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16755U - 一种吸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16755U
CN215016755U CN202120328724.4U CN202120328724U CN215016755U CN 215016755 U CN215016755 U CN 215016755U CN 202120328724 U CN202120328724 U CN 202120328724U CN 215016755 U CN215016755 U CN 215016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dust
cup
main body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287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初荣
余家柱
张金荣
杨华军
唐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287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16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16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16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尘装置。吸尘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尘杯、过滤件和刮尘件;尘杯形成有容纳腔及连通容纳腔的排气口,且尘杯可移动地连接于装置主体;过滤件与装置主体固定连接,且至少部分经排气口收容于容纳腔中,用于过滤经排气口流入装置主体内的气流;刮尘件设置于排气口位置并接触过滤件的外周面,刮尘件与尘杯可拆卸连接,以使刮尘件能够随着尘杯沿预设移动方向相对于装置主体移动,进而相对于过滤件移动并刮擦过滤件的外周面。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快捷方便地对过滤件的外周面清理,且方便尘杯以及刮尘件的清理、拆卸以及维修。

Description

一种吸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吸尘装置可以为吸尘器或者扫地机等需要吸尘的清洁装置,吸尘器的尘杯或者扫地机的尘盒,在清洁过程中有毛发、粉尘、纸屑吸入,导致滤网上有垃圾缠绕,人为清理极为不便。以吸尘器为例,目前常见的尘杯清理首先需要从主机拆下尘杯,并把滤网自所述尘杯中取出,刮尘件在取出滤网的过程中把滤网上缠绕的垃圾清理到尘杯中。该方式把过滤网从尘杯取出需要多个步骤,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尘装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吸尘装置,吸尘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尘杯、过滤件和刮尘件;尘杯形成有容纳腔及连通容纳腔的排气口,且尘杯可移动地连接于装置主体;过滤件与装置主体固定连接,且至少部分经排气口收容于容纳腔中,用于过滤经排气口流入装置主体内的气流;刮尘件设置于排气口位置并接触过滤件的外周面,刮尘件与尘杯可拆卸连接,以使刮尘件能够随着尘杯沿预设移动方向相对于装置主体滑动,进而相对于过滤件移动并刮擦过滤件的外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刮尘件能够随着尘杯沿预设移动方向相对于装置主体滑动,使得刮尘件能够清理过滤件的外周面,使得在将尘杯拆离装置主体的过程中,能够较为便捷地对过滤件进行清理,而且简单方便,还可以在尘杯拆离后倾倒容纳腔内的垃圾。此外通过刮尘件与尘杯可拆卸连接,方便尘杯以及刮尘件的清理、拆卸以及维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吸尘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吸尘装置的装置主图与尘杯相对滑动后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吸尘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装置主体与尘杯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区域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的装置主体与尘杯配合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吸尘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装置主体与尘杯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吸尘装置的过滤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吸尘装置的刮尘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吸尘装置的尘杯与刮尘件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吸尘装置中尘杯与刮尘件配合第一种情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所示的吸尘装置中尘杯与刮尘件配合第二种情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吸尘装置100。吸尘装置100可以是扫地机器人、吸尘器等清洁装置。吸尘装置100包括但不限于:装置主体10、尘杯20、过滤件30和刮尘件40。
装置主体10可以形成有进气口101。尘杯20可以形成有容纳腔201和分别连通容纳腔201的排气口202与吸尘口203。吸尘口203设置有单向阀(图未示),用于阻挡吸入的灰尘等自吸尘口溢出。尘杯20可活动连接于装置主体10,且排气口202与进气口101连通。尘杯20可活动地连接装置主体10,以能够沿预设移动方向相对于装置主体10移动,进而可以在相对移动后对接装置主体10或者拆离装置主体10。过滤件30与装置主体10固定连接且可以遮挡进气口101。气流经吸尘口203、容纳腔201和进气口101进入进气口101中,气流中的灰尘、毛发、纸屑等垃圾在过滤件30的作用下被阻挡于进气口101外,截留在容纳腔201中,而部分垃圾可能缠绕于过滤件30上并收容于容纳腔201中。
刮尘件40可以设置于排气口202并接触过滤件30的外周面301。刮尘件40与尘杯20可拆卸连接,以使刮尘件40能够随着尘杯20沿预设移动方向相对于装置主体10滑动,进而相对于过滤件30移动并刮擦过滤件30的外周面301。刮尘件40能够刮擦过滤件30的外周面301的垃圾,从将垃圾刮落于容纳腔201中。
通过将刮尘件40固定于尘杯20,刮尘件40可以在尘杯20需要倾倒垃圾拆离装置主体10时能够随着尘杯20一同沿预设移动方向靠近或者远离装置主体10,进而能够相对于过滤件30移动并刮擦过滤件30的外周面301,能够有效地实现了在倾倒尘杯20中的垃圾的过程中刮落过滤件30的外周面301上的灰尘、杂屑等垃圾,实现了拆卸尘杯20、刮灰以及倾倒垃圾一气呵成,方便快捷。而且刮尘件40与尘杯20可拆卸连接,便于在倾倒垃圾后或者日常保养中对刮尘件40和尘杯20进行拆卸清理和维修等。
装置主体10可以包括抽风机102及控制抽风机102的控制开关103。控制开关103控制抽风机102通电后,抽风机102高速旋转产生较高的吸力,在吸力的作用下,抽风机102中的空气高速排出,而抽风机102前端的尘杯20内不断地补充抽风机102中的空气,以使得尘杯20形成依次经吸尘口203、容纳腔201至排气口202的气流,尘杯20内和外界之间形成负压差,在此压差的作用下,灰尘、毛发以及杂屑等垃圾会随着气流吸入至容纳腔201内。
对于尘杯20可活动地连接于装置主体10而言,两者的具体连接结构有多种,例如滑动连接、螺纹旋合连接、通过连杆机构连接、通过弹性件连接等,以上方式均可以实现可活动连接。以下举出滑动连接的其中一种示例性结构。
装置主体10可以包括主体部11和自主体部11的一端沿预设移动方向往外延伸设置的定位部12,过滤件30固定于主体部11设置定位部12的一端。尘杯20可拆卸地连接于主体部11,且尘杯20可滑动地设置于定位部12,能够与定位部12沿预设移动方向上滑动配合。定位部12也可以对尘杯20进行支撑,可以分担尘杯20由于自重以及垃圾等对其与主体部11的连接处所产生的力,能够提高尘杯20与主体部11连接稳定性和强度,能够有效降低尘杯20在使用过程中自该连接处与主体部11断开。
请一并参照图3及图4,装置主体1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主体部11且靠近进气口101边缘的扣合结构111,扣合结构111设置于主体部11设置定位部12的一端。扣合结构111与过滤件30扣合连接,一方面使得装置主体10与过滤件30连接固定,另一方面使得装置主体10与过滤件30可拆卸,便于后期清理维护。可选地,装置主体10大致呈筒状。预设移动方向与装置主体10的中轴线平行。
装置主体1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主体部11上的弹性卡钩组件112。可选地,主体部11大致呈筒状。弹性卡钩组件112包括卡钩1121和弹性件1122(譬如弹簧)。卡钩1121包括固定部1123、钩部1124和连接固定部1123、钩部1124的按压部1125。主体部11可以设有用于收容并固定固定部1123的固定腔110,以使卡钩1121与主体部11固定连接。按压部1125朝向主体部11的表面凹陷形成第一卡孔1126,主体部11朝向第一卡孔1126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卡孔104,弹性件1122的两端分别卡持于第一卡孔1126与第二卡孔104中,且弹性件1122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以使钩部1124远离主体部11。尘杯20沿预设方向靠近主体部11时,钩部1124与尘杯20配合,由于弹性件1122的弹性作用力,使得尘杯20与主体部11紧紧卡持并固定连接。按压部1125可以被按压,以使得钩部1124脱离尘杯20,进而使得尘杯20与主体部11脱离,一方面提高了尘杯20与主体部11连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便于尘杯20与主体部11脱离及扣合连接。
装置主体1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1上的把手113,把手113用于手持装置主体10。其中,控制开关103设置于主体部11靠近把手113的位置,方便对控制开关103的操作。
请参照图1和图5,尘杯20的外表面可以设有第一导向部21。定位部12设置有第二导向部121,且定位部12的第二导向部121对应于尘杯20上的第一导向部21。第一导向部21能够与第二导向部121沿预设移动方向进行滑动配合,以使尘杯20沿预设方向靠近或者远离主体部11。
通过第一导向部21和第二导向部121滑动配合,尘杯20能够更稳定地沿预设移动方向拆离主体部11,刮尘件40也能够随着尘杯20一同沿预设移动方向靠近或者远离主体部11,进而能够较为可靠、稳定地相对于过滤件30移动并刮擦过滤件30的外周面,如此可以在倾倒尘杯20的垃圾的过程中方便、快捷以及有效地刮落过滤件30的外周面上的灰尘、杂屑等垃圾,实现了拆卸尘杯20、刮灰以及倾倒垃圾一气呵成。如此,一方面不需要将过滤件30自尘杯20中取出清理,另一方面也无需拖动过滤件30,减少与过滤件30接触,避免过滤件30上的垃圾弄脏或者污染手或者衣服。
第一导向部21可以包括导向滑块和导向滑槽中的一者,第二导向部121可以包括导向滑块和导向滑槽中的另一者,导向滑块与导向滑槽嵌设配合且能够相对滑动,以使得第一导向部21与第二导向部121能够在预设移动方向上滑动配合。通过第一导向部21和第二导向部121之间的滑动配合进而限制尘杯20沿预设移动方向的滑动路径,以使尘杯20能够较为准确地沿滑动路径对接主体部11,例如对接主体部11上的钩部1124,一方面能够使尘杯20与装置主体10能够快速地装配或者拆离,另一方面使得刮尘件40能够精确且稳定地套于过滤件30且刮擦过滤件30的外周面。
对于第一导向部21和第二导向部121的具体配合结构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以下给出几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请参照图5至图7,第一导向部21可以包括导向滑块51a,第二导向部121可以包括对应于导向滑块51a的导向滑槽52a,导向滑块51a与导向滑槽52a嵌设配合且能够相对滑动,以使第一导向部21与第二导向部121能够在预设移动方向上滑动配合。
可选地,第一导向部21可以包括凸出设置于尘杯20外表面的两组导向滑块51a,两组导向滑块51a间隔设置,每组导向滑块51a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滑块51a。第二导向部121包括形成于定位部12上的两个导向滑槽52a,两个导向滑槽52a分别与两组导向滑块51a滑动连接以使两组导向滑块51a滑动连接于两个导向滑槽52a中。本实施方式中,每组导向滑块51a包括沿预设移动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导向滑块51a,以使尘杯20与装置主体10的滑动连接更加可靠。
进一步地,每个导向滑块51a连接于尘杯20的外表面,并向另一组导向滑块51a弯曲延伸,以使得导向滑块51a呈弯曲设置。两个导向滑槽52a开设于定位部12相背的两侧壁并分别对应于两组导向滑块51a,两组导向滑块51a各自从定位部12相背的两侧壁嵌设于相应的导向滑槽52a,以使尘杯20与装置主体10嵌设配合且能够沿预设移动方向滑动配合,降低导向滑块51a自对应的导向滑槽52a上脱离的几率,提高滑动连接的稳定性,而且弯曲设置的导向滑块51a能够限制尘杯20在垂直于预设移动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也即减少导向滑块51a往定位部12侧壁方向晃动,既能够提高结构可靠性,还能够提高装配和拆卸的效率。
第二种实施方式:请参照图8,第一导向部21可以包括导向滑槽52b,第二导向部121包括对应于导向滑槽52b的导向滑块51b,导向滑槽52b与导向滑块51b嵌设配合且能够相对滑动,以使第一导向部21与第二导向部121能够在预设移动方向上滑动配合。
可选地,第一导向部21可以为开设于尘杯20外表面的两个导向滑槽52b,第二导向部121包括形成于定位部12上的两组导向滑块51b且两组导向滑块51b分别对应于导向滑槽52b。两个导向滑槽52b分别与两组导向滑块51b嵌设配合且能够滑动连接,以使尘杯20与装置主体10在沿预设移动方向滑动配合。
可选地,两组导向滑块51b间隔设置且每组导向滑块51b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滑块51b。每组导向滑块51b包括沿预设移动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导向滑块51b,以使尘杯20与装置主体10的滑动连接更加可靠、稳定。
导向滑块51b凸出连接于定位部12的表面,在垂直于预设移动方向的截面上的形状可以呈T型设置。导向滑槽52b在垂直于预设移动方向的截面上的形状可以相应地呈T型设置。导向滑块51b嵌入到导向滑槽52b中,由于两者的T型结构配合,能够限制两者在垂直于预设移动方向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进而使得导向滑块51b被限制在导向滑槽52b内移动。当然,导向滑块51b也可以跟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一样,也即导向滑块51b连接于定位部12的表面,并向另一组的导向滑块51b弯曲延伸,以使导向滑块51b呈弯曲设置。导向滑槽52b可以开设于尘杯20的表面,且两个导向滑槽52b为侧向开槽,也即两个导向滑槽52b的开口方向相背或者大致相背。两组导向滑块51b嵌设于尘杯20的导向滑槽52b中,以使两组导向滑块51b与尘杯20嵌设配合并能够在预设方向上滑动配合。导向滑块51b呈弯曲设置,使得导向滑块51b能够卡持于尘杯20上,防止导向滑块51b自对应的导向滑槽52b上脱离,提高滑动连接的稳定性。而且弯曲设置的导向滑块51b能够限制尘杯20在垂直于预设移动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也即减少导向滑块51b往定位部12侧壁方向晃动,既能够提高结构可靠性,还能够提高装配和拆卸的效率。
对于第一种实施方式而言,第一导向部21可以仅包括导向滑块51a,也可以同时包括导向滑块51a和导向滑槽52a,导向滑块51a和导向滑槽52a相对设置。第二导向部121可以仅包括导向滑槽52a,也可以同时包括导向滑槽52a和导向滑块51a。图5中示出的是第一导向部21仅包括导向滑块51a,第二导向部121可以仅包括导向滑槽52a。
对于第二种实施方式而言,第二导向部121可以仅包括导向滑块51b,也可以同时包括导向滑块51b和导向滑槽52b,导向滑块51b和导向滑槽52b相对设置。第一导向部21可以仅包括导向滑槽52b,也可以同时包括导向滑块51b和导向滑槽52b。图8中示出的是第一导向部21仅包括导向滑块52b,第二导向部121可以仅包括导向滑块51b。
请参照图5至图8,尘杯20的外表面还可以凸出设置有相对设置且朝向彼此弯曲的两个挡板22,每个挡板22沿预设移动方向延伸设置,以使两个挡板22与尘杯20的外表面围成滑动空间204。第一导向部21设置于滑动空间204,定位部12通过第一导向部21和第二导向部121的滑动配合进而滑动地穿插于滑动空间204。对于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而言,导向滑块51a可以设置于滑动空间204内。对于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而言,导向滑槽52b可以设置于滑动空间204内。
两个挡板22可以用于包覆定位部12的两侧壁,一方面使得尘杯20与定位部12的连接位置整齐美观,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对尘杯20和定位部12进行限位,使得尘杯20与装置主体10的滑动连接更加可靠。
尘杯20开设有排气口202的一端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卡扣部23,第一卡扣部23与刮尘件40扣合连接,以使刮尘件40与尘杯20可拆卸连接,进而方便对刮尘件40以及尘杯20的清理,还可以方便更换刮尘件40。
具体地,尘杯20开设有排气口202的一端设置有与钩部1124配合的卡持孔205,由于尘杯20的一侧与定位部12滑动连接,卡持孔205设置于尘杯20远离滑动空间204一侧,有利于提高尘杯20与主体部11连接的可靠性。其中,尘杯20沿预设移动方向靠近主体部11时,由于弹性件1122的弹性作用力,卡持孔205与钩部1124紧紧卡持固定。按压部1125被按压并使弹性件1122压缩,以使钩部1124远离卡持孔205,尘杯20沿预设移动方向远离主体部11时,尘杯20与主体部11脱离,一方面提高了尘杯20与主体部11连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便于尘杯20与主体部11脱离及扣合连接。
请参照图9,过滤件30可以包括过滤部31和与过滤部31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安装部32。安装部32上设置有与扣合结构111扣合连接的配合结构321,过滤件30通过扣合结构111与配合结构321扣合连接实现与装置主体10的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对装置主体10的定期维护。
过滤部31可以呈筒状、圆柱状或者类圆柱状。过滤部31的外周面301可以对应呈圆柱面状。外周面301的轴线可以平行于预设移动方向。刮尘件40套设于过滤件30且接触过滤件30的外周面301,以使尘杯20在沿预设移动方向靠近或者远离主体部11时,刮尘件40能够较为均匀地向外周面301施加作用力,既能够使刮尘件40充分与外周面301接触,又不损伤外周面301。
请参照图10,刮尘件40可以包括刮尘板41和与刮尘板41固定连接的第二卡扣部42,第二卡扣部42与第一卡扣部23对应设置且扣合连接,以使刮尘件40与尘杯20可拆卸连接,使得刮尘件40与尘杯20快速拆卸,以方便清理尘杯20中的垃圾。
请参照图11,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23为开设于尘杯20侧壁上的卡口231,第二卡扣部42可以包括固定连接于刮尘板41的弹性板421和固定连接于弹性板421且朝向刮尘板41外表面的卡块422,卡块422卡持于对应的卡口231,且弹性板421收容于收容腔中并弹性抵靠于尘杯20的侧壁。按压卡块422,卡块422带动弹性板421远离尘杯20的侧壁,然后取出刮尘件40,以实现刮尘件40与尘杯20的可拆卸连接。且该连接结构相对简单,生产加工方便,操作容易且可靠性较好。
第一卡扣部23和第二卡扣部42的配合结构还可以有多种情况,以下示例性举出几种。
请参照图12所示的第一种情况,第一卡扣部23为开设于尘杯20开设有排气口202一端的内螺纹232,第二卡扣部42为设置于刮尘板41上的外螺纹423,外螺纹423对应于内螺纹232并与内螺纹232螺纹配合,以使刮尘件40与尘杯20可拆卸连接。该连接结构连接可靠且整体结构强度较好。
请参照图13所示第二种情况,刮尘板41通过转轴43与尘杯20开设有排气口20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卡扣部23设置于尘杯20开设有排气口202的一端且远离转轴43,第二卡扣部42设置于刮尘板41远离转轴43的一端,第一卡扣部23与第二卡扣部42被配置为刮尘件40靠近或者远离排气口202时,刮尘件40与尘杯20可拆卸连接。该连接结构的整体性比较好,由于刮尘板41与尘杯20转动连接,方便刮尘板41与尘杯20的拆卸与安装。
请参照图9至图13,刮尘板41可以包括呈圆环设置的连接部411以及连接于连接部411内环的擦拭部412,擦拭部412上开设有贯穿孔4121,擦拭部412经贯穿孔4121套设于外周面301且接触过滤件30的外周面301。其中,擦拭部412为弹性材料譬如软胶,使得擦拭部412与外周面301接触时,既能够擦拭外周面301,又不损伤外周面301。
可选地,贯穿孔4121呈圆形,外周面301截面呈圆形且直径对应于贯穿孔4121,一方面使得擦拭部412与过滤件30保持良好的接触,另一方面擦拭部412与过滤件30发生相对转动,擦拭部412依旧与外周面301保持良好的接触。
进一步地,擦拭部412呈截头锥环性,擦拭部412的轴线方向的截面面积自排气口201向吸尘口203逐渐减小,以使擦拭部412刮擦外周面301上缠绕的垃圾时,由于擦拭部412呈锥环性,擦拭部412能够清理外周面301上的垃圾且垃圾不会堆叠至擦拭部412与外周面301的连接处,进而避免擦拭部412现对于过滤件30发生卡顿。
请参照图1至图4,组装时,首先将过滤件30的配合结构321与主体部11的扣合结构111扣合连接,以实现过滤件30与装置主体10的固定连接;其次将刮尘件40的第二卡扣部42与尘杯20的第一卡扣部23卡持配合,以实现刮尘件40与尘杯20的可拆卸连接;接着尘杯20的第一导向部21与装置主体10的第二导向部121滑动配合,以使尘杯20沿预设移动方向靠近定位部12,直至尘杯20的卡持孔205与卡钩1121的钩部1124扣合连接,进而实现尘杯20与装置主体10的组装。其中,尘杯20沿预设移动方向靠近定位部12时,过滤件40穿过贯穿孔4121。
清理时,首先,通过对按压部1125施加压力使钩部1124远离卡持孔205,以解除尘杯20与装置主体10的扣合连接。其次,将尘杯20沿预设移动方向远离定位部12,同时由于擦拭部412与尘杯20卡持配合,使得擦拭部412同样沿预设移动方向刮擦外周面301,并将外周面301上的垃圾刮落至容纳腔201中。然后,将刮尘件40自尘杯20上拆除,清理掉容纳腔201中的垃圾并完成对尘杯20的清洗。
此外,尘杯20靠近第一导向部21的位置设置有电孔(图未示),电孔用于为滚刷供电,滚刷设置于尘杯20内以对过滤件30进行清理。
综上所述,通过刮尘件40能够随着尘杯20沿预设移动方向相对于装置主体10滑动,使得刮尘件40能够清理过滤件30的外周面301,如此可以较为便捷地对过滤件30进行清理,而且简单方便,此外通过刮尘件40与尘杯20可拆卸连接,方便尘杯20以及刮尘件40的清理、拆卸以及维修。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
尘杯,形成有容纳腔及连通所述容纳腔的排气口,且所述尘杯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
过滤件,与所述装置主体固定连接,且至少部分经所述排气口收容于所述容纳腔中,用于过滤经所述排气口流入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气流;以及
刮尘件,设置于所述排气口并接触所述过滤件的外周面,所述刮尘件与所述尘杯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刮尘件能够随着所述尘杯沿预设移动方向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移动,进而相对于所述过滤件移动并刮擦所述过滤件的外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沿所述预设移动方向往外延伸设置的定位部,所述过滤件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所述尘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主体部;所述尘杯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导向部,所述定位部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导向部的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能够在所述预设移动方向上滑动配合,以使所述尘杯沿所述预设移动方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主体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导向滑块和导向滑槽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所述导向滑块和所述导向滑槽中的另一者,所述导向滑块与所述滑槽嵌设配合且能够相对滑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能够在所述预设移动方向上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凸出设置于所述尘杯的外表面的两组所述导向滑块,两组所述导向滑块间隔设置,每组所述导向滑块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导向滑块;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形成于所述定位部上的两个所述导向滑槽,两个所述导向滑槽与两组所述导向滑块一一对应且每组所述导向滑块滑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导向滑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向滑块连接于所述尘杯的外表面,并向另一组所述导向滑块弯曲延伸,以使得所述导向滑块呈弯曲设置,两个所述导向滑槽分别开设于所述定位部相背的两侧壁并分别对应于两组所述导向滑块,两组所述导向滑块各自从所述定位部相应的侧壁嵌设于相应的所述导向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的外表面还凸出设置有相对设置且朝向彼此弯曲的两个挡板,每个所述挡板沿所述预设移动方向延伸设置,以使得所述两个挡板和所述尘杯的外表面围成滑动空间,所述导向滑块设置于所述滑动空间内,所述定位部通过所述导向滑槽和所述导向滑块的滑动配合以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滑动空间,所述两个挡板用于包覆所述定位部相背的两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导向滑块包括沿所述预设移动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导向滑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开设所述排气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扣部,所述刮尘件包括呈环状设置的刮尘板以及与所述刮尘板固定连接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二卡扣部与所述第一卡扣部对应设置且扣合连接,以使所述刮尘件与所述尘杯可拆卸连接,所述刮尘板套设于所述过滤件且接触所述过滤件的外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为卡口,所述第二卡扣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刮尘板的弹性板和固定于所述弹性板并朝向所述刮尘板外表面的卡块,所述卡块卡持于对应的所述卡口,所述弹性板收容于所述容纳腔中并弹性抵靠所述尘杯的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尘板包括呈环状设置的连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内环的擦拭部,所述擦拭部开设有贯穿孔,所述擦拭部经所述贯穿孔套设于所述过滤件的外周面且接触所述外周面。
CN202120328724.4U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吸尘装置 Active CN215016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28724.4U CN215016755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吸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28724.4U CN215016755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吸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16755U true CN215016755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55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28724.4U Active CN215016755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吸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167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87869B (zh) 一种吸尘器
CN112790664A (zh) 一种吸尘装置
CN111184467B (zh) 一种吸尘器
CN108135413B (zh) 旋风灰尘收集器及具有其的真空吸尘器
KR20080096191A (ko) 캐니스터/스틱 겸용 진공청소기
EP1845829A2 (en) Vacuum cleaner with cyclonic separating dirt cup and dirt cup door
CN212939556U (zh) 一种集尘杯、手持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CN111990923A (zh) 一种吸尘器
CN110913738A (zh) 电动吸尘器
CN212015447U (zh) 一种吸尘器
CN112690693B (zh) 吸尘器主机
CN212234298U (zh) 一种吸尘器
CN215016755U (zh) 一种吸尘装置
CN112587029B (zh) 一种吸尘器主机及吸尘器
KR100996555B1 (ko) 진공 청소기
CN113993432B (zh) 电吸尘器
CN213588153U (zh) 清洁头及手持吸尘器
JP7012420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13588157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3588158U (zh) 手持吸尘器
CN112438648B (zh) 真空吸尘器
CN213588156U (zh) 手持吸尘器
KR100941426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유니트
WO2020262633A1 (ja) 電気掃除機
KR20060107625A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