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13C - 电子炉灶 - Google Patents

电子炉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13C
CN1136413C CNB971118221A CN97111822A CN1136413C CN 1136413 C CN1136413 C CN 1136413C CN B971118221 A CNB971118221 A CN B971118221A CN 97111822 A CN97111822 A CN 97111822A CN 1136413 C CN1136413 C CN 113641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ventilating opening
mentioned
room
cooking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71118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117A (zh
Inventor
米仓正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0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4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1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42Cooling of the microwave components and related air circ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70Feed lines
    • H05B6/707Feed lines using waveguides
    • H05B6/708Feed lines using waveguides in particular slotted wavegui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不大大降低烹调室的刚性的条件下,使风在大范围内吹到门的玻璃窗上。在烹调室的侧板上设有夹住上部搁板支撑部(4a)的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在烹调室(4)的侧板上具有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但是,通过上部搁板支撑部(4a)来加强其强度。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在炉灶烹调时,冷却磁控管的风通过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而排到烹调室内,在大范围内吹到门的玻璃窗上。由此,防止玻璃窗的结露。

Description

电子炉灶
本发明涉及从风扇装置通过磁控管给烹调室供风的结构的电子炉灶。
在电子炉灶中具有这样的结构:在与烹调室相邻的机械室内设置磁控管和风扇装置,一边由风扇装置给磁控管吹冷却风一边进行炉灶烹调。在这样结构的情况下,在烹调室的侧板上形成通风口,在炉灶烹调中,随着使来自风扇装置的风通过通风口吹到门的玻璃窗上,来防止因由烹调物发生的水蒸气在门的玻璃窗上结露。
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通风口较小,难于使冷却风吹到玻璃窗的全部区域上。由此,就有不能完全消除玻璃窗全部区域的结露的问题,因此,考虑扩大通风口的形成区域。但是,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烹调室的侧板的刚性降低,侧板易于弯曲,就有在烹调室的尺寸上产生制造误差的问题。与此同时,烹调室内的阻抗发生变化,就有烹调物的加工状态发生偏差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炉灶,不会使烹调室的刚性大大降低,而能够在大范围内使风吹到门的玻璃窗上。
方案1所述的电子炉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烹调室的外部的机械室;设在该烹调室的,对容纳在上述烹调室内的烹调物进行炉灶烹调的磁控管;设在上述机械室内的,冷却上述磁控管的风扇装置;对容纳在上述烹调室内的烹调物进行加热烹调的加热器;设在上述烹调室的侧板上的,支撑加热烹调用的烹调盘的盘托;设在上述烹调室的侧板上的,给烹调室内供给来自上述风扇装置的风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这些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隔着上述盘托设置在上述托盘的上下部。
根据上述装置,当风扇装置工作时,通过上述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向烹调室内供风。由此,使风大范围地吹到门的玻璃窗上,就能完全消除玻璃窗的结露。但是,由于把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隔着上述盘托设置在上述托盘的上下部,通过盘托加强了烹调室的侧板,而提高了侧板的刚性。由此,由于侧板难于弯曲,就能防止烹调室的尺寸产生制造误差,从而防止因烹调室内的阻抗变化而引起烹调物的加工状态发生偏差。
方案2所述的电子炉灶,其特征在于,在烹调室的侧板上安装波导管,分割盘托以避开波导管的安装部分。
根据上述装置,由于通过波导管加强了烹调室的侧板,而进一步提高了侧板的刚性。由此,由于侧板更难于弯曲,就能确实地防止烹调室的尺寸产生制造误差,从而防止因烹调室内的阻抗变化而引起烹调物的加工状态发生偏差。
方案3所述的电子炉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烹调室的外部的机械室;设在该烹调室的,对容纳在上述烹调室内的烹调物进行炉灶烹调的磁控管;设在上述机械室内的,冷却上述磁控管的风扇装置;对容纳在上述烹调室内的烹调物进行加热烹调的加热器;设在上述烹调室的侧板上并在水平方向上存在间隔的,支撑加热烹调用的烹调盘的第一盘托和第二盘托;设在上述烹调室的侧板上的,给烹调室内供给来自上述风扇装置的风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这些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隔着上述第一盘托和第二盘托间的间隙设置在该间隙的上下部。
根据上述装置,由于通过上述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向烹调室内供风,由此,防止炉灶烹调时玻璃窗结露。但是,把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隔着上述第一盘托和第二盘托间的间隙设置在该间隙的上下部。由此,由于通过盘托加强了烹调室的侧板,就能防止烹调室的尺寸产生制造误差,从而防止因烹调室内的阻抗变化而引起烹调物的加工状态发生偏差。与此同时,在钢板上形成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后,在对第一盘托和第二盘托进行拉拔加工时,就能防止由冲孔开口构成的两个通风口裂开。
方案4所述的电子炉灶,其特征在于,在机械室内设置同时开闭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的调节风门,在进行加热烹调中,通过上述调节风门来关闭上述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并且,风扇装置工作。
根据上述装置,在加热烹调时,通过调节风门关闭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风扇装置工作。由此,在冷却机械室内的同时,防止冷却风进入烹调室内而使箱内温度降低。
方案5所述的电子炉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的外箱与内箱之间形成的排气通路所构成的通风路径,在加热烹调时,使由风扇装置所排出的风沿着上述通风路径流动。
根据上述装置,在加热烹调时,风扇装置工作,风沿着机箱的外箱与内箱之间形成的排气通路流通。由此,防止因来自加热器的热量而使机箱被加热到高温。
方案6所述的电子炉灶,其特征在于,使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的开口面积不同。
根据上述装置,由于从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排到烹调室内的风量不同,则在烹调室内产生涡流。由此,由于烹调室内的空气被搅拌,就能有效地防止门的玻璃窗的整个区域中的结露。
方案7所述的电子炉灶,其特征在于,位于上部的第一通风口的开口面积大于位于下部的第二通风口的开口面积。
根据上述装置,由于第一通风口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通风口,则在烹调室内产生涡流,就能有效地搅拌热气易于聚积的烹调室内上部的空气。由此,就能有效地防止门的玻璃窗中特别是热气易于聚积的上部的结露。
方案8所述的电子炉灶,其特征在于,风扇装置被设置在机械室内的底部,使风向着上方排出。
根据上述装置,由于在上下方向设有两个通风口,从设在上侧的第一通风口给热气易于聚积的烹调室的上部供给大量的风,而确实地防止门的玻璃窗的上部的结露。特别是,在第一通风口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通风口的情况下,由于风平滑地从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排到烹调室内,而进一步提高效果。
方案9所述的电子炉灶,其特征在于,位于上部的第一通风口被配置得比位于下部的第二通风口更靠近门边。
根据上述装置,由于风从第一通风口有效地吹到热气易于聚积的门的玻璃窗的上部就能有效地防止玻璃窗的上部的结露。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优点及特征将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而得到进一步说明。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表示烹调室的侧板的图);
图2是表示整体结构的正面图(表示除去了门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调节风门和调节风门电动机的底面图(表示调节风门的关闭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调节风门和调节风门电动机的底面图(表示调节风门的打开状态的图);
图5是电子炉灶的纵截面侧视图(表示机械室的内部的侧视图);
图6是电子炉灶的纵截面顶视图(表示机械室的内部的顶视图);
图7是表示调节风门打开时的冷却风的流通路径的图;
图8是表示调节风门关闭时的冷却风的流通路径的图;
图9是表示电气结构的概况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相当于图1的图。
下面根据图1至图9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首先,在图2中,电子炉灶本体1在相当于机箱的外箱2的内部设置内箱3,内箱3的内部具有作为烹调室4的功能。如图5所示的那样,门5可转动地安装在外箱2上。该门5装有成为矩形状的框体的玻璃窗,烹调室4的前面开口部随着门5的转动而开闭。而且,门5的玻璃窗由耐热玻璃形成。
如图2所示的那样,在电子炉灶本体1的右侧部设置操作面板6,如图9所示的那样,在该操作面板6上设置用于设定烹调方式和烹调时间等的烹调条件的烹调条件设定键6a、启动键6b等。
如图5所示的那样,在操作面板6的内侧,在外箱2和内箱3之间形成机械室7。在该机械室7的侧板(烹调室4的侧板)上,在中央部焊接波导管8,在波导管8上螺栓连接磁控管9。而且,在机械室7内,除了磁控管9之外还容纳了高压变压器10a和高压电容器10b等电气部件。
如图1所示的那样,在烹调室4的侧板上设置由多个冲孔开口组成的激振口11,当磁控管9工作时,微波从波导管8通过激振口11而照射到烹调室4内,进行炉灶烹调。
在烹调室4内的底部可拆装地安装着转盘(未图示)。该转盘用于在炉灶烹调时放置烹调物,随着转盘电动机12(参照图9)的驱动而转动。如图5所示的那样,在烹调室4的上表面上设置管状的加热器13。如图6所示的那样,该加热器13是弯曲的,当加热器13发热时,烹调室4内被加热,而进行烧烤烹调(加热烹调)。
如图1所示的那样,在烹调室4的右侧板上,在前后部上设置上部搁板支撑部4a和4b。这些搁板支撑部4a和4b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波导管8配置在上部搁板支撑部4a和4b之间的间隙中。如图2所示的那样,在烹调室4的左侧板上设有一个上部搁板支撑部4c。该上部搁板支撑部4c与上部搁板支撑部4a和4b相对配置,在上部搁板支撑部4a~4c上安放加热器烹调用的方盘14。而且,上部搁板支撑部4a和4b相当于盘托,方盘14相当于烹调盘。
在烹调室4的两侧板上设有下部搁板支撑部4d和4d,在这些下部搁板支撑部4d上安放加热器烹调用的方盘14。而且,各个搁板支撑部4a~4d的上表面为水平的截面三角形状,在烹调室4的侧板上整体地进行拉拔加工。
如图5所示的那样,在机械室7内的底部上设置风扇电动机15a,在风扇电动机15a的转轴上安装风扇15b。在外箱2的底板上形成多个吸气口(未图示),当风扇15b随着风扇电动机15a的工作而转动时,如图7所示的那样,外部空气被从多个吸气口吸入机械室7内,随着空气排向向着机械室7内的上方,使机械室7内的电气部件被冷却。而且,图5的标号15表示由风扇电动机15a和风扇15b组成的风扇装置。
如图1所示的那样,在烹调室4的右侧板上,在上部搁板支撑部4a和4b的上方设有上部通风口16,在上部搁板支撑部4a和4b与下部搁板支撑部4d之间设有下部通风口17。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由多个冲孔开口组成,位于夹持上部搁板支撑部4a的上下部上。而且,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相当于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
上部通风口16的冲孔数量多于下部通风口17的冲孔数量,上部通风口16的开口面积被设定为大于下部通风口17的开口面积。但是,上部通风口16的前端部位于比下部通风口17的前端部更前的前方,而靠近门5。而且,在机械室7内,在下部通风口17的前方部分(由两点划线7a表示的部分),设有用于把门5锁定在关闭状态下的锁定机构(未图示)。
在烹调室4的右侧板上,以轴18a为中心可转动地安装着调节风门18。如图3所示的那样,调节风门18和轴18a位于机械室7内,在调节风门18的上端部弯曲形成凸缘部18b,在凸缘部18b上形成槽部18c。在机械室7内的上部设置调节风门电动机19,凸轮20联结在该调节风门电动机19的转轴上,轴20a固定在凸轮20上。
凸轮20的轴20a扣合在调节风门18的槽部18c内,当随着调节风门电动机19的动作,凸轮20以箭头A方向转动时,凸轮20的转动运动力通过轴20a传递到调节风门18上,如图4所示的那样,调节风门18向箭头A方向转动,打开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在该状态下,当凸轮20向箭头A方向转动时,凸轮20的转动运动力通过轴20a传递到调节风门18上,如图3所示的那样,随着调节风门18向着于箭头A相反的方向转动,关闭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
如图7所示的那样,在烹调室4的左侧板上,在后方形成排气口21。该排气口21由多个冲孔开口组成,在烹调室4的右侧板上,在外箱2和内箱3之间安装管道22。该管道22通过外箱2的排气口(未图示)而在外箱2的后面侧开口。
这样,当风扇装置15在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的关闭状态下工作时,冷却电气部件的风从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流入烹调室4内,而吹到门5的玻璃窗上。接着,从排气口21流入管道22内,通过管道22而被排出到电子炉灶本体1的后面侧。
如图8所示的那样,在外箱2的顶板于内箱3的顶板之间形成排气通路23,在外箱2的左侧板于内箱3的左侧板之间形成排气通路24。这些排气通路23和24相当于沿着外箱2的内表面的通风路径,当风扇装置15在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的关闭状态下工作时,冷却电气部件的风沿着排气通路23和24流通。
在外箱2的底板上,在烹调室4的下方形成排气口(未图示),在外箱2的下表面上安装开口到电子炉灶本体1的前面侧的管道25。在外箱2的底板于内箱3的底板之间设有隔板25a,流通排气通路24内的风通过排气口流入管道25内,通过管道25内而被排出到电子炉灶本体1的前面侧。
而且,如图7所示的那样,在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的开放状态下,冷却电气部件的风的一部分从排气通路23和24通过管道25被排出到机外。在外箱2中,在机械室7的后方形成排气口,在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处于关闭状态或开放状态下,冷却电气部件的风的一部分都能通过排气口被排出到机外。
如图9所示的那样,在机械室7内设置微动开关26,如图3所示的那样,当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通过调节风门18被关闭时,调节风门18的凸缘部18b离开微动开关26的塞柱(未图示),微动开关26被断开。如图4所示的那样,当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通过调节风门18被打开时,调节风门18的凸缘部18b压住微动开关26的塞柱,微动开关26被接通。
图9所示的控制装置27是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而构成的,当启动键6b被操作时,根据烹调条件设定键6a的设定内容、来自微动开关26的输出信号,来控制驱动磁控管9、转盘电动机12、加热器13、风扇电动机15a、调节风门电动机19。在炉灶烹调和烧烤烹调的非执行时,如图3所示的那样,通过调节风门电动机19使调节风门18以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转动,而关闭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
下面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当进行炉灶烹调时,在烹调室4内放置转盘,在转盘上放置烹调物。接着,在操作烹调条件设定键6a并选择炉灶烹调后,操作启动键6b。由此,控制装置27在微动开关26被接通之前,驱动调节风门电动机19,同时时调节风门18以箭头A方向转动,打开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
当控制装置27打开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时,驱动磁控管9、转盘电动机12、风扇电动机15a。由此,转盘和磁控管9工作,转盘旋转,同时在烹调室4内照射微波,来对转盘上的烹调物进行炉灶烹调。
与此同时,风扇装置15动作,给以磁控管9为主体的电气部件吹冷却风,冷却风的一部分从机械室7的后方的排气口被排出到机外。剩余的冷却风的一部分从排气通路23和24通过管道25被排出到电子炉灶本体1的前面侧。剩余的冷却风的大部分从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提供给烹调室4内,而吹到门5的玻璃窗上,然后,通过排气口21和22被排出到电子炉灶本体1的后面侧。
然后,当经过设定时间时,控制装置27停止驱动磁控管9、转盘电动机12,与此同时,在微动开关26断开之前,驱动调节风门电动机19,同时,使调节风门18以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转动,而关闭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
当进行加热烹调时,把方盘14选择放置在上段的搁板支撑部4a~4c以及下段的搁板支撑部4d上,然后,在方盘14上放置烹调物。接着,在操作烹调条件设定键6a并选择炉灶烹调后,操作启动键6b。由此,控制装置27驱动加热器13和风扇电动机15a。从而,随着加热器13发热而加热烹调室4内,而对方盘14上的烹调物进行加热烹调。
与此同时,风扇装置15动作,给以磁控管9为主体的电气部件吹冷却风,冷却风的一部分从机械室7的后方的排气口被排出到机外。剩余的冷却风从排气通路23和24通过管道25被排出到机外。
然后,当经过设定时间时,控制装置27停止驱动加热器13、风扇电动机15a。而且,上述一连串的工作是根据存储在控制装置27的存储装置中的运行程序来进行的。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给烹调室4内供风。由此,由于在大范围内使风吹到门5的玻璃窗上,就能防止炉灶烹调时玻璃窗结露。而且,把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配置在夹持上部搁板支撑部4a的上下部上。由此,通过上部搁板支撑部4a来加强烹调室4的右侧板,而提高右侧板的刚性,因而,右侧板难于弯曲。这样,就能防止在内箱3(烹调室4)的尺寸上产生制造误差,以及防止因烹调室4内的阻抗变化而使烹调物的加工状态出现偏差。
因此,在扩大一个通风口的形成区域的情况下,由于具有通过通风口的特定部分而使风集中地排出的倾向,则存在风不能在大范围内吹到玻璃窗上的问题。对此,在上述实施例中,从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两处给烹调室4内供风。因此,由于风被高效地分散到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中,则风就能确实地在大范围内吹到玻璃窗上。
在上部搁板支撑部4a和4b之间的间隙中安装波导管8。由此,由于通过波导管8加强了烹调室4的右侧板,则进一步提高了右侧板的刚性。由此,由于右侧板更难于弯曲,就能确实地防止在内箱3(烹调室4)的尺寸上产生制造误差,以及防止因烹调室4内的阻抗变化而使烹调物的加工状态出现偏差。
在进行加热烹调时,通过调节风门18来关闭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使风扇装置15动作。由此,冷却机械室7内,同时,防止冷却风进入烹调室4内而使箱内温度降低。但是,由于防止了烹调室4的弯曲,而使调节风门18紧贴在烹调室4的右侧板上。由此,由于防止了在调节风门18和烹调室4的右侧板之间形成间隙,而使冷却风更难进入烹调室4内。
在外箱2和内箱3之间形成排气通路23和24,在加热烹调时,通过调节风门18来关闭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使风在排气通路23和24内流通。由此,由于风沿着外箱2的内表面流动,就能防止外箱2特别是顶板部因来自加热器13的热量被加热到高温。
使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的开口面积不同。由此,从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排到烹调室4中的风量不同,而在烹调室4内产生涡流,因此,来搅拌烹调室4内的空气。由此,就能有效地防止在门5的玻璃窗的全部区域内结露。
使上部通风口16的开口面积大于下部通风口17。由此,在烹调室4内产生涡流,来高效率地搅拌热气容易聚积的烹调室4的上部的空气。由此,就能有效地防止门5的玻璃窗中特别是热气容易聚积的上部的结露。
使冷却风从机械室7内的底部向上方排出。在此情况下,由于在上下方向设有两个通风口16和17,就能从上部通风口16给热气容易聚积的烹调室4内的上部供给更大量的风,其结果,就能确实地防止门5的玻璃窗中的上部的结露。由于上部通风口16的开口面积大于下部通风口17的开口面积,就能从上部通风门16和下部通风口17向烹调室4内平滑地排风,而进一步提高效果。
把上部通风口16配置在比下部通风口17更靠近门5处。由此,由于风从上部通风口16高效地吹到玻璃窗的上部,则就能更确实地防止玻璃窗的上部结露。
下面根据图10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而且,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下面仅对不同的部件进行说明。在烹调室4的右侧板上,整体地拉拔加工出第一上部搁板支撑部4e和第二上部搁板支撑部4f以取代上部搁板支撑部4a和4b。
该第一上部搁板支撑部4e和第二上部搁板支撑部4f相当于第一盘托和第二盘托,在水平方向上以预定距离放置。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设置在夹持第一上部搁板支撑部4e和第二上部搁板支撑部4f之间的间隙的上下部上。
根据上述实施例,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设置在夹持第一上部搁板支撑部4e和第二上部搁板支撑部4f之间的间隙的上下部上。由此,在钢板上形成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之后,在对第一上部搁板支撑部4e和第二上部搁板支撑部4f进行拉拔加工时,就能防止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开裂。
而且,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随着对烹调室4的右侧板进行拉拔加工而形成搁板支撑部4a~4f,但是,并不仅限于此,可以是例如作为焊接搁板支撑以及螺栓联结的结构。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在非烹调时,使调节风门18以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转动,来关闭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但是,并不仅限于此,可以使调节风门18以箭头A方向转动,来打开上部通风口16和下部通风口17。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通过调节风门18的凸缘部18b来压住微动开关26的塞柱,但是,并不仅限于此,可以例如通过调节风门18的本体部来压住,或通过凸轮20的轴20a来压住。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使用微动开关26作为检测调节风门18的开闭的开关,但是,并不仅限于此,可以例如使用光电开关和接近开关等非接触型开关。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根据微动开关26的通断来检测调节风门18的开闭,但是,并不仅限于此,可以设置检测调节风门电动机19的转动量的旋转式编码器等,根据来自该旋转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来检测调节风门18的开闭。
如从以上说明所看到的那样,本发明的电子炉灶具有以下效果:
根据方案1所述的装置,通过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向烹调室内供风。由此,使风高效地大范围地吹到门的玻璃窗上,就能防止在炉灶烹调时玻璃窗结露。但是,由于把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设置在夹持盘托的上下部上。由此,通过盘托加强了烹调室的侧板,由于侧板难于弯曲,就能防止烹调室的尺寸产生制造误差,从而防止因烹调室内的阻抗变化而引起烹调物的加工状态发生偏差。
根据方案2所述的装置,在盘托之间的间隙中安装波导管。由此,由于通过波导管加强了烹调室的侧板,侧板更难于弯曲,就能确实地防止烹调室的尺寸产生制造误差,从而防止因烹调室内的阻抗变化而引起烹调物的加工状态发生偏差。
根据方案3所述的装置,由于通过上述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向烹调室内供风,由此,防止炉灶烹调时玻璃窗结露。但是,把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设置在夹持上述第一盘托和第二盘托间的间隙的上下部上。由此,由于通过盘托加强了烹调室的侧板,就能防止烹调室的尺寸产生制造误差,从而防止因烹调室内的阻抗变化而引起烹调物的加工状态发生偏差。与此同时,在钢板上形成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后,在对第一盘托和第二盘托进行拉拔加工时,就能防止由冲孔开口构成的两个通风口裂开。
根据方案4所述的装置,在进行加热烹调时,通过调节风门关闭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并且使风扇装置工作。由此,在冷却机械室内的同时,防止冷却风进入烹调室内而使箱内温度降低。但是,由于防止了烹调室的侧板的弯曲而使调节风门与烹调室的侧板紧贴,就使冷却风更难于进入烹调室内。
根据方案5所述的装置,形成沿着机箱内表面的通风路径,在加热烹调时,关闭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使风在通风路径内流通。由此,由于风沿着机箱的内表面流通,防止因来自加热器的热量而使机箱被加热到高温。
根据方案6所述的装置,使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的开口面积不同。由此,由于从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排到烹调室内的风在烹调室内成为涡流,而使烹调室内的空气被搅拌,就能有效地防止门的玻璃窗的整个区域中的结露。
根据方案7所述的装置,第一通风口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通风口的开口面积。由此,在烹调室内产生涡流,就能有效地搅拌热气易于聚积的烹调室内上部的空气,因而,就能有效地防止门的玻璃窗中特别是上部的结露。
根据方案8所述的装置,使冷却风从机械室内的底部向上方排出。由此,由于从设在上侧的第一通风口给热气易于聚积的烹调室的上部供给大量的风,而确实地防止门的玻璃窗的上部的结露。特别是,在第一通风口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通风口的情况下,由于风平滑地从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排到烹调室内,而进一步提高效果。
根据方案9所述的装置,第一通风口与二通风口相比被配置在更靠近门处。由此,由于风从第一通风口有效地吹到门的玻璃窗的上部,就能有效地防止玻璃窗的上部的结露。

Claims (10)

1.一种电子炉灶,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在烹调室的外部的机械室;
设在该烹调室的,对容纳在上述烹调室内的烹调物进行炉灶烹调的磁控管;
设在上述机械室内的,冷却上述磁控管的风扇装置;
对容纳在上述烹调室内的烹调物进行加热烹调的加热器;
设在上述烹调室的侧板上的,支撑加热烹调用的烹调盘的盘托;
设在上述烹调室的侧板上的,给烹调室内供给来自上述风扇装置的风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
这些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隔着上述盘托设置在上述托盘的上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炉灶,其特征在于,在烹调室的侧板上安装波导管,分割盘托以避开波导管的安装部分。
3.一种电子炉灶,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在烹调室的外部的机械室;
设在该烹调室的,对容纳在上述烹调室内的烹调物进行炉灶烹调的磁控管;
设在上述机械室内的,冷却上述磁控管的风扇装置;
对容纳在上述烹调室内的烹调物进行加热烹调的加热器;
设在上述烹调室的侧板上并在水平方向上存在间隔的,支撑加热烹调用的烹调盘的第一盘托和第二盘托;
设在上述烹调室的侧板上的,给烹调室内供给来自上述风扇装置的风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
这些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隔着上述第一盘托和第二盘托间的间隙设置在该间隙的上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子炉灶,其特征在于,在机械室内设置同时开闭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的调节风门,
在进行加热烹调中,通过上述调节风门来关闭上述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并且,风扇装置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炉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的外箱与内箱之间形成的排气通路所构成的通风路径,
在加热烹调时,使由风扇装置所排出的风沿着上述通风路径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子炉灶,其特征在于,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的开口面积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子炉灶,其特征在于,位于上部的第一通风口的开口面积大于位于下部的第二通风口的开口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子炉灶,其特征在于,风扇装置被设置在机械室内的底部,使风向着上方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子炉灶,其特征在于,位于上部的第一通风口被配置得比位于下部的第二通风口更靠近门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炉灶,其特征在于,风扇装置被设置在机械室内的底部,使风向着上方排出。
CNB971118221A 1996-06-26 1997-06-19 电子炉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641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6416/96 1996-06-26
JP8166416A JPH1019269A (ja) 1996-06-26 1996-06-26 電子レンジ
JP166416/1996 1996-06-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17A CN1170117A (zh) 1998-01-14
CN1136413C true CN1136413C (zh) 2004-01-28

Family

ID=15831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1182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6413C (zh) 1996-06-26 1997-06-19 电子炉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H1019269A (zh)
KR (1) KR100239246B1 (zh)
CN (1) CN1136413C (zh)
TW (1) TW4663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73481A (ko) * 2002-03-11 2003-09-19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전자레인지의 도어냉각장치
KR100510655B1 (ko) * 2002-11-20 2005-08-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레인지
TW201018926A (en) * 2008-11-12 2010-05-16 Shin Yo Feng Precise Technology Corp Ltd Electronic component inspection mechanism and method
US8886266B2 (en) * 2010-06-21 2014-11-11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Superconducting coil, rotating device, and superconducting coil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5066165A (zh) * 2015-07-30 2015-11-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门调节装置及燃气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17A (zh) 1998-01-14
JPH1019269A (ja) 1998-01-23
KR980003200A (ko) 1998-03-30
TW466324B (en) 2001-12-01
KR100239246B1 (ko) 2000-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0522C (zh) 加热烹饪器
EP1439740B1 (en) Wall-mounted type microwave oven
CN1179151C (zh) 微波炉
CN1507783A (zh) 电烤炉
CN1840969A (zh) 烹饪装置
CN109008663B (zh) 一种空气烤箱
CN1959214A (zh) 烹饪装置
CN1274996C (zh) 微波炉
CN1884917A (zh) 加热烹调装置
CN1136413C (zh) 电子炉灶
CN1806149A (zh) 内置式适配型加热蒸煮器
CN1147678C (zh) 电子灶
CN1223357A (zh) 微波炉空气循环结构
CN1175210C (zh) 组合式微波炉和通风罩
CN107830555B (zh) 微波炉
KR100395559B1 (ko) 히터를 가지는 전자렌지
CN112696714A (zh) 烹饪装置
CN112628807A (zh) 烹饪装置
CN1222722C (zh) 高频加热装置
CN1720844A (zh) 用于烹饪的加热设备
CN2860107Y (zh) 一种电烤箱
CN1888552A (zh) 对流式微波炉
CN1150391C (zh) 加热烹调器
CN1891054A (zh) 电烤箱排出过滤器装配结构
CN1891051A (zh) 电烤炉的电控室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2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