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15447U - 一种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15447U
CN212015447U CN202020178476.5U CN202020178476U CN212015447U CN 212015447 U CN212015447 U CN 212015447U CN 202020178476 U CN202020178476 U CN 202020178476U CN 212015447 U CN212015447 U CN 212015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vacuum cleaner
cup assembly
separator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7847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ut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ut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ut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ut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7847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15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15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1544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吸尘器,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外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外壳体内的动力装置;过滤装置,用于过滤含尘空气,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分离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分离器下游的第二分离器;尘杯组件,用以所述收容过滤装置分离的脏物,所述尘杯组件包括杯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杯体一端的底盖。其中所述尘杯组件还包括自所述杯体的另一端轴向向后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滑动的收容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连接部的前端设置有擦拭件,当所述连接部沿着轴向方向滑动时,所述擦拭件与所述第一分离器的表面产生相对滑动,用以将第一分离器表面的灰尘刮除,无需用户用手去清理尘杯内的灰尘。

Description

一种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
背景技术
在吸尘器行业中,大多采用尘杯旋风结构对尘气进行分离,也存在着灰尘垃圾吸附堵塞在分离结构上,这大大降低了分离效果,并且用户在倒灰清理过程中,需要拆卸吸尘器尘杯组件来清理灰尘垃圾,并且用户直接接触灰尘,用户体验大大降低。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尘杯组件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避免用户手去碰触灰尘,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尘器,以解决现有吸尘器的尘杯组件人工不易清洁,易沾染灰尘,以及用户使用体验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尘器,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外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外壳体内的动力装置;握持部,用以供使用者握持;过滤装置,用于过滤含尘空气,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分离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分离器下游的第二分离器;尘杯组件,用以所述收容所述过滤装置分离的脏物,所述尘杯组件包括杯体以及可枢转的设置在所述杯体一端的底盖,所述底盖上设有第一卡钩部,所述杯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钩部配合的锁扣,所述第一卡钩部与所述锁扣卡扣配合用以将底盖固定于所述杯体上,定义所述尘杯组件的延伸方向为轴向方向;其中所述尘杯组件相对所述主体部沿着轴向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时,所述杯体的后端壁与所述外壳体的前端壁抵接;第二位置时,所述杯体的后端壁与所述外壳体的前端壁分离;所述杯体的侧壁上还收容一连杆以及与连杆配合的第二弹簧,所述连杆的前端设有抵压所述锁扣的倾斜面,所述尘杯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弹簧驱动所述连杆向后移动,所述倾斜面与所述锁扣抵压将所述锁扣与所述第一卡钩部解除卡扣配合。
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上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以提供驱动尘杯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驱动力。
优选地,所述尘杯组件还包括自所述杯体的另一端轴向向后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末端上设有第二卡钩部,所述外壳体设有锁紧部,所述第二卡钩部与所述锁紧部互相卡扣配合用以将所述尘杯组件固定于所述主体部上,即将尘杯组件保持于第一位置。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上还设置有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用以控制所述锁紧部与所述第二卡钩部解除卡扣配合,当所述第二卡钩部与所述锁紧部解除配合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尘杯组件沿着轴向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触发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握持部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侧壁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沿着轴向方向前后延伸,所述外壳体上设有用以收容所述导轨的导槽。
优选地,所述导轨的后端设有突出部,所述外壳体的前端设有阻挡部,所述尘杯组件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突出部与所述阻挡部干涉配合。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前端设置有擦拭件,当所述连接部沿着轴向方向滑动时,所述擦拭件与所述第一分离器的表面产生相对滑动。
优选地,所述擦拭件为环状结构并且所述擦拭件的内径小于等于第一分离器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擦拭件为可变形的弹性材料。
优选地,所述握持部内部还收容有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用以给所述动力装置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尘杯组件可滑动的设置在主体部上,并且尘杯组件上设有触发底盖自动打开的结构,当尘杯组件向外滑动时自动触发底盖打开结构,使得杯体的底盖能够被自动打开,尘杯组件内的灰尘被自动排出,无需用户用手去清理尘杯内的灰尘,整个过程高效卫生,减少用户接触灰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尘器在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尘器的尘杯组件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A所示吸尘器的尘杯组件沿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尘器的过滤组件的示意图。
图3B为图3A所示吸尘器的过滤器沿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尘器的主体部的示意图。
图4B为图4A所示吸尘器的主体部沿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尘器在倒灰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尘器过滤装置安装至主体部上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尘器的尘杯组件组装过程中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尘器组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所示吸尘器在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10为所示吸尘器在倒灰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B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100。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下的真空吸尘器10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该吸尘器100为一种手持式无线吸尘器。具体的吸尘器100的整体形状大致呈纵长延伸的筒状,其包括主体部10,位于主体部10后端的握持部20、安装于主体部10前端的尘杯组件30以及收容于尘杯组件30内的过滤装置40。过滤装置40用以过滤含尘气流,尘杯组件30用以收容过滤装置40过滤后的脏物。握持部20与主体部10固定连接,过滤装置40及尘杯组件30可拆卸的安装在主体部10上。其中主体部10的径向尺寸和尘杯组件30的径向尺寸一致,握持部20的径向尺寸小于主体部10及尘杯组件30的径向尺寸。如此设置能够保证握持部20的尺寸能够方便用户在使用吸尘器的时候进行单手的操作。
进一步参照图2A-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尘器100的尘杯组件30,定义尘杯组件30 的延伸方向为轴向方向,尘杯组件30的轴线X。尘杯组件30包括中空筒状透明的杯体31、设置在杯体31一端的底盖32以及自杯体31的另一端轴向向后延伸形成的连接部33。其中连接部33的径向尺寸略小于杯体31的径向尺寸。底盖32上设有进风口323,含尘气流通过进风口323进入尘杯组件30内由过滤装置40过滤。底盖32的一端通过枢转轴321可枢转的安装在所述杯体31的底部,底盖32的另一端设置有能将底盖32固定在杯体上的第一卡钩部 322,使得底盖32能够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杯体31上设置有与第一卡钩部322 配合的锁扣311以及与锁扣311连接的第一弹簧312,该第一弹簧312的延伸方向与轴线X 相垂直。当第一弹簧312处于拉伸状态时,锁扣311受到第一弹簧312的驱动使得其与第一卡钩部322相互配合从而将底盖32固定在杯体上,此时底盖32处于闭合位置时,底盖32与杯体31共同构成用以收容脏物的集尘腔34。当需要打开底盖32,清理集尘腔34内的灰尘时,用户可以通过触发第一弹簧312,使得第一弹簧312处于压缩状态进而锁扣311的前端向上翘起,使得锁扣311与第一卡钩部322相互解除卡扣配合,从而底盖32能够被打开。
优选的枢转轴321上还设置有扭簧,使得底盖32在被解锁后通过扭簧提供的弹性力,能够被自动弹开,避免用户用手去操作接触底盖32,防止灰尘污染用户的手。
继续参照附图2B,杯体31的侧壁上还收容有一连杆313,连杆313在侧壁的收容腔内能够沿着轴向方向前后移动。该连杆313包括与前述锁扣311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3131以及与第一配合部3131相对的第二配合部3132,第一配合部3131具有朝靠近轴线X方向凸伸的斜面3133,第二配合部3132具有一前端部及与前端部相对的后端部,侧壁上还收容有一第二弹簧315,该第二弹簧315一端与侧壁上的凸起316抵接另一端与第二配合部3132的前端部抵接,在第二弹簧315的驱动力作用下,使得第二配合部3132能够沿着轴向方向向后移动,同时带动第一配合部3131向后移动,第一配合部3131上的倾斜面3133抵压前述第一弹簧 312,进而第一弹簧312被压缩,锁扣311与第一卡钩部322解除卡扣配合,从而释放底盖32。当连杆313的第一配合部3131沿着轴向方向向前移动时,第二弹簧315处于压缩状态,第一配合部3131上的倾斜面3133与第一弹簧312脱离抵压配合,第一弹簧312从压缩状态变换为拉伸状态,并驱动锁扣311与第一卡钩部322卡扣配合,将底盖32固定至杯体31上。
连接部33的侧边设有自其表面向外凸起的导轨331,导轨331沿着轴向方向自前向后水平延伸。导轨331的延伸末端设有一突出部332,以及与突出部332配合的一第三弹簧333,第三弹簧333的延伸方向与轴线X垂直,当第三弹簧333处于拉伸状态时,突出部332受到第三弹簧333的驱动向外凸出超过导轨331的上表面。当用户进行按压使得第三弹簧压缩333 时,突出部332向靠近轴线X的方向移动,并且高度低于导轨331的上表面。连接部33的末端还设有一第二卡钩部334。第二卡钩部334与导轨331位于同一直线上。
连接部33的前端内壁上还设置有擦拭件335,擦拭件335设置成圆环状的一圈。擦拭件 335为可变形的弹性材料,优选的擦试件335可以为弹性橡胶或者毛刷。
优选的,底盖32上还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与杯体31配合用以形成密封空间。
参照图3A-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尘器的过滤装置40,整个过滤装置40大致呈锥状。其包括本体部41、设置在本体部41前端的第一分离器42、位于第一分离器42前端的进风通道43以及收容于本体部41内的第二分离器44。第一分离器42为粗灰分离器,第二分离器 44为细灰分离器。该第一分离器42为表面设有若干网孔的金属网罩,第二分离器44为海帕。第一分离器42表面还设有一矩形状开口421。过滤装置40还包括位于第一分离器41内部的导风壁45。进风通道43的上游与底盖32上的进风口323连接,进风通道43的下游与导风壁45的上游相连通,导风壁45的下游与第一分离器42上的开口421相连通。吸尘器100工作时,含尘气流从底盖32上的进风口323吸入,沿着进风通道43进入导风壁45,经过导风壁45的旋转分离从第一分离器42上的开口421高速甩出,含尘气流继续流动穿过第一分离器42,其中气流中较大颗粒的灰尘无法通过第一分离器42的表面的网孔,被留在杯体31内。经过第一分离器42分离后的夹带小颗粒灰尘的气流通过网孔后经过位于下游的第二分离器 44继续分离,去除小颗粒灰尘的气流通过本体41的后端排出。
过滤装置40还设置有驱动装置45,驱动装置45用以提供驱动尘杯组件30移动的驱动力,使得尘杯组件30沿着轴向方向向前移动。具体的,驱动装置45包括套设在本体部41上的一环状弹块451以及与弹块451配合的一第四弹簧452。环状弹块451能够在本体部41上沿着轴向方向前后移动。第四弹簧452的一端与本体部41的后端凸台411抵接,另一端与弹块451相抵接。本体部41的前端还设有一凸块411,该凸块411用以限制弹块451过度向前移动。当弹块451沿着轴向方向向后移动时,第四弹簧452被逐渐压缩被积累弹性势能。当第四弹簧452处于拉伸状态时释放积累的弹性势能,并且将弹块451向前快速推动,使得弹块451位于本体部41的最前端且与本体部41前端的凸块412抵接。
驱动装置45采用弹簧的驱动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
继续参照图3B,本体部41的延伸末端的内侧壁上还设有若干卡扣部413,该卡扣部413 用以将过滤装置40固定至主体部10上,具体的如何固定参照后文叙述。
参照图4A-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部10,该主体部10包括筒状的外壳体11以及收容于外壳体11内部的动力装置12。动力装置12为电机121以及由电机121驱动的叶轮122,叶轮122在电机121的驱动下高速旋转旋转产生一个负压,从而形成一个吸力将含尘空气从进风口323吸入并最终从外壳体11两侧的出风口排出。外壳体11内位于动力装置12的前端形成有一收容腔111,该收容腔111用以收容尘杯组件30的连接部33以及过滤装置40的本体部41。动力装置12的前端设有与本体部41上的卡扣部412配合的配合部123,通过旋转卡扣的方式用以将过滤装置40固定于主体部10上,参照图6所示。
外壳体11一侧的内壁上设有与连接部33上的导轨331相配合的导槽113。容易想到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将外壳体11的侧壁上设置导轨,在连接部33上设置导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轨331和导槽113的数量为一个,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一对或者两对导轨导槽,或者更多。连接部33上的导轨331收容于导槽 113内并且沿着轴线方向前后滑动。进一步的为了防止连接部33过度的向外滑动使得尘杯组件30从主体部10上摔落造成破坏,对应的外壳体11的前端设有阻挡部114,该阻挡部114 与连接部33上的突出部332配合。通过阻挡部114与突出部332的干涉配合用以阻止连接部 33继续向外滑动,避免尘杯组件30掉落。
外壳体上11内设有与连接部33上的第二卡钩部334相配合的锁紧部115,通过锁紧部115 与第二卡钩部334的卡扣配合使得尘杯组件40固定安装至主体部10上。
主体部10上靠近握持部20的一端还设置有控制锁紧部115解锁的触发装置,触发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体11上的释放按钮116以及与释放按钮116配合的第五弹簧117。释放按钮 116设置在靠近握持部20处,使得用户单手操作吸尘器的时候能够通过大拇指去拨动释放按钮116,方便用户的使用。第五弹簧117的延伸方向与轴线X平行。第五弹簧117在拉伸状态下,释放按钮116受到第五弹簧117的驱动与锁紧部115配合,锁紧部115在释放按钮116的配合下始终与第二卡钩部334卡扣。当用户操作释放按钮116时,第五弹簧117被压缩,释放按钮116沿着轴向方向向后移动,同时释放按钮116驱动锁紧部115运动,锁紧部115 与第二卡钩部334接触卡扣配合,此时由驱动装置45的第四弹簧452提供的弹性压缩力驱动弹块451沿着轴向方向向前快速运动弹出,同时弹块451带动连接部33沿着导轨331轴向向前运动,直至导轨331上的突出部332与外壳体上的阻挡块114发生干涉配合,阻止尘杯组件40继续向前运动。
握持部20的内部收容有电源组件21以及控制电路板22,该控制电路板22用以控制电源组件21给主体部10内的电机提供动力。进一步的握持部20的外表面还设有有开关23,该开关23与控制电路板22电性连接,用户通过触碰开关23来进行吸尘器100的电源的通断。
优选的电源组件21为锂电池。握持部20的末端上还设有充电口,通过充电口用以给电源组件21进行充电。
参照图6-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尘器100整机的安装过程,首选过滤装置40通过旋转卡扣的方式固定至主体部10的外壳体11内,然后将尘杯组件30套设在过滤装置40 上,并且将连接部33上的导轨331与主体部10外壳体111内的导槽113对准,向下按压突出部332使得导轨331能够顺利安装至导槽113内,继续沿着轴向方向向后推尘杯组件30,此时连接部33带动驱动装置45一起向后移动,第四弹簧452逐渐被压缩,杯体31上连杆 313的第二配合部3132与外壳体11的前端壁抵接,并且沿着轴向方向向前移动并且压缩第二弹簧315使得锁扣311与第一卡钩部322卡扣配合,尘杯组件30继续向后移动直至连接部 33上的第二卡钩部332与主体部10上的锁紧部114咔哒一声完成锁扣,此时整个吸尘器100 完成组装。
参照图9及图10所示吸尘器在使用状态与倒灰状态的示意图,整个尘杯组件30相对主体部10能够沿着轴向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时,杯体31的后端壁与外壳体11的前端壁抵接,与此同时连接部33完全收容在收容腔111内,第二卡钩部334 与锁紧部115卡扣配合。在第二位置时,杯体31的后端壁与外壳体11的前端壁分离,第二卡钩部334与锁紧部115解除卡扣配合,并且突出部332与阻挡块114干涉配合,与此同时连接部33大部分暴露在收容腔111的外部。
当尘杯组件30沿着轴向方向移动时,即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擦拭件335与第一分离器42的表面能够产生相对滑动。通过擦拭件31与第一分离器表面42的相对运动,使得将第一分离器42网孔内的一些灰尘或者缠绕在第一分离器表面42的毛发去除。
优选的擦拭件335的内径小于等于第一分离器42的外径,如此设置擦拭件335与第一分离器42的表面产生摩擦,如此刮灰效果更佳。
优选的连接部33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行程距离大于第一分离器42上网孔覆盖的轴向长度,并且连接部33在第一位置时,擦拭件335位于第一分离器42的末端,如此设置使得连接部33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擦拭件335能够将整个第一分离器42表面网孔进行清理。可以避免第一分离器42表面网孔灰尘清理不完全,或者毛发堆积在第一分离器的前端。避免清理不干净用户需要进行二次清理。
下面结合图9及图10对吸尘器100整个倒灰的过程进行描述,当用户在完成吸尘工作后,需要将杯体31内的灰尘清理时,只需要向后推抵释放按钮116,进而释放按钮116带动锁紧部115运动,使得锁紧部115与连接部33的第二卡钩部334解除卡扣配合,这时候驱动装置 45驱动连接部运动,即处于压缩状态的第四弹簧452释放弹性势能使得弹块451沿着轴向向前快速弹出,同时弹出的弹块451带动连接部33沿着轴向方向向前快速移动,直至连接部 33末端上的突出部334与外壳体11上的阻挡块114干涉,整个过程尘杯组件30完成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运动的同时擦拭件335与第一分离器42的表面进行相对滑动摩擦,将位于第一分离器42表面或网孔内的灰尘毛发刮出。当尘杯组件30从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运动的同时,由于杯体31的后端壁与外壳体11的前端壁分离,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弹簧315驱动连杆313的第二配合部3132向后移动,并且带动连杆313的第一配合部3131同时向后移动,第一配合部311的倾斜面3133挤压锁扣311并且压缩第一弹簧312,使得锁扣311与底盖32的第一卡钩部322解除卡扣配合,底盖32在扭簧的作用下弹开,并且杯体31内的灰尘从底盖32开口处倒出。整个操作过程用户通过单手操作即可一键完成,并且整个过程中用户无需碰触底盖以及尘杯组件,避免了用户双手被污染的可能,提升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完成倒灰后动作后,用户操作着尘杯组件30沿着轴向方向向后移动,此时驱动装置45 中的第四弹簧452逐渐被压缩,直至杯体31的后端壁与外壳体11的前端壁相抵接,连杆313 的第二配合部3132受到外壳体11前端壁的抵压向前移动,同时压缩第二弹簧315带动第一配合部3131向前移动,第一配合部3131的倾斜面3133与锁扣311解除配合,第一弹簧312 从压缩状态变为拉伸状态,锁扣311与底盖32的第一卡钩部322又重新互相卡扣。与此同时连接部33的第二卡钩部334与锁紧部115进行配合发出一个咔哒的声音提醒用户此时尘杯组件30已经移动至第一位置并且完成与主体部10的固定。此时整个操作过程完成,用户可以继续进行吸尘工作或者将吸尘器收纳。
当然如果用户在操作一次释放按钮116后杯体31内的灰尘无法完全排出,可以重复进行几次上述倒灰动作,直至将杯体31内的灰尘完全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100通过触发装置控制锁紧部115与第二卡钩部334解除卡扣配合,当第二卡钩部334与锁紧部115解除配合时,驱动装置45驱动尘杯组件30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在尘杯组件30在移动的同时,连接部33上的擦拭件335与第一分离器42表面产生相对滑动摩擦,进行一个刮灰动作,将堵塞在第一分离器42上的网孔内的灰尘或者缠绕在第一分离器42表面的毛发挂除,避免用户进行二次清理。用户无需用手进行处理避免用户接触灰尘。
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100通过设置在主体部10上的触发装置能够一键同时完成刮灰动作及打开尘杯底盖32的动作,从而将杯体31内部的灰尘完全排出。并且触发装置设置在主体部10上靠近握持部20的一端,使得用户能够单手完成整个触发动作,方便用户使用并且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1)

1.一种吸尘器,其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外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外壳体内的动力装置;
握持部,用以供使用者握持;
过滤装置,用于过滤含尘空气;
尘杯组件,用以收容所述过滤装置分离的脏物,所述尘杯组件包括杯体以及可枢转的设置在所述杯体一端的底盖,所述底盖上设有第一卡钩部,所述杯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钩部配合的锁扣,所述第一卡钩部与所述锁扣卡扣配合用以将底盖固定于所述杯体上,定义所述尘杯组件的延伸方向为轴向方向;
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组件能够相对所述主体部沿着轴向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时,所述杯体的后端壁与所述外壳体的前端壁抵接;第二位置时,所述杯体的后端壁与所述外壳体的前端壁分离;所述杯体的侧壁上收容一连杆以及与连杆配合的第二弹簧,所述连杆的前端设有能够抵压所述锁扣的倾斜面,所述尘杯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弹簧驱动所述连杆沿着轴向方向向后移动,所述倾斜面与所述锁扣抵压将所述锁扣与所述第一卡钩部解除卡扣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上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以提供驱动尘杯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驱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组件还包括自所述杯体的另一端轴向向后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末端上设有第二卡钩部,所述外壳体设有锁紧部,所述第二卡钩部与所述锁紧部互相卡扣配合用以将所述尘杯组件固定于第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上还设置有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能够控制所述锁紧部与所述第二卡钩部解除卡扣配合,当所述第二卡钩部与所述锁紧部解除配合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尘杯组件沿着轴向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握持部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侧壁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沿着轴向方向前后延伸,所述外壳体上设有用以收容所述导轨的导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后端设有突出部,所述外壳体的前端设有阻挡部,所述尘杯组件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突出部与所述阻挡部干涉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前端设置有擦拭件,当所述连接部沿着轴向方向滑动时,所述擦拭件与所述过滤装置的表面产生相对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拭件为环状结构并且所述擦拭件的内径小于等于第一分离器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拭件为可变形的弹性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内部还收容有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用以给所述动力装置提供动力。
CN202020178476.5U 2020-02-18 2020-02-18 一种吸尘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15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8476.5U CN212015447U (zh) 2020-02-18 2020-02-18 一种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8476.5U CN212015447U (zh) 2020-02-18 2020-02-18 一种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15447U true CN212015447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91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7847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15447U (zh) 2020-02-18 2020-02-18 一种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154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7968A (zh) * 2021-06-11 2021-08-24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吸尘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7968A (zh) * 2021-06-11 2021-08-24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吸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87869A (zh) 一种吸尘器
CN111184467A (zh) 一种吸尘器
US10561290B2 (en) Vacuum cleaner
US8549704B2 (en) Hand-held cordless vacuum cleaner
AU2007200171B2 (en) Vacuum cleaner filter cleaning mechanisms
CN111990923A (zh) 一种吸尘器
CN113520211B (zh) 真空吸尘器
CN112790664A (zh) 一种吸尘装置
CN212015447U (zh) 一种吸尘器
CN212234298U (zh) 一种吸尘器
CN212261258U (zh) 便携式真空吸尘器
CN110934533B (zh) 手持式清洁设备
CN212913059U (zh) 一种吸尘器
CN212213639U (zh) 手持真空吸尘器
CN110934531A (zh) 手持式清洁设备
CN110934530A (zh) 手持清洁设备
CN110934532B (zh) 手持式清洁设备
CN113520214B (zh) 手持真空吸尘器
CN220275517U (zh) 一种吸尘器和清洁设备
CN215820766U (zh) 一种刮灰操作简单的清洁设备
CN113520213B (zh) 便携式真空吸尘器
CN113520215B (zh) 手持式真空吸尘器
CN216221312U (zh) 一种具有结构紧凑刮灰结构的清洁设备
CN215016755U (zh) 一种吸尘装置
CN214965077U (zh) 一种用于吸尘器的清灰结构及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7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