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32596B - 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32596B
CN113732596B CN202110979698.6A CN202110979698A CN113732596B CN 113732596 B CN113732596 B CN 113732596B CN 202110979698 A CN202110979698 A CN 202110979698A CN 113732596 B CN113732596 B CN 1137325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ross beam
supporting
auxiliary frame
rear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796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32596A (zh
Inventor
高保平
张茂林
康峰
吴振振
张军
李靖
万勇
吴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ao Wuhu Automobil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ao Wuhu Automobil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ao Wuhu Automobil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ao Wuhu Automobil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796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325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32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2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32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2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7/04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3K37/0426Fixtures for other work
    • B23K37/0435Clamps
    • B23K37/0443Ji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涉及汽车制品的技术领域,包括下侧支撑部件、中间定位部件、侧边定位部件、前侧压撑部件、后侧压撑部件及后侧抵紧部件,下侧支撑部件用于实现对其他各个部件进行支撑,中间定位部件用于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的中部进行定位及支撑,侧边定位部件用于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的后侧的两边进行定位及支撑,前侧压撑部件用于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的前侧的两边进行压紧及支撑,后侧压撑部件用于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的后侧的两边进行压紧及支撑,后侧抵紧部件用于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的后侧的中部进行抵紧。综上,本发明中的焊接夹具具有设计巧妙、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品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后副车架通常为框口式,框口结构由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及右纵梁焊接组成。在焊接时需通过焊接夹具进行装夹。现有的焊接夹具,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针对不同的后副车架总成需要不同的焊接夹具进行固定,开发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就变得很重要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
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包括下侧支撑部件、中间定位部件、侧边定位部件、前侧压撑部件、后侧压撑部件及后侧抵紧部件,其中:
所述下侧支撑部件靠下设置并用于实现对其他各个部件进行支撑,所述下侧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框、支撑板一及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框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板一设有一对并对称连接于支撑框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板二水平连接于两个支撑板一的后边;
所述中间定位部件居中安装于支撑板二的下侧并用于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的中部进行定位及支撑;
所述侧边定位部件设有一对并对称分布于两边的支撑板一的中间并用于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的后侧的两边进行定位及支撑;
所述前侧压撑部件设有一对并对称分布于两边的支撑板一的前边并用于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的前侧的两边进行压紧及支撑;
所述后侧压撑部件设有一对并对称分布于两边的支撑板一的中间并用于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的后侧的两边进行压紧及支撑;
所述后侧抵紧部件居中安装于支撑板二的上侧并用于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的后侧的中部进行抵紧。
优选的,所述中间定位部件包括固定板一、固定壳一、薄型气缸一、导向块一及定位柱一,所述固定板一为T型构造并安装于支撑板二的内侧,所述固定壳一安装于固定板一的前侧,所述薄型气缸一竖直朝上安装于固定壳一的下侧,所述导向块一安装于固定壳一的上侧,所述定位柱一滑动连接于导向块一的中间,所述定位柱一的下端连接于薄型气缸一的活塞杆末端。
优选的,所述侧边定位部件包括固定板二、固定壳二、薄型气缸二、导向块二及定位柱二,所述固定板二为T型构造并安装于支撑板一的内侧,所述固定壳二安装于固定板二的内侧,所述薄型气缸二竖直朝上安装于固定壳二的下侧,所述导向块二安装于固定壳二的上侧,所述定位柱二滑动连接于导向块二的中间,所述定位柱二的下端连接于薄型气缸二的活塞杆末端,所述固定板二的前侧安装有L型的托举板,所述托举板的上侧安装有托举块。
优选的,所述前侧压撑部件包括固定板三与双活塞气缸一,所述固定板三为L型构造并安装于支撑板一的前边,所述双活塞气缸一水平朝内安装于固定板三上,所述双活塞气缸一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有连接板一,所述连接板一的内侧连接有L型的连接块一,所述连接块一的上下两侧对称连接有L型的压撑条一。
优选的,所述后侧压撑部件包括固定板四与双活塞气缸二,所述固定板四为“1”字型构造并安装于支撑板一的中间,所述双活塞气缸二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有连接板二,所述连接板二的内侧连接有T型的连接块二,所述连接块二的上下两侧对称连接有压撑条二,所述压撑条二的内端设有U型的容纳槽。
优选的,所述后侧抵紧部件包括导向轨、滑移板、抵紧条及薄型气缸三,所述导向轨设有一对并左右对称安装于支撑板二的上侧,所述导向轨上滑动安装有滑动块,所述滑移板水平安装于两边的滑动块的上侧,所述抵紧条水平安装于滑移板的前侧,所述抵紧条的前侧均匀安装有抵紧块,所述薄型气缸三竖直朝上安装于下侧,所述薄型气缸三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有铰接座一,所述滑移板的后侧安装有铰接座二,所述铰接座一与铰接座二之间连接有铰接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导向块一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的中部的托放,再通过薄型气缸一的活塞杆伸长,可以带动定位柱一的外伸,进而通过定位柱一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的中部的定位。
(2)通过导向块二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的后侧边的托放,再通过薄型气缸二的活塞杆伸长,可以带动定位柱二的外伸,进而通过定位柱二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的后侧边的定位,通过托举块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的前侧边的托放。
(3)通过双活塞气缸一的活塞杆伸长,既可以带动上方的压撑条一撑起后副车架后横梁的上层板的前侧,又可以带动下方的压撑条一压住后副车架后横梁的下层板的前侧。
(4)通过双活塞气缸二的活塞杆的伸长,既可以带动上方的压撑条二撑起后副车架后横梁的上层板的后侧,又可以带动下方的压撑条二压住后副车架后横梁的下层板的后侧。
(5)通过薄型气缸三的活塞杆收缩,可以带动铰接条下行,进而推动滑移板、抵紧条及抵紧块朝前移动,可以抵紧后副车架后横梁的后侧。
综上,本发明中的焊接夹具具有设计巧妙、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三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中间定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侧边定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前侧压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后侧压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后侧抵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下侧支撑部件;101-支撑框;102-支撑板一;103-支撑板二;
20-中间定位部件;201-固定板一;202-固定壳一;203-薄型气缸一;204-导向块一;205-定位柱一;
30-侧边定位部件;301-固定板二;302-固定壳二;303-薄型气缸二;304-导向块二;305-定位柱二;306-托举板;307-托举块;
40-前侧压撑部件;401-固定板三;402-双活塞气缸一;403-连接板一;404-连接块一;405-压撑条一;
50-后侧压撑部件;501-固定板四;502-双活塞气缸二;503-连接板二;504-连接块二;505-压撑条二;505a-容纳槽;
60-后侧抵紧部件;601-导向轨;602-滑动块;603-滑移板;604-抵紧条;605-抵紧块;606-薄型气缸三;607-铰接座一;608-铰接座二;609-铰接条;
70-后副车架后横梁;70a-定位孔一;70b-定位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包括下侧支撑部件10、中间定位部件20、侧边定位部件30、前侧压撑部件40、后侧压撑部件50及后侧抵紧部件60,其中:
所述下侧支撑部件10靠下设置并用于实现对其他各个部件进行支撑,所述下侧支撑部件10包括支撑框101、支撑板一102及支撑板二103,所述支撑框101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板一102设有一对并对称连接于支撑框101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板二103水平连接于两个支撑板一102的后边;
所述中间定位部件20居中安装于支撑板二103的下侧并用于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中部进行定位及支撑;
所述侧边定位部件30设有一对并对称分布于两边的支撑板一102的中间并用于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后侧的两边进行定位及支撑;
所述前侧压撑部件40设有一对并对称分布于两边的支撑板一102的前边并用于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前侧的两边进行压紧及支撑;
所述后侧压撑部件50设有一对并对称分布于两边的支撑板一102的中间并用于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后侧的两边进行压紧及支撑;
所述后侧抵紧部件60居中安装于支撑板二103的上侧并用于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后侧的中部进行抵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定位部件20包括固定板一201、固定壳一202、薄型气缸一203、导向块一204及定位柱一205,所述固定板一201为T型构造并安装于支撑板二103的内侧,所述固定壳一202安装于固定板一201的前侧,所述薄型气缸一203竖直朝上安装于固定壳一202的下侧,所述导向块一204安装于固定壳一202的上侧,所述定位柱一205滑动连接于导向块一204的中间,所述定位柱一205的下端连接于薄型气缸一203的活塞杆末端。通过导向块一204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中部的托放,再通过薄型气缸一203的活塞杆伸长,可以带动定位柱一205的外伸,进而通过定位柱一205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中部的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边定位部件30包括固定板二301、固定壳二302、薄型气缸二303、导向块二304及定位柱二305,所述固定板二301为T型构造并安装于支撑板一102的内侧,所述固定壳二302安装于固定板二301的内侧,所述薄型气缸二303竖直朝上安装于固定壳二302的下侧,所述导向块二304安装于固定壳二302的上侧,所述定位柱二305滑动连接于导向块二304的中间,所述定位柱二305的下端连接于薄型气缸二303的活塞杆末端,所述固定板二301的前侧安装有L型的托举板306,所述托举板306的上侧安装有托举块307。通过导向块二304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后侧边的托放,再通过薄型气缸二303的活塞杆伸长,可以带动定位柱二305的外伸,进而通过定位柱二305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后侧边的定位,通过托举块307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前侧边的托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侧压撑部件40包括固定板三401与双活塞气缸一402,所述固定板三401为L型构造并安装于支撑板一102的前边,所述双活塞气缸一402水平朝内安装于固定板三401上,所述双活塞气缸一402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有连接板一403,所述连接板一403的内侧连接有L型的连接块一404,所述连接块一404的上下两侧对称连接有L型的压撑条一405。通过双活塞气缸一402的活塞杆伸长,既可以带动上方的压撑条一405撑起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上层板的前侧,又可以带动下方的压撑条一405压住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下层板的前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侧压撑部件50包括固定板四501与双活塞气缸二502,所述固定板四501为“1”字型构造并安装于支撑板一102的中间,所述双活塞气缸二502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有连接板二503,所述连接板二503的内侧连接有T型的连接块二504,所述连接块二504的上下两侧对称连接有压撑条二505,所述压撑条二505的内端设有U型的容纳槽505a。通过双活塞气缸二502的活塞杆的伸长,既可以带动上方的压撑条二505撑起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上层板的后侧,又可以带动下方的压撑条二505压住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下层板的后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侧抵紧部件60包括导向轨601、滑移板603、抵紧条604及薄型气缸三606,所述导向轨601设有一对并左右对称安装于支撑板二103的上侧,所述导向轨601上滑动安装有滑动块602,所述滑移板603水平安装于两边的滑动块602的上侧,所述抵紧条604水平安装于滑移板603的前侧,所述抵紧条604的前侧均匀安装有抵紧块605,所述薄型气缸三606竖直朝上安装于下侧,所述薄型气缸三606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有铰接座一607,所述滑移板603的后侧安装有铰接座二608,所述铰接座一607与铰接座二608之间连接有铰接条609。通过薄型气缸三606的活塞杆收缩,可以带动铰接条609下行,进而推动滑移板603、抵紧条604及抵紧块605朝前移动,可以抵紧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后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中部设有定位孔一70a,所述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中部设有定位孔二70b。
在本实施例中,这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在实际应用时:
(1)通过导向块一204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中部的托放,再通过薄型气缸一203的活塞杆伸长,可以带动定位柱一205的外伸,进而通过定位柱一205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中部的定位,即将定位柱一205插入到后副车架后横梁70上的定位孔一70a中。
(2)通过导向块二304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后侧边的托放,再通过薄型气缸二303的活塞杆伸长,可以带动定位柱二305的外伸,进而通过定位柱二305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后侧边的定位,即将定位柱二305插入到后副车架后横梁70上的定位孔二70b中,通过托举块307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前侧边的托放。
(3)通过双活塞气缸一402的活塞杆伸长,既可以带动上方的压撑条一405撑起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上层板的前侧,又可以带动下方的压撑条一405压住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下层板的前侧。
(4)通过双活塞气缸二502的活塞杆的伸长,既可以带动上方的压撑条二505撑起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上层板的后侧,又可以带动下方的压撑条二505压住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下层板的后侧。
(5)通过薄型气缸三606的活塞杆收缩,可以带动铰接条609下行,进而推动滑移板603、抵紧条604及抵紧块605朝前移动,可以抵紧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后侧。
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Claims (7)

1.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侧支撑部件(10)、中间定位部件(20)、侧边定位部件(30)、前侧压撑部件(40)、后侧压撑部件(50)及后侧抵紧部件(60),其中:
所述下侧支撑部件(10)靠下设置并用于实现对其他各个部件进行支撑,所述下侧支撑部件(10)包括支撑框(101)、支撑板一(102)及支撑板二(103),所述支撑框(101)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板一(102)设有一对并对称连接于支撑框(101)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板二(103)水平连接于两个支撑板一(102)的后边;
所述中间定位部件(20)居中安装于支撑板二(103)的下侧并用于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中部进行定位及支撑,所述中间定位部件(20)包括固定板一(201)、固定壳一(202)、薄型气缸一(203)、导向块一(204)及定位柱一(205);
所述侧边定位部件(30)设有一对并对称分布于两边的支撑板一(102)的中间并用于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后侧的两边进行定位及支撑,所述侧边定位部件(30)包括固定板二(301)、固定壳二(302)、薄型气缸二(303)、导向块二(304)及定位柱二(305);
所述前侧压撑部件(40)设有一对并对称分布于两边的支撑板一(102)的前边并用于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前侧的两边进行压紧及支撑,所述前侧压撑部件(40)包括固定板三(401)与双活塞气缸一(402);
所述后侧压撑部件(50)设有一对并对称分布于两边的支撑板一(102)的中间并用于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后侧的两边进行压紧及支撑,所述后侧压撑部件(50)包括固定板四(501)与双活塞气缸二(502);
所述后侧抵紧部件(60)居中安装于支撑板二(103)的上侧并用于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后侧的中部进行抵紧,所述后侧抵紧部件(60)包括导向轨(601)、滑移板(603)、抵紧条(604)及薄型气缸三(6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一(201)为T型构造并安装于支撑板二(103)的内侧,所述固定壳一(202)安装于固定板一(201)的前侧,所述薄型气缸一(203)竖直朝上安装于固定壳一(202)的下侧,所述导向块一(204)安装于固定壳一(202)的上侧,所述定位柱一(205)滑动连接于导向块一(204)的中间,所述定位柱一(205)的下端连接于薄型气缸一(203)的活塞杆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二(301)为T型构造并安装于支撑板一(102)的内侧,所述固定壳二(302)安装于固定板二(301)的内侧,所述薄型气缸二(303)竖直朝上安装于固定壳二(302)的下侧,所述导向块二(304)安装于固定壳二(302)的上侧,所述定位柱二(305)滑动连接于导向块二(304)的中间,所述定位柱二(305)的下端连接于薄型气缸二(303)的活塞杆末端,所述固定板二(301)的前侧安装有L型的托举板(306),所述托举板(306)的上侧安装有托举块(3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三(401)为L型构造并安装于支撑板一(102)的前边,所述双活塞气缸一(402)水平朝内安装于固定板三(401)上,所述双活塞气缸一(402)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有连接板一(403),所述连接板一(403)的内侧连接有L型的连接块一(404),所述连接块一(404)的上下两侧对称连接有L型的压撑条一(4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四(501)为“1”字型构造并安装于支撑板一(102)的中间,所述双活塞气缸二(502)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有连接板二(503),所述连接板二(503)的内侧连接有T型的连接块二(504),所述连接块二(504)的上下两侧对称连接有压撑条二(505),所述压撑条二(505)的内端设有U型的容纳槽(505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601)设有一对并左右对称安装于支撑板二(103)的上侧,所述导向轨(601)上滑动安装有滑动块(602),所述滑移板(603)水平安装于两边的滑动块(602)的上侧,所述抵紧条(604)水平安装于滑移板(603)的前侧,所述抵紧条(604)的前侧均匀安装有抵紧块(605),所述薄型气缸三(606)竖直朝上安装于下侧,所述薄型气缸三(606)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有铰接座一(607),所述滑移板(603)的后侧安装有铰接座二(608),所述铰接座一(607)与铰接座二(608)之间连接有铰接条(609)。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1:通过导向块一(204)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中部的托放,再通过薄型气缸一(203)的活塞杆伸长,可以带动定位柱一(205)的外伸,进而通过定位柱一(205)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中部的定位,即将定位柱一(205)插入到后副车架后横梁(70)上的定位孔一(70a)中;
步骤2:通过导向块二(304)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后侧边的托放,再通过薄型气缸二(303)的活塞杆伸长,可以带动定位柱二(305)的外伸,进而通过定位柱二(305)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后侧边的定位,即将定位柱二(305)插入到后副车架后横梁(70)上的定位孔二(70b)中,通过托举块(307)实现对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前侧边的托放;
步骤3:通过双活塞气缸一(402)的活塞杆伸长,既可以带动上方的压撑条一(405)撑起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上层板的前侧,又可以带动下方的压撑条一(405)压住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下层板的前侧;
步骤4:通过双活塞气缸二(502)的活塞杆的伸长,既可以带动上方的压撑条二(505)撑起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上层板的后侧,又可以带动下方的压撑条二(505)压住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下层板的后侧;
步骤5:通过薄型气缸三(606)的活塞杆收缩,可以带动铰接条(609)下行,进而推动滑移板(603)、抵紧条(604)及抵紧块(605)朝前移动,可以抵紧后副车架后横梁(70)的后侧。
CN202110979698.6A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 Active CN1137325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9698.6A CN113732596B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9698.6A CN113732596B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2596A CN113732596A (zh) 2021-12-03
CN113732596B true CN113732596B (zh) 2023-06-09

Family

ID=78732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79698.6A Active CN113732596B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3259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1978A (zh) * 2012-11-29 2014-06-11 塔奥(芜湖)汽车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的焊接检具
CN203282120U (zh) * 2013-06-24 2013-11-13 宁波跃进汽车前桥有限公司 新型内压和侧压相结合的汽车副车架横梁焊接工装
CN104057232B (zh) * 2014-06-30 2016-06-0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副车架后横梁夹紧装置
CN204094337U (zh) * 2014-07-29 2015-01-14 上海本特勒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副车架的焊接夹紧装置
CN205927625U (zh) * 2016-07-27 2017-02-08 宁波可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前副车架焊接夹具
CN206066256U (zh) * 2016-08-31 2017-04-05 塔奥(芜湖)汽车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副车架弯形臂定位机构
CN206952907U (zh) * 2017-06-23 2018-02-02 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前悬架横梁总成与前副车架总成装配工装
CN211889633U (zh) * 2020-03-02 2020-11-10 鹿寨维安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蓄电池安装架焊接夹具
CN213857867U (zh) * 2020-12-11 2021-08-03 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副车架通用焊接工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2596A (zh) 2021-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63955U (zh) 汽车后轴支架总成焊接夹具
CN113732596B (zh) 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
CN109551153B (zh) 叉货靠背自动焊接装置
CN101376202A (zh) 车架焊接夹具
CN111055064A (zh) 一种后地板边梁焊接总成夹具
CN113732595B (zh) 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框架合体的焊接夹具
CN213351323U (zh) 一种前围板总成焊接夹具
CN216138393U (zh) 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幅车架后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
CN216706502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总拼二道工装
CN111069938A (zh) 一种双工位刹车盘支架夹具
CN113732598B (zh) 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前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
CN216138394U (zh) 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幅车架前横梁合体的焊接夹具
CN215393129U (zh) 一种装甲车侧板焊接工装
CN113732597A (zh) 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幅车架摆臂支架安装焊接夹具
CN213105336U (zh) 一种升降机剪刀臂焊接定位工装
CN204976121U (zh) 汽车遮阳帘拉杆端部加工用的工件夹具
CN217316621U (zh) 一种扶手骨架的焊接夹具
CN218169260U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纵梁焊接工装
CN216138392U (zh) 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副车架后框架合体的焊接夹具
CN211305350U (zh) 一种汽车电动助力加强架焊接用夹具
CN219746833U (zh) 一种副车架焊接台
CN217965519U (zh) 一种用于加工内撑管焊接组件的装置
CN111409718A (zh) 一种调宽车架的限位机构
CN216138395U (zh) 一种用于汽车中的后幅车架摆臂支架安装焊接夹具
CN220178516U (zh) 一种焊接紧固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