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4215A - 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34215A
CN113634215A CN202110944130.0A CN202110944130A CN113634215A CN 113634215 A CN113634215 A CN 113634215A CN 202110944130 A CN202110944130 A CN 202110944130A CN 113634215 A CN113634215 A CN 113634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pper
cavity
gas
copper dissol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41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34215B (zh
Inventor
李衔洋
王永勤
谢长江
龙建国
于洪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Tongb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Tong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Tongb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Tong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41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342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34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4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34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4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18Stationary reactors having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12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centrifugal 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4/00Feed or outlet devices; Feed or outlet control devices
    • B01J4/001Feed or outlet devices as such, e.g. feeding tub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3/00Electroplating: Baths therefor
    • C25D3/02Electroplating: Baths therefor from solutions
    • C25D3/38Electroplating: Baths therefor from solutions of copp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包括溶铜装置主体,所述溶铜装置主体的上端面连通有出气管,所述溶铜装置主体的侧端面连通有出液管和入液管,所述溶铜装置主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输气装置,所述溶铜装置主体的内部开设有溶铜腔,所述溶铜腔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内部开设有气腔,所述气腔连通设置有进气管,所述气腔通过进气管与输气装置连通,所述转动板的侧端面设置有气体喷头,所述气体喷头与气腔相连通,所述转动板的背离进气管的一端开设有放置槽,所述转动板背离进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该发明更加节能高效,且装置适有效降低酸雾的生成,加大对空气以及酸液原料的利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溶铜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
背景技术
溶铜是电解铜箔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为铜箔生产提供硫酸铜溶液,是十分关键的一道工序,溶铜就是把铜原料在容器内氧化所进行反应,首先将经过清洗的铜料及硫酸、去离子水加入到溶铜罐中,加热条件下使铜发生氧化,生成氧化铜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水溶液的过程。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9097816A,本发明涉及一种溶铜装置及其溶铜方法,该溶铜装置包括溶铜罐、空气过滤装置和耐酸循环泵;溶铜罐顶端设有投料口,内侧设有进液分布器和内套筒;投料口处密封罩设有溶铜罐盖;内套筒下端内侧设有溶铜罐下封头,溶铜罐下封头顶端设有溶铜罐隔板;溶铜罐侧壁开设有溶铜罐溢流孔;溶铜罐内部设有溶铜罐中心管;溶铜罐中心管下端端部安装有遮流板;溶铜罐的相对两侧罐壁自下而上均依次设有溶铜罐溢流管、溶铜罐补液管和溶铜罐抽风管;空气过滤装置装在溶铜罐中心管上端内部;耐酸循环泵的输入端连接进液分布器,输出端连接有溶铜罐进液管;溶铜罐进液管伸入溶铜罐中心管的内部并安装有液喷头。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且节能环保。
现有的溶铜装置在使用时由于需要为其内部鼓入大量空气,但是空气与物料难以完全接触,导致空气内氧气利用效率较低,而通入过量空气易导致酸雾过量形成,酸雾生成则会导致装置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提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包括溶铜装置主体(2),所述溶铜装置主体(2)的上端面连通有出气管(1),所述溶铜装置主体(2)的侧端面连通有出液管(3)和入液管(5),所述溶铜装置主体(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输气装置(4),所述溶铜装置主体(2)的内部开设有溶铜腔(6),所述溶铜腔(6)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板(9),所述转动板(9)的内部开设有气腔(11),所述气腔(11)连通设置有进气管(10),所述气腔(11)通过进气管(10)与输气装置(4)连通,所述转动板(9)的侧端面设置有气体喷头(8),所述气体喷头(8)与气腔(11)相连通,所述转动板(9)的背离进气管(10)的一端开设有放置槽(13),所述转动板(9)背离进气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背离转动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离装置(7),所述分离装置(7)转动连接在溶铜腔(6)的内部。
使用时,将物料置于放置槽(13)的内部,通过入液管(5)注入酸液,并通过出液管(3)进行排出,通过输气装置(4)鼓入空气,输气装置(4)一般可使用气泵等装置进行供气,且空气通过进气管(10)进入气腔(11)的内部,并通过气体喷头(8)排出,由于气体喷头(8)沿着转动板(9)的切线进行设置,进而通过气体喷头(8)排出空气产生推力,推动转动板(9)进行转动,且空气通过气体喷头(8)溢出至溶铜腔(6)内酸液混合,同时随着转动板(9)的不断转动与放置槽(13)充分接触,有效提高了对物料的反应速度,同时加大了对空气中氧气的利用效果,气体带动酸液形成的酸雾通过分离装置(7)后随出气管(1)进行排出,且分离装置(7)在连接杆(12)的作用下,与转动板(9)同轴转动,酸雾在进入分离装置(7)后,在离心力作用下酸雾与气体分离,进而对酸雾进行预处理,对酸液进行部分回收,降低对酸雾处理的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动板(9)侧端面开设有转动槽(16),所述气体喷头(8)转连接在转动槽(16)内部,且所述气体喷头(8)至少设有一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动板(9)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控制环(14),所述控制环(14)包括转动环(17)、限位凸点(18)和控制环主体(19),所述转动环(17)固定连接在控制环主体(19)的一端,且所述控制环主体(19)通过转动环(17)与转动板(9)转动相连,所述限位凸点(18)固定连接在控制环主体(19)与转动板(9)贴合的一端,且所述转动板(9)的上端面开设有与限位凸点(18)相适配的限位槽。
如图1-5和7所示,所述气体喷头(8)的上端面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5)和第二转动杆(22),所述第二转动杆(22)背离气体喷头(8)的一端与转动板(9)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转动杆(15)背离气体喷头(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控制环(14)。
使用时,气体喷头(8)转动设置在转动槽(16)的内部,且气体喷头(8)一端通过第二转动杆(22)与转动板(9)转动相连,所述气体喷头(8)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转动杆(15)与控制环(14)转动相连,同时控制环(14)转动设置在转动板(9)的上端面,通过控制转动板(9)的转动即可控制气体喷头(8)在转动槽(16)内部的倾斜角度,进而控制气体喷头(8)内气流的喷出角度,从而对转动板(9)的转动进行控制,进一步的控制环主体(19)通过转动环(17)与转动板(9)转动相连,且转动时通过限位凸点(18)对控制环主体(19)进行固定,避免转动板(9)在高速转动时导致控制环(14)的移动影响装置使用。
如图1-3和5-6所示,所述气体喷头(8)端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层(21),所述密封层(2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热形变杆(20),所述热形变杆(20)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热形变杆(20)沿着气体喷头(8)中心对称分布,且两组热形变杆(20)相互贴合。
使用时,密封层(21)采用柔性材质如橡胶等,通过热形变杆(20)感应溶铜腔(6)内酸液温度,由于在合适温度内,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则越快对氧气的需求量也越高,进而通过热形变杆(20),随着温度的升高,热形变杆(20)产生弧形形变,热形变杆(20)挤压密封层(21)使得热形变杆(20)中部形成通路,具体的热形变杆(20)开采用热双金属材质,热双金属在移动稳定下随稳定升高可呈线性弯曲,温度越高形变量则越大,从而密封层(21)可依据温度结合反应速度的需要进行适应性供给气体,大大降低气体的损耗以及酸雾的生成,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1-3和6所示,所述气体喷头(8)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柔性管(24),所述柔性管(24)背离气体喷头(8)的一端与转动板(9)固定相连,且所述柔性管(24)与气腔(11)相连通。
如图1-3和6所示,所述气体喷头(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阀板(23),所述阀板(23)背离柔性管(24)的一侧活动设置有密封球(25),且所述密封球(25)通过弹簧(26)与气体喷头(8)内壁弹性相连,所述阀板(23)中部开设有与密封球(25)相适配的过孔。
使用时,气体喷头(8)通过柔性管(24)与气腔(11)相连通,使得气体喷头
(8)在转动时保持较好的连通性,进一步的在气体喷头(8)的内部设置有阀板(23),在阀板(23)设有通孔,通孔直径小于密封球(25)的直径,密封球(25)在弹簧(26)的作用下与阀板(23)压合,避免外部酸液进入气腔(11)内部,当气腔
(11)内有气体喷出时则压动密封球(25)带动弹簧(26)压缩,进而气体通过密封球(25)与气体喷头(8)之间间隙流出,通过密封球(25)实现对气体和液体的隔离,避免酸液进入气腔(11)内部对装置产生损坏。
如图1-3和8-10所示,所述分离装置(7)包括分离装置主体(27)、隔板(28)、汇流槽(29)、气孔(30)和离心腔(31),所述分离装置主体(27)转动连接在溶铜腔(6)的内部,所述离心腔(31)开设在分离装置主体(27)的内部,所述隔板(28)固定连接在离心腔(31)内壁,所述汇流槽(29)开设在离心腔(31)的内壁,所述离心腔(31)开设在分离装置主体(27)端面中部。
如图1-3和9-10所示,所述连接杆(12)的一端与隔板(28)固定相连,且所述连接杆(12)背离隔板(2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32)。
使用时,连接杆(12)的一端与隔板(28)固定相连,避免连接杆(12)在带动分离装置主体(27)转动时,对离心的酸雾产生影响,同时隔板(28)将进入离心腔(31)内酸雾进行分隔,分隔后酸雾在分离装置主体(27)转动的带动下可更好的将酸雾内酸液与气体的分离,且在离心腔(31)内壁开设有汇流槽(29),边缘酸雾在离心腔(31)内壁汇聚并通过汇流槽(29)回流流入溶铜腔(6)的内部,气体则通过气孔(30)溢出至溶铜腔(6)随着出气管(1)进行排除,进一步的在连接杆(12)侧端面还设有(32),在转动板(9)转动时,通过(32)带动溶铜腔(6)内液体转动,进一步的提高液体、空气以及物料的混合效果,使得反应更加迅速完全。
工作原理:将物料置于放置槽(13)的内部,通过入液管(5)注入酸液,并通过出液管(3)进行排出,通过输气装置(4)鼓入空气,输气装置(4)一般可使用气泵等装置进行供气,且空气通过进气管(10)进入气腔(11)的内部,并通过气体喷头(8)排出,由于气体喷头(8)沿着转动板(9)的切线进行设置,进而通过气体喷头(8)排出空气产生推力,推动转动板(9)进行转动,且空气通过气体喷头(8)溢出至溶铜腔(6)内酸液混合,同时随着转动板(9)的不断转动与放置槽(13)充分接触,有效提高了对物料的反应速度,同时加大了对空气中氧气的利用效果,气体带动酸液形成的酸雾通过分离装置(7)后随出气管(1)进行排出,且分离装置(7)在连接杆(12)的作用下,与转动板(9)同轴转动,酸雾在进入分离装置(7)后,在离心力作用下酸雾与气体分离,进而对酸雾进行预处理,对酸液进行部分回收,降低对酸雾处理的成本,气体喷头(8)转动设置在转动槽(16)的内部,且气体喷头(8)一端通过第二转动杆(22)与转动板(9)转动相连,所述气体喷头(8)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转动杆(15)与控制环(14)转动相连,同时控制环(14)转动设置在转动板(9)的上端面,通过控制转动板(9)的转动即可控制气体喷头(8)在转动槽(16)内部的倾斜角度,进而控制气体喷头(8)内气流的喷出角度,从而对转动板(9)的转动进行控制,进一步的控制环主体(19)通过转动环(17)与转动板(9)转动相连,且转动时通过限位凸点(18)对控制环主体(19)进行固定,避免转动板(9)在高速转动时导致控制环(14)的移动影响装置使用,并且密封层(21)采用柔性材质如橡胶等,通过热形变杆(20)感应溶铜腔(6)内酸液温度,由于在合适温度内,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则越快对氧气的需求量也越高,进而通过热形变杆(20),随着温度的升高,热形变杆(20)产生弧形形变,热形变杆(20)挤压密封层(21)使得热形变杆(20)中部形成通路,具体的热形变杆(20)开采用热双金属材质,热双金属在移动稳定下随稳定升高可呈线性弯曲,温度越高形变量则越大,从而密封层(21)可依据温度结合反应速度的需要进行适应性供给气体,大大降低气体的损耗以及酸雾的生成,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的气体喷头(8)通过柔性管(24)与气腔(11)相连通,使得气体喷头(8)在转动时保持较好的连通性,进一步的在气体喷头(8)的内部设置有阀板(23),在阀板(23)设有通孔,通孔直径小于密封球(25)的直径,密封球(25)在弹簧(26)的作用下与阀板(23)压合,避免外部酸液进入气腔(11)内部,当气腔(11)内有气体喷出时则压动密封球(25)带动弹簧(26)压缩,进而气体通过密封球(25)与气体喷头(8)之间间隙流出,通过密封球(25)实现对气体和液体的隔离,避免酸液进入气腔(11)内部对装置产生损坏,同时连接杆(12)的一端与隔板(28)固定相连,避免连接杆(12)在带动分离装置主体(27)转动时,对离心的酸雾产生影响,同时隔板(28)将进入离心腔(31)内酸雾进行分隔,分隔后酸雾在分离装置主体(27)转动的带动下可更好的将酸雾内酸液与气体的分离,且在离心腔(31)内壁开设有汇流槽(29),边缘酸雾在离心腔(31)内壁汇聚并通过汇流槽(29)回流流入溶铜腔(6)的内部,气体则通过气孔(30)溢出至溶铜腔(6)随着出气管(1)进行排除,进一步的在连接杆(12)侧端面还设有(32),在转动板(9)转动时,通过(32)带动溶铜腔(6)内液体转动,进一步的提高液体、空气以及物料的混合效果,使得反应更加迅速完全。
本发明在使用时,将物料置于放置槽(13)的内部,通过入液管(5)注入酸液,并通过出液管(3)进行排出,通过输气装置(4)鼓入空气,输气装置(4)一般可使用气泵等装置进行供气,且空气通过进气管(10)进入气腔(11)的内部,并通过气体喷头(8)排出,由于气体喷头(8)沿着转动板(9)的切线进行设置,进而通过气体喷头(8)排出空气产生推力,推动转动板(9)进行转动,且空气通过气体喷头(8)溢出至溶铜腔(6)内酸液混合,同时随着转动板(9)的不断转动与放置槽(13)充分接触,有效提高了对物料的反应速度,同时加大了对空气中氧气的利用效果,气体带动酸液形成的酸雾通过分离装置(7)后随出气管(1)进行排出,且分离装置(7)在连接杆(12)的作用下,与转动板(9)同轴转动,酸雾在进入分离装置(7)后,在离心力作用下酸雾与气体分离,进而对酸雾进行预处理,对酸液进行部分回收,降低对酸雾处理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溶铜装置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转动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控制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热形变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分离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气管;2、溶铜装置主体;3、出液管;4、输气装置;5、入液管;6、溶铜腔;7、分离装置;8、气体喷头;9、转动板;10、进气管;11、气腔;12、连接杆;13、放置槽;14、控制环;15、第一转动杆;16、转动槽;17、转动环;18、限位凸点;19、控制环主体;20、热形变杆;21、密封层;22、第二转动杆;23、阀板;24、柔性管;25、密封球;26、弹簧;27、分离装置主体;28、隔板;29、汇流槽;30、气孔;31、离心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包括溶铜装置主体(2),所述溶铜装置主体(2)的上端面连通有出气管(1),所述溶铜装置主体(2)的侧端面连通有出液管(3)和入液管(5),所述溶铜装置主体(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输气装置(4),所述溶铜装置主体(2)的内部开设有溶铜腔(6),所述溶铜腔(6)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板(9),所述转动板(9)的内部开设有气腔(11),所述气腔(11)连通设置有进气管(10),所述气腔(11)通过进气管(10)与输气装置(4)连通,所述转动板(9)的侧端面设置有气体喷头(8),所述气体喷头(8)与气腔(11)相连通,所述转动板(9)的背离进气管(10)的一端开设有放置槽(13),所述转动板(9)背离进气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背离转动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离装置(7),所述分离装置(7)转动连接在溶铜腔(6)的内部。
使用时,将物料置于放置槽(13)的内部,通过入液管(5)注入酸液,并通过出液管(3)进行排出,通过输气装置(4)鼓入空气,输气装置(4)一般可使用气泵等装置进行供气,且空气通过进气管(10)进入气腔(11)的内部,并通过气体喷头(8)排出,由于气体喷头(8)沿着转动板(9)的切线进行设置,进而通过气体喷头(8)排出空气产生推力,推动转动板(9)进行转动,且空气通过气体喷头(8)溢出至溶铜腔(6)内酸液混合,同时随着转动板(9)的不断转动与放置槽(13)充分接触,有效提高了对物料的反应速度,同时加大了对空气中氧气的利用效果,气体带动酸液形成的酸雾通过分离装置(7)后随出气管(1)进行排出,且分离装置(7)在连接杆(12)的作用下,与转动板(9)同轴转动,酸雾在进入分离装置(7)后,在离心力作用下酸雾与气体分离,进而对酸雾进行预处理,对酸液进行部分回收,降低对酸雾处理的成本。
实施例二
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转动板(9)侧端面开设有转动槽(16),所述气体喷头(8)转连接在转动槽(16)内部,且所述气体喷头(8)至少设有一组。
如图1-5所示,所述转动板(9)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控制环(14),所述控制环(14)包括转动环(17)、限位凸点(18)和控制环主体(19),所述转动环(17)固定连接在控制环主体(19)的一端,且所述控制环主体(19)通过转动环(17)与转动板(9)转动相连,所述限位凸点(18)固定连接在控制环主体(19)与转动板(9)贴合的一端,且所述转动板(9)的上端面开设有与限位凸点(18)相适配的限位槽。
如图1-5和7所示,所述气体喷头(8)的上端面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5)和第二转动杆(22),所述第二转动杆(22)背离气体喷头(8)的一端与转动板(9)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转动杆(15)背离气体喷头(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控制环(14)。
使用时,气体喷头(8)转动设置在转动槽(16)的内部,且气体喷头(8)一端通过第二转动杆(22)与转动板(9)转动相连,所述气体喷头(8)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转动杆(15)与控制环(14)转动相连,同时控制环(14)转动设置在转动板(9)的上端面,通过控制转动板(9)的转动即可控制气体喷头(8)在转动槽(16)内部的倾斜角度,进而控制气体喷头(8)内气流的喷出角度,从而对转动板(9)的转动进行控制,进一步的控制环主体(19)通过转动环(17)与转动板(9)转动相连,且转动时通过限位凸点(18)对控制环主体(19)进行固定,避免转动板(9)在高速转动时导致控制环(14)的移动影响装置使用。
如图1-3和5-6所示,所述气体喷头(8)端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层(21),所述密封层(2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热形变杆(20),所述热形变杆(20)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热形变杆(20)沿着气体喷头(8)中心对称分布,且两组热形变杆(20)相互贴合。
使用时,密封层(21)采用柔性材质如橡胶等,通过热形变杆(20)感应溶铜腔(6)内酸液温度,由于在合适温度内,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则越快对氧气的需求量也越高,进而通过热形变杆(20),随着温度的升高,热形变杆(20)产生弧形形变,热形变杆(20)挤压密封层(21)使得热形变杆(20)中部形成通路,具体的热形变杆(20)开采用热双金属材质,热双金属在移动稳定下随稳定升高可呈线性弯曲,温度越高形变量则越大,从而密封层(21)可依据温度结合反应速度的需要进行适应性供给气体,大大降低气体的损耗以及酸雾的生成,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1-3和6所示,所述气体喷头(8)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柔性管(24),所述柔性管(24)背离气体喷头(8)的一端与转动板(9)固定相连,且所述柔性管(24)与气腔(11)相连通。
如图1-3和6所示,所述气体喷头(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阀板(23),所述阀板(23)背离柔性管(24)的一侧活动设置有密封球(25),且所述密封球(25)通过弹簧(26)与气体喷头(8)内壁弹性相连,所述阀板(23)中部开设有与密封球(25)相适配的过孔。
使用时,气体喷头(8)通过柔性管(24)与气腔(11)相连通,使得气体喷头
(8)在转动时保持较好的连通性,进一步的在气体喷头(8)的内部设置有阀板(23),在阀板(23)设有通孔,通孔直径小于密封球(25)的直径,密封球(25)在弹簧(26)的作用下与阀板(23)压合,避免外部酸液进入气腔(11)内部,当气腔
(11)内有气体喷出时则压动密封球(25)带动弹簧(26)压缩,进而气体通过密封球(25)与气体喷头(8)之间间隙流出,通过密封球(25)实现对气体和液体的隔离,避免酸液进入气腔(11)内部对装置产生损坏。
如图1-3和8-10所示,所述分离装置(7)包括分离装置主体(27)、隔板(28)、汇流槽(29)、气孔(30)和离心腔(31),所述分离装置主体(27)转动连接在溶铜腔(6)的内部,所述离心腔(31)开设在分离装置主体(27)的内部,所述隔板(28)固定连接在离心腔(31)内壁,所述汇流槽(29)开设在离心腔(31)的内壁,所述离心腔(31)开设在分离装置主体(27)端面中部。
如图1-3和9-10所示,所述连接杆(12)的一端与隔板(28)固定相连,且所述连接杆(12)背离隔板(2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32)。
使用时,连接杆(12)的一端与隔板(28)固定相连,避免连接杆(12)在带动分离装置主体(27)转动时,对离心的酸雾产生影响,同时隔板(28)将进入离心腔(31)内酸雾进行分隔,分隔后酸雾在分离装置主体(27)转动的带动下可更好的将酸雾内酸液与气体的分离,且在离心腔(31)内壁开设有汇流槽(29),边缘酸雾在离心腔(31)内壁汇聚并通过汇流槽(29)回流流入溶铜腔(6)的内部,气体则通过气孔(30)溢出至溶铜腔(6)随着出气管(1)进行排除,进一步的在连接杆(12)侧端面还设有(32),在转动板(9)转动时,通过(32)带动溶铜腔(6)内液体转动,进一步的提高液体、空气以及物料的混合效果,使得反应更加迅速完全。
工作原理:将物料置于放置槽(13)的内部,通过入液管(5)注入酸液,并通过出液管(3)进行排出,通过输气装置(4)鼓入空气,输气装置(4)一般可使用气泵等装置进行供气,且空气通过进气管(10)进入气腔(11)的内部,并通过气体喷头(8)排出,由于气体喷头(8)沿着转动板(9)的切线进行设置,进而通过气体喷头(8)排出空气产生推力,推动转动板(9)进行转动,且空气通过气体喷头(8)溢出至溶铜腔(6)内酸液混合,同时随着转动板(9)的不断转动与放置槽(13)充分接触,有效提高了对物料的反应速度,同时加大了对空气中氧气的利用效果,气体带动酸液形成的酸雾通过分离装置(7)后随出气管(1)进行排出,且分离装置(7)在连接杆(12)的作用下,与转动板(9)同轴转动,酸雾在进入分离装置(7)后,在离心力作用下酸雾与气体分离,进而对酸雾进行预处理,对酸液进行部分回收,降低对酸雾处理的成本,气体喷头(8)转动设置在转动槽(16)的内部,且气体喷头(8)一端通过第二转动杆(22)与转动板(9)转动相连,所述气体喷头(8)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转动杆(15)与控制环(14)转动相连,同时控制环(14)转动设置在转动板(9)的上端面,通过控制转动板(9)的转动即可控制气体喷头(8)在转动槽(16)内部的倾斜角度,进而控制气体喷头(8)内气流的喷出角度,从而对转动板(9)的转动进行控制,进一步的控制环主体(19)通过转动环(17)与转动板(9)转动相连,且转动时通过限位凸点(18)对控制环主体(19)进行固定,避免转动板(9)在高速转动时导致控制环(14)的移动影响装置使用,并且密封层(21)采用柔性材质如橡胶等,通过热形变杆(20)感应溶铜腔(6)内酸液温度,由于在合适温度内,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则越快对氧气的需求量也越高,进而通过热形变杆(20),随着温度的升高,热形变杆(20)产生弧形形变,热形变杆(20)挤压密封层(21)使得热形变杆(20)中部形成通路,具体的热形变杆(20)开采用热双金属材质,热双金属在移动稳定下随稳定升高可呈线性弯曲,温度越高形变量则越大,从而密封层(21)可依据温度结合反应速度的需要进行适应性供给气体,大大降低气体的损耗以及酸雾的生成,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的气体喷头(8)通过柔性管(24)与气腔(11)相连通,使得气体喷头(8)在转动时保持较好的连通性,进一步的在气体喷头(8)的内部设置有阀板(23),在阀板(23)设有通孔,通孔直径小于密封球(25)的直径,密封球(25)在弹簧(26)的作用下与阀板(23)压合,避免外部酸液进入气腔(11)内部,当气腔(11)内有气体喷出时则压动密封球(25)带动弹簧(26)压缩,进而气体通过密封球(25)与气体喷头(8)之间间隙流出,通过密封球(25)实现对气体和液体的隔离,避免酸液进入气腔(11)内部对装置产生损坏,同时连接杆(12)的一端与隔板(28)固定相连,避免连接杆(12)在带动分离装置主体(27)转动时,对离心的酸雾产生影响,同时隔板(28)将进入离心腔(31)内酸雾进行分隔,分隔后酸雾在分离装置主体(27)转动的带动下可更好的将酸雾内酸液与气体的分离,且在离心腔(31)内壁开设有汇流槽(29),边缘酸雾在离心腔(31)内壁汇聚并通过汇流槽(29)回流流入溶铜腔(6)的内部,气体则通过气孔(30)溢出至溶铜腔(6)随着出气管(1)进行排除,进一步的在连接杆(12)侧端面还设有(32),在转动板(9)转动时,通过(32)带动溶铜腔(6)内液体转动,进一步的提高液体、空气以及物料的混合效果,使得反应更加迅速完全。

Claims (9)

1.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包括溶铜装置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溶铜装置主体(2)的上端面连通有出气管(1),所述溶铜装置主体(2)的侧端面连通有出液管(3)和入液管(5),所述溶铜装置主体(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输气装置(4),所述溶铜装置主体(2)的内部开设有溶铜腔(6),所述溶铜腔(6)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板(9),所述转动板(9)的内部开设有气腔(11),所述气腔(11)连通设置有进气管(10),所述气腔(11)通过进气管(10)与输气装置(4)连通,所述转动板(9)的侧端面设置有气体喷头(8),所述气体喷头(8)与气腔(11)相连通,所述转动板(9)的背离进气管(10)的一端开设有放置槽(13),所述转动板(9)背离进气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背离转动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离装置(7),所述分离装置(7)转动连接在溶铜腔(6)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9)侧端面开设有转动槽(16),所述气体喷头(8)转连接在转动槽(16)内部,且所述气体喷头(8)至少设有一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9)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控制环(14),所述控制环(14)包括转动环(17)、限位凸点(18)和控制环主体(19),所述转动环(17)固定连接在控制环主体(19)的一端,且所述控制环主体(19)通过转动环(17)与转动板(9)转动相连,所述限位凸点(18)固定连接在控制环主体(19)与转动板(9)贴合的一端,且所述转动板(9)的上端面开设有与限位凸点(18)相适配的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喷头(8)的上端面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5)和第二转动杆(22),所述第二转动杆(22)背离气体喷头(8)的一端与转动板(9)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转动杆(15)背离气体喷头(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控制环(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喷头(8)端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层(21),所述密封层(2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热形变杆(20),所述热形变杆(20)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热形变杆(20)沿着气体喷头(8)中心对称分布,且两组热形变杆(20)相互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喷头(8)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柔性管(24),所述柔性管(24)背离气体喷头(8)的一端与转动板(9)固定相连,且所述柔性管(24)与气腔(11)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喷头(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阀板(23),所述阀板(23)背离柔性管(24)的一侧活动设置有密封球(25),且所述密封球(25)通过弹簧(26)与气体喷头(8)内壁弹性相连,所述阀板(23)中部开设有与密封球(25)相适配的过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7)包括分离装置主体(27)、隔板(28)、汇流槽(29)、气孔(30)和离心腔(31),所述分离装置主体(27)转动连接在溶铜腔(6)的内部,所述离心腔(31)开设在分离装置主体(27)的内部,所述隔板(28)固定连接在离心腔(31)内壁,所述汇流槽(29)开设在离心腔(31)的内壁,所述离心腔(31)开设在分离装置主体(27)端面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2)的一端与隔板(28)固定相连,且所述连接杆(12)背离隔板(2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32)。
CN202110944130.0A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 Active CN1136342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4130.0A CN113634215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4130.0A CN113634215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4215A true CN113634215A (zh) 2021-11-12
CN113634215B CN113634215B (zh) 2022-11-08

Family

ID=78422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4130.0A Active CN113634215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3421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53187A (en) * 1969-05-24 1972-04-04 Gerd Hugo Petersen Apparatus for agglomerating and precipitating suspended matter out of gases and vapors and/or for absorbing gas components
CN203625505U (zh) * 2013-12-23 2014-06-04 广东超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电解铜箔生液溶铜装置
CN207187483U (zh) * 2017-08-26 2018-04-06 天雄健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氧化锌生产的酸雾回收装置
CN208694730U (zh) * 2018-08-21 2019-04-05 江苏铭丰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溶铜设备
CN113089035A (zh) * 2021-04-14 2021-07-09 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铜箔生产用溶铜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溶铜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53187A (en) * 1969-05-24 1972-04-04 Gerd Hugo Petersen Apparatus for agglomerating and precipitating suspended matter out of gases and vapors and/or for absorbing gas components
CN203625505U (zh) * 2013-12-23 2014-06-04 广东超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电解铜箔生液溶铜装置
CN207187483U (zh) * 2017-08-26 2018-04-06 天雄健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氧化锌生产的酸雾回收装置
CN208694730U (zh) * 2018-08-21 2019-04-05 江苏铭丰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溶铜设备
CN113089035A (zh) * 2021-04-14 2021-07-09 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铜箔生产用溶铜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溶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4215B (zh) 202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7816B (zh) 一种溶铜装置及其溶铜方法
CN112160016A (zh) 高效溶铜罐
CN211837235U (zh) 一种脱硫吸收塔烟气入口用烟气均布装置
CN208201154U (zh) 一种新型节能铜溶解装置
CN210826400U (zh) 一种高效溶铜罐
CN201543388U (zh) 喷淋式快速高效溶铜系统
CN104032328A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隔膜电解装置
CN103601285A (zh) 一种射流曝气器
CN113634215A (zh) 一种铜箔生产用溶铜装置
CN216440646U (zh) 一种六氟磷酸锂合成反应釜
CN205676168U (zh) 一种喷射反应器及纳米碳酸钙的碳化反应系统
CN211814677U (zh) 一种节能型铝箔化成电解液浓度、温度控制装置
CN209066045U (zh) 一种溶铜装置
CN210845306U (zh) 一种低聚木糖提取液二次分离塔
CN207981053U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CN215782786U (zh) 用于溶铜罐喷射器的防堵机构
CN214512881U (zh) 一种真空静置分配管的连续脱泡机
CN207254275U (zh) 一种磺化机碱液喷淋装置
CN214022417U (zh) 一种亚硝基硫酸排渣增湿器
CN216909738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高效制氧机
CN109621585A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218654511U (zh) 一种除杂纯化装置
CN216445008U (zh) 一种溴素生产用吹出塔
CN219559230U (zh) 一种液氯充装尾气处理装置
CN210154308U (zh) 一种回转窑喷淋式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687, Gaoxin 6th Road, Fu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Fu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Tongb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687, Gaoxin 6th Road, Fu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Fu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TONGBO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