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17407B - 荧光增白色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荧光增白色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17407B
CN113717407B CN202111049163.5A CN202111049163A CN113717407B CN 113717407 B CN113717407 B CN 113717407B CN 202111049163 A CN202111049163 A CN 202111049163A CN 113717407 B CN113717407 B CN 1137174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escent whitening
pigment
master batch
carrier resin
fumed silic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91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17407A (zh
Inventor
邢艳红
盖树人
彭春宁
任明淑
柳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cky Fil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cky Fil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cky Film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cky Fil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491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174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17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7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174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74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0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 C08J3/22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using masterbatch techniques
    • C08J3/226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using masterbatch techniques using a polymer as a carrier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19/00Coated paper; Coating material
    • D21H19/80Paper comprising more than one coating
    • D21H19/82Paper comprising more than one coating superposed
    • D21H19/826Paper comprising more than one coating superposed two superposed coatings, the first applied being pigmented and the second applied being non-pigmented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21/00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Paper-impregn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 D21H21/14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Paper-impregn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function or properties in or on the paper
    • D21H21/30Luminescent or fluorescent substances, e.g. for optical bleach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4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423/06Poly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4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4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5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particle size in gener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6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surface are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also oxygen in the ring
    • C08K5/353Five-membered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22Expanded, porous or hollow particles
    • C08K7/24Expanded, porous or hollow particles inorganic
    • C08K7/26Silicon- containing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增白色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中,该荧光增白色母包括:荧光增白剂颜料、载体树脂和气相二氧化硅。由此,该荧光增白色母在满足相纸增白、增艳使用需求的同时,不会在相纸塑层中产生颜料团聚,能够稳定满足相纸塑层的色调要求。

Description

荧光增白色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色母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荧光增白色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彩色相纸是由照相原纸经过涂塑淋膜形成涂塑纸基,涂塑纸基再经过成色乳剂涂布后形成彩色相纸。彩色相纸在使用过程中需经过显影液的冲洗成像,最终成为照片。在这一系列生产加工过程中,相纸塑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纸塑层的两大作用分别为:一是保护纸基不被显影液破坏,二是调整相纸的基础色调,使成品相片色彩更加鲜艳、逼真。在塑层配方中起到调节相纸基础色调作用的重要原料就是塑层色母粒。
在塑料生产的工作中经常使用色母粒对其进行着色,相纸塑层的色母除了着色要求以外还要满足高分散性、稳定相纸色调、调整明度、增白等特殊需求。
相纸塑层中增白母粒是调节相纸塑层色调、亮度、白度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母粒之一。增白色母粒也称增白色母,通常至少由荧光增白剂、载体和分散剂制成。目前市场销售普通增白色母是直接将荧光增白剂、载体树脂及分散剂等加工助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密炼机混炼或双螺杆挤出机造粒而成。往往这种干法造粒会因颜料分散不完全在母料中存在颜料颗粒,这种颗粒会直接造成照片的弊病,即表观点子或局部发黄,这在照片中无疑是不能接受的。
专利CN 106397922A中原料经密炼机多次混合,荧光增白颜料后期加入易造成颜料不润湿的色点,并且增加混炼工艺复杂,耗费设备成本,产能较低。
专利CN 112011108 A中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对颜料进行分散,为了达到分散效果,配方中添加了大量助剂,包括聚矿物质油、乙烯蜡、OP蜡、硬脂酸镁、聚乙二醇、三羟甲基乙烷、硬脂酸钙、聚乙烯吡咯烷酮等。这些添加剂在相纸塑层淋膜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较高的生产温度而产生有机小分子可挥发物质,附着在相纸塑层表面会影响相纸最终的照相性能。
因此,现有的增白色母粒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荧光增白色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荧光增白色母在满足相纸增白、增艳使用需求的同时,不会在相纸塑层中产生颜料团聚,能够稳定满足相纸塑层的色调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荧光增白色母。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荧光增白色母包括:荧光增白剂颜料、载体树脂和气相二氧化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荧光增白色母,其包括荧光增白剂颜料、载体树脂和气相二氧化硅,其中,气相二氧化硅比表面积高,与颜料吸附性强,能使颜料有效附着在二氧化硅表面,从而可以促进颜料分散,避免颜料发生团聚。同时气相二氧化硅流动性好,在造粒过程二氧化硅微粒、颜料吸附体之间相互摩擦,能分散为更小的微粒,从而有效消除因颜料团聚而产生的颜料本身的有害色光,提高增白色母的增白效果。并且气相二氧化硅的原生粒径较小,分散后本身呈透明状态,不会引入其他色光。并且本申请的荧光增白色母没有添加分散剂等各种添加剂,从而可以避免在相纸塑层淋膜的过程中由于高温而产生的挥发物质影响相纸的照相性能。综上,本申请的荧光增白色母在满足相纸增白、增艳使用需求的同时,不会在相纸塑层中产生颜料团聚,能够稳定满足相纸塑层的色调要求。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荧光增白色母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荧光增白色母包括1~4重量份的所述荧光增白剂颜料,80~100重量份的所述载体树脂和0.1~10重量份的所述气相二氧化硅。由此,该荧光增白色母在满足相纸增白、增艳使用需求的同时,不会在相纸塑层中产生颜料团聚,能够稳定满足相纸塑层的色调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荧光增白剂颜料的吸收波长为60~380nm,熔点为280~350℃,优选荧光增白剂颜料为二苯乙烯基双苯并恶唑类荧光增白剂颜料。由此,二苯乙烯基双苯并恶唑类荧光增白剂颜料能起到相纸塑层增白效果的同时,能很好的适应相纸涂塑的工艺,不分解,不融化,不会产生影响相纸冲印的其他物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体树脂为2.16kg、190℃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2~20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由此,能很好地润湿颜料,并且与相纸塑层中的聚乙烯相融性好,不会产生颜料点和塑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相二氧化硅的原生粒径为2~20nm,比表面积不小于100m2/g。由此,该荧光增白色母在满足相纸增白、增艳使用需求的同时,不会在相纸塑层中产生颜料团聚,能够稳定满足相纸塑层的色调要求。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上述荧光增白色母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
(1)伴随着搅拌,将荧光增白剂颜料、气相二氧化硅与载体树脂中的一部分混合后进行一次造粒,以便得到一次母粒;
(2)伴随着搅拌,将所述一次母粒与载体树脂中的另一部分混合后进行二次造粒,以便得到荧光增白色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上述荧光增白色母的方法,通过伴随着搅拌将荧光增白剂颜料、气相二氧化硅与载体树脂中的一部分混合后进行一次造粒,得到一次母粒。其中,气相二氧化硅比表面积高,与颜料吸附性强,能使颜料有效附着在二氧化硅表面,从而可以促进颜料分散,避免颜料发生团聚。同时气相二氧化硅流动性好,在造粒过程二氧化硅微粒、颜料吸附体之间相互摩擦,能分散为更小的微粒,从而有效消除因颜料团聚而产生的颜料本身的有害色光,提高增白色母的增白效果。并且气相二氧化硅的原生粒径较小,分散后本身呈透明状态,不会引入其他色光。然后,通过伴随着搅拌将一次母粒与载体树脂中的另一部分混合后进行二次造粒,经过两次造粒,能使气相二氧化硅更好地发挥助研作用,使制备得到的增白色母具有更好的增白效果。本申请的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省去了混炼机的研磨过程,节约成本,生产工艺简单,可靠性强,同时减少了分散剂等各种添加剂的使用,避免在相纸塑层淋膜的过程中由于高温而产生的挥发物质影响相纸的照相性能,且制备得到的荧光增白色母在满足相纸增白、增艳使用需求的同时,不会在相纸塑层中产生颜料团聚,能够稳定满足相纸塑层的色调要求。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制备上述荧光增白色母的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所述荧光增白剂颜料、所述载体树脂中的一部分与所述气相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10~20):(50~90):(1~50)。由此,制备得到的荧光增白色母在满足相纸增白、增艳使用需求的同时,不会在相纸塑层中产生颜料团聚,能够稳定满足相纸塑层的色调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所述一次母粒与所述载体树脂中的另一部分的重量比为(10~20):(80~90)。由此,可以使荧光增白色母具有更好的增白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和(2)中,所述搅拌的转速为1500~3000r/min,所述混合的温度为70~90℃。由此,有利于颜料的分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次造粒和所述二次造粒过程为在长径比不小于3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成条,然后冷却后进行干燥、切粒,所述挤出温度为160~250℃。
在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彩色相纸。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彩色相纸包括:照相原纸;相纸塑层,所述相纸塑层形成在所述照相原纸上;乳化剂层,所述乳化剂层形成在所述相纸塑层上,其中,所述相纸塑层包含上述的荧光增白色母或采用上述的方法制得的荧光增白色母。由此,该彩色相纸的色调、亮度和白度较好,使成品相片色彩更加鲜艳、逼真。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备荧光增白色母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彩色相纸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荧光增白色母。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荧光增白色母包括:荧光增白剂颜料、载体树脂和气相二氧化硅。
发明人发现,气相二氧化硅比表面积高,与颜料吸附性强,能使颜料有效附着在二氧化硅表面,从而可以促进颜料分散,避免颜料发生团聚。同时气相二氧化硅流动性好,在造粒过程二氧化硅微粒、颜料吸附体之间相互摩擦,能分散为更小的微粒,从而有效消除因颜料团聚而产生的颜料本身的有害色光,提高增白色母的增白效果。并且气相二氧化硅的原生粒径较小,分散后本身呈透明状态,不会引入其他色光。并且本申请的荧光增白色母没有添加分散剂等各种添加剂,从而可以避免在相纸塑层淋膜的过程中由于高温而产生的挥发物质影响相纸的照相性能。综上,本申请的荧光增白色母在满足相纸增白、增艳使用需求的同时,不会在相纸塑层中产生颜料团聚,能够稳定满足相纸塑层的色调要求。
进一步地,上述荧光增白色母包括1~4重量份的荧光增白剂颜料,80~100重量份的载体树脂和0.1~10重量份的气相二氧化硅。发明人发现,若荧光增白剂颜料添加过少,色母浓度低,相纸涂塑过程会增加色母使用量,增加成本;而若荧光增白剂颜料添加过多,不利于分散。同时,若载体树脂添加过多,色母浓度低,相纸涂塑过程会增加色母使用量,增加成本;而若载体树脂添加过少,色母表观状态不好。另外,若气相二氧化硅添加过少,助分散效果不明显;而若气相二氧化硅添加过多,成本增加。由此,采用本申请的荧光增白色母组成,荧光增白剂颜料分散性好,色母表观状态佳,且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上述荧光增白剂颜料的吸收波长为60~380nm,熔点为280~350℃。发明人发现,熔点过低的荧光增白剂在淋膜高温作用下易分解,而熔点过高的荧光增白剂淋膜时不融化不能与塑层相融,由此采用本申请吸收波长和熔点范围的荧光增白剂可以与相纸淋膜工艺相匹配。优选地,荧光增白剂颜料为二苯乙烯基双苯并恶唑类荧光增白剂颜料。发明人发现,二苯乙烯基双苯并恶唑类荧光增白剂颜料能起到相纸塑层增白效果的同时,可以很好地适应相纸涂塑的工艺,不分解,不融化,不会产生影响相纸冲印的其他物质。
进一步地,上述载体树脂为2.16kg、190℃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2~20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发明人发现,熔融指数过高或过低的载体树脂,均不利于涂塑使用,而本申请范围熔融指数的载体树脂可以与相纸塑层使用的PE的熔融指数相匹配,即利于涂塑使用。具体的,上述低密度聚乙烯包括普通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中的至少之一。发明人发现,采用本申请的载体树脂能很好地润湿颜料,并且与相纸塑层中的聚乙烯相容性好,不会产生颜料点和塑点。
进一步地,上述气相二氧化硅的原生粒径为2~20nm,比表面积不小于100m2/g。发明人发现,若气相二氧化硅的原生粒径过小,容易发生团聚,不易于分散达不到助研磨作用;而若气相二氧化硅的原生粒径过大,达不到所需的较高比表面积。同时,若气相二氧化硅的比表面积过小,不利于对颜料的吸附。由此,采用本申请的气相二氧化硅可以达到最佳的助研磨作用,同时有利于颜料的分散。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上述荧光增白色母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该方法包括:
S100:伴随着搅拌,将荧光增白剂颜料、气相二氧化硅与载体树脂中的一部分混合后进行一次造粒
该步骤中,通过将荧光增白剂颜料、气相二氧化硅与载体树脂中的一部分混合搅拌8~12min,优选10min后进行一次造粒,即可得到一次母粒。发明人发现,气相二氧化硅比表面积高,与颜料吸附性强,能使颜料有效附着在二氧化硅表面。同时气相二氧化硅流动性好,在造粒过程二氧化硅微粒、颜料吸附体之间相互摩擦,能分散为更小的微粒,从而有效消除因颜料团聚而产生的颜料本身的有害色光,提高增白色母的增白效果。并且气相二氧化硅的原生粒径较小,分散后本身呈透明状态,不会引入其他色光。
进一步地,上述荧光增白剂颜料、载体树脂中的一部分与气相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10~20):(50~90):(1~50)。发明人发现,若荧光增白剂颜料添加过少,色母浓度低,相纸涂塑过程会增加色母使用量,增加成本;而若荧光增白剂颜料添加过多,不利于分散。同时,若载体树脂添加过多,色母浓度低,相纸涂塑过程会增加色母使用量,增加成本;而若载体树脂添加过少,色母表观状态不好。另外,若气相二氧化硅添加过少,助分散效果不明显;而若气相二氧化硅添加过多,成本增加。由此,采用本申请的重量比,荧光增白剂颜料分散性好,色母表观状态佳,且成本较低。需要说明的是,荧光增白剂颜料、载体树脂与气相二氧化硅的具体类型同于上文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上述搅拌的转速为1500~3000r/min,混合的温度为70~90℃。发明人发现,若搅拌的转速过低,混合不均匀;而若搅拌的转速过高,会增加能耗。另外,若混合的温度过低,混合不均匀;而若混合的温度过高,容易造成载体树脂软化结块。由此,采用本申请的搅拌转速和混合温度,有利于使各组分混合均匀,同时可以避免载体树脂软化结块。优选地,该混合过程在高混机中进行。
进一步地,上述一次造粒过程为在长径比不小于3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成条,然后冷却(例如水冷)后进行干燥(例如吹干)、切粒,所述挤出温度为160~250℃。发明人发现,若挤出温度过低,载体树脂融化不好,色母不光滑;而若挤出温度过高,易造成原料分解碳化,引入杂质。由此,采用本申请的挤出温度,色母光滑度较好,且可以避免原料分解碳化。
S200:伴随着搅拌,将一次母粒与载体树脂中的另一部分混合后进行二次造粒
该步骤中,通过将一次母粒与载体树脂中的另一部分混合搅拌4~6min,优选5min后进行二次造粒,即可得到荧光增白色母。发明人发现,经过两次造粒过程,可以使气相二氧化硅更好地发挥助研作用,使增白色母有更好的增白效果。
进一步地,上述一次母粒与载体树脂中的另一部分的重量比为(10~20):(80~90)。发明人发现,若重量比过小,色母浓度低,相纸涂塑过程会增加色母使用量,增加成本;而若重量比过大,色母表观状态不好。由此,采用本申请的重量比,可以得到最佳的色母表观状态,且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上述搅拌的转速为1500~3000r/min,混合的温度为70~90℃。发明人发现,若搅拌的转速过低,混合不均匀;而若搅拌的转速过高,会增加能耗。另外,若混合的温度过低,混合不均匀;而若混合的温度过高,容易造成载体树脂软化结块。由此,采用本申请的搅拌转速和混合温度,有利于使一次母粒和载体树脂混合均匀,同时可以避免载体树脂软化结块。优选地,该混合过程在高混机中进行。
进一步地,上述二次造粒过程为在长径比不小于3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成条,然后冷却(例如水冷)后进行干燥(例如吹干)、切粒,所述挤出温度为160~250℃。发明人发现,若挤出温度过低,载体树脂融化不好,色母不光滑;而若挤出温度过高,易造成原料分解碳化,引入杂质。由此,采用本申请的挤出温度,色母光滑度较好,且可以避免原料分解碳化。
发明人发现,通过伴随着搅拌将荧光增白剂颜料、气相二氧化硅与载体树脂中的一部分混合后进行一次造粒,得到一次母粒。其中,气相二氧化硅比表面积高,与颜料吸附性强,能使颜料有效附着在二氧化硅表面,从而可以促进颜料分散,避免颜料发生团聚。同时气相二氧化硅流动性好,在造粒过程二氧化硅微粒、颜料吸附体之间相互摩擦,能分散为更小的微粒,从而有效消除因颜料团聚而产生的颜料本身的有害色光,提高增白色母的增白效果。并且气相二氧化硅的原生粒径较小,分散后本身呈透明状态,不会引入其他色光。然后,通过伴随着搅拌将一次母粒与载体树脂中的另一部分混合后进行二次造粒,经过两次造粒,能使气相二氧化硅更好地发挥助研作用,使制备得到的增白色母具有更好的增白效果。本申请的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省去了混炼机的研磨过程,节约成本,生产工艺简单,可靠性强,同时减少了分散剂等各种添加剂的使用,避免在相纸塑层淋膜的过程中由于高温而产生的挥发物质影响相纸的照相性能,且制备得到的荧光增白色母在满足相纸增白、增艳使用需求的同时,不会在相纸塑层中产生颜料团聚,能够稳定满足相纸塑层的色调要求。
在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彩色相纸。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2,该彩色相纸包括照相原纸100、相纸塑层200和乳化剂层300,其中,相纸塑层200形成在照相原纸100上,乳化剂层300形成在相纸塑层200上,并且相纸塑层200包含上述的荧光增白色母或采用上述的方法制得的荧光增白色母。由此,该彩色相纸的色调、亮度和白度较好,使成品相片色彩更加鲜艳、逼真。需要说明的是,相纸塑层200的淋膜配方以及乳化剂层300组成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并且上述针对荧光增白色母及其制备方法所描述的特征和优点同样适用于该彩色相纸,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另外,如果没有明确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所有试剂均为市场上可以购得的,或者可以按照本文或已知的方法合成的,对于没有列出的反应条件,也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获得的。
实施例1
步骤1:将20.00kg荧光增白剂KSN(吸收波长为370nm,熔点为295℃)与79.00kg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2.16kg、190℃条件下熔融指数为20g/10min)、1.00kg的气相二氧化硅A200(原生粒径为12nm,比表面积为200m2/g),在80℃的高混机中,以1500r/min的转速搅拌10min;
步骤2:将上述步骤(1)中混好的物料在长径比为6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成条,挤出温度为190℃、200℃、200℃、220℃、220℃、220℃,水冷后经风机吹干、切粒,得到一次母粒;
步骤3:将20kg上述一次母粒与80kg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2.16kg、190℃条件下熔融指数为20g/10min),在80℃的高混机中,以1500r/min的转速搅拌5min;
步骤4:将上述步骤(3)中混好的物料在长径比为6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成条,挤出温度为190℃、200℃、200℃、220℃、220℃、220℃。水冷后经风机吹干、切粒,得到荧光增白色母;
步骤5:将荧光增白色母按照相纸淋膜配方进行混合,在吹膜机上吹出塑层薄膜,进行测试。
实施例2
步骤1:将20.00kg荧光增白剂KSN(吸收波长为370nm,熔点为295℃)与50.00kg的LLDPE(2.16kg、190℃条件下熔融指数为20g/10min)、50.00kg的气相二氧化硅A200(原生粒径为12nm,比表面积为200m2/g),在80℃的高混机中,以1500r/min的转速搅拌10min;
步骤2:将上述步骤(1)中混好的物料在长径比为6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成条,挤出温度为190℃、200℃、200℃、220℃、220℃、220℃,水冷后经风机吹干、切粒,得到一次母粒;
步骤3:将20kg上述一次母粒与80kg的LDPE(2.16kg、190℃条件下熔融指数为20g/10min),在80℃的高混机中,以1500r/min的转速搅拌5min;
步骤4:将上述步骤(3)中混好的物料在长径比为6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成条,挤出温度为190℃、200℃、200℃、220℃、220℃、220℃。水冷后经风机吹干、切粒,得到荧光增白色母;
步骤5:将荧光增白色母按照相纸淋膜配方进行混合,在吹膜机上吹出塑层薄膜,进行测试。
实施例3
步骤1:将20.00kg荧光增白剂KSN(吸收波长为370nm,熔点为295℃)与55.00kg的LLDPE(2.16kg、190℃条件下熔融指数为20g/10min)、25.00kg的气相二氧化硅A200(原生粒径为12nm,比表面积为200m2/g),在80℃的高混机中,以1500r/min的转速搅拌10min;
步骤2:将上述步骤(1)中混好的物料在长径比为6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成条,挤出温度为190℃、200℃、200℃、220℃、220℃、220℃,水冷后经风机吹干、切粒,得到一次母粒;
步骤3:将20kg上述一次母粒与80kg的LDPE(2.16kg、190℃条件下熔融指数为20g/10min),在80℃的高混机中,以1500r/min的转速搅拌5min;
步骤4:将上述步骤(3)中混好的物料在长径比为6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成条,挤出温度为190℃、200℃、200℃、220℃、220℃、220℃。水冷后经风机吹干、切粒,得到荧光增白色母;
步骤5:将荧光增白色母按照相纸淋膜配方进行混合,在吹膜机上吹出塑层薄膜,进行测试。
对比例1
步骤1:将20kg荧光增白剂KSN(吸收波长为370nm,熔点为295℃)与80kg熔融指数为20g/min的LLDPE在80℃的高混机中,以1500r/min的转速搅拌10min;
步骤2:将上述步骤(1)中混好的物料在长径比为6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成条,挤出温度为190℃、200℃、200℃、220℃、220℃、220℃,水冷后经风机吹干、切粒,得到一次母粒;
步骤3:将20kg上述一次母粒与80kg熔融指数为20g/min的LDPE,在80℃的高混机中,以1500r/min的转速搅拌5min;
步骤4:将上述步骤(3)中混好的物料在长径比为6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成条,挤出温度为190℃、200℃、200℃、220℃、220℃、220℃。水冷后经风机吹干、切粒,得到荧光增白色母;
步骤5:将荧光增白色母按照相纸淋膜配方进行混合,在吹膜机上吹出塑层薄膜,进行测试。
对比例2
步骤1:将20kg荧光增白剂KSN(吸收波长为370nm,熔点为295℃)与79kg熔融指数为20g/min的LLDPE、1kg的PE蜡,在80℃的高混机中,以1500r/min的转速搅拌10min;
步骤2:将上述步骤(1)中混好的物料在长径比为6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成条,挤出温度为190℃、200℃、200℃、220℃、220℃、220℃,水冷后经风机吹干、切粒,得到一次母粒;
步骤3:将20kg上述一次母粒与80kg熔融指数为20g/min的LDPE,在80℃的高混机中,以1500r/min的转速搅拌5min;
步骤4:将上述步骤(3)中混好的物料在长径比为6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成条,挤出温度为190℃、200℃、200℃、220℃、220℃、220℃。水冷后经风机吹干、切粒,得到荧光增白色母;
步骤5:将荧光增白色母按照相纸淋膜配方进行混合,在吹膜机上吹出塑层薄膜,进行测试。
测试:
a)将上述实施例1~3与对比例1~2中制得的荧光增白色母按照相纸淋膜配方进行混合,在吹膜机上吹出塑层薄膜,取10个点进行厚度和色调测试。取平均值。以相同厚度下的b值来表征色母添加后的增白效果,b值越低表示增白母料更利于消除塑料中反射的黄光,发射蓝紫光,从而有更好的增白效果。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对比例1 对比例2
平均厚度μm 30 30 30 30 30
平均b -1.57 -1.55 -1.56 -1.32 -1.41
平均厚度μm 50 50 50 50 50
平均b -1.63 -1.68 -1.66 -1.22 -1.52
b)将上述实施例1~3与对比例1~2中制得的荧光增白色母按照相纸淋膜配方进行混合,在吹膜机上吹出塑层薄膜,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颜料团聚情况。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对比例1 对比例2
颜料团聚 不团聚 不团聚 不团聚 严重团聚 偶有团聚
c)将上述实施例1~3与对比例1~2中制得的荧光增白色母按照相纸淋膜配方在照相原纸上进行淋膜,在淋膜后的纸基上涂布乳化剂层,干燥后将涂好的样片裁切成6cm*30cm大小,放入60℃、50%HR的老化箱中,测试7天老化后的照相性能。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对比例2中严重影响到了照相性能,本发明的荧光增白色母应用到相纸塑层后,感光度、最小密度、最大密度7天老化后的变化值均优于对比例2。
表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荧光增白色母,其特征在于,包括:1~4重量份的荧光增白剂颜料,80~100重量份的载体树脂和0.1~10重量份的气相二氧化硅;
所述荧光增白色母中不包括分散剂;
所述荧光增白剂颜料的吸收波长为60~380nm,熔点为280~350℃;
所述载体树脂为2.16kg、190℃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2~20g/10min的低密度聚乙烯;
所述气相二氧化硅的原生粒径为2~20nm,比表面积不小于100m2/g;
所述荧光增白色母的制备步骤包括:
(1)伴随着搅拌,将荧光增白剂颜料、气相二氧化硅与载体树脂中的一部分混合后进行一次造粒,以便得到一次母粒;
伴随着搅拌,将所述一次母粒与载体树脂中的另一部分混合后进行二次造粒,以便得到荧光增白色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增白色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增白剂颜料为二苯乙烯基双苯并恶唑类荧光增白剂颜料。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荧光增白色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伴随着搅拌,将荧光增白剂颜料、气相二氧化硅与载体树脂中的一部分混合后进行一次造粒,以便得到一次母粒;
(3)伴随着搅拌,将所述一次母粒与载体树脂中的另一部分混合后进行二次造粒,以便得到荧光增白色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荧光增白剂颜料、所述载体树脂中的一部分与所述气相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10~20):(50~90):(1~5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一次母粒与所述载体树脂中的另一部分的重量比为(10~20):(80~9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和(2)中,所述搅拌的转速为1500~3000r/min,所述混合的温度为70~9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造粒和所述二次造粒过程为在长径比不小于3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成条,然后冷却后进行干燥、切粒,所述挤出温度为160~250℃。
8.一种彩色相纸,其特征在于,包括:
照相原纸;
相纸塑层,所述相纸塑层形成在所述照相原纸上;
乳化剂层,所述乳化剂层形成在所述相纸塑层上,
其中,所述相纸塑层包含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荧光增白色母或采用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的荧光增白色母。
CN202111049163.5A 2021-09-08 2021-09-08 荧光增白色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137174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9163.5A CN113717407B (zh) 2021-09-08 2021-09-08 荧光增白色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9163.5A CN113717407B (zh) 2021-09-08 2021-09-08 荧光增白色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17407A CN113717407A (zh) 2021-11-30
CN113717407B true CN113717407B (zh) 2024-05-07

Family

ID=78682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9163.5A Active CN113717407B (zh) 2021-09-08 2021-09-08 荧光增白色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1740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7305A (ja) * 1994-07-13 1996-01-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写真感光材料の包装材料用着色マスターバッチ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写真感光材料用包装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92091A (zh) * 2008-10-28 2009-03-25 宁波色母粒有限公司 爽滑pet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0189A (zh) * 2008-12-19 2009-05-27 常州市改性塑料厂有限公司 冰箱板材专用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49050A (zh) * 2012-12-04 2014-06-11 青岛三利中德美水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聚乙烯用补强增白增光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9291A (zh) * 2013-11-06 2015-05-20 殷培花 聚碳酸酯(pc)用消光色母粒
CN106336582A (zh) * 2016-08-29 2017-01-18 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光色牢度色母粒及制备方法
CN106928592A (zh) * 2017-03-17 2017-07-07 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黑色蓄电池塑槽专用色母及制造方法
CN109322001A (zh) * 2018-10-10 2019-02-12 福建闽瑞环保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涤纶短纤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7305A (ja) * 1994-07-13 1996-01-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写真感光材料の包装材料用着色マスターバッチ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写真感光材料用包装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92091A (zh) * 2008-10-28 2009-03-25 宁波色母粒有限公司 爽滑pet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0189A (zh) * 2008-12-19 2009-05-27 常州市改性塑料厂有限公司 冰箱板材专用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49050A (zh) * 2012-12-04 2014-06-11 青岛三利中德美水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聚乙烯用补强增白增光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9291A (zh) * 2013-11-06 2015-05-20 殷培花 聚碳酸酯(pc)用消光色母粒
CN106336582A (zh) * 2016-08-29 2017-01-18 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光色牢度色母粒及制备方法
CN106928592A (zh) * 2017-03-17 2017-07-07 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黑色蓄电池塑槽专用色母及制造方法
CN109322001A (zh) * 2018-10-10 2019-02-12 福建闽瑞环保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涤纶短纤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17407A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2077A (zh) 带珠光干涉效果的聚丙烯着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US4490323A (en) Incorporation of liquid additives into polymeric films
CA2659546C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granules of pigments by means of double extrusion
US20110065844A1 (en) Granulated colorant and related art
JPH0693189A (ja) 色材およびそれを含む樹脂組成物
CN113717407B (zh) 荧光增白色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H0693201A (ja) カラーマスターバッチと加工顔料
JP3146828B2 (ja) 着色用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着色用樹脂組成物
JP3375263B2 (ja) 高流動性エチレン・プロピレン−共重合体着色用マスターバッチ
IT9019667A1 (it) Procedimento per la produzione di concentrati di pigmento e prodotti cosi' ottenuti, contraddistinti da alta concentrazione, elevata dispersione e massima resa coloristica
JP2866049B2 (ja) 樹脂着色剤の製造方法
JP4408180B2 (ja) 着色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EP2025702A1 (en) Colour concentrates for colouring technical polymers
JP3738605B2 (ja) ペレット状着色剤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成形品
JP3010932B2 (ja) 固形描画材
JPH04339877A (ja) 着色剤の製造方法
JP7408002B1 (ja) マスターバッチ、化学繊維、および成形物
CN113754946A (zh) 白色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4323633B2 (ja) 着色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JP3698470B2 (ja) 加工顔料及びカラ−マスタ−バッチの製造方法
JP3152047B2 (ja) 着色用組成物
RU2160290C1 (ru) Способ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графитосодержащей композиции
CN111218047A (zh) 一种用于多层共挤保护膜的预分散产品及其生产方法
CN117603526A (zh) 色母及其制备方法、彩色相纸
CN116023729A (zh) 一种pe白色薄膜专用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