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32675U -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32675U
CN216232675U CN202121736784.6U CN202121736784U CN216232675U CN 216232675 U CN216232675 U CN 216232675U CN 202121736784 U CN202121736784 U CN 202121736784U CN 216232675 U CN216232675 U CN 216232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transport
transportation
production lin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3678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健彬
饶贵民
张飞军舰
侯汶懿
孔凡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aten Robot and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aten Robot and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aten Robot and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aten Robot and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3678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32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32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32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包括运输载具、具有闭环洄游路径的运输轨道,以及设置在所述运输轨道四周的若干工位组;所述运输载具可以沿所述运输轨道流转,并且可使所述运输载具上的工件的四周端面依次靠近对应的所述工位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其采用闭环洄游路径的运输轨道,且所述运输载具在移动时可使所述运输载具上的工件的四周端面依次靠近对应的所述工位组。

Description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制造设备生产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
背景技术
智能工业作业车辆包括AGV、叉车、料车、牵引车等,现有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是:在生产场地内设置若干零部件装配工位,并在地面上绕零部件装配工位铺设环形磁导轨,然后利用AGV承载工业作业车辆的车架在磁导轨上移动,以使车架进入对应工位完成零部件装配。但由于需要在车架的不同端面安装不同的零部件,而AGV在绕环形磁导轨运行时,车架始终保持单一端面朝向环形磁导轨外侧,导致需要对车架进行旋转才能在车架的不同端面安装不同的零部件,生产效率低,无法满足现有的生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其采用闭环洄游路径的运输轨道,且所述运输载具在移动时可使所述运输载具上的工件的四周端面依次靠近对应的所述工位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包括运输载具、具有闭环洄游路径的运输轨道,以及设置在所述运输轨道四周的若干工位组;所述运输载具可以沿所述运输轨道流转,并且可使所述运输载具上的工件的四周端面依次靠近对应的所述工位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其采用闭环洄游路径的运输轨道,且所述运输载具在移动时可使所述运输载具上的工件的四周端面依次靠近对应的所述工位组,从而实现工业作业车辆的车架(置于运输载具上)相对运输轨道移动,但工业作业车辆的车架的位姿相对运输轨道保持不变,使工业作业车辆的车架的多个面均能朝向运输轨道上的工位,只需对应工序的作业工位环绕运输轨道四向设置,即可使安装人员对工业作业车辆的不同位置进行组装,且由于不同的配套物料在各工位上放置,从而能避免物料混杂,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运输轨道包括两组第一轨道组和两组第二轨道组组成,两组第一轨道组并列设置,两组第一轨道组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两组第二轨道组进行连接;所述运输轨道呈矩形状。
通过将所述运输轨道设置成矩形状,由于工业作业车辆的车架的位姿相对运输轨道保持不变,运输载具在所述运输轨道的不同的边上移动时,与运输载具移动方向相邻的外端面会朝向运输轨道上的工位,从而实现运输载具沿所述运输轨道流转时,所述运输载具上的工件的四周端面依次靠近对应的所述工位组。
优选的,第一轨道组、第二轨道组均包括并列设置的两条导轨。
对于使用多个轮进行移动的运输载具,所述第一轨道组、第二轨道组适配使用双导轨供运输载具进行移动,从而提高运输载具移动的稳定性。
优选的,第一轨道组、第二轨道组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呈“口”字型或“井”字型。
对于所述第一轨道组、第二轨道组使用双导轨的情况,上述设置方式能便于运输载具在运输轨道的直角位置切换移动方向,从而提高运输载具的移动速度。
优选的,第一轨道组和/或第二轨道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供运输载具进出的端口部。
通过在第一轨道组和/或第二轨道组端部设置供运输载具进出的端口部,从而便于运输载具在运输轨道的直角位置进入到运输轨道内,一方面,能减少在运输轨道另外位置设置供运输载具进出口的麻烦,另一方面,在运输载具在运输轨道的直角位置进入到运输轨道内,能便于进行不同工序的工位的设置。
优选的,所述运输载具设有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运输载具在第一轨道组上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运输载具在第二轨道组上移动。
运输轨道由两组第一轨道组和两组第二轨道组组成,且第一轨道组和第二轨道组相互垂直,通过在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第一轨道组和第二轨道组分别设置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以使运输载具在不同轨道组上移动,从而确保所述运输载具移动过程中,其承托面的各边缘与所述运输轨道上对应的边缘保持平行,实现工业作业车辆的车架的位姿相对运输轨道保持不变。
优选的,第一轨道组、第二轨道组的连接处设有状态触发装置,所述状态触发装置可触发所述运输载具选择性的使用第一驱动装置或第二驱动装置在所述运输轨道上移动。
由于运输载具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对应第一轨道组和第二轨道组设置,通过在第一轨道组、第二轨道组的连接处设置状态触发装置,能确保运输载具移动至第一轨道组、第二轨道组的连接处时能及时切换对应的驱动装置以保证运输载具正常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轨道组端部对应第二轨道组设有第一避空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轨道组端部对应第一轨道组设有第二避空槽。
由于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需要切换工作,通过在第一轨道组设置第一避空槽,以及在第二轨道组设置第二避空槽,从而确保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切换着地后,能顺利进出第一轨道组、第二轨道组的连接处。
优选的,所述运输轨道上对应工位设有位置感应装置,所述运输载具根据所述位置感应装置的检测结果调整运动状态。
通过在所述运输轨道上设置位置感应装置,使运输载具在进入运输轨道对应工位的位置上时能调整运动状态,确保生产人员对运输载具上的工业作业车辆进行零部件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运输载具的俯视图;
图2是运输载具的仰视图;
图3是运输载具的剖视图;
图4是运输轨道的示意图;
图5是运输载具在运输轨道上第一状态图;
图6是运输载具在运输轨道上第二状态图;
图7是运输载具在运输轨道上第三状态图;
图8是运输载具在运输轨道上第四状态图。
标号说明:
a1运输轨道,a10工位,a2第一轨道组,a3第二轨道组,a4导轨,a41连接部,a42端口部,a5第一避空槽,a6第二避空槽,a7状态触发装置,a8位置感应装置;
1运输载具,10车体,2第一驱动装置,21转轴,22第一驱动轮组,23第一驱动轮,24第一从动轮组,3第二驱动装置,31第二驱动轮组,32第二从动轮组,33驱动切换机构,34旋转驱动装置,35联动件,36连接端,37摆动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5,本实施例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包括运输载具1、具有闭环洄游路径的运输轨道a1,以及设置在所述运输轨道a1四周的若干工位组;所述运输载具1可以沿所述运输轨道a1流转,并且可使所述运输载具1上的工件的四周端面依次靠近对应的所述工位组。
具体的,所述工位组包括位于运输轨道a1同一边上的若干工位a10,参见图5,工位01-04组成第一工位组,工位05-06组成第二工位组,工位07-10组成第三工位组,工位11组成第四工位组。
参见图1至图3,所述运输载具1包括车体10,所述车体10底部设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驱动切换机构3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车体10在第一轨道组a2上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车体10第二轨道组a3上移动;所述驱动切换机构33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上下升降,以使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轮流接触行驶平面。
参见图2至图3,所述驱动切换机构33包括旋转驱动装置34和联动件35,所述联动件35设有连接端36和摆动端37,所述联动件35中部可相对车体10旋转,所述旋转驱动装置34与所述连接端36连接,所述旋转驱动装置34用于驱动所述联动件35旋转以使所述摆动端37上下摆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摆动端37上。
所述驱动切换机构33零部件数量少,高效稳定,响应速度快,能适应智能运输设备的快速生产。
参见图2至图3,所述旋转驱动装置34为伸缩件,所述伸缩件一端与所述车体10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36铰接。
所述旋转驱动装置34选用成本低廉的伸缩件,能降低本实用新型的生产和维护成本,且伸缩件的可控精度高,从而确保驱动切换机构33的可靠性。
参见图2至图3,所述驱动切换机构33设有两个,两个驱动切换机构33相对设置在车体10前后两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2、第一驱动轮组22和第一从动轮组24,所述第一驱动轮组22设置在车体10前端的驱动切换机构33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轮组22工作,所述第一从动轮组24设置在车体10后端的驱动切换机构33上。
具体的,第一驱动装置2相对所在的联动件35固定设置。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驱动切换机构33采用上述设置方式,能为所述车体10的前后两端提供支撑,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载重后移动时的稳定性,从而便于安装人员对置于本实用新型上的车架进行零部件安装。
参见图2,所述第一驱动轮组22包括两个第一驱动轮23,两个第一驱动轮23相对设置在车体10前端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通过转轴21与两个第一驱动轮23联动。
所述第一驱动轮组22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动力传递损耗小,有效提高第一驱动轮23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
参见图2,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轮组31和第二从动轮组32,第二驱动轮组31和第二从动轮组32分别设置在车体10两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轮组31工作。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结构简单,零部件便宜易得,便于生产人员对其进行安装和维护。
参见图4和图5,所述运输轨道a1包括两组第一轨道组a2和两组第二轨道组a3组成,两组第一轨道组a2并列设置,两组第一轨道组a2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两组第二轨道组a3进行连接,所述运输轨道a1呈矩形状。
通过将所述运输轨道a1设置成矩形状,由于工业作业车辆的车架的位姿相对运输轨道a1保持不变,运输载具1在所述运输轨道a1的不同的边上移动时,与运输载具1移动方向相邻的外端面会朝向运输轨道上a1的工位a10,从而实现运输载具1沿所述运输轨道a10流转时,所述运输载具1上的工件的四周端面依次靠近对应的所述工位组。
参见图4,第一轨道组a2、第二轨道组a3均包括并列设置的两条导轨a4。
对于使用多个轮进行移动的运输载具1,所述第一轨道组a2、第二轨道组a3适配使用双导轨供运输载具1进行移动,从而提高运输载具1移动的稳定性。
参见图4,第一轨道组a2、第二轨道组a3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a41,所述连接部a41呈“口”字型或“井”字型。
对于所述第一轨道组a2、第二轨道组a3使用双导轨的情况,上述设置方式能便于运输载具1在运输轨道a1的直角位置切换移动方向,从而提高运输载具1的移动速度。
参见图4,第一轨道组a2和/或第二轨道组a3端部向外延伸形成供运输载具1进出的端口部a42。
通过在第一轨道组a2和/或第二轨道组a3端部设置供运输载具1进出的端口部a42,从而便于运输载具1在运输轨道a1的直角位置进入到运输轨道a1内,一方面,能减少在运输轨道a1另外位置设置供运输载具1进出口的麻烦,另一方面,在运输载具1在运输轨道a1的直角位置进入到运输轨道a1内,能便于进行不同工序的工位a10的设置。
参见图4,第一轨道组a2、第二轨道组a3的连接处设有状态触发装置a7,所述状态触发装置a7可触发所述运输载具1选择性的使用第一驱动装置2或第二驱动装置3在所述运输轨道a1上移动。
由于运输载具1的第一驱动装置2和第二驱动装置3分别对应第一轨道组a2和第二轨道组a3设置,通过在第一轨道组a2、第二轨道组a3的连接处设置状态触发装置a7,能确保运输载具1移动至第一轨道组a2、第二轨道组a3的连接处时能及时切换对应的驱动装置以保证运输载具1正常移动。
参见图4,所述第一轨道组a2端部对应第二轨道组a3设有第一避空槽a5。
参见图4,所述第二轨道组a3端部对应第一轨道组a2设有第二避空槽a6。
由于第一驱动装置2和第二驱动装置3需要切换工作,通过在第一轨道组a2设置第一避空槽a5,以及在第二轨道组a3设置第二避空槽a6,从而确保第一驱动装置2/第二驱动装置3切换着地后,能顺利进出第一轨道组a2、第二轨道组a3的连接处。
参见图4,所述运输轨道a1上对应工位a10设有位置感应装置a8,所述运输载具1根据所述位置感应装置a8的检测结果调整运动状态。
通过在所述运输轨道a1上设置位置感应装置a8,使运输载具1在进入运输轨道a1对应工位a10的位置上时能调整运动状态,确保生产人员对运输载具1上的工业作业车辆进行零部件组装。
具体的,所述状态触发装置a7和位置感应装置a8可为红外感应装置,所述运输载具1可接收红外感应装置的检测数据以控制运输载具1自身的运动状态,或者,所述状态触发装置a7和位置感应装置a8为地标卡,所述运输载具1可检测地标卡的信号以控制运输载具1自身的运动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参见图1至图8,运输载具1位于运输轨道a1上,工业作业车辆的车架置于运输载具1上,运输载具1沿着单一方向移动。
运输载具1的驱动切换机构33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下降,使第一驱动轮组22接触第一轨道组a2,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1沿着第一轨道组a2设置方向移动;在运输载具1移动至第一轨道组a2和第二轨道组a3的连接部a41处时,驱动切换机构33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上升,使第二驱动轮组31接触第二轨道组a3,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1沿着第二轨道组a3设置方向移动;在运输载具1移动至第二轨道组a3和另一第一轨道组a2的连接部a41处时,驱动切换机构33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下降,使第一驱动轮组22接触另一第一轨道组a2,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1沿着另一第一轨道组a2设置方向移动;在运输载具1移动至另一第一轨道组a2和另一第二轨道组a3的连接部a41处时,驱动切换机构33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上升,使第二驱动轮组31接触另一第二轨道组a3,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运输载具1沿着另一第二轨道组a3设置方向移动,经过上述步骤后,运输载具1绕运输轨道a1完成一轮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其采用闭环洄游路径的运输轨道a1,且所述运输载具1在移动时可使所述运输载具1上的工件的四周端面依次靠近对应的所述工位组,从而实现工业作业车辆的车架(置于运输载具1上)相对运输轨道a1移动,但工业作业车辆的车架的位姿相对运输轨道a1保持不变,使工业作业车辆的车架的多个面均能朝向运输轨道a1上的工位a10,只需对应工序的作业工位a10环绕运输轨道a1四向设置,即可使安装人员对工业作业车辆的不同位置进行组装,且由于不同的配套物料在各工位a10上放置,从而能避免物料混杂,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载具、具有闭环洄游路径的运输轨道,以及设置在所述运输轨道四周的若干工位组;
所述运输载具可以沿所述运输轨道流转,并且可使所述运输载具上的工件的四周端面依次靠近对应的所述工位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轨道包括两组第一轨道组和两组第二轨道组组成,两组第一轨道组并列设置,两组第一轨道组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两组第二轨道组进行连接;
所述运输轨道呈矩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第一轨道组、第二轨道组均包括并列设置的两条导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第一轨道组、第二轨道组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呈“口”字型或“井”字型。
5.根据权利要求3至4任一项所述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第一轨道组和/或第二轨道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供运输载具进出的端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载具设有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运输载具在第一轨道组上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运输载具在第二轨道组上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第一轨道组、第二轨道组的连接处设有状态触发装置,所述状态触发装置可触发所述运输载具选择性的使用第一驱动装置或第二驱动装置在所述运输轨道上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组端部对应第二轨道组设有第一避空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组端部对应第一轨道组设有第二避空槽。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轨道上对应工位设有位置感应装置,所述运输载具根据所述位置感应装置的检测结果调整运动状态。
CN202121736784.6U 2021-07-28 2021-07-28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 Active CN216232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6784.6U CN216232675U (zh) 2021-07-28 2021-07-28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6784.6U CN216232675U (zh) 2021-07-28 2021-07-28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32675U true CN216232675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80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36784.6U Active CN216232675U (zh) 2021-07-28 2021-07-28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326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06900U (zh) 一种自主越障的光伏板除尘机器人
CN106183945B (zh) 一种具有上下料对接装置的agv载物车
CN204904092U (zh) 全向自动导引车
CN105946548A (zh) 自动导引式搬运装置
CN209617534U (zh)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自动寻轨起降装置
CN206012409U (zh) 一种具有上下料对接装置的agv载物车
CN205768620U (zh) 自动导引式搬运装置
CN217674793U (zh) 一种单轨环穿rgv小车
WO2019100851A1 (zh) 轨道运输系统
CN209753430U (zh) 多工位翻板式分拣机器人
CN216232675U (zh)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线
CN209336564U (zh) 一种自动对接移载agv
CN209127483U (zh) 一种剪叉式agv小车
CN209814914U (zh) 滚床及输送系统
CN209758189U (zh) 翻板式分拣机器人
CN112573072A (zh) 一种无人智能仓库
CN212763484U (zh) 一种物流搬运机器人
CN2454488Y (zh) 多层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CN109250412A (zh) 一种剪叉式agv小车
CN211003029U (zh) 一种无人智能仓库
CN212923059U (zh) 一种滚轮式轨道
CN210972754U (zh) 一种rgv小车
CN206886040U (zh) 一种自动调速的物流小车
CN216709478U (zh)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用运输载具
CN113697008A (zh) 工业作业车辆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