿开设有与所述滑杆相适配的滑轨Ⅱ,每个所述滑杆均在适配的滑轨Ⅱ内移动,且所有所述滑杆顶端均延伸至所述支架顶外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四个所述U形夹头分别固定连接至对应的所述滑杆的顶端,且所述钢筋Ⅰ和所述钢筋Ⅱ分别位于四个所述U形夹头内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借助滑杆和滑轨Ⅱ的配合能够使得滚珠丝杠螺母副得以自由移动,间接使得固定连接在滑杆顶端的U形夹头得以自由移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四个所述U形夹头上侧壁均贯穿开设有与所述锁紧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锁紧螺栓通过螺纹孔旋进对应的所述U形夹头的内部,且其末端与对应的所述钢筋Ⅰ和所述钢筋Ⅱ外壁抵紧。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利用锁紧螺栓和螺纹孔的配合便于将钢筋Ⅰ和钢筋Ⅱ分别抵紧在对应的锁紧螺栓末端和U形夹头的内底部之间,以便于夹持后的钢筋Ⅰ和钢筋Ⅱ后续进行拉直,间接方便拉直后的钢筋Ⅰ和钢筋Ⅱ的涂胶部位进行粘合并夹紧,同时上述夹持固定的方式还便于不同直径的钢筋Ⅰ和钢筋Ⅱ的夹持,夹持适用性较广。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S中的所述夹持件在运作过程中,将所述钢筋Ⅰ和所述钢筋Ⅱ分别放置在对应的所述U形夹头的内部,再去利用螺纹孔将所述锁紧螺栓的端部继续朝向所述U形夹头的内部伸入,使得所述钢筋Ⅰ和所述钢筋Ⅱ被抵紧在所述U形夹头的内底部和所述锁紧螺栓末端之间。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架底部四个拐角处均连接有自锁式万向轮,所述支架上部一侧还连接有推把,推把外壁黏固有防滑套。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利用自锁式万向轮和推把的配合便于提升本申请移动实用的便利性,利用防滑套的设置能够增加本申请推动时候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捋直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双向驱动件和夹持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架和伺服电机以及电动推杆Ⅰ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夹持件和支架以及滚珠丝杠螺母副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中:10-钢筋Ⅰ;20-钢筋Ⅱ;30-捋直固定组件;310-双向驱动件;311-伺服电机;312-双向丝杆;313-滚珠丝杠螺母副;320-夹持件;321-滑杆;322-U形夹头;323-锁紧螺栓;330-支架;340-电动推杆Ⅰ;350-滑块Ⅰ;40-连接组件;410-电动推杆Ⅱ;420-固定块;430-压紧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5,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包括钢筋Ⅰ10、钢筋Ⅱ20和捋直固定组件30以及连接组件40。
其中,捋直固定组件30便于将不同规格大小的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进行夹持固定并拉直;利用连接组件40便于快速对夹持固定并拉直后的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挤压变形,使得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涂胶部位大面积粘合,胶粘剂凝固后,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便连接成功。
捋直固定组件30包括两个双向驱动件310和四个夹持件320以及支架330和两个电动推杆Ⅰ340,支架330底部四个拐角处均通过螺钉连接有自锁式万向轮,支架330上部一侧还通过螺钉连接有推把,推把外壁通过强力胶黏固有防滑套,具体的,利用自锁式万向轮和推把的配合便于提升本申请移动实用的便利性,利用防滑套的设置能够增加本申请推动时候的舒适度。其中一个双向驱动件310固定在支架330上,支架330两侧壁均贯穿开设有滑轨Ⅰ,两个滑轨Ⅰ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Ⅰ350,两个电动推杆Ⅰ340的固定端均与支架330通过螺钉连接,两个同步运动的电动推杆Ⅰ340的活动端分别与对应的滑块Ⅰ350通过螺钉连接,另外一件双向驱动件310与两个滑块Ⅰ350连接,并跟随其移动,四个夹持件320分为两组,每组夹持件320分别固定在每个双向驱动件310的两个相反螺纹方向上,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相对侧还均通过涂胶枪涂有粘结剂层,且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通过双向驱动件310和夹持件320以及电动推杆Ⅰ340进行张紧并辅助粘合。
在具体设置时,两个双向驱动件310均包括伺服电机311和双向丝杆312以及两个滚珠丝杠螺母副313,其中一个伺服电机311固定安装在支架330外壁,另外一个伺服电机311则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滑块Ⅰ350外壁,具体的,两个伺服电机311均采用螺钉安装有电机架,对应的电机架通过螺钉分别与滑块Ⅰ350外壁和支架330外壁固定。其中一个双向丝杆312两侧分别与支架330两侧壁转动连接,另外一个双向丝杆312两侧分别与两个滑块Ⅰ350转动连接,具体的,支架330两侧壁和两个滑块Ⅰ350上均嵌设有轴承,双向丝杆312两侧分别与对应的轴承内圈过盈配合设置,且支架330纵截面为倒U形状设置,其中,利用滑块Ⅰ350和滑轨Ⅰ的滑动配合便于两个双向驱动件310得以靠拢,间接使得被四个夹持件320夹持的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的相对弧形面得以粘连,如此设置可提升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连接的有效性。两组滚珠丝杠螺母副313分别转动连接在双向丝杆312的两个相反螺纹方向上,四个滚珠丝杠螺母副313交错分布,其中,交错分布的四个滚珠丝杠螺母副313使得其所间接连接的U形夹头322也交错分布,从而能够错开将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夹持,夹紧的过程中也不影响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进行贴合,即不影响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进行粘合。
在具体设置时,四个夹持件320均包括滑杆321和U形夹头322以及锁紧螺栓323,每个滑杆321底端均固定连接于对应的滚珠丝杠螺母副313,其中,滚珠丝杠螺母副313与对应的滑杆321底端焊接固定,在滚珠丝杠螺母副313移动的过程中会间接带动所连接的滑杆321进行移动。支架330顶壁还均成对贯穿开设有与滑杆321相适配的滑轨Ⅱ,每个滑杆321均在适配的滑轨Ⅱ内移动,且所有滑杆321顶端均延伸至支架330顶外侧,四个U形夹头322分别固定焊接至对应的滑杆321的顶端,且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分别位于四个U形夹头322内部,其中,借助滑杆321和滑轨Ⅱ的配合能够使得滚珠丝杠螺母副313得以自由移动,间接使得固定连接在滑杆321顶端的U形夹头322得以自由移动,还需要说明的是,每个U形夹头322内底部均开设有V形槽,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分别卡在V形槽内,增加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被抵紧的稳定性。四个U形夹头322上侧壁均贯穿开设有与锁紧螺栓323相适配的螺纹孔,锁紧螺栓323通过螺纹孔旋进对应的U形夹头322的内部,且其末端与对应的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外壁抵紧,其中,利用锁紧螺栓323和螺纹孔的配合便于将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分别抵紧在对应的锁紧螺栓323末端和U形夹头322的内底部之间,以便于夹持后的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后续进行拉直,间接方便拉直后的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的涂胶部位进行粘合并夹紧,同时上述夹持固定的方式还便于不同直径的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的夹持,夹持适用性较广。
连接组件40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组件40均包括成对设置的电动推杆Ⅱ410和固定块420以及压紧头430,两个固定块420分别连接至支架330上表面两侧,且两组夹持件320均关于两个固定块420对称设置,两个电动推杆Ⅱ410的固定端和活动端分别与对应的固定块420和压紧头430连接,两个压紧头430将粘合后的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压合。
在本实施例中,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的连接方法,如下:
步骤S1:夹紧涂胶,依次利用两组四个夹持件320将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分别夹紧固定,再将被四个夹持件320夹持的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的相对弧形面借助涂胶枪进行胶粘剂喷涂;
在具体设置时,步骤S1中的夹持件320在运作过程中,将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分别放置在对应的U形夹头322的内部,再去利用螺纹孔将锁紧螺栓323的端部继续朝向U形夹头322的内部伸入,使得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被抵紧在U形夹头322的内底部和锁紧螺栓323末端之间。
步骤S2:捋直贴合,利用两个双向驱动件310将其两个相反螺纹方向上的两个夹持件320朝向相离的方向进行移动,间接将被夹持的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拉直或者说捋直,启动两个同步运行的电动推杆Ⅰ340带动其所连接的滑块Ⅰ350在对应的滑轨Ⅰ内进行移动,间接使得两个双向驱动件310靠拢,并使得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的相对弧形面利用胶粘剂接触粘连;
在具体设置时,步骤S2中的两个双向驱动件310在运作过程中,依次启动两个伺服电机311驱动对应的双向丝杆312旋转,带动每个双向丝杆312上的两个滚珠丝杠螺母副313朝向相离的方向移动,间接将被夹持件320夹持的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拉直至水平绷直状态,其中,两个伺服电机311分别驱动对应的双向丝杆312旋转,间接使得两个双向丝杆312上成对连接的滚珠丝杠螺母副313带动两个夹持件320朝向相离的方向进行移动,使得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拉直至水平绷直状态,方便后续二者进行粘合挤压连接。
步骤S3:压紧连接,启动两个同步运行的电动推杆Ⅱ410带动所连接的压紧头430靠拢,两个压紧头430将接触粘连后的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进行挤压变形,间接使得两个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大面积黏固,待胶粘剂凝固后,松开压紧头430并将两个双向驱动件310分别,最后将连接后的钢筋Ⅰ10和钢筋Ⅱ20从四个夹持件320上卸下。
需要说明的是,伺服电机311、电动推杆Ⅰ340、电动推杆Ⅱ410、锁紧螺栓323和双向丝杆312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伺服电机311、电动推杆Ⅰ340和电动推杆Ⅱ41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筋Ⅰ(10);
钢筋Ⅱ(20);
捋直固定组件(30),所述捋直固定组件(30)包括两个双向驱动件(310)和四个夹持件(320)以及支架(330)和两个电动推杆Ⅰ(340),其中一个所述双向驱动件(310)固定在所述支架(330)上,所述支架(330)两侧壁均贯穿开设有滑轨Ⅰ,两个滑轨Ⅰ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Ⅰ(350),两个所述电动推杆Ⅰ(340)的固定端均与所述支架(330)连接,两个同步运动的所述电动推杆Ⅰ(340)的活动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滑块Ⅰ(350)连接,另外一件所述双向驱动件(310)与两个所述滑块Ⅰ(350)连接,并跟随其移动,四个所述夹持件(320)分为两组,每组所述夹持件(320)分别固定在每个所述双向驱动件(310)的两个相反螺纹方向上,所述钢筋Ⅰ(10)和所述钢筋Ⅱ(20)相对侧还均涂有粘结剂层,且所述钢筋Ⅰ(10)和所述钢筋Ⅱ(20)通过所述双向驱动件(310)和所述夹持件(320)以及所述电动推杆Ⅰ(340)进行张紧并辅助粘合;
连接组件(40),所述连接组件(4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组件(40)均包括成对设置的电动推杆Ⅱ(410)和固定块(420)以及压紧头(430),两个所述固定块(420)分别连接至所述支架(330)上表面两侧,且两组所述夹持件(320)均关于两个所述固定块(420)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电动推杆Ⅱ(410)的固定端和活动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固定块(420)和所述压紧头(430)连接,两个所述压紧头(430)将粘合后的所述钢筋Ⅰ(10)和所述钢筋Ⅱ(20)压合;
所述钢筋Ⅰ(10)和所述钢筋Ⅱ(20)的连接方法,如下:
步骤S1:夹紧涂胶,依次利用两组四个所述夹持件(320)将所述钢筋Ⅰ(10)和所述钢筋Ⅱ(20)分别夹紧固定,再将被四个所述夹持件(320)夹持的所述钢筋Ⅰ(10)和所述钢筋Ⅱ(20)的相对弧形面借助涂胶枪进行胶粘剂喷涂;
步骤S2:捋直贴合,利用两个所述双向驱动件(310)将其两个相反螺纹方向上的两个所述夹持件(320)朝向相离的方向进行移动,间接将被夹持的所述钢筋Ⅰ(10)和所述钢筋Ⅱ(20)拉直或者说捋直,启动两个同步运行的所述电动推杆Ⅰ(340)带动其所连接的滑块Ⅰ(350)在对应的滑轨Ⅰ内进行移动,间接使得两个所述双向驱动件(310)靠拢,并使得所述钢筋Ⅰ(10)和所述钢筋Ⅱ(20)的相对弧形面利用胶粘剂接触粘连;
步骤S3:压紧连接,启动两个同步运行的所述电动推杆Ⅱ(410)带动所连接的所述压紧头(430)靠拢,两个所述压紧头(430)将接触粘连后的所述钢筋Ⅰ(10)和所述钢筋Ⅱ(20)进行挤压变形,间接使得两个所述钢筋Ⅰ(10)和所述钢筋Ⅱ(20)大面积黏固,待胶粘剂凝固后,松开压紧头(430)并将两个所述双向驱动件(310)分别,最后将连接后的所述钢筋Ⅰ(10)和所述钢筋Ⅱ(20)从四个所述夹持件(320)上卸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双向驱动件(310)均包括伺服电机(311)和双向丝杆(312)以及两个滚珠丝杠螺母副(313),其中一个所述伺服电机(311)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330)外壁,另外一个所述伺服电机(311)则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滑块Ⅰ(350)外壁,其中一个所述双向丝杆(312)两侧分别与所述支架(330)两侧壁转动连接,另外一个所述双向丝杆(312)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Ⅰ(350)转动连接,且所述支架(330)纵截面为倒U形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313)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双向丝杆(312)的两个相反螺纹方向上,四个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313)交错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两个所述双向驱动件(310)在运作过程中,依次启动两个所述伺服电机(311)驱动对应的所述双向丝杆(312)旋转,带动每个所述双向丝杆(312)上的两个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313)朝向相离的方向移动,间接将被所述夹持件(320)夹持的所述钢筋Ⅰ(10)和所述钢筋Ⅱ(20)拉直至水平绷直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夹持件(320)均包括滑杆(321)和U形夹头(322)以及锁紧螺栓(323),每个所述滑杆(321)底端均固定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3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30)顶壁还均成对贯穿开设有与所述滑杆(321)相适配的滑轨Ⅱ,每个所述滑杆(321)均在适配的滑轨Ⅱ内移动,且所有所述滑杆(321)顶端均延伸至所述支架(330)顶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U形夹头(322)分别固定连接至对应的所述滑杆(321)的顶端,且所述钢筋Ⅰ(10)和所述钢筋Ⅱ(20)分别位于四个所述U形夹头(322)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U形夹头(322)上侧壁均贯穿开设有与所述锁紧螺栓(323)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锁紧螺栓(323)通过螺纹孔旋进对应的所述U形夹头(322)的内部,且其末端与对应的所述钢筋Ⅰ(10)和所述钢筋Ⅱ(20)外壁抵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所述夹持件(320)在运作过程中,将所述钢筋Ⅰ(10)和所述钢筋Ⅱ(20)分别放置在对应的所述U形夹头(322)的内部,再去利用螺纹孔将所述锁紧螺栓(323)的端部继续朝向所述U形夹头(322)的内部伸入,使得所述钢筋Ⅰ(10)和所述钢筋Ⅱ(20)被抵紧在所述U形夹头(322)的内底部和所述锁紧螺栓(323)末端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30)底部四个拐角处均连接有自锁式万向轮,所述支架(330)上部一侧还连接有推把,推把外壁黏固有防滑套。
CN202111039237.7A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 Active CN1137381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9237.7A CN113738118B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9237.7A CN113738118B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8118A true CN113738118A (zh) 2021-12-03
CN113738118B CN113738118B (zh) 2023-05-12

Family

ID=78736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39237.7A Active CN113738118B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3811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2276A (zh) * 2020-08-20 2020-11-03 陈校狮 一种建筑机械用钢筋拉直装置
CN212217576U (zh) * 2020-04-14 2020-12-25 严建敏 一种装配式建筑竖缝钢筋对称式连接单元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217576U (zh) * 2020-04-14 2020-12-25 严建敏 一种装配式建筑竖缝钢筋对称式连接单元
CN111872276A (zh) * 2020-08-20 2020-11-03 陈校狮 一种建筑机械用钢筋拉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8118B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88193U (zh) 一种钢结构加工用夹持装置
CN110102862A (zh) H型钢构件防旁弯变形控制装置及其焊接方法
CN212349941U (zh) 一种加工用冷轧钢板矫直机构
CN113738118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连接体系的钢筋连接方法
CN115681282B (zh) 大型弧形蒙皮胶接夹具及胶接方法
CN214324237U (zh) 一种用于拖拉机驾驶室的隔热棉粘接设备
CN201091900Y (zh) 一种压铆装置
CN216956377U (zh) 一种维护便捷的车载跟踪定位设备
CN212791709U (zh) 一种用于刹车片加工的涂胶干燥装置
CN114941409A (zh) 复合型柔性防水卷材的冷铺法铺设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1516715U (zh) 用于蜂窝板加工的夹紧装置
DE10232447A1 (de) 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Fügen eines leistenförmigen, nachgiebigen Profils, insbesondere Dichtungsprofils, neben einer insbesondere gekrümmten Kante eines Körpers
CN220415939U (zh) 一种异形板件的压胶装置
CN214004759U (zh) 一种方便控制压力的铝合金轮圈表面辊压装置
CN214921968U (zh) 一种包胶辊筒体与轴头焊接的辅助工装
CN205011020U (zh) 一种夹紧送料系统
CN206123002U (zh) 用于单人座椅靠背焊接夹具的定位连接机构
CN116727989B (zh) 一种用于叉车起升零件焊接工装
CN216359394U (zh) 一种吊架用焊接工装
CN218378325U (zh) 一种无缝钢管补口机具
CN209973919U (zh) 双面贴胶装置
CN219113313U (zh) 一种钢结构焊接装置
CN216324894U (zh) 一种锻造用马架
CN220828404U (zh) 一种车架胶合装置
CN215658673U (zh) 一种仪表车自动焊装用便调节夹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7

Address after: No. 9 Shuicheng Road, Tinghu District,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4001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Qianhe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600 1-7 / F, building 1, yard 9, Kechuang 4th Street, Dax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THE FIRS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MPANY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