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2180A - 配线部件 - Google Patents

配线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32180A
CN113632180A CN201980094618.XA CN201980094618A CN113632180A CN 113632180 A CN113632180 A CN 113632180A CN 201980094618 A CN201980094618 A CN 201980094618A CN 113632180 A CN113632180 A CN 113632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base material
pattern
shape
w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46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田杰
中野悠
横井基宏
伊藤健太
平井宏树
东小园诚
后藤幸一郎
白川纯一
上佳孝
野村康
索非亚·巴里拉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632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21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36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distinguishing or length marks
    • H01B7/365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distinguishing or length marks being indicia imposed on the insulation or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B7/0838Parallel wires, sandwiched between two insula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36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distinguishing or length marks
    • H01B7/361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distinguishing or length marks being the colour of the insulation or conductor

Landscapes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识别配线部件中的预定的位置的技术。配线部件具备配线体和图案,上述配线体包含多个线状传输部件和基材,上述多个线状传输部件以并排的状态固定于上述基材,上述图案设置于上述配线体而使上述配线体中与上述基材相关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二维位置能够识别。

Description

配线部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配线部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线束,具备:功能性外装部件,呈片状地形成;及电线,配置为在沿着长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中与上述功能性外装部件重叠,上述电线的绝缘包覆层与上述功能性外装部件重叠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熔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372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期望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束等配线部件向车辆等进行组装的作业的自动化。在将配线部件自动地向车辆等进行组装时,有时需要识别配线部件中的预定的位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束中,在识别预定的位置时,可想到识别功能性外装部件的外缘部。然而,在功能性外装部件的颜色是与背景的颜色同类的颜色的情况下,难以识别功能性外装部件的外缘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识别配线部件中的预定的位置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配线部件具备配线体和图案,上述配线体包含多个线状传输部件和基材,上述多个线状传输部件以并排的状态固定于上述基材,上述图案设置于上述配线体而使上述配线体中与上述基材相关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二维位置能够识别。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容易地识别配线部件中的预定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配线部件的俯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配线部件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配线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配线部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配线部件如下所述。
(1)一种配线部件,具备配线体和图案,上述配线体包含多个线状传输部件和基材,上述多个线状传输部件以并排的状态固定于上述基材,上述图案设置于上述配线体而使上述配线体中与上述基材相关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二维位置能够识别。
通过设置于配线体的图案,容易识别配线部件中的预定的位置。
在此,线状传输部件是指传输电或光等的线状的部件。
(2)可想到上述图案包括外缘部识别用图案,上述外缘部识别用图案以上述基材的外缘部的颜色与上述基材的中间部的颜色不同的方式形成。在该情况下,在基材的外缘部与中间部之间容易产生对比度,容易识别基材的外缘部。
(3)可想到上述图案包括特征部,上述特征部在上述配线体中呈现与其他部分不一致的外观。在该情况下,通过识别特征部,容易识别设置有特征部的部分。
(4)可想到上述特征部包括形状特异部,上述形状特异部是在上述基材的形状中一部分的形状形成为与其他部分的形状不同的部分。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基材的形状来形成特征部。
(5)可想到上述特征部包括路径特异部,上述路径特异部是在上述基材中的上述线状传输部件的路径中一部分的路径的外观形成为与其他部分的路径的外观不同的部分。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线性传输部件的路径的外观来形成特征部。
(6)可想到上述特征部包括标记,上述标记被施加于上述基材的表面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基材上的标记来形成特征部。
(7)可想到上述基材包含片材和罩,上述线状传输部件固定于上述片材,上述罩形成为刚性比上述片材高,并固定于上述片材,覆盖上述线状传输部件。在该情况下,由于配线部件的刚性通过罩而提高,因此配线部件容易保持恒定形状。因此,通过利用图案来识别基材中的一部分的位置,容易掌握基材中的任意的位置。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配线部件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例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并旨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实施方式1]
以下,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配线部件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配线部件10的俯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切断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图2中,为了在基材30中使基于图案40的颜色的不同容易理解,对一部分施加有沙地的阴影线。
配线部件10具备配线体20和设置于配线体20的图案40。
配线体12是搭载于车辆而向车辆的各设备供给电力、进行信号的收发的部件。配线体12包含多个线状传输部件20和基材30。配线体12扁平地形成。
线状传输部件20只要是传输电或光等的线状的部件即可。例如,线状传输部件20可以是具有芯线和芯线周围的包覆层的普通电线,也可以是屏蔽线、双绞线、漆包线、镍铬合金线、裸导线、光纤等。
作为传输电的线状传输部件20,可以是各种信号线、各种电力线。传输电的线状传输部件20可以用作向空间传输信号或电力或者从空间接收信号或电力的天线、线圈等。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线状传输部件20包含传输电或光等的传输线主体22及覆盖传输线主体22的包覆层24。在线状传输部件20是普通电线的情况下,传输线主体22是芯线,包覆层24是绝缘包覆层。另外,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一个基材30上配置有多根相同直径、构造的线状传输部件20,但多根线状传输部件20的直径、构造等只要适当设定即可,也可以将直径、构造等不同的线状传输部件20配置于同一基材30。
另外,线状传输部件20可以是单个线状物,也可以是多个线状物的复合物(绞合线、使多个线状物集合并用护套将其覆盖的电缆等)。在线状传输部件20的端部,根据线状传输部件20与对接部件的连接方式,适当地设置端子、连接器C等。
多个线状传输部件20以并列的状态固定于基材30。基材30扁平地保持多个线状传输部件20。基材30是将线状传输部件20以二维定位的状态进行保持的部件。基材30包含片材32和罩34。
在片材32的一个主面上配置有线状传输部件20。片材32将多个线状传输部件20保持为并排的状态。片材32可以是具有能够弯曲并且将多个线状传输部件20以平面定位的状态进行保持这一程度的刚性的部件,也可以是具有能够在保持平坦状态的状态下将多个线状传输部件20以二维定位的状态进行保持这一程度的刚性的部件。片材32也可以具有局部地立设壁等立体的形状部分。在此,对片材32是能够弯曲的部件的情况进行说明。
构成片材32的材料不作特别限定,片材32例如由包含PVC(聚氯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聚丙烯)等树脂的材料形成。片材32可以是无纺布、织物、针织物等具有纤维的纤维材料等,也可以是非纤维材料。作为非纤维材料,可以是内部被均匀地填埋而成的实心状的片材或树脂发泡成形而成的发泡体等。片材32也可以包含金属等材料。
片材32可以是单层,也可以层叠有多层。在层叠有多层的情况下,例如,可以考虑层叠有树脂层和树脂层。另外,例如,也可以考虑层叠有树脂层和金属层。另外,片材32可以是非纤维材料层与非纤维材料层重叠而成的部件,也可以是非纤维材料层与纤维材料层重叠而成的部件,还可以是纤维材料层与纤维材料层重叠而成的部件。
线状传输部件20在片材32的主面上以沿着预定的路径配置的状态固定于片材32。片材32形成为沿着线状传输部件20的路径延伸的带状。片材32上的线状传输部件20的路径只要适当地设定即可,线状传输部件20可以在片材32上呈直线状地配置,也可以弯曲地配置。在线状传输部件20弯曲地配置在片材32上的情况下,片材32也可以弯曲地形成。多根线状传输部件20也可以以在片材32上分支或交叉的方式以不同的路径配置。在该情况下,片材32也可以形成为分支或交叉。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多个线状传输部件20在中途弯曲并且呈L字状地配置。片材32形成为沿着多个线状传输部件20的路径的L字状。通过将片材32形成为沿着多个线状传输部件20的路径的形状,能够抑制片材32与其他部件的干涉、实现轻量化等。当然,片材32并非必须形成为沿着多个线状传输部件20的路径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方形等其他形状。
线状传输部件20与片材32被固定。作为其固定方式,可以是接触部位固定,也可以是非接触部位固定,还可以两者并用。在此,接触部位固定是指线状传输部件20与片材32接触的部分粘接而被固定。另外,非接触部位固定是指不为接触部位固定的固定方式。例如,缝线、其他片材、胶带等将线状传输部件20按压于片材32,或者缝线、其他片材、胶带等成为包围线状传输部件20和片材32的状态等而将线状传输部件20和片材32夹入,由此维持为线状传输部件20与片材32被固定的状态。以下,对线状传输部件20与片材32处于接触部位固定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关于接触部位固定的各说明,只要不是不能应用的结构,就也能够应用于非接触部位固定。
作为该接触部位固定的方式,可以是间接固定,也可以是直接固定,还可以在不同的区域并用两者。在此,间接固定是指线状传输部件20与片材32通过设置在其间的粘接剂、粘合剂、双面胶带、粘扣等介入部件而间接地粘接固定。另外,直接固定是指线状传输部件20与片材32不通过另外设置的粘接剂等而直接粘接固定。在直接固定中,例如可想到通过线状传输部件20和片材32中的至少一方所包含的树脂熔化而粘接固定。以下,对线状传输部件20与片材32处于直接固定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关于直接固定的各说明,只要不是不能应用的结构,就也能够应用于间接固定。
在形成这种直接固定的状态时,既可想到树脂例如通过热量而熔化,也可想到树脂通过溶剂而溶解。也就是说,作为直接固定的状态,可以是基于热量的直接固定的状态,也可以是基于溶剂的直接固定的状态。优选地,基于热量的直接固定的状态为宜。
此时,形成直接固定的状态的方法不作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包括熔接、融合、焊接等公知方法在内的各种方法。例如,在通过熔接形成基于热量的直接固定的状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超声波熔接、加热加压熔接、热风熔接、高频熔接等各种熔接方法。另外,当通过这些方法形成了直接固定的状态时,线状传输部件20与片材32成为基于该方法的直接固定的状态。具体而言,例如,当通过超声波熔接形成了直接固定的状态时,线状传输部件20与片材32成为基于超声波熔接的直接固定的状态。也可以将通过熔接而形成了基于热量的直接固定的状态的部分(线状传输部件20与片材32的固定部分)称为熔接部,将其中的基于超声波熔接的固定部分称为超声波熔接部,将基于加热加压熔接的固定部分称为加热加压熔接部等。
在直接固定的情况下,可以仅使线状传输部件20的包覆层24所包含的树脂熔化,也可以仅使片材32所包含的树脂熔化。在这些情况下,存在熔化的树脂成为粘接到另一方的外表面的状态,形成相对明显的界面的情况。另外,在直接固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线状传输部件20的包覆层24所包含的树脂和片材32所包含的树脂这两方熔化。在该情况下,两方的树脂有时会混合在一起而不形成明显的界面。特别是,在线状传输部件20的包覆层24和片材32包含相同的树脂材料等容易相融的树脂的情况下等,两方的树脂有时会混合在一起而不形成明显的界面。
罩34固定于片材32。罩34从与片材32相反的一侧覆盖线状传输部件20。罩34不与线状传输部件20固定,但也可以固定。
片材32及罩34在向线状传输部件20的侧方延伸出的部分处被固定。作为片材32与罩34的固定方式,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不使用粘接剂等介入物的直接固定。当然,片材32与罩34的固定方式并不限定于直接固定,可以使用在片材32与线状传输部件20的固定方式中所说明的各种固定方式。
片材32和罩34可以使用相同的片状部件,也可以使用不同的片状部件。在此,片材32和罩34使用不同的片状部件。在此,用于片材32的片状部件比用于罩34的片状部件更适合于与线状传输部件20的固定。用于罩34的片状部件与用于片材32的片状部件相比,刚性高且形状维持性优异。例如,片材32是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的部件,该第一层由与线状传输部件20的包覆层24相同的材料形成为实心片状而供线状传输部件20固定,该第二层由无纺布形成并与第一层重叠,罩34是由尼龙等形成为实心片状的部件。
罩34形成为与片材32相同的形状,而覆盖片材32整体。因此,基材30形成为两个带状部分36a、36b正交的L字状。当然,罩34也可以形成为与片材32不同的形状,还可以覆盖片材32的一部分。
图案40使配线体12中与基材30相关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的二维位置能够识别。在此所说的二维位置是指配线体12(基材30)的俯视图中的二维位置、即从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配线体12(基材30)时的二维位置。因此,图案40使配线体12中在俯视下与基材30相关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的二维位置能够识别。另外,与基材30相关的部分不一定要为基材30,例如也可以为线状传输部件20中的固定于基材30的部分等。在此,图案40设置成在从罩34侧的俯视图中能够识别。当然,图案40也可以设为在从片材32侧的俯视图中能够识别。图案40设置于与基材30相关的部分。在本例中,作为图案40,形成有外缘部识别用图案40。
外缘部识别用图案40是基材30的外缘部的颜色与基材30的中间部的颜色不同的部分。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外缘部识别用图案40通过对基材30的表面实施与基材30的颜色不同的颜色的标记而设置。该标记的材料不作特别限定。例如,作为标记,可以对基材30涂敷涂料,也可以贴附宽度比基材30窄的细带状部件。
当然,外缘部识别用图案40并不限定于标记。例如,在罩34的表面与片材32的表面为不同的颜色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片材32和罩34中的一方的外缘部从另一方的外缘部伸出而成的伸出部作为外缘部识别用图案40。
外缘部识别用图案40的宽度尺寸只要是能够识别的尺寸即可,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在使用图像处理来识别外缘部识别用图案40的情况下,鉴于拍摄部的分辨率等来设定外缘部识别用图案40的宽度尺寸即可。具体而言,在拍摄基材30整体而得到的拍摄图像中,外缘部识别用图案40的宽度方向的像素数为几个像素即可。
优选地,基材30在俯视图中不为旋转对称的形状。也就是说,基材30形成为在俯视图中非旋转对称的形状为宜。若基材30形成为在俯视图中非旋转对称的形状,则在基材30中不存在成为旋转对称的位置的组合。也就是说,在基材30中没有与预定的位置对应的旋转对称的位置。由此,通过识别基材30的外缘部,容易识别基材30的预定的位置。当然,基材30也可以是在俯视图中旋转对称的形状。例如,在不区分地识别基材30中成为旋转对称的多个位置的情况下等,基材30也可以是在俯视图中旋转对称的形状。
<动作>
对使用上述图案40来识别配线部件10的预定的位置的动作例进行说明。在此,对使用一般的图像识别技术来识别配线部件10的预定的位置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首先,从厚度方向拍摄配线部件10。此时的拍摄范围可以是配线部件10整体,也可以是基材30整体,还可以是与基材30相关的部分中的包含图案40的部分。例如,在图案40为外缘部识别用图案40的情况下,优选至少将基材30整体设为拍摄范围。
接着,在拍摄图像中识别图案40。图案40例如能够通过在拍摄图像中进行边缘提取处理等来识别。具体而言,例如,在图案40为外缘部识别用图案40的情况下,在拍摄图像中,在外缘部识别用图案40与比其靠中间的中间部之间对比度变大。因此,在拍摄图像中,能够通过提取该对比度之差较大的部分等,来识别外缘部识别用图案40。
接着,使用识别出的图案40来识别配线部件10中的与基材30相关的预定的位置的二维位置。例如,通过使用识别出的图案来进行形状匹配,能够识别配线部件10中的与基材30相关的预定的位置的二维位置。具体而言,在图案40为外缘部识别用图案40的情况下,通过将得到的外缘部识别用图案40与预先存储的数据进行比较,能够识别出配线部件10中的外缘部识别用图案40的部分的二维位置、即配线部件10中的基材30的外缘部的二维位置。因此,图案40也可以视为在基于从厚度方向拍摄的配线部件10的拍摄图像进行了形状匹配时,用于使配线部件10中的与基材30相关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的检测变得容易的图案。
通过这样识别配线部件10中的与基材30相关的预定的位置的二维位置,能够根据所得到的二维位置信息确定在组装作业时由机械手等把持的部分的位置(例如,连接器的位置、夹子的位置)等,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自动组装作业。
根据如上述那样构成的配线部件10,通过形成于配线体12的图案40,容易识别配线部件10中的预定的位置。另外,由于作为图案40而形成有外缘部识别用图案40,因此在基材30的外缘部中容易产生对比度,由此容易识别基材30的外缘部。
另外,由于配线部件10的刚性通过罩34而提高,因此容易维持与基材30相关的部分的形状。因此,通过利用图案40来识别基材30中的一部分的位置,从而容易掌握基材30中的任意位置。
[实施方式2]
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配线部件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配线部件110的俯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与到此为止所说明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也相同。
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配线部件110中,图案140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配线部件10中的图案40不同。具体而言,作为图案140而设置有特征部140。特征部140是在配线体12中呈现与其他部分不一致的外观的部分。外缘部识别用图案40用于识别与基材30相关的部分的整体,与此相对,特征部140用于识别与基材130相关的部分的一部分。
在本例中,作为特征部140而形成有形状特异部140。形状特异部140是在基材130的形状中一部分的形状形成为与其他部分的形状不同的部分。另外,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片材132的形状中,一部分的形状形成为与其他部分的形状不同而成为形状特异部140。当然,也可以在罩34的形状中,一部分的形状被形成为与其他部分的形状不同而设为形状特异部140。
形状特异部140形成的位置不作特别限定,可以形成于基材130的任意位置。在此,形状特异部140形成于基材130的外缘部。因此,在基材130的外缘部中,形状特异部140的形状形成为与其他部分的形状不同。特别是在此,形状特异部140形成于基材130的角部。
形状特异部140以从构成基材130的角部的两个缘部分别延伸出的部分相连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抑制形状特异部140弯折而被遮挡的情况。更具体而言,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形状特异部140在基材130的外缘部中形成于带状部分36a与带状部分36b相交而弯曲的角部的内周侧部分。形状特异部140以从带状部分36a的边缘延伸出的部分与从带状部分36b的边缘延伸出的部分相连的方式形成。
形状特异部140的形状不作特别限定,只要是与其他部分不一致的形状,则能够形成为任意形状。形状特异部140的形状优选形成为在俯视图中非旋转对称的形状。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形状特异部140形成为在俯视图中方形的一个角部欠缺的形状。形状特异部140也可以视为形成为相同朝向的角部连续的台阶形状。
形状特异部140的大小只要是能够识别的尺寸即可,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在使用图像处理来识别形状特异部140的情况下,鉴于拍摄部的分辨率等来设定形状特异部140即可。例如,形状特异部140可以形成为基材130的宽度尺寸以下的大小。另外,形状特异部140也可以形成为多个线状传输部件20的并列方向的尺寸(最外侧的两个线状传输部件20的间隔)以下的大小。
即使在图案140是特征部140的情况下,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动作例相同地,通过一般的图像识别技术来识别特征部140,由此识别配线部件110的预定的位置。此时,在图案140是特征部140的情况下,且在拍摄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类推特征部140的位置的情况下,不需要将基材130整体作为拍摄范围,只要将至少包含特征部140整体的范围作为拍摄范围即可。
根据配线部件110也容易通过设置于配线体112的图案140来识别配线部件110中的预定的位置。根据配线部件110,由于作为图案140设置有特征部140,所以通过识别特征部140,容易识别设置有特征部140的部分。另外,由于作为特征部140形成有形状特异部140,因此能够通过基材130的形状来形成特征部140。
[实施方式3]
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配线部件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配线部件210的俯视图。
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配线部件210中,特征部240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配线部件110中的特征部140不同。在本例中,特征部240是路径特异部240。路径特异部240在基材230中的线状传输部件20的路径中,一部分的路径的外观与其他部分的路径的外观不同。
在线状传输部件20的路径中,设为路径特异部240的部分不作特别限定,只要是该路径的外观与其他部分的路径的外观不同的部分,则可以设定任意的部分。在此,线状传输部件20中的弯曲的部分成为路径特异部240。此时,优选将从弯曲开始的部分到弯曲结束的部分设为路径特异部240。
另外,在路径特异部240中,只要路径的外观不同即可,也可以存在相同路径的部位。例如,即使在线状传输部件20中相同地弯曲的部分存在多个部位的情况下,如果仅能看到一个部位,其他全部被罩34遮挡等而看不见,则也能够将该能看到的部位的部分作为路径特异部240。
在此,设置有使路径特异部240的路径比其他部分的路径更容易醒目的路径识别辅助部。在路径特异部240中未设置罩234,线状传输部件20露出,在路径特异部240以外设置有罩234,成为路径识别辅助部。也可以在路径特异部240设置透明的罩,在其他部分设置不透明的罩而作为路径识别辅助部。另外,在没有罩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路径特异部240中使片材32为与线状传输部件20不同的颜色,在其他部分使片材32为与线状传输部件20同类的颜色而作为路径识别辅助部。
在特征部240是路径特异部240的情况下,优选为线状传输部件20的颜色(包覆层24的颜色)与基材230的颜色(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为片材32的颜色)不同。特别是,线状传输部件20的颜色和基材230的颜色优选设定为例如白和黑等对比度变大。由此,容易识别路径特异部240。
根据配线部件210也容易通过形成于配线体212的作为图案240的特征部240来识别配线部件210中的预定的位置。根据配线部件210,能够通过线状传输部件20的路径来形成特征部240。另外,与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动作例相同地,能够使用一般的图像识别技术来识别路径特异部240,由此识别出配线部件210的预定的位置。
[实施方式4]
对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配线部件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配线部件310的俯视图。另外,在图5中,为了使基材30与标记340的颜色的不同容易理解,对一部分施加了沙地的阴影线。
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配线部件310中,特征部340与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配线部件110、210中的特征部140、240不同。在本例中,特征部340是标记340。标记340施加于基材30的表面的一部分。
标记340施加的位置不作特别限定,可以施加于基材30的任意位置。在此,标记340被施加于基材30的端部。更具体而言,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标记340在基材30中被施加于带状部分36a中的与带状部分36b相交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例如,可想到将标记340施加于在基材30中在与俯视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保持为平面的部分。由此,标记340不易倾斜,从而不易产生标记340的识别错误。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标记340被施加于罩34中的覆盖线状传输部件20的部分。
标记340的形状不作特别限定,只要是与其他部分不一致的形状,则可以形成为任意形状。优选地,标记340形成为在俯视图中非旋转对称的形状为宜。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标记340形成为在俯视图中方形的一个角部欠缺的形状。
标记340的大小只要是能够识别的尺寸即可,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在使用图像处理来识别标记340的情况下,鉴于拍摄部的分辨率等来设定标记340的大小即可。例如,标记340可以形成为基材30的宽度尺寸以下的大小。另外,标记340也可以形成为多个线状传输部件20的并列方向的尺寸(外侧的两个线状传输部件20的间隔)以下的大小。
该标记340的材料不作特别限定。例如,作为标记340,可以对基材30涂敷涂料,也可以贴附宽度比基材30窄的细带状部件。
根据配线部件310也容易通过形成于配线体12的作为图案340的特征部340来识别配线部件310中的预定的位置。根据配线部件310,能够通过对基材30的标记340来形成特征部340。另外,与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动作例相同地,能够通过一般的图像识别技术来识别标记340,由此识别配线部件310的预定的位置。
[附记]
至此对在配线部件中基材包含罩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也存在基材不包含罩的情况。
另外,对在配线体中,在作为基材的片材上固定线状传输部件2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例如在配线体中,也可以在基材的内部固定线状导体。作为该配线体,也可以是由两片薄膜夹持多个线状导体、或在多个线状导体的周围挤压成形树脂材料而形成的所谓FFC(柔性扁平电缆)等。
另外,至此对在一个配线部件中仅形成一个图案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也可以在一个配线部件中并用多个图案40、140、240、340。在该情况下,多个图案40、140、240、340能够以任意的组合并用。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所说明的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就可以适当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0、110、210、310 配线部件
12、112、212 配线体
20 线状传输部件
22 传输线主体
24 包覆层
30、130、230 基材
32、132 片材
34、234 罩
36a、36b 带状部分
40 外缘部识别用图案(图案)
140 形状特异部(图案、特征部)
240 路径特异部(图案、特征部)
340 标记(图案、特征部)
C 连接器。

Claims (7)

1.一种配线部件,具备配线体和图案,
所述配线体包含多个线状传输部件和基材,
所述多个线状传输部件以并排的状态固定于所述基材,
所述图案设置于所述配线体而使所述配线体中与所述基材相关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二维位置能够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图案包括外缘部识别用图案,
所述外缘部识别用图案以所述基材的外缘部的颜色与所述基材的中间部的颜色不同的方式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图案包括特征部,
所述特征部在所述配线体中呈现与其他部分不一致的外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特征部包括形状特异部,
所述形状特异部是在所述基材的形状中一部分的形状形成为与其他部分的形状不同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特征部包括路径特异部,
所述路径特异部是在所述基材中的所述线状传输部件的路径中一部分的路径的外观形成为与其他部分的路径的外观不同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特征部包括标记,
所述标记被施加于所述基材的表面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基材包含片材和罩,
所述线状传输部件固定于所述片材,
所述罩形成为刚性比所述片材高,并固定于所述片材,覆盖所述线状传输部件。
CN201980094618.XA 2019-03-29 2019-03-29 配线部件 Pending CN1136321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14080 WO2020202275A1 (ja) 2019-03-29 2019-03-29 配線部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2180A true CN113632180A (zh) 2021-11-09

Family

ID=70286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4618.XA Pending CN113632180A (zh) 2019-03-29 2019-03-29 配线部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42242B2 (zh)
JP (1) JP6687180B1 (zh)
CN (1) CN113632180A (zh)
DE (1) DE112019007114T5 (zh)
WO (1) WO20202022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3002774A1 (zh) * 2021-07-19 2023-01-26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6722A (ja) * 2000-08-11 2002-02-2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フラットハーネス
JP2002110292A (ja) * 2000-09-28 2002-04-12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接続状態判別方法
CN101529534A (zh) * 2006-10-19 2009-09-0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屏蔽电缆以及辨识屏蔽电缆的方法
CN103688432A (zh) * 2011-07-21 2014-03-2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汽车高压线束及该汽车高压线束制造方法
CN204230234U (zh) * 2013-08-29 2015-03-25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配线部件
JP2015215180A (ja) * 2014-05-08 2015-12-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外観検査装置
JP2016095955A (ja) * 2014-11-13 2016-05-26 日星電気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固定構造、及びケーブ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64727A (en) * 1972-06-12 1973-10-09 Western Electric Co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lat cable structures
US4767891A (en) * 1985-11-18 1988-08-30 Cooper Industries, Inc. Mass terminable flat cable and cable assembly incorporating the cable
US5142105A (en) * 1989-12-05 1992-08-25 Cooper Industries, Inc. Electrical cab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A2031676C (en) * 1990-12-03 1995-10-17 Kazuo Tanihira Resin-insulated cab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794556B2 (ja) * 2001-12-03 2006-07-0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配線材を積層した積層配線材
JP2004074954A (ja) 2002-08-20 2004-03-11 Kasai Kogyo Co Ltd ハーネスの固定構造
US20060166523A1 (en) * 2003-02-19 2006-07-2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lug-type connection for a ribbon conductor
DE102006028727A1 (de) * 2006-06-20 2008-01-10 Yazaki Europe Ltd., Hemel Hempstead Flachbandkabel
CN104137359B (zh) * 2012-02-16 2017-10-2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片材、线束、以及制造线束的方法
JP6007857B2 (ja) * 2013-05-10 2016-10-1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配線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15808B2 (ja) * 2014-04-28 2019-05-2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6497420B2 (ja) 2017-02-23 2019-04-1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6722A (ja) * 2000-08-11 2002-02-2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フラットハーネス
JP2002110292A (ja) * 2000-09-28 2002-04-12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接続状態判別方法
CN101529534A (zh) * 2006-10-19 2009-09-0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屏蔽电缆以及辨识屏蔽电缆的方法
CN103688432A (zh) * 2011-07-21 2014-03-2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汽车高压线束及该汽车高压线束制造方法
CN204230234U (zh) * 2013-08-29 2015-03-25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配线部件
JP2015215180A (ja) * 2014-05-08 2015-12-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外観検査装置
JP2016095955A (ja) * 2014-11-13 2016-05-26 日星電気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固定構造、及びケーブ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202275A1 (ja) 2021-04-30
DE112019007114T5 (de) 2021-12-16
US11942242B2 (en) 2024-03-26
JP6687180B1 (ja) 2020-04-22
US20220199290A1 (en) 2022-06-23
WO2020202275A1 (ja) 2020-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96604B (zh) 布线构件及包装形态的布线构件
CN110574129B (zh) 布线模块、复合布线模块及带有布线模块的固定对象构件
CN112740339B (zh) 配线构件
CN113632180A (zh) 配线部件
US20220246325A1 (en) Wiring member
CN113632181B (zh) 配线部件
CN112740496B (zh) 布线构件
JP7306306B2 (ja) 配線部材
US20220385050A1 (en) Wiring member
US11170911B2 (en) Wiring member
US20230162884A1 (en) Wiring memb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wiring member
US11501894B2 (en) Wiring member
US20230137177A1 (en) Wiring member
JP7279666B2 (ja) 配線部材
JP7238742B2 (ja) 配線部材及び配線部材の組付方法
JP2019195243A (ja) 外装シート及び外装シート付電線
CN113874964A (zh) 配线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