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9285B - 一种尘袋组件及可移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尘袋组件及可移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79285B
CN113679285B CN202010426884.2A CN202010426884A CN113679285B CN 113679285 B CN113679285 B CN 113679285B CN 202010426884 A CN202010426884 A CN 202010426884A CN 113679285 B CN113679285 B CN 1136792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bag
upper cover
accommodating cavity
push ring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268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79285A (zh
Inventor
杜洪亮
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2688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792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79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9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79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9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4Bags or the like; Rigid filtering receptacles; Attachment of, or closures for, bags or receptacles
    • A47L9/1481Means for removing bags in suction cleaners, e.g. ejecting means; Means for exchanging ba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4Bags or the like; Rigid filtering receptacles; Attachment of, or closures for, bags or receptacles
    • A47L9/1427Means for mounting or attaching bags or filtering receptacles in suction cleaners; Adap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A47L9/2857User input or output elements for control, e.g. buttons, switches or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尘袋组件及可移动装置,尘袋组件包括:上盖壳体,上盖壳体内具有容置腔,容置腔外部的上盖壳体上设置有尘袋架;尘袋,尘袋套接在尘袋架上;释放机构,释放机构包括:第一控制按键,第一控制按键与上盖壳体可活动连接,第一控制按键包括伸入容置腔内的第一按键主体,及位于容置腔外部的第一控制部;传动杆,传动杆与上盖壳体可移动连接,传动杆包括位于容置腔内并与第一按键主体抵接的抵接段,及部分伸出容置腔的作用段;第一控制按键通过抵接段带动传动杆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作用段带动尘袋从尘袋架上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户无需直接接触尘袋,即可完成清理过程,清理方式更加方便、快速、整洁。

Description

一种尘袋组件及可移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尘袋组件及可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为方便人们的生活,各种清洁设备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例如吸尘器。为收集吸入吸尘器内的灰尘等垃圾,吸尘器内都会设置有集尘装置,集尘装置包括尘袋和尘桶等。
但是,目前吸尘器上所使用的集尘装置,在进行清理时均存在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尘袋广泛应用在卧式吸尘器上,尘袋一般容尘量比较大,不用经常清理,但是在清理尘袋时,容易导致尘袋口部附着的灰尘粘到用户的手部,清理过程整洁度不高。再例如,手持吸尘器大多使用尘桶用来收集灰尘,使用一次后就要及时清理,尘桶内壁也会挂灰且不易清理,清理时需要用户手动清洁,容易弄脏用户的手部,清理过程整洁度不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尘袋组件及可移动装置,清理尘袋时,用户无需直接接触尘袋,即可完成尘袋的拆卸。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尘袋组件,包括:
上盖壳体,所述上盖壳体内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外部的所述上盖壳体上设置有尘袋架;
尘袋,所述尘袋套接在所述尘袋架上;
释放机构,所述释放机构包括:
第一控制按键,所述第一控制按键与所述上盖壳体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按键包括伸入所述容置腔内的第一按键主体,及位于所述容置腔外部的第一控制部;
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与所述上盖壳体可移动连接,所述传动杆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第一按键主体抵接的抵接段,及部分伸出所述容置腔的作用段;
所述第一控制按键通过所述抵接段带动所述传动杆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作用段带动所述尘袋从所述尘袋架上脱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按键主体与所述上盖壳体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按键主体上设置有推块,所述第一控制部与所述推块沿相背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按键主体相对所述上盖壳体转动时,所述推块通过所述抵接段带动所述作用段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按键主体与所述上盖壳体可移动连接;
所述第一按键主体上设置有推块;
所述抵接段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
所述第一按键主体带动所述推块沿着所述第一导向斜面移动,并通过所述抵接段带动所述作用段移动。
可选地,所述释放机构还包括推环,所述推环可移动套设在所述尘袋架外部,所述推环上设有与所述作用段连接的作用部;
所述传动杆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带动所述推环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以通过所述推环带动所述尘袋从所述尘袋架上脱离。
可选地,所述释放机构还包括卡扣,所述卡扣位于所述容置腔外部,所述卡扣包括与所述上盖壳体可转动连接的转接端,及与所述尘袋卡接的卡接端;
所述卡扣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传动杆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作用段沿着所述第二导向斜面移动,以带动所述卡扣沿所述转接端转动,使得所述卡接端与所述尘袋分离。
可选地,所述卡扣上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传动杆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所述卡扣提供回复力。
可选地,所述推环包括环体及设置在所述环体外部的凸起部;
所述作用段上具有挡块;
所述传动杆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通过所述挡块带动所述推环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
所述推环移动时,通过所述凸起部沿着所述第二导向斜面移动,通过所述环体带动所述尘袋从所述尘袋架上脱离。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向斜面靠近所述转接端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孔,所述推环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限位孔卡接;
所述作用段沿着所述第二导向斜面移动预设距离后,并通过所述挡块带动所述推环移动时,所述凸起部移出所述限位孔并沿着所述二导向斜面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向斜面靠近所述卡接端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推环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限位槽卡接。
可选地,位于所述挡块与所述上盖壳体之间,所述作用段上还设置有限位块;
所述传动杆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定所述传动杆的移动距离。
可选地,还包括开关导杆,所述开关导杆与所述上盖壳体可转动连接并形成杠杆结构,所述杠杆结构的两端分别为主动端及连动端;
所述推环上设置有抵顶部,所述主动端位于所述抵顶部与所述上盖壳体之间;
所述推环位于第三位置时,所述抵顶部与所述主动端抵接,以限定所述连动端处于第五位置;
所述推环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时,所述抵顶部与所述主动端分离,所述连动端从第五位置移动至第六位置。
可选地,所述主动端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所述上盖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动端连接;
所述推环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时,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所述连动端从第五位置移动至第六位置。
可选地,所述作用段至少为两个,并沿着所述尘袋架的中轴线均布在所述尘袋架的外周。
可选地,所述传动杆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分别与所述抵接段及所述上盖壳体连接;
在外力作用下,所述传动杆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三弹性件被压缩;
在外力消失时,在所述第三弹性件回复力的作用下,所述传动杆从第二位置回移到第一位置。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控制按键,所述第二控制按键与所述上盖壳体可移动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按键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第二按键主体,及位于所述容置腔外部的第二控制部;
所述第二按键主体上还设置有锁止部,所述锁止部可缩进或伸出所述容置腔。
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按键上设置有第四弹性件,所述第四弹性件用于为所述锁止部伸出所述容置腔提供作用力。
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按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控制按键之间设置有所述第四弹性件;
两个所述第二控制按键在外力作用下相互靠近时,所述第四弹性件被压缩,所述锁止部缩进所述容置腔;
在外力消失时,在所述第四弹性件回复力的作用下,所述锁止部伸出所述容置腔。
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按键上设置有固定部及避让通道;
所述锁止部伸出所述容置腔时,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按键主体抵接,以阻挡所述第一控制部的移动路径;
所述锁止部缩进所述容置腔时,所述避让通道与所述第一按键主体对应以让开所述第一控制部的移动路径。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移动装置,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收纳槽,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收纳槽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
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主体连接,并通过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收纳槽连通;
尘袋组件,所述尘袋组件包括:上盖壳体、尘袋及释放机构;其中,
所述上盖壳体内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外部的所述上盖壳体上设置有尘袋架,所述上盖壳体与所述主体连接并盖合所述收纳槽的槽口;
所述尘袋套接在所述尘袋架上,并容置于所述收纳槽内,以隔离所述进风口及所述出风口;
所述释放机构包括:第一控制按键及传动杆;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按键与所述上盖壳体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按键包括伸入所述容置腔内的第一按键主体,及位于所述容置腔外部的第一控制部;
所述传动杆与所述上盖壳体可移动连接,所述传动杆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第一按键主体抵接的抵接段,及部分伸出所述容置腔的作用段;
所述第一控制按键通过所述抵接段带动所述传动杆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作用段带动所述尘袋从所述尘袋架上脱离。
可选地,还包括开关导杆,所述开关导杆与所述上盖壳体可转动连接并形成杠杆结构,所述杠杆结构的两端分别为主动端及连动端;
所述释放机构还包括推环,所述推环可移动套设在所述尘袋架外部,所述推环上设有与所述作用段连接的作用部;所述传动杆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带动所述推环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以通过所述推环带动所述尘袋从所述尘袋架上脱离;
所述推环上设置有抵顶部,所述主动端位于所述抵顶部与所述上盖壳体之间;
所述动力组件上设置有防漏开关,所述防漏开关位于所述收纳槽内;
所述推环位于第三位置时,所述抵顶部与所述主动端抵接,以限定所述连动端处于第五位置,所述连动端抵接所述防漏开关;
所述推环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时,所述抵顶部与所述主动端分离,所述连动端从第五位置移动至第六位置,所述连动端与所述防漏开关分离。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控制按键,所述第二控制按键与所述上盖壳体可移动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按键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第二按键主体,及位于所述容置腔外部的第二控制部;
所述第二按键主体上还设置有锁止部,所述锁止部可缩进或伸出所述容置腔,所述锁止部伸出所述容置腔时,所述锁止部与所述主体卡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控制按键可带动传动杆移动,传动杆移动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通过作用段带动尘袋移动,以便从尘袋架上脱离,实现一键释放尘袋,用户无需直接接触尘袋,即可完成拆卸过程,清理方式更加方便、快速、整洁,且操作过程简单,可有效提高清理尘袋的效率,节省了用户的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尘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尘袋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盖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动杆及推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动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尘袋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尘袋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尘袋组件为剖面结构;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尘袋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卡扣闭合状态;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尘袋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卡扣打开状态;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关导杆与上盖壳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弹性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关导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开关导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装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控制按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控制按键的俯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控制按键锁止状态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控制按键打开状态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发明人在实践本发明实施例时,发现现有技术中,吸尘器上所使用的集尘装置,在进行清理时均存在有一定的缺陷,例如,用户在清理集尘装置时,经常会弄脏用户的手部,且清理过程非常繁琐,耗费时间。
究其原因,发明人发现是由于现有的吸尘器上与集尘装置连接的结构导致的上述问题。例如,尘袋广泛应用在卧式吸尘器上,尘袋一般容尘量比较大,不用经常清理,但是在清理尘袋时,由于尘袋的连接结构上不具有机械拆卸结构,因此,需要用户进行手动拆卸尘袋,在拆卸过程中,容易导致尘袋口部附着的灰尘粘到用户的手部,清理过程整洁度不高。
再例如,手持吸尘器大多使用尘桶用来收集灰尘,使用一次后就要及时清理,尘桶内壁也会挂灰且不易清理,清理时需要用户手动拆卸及清洁,容易弄脏用户的手部,清理过程整洁度不高。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尘袋组件及可移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清理尘袋时,用户无需直接接触尘袋,即可完成尘袋的拆卸过程,清理方式更加方便、快速、整洁。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尘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尘袋组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尘袋组件,包括:上盖壳体10、尘袋20以及释放机构。
其中,上盖壳体10内具有容置腔,容置腔外部的上盖壳体10上设置有尘袋架11。尘袋20套接在尘袋架11上。释放机构包括:第一控制按键30及传动杆31。其中,第一控制按键30与上盖壳体10可活动连接,第一控制按键30包括伸入容置腔内的第一按键本体301,及位于容置腔外部的第一控制部302。传动杆31与上盖壳体10可移动连接,参见图3及图4,传动杆31包括位于容置腔内并与第一按键本体301抵接的抵接段311,及部分伸出容置腔的作用段312。第一控制按键30通过抵接段311带动传动杆3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作用段312带动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控制按键30可带动传动杆31移动,传动杆31移动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通过作用段312带动尘袋20移动,以便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实现一键释放尘袋20,用户无需直接接触尘袋20,即可完成清理过程,清理方式更加方便、快速、整洁,且操作过程简单,可有效提高清理尘袋20的效率,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应用范围广,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清洁设备上,例如可应用于卧式吸尘器、手持式吸尘器上等。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1及图2,尘袋架11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尘袋架11为管状结构,尘袋20包括袋体及袋体上的口部结构,尘袋20通过口部结构套接在尘袋架11上。图2中并未示出尘袋20的全部组成结构,仅示出的是尘袋20的口部结构及部分袋体,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口部结构代替指示尘袋20,这并不表示尘袋20只具有口部结构,尘袋20还具有与口部结构连通的袋体,袋体在图2中未全部示出。进一步地,为提高尘袋20与尘袋架11连接的稳定性,一种可实现方式是,尘袋20的口部结构具有硬质卡圈,以便尘袋20能够更方便地装配及固定在尘袋架11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按键30的实现方式包括多种,与上盖壳体10的连接方式也包括多种,从而使得第一控制按键30带动传动杆31移动的方式也为多种。
一种第一控制按键30的实现方式是,参见图2,第一按键主体301与上盖壳体10可转动连接。第一按键主体301上设置有推块303,第一控制部302与推块303沿相背的方向延伸。第一按键主体301相对上盖壳体10转动时,推块303通过抵接段311带动作用段312移动。第一按键主体301、第一控制部302及推块303形成近似于Z型结构,第一按键主体301大体垂直于第一控制部302及推块303,在第一控制部302沿着箭头A向上转动时,第一控制部302带动第一按键主体301转动,从而带动推块303沿着箭头B向下转动,在推块303转动时带动传动杆31的抵接段311沿着箭头B向下移动,从而抵接段311带动传动杆3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作用段312带动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
进一步地,为提高传动杆31带动尘袋20脱离尘袋架11的效果,继续参见图1、图3及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释放机构还包括推环33,推环33可移动套设在尘袋架11外部,推环33上设有与作用段312连接的作用部。传动杆3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带动推环33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以通过推环33带动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推环33的作用部的一种可实现方式是,作用部为凹槽,传动杆3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作用段312的端部伸入凹槽内,从而带动推环33移动。通过设置推环33可增大作用段312的作用范围,如,通过推环33可增大作用段312的作用长度及宽度,实现作用段312移动较小的距离即可通过推环33推动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误操作的情况发生,误操作作用在第一控制按键30上,导致第一控制按键30带动传动杆31移动,使得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在推环33上设置凹槽,作用段312伸入凹槽内后,再作用在推环33上,作用段312不会马上作用在推环33上,起到防止误操作导致的尘袋20脱离。参见图3、图4及图5,作用段312上具有挡块313,传动杆31位于第一位置时,作用段312上的挡块313与推环33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可定义为避让距离。当误操作发生时,可能会使得传动杆31移动,由于是误操作,因此传动杆31移动的距离有限,通过挡块313与推环33之间的避让距离抵消误操作,从而防止误操作导致的尘袋20脱离情况发生。
当传动杆31正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作用段312上的挡块313与推环33抵接,作用段312通过挡块313带动推环33从第三位置逐渐向第四位置移动。此时,随着作用段312带着推环33的移动,推环33与尘袋20抵接后,逐渐带动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
在尘袋架11上装配尘袋20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即将尘袋20通过尘袋20上的口部结构套接在尘袋架11上,尘袋20套接的过程中,尘袋20的口部结构顶着推环33从第四位置逐渐回到第三位置。推环33带着传动杆3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直至推环33回到第三位置。为进一步限定传动杆3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的移动距离,参见图3,位于挡块313与上盖壳体10之间,作用段312上还设置有限位块314。传动杆3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限位块314用于限定传动杆31的移动距离。限位块314可与作用段312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是为独立结构,并套接在作用段312上。
进一步地,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传动杆31还包括第三弹性件316,第三弹性件316分别与抵接段311及上盖壳体10连接。第三弹性件316包括但不限于为压力弹簧,在外力作用下,传动杆3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第三弹性件316被压缩。在外力消失时,在第三弹性件316回复力的作用下,传动杆31从第二位置回移到第一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按键30除了上述的实现方式之外,还包括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第一按键主体301与上盖壳体10可移动连接,此种方式与上述第一按键主体301的区别仅在于第一按键主体301的结构不同,其他特征均可相互参考。具体方案为,参见图6,第一控制按键30包括伸入容置腔内的第一按键本体301及位于容置腔外部的第一控制部302。第一按键本体301上设置有推块303。参见图7,抵接段31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315。参见图8,第一按键本体301带动推块303沿着箭头C的方向沿着第一导向斜面315移动,并通过抵接段311带动作用段312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以便作用段312带动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
以图8中的方位为例,举例来说,第一控制按键30可沿着图8中箭头C的方向移动,即沿着图8中的横向方向移动,第一控制按键30移动时,通过第一按键本体301上的推块303挤压第一导向斜面315,推块303沿着第一导向斜面315移动过程中,逐渐挤压着传动杆31的抵接段311在图8中箭头D的方向移动,即抵接段311沿着图8中竖向方向移动,抵接段311移动时,抵接段311带动作用段312沿着竖向方向移动,以便作用段312带动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
进一步地,参见图3至图5、图7及图9,本发明实施例中,作用段312的数量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设置,如作用段312可为多个,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作用段312至少为两个,并沿着尘袋架11的中轴线均布在尘袋架11的外周。抵接段311沿着图8中竖向方向移动移动时,抵接段311带动全部的作用段312沿着竖向方向移动,以便多个作用段312可形成多个作用点,从而保证作用段312带动尘袋20移动更加方便。进一步地,作用段312同样设置有挡块313及限位块314,挡块313及限位块314的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记载内容,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为进一步为提高尘袋20与尘袋架11连接的稳定性,继续参见图8至10,在本发明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释放机构还包括卡扣32,卡扣32位于容置腔外部,卡扣32包括与上盖壳体10可转动连接的转接端321,及与尘袋20卡接的卡接端322。卡接端322可为钩状结构,尘袋20上具有与卡接端322配合使用的卡接部,卡接部包括但不限于为卡接槽或卡接孔。尘袋20套接在尘袋架11上之后,卡扣32的卡接端322卡入卡接部内,勾住尘袋20,使得尘袋20不易从尘袋架11上脱落下来。卡扣32与尘袋20连接后的状态可参见图9。
通过传动杆31的作用段312带动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时,需要先将卡扣32的卡接端322与尘袋20分离,即卡接端322与尘袋20的卡接部分离,本发明实施例中,为实现卡接端322与尘袋20分离,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参见图8,卡扣32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323,传动杆3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作用段312沿着第二导向斜面323移动,以带动卡扣32沿转接端321转动,使得卡接端322与尘袋20分离。传动杆3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作用段312作用在第二导向斜面323上,随着作用段312的移动,逐渐将卡扣32挤向远离尘袋架11的方向,促使卡扣32沿着沿转接端321转动,使得卡接端322与尘袋20分离。卡扣32的卡接端322与尘袋20分离后,作用段312即可带动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
卡扣32在传动杆31的带动下转动的过程可参见图8及图10,图8中,传动杆31正在从第一位置逐渐向第二位置移动,尚未到达第二位置,此时,作用段312沿着图8中箭头D方向移动,作用段312移动时,作用段312作用在第二导向斜面323上,随着作用段312的移动,逐渐将卡扣32挤向远离尘袋架11的方向,促使卡扣32沿着沿转接端321转动,卡扣32转动时,卡扣32的卡接端322转动,卡接端322逐渐远离尘袋20。同时,作用段312与尘袋20抵接后,逐渐带动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
图10中,传动杆31已经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作用段312沿着图10中箭头D移动至第二位置。卡扣32的卡接端322转动至最大位置,卡接端322已经完全远离尘袋20。同时,作用段312带动尘袋20沿着图10中箭头D移动,已经带动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完成脱离。
参见图8,本发明实施例中,卡扣32上设有第一弹性件324,传动杆3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第一弹性件324为卡扣32提供回复力。第一弹性件324包括但不限于为扭簧,卡扣32上设置有转轴,扭簧套接在转轴上,扭簧的两个连接头分别与上盖壳体10及卡扣32连接。通过第一弹性件324可在卡扣32与尘袋20连接时,为卡扣32提供辅助夹紧力,以保证卡扣32与尘袋20连接时,卡扣32处于夹紧状态。传动杆3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作用段312沿着第二导向斜面323移动,以带动卡扣32沿转接端321转动,使得卡接端322与尘袋20分离,此时,第一弹性件324发生弹性形变。传动杆3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第一弹性件324为卡扣32提供回复力。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推环33上的作用部除了为凹槽外,还可为通孔的形式实现。具体为,参见图9及图10,推环33包括环体331及设置在环体331外部的凸起部332,凸起部332上具有通孔,通孔即为作用部。作用段312上具有挡块313。传动杆3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作用段312穿过通孔沿着第二导向斜面323移动(当然,作用部为凹槽时,作用段312不需要穿过凹槽),通过挡块313带动推环33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推环33移动时,通过凸起部332沿着第二导向斜面323移动,通过环体331带动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
通过设置推环33可增大作用段312的作用范围,如,通过推环33的环体331可增大作用段312的作用长度,通过凸起部332可增大作用段312的宽度,实现作用段312移动较小的距离即可通过凸起部332推动卡扣32的卡接端322与尘袋20分离,通过环体331推动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误操作的情况发生,误操作作用在第一控制按键30上,导致第一控制按键30带动传动杆31移动,使得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在推环33上设置通孔,作用段312穿过通孔后,再作用在推环33的一个目的是起到防止误操作导致的尘袋20脱离。参见图9,传动杆31位于第一位置时,作用段312上的挡块313与推环33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可定义为避让距离。当误操作发生时,可能会使得传动杆31移动,由于是误操作,因此传动杆31移动的距离有限,通过挡块313与推环33之间的避让距离抵消误操作,从而防止误操作导致的尘袋20脱离情况发生。
传动杆31通过推环33带动卡扣32转动及尘袋20脱离的过程可参见图8及图10,图8中,传动杆31正在从第一位置逐渐向第二位置移动,尚未到达第二位置,此时,作用段312沿着图8中箭头D移动,作用段312移动一定距离后,作用段312上的挡块313与推环33的环体331抵接。作用段312继续移动时,作用段312通过挡块313带动推环33从第三位置逐渐向第四位置移动。此时,推环33的凸起部332作用在第二导向斜面323上,随着作用段312带着推环33的移动,凸起部332逐渐将卡扣32挤向远离尘袋架11的方向,促使卡扣32沿着沿转接端321转动,卡扣32转动时,卡扣32的卡接端322转动,卡接端322逐渐远离尘袋20。同时,推环33的环体331与尘袋20抵接后,逐渐带动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
图10中,传动杆31已经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推环33已经从第三位置移动至第四位置,其中,作用段312沿着图10中箭头D移动至第二位置。卡扣32的卡接端322转动至最大位置,卡接端322已经完全远离尘袋20。同时,作用段312通过推环33带动尘袋20沿着图10中箭头D移动,推环33已经带动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完成脱离。
在尘袋架11上装配尘袋20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即将尘袋20通过尘袋20上的口部结构套接在尘袋架11上,尘袋20套接的过程中,尘袋20的口部结构顶着推环33从第四位置逐渐回到第三位置。卡扣32在第一弹性件324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逐渐靠近尘袋20,直至卡扣32的卡接端322与尘袋20的卡接部卡接。推环33带着传动杆3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直至推环33回到第三位置。限定传动杆3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的移动距离,参见图7及图10,位于挡块313与上盖壳体10之间,作用段312上还设置有限位块314。传动杆3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限位块314用于限定传动杆31的移动距离。限位块314可与作用段312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是为独立结构,并套接在作用段312上。
为限定推环33的位置,继续参见图10,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导向斜面323靠近转接端321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孔325,推环33位于第三位置时,凸起部332与限位孔325卡接。作用段312沿着第二导向斜面323移动预设距离后,并通过挡块313带动推环33移动时,凸起部332移出限位孔325并沿着第二导向斜面323移动。通过卡扣32上的限位孔325可限定推环33的第三位置,并通过限位孔325防止不在作用段312的作用下,推环33发生移动。其中,作用段312移动的预设距离即为上述的避让距离,在作用端的移动距离未达到避让距离时,作用段312上的挡块313没有与推环33接触,因此,推环33的位置不变。当作用段312移动距离达到避让距离时,挡块313与推环33接触,作用段312继续移动时可带动推环33移动。
进一步地,第二导向斜面323靠近卡接端322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槽326,推环33位于第四位置时,凸起部332与限位槽326卡接。可参见图10,通过卡扣32上的限位槽326,推环33可限定卡扣32的状态,推环33位于第四位置时,凸起部332与限位槽326卡接,卡扣32在凸起部332的作用下保持远离尘袋20的状态,以便为后续重新安装尘袋20提供方便。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推环33还起到防止漏装尘袋20的作用。在推环33位于第四位置时,此时推环33通过凸起部332将卡扣32保持远离尘袋20的状态,在不装配尘袋20的情况下,推环33不会自动回移至第三位置的,推环33不回移至第三位置,那么卡扣32就始终保持远离尘袋20的状态,从而用户可以获知尘袋架11上没有装配尘袋20。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尘袋组件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清洁设备上,例如可应用于卧式吸尘器、手持式吸尘器上等。在上述实施例中,尘袋架11上没有装配尘袋20时,即没有外力参与的情况下,推环33不能自动回到第三位置。当装配尘袋20时,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尘袋20的口部机构推动推环33复位。当尘袋架11上没有装配尘袋20时,即一旦尘袋20漏装,若清洁设备开机使用的话,就会导致灰尘进入的电机,影响清洁设备的寿命。
为防止尘袋架11上漏装尘袋20时,清洁设备开机,在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1至图14,尘袋组件还包括开关导杆40。开关导杆40与上盖壳体10可转动连接并形成杠杆结构,杠杆结构的两端分别为主动端41及连动端42。推环33上设置有抵顶部333,主动端41位于抵顶部333与上盖壳体10之间。推环33位于第三位置时,抵顶部333与主动端41抵接,以限定连动端42处于第五位置。推环33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时,抵顶部333与主动端41分离,连动端42从第五位置移动至第六位置。
举例来说,尘袋组件可应用在清洁设备上,结合图12、图14,参见图13,清洁设备包括主体60、动力组件70及尘袋组件。
主体60具有收纳槽,主体60上设置有与收纳槽连通的进风口61及出风口。动力组件70,动力组件70与主体60连接,并通过出风口与收纳槽连通,动力组件70上设置有防漏开关71,防漏开关71位于收纳槽内。尘袋组件包括:上盖壳体10、尘袋20及释放机构。其中,上盖壳体10与主体60连接并盖合收纳槽的槽口,尘袋20套接在尘袋架11上,并容置于收纳槽内,以隔离进风口61及出风口。尘袋组件还包括开关导杆40,推环33位于第三位置时,抵顶部333与主动端41抵接,以限定连动端42处于第五位置,连动端42抵接防漏开关71。推环33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时,抵顶部333与主动端41分离,连动端42从第五位置移动至第六位置,连动端42与防漏开关71分离。
参见图14,图14中所示即为推环33位于第三位置时,开关导杆40的状态图,即开关导杆40的连动端42处于第五位置。此时,在装配有尘袋20时,由于尘袋20推动推环33回复到第三位置,推环33的抵顶部333与开关导杆40的主动端41抵接,使得连动端42抵接动力组件70的防漏开关71上,即连动端42压合防漏开关71,防漏开关71处于第一状态,此时,动力组件70可以开启运行。
当推环33位于第四位置时,开关导杆40的连动端42处于第六位置。此时,尘袋20与尘袋架11脱离,由于传动杆31的作用段312推动推环33移动至第四位置,推环33的抵顶部333与开关导杆40的主动端41分离,使得连动端42与动力组件70的防漏开关71分离,即连动端42不再压合防漏开关71,防漏开关71处于第二状态,此时,动力组件70不能开启运行。
通过开关导杆40是否压合防漏开关71,从而控制防漏开关71的不同状态,从而起到防漏装尘袋20的作用。
继续参见图12,在推环33位于第四位置时,为更好地实现开关导杆40的连动端42处于第六位置,本发明实施例中,主动端41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43,第二弹性件43一端与上盖壳体10连接,另一端与主动端41连接。第二弹性件43包括但不限于为压力弹簧。推环33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时,在第二弹性件43的回复力的作用下,连动端42从第五位置移动至第六位置。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第二弹性件43与上盖壳体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二弹性件43的一端可伸入上盖壳体10内与上盖壳体10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开关导杆40的主动端41及连动端42可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14中所示的类似于Z字型结构,也可为如图15中所示的主动端41及连动端42为直杆结构,并通过转轴与上盖壳体10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尘袋组件应用在清洁设备上时,尘袋组件的上盖壳体10与主体60连接并盖合收纳槽的槽口,为固定上盖壳体10与主体60之间的连接位置,本发明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11,尘袋组件还包括第二控制按键50,第二控制按键50与上盖壳体10可移动连接,参见图16至图18,第二控制按键50包括位于容置腔内的第二按键本体501,及位于容置腔外部的第二控制部502。第二按键本体501上还设置有锁止部503,锁止部503可缩进或伸出容置腔。清洁设备的主体60上设置有锁止孔或锁止槽,第二按键本体501上的锁止部503伸出容置腔时,锁止部503与主体60卡接,以便将尘袋组件固定在主体60上。
尘袋组件装配在主体60上时,第二控制按键50上的锁止部503伸出容置腔,锁止部503与主体60上的锁止孔或锁止槽卡接,以便将尘袋组件固定在主体60上。从主体60上拆卸尘袋组件的过程是,在第二控制按键50上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二控制按键50上的锁止部503缩进容置腔内,使得锁止部503与锁止孔或锁止槽分离,尘袋组件与主体60之间的固定力消失,从而可以从主体60上拆卸下尘袋组件。
为在锁止部503与锁止孔或锁止槽连接时,实现锁止部503能够持续提供固定力,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按键50上设置有第四弹性件,第四弹性件用于为锁止部503伸出容置腔提供作用力。第四弹性件包括但不限于为压力弹簧。尘袋组件装配在主体60上时,第二控制按键50上的锁止部503伸出容置腔,锁止部503与主体60上的锁止孔或锁止槽卡接,以便将尘袋组件固定在主体60上。此时,第四弹性件向第二控制按键50施加作用力,保证锁止部503能够持续保持与锁止槽的卡接。从主体60上拆卸尘袋组件时,在第二控制按键50上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二控制按键50上的锁止部503缩进容置腔内,使得锁止部503与锁止孔或锁止槽分离,此时第四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当外力消失时,第四弹性件为锁止部503提供回复力,使得锁止部503伸出容置腔。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17及图18,第二控制按键50为两个,两个第二控制按键50之间设置有第四弹性件(第四弹性件图中未示出)。两个第二控制按键50在外力作用下相互靠近时,第四弹性件被压缩,锁止部503缩进容置腔。在外力消失时,在第四弹性件回复力的作用下,锁止部503伸出容置腔。
第二控制按键50除了上述固定尘袋组件与主体60的功能外,还可进一步起到限定第一控制按键30移动的作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参见图17至图20,第二控制按键50上设置有固定部505及避让通道506。锁止部503伸出容置腔时,固定部505与第一按键本体301抵接,以阻挡第一控制部302的移动路径。锁止部503缩进容置腔时,避让通道506与第一按键本体301对应以让开第一控制部302的移动路径。
当尘袋组件与主体60连接时,即锁止部503伸出容置腔时,由于固定部505与第一按键本体301抵接,固定部505阻挡了第一控制部302的移动路径,此时,第一控制按键30部不能发生移动,从而确保尘袋组件与主体60连接时尘袋20不会从尘袋架11上脱离下来。若尘袋组件与主体60连接时,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下来,就会发生灰尘进入动力组件70的情况,影响清洁设备的寿命。
以第二控制按键50为两个为例,当需要清理尘袋20时,可通过下述方式进行,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首先,向两个第二控制按键50施加压力,例如通过两手捏取两个第二控制按键50,使得两个第二控制按键50向容置腔的内侧运动,以便锁止部503缩进容置腔时,避让通道506与第一按键本体301对应以让开第一控制部302的移动路径。锁止部503缩进容置腔与锁止槽分开后,此时可将尘袋组件从主体60上拆卸下来,尘袋20此时仍与尘袋20支架连接。然后,向两个第二控制按键50施加压力的基础上,推动第一控制按键30,使得第一按键本体301可穿过避让通道506进行移动,从而第一控制按键30通过抵接段311带动传动杆3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传动杆31的作用段312带动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此种方式是将尘袋20从主体60的收纳槽内取出后,再进行清理。
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向两个第二控制按键50施加压力的基础上,推动第一控制按键30,此时,尘袋组件的上盖壳体10与主体60分离的同时,第一按键本体301也穿过避让通道506进行移动,第一控制按键30带动传动杆31移动,传动杆31带动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将上盖壳体10从主体60上拆卸后,此时,尘袋20已经从尘袋架11上脱离下来,留滞在主体60的收纳槽内。之后,用户可从主体60的收纳槽内将尘袋20取出,进行清理。此种方式是先上盖壳体10与主体60分离后,再将尘袋20从主体60的收纳槽内取出,然后进行清理。
实施例2
参见图1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实施例2,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移动装置,包括:主体60、动力组件70及尘袋组件。其中,尘袋组件可通过上述实施例1中的尘袋组件实现,实施例1与实施例2中的相关特征可相互参考。
可移动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为如图13中所示的手持式吸尘器,也可以是卧式吸尘器、自移动清洁机器人或者其他形式的需要对气流进行过滤的设备。
下面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可移动装置,以图13中所示的手持式吸尘器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手持式吸尘器为例进行说明仅为示例,这并不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参见图1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移动装置,包括:主体60、动力组件70及尘袋组件。其中,主体60具有收纳槽,主体60上设置有与收纳槽连通的进风口61及出风口。动力组件70与主体60连接,并通过出风口与收纳槽连通。
结合图17,参见图1及图2,尘袋组件包括:上盖壳体10、尘袋20及释放机构。其中,上盖壳体10内具有容置腔,容置腔外部的上盖壳体10上设置有尘袋架11,上盖壳体10与主体60连接并盖合收纳槽的槽口。尘袋20套接在尘袋架11上,并容置于收纳槽内,以隔离进风口61及出风口。
释放机构包括:第一控制按键30及传动杆31。其中,第一控制按键30与上盖壳体10可活动连接,第一控制按键30包括伸入容置腔内的第一按键本体301,及位于容置腔外部的第一控制部302。传动杆31与上盖壳体10可移动连接,传动杆31包括位于容置腔内并与第一按键本体301抵接的抵接段311,及部分伸出容置腔的作用段312。第一控制按键30通过抵接段311带动传动杆3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作用段312带动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控制按键30可带动传动杆31移动,传动杆31移动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通过作用段312带动尘袋20移动,以便从尘袋架11上脱离,实现一键释放尘袋20,用户无需直接接触尘袋20,即可完成清理过程,清理方式更加方便、快速、整洁,且操作过程简单,可有效提高清理尘袋20的效率,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应用范围广,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清洁设备上,例如可应用于卧式吸尘器、手持式吸尘器上等。
为防止尘袋架11上漏装尘袋20时,清洁设备开机,在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1至图14,尘袋组件还包括开关导杆40,开关导杆40与上盖壳体10可转动连接并形成杠杆结构,杠杆结构的两端分别为主动端41及连动端42。释放机构还包括推环33,推环33可移动套设在尘袋架11外部,推环33上设有与作用段312连接的作用部;传动杆3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带动推环33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以通过推环33带动尘袋20从尘袋架11上脱离。推环33上设置有抵顶部333,主动端41位于抵顶部333与上盖壳体10之间。动力组件70上设置有防漏开关71,防漏开关71位于收纳槽内。
推环33位于第三位置时,抵顶部333与主动端41抵接,以限定连动端42处于第五位置,连动端42抵接防漏开关71。推环33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时,抵顶部333与主动端41分离,连动端42从第五位置移动至第六位置,连动端42与防漏开关71分离。
参见图14,图14中所示即为推环33位于第三位置时,开关导杆40的状态图,即开关导杆40的连动端42处于第五位置。此时,在装配有尘袋20时,由于尘袋20推动推环33回复到第三位置,推环33的抵顶部333与开关导杆40的主动端41抵接,使得连动端42抵接动力组件70的防漏开关71上,即连动端42压合防漏开关71,防漏开关71处于第一状态,此时,动力组件70可以开启运行。
当推环33位于第四位置时,开关导杆40的连动端42处于第六位置。此时,尘袋20与尘袋架11脱离,由于传动杆31的作用段312推动推环33移动至第四位置,推环33的抵顶部333与开关导杆40的主动端41分离,使得连动端42与动力组件70的防漏开关71分离,即连动端42不再压合防漏开关71,防漏开关71处于第二状态,此时,动力组件70不能开启运行。
通过开关导杆40是否压合防漏开关71,从而控制防漏开关71的不同状态,从而起到防漏装尘袋20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中尘袋组件的相关特征可相互参考。
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以帮助理解。下面的应用场景以手持式吸尘器为例。
应用场景一
以第二控制按键为两个为例,当需要清理尘袋时,首先,向两个第二控制按键施加压力,例如通过两手捏取两个第二控制按键,使得两个第二控制按键向容置腔的内侧运动,以便锁止部缩进容置腔时,避让通道与第一按键主体对应以让开第一控制部的移动路径。锁止部缩进容置腔与锁止槽分开后,此时可将尘袋组件从主体上拆卸下来,尘袋此时仍与尘袋支架连接。
然后,向两个第二控制按键施加压力的基础上,推动第一控制按键,使得第一按键主体可穿过避让通道进行移动,从而第一控制按键通过抵接段带动传动杆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传动杆的作用段带动推环移动,推环带动卡扣的卡接端与尘袋分离,同时推环的环体带动尘袋从尘袋架上脱离。
同时,开关导杆的主动端与推环的抵顶部分离,连动端从第五位置移动至第六位置,连动端不再压合防漏开关,防漏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此时,动力组件不能开启运行。
当在尘袋架上装配尘袋时,即将尘袋通过尘袋上的口部结构套接在尘袋架上,尘袋套接的过程中,尘袋的口部结构顶着推环从第四位置逐渐回到第三位置。卡扣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逐渐靠近尘袋,直至卡扣的卡接端与尘袋的卡接部卡接。推环带着传动杆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直至推环回到第三位置。
同时,开关导杆的主动端在推环的抵顶部的带动下回到第五位置,连动端抵接动力组件的防漏开关上,即连动端压合防漏开关,防漏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此时,动力组件可以开启运行。
应用场景二
以第二控制按键为两个为例,当需要清理尘袋时,首先,向两个第二控制按键施加压力的基础上,推动第一控制按键,此时,尘袋组件的上盖壳体与主体分离的同时,第一按键主体也穿过避让通道进行移动,第一控制按键带动传动杆移动,传动杆带动尘袋从尘袋架上脱离。将上盖壳体从主体上拆卸后,此时,尘袋已经从尘袋架上脱离下来,留滞在主体的收纳槽内。
之后,用户可从主体的收纳槽内将尘袋取出,进行清理。此种方式是先上盖壳体与主体分离后,再将尘袋从主体的收纳槽内取出,然后进行清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尘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盖壳体,所述上盖壳体内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外部的所述上盖壳体上设置有尘袋架;
尘袋,所述尘袋套接在所述尘袋架上;
释放机构,所述释放机构包括:
第一控制按键,所述第一控制按键与所述上盖壳体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按键包括伸入所述容置腔内的第一按键主体,及位于所述容置腔外部的第一控制部;
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与所述上盖壳体可移动连接,所述传动杆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第一按键主体抵接的抵接段,及部分伸出所述容置腔的作用段;
推环,所述推环可移动套设在所述尘袋架外部,所述推环上设有与所述作用段连接的作用部;
所述第一控制按键通过所述抵接段带动所述传动杆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带动所述推环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所述推环带动所述尘袋从所述尘袋架上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键主体与所述上盖壳体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按键主体上设置有推块,所述第一控制部与所述推块沿相背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按键主体相对所述上盖壳体转动时,所述推块通过所述抵接段带动所述作用段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键主体与所述上盖壳体可移动连接;
所述第一按键主体上设置有推块;
所述抵接段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
所述第一按键主体带动所述推块沿着所述第一导向斜面移动,并通过所述抵接段带动所述作用段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机构还包括卡扣,所述卡扣位于所述容置腔外部,所述卡扣包括与所述上盖壳体可转动连接的转接端,及与所述尘袋卡接的卡接端;
所述卡扣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传动杆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作用段沿着所述第二导向斜面移动,以带动所述卡扣沿所述转接端转动,使得所述卡接端与所述尘袋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尘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上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传动杆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所述卡扣提供回复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尘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环包括环体及设置在所述环体外部的凸起部;
所述作用段上具有挡块;
所述传动杆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通过所述挡块带动所述推环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
所述推环移动时,通过所述凸起部沿着所述第二导向斜面移动,通过所述环体带动所述尘袋从所述尘袋架上脱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靠近所述转接端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孔,所述推环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限位孔卡接;
所述作用段沿着所述第二导向斜面移动预设距离后,并通过所述挡块带动所述推环移动时,所述凸起部移出所述限位孔并沿着所述二导向斜面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靠近所述卡接端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推环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限位槽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袋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挡块与所述上盖壳体之间,所述作用段上还设置有限位块;
所述传动杆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定所述传动杆的移动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袋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导杆,所述开关导杆与所述上盖壳体可转动连接并形成杠杆结构,所述杠杆结构的两端分别为主动端及连动端;
所述推环上设置有抵顶部,所述主动端位于所述抵顶部与所述上盖壳体之间;
所述推环位于第三位置时,所述抵顶部与所述主动端抵接,以限定所述连动端处于第五位置;
所述推环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时,所述抵顶部与所述主动端分离,所述连动端从第五位置移动至第六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尘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端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所述上盖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动端连接;
所述推环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时,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所述连动端从第五位置移动至第六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尘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段至少为两个,并沿着所述尘袋架的中轴线均布在所述尘袋架的外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尘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分别与所述抵接段及所述上盖壳体连接;
在外力作用下,所述传动杆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三弹性件被压缩;
在外力消失时,在所述第三弹性件回复力的作用下,所述传动杆从第二位置回移到第一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尘袋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控制按键,所述第二控制按键与所述上盖壳体可移动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按键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第二按键主体,及位于所述容置腔外部的第二控制部;
所述第二按键主体上还设置有锁止部,所述锁止部可缩进或伸出所述容置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尘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按键上设置有第四弹性件,所述第四弹性件用于为所述锁止部伸出所述容置腔提供作用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尘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按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控制按键之间设置有所述第四弹性件;
两个所述第二控制按键在外力作用下相互靠近时,所述第四弹性件被压缩,所述锁止部缩进所述容置腔;
在外力消失时,在所述第四弹性件回复力的作用下,所述锁止部伸出所述容置腔。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尘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按键上设置有固定部及避让通道;
所述锁止部伸出所述容置腔时,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按键主体抵接,以阻挡所述第一控制部的移动路径;
所述锁止部缩进所述容置腔时,所述避让通道与所述第一按键主体对应以让开所述第一控制部的移动路径。
18.一种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收纳槽,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收纳槽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
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主体连接,并通过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收纳槽连通;
尘袋组件,所述尘袋组件包括:上盖壳体、尘袋及释放机构;其中,
所述上盖壳体内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外部的所述上盖壳体上设置有尘袋架,所述上盖壳体与所述主体连接并盖合所述收纳槽的槽口;
所述尘袋套接在所述尘袋架上,并容置于所述收纳槽内,以隔离所述进风口及所述出风口;
所述释放机构包括:第一控制按键、传动杆及推环;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按键与所述上盖壳体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按键包括伸入所述容置腔内的第一按键主体,及位于所述容置腔外部的第一控制部;
所述传动杆与所述上盖壳体可移动连接,所述传动杆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第一按键主体抵接的抵接段,及部分伸出所述容置腔的作用段;
所述推环可移动套设在所述尘袋架外部,所述推环上设有与所述作用段连接的作用部;
所述第一控制按键通过所述抵接段带动所述传动杆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带动所述推环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所述推环带动所述尘袋从所述尘袋架上脱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导杆,所述开关导杆与所述上盖壳体可转动连接并形成杠杆结构,所述杠杆结构的两端分别为主动端及连动端;
所述推环上设置有抵顶部,所述主动端位于所述抵顶部与所述上盖壳体之间;
所述动力组件上设置有防漏开关,所述防漏开关位于所述收纳槽内;
所述推环位于第三位置时,所述抵顶部与所述主动端抵接,以限定所述连动端处于第五位置,所述连动端抵接所述防漏开关;
所述推环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时,所述抵顶部与所述主动端分离,所述连动端从第五位置移动至第六位置,所述连动端与所述防漏开关分离。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控制按键,所述第二控制按键与所述上盖壳体可移动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按键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第二按键主体,及位于所述容置腔外部的第二控制部;
所述第二按键主体上还设置有锁止部,所述锁止部可缩进或伸出所述容置腔,所述锁止部伸出所述容置腔时,所述锁止部与所述主体卡接。
CN202010426884.2A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尘袋组件及可移动装置 Active CN1136792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6884.2A CN113679285B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尘袋组件及可移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6884.2A CN113679285B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尘袋组件及可移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9285A CN113679285A (zh) 2021-11-23
CN113679285B true CN113679285B (zh) 2023-03-21

Family

ID=78576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26884.2A Active CN113679285B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尘袋组件及可移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79285B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90001324A (ko) * 1997-06-13 1999-01-15 구자홍 진공청소기의 먼지필터 마운팅장치
JP2000005117A (ja) * 1998-06-17 2000-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掃除機
JP2000083878A (ja) * 1998-09-17 2000-03-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掃除機
CN2527215Y (zh) * 2002-01-30 2002-12-25 卞庄 真空吸尘器的滤尘袋锁定机构
CN2528381Y (zh) * 2001-11-24 2003-01-01 中山市龙的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吸尘器尘袋装卸装置
CN1600239A (zh) * 2003-09-27 2005-03-3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吸尘器过滤器装置
CN1608568A (zh) * 2003-10-20 2005-04-27 Lg电子株式会社 真空除尘器的防尘罩
JP2006055303A (ja) * 2004-08-19 2006-03-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気掃除機
JP2008289686A (ja) * 2007-05-25 2008-12-04 Toshiba Corp 集塵袋ホルダ
JP2009039315A (ja) * 2007-08-09 2009-02-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気掃除機
CN201299513Y (zh) * 2008-10-23 2009-09-02 耀川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可远端操作清空集尘盒内垃圾的手持式吸尘器
CN101596086A (zh) * 2008-06-06 2009-12-0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集尘袋自动弹出的布袋架
CN101822508A (zh) * 2010-05-05 2010-09-08 吴哲 一种吸尘器
CN202932857U (zh) * 2012-09-29 2013-05-15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丢弃集尘袋时手不用接触集尘袋的吸尘器
CN205006798U (zh) * 2015-09-02 2016-02-03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
CN108433636A (zh) * 2018-05-18 2018-08-24 宁波林和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08114561U (zh) * 2018-01-10 2018-11-20 苏州巨门清洁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吸尘器的尘袋卡扣
CN208573586U (zh) * 2018-02-23 2019-03-05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
CN109549564A (zh) * 2018-12-04 2019-04-02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尘袋安装机构及吸尘器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90001324A (ko) * 1997-06-13 1999-01-15 구자홍 진공청소기의 먼지필터 마운팅장치
JP2000005117A (ja) * 1998-06-17 2000-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掃除機
JP2000083878A (ja) * 1998-09-17 2000-03-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掃除機
CN2528381Y (zh) * 2001-11-24 2003-01-01 中山市龙的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吸尘器尘袋装卸装置
CN2527215Y (zh) * 2002-01-30 2002-12-25 卞庄 真空吸尘器的滤尘袋锁定机构
CN1600239A (zh) * 2003-09-27 2005-03-3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吸尘器过滤器装置
CN1608568A (zh) * 2003-10-20 2005-04-27 Lg电子株式会社 真空除尘器的防尘罩
JP2006055303A (ja) * 2004-08-19 2006-03-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気掃除機
JP2008289686A (ja) * 2007-05-25 2008-12-04 Toshiba Corp 集塵袋ホルダ
JP2009039315A (ja) * 2007-08-09 2009-02-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気掃除機
CN101596086A (zh) * 2008-06-06 2009-12-0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集尘袋自动弹出的布袋架
CN201299513Y (zh) * 2008-10-23 2009-09-02 耀川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可远端操作清空集尘盒内垃圾的手持式吸尘器
CN101822508A (zh) * 2010-05-05 2010-09-08 吴哲 一种吸尘器
CN202932857U (zh) * 2012-09-29 2013-05-15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丢弃集尘袋时手不用接触集尘袋的吸尘器
CN205006798U (zh) * 2015-09-02 2016-02-03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
CN208114561U (zh) * 2018-01-10 2018-11-20 苏州巨门清洁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吸尘器的尘袋卡扣
CN208573586U (zh) * 2018-02-23 2019-03-05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
CN108433636A (zh) * 2018-05-18 2018-08-24 宁波林和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109549564A (zh) * 2018-12-04 2019-04-02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尘袋安装机构及吸尘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9285A (zh) 202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87869B (zh) 一种吸尘器
CN108065862B (zh) 真空清洁器
EP4023126B1 (en)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and hand-held and upright integrated vacuum cleaner
CN111184467B (zh) 一种吸尘器
JP2019118813A (ja) 清掃具
KR20020047703A (ko) 진공청소기의 필터 착탈확인 구조
KR0143444B1 (ko) 전기 진공 청소기
CN211355187U (zh) 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
CN108261142B (zh) 清洁设备及其地刷
US20240081592A1 (en) Clean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cleaner and docking station
CN111990923A (zh) 一种吸尘器
CN112790664A (zh) 一种吸尘装置
CN113679285B (zh) 一种尘袋组件及可移动装置
CN212186365U (zh) 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
CN212015447U (zh) 一种吸尘器
CN212234298U (zh) 一种吸尘器
KR100592099B1 (ko) 연장관 지지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진공청소기
US9510717B2 (en) Self-moving dust suction apparatus to facalitate cleaning
JP5274606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13821261U (zh) 防漏装检测结构及清洁装置
CN113951759B (zh) 手持式吸尘器、吸尘器及集尘装置
CN114176457B (zh) 一种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CN216602699U (zh) 手持式吸尘器、吸尘器及集尘装置
CN212913059U (zh) 一种吸尘器
WO2021135273A1 (zh) 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