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1422B - 车辆用灯具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31422B
CN113631422B CN202080024906.0A CN202080024906A CN113631422B CN 113631422 B CN113631422 B CN 113631422B CN 202080024906 A CN202080024906 A CN 202080024906A CN 113631422 B CN113631422 B CN 1136314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radiation
vehicle
light distribution
light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49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31422A (zh
Inventor
大久保泰宏
铃木恭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chikoh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chikoh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640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8705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084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2689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421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7956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chikoh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Ichikoh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631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1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31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1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41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21S41/143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parallel to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029Spatial arrangement
    • B60Q1/0035Spatial arrangement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029Spatial arrangement
    • B60Q1/0041Spatial arrangement of several lamps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0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 B60Q1/0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adjustable, e.g. remotely-controlled from inside vehicle
    • B60Q1/08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adjustable, e.g. remotely-controlled from inside vehicle automatically
    • B60Q1/1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adjustable, e.g. remotely-controlled from inside vehicle automatically due to steering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3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change of drive direction
    • B60Q1/38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change of drive direction using immovably-mounted light sources, e.g. fixed flashing lamps
    • B60Q1/381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change of drive direction using immovably-mounted light sources, e.g. fixed flashing lamps with several light sources activated in sequence, e.g. to create a sweep effe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2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1/25Projection len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2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1/25Projection lenses
    • F21S41/26Elongated len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1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3/13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3/14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2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3/26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not provided in groups F21S43/235 - F21S43/255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7Passive cooling, e.g. using fins, thermal conductive elements or open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2300/00Indexing codes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able headlamps or automatically dimmable headlamps
    • B60Q2300/1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particular vehicle conditions
    • B60Q2300/12Steering parameters
    • B60Q2300/122Steering ang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2300/00Indexing codes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able headlamps or automatically dimmable headlamps
    • B60Q2300/1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particular vehicle conditions
    • B60Q2300/14Other vehicle conditions
    • B60Q2300/142Turn signal actu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2400/00Special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exterior signal lamps for vehicles
    • B60Q2400/50Projected symbol or information, e.g. onto the road or car bod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2/00Exterior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for illuminating purposes
    • F21W2102/10Arrangement or contour of the emitted ligh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2/00Exterior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for illuminating purposes
    • F21W2102/10Arrangement or contour of the emitted light
    • F21W2102/17Arrangement or contour of the emitted light for regions other than high beam or low bea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2/00Exterior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for illuminating purposes
    • F21W2102/20Illuminance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emitted ligh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3/00Exterior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for signalling purposes
    • F21W2103/20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3/00Exterior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for signalling purposes
    • F21W2103/60Projection of signs from lighting devices, e.g. symbols or information being projected onto the r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车辆用灯具具备:向车辆的前方照射第一配光的第一配光照射部;以及至少向上述车辆的侧方照射具有明暗边界线的第二配光的第二配光照射部,根据上述车辆的驾驶员针对上述第一配光照射部进行的预定的操作,来控制上述第一配光照射部和上述第二配光照射部的点亮,上述第二配光照射部与上述第一配光照射部的点亮连动地点亮。上述第二配光照射部具备:光源;以及将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投影而形成由多个明暗边界线包围的照射图案并向上述车辆的侧方照射的投影透镜,上述投影透镜越从上述投影透镜的光轴朝向外侧,越使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聚集,并使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聚集于上述多个明暗边界线的至少一部分而进行强调。

Description

车辆用灯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公知有使用从车辆向路面照射图案的车辆用灯具来让步行者或者其它车辆的驾驶员等识别该图案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车辆用灯具通过向车辆的周边的路面投影照射图案来在车辆的周边形成照射图案(例如,专利文献2)。例如公知有如下的车辆用灯具:能够局部地照射车辆的外侧的前方的路面来形成照射图案,通过将该照射图案呈现给双轮车的驾驶员而能够唤起该驾驶员注意(例如,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0273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US2018/025754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1255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路面照射装置是如下的结构:从搭载于车辆的车载设备获取车辆信息,基于获取的车辆信息来推定车辆由此进行的动作,并将与推定出的动作相应的图案照射到路面。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需要大规模的系统,用于照射各种图案的灯本身也大型化,导致制造成本变高。
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仅简单地向车辆的周边的路面投影照射图案,因此如果不提高光源的光量,则难以识别照射图案的形状。并且,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车辆用灯具仅简单地局部地照射路面来形成照射图案,因此有可能双轮车的驾驶员无法识别该照射图案是想要挤过去的车辆形成的图案,还是由周边的街灯等的照射形成的图案。因此,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车辆用灯具从适当地唤起车辆的周边的人注意的观点出发尚有改善的余地。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情形而提出的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能够向路面照射图案,并且能够抑制大型化以及高成本化。另外,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导致光源的光量的增大且能够容易识别照射图案的形状的车辆用灯具、以及形成能够适当地唤起周边的人注意的照射图案的车辆用灯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具备:第一配光照射部,其向车辆的前方照射第一配光;以及第二配光照射部,其至少向上述车辆的侧方照射第二配光,根据上述车辆的驾驶员针对上述第一配光照射部进行的预定的操作,来控制上述第一配光照射部和上述第二配光照射部的点亮,上述第二配光照射部与上述第一配光照射部的点亮连动地点亮,上述第二配光具有明暗边界线。
另外,一种车辆用灯具,在向车辆的前方照射第一配光的第一车辆用灯具根据上述车辆的驾驶员进行的预定的操作而点亮的情况下,与上述第一车辆用灯具的点亮连动地控制上述点亮,上述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具备:光源;以及投影透镜,其将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投影而形成由多个明暗边界线包围的照射图案并向上述车辆的侧方照射,上述投影透镜越从上述投影透镜的光轴朝向外侧,越使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聚集,并使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聚集于上述多个明暗边界线的至少一部分而进行强调。
另外,优选上述第二配光照射部在车辆搭载状态下的左右方向上向从上述车辆的外部能够视觉确认上述第一配光的视觉可确认区域的外侧照射上述第二配光。
另外,优选上述第二配光照射部还具有照射上述车辆的前方的前方照射部,上述前方照射部在车辆搭载状态下的左右方向上照射从上述车辆的外部能够视觉确认上述第一配光的视觉可确认区域的内侧。
另外,优选上述第二配光的最大光度比上述第一配光的最大光度低。
另外,优选上述第二配光具有明暗边界线。
另外,优选上述第二配光具有几何学形状。
另外,优选至少上述第一配光照射部构成车辆用转向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能够向路面照射图案,并且能够抑制大型化以及高成本化。另外,根据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能够形成一种照射图案,其不会导致光源的光量的增大,能够容易识别,能够适当地唤起周边的人注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搭载于车辆的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车辆用灯具的照射图案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前方配光以及侧方配光照射到路面上的情况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辅助配光照射部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表示辅助配光照射部的结构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公开的变形例1的车辆用灯具搭载于车辆并形成照射图案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变形例1的车辆用灯具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投影透镜的光学上的设定的调整的情形的说明图,表示屏幕上的光源的多个配光图像与照射图案的关系。
图11是表示投影透镜的射出面的形状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投影透镜的射入面的形状的说明图。具有的适合于形成漫射配光图案的形状。
图13是表示由车辆用灯具形成的作为照射图案的一例的使用例的说明图。
图14使表示车辆用灯具搭载于车辆并形成照射图案的情形的其它例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本公开的变形例2的车辆用灯具搭载于车辆并形成照射图案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本变形例2的车辆用灯具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照射图案的设定的说明图,上侧表示形成路面上的照射图案,下侧表示在包含照射图案的路面上表现在宽度方向上的照度的变化的情形的图表。
图18是表示由车辆用灯具投影到屏幕上的照射图案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在车辆用灯具中在包含光轴的横剖面上通过了投影透镜的光行进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在车辆用灯具中在包含光轴的纵剖面上通过了投影透镜的光行进的情形、和在上下方向上区分的六个光学区域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投影透镜的光学上的设定的情形的说明图,在屏幕上示出照射图案的轮廓位置与通过了第一光学区域的光形成的多个配光图像的关系。
图22是与图21相同的说明图,在屏幕上示出照射图案的轮廓位置与通过了第二光学区域的光形成的多个配光图像的关系。
图23是与图21相同的说明图,在屏幕上示出照射图案的轮廓位置与通过了第三光学区域的光形成的多个配光图像的关系。
图24是与图21相同的说明图,在屏幕上示出照射图案的轮廓位置与通过了第四光学区域的光形成的多个配光图像的关系。
图25是与图21相同的说明图,在屏幕上示出照射图案的轮廓位置与通过了第五光学区域的光形成的多个配光图像的关系。
图26是与图21相同的说明图,在屏幕上示出照射图案的轮廓位置与通过了第六光学区域的光形成的多个配光图像的关系。
图27是表示由车辆用灯具形成的作为照射图案的一例的使用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另外,下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括本领域人员能够置换而且容易置换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上下、左右的各方向是车辆用灯具搭载于车辆的车辆搭载状态下的方向,表示从驾驶席观察车辆的行进方向的情况下的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与铅垂方向平行,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0搭载于车辆M的状态的一例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0包括车辆用转向灯,是安装于车辆M的左右的前部的车辆用前照灯。图2以及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0的一例的图。图2是从车辆前方观察到的情况的图,图3是表示沿图2中的A-A剖面的结构的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车辆用灯具100具备壳体10、主配光照射部20、以及辅助配光照射部30。在图2、图3以及以下的说明中,以搭载于车辆的左侧的前部的车辆用灯具100为例。对于搭载于车辆M的右侧的前部的车辆用灯具,通过左右调换而能够进行同样的说明。
壳体10容纳主配光照射部20以及辅助配光照射部30。主配光照射部20以及辅助配光照射部30构成车辆用转向灯。壳体10具有在主配光照射部20和辅助配光照射部30中共用的外部透镜11。从主配光照射部20射出的光ML和从辅助配光照射部30射出的光SL均透过同一外部透镜11而被照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0内,虽然省略了图示,但除了构成车辆用转向灯的主配光照射部20以及辅助配光照射部30以外,还配置有例如近光束用的灯单元、位置灯等。
主配光照射部20根据来自车辆侧的预定的信号,向车辆M的前方照射主配光。来自车辆侧的预定的信号例如包括与搭载于车辆的方向指示器的操作、危险警告开关的操作、预定的转向盘操作等、车辆侧的预定的操作相应的信号。另外,来自车辆侧的预定的信号例如包括检测到其它车辆(摩托车等)从后方接近的情况下产生的信号等、车辆侧的操作以外产生的信号。主配光照射部2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发光部21。发光部21例如使用反射面型的结构,该反射面型的结构利用反射体反射由半导体型光源等的光源产生的光。主配光照射部20能够对每个发光部21控制点亮以及熄灭的时机。
辅助配光照射部30通过上述的预定的操作而与主配光照射部20连动地向比主配光的照射区域更靠下方照射辅助配光。辅助配光照射部30具有前方照射部31和侧方照射部32。前方照射部31照射后述的前方配光SP1。侧方照射部32照射后述的侧方配光SP2。
就前方照射部31而言,光SL1的射出方向以朝向车辆前方的方向为基准向车辆外侧倾斜角度θ1。角度θ1例如能够设定为45°左右,但该值没有限定。就侧方照射部32而言,光SL2的射出方向以朝向车辆前方的方向为基准向车辆外侧倾斜角度θ2。角度θ2例如能够设定为90°左右。也就是,侧方照射部32配置在向车辆外侧(在图3中为左侧)照射光SL2的位置。
辅助配光照射部30配置在与主配光照射部20的多个发光部21接近的位置。也就是,在车辆用灯具100中,主配光照射部20的多个发光部21和辅助配光照射部30的前方照射部31以及侧方照射部32作为用于照射灯具图案的同一发光体机构而构成。
图4是表示车辆用灯具的照射图案的一例的图。在图4中,表示在车辆周围的假想屏幕上照射图案的情况的例子。图4中的H-H线表示水平面,V-V线是与水平面垂直且表示车辆的中心的铅垂线。图4中的横轴的数字是以V-V线为基准的左右方向的角度。用正的角度表示V-V线的右侧,用负的角度表示V-V线的左侧。图4中的纵轴的数字是以H-H线为基准的上下方向的角度。用正的角度表示H-H线的上侧,用负的角度表示H-H线的下侧。
在图4中,在假想屏幕设有中央照射区域AR1以及视觉可确认区域AR2。中央照射区域AR1例如是被主配光MP照射的区域。中央照射区域AR1例如在左右方向上设定于以铅垂线为基准而在左右20°的范围、以水平面为基准而在上下10°的矩形状的范围,但上述范围是一例,并不限定于此。
视觉可确认区域AR2是在从车辆的外部观察车辆用灯具100的情况下能够视觉确认主配光MP的区域。视觉可确认区域AR2是包含中央照射区域AR1的区域。视觉可确认区域AR2例如设定于相对于中央照射区域AR1而在左右分别为向外侧扩大60°、在上下分别向外侧扩大5°的范围。
如图4所示,主配光MP形成于包含H-H线与V-V线的交点的区域。主配光MP例如配置为与近光束图案LP重叠,该近光束图案LP是由设于壳体10内的近光束用灯单元照射而成的图案。对于主配光MP的照射区域的形状而言,并不限定于图4所示的例子,也可以是其它形状。
辅助配光SP照射到比主配光MP的照射区域更靠下方。辅助配光SP包括:照射到车辆M的前方的路面上的前方配光SP1;以及照射到车辆M的侧方的路面上的侧方配光SP2。图4中示出安装于车辆M的前部的左右的车辆用灯具100的图案。
前方配光SP1例如是四边形状,上下方向的端部、以及左右方向的端部分别成为角部。前方配光SP1例如照射到在H-H线的下侧10°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且相对于V-V线在左右分别为15°以上且70°以下的范围的区域。
前方配光SP1以在上下方向上从中央照射区域AR1以及视觉可确认区域AR2向下方射出的方式照射。也就是,前方配光SP1的上端的角部C1照射到中央照射区域AR1内,下端的角部C2照射到中央照射区域AR1以及视觉可确认区域AR2的外侧。前方配光SP1的车辆内侧的角部C3配置在中央照射区域AR1内,车辆外侧的角部C4配置在视觉可确认区域AR2内。因此,前方配光SP1在左右方向上照射中央照射区域AR1以及视觉可确认区域AR2的内侧的范围。
侧方配光SP2例如形成为V字状。侧方配光SP2例如照射到H-H线的下侧20°以上且50°以下的范围,且相对于V-V线在左右分别为30°以上且150°以下的范围的区域。
侧方配光SP2照射到中央照射区域AR1以及视觉可确认区域AR2的下方。也就是,侧方配光SP2的上侧的端部C5位于比中央照射区域AR1以及视觉可确认区域AR2的下边更靠下方。侧方配光SP2配置为从车辆内侧的端部C6向上方延伸的边E2与连结前方配光SP1的角部C2和角部C4的边E1对置。边E2与边E1平行或者大致平行,与边E1空出预定的间隔地配置。
在左右方向上,侧方配光SP2的车辆内侧的端部C6配置在中央照射区域AR1的角度范围内的位置,车辆外侧的端部C7配置在视觉可确认区域AR2的角度范围外的位置。也就是,在左右方向上,侧方配光SP2设置在从中央照射区域AR1的角度范围内的位置超过视觉可确认区域AR2的角度范围而直至视觉可确认区域AR2的角度范围的外侧的位置。该情况下,侧方配光SP2在左右方向上照射视觉可确认区域AR2的外侧的范围。
包含上述的前方配光SP1以及侧方配光SP2的辅助配光SP设定为,最大光度比主配光的最大光度低。因此,作为辅助配光照射部30,即使在使用小型的单元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必要的光度。因此,能够抑制车辆用灯具100的大型化。前方配光SP1和侧方配光SP2例如设定为以同一光度照射,但并不限定于此,但也可以设定为以不同的光度照射。
图5是表示前方配光SP1以及侧方配光SP2照射到路面上的情况的一例的图。如图5所示,前方配光SP1以及侧方配光SP2例如以矩形状等几何学形状照射到路面上。前方配光SP1以及侧方配光SP2具有明暗边界线。因此,前方配光SP1以及侧方配光SP2以照射区域被步行者等明确地视觉确认的状态照射到路面上。对于前方配光SP1以及侧方配光SP2的路面上的照射区域的形状而言,并不限定于矩形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前方配光SP1以及侧方配光SP2既可以是圆形状、椭圆形状、长圆形状等,也可以是三角形状、五边形状等多边形状,也可以是包含曲线的形状。前方配光SP1的形状和侧方配光SP2的形状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图5中,前方配光SP1以车辆内侧的端边E3与车辆M的侧边E4一致的方式照射,但并不限定于此。前方配光SP1的端边E3也可以配置在比车辆M的侧边E4更靠车辆M的内侧,端边E3也可以配置在比车辆M的侧边E4更靠车辆M的外侧。前方配光SP1的后侧的端边E6配置在比车辆M的前侧端部更靠前方。因此,能够相对于车辆向远离前方的位置照射前方配光SP1。
另外,侧方配光SP2例如从比车辆前端更靠前侧被照射至侧方侧。侧方配光SP2的车辆前侧的端边E5与前方配光SP1的车辆后侧的端边E6重叠。因此,前方配光SP1与侧方配光SP2一体地照射。此外,通过调整图4所示的边E1与边E2的间隔,能够调整端边E5与端边E6的位置关系。例如,通过以端边E5与端边E6相互配置在对方的区域内(端边E5配置在前方配光SP1内、端边E6配置在侧方配光SP2内)的方式调整边E1与边E2的位置关系,从而侧方配光SP2的一部分以与前方配光SP1重叠的状态照射。另外,通过以端边E5与端边E6分别的方式调整边E1与边E2的位置关系,从而侧方配光SP2以与前方配光SP1分离的状态照射。
侧方配光SP2的车辆内侧的端边E7配置在比前方配光SP1的车辆内侧的端边E3更靠车辆外侧。侧方配光SP2的车辆外侧的端边E8配置在比前方配光SP1的车辆外侧的端边E9更靠车辆内侧。因此,侧方配光SP2的在左右方向上的照射区域处于前方配光SP1照射的照射区域的范围内。
图6以及图7是表示辅助配光照射部30的结构例的图。图6所示的辅助配光照射部30A具有光源33、透镜34、以及散热器35。光源33例如是LED等半导体型光源。光源33例如射出橙色(棕色)光。透镜34射出来自光源33的光。散热器35支撑光源33,放出由光源33产生的热。在该结构中,来自光源33的光经由透镜34被射出。所射出的光作为由透镜34控制的形状的辅助配光SP照射到路面。
图7所示的辅助配光照射部30B除了图6所示的辅助配光照射部30A的结构以外,还设有将来自光源33的光作为平行光或者大致平行光射出的透镜37、以及用于使来自透镜37的光用成为何学状的辅助配光SP的过滤器38。在该结构中,来自光源33的光通过透镜37而成为平行光或者大致平行光,并通过过滤器38从透镜34射出。所射出的光例如作为具有几何学形状的辅助配光SP照射到路面。过滤器38能够更换。通过更换过滤器38,能够照射不同的几何学形状的辅助配光SP。
对上述那样构成的车辆用灯具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由驾驶员进行车辆侧的方向指示器的操作或者危险警告开关的操作等、预定的操作的情况下,车辆用灯具100根据该操作来进行主配光照射部20以及辅助配光照射部30的点亮控制。
主配光照射部20例如从车辆M的内侧(右侧)至外侧(左侧),使发光部21的点亮的时机以预定的间隔一点点地延迟,由此能够以点亮区域从车辆M的内侧向外侧扩展的形态点亮(顺序点亮)。主配光照射部20也可以使多个发光部21在相同时机点亮。另外,主配光照射部20也可以使多个发光部21在预定的时机闪烁。
在操作了上述方向指示器或者危险警告开关的情况下,辅助配光照射部30与主配光照射部20连动地进行点亮。该情况下,辅助配光照射部30在与主配光照射部20的任一发光部21相同的时机发光。例如,在主配光照射部20在进行上述的顺序点亮的结构的情况下,辅助配光照射部30在与多个发光部21中配置在车辆M的最外侧的发光部21的点亮相同的时机使辅助配光照射部30点亮。由此,能够将主配光MP和辅助配光SP作为一个灯具图案来照射。此外,对于主配光照射部20和辅助配光照射部30的动作而言,并不限定于上述说明,也可以其它方式连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0具备:主配光照射部20,其根据来自车辆侧的预定的信号向车辆M的前方照射主配光MP;以及辅助配光照射部30,其与主配光照射部20连动,向比主配光MP的照射区域更靠下方照射辅助配光SP。
在该结构中,主配光照射部20与辅助配光照射部30连动,照射主配光MP以及辅助配光SP。利用照射到比主配光MP的照射区域更靠下方的辅助配光SP,能够在路面容易形成辅助配光SP。由于不需要形成多种图案,因此可抑制辅助配光照射部30的大型化。由此,能够向路面照射辅助配光SP,并且能够抑制大型化以及高成本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0中,辅助配光SP包含向车辆M的前方照射的前方配光SP1,辅助配光照射部30具有照射前方配光SP1的前方照射部31,前方照射部31在车辆搭载状态下的左右方向上向视觉可确认区域AR2的内侧照射前方配光SP1。在该结构中,辅助配光照射部30能够利用前方照射部31照射限定于车辆的前方的区域的前方配光SP1。通过这样限定照射范围,能够抑制前方照射部31的大型化以及高成本化,并且能够使辅助配光SP多样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0中,辅助配光SP包含向车辆M的侧方照射的侧方配光SP2,辅助配光照射部30具有照射侧方配光SP2的侧方照射部32,侧方照射部32在车辆搭载状态下的左右方向上向视觉可确认区域AR2的外侧照射侧方配光SP2。在该结构中,能够向视觉可确认区域AR2的外侧、也就是车辆用的侧方的区域照射侧方配光SP2。由此,能够向宽阔的范围照射辅助配光SP,并且能够抑制辅助配光照射部30自身的大型化以及高成本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0中,预定的信号包含通过车辆侧的预定的操作而成生的信号。在该结构中,通过车辆M的方向指示器或者危险警告开关等的操作,主配光照射部20与辅助配光照射部30连动,照射主配光MP以及辅助配光SP。因此,不使用专用的系统或者车载设备等就能够在路面形成辅助配光SP。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0中,辅助配光SP的最大光度比主配光MP的最大光度低。在该结构中,作为辅助配光照射部30,在使用小型的单元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必要的光度。因此,能够抑制车辆用灯具100的大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0中,辅助配光SP也可以具有明暗边界线。在该结构中,能够使路面上的前方配光SP1以及侧方配光SP2的照射区域被步行者等明确地视觉确认。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0中,辅助配光SP也可以具有几何学形状。在该结构中,能够使路面上的前方配光SP1以及侧方配光SP2的照射区域被步行者等明确地视觉确认。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0中,主配光照射部20以及辅助配光照射部30构成车辆用转向灯。在该结构中,能够向路面照射车辆用转向灯的主配光MP以及辅助配光SP,并且能够抑制大型化以及高成本化。
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能够加以适当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辅助配光SP具有明暗边界线、且具有几何学形状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辅助配光SP也可以是不具有明暗边界线的结构。另外,辅助配光SP也可以是与几何学形状不同的形状,例如箭头等的形状,也可以是文字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辅助配光SP的最大光度比主配光MP的最大光度低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辅助配光照射部30,只要是能够使用小型的单元的范围,则辅助配光SP的最大光度既可以与主配光MP的最大光度相同,也可以比主配光MP的最大光度高。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前方配光SP1在左右方向上向视觉可确认区域AR2的内侧照射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前方配光SP1也可以是在左右方向上能够照射视觉可确认区域AR2的外侧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侧方配光SP2在左右方向上向视觉可确认区域AR2的外侧照射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侧方配光SP2也可以是在左右方向上仅照射视觉可确认区域AR2的内侧的结构。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辅助配光SP包含前方配光SP1以及侧方配光SP2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省略了前方配光SP1以及侧方配光SP2的任一方的结构。该情况下,辅助配光照射部30能够省略前方照射部31和侧方照射部32的一方。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主配光照射部20以及辅助配光照射部30构成车辆用转向灯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主配光照射部20构成车辆用转向灯,辅助配光照射部30作为与车辆用转向灯独立的构成要素。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具有主配光照射部20以及辅助配光照射部30的车辆用灯具100是车辆用前照灯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具有主配光照射部20以及辅助配光照射部30的车辆用灯具也可以设为组装于车辆用门镜的一部分的灯具。另外,在代替不设置门镜而是使用摄像机来获取车辆后方的信息的数字镜等中,也可以同样地组装具有主配光照射部20以及辅助配光照射部30的车辆用灯具。
以下,作为本公开的变形例,参照附图对图6所示的作为辅助配光照射部30A的车辆用灯具的最佳具体例进行说明。即,本变形例是作为辅助配光照射部30的车辆用灯具,该辅助配光照射部30根据来自车辆侧的预定的信号而与向车辆M的前方照射主配光MP的主配光照射部20连动地照射辅助配光SP,提示辅助配光包含向车辆M的侧方照射的侧方配光SP2,而且具有明暗边界线的车辆用灯具。此外,在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与主配光照射部20一起构成车辆用转向灯的情况、以及主配光照射部20构成车辆用转向灯且本变形例的车辆用灯具作为与车辆用转向灯独立的构成要素设置的情况任意情况下都可以使用本变形例的车辆用灯具。
[变形例1]
使用图8至图14对本变形例1的车辆用灯具110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本变形例1的车辆用灯具110作为汽车等的车辆M的灯具来使用,因此与设于车辆M的前照灯不同,在车辆M的周边的路面200形成照射图案Pi。此外,在图8中,为了容易把握设有本变形例的车辆用灯具110的情形,夸张地示出车辆用灯具110相对于车辆M的大小,未必与实际的情形一致。另外,车辆M的周边必然包含比由设于车辆M的前照灯照射的前照灯区域更接近车辆M的接近区域,也有部分地包含前照灯区域的情况。
在本变形例1中,车辆用灯具110配置在车辆的前部的左右两侧的灯室。该灯室由外部透镜覆盖灯壳体的敞开的前端而形成。车辆用灯具110以光轴La相对于路面200倾斜的状态设置。这是因为灯室设置在比路面200高的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9所示,在车辆用灯具110中,将成为照射光的方向的光轴La延伸的方向设为光轴方向(在附图中设为Z),将使光轴方向处于沿水平面的状态时的铅垂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在附图中为Y),将与光轴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在附图中为X)。
车辆用灯具110组装有光源部111和投影透镜112,构成直接投影类型的路面投影单元。车辆用灯具110以组装有光源部111和投影透镜112的状态适当地容纳于箱体而设于车辆M。
光源部111在基板122安装有光源121。光源121由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发光元件构成,射出光轴设为与光轴La一致。在本变形例1中,光源121在以光轴La为中心的朗伯分布中,射出棕色的单色光(在以纵轴为光量、以横轴为波长的图表中,峰值为一个)。从光轴方向观察发光部(射出单色光的区域),光源121成为矩形形状。此外,光源121的射出的光中的颜色(波长带)、分布的方式、颜色的个数(在上述的图表中峰值的个数)等适当设定即可,并不限定于本变形例1的结构。
基板122适当供给来自点亮控制电路的电力来使光源121点亮。基板122形成为板状,从光轴方向观察时成为四边形状。在基板122的四角设有安装孔122a。
该基板122在本变形例1中使用铝,也作为将由安装的光源121产生的热向外部释放的散热器部件发挥功能。此外,也可以在基板122适当设置多个散热翅片。另外,光源部111也可以做成在基板122分配不同的放热部件的结构。从该光源部111的光源121射出的光由投影透镜112投影到路面200。
该投影透镜112具备在光轴方向上观察时成为四边形状的凸透镜的透镜主体部123、和设于两侧的安装部124。此外,该四边形状只要具有四个角部(也包含倒角成球面等的形状),则可以是矩形状、也可以是各边弯曲。透镜主体部23通过形成来自光源121的光并且投影,从而在投影对象(在变形例1中为路面200)形成照射图案Pi,因此将射入面125以及射出面26设为自由曲面。关于透镜主体部123(投影透镜112)中的光学上的设定,将于后文叙述。投影透镜112具有沿光轴方向延伸的透镜轴。该透镜轴是透镜主体部123中的成为光学上的中心的轴线。
安装部124在透镜主体部123中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成对地设置,且分别向光轴方向的后侧(光源部111侧)突出。各安装部124在上下方向的端部设有安装突起127。各安装突起127成为向光轴方向的后侧突出的圆柱形状,能够嵌入到基板122的安装孔122a。安装部124通过将各安装突起127嵌入到对应的安装孔122a,从而透镜主体部123的透镜轴在光源部111的光源121的光轴La上一致。
投影透镜112在左右方向的端面设置有漫射部128。该左右方向的端面具有透镜主体部123中的两侧面123a、和各安装部124中的外侧面124a。漫射部128是使导入到投影透镜112内并从两侧面123a、外侧面124a射出的光漫射的部件,因此通过例如在各侧面(123a、124a)实施褶皱加工、喷砂加工等而形成。
以下,使用图10至图12对透镜主体部123(投影透镜112)的光学上的设定进行说明。图10表示与光轴La正交并形成于所配置的屏幕上的照射图案Pi,成为与投影到路面200上的情况不同的形状。另外,图12在投影透镜112中以仅示出透镜主体部123而省略了安装部124的状态示出。以下,将与光轴La正交的方向设为径向。如图10所示,透镜主体部23做成使形成于投影对象的照射图案Pi的轮廓线(形状)与投影透镜112相同的四边形状。换言之,照射图案Pi形成为由四个明暗边界线B包围。该明暗边界线B在分别示出时,将上下方向的上侧设为上侧边界线B1、将上下方向的下侧设为下侧边界线B2、将宽度方向的右侧设为右侧边界线B3、将宽度方向的左侧设为左侧边界线B4。照射图案Pi若投影到路面200上,则光轴La相对于路面200倾斜,因此如图8所示成为大致梯形形状。
透镜主体部123在包含光轴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横剖面即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横剖面中,使来自光源21的光在径向上通过光轴La的附近的光束发散,并且使在径向上通过远离光轴La的位置的光束平行。即,透镜主体部123采用朗伯分布而使光在光量高的光轴La的附近漫射,并且从光轴La的附近越朝向外侧,越使光聚集。因此,透镜主体部23在横剖面即宽度方向上使来自光源121的光以成为大致相等的光量分布的方式大致均等地分散,在通过投影而形成的照射图案Pi的明暗边界线B上位于宽度方向的右侧边界线B3以及左侧边界线B4使光聚集,强调两边界线B3、B4。
另外,如图11所示,透镜主体部123以光轴La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由上侧透镜部131和下侧透镜部132形成。透镜主体部123中,上侧透镜部131形成照射图案Pi中的远方侧图案部Pf(参照图10),下侧透镜部32形成照射图案Pi中的近方侧图案部Pn(参照图10)。远方侧图案部Pf在照射图案Pi中成为远离车辆用灯具100(车辆M)的一侧、即远的部位。近方侧图案部Pn在照射图案Pi中成为接近车辆用灯具110(车辆M)的一侧、即近的部位。透镜主体部123使上侧透镜部131形成的远方侧图案部Pf的跟前端部(近方侧图案部Pn侧的端部)与下侧透镜部132形成的近方侧图案部Pn的进深端部(远方侧图案部Pf侧的端部)重叠地投影,在该重复部位形成光量(明亮)比周边高的划线部Lp。
上侧透镜部131在包含光轴方向和上下方向的纵剖面即与宽度方向正交的纵剖面中,使来自光源21的光在径向上通过光轴La的附近的光束发散,并且使在径向上通过远离光轴La的位置的光束平行。即,上侧透镜部131采用朗伯分布使光在光量高的光轴La的附近漫射,并且从光轴La的附近越朝向外侧,越使光聚集。因此,上侧透镜部131在纵剖面即上下方向的上侧使来自光源121的光以成为大致相等的光量分布的方式大致均等地分散,并且在通过投影而形成的远方侧图案部Pf的明暗边界线B上位于上下方向的上侧的上侧边界线B1使光聚集,强调该上侧边界线B1。
下侧透镜部132在上述的纵剖面中使来自光源121的光在径向通过光轴La的附近的光束发散,并且使在径向上通过远离光轴La的位置的光束平行。即,下侧透镜部132采用朗伯分布使光在光量高的光轴La的附近漫射,并且从光轴La的附近越朝向外侧,越使光聚集。因此,下侧透镜部132在纵剖面即上下方向的下侧使来自光源121的光以成为大致相等的光量分布的方式大致均等地分散,并且在通过投影而形成的近方侧图案部Pn的明暗边界线B上位于上下方向的下侧的下侧边界线B2使光聚集,强调该下侧边界线B2。
这样,照射图案Pi由远方侧图案部Pf以及近方侧图案部Pn形成。如图10所示,该照射图案Pi在屏幕上适当地重叠光源121的多个配光图像Li而形成明暗边界线B。在此,各配光图像Li通过光源121投影而基本上成为四边形状,但形成的位置、形状根据透镜主体部123中的光学设定而变化。并且,透镜主体部23通过如上所述进行光学上的设定,基本上以上述的分布形成照射图案Pi,但有时各配光图像Li(其外缘)并非仅以上述的基本的设定适当地排列,有时无法明确明暗边界线B。因此,透镜主体部123在光学上设定为,使在照射图案Pi中形成外缘的各配光图像Li适当地排列。在此,透镜主体部123通过在屏幕上主要调整射出面126的形状而能够调整形成各配光图像Li的位置,通过主要调整射入面25的形状而能够调整各配光图像Li的形状。
射出面126以在屏幕上使形成照射图案Pi的外缘的各配光图像Li适当地排列,并通过该各配光图像Li的外缘的排列来形成线(明暗边界线B)的方式,来调整对应的部位的曲率(面形状)。即,以如下方式调整射出面126的对应的部位的曲率:关于比上侧边界线B1更向上侧偏移的配光图像Li,使其向下侧位移,关于比下侧边界线B2更向下侧偏移的配光图像Li,使其向上侧位移,关于比右侧边界线B3更向右侧偏移的配光图像Li,使其向左侧位移,关于比左侧边界线B4更向左侧偏移的配光图像Li,使其向右侧位移。在图10中,用双点划线示出使比上侧边界线B1更向上侧偏移的左端的配光图像Li向下侧位移的情形、和使比下侧边界线B2更向下侧偏移的右端的配光图像Li线上侧位移的情形。
通过上述的设定,射出面126成为图11所示的形状。在该图11中,颜色越深则曲率越大,表示相对地突出,颜色越浅则曲率越小,表示相对地凹陷。在此,将通过光轴La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线设为宽度方向线L1,将通过光轴La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直线设为上下方向线L2。射出面126使宽度方向线L1的周边以及上下方向线L2的周边相对地凹陷,并且使以宽度方向线L1为x轴而且以上下方向线L2为y轴时的相当于第一象限至第四象限的部位相对地突出。射出面126通过做成这种形状,能够通过各配光图像Li的外缘的排列形成线并且适当地配置全部的配光图像Li,能够形成照射图案Pi。由此,透镜主体部123通过采用上述的基本的光量分布而能够使强调的明暗边界线B更加明确。这是因为通过各配光图像Li的外缘的排列形成线,在比该线更靠内侧配置各配光图像Li,并且在外侧未配置配光图像Li,因此该线成为明确的明暗边界线B。
另外,射入面125在屏幕上调整面形状,以使各配光图像Li中的形变减少。在此,射入面125独立地设定上述的横剖面中的形状、和上述的纵剖面中的形状。
如图12所示,射入面125设为在横剖面中朝向凹面、即与光源121相反的一侧(光轴方向的前侧)突出的弯曲面。这是因为,若将射入面125设为平面,则与设为凹面时比较,各配光图像Li中的形变变大,若将射入面125设为凸面,则各配光图像Li中的形变进一步变大。
另外,射入面125设为在纵剖面中朝向凸面、即光源121侧(光轴方向的后侧)突出的弯曲面。这是因为,若将射入面125设为平面,则与设为凸面时比较,各配光图像Li中的形变变大,若将射入面125设为凹面,则各配光图像Li中的形变进一步变大。
这样,射入面125设为在横剖面即宽度方向和纵剖面即上下方向上曲率半径不同的环形面(环形透镜)。此外,射入面125只要在纵剖面中为凸面并且在横剖面中为凹面,适当设定各自的曲率半径(曲率)即可。射入面125通过做成这种形状,能够抑制各配光图像Li的形变,能够使用该各配光图像Li来形成照射图案Pi。由此,透镜主体部123能够使照射图案Pi成为更希望的形状。这是因为,与使用形变大的各配光图像Li比较,各配光图像Li的形变小的一方容易将配光图像Li适当地配置到如上所述通过各配光图像Li的外缘的排列形成线来设定的明暗边界线B的角部。
参照图9,如下组装该车辆用灯具110。首先,在相对于基板122定位的状态下,将光源121安装于基板122来组装光源部111。然后,将投影透镜112中的两安装部124的各安装突起127嵌入到光源部111的基板122的对应的安装孔122a,将两安装部124固定于基板122。由此,在光源部111的光源121的光轴La上,投影透镜112的透镜主体部123的透镜轴一致,并且以预定的间隔安装光源部111和投影透镜112,从而组装车辆用灯具100。
该车辆用灯具110以光轴La朝向车辆M的侧方并且相对于车辆M的周边的路面200倾斜的状态设于灯室(参照图8)。车辆用灯具110通过从基板122向光源121供给来自点亮控制电路的电力而能够使光源121适当点亮以及熄灭。如图8所示,来自光源121的光通过由投影透镜112控制光并且投影,从而远方侧图案部Pf的跟前端部与近方侧图案部Pn的进深端部重叠,在路面200上形成具有划线部Lp的照射图案Pi。该照射图案Pi由于光轴La相对于路面200倾斜,因而成为随着远离车辆M而扩展的梯形形状。照射图案Pi能够使车辆M的前端附近的左右的侧方的路面200局部地变亮。该照射图案Pi在本变形例1中作为一例与转向灯连动地形成,能够周边知晓车辆M向右左转。
以下,使用图13对该车辆用灯具110的作用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3中,为了容易理解,省略双轮车300的驾驶员来示出。车辆用灯具110与转向灯连动,若左右任意的转向灯点亮,则设于该点亮的一侧的灯具的光源121点亮,并在路面200上形成照射图案Pi。例如,在图13中,示出在道路上直行的车辆M想要左转的场面。车辆M通过使左侧的转向灯闪烁,从而设于左前的车辆用灯具110在路面200上形成照射图案Pi。于是,在车辆M的后方行驶的双轮车300的驾驶员即使在无法视觉确认车辆M的转向灯的情况下,也能够视觉确认形成在路面200上的照射图案Pi,能够把握车辆M会左转。
另外,车辆M由于左右的车辆用灯具110与转向灯连动,因此在两转向灯作为危险警示灯而点亮的情况下,左右的两个车辆用灯具110同时在路面200上形成照射图案Pi(参照图8)。因此,与仅使左右的转向灯闪烁的情况比较,车辆用灯具110能够让车辆M的周边的人更加可靠地识别作为危险警示灯而点亮的车灯。
并且,车辆用灯具110由于投影透镜112在光学上采用上述的设定,因此通过使光聚集而能够形成使成为轮廓的四个明暗边界线B鲜明的照射图案Pi。因此,车辆用灯具110即使不提高光源121的光量也能够识别照射图案Pi的形状,并利用形成的照射图案Pi向周边的人传达驾驶员的某种意图(在本变形例1中为右左转等)。
在此,现有技术文献所记载的现有的车辆用灯具仅简单地向车辆的周边的路面投影照射图案,未强调照射图案的轮廓(明暗边界线)。因此,现有的车辆用灯具会形成发光模糊的区域作为照射图案,难以识别照射图案的形状。难以判别这种照射图案是由来自车辆的光形成的图案,还是来自与车辆不同的光,导致难以向周边的人传达驾驶员的某种意图。除此以外,虽然也认为照射图案用形状表现来自驾驶员的某种意图,但是难以识别形状,仍然难以传达意图。因此,现有的车辆用灯具为了能够识别照射图案的形状而考虑提高光源的光量,但会导致整体结构的大型化、消耗电力量的增加、伴随于此的放热部件的追加等。
针对于此,本变形例1的车辆用灯具100通过投影透镜112将光聚集在照射图案Pi的各明暗边界线B来强调来自光源121的光,从而使照射图案Pi的各明暗边界线B鲜明(参照图8)。该车辆用灯具110在以与现有的车辆用灯具大致相等的亮度形成照射图案Pi的情况下,与现有的车辆用灯具所形成的照射图案相比,也能够适当地识别照射图案Pi(其形状)。因此,车辆用灯具110与现有的车辆用灯具比较,无需提高光源121的光量就能够识别照射图案Pi(其形状)。并且,车辆用灯具110由于能够让周边的人识别意图的形状的照射图案Pi,因此能够适当地向周边的人传到驾驶员的某种意图(在本变形例1中为向右左转等)。
尤其是,本变形例1的车辆用灯具110由于将光源121作为单色光,依次能够大幅度地抑制投影透镜12中的色差的影响。因此,车辆用灯具110能够形成各明暗边界线B更鲜明的照射图案Pi。
除此以外,本变形例1的车辆用灯具110通过在照射图案Pi中使上侧透镜部131所形成的远方侧图案部Pf的跟前端部与下侧透镜部32所形成的近方侧图案部Pn的进深端部重叠,从而形成光量(明亮的)比周边高的划线部Lp。在此,上述的现有的车辆用灯具除了形成照射图案的光源以外还设有形成划线部的光源,由此在照射图案形成划线部。因此,车辆用灯具110无需使用与现有的车辆用灯具不同的新的光源,就能够利用由光源部111和投影透镜112构成的简单的结构来在照射图案Pi形成划线部Lp,从而能够更容易识别照射图案Pi。
本变形例1的车辆用灯具110在投影透镜112中的成为左右方向的端面的透镜主体部123的两侧面123a和各安装部124的外侧面124a设置有漫射部128。因此,在导入到投影透镜112内的来自光源121的光从透镜主体部123的两侧面123a、各安装部124的外侧面124a射出的情况下,车辆用灯具110也能够通过漫射部128使该光漫射。由此,车辆用灯具110能够防止从两侧面123a、两外侧面124a射出的光成为照射图案Pi、照射其周边的不希望的部位的漏光。因此,车辆用灯具110能够抑制各明暗边界线B因漏光而模糊,能够更适当地强调各明暗边界线B,能够适当地形成照射图案Pi。
本变形例1的车辆用灯具110能够获得以下的各作用效果。
车辆用灯具110具备:光源121;以及投影透镜112,其使从该光源121射出的光投影而形成具有多个明暗边界线B的照射图案Pi,投影透镜112使光聚集在明暗边界线B的至少一部分并进行强调。因此,车辆用灯具110能够使照射图案Pi中的明暗边界线B的至少一部分变得鲜明,能够容易识别照射图案Pi的形状。并且,车辆用灯具110不会导致光源121的光量的增大,利用光源部111和投影透镜112就容易识别照射图案Pi的形状,因此与现有的车辆用灯具比较,能够成为简单的结构。
另外,车辆用灯具110的投影透镜112使来自光源121的光集中于明暗边界线B的内侧,并且使该光在照射图案Pi的其它部位漫射。因此,车辆用灯具110能够容易利用投影透镜112控制来自光源121的光并形成照射图案Pi(其形状),能够更适当地形成照射图案Pi。
并且,车辆用灯具110使投影透镜112的射出面126成为凸面,并且使通过光轴La的宽度方向线L1的周边和通过光轴La的上下方向线L2的周边相对于其它部位凹陷。因此,车辆用灯具110能够使形成照射图案Pi的各配光图像Li位于强调的明暗边界线B的内侧,能够使该明暗边界线B更明确。
车辆用灯具110使投影透镜1-112的射入面25在与宽度方向正交的剖面中为凸面,并且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剖面中为凹面。因此,车辆用灯具110能够有效地抑制形成照射图案Pi的各配光图像Li中的形变,能够更适当地形成照射图案Pi。
车辆用灯具110中,投影透镜112在上下方向上由上侧透镜部131和下侧透镜部132形成,上侧透镜部131在照射图案Pi中形成成为远的部位的远方侧图案部Pf,下侧透镜部32在照射图案Pi中形成成为近的部位的近方侧图案部Pn。并且,车辆用灯具110通过使远方侧图案部Pf的跟前端部与近方侧图案部Pn的进深端部重叠,在照射图案Pi中形成光量比周边高的划线部Lp。因此,车辆用灯具110能够利用由光源部111和投影透镜112构成的简单的结构,来在照射图案Pi形成划线部Lp。
车辆用灯具110在投影透镜112中在射入面125以及射出面126以外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漫射部128。因此,车辆用灯具110能够抑制所强调的明暗边界线B因漏光而模糊,能够更适当地强调明暗边界线B,能够适当地形成照射图案Pi。
因此,本变形例1的车辆用灯具110不会导致光源121的光量的增大,能够容易识别照射图案Pi的形状。
此外,在本变形例1中,将照射图案Pi设为具有四个明暗边界线B的四边形状。然而,照射图案Pi只要是形成于车辆1的周边的路面200并让周边的人知晓驾驶员的某种意图、且具有多个角部(也包含倒角成球面等的形状)以及多个明暗边界线B的多边形状,则其角部的个数、形状适当设定即可,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本变形例1的结构。
另外,在本变形例1中,投影透镜112使光聚集在四边形状的照射图案Pi中的四个明暗边界线B即全部的边并进行强调。然而,投影透镜112只要使光聚集在照射图案Pi的各明暗边界线B的至少一部分并进行强调,则强调的明暗边界线B的范围适当设定即可,并不限定于本变形例1的结构。该情况下,例如,如本变形例1那样,在四边形状的照射图案Pi中,通过仅强调离车辆M最远的一边(一个明暗边界线B),从而能够如图14所示,示出容易识别照射图案Pi的形状,并且朝向远离车辆M的方向的情形。
并且,在本变形例1中,在投影透镜112中,在透镜主体部123的两侧面123a和各安装部124的外侧面124a设置有漫射部128。然而,漫射部128只要是投影透镜112中的射入面125以及射出面126以外的部位、且导入到投影透镜112内的来自光源121的光成为漏光的部位,则在两侧面123a、两外侧面124a以外适当设置即可,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本变形例1的结构。
在本变形例1中,投影透镜112通过使远方侧图案部Pf的跟前端部与近方侧图案部Pn的进深端部重叠并投影,从而形成具有划线部Lp的照射图案Pi。然而,投影透镜112只要从光源121射出的光投影而形成具有多个明暗边界线B的多边形状的照射图案Pi,则也可以不形成划线部Lp、也可以形成其它形状的划线部Lp,并不限定于本变形例1的结构。划线部Lp通过调整远方侧图案部Pf的跟前端部的形状和近方侧图案部Pn的进深端部的形状,从而能够设定位置、形状,例如能够设为弯曲的线、屈曲的线。
[变形例2]
以下,作为变形例2,参照附图对图6所示的辅助配光照射部30A的作为另一变形例的车辆用灯具的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变形例2是具有多个明暗边界线的多边形状的照射图案,但提示形成与变形例1不同的照射图案的车辆用灯具的例子。此外,对于与上述变形例1的结构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来示出,除特别需要的情况以外,省略其说明。
与变形例1相同,在本变形例2的图15中,也为了容易把握设有车辆用灯具210的情形而夸张地示出车辆用灯具210相对于车辆M的大小,未必与实际的情形一致。另外,在图17中,在图的下侧所示的图表中,将纵轴设为照度,将横轴设为包含上侧所示的照射图案Pi2及其周边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并且,在图21至图26中,为了容易理解由各配光图像Li形成照射图案Pi2的各照射区域(A1、A2、A3)的情形,仅示出选择的配光图像Li,未必与实际的情形一致。在该图21至图26中,在屏幕上示出作为照射图案Pi2(其各照射区域)而设定的轮廓位置,一并记载形成于车辆M的左侧的路面200上时的表示行驶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箭头。该箭头也与图18相同。
使用图15至图27对本变形例2的车辆用灯具210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本变形例2的车辆用灯具210作为汽车等的车辆M的灯具来使用,与设于车辆M的前照灯不同,在车辆M的周边的路面200形成照射图案Pi2。在此,车辆M的周边必然包含比由设于车辆M的前照灯照射的前照灯区域更接近车辆M的接近区域,也有部分地包含前照灯区域的情况。车辆用灯具210设置在车辆M的车辆用灯具的灯室、门镜、车体的侧面等,在本变形例2中,配置在车辆的前部的左右两侧的灯室。该灯室由外部透镜覆盖灯壳体的敞开的前端而形成。车辆用灯具210以光轴La相对于路面200倾斜的状态设置。这是因为,灯室设置在比路面200高的位置。
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5所示,在车辆M的周边的路面200上,将车辆M行进的方向设为行驶方向(在附图中为Dr),将与该行驶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在附图中为Dw)。另外,如图16所示,在车辆用灯具210中,将成为照射光的方向的光轴La延伸的方向设为光轴方向(在附图中为Z),将光轴方向处于沿水平面的状态时的铅垂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在附图中为Y),将与光轴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在附图中为X)。
车辆用灯具210组装有光源部111和投影透镜212,构成直接投影类型的路面投影单元。车辆用灯具210以组装有光源部111和投影透镜212的状态适当地容纳于箱体而设于车辆M。
透镜主体部223通过形成来自光源121的光并且投影来在投影对象(在本变形例2中为路面200)形成照射图案Pi2,将射入面225以及射出面226设为单一的自由曲面即没有台阶差且曲率平滑地变化的面。对于透镜主体部223(投影透镜212)的光学上的设定将于后文叙述。投影透镜212具有沿光轴方向延伸的透镜轴。该透镜轴是透镜主体部223中的成为光学上的中心的轴线。
如图15所示,车辆用灯具210在车辆M的左右在与车辆M的宽度方向正交的面中面对称地形成照射图案Pi2。该照射图案Pi2从宽度方向的内侧(车辆M或者光源121侧)依次具有第一照射区域A1、第二照射区域A2以及第三照射区域A3,该各照射区域沿行驶方向延伸。即,照射图案Pi2沿行驶方向延伸的线状的照射区域在宽度方向上并列形成有三条。另外,车辆用灯具210通过与自身所搭载的车辆M空出地形成,从而在照射图案Pi2(其第一照射区域A1)的内侧形成不照射光的非照射区域An。使用图17对该照射图案Pi2的设定进行说明。通过考虑从设于车辆M的车辆用灯具210至路面200的距离以及角度,并且调整屏幕上的照射图案Pi2(参照图18),从而能够进行照射图案Pi2的设定。
如图17所示,照射图案Pi2中,将第一照射区域A1设为最亮,将第二照射区域A2设为最暗,将第三照射区域A3设为它们中间的亮度。此外,第三照射区域A3也可以设为与第一照射区域A1大致相等的亮度。即使该第二照射区域A2在照射图案Pi中设为最暗,由于光的照射形成,因此也在路面2上以沿行驶方向延伸的帯状照射。因此,照射图案Pi2通过形成于不照射光且没有照度的路面200,从而三条中的第一照射区域A1、第二照射区域A2、第三照射区域A3变得光亮。
另外,照射图案Pi2将在宽度方向上尺寸设为,使第二照射区域A2最小,使第一照射区域A1比第二照射区域A2大,使第三照射区域A3最大。该第一照射区域A1按照车辆的驾驶员等容易观察的观点设定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在本变形例2中,设为与形成于路面200的作为区画线的白线大致相等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该第一照射区域A1将与非照射区域An合起来后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设为自动双轮车、自行车等双轮车300能够在车辆1的旁边挤过去的最低限度的大小。
并且,照射图案Pi2作为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一例,将第一照射区域A1设为20cm、将第二照射区域A2设为15cm、将第三照射区域A3设为40cm。并且,照射图案Pi2将与车辆M之间即非照射区域An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设为30cm至50cm。因此,照射图案Pi2将第一照射区域A1与非照射区域An合起来后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设为50cm至80cm。
接着,使用图18至图26对透镜主体部223(投影透镜212)的光学上的设定进行说明。图18表示形成于与光轴La正交地配置的屏幕上的照射图案Pi2,成为与投影到路面200上的情况(参照图15)不同的形状。在该图18中,照射图案Pi2的长边方向(正面观察时为左右方向)相等于行驶方向,短边方向(正面观察时为上下方向)相当于宽度方向,下侧相当于宽度方向的内侧。如图18所示,照射图案Pi2的轮廓线(形状)在屏幕上成为大致四边形状。该照射图案Pi2中,下侧成为沿行驶方向延伸的第一照射区域A1,其上侧成为沿行驶方向延伸的第二照射区域A2,再上侧成为第三照射区域A3。该照射图案Pi2若投影到路面200上,则光轴La相对于路面200倾斜,因此如图15以及图17所示,成为大致梯形形状(若从车辆M侧观察则为倒梯形形状)。并且,透镜主体部223在光学上设定为,在屏幕上形成这种照射图案Pi2。
如图19所示,透镜主体部223在包含光轴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横剖面即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横剖面中,使来自光源121的光中、通过光轴La的附近的光(光线组)漫射(使彼此的行进方向的间隔变宽),并且使通过远离光轴La的位置的光(光线组)大致平行。即,透镜主体部223采用朗伯分布使光在光量高的光轴La的附近漫射,并且从光轴La的附近越朝向外侧,越使光聚集。因此,透镜主体部223在横剖面即左右方向上使来自光源121的光以成为大致相等的光量分布的方式大致均等地分散。此外,透镜主体部223也可以使光聚集在照射图案Pi2的位于左右方向的两边界线(其内侧),从而使其两边界线变得明确。
另外,如图20所示,透镜主体部223在包含光轴方向和上下方向的纵剖面即与左右方向正交的纵剖面中分割成两个光学区域。该各光学区域从上侧起依次为第一光学区域S1、第二光学区域S2、第三光学区域S3、第四光学区域S4、第五光学区域S5、第六光学区域S6。各光学区域(S1至S6)由以光轴La为基准的在上下方向(纵剖面)上的从光源21向透镜主体部223的射入面225的射入角决定。
详细而言,第一光学区域S1设为比射入角为30度更靠以光轴La为中心的外侧(上下方向的上侧)的区域,在本变形例2中设为射入角为30度至50度的区域。第二光学区域S2设为射入角为10度至30度的区域。第三光学区域S3设为射入角为0度至10度的区域。第四光学区域S4设为射入角为-10度至0度的区域。第五光学区域S5设为射入角为-30度至-10度的区域。第六光学区域S6设为比射入角为-30度更靠以光轴La为中心的外侧(上下方向的下侧)的区域,在本变形例2中设为射入角为-50度至-30度的区域。因此,第一光学区域S1成为上端侧区域,第二光学区域S2成为上侧区域,第三光学区域S3以及第四光学区域S4成为中央区域,第五光学区域S5成为下侧区域,第六光学区域S6成为下端侧区域。此外,各光学区域(S1至S6)也可以使成为彼此的边界的角度(30度、10度、-10度、-30度)包含于相邻的某个区域,能够适当设定。
各光学区域(S1至S6)通过根据各自的光学上的设定使来自光源121的光投影,从而形成照射图案Pi2。在此,如图21至图26所示,照射图案Pi2通过光源121的多个配光图像Li在屏幕上适当重叠而形成。该各配光图像Li通过光源121投影而基本上成为四边形状,但所形成的位置、形状根据透镜主体部223中的光学设定而变化。并且,透镜主体部223在每个光学区域设定照射图案Pi2的对应的部位,根据该相应的部位来对各光学区域进行光学上的设定。
在此,透镜主体部223通过在屏幕上主要调整射出面226的形状来调整形成各配光图像Li的位置,通过主要调整射入面225的形状来调整各配光图像Li的形状。因此,透镜主体部223通过在每个场所主要调整射出面226的曲率(面形状),来进行上述的横剖面中的光学上的设定、和以下叙述的纵剖面中的光学上的设定。该射出面26通过使曲率逐渐地变化来进行光学上的设定,成为平滑且没有台阶差的一个面。
第一光学区域S1形成照射图案Pi2的第三照射区域A3,并且形成该第三照射区域A3的外侧(照射图案Pi2的外侧、离光源121远的一侧)的第三外侧边界线Bo3。以如下方式设定射出面226的曲率:第一光学区域S1使来自光源121的光中、通过射入角为30度的附近的光(光线组)漫射,随着射入角变大,漫射的程度变小,使通过射入角为50度的附近的光(光线组)大致平行。即,第一光学区域S1使光在射入角为30度的附近漫射,并且射入角越接近50度,越使光聚集。因此,如图21所示,第一光学区域S1使通过射入角为30度的附近的光形成的各配光图像Li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到达第三照射区域A3的大致整体的大小(符号Lia)。另外,第一光学区域S1使通过了射入角为50度的附近的光形成的各配光图像Li成为在宽度方向上相当于第三照射区域A3的一部分的大小,并且偏靠第三照射区域A3的宽度方向的外侧(正面观察图21时为上侧)(符号Lib)。
由此,第一光学区域S1使各配光图像Li投影到第三照射区域A3内,并且使各配光图像Li的外侧的缘部排列而形成第三外侧边界线Bo3。在此,第一光学区域S1在存在比第三外侧边界线Bo3更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偏移的配光图像Li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对应的部位的射出面226的曲率来使各配光图像Li适当地排列。由此,第一光学区域S1通过照射第三照射区域A3并且使光聚集于该第三外侧边界线Bo3,从而使第三照射区域A3与其外侧(照射图案Pi2的外侧)的明暗差变得明确,并使第三外侧边界线Bo3变得鲜明。
第二光学区域S2形成照射图案Pi2的第三照射区域A3,并且形成该第三照射区域A3的内侧(第二照射区域A2侧)的第三内侧边界线Bi3。以如下方式设定射出面226的曲率:第二光学区域S2使来自光源121的光中、通过射入角为30度的附近的光(光线组)漫射,随着射入角变小,漫射的程度变小,使通过射入角为10度的附近的光(光线组)大致平行。即,第二光学区域S2使光在射入角为30度的附近漫射,并且射入角越接近10度,越使光聚集。因此,如图17所示,第二光学区域S2使通过射入角为30度的附近的光形成的各配光图像Li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到达第三照射区域A3的大致整体的大小(符号Lic)。另外,第二光学区域S2使通过了射入角为10度的附近的光形成的各配光图像Li成为在宽度方向相当于第三照射区域A3的一部分的大小,并且偏靠第三照射区域A3的宽度方向的内侧(正面观察图21时为下侧)(符号Lid)。
由此,第二光学区域S2使各配光图像Li投影到第三照射区域A3内,并且使各配光图像Li的内侧的缘部排列而形成第三内侧边界线Bi3。在此,第二光学区域S2在存在比第三内侧边界线Bi3更向宽度方向的内侧偏移的配光图像Li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对应的部位的射出面226的曲率来使各配光图像Li适当地排列。由此,第二光学区域S2照射第三照射区域A3,并且使光聚集在该第三内侧边界线Bi3,从而使第三照射区域A3与第二照射区域A2的明暗差明确,并使第三内侧边界线Bi3变得鲜明。
第三光学区域S3主要形成照射图案Pi2的第二照射区域A2以及第三照射区域A3。以如下方式设定射出面226的曲率:第三光学区域S3使来自光源121的光中、通过射入角为光轴La的附近的光(光线组)漫射,随着射入角变大,漫射的程度变小。即、第三光学区域S3使光在射入角为光轴La的附近较大地漫射,并且射入角越接近10度,越使漫射的程度变小。
因此,如图23所示,第三光学区域S3使通过了光轴La的附近的光形成的各配光图像Li成为在宽度方向上从第一照射区域A1经由第二照射区域A2而到达第三照射区域A3的整体的大小(符号Lie)。另外,第三光学区域S3使通过射入角远离光轴La且比10度小的位置的光形成的各配光图像Li成为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一照射区域A1稍微衔接并且到达第二照射区域A2以及第三照射区域A3的整体的大小(符号Lif)。并且,第三光学区域S3是通过了射入角为10度的附近的光形成的各配光图像Li成为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二照射区域A2稍微衔接并且到达第三照射区域A3的整体的大小(符号Lig)。由此,第三光学区域S3使从第一照射区域A1至第三照射区域A3的范围扩大,并且必然照射第二照射区域A2的至少一部分。
第四光学区域S4是与第三光学区域S3在上下方向上反转的关系,主要形成照射图案Pi2的第二照射区域A2以及第一照射区域A1。以如下方式设定射出面226的曲率:第四光学区域S4使来自光源121的光中、通过了射入角为光轴La的附近的光(光线组)漫射,随着射入角变小,漫射的程度变小。即、第四光学区域S4使光在射入角为光轴La的附近较大地漫射,并且射入角越接近-10度,越使漫射的程度变小。
因此,如图24所示,第四光学区域S4使通过了光轴La的附近的光形成的各配光图像Li成为在宽度方向上从第三照射区域A3经由第二照射区域A2而到达第一照射区域A1的整体的大小(符号Lih)。另外,第四光学区域S4使通过了比射入角为-10度更大且远离光轴La的位置的光形成的各配光图像Li成为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三照射区域A3稍微衔接并且到达第二照射区域A2以及第一照射区域A1的整体的大小(符号Lik)。并且,第四光学区域S4使通过了射入角为10度的附近的光形成的各配光图像Li成为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二照射区域A2稍微衔接并且到达第一照射区域A1的整体的大小(符号Lim)。由此,第四光学区域S4使从第三照射区域A3至第三照射区域A3的范围扩大地照射,并且必然照射第二照射区域A2的至少一部分。
第五光学区域S5是与第二光学区域S2在上下方向上反转的关系,形成照射图案Pi2的第一照射区域A1,并且形成该第一照射区域A1的外侧(第二照射区域A2侧)的第一外侧边界线Bo1。以如下方式设定射出面226的曲率:第五光学区域S5使来自光源121的光中、通过了射入角为-30度的附近的光(光线组)漫射,随着射入角变大,漫射的程度变小,使通过射入角为-10度的附近的光(光线组)大致平行。即,第五光学区域S5使光在射入角为-30度的附近漫射,并且射入角越接近-10度,越使光聚集。因此,如图25所示,第五光学区域S5使通过射入角为-30度的附近的光形成的各配光图像Li成为在宽度方向上达到第一照射区域A1的大致整体的大小(符号Lin)。另外,第五光学区域S5使通过了射入角为-10度的附近的光形成的各配光图像Li成为在宽度方向上相当于第一照射区域A1的一部分的大小,并且偏靠第一照射区域A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正面观察图25时为上侧)(符号Lip)。
由此,第五光学区域S5使各配光图像Li投影到第一照射区域A1内,并且使各配光图像Li的外侧的缘部排列为形成第一外侧边界线Bo1。在此,第五光学区域S5在存在比第一外侧边界线Bo1更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偏移的配光图像Li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对应的部位的射出面226的曲率来使各配光图像Li适当地排列。由此,第五光学区域S5照射第一照射区域A1,并且使光聚集于该第一外侧边界线Bo1,从而使第一照射区域A1与第二照射区域A2的明暗差变得明确,并使第一外侧边界线Bo1变的鲜明。
第六光学区域S6是与第一光学区域S1在上下方向上反转的关系,形成照射图案Pi2的第一照射区域A1,并且形成该第一照射区域A1的内侧(非照射区域An侧)的第一内侧边界线Bi1。以如下方式设定射出面226的曲率:第六光学区域S6使来自光源121的光中、通过射入角为-30度的附近的光(光线组)漫射,随着射入角变小,漫射的程度变小,使通过射入角为-50度的附近的光(光线组)大致平行。即,第六光学区域S6使光在射入角为-30度的附近漫射,并且射入角越接近-50度,越使光聚集。因此,如图26所示,第六光学区域S6使通过射入角为-30度的附近的光形成的各配光图像Li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到达第一照射区域A1的大致整体的大小(符号Liq)。另外,第六光学区域S6使通过了射入角为-50度的附近的光形成的各配光图像Li成为在宽度方向上相当于第一照射区域A1的一部分的大小,并且偏靠第一照射区域A1的宽度方向的内侧(正面观察图26时为下侧)(符号Lir)。
由此,第六光学区域S6使各配光图像Li投影到第一照射区域A1内,并且使各配光图像Li的内侧的缘部排列而形成第一内侧边界线Bi1。在此,第六光学区域S6在存在比第一内侧边界线Bi1更向宽度方向的内侧偏移的配光图像Li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对应的部位的射出面226的曲率来使各配光图像Li适当地排列。由此,第六光学区域S6照射第一照射区域A1,并且使光聚集于该第一内侧边界线Bi1,从而使第一照射区域A1与其内侧(照射图案Pi的内侧的非照射区域An)的明暗差变得明确,并使第一内侧边界线Bi1变得鲜明。
在透镜主体部223中,对射入面225调整面形状,以使各配光图像Li的形变在屏幕上减少。在此,射入面225独立设定上述的横剖面中的形状和上述的纵剖面中的形状。
如图19所示,射入面225在横剖面中成为凹面、即成为朝向与光源121相反的一侧(光轴方向的前侧)突出的弯曲面。这是因为,若将射入面225设为平面,则与设为凹面时比较,各配光图像Li中的形变变大,若将射入面25设为凸面,则各配光图像Li中的形变进一步变大。
另外,如图20所示,射入面225在纵剖面中为凸面、即成为朝向光源121侧(光轴方向的后侧)突出的弯曲面。这是因为,若将射入面225设为平面,则与设为凸面时比较,各配光图像Li中的形变变大,若将射入面25设为凹面,则各配光图像Li中的形变进一步变大。
这样,射入面225设为在横剖面即左右方向和纵剖面即上下方向上曲率半径不同的环形面(环形透镜)。此外,射入面225只要在纵剖面中为凸面并且在横剖面中为凹面,则适当设定各自的曲率半径(曲率)即可。另外,射入面225也可以设为以上述的环形面为基本的自由曲面。射入面225通过做成这种形状,能够抑制各配光图像Li的形变,能够使用该各配光图像Li形成照射图案Pi2。由此,透镜主体部223能够使照射图案Pi2成为更希望的形状。这是因为,与使用形变大的各配光图像Li的情况比较,各配光图像Li的形变小的一方容易将配光图像Li适当地配置到如上所述通过各配光图像Li的外缘的排列形成线来设定的边界线的角部。
参照图16,如下组装该车辆用灯具210。首先,在相对于基板22定位的状态下,光源121安装于基板122来组装光源部111。然后,将投影透镜212中的两安装部124的各安装突起127嵌入到光源部111的基板122的对应的安装孔122a,将两安装部124固定于基板122。由此,使光源部111的光源121的放射中心轴与投影透镜212的透镜主体部223的透镜轴一致并且空出预定的间隔,它们成为车辆用灯具210中的光轴La。在该状态下,安装光源部111和投影透镜112,从而组装车辆用灯具210。
如图15所示,该车辆用灯具210以光轴La朝向车辆M的侧方并且相对于车辆M的周边的路面200倾斜的状态设于灯室。车辆用灯具210通过从基板122向光源121供给来自点亮控制电路的电力,从而使光源121适当点亮以及熄灭。来自光源121的光通过由投影透镜212控制孔并且投影,从而在路面200上形成沿行驶方向延伸的帯状的第一照射区域A1、第二照射区域A2以及第三照射区域A3排列而成的照射图案Pi2。该照射图案Pi2成为随着远离车辆M而扩展的梯形形状,并在车辆M与第一照射区域A1之间形成有非照射区域An。照射图案Pi2能够使车辆M的前端附近的左右的侧方的路面200部分地变亮。该照射图案Pi2在本变形例2中作为一例与转向灯连动地形成,能够使周边知晓车辆M右左转。
照射图案Pi2通过各光学区域(S1至S6)的上述的设定,形成有第一照射区域A1的第一内侧边界线Bi1和第一外侧边界线Bo1、以及第三照射区域A3的第三内侧边界线Bi3和第三外侧边界线Bo3。因此,照射图案Pi2使与周围的边界、各照射区域(A1、A2、A3)的边界变得明确,因此能够容易把握由三条沿行驶方向延伸的帯状的照射区域(A1、A2、A3)形成。此外,如图15以及图17所示,本变形例2的照射图案Pi2通过光轴La相对于路面200倾斜,越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至路面200的距离越变大,从而第三照射区域A3的第三外侧边界线Bo3的附近的光量渐减,难以了解第三外侧边界线Bo3。因此,本变形例2的照射图案Pi2中,第三外侧边界线Bo3的附近模糊,能够表示朝向远离车辆M的方向的情形。
另外,在照射图案Pi2中,第二照射区域A2仅被经由第三光学区域S3以及第四光学区域S4的光的一部分照射。针对于此,第一照射区域A1被经由第一光学区域S1以及第二光学区域S2的光的大致全部照射,并且被经由第三光学区域S3的光的一部分照射。同样,第三照射区域A3被经由第五光学区域S5以及第六光学区域S6的光的大致全部照射,并且被经由第四光学区域S4的光的一部分照射。因此,在照射图案Pi2中,第二照射区域A2最暗。并且,第三照射区域A3通过光轴La相对于路面200倾斜,从而至路面200的距离变大,因此比第一照射区域A1更暗。
接着,使用图15至图17对该车辆用灯具210的作用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7中,为了容易理解,省略双轮车3的驾驶员来示出。车辆用灯具210与转向灯连动,若左右任意的转向灯点亮,则设于该点亮的一侧的灯具的光源121点亮,在路面200上形成照射图案Pi2。例如,在图17中,示出在道路上直行的车辆M想要左转的场面。车辆M通过使左侧的转向灯闪烁,从而设于左前的车辆用灯具210在路面200上形成照射图案Pi2。于是,在车辆M的后方行驶的双轮车300的驾驶员即使在无法视觉确认车辆M的转向灯的情况、看漏的情况、难以看见的情况下,都能够视觉确认形成于路面200上的照射图案Pi2,从而能够把握车辆M左转。
另外,车辆M在左右的车辆用灯具210与转向灯连动而两转向灯作为危险警示灯而点亮的情况下,左右的两个车辆用灯具210同时在路面200上形成照射图案Pi2(参照图15)。因此,与仅使左右的转向灯闪烁的情况比较,车辆用灯具210能够让车辆M的周边的人更加可靠地识别作为危险警示灯而点亮的情况。
并且,车辆用灯具210通过聚集光而使第一内侧边界线Bi1、第一外侧边界线Bo1、第三内侧边界线Bi3以及第三外侧边界线Bo3变得鲜明,能够形成与周围的边界、各照射区域(A1、A2、A3)的边界变得鲜明的照射图案Pi2。因此,车辆用灯具210即使不提高光源121的光量,也能够识别照射图案Pi2的形状,能够利用所形成的照射图案Pi2向周边的人传达驾驶员的某种意图(在本变形例2中为左右转等)。
在此,现有技术文献所记载的现有的车辆用灯具仅简单地向车辆的周边的路面投影照射图案,未形成照射图案的轮廓(外侧的边界线)。因此,现有的车辆用灯具形成发光模糊的区域作为照射图案,存在难以识别照射图案的形状的担忧。这种照射图案难以判断是由来自车辆的光形成的图案、还是如周边的街灯等那样由来自由与车辆不同的光形成的图案,存在难以向周边的人传到驾驶员的某种意图的担忧。
因此,现有的车辆用灯具通过多个点状的光、多个线状的光的投影来形成照射图案,因此认为能够判断为该照射图案由来自车辆的光形成。然而,这种照射图案在点状、线状的光之间具有未被光照射的漆黑的区域,因此导致光亮占整体的区域的比率变少。因此,该照射图案作为整体的亮度变少,从唤起注意的观点出发尚有改良的余地。尤其是,该照射图案在漆黑的区域向宽度方向延伸的情况下,从远处观察时,可以看到漆黑的区域溃散,但在接近时能够识别漆黑的区域,根据距离的变化即所观察的角度的变化,会感到形状(光的形态)发生变化。
针对于此,本变形例2的车辆用灯具210使沿行驶方向延伸的帯状的第一照射区域A1、第二照射区域A2以及第三照射区域A3并排地形成照射图案Pi2。因此,车辆用灯具210形成沿行驶方向延伸的条纹状的照射图案Pi2,因此能够与来自街灯等的光的照射具有差异,能够容易识别是由来自车辆的光形成的图案。在此,一般公知,若设于路面200上的图案是沿行驶方向延伸的图案,则车辆的驾驶员等容易识别。由此,车辆用灯具210能够呈现容易识别的照射图案Pi2,能够更加容易判断为是由来自车辆的光形成的图案,能够向周边的人是当地传达驾驶员的某种意图(在本变形例2中为左右转等)。
尤其是,本变形例2的车辆用灯具210通过使光聚集地形成于照射图案Pi2中的各边界线(Bi1、Bo1、Bi3、Bo3),从而使与周围的边界、各照射区域(A1、A2、A3)的边界变得鲜明。因此,车辆用灯具210能够明确所形成的照射图案Pi2具有三个照射区域,能够识别为沿行驶方向延伸的三个帯状的图案。因此,车辆用灯具210与现有的车辆用灯具比较,无需提高光源121的光量就能够识别照射图案Pi2(其形状)。另外,车辆用灯具210通过透镜主体部223的光学上的设定来形成各边界线而使照射图案Pi2的形状变得明确,因此与使用过滤器形成形状的情况比较,能够成为简单的结构。由此,车辆用灯具210能够让周边的人识别意图的形状的照射图案Pi2,成为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向周边的人是当地传达驾驶员的某种意图。
另外,本变形例2的车辆用灯具210使照射图案Pi2具有在路面200上照射光而形成的三个照射区域(A1、A2、A3)。因此,车辆用灯具210能够使照度具有差异的照射图案Pi2遍及整个区域地发光,能够确保作为整体的亮度,并且能够防止伴随距离的变化而引起的形状(光的形态)的变化,能够适当地唤起周边的人注意。
并且,本变形例2的车辆用灯具210使光源121放射上述的棕色的光,因此能够大幅度地抑制投影透镜212中的色差的影响。因此,车辆用灯具210能够形成使与周围的边界、各照射区域(A1、A2、A3)的边界更鲜明的照射图案Pi2。
除此以外,本变形例2的车辆用灯具210将透镜主体部223在上下方向上区分为六个光学区域(S1至S6),独立地设定三个照射区域(A1、A2、A3)中各光学区域所对应的部位,并设定各自的射出面26的曲率(面形状),由此形成各照射区域。因此,车辆用灯具210无需使用新的光源,利用由光源部111和投影透镜212构成的简单的结构,能够以三个照射区域形成照射图案Pi2,能够更容易识别照射图案Pi2。
本变形例2的车辆用灯具210使照射图案Pi2的第一照射区域A1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形成于路面200的白线大致相等。该白线根据车辆的驾驶员等容易识别的观点来设定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并沿行驶方向延伸。因此,车辆用灯具210能够容易识别照射图案Pi2的第一照射区域A1,能够适当地唤起注意。
尤其是,本变形例2的车辆用灯具210将第一照射区域A1和非照射区域An合起来后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自动双轮车、自行车等双轮车3能够在车辆1的旁边挤过去的最低限度的大小。因此,对于想要挤过去的双轮车300(其驾驶员)而言,车辆用灯具210也能够适当地唤起注意。该理由如下。例如,如图27所示,车辆M在设有具有步行道边界区404a的步行道400的路面200上行进,在与步行道400(步行道边界区404a)之间隔开有双轮车300能够挤过去的左右的间隔。在该场面中,若车辆用灯具210在步行道400侧的路面200上形成照射图案Pi2,则照射图案Pi2的一部分形成于步行道400上。顺便说明,车辆用灯具210通过在上述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设定,在双轮车300能够挤过去的情况下,至少在路面200上形成第一照射区域A1。并且,在车辆M比图27所示的状态更偏靠步行道400侧的情况下,车辆用灯具210在步行道400上形成第一照射区域A1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但双轮车300难以在车辆M与步行道400之间挤过去。因此,对于想要挤过去的双轮车300(其驾驶员)而言,车辆用灯具210至少也能够呈现最明亮并且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白线大致相等的第一照射区域A1,能够适当地唤起注意。由此,例如即使是车辆M在交通拥堵中想要变更车线时等,周边的人难以视觉确认转向灯的状况下,车辆用灯具210也能够对双轮车300(其驾驶员)适当地唤起注意。
本变形例2的车辆用灯具210在投影透镜212中的成为左右方向的端面的透镜主体部223的两侧面223a、和各安装部124的外侧面124a设置有散射部128。因此,即使在被导入到投影透镜212内的来自光源121的光从透镜主体部223的两侧面223a、各安装部124的外侧面124a射出的情况下,车辆用灯具210也能够利用散射部128使该光散射。由此,车辆用灯具210能够防止从两侧面223a、两外侧面124a射出的光成为照射图案Pi2、照射其周边的不希望的部位的漏光。因此,车辆用灯具10能够抑制照射图案Pi2模糊,能够适当地形成照射图案Pi2。
本变形例2的车辆用灯具210能够获得以下的各作用效果。
车辆用灯具210具备:光源121;以及投影透镜212,其使从该光源放射的光投影而形成照射图案Pi2。车辆用灯具210形成的照射图案Pi2具有沿行驶方向延伸的第一照射区域A1、第二照射区域A2以及第三照射区域A3,第二照射区域A2最暗。并且,车辆用灯具210的投影透镜212形成第一照射区域A1的外侧的第一外侧边界线Bo1、和第三照射区域A3的内侧的第三内侧边界线Bi3。因此,车辆用灯具210能够使第一外侧边界线Bo1和第三内侧边界线Bi3变得鲜明,因此在照射图案Pi2中能够明确与位于正中间的第二照射区域A2的明暗,能够容易识别沿行驶方向延伸的三个照射区域(A1、A2、A3)的形状。由此,车辆用灯具210能够容易识别照射图案Pi2是由来自车辆M的光形成的图案,能够适当地唤起车辆M的周边的人注意。
另外,车辆用灯具210使非照射区域An与照射图案Pi2的第一照射区域A1的内侧相邻。因此,车辆用灯具210在照射图案Pi2与车辆M之间设置不照射光的非照射区域An,因此能够识别并非是对车辆M的下方进行照明的装饰光,并且通过使照射图案Pi2在黑暗的路面200浮起,能够提高照射图案Pi2的视觉确认性。
并且,车辆用灯具210的投影透镜212形成第一照射区域A1的内侧的第一内侧边界线Bi1。因此,车辆用灯具210能够使第一内侧边界线Bi1即照射图案Pi2的内侧的缘部变得鲜明,能够容易识别照射图案Pi2的形状。
在照射图案Pi2中,车辆用灯具210使第一照射区域A1比第三照射区域A3更亮。因此,车辆用灯具210使成为最靠车辆M侧的第一照射区域A1最亮,因此能够更容易识别照射图案Pi2的形状。
在照射图案Pi2中,车辆用灯具210将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设为,使第二照射区域A2最小而且使第三照射区域A3最大。因此,车辆用灯具210由于最暗的第二照射区域A2较小,因此能够作为整体而明亮,而且离车辆M最远的第三照射区域A3最大,能够使其感到宽阔。由此,车辆用灯具210能够提高照射图案Pi2的外观性,并且能够更容易识别照射图案Pi2的形状。尤其是,本变形例2的车辆用灯具210使第一照射区域A1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形成于路面200的白线大致相等,能够容易识别该第一照射区域A1,能够适当地唤起注意。
车辆用灯具210中,投影透镜212使用在下侧区域(第五光学区域S5)投影的多个配光图像Li来形成第一外侧边界线Bo1,使用在上侧区域(第二光学区域S2)投影的多个配光图像Li来形成第三内侧边界线Bi3。因此,车辆用灯具210利用在上下方向上区分投影透镜212的两个区域独立地形成第一外侧边界线Bo1和第三内侧边界线Bi3,无需使用新的光源,利用由光源部111和投影透镜212构成的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容易识别照射图案Pi2。
车辆用灯具210中,投影透镜212使用在下端侧区域(第六光学区域S6)投影的多个配光图像Li来形成第一照射区域A1的内侧的第一内侧边界线Bi1,使用在上端侧区域(第一光学区域S1)投影的多个配光图像Li来形成第三照射区域A3的外侧的第三外侧边界线Bo3。因此,车辆用灯具210利用在上下方向上进一步区分投影透镜212的两个区域独立地形成第一内侧边界线Bi1和第三外侧边界线Bo3,因此利用由光源部111和投影透镜212构成的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容易识别照射图案Pi2。
车辆用灯具210中,投影透镜212使用在中央区域(第三光学区域S3、第四光学区域S4)投影的多个配光图像Li来形成第二照射区域A2。因此,车辆用灯具210利用在上下方向上进一步区分投影透镜212的区域来形成第二照射区域A2,因此无需使用新的光源,利用由光源部111和投影透镜212构成的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容易识别照射图案Pi2。
因此,作为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的本变形例2的车辆用灯具210能够形成能够适当地唤起周边的人注意的照射图案Pi2。
此外,在本变形例2中,将照射图案Pi2设为在路面200上随着远离车辆M而扩展的梯形形状。然而,照射图案Pi2只要在沿行驶方向延伸的第一照射区域A1与第三照射区域A3之间设置第二照射区域A2,并使第二照射区域A2最暗,则形状并不限于梯形形状,适当设定即可,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本变形例2的结构。
另外,在本变形例2中,将照射图案Pi2的第二照射区域A2的整个区域设为单一的亮度。然而,第二照射区域A2只要在第一照射区域A1与第三照射区域A3之间且比它们更暗,则也可以由亮度不同的多个区域构成,并不限定于本变形例2的结构。例如,第二照射区域A2也可以是沿行驶方向延伸的亮度的不同的部位在宽度方向上并列而成。该情况下,第二照射区域A2中,只要与第一照射区域A1(其第一外侧边界线Bo1)和第三照射区域A3(其第三内侧边界线Bi3)相邻的部位比第一照射区域A1、第三照射区域A3更暗,则与第一照射区域A1、第三照射区域A3相同程度的亮度的部位也可以处于它们中间位置。即,照射图案Pi2除了第一照射区域A1和第三照射区域A3以外,还利用在第二照射区域A2中沿行驶方向延伸的明亮的帯状的部位,做成具有五条以上的沿行驶方向延伸的帯状的光亮的部位。在该情况下,第二照射区域A2也存在比两照射区域(A1、A3)更暗的区域,因此作为整体比两照射区域更暗。
并且,在本变形例2中,投影透镜212形成各边界线(Bi1、Bo1、Bi3、Bo3)。然而,投影透镜12只要至少形成第一外侧边界线Bo1和第三内侧边界线Bi3即可,并限定于上述的本变形例2的结构。
并且,在本变形例2中,在投影透镜212中,在透镜主体部223的两侧面223a和各安装部124的外侧面124a设置有散射部128。然而,散射部128只要是投影透镜212中的射入面225以及射出面226以外的部位、且导入到投影透镜212内的来自光源121的光成为漏光的部位,则即使是两侧面223a、两外侧面124a以外,只要适当设置即可,并不限定于本变形例2的结构。
在本变形例2中,在投影透镜212中,使上端侧区域、上侧区域、中央区域、下侧区域以及下端侧区域为上述的设定(各光学区域(S1至S6))。然而,就投影透镜212的各区域而言,在上下方向上,只要上侧区域设于不包含光轴的的上侧的位置、上端侧区域设于上侧区域的上侧的位置、下侧区域设于不包含光轴的下侧的位置、下端侧区域设于下侧区域的下侧的位置、中央区域设于包含光轴的位置即可,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本变形例2的结构。
以上,对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基于其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各权项所涉及的发明的主旨,就允许涉及的变更、追加等。
符号的说明
θ1、θ2—角度,C1、C2、C3、C4—角部,C5、C6、C7—端部,E3、E5、E6、E7、E8、E9—端边,E4—侧边,P2、SP2—侧方配光,AR1—中央照射区域,AR2—视觉可确认区域,ML、SL、SL1、SL2—光,LP—近光束图案,MP—主配光,SP—辅助配光,SP1—前方配光,10—壳体,11—外部透镜,20—主配光照射部,21—区段,30、30A、30B—辅助配光照射部,31—前方照射部,32—侧方照射部,33—光源,34、37—透镜,35—散热器,36、36B—支撑部件,38—过滤器,100—车辆用灯具,110、210—车辆用灯具,112、212—投影透镜,121—光源,125、225—射入面,126、226—射出面,131—上侧透镜部,132—下侧透镜部,L1—宽度方向线,L2—上下方向线,La—光轴,Lp—划线部,B—明暗边界线,Pf—远方侧图案部,Pn—近方侧图案部,Pi、Pi2—照射图案,A1—第一照射区域,A2—第二照射区域,A3—第三照射区域,An—非照射区域,Bi1—第一内侧边界线,Bi3—第三内侧边界线,Bo1—第一外侧边界线,Li—配光图像,S1—上端侧区域(第一光学区域),S2—上侧区域(第二光学区域),S3、S4—中央区域(第三光学区域、第四光学区域),S5—下侧区域(第五光学区域),S6—下端侧区域(第六光学区域)。

Claims (15)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配光照射部,其向车辆的前方照射第一配光;以及
第二配光照射部,其至少向上述车辆的侧方照射第二配光,
根据上述车辆的驾驶员针对上述第一配光照射部进行的预定的操作,来控制上述第一配光照射部和上述第二配光照射部的点亮,上述第二配光照射部与上述第一配光照射部的点亮连动地点亮,
上述第二配光照射部还具有照射上述车辆的前方的前方照射部,上述前方照射部在车辆搭载状态下的左右方向上向上述第二配光的内侧照射第三配光,
上述第二配光及上述第三配光分别具有使路面上的照射区域的视觉确认明确的明暗边界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配光照射部在车辆搭载状态下的左右方向上向从上述车辆的外部能够视觉确认上述第一配光的视觉可确认区域的外侧照射上述第二配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配光照射部具有光源和从上述光源照射光作为上述第二配光的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配光的最大光度比上述第一配光的最大光度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配光具有几何学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至少上述第一配光照射部构成车辆用转向灯。
7.一种车辆用灯具,在向车辆的前方照射第一配光的第一车辆用灯具根据上述车辆的驾驶员进行的预定的操作而点亮的情况下,与上述第一车辆用灯具的点亮连动地控制上述点亮,
上述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以及
投影透镜,其将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投影而形成由多个明暗边界线包围的照射图案并向上述车辆的侧方照射,
上述投影透镜越从上述投影透镜的光轴朝向外侧,越使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聚集,并使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聚集于上述多个明暗边界线的至少一部分而进行强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投影透镜使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聚集在上述明暗边界线的内侧,并使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在上述照射图案的其它部位漫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投影透镜由上下方向的多个透镜部形成,
上述照射图案由上述多个透镜部分别形成的多个照射图案部形成,
上述投影透镜通过使上述多个照射图案部重叠来形成上述多个明暗边界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透镜部由上侧透镜部和下侧透镜部形成,
上述上侧透镜部在上述照射图案中形成照射至距离上述车辆远的部位的远方侧图案部,上述下侧透镜部在上述照射图案中形成照射至距离上述车辆近的部位的近方侧图案部,
上述投影透镜通过使上述远方侧图案部接近上述车辆的端部与上述近方侧图案部远离上述车辆的端部重叠,从而在上述照射图案形成光量比周边高的划线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投影透镜在射入面以及射出面以外的至少一部分设有漫射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投影透镜的射出面为凸面,并且通过光轴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下方向线的周边和通过上述光轴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线的周边相对于其它部位凹陷。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投影透镜的射入面在与宽度方向正交的剖面中为凸面,并且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剖面中为凹面。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照射图案具有:沿行驶方向延伸的第一照射区域;在上述第一照射区域的外侧且比上述第一照射区域暗的第二照射区域;以及在上述第二照射区域的外侧且比上述第二照射区域亮的第三照射区域,
上述投影透镜形成上述第一照射区域的外侧的第一外侧边界线、以及上述第三照射区域的内侧的第三内侧边界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照射图案中,上述第一照射区域比上述第三照射区域亮。
CN202080024906.0A 2019-03-28 2020-03-27 车辆用灯具 Active CN1136314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4077A JP7287052B2 (ja) 2019-03-28 2019-03-28 車両用灯具
JP2019-064077 2019-03-28
JP2019108404A JP7326896B2 (ja) 2019-06-11 2019-06-11 車両用灯具
JP2019-108404 2019-06-11
JP2019-142106 2019-08-01
JP2019142106A JP7279569B2 (ja) 2019-08-01 2019-08-01 車両用灯具
PCT/JP2020/014262 WO2020196880A1 (ja) 2019-03-28 2020-03-27 車両用灯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1422A CN113631422A (zh) 2021-11-09
CN113631422B true CN113631422B (zh) 2024-05-07

Family

ID=72610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4906.0A Active CN113631422B (zh) 2019-03-28 2020-03-27 车辆用灯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11835191B2 (zh)
EP (1) EP3950427A4 (zh)
CN (1) CN113631422B (zh)
WO (1) WO20201968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191988A1 (en) * 2021-12-16 2023-06-22 Matthew Rodriguez Vehicle Alert System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24100A (ja) * 2009-12-10 2011-06-23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照明灯具
JP2011249183A (ja) * 2010-05-28 2011-12-08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システム、制御装置および車両用前照灯装置
CN102705765A (zh) * 2011-02-23 2012-10-03 汽车照明罗伊特林根有限公司 用于安装在机动车内的照明设备
JP2013054902A (ja) * 2011-09-05 2013-03-21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
JP2016043887A (ja) * 2014-08-26 2016-04-04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前照灯
EP3178698A1 (en) * 2015-12-07 2017-06-14 SL Corporation Automotive lamp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EP3342643A1 (en) * 2016-12-27 2018-07-04 SMR Patents S.à.r.l. Exterior rearview device with illumination func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5573A (ja) 1993-11-05 1995-05-16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意志伝達装置
KR101312630B1 (ko) * 2011-07-08 2013-10-04 에스엘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램프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295833B1 (ko) 2011-07-08 2013-08-12 에스엘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방향 지시등 및 그 제어 방법
DE102013110950B4 (de) * 2013-07-16 2023-04-20 Hyundai Motor Company Blinkleuchte oder Rückfahrscheinwerfer für Fahrzeuge mit einer Linse zur Lichtteilung
JP6200368B2 (ja) * 2014-04-07 2017-09-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荷電粒子照射システムおよび荷電粒子ビーム照射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WO2016027315A1 (ja) 2014-08-19 2016-0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路面照射装置
US10399483B2 (en) 2017-03-08 2019-09-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illumination assembly
JP6748166B2 (ja) * 2018-09-14 2020-08-26 株式会社三共 遊技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24100A (ja) * 2009-12-10 2011-06-23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照明灯具
JP2011249183A (ja) * 2010-05-28 2011-12-08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システム、制御装置および車両用前照灯装置
CN102705765A (zh) * 2011-02-23 2012-10-03 汽车照明罗伊特林根有限公司 用于安装在机动车内的照明设备
JP2013054902A (ja) * 2011-09-05 2013-03-21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
JP2016043887A (ja) * 2014-08-26 2016-04-04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前照灯
EP3178698A1 (en) * 2015-12-07 2017-06-14 SL Corporation Automotive lamp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EP3342643A1 (en) * 2016-12-27 2018-07-04 SMR Patents S.à.r.l. Exterior rearview device with illumination func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78509A1 (en) 2022-06-09
US11835191B2 (en) 2023-12-05
CN113631422A (zh) 2021-11-09
EP3950427A1 (en) 2022-02-09
US20240052985A1 (en) 2024-02-15
WO2020196880A1 (ja) 2020-10-01
US20240052986A1 (en) 2024-02-15
EP3950427A4 (en) 2022-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70214B2 (en) Vehicle lamp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US10336239B2 (en) Vehicle lamp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EP2487407B1 (e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
US7168836B2 (en) Vehicle illumination lamp
US10363860B2 (en) Headlight module and headlight apparatus
EP2784375B1 (en) Vehicular headlamp
US10495277B2 (en) Headlight module with two light guides receiving light from two light sources
US11719407B2 (en) Vehicle light
JP2009220650A (ja) 車両用前照灯装置
JP7351225B2 (ja) 車両用灯具
KR101307976B1 (ko) 다중 led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led 헤드램프
KR20170112530A (ko) 차량용 램프
US20240052985A1 (en) Vehicle light fixture
US9175823B2 (en) Vehicular headlamp
KR101986003B1 (ko) 차량용 헤드램프
JP7326896B2 (ja) 車両用灯具
JP7279569B2 (ja) 車両用灯具
JP6992296B2 (ja) 車両用灯具
US20220373149A1 (en) Vehicle lighting
KR20150125808A (ko) 차량용 램프
TWM391490U (en) Vehicle optical module
JP5023406B2 (ja) 車両用前照灯ユニット
JP2010003620A (ja) 灯具ユニット
KR20190013466A (ko) 차량용 램프
TWM531912U (zh) 適路性頭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