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2299B - 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及工作机 - Google Patents

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及工作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32299B
CN113632299B CN201980094847.1A CN201980094847A CN113632299B CN 113632299 B CN113632299 B CN 113632299B CN 201980094847 A CN201980094847 A CN 201980094847A CN 113632299 B CN113632299 B CN 1136322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ounting
power unit
connection terminal
electric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48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32299A (zh
Inventor
松本拓也
武市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632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2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32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2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49/00Combined machines
    • A01B49/02Combined machines with two or more soil-working tools of different ki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的安装方向不受限并可以提高包括蓄电池的组件的布局自由度的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及工作机,本发明的构成为具有:载置部件,设置在电气部件的上部;蓄电池,可拆装地设置于载置部件并驱动电气部件;及,连接部件,从电气部件向蓄电池延伸,并能够将电气部件与蓄电池电连接。

Description

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及工作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及工作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具有可拆装的蓄电池的电动割草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电动割草机构成为:在设置在割草机主体上的蓄电池安装底座部的上表面,设置具备轨道部和连接端子的蓄电池安装部,藉由使蓄电池与该蓄电池安装部的轨道部卡合而使其沿着轨道部滑动,从而使蓄电池的连接器与连接端子电连接,并使设置在蓄电池上的锁定爪与蓄电池安装部的爪卡合部卡合。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473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蓄电池相对于蓄电池安装部的连接方向被限定在沿着轨道部的一个方向上,因此,需要考虑该连接方向来设计工作机(蓄电池安装部的配置)。例如,在工作机上设置用于操作的手柄和用于保护的框架等,但在该情况下,必须将手柄和框架等设计为避开蓄电池的连接路径,或者必须将蓄电池的连接路径设计为避开手柄和框架等。因此,存在包括蓄电池的组件的布局自由度受限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的安装方向不会受到限制并能够提高包括蓄电池的组件的布局自由度的蓄电池的安装结构。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蓄电部件的安装方向不会受到限制并能够提高包括蓄电部件的组件的布局自由度的工作机。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1)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具备:载置部件(例如,后述的蓄电池托盘3),设置在电气部件(例如,后述的电动机20、PDU 21)的上部;蓄电池(例如,后述的蓄电池4),可拆装地设置于前述载置部件并驱动前述电气部件;及,连接部件(例如,后述的线束23、连接端子24),从前述电气部件向前述蓄电池延伸,并能够将前述电气部件与前述蓄电池电连接。
根据上述(1),可以藉由连接部件直接将电气部件和蓄电池电连接,而无需经由载置部件,由于不需要在载置部件上设置端子,因此,蓄电池的安装方向不会受到限制,可以提高包括蓄电池的组件的布局自由度。另外,在将蓄电池安装在载置部件上时,无需担心端子破损,因此,也可以轻松地安装蓄电池。进而,由于可以经由载置部件将电气部件和蓄电池接近配置,因此,可以缩短连接部件。
(2)在(1)所述的蓄电池的安装结构中,可以是,前述蓄电池具有被卡合部(例如,后述的被卡合部43),前述载置部件具有卡合部件(例如,后述的带扣33),所述卡合部件与前述被卡合部卡合并将前述蓄电池固定在前述载置部件上。
根据上述(2),由于藉由使设置在载置部件上的卡合部件与蓄电池的被卡合部卡合可以将蓄电池固定在载置部件上,因此,可以简化蓄电池的结构,蓄电池的携带方便,同时,也可以降低蓄电池的成本。
(3)在(2)所述的蓄电池的安装结构中,可以是,前述卡合部件具有按压部(例如,后述的杆部332),所述按压部能够在与前述蓄电池的卡合状态下,对前述蓄电池朝向前述载置部件施加负载,弹性部件(例如,后述的弹性部件37)配置在前述载置部件和前述蓄电池之间。
根据上述(3),在蓄电池和卡合部件卡合状态下,藉由施加给蓄电池的负载使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将蓄电池相对于载置部件密接固定,因此,能够抑制在对蓄电池施加振动等时蓄电池和载置部件相对移动,并能够抑制在蓄电池与载置部件之间发生磨损。
(4)在(3)所述的蓄电池的安装结构中,可以是,前述卡合部件具有可动部(例如,后述的可动部331),所述可动部安装在前述载置部件上,同时,前述按压部连续设置在前述可动部上,前述被卡合部配置在前述蓄电池的上表面(例如,后述的上表面4d)。
根据上述(4),藉由从与弹性部件对向的蓄电池的上表面对弹性部件施加负载,与使卡合部件与蓄电池的侧面等卡合的构成相比,可以简单地构成蓄电池,同时,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蓄电池固定在载置部件上。
(5)在(4)所述的蓄电池的安装结构中,可以是,前述可动部可摆动地安装在前述载置部件上,前述载置部件具有阻力部件(例如,后述的阻力部件35),在前述可动部摆动时产生阻力。
根据上述(5),藉由阻力部件,能够抑制从载置部件中移除蓄电池之后卡合部件在运输过程等中无意地摆动,因此,能够容易地运输载置部件等。
(6)在(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的安装结构中,可以是,前述载置部件具有保持前述蓄电池的保持部(例如,后述的保持部32),前述保持部可拆装地设置于前述载置部件。
根据上述(6),如果在安装蓄电池的时或在工作过程等中对保持部施加应力而产生破损等时,可以仅更换保持部,因此,可维护性提高。
(7)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工作机(例如,后述的工作机100、100A)具备:驱动部件(例如,后述的动力单元主体2、6、动力传递机构部102、起振机构部103、105),由电力驱动;及,蓄电部件(例如,后述的蓄电池4),向前述驱动部件提供电力;并且,前述驱动部件至少包括电气部件(例如,后述的电动机20、PDU 21产品),同时,在前述电气部件的上部设置载置部件(例如,后述的蓄电池托盘3),前述蓄电部件可拆装地设置于前述载置部件,所述工作机还具备连接部件(例如,后述的线束23、连接端子24),从前述电气部件向前述蓄电部件延伸,并能够将前述电气部件与前述蓄电部件电连接。
根据上述(7),藉由连接部件,可以直接将电气部件与蓄电部件电连接而无需载置部件,由于不需要在载置部件上设置端子,因此,蓄电部件的安装方向不会受到限制,可以提高包括蓄电部件的组件的布局自由度。另外,在将蓄电部件安装在载置部件上时,不用担心端子的破损,因此,也可以轻松地安装蓄电部件。进而,由于可以经由载置部件将电气部件与蓄电部件接近配置,因此,可以缩短连接部件。
(8)在(7)所述的工作机中,可以是,前述蓄电部件具有被卡合部(例如,后述的被卡合部43),前述载置部件具有卡合部件(例如,后述的带扣33),所述卡合部与前述被卡合部卡合并将前述蓄电部件固定在前述载置部件上。
根据上述(8),藉由使设置在载置部件上的卡合部件与蓄电部件的被卡合部卡合,从而可以将蓄电部件固定在载置部件上,因此,可以简化蓄电部件的结构,蓄电部件携带方便,也能够降低蓄电部件的成本。
(9)在(8)所述的工作机中,可以是,前述卡合部件具有按压部(例如,后述的杆部332),所述按压部能够在与前述蓄电部件的卡合状态下,对前述蓄电部件朝向前述载置部件施加负载,弹性部件(例如,后述的弹性部件37)配置在前述载置部件和前述蓄电部件之间。
根据上述(9),在蓄电部件和卡合部件卡合状态下,藉由施加给蓄电部件的负载使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将蓄电部件相对于载置部件密接固定,因此,能够抑制在对蓄电部件施加振动等时蓄电部件和载置部件相对移动,并能够抑制在蓄电部件与载置部件之间发生磨损。
(10)在(9)所述的工作机中,可以是,前述卡合部件具有可动部(例如,后述的可动部331),所述可动部安装在前述载置部件上,同时,前述按压部连续设置在前述可动部上,前述被卡合部配置在前述蓄电部件的上表面(例如,后述的上表面4d)。
根据上述(10),藉由从与弹性部件对向的蓄电部件的上表面对弹性部件施加负载,与使卡合部件与蓄电部件的侧面等卡合的构成相比,可以简单地构成蓄电部件,同时,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蓄电部件固定在载置部件上。
(11)在(10)所述的工作机中,可以是,前述可动部可摆动地安装在前述载置部件上,前述载置部件具有阻力部件(例如,后述的阻力部件35),在前述可动部摆动时产生阻力。
根据上述(11),藉由阻力部件,能够抑制从载置部件中移除蓄电部件之后卡合部件在运输过程等中无意地摆动,因此,能够容易地运输载置部件等。
(12)在(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作机中,可以是,前述载置部件具有保持前述蓄电部件的保持部(例如,后述的保持部32),前述保持部可拆装地设置于前述载置部件。
根据上述(12),如果在安装蓄电部件时或在工作过程等中对保持部施加应力而产生破损等时,可以仅更换保持部,因此,可维护性提高。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蓄电池的安装方向不会受到限制并且可以提高包括蓄电池的组件的布局自由度的蓄电池的安装结构。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蓄电部件的安装方向不会受到限制并且可以提高包括蓄电部件的组件的布局自由度的工作机。
附图说明
图1是绘示搭载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工作机的构造例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正面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背面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右侧面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左侧面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平面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绘示取下蓄电池及蓄电池托盘的装饰罩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绘示图8所示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平面图。
图10是放大绘示卡合部件与托盘主体的安装部位的立体图。
图11是沿着图10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12是绘示设置在蓄电池托盘上的弹性部件的正面图。
图13是蓄电池的平面图。
图14是从背面侧观察蓄电池的右侧面的立体图。
图15是从背面侧观察蓄电池的左侧面的立体图。
图16是绘示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17是说明将蓄电池安装于蓄电池托盘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8是说明将蓄电池安装于蓄电池托盘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9是说明将蓄电池安装于蓄电池托盘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20是以截面来绘示盖体的立体图。
图21是呈现用盖体保护着连接端子的情形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立体图。
图22是绘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3是绘示呈现已将盖体安装于安装部的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右侧面图。
图24是绘示呈现从蓄电池上取下了连接端子的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5是绘示呈现从蓄电池上取下了连接端子的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右侧面。
图26是绘示搭载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工作机的构造例的立体图。
图27是呈现连接端子连接于蓄电池的状态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立体图。
图28是图27所示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左侧面图。
图2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0是呈现从蓄电池上取下了连接端子的状态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立体图。
图31是图30所示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左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蓄电池的安装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和装置,其中驱动电气部件的蓄电池相对于设置在电气部件的上部的载置部件可拆装地设置。在本发明中,具体的机械和装置没有任何限制,但可以列举例如搭载了电动动力单元的工作机。作为工作机,可以列举土木机械和农业机械,例如夯地机、割草机、耕耘机和扫雪机等。
因此,以下,以搭载了电动动力单元的工作机为例,对该电动动力单元中的蓄电池的安装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工作机的构造>
首先,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电动动力单元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绘示搭载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工作机的构造例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工作机100,例示了作为夯地装置的一形态的平板夯。
工作机100是搭载电动动力单元1的工作机。详细地说,工作机100包括电动动力单元1、工作机构部101、动力传递机构部102、起振机构部103及手柄104。
电动动力单元1具有:具有电动机(图1中未图示)的动力单元主体2;设置在该动力单元主体2的上部的蓄电池托盘3;及载置于该蓄电池托盘3上,作为驱动动力单元主体2的驱动源的蓄电池4。关于该电动动力单元1的构造,将在后文中进一步详细说明。
工作机构部101是主要进行地面的碾压的部位,是接地部件的一实施方式。工作机构部101具有与地面相接的碾压板101a、及配置在该碾压板101a的上表面的基台101b。电动动力单元1安装于基台101b的上表面。
动力传递机构部102将动力单元主体2所具有的电动机的旋转动力经由带、链等动力传递部件(未图示)传递至起振机构部103。
起振机构部103具有与动力传递机构部102可传递动力地连结的偏心载荷(未图示)。起振机构部103利用由动力传递机构部102传递的电动机的旋转动力使偏心载荷旋转,由此使工作机构部101的碾压板101a上下振动,产生相对于地面的紧固力。
另外,这些动力单元主体2、动力传递机构部102以及起振机构部103是用于利用电力来驱动接地部件的驱动部件的一实施方式。
手柄104构成为作业者能够在立位状态下握持的杆状。由此,作业者可以一边利用手柄104按压工作机100,一边进行地面的碾压作业。
<电动动力单元的构造>
接下来,对电动动力单元1的构造进行说明。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正面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背面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右侧面图。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左侧面图。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平面图。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另外,在图7中,省略了用于安装各零件的螺钉、螺栓等的紧固部件的图示。
(电动动力单元的整体构造)
电动动力单元1具有动力单元主体2、蓄电池托盘3、及蓄电池4。动力单元主体2具有电动机20及动力传递单元(Power Delivery Unit,PDU)21。这些电动机20和PDU 21是电气部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电动机20将输出轴(旋转轴)20a以朝向电动动力单元1的背面侧的方式安装于基板201,所述基板201用于将动力单元主体2安装在工作机构部101的基台101b上。
PDU 21用于将来自蓄电池4的电力配电控制至动力单元主体2内的电动机20或其他电气零件。PDU 21安装在从基板201起跨电动机20的侧面及上表面而设置的支承框板202上。PDU 21具有多个连接部,在其中一个连接部21a上连接具有连接端子24的线束23,用于与蓄电池4电连接,将来自蓄电池4的电力导入PDU 21。另外,在PDU 21上连接用于将经由连接端子24及线束23而导入的电力供给至电动机20的线束、或用于与传感器等的其他电气零件电连接的线束,但省略了这些线束的图示。
电动机20的周围由前侧电动机罩203a、后侧电动机罩203b、右侧电动机罩203c及左侧电动机罩203d覆盖。这些电动机罩203a~203d构成覆盖动力单元主体2的侧面的壳体。PDU 21被收容在左侧电动机罩203d与支承框板202之间。而且,与PDU 21连接的线束23也被收容在前侧电动机罩203a与左侧电动机罩203d的内侧。前侧电动机罩203a具有配置在电动机20的前侧的冷却风扇用的气体取入口203e。气体取入口203e由风扇罩203f覆盖。
(蓄电池托盘)
蓄电池托盘3用于载置蓄电池4并安装在动力单元主体2上,是载置并固定蓄电池4的载置部件的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托盘3具有:矩形状的托盘主体30,安装在支承框板202的上表面;及,矩形框状的装饰罩31,以包围托盘主体30的外周的方式安装。
装饰罩31的前侧的外周的一部分形成为局部凹陷,由此构成与前侧电动机罩203a和左侧电动机罩203d的内侧连通的线束引出部31a。线束引出部31a在动力单元主体2的前侧,与PDU 21对应地配置在从正面看偏向左侧的位置。收容在前侧电动机罩203a与左侧电动机罩203d的内侧的线束23被从该线束引出部31a朝向动力单元主体2的上方引出至外侧。
进一步参照图8~图12来详细说明蓄电池托盘3的构造。图8是绘示取下蓄电池及蓄电池托盘的装饰罩后的电动动力单元的立体图。图9是绘示图8所示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平面图。图10是放大绘示卡合部件与托盘主体的安装部位的立体图。图11是沿着图10中的A-A线的剖面图。图12是绘示设置在蓄电池托盘上的弹性部件的正面图。
在蓄电池托盘3的托盘主体30的上表面,在左右方向的一端部(正面观察动力单元主体2时的右端部)设置保持部32,并且在另一端部(正面观察动力单元主体2时的左端部)设置带扣33。该带扣33是本发明中的卡合部件的一实施方式。
保持部32用于将蓄电池4的一端部卡止而保持在蓄电池托盘3上,并以朝向托盘主体30的中央且呈倒L字型立起的方式设置。保持部32藉由图8中记载的螺钉或螺栓等的紧固部件321,可拆装地安装于托盘主体30。
带扣33用于相对于蓄电池4进行卡合,与保持部32一起固定于蓄电池托盘3,具有:可动部331,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托盘主体30摆动;及,杆部332,以与该可动部331的前端连续的方式可转动地设置。
可动部331具有呈直线状延伸的一对平行的线部331a,331a及将线部331a,331a的下端部彼此连结的轴部331b,藉由将截面圆形状的金属线材弯曲而形成。线部33la,331a的前端在直立于托盘主体30上的状态下,朝向保持部32弯曲,并且其前端进一步朝向两侧弯曲,由此构成相对于杆部332的安装轴部331c,331c。而且,可动部331的轴部331b由突出设置于托盘主体30的上表面的一对钩挂爪部34,34卡止。由此,可动部331被安装成能够在动力单元主体2的左右方向上(相对于保持部32接近或远离的方向)摆动。
杆部332是按压蓄电池4的按压部的一实施方式。杆部332在下端部具有一对支承脚332a,332a。在该支承脚332a,332a上,以从支承脚332a,332a的内侧朝向外侧贯通的方式安装可动部331的安装轴部331c,331c。由此,杆部332以能够以安装轴部331c,331c为中心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可动部331的前端。而且,杆部332在比安装轴部331c,331c的安装部位靠下端侧且比线部33la,33la靠内侧(靠托盘主体30)的位置具有跨一对支承脚332a,332a的一根棒轴状的卡止轴部332b。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设置于托盘主体30的一对钩挂爪部34,34之间,配置会在可动部331以轴部331b为中心摆动时,产生摩擦引起的阻力的阻力部件35。一般来说,阻力部件35由橡胶或树脂等的具有弹性或可挠性的部件形成,设置成在与钩挂爪部34,34之间将可动部331的轴部331b夹在蓄电池托盘3上。藉由该阻力部件35,可以抑制从蓄电池托盘3上取下蓄电池4后的带扣33在工作机100的搬送中等中意外摆动,因此可以容易地搬送工作机100。而且,藉由适当地改变阻力部件35的阻力值(形状、原材料),可以将带扣33临时固定在任意的摆动角度的位置,带扣33不会因自重而意外倒下。因此,可以提高相对于蓄电池托盘3安装蓄电池4时的作业性。
如图8及图9所示,在托盘主体30上的外周,突出设置适当数量的引导支承部36,所述引导支承部36用于将蓄电池4引导至适当位置并对其进行支承。引导支承部36分别配置在托盘主体30的上表面中的各长边侧(正面侧及背面侧),并且以夹持带扣33的方式分别配置在托盘主体30的上表面中的配置带扣33的短边侧(左侧)。各引导支承部36的表面被设置为朝向托盘主体30的中央侧倾斜的倾斜面。在倾斜面的表面设置由橡胶或树脂等构成的缓冲材。因此,当蓄电池4载置在蓄电池托盘3上时,蓄电池4藉由这些引导支承部36,自然地被引导至托盘主体30的中央的适当位置,并且从下表面侧被支承。
托盘主体30在比引导支承部36稍内侧的位置设置例如由橡胶或树脂等的弹性材构成的多个弹性部件37。弹性部件37在蓄电池4载置在蓄电池托盘3上时,受到蓄电池4的载荷而弹性变形,由此来弹性地支承蓄电池4。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37具有安装在托盘主体30上的基部37a、及突出设置在基部37a的上部的多个突部37b。相邻的突部37b,37b之间以与突部37b相同程度的宽度分离。各突部37b形成为随着朝向上方而变细的形状,从而可以在受到蓄电池4的载荷时容易地挠曲。而且,由于弹性部件37的基部37a侧的宽度较宽,因此可以对蓄电池4作用适度的弹性斥力。
(蓄电池)
接下来,进一步使用图13~图15来说明蓄电池4的构造。图13是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的平面图。图14是从背面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的右侧面的立体图。图15是从背面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的左侧面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4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动力单元主体2的上部的蓄电池托盘3拆装。该蓄电池是蓄电部件的一实施方式。
在蓄电池4中,以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连接部41,所述连接部41用于收容设置于线束23的前端的连接端子24,并使其与蓄电池4内的连接器部(未图示)连接。连接部41配置于蓄电池4的前侧面4a,在蓄电池4安装在蓄电池托盘3上的状态下,在配置线束23及连接端子24的方向(图2中的左方向)上具有供连接端子24插入的开口部41a。
如图14所示,在蓄电池4的右侧面4b的下部设置卡止槽部42。卡止槽部42接受托盘主体30上的保持部32的前端,将蓄电池4卡止于保持部32。而且,如图15所示,从与卡止槽部42相反的蓄电池4的左侧面4c起到上表面4d,设置与托盘主体30上的带扣33卡合的被卡合部43。被卡合部43具有:一对第一收容凹部431,431,能够收容带扣33的可动部331的一对线部331a,331a;及,第二收容凹部432,与所述第一收容凹部431,431的上端连续,能够收容带扣33的杆部332。在一对第一收容凹部431,431之间,设置能够对带扣33的卡止轴部332b进行卡止的轴卡止部433。第一收容凹部431,431设置于蓄电池4的左侧面4c,第二收容凹部432从蓄电池4的左侧面4c起设置至上表面4d。进一步,在蓄电池4的上表面4d设置搬运蓄电池4时的手抓部44。
(线束及连接端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电连接动力单元主体2与蓄电池4的线束23具有:第一部分230,被收容在动力单元主体2的内侧,与PDU 21的连接部21a电连接;及,第二部分231,从动力单元主体2被引出至外侧,并朝向蓄电池4延伸。线束23构成为能够容易地向任意方向挠曲。在线束23的中途,以呈壁状包围线束23的外周的方式,一体设置树脂制的密封部232。如图2所示,密封部232以与设置在蓄电池托盘3的装饰罩31上的线束拉出部31a嵌合的方式安装。由此,线束引出部31a被密封部232密封,防止尘埃、灰尘、或雨等的异物沿着线束23的第二部分231的外表面侵入动力单元主体2的内部。
连接端子24连接于线束23的第二部分231的前端。使用图16来说明该连接端子24的构造。图16是绘示一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连接端子24具有树脂制的连接端子主体240及从连接端子主体240的前端突出的端子部241。与线束23相比,连接端子主体240形成得足够宽,以便作业者容易握持。端子部241是经由蓄电池4的开口部41a相对于蓄电池4内的连接器部(未图示)进行电连接的部位。在图2及图4~图6中,示出了连接端子24经由蓄电池4的开口部41a而电连接的状态(电动动力单元1的可使用状态)。在该状态下,线束23使从蓄电池托盘3的线束引出部31a向上方延伸的第二部分231朝向蓄电池4的开口部41a沿着大致直角方向弯曲,并且将前端的连接端子24插入开口部41a内,连接于内部的连接器部(未图示)。这些线束23和连接端子24是电连接电气部件和蓄电部件的连接部件的一实施方式。
如此,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动动力单元1构成为经由从动力单元主体2朝向蓄电池4延伸的线束23及连接端子24,将作为动力单元主体2的驱动源的蓄电池4与动力单元主体2之间电连接。由此,电动动力单元1能够不经由蓄电池托盘3而直接将动力单元主体2与蓄电池4电连接。由于不需要在蓄电池托盘3上设置用于与蓄电池4电连接的端子,因此蓄电池4的安装方向不会受到限制,可以提高包括蓄电池4的构成零件(例如工作机100的手柄104等)的布局自由度。而且,在将蓄电池4安装于蓄电池托盘3时,不需要担心端子破损,因此还可以轻松地进行蓄电池4的安装。进一步,由于可以经由蓄电池托盘3将动力单元主体2与蓄电池4接近配置,因此也能够缩短线束23。
(蓄电池的安装方法)
此处,使用图17~图19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将蓄电池4安装于蓄电池托盘3的方法。图17~图19是说明将蓄电池安装于蓄电池托盘的方法的说明图。
(1)握着蓄电池4的手抓部44,将具有卡止槽部42的一侧朝向保持部32侧,以卡止槽部42侧稍微朝向斜下方的姿势,将蓄电池4搬送到托盘主体30上,并将蓄电池4的卡止槽部42卡止于保持部32。此时,带扣33以停在不妨碍蓄电池4搬入的任意摆动角度的位置的状态配置(图17)。
(2)在使蓄电池4的卡止槽部42卡止于保持部32之后,将蓄电池4载置在托盘主体30上。蓄电池4由多个引导支承部36自然地引导至托盘主体30的中央部的规定载置位置。此时,由于弹性部件37受到蓄电池4的载荷而适度地弹性变形,因此蓄电池4相对于托盘主体30紧贴固定。其后,将带扣33的卡止轴部332b钩挂于蓄电池4的轴卡止部433,并且使带扣33的杆部332向蓄电池4侧转动,收容在被卡合部43内(图18)。
(3)当将带扣33的杆部332收容在蓄电池4的被卡合部43内时,带扣33的卡止轴部332b藉由可动部331的线部331a,331a的弹性,向下方按压蓄电池4的轴卡止部433。由此,蓄电池4被固定于蓄电池托盘3(图19)。此时,由于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37的弹性斥力作用于蓄电池4,因此可以不晃动地固定蓄电池4。因此,可以抑制在蓄电池4受到振动等时蓄电池4与蓄电池托盘3的相对移动,可以抑制蓄电池4与蓄电池托盘3之间产生磨损。
在如上所述将蓄电池4固定于蓄电池托盘3之后,如图2所示,藉由将连接端子24相对于蓄电池4进行连接,而能够驱动动力单元主体2。也就是说,蓄电池4与动力单元主体2藉由具有连接端子24的线束23而直接电连接。
(盖体)
如图7所示,连接端子24具有在从蓄电池4上取下时能够保护端子部241的盖体25。进一步使用图20及图21来说明该盖体25。图20是以截面来绘示一实施方式的盖体的立体图。图21是呈现用盖体保护着连接端子的情形的电动动力单元的立体图。
盖体25例如由橡胶或树脂等具有弹性或可挠性的材质,形成为能够以包覆的方式相对于连接端子24的端子部241进行安装的有底的容器状。该盖体25是连接端子24的保护部件的一实施方式。
盖体25形成为具有盖体主体250及插入口251的有底容器状,所述插入口251配置在盖体主体250的一面,开口成能够插入连接端子24的端子部241的矩形状。在从蓄电池4上取下了连接端子24期间,如图21所示,藉由将盖体25盖在连接端子24的端子部241上,能够保护连接端子24,详细地说,能够防止由尘埃、灰尘、或水引起的污染和损伤。
在盖体25的插入口251的内周设置遍及整周的凹槽部252。凹槽部252构成为:在盖体25安装于连接端子24的端子部241时,相对于沿着连接端子主体24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或者整周设置的突条部242(参照图16)弹性卡合。由此,盖体25构成为在安装于连接端子24时,保持于连接端子24而不容易掉落。
在盖体主体250的其中一侧面,如图20所示,设置能够被磁铁吸附的矩形状的金属板253。金属板253由设置在盖体主体250的侧面的卡止缘部254,254卡止,以使大部分露出至外部的方式安装于盖体主体250。但是,金属板253的安装构造不限定于此,可以藉由粘接剂粘接于盖体主体250,也可以使用螺钉等的紧固部件固定于盖体主体250。而且,金属板253也可以一体埋设于盖体主体250的内部。
(缆线)
盖体25具有与连接端子24连结的缆线26。该缆线26是连结部件的一实施方式。缆线26例如由与构成盖体25的材质相同的材质或其他适当的材质,形成为具有可挠性的绳状,将盖体主体250与设置于连接端子24的连结基部243之间连结。由此,盖体25被设置为藉由缆线26始终与连接端子24连结的状态。因此,当从蓄电池4上取下了连接端子24时,可以利用缆线26容易地将盖体25拉近手边。由此,可以提高将盖体25安装于连接端子24时的作业性。
此处,进一步说明连接端子24的连结基部243。如图16所示,连结基部243跨连接端子24及线束23的第二部分231而设置。详细地说,连结基部243与作为连接端子主体240的握持部的其中一侧面240a连续,从该侧面240a延伸至与连接端子24的连接部位附近的第二部分231。如图2所示,该连接端子主体240的侧面240a是在连接端子24连接于蓄电池4的状态下,以朝向上方的方式配置的侧面。
连结基部243具有如下形状:从与连接端子24的连接部位附近的第二部分231的表面向侧方伸出,直至与连接端子24的其中一侧面240a相同的位置。藉由跨连接端子24及线束23来设置该连结基部243,连接端子24与线束23的连接部位得到加强,并且可以减少对连接端子24的操作性(握持容易性)的影响。而且,如图2所示,在连接端子24连接于蓄电池4的状态下,由于连结基部243配置在上侧,因此在将连接端子24连接于蓄电池4时,藉由以该连结基部243配置在上侧为目标,可以无误地进行连接端子24的插入作业。进一步,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连结基部243以与作为连接端子24的握持部的其中一侧面240a连续的方式设置,因此可以维持对连接端子24与线束23的连接部位的加强效果,并且将连结基部243对连接端子24的操作性(握持容易性)的影响抑制为最小限度。
连结基部243具有用于连结缆线26的缆线安装孔243a。缆线安装孔243a以贯通的方式形成在连结基部243的一部分向侧方突出的部位。缆线26在与盖体25的连结端的相反端具有短圆柱状的连结轴261,该连结轴261藉由压入、热铆接、粘接、螺固等的手段从正面侧安装于缆线安装孔243a。也就是说,从盖体25经由缆线26而与连接端子24连结的观点来看,连结基部243表示连接端子24中的缆线26(连结部件)的连结部的一实施方式。
除了缆线26以外,在连结基部243上还安装能够被磁铁吸附的金属制的销27。本实施方式的销27中,从圆板状的销主体271的一面突出安装突部272。安装突部272藉由压入、粘接、螺固等的手段从背面侧安装于贯通连结基部243而形成的销安装孔243b。
(安装部)
本实施方式的盖体25构成为能够拆装于动力单元主体2的安装部28。使用图22及图23进一步说明该安装部28。图22是绘示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3是绘示呈现已将盖体安装于安装部的状态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右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28设置于动力单元主体2的前侧电动机罩203a的上端的大致中央部。安装部28藉由在从前侧电动机罩203a的外表面以规定的突出量突出设置的橡胶或树脂制的罩部件280的内部收容磁铁281而构成。安装部28的前端面28a为矩形状的平坦面。该前端面28a的面积与设置于盖体25的金属板253的面积(露出至盖体25的外部的部分的面积)大致相等。而且,由于安装部28的前端面28a也设置成与卡止缘部254,254之间的面积相等,因此可以将前端面28a设置成与各卡止缘部254,254的内表面抵接,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盖体25的脱落。
盖体25藉由使具有金属板253的面与安装部28抵接而被磁力吸附,从而被安装于安装部28。由此,如图2及图23所示,在连接端子24连接于蓄电池4期间,藉由将盖体25安装于动力单元主体2的安装部28,可以防止盖体25的丢失。并且,还可以防止盖体25因搭载电动动力单元1的工作机100的振动等而摇晃,而影响作业者。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1及搭载其的工作机100能够针对连接端子24的连接状态下的盖体25的所在,提高作业性。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28是利用磁铁281来吸附盖体25,因此可以容易且迅速地拆装盖体25。安装于安装部28的盖体25藉由克服磁铁281的吸附力而拉开,而能够容易地从安装部28上取下。而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盖体25藉由缆线26而连结于连接端子24,因此即使在盖体25从安装部28上意外脱落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盖体25的丢失。
另外,如图2及图23所示,盖体25构成为能够以使插入口251朝向重力方向的下方的方式安装于安装部28。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在连接端子24连接于蓄电池4的状态下,缆线26被设定成能够使盖体25朝下地安装在安装部28上所需的足够长度。如此,藉由将盖体25朝下地安装在安装部28上,不会在盖体25内滞留尘埃、灰尘、或水等,在盖体25安装在连接端子24上时,不用担心污染端子部241。
(关于在连接端子上安装盖体的状态)
使用图24及图25,进一步说明在连接端子24上安装了盖体25的情况。图24是绘示呈现从蓄电池上取下了连接端子的状态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5是绘示呈现从蓄电池上取下了连接端子的状态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右侧面。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24在从蓄电池4上取下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动力单元主体2的安装部28拆装。
也就是说,如图24及图2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24上,在已从蓄电池4上取下的期间,安装用于保护端子部241的盖体25。连接端子24在安装盖体25的状态下,可拆装地安装于动力单元主体2的安装部28。详细地说,如图16所示,在连接端子24的连结基部243上安装金属制的销27。如图24所示,从蓄电池4上取下的连接端子24藉由利用第二部分231的可挠性使线束23向下方弯曲,而使销27抵接于安装部28。安装部28藉由利用内部的磁铁281吸附销27来保持连接端子24。
如此,在从蓄电池4上取下了连接端子24期间,可以将连接端子24安装于动力单元主体2的安装部28,因此在搬送电动动力单元1自身或搭载电动动力单元1的工作机100时等,可以避免连接端子24误碰撞到外部的物体而破损等的担忧。因此,能够针对非连接状态下的连接端子24的所在,提高作业性。而且,被磁力吸附在安装部28上的连接端子24藉由克服磁铁281的吸附力从安装部28拉开,而能够容易地取下。
另外,如图16所示,被安装部28磁力吸附的连接端子24的销27设置于连接端子24的连结基部243。因此,从将连接端子24可拆装地安装于安装部28的观点来看,连结基部243表示连接端子对于安装部28的拆装部的一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由于跨连接端子24及线束23来设置连结基部243,因此,连接端子24与线束23的连接部位得到加强,并且可以减少对连接端子24的操作性(握持容易性)的影响。而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连结基部243以与作为连接端子24的握持部的其中一侧面240a连续的方式设置,因此可以维持对连接端子24与线束23的连接部位的加强效果,并且将连结基部243对连接端子24的操作性(握持容易性)的影响抑制为最小限度。进一步,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28利用磁铁281来吸附连接端子24,因此可以容易且迅速地拆装从蓄电池4上取下的连接端子24。
如图25所示,在由盖体25所保护的连接端子24安装于安装部28的状态下,盖体25的一部分抵接于动力单元主体2的外表面。详细地说,盖体25的具有金属板253的面抵接于安装在前侧电动机罩203a上的风扇罩203f的外表面。此时,将连接端子24的销27与安装部28正常地进行面接触来安装,销27的表面相对于安装部28的前端面28a不倾斜。换言之,将安装部28朝向动力单元主体2的前方而突出的高度设定为以下高度:在连接端子24的销27正常地以面接触的方式安装于安装部28的前端面28a的状态下,盖体25的具有金属板253的面能够与风扇罩203f的外表面抵接。由此,连接端子24由安装部28及安装部28以外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盖体25与风扇罩203f的抵接部位)的这至少两点支承,因此连接端子24或安装部28不会受到不必要的负荷,从而可以稳定地将非连接状态的连接端子24安装于动力单元主体2。
安装部28以外的部位可以不设置于盖体25,也可以是销27以外的连接端子24的一部分。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连接端子主体240的其中一侧面与前侧电动机罩203a或风扇罩203f的外表面抵接。但是,如本实施方式所示,藉由在盖体25上设置安装部28以外的部位,可以尽可能地扩大支承连接端子24的两点间的距离,因此可以进一步使连接端子24相对于安装部28的安装状态稳定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藉由将安装部28的突出高度设为与风扇罩203f相同的突出高度,安装部28的前端面28a与风扇罩203f的前端面(盖体25的抵接部位)构成为配置在同一面上。这是因为,连接端子24的销27的表面与安装在连接端子24上的盖体25的具有金属板263的面配置在同一面上。如此,藉由适当调整安装部28的突出高度(前端面28a的位置),可以利用两点稳定地支承安装于安装部28的连接端子24。
[第二实施方式]
<工作机的构造>
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电动动力单元的第二实施方式。图26是绘示搭载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工作机的构造例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工作机100A,例示了作为夯地装置的一形态的夯锤。
工作机100A是搭载电动动力单元5的工作机。详细地说,工作机100A包括电动动力单元5、起振机构部105、工作机构部106及手柄107。
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动动力单元1同样地,电动动力单元5具有:具有电动机20的动力单元主体6、及作为驱动该动力单元主体6的驱动源的蓄电池4。关于该电动动力单元5的构造,将在后文中进一步详细说明。
起振机构部105具有与电动机20可传递动力地连结的曲柄(未图示)。起振机构部105藉由曲柄将电动机20的旋转动力转换为上下移动,并传递至工作机构部106。
工作机构部106是主要进行地面的紧固的部位,是接地部件的一实施方式。工作机构部106具有能够上下伸缩的脚部106a、及设置于该脚部106a的下端部并与地面相接的碾压板106b。脚部106a藉由起振机构部105而上下移动,利用此时的反作用将工作机100A自身顶起。工作机100A藉由利用碾压板106b使落下时的冲击作用于地面,而产生对于地面的紧固力。
另外,这些动力单元主体6及起振机构部105是用于利用电力来驱动接地部件的驱动部件的一实施方式。
手柄107安装于起振机构部105,构成为作业者能够在立位状态下握持的杆状。本实施方式的手柄107由主手柄107a、上部手柄107b、一对侧部手柄107c,107c构成。主手柄107a藉由托架108,108安装于起振机构部105的两侧面,配置成大致矩形状地包围设置在工作机100A的上部的动力单元主体6的周围。上部手柄107b从主手柄107a上的配置在动力单元主体6的左右的部位立起,以将主手柄107a左右连接的方式延伸。上部手柄107b配置于蓄电池4的紧靠背面侧。侧部手柄107c,107c从主手柄107a上的配置在动力单元主体6的左右的部位分别向下延伸,并且向起振机构部105侧弯曲为L型,并藉由托架108,108而安装于起振机构部105。
<电动动力单元的构造>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5的构造进行说明。图27是呈现连接端子连接于蓄电池的状态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立体图。图28是图27所示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左侧面图。图2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30是呈现从蓄电池上取下了连接端子的状态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立体图。图31是图30所示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左侧面图。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5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1符号相同的部位表示相同构造的部位,因此,关于它们的详细说明,引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1的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予以省略。而且,在图29中,省略了用于安装各零件的螺钉、螺栓等的紧固部件的图示。
电动动力单元5具有动力单元主体6、蓄电池托盘3、蓄电池4及电动机20。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0的配置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1的电动机20的配置构造不同,是远离动力单元主体6而配置。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0将未图示的输出轴(旋转轴)与起振机构部105的曲柄(未图示)连结,安装在工作机100A的起振机构部105的正面侧。
进一步,动力单元主体6具有动力传递单元(Power Delivery Unit,PDU)21及PDU壳体60。
PDU壳体60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矩形容器状,在内部收容PDU 21。收容PDU 21的PDU壳体60由顶板61包盖,并且经由安装在主手柄107a上的适当数量的支承脚62,呈悬挂状地安装在主手柄107a的内侧。蓄电池托盘3载置在顶板61上。
如图26所示,PDU 21藉由主线束53而与电动机20电连接。而且,如图27所示,具有与作为蓄电池4的连接部的连接端子24的线束23在PDU壳体60内与PDU 21电连接,并且插通设置于蓄电池托盘3的线束引出部31a,从PDU壳体60内被引出至外部,并朝向蓄电池4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拆装连接端子24及盖体25的安装部28设置于动力单元主体6中的PDU壳体60的前表面60a。由此,如图27及图28所示,在连接端子24连接于蓄电池4期间,可以将盖体25安装于PDU壳体60的前表面60a的安装部28。另一方面,如图30及图31所示,在从蓄电池4上取下了连接端子24期间,可以在已将盖体25安装于连接端子24的状态下,将连接端子24安装于PDU壳体60的前表面60a的安装部28。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5和搭载该电动动力单元5的工作机100A,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工作机100相同的效果。
另外,如图30及图31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工作机100A仅利用连接端子24的销27这一点将安装盖体25的连接端子24支承于安装部28,但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机100同样地,在PDU壳体60的前表面60a等上,设置用于支承连接端子24自身或者安装在连接端子24上的盖体25的支承专用零件,以便也能够利用安装部28以外的部位来支承连接端子24。
[其他实施方式]
在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将具有磁铁281的安装部28设置在动力单元、6侧,将与磁铁281吸附的销27、金属板253设置在连接端子24、盖体25侧,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磁铁设置在盖体25、连接端子24侧,将与该磁铁吸附的金属部件设置在动力单元主体2、6侧。
而且,用于将连接端子24、盖体25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安装部拆装的构造不限于由磁铁与金属零件的磁力吸附形成的构造。例如,也可以是凹凸卡合、使用钩进行卡止等。但是,如以上所说明,将连接端子24、盖体25构成为能够藉由使用磁铁281的磁力吸附来拆装,藉此,可以从任意方向容易地相对于安装部进行拆装操作,因此作业性也提高。
进一步,工作机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夯地装置。但是,如以上各实施方式所示,在工作机100、100A为夯地装置的情况下,具有尤其显著的效果。也就是说,可以抑制框架或者手柄与蓄电池的安装方向的干扰,并能够提高工作机100、100A的布局自由度,其中,所述框架设置用以保护工作机免受由自身和其他夯地作业而弹起的小石头等损坏,所述手柄以便操作者从各个方向限制夯地装置的弹起。
另外,工作机不限于仅搭载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动动力单元1、5而构成,虽未图示,但也可以是并用电动动力单元1、5与通用发动机的混合动力型工作机。
附图标记
2、6:动力单元主体(驱动部件)
20:电动机(电气部件)
21:PDU(电气部件)
23:线束(连接部件)
24:连接端子(连接部件)
3:蓄电池托盘(载置部件)
32:保持部
33:带扣(卡合部件)
331:可动部
332:杆部(按压部)
35:阻力部件
37:弹性部件
4:蓄电池(蓄电部件)
4d:(蓄电池的)上表面
43:被卡合部
100、100A:工作机
101、106:工作机构部(接地部件)
102:动力传递机构部(驱动部件)
103、105:起振机构部(驱动部件)

Claims (12)

1.一种电动动力单元的蓄电池的安装结构,
前述电动动力单元具有:
电气部件;
载置部件,设置在前述电气部件的上部;
蓄电池,可拆装地设置于前述载置部件并驱动前述电气部件;及,
连接部件,能够将前述电气部件与前述蓄电池电连接,
前述连接部件从前述电气部件向前述蓄电池延伸,具有能够向任意方向挠曲的线束和设置在前述线束的前端的连接端子,前述连接端子电连接于前述蓄电池的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的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其中,
前述蓄电池具有被卡合部,
前述载置部件具有卡合部件,所述卡合部件与前述被卡合部卡合并将前述蓄电池固定在前述载置部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的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其中,
前述卡合部件具有可动部和按压部,前述可动部可摆动地设置在前述载置部件上,前述按压部可旋转地设置在前述可动部的前端,通过与前述被卡合部卡合对前述蓄电池朝向前述载置部件施加负载,
弹性部件配置在前述载置部件和前述蓄电池之间,前述弹性部件受到前述蓄电池的载荷而弹性变形以对前述蓄电池作用弹性斥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的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其中,
前述被卡合部配置在前述蓄电池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的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其中,
前述载置部件具有阻力部件,在前述可动部摆动时产生阻力。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的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其中,
前述载置部件具有保持前述蓄电池的保持部,
前述保持部可拆装地设置于前述载置部件。
7.一种工作机,具备:
前述工作机具有由电力驱动的驱动部件,
前述驱动部件包含:电气部件、设置在前述电气部件的上部的载置部件、可拆装地设置于前述载置部件并驱动前述电气部件的蓄电部件、和具有能够将前述电气部件与前述蓄电部件电连接的连接部件的电动动力单元,
前述连接部件从前述电气部件向前述蓄电部件延伸,具有能够向任意方向挠曲的线束和设置在前述线束的前端的连接端子,前述连接端子电连接于前述蓄电部件的连接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机,其中,
前述蓄电部件具有被卡合部,
前述载置部件具有卡合部件,所述卡合部件与前述被卡合部卡合并将前述蓄电部件固定在前述载置部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作机,其中,
前述卡合部件具有可动部和按压部,前述可动部可摆动地设置在前述载置部件上,前述按压部可旋转地设置在前述可动部的前端,通过与前述被卡合部卡合对前述蓄电部件朝向前述载置部件施加负载,
弹性部件配置在前述载置部件和前述蓄电部件之间,前述弹性部件受到前述蓄电池的载荷而弹性变形以对前述蓄电池作用弹性斥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作机,其中,
前述被卡合部配置在前述蓄电部件的上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作机,其中,
前述载置部件具有阻力部件,在前述可动部摆动时产生阻力。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任意一项所述的工作机,其中,
前述载置部件具有保持前述蓄电部件的保持部,
前述保持部可拆装地设置于前述载置部件。
CN201980094847.1A 2019-03-28 2019-03-28 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及工作机 Active CN1136322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13834 WO2020194728A1 (ja) 2019-03-28 2019-03-28 バッテリの取り付け構造及び作業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2299A CN113632299A (zh) 2021-11-09
CN113632299B true CN113632299B (zh) 2023-08-08

Family

ID=72611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4847.1A Active CN113632299B (zh) 2019-03-28 2019-03-28 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及工作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81739A1 (zh)
EP (1) EP3742516B1 (zh)
JP (1) JP7048724B2 (zh)
CN (1) CN113632299B (zh)
WO (1) WO20201947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11571A (ja) 2022-01-31 2023-08-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収容構造および作業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07049A (ja) * 1987-02-23 1988-08-2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携帯用電池ケ−ス
JPH06111853A (ja) * 1992-09-25 1994-04-2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池パック
JPH08250089A (ja) * 1995-03-15 1996-09-27 Saitama Nippon Denki Kk 電子機器のロック構造
CN102431016A (zh) * 2010-09-18 2012-05-02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具有电的驱动电机的手持式工具机
JP2014060928A (ja) * 2012-09-20 2014-04-10 Yanmar Co Ltd 電動管理機
WO2014119115A1 (ja) * 2013-02-01 2014-08-0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芝刈機
JP2014239660A (ja) * 2013-06-11 2014-12-25 株式会社クボタ 歩行型草刈機
CN104900823A (zh) * 2014-03-03 2015-09-09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用于锁定电池收纳部中的电池的锁定机构的电子设备
CN108112339A (zh) * 2016-11-30 2018-06-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61264U (ja) * 1983-04-14 1984-10-29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ラジコン送信機の電池ボツクス
JP2601544Y2 (ja) * 1992-10-16 1999-11-22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の着脱機構
JP5438446B2 (ja) 2009-09-18 2014-03-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バッテリ収納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07049A (ja) * 1987-02-23 1988-08-2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携帯用電池ケ−ス
JPH06111853A (ja) * 1992-09-25 1994-04-2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池パック
JPH08250089A (ja) * 1995-03-15 1996-09-27 Saitama Nippon Denki Kk 電子機器のロック構造
CN102431016A (zh) * 2010-09-18 2012-05-02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具有电的驱动电机的手持式工具机
JP2014060928A (ja) * 2012-09-20 2014-04-10 Yanmar Co Ltd 電動管理機
WO2014119115A1 (ja) * 2013-02-01 2014-08-0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芝刈機
JP2014239660A (ja) * 2013-06-11 2014-12-25 株式会社クボタ 歩行型草刈機
CN104900823A (zh) * 2014-03-03 2015-09-09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用于锁定电池收纳部中的电池的锁定机构的电子设备
CN108112339A (zh) * 2016-11-30 2018-06-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42516A1 (en) 2020-11-25
JP7048724B2 (ja) 2022-04-05
US20220181739A1 (en) 2022-06-09
JPWO2020194728A1 (ja) 2021-04-08
WO2020194728A1 (ja) 2020-10-01
CN113632299A (zh) 2021-11-09
EP3742516A4 (en) 2020-12-16
EP3742516B1 (en) 2023-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32326B (zh) 电动动力单元及作业机
CN113632299B (zh) 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及工作机
CN102909697B (zh) 集尘装置
EP1526626A2 (en) Charging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 mobile robot
US10513310B2 (en) Bicycle battery holder and bicycle battery unit
JP7288269B2 (ja) バッテリ装着ユニット、電動機器及び電源ユニット
US11309611B2 (en) Battery mounting unit, electric device, and power supply unit
US8861225B2 (en) Capacitor mounting construction
US8304669B2 (en) Holding fixture for a drive unit of a conveying device
CA2843282C (en) Locking device for a plug-and-socket connector housing
US9381638B2 (en) Power tool
JP5610061B2 (ja) コネクタ部品
CN100475010C (zh) 可拆卸地固定电气装置的装置和配有这种装置的电气装置
JP2013202327A (ja) 電気集じん機及び電気集じん機におけるアース取付構造
US20230034464A1 (en) Electric power unit and working machine
CN110911597B (zh) 电池组联接系统
EP1872441A1 (en) A plug-in connector
CN113646483A (zh) 夯地装置
CN111430979B (zh) 连接器结构
CN115411558A (zh) 具有通过柔性联结部件联结的连接器壳体的电连接器
CN103840282B (zh) 执行机构装置
US20020021934A1 (en) Fastening device for conveying cart
CN112925300B (zh) 一种载物平台及爬杆机器人组件
CN214823726U (zh) 履带组件及爬壁机器人
JP2010284054A (ja) 電気接続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