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51995A - 一种泡棉材料、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减震泡棉材料层、组件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泡棉材料、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减震泡棉材料层、组件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51995A
CN113651995A CN202111039917.9A CN202111039917A CN113651995A CN 113651995 A CN113651995 A CN 113651995A CN 202111039917 A CN202111039917 A CN 202111039917A CN 113651995 A CN113651995 A CN 1136519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am
foam material
emulsion
core
co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399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长星
苏炎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anzh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anzh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anzh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anzh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3991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519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51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19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32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from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microballoons, e.g. syntactic foa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12Polymerisation in non-solvents
    • C08F2/16Aqueous medium
    • C08F2/22Emulsion polymerisation
    • C08F2/24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 C08F2/26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anio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12Polymerisation in non-solvents
    • C08F2/16Aqueous medium
    • C08F2/22Emulsion polymerisation
    • C08F2/24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 C08F2/30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non-io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aromatic monomer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2/00
    • C08F257/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aromatic monomer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2/00 on to polymers of styrene or alkyl-substituted styr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6Porous or cellular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3/00Foams characterized by the expanding agent
    • C08J2203/22Expandable microspheres, e.g. Expance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5/00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roperties
    • C08J2205/04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 pores
    • C08J2205/044Micropores, i.e. average diameter being between 0,1 micrometer and 0,1 milli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5/00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roperties
    • C08J2205/04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 pores
    • C08J2205/052Closed cells, i.e. more than 50% of the pores are clo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5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00/00Presence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20Presence of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24Presence of a foam
    • C09J2400/243Presence of a foam in the substr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棉材料、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减震泡棉材料层、组件及制备方法,所述泡棉材料是由成膜聚合物制备而成的内部带有泡孔结构的泡体材料,所述泡体材料的密度为0.4~0.9克/立方厘米;所述泡体材料在10‑30℃温度区间内具有不低于0.4的损耗因子;所述成膜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0)‑30℃,且所述成膜聚合物由至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Tg差异大于50℃的不同单体共聚而成。本发明制备的泡棉材料能够吸收冲击力,具有优越抗冲击性,利用此特性作为缓冲材料能够广泛使用在手机,平板,笔电,车载以及穿戴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泡棉材料、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减震泡棉材料层、 组件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压缩的超薄减震阻尼泡棉,具体涉及一种泡棉材料、 利用所述泡面材料制备的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减震泡棉材料 层,含有所述超薄减震泡棉材料层的超薄泡棉组件,超薄泡棉组件的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的生活离不开电子显示器设备,如手机、电 脑等。由于AMOLED具有众多优势,AMOLED技术要比LCD技术应用 范围更加广泛,可以延伸到电子产品领域、商业领域、交通领域、工业 控制领域、医用领域当中。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或运输过程中容易磕碰 及跌落,因此需要在这些电子设备的AMOLED屏幕边框下方黏贴一层缓 冲材料泡棉(例如PE泡棉、EVA泡棉、PU泡棉),用来吸收外界对它的 冲击力。但是传统的泡棉材料如PU泡棉,PE泡棉,亚克力泡棉和EVA 泡棉等,很难满足AMOLED的要求,如更高的吸能、吸震及高耐冲击能 力等。
CN111072847A公开了一种聚丙烯酸酯泡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它的实施例中具体提到了所合成的聚丙烯酸酯在一定的(相对较高)玻 璃化转变温度下相比于低玻璃化转变温度而言,制成泡棉后具有更好的 抗落球冲击性能,但所述聚丙烯酸酯泡棉组合物包含有机溶剂,不利于 环保。另外,该发明只采用的聚丙烯酸酯泡棉组合物具有较高的玻璃化 转变温度,不适合在较低温度条件下的阻尼减震应用。
CN112300524揭示了一种高弹性丙烯酸泡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 用。该高弹性丙烯酸泡棉包含丙烯酸单体、天然橡胶、发泡微球和其他 一些助剂组成,通过引入橡胶和发泡微球预期达到双重弹性的效果,具 有很好的耐冲击性能,但所述高弹性丙烯酸泡棉的制备方法也会用到有 机溶剂,不利于环保。
CN112680139揭示了一种亚克力发泡减震泡棉及其制备方法。该 亚克力减震泡棉可用于OLED模组的应用。其中揭示了一种有机溶剂型 丙烯酸泡棉涂布液的配方。
为了得到减震抗冲击性能最佳的薄型均匀泡棉材料,并使用环保的 生产工艺,我们深入地研究其中的影响因素并找到最优化的材料配方和 生产工艺。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泡棉材料,所述的泡棉材料具有高抗冲击性 能,所述泡棉材料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泡棉组件时,所述超薄 泡棉组件具有高抗冲击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所述超薄泡棉制备的用于AMOLED模组减震 的超薄减震泡棉材料层;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泡棉材料 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泡棉材料,所述泡棉材料是由成膜聚合物制备而成的内部带有 泡孔结构的泡体材料,所述泡体材料的密度为0.4~0.9克/立方厘米;
所述泡体材料在10-30℃温度区间内具有不低于0.4的损耗因子;
所述成膜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0)-30℃,且所述成膜聚 合物由至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Tg差异大于50℃的不同单体共聚而成。
所述成膜聚合物为具有核壳包覆结构的共聚物;
所述共聚物的核壳包覆结构是以聚丙烯酸酯-丙烯腈共聚物、聚丁二 烯-丙烯腈/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或聚丁二烯-苯乙 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中的一种为核,以聚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甲基丙 烯酸甲酯、聚丙烯酸异冰片酯等玻璃态聚合物中的一种为壳的共聚物。
所述核壳包覆结构中的核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不高于30℃的聚丙烯酸 酯类共聚物,所述聚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是由丙烯酸酯单体及含不饱和碳- 碳双键的单体经第一乳化剂乳化,并由引发剂引发乳液聚合工艺共聚而 成,所述的丙烯酸酯单体为具有下述式(1)所示结构的丙烯酸烷基酯:
CH2=CH-COOR,
式(1)
其中R为碳原子数量2-10的烷烃链段;
所述的含不饱和碳-碳双键的单体为丁二烯、苯乙烯和丙烯腈中的一 种或多种;
所述的第一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
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盐类引发剂;所述的过硫酸盐类引发剂优选 过硫酸铵。
所述核壳包覆结构中的壳是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不低于50℃的含不饱 和碳-碳双键的单体经阴离子型乳化剂和非离子型型乳化剂乳化,并由引 发剂引发乳液聚合工艺聚合而成,所述单体选自苯乙烯、丙烯腈、甲基 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阴离子型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阴离 子型乳化剂中的一种;
所述非离子型型乳化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等非离子型乳化剂中的一种;
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盐类引发剂,所述的过硫酸盐类引发剂优选过 硫酸铵。
所述核壳包覆结构中的核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不高于20℃的聚丙烯酸 酯类共聚物,式(1)中R为碳原子数量4-10的烷烃链段;
所述核壳包覆结构中的壳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不低于60℃的含不饱和 碳-碳双键的单体聚合而成。
所述核壳包覆结构中的核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不高于10℃的聚丙烯酸 酯类共聚物,所述核壳包覆结构中的壳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不低于80℃的 含不饱和碳-碳双键的单体聚合而成。
所述泡孔结构的孔径为5-200微米的闭孔结构;所述泡孔结构总体 积占整个泡棉体积的比例为20-50%。
所述超薄泡棉材料在5-35℃温度区间内具有不低于0.4的损耗因 子;
所述成膜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20℃;
所述泡孔结构为闭孔结构;
所述闭孔结构的孔径为20-80微米,所述泡孔结构总体积占整个泡 棉体积的比例为25-40%。
所述超薄泡棉材料中添加有导电填料,所述导电填料为超薄泡棉材 料1-20%wt,所述导电填料为碳纳米管、导电镍粉、镀镍玻纤、导电炭 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导电填料为超薄泡棉材料的3-10%wt。
所述超薄泡棉材料的表面电阻率为1x103-1x109欧姆每平方,所 述减震泡棉的体积电阻不高于1x106欧姆。
一种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减震泡棉材料层,超薄泡棉材料 层是由所述的泡棉材料制备而成,所述超薄减震泡棉层的厚度为 0.07-0.4mm。
一种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泡棉材料组件,包括权所述超薄 减震泡棉层和离型膜层,所述超薄减震泡棉层和离型膜层通过胶层粘合。
所述减震泡棉层和胶层之间设置有非离型膜层。
一种所述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泡棉材料组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S1、丙烯酸酯共聚物种子乳液的合成:
将含不饱和碳-碳双键的单体、第一乳化剂和去离子水加入到反应釜 中,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热到45-55℃并连续搅拌乳化25-35分钟, 保持反应装置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将引发剂溶于蒸馏水后滴加入反应溶 液中,升温至70-80℃,继续搅拌反应3-4个小时,得到预聚物乳液A; 所述不饱和碳-碳双键单体、第一乳化剂、引发剂和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 40-60份/0.5-5份/0.05-0.1份/40-60份。
然后将质量分数为10-50份的式(1)所示的丙烯酸烷基酯,质量分 数为0.05-0.1份的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5-5份的乳化剂,质量分数为 10-50份的去离子水,一起与预聚物乳液A混合均匀,在70-80℃条件 下反应3-4小时得到种子乳液B,所述的种子乳液B即为核壳包覆结构 中的核乳液;
S2、制备成膜聚合物乳液
在反应器中加入去离子水、含不饱和碳-碳双键的单体、阴离子型阴 离子型乳化剂和非离子型非离子型型乳化剂,搅拌预乳化得到预乳化液 C;所述含不饱和碳-碳双键的单体、阴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型乳化 剂、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40-60份/0.3-3份/0.3-3份/40-60份;
然后以步骤S1所制得的质量分数为100份的乳液B为种子乳液, 同步滴加10-50质量份数的乳化液C和质量分数为0.05-0.1份的引发 剂,在70-90℃条件下反应3-6小时,降温出料,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 成膜聚合物乳液;
S3、泡棉材料分散液的配置:
将空心聚丙烯腈共聚物膨胀微球、步骤S2制备得到成膜聚合物乳 液、色浆、消泡剂及润湿剂加入到混合容器中,用搅拌桨中低速搅拌 10-30分钟至形成均匀分散液后备用,所述的分散液为包含核壳结构共 聚物乳液的泡棉材料分散液;
所述膨胀微球、步骤S1制备的成膜聚合物乳液、色浆、消泡剂和润 湿剂的重量份数比为0.5-2.5份/95-99份/0.3-0.7份/0.05-0.2份/0.5-2 份。
S4、泡棉材料的制备:
将步骤S3制备的分散液搅拌混合均匀后用刮刀涂布的方式涂布到 PET离型膜上,然后将涂有湿胶的离型膜放入90℃的烘箱干燥10分钟 后取出得到超薄泡棉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提供的泡棉材料是由成膜聚合物制备而成的内部带有泡孔 结构的泡体材料,泡孔结构的泡孔由物理或化学发泡的成型方法及工艺 获得闭孔结构,所述闭孔结构孔径为5-200微米。所述闭孔结构泡孔给 泡棉提供了可压缩性能,在泡棉受到外力挤压的时候,泡孔会变型,由 于是闭孔结构,因此在泡孔抵抗变形的过程中会吸收掉一部分能量,这 比开孔结构的泡棉更加有利于提供更好的阻尼减震效果。所述泡孔结构 总体积占整个泡棉体积的比例为10-60%,优选地,所述泡孔结构总体 积占整个泡棉体积的比例为20-50%,更优选的,所述泡孔结构总体积 占整个泡棉体积的比例为25-40%。如果泡孔所占体积过小,会导致泡 棉很难被压缩,不利于OLED屏的装配;如果泡孔所占体积过大,会导 致泡棉的阻尼减震效果明显下降。
本发明的所述成膜聚合物具有核壳包覆结构的聚丙烯酸酯共聚物, 所述聚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核壳包覆结构是以聚丙烯酸酯-丙烯腈共聚物、 聚丁二烯-丙烯腈/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或聚丁二 烯-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中的一种为核,以聚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异冰片酯或聚苯乙烯等玻璃态聚合物中的 一种为壳的共聚物。所述核壳结构的共聚物具有较宽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可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表现出非常优异的阻尼损耗,提升材料的减震 阻尼效果。
本发明超薄泡棉材料制备过程中,步骤S2中阴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 乳化剂复合乳化体系。这是由于本发明采用的核壳结构的乳液稳定性容 易出问题,使用阴离子型乳化剂与非离子型乳化剂的复合乳化体系,阴 离子乳化剂以双电层和屏蔽稳定化的双重效果使粒子分散稳定化,非离 子型乳化剂则以屏蔽稳定化增加乳液的稳定性;同时,可使阴离子型乳 化剂的电荷稳定和非离子型乳化剂的空间位阻作用产生协同效应,提高 乳液粒子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 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 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减震泡棉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超薄泡棉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超薄泡棉在压缩之后的泡孔状态示意图。
1-超薄减震泡棉层,2-离型膜层,3-胶层,4-泡孔结构,5-非离型 膜层,6-导电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 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 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种泡棉材料,所述泡棉材料是由成膜聚合物制 备而成的内部带有泡孔结构的泡体材料,所述泡体材料的密度为0.4~ 0.9克/立方厘米;
所述泡体材料在10-30℃温度区间内具有不低于0.4的损耗因子;
所述成膜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0)-30℃,且所述成膜聚 合物由至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Tg差异大于50℃的不同单体共聚而成。
所述成膜聚合物为具有核壳包覆结构的共聚物;
所述共聚物的核壳包覆结构是以聚丙烯酸酯-丙烯腈共聚物、聚丁二 烯-丙烯腈/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或聚丁二烯-苯乙 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中的一种为核,以聚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甲基丙 烯酸甲酯、聚丙烯酸异冰片酯等玻璃态聚合物中的一种为壳的共聚物。
所述核壳包覆结构中的核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不高于30℃的聚丙烯酸 酯类共聚物,所述聚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是由丙烯酸酯单体及含不饱和碳- 碳双键的单体经第一乳化剂乳化,并由引发剂引发乳液聚合工艺共聚而 成,所述的丙烯酸酯单体为具有下述式(1)所示结构的丙烯酸烷基酯:
CH2=CH-COOR,
式(1)
其中R为碳原子数量2-10的烷烃链段;
所述的含不饱和碳-碳双键的单体为丁二烯、苯乙烯和丙烯腈中的一 种或多种;
所述的第一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
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盐类引发剂;所述的过硫酸盐类引发剂优选 过硫酸铵。
所述核壳包覆结构中的壳是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不低于50℃的含不饱 和碳-碳双键的单体经阴离子型乳化剂和非离子型型乳化剂乳化,并由引 发剂引发乳液聚合工艺聚合而成,所述单体选自苯乙烯、丙烯腈、甲基 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阴离子型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阴离 子型乳化剂中的一种;
所述非离子型型乳化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等非离子型乳化剂中的一种;
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盐类引发剂,所述的过硫酸盐类引发剂优选过 硫酸铵。
所述核壳包覆结构中的核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不高于20℃的聚丙烯酸 酯类共聚物,式(1)中R为碳原子数量4-10的烷烃链段;
所述核壳包覆结构中的壳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不低于60℃的含不饱和 碳-碳双键的单体聚合而成。
所述核壳包覆结构中的核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不高于10℃的聚丙烯酸 酯类共聚物,所述核壳包覆结构中的壳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不低于80℃的 含不饱和碳-碳双键的单体聚合而成。
所述泡孔结构的孔径为5-200微米的闭孔结构;所述泡孔结构总体 积占整个泡棉体积的比例为20-50%。
所述超薄泡棉材料在5-35℃温度区间内具有不低于0.4的损耗因 子;
所述成膜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20℃;
所述泡孔结构为闭孔结构;
所述闭孔结构的孔径为20-80微米,所述泡孔结构总体积占整个泡 棉体积的比例为25-40%。
所述超薄泡棉材料中添加有导电填料,所述导电填料为超薄泡棉材 料1-20%wt,所述导电填料为碳纳米管、导电镍粉、镀镍玻纤、导电炭 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导电填料为超薄泡棉材料的3-10%wt。
所述超薄泡棉材料的表面电阻率为1x103-1x109欧姆每平方,所 述减震泡棉的体积电阻不高于1x106欧姆。
一种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减震泡棉材料层,超薄泡棉材料 层是由所述的泡棉材料制备而成,所述超薄减震泡棉层的厚度为 0.07-0.4mm。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泡 棉材料组件,包括所述超薄减震泡棉层1和离型膜层2,所述超薄减震 泡棉层和离型膜层通过胶层3粘合。优选地所述减震泡棉层和胶层之间 设置有PET非离型膜层5。所述超薄泡棉材料层是由所述的泡棉材料制 备而成,所述超薄减震泡棉层的厚度为0.07-0.4mm。所述泡棉材料是 由成膜聚合物制备而成的内部带有泡孔结构4的泡体材料,所述泡孔结 构为闭孔结构;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超薄泡棉材 料中任选地可添加有导电填料6,所述导电填料6为超薄泡棉材料 1-20%wt,所述导电填料为碳纳米管、导电镍粉、镀镍玻纤、导电炭粉 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所述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泡棉材料组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S1、丙烯酸酯共聚物种子乳液的合成:
将含不饱和碳-碳双键的单体、第一乳化剂和去离子水加入到反应釜 中,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热到45-55℃并连续搅拌乳化25-35分钟, 保持反应装置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将引发剂溶于蒸馏水后滴加入反应溶 液中,升温至70-80℃,继续搅拌反应3-4个小时,得到预聚物乳液A; 所述不饱和碳-碳双键单体、第一乳化剂、引发剂和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 40-60份/0.5-5份/0.05-0.1份/40-60份。
然后将质量分数为10-50份的式(1)所示的丙烯酸烷基酯,质量分 数为0.05-0.1份的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5-5份的乳化剂,质量分数为 10-50份的去离子水,一起与预聚物乳液A混合均匀,在70-80℃条件 下反应3-4小时得到种子乳液B,所述的种子乳液B即为核壳包覆结构 中的核乳液;
S2、制备成膜聚合物乳液
在反应器中加入去离子水、含不饱和碳-碳双键的单体、阴离子型阴 离子型乳化剂和非离子型非离子型型乳化剂,搅拌预乳化得到预乳化液 C;所述含不饱和碳-碳双键的单体、阴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型乳化 剂、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40-60份/0.3-3份/0.3-3份/40-60份;
然后以步骤S1所制得的质量分数为100份的乳液B为种子乳液, 同步滴加10-50质量份数的乳化液C和质量分数为0.05-0.1份的引发 剂,在70-90℃条件下反应3-6小时,降温出料,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 成膜聚合物乳液;
S3、泡棉材料分散液的配置:
将空心聚丙烯腈共聚物膨胀微球、步骤S2制备得到成膜聚合物乳 液、色浆、消泡剂及润湿剂加入到混合容器中,用搅拌桨中低速搅拌 10-30分钟至形成均匀分散液后备用,所述的分散液为包含核壳结构共 聚物乳液的泡棉材料分散液;
所述膨胀微球、步骤S1制备的成膜聚合物乳液、色浆、消泡剂和润 湿剂的重量份数比为0.5-2.5份/95-99份/0.3-0.7份/0.05-0.2份/0.5-2 份。
S4、泡棉材料的制备:
将步骤S3制备的分散液搅拌混合均匀后用刮刀涂布的方式涂布到 PET离型膜上,然后将涂有湿胶的离型膜放入90℃的烘箱干燥10分钟 后取出得到超薄泡棉组件。
本发明通过DMA测定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为 现有技术,损耗因子可以通过″损耗因子=损耗模量÷储存模量″来计算。 比如在使用恒定频率1Hz的条件下,以2℃每分钟的升温速度进行DMA 测试,温度从零下50摄氏度升到100摄氏度,测出储存模量和损耗模 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公式计算出损耗因子。
经检测,本发明提供的减震泡棉层在厚度被压缩到25%所需的压强 不大于1MPa。
所述成膜聚合物可以选自聚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聚烯烃及其共聚 物或聚氨酯及其共聚物。进一步地,所述成膜聚合物优选为具有核壳结 构并由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而成的聚丙烯酸酯共聚物。核一般由抗冲击 性能和阻尼性能优良的成分构成,如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丙烯酸 正丁酯-苯乙烯共聚物或聚丁二烯-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等;而包覆其 外的壳则由处于玻璃态的聚合物组成,如聚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等。最 终得到的核-壳结构胶乳粒子具有优异的阻尼性能。在选择原料单体的时 候需要考虑核-壳两种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其相容性越好分子链的混合程 度越高,核-壳结构的界限趋于模糊,总体阻尼性能也会相应上升。所述 成膜聚合物的聚合工艺对形成特定阻尼微结构也非常重要,用乳液聚合 法合成胶乳互穿聚合物网络,可获得特有的芯皮″核-壳″结构,具有宽 温域的阻尼特性。
所述成膜聚合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损耗因子和较合适的 弹性模量。优选在10-30℃的温度范围内具有0.4以上的损耗因子,更 优选地在5-35℃的温度范围内具有0.4以上的损耗因子。所述损耗因子 又称损耗因数、阻尼因子或损耗角正切,是每周期耗散能量与在一周期 内的最大储能之比,它是衡量系统的阻尼特性并决定其振动能量耗散能 力的重要参数。所述成膜聚合物或泡棉的损耗因子可以由动态热机械分 析(DMA)法通过恒定频率下扫描温度的测试方法来进行表征。所述成 膜聚合物的弹性模量为0.5-20Mpa,优选为1-10Mpa,更优选为 2-5Mpa。
本发明的减震泡棉层包含一种膨胀微球,所述膨胀微球是一种热塑 性空心聚合物微球,由热塑性聚合物外壳和封入的液态烷烃气体组成, 这些空心球被加热时壳内气体压力增加并且热塑性外壳软化,从而使膨 胀微球体积显著增加,但当冷却时膨胀微球外壳再次变硬,但体积保持 不变。所述膨胀微球的起始膨胀温度可以为80-200℃,所述膨胀微球在 膨胀后的直径可以为5-200微米,优选为30-100微米,更优选为40-80 微米。
所述溶剂可以是水或有机溶剂,不过为了生产过程更加环保安全, 本发明优选溶剂为水。
为了赋予所述减震泡棉材料一定的导电性,可以在组合物中加入导 电填料。优选的导电填料为碳纳米管、导电镍粉、镀镍玻纤、导电炭粉 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导电填料的添加比例为减震泡棉层中添加有导电 填料总重量份的1-20%,优选为3-10%。所述导电减震泡棉的表面电 阻率测得为1x103-1x109欧姆每平方,所述导电减震泡棉的体积电阻 测得为0.01-1000欧姆。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制备所述减震泡棉的工艺: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泡棉材料的密度为0.3-1.0克每立方厘米,优选为 0.5-0.8克每立方厘米。所述泡棉的厚度为优选为0.05-0.5毫米,更优选 为0.07-0.4毫米。
区别于现有技术和产品,本发明用于AMOLED的闭孔泡棉材料具有 极佳的减震、抗冲击性能和完全适用的可压缩性能。如图3所示,本发 明提供的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泡棉材料经压缩后厚度变薄,同 时其中的闭孔结构4也受到挤压,闭孔结构在受压的时候跟泡棉材料一 起同时受到等量压缩,在这个过程中闭孔结构本身也会吸收一部分压缩能量,因此相比于开孔结构的泡棉而言具有更好的吸能效果。
本发明提供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泡棉组件,包括超薄 减震泡棉层1和离型膜层2,所述超薄减震泡棉层和离型膜层通过胶层3 粘合,所述超薄减震泡棉层的厚度为0.05-0.5mm。其制备方法如下:
S1、丙烯酸酯共聚物种子乳液的制备:
将20克丁二烯、110克苯乙烯、6克十二烷基硫酸钠和100克去离 子水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热到50℃并连续搅拌乳化 30分钟,保持反应装置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将0.12克过硫酸铵溶于20 克去离子水后滴加入反应溶液中,升温至80℃,继续搅拌反应3个小时, 得到预聚物乳液A;
然后称取70克丙烯酸正丁酯、2克十二烷基硫酸钠和60克水加入 到玻璃烧瓶中慢速搅拌预乳化20分钟,同时称取0.1克引发剂过硫酸铵 和20克水混合后倒入滴液漏斗,同时将丙烯酸正丁酯预乳液和过硫酸铵 水溶液同时滴加到装有预聚物乳液A的反应釜中,在80℃条件下反应3 小时得到乳液B;
S2、成膜聚合物乳液制备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00克去离子水、4克十二烷基硫酸钠和4克壬 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乳化剂,再加入50克苯乙烯和50克丙烯腈单体, 搅拌预乳化得到苯乙烯/丙烯腈预乳化液C;-
然后以步骤S1所制得的质量为200克的乳液B为种子乳液,同步 滴加质量为20克的乳化液C和质量为0.05克的引发剂过硫酸铵,在 80℃条件下反应4小时,降温出料,得到成膜聚合物乳液;
实测该成膜聚合物乳液的粘度为600mPa.S,固含量为50%,乳液 干燥后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得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
S3、减震泡棉材料分散液的配置:
称取1克的购自日本松本株式会社的已膨胀空心聚丙烯腈共聚物微 球FN80SDE,98克步骤S2制备得到成膜聚合物乳液,0.5克购自科莱 恩公司的色浆KA100,0.1克购自BYK公司的消泡剂BYK023及1克购 自BASF的润湿剂WE-3650加入到混合容器中,用搅拌桨中低速搅拌 15分钟至形成均匀分散液后备用;
S4、泡棉材料的制备:
将以上制备的分散液搅拌混合均匀后用刮刀涂布的方式涂布到PET 离型膜上,然后将涂有湿胶的PET离型膜放入90℃的烘箱干燥10分钟 后取出得到泡棉离型膜复合样品。通过设置不同的刮刀间隙可以分别得 到厚度为50微米,100微米、200微米和400微米的泡棉样品。
用实施例1配方制得4种厚度分别测试:
将干燥后的泡棉层从PET离型膜上揭下,测试泡棉层的厚度、密度、 拉伸模量、压缩测试、落球冲击性能的定性测试和泡棉冲击力吸收测试。
本实施例中所述泡孔结构总体积为超薄泡棉层体积的35%,所述闭 孔结构的孔径为20-80微米,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核壳结构的乳液 合成之后,如果合成壳和核的单体相容性好的话,一般只能测出一个玻 璃化转变温度,而且介于核的玻璃化转变和壳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间, 本实施例显示Tg为6度左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泡棉组件,包括超薄 减震泡棉层1和离型膜层2,所述超薄减震泡棉层和离型膜层通过胶层3 粘合,所述超薄减震泡棉层的厚度为0.05-0.5mm。其制备方法如下:
S1、丙烯酸酯共聚物种子乳液的制备
将20克丁二烯、110克苯乙烯、6克十二烷基硫酸钠和100克去离 子水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热到50℃并连续搅拌乳化 30分钟,保持反应装置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将0.12克过硫酸铵溶于20 克去离子水后滴加入反应溶液中,升温至80℃,继续搅拌反应3个小时, 得到预聚物乳液A;
然后称取70克丙烯酸正丁酯、2克十二烷基硫酸钠和60克水加入 到玻璃烧瓶中慢速搅拌预乳化20分钟,同时称取0.1克引发剂过硫酸铵 和20克水混合后倒入滴液漏斗,同时将丙烯酸正丁酯预乳液和过硫酸铵 水溶液同时滴加到装有预聚物乳液A的反应釜中,在80℃条件下反应3 小时得到乳液B;
S2、成膜聚合物乳液制备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00克去离子水、4克十二烷基硫酸钠和4克壬 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乳化剂,再加入50克苯乙烯和50克丙烯腈单体, 搅拌预乳化得到丙烯酸异冰片酯预乳化液C;-
然后以步骤S1所制得的质量为200克的乳液B为种子乳液,同步 滴加质量为20克的乳化液C和质量为0.1克的引发剂过硫酸铵,在80℃ 条件下反应4小时,降温出料,得到成膜聚合物乳液;
实测该成膜聚合物乳液的粘度为600mPa.S,固含量为50%,乳液 干燥后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得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
S3、减震泡棉材料分散液的配置:
称取2克的购自日本松本株式会社的已膨胀空心聚丙烯腈共聚物微 球FN80SDE、96克步骤S2制备得到成膜聚合物乳液,0.5克购自科莱 恩公司的色浆KA100,0.1克购自BYK公司的消泡剂BYK023及1克购 自BASF的润湿剂WE-3650加入到混合容器中,用搅拌桨中低速搅拌 15分钟至形成均匀分散液后备用;
S4、泡棉材料的制备:
将以上制备的分散液搅拌混合均匀后用刮刀涂布的方式涂布到PET 离型膜上,然后将涂有湿胶的PET离型膜放入90℃的烘箱干燥10分钟 后取出得到泡棉离型膜复合样品。
将干燥后的泡棉层从PET离型膜上揭下,测试泡棉层的厚度、密度、 拉伸模量、压缩测试、落球冲击性能的定性测试和泡棉冲击力吸收测试。
本实施例中所述泡孔结构总体积为超薄泡棉层体积的40%,所述闭 孔结构的孔径为20-80微米,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泡棉组件,包括超薄 减震泡棉层1和离型膜层2,所述超薄减震泡棉层和离型膜层通过胶层3 粘合,所述超薄减震泡棉层的厚度为0.05-0.5mm。其制备方法如下:
S1、丙烯酸酯共聚物种子乳液的制备
将40克丁二烯、80克丙烯腈、6克十二烷基硫酸钠和100克去离 子水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热到40℃并连续搅拌乳化 30分钟,保持反应装置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将0.12克过硫酸铵溶于20 克去离子水后滴加入反应溶液中,升温至80℃,继续搅拌反应3个小时, 得到预聚物乳液A;
然后称取80克丙烯酸正丁酯、2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60克水加 入到玻璃烧瓶中慢速搅拌预乳化20分钟,同时称取0.1克引发剂过硫酸 铵和20克水混合后倒入滴液漏斗,同时将丙烯酸正丁酯预乳液和过硫酸 铵水溶液同时滴加到装有预聚物乳液A的反应釜中,在70℃条件下反应 4小时得到乳液B;
S2、成膜聚合物乳液制备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00克去离子水、4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4克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乳化剂,再加入100克丙烯酸异冰片酯单体,搅 拌预乳化得到丙烯酸异冰片酯预乳化液C;-
然后以步骤S1所制得的质量为200克的乳液B为种子乳液,同步 滴加质量为60克的乳化液C和质量为0.2克的引发剂过硫酸铵,在70℃ 条件下反应4小时,降温出料,得到成膜聚合物乳液;
实测该成膜聚合物乳液的粘度为630mPa.S,固含量为50%,乳液 干燥后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得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1℃。
S3、减震泡棉材料分散液的配置:
称取2克的购自日本松本株式会社的已膨胀空心聚丙烯腈共聚物微 球FN80SDE、96克步骤S2制备得到成膜聚合物乳液,0.5克购自科莱 恩公司的色浆KA100,0.1克购自BYK公司的消泡剂BYK023及1克购 自BASF的润湿剂WE-3650加入到混合容器中,用搅拌桨中低速搅拌 15分钟至形成均匀分散液后备用;
S4、泡棉材料的制备:
将以上制备的分散液搅拌混合均匀后用刮刀涂布的方式涂布到PET 离型膜上,然后将涂有湿胶的PET离型膜放入90℃的烘箱干燥10分钟 后取出得到泡棉离型膜复合样品。
将干燥后的泡棉层从PET离型膜上揭下,测试泡棉层的厚度、密度、 拉伸模量、压缩测试、落球冲击性能的定性测试和泡棉冲击力吸收测试。
本实施例中所述泡孔结构总体积为超薄泡棉层体积的40%,所述闭 孔结构的孔径为20-80微米,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泡棉组件,包括超薄 减震泡棉层1和离型膜层2,所述超薄减震泡棉层和离型膜层通过胶层3 粘合,所述超薄减震泡棉层的厚度为0.05-0.5mm。其制备方法如下:
S1、丙烯酸酯共聚物种子乳液的制备
将90克丙烯酸甲酯、50克丙烯腈、6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100 克去离子水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热到45℃并连续搅 拌乳化35分钟,保持反应装置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将0.12克过硫酸铵 溶于20克去离子水后滴加入反应溶液中,升温至70℃,继续搅拌反应4 个小时,得到预聚物乳液A;
然后称取60克丙烯酸异辛酯、2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60克水加 入到玻璃烧瓶中慢速搅拌预乳化20分钟,同时称取0.1克引发剂过硫酸 铵和20克水混合后倒入滴液漏斗,同时将丙烯酸异辛酯预乳液和过硫酸 铵水溶液同时滴加到装有预聚物乳液A的反应釜中,在70℃条件下反应 4小时得到乳液B;
S2、成膜聚合物乳液制备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00克去离子水、4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4克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乳化剂,再加入100克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搅 拌预乳化得到甲基丙烯酸甲酯预乳化液C;-
然后以步骤S1所制得的质量为200克的乳液B为种子乳液,同步 滴加质量为40克的乳化液C和质量为0.2克的引发剂过硫酸铵,在70℃ 条件下反应5小时,降温出料,得到成膜聚合物乳液;
实测该成膜聚合物乳液的粘度为580mPa.S,固含量为50%,乳液 干燥后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得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
S3、减震泡棉材料分散液的配置:
称取2克的购自日本松本株式会社的已膨胀空心聚丙烯腈共聚物微 球FN80SDE、96克步骤S2制备得到成膜聚合物乳液,0.5克购自科莱 恩公司的色浆KA100,0.1克购自BYK公司的消泡剂BYK023及1克购 自BASF的润湿剂WE-3650加入到混合容器中,用搅拌桨中低速搅拌 15分钟至形成均匀分散液后备用;
S4、泡棉材料的制备:
将以上制备的分散液搅拌混合均匀后用刮刀涂布的方式涂布到PET 离型膜上,然后将涂有湿胶的PET离型膜放入90℃的烘箱干燥10分钟 后取出得到泡棉离型膜复合样品。
将干燥后的泡棉层从PET离型膜上揭下,测试泡棉层的厚度、密度、 拉伸模量、压缩测试、落球冲击性能的定性测试和泡棉冲击力吸收测试。
本实施例中所述泡孔结构总体积为超薄泡棉层体积的40%,所述闭 孔结构的孔径为20-80微米,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泡棉组件,包括超薄 减震泡棉层1和离型膜层2,所述超薄减震泡棉层和离型膜层通过胶层3 粘合,所述超薄减震泡棉层的厚度为0.05-0.5mm。其制备方法如下:
S1、丙烯酸酯共聚物种子乳液的制备
将80克丙烯酸甲酯、40克苯乙烯、6克十二烷基硫酸钠和100克 去离子水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热到45℃并连续搅拌 乳化35分钟,保持反应装置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将0.12克过硫酸铵溶 于20克去离子水后滴加入反应溶液中,升温至70℃,继续搅拌反应4 个小时,得到预聚物乳液A;
然后称取80克丙烯酸正丁酯、2克十二烷基硫酸钠和60克水加入 到玻璃烧瓶中慢速搅拌预乳化20分钟,同时称取0.1克引发剂过硫酸铵 和20克水混合后倒入滴液漏斗,同时将丙烯酸异辛酯预乳液和过硫酸铵 水溶液同时滴加到装有预聚物乳液A的反应釜中,在70℃条件下反应4 小时得到乳液B;
S2、成膜聚合物乳液制备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00克去离子水、4克十二烷基硫酸钠和4克壬 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乳化剂,再加入50克苯乙烯和50克丙烯腈单体, 搅拌预乳化得到甲基丙烯酸甲酯预乳化液C;-
然后以步骤S1所制得的质量为200克的乳液B为种子乳液,同步 滴加质量为50克的乳化液C和质量为0.2克的引发剂过硫酸铵,在70℃ 条件下反应5小时,降温出料,得到成膜聚合物乳液;
实测该成膜聚合物乳液的粘度为650mPa.S,固含量为50%,乳液 干燥后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得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3℃。
S3、减震泡棉材料分散液的配置:
称取2克的购自日本松本株式会社的已膨胀空心聚丙烯腈共聚物微 球FN80SDE、96克步骤S2制备得到成膜聚合物乳液,0.5克购自科莱 恩公司的色浆KA100,0.1克购自BYK公司的消泡剂BYK023及1克购 自BASF的润湿剂WE-3650加入到混合容器中,用搅拌桨中低速搅拌 15分钟至形成均匀分散液后备用;
S4、泡棉材料的制备:
将以上制备的分散液搅拌混合均匀后用刮刀涂布的方式涂布到PET 离型膜上,然后将涂有湿胶的PET离型膜放入90℃的烘箱干燥10分钟 后取出得到泡棉离型膜复合样品。
将干燥后的泡棉层从PET离型膜上揭下,测试泡棉层的厚度、密度、 拉伸模量、压缩测试、落球冲击性能的定性测试和泡棉冲击力吸收测试。
本实施例中所述泡孔结构总体积为超薄泡棉层体积的40%,所述闭 孔结构的孔径为20-80微米,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3℃。
实施例6:
S1、丙烯酸酯共聚物种子乳液的制备
将20克丁二烯、110克苯乙烯、6克十二烷基硫酸钠和100克去离 子水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热到50℃并连续搅拌乳化 30分钟,保持反应装置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将0.12克过硫酸铵溶于20 克去离子水后滴加入反应溶液中,升温至75℃,继续搅拌反应3.5个小 时,得到预聚物乳液A;
然后称取70克丙烯酸正丁酯、2克十二烷基硫酸钠和60克水加入 到玻璃烧瓶中慢速搅拌预乳化20分钟,同时称取0.1克引发剂过硫酸铵 和20克水混合后倒入滴液漏斗,同时将丙烯酸正丁酯预乳液和过硫酸铵 水溶液同时滴加到装有预聚物乳液A的反应釜中,在80℃条件下反应3 小时得到乳液B;
S2、成膜聚合物乳液制备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00克去离子水、4克十二烷基硫酸钠和4克壬 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乳化剂,再加入50克苯乙烯和50克丙烯腈单体, 搅拌预乳化得到苯乙烯/丙烯腈预乳化液C;-
然后以步骤S1所制得的质量为200克的乳液B为种子乳液,同步 滴加质量为20克的乳化液C和质量为0.05克的引发剂过硫酸铵,在 80℃条件下反应4小时,降温出料,得到成膜聚合物乳液;
实测该成膜聚合物乳液的粘度为600mPa.S,固含量为50%,乳液 干燥后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得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
S3、减震泡棉材料分散液的配置:
称取1克的购自日本松本株式会社的已膨胀空心聚丙烯腈共聚物微 球FN80SDE,98克步骤S2制备得到成膜聚合物乳液,5克购自美国波 特公司的导电镍粉,0.5克购自科莱恩公司的色浆KA100,0.1克购自 BYK公司的消泡剂BYK023及1克购自BASF的润湿剂WE-3650加入 到混合容器中,用搅拌桨中低速搅拌30分钟至形成均匀分散液后备用;
S4、泡棉材料的制备:
将以上制备的分散液搅拌混合均匀后用刮刀涂布的方式涂布到PET 离型膜上,然后将涂有湿胶的PET离型膜放入90℃的烘箱干燥10分钟 后取出得到泡棉离型膜复合样品。
将干燥后的泡棉层从PET离型膜上揭下,测试泡棉层的厚度、密度、 拉伸模量、压缩测试、落球冲击性能的定性测试和泡棉冲击力吸收测试。
本实施例中所述泡孔结构总体积为超薄泡棉层体积的30%,所述闭 孔结构的孔径为20-80微米,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
实施例7:
S1、丙烯酸酯共聚物种子乳液的制备
将68克丙烯酸正丁酯、52克苯乙烯、6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100 去离子水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热到50℃并连续搅拌 乳化30分钟,保持反应装置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将0.12克过硫酸铵溶 于20克去离子水后滴加入反应溶液中,升温至70℃,继续搅拌反应4 个小时,得到固含量为50%的预聚物乳液D;
S2、成膜聚合物乳液的制备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00克去离子水、4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4克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乳化剂,再加入100克丙烯酸异冰片酯单体,搅 拌预乳化得到丙烯酸异冰片酯预乳化液E;
然后以步骤S1所制得的质量为240克的乳液D为种子乳液,同步 滴加质量为50克的乳化液E和质量为0.1克的引发剂过硫酸铵,在80℃ 条件下反应4小时,降温出料,得到成膜聚合物乳液;
实测该成膜聚合物乳液的粘度为700mPa.S,固含量为50%,乳液 干燥后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得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
S3、减震泡棉材料分散液的配置:
称取1克的购自日本松本株式会社的已膨胀空心聚丙烯腈共聚物微 球FN80SDE,98克步骤S2制备得到成膜聚合物乳液,0.5克购自科莱 恩公司的色浆KA100,0.1克购自BYK公司的消泡剂BYK023及1克购 自BASF的润湿剂WE-3650加入到混合容器中,用搅拌桨中低速搅拌 15分钟至形成均匀分散液后备用;
S4、泡棉材料的制备:
将以上制备的分散液搅拌混合均匀后用刮刀涂布的方式涂布到PET 离型膜上,然后将涂有湿胶的PET离型膜放入90℃的烘箱干燥10分钟 后取出得到泡棉离型膜复合样品。
将干燥后的泡棉层从PET离型膜上揭下,测试泡棉层的厚度、密度、 拉伸模量、压缩测试、落球冲击性能的定性测试和泡棉冲击力吸收测试。
本实施例中所述泡孔结构总体积为超薄泡棉层体积的30%,所述闭 孔结构的孔径为20-80微米,所的泡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
对比例1:
(1)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合成:
将45克丙烯酸正丁酯类、55克苯乙烯、6克十二烷基硫酸钠和80 克去离子水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热到50℃并连续搅 拌乳化30分钟,保持反应装置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将0.1克过硫酸铵溶 于20克去离子水后滴加入反应溶液中,升温至80℃,继续搅拌反应3 个小时,得到聚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乳液。实测该成膜聚合物乳液的粘 度为600mPa.S左右,固含量为50%,乳液干燥后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 得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度左右。
(2)减震泡棉材料分散液的配置:
称取1克的购自日本松本株式会社的已膨胀空心聚丙烯腈共聚物微 球FN80SDE,98克步骤S2制备得到成膜聚合物乳液,0.5克购自科莱 恩公司的色浆KA100,0.1克购自BYK公司的消泡剂BYK023及1克购 自BASF的润湿剂WE-3650加入到混合容器中,用搅拌桨中低速搅拌 15分钟至形成均匀分散液后备用。
(3)减震泡棉的制备:
将以上制备的分散液搅拌混合均匀后用刮刀涂布的方式涂布到PET 离型膜上,然后将涂有湿胶的PET离型膜放入90℃的烘箱干燥10分钟 后取出得到泡棉离型膜复合样品。通过设置不同的刮刀间隙可以分别得 到厚度为100微米、200微米和400微米的泡棉样品。
将干燥后的泡棉层从PET离型膜上揭下,测试泡棉层的厚度、密度、 拉伸模量、压缩测试、落球冲击性能的定性测试和泡棉冲击力吸收测试。
对比例2:
(1)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合成:
将45克丙烯酸正丁酯类、55克苯乙烯、6克十二烷基硫酸钠和80 克去离子水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热到50℃并连续搅 拌乳化30分钟,保持反应装置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将0.1克过硫酸铵溶 于20克去离子水后滴加入反应溶液中,升温至80℃,继续搅拌反应3 个小时,得到聚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乳液。实测该成膜聚合物乳液的粘 度为600mPa.S左右,固含量为50%,乳液干燥后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 得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度左右。
(2)减震泡棉材料分散液的配置:
称取1克的购自日本松本株式会社的已膨胀空心聚丙烯腈共聚物微 球FN80SDE,98克步骤S2制备得到成膜聚合物乳液,5克购自美国波 特公司的导电镍粉,0.5克购自科莱恩公司的色浆KA100,0.1克购自 BYK公司的消泡剂BYK023及1克购自BASF的润湿剂WE-3650加入 到混合容器中,用搅拌桨中低速搅拌30分钟至形成均匀分散液后备用;
(3)减震泡棉的制备:
将以上制备的分散液搅拌混合均匀后用刮刀涂布的方式涂布到PET 离型膜上,然后将涂有湿胶的PET离型膜放入90℃的烘箱干燥10分钟 后取出得到泡棉离型膜复合样品。
将干燥后的泡棉层从PET离型膜上揭下,测试泡棉层的厚度、密度、 拉伸模量、压缩测试、落球冲击性能的定性测试和泡棉冲击力吸收测试。
测试方法:
(1)厚度测试
取样,将取好的样品放在标准测试环境中至少24小时;
测量时,将试样放在测厚仪的测量头的上下头平面之间,泡棉层向 上,试验时缓缓降下上测量头,最终覆盖在泡棉层的表面上,只要有可 能,上测量头边缘离样品边缘的距离不小于5mm。在降下上测量头后的 1秒内,记下测厚仪千分表的读数,以mm表示,精确到0.001mm。 每个样品测量5个点,记录数据并计算平均值,其中任意两个点的距离 不小于50mm。
(2)密度测试
取样,将取好的样品放在标准测试环境中至少24小时;
将试样在室温条件下裁切成10cm*10cm大小样品,测试单体泡棉 重量为m,厚度测试方法同上述测试条件记为h。
密度计算公式:ρ=m/h*100
(3)拉伸模量测试
取样,将产品裁成10mm×150mm大小3~5条,在标准测试环境中 放置至少24小时;
使用lnstron拉力试验机,将样品两端分别夹在拉力机的夹具上,以 300mm/min的速度拉伸测试弹性模量,记录测试数据,取平均值
(4)压缩测试
先将样品裁成50mm×200mm大小长条,在标准测试环境中放置2小时, 再将样品一层层叠加,制成25mm*25mm*10mm大小样品,完成后在标准 测试环境中放置至少24小时;
使用万能力学压力机测试样品,压缩速度5mm/min,进行样品的压缩测 试,取25%压缩率对应的压缩强度数据值。
(5)冲击力吸收测试
先将样品裁成70mm×70mm大小,在标准测试环境中放置至少24小 时
使用泡棉落球冲击能量试验机,13.75g钢球从30cm高处自由落下,无 泡棉时底部传感器受到原始冲击力的大小记为F0,再测试加垫泡棉时底部传感 器收到的原始冲击力大小记为F1,计算测试样品的缓冲吸收性: A%=[(FO-F1)/F0]×100%
(6)落球冲击性能测试
先将样品裁成100mm×100mm大小长条,在标准测试环境中放置至少 24小时;
手机盖板玻璃,样品规格:60mm*120mm*0.7mm,贴合泡棉材料样品
不锈钢小球,重量55g,直径在25mm大小,在500mm高度对泡棉贴 合的手机玻璃盖板进行冲击测试,观看样品是否完好
(7)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测试
仪器型号为:梅特勒-托利多的DMA/SDTA8610e
将泡棉样品从离型膜上揭下后进行DMA测试,使用剪切模式,将样品放 入小孔中,启动仪器,测试使用频率为1Hz,升温速率为2℃/min,温度扫描 从-40℃到60℃。
收集数据并分析可得到泡棉在不同温度下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数据,可 计算出泡棉在不同温度下的损耗因子。
图1,图2和图3只是说明本发明中的部分案例,不代表本发明的 全部应用场景。
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3248706370000261
Figure BDA0003248706370000271
从测试结果看,相较于对比例,实施例1-4的泡棉样品具有很好的抗冲击 性能,得益于核壳结构的成膜聚合物较高的阻尼损耗性能,同样的配方不同厚 度的泡棉样品,厚度对冲击力的吸收有正相关性。另外,2%左右的微球添加量 可以赋予泡棉较好的压缩性能。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 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 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 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 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4)

1.一种泡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棉材料是由成膜聚合物制备而成的内部带有泡孔结构的泡体材料,所述泡体材料的密度为0.4~0.9克/立方厘米;
所述泡体材料在10-30℃温度区间内具有不低于0.4的损耗因子;
所述成膜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0)-30℃,且所述成膜聚合物由至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Tg差异大于50℃的不同单体共聚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泡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聚合物为具有核壳包覆结构的共聚物;
所述共聚物的核壳包覆结构是以聚丙烯酸酯-丙烯腈共聚物、聚丁二烯-丙烯腈/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或聚丁二烯-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中的一种为核,以聚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异冰片酯等玻璃态聚合物中的一种为壳的共聚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泡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包覆结构中的核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不高于30℃的聚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所述聚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是由丙烯酸酯单体及含不饱和碳-碳双键的单体经第一乳化剂乳化,并由引发剂引发乳液聚合工艺共聚而成,所述的丙烯酸酯单体为具有下述式(1)所示结构的丙烯酸烷基酯:
CH2=CH-COOR,
式(1)
其中R为碳原子数量2-10的烷烃链段;
所述的含不饱和碳-碳双键的单体为丁二烯、苯乙烯和丙烯腈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第一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
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盐类引发剂;
所述核壳包覆结构中的壳是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不低于50℃的含不饱和碳-碳双键的单体经阴离子型乳化剂和非离子型型乳化剂乳化,并由引发剂引发乳液聚合工艺聚合而成,所述单体选自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阴离子型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阴离子型乳化剂中的一种;
所述非离子型型乳化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等非离子型乳化剂中的一种;
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盐类引发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泡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包覆结构中的核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不高于20℃的聚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式(1)中R为碳原子数量4-10的烷烃链段;
所述核壳包覆结构中的壳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不低于60℃的含不饱和碳-碳双键的单体聚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泡棉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壳包覆结构中的核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不高于10℃的聚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所述核壳包覆结构中的壳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不低于80℃的含不饱和碳-碳双键的单体聚合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泡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泡孔结构的孔径为5-200微米的闭孔结构;所述泡孔结构总体积占整个泡棉体积的比例为20-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泡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泡棉材料在5-35℃温度区间内具有不低于0.4的损耗因子;
所述成膜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20℃;
所述泡孔结构为闭孔结构;
所述闭孔结构的孔径为20-80微米,所述泡孔结构总体积占整个泡棉体积的比例为25-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泡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泡棉材料中添加有导电填料,所述导电填料为超薄泡棉材料1-20%wt,所述导电填料为碳纳米管、导电镍粉、镀镍玻纤、导电炭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泡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填料为超薄泡棉材料的3-10%wt。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泡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泡棉材料的表面电阻率为1×103-1×109欧姆每平方,所述减震泡棉的体积电阻不高于1×106欧姆。
11.一种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减震泡棉材料层,其特征在于,超薄泡棉材料层是由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泡棉材料制备而成,所述超薄减震泡棉层的厚度为0.07-0.4mm。
12.一种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泡棉材料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超薄减震泡棉层和离型膜层,所述超薄减震泡棉层和离型膜层通过胶层粘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泡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泡棉层和胶层之间设置有非离型膜层。
14.一种权利要求12所述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泡棉材料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S1、丙烯酸酯共聚物种子乳液的合成:
将含不饱和碳-碳双键的单体、第一乳化剂和去离子水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热到45-55℃并连续搅拌乳化25-35分钟,保持反应装置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将引发剂溶于蒸馏水后滴加入反应溶液中,升温至70-80℃,继续搅拌反应3-4个小时,得到预聚物乳液A;所述不饱和碳-碳双键单体、第一乳化剂、引发剂和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40-60份/0.5-5份/0.05-0.1份/40-60份。
然后将质量分数为10-50份的式(1)所示的丙烯酸烷基酯,质量分数为0.05-0.1份的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5-5份的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0-50份的去离子水,一起与预聚物乳液A混合均匀,在70-80℃条件下反应3-4小时得到种子乳液B,所述的种子乳液B即为核壳包覆结构中的核乳液;
S2、制备成膜聚合物乳液
在反应器中加入去离子水、含不饱和碳-碳双键的单体、阴离子型乳化剂和非离子型乳化剂,搅拌预乳化得到预乳化液C;所述含不饱和碳-碳双键的单体、阴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型乳化剂、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40-60份/0.3-3份/0.3-3份/40-60份;
然后以步骤S1所制得的质量分数为100份的乳液B为种子乳液,同步滴加10-50质量份数的乳化液C和质量分数为0.05-0.1份的引发剂,在70-90℃条件下反应3-6小时,降温出料,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成膜聚合物乳液;
S3、泡棉材料分散液的配置:
将空心聚丙烯腈共聚物膨胀微球、步骤S2制备得到成膜聚合物乳液、色浆、消泡剂及润湿剂加入到混合容器中,用搅拌桨中低速搅拌10-30分钟至形成均匀分散液后备用,所述的分散液为包含核壳结构共聚物乳液的泡棉材料分散液;
所述膨胀微球、步骤S1制备的成膜聚合物乳液、色浆、消泡剂和润湿剂的重量份数比为0.5-2.5份/95-99份/0.3-0.7份/0.05-0.2份/0.5-2份;
S4、泡棉材料的制备:
将步骤S3制备的分散液搅拌混合均匀后用刮刀涂布的方式涂布到PET离型膜上,然后将涂有湿胶的离型膜放入90℃的烘箱干燥10分钟后取出得到超薄泡棉组件。
CN202111039917.9A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泡棉材料、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减震泡棉材料层、组件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6519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9917.9A CN113651995A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泡棉材料、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减震泡棉材料层、组件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9917.9A CN113651995A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泡棉材料、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减震泡棉材料层、组件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1995A true CN113651995A (zh) 2021-11-16

Family

ID=78482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39917.9A Pending CN113651995A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泡棉材料、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减震泡棉材料层、组件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519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7369A (zh) * 2022-03-14 2022-05-17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 一种聚丙烯酸酯泡棉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4015A (zh) * 2003-09-30 2005-06-08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减振器用水基乳液
US20080245989A1 (en) * 2007-03-30 2008-10-09 Nippon Shokubai Co., Ltd. Emulsion for vibration damping materials
CN112680139A (zh) * 2020-12-23 2021-04-20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亚克力发泡减震泡棉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4015A (zh) * 2003-09-30 2005-06-08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减振器用水基乳液
US20080245989A1 (en) * 2007-03-30 2008-10-09 Nippon Shokubai Co., Ltd. Emulsion for vibration damping materials
CN101668784A (zh) * 2007-03-30 2010-03-10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减震材用乳液
CN112680139A (zh) * 2020-12-23 2021-04-20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亚克力发泡减震泡棉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7369A (zh) * 2022-03-14 2022-05-17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 一种聚丙烯酸酯泡棉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3203B (zh) 衝擊吸收片及其製造方法
US20050276963A1 (en) Adhesive sheet comprising hollow part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KR102425598B1 (ko) 점착 테이프
KR20110005290A (ko) (메트)아크릴 감압 접착 폼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543290B1 (ko) 수지 조성물, 축열재 및 물품
CN110698585B (zh) 一种耐高温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TW201927837A (zh) 耐化學性聚丙烯酸酯與基於其的壓敏性黏著劑
KR102645230B1 (ko) 양면 점착 테이프
CN113651995A (zh) 一种泡棉材料、用于amoled模组减震的超薄减震泡棉材料层、组件及制备方法
JP6523725B2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
CN108976454B (zh) 一种光学显示用氟硅离型膜的制备方法
CN113527758A (zh) 一种耐冲击泡棉、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CN108342143A (zh) 含全氟聚醚树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598658B1 (ko) 아크릴 폼 점착 테이프 및 이를 적용한 평판 디스플레이
CN116042107A (zh) 一种耐高温高湿环境的丙烯酸泡棉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6769219A (zh) 一种基于丙烯酸树脂发泡的抗冲击泡棉双面胶带
CN114507369B (zh) 一种聚丙烯酸酯泡棉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0218524B (zh) 可紫外光固化的泡棉状导电胶膜前体组合物、泡棉状导电胶膜和胶带
CN116504440A (zh) 一种z轴方向可导电的超薄泡棉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JP2021172731A (ja) 衝撃吸収シート、粘着テープ、及び表示装置
TWI833947B (zh) 黏著帶
CN114456394B (zh) 聚硼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3307905B (zh) 无溶剂uv固化胶黏剂预聚体、制备方法,及由该预聚体制备的胶黏剂、泡棉胶带
JP7363787B2 (ja) 樹脂組成物、蓄熱材、及び物品
CN117460291A (zh) 一种oled显示模组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