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1584A - 通止检测工具及通止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止检测工具及通止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1584A
CN113701584A CN202110989377.4A CN202110989377A CN113701584A CN 113701584 A CN113701584 A CN 113701584A CN 202110989377 A CN202110989377 A CN 202110989377A CN 113701584 A CN113701584 A CN 1137015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hole
head
mounting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893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宇欣
张勇辉
李永杰
马振宇
林俊展
许沛韩
林振余
周炳垣
李万辉
徐少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Honda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Honda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Honda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Honda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8937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15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1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15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3/00Measuring 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3/46Plug gauges for internal dimensions with engaging surfaces which are at a fixed distance, although they may be preadjustable
    • G01B3/50Plug gauges for internal dimensions with engaging surfaces which are at a fixed distance, although they may be preadjustable of limit-gauge type, i.e. "go/no-go"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0002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fixing or guiding the measuring instrument or the object to be measur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1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r clearance between spaced objects or spaced apertur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止检测工具及通止检测方法,利用调节组件带动第二检测部沿安装通孔的轴向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检测部方向移动,直至第二检测部与第一检测部之间的间距满足预设间距要求而形成第一检测间隙。再利用间距校核元件对第一检测间距进行校核,从而验证实际调整后的第一检测间隙是否满足预设间距要求,保证后续通止检测的准确性。若间距校核元件检测到第一检测间隙满足预设间距要求,后续进行通止检测时,只需将待检测零部件插入或套入第一检测间隙内,若待检测零部件能够插入或套入第一检测间隙内,即可判断零部件的尺寸合格,若待检测零部件无法插入或套入第一检测间隙内,即可判断零部件的尺寸不合格,简单、方便,提高了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通止检测工具及通止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止检测工具及通止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进行装配时,需要使用到各式各样的零部件,例如,钣金件、塑料件、机加件或铸造件等等。发动机装配过程中,若零部件的尺寸(外径、内径、外长、外宽、内长、内宽、厚度等)不合格,则会导致无法装配或装配后的发动机易产生性能故障。因此,需要对各个零部件进行通止检测以判断零部件的尺寸是否合格。传统的检测方式为采用游标卡尺、千分尺、杠杆千分表、内径三爪千分尺等工具进行检测,由于存在测量、读数和判断三个过程,检测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通止检测工具及检测方法。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止检测工具,包括:
基体,所述基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安装部及第一检测部,所述安装部设有安装通孔;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穿设于所述安装通孔,且所述调节组件能够沿所述安装通孔的轴向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检测部方向往复移动;
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二检测部与所述调节组件靠近所述第一检测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部与所述第一检测部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第一检测间隙;及
间距校核元件,所述间距校核元件用于对所述第一检测间隙进行校核。
上述实施例的通止检测工具,需要进行通止检测时,调整调节组件,利用调节组件带动第二检测部沿安装通孔的轴向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检测部方向移动,直至第二检测部与第一检测部之间的间距满足预设间距要求而形成第一检测间隙。再利用间距校核元件对第一检测间距进行校核,从而验证实际调整后的第一检测间隙是否满足预设间距要求,保证后续通止检测的准确性。若间距校核元件检测到第一检测间隙满足预设间距要求,后续进行通止检测时,只需将待检测零部件插入或套入第一检测间隙内,若待检测零部件能够插入或套入第一检测间隙内,即可判断零部件的尺寸合格,若待检测零部件无法插入或套入第一检测间隙内,即可判断零部件的尺寸不合格,简单、方便,提高了检测效率。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设有所述安装通孔及与所述安装通孔连通的限位孔,所述安装通孔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母、限位件及外侧壁设有限位槽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内螺纹螺纹配合,所述调节螺母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杆的外侧壁并与所述调节螺杆螺纹配合,所述限位件插设于所述限位孔,且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块设有与所述安装通孔对应连通的安装槽,所述调节螺母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杆的外侧壁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部包括连接件及第一检测头,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一检测头,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及第二检测头,所述底座与所述连接件相对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一检测间隙,所述第一检测头和所述第二检测头均凸出所述第一检测间隙,且所述第一检测头与所述第二检测头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第二检测间隙,所述间距校核元件用于对所述第二检测间隙进行校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头及所述第二检测头均设有用于检测内径的检测弧面;和/或所述第一检测头及所述第二检测头均设有用于检测外径的检测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头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及所述第二检测头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均设有导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孔及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检测头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连通的第二连接孔、及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二检测部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紧固配合的第一紧固件;和/或所述底座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三连接孔及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检测头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对应连通的第四连接孔、及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及所述第四连接孔紧固配合的第二紧固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头包括相互垂直并连接的第一竖直段及第一水平段,所述第一竖直段远离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一侧与所述连接件贴合并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头包括相互垂直并连接的第二竖直段及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二竖直段远离所述第二水平段的一侧与所述底座贴合并连接,且所述第一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水平段相对间隔并平行设置形成所述第二检测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靠近所述第一检测部的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件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用于与所述调节组件靠近所述第一检测部的一端插接配合的第一沉孔,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二沉孔,所述连接件还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沉孔与所述第二沉孔的连通孔,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螺纹孔对应连通,所述通止检测工具还包括螺纹件,所述螺纹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以锁紧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调节组件。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止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调节调节组件以使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形成预设间距的第一检测间隙;
利用间距校核元件对所述第一检测间隙进行校核;
若所述第一检测间隙的校核满足预设间距要求,则对待检测元件进行通止检测。
上述实施例的通止检测方法,需要进行通止检测时,调整调节组件,利用调节组件带动第二检测部沿安装通孔的轴向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检测部方向移动,直至第二检测部与第一检测部之间的间距满足预设间距要求而形成第一检测间隙。再利用间距校核元件对第一检测间距进行校核,从而验证实际调整后的第一检测间隙是否满足预设间距要求,保证后续通止检测的准确性。若间距校核元件检测到第一检测间隙满足预设间距要求,后续进行通止检测时,只需将待检测零部件插入或套入第一检测间隙内,若待检测零部件能够插入或套入第一检测间隙内,即可判断零部件的尺寸合格,若待检测零部件无法插入或套入第一检测间隙内,即可判断零部件的尺寸不合格,简单、方便,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通止检测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通止检测工具检测厚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通止检测工具检测外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通止检测工具检测内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通止检测工具检测孔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通止检测工具检测厚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通止检测工具的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的通止检测工具的调节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的通止检测工具的第一检测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的通止检测工具的连接件的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的通止检测工具的连接件的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基体;110、安装部;111、安装块;1111、安装通孔;1112、限位孔;1113、安装槽;120、第一检测部;121、底座;1211、第三连接孔;1212、第二定位槽;122、第二检测头;123、第二紧固件;200、调节组件;210、调节螺母;220、限位件;230、调节螺杆;231、限位槽;232、螺纹孔;300、第二检测部;310、连接件;311、第一连接孔;312、第一定位槽;313、第一表面;3131、第一沉孔;314、第二表面;3141、第二沉孔;315、连通孔;320、第一检测头;321、检测弧面;322、检测平面;323、导向部;324、第一竖直段;325、第一水平段;3241、第二连接孔;3242、第一定位凸起;330、第一紧固件;410、第一检测间隙;420、第二检测间隙;1000、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止检测工具,包括基体100、调节组件200、第二检测部300及间距校核元件(未图示)。具体地,基体100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安装部110及第一检测部120,安装部110设有安装通孔1111;调节组件200穿设于安装通孔1111,且调节组件200能够沿安装通孔1111的轴向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检测部120方向(如图1至图6的A方向所示)往复移动;第二检测部300与调节组件200靠近第一检测部120的一端连接,第二检测部300与第一检测部120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第一检测间隙410;间距校核元件用于对第一检测间隙410进行校核。
上述实施例的通止检测工具,需要进行通止检测时,调整调节组件200,利用调节组件200带动第二检测部300沿安装通孔1111的轴向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检测部120方向移动,直至第二检测部300与第一检测部120之间的间距满足预设间距要求而形成第一检测间隙410。再利用间距校核元件对第一检测间距进行校核,从而验证实际调整后的第一检测间隙410是否满足预设间距要求,保证后续通止检测的准确性。若间距校核元件检测到第一检测间隙410满足预设间距要求,后续进行通止检测时,只需将待检测零部件1000插入或套入第一检测间隙410内,若待检测零部件1000能够插入或套入第一检测间隙410内,即可判断零部件1000的尺寸合格,若待检测零部件1000无法插入或套入第一检测间隙410内,即可判断零部件1000的尺寸不合格,简单、方便,提高了检测效率。
其中,预设间距要求可以根据不同的零部件1000的检测要求进行灵活的设计或调整。例如,
其中,安装部110可以为块状、台状或柱状,安装部110可以为调节组件200提供安装部110位和支撑部位,便于调节组件200带动第二检测部300沿安装通孔1111的轴向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检测部120方向往复移动。
其中,间距校核元件可以是高度仪或其他现有的能够对间距进行校核检验的元件。
其中,调节组件200带动第二检测部300沿安装通孔1111的轴向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检测部120方向往复移动,可以通过伸缩的方式实现,也可通过转动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抽拔的方式实现,只需满足使得第二检测部300能够沿安装通孔1111的轴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即可。
如图7所示,可选地,安装部110包括安装块111,安装块111设有安装通孔1111及与安装通孔1111连通的限位孔1112,安装通孔1111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如图1至图6所示,调节组件200包括调节螺母210、限位件220及外侧壁设有限位槽231的调节螺杆230。调节螺杆230与内螺纹螺纹配合,调节螺母210套设于调节螺杆230的外侧壁并与调节螺杆230螺纹配合。限位件220插设于限位孔1112,且限位件220的一端与限位槽231限位配合。如此,当转动调节螺母210时,利用调节螺母210与调节螺杆230的螺纹配合,并结合限位件220对调节螺杆230的限位作用,从而使得调节螺杆230沿安装通孔1111的轴向往复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检测部300沿安装通孔1111的轴向往复移动,从而对第一检测间隙410进行调节,直至第一检测间隙410满足预设间距要求。另外,利用调节螺母210与调节螺杆230的螺纹配合从而使得调节螺杆230沿安装通孔1111的轴向往复移动,能够使得调节螺杆230实现单个螺距的微小位移,从而对第一检测间隙410实现精细化的调节,使得第一检测间隙410准确的满足预设间距要求。
如图1及图7所示,进一步地,安装块111设有与安装通孔1111对应连通的安装槽1113,调节螺母210套设于调节螺杆230的外侧壁并设置于安装槽1113内。如此,将调节螺母210设置在安装槽1113内,利用安装槽1113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对调节螺母210进行承托与限位,便于对调节螺杆230进行调节。
具体地,可以在安装块111的中间部位开设安装槽1113,使得安装槽1113与安装通孔1111对应连通,从而能够将调节螺母210安装在安装槽1113内,也能避免调节螺母210丢失。
其中,为了便于旋转调节螺母210,还可以提高调节螺母210的外侧壁的粗糙度或者在调节螺母210的外侧壁上套设防滑套等防滑元件。
其中,第一检测部120和第二检测部300均可以为台状、块状或条状,只需能够为零部件1000进行通止检测即可。
如图1、图3至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检测部300包括连接件310及第一检测头320,连接件310用于连接调节组件200与第一检测头320。具体地,连接件310与调节螺杆230靠近第一检测部120的一端连接。第一检测部120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121及第二检测头122。其中,底座121与连接件310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第一检测间隙410。如图2所示,如此,当需要对零部件1000的厚度、长度或宽度等尺寸进行通止检测时,利用间距校核元件对第一检测间隙410进行校核完成后,只需判断待检测的零部件1000是否能够塞入第一检测间隙410内即可判断零部件1000是否合格。另外,第一检测头320和第二检测头122均凸出第一检测间隙410,并且,第一检测头320与第二检测头122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第二检测间隙420,间距校核元件用于对第二检测间隙420进行校核。如此,当需要对零部件1000的外径(如图3所示)、内径(如图4所示)或孔洞(如图5所示)是否合格进行检测时,只需调节调节组件200,从而带动连接件310和第一检测头320移动,直至第一检测头320与第二检测头122之间的间距满足预设间距要求而形成第二检测间隙420。再利用间距校核元件对第二检测间距进行校核,从而验证实际调整后的第二检测间隙420是否满足预设间距要求,保证后续通止检测的准确性。若间距校核元件检测到第二检测间隙420满足预设间距要求,后续进行通止检测时,只需将待检测零部件1000插入或套入第二检测间隙420内,若待检测零部件1000能够插入或套入第二检测间隙420内,即可判断零部件1000的内径或外径合格,若待检测零部件1000无法插入或套入第二检测间隙420内,即可判断零部件1000的外径或内径不合格,简单、方便,提高了检测效率。另外,由于第一检测头320和第二检测头122均凸出第一检测间隙410而形成第二检测间隙420,即第一检测头320凸出连接件310设置,第二检测头122凸出底座121设置,便于将管状或柱状或筒状的零部件1000插入或套入第二检测间隙420内以进行检测,检测效率高。
如图2所示,当然,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当仅需要对零部件1000的厚度、长度或宽度进行检测时,可以仅使用连接件310和底座121形成第一检测间隙410即可。如图6所示,另外,利用第一检测头320和第二检测头122形成的第二检测间隙420也可以对零部件1000的厚度、长度或宽度进行检测。
其中,连接件310可以为块状、条状等结构。底座121可以为台状或柱状等结构。
如图9所示,可选地,第一检测头320及第二检测头122均设有用于检测内径的检测弧面321。如此,利用两个间隔的检测弧面321与零部件1000的内侧壁进行线接触,从而能够可靠的对零部件1000的内径是否合格进行检测。具体地,可以在第一检测头320背离第二检测头122的侧面设置检测弧面321,在第二检测头122背离第一检测头320的侧面设置检测弧面321。
如图9所示,可选地,第一检测头320及第二检测头122均设有用于检测外径的检测平面322。如此,利用两个间隔的检测平面322与零部件1000的外侧壁进行接触,从而能够可靠的对零部件1000的外径是否合格进行检测。具体地,可以在第一检测头320靠近第二检测头122的侧面设置检测平面322,在第二检测头122靠近第一检测头320的侧面设置检测平面322。
如图9所示,可选地,第一检测头320远离连接件310的一端及第二检测头122远离底座121的一端均设有导向部323。如此,利用导向部323便于待检测的零部件1000插入或套入第二检测间隙420内,避免发生干涉,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中,导入部可以是导向斜面或导向弧面。
其中,为了保证第一检测头320与连接件310实现准确、可靠的装配连接,从而保证第二检测间隙420能够对零部件1000的外径或内径进行检测。如图10及图11所示,可选地,连接件310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孔311及第一定位槽312。如图9所示,第一检测头320设有与第一连接孔311对应连通的第二连接孔3241、及与第一定位槽312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3242,第二检测部300包括用于与第一连接孔311及第二连接孔3241紧固配合的第一紧固件330。如此,将第一定位凸起3242插入第一定位槽312内,使得第二连接孔3241与第一连接孔311对应连通,再将第一紧固件330插入第二连接孔3241和第一连接孔311内,从而将第一检测头320与连接件310实现准确、可靠的装配连接。
其中,为了保证第二检测头122与底座121实现准确、可靠的装配连接,从而保证第二检测间隙420能够对零部件1000的外径或内径进行检测。如图7所示,底座121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三连接孔1211及第二定位槽1212。第二检测头122设有与第三连接孔1211对应连通的第四连接孔、及与第二定位槽1212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凸起,第一检测部120包括用于与第三连接孔1211及第四连接孔紧固配合的第二紧固件123。如此,将第二定位凸起插入第二定位槽1212内,使得第四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1211对应连通,再将第二紧固件123插入第四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1211内,从而将第二检测头122与底座121实现准确、可靠的装配连接。
同时,利用第一定位凸起3242与第一定位槽312的定位配合使得第一检测头320与连接件310实现准确、可靠的装配连接,利用第二定位凸起与第二定位槽1212的定位配合使得第二检测头122与底座121实现准确、可靠的装配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检测头320与第二检测头122相对间隔设置而形成第二检测间隙420,能够满足内径或外径检测的需要。
其中,第一检测头320和第二检测头122均可以为杆状、条状或块状,只需满足能够对零部件1000的外径或内径进行检测即可。
如图9所示,可选地,第一检测头320包括相互垂直并连接的第一竖直段324及第一水平段325,第一竖直段324远离第一水平段325的一侧与连接件310贴合并连接。如此,利用第一竖直段324与连接件310的侧面的贴合,使得第一水平段325保持水平设置。如图9所示,具体地,第一竖直段324上设有第二连接孔3241和第一定位凸起3242,利用第一定位凸起3242与第一定位槽312的定位配合及第二连接孔3241与第一连接孔311的对应连通,结合第一紧固件330的紧固作用,从而将第一竖直段324与连接件310实现准确、可靠的装配连接。第二检测头122包括相互垂直并连接的第二竖直段(未标注)及第二水平段(未标注),第二竖直段远离第二水平段的一侧与底座121贴合并连接。如此,利用第二竖直段与底座121的侧面的贴合,使得第二水平段保持水平设置。具体地,第二竖直段上设有第四连接孔和第二定位凸起,利用第二定位凸起与第二定位槽1212的定位配合及第四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1211的对应连通,结合第二紧固件123的紧固作用,从而将第二竖直段与底座121实现准确、可靠的装配连接。并且,第一水平段325与第二水平段相对间隔并平行设置形成第二检测间隙420。如此,使得第二检测间隙420的轴向沿水平方向延伸,从而利用第二检测间隙420能够准确、可靠的对零部件1000的内径或外径进行检测。
优选地,第一竖直段324和第一水平段325一体成型,第二竖直段与第二水平段一体成型,节省生产成本。
另外,第一水平段325和第二水平段上设有检测弧面321和检测平面322,利用对内径或外径进行检测。
其中,调节组件200与连接件310的连接,可以采取螺接、卡接或插接等方式实现,只需满足使得调节组件200能够带动连接件310沿安装通孔1111的轴向往复移动即可。
如图8所示,可选地,调节组件200靠近第一检测部120的一端设有螺纹孔232。具体地,调节螺杆230靠近底座121一端设有螺纹孔232。如图10及图11所示,连接件310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表面313和第二表面314。其中,第一表面313设有用于与调节组件200靠近第一检测部120的一端插接配合的第一沉孔3131。如此,将调节螺杆230的端部插入第一沉孔3131内,使得调节螺杆230的端面与第一沉孔3131的底面贴合,使得连接件310能够可靠的保持水平状态,进而使得第一检测头320的第一水平段325可靠的保持水平状态。第二表面314设有第二沉孔3141,连接件310还设有用于连通第一沉孔3131与第二沉孔3141的连通孔315,且连通孔315与螺纹孔232对应连通,通止检测工具还包括螺纹件,螺纹件与螺纹孔232螺纹配合以锁紧连接件310与调节组件200。如此,将螺纹件穿过第二沉孔3141后旋入螺纹孔232内,从而将连接件310与调节螺杆230锁止为一体,并利用第二沉孔3141对螺钉等螺纹件的头部进行隐藏,避免对第一检测间隙410造成影响。
另外,还可以在第一沉孔3131的内侧壁上开设键槽,在调节螺杆230的外侧壁上相应也开设出键槽,再利用键与两个键槽的配合,从而使得调节螺杆230与连接件310连接的更加稳定、可靠。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通止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调节调节组件200以使第一检测部120和第二检测部300形成预设间距的第一检测间隙410;利用间距校核元件对第一检测间隙410进行校核;若第一检测间隙410的校核满足预设间距要求,则对待检测元件进行通止检测。
上述实施例的通止检测方法,需要进行通止检测时,调整调节组件200,利用调节组件200带动第二检测部300沿安装通孔1111的轴向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检测部120方向移动,直至第二检测部300与第一检测部120之间的间距满足预设间距要求而形成第一检测间隙410。再利用间距校核元件对第一检测间距进行校核,从而验证实际调整后的第一检测间隙410是否满足预设间距要求,保证后续通止检测的准确性。若间距校核元件检测到第一检测间隙410满足预设间距要求,后续进行通止检测时,只需将待检测零部件1000插入或套入第一检测间隙410内,若待检测零部件1000能够插入或套入第一检测间隙410内,即可判断零部件1000的尺寸合格,若待检测零部件1000无法插入或套入第一检测间隙410内,即可判断零部件1000的尺寸不合格,简单、方便,提高了检测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申请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申请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通止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所述基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安装部及第一检测部,所述安装部设有安装通孔;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穿设于所述安装通孔,且所述调节组件能够沿所述安装通孔的轴向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检测部方向往复移动;
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二检测部与所述调节组件靠近所述第一检测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部与所述第一检测部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第一检测间隙;及
间距校核元件,所述间距校核元件用于对所述第一检测间隙进行校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止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设有所述安装通孔及与所述安装通孔连通的限位孔,所述安装通孔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母、限位件及外侧壁设有限位槽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内螺纹螺纹配合,所述调节螺母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杆的外侧壁并与所述调节螺杆螺纹配合,所述限位件插设于所述限位孔,且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止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设有与所述安装通孔对应连通的安装槽,所述调节螺母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杆的外侧壁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通止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部包括连接件及第一检测头,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一检测头,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及第二检测头,所述底座与所述连接件相对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一检测间隙,所述第一检测头和所述第二检测头均凸出所述第一检测间隙,且所述第一检测头与所述第二检测头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第二检测间隙,所述间距校核元件用于对所述第二检测间隙进行校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止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头及所述第二检测头均设有用于检测内径的检测弧面;和/或所述第一检测头及所述第二检测头均设有用于检测外径的检测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止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头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及所述第二检测头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均设有导向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止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孔及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检测头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连通的第二连接孔、及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二检测部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紧固配合的第一紧固件;和/或所述底座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三连接孔及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检测头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对应连通的第四连接孔、及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及所述第四连接孔紧固配合的第二紧固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止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头包括相互垂直并连接的第一竖直段及第一水平段,所述第一竖直段远离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一侧与所述连接件贴合并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头包括相互垂直并连接的第二竖直段及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二竖直段远离所述第二水平段的一侧与所述底座贴合并连接,且所述第一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水平段相对间隔并平行设置形成所述第二检测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止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靠近所述第一检测部的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件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用于与所述调节组件靠近所述第一检测部的一端插接配合的第一沉孔,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二沉孔,所述连接件还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沉孔与所述第二沉孔的连通孔,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螺纹孔对应连通,所述通止检测工具还包括螺纹件,所述螺纹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以锁紧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调节组件。
10.一种通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调节调节组件以使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形成预设间距的第一检测间隙;
利用间距校核元件对所述第一检测间隙进行校核;
若所述第一检测间隙的校核满足预设间距要求,则对待检测元件进行通止检测。
CN202110989377.4A 2021-08-26 2021-08-26 通止检测工具及通止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37015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9377.4A CN113701584A (zh) 2021-08-26 2021-08-26 通止检测工具及通止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9377.4A CN113701584A (zh) 2021-08-26 2021-08-26 通止检测工具及通止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1584A true CN113701584A (zh) 2021-11-26

Family

ID=78655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89377.4A Pending CN113701584A (zh) 2021-08-26 2021-08-26 通止检测工具及通止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15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1291A1 (zh) * 2022-09-20 2024-03-28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调校装置及调校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1291A1 (zh) * 2022-09-20 2024-03-28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调校装置及调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37203A1 (en) Installation tool for aerospace fastening system
TW201243276A (en) Coaxiality detection apparatus
JP4851217B2 (ja) コネクタ検査装置
CN113701584A (zh) 通止检测工具及通止检测方法
US8393087B2 (en) Dimension measuring device for long material
CN215725517U (zh) 通止检测工具
KR20230134351A (ko) 플러그 게이지용 보조 기기
CN216607714U (zh) 焊接设备
US11845569B2 (en) Eddie-bolt inspection tool
CN112361920A (zh) 一种用于检测水套砂芯工艺孔芯安装位置的方法和检具
CN105973120A (zh) 一种检验孔距的检验夹具
CN109556480A (zh) 一种用于同轴孔安装座的综合测量方法
CN113267104B (zh) 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19829686U (zh) 一种相对位置度检具
CN211147502U (zh) 汽车转向中间轴节叉检具
CN220602406U (zh) 孔内凸台的平行度检具
JP4490247B2 (ja) 回路基板試験装置
CN218566354U (zh) 一种一体式尺寸偏差检查工装
CN216668546U (zh) 一种测量工具
CN215985200U (zh) 底座及连接件的检测夹具
KR100554229B1 (ko) 인터널 발란스 장착 장치
CN216482755U (zh) 一种螺柱同轴度检验装置
CN219810349U (zh) 一种气缸盖气门座圈底孔跳动量检测装置
CN219455162U (zh) 汽车空调电子阀及管路总成检验工装
CN215413541U (zh) 一种用于测量触指槽内径的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