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60387A - 图像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60387A
CN113660387A CN202110435846.8A CN202110435846A CN113660387A CN 113660387 A CN113660387 A CN 113660387A CN 202110435846 A CN202110435846 A CN 202110435846A CN 113660387 A CN113660387 A CN 113660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ensity
processing
value
imag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358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下村健二
川岛正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so Kaga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so Kaga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838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17843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293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17850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so Kagaku Corp filed Critical Riso Kaga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660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03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9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halftone scree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58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e.g. colour misregistration cor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具备:图像数据受理部(11),其受理图像数据;以及印刷数据生成部(17),其针对图像数据实施半色调处理来至少变换为3值以上的数据,从而生成多值化数据,其中,印刷数据生成部(17)实施除了构成图像数据的所有像素被变换为最大值的情况以外必定包含零值那样的所述半色调处理。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图像数据实施半色调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一种喷墨印刷装置,该喷墨印刷装置从喷墨头对在搬送路径上搬送的印刷介质喷出墨来进行印刷处理。
在这种喷墨印刷装置中,由于在喷墨头的正下方搬送印刷介质而产生气流。
另外,当从喷墨头的喷嘴连续喷出墨时,其墨液滴伴有自身气流地喷出,该自身气流如同壁一样发挥作用,遮蔽上述的印刷介质的搬送所产生的气流。而且,有时因搬送印刷介质而产生的气流与自身气流的壁碰撞,从而气流非常紊乱。由于该紊乱气流,会导致从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偏离期望的位置,由此,有时产生被称为所谓的风纹不均匀的浓度不均匀。
作为对该浓度不均匀进行校正的方法,在日本特开2016-013645号公报中提出了以下方法:在图像数据为高分辨率且浓度为规定范围的情况下,根据自身气流的产生程度将图像数据的分辨率变换为低分辨率,来使风纹的不均匀不显眼。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图像数据本来就为低分辨率的情况下,无法应用日本特开2016-013645号公报所记载的方法。另外,在日本特开2016-013645号公报所记载的方法中,存在以下那样的问题:在被变换为低分辨率的区域中,墨的液滴尺寸变大,因此粒状性下降,并且在将图像数据的分辨率切换为低分辨率的边界区域会产生色调跳跃。色调跳跃是指本来平滑的渐变部分的层次急剧地变化从而看起来呈条纹模样的现象。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招致粒状性的下降、色调跳跃从而即使是低分辨率的图像数据也能够抑制风纹不均匀的图像处理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具备:图像数据受理部,其受理图像数据;以及印刷数据生成部,其针对图像数据实施半色调处理来至少变换为3值以上的数据,从而生成多值化数据,其中,印刷数据生成部实施除了构成图像数据的所有像素被变换为最大值的情况以外必定包含零值那样的半色调处理,来作为包括抑制印刷图像的浓度不均匀的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在对图像数据实施半色调处理来至少变换为3值以上的数据从而生成多值化数据时,以除了构成图像数据的所有像素被变换为最大值的情况以外必定包含零值的方式实施半色调处理,由此抑制浓度不均匀,因此不会招致粒状性的下降、色调跳跃,从而即使是低分辨率的图像数据也能够抑制风纹不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使用了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印刷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使用了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印刷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说明通常的半色调处理的概念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去1滴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的概念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的运算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的具体的运算处理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的具体的运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进行第二实施方式的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的图像处理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基于Floyd-Steinberg(弗洛伊德-斯坦伯格)法的二值误差扩散处理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与Floyd-Steinberg法等效的二值误差扩散处理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印刷数据生成部中的多值误差扩散处理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的运算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图10所示的图像处理部的变形例的结构的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用于进行白色像素密度调整的浓度变换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在二值误差扩散处理中进行白色像素密度的调整的方法的图。
图18是示出对单色的渐变图像实施了现有的多值误差扩散处理所得到的结果的图。
图19是示出对单色的渐变图像实施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半色调处理所得到的结果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墨印刷装置;10:图像处理部;11:图像数据受理部;12:颜色变换部;13:彩色模式信息获取部;14:用纸种类信息获取部;15:K成分墨量信息计算部;16:明度计算部;17:印刷数据生成部;18:二值误差扩散处理部;19:白色像素密度调整部;20:头驱动控制部;30:喷墨头部;40:搬送部;50: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使用了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印刷装置1。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印刷装置1的概要结构图。
喷墨印刷装置1基于从计算机输出的图像数据或从原稿读取装置输出的图像数据,对印刷用纸喷出墨来进行印刷处理。如图1所示,喷墨印刷装置1具备图像处理部10、头驱动控制部20、喷墨头部30、搬送部40以及控制部50。
图像处理部10受理从计算机或原稿读取装置输出的图像数据,对该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处理部10相当于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图像处理部1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和半导体存储器等。此外,图像处理部10的CPU和半导体存储器既可以与后述的控制部50是共通的,也可以独立地设置。
图像处理部10执行预先存储于半导体存储器或硬盘等存储介质中的图像处理程序,并且使电气电路进行动作,由此进行后述的各部的处理。
如图2所示,图像处理部10具备图像数据受理部11、颜色变换部12、彩色模式信息获取部13、用纸种类信息获取部14、K成分墨量信息计算部15、明度计算部16以及印刷数据生成部17。
图像数据受理部11受理从计算机或原稿读取装置输出的RGB形式的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输出到颜色变换部12。
颜色变换部12将RGB形式的图像数据变换为CMYK形式的图像数据。
彩色模式信息获取部13基于图像数据来获取表示是进行彩色印刷还是进行黑白印刷的彩色模式信息。关于彩色模式信息,既可以获取从计算机输出的包含上述图像数据的印刷作业中设定的信息,也可以获取在设置于喷墨印刷装置1的操作面板(省略图示)中由用户设定输入的信息。或者,还可以基于CMYK形式的图像数据中包含的颜色成分自动识别来获取。
用纸种类信息获取部14获取被实施基于图像数据的印刷处理的印刷用纸的种类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渗墨程度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印刷用纸的信息。具体地说,例如获取普通纸的信息和亚光纸的信息。在普通纸与亚光纸中,普通纸的渗墨程度比亚光纸的渗墨程度大。即,亚光纸是渗墨程度为阈值以下的印刷用纸,普通纸是渗墨程度比阈值大的印刷用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获取亚光纸和普通纸的信息,但是不限于此,作为渗墨程度为阈值以下的印刷用纸的种类,也可以获取亚光纸以外的印刷用纸的信息。另外,作为渗墨程度比阈值大的印刷用纸,也可以获取普通纸以外的印刷用纸的信息。
K成分墨量信息计算部15基于CMYK形式的图像数据中的K(黑色)成分的图像数据,来计算K成分的墨量信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计算构成K成分的图像数据的所有像素值的合计来作为K成分的墨量信息。
明度计算部16基于CMYK形式的图像数据中的C(青色)成分、M(品红色)成分以及Y(黄色)成分的图像数据,来计算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明度。本实施方式的明度计算部16例如对构成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的C成分、M成分以及Y成分进行Lab转换,来计算其L值。然后,明度计算部16计算各像素的L值的平均值来作为明度。
印刷数据生成部17基于CMYK形式的图像数据来生成喷墨印刷用的印刷数据,并且进行用于抑制印刷图像的浓度不均匀的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数据生成部17对C成分、M成分、Y成分以及K成分各自的图像数据实施半色调处理,由此生成各颜色的墨滴数据来作为印刷数据。作为半色调处理,例如能够进行使用了抖动法的抖动蒙版处理,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进行基于误差扩散法的半色调处理。此外,墨滴数据是指规定了为形成印刷图像的1个点而从喷墨头的1个喷嘴喷出的墨滴的数量的数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数据生成部17在进行半色调处理时,进行用于抑制印刷图像的浓度不均匀的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本实施方式的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是指抑制上述的风纹不均匀的处理。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数据生成部17能够在风纹不均匀的抑制程度不同的多个种类的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之间切换地进行,基于上述的彩色模式信息和用纸种类信息来在这些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之间进行切换。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数据生成部17在风纹不均匀的抑制程度不同的3个种类的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与不进行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而仅进行通常的半色调处理的处理之间进行切换。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风纹不均匀的抑制程度最大的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设为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将风纹不均匀的抑制程度第2大的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设为第二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将风纹不均匀的抑制程度最小的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设为第三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数据生成部17根据彩色模式信息(是彩色印刷还是黑白印刷)与用纸种类信息(是普通纸还是亚光纸)的组合,来切换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
这里,说明如上述那样根据彩色模式信息(是彩色印刷还是黑白印刷)与用纸种类信息(是普通纸还是亚光纸)的组合来切换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理由。首先,在下面的表1中示出不进行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而仅进行了通常的半色调处理的情况下的与各组合对应的风纹不均匀的评价结果。此外,下面的表1所示的风纹不均匀的评价结果“A”意味着风纹的不均匀不显眼,评价结果“B”意味着风纹的不均匀不那么显眼,评价结果“C”意味着风纹的不均匀显眼。即,意味着风纹不均匀按评价结果A、B及C的顺序从不显眼到显眼。
[表1]
Figure BDA0003033015640000061
如表1所示,在印刷用纸的种类为普通纸的情况下,普通纸的渗透的程度大,因此因墨的着落位置的偏离而呈现为条状的风纹的不均匀不显眼,评价结果为“A”。另一方面,在印刷用纸的种类是亚光纸的情况下,亚光纸与普通纸相比渗透的程度小,因此与普通纸相比风纹的不均匀显眼。特别是,黑白印刷的浓淡差比彩色印刷的浓淡差大,因此黑白印刷的风纹不均匀比彩色印刷的风纹不均匀更显眼。因而,作为风纹不均匀的评价结果,在为亚光纸且为彩色印刷的情况下评价结果为“B”,在为亚光纸且为黑白印刷的情况下评价结果为“C”。
与此相对地,例如不论在表1所示的哪个组合的情况下,只要进行上述的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风纹不均匀都会变得不显眼,但是在该情况下,仅就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处理时间而言,就需要数据处理时间,因此印刷处理速度会下降。特别是,在亚光纸的情况下,大多进行高分辨率的印刷,因此所要求的印刷处理速度慢,但是在普通纸的情况下,不是像亚光纸那样的高分辨率的印刷,因此所要求的印刷处理速度快。
在表2中示出以各组合进行了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情况下的所要求的印刷处理速度的达成程度的评价结果。此外,下面的表2所示的印刷处理速度的评价结果“A”意味着能够充分地达成所要求的印刷处理速度,评价结果“B”意味着能够达成所要求的印刷处理速度,评价结果“C”意味着不能充分地达成所要求的印刷处理速度。
[表2]
Figure BDA0003033015640000071
如表2所示,在印刷用纸的种类为普通纸的情况下,与亚光纸相比,所要求的印刷处理速度为高速,因此评价结果为“C”。另一方面,在印刷用纸的种类是亚光纸的情况下,与普通纸相比,所要求的印刷处理速度为低速,因此评价结果为“B”或“A”。在将彩色印刷与黑白印刷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彩色印刷的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处理时间更长,因此评价结果为“B”,在黑白印刷的情况下,评价结果为“A”。
根据表1和表2的评价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如表3所示那样切换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以使风纹不均匀和印刷处理速度这两方的评价结果均为“A”。
[表3]
Figure BDA0003033015640000081
如表3所示,在用纸种类信息为普通纸的情况下,不论彩色模式信息如何,风纹不均匀都不显眼,因此印刷数据生成部17不进行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而仅进行通常的半色调处理。由此,能够使数据处理速度快,因此能够充分地达成所要求的印刷处理速度。
另一方面,例如在用纸种类信息是亚光纸且彩色模式信息为黑白印刷的情况下,风纹不均匀最显眼,因此印刷数据生成部17进行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
另外,在用纸种类信息是亚光纸且彩色模式信息为彩色印刷的情况下,印刷数据生成部17根据K成分的墨量信息和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明度,进行第二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或第三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
此外,在后面详述第一~第三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内容、以及第二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与第三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切换。
另外,图像处理部10不限于进行上述的处理,除此以外还进行伽马校正处理、边缘增强处理等各种公知的图像处理。
头驱动控制部20基于印刷数据生成部17中生成的各颜色的墨滴数据,驱动喷墨头部30来从各颜色的喷墨头的各喷嘴喷出墨。
喷墨头部30具备喷出C、M、Y以及K的各颜色的墨的多个喷墨头。各喷墨头如上所述那样被头驱动控制部20基于各颜色的滴数据进行控制来向印刷介质喷出墨,来在印刷介质上形成图像。
搬送部40具备将印刷介质搬送到喷墨头部30的搬送机构。
控制部5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和半导体存储器等,对喷墨印刷装置1整体进行控制。控制部50执行预先存储于半导体存储器或硬盘等存储介质中的控制程序,并且使电气电路进行动作,由此对喷墨印刷装置1的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
接着,参照图3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印刷装置1的处理的流程。此外,这里以第一~第三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切换为中心进行说明。
首先,从计算机等输出的印刷作业被输入到喷墨印刷装置1,由图像数据受理部11受理印刷作业中包含的RGB形式的图像数据(S10)。
另外,由彩色模式信息获取部13获取印刷作业中设定的彩色模式信息,并且由用纸种类信息获取部14获取印刷作业中设定的用纸种类信息(S12)。
然后,由图像数据受理部11受理到的RGB形式的图像数据被输入到颜色变换部12,并被变换为CMYK形式的图像数据(S14)。
接着,印刷数据生成部17对所输入的CMYK形式的图像数据实施半色调处理来生成各颜色的墨滴数据,但是此时基于彩色模式信息和用纸种类信息来切换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
具体地说,印刷数据生成部17判定彩色模式信息是彩色印刷还是黑白印刷(S16),在是黑白印刷的情况下(S16,黑白),判定用纸种类信息是普通纸还是亚光纸(S18)。然后,在用纸种类信息是亚光纸的情况下(S18,亚光纸),印刷数据生成部17对CMYK形式的图像数据实施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S20),来生成各颜色的墨滴数据。
另一方面,在用纸种类信息为普通纸的情况下(S18,普通纸),印刷数据生成部17不进行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而是对CMYK形式的图像数据实施通常的半色调处理(S22),来生成各颜色的墨滴数据。
另外,在彩色模式信息是彩色印刷的情况下(S16,彩色),印刷数据生成部17判定用纸种类信息是普通纸还是亚光纸(S24)。然后,在用纸种类信息为普通纸的情况下(S24,普通纸),印刷数据生成部17不进行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而是对CMYK形式的图像数据实施通常的半色调处理(S22),来生成各颜色的墨滴数据。
另一方面,当在印刷数据生成部17中判定为用纸种类信息是亚光纸的情况下(S24,亚光纸),在K成分墨量信息计算部15中,基于CMYK形式的图像数据中的K成分的图像数据来计算K成分的墨量信息(S26)。另外,在明度计算部16中,基于CMYK形式的图像数据中的C成分、M成分以及Y成分的图像数据来计算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明度(S26)。
然后,印刷数据生成部17基于K成分的墨量信息和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明度,参照预先设定的表(S28),来切换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下面的表4示出上述表的一例。
[表4]
K成分的墨量信息 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明度 处理内容
80~100 0~100 通常的半色调处理
40~80 0~50 通常的半色调处理
40~80 50~80 第三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
40~80 80~100 第二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
如表4所示,例如在K成分的墨量信息为80~100的情况下,印刷数据生成部17不进行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而是对CMYK形式的图像数据实施通常的半色调处理(S22),来生成各颜色的墨滴数据。在该情况下,K成分的墨量信息大,因此即使是亚光纸,渗透程度也大,风纹不均匀也不显眼,因此不论明度的大小(0~100)如何,都不进行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
另外,例如在K成分的墨量信息为40~80且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明度为0~50的情况下,印刷数据生成部17也不进行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而是对CMYK形式的图像数据实施通常的半色调处理(S22),来生成各颜色的墨滴数据。在该情况下,K成分的墨量信息小,但是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明度低。即,在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明度低的情况下,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墨量处于多的倾向,因此渗墨程度大,且由于浓淡差也处于小的倾向,因此风纹的不均匀不显眼。因而,在该情况下,不进行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
另外,例如在K成分的墨量信息为40~80且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明度为50~80的情况下,印刷数据生成部17实施包含第三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S30),来生成各颜色的墨滴数据。在该情况下,K成分的墨量信息小,且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明度高到某种程度。即,在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明度高到某种程度的情况下,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墨量处于变少的倾向,渗墨程度也不那么大,因此风纹的不均匀显眼到某种程度。因而,在该情况下,进行包含第三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
另外,例如在K成分的墨量信息为40~80且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明度为80~100的情况下,印刷数据生成部17实施包含第二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S32),来生成各颜色的墨滴数据。在该情况下,K成分的墨量信息小,且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明度高。即,在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明度高的情况下,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墨量也处于变少的倾向,渗墨程度也小,因此风纹的不均匀显眼。因而,在该情况下,进行包含第二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
此外,上面的表4所示的与墨量信息同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明度的组合对应的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是一例,不限于此。总之,由于处于墨量信息越小则风纹不均匀越显眼的倾向,并且处于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明度越大则风纹不均匀越显眼的倾向,因此优选的是,墨量信息越小且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明度越大,则实施风纹不均匀的抑制程度越大的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
这样,通过根据K成分的墨量信息与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明度的组合来切换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能够进行与渗墨程度相应的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切换,能够更适当地抑制风纹不均匀。
然后,如上述那样实施规定的半色调处理所生成的各颜色的墨滴数据被从印刷数据生成部17输入到头驱动控制部20。
头驱动控制部20基于所输入的各颜色的墨滴数据来驱动喷墨头部30,以从各颜色的喷墨头的各喷嘴喷出墨来形成印刷图像(S34)。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印刷装置1,获取表示是进行彩色印刷还是进行黑白印刷的彩色模式信息,并且获取印刷用纸的种类的信息,基于获取到的该彩色模式信息和用纸种类信息,来切换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因此能够抑制风纹不均匀来维持图像质量,并且能够达成所要求的印刷处理速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印刷装置1,在受理了表示是渗透性为阈值以下的印刷用纸的信息作为用纸种类信息的情况下实施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因此能够根据对风纹不均匀的产生有影响的渗墨的程度,来切换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彩色模式信息来判定是彩色印刷还是黑白印刷,根据其判定结果来切换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但是在图像数据为单色的颜色的情况下,设为与黑白印刷的情况同样地进行处理。这是因为,在是单色的颜色的情况下,与黑白印刷同样地,与全彩的彩色印刷相比墨量较少,风纹不均匀的产生方式接近黑白印刷。
接着,说明由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数据生成部17进行的通常的半色调处理、以及包含第一~第三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
首先,说明通常的半色调处理。本实施方式的通常的半色调处理与现有的半色调处理同样,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但是参照图4来说明其概念。此外,这里说明对各像素喷出的墨的最大滴数为3滴的情况,但是实际的最大滴数为5滴或7滴等。另外,这里说明的现有的半色调处理是使用了抖动法的半色调处理,是使用了4×4的抖动矩阵的半色调处理。
图4的(1)~(49)是示出对图像数据内的规定的4×4的像素实施了半色调处理所得到的结果的图,示出了打印浓度从最低浓度(零)变化到最大浓度的情况下的半色调处理结果。随着括弧内的序号增加,打印浓度每次增加1级。图4的(1)~(49)的各图的1个网格表示1个像素。
图4的(1)~(17)示出了印刷浓度从零变化到第17级的情况下的半色调处理结果。如图4的(1)~(17)所示,在印刷浓度从零变化到第17级的情况下,每当印刷浓度上升1级,“1”的数据按照抖动矩阵的各抖动阈值的分布而每次追加1个,该“1”的数据表示墨的滴数为“1”。然后,在印刷浓度为17级的情况下,所有像素成为“1”的数据。
接着,如图4的(18)~(33)所示,在印刷浓度从18级到33级中,从所有像素为“1”的数据的状态起,每当印刷浓度上升1级,“2”的数据按照抖动矩阵的各抖动阈值的分布而每次追加1个,该“2”的数据表示墨的滴数为“2”。然后,在印刷浓度为33级的情况下,所有像素成为“2”的数据。
接着,如图4的(34)~(49)所示,在印刷浓度从34级到49级中,从所有像素为“2”的数据的状态起,每当印刷浓度上升1级,“3”的数据按照抖动矩阵的各抖动阈值的分布而每次追加1个,该“3”的数据表示墨的滴数为“3”。然后,在印刷浓度为49级的情况下,所有像素成为“3”的数据。即,所有像素成为最大值(最大滴数)。
如上述那样,在现有的半色调处理的情况下,在印刷浓度为17级的时间点所有像素成为0以外的数据,在印刷浓度为18级以后依次追加“2”或“3”的数据。即,在印刷浓度为17级以后,在像素与像素之间不包含零值,因此始终为打印点密度高的状态,因此为上述的容易因墨喷出而产生自身气流的状态,没有抑制风纹不均匀的效果。然而,与后述的包含第一~第三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相比,是运算简略的处理,因此运算处理速度快。
此外,对于4滴以后的4以上的数据,也与上述同样,每当打印浓度上升1级就追加1个。
以上是使用了抖动矩阵的通常的半色调处理的说明。
接着,说明包含第三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
第三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如上述那样是浓度不均匀的抑制程度最小的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三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进行所谓的去1滴处理。去1滴处理是使作为最小滴的1滴的数据不包含于墨滴数据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施上述的通常的半色调处理时,仅对K成分的墨滴数据进行去1滴处理。像这样仅对K成分的墨滴数据实施去1滴处理是因为K成分对风纹不均匀造成的影响最大,并且为了使数据处理速度高速化。
作为去1滴处理的方法,例如单纯地通过将墨滴数据中包含的1滴的墨滴数据设为“0”,来删除1滴的墨滴数据即可。另外,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5所示,在规定的像素的墨滴数据为1滴的墨滴数据的情况下,将该1个像素的墨滴数据变换为“0”和“2”的2个像素的墨滴数据,由此删除1滴的墨滴数据。此外,图5所示的1个方形表示1个像素,1个方形内的数值表示墨滴数据的滴数。
通过如上述那样将“1”的墨滴数据变换为“0”和“2”的2个像素的墨滴数据,能够删除墨液滴的量少且容易发生着落偏离的1滴的墨数据,因此能够抑制风纹不均匀。另外,能够维持实质上同等的浓度。此外,作为去1滴处理的方法,不限于上述的方法,能够使用其它公知的方法。
以上是包含第三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的说明。
接着,说明包含第二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
第二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如上述那样是浓度不均匀的抑制程度仅次于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进行所谓的去2滴处理。去2滴处理是使1滴和2滴的数据不包含于墨滴数据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施上述的通常的半色调处理时,仅对K成分的墨滴数据进行去2滴处理。
作为去2滴处理的方法,例如单纯地通过将墨滴数据中包含的1滴和2滴的墨滴数据设为“0”,来删除1滴和2滴的墨滴数据即可。另外,不限于此,与去1滴处理同样地,也可以是,在规定的像素的墨滴数据是1滴的墨滴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将该1个像素的墨滴数据变换为“0”和“2”的2个像素的墨滴数据,来删除1滴的墨滴数据,并且通过将2滴的墨滴数据变换为“0”和“3”的2个像素的墨滴数据,来删除2滴的墨滴数据。
通过如上述那样将“1”和“2”的墨滴数据变换为“0”和“3”的2个像素的墨滴数据,能够删除墨液滴量少且容易发生着落偏离的1滴和2滴的墨数据,因此能够相比于第三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而言进一步抑制风纹不均匀。另外,能够维持实质上同等的浓度。此外,作为去2滴处理的方法,不限于上述的方法,能够使用其它公知的方法。
以上是包含第二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的说明。
如上述那样,在受理了表示是彩色印刷的信息作为彩色模式信息且受理了亚光纸作为用纸种类信息的情况下,仅对K成分进行包括去1滴处理或去2滴处理的半色调处理,因此能够通过比后述的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更简易的处理来抑制风纹不均匀,能够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因此能够充分地达成所要求的印刷处理速度。
接着,说明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
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如上述那样是浓度不均匀的抑制程度最大的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首先,参照图6来说明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的概念。此外,这里也是说明对各像素喷出的墨的最大滴数为3滴的情况,但是实际的最大滴数为5滴或7滴等。另外,这里说明的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也是使用了4×4的抖动矩阵的半色调处理。
图6的(1)~(37)是示出对图像数据内的规定的4×4的像素实施了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所得到的结果的图,示出了印刷浓度从最低浓度(零)变化到最大浓度的情况下的半色调处理结果。随着括弧内的序号增加,印刷浓度每次增加1级。此外,这里,为了易于理解说明,设想4×4的像素全部为相同浓度。
在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中,首先,与印刷浓度的增加相应地依次追加墨滴数“1”,但是在残留有零值的状态停止追加“1”的数据。即,在零值的像素的数量变为规定的像素数的等级而停止追加“1”的数据。
接着,与印刷浓度的增加相应地依次追加“2”的数据,但是此时以与配置“1”的数据时的配置规则相同的规则来配置。然后,在残留有零值的状态停止追加“2”的数据。进一步与印刷浓度的增加相应地依次追加“3”的数据,但是此时以与配置“2”的数据时的配置规则相同的规则来配置。然后,在印刷浓度变为最大浓度之前设为残留有零值的状态,在印刷浓度为最大浓度的时间点所有像素成为最大值(“3”的数据)。以下,参照图6来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6的(1)~(9)示出了印刷浓度从零变化到第9级的情况下的半色调处理结果。如图6的(1)~(9)所示,在印刷浓度从零变化到第9级的情况下,每当浓度上升1级,“1”的数据按照抖动矩阵的各抖动阈值的分布而每次追加1个,该“1”的数据表示墨的滴数为“1”。然后,如上述那样在残留有零值的状态停止追加“1”的数据,这里是在印刷浓度为9级的时间点停止追加“1”的数据。关于停止追加“1”的数据的印刷浓度,不限于9级,能够设定为能够抑制风纹不均匀的等级。
接着,如图6的(10)~(21)所示,在印刷浓度从10级到21级中,“1”或“0”的数据被置换为“2”的数据。
首先,如图6的(10)~(17)所示,在印刷浓度从10级到17级中,例如使用与印刷浓度从零变化到9级的情况下的“0”的数据的配置规则相同的配置规则,来将“1”的数据置换为“2”的数据。由此,能够在维持9级的零值的数量的状态下将“1”的数据置换为“2”的数据。因而,能够设为维持了风纹不均匀的抑制效果的状态,并且能够使印刷浓度层次平滑,因此能够抑制色调跳跃。色调跳跃是指本来平滑的渐变部分的层次急剧地变化从而看上去呈条纹模样的现象。
接着,如图6的(18)~(21)所示,在印刷浓度从18级到21级中,按照抖动矩阵的各抖动阈值的分布来将“0”的数据置换为“2”的数据。然后,在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中,如上述那样在残留有零值的状态停止追加“2”的数据,但是这里是在印刷浓度为21级的时间点停止追加“2”的数据。关于停止追加“2”的数据的印刷浓度,不限于21级,能够设定为能够抑制风纹不均匀的等级。
此外,能够使停止追加“2”的数据的时间点的零值的数量少于上述的停止追加“1”的数据的时间点的零值的数量。这是由于,随着墨滴数增加,墨液滴的尺寸变大,由此在印刷面上墨点间的间隙小或者重合,因此即使受到气流的影响而着落位置偏离,也不易产生风纹不均匀。
而且,通过像这样使停止追加“2”的数据的时间点的零值的数量少于停止追加“1”的数据的时间点的零值的数量,即通过以多值化数据越大则使多值化数据整体中包含的零值的比例越少的方式实施半色调处理,能够增加印刷浓度层次,能够提高印刷图像的图像质量。
接着,如图6的(22)~(37)所示,在印刷浓度从22级到37级中,“2”或“0”的数据被置换为“3”的数据。
首先,如图6的(22)~(33)所示,在印刷浓度从22级到33级中,从维持了21级的“2”的数据的状态起,例如使用与印刷浓度从10级变化到21级的情况下的“2”的数据的配置规则相同的配置规则,来将“2”的数据置换为“3”的数据。由此,能够在维持了21级的零值的数量的状态下将“2”的数据置换为“3”的数据。因而,能够设为维持了风纹不均匀的抑制效果的状态,并且能够使印刷浓度层次平滑,因此能够抑制色调跳跃。
接着,如图6的(34)~(37)所示,在印刷浓度从34级到37级中,按照抖动矩阵的各抖动阈值的分布,来将“0”的数据置换为“3”的数据。然后,在印刷浓度成为最大浓度之前,设为残留有零值的状态,在印刷浓度为最大浓度的时间点所有像素成为最大值(“3”的数据)。
如图6的(1)~(3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数据生成部17在进行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时,以除了构成图像数据的所有像素被变换为最大值的情况(图6的(37)的情况)以外必定包含零值的方式实施半色调处理。由此,能够设为与现有的半色调处理相比打印点密度更低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上述的因墨喷出而产生自身气流,能够抑制风纹不均匀。此外,通过实验确认了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相比于包含去1滴处理的半色调处理及包含去2滴处理的半色调处理而言更具有风纹不均匀的抑制效果。
另外,优选的是,如图6的(1)~(9)示出的那样,在将“0”的数据变换为“1”的数据时,使“0”的数据的像素与“1”的数据的像素邻接,使得“1”的数据的像素在上下左右方向上不会有2个像素以上连续。但是,关于“0”的数据和“1”的数据的配置,取决于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的浓度。因此,例如在半色调处理中,也可以在使用抖动矩阵来将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变换为“0”和“1”的数据之后,还进行以下处理:检测“1”的数据在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上连续2个像素以上的部分,将检测到的该部分的“1”的数据变换为“0”的数据。由此,使得“1”的数据的像素在上下左右方向上不会有2个像素以上连续。由此,能够不取决于图像数据地维持打印点密度低的状态。
接着,参照图7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的运算处理的概要。此外,图7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除了S46的墨滴数据的具体的运算处理以外,与上述的通常的半色调处理也是同样的。
首先,印刷数据生成部17将构成图像数据的像素的y坐标设定为y=0(S40),将x坐标设定为x=0(S42)。此外,构成图像数据的像素的x坐标和y坐标的初始值为零。
然后,获取在S40和S42中设定的x坐标和y坐标的位置的像素的浓度数据data[x][y]、以及与该x坐标和y坐标的位置相对应的抖动矩阵Dth的抖动阈值dth(S44)。例如通过计算将data[x][y]的x坐标除以抖动矩阵Dth的x方向上的尺寸而得到的余数、以及将y坐标除以抖动矩阵的y方向上的尺寸而得到的余数,来求出抖动矩阵Dth中的抖动阈值dth的位置。此外,在后面详述抖动矩阵Dth和抖动阈值dth。
然后,印刷数据生成部17使用在S44中求出的浓度数据data[x][y]和抖动阈值dth来执行运算处理,由此计算与浓度数据data[x][y]相对应的墨滴数据(S46)。此外,在后面详述这里的具体的运算处理。
接着,印刷数据生成部17将x坐标加1(S48),在该x的值小于图像数据的x方向上的尺寸(x_size)的情况下(S50:是),重复进行S44~S48的处理。
然后,在S50中为x≥x_size的情况下(S50:否),印刷数据生成部17将y坐标加1(S52),在该y的值小于图像数据的y方向上的尺寸(y_size)的情况下(S54:是),重复进行S42~S52的处理。
然后,在S54中y≥y_size的时间点(S54:否),印刷数据生成部17结束处理。由此,能够针对构成图像数据的所有像素求出墨滴数据。
接着,具体地说明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中的图7的S46的运算处理。这里,将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的浓度数据设为0~255,并设为如图6示出的那样通过实施半色调处理来变换为0~3的墨滴数据。
首先,说明在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中使用的浓度阈值Th和抖动矩阵Dth。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将0~255的浓度范围划分为3个范围。将该划分的边界的值设为浓度阈值Th[0]、Th[1]、Th[2]、Th[3]。Th[0]=0,Th[3]=255。Th[1]是用于决定通过半色调处理追加“1”的数据的印刷浓度范围的值,是用于决定图6中所示的从0级到9级的印刷浓度范围的值。即,是停止追加“1”的数据的印刷浓度。例如被设定为Th[1]=30。在使Th[1]大的情况下,“1”的数据的密度变高,即打印点密度变高,产生风纹不均匀,在使Th[1]小的情况下,不再产生风纹不均匀,但是小的点变少,颗粒感变大,因此Th[1]要通过实验等设定为取得了风纹不均匀与颗粒感之间的平衡的值。
Th[2]是用于决定通过半色调处理追加“2”的数据的印刷浓度范围的值,是用于决定图6中所示的从10级到21级的印刷浓度范围的值。即,是停止追加“2”的数据的印刷浓度。例如被设定为Th[2]=110。关于Th[2],也与Th[1]同样,要通过实验等设定为取得了风纹不均匀与颗粒感之间的平衡的值。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Th[0]~Th[1]设为浓度范围指标m=0,将Th[1]~Th[2]设为浓度范围指标m=1,将Th[2]~Th[3]设为浓度范围指标m=2。关于浓度范围指标m=0~2,在后面的具体的运算处理的说明中使用。
接着,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图像数据的3个浓度范围相应地,使用3个抖动矩阵Dth[1]、Dth[2]以及Dth[3]来进行半色调处理。
抖动矩阵Dth[1]是将第一浓度范围0~105的图像数据通过半色调处理变换为“0”或“1”的数据的抖动矩阵。抖动矩阵Dth[1]是通过用第一浓度范围0~105的浓度值将由蓝噪声蒙版形成的抖动矩阵标准化而获取的。例如在将由蓝噪声蒙版形成的抖动矩阵的1个阈值设为dth、将抖动矩阵Dth[1]的对应的1个阈值设为dth[1]的情况下,通过下面的式子来进行计算。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使用由蓝噪声蒙版形成的抖动矩阵,但是也可以使用网点型的抖动矩阵。
dth[1]=(第一标准化值×dth)/256
另外,上式的第一标准化值是用于控制点变密的速度的值。例如当将第一标准化值设为256时,在dth为10、100的情况下,dth[1]为10、100,但是当将第一标准化设为128时,dth[1]变为5、50,比阈值小,更易于被打印。也就是说,这意味着,第一标准化值越小,则变密的速度越快。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105作为第一标准化值。
抖动矩阵Dth[2]是将第二浓度范围30~135的图像数据通过半色调处理来变换为“2”的数据的抖动矩阵。抖动矩阵Dth[2]是通过用第二浓度范围30~135的浓度值将由蓝噪声蒙版形成的抖动矩阵标准化而获取的。例如在将由蓝噪声蒙版形成的抖动矩阵的1个阈值设为dth、将抖动矩阵Dth[2]的对应的1个阈值设为dth[2]的情况下,通过下面的式子来进行计算。此外,第二标准化值的意义与第一标准化值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105作为第二标准化值。
dth[2]=(第二标准化值×dth)/256
抖动矩阵Dth[3]是将第三浓度范围105~255的图像数据通过半色调处理来变换为“3”的数据的抖动矩阵。抖动矩阵Dth[3]是通过用第三浓度范围105~255的浓度值将由蓝噪声蒙版形成的抖动矩阵标准化而获取的。例如在将由蓝噪声蒙版形成的抖动矩阵的1个阈值设为dth、将抖动矩阵Dth[3]的对应的1个阈值设为dth[3]的情况下,通过下面的式子来进行计算。此外,第三标准化值的意义与第一标准化值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第三标准化值=255-Th[2]。通过设为这样的值,能够在浓度数据为255时设为“3”的墨滴的满印数据。
dth[3]=(第三标准化值×dth)/256
另外,在图8中,示出了被变换为“0”和“1”的墨滴数据的区域(0、1滴区域)、被变换为“0”、“1”及“2”的墨滴数据的区域(0、1、2滴区域)、被变换为“0”和“2”的墨滴数据的区域(0、2滴区域)、被变换为“0”、“2”及“3”的墨滴数据的区域(0、2、3滴区域)、以及被变换为“0”和“3”的墨滴数据的区域(0、3滴区域)。
接着,参照图9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使用了上述的浓度阈值Th[0]~Th[3]和抖动矩阵Dth[1]~[3]的半色调处理。
首先,印刷数据生成部17获取构成图像数据的规定的像素的浓度数据,决定该浓度数据data属于上述的浓度范围指标m=0~2中的哪一个(S60)。具体地说,决定满足Th[m]≤data<Th[m+1]的m。
接着,印刷数据生成部17计算上述的dth[1]~dth[3](S62)。
然后,在S64中所决定的m的值为零的情况下(S64:是),将该像素的浓度数据data与同该像素对应的位置的抖动矩阵Dth[1]的抖动阈值dth[1]进行比较,在data>dth[1]的情况下(S66:是),将该像素的墨滴数据设为“1”(S68)。
另一方面,在data≤dth[1]的情况下(S66:否),将该像素的墨滴数据设为“0”(S70)。
另外,在S64中所决定的m的值不为零的情况下(S64:否),印刷数据生成部17将从该像素的浓度数据data减去Th[m]所得到的值(data-Th[m])与同该像素对应的位置的抖动矩阵Dth[m+1]的抖动阈值dth[m+1]进行比较(S72)。此外,data-Th[m]是用于将像素的浓度数据设为以Th[m]为基准的输入数据的运算。
然后,在该输入数据大于dth[m+1]的情况下(S72:是),印刷数据生成部17将该像素的墨滴数据设为m+1(S74)。
具体地说,例如在m为1的情况下,印刷数据生成部17将data-Th[1]与dth[2]进行比较。然后,在data-Th[1]大于dth[2]的情况下,将该像素的墨滴数据设为2。由此,配置图6的(10)~(21)所示的“2”的数据。
另一方面,在S72中data-Th[m]≤dth[m+1]的情况下(S72:否),将同上述像素对应的位置的抖动矩阵D[m]的抖动阈值dth[m]与Th[m]-Th[m-1]进行比较(S76)。
这里,关于Th[m]-Th[m-1],例如在m=1时为Th[1]-Th[0],表示如图6的(1)~(9)所示那样从开始追加“1”的数据起到停止追加“1”的数据为止的浓度区间。然后,如图6的(10)~(17)所示,“2”的数据需要配置于与“1”的数据的位置相同的场所,而这通过基于S72的条件配置“2”的数据来实现。
然而,在未满足S72的条件的情况下,需要保持Th[1]时间点的浓度。因而,在S72中未配置“2”的数据的情况下,需要在Th[1]时间点配置了“1”的数据的场所配置“1”的数据。
因此,在S72中未配置“2”的数据的情况下,在S76的比较式中“1”的数据用的抖动阈值dh[1]小于停止追加“1”的数据的浓度的情况下,配置“1”的数据(S78)。这是由于,在抖动阈值dh[1]小于Th[1]-Th[0]的情况下,表示在该位置已经配置有“1”的数据。
另一方面,在S76的比较式中dth[m]≥Th[m]-Th[m-1]的情况下,将上述像素的墨滴数据设为0(S80)。
由此,在是图像数据的像素的浓度数据为m=1的浓度区间的情况下,能够变换为“0”、“1”或“2”的数据。即,能够使“0”的数据混在一起,并且能够使印刷浓度变化平滑。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m=1的情况,但是在m=2的情况下也进行基于S72和S76的比较式的处理,由此能够将m=2的浓度区间的浓度数据变换为“0”、“2”或“3”的数据。即,能够使“0”的数据混在一起,并且能够使印刷浓度变化平滑。
以上是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的说明。
接着,说明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的其它实施方式。此外,将包含上述的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设为第一实施方式,将后述的其它实施方式设为第二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如上述那样进行使用了抖动法的半色调处理,但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进行使用了多值误差扩散法的半色调处理。在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使用了抖动法的半色调处理的情况下,需要用于存储抖动矩阵的存储器容量。例如在使用256×256的抖动矩阵的情况下,需要64k字节的存储器容量。与此相对地,多值误差扩散处理无需存储抖动矩阵,因此能够削减存储器容量,另外,还能够用简易的硬件来实现该运算处理,因此能够削减硬件整体。此外,在后面详述多值误差扩散处理所需的存储器容量。
图10是示出进行第二实施方式的包含第一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的图像处理部10的结构的框图。图10所示的印刷数据生成部17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以除了构成图像数据的所有像素被变换为最大值(最大滴数)的情况以外必定包含零值的方式实施半色调处理,但是为了进行这种半色调处理,图10所示的图像处理部10具备二值误差扩散处理部18。而且,图10所示的印刷数据生成部17基于二值误差扩散处理部18的处理结果,来进行多值误差扩散处理,由此如上述那样进行必定包含零值的半色调处理。
在印刷数据生成部17进行半色调处理之前,二值误差扩散处理部18对C、M、Y以及K的各图像数据实施二值误差扩散处理。作为二值误差扩散处理,例如已知如图11所示那样的基于使用了扩散系数的Floyd-Steinberg法的二值误差扩散处理,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等效的方法来实施二值误差扩散处理。如图11所示,Floyd-Steinberg法是对周边像素乘以扩散系数来将在关注像素产生的误差分散的方法,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使用将周边像素的误差乘以扩散系数来分配给关注像素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对关注像素分配的误差err_bin用下面的式子来表达。此外,下面的式子中的err_mem0[]是保存有关注像素的行的前1行的误差的存储器,err_pre是关注像素的前1个像素的误差,err_mem1[]是用于保存关注像素的行的下1行所使用的误差的存储器。
err_bin=err_mem0[x-1]*1/16+err_mem0[x]*3/16+err_mem0[x+1]*5/16+err_pre*7/16
而且,当将关注像素的浓度数据设为D时,分配了误差后的像素数据Derr用下面的式子来表达。
Derr=D+err_bin
而且,在Derr>127的情况下,判定为黑色,将其量化值设为255。另一方面,在Derr≤127的情况下,判定为白色,将其量化值设为0。
然后,计算err=Derr-量化值,设为err_mem1[x]=err,并设为err_pre=err。
通过上述那样的运算处理进行二值误差扩散处理,由此,作为硬件,用err_mem0[]和err_mem1[]的合计2行的存储器即可。另外,如果使误差的保存时机(timing)错开,则能够在读出了误差后的err_mem0[]的使用完成区域中回写关注像素的误差,因此实质上用1行的存储器即可。此外,关于被分配给第1行(y=0)的像素的误差,预先设定即可。
而且,二值误差扩散处理部18对C、M、Y以及K的图像数据分别实施二值误差扩散处理,其结果是,对被判定为白色的像素、即量化值为0的像素附加白色像素标志。
而且,印刷数据生成部17在进行基于多值误差扩散处理的半色调处理时,将在二值误差扩散处理部18中被判定为白色的像素必定设为零值。下面,说明印刷数据生成部17中的多值误差扩散处理。
与二值误差扩散处理同样地,印刷数据生成部17使用量化阈值来将各像素的浓度数据量化,根据其量化值和浓度数据来计算误差。
具体地说,当将量化值设为q[i]、将量化阈值设为q_th[i]、将各像素的浓度数据设为D时,在最大滴数为maxdrop=3的情况下,例如能够如图13所示那样设定各值。
而且,与二值误差扩散处理同样地,当将从周边像素分配给关注像素的误差设为err_mlt时,通过下面的式子来求出用于决定使用图13所示的量化阈值q_th[0]~q_th[2]中的哪一个的i的值。此外,INT()是将小数点以下舍去来返回不超过原来数字的最大的整数的函数。
i=INT((D+err_mlt)*maxdrop/255)
例如在如图13所示那样D+err_mlt=150的情况下,通过下面的式子来运算i,从而i为1。
i=INT(150*3/255)=INT(1.76)=1
此时,量化阈值使用q_th[1]=127,D+err_mlt=150被量化为q[1]=85或q[2]=170,但是由于D+err_mlt=150大于q_th[1]=127,因此量化值为q[2]=170。然后,多值化数据(墨滴数据)成为与q[2]=170对应的“2”。
更具体地说,首先,在计算出上述的Derr之后,计算i的值。然后,在i>maxdrop的情况下,设定为i=maxdrop。然后,在i=maxdrop的情况下,量化值为q[maxdrop],多值化数据为maxdrop。
在不为i=maxdrop的情况下,针对该像素,确认是否被附加有白色像素标志,在附加有白色像素标志的情况下,计算出零作为该像素的量化值,多值化数据也为零。此外,针对如上述那样附加有白色像素标志的像素,量化值为零,但是由于用周边像素补偿输入浓度与量化值零的误差,因此在误差扩散的特征上浓度不会变低。
另一方面,在未被附加白色像素标志的情况下,在Derr>q_th[i]的情况下,计算出q[i+1]作为量化值,多值化数据为i+1。在Derr≤q_th[i]的情况下,计算出q[i]作为量化值,多值化数据为i。
接着,参照图14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使用了上述的多值误差扩散处理的半色调处理的运算处理的流程。
首先,印刷数据生成部17将构成图像数据的像素的y坐标设定为y=0(S90),将x坐标设定为x=0(S92)。此外,构成图像数据的像素的x坐标和y坐标的初始值为零。
然后,对在S90和S92中设定的x坐标和y坐标的位置的像素的浓度数据实施二值误差扩散处理(S94)。然后,在被判定为白色的情况下,对该像素附加白色像素标志(S96)。
接着,对在S90和S92中设定的x坐标和y坐标的位置的像素的浓度数据实施多值误差扩散处理,计算该像素的多值化数据(S98)。在多值误差扩散处理时,如上述那样参照在S96中附加的白色像素标志。
接着,印刷数据生成部17将x坐标加1(S100),在该x的值小于图像数据的x方向上的尺寸(x_size)的情况下(S102:是),重复进行S94~S100的处理。
然后,在S102中x≥x_size的情况下(S102:否),印刷数据生成部17将y坐标加1(S104),在该y的值小于图像数据的y方向上的尺寸(y_size)的情况下(S106:是),重复进行S92~S104的处理。
然后,在S106中y≥y_size的时间点(S106:否),印刷数据生成部17结束处理。由此,能够针对构成图像数据的所有像素求出多值化数据(墨滴数据)。
接着,说明使用了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值误差扩散处理的半色调处理的变形例。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使用了多值误差扩散处理的半色调处理中,进行二值误差扩散处理来对被判定为白色的像素附加白色像素标志,针对该像素,强制性地将多值化数据设为零,但是例如针对浓度亮的部分,白色像素的密度原本就高,因此在进行了上述那样的处理的情况下,导致几乎所有像素的多值化误差扩散处理的量化值变为零。在成为这种状态的情况下,在多值化误差扩散处理的过程中,量化值变为零的像素的误差累积,导致在能够打印的区域急剧地成为大的量化值。例如在浓度亮的部分,希望使0滴和1滴混在一起,但是会变成0滴和3滴混在一起,导致印刷图像的粒状性变差。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在二值误差扩散处理后,使白色像素的密度不会变得过高。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部10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图。如图15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部10的变形例中,还具备白色像素密度调整部19。
白色像素密度调整部19对所输入的C、M、Y以及K的各图像数据实施作为白色像素密度调整处理的浓度变换处理。具体地说,如图16所示,白色像素密度调整部19对各图像数据实施如下的浓度变换处理:图像数据的输入浓度越亮或越暗,则使被判定为白色的像素的密度越稀疏,在中间浓度使被判定为白色的像素的密度最大。
在图16所示的曲线图中,在中间浓度,将输出浓度控制为足以降低风纹不均匀的白色像素密度,在比中间浓度亮的部分,越亮则与输入浓度相对的输出浓度越暗(白色像素密度越稀疏),在比中间浓度暗的部分,越暗则与输入浓度相对的输出浓度越暗(白色像素密度越稀疏)。此外,浓度变换处理的实现方法既可以是查找表,也可以是规定的线性式等函数。
然后,二值误差扩散处理部18对由白色像素密度调整部19实施了浓度变换处理后的各图像数据实施二值误差扩散处理。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其它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像数据的输入浓度越亮的部分,则使被判定为白色的像素的密度越稀疏,因此能够防止粒状性变差。
另外,作为对二值误差扩散处理后的白色像素的密度进行调整的方法,不限于上述的方法,也可以在二值误差扩散处理部18中对被判定为白色的像素的密度进行调整。
具体地说,将被判定为白色的像素的量化值设为负的值,基于该负的值和被判定为黑色的像素的量化值设定量化阈值,来进行二值误差扩散处理。具体地说,如图17所示,将被判定为白色的像素的量化值设为负的值white_dens(例如-20),基于该负的值white_dens和被判定为黑色的像素的量化值black_dens(255)计算量化阈值(137),来进行二值误差扩散处理。在如上述那样将量化值设为了负的值(-20)的情况下,即使例如输入浓度为0,误差也为输入浓度(0)-量化值(-20)=20,因此对周边像素分配正的误差。也就是说,成为想要使周边像素的浓度变浓的行动,由此白色像素的密度变得稀疏。
通过对比图像数据的中间浓度亮的部分实施这样的二值误差扩散处理,能够使二值误差扩散处理后的白色像素的密度变得稀疏。由此,与上述变形例同样地,在浓度亮的部分也能够防止粒状性变差。
图18的A~图18的D是示出对单色的渐变图像实施了现有的多值误差扩散处理所得到的结果的图。图18的A~图18的D是提取出实施了多值误差扩散处理后的渐变图像的一部分而得到的图,从A到D浓度逐渐变淡。图18的A包括被变换为最大浓度的部分。如果仅实施了现有的多值误差扩散处理,则在浓度范围R内容易产生风纹不均匀。
图19的A~图19的D是示出对与图18的A~图18的D同样的单色的渐变图像实施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半色调处理所得到的结果的图。在图19的A~图19的D中,除了被变换为最大浓度的部分以外全部被以包含白色像素(零值)的方式进行了变换。特别是,可知在图19的B和图19的C的满印的部分包含有白色像素。由此,在浓度范围R内能够抑制风纹不均匀的影响。
关于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还公开以下附记。
(附记)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能够具备:彩色模式信息获取部,其基于图像数据来获取表示是进行彩色印刷还是进行黑白印刷的彩色模式信息;用纸种类信息获取部,其获取用纸种类信息,该用纸种类信息表示被实施基于图像数据的印刷处理的印刷用纸的种类的信息,其中,印刷数据生成部实施除了构成图像数据的所有像素被变换为最大值的情况以外必定包含零值那样的半色调处理,来作为包括抑制印刷图像的浓度不均匀的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并且,印刷数据生成部基于彩色模式信息和用纸种类信息,来在上述半色调处理与其它半色调处理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其它半色调处理包括抑制浓度不均匀的程度与上述半色调处理的抑制浓度不均匀的程度不同的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
在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印刷数据生成部能够在受理了表示是渗透性为阈值以下的印刷用纸的信息作为用纸种类信息的情况下,实施包括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印刷数据生成部能够在受理了表示是彩色印刷的信息作为彩色模式信息且受理了表示是渗透性为阈值以下的印刷用纸的信息作为用纸种类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包括使K成分的印刷数据中不包含最小滴的印刷数据的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来作为上述其它半色调处理。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能够还具备:K成分墨量信息计算部,其基于图像数据来计算K成分的墨量信息;以及明度计算部,其基于图像数据来计算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明度,印刷数据生成部能够基于K成分的墨量信息和颜色成分的明度,来在多个上述其它半色调处理之间进行切换。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印刷数据生成部能够当在根据图像数据的浓度来将图像数据变换为包括n值(n为0以上的整数)和n+1值的多值化数据的过程中、在多值化数据中的零值的像素变为规定的像素数的等级而停止增加n+1值的像素之后,与图像数据的浓度的增加相应地在与n+1值相同的位置配置n+2值。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印刷数据生成部能够实施半色调处理,以使零值的像素与1值的像素邻接,从而1值的像素不会有2个像素以上连续。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印刷数据生成部能够实施半色调处理,使得与各像素对应的多值化数据越大,则多值化数据整体所包含的零值的比例越少。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能够还具备二值误差扩散处理部,在印刷数据生成部进行半色调处理之前,该二值误差扩散处理部对图像数据实施二值误差扩散处理,印刷数据生成部能够在进行半色调处理时,将在二值误差扩散处理部中被判定为白色的像素的量化值和多值化数据设为零值。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能够还具备白色像素密度调整部,在二值误差扩散处理部进行二值误差扩散处理之前,该白色像素密度调整部对图像数据实施白色像素密度调整处理,该白色像素密度调整处理用于对通过二值误差扩散处理被判定为白色的像素的密度进行调整,二值误差扩散处理部能够对被实施白色像素密度调整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实施二值误差扩散处理。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二值误差扩散处理部能够将被判定为白色的像素的量化值设为负的值,基于该负的值和被判定为黑色的像素的量化值设定量化阈值,来进行二值误差扩散处理。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能够设为,图像数据的浓度越亮,则使被判定为白色的像素的密度越稀疏。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具备:
图像数据受理部,其受理图像数据;
印刷数据生成部,其针对所述图像数据实施半色调处理来至少变换为3值以上的数据,从而生成多值化数据,
所述印刷数据生成部实施除了构成所述图像数据的所有像素被变换为最大值的情况以外必定包含零值那样的所述半色调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数据生成部当在根据所述图像数据的浓度来将所述图像数据变换为包括n值和n+1值的多值化数据的过程中、在所述多值化数据中的零值的像素变为规定的像素数的等级而停止追加所述n+1值的像素之后,与所述图像数据的浓度的增加相应地在与所述n+1值相同的位置配置n+2值,其中,n为0以上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数据生成部实施所述半色调处理,以使零值的像素与1值的像素邻接,从而1值的像素不会有2个像素以上连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数据生成部实施所述半色调处理,使得与各所述像素对应的所述多值化数据越大,则所述多值化数据整体所包含的所述零值的比例越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还具备二值误差扩散处理部,在所述印刷数据生成部进行半色调处理之前,该二值误差扩散处理部对所述图像数据实施二值误差扩散处理,
所述印刷数据生成部在要进行所述半色调处理时,将在所述二值误差扩散处理部中被判定为白色的像素的量化值和所述多值化数据设为零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还具备白色像素密度调整部,在所述二值误差扩散处理部进行二值误差扩散处理之前,该白色像素密度调整部对所述图像数据实施白色像素密度调整处理,该白色像素密度调整处理用于对通过所述二值误差扩散处理被判定为白色的像素的密度进行调整,
所述二值误差扩散处理部对被实施所述白色像素密度调整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实施二值误差扩散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二值误差扩散处理部将被判定为白色的像素的量化值设为负的值,基于该负的值和被判定为黑色的像素的量化值设定量化阈值,来进行二值误差扩散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数据的浓度越亮,则使被判定为白色的像素的密度越稀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数据的浓度越亮,则使被判定为白色的像素的密度越稀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具备:
彩色模式信息获取部,其基于所述图像数据来获取表示是进行彩色印刷还是进行黑白印刷的彩色模式信息;
用纸种类信息获取部,其获取用纸种类信息,该用纸种类信息表示被实施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印刷处理的印刷用纸的种类的信息,
其中,所述印刷数据生成部实施除了构成所述图像数据的所有像素被变换为最大值的情况以外必定包含零值那样的半色调处理,来作为包括抑制印刷图像的浓度不均匀的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
并且,所述印刷数据生成部基于所述彩色模式信息和所述用纸种类信息,来在所述半色调处理与其它半色调处理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其它半色调处理包括抑制所述浓度不均匀的程度与所述半色调处理的抑制所述浓度不均匀的程度不同的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在受理了表示是渗透性为阈值以下的印刷用纸的信息作为所述用纸种类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印刷数据生成部实施包括所述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在受理了表示是彩色印刷的信息作为所述彩色模式信息且受理了表示是渗透性为阈值以下的印刷用纸的信息作为所述用纸种类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印刷数据生成部进行包括使K成分的印刷数据中不包含最小滴的印刷数据的所述浓度不均匀抑制处理的半色调处理来作为所述其它半色调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还具备:
K成分墨量信息计算部,其基于所述图像数据来计算K成分的墨量信息;以及
明度计算部,其基于所述图像数据来计算除K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明度,
所述印刷数据生成部基于所述K成分的墨量信息和所述颜色成分的明度,来在多个所述其它半色调处理之间进行切换。
CN202110435846.8A 2020-05-12 2021-04-22 图像处理装置 Pending CN1136603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3895A JP2021178437A (ja) 2020-05-12 2020-05-12 画像処理装置
JP2020-083894 2020-05-12
JP2020083894 2020-05-12
JP2020-083895 2020-05-12
JP2021-029398 2021-02-26
JP2021029398A JP2021178503A (ja) 2020-05-12 2021-02-26 画像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0387A true CN113660387A (zh) 2021-11-16

Family

ID=78488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5846.8A Pending CN113660387A (zh) 2020-05-12 2021-04-22 图像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6038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36249A (ja) * 2003-02-03 2004-08-19 Sharp Corp 誤差拡散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誤差拡散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6035546A (ja) * 2004-07-26 2006-02-09 Brother Ind Ltd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1259098A (ja) * 2010-06-07 2011-12-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
JP2015178201A (ja) * 2014-03-19 2015-10-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方法
US9415586B1 (en) * 2015-03-17 2016-08-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CN107116903A (zh) * 2016-02-24 2017-09-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的方法及程序
JP2017159493A (ja) * 2016-03-08 2017-09-14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CN110315846A (zh) * 2018-03-28 2019-10-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36249A (ja) * 2003-02-03 2004-08-19 Sharp Corp 誤差拡散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誤差拡散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6035546A (ja) * 2004-07-26 2006-02-09 Brother Ind Ltd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1259098A (ja) * 2010-06-07 2011-12-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
JP2015178201A (ja) * 2014-03-19 2015-10-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方法
US9415586B1 (en) * 2015-03-17 2016-08-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CN107116903A (zh) * 2016-02-24 2017-09-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的方法及程序
JP2017159493A (ja) * 2016-03-08 2017-09-14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CN110315846A (zh) * 2018-03-28 2019-10-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61350B2 (en) Halftone for reducing dot contact between different colors
US7889389B2 (en) Pri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55469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program
US20200349405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7580156B2 (e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dot data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program product therefor
US83632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int data gener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forming an image with halftone processing that uses constraint data
KR102318488B1 (ko) 화상 처리장치 및 화상 처리방법
US11397881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825397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120274951A1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printing method
JPWO2006085506A1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印刷物
JP2021178437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6175914B2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15216455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913296B2 (en) Dither matrix creating device
US9237254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for forming a high-quality image by controlling superimposition of dots to be printed in multi-pass printing
CN113660387A (zh) 图像处理装置
JP652551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12728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733625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452501A (zh) 印刷系统、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EP2299690B1 (en) Print controller
JP2021178503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505314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のためのエッジ処理
US20170217158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