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1809A - 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71809A
CN113671809A CN202110514174.XA CN202110514174A CN113671809A CN 113671809 A CN113671809 A CN 113671809A CN 202110514174 A CN202110514174 A CN 202110514174A CN 113671809 A CN113671809 A CN 1136718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ortion
frame
strut
plate
bas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141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71809B (zh
Inventor
松村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671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1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71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18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其设置在第一框架上方,第二框架联接到第一框架;和联接构件,其联接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第一支柱是第一框架的一部分,第一支柱包括:第一基部部分;第一板部分;和第二板部分,第二支柱是第二框架的一部分,第二支柱包括:第二基部部分,其设置在第一基部部分上方,第二基部部分与第一基部部分接触;第三板部分;和第四板部分,联接构件包括:与第一基部部分及第二基部部分相对并间隔开的第三基部部分;第五板部分;和第六板部分。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诸如电子照相复印机或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激光束打印机或LED打印机),并且涉及一种框架,该框架支撑图像形成装置的每个单元。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有一种构造,在所述构造中,第一框架和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第一框架上方的第二框架联接在一起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类似于日本专利特开No.2000-77858中的构造。第一框架支撑容纳片材的片材盒和传送从片材盒提取的片材的第一传送辊。第二框架支撑接收来自第一传送辊的片材并传送片材的第二传送辊和在由第二传送辊传送的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片材盒和第一传送辊定位在第一框架上,并且图像形成单元和第二传送辊定位在第二框架上。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支柱和将多个支柱联接在一起的多个撑条。上述片材盒和第一传送辊定位并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到第一框架的多个支柱上。上述图像形成单元和第二传送辊定位并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到第二框架的多个支柱上。因此,第一框架的支柱和第二框架的支柱之间的较低位置精度导致了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之间的相对位置的较大偏差。
根据日本专利特开No.2000-77858中的构造,通过把设置在第一框架的撑条处的销装配到设置在第二框架的撑条处的安装孔中来把第二框架安装在第一框架上,这导致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定位和联接。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这种联接导致第一框架的支柱和第二框架的支柱之间的间接定位。
对于如日本专利特开No.2000-77858中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这种联接,如果联接部分的刚性低,则联接部分由于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传送时施加的冲击或装置本身的负载而变形,使得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可能劣化。
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的劣化导致取决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之间的位置精度的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的劣化。在这种情况下,在片材从第一传送辊进给到第二传送辊时,片材歪斜,这导致片材的图像位置偏差,使得图像形成质量可能劣化。
发明内容
期望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其使得能够增强第一框架的第一支柱和第二框架的第二支柱之间的联接部分的刚性,第二支柱设置在第一支柱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上部部分处。
根据本发明的代表性构造,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包括:
第一框架,其配置成支撑:片材盒,该片材盒配置成容纳片材;以及第一传送辊,其配置成传送从片材盒提取的片材;
第二框架,其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第一框架上方,第二框架联接到第一框架,第二框架配置成支撑:第二传送辊,第二传送辊配置成接收由第一传送辊传送的片材并传送该片材;以及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配置成在由第二传送辊传送的片材上形成图像;以及
第一支柱,其配置成作为第一框架的一部分,第一支柱包括:第一基部部分;第一板部分,该第一板部分从第一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以及第二板部分,该第二板部分从第一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第二板部分与第一板部分相对;
第二支柱,其配置为第二框架的一部分,第二支柱包括:第二基部部分,其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基部部分上方,第二基部部分与第一基部部分接触;第三板部分,其从第二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第三板部分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第一板部分上方;以及第四板部分,其从第二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第四板部分与第三板部分相对,第四板部分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第二板部分上方,
联接构件,其联接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该联接构件包括:第三基部部分,该第三基部部分与第一基部部分和第二基部部分相对并间隔开;第五板部分,其从第三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第五板部分联接到第一板部分和第三板部分;以及第六板部分,其从第三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第六板部分与第五板部分相对,第六板部分联接到第二板部分和第四板部分。
参考附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的透视图;
图3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的透视图;
图5A是右上支柱的透视图;图5B是右上支柱的截面图;
图6A是右下支柱的透视图;图6B是右下支柱的截面图;
图7A是沿着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的线K3-K3截取的截面图;图7B是沿着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的线K4-K4截取的截面图;图7C是沿着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的线K5-K5截取的截面图;
图8A是联接前的右上支柱和右下支柱的透视图;图8B是联接在一起的右上支柱和右下支柱的透视图;图8C是联接在一起的右上支柱和右下支柱的透视图;
图9A是联接前的右上支柱和右下支柱的平面图;图9B是联接在一起的右上支柱和右下支柱的平面图;图9C是联接在一起的右上支柱和右下支柱的平面图;
图10A是联接前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右上支柱和右下支柱的透视图;图10B是联接在一起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右上支柱和右下支柱的透视图;图10C是联接在一起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右上支柱和右下支柱的透视图;
图11A是联接前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右上支柱和右下支柱的平面图;图11B是联接在一起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右上支柱和右下支柱的平面图;图11C是联接在一起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右上支柱和右下支柱的平面图;以及
图12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像形成装置>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配置以及图像形成时的操作。应注意,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以下组成部件的尺寸、材料和形状及其相关配置。
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A是中间串联型的,其将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四色调色剂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然后将图像转印到片材上以形成图像。应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涉及黄色调色剂的构件用Y作为后缀表示,涉及品红色调色剂的构件用M作为后缀表示,涉及青色调色剂的构件用C作为后缀表示,并且涉及黑色调色剂的构件用K作为后缀表示。然而,除了调色剂的颜色之外,构件的配置和操作基本相同。因此,当不需要区分时,将适当地省略其后缀。
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A的示意性截面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A包括:图像形成单元10,其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和进给单元20,其将片材S进给到图像形成单元10。
图像形成单元10包括作为光导体的感光鼓1(1Y、1M、1C和1K)、充电辊2(2Y、2M、2C和2K)和显影设备4(4Y、4M、4C和4K)。图像形成单元10包括一次转印辊5(5Y、5M、5C和5K)、激光扫描仪单元3、中间转印带6、二次转印辊7和二次转印对辊8。
进给单元20包括:片材盒11a至11c,每个片材盒容纳片材S;以及拾取辊12a至12c,每个拾取辊拾取容纳在相应的片材盒11a、11b或11c中的片材S。进给单元20包括:进给辊13a至13c,每个进给辊将由相应的拾取辊12a、12b或12c拾取的片材S进给到传送路径;传送辊14a至14d,每个传送辊传送在传送路径上的片材S;和对准辊15。
在由图像形成装置A形成图像时,首先将成像任务信号输入到未示出的控制器。这种布置使得容纳在任何片材盒11a至11c中的片材S由相应的拾取辊12a、12b或12c拾取。接下来,片材S通过相应的进给辊13a、13b或13c和传送辊14a、14b、14c或14d发送到对准辊15。此后,片材S通过对准辊15进行歪斜校正。然后,在预定的时间,将片材S送到由二次转印辊7和二次转印对辊8形成的二次转印部分。
同时,在图像形成单元10中,首先感光鼓1Y的表面由充电辊2Y充电。此后,根据从未示出的外部装备传输的图像数据,激光扫描仪单元3用激光照射感光鼓1Y的表面,从而在感光鼓1Y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此后,显影设备4Y使黄色调色剂附着在感光鼓1Y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上,从而在感光鼓1Y表面上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响应于向一次转印辊5Y施加一次转印偏压,将形成在感光鼓1Y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
在类似的过程中,品红色调色剂图像、青色调色剂图像和黑色调色剂图像分别形成在感光鼓1M、1C和1K上。然后,响应于向一次转印辊5M、5C和5K中的每一个施加一次转印偏压,转印相应的调色剂图像以使其叠加在中间转印带6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上。这种布置导致在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上形成对应于图像信号的全色调色剂图像。应注意,在一次转印之后,附着到感光鼓1Y、1M、1C和1K上的调色剂均由未示出的清洁构件移除,使得其被收集在调色剂收集容器18中。
此后,通过中间转印带6的周向运行,全色调色剂图像被发送到二次转印部分。然后,响应于向二次转印辊7施加二次转印偏压,中间转印带6上的全色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分处转印到片材S上。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其上的片材S由传送辊14e传送到定影设备9。然后,片材S受到定影设备9的加热和挤压,使得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S上。此后,调色剂图像定影到其上的片材S由排出辊17排出到排出托盘19。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图像形成装置A的框架100的配置。
图2是用于图像形成装置A的框架100的透视图。图3是用于图像形成装置A的框架100的分解透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用于图像形成装置A的框架100包括联接在一起的上框架50和下框架70。上框架50和下框架70均由金属板制成。上框架50设置在下框架70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上部部分处。应注意,与框架100一样,下框架70通常待与图像形成装置A结合,并因此不同于盒基座单元,盒基座单元可选地作为用于功能扩展的选项被附接,诸如增加要容纳的片材S的数量。图1中所示的点划线表示上框架50和下框架70之间的边界。
上框架50(第二框架)包括前板53、后板52以及将前板53和后板52联接在一起的撑条58、59、60和61。前板53包括右上支柱54(第二支柱)、左上支柱55以及将右上支柱54和左上支柱55联接在一起的撑条56和57。撑条56和57焊接到右上支柱54和左上支柱55上。撑条58焊接到右上支柱54和后板52上。撑条59焊接到左上支柱55和后板52上。撑条60和61焊接到撑条56和后板52上。
下框架70(第一框架)包括前板73、后板72、撑条77和78以及底板71,撑条将前板73和后板72联接在一起。前板73包括右下支柱74(第一支柱)、左下支柱75和将右下支柱74和左下支柱75联接在一起的撑条76。撑条76焊接到右下支柱74和左下支柱75上。撑条77焊接到右下支柱74和后板72上。撑条78焊接到左下支柱75和后板72上。
图4示出了用于图像形成装置A的框架100,支撑感光鼓1和片材盒11的构件附接到该框架。如图4所示,支撑感光鼓1和显影设备4的支撑构件81定位并附接到上框架50的右上支柱54和左上支柱55。支撑构件81可旋转地支撑感光鼓1和显影设备4中包括的显影套筒中的每一者(未示出)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部部分。由后板52可旋转地支撑感光鼓1和显影套筒的每一者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部分。
支撑中间转印带6的带支撑构件82定位并附接到上框架50的右上支柱54和左上支柱55。带支撑构件82可旋转地支撑二次转印对辊8和中间转印带6围绕其拉伸的其它辊中的每一个辊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部部分。由后板52可旋转地支撑二次转印对辊8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部分。
在包括联合在一起的定影设备9和传送辊14e的定影和传送单元84的前侧上的作为框架的前板附接到上框架50的右上支柱54和左上支柱55。通过将定影和传送单元84的前板上的销(未示出)一对一地装配到形成在右上支柱54上的装配孔54a2c和形成在左上支柱55上的装配孔55a来确定定影和传送单元84相对于右上支柱54和左上支柱55的位置。
传送辊14d(第二传送辊)由定影和传送单元84的框架支撑。也就是说,确定定影和传送单元84相对于右上支柱54和左上支柱55的位置导致确定传送辊14d的位置。将片材S进给到传送辊14d的传送辊14a(第一传送辊)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部部分被定位到右下支柱74然后由右下支柱74可旋转地支撑。传送辊14a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部分由后板52可旋转地支撑。
支撑片材盒11a的支撑轨道83a、支撑片材盒11b的支撑轨道83b和支撑片材盒11c的支撑轨道83c定位并附接到下框架70的右下支柱74和左下支柱75中的每一者。支撑轨道83a、83b和83c用作将右下支柱74、左下支柱75和后板72联接在一起的撑条(第一联接撑条和第二联接撑条)。在右下支柱74和左下支柱75之间的位置处,片材盒11a至11c在由支撑轨道83a至83c引导的同时滑动移动,从而沿箭头Y的方向插入或者沿箭头Y的方向被拉出。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A的正面沿箭头Y的方向定向,片材盒11a至11c能够沿箭头Y的方向拉出,并且图像形成装置A的背面沿箭头-Y的方向定向,片材盒11a至11c能够沿该箭头-Y的方向插入。图像形成装置A的右侧面沿箭头X的方向定向,该方向正交于箭头Y和-Y方向以及沿着竖直方向箭头Z和-Z的方向。图像形成装置A的左侧面沿与箭头X方向相反的箭头-X方向定向。也就是说,在片材盒11a至11c的移动方向上,右下支柱74和左下支柱75与下框架70中的后板72相对设置。右下支柱74和左下支柱75在正交于片材盒11a至11c的移动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方向上彼此相对设置。
<支柱>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用于图像形成装置A的框架100的支柱的配置。应注意,将在下面描述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并且其在配置上分别类似于左上支柱55(第四支柱)和左下支柱75(第三支柱)。
图5A是右上支柱54的透视图。图5B是沿图5A的线K1-K1截取的右上支柱54的截面图。如图5A和图5B所示,右上支柱54包括通过未示出的螺钉联接的外部构件54a和内部构件54b。应注意,可以提供其中通过焊接联接外部构件54a和内部构件54b的配置、其中通过铸造或冲压将外部构件54a和内部构件54b整体模制的配置、或者其中通过切割将外部构件54a和内部构件54b整体形成的配置。
外部构件54a包括:基部部分54a1(第二基部部分);弯曲部分54a2(第三板部分),其是基部部分54a1的基本垂直弯曲的一个端部部分;以及弯曲部分54a3(第四板部分),其是基部部分54a1的基本垂直弯曲的另一端部部分,并且与弯曲部分54a2相对。因此,外部构件54a整体上具有U形。应注意,在本实施例中,由经受弯曲的一片金属板得到外部构件54a的U形。然而,基本上U形可以通过组合每个均具有L形的两片金属板形成。本文的“基本垂直”的含义不仅包括弯曲部分54a2和54a3相对于基部部分54a1成90度角,考虑到尺寸公差和制造误差,其还包括例如89至91度角。弯曲部分54a2和54a3可以均具有台阶,只要弯曲部分54a2和54a3基本上垂直于基部部分54a1彼此相对即可。弯曲部分54a2和54a3相对于基部部分54a1可以均具有类似于弧形的形状。
内部构件54b包括:基部部分54b1(第四基部部分);弯曲部分54b2(第七板部分),其是基部部分54b1的基本垂直弯曲的一个端部部分;以及弯曲部分54b3(第八板部分),其是基部部分54b1的基本垂直弯曲的另一端部部分,并且与弯曲部分54b2相对。内部构件54b整体上具有U形。应注意,在本实施例中,由经受弯曲的一片金属板得到内部构件54b的U形。然而,基本上U形可以通过组合每个均具有L形的两片金属板形成。本文的“基本垂直”的含义不仅包括弯曲部分54b2和54b3相对于基部部分54b1成90度角,考虑到尺寸公差和制造误差,其还包括例如89至91度角。弯曲部分54b2和54b3可以均具有台阶,只要弯曲部分54b2和54b3基本上垂直于基部部分54b1彼此相对即可。弯曲部分54b2和54b3相对于基部部分54b1可以均具有类似于弧形的形状。
外部构件54a和内部构件54b布置成使得它们的U形开口部分彼此面对。也就是说,内部构件54b的基部部分54b1与外部构件54a的基部部分54a1间隔开并相对。内部构件54b的弯曲部分54b2通过未示出的螺钉联接到外部构件54a的弯曲部分54a2。内部构件54b的弯曲部分54b3通过未示出的螺钉联接到外部构件54a的弯曲部分54a3。这种布置确保了具有矩形截面形状的右上支柱54的刚性。也就是说,内部构件54b是右上支柱54的一部分,并且用作加强外部构件54a的加强构件。
外部构件54a的弯曲部分54a2具有螺纹孔54a2b,并且外部构件54a的弯曲部分54a3具有螺纹孔54a3a。外部构件54a的弯曲部分54a2的下端部分设置有沿箭头Y的方向突出的突起54a2a(接合部分)。在外部构件54a的下端部分位于内部构件54b的下端部分的下方的情况下,设置有接收部分54a4,该接收部分由于外部构件54a的一部分突出到内部构件54b的下方而具有空间,并且其接收右下支柱74。
图6A是右下支柱74的透视图。图6B是沿着图6A的线K2-K2截取的右下支柱74的截面图。如图6A和图6B所示,右下支柱74包括通过未示出的螺钉联接的外部构件74a和内部构件74b。应注意,可以提供其中通过焊接联接外部构件74a和内部构件74b的配置、其中通过铸造或冲压将外部构件74a和内部构件74b整体模制的配置、或者其中通过切割将外部构件74a和内部构件74b整体形成的配置。
外部构件74a包括:基部部分74a1(第一基部部分);弯曲部分74a2(第一板部分),其是基部部分74a1的基本垂直弯曲的一个端部部分;以及弯曲部分74a3(第二板部分),其是基部部分74a1的基本垂直弯曲的另一端部部分,并且与弯曲部分74a2相对。外部构件74a整体上具有U形。应注意,在本实施例中,由经受弯曲的一片金属板得到外部构件74a的U形。然而,基本上U形可以通过组合每个均具有L形的两片金属板形成。本文的“基本垂直”的含义不仅包括弯曲部分74a2和74a3相对于基部部分74a1成90度角,考虑到尺寸公差和制造误差,其还包括例如89至91度角。弯曲部分74a2和74a3可以均具有台阶,只要弯曲部分74a2和74a3基本上垂直于基部部分74a1彼此相对。弯曲部分74a2和74a3相对于基部部分74a1可以均具有类似于弧形的形状。
内部构件74b包括:基部部分74b1(第三基部部分);弯曲部分74b2(第五板部分),其是基部部分74b1的基本垂直弯曲的一个端部部分;以及弯曲部分74b3(第六板部分),其是基部部分74b1的基本垂直弯曲的另一端部部分,并且与弯曲部分74b2相对。内部构件74b整体上具有U形。应注意,在本实施例中,由经受弯曲的一片金属板得到内部构件74b的U形。然而,基本上U形可以通过组合每片均具有L形的两片金属板形成。本文的“基本垂直”的含义不仅包括弯曲部分74b2和74b3相对于基部部分74b1成90度角,考虑到尺寸公差和制造误差,其还包括例如89至91度角。弯曲部分74b2和74b3可以均具有台阶,只要弯曲部分74b2和74b3基本上垂直于基部部分74b1彼此相对即可。弯曲部分74b2和74b3相对于基部部分74b1可以均具有类似于弧形的形状。
外部构件74a和内部构件74b布置成使得它们的U形开口部分彼此面对。也就是说,内部构件74b的基部部分74b1与外部构件74a的基部部分74a1间隔开并相对。内部构件74b的弯曲部分74b2通过未示出的螺钉联接到外部构件74a的弯曲部分74a2。内部构件74b的弯曲部分74b3通过未示出的螺钉联接到外部构件74a的弯曲部分74a3。这种布置确保了具有矩形截面形状的右下支柱74的刚性。也就是说,内部构件74b是右下支柱74的一部分,并且其用作加强右下支柱74的加强构件。
内部构件74b的弯曲部分74b2具有螺纹孔74b2a,并且内部构件74b的弯曲部分74b3具有螺纹孔74b3a。外部构件74a的弯曲部分74a2的上端部分设置有凹入部分74a2a(被接合部分),该凹入部分在竖直方向上向下凹入。在内部构件74b的上端部分位于外部构件74a的上端部分的上方的情况下,内部构件74b在外部构件74a上方突出的部分用作突出部分74b4,该突出部分由右上支柱54的接收部分54a4接收。
图7A是沿着图2的线K3-K3截取的图像形成装置A的框架100的截面图。图7B是沿着图2的线K4-K4截取的图像形成装置A的框架100的截面图。图7C是沿着图2的线K5-K5截取的图像形成装置A的框架100的截面图。
如图7A所示,由于右上支柱54的外部构件54a和内部构件54b,图2的线K3-K3位置处的截面形状是矩形的。具体地,外部构件54a的基部部分54a1、弯曲部分54a2和弯曲部分54a3以及内部构件54b的基部部分54b1用作矩形截面的侧边。应注意,外部构件54a的弯曲部分54a2和内部构件54b的弯曲部分54b2彼此重叠设置,并且外部构件54a的弯曲部分54a3和内部构件54b的弯曲部分54b3彼此重叠设置。
如图7B所示,由于右上支柱54的外部构件54a和撑条58,图2的线K4-K4位置处的截面形状是矩形的。具体地,外部构件54a的基部部分54a1、弯曲部分54a2和弯曲部分54a3以及撑条58用作矩形截面的侧边。也就是说,撑条58联接到右上支柱54,使得在右上支柱54的内部构件54b和右下支柱74的内部构件74b之间,撑条58与外部构件54a的基部部分54a1、弯曲部分54a2和弯曲部分54a3一起在竖直方向上形成矩形截面。
如图7C所示,由于右上支柱54的外部构件54a和右下支柱74的内部构件74b,图2的线K5-K5位置处的截面形状是矩形的。具体地,右上支柱54中的外部构件54a的基部部分54a1、弯曲部分54a2和弯曲部分54a3以及右下支柱74中的内部构件74b的基部部分74b1用作矩形截面的侧边。应注意,右上支柱54中的外部构件54a的弯曲部分54a2和右下支柱74中的内部构件74b的弯曲部分74b2设置成彼此重叠,并且右上支柱54中的外部构件54a的弯曲部分54a3和右下支柱74中的内部构件74b的弯曲部分74b3设置成彼此重叠。
如上所述,作为图像形成装置A的框架100的右侧上的支柱,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的大部分在截面形状上是矩形的,而与位置无关,从而增强了刚性。类似地,作为图像形成装置A的框架100的左侧上的支柱,左上支柱55和左下支柱75的大部分在截面形状上是矩形的,而与位置无关,从而增强了刚性。应注意,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之间的联接部分位于图2的线K5-K5的位置。如上所述,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之间的联接部分的截面形状是矩形的,使得每个支柱之间的联接部分的刚性增强。应注意,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支柱的截面形状是矩形的。然而,任何四边形(诸如正方形)使得能够增强刚性,因此截面形状可以是正方形的。
<联接支柱的配置>
如上所述,由右上支柱54、右下支柱74、左上支柱55和左下支柱75直接或间接定位图像形成单元10、片材盒11a至11c以及传送辊14a和14d。因此,在联接上框架50和下框架70时,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之间的低相对位置精度或左上支柱55和左下支柱75之间的低相对位置精度导致传送辊14a和传送辊14d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的劣化。在这种情况下,在片材S从传送辊14a进给到传送辊14d时,片材S歪斜,这导致片材S的图像位置偏差,使得图像形成质量可能劣化。应注意,对准辊15对片材S执行歪斜校正,但是片材S的某种程度的歪斜可能会使歪斜校正失效。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以下配置抑制了每个支柱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的劣化。
图8A、图8B和图8C均是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的透视图。以图8A、图8B和图8C的顺序示出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的联接过程。图9A、图9B和图9C均示出了沿箭头-X方向观察的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以图9A、图9B和图9C的顺序示出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的联接过程。
如图8A、图8B、图9A和图9B所示,在联接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时,首先,工人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右上支柱54以将右下支柱74的突出部分74b4插入右上支柱54的接收部分54a4中。此时,随着右上支柱54的弯曲部分54a2和54a3与右下支柱74的弯曲部分74b2和74b3接触,在竖直方向上引导右上支柱54移动。右上支柱54的弯曲部分54a2的内表面和弯曲部分54a3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L1比右下支柱74的弯曲部分74b2的外表面和弯曲部分74b3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隔L2宽0.5毫米。因此,当右下支柱74的突出部分74b4插入右上支柱54的接收部分54a4中时,以0.5毫米的游隙来确定右上支柱54相对于右下支柱74在箭头Y方向上的位置。
接下来,如图8C和图9C所示,工人进一步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右上支柱54。因此,作为右上支柱54的基部部分54a1的下端部分的对接部分54a1a对接在作为右下支柱74的基部部分74a1的上端部分的对接部分74a1a上,从而确定右上支柱54相对于右下支柱74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右上支柱54的弯曲部分54a2处的突起54a2a与右下支柱74的弯曲部分74a2处的凹入部分74a2a配合(接合)。因此,右上支柱54相对于右下支柱74在箭头X的方向上的位置(即,在与竖直方向正交(相交)的方向上的移动)被管制,从而确定在与竖直方向正交(相交)的方向上的位置。
由于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之间的这种定位,右下支柱74的外部构件74a的基部部分74a1在竖直方向上邻近右上支柱54的外部构件54a的基部部分54a1设置。外部构件74a的基部部分74a1的上端部分与外部构件54a的基部部分54a1的下端部分接触。右下支柱74的外部构件74a的弯曲部分74a2在竖直方向上邻近右上支柱54的外部构件54a的弯曲部分54a2设置。右下支柱74的外部构件74a的弯曲部分74a3在竖直方向上邻近右上支柱54的外部构件54a的弯曲部分54a3设置。
接下来,工人将螺钉(未示出)插入右上支柱54的外部构件54a的弯曲部分54a2处的螺纹孔54a2b和右下支柱74的内部构件74b的弯曲部分74b2处的螺纹孔74b2a中,从而进行紧固。工人将螺钉(未示出)插入右上支柱54的外部构件54a的弯曲部分54a3处的螺纹孔54a3a和右下支柱74的内部构件74b的弯曲部分74b3处的螺纹孔74b3a中,从而进行紧固。因此,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联接在一起。因此,确定了右上支柱54相对于右下支柱74在箭头Y方向上的位置,即,在与竖直方向正交(相交)的方向上的位置。如上所述,由于右上支柱54的突起54a2a和右下支柱74的凹入部分74a2a之间的配合以及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之间的螺钉紧固,在与竖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全方向位置确定的情况下,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被固定。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右下支柱74的内部构件74b是右下支柱74的一部分,并且用作联接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的联接构件。应注意,可以通过焊接联接右下支柱74的内部构件74b和右上支柱54的外部构件54a。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两个支柱直接进行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之间的定位。因此,与其中通过附接到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的构件间接进行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之间的定位的配置相比,公差的影响较低,从而能够抑制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劣化。因此,在片材S从传送辊14a进给到传送辊14d时,抑制了片材S歪斜,从而可以抑制片材S的图像位置的偏离。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A的框架。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图10A、图10B和图10C均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的透视图。以图10A、图10B和图10C的顺序示出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的联接过程。图11A、图11B和图11C均示出了沿箭头-X方向观察的根据本实施例的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以图11A、图11B和图11C的顺序示出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的联接过程。
如图10A和图11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部构件74a的上端部分位于右下支柱74中的内部构件74b的上端部分的上方。设置有接收部分74a4,该接收部分由于外部构件74a的一部分突出到内部构件74b上方而具有空间,并且接收右上支柱54。在内部构件54b的下端部分位于右上支柱54中的外部构件54a的下端部分的下方的情况下,内部构件54b的在外部构件54a下方突出的部分用作突出部分54b4,该突出部分由右下支柱74的接收部分74a4接收。也就是说,与第一实施例相反,在本实施例中,右下支柱74具有接收部分74a4,以及右上支柱54具有突出部分54b4。其它配置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配置。
如图10B和图11B所示,在联接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时,首先,工人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右上支柱54以将右上支柱54的突出部分54b4插入右下支柱74的接收部分74a4中。此时,随着右上支柱54的弯曲部分54b2和54b3与右下支柱74的弯曲部分74a2和74a3接触,右上支柱54在竖直方向上被引导而移动。在右上支柱54的弯曲部分54b2的外表面和弯曲部分54b3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隔L3比右下支柱74的弯曲部分74a2的内表面和弯曲部分74a3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L4窄0.5毫米。因此,当右上支柱54的突出部分54b4插入右下支柱74的接收部分74a4中时,以0.5毫米的游隙来确定右上支柱54相对于右下支柱74在箭头Y方向上的位置。
接下来,如图10C和图11C所示,工人进一步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右上支柱54。因此,作为右上支柱54的基部部分54a1的下端部分的对接部分54a1a对接在作为右下支柱74的基部部分74a1的上端部分的对接部分74a1a上,从而确定右上支柱54相对于右下支柱74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右上支柱54的弯曲部分54a2处的突起54a2a装配到右下支柱74的弯曲部分74a2处的凹入部分74a2a。因此,确定了右上支柱54相对于右下支柱74在箭头X方向上的位置。
由于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之间的这种定位,右下支柱74的外部构件74a的基部部分74a1在竖直方向上邻近右上支柱54的外部构件54a的基部部分54a1设置。外部构件74a的基部部分74a1的上端部分与外部构件54a的基部部分54a1的下端部分接触。右下支柱74的外部构件74a的弯曲部分74a2在竖直方向上邻近右上支柱54的外部构件54a的弯曲部分54a2设置。右下支柱74的外部构件74a的弯曲部分74a3在竖直方向上邻近右上支柱54的外部构件54a的弯曲部分54a3设置。
接下来,工人将螺钉(未示出)插入右上支柱54的内部构件54b的弯曲部分54b2处的螺纹孔54b2a中和右下支柱74的外部构件74a的弯曲部分74a2处的螺纹孔74a2b中,从而导致紧固。工人将螺钉(未示出)插入右上支柱54的内部构件54b的弯曲部分54b3处的螺纹孔54b3a和右下支柱74的外部构件74a的弯曲部分74a3处的螺纹孔74a3a中,从而导致紧固。因此,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联接在一起。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右上支柱54的内部构件54b是右上支柱54的一部分,并且用作联接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的联接构件。应注意,可以通过焊接联接右上支柱54的内部构件54b和右下支柱74的外部构件74a。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两个支柱直接进行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之间的定位。因此,与其中通过附接到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的构件来进行定位的配置相比,公差的影响更低,从而能够抑制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劣化。因此,在片材S从传送辊14a进给到传送辊14d时,抑制了片材S歪斜,从而可以抑制片材S的图像位置的偏离。
应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已经给出了其中由上框架50的前板53和下框架70的前板73定位图像形成单元10、片材盒11a至11c以及传送辊14a和14d的配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可以由上框架50的后板52和下框架70的后板72定位这些构件。在这种情况下,上框架50的后板52的支柱和下框架70的后板72的支柱之间的联接类似于右上支柱54和右下支柱74之间的联接来进行,从而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
可以适当地改变由上框架50或下框架70支撑的每个构件的布置。例如,如图12所示,可以使由下框架70支撑的片材盒11a小型化以容纳小尺寸的片材S。此外,调色剂收集容器18可以设置在由小型化产生的空间中。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些修改和等效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提交于2020年5月15日的日本专利特开No.2020-086346的权益,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包括:
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配置成支撑:片材盒,所述片材盒配置成容纳片材;以及第一传送辊,所述第一传送辊配置成传送从片材盒提取的片材;
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第一框架上方,所述第二框架联接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配置成支撑:第二传送辊,所述第二传送辊配置成接收由第一传送辊传送的片材并传送所述片材;以及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配置成在由第二传送辊传送的片材上形成图像;以及
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配置成作为第一框架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支柱包括:第一基部部分;第一板部分,所述第一板部分从第一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以及第二板部分,所述第二板部分从第一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所述第二板部分与所述第一板部分相对;
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配置成作为第二框架的一部分,第二支柱包括:第二基部部分,所述第二基部部分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基部部分上方,第二基部部分与第一基部部分接触;第三板部分,所述第三板部分从第二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第三板部分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第一板部分上方;以及第四板部分,所述第四板部分从第二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第四板部分与第三板部分相对,第四板部分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第二板部分上方,
联接构件,其联接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所述联接构件包括:第三基部部分,所述第三基部部分与第一基部部分及第二基部部分相对并间隔开;第五板部分,所述第五板部分从第三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第五板部分联接到第一板部分和第三板部分;以及第六板部分,所述第六板部分从第三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第六板部分与第五板部分相对,第六板部分联接到第二板部分和第四板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其中
第一支柱包括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加强第一支柱,加强构件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联接构件下方,加强构件包括:第四基部部分;第七板部分,所述第七板部分从所述第四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以及第八板部分,所述第八板部分从第四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第八板部分与第七板部分相对,
加强构件的第四基部部分与第一支柱的第一基部部分相对并间隔开,
加强构件的第七板部分联接到第一支柱的第一板部分,以及
加强构件的第八板部分联接到第一支柱的第二板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其中
第二支柱包括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加强第二支柱,加强构件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联接构件上方,加强构件包括:第四基部部分;第七板部分,所述第七板部分从第四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以及第八板部分,所述第八板部分从第四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第八板部分与第七板部分相对,
加强构件的第四基部部分与第二支柱的第二基部部分相对并间隔开,
加强构件的第七板部分联接到第二支柱的第三板部分,以及
加强构件的第八板部分联接到第二支柱的第四板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其中
第二框架包括:侧板,所述侧板在第二传送辊的旋转轴线方向上与第二支柱相对设置;以及撑条,所述撑条联接到第二支柱和所述侧板,以及
所述撑条联接到第二支柱,使得撑条与第二支柱的第二基部部分、第三板部分和第四板部分一起在竖直方向上至少在联接构件和加强构件之间形成矩形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其中
第二支柱的第三板部分包括接合部分,所述接合部分与第一支柱的第一板部分处的被接合部分接合,以及
由于接合部分与被接合部分的接合,第二支柱相对于第一支柱的在与竖直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运动被管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其中
被接合部分是凹入部分,所述凹入部分在第一支柱的第一板部分的上端部分的一部分处向下凹陷,以及
接合部分是第二支柱的第三板部分的下端部分处的突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其中
联接构件通过螺钉联接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中的每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其中
联接构件通过焊接联接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中的每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其中
第一框架包括:第三支柱,所述第三支柱在与第一传送辊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和竖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第一支柱相对;第一后板,所述第一后板在第一传送辊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与第一支柱及第三支柱相对;以及底板,所述底板设置在第一支柱、第三支柱和第一后板的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应下部部分处,使得第一支柱、第三支柱和第一后板固定到底板,以及
第二框架包括:第四支柱,所述第四支柱在与第二传送辊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和竖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第二支柱相对,第四支柱联接到第三支柱;以及第二后板,所述第二后板在第二传送辊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与第二支柱及第四支柱相对,第二后板联接到第一后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还包括:
另一联接构件,所述另一联接构件联接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其中
第三支柱包括:第五基部部分;第九板部分,所述第九板部分从第五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以及第十板部分,所述第十板部分从第五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第十板部分与第九板部分相对,
第四支柱包括:第六基部部分,所述第六基部部分设置在第五基部部分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上部部分处,第六基部部分与第五基部部分接触;第十一板部分,所述第十一板部分从第六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第十一板部分设置在第九板部分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上部部分处;以及第十二板部分,所述第十二板部分从第六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第十二板部分与第十一板部分相对,第十二板部分设置在第十板部分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上部部分处,以及
所述另一联接构件包括:第七基部部分,所述第七基部部分与第五基部部分及第六基部部分相对并间隔开;第十三板部分,所述第十三板部分从第七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第十三板部分联接到第九板部分和第十一板部分;以及第十四板部分,所述第十四板部分从第七基部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第十四板部分与第十三板部分相对,第十四板部分联接到第十板部分和第十二板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还包括:
第一联接撑条,所述第一联接撑条联接第一支柱和第一后板;以及
第二联结撑条,所述第二联结撑条联接第三支柱和第一后板,其中
第一联接撑条和第二联接撑条引导片材盒的滑动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还包括: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配置成与第二后板一起支撑光导体,支撑构件联接到第二支柱和第四支柱。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
片材盒,所述片材盒配置成容纳片材;
第一传送辊,所述第一传送辊配置成传送从片材盒进给的片材;
第二传送辊,所述第二传送辊配置成传送由第一传送辊传送的片材;以及
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配置成在由第二传送辊传送的片材上形成图像。
CN202110514174.XA 2020-05-15 2021-05-12 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36718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6346 2020-05-15
JP2020086346A JP7532084B2 (ja) 2020-05-15 2020-05-15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1809A true CN113671809A (zh) 2021-11-19
CN113671809B CN113671809B (zh) 2023-11-24

Family

ID=75639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4174.XA Active CN113671809B (zh) 2020-05-15 2021-05-12 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72364B2 (zh)
EP (1) EP3910423B1 (zh)
JP (1) JP7532084B2 (zh)
CN (1) CN11367180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776A (zh) * 1996-01-31 1997-10-22 佳能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处理暗盒及电摄影成像设备
US6580886B1 (en) * 2002-01-30 2003-06-17 Xerox Corporation Module to module attaching and securing apparatus
CN102256032A (zh) * 2010-03-30 2011-11-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上部单元外壳的开关装置
US20130195503A1 (en) * 2012-01-31 2013-08-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60195844A1 (en) * 2015-01-06 2016-07-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rame for form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fr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16678B2 (ja) 1998-08-27 2006-08-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等の静音化機構
JP3586115B2 (ja) 1998-09-04 2004-11-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支持構造体
JP2003258447A (ja) 2002-03-01 2003-09-12 Kiyokuni Sangyo Kk 筐 体
JP3964396B2 (ja) 2004-01-20 2007-08-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支持構造体
JP4683142B2 (ja) * 2008-07-17 2011-05-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70101B2 (ja) * 2009-11-27 2013-12-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95606B2 (ja) 2012-06-28 2015-04-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105364B (zh) 2013-04-07 2017-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机柜及具有该机柜的机柜组
JP6494246B2 (ja) 2014-10-30 2019-04-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07709A (ja) 2016-05-20 2017-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10761B2 (ja) 2016-06-21 2021-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59038B2 (ja) 2016-07-12 2021-04-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29156B2 (ja) 2017-07-28 2021-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軸受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32481A (ja) 2017-08-09 2019-0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42126A (ja) 2018-09-10 2020-03-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776A (zh) * 1996-01-31 1997-10-22 佳能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处理暗盒及电摄影成像设备
US6580886B1 (en) * 2002-01-30 2003-06-17 Xerox Corporation Module to module attaching and securing apparatus
CN102256032A (zh) * 2010-03-30 2011-11-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上部单元外壳的开关装置
US20130195503A1 (en) * 2012-01-31 2013-08-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60195844A1 (en) * 2015-01-06 2016-07-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rame for form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fr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56903A1 (en) 2021-11-18
EP3910423A1 (en) 2021-11-17
EP3910423B1 (en) 2023-06-07
US11372364B2 (en) 2022-06-28
CN113671809B (zh) 2023-11-24
JP2021179580A (ja) 2021-11-18
JP7532084B2 (ja) 202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0442B2 (en) Frame for form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frame
EP2333619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10063946A1 (en) Metal fram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87704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exposure support member
US2016018783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8025989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rame
US9411301B2 (en) Fram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3471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wo-part frame having grips
US960915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rojection to regulate an attitude between two casings when a load is applied
CN113671809B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160209801A1 (en) Fr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20082989A1 (en) Metal fram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2664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2210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735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2485989A (zh) 成像设备
JP20080583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21762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958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047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7958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枠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20086293A1 (en) Metal fram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8136365A (ja) 装置フレー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016665B2 (ja) 支持体、及び支持体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シート搬送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JP20200913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