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7008A -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7008A
CN113697008A CN202110859124.5A CN202110859124A CN113697008A CN 113697008 A CN113697008 A CN 113697008A CN 202110859124 A CN202110859124 A CN 202110859124A CN 113697008 A CN113697008 A CN 113697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transport
track
transportation
assemb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591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健彬
饶贵民
张飞军舰
侯汶懿
孔凡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aten Robot and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aten Robot and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aten Robot and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aten Robot and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5912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970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97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70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18Transportation, conveyor or haulage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 vehicle or trailer assembly 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具有闭环洄游路径的运输轨道、在所述运输轨道四周的若干工位组,以及可沿所述运输轨道流转的运输载具;将装配物料配置到各个工位组,并将待装配车辆放置于所述运输载具上;运输载具沿所述运输轨道流转,使所述待装配车辆的不同侧面依次朝向运输轨道外侧对应的工位以实现装配物料的安装;当所述运输载具洄游至起始点时,所述待装配车辆完成装配并下线。本发明的一种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组装工序被独立分开,工位作业所需的物料配套清晰,工位的生产工序明确,实现整条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从而使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都得到有效提高。

Description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作业车辆生产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工业作业车辆包括AGV、叉车、料车、牵引车等,由于工业作业车辆体积较大,零部件繁多,现有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改造方法是工业作业车辆的车架(或待改造的工业作业车辆)通过AGV运输到生产工位后保持相对静止,然后安装人员绕车架走动,对车架的不同端面安装不同的零部件,但这种地面单元作业会不同的配套物料在都堆放在同一工位上,导致不方便安装人员拿取对应工序所需的物料。
为了避免不同的生产工序发生干扰,现有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改为流水式作业,在生产场地内设置环形磁导轨,然后绕环形磁导轨设置若干零部件装配工位并放置对应配套物料,从而将不同工序所需的配套物料分开放置,但这种生产方法存在以下缺点:在AGV绕环形磁导轨运行时,置于AGV上部的车架始终保持单一端面朝向环形磁导轨外侧,导致需要生产人员人工对车架进行旋转才能在车架的不同端面安装不同的零部件,生产效率低,无法满足现有的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其采用闭环洄游路径的运输轨道,且所述运输载具在移动时可使所述运输载具上的工件的四周端面依次靠近对应的所述工位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具有闭环洄游路径的运输轨道、在所述运输轨道四周的若干工位组,以及可沿所述运输轨道流转的运输载具;
将装配物料配置到各个工位组,并将待装配车辆放置于所述运输载具上;
运输载具沿所述运输轨道流转,使所述待装配车辆的不同侧面依次朝向运输轨道外侧对应的工位以实现装配物料的安装;
当所述运输载具洄游至起始点时,所述待装配车辆完成装配并下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工业作业车辆从待装配状态(或未改造状态)到成品状态,制造过程都在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上完成,其中运输载具在运输轨道上虽然保持单一方向移动,但由于运输轨道为闭环洄游路径,从而使工业作业车辆的多个面均能朝向运输轨道外侧,从而实现在不调整工业作业车辆的位姿的情况下,实现对工业作业车辆的不同端面的零部件安装;
(2)相比原有的整车作业带来的步骤复杂繁多,所需物料和工具混杂,上述生产方法中组装工序被独立分开,工位作业所需的物料配套清晰,工位的生产工序明确,实现整条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无论是工艺流程的流程性,产品的统一性,装配的完整性都有很大的提升,从而使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都得到有效提高,另外,本发明的生产模式适用于各类重载和大型机械设备的组装生产,具有适用范围广,兼容性强,灵活多变的优势。
优选的,待装配车辆放置于所述运输载具上,包括以下步骤:
待装配车辆运送至运输轨道旁;
设定运输载具停留在工位的时间为T1;
计算将待装配车辆吊装至所述运输载具上的时间T2;
判断T1是否不大于T2;
若T1不大于T2,则判断将待装配车辆吊装至所述运输载具上时间合适,将待装配车辆放置于所述运输载具上,否则,则判断将待装配车辆吊装至所述运输载具上时间过短。
由于待装配车辆吊装上线(将产品吊装上运输载具)所需要的时间较短,若直接执行吊装上线,上线工位的工时会相对其他工位短,通过比较运输载具停留在工位的时间为T1和将待装配车辆吊装至所述运输载具上的时间T2,并执行相关策略,从而适应运输载具在运输轨道上的线速度,确保运输载具经过各工位的线速度的平衡。
优选的,若判断将待装配车辆吊装至所述运输载具上时间过短,则增加地面作业工序,且地面作业工序作业时长T3不小于T1和T2之差的绝对值;
在对待装配车辆完成地面作业工序后,将待装配车辆放置于所述运输载具上。
地面作业为产品在上线前可在地面完成的生产/改造作业,通过在T1>T2时增加可在上线位置安装物料的的工序,从而缩短T1和T2之间的时间差,实现上线工位的工时调节,使吊装上线所需时间与其他工位所需时间相近。
优选的,待装配车辆置于所述运输载具上后,待装配车辆保持当前位姿固定在所述运输载具上;从而确保待装配车辆相对运输载具的位姿保持固定。
优选的,运输载具设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驱动切换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运输载具向纵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运输载具向横向移动;所述驱动切换机构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上升或下降,以使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运输载具移动的作用点位于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运输载具移动的作用点的上方或下方。
运输载具通过切换驱动机构,在配合运输轨道使用后,能实现置于运输载具上的待装配车辆的姿态相对运输轨道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待装配车辆的多个面均能朝向运输轨道上的工位组,从而便于安装人员对待装配车辆的不同位置进行零部件组装,有效提高生产速度。
优选的,运输载具沿所述运输轨道流转,包括以下步骤:
在运输轨道的起始点上,运输载具的驱动切换机构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下降,使第一驱动轮组接触运输轨道,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沿着运输轨道移动;
运输载具移动至运输轨道的转折处时,驱动切换机构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上升,第二驱动轮组接触运输轨道,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沿着运输轨道移动;
运输载具移动至运输轨道的另一转折处时,驱动切换机构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下降,使第一驱动轮组接触运输轨道,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沿着运输轨道移动;
上述步骤直至所述运输载具洄游至起始点。
优选的,运输载具沿所述运输轨道流转,包括以下步骤:
在运输轨道的起始点上,第二驱动机构接触运输轨道并驱动运输载具沿着运输轨道移动;
运输载具移动至运输轨道的转折处时,驱动切换机构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下降,使第一驱动轮组接触运输轨道,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沿着运输轨道移动;
运输载具移动至运输轨道的另一转折处时,驱动切换机构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上升,第二驱动轮组接触运输轨道,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沿着运输轨道移动;
上述步骤直至所述运输载具洄游至起始点。
由于对应待装配车辆不同端面的工序被独立分开并对应设置,通过上述的生产步骤后,待装配车辆的不同端面均能完成零部件组装,从而实现高效生产。
优选的,所述待装配车辆完成装配后,产品进行自检测试;
若产品通过自检测试,则产品下线,否则,产品再次执行自检测试。
在完成产品的组装后,通过产品进行自检,从而实现产品的初步检测,减少生产人员的产品检测工作量。
优选的,所述待装配车辆下线后,对产品进行测试检测;
若产品通过测试检测,则对产品进行入库处理,否则,将产品移动到线外作业区。
通过对生产人员对对产品进行测试检测,从而将不合格的产品筛选出来,确保产品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运输载具的俯视图;
图2是运输载具的仰视图;
图3是运输载具的剖视图;
图4是运输轨道的示意图;
图5是运输载具在运输轨道上第一状态图;
图6是运输载具在运输轨道上第二状态图;
图7是运输载具在运输轨道上第三状态图;
图8是运输载具在运输轨道上第四状态图;
图9是生产方法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a1运输轨道,a10工位,a2第一轨道组,a3第二轨道组,a4导轨,a41连接部,a42端口部,a5第一避空槽,a6第二避空槽,a7状态触发装置,a8位置感应装置;
1运输载具,10车体,2第一驱动装置,21转轴,22第一驱动轮组,23第一驱动轮,24第一从动轮组,3第二驱动装置,31第二驱动轮组,32第二从动轮组,33驱动切换机构,34旋转驱动装置,35联动件,36连接端,37摆动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包括运输载具1、具有闭环洄游路径的运输轨道a1,以及设置在所述运输轨道a1四周的若干工位组;所述运输载具1可以沿所述运输轨道a1流转,并且可使所述运输载具1上的工件的四周端面依次靠近对应的所述工位组。
具体的,所述工位组包括位于运输轨道a1同一边上的若干工位a10,参见图5,工位01-04组成第一工位组,工位05-06组成第二工位组,工位07-10组成第三工位组,工位11组成第四工位组。
参见图1至图3,所述运输载具1包括车体10,所述车体10底部设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驱动切换机构3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车体10在第一轨道组a2上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车体10第二轨道组a3上移动;所述驱动切换机构33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上升或下降,以使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运输载具移动的作用点位于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运输载具移动的作用点的上方或下方。
参见图2至图3,所述驱动切换机构33包括旋转驱动装置34和联动件35,所述联动件35设有连接端36和摆动端37,所述联动件35中部可相对车体10旋转,所述旋转驱动装置34与所述连接端36连接,所述旋转驱动装置34用于驱动所述联动件35旋转以使所述摆动端37上下摆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摆动端37上。
所述驱动切换机构33零部件数量少,高效稳定,响应速度快,能适应智能运输设备的快速生产。
参见图2至图3,所述旋转驱动装置34为伸缩件,所述伸缩件一端与所述车体10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36铰接。
所述旋转驱动装置34选用成本低廉的伸缩件,能降低本发明的生产和维护成本,且伸缩件的可控精度高,从而确保驱动切换机构33的可靠性。
参见图2至图3,所述驱动切换机构33设有两个,两个驱动切换机构33相对设置在车体10前后两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2、第一驱动轮组22和第一从动轮组24,所述第一驱动轮组22设置在车体10前端的驱动切换机构33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轮组22工作,所述第一从动轮组24设置在车体10后端的驱动切换机构33上。
具体的,第一驱动装置2相对所在的联动件35固定设置。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驱动切换机构33采用上述设置方式,能为所述车体10的前后两端提供支撑,从而提高本发明载重后移动时的稳定性,从而便于安装人员对置于本发明上的车架进行零部件安装。
参见图2,所述第一驱动轮组22包括两个第一驱动轮23,两个第一驱动轮23相对设置在车体10前端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通过转轴21与两个第一驱动轮23联动。
所述第一驱动轮组22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动力传递损耗小,有效提高第一驱动轮23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
参见图2,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轮组31和第二从动轮组32,第二驱动轮组31和第二从动轮组32分别设置在车体10两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轮组31工作。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结构简单,零部件便宜易得,便于生产人员对其进行安装和维护。
参见图4和图5,所述运输轨道a1包括两组第一轨道组a2和两组第二轨道组a3组成,两组第一轨道组a2并列设置,两组第一轨道组a2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两组第二轨道组a3进行连接,所述运输轨道a1呈矩形状。
通过将所述运输轨道a1设置成矩形状,由于工业作业车辆的车架的位姿相对运输轨道a1保持不变,运输载具1在所述运输轨道a1的不同的边上移动时,与运输载具1移动方向相邻的外端面会朝向运输轨道上a1的工位a10,从而实现运输载具1沿所述运输轨道a10流转时,所述运输载具1上的工件的四周端面依次靠近对应的所述工位组。
参见图4,第一轨道组a2、第二轨道组a3均包括并列设置的两条导轨a4。
对于使用多个轮进行移动的运输载具1,所述第一轨道组a2、第二轨道组a3适配使用双导轨供运输载具1进行移动,从而提高运输载具1移动的稳定性。
参见图4,第一轨道组a2、第二轨道组a3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a41,所述连接部a41呈“口”字型或“井”字型。
对于所述第一轨道组a2、第二轨道组a3使用双导轨的情况,上述设置方式能便于运输载具1在运输轨道a1的直角位置切换移动方向,从而提高运输载具1的移动速度。
参见图4,第一轨道组a2和/或第二轨道组a3端部向外延伸形成供运输载具1进出的端口部a42。
通过在第一轨道组a2和/或第二轨道组a3端部设置供运输载具1进出的端口部a42,从而便于运输载具1在运输轨道a1的直角位置进入到运输轨道a1内,一方面,能减少在运输轨道a1另外位置设置供运输载具1进出口的麻烦,另一方面,在运输载具1在运输轨道a1的直角位置进入到运输轨道a1内,能便于进行不同工序的工位a10的设置。
参见图4,第一轨道组a2、第二轨道组a3的连接处设有状态触发装置a7,所述状态触发装置a7可触发所述运输载具1选择性的使用第一驱动装置2或第二驱动装置3在所述运输轨道a1上移动。
由于运输载具1的第一驱动装置2和第二驱动装置3分别对应第一轨道组a2和第二轨道组a3设置,通过在第一轨道组a2、第二轨道组a3的连接处设置状态触发装置a7,能确保运输载具1移动至第一轨道组a2、第二轨道组a3的连接处时能及时切换对应的驱动装置以保证运输载具1正常移动。
参见图4,所述第一轨道组a2端部对应第二轨道组a3设有第一避空槽a5。
参见图4,所述第二轨道组a3端部对应第一轨道组a2设有第二避空槽a6。
由于第一驱动装置2和第二驱动装置3需要切换工作,通过在第一轨道组a2设置第一避空槽a5,以及在第二轨道组a3设置第二避空槽a6,从而确保第一驱动装置2/第二驱动装置3切换着地后,能顺利进出第一轨道组a2、第二轨道组a3的连接处。
参见图4,所述运输轨道a1上对应工位a10设有位置感应装置a8,所述运输载具1根据所述位置感应装置a8的检测结果调整运动状态。
通过在所述运输轨道a1上设置位置感应装置a8,使运输载具1在进入运输轨道a1对应工位a10的位置上时能调整运动状态,确保生产人员对运输载具1上的工业作业车辆进行零部件组装。
具体的,所述状态触发装置a7和位置感应装置a8可为红外感应装置,所述运输载具1可接收红外感应装置的检测数据以控制运输载具1自身的运动状态,或者,所述状态触发装置a7和位置感应装置a8为地标卡,所述运输载具1可检测地标卡的信号以控制运输载具1自身的运动状态。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参见图1至图8,运输载具1位于运输轨道a1上,工业作业车辆的车架置于运输载具1上,运输载具1沿着单一方向移动。
运输载具1的驱动切换机构33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下降,使第一驱动轮组22接触第一轨道组a2,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1沿着第一轨道组a2设置方向移动;在运输载具1移动至第一轨道组a2和第二轨道组a3的连接部a41处时,驱动切换机构33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上升,使第二驱动轮组31接触第二轨道组a3,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1沿着第二轨道组a3设置方向移动;在运输载具1移动至第二轨道组a3和另一第一轨道组a2的连接部a41处时,驱动切换机构33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下降,使第一驱动轮组22接触另一第一轨道组a2,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1沿着另一第一轨道组a2设置方向移动;在运输载具1移动至另一第一轨道组a2和另一第二轨道组a3的连接部a41处时,驱动切换机构33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上升,使第二驱动轮组31接触另一第二轨道组a3,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1沿着另一第二轨道组a3设置方向移动,经过上述步骤后,运输载具1绕运输轨道a1完成一轮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其采用闭环洄游路径的运输轨道a1,且所述运输载具1在移动时可使所述运输载具1上的工件的四周端面依次靠近对应的所述工位组,从而实现工业作业车辆的车架(置于运输载具1上)相对运输轨道a1移动,但工业作业车辆的车架的位姿相对运输轨道a1保持不变,使工业作业车辆的车架的多个面均能朝向运输轨道a1上的工位a10,只需对应工序的作业工位a10环绕运输轨道a1四向设置,即可使安装人员对工业作业车辆的不同位置进行组装,且由于不同的配套物料在各工位a10上放置,从而能避免物料混杂,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实施例二
参见图5至图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
所述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具有闭环洄游路径的运输轨道、在所述运输轨道四周的若干工位组,以及可沿所述运输轨道流转的运输载具;
将装配物料配置到各个工位组,并将待装配车辆放置于所述运输载具上;
运输载具沿所述运输轨道流转,使所述待装配车辆的不同侧面依次朝向运输轨道外侧对应的工位以实现装配物料的安装;
当所述运输载具洄游至起始点时,所述待装配车辆完成装配并下线。
优选的,待装配车辆放置于所述运输载具上,包括以下步骤:
待装配车辆运送至运输轨道旁;
设定运输载具停留在工位的时间为T1;
计算将待装配车辆吊装至所述运输载具上的时间T2;
判断T1是否不大于T2;
若T1不大于T2,则判断将待装配车辆吊装至所述运输载具上时间合适,将待装配车辆放置于所述运输载具上,否则,则判断将待装配车辆吊装至所述运输载具上时间过短。
由于待装配车辆吊装上线(将产品吊装上运输载具)所需要的时间较短,若直接执行吊装上线,上线工位的工时会相对其他工位短,通过比较运输载具停留在工位的时间为T1和将待装配车辆吊装至所述运输载具上的时间T2,并执行相关策略,从而适应运输载具在运输轨道上的线速度,确保运输载具经过各工位的线速度的平衡。
优选的,若判断将待装配车辆吊装至所述运输载具上时间过短,则增加地面作业工序,且地面作业工序作业时长T3不小于T1和T2之差的绝对值;
在对待装配车辆完成地面作业工序后,将待装配车辆放置于所述运输载具上。
地面作业为产品在上线前可在地面完成的生产/改造作业,通过在T1>T2时增加可在上线位置安装物料的的工序,从而缩短T1和T2之间的时间差,实现上线工位的工时调节,使吊装上线所需时间与其他工位所需时间相近。
优选的,待装配车辆置于所述运输载具上后,待装配车辆保持当前位姿固定在所述运输载具上;从而确保待装配车辆相对运输载具的位姿保持固定。
优选的,运输载具沿所述运输轨道流转时;
运输载具以侧部朝向运输轨道外侧的位姿进行移动,运输轨道上对应运输载具侧部的工位进行作业,对待装配车辆朝向运输载具侧部的端面装配物料;
运输载具通过运输轨道的转角位置,运输载具以端部朝向运输轨道外侧的位姿进行移动,运输轨道上对应运输载具端部的工位进行作业,对待装配车辆朝向运输载具端部的端面装配物料;
运输载具通过运输轨道的转角位置,运输载具以另一侧部朝向运输轨道外侧的位姿进行移动,运输轨道上对应运输载具另一侧部的工位进行作业,对待装配车辆朝向运输载具另一侧部的端面装配物料;
运输载具通过运输轨道的转角位置,运输载具以另一端部朝向运输轨道外侧的位姿进行移动,运输轨道上对应运输载具另一端部的工位进行作业,对待装配车辆朝向运输载具另一端部的端面装配物料。
具体的,运输载具沿所述运输轨道流转,包括以下步骤:
在运输轨道的起始点上,运输载具的驱动切换机构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下降,使第一驱动轮组接触运输轨道,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沿着运输轨道移动;
运输载具移动至运输轨道的转折处时,驱动切换机构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上升,第二驱动轮组接触运输轨道,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沿着运输轨道移动;
运输载具移动至运输轨道的另一转折处时,驱动切换机构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下降,使第一驱动轮组接触运输轨道,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沿着运输轨道移动;
上述步骤直至所述运输载具洄游至起始点。
或者,运输载具沿所述运输轨道流转,包括以下步骤:
在运输轨道的起始点上,第二驱动机构接触运输轨道并驱动运输载具沿着运输轨道移动;
运输载具移动至运输轨道的转折处时,驱动切换机构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下降,使第一驱动轮组接触运输轨道,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沿着运输轨道移动;
运输载具移动至运输轨道的另一转折处时,驱动切换机构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上升,第二驱动轮组接触运输轨道,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沿着运输轨道移动;
上述步骤直至所述运输载具洄游至起始点。
由于对应待装配车辆不同端面的工序被独立分开并对应设置,通过上述的生产步骤后,待装配车辆的不同端面均能完成零部件组装,从而实现高效生产。
优选的,运输载具移动至运输轨道的转角位置时,所述驱动切换机构工作,以使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上升或下降,以使第一驱动机构或第二驱动机构接触运输轨道。
优选的,所述待装配车辆完成装配后,产品进行自检测试;
若产品通过自检测试,则产品下线,否则,产品再次执行自检测试。
在完成产品的组装后,通过产品进行自检,从而实现产品的初步检测,减少生产人员的产品检测工作量。
优选的,所述待装配车辆下线后,对产品进行测试检测;
若产品通过测试检测,则对产品进行入库处理,否则,将产品移动到线外作业区。
通过对生产人员对对产品进行测试检测,从而将不合格的产品筛选出来,确保产品的良率。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的图9将待装配车辆标识为半成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工业作业车辆从待装配状态(或未改造状态)到成品状态,制造过程都在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上完成,其中运输载具在运输轨道上虽然保持单一方向移动,但由于运输轨道为闭环洄游路径,从而使工业作业车辆的多个面均能朝向运输轨道外侧,从而实现在不调整工业作业车辆的位姿的情况下,实现对工业作业车辆的不同端面的零部件安装;
(2)相比原有的整车作业带来的步骤复杂繁多,所需物料和工具混杂,上述生产方法中组装工序被独立分开,工位作业所需的物料配套清晰,工位的生产工序明确,实现整条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无论是工艺流程的流程性,产品的统一性,装配的完整性都有很大的提升,从而使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都得到有效提高,另外,本发明的生产模式适用于各类重载和大型机械设备的组装生产,具有适用范围广,兼容性强,灵活多变的优势。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9)

1.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设置具有闭环洄游路径的运输轨道、在所述运输轨道四周的若干工位组,以及可沿所述运输轨道流转的运输载具;
将装配物料配置到各个工位组,并将待装配车辆放置于所述运输载具上;
运输载具沿所述运输轨道流转,使所述待装配车辆的不同侧面依次朝向运输轨道外侧对应的工位以实现装配物料的安装;
当所述运输载具洄游至起始点时,所述待装配车辆完成装配并下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待装配车辆放置于所述运输载具上,包括以下步骤:
待装配车辆运送至运输轨道旁;
设定运输载具停留在工位的时间为T1;
计算将待装配车辆吊装至所述运输载具上的时间T2;
判断T1是否不大于T2;
若T1不大于T2,则判断将待装配车辆吊装至所述运输载具上时间合适,将待装配车辆放置于所述运输载具上,否则,则判断将待装配车辆吊装至所述运输载具上时间过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判断将待装配车辆吊装至所述运输载具上时间过短,则增加地面作业工序,且地面作业工序作业时长T3不小于T1和T2之差的绝对值;
在对待装配车辆完成地面作业工序后,将待装配车辆放置于所述运输载具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待装配车辆置于所述运输载具上后,待装配车辆保持当前位姿固定在所述运输载具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运输载具设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驱动切换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运输载具向纵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运输载具向横向移动;所述驱动切换机构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上升或下降,以使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运输载具移动的作用点位于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运输载具移动的作用点的上方或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运输载具沿所述运输轨道流转,包括以下步骤:
在运输轨道的起始点上,运输载具的驱动切换机构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下降,使第一驱动轮组接触运输轨道,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沿着运输轨道移动;
运输载具移动至运输轨道的转折处时,驱动切换机构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上升,第二驱动轮组接触运输轨道,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沿着运输轨道移动;
运输载具移动至运输轨道的另一转折处时,驱动切换机构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下降,使第一驱动轮组接触运输轨道,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沿着运输轨道移动;
上述步骤直至所述运输载具洄游至起始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运输载具沿所述运输轨道流转,包括以下步骤:
在运输轨道的起始点上,第二驱动机构接触运输轨道并驱动运输载具沿着运输轨道移动;
运输载具移动至运输轨道的转折处时,驱动切换机构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下降,使第一驱动轮组接触运输轨道,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沿着运输轨道移动;
运输载具移动至运输轨道的另一转折处时,驱动切换机构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上升,第二驱动轮组接触运输轨道,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沿着运输轨道移动;
上述步骤直至所述运输载具洄游至起始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装配车辆完成装配后,产品进行自检测试;
若产品通过自检测试,则产品下线,否则,产品再次执行自检测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装配车辆下线后,对产品进行测试检测;
若产品通过测试检测,则对产品进行入库处理,否则,将产品移动到线外作业区。
CN202110859124.5A 2021-07-28 2021-07-28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 Pending CN1136970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59124.5A CN113697008A (zh) 2021-07-28 2021-07-28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59124.5A CN113697008A (zh) 2021-07-28 2021-07-28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7008A true CN113697008A (zh) 2021-11-26

Family

ID=78650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59124.5A Pending CN113697008A (zh) 2021-07-28 2021-07-28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9700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10006494B1 (ko) 무인반송차의 배터리 자동교환 장치
CN207890985U (zh) 一种agv智能叉车及其控制系统
CN204904092U (zh) 全向自动导引车
US20230201881A1 (en) Sorting device
US5056437A (en) Device for initializing an automated warehousing system
CN113233121A (zh) 一种送料装置
CN209753430U (zh) 多工位翻板式分拣机器人
CN113697008A (zh)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
CN113306941A (zh) 一种存储搬运机器人的自学定位结构及其自学定位方法
CN108249116A (zh) 一种agv顶升机构
KR100246507B1 (ko) 물품적재용기 이재장치
CN208665028U (zh) 一种具有滚筒货架的agv小车
CN208667007U (zh) 具有行程检测功能的堆垛车
CN216232675U (zh)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
CN208068248U (zh) 一种巡检机器人
CN209758189U (zh) 翻板式分拣机器人
CN213228935U (zh) 一种物流小车托板调节装置
CN212763484U (zh) 一种物流搬运机器人
CN211418660U (zh) 一种工件自动上线装置
CN216033884U (zh) 传输装置及换电站
CN210187750U (zh) 一种柔性双层货物分拣小车
CN219313920U (zh) 一种车门上线接驳输送装置
CN219194405U (zh) 无人搬运装置的转动测量组件以及无人搬运装置
CN219116489U (zh) 一种样桶换向输送装置
CN219566556U (zh) 用于上料的运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