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20999A - 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20999A
CN113620999A CN202110981661.7A CN202110981661A CN113620999A CN 113620999 A CN113620999 A CN 113620999A CN 202110981661 A CN202110981661 A CN 202110981661A CN 113620999 A CN113620999 A CN 113620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ituted
unsubstituted
group
metal complex
orga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816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辉
高旭
李建行
马晓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Optical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Optical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Optical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lin Optical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8166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209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20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09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15/0006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mpounds of the platinum group
    • C07F15/0033Irid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41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 H10K85/344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comprising ruthe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8Metal complexes
    • C09K2211/185Metal complexes of the platinum group, i.e. Os, Ir, Pt, Ru, Rh or P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
Figure DDA0003229346720000011
其中,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的选自氢、氘原子、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4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4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0的烷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40的烯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40的炔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2‑40元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0‑C40的稠环基。本发明提供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通过利用金属铱与特定的杂环配体结合制得,以及将得到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后,可使器件的驱动电压降低、发光效率及寿命显著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发展,利用有机材料的光电装置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因为用于制造所述装置的许多材料相对较为便宜,所以有机光电装置具有优于无机装置的成本优势的潜力。另外,有机材料的固有性质(例如其柔性)可以使其较适用于特定应用,如在柔性衬底上的制造。有机光电装置的实例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OLED)、有机光电晶体管、有机光伏电池和有机光电检测器。对于OLED,有机材料可以具有优于常规材料的性能优势。举例来说,有机发射层发射光的波长通常可以容易地用适当的掺杂剂来调节。
OLED利用有机薄膜,其在电压施加于装置上时会发射光。OLED正成为用于如平板显示器、照明和背光的应用中的日益受关注的技术。磷光发射分子的一个应用是全色显示器。针对此类显示器的行业标准需要适合于发射特定颜色(称为“饱和”色)的像素。具体来说,这些标准需要饱和红色、绿色和蓝色像素,或者,OLED可经设计以发射白光。在常规液晶显示器中,使用吸收滤光器过滤来自白色背光的发射以产生红色、绿色和蓝色发射,相同技术也可以用于OLED,白色OLED可以是单EML装置或堆叠结构,也可以使用所属领域中所熟知的CIE坐标来测量色彩。
作为发光材料,由从每个电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的重组而形成激子,单线态激子发射荧光,三线态激子发射磷光。发射单线态激子具有25%的形成可能性,而发射磷光的三线态激子具有75%的形成可能性。因此,与单线态激子想比,三线态激子提供更大的发光效率。在这样的发光材料中,有机磷光材料比荧光材料可以具有更大的发光效率。
因此,作为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的重要因素,有机磷光材料正在被广泛研究,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通过选择特定的杂环的配体结合,调节化合物的波长,得到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在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后,使得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使用寿命延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选择特定的配体而得到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在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后,能够显著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与磷光寿命,具有显著的进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所述有机铱金属配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021
其中,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的选自氢、氘原子、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4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4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0的烷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40的烯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40的炔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2-40元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0-C40的稠环基中的至少一种;
R3、R4、R5和R6中至少有一个F原子。
本发明通过选择特定的杂环的配体结合,调节化合物的波长,使得化合物的寿命增长,效率提高。
优选地,所述R1、R2、R3、R4、R5和R6的取代基之间可任意形成环状基团。
本发明通过形成环状基团,使得化合物的扭曲减小,从而增加化合物的共轭,使得化合物的稳定行更强。
优选地,所述基团或取代基团的氢原子均可被氘代。
本发明化合物中的氢一些或所有被氘取代时,大部分化学特性不改变。然而,由于氘的原子量是氢的原子量的两倍,因此当化合物的氢被氘取代时,化合物的振动模式变小,使得振动能级变低。因此,当化合物中存在的氢原子被氘取代时,分子间范德华力减小,使得可以防止量子效率由于由分子间振动引起的碰撞而降低,此外,C-D键改善了化合物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R1结构为: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031
所述R2结构为: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032
其中: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033
为连接位置,R7和R8各自独立的选氘原子、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0的烯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0的炔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2-20元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0-C20的稠环基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通过选择特定的杂环的配体结合,使得化合物的空间位阻减小,改善化合物的共轭,并且可以改善器件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优选地,R7和R8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优选地,所述所述R3结构为: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034
所述R5结构为: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035
其中,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041
为连接位置,R9和R11各自独立的选自氢、氘原子、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2-20元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0-C20的稠环基中的任意一种;
式A和式B为3-12元杂环基或者6-20元芳族杂环。
HOMO(最高占据分子轨道)的分布可以通过杂环基或者芳基等基团而扩大,可以改善化合物的稳定性。因此,可以改善器件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优选地,R9和R11,式A和式B之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优选地,所述所述R3结构为: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042
所述R5结构为: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043
其中,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044
为连接位置,R9和R11各自独立的选自氢、氘原子、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2-20元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0-C20的稠环基中的任意一种;
式A和式B为3-12元杂环基或者6-20元芳族杂环。
优选地,R10和R12,式C和式D之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优选地,所述取代的基团为氢、氘、氨基、卤素和氰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选择一些空间位阻小的基团或选择更稳定的化学键使得化合物的稳定性增强,从而改善器件的效率和寿命。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取代”意指与化合物的碳原子键合的氢原子变成另外的取代基,并且取代的位置没有限制,只要该位置为氢原子被取代的位置(即,取代基可以取代的位置)即可,并且当存在两个或更多个取代基取代时,两个或更多个取代基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可以是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丙基、叔丁基等未取代烷基,也可以是三氯甲基、氰基取代异丙基等取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可以是苯基、奈基、联苯等未取代芳基,也可以是苄基等取代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可以是环丙烷基、环己烷基等未取代环烷基,也可是含有卤素、氰基、羰基等基团的取代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可以是甲氧基、乙氧基和丙氧基等未取代的烷氧基,也可以是含有卤素、氰基、羰基等基团的取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胺基可以是甲基氨基、乙基氨基、丙基氨基、异丙基氨基等未取代的烷胺基,也可以是卤素,氰基,硝基等取代的烷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烃基可以是乙烯基、丙烯基等未取代的烯烃基,也可以是含有卤素、氰基、羰基等基团的取代烯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烃基可以是乙炔基、丙炔基等未取代的炔烃基,也可以是含有卤素、氰基、羰基等基团的取代炔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可以是呋喃基、噻唑基、吡唑基、哌嗪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咯基等未取代的杂环基,也可以是卤素、氰基、羰基等基团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稠环基可以是萘基、蒽基、菲基、芘基、苝基、芴基、苯并芴基、三亚苯基未取代的稠环基,也可以是卤素、氰基、羰基等基团取代的稠环基。
优选地,所述有机铱金属配合物选自以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061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071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081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091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101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111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121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131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具体的结构式,但本发明请求保护的系列有机铱金属配合物不局限上述分子结构,凡是本发明公开的基团及其取代位置的简单变换就可以得到其他具体的分子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且其均应落入本发明申请的保护范围。
上述所述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用于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有机物层、第二电极;其中,所述有机物层包含上述所述有机铱金属配合物。
优选地,所述有机物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既具备空穴注入又具备空穴传输技能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既具备电子传输又具备电子注入技能层中的一种或几种,且至少其中一层包括所述有机铱金属配合物;且本发明公开制备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可以是单一形态或与其它物质混合存在于有机物层中。
优选地,所述有机物层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中包括主体材料和所述有机铱金属配合物。
优选地,所述主体材料与所述有机铱金属配合物的质量比为90:10~99.5:0.5。
本发明所述的器件可以用于有机发光器件、有机太阳电池、电子纸、有机感光体或有机薄膜晶体管。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铱金属配合物,通过选择特定的杂环的配体结合,调节化合物的波长,改善化合物的稳定性,使得到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在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后,使得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而且使用寿命长本发明提供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通过利用金属铱与特定的杂环配体结合制得,调节化合物的波长,以及将得到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后,可使器件的发光效率及寿命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制备配合物I-5,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氮气保护体系下,称取配体(R3R4)5(15.37g,50mmol),配体(R5R6)5(15.37g,50mmol),IrC13·3H2O(14.10g,40mmo1)放入反应体系中,加入420mL乙二醇乙醚和140mL纯净水的混合溶液,氮气保护下120℃回流反应25h,反应停止后体系冷却至室温,有沉淀析出,将沉淀抽滤,用水、无水乙醇、石油醚依次冲洗烘干,得到暗红色粉末状的桥联配体Ⅴ-5质量为19.16g,产率为57%;
步骤二:称取暗红色粉末状的桥联配体Ⅴ-5(16.81g,10mmol),加入无水碳酸钾(13.8g,100mmol),再向体系中加150mL乙二醇乙醚,置换氮气三次,在氮气下加入式(R1R2)5(6.37g,30mmol),氮气保护下,120℃回流24h,然后降温、抽滤、醇洗,烘干,最后用二氯甲烷做溶剂,用中性氧化铝柱层析,滤液浓缩固体析出,最终得到式I-5所示的有机磷发光材料,质量为9.76g,其产率48%,HPLC纯度大于99.5%;
质谱:计算值为946.26;测试值为946.57;
元素分析:计算值为C:65.00;H:6.44;F:3.74;Ir:18.91;N:2.76;O:3.15.测试值C:65.02;H:6.47;F:3.76;Ir:18.90;N:2.73;O:3.12.
具体的反应原理如下: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161
实施例2
制备配合物I-17,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氮气保护体系下,称取配体(R3)17(3.72g,24mmol)、配体(R4)17(5.48g,24mmol)、配体(R5)17(4.73g,24mmol)、配体(R6)17(1.87g,24mmol)、IrC13·3H2O(14.10g,40mmo1)放入反应体系中,加入840mL乙二醇乙醚和280mL纯净水的混合溶液,氮气保护下120℃回流反应25h,反应停止后体系冷却至室温,有沉淀析出,将沉淀抽滤,用水、无水乙醇、石油醚依次冲洗烘干,得到暗红色粉末状的桥联配体Ⅴ-17质量为18.40g,产率为52%;
步骤二:称取暗红色粉末状的桥联配体Ⅴ-17(17.69g,10mmol),加入无水碳酸钾(13.8g,100mmol),再向体系中加180mL乙二醇乙醚,置换氮气三次,在氮气下加入酮(R1)17(1.44g,20mmol)和酮(R2)17(0.88g,20mmol),氮气保护下,120℃回流24h,然后降温、抽滤、醇洗,烘干,最后用二氯甲烷做溶剂,用中性氧化铝柱层析,滤液浓缩固体析出,最终得到式I-17所示的有机磷发光材料,质量为1.74g,其产率9%,HPLC纯度大于99.5%;
质谱:计算值为967.20;测试值为967.49;
元素分析:计算值为C:67.06;H:4.90;F:1.96;Ir:19.87;N:2.90;O:3.31.测试值C:67.08;H:4.93;F:1.94;Ir:19.85;N:2.90;O:3.30.
具体的反应原理如下: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171
实施例3
制备配合物I-59,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氮气保护体系下,称取配体(R3)59(4.93g,25mmol)、配体(R4)59(3.91g,25mmol)、配体(R5)59(2.68g,25mmol)、配体(R6)59(4.61g,25mmol)、IrC13·3H2O(14.10g,40mmo1)放入反应体系中,加入750mL乙二醇乙醚和250mL纯净水的混合溶液,氮气保护下120℃回流反应25h,反应停止后体系冷却至室温,有沉淀析出,将沉淀抽滤,用水、无水乙醇、石油醚依次冲洗烘干,得到暗红色粉末状的桥联配体Ⅴ-59质量为19.50g,产率为56%;
步骤二:称取暗红色粉末状的桥联配体Ⅴ-59(17.41g,10mmol),加入无水碳酸钾(13.8g,100mmol),再向体系中加180mL乙二醇乙醚,置换氮气三次,在氮气下加入酮(R1)17(2.85g,25mmol)和酮(R2)17(2.85g,25mmol),氮气保护下,120℃回流24h,然后降温、抽滤、醇洗,烘干,最后用二氯甲烷做溶剂,用中性氧化铝柱层析,滤液浓缩固体析出,最终得到式I-59所示的有机磷发光材料,质量为2.56g,其产率12%,HPLC纯度大于99.5%;
质谱:计算值为1065.45;测试值为1065.82;
元素分析:计算值C:65.38;H:6.15;F:1.78;Ir:18.04;N:2.63;O:3.00;S:3.01.测试值C:65.39;H:6.14;F:1.76;Ir:18.01;N:2.62;O:3.03;S:3.04.
具体的反应原理如下: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181
实施例4
制备配合物I-78,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氮气保护体系下,称取配体(R3R4)78(18.08g,60mmol),配体(R5R6)5(15.32g,60mmol),IrC13·3H2O(14.10g,40mmo1)放入反应体系中,加入390mL乙二醇乙醚和130mL纯净水的混合溶液,氮气保护下120℃回流反应25h,反应停止后体系冷却至室温,有沉淀析出,将沉淀抽滤,用水、无水乙醇、石油醚依次冲洗烘干,得到暗红色粉末状的桥联配体Ⅴ-78质量为18.78g,产率为60%;
步骤二:称取暗红色粉末状的桥联配体Ⅴ-78(15.65g,10mmol),加入无水碳酸钾(13.8g,100mmol),再向体系中加150mL乙二醇乙醚,置换氮气三次,在氮气下加入式(R1R2)5(5.66g,25mmol),氮气保护下,120℃回流24h,然后降温、抽滤、醇洗,烘干,最后用二氯甲烷做溶剂,用中性氧化铝柱层析,滤液浓缩固体析出,最终得到式I-78所示的有机磷发光材料,质量为7.19g,其产率37%,HPLC纯度大于99.5%;
质谱:计算值为972.24;测试值为972.43;
元素分析:计算值为C:66.71;H:5.39;F:1.95;Ir:19.77;N:2.88;O:3.29.测试值C:66.72;H:5.38;F:1.93;Ir:19.79;N:2.89;O:3.28.
具体的反应原理如下: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191
实施例5
制备配合物I-154,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氮气保护体系下,称取配体(R3)154(4.93g,25mmol),配体(R4)154(4.21g,25mmol),配体(R5R6)154(14.07g,50mmol),IrC13·3H2O(14.10g,40mmo1)放入反应体系中,加入780mL乙二醇乙醚和250mL纯净水的混合溶液,氮气保护下120℃回流反应25h,反应停止后体系冷却至室温,有沉淀析出,将沉淀抽滤,用水、无水乙醇、石油醚依次冲洗烘干,得到暗红色粉末状的桥联配体Ⅴ-154质量为17.80g,产率为51%;
步骤二:称取暗红色粉末状的桥联配体Ⅴ-154(17.44g,10mmol),加入无水碳酸钾(13.8g,100mmol),再向体系中加180mL乙二醇乙醚,置换氮气三次,在氮气下加入酮(R1)154(3.00g,30mmol)和酮(R2)154(3.85g,30mmol),氮气保护下,120℃回流24h,然后降温、抽滤、醇洗,烘干,最后用二氯甲烷做溶剂,用中性氧化铝柱层析,滤液浓缩固体析出,最终得到式I-154所示的有机磷发光材料,质量为1.71g。其产率8%,HPLC纯度大于99.5%;
质谱:计算值为1067.36;测试值为1067.52;
元素分析:计算值C:67.52;H:5.57;F:1.78;Ir:18.01;N:2.62;O:4.50.测试值C:67.50;H:5.59;F:1.77;Ir:18.02;N:2.61;O:4.51.
具体的反应原理如下: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201
实施例6
制备配合物I-163,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氮气保护体系下,称取配体R3)163(5.13g,26mmol),配体(R4)163(3.33g,26mmol),配体(R5)163(3.36g,26mmol)放入反应体系中,加入600mL乙二醇乙醚和200mL纯净水的混合溶液,氮气保护下120℃回流反应25h,反应停止后体系冷却至室温,有沉淀析出,将沉淀抽滤,用水、无水乙醇、石油醚依次冲洗烘干,得到暗红色粉末状的桥联配体Ⅴ-163质量为15.47g,产率为50%;
步骤二:称取暗红色粉末状的桥联配体Ⅴ-163(15.47g,10mmol),加入无水碳酸钾(13.8g,100mmol),再向体系中加150mL乙二醇乙醚,置换氮气三次,在氮气下加入式(R1R2)163(8.49g,40mmol),氮气保护下,120℃回流24h,然后降温、抽滤、醇洗,烘干,最后用二氯甲烷做溶剂,用中性氧化铝柱层析,滤液浓缩固体析出,最终得到式I-163所示的有机磷发光材料,质量为2.85g,其产率15%,HPLC纯度大于99.5%;
质谱:计算值为949.20;测试值为949.56;
元素分析:计算值为C:64.53;H:5.42;F:2.00;Ir:20.25;N:4.43;O:3.37.测试值C:64.50;H:5.40;F:2.01;Ir:20.25;N:4.45;O:3.39.
具体的反应原理如下: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221
因其他有机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均与上述所列举的6个实施例相同,所以在此不再穷举,本发明又选取15个配合物作为实施例,其质谱和分子式如表1所示:
表1其他有机铱金属配合物的分子式和质谱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222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231
此外,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公开制备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效果,发明人还进行了下述测试实验,具体如下:
实施例7器件实施例
采用化合物式Ⅰ-1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体工艺如下:
将涂层厚度为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232
的ITO玻璃基板放在蒸馏水中清洗2次,超声波洗涤30min,用蒸馏水反复清洗2次,超声波洗涤10分钟,蒸馏水清洗结束后,异丙醇、丙酮、甲醇溶剂按顺序超声波洗涤(各一次,且每次洗涤10min)后干燥,转移到等离子体清洗机里,将上述基板洗涤5min,送到蒸镀机里;
以ITO为阳极,首先在上面蒸镀CuPc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233
接着依次蒸镀NPB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234
主体物质4,4’-N,N’-联苯二咔唑(“CBP”)和化合物式Ⅰ-1的混合物(其中4,4’-N,N’-联苯二咔唑(“CBP”)和化合物L001的重量比为95:5;)、电子传输层“Alq3”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235
电子注入层LiF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236
阴极Al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237
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D-1。
然后按上述制备方案,将式Ⅰ-1依次替换为Ⅰ-5、式Ⅰ-17、式Ⅰ-20、式Ⅰ-28、式Ⅰ-37、式Ⅰ-46、式Ⅰ-59、式Ⅰ-60、式Ⅰ-78、式Ⅰ-85、式Ⅰ-94、式Ⅰ-107、式Ⅰ-119、式Ⅰ-126、式Ⅰ-130、式Ⅰ-137、式Ⅰ-148、式Ⅰ-154、式Ⅰ-163和式Ⅰ-172,制得相应有机铱金属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D-5、D-17、D-20、D-28、D-37、D-46、D-59、D-60、D-78、D-85、D-94、D-107、D-119、D-126、D-130、D-137、D-148、D-154、D-163和D-172;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7相同的制备方案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发光层掺杂的有机金属配合物结构如下:(btp)2Ir(acac);
同时制备得到对比器件E。
其中本发明中的实施方案中使用的化合物铜(Ⅱ)酞菁(CuPc),NPB,(btp)2Ir(acac),Alq3和CBP的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241
并对得到的器件D-1、D-5、D-17、D-20、D-28、D-37、D-46、D-59、D-60、D-78、D-85、D-94、D-107、D-119、D-126、D-130、D-137、D-148、D-154、D-163和D-172、E的发光特性进行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 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发光效率,具体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实施例7、对比例1及掺杂其他有机铱金属配合物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242
Figure BDA0003229346710000251
上述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电流相同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化合物具有较低的电压,并且电流效率明显提高,使用本发明提供有机铱金属配合物作为发光层掺杂材料所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使用化合物Ir(pq)2acac作为发光层掺杂材料所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相比,驱动电压明显降低,电流效率、功率效率和寿命得到显著提高。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铱金属配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
Figure FDA0003229346700000011
其中,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的选自氢、氘原子、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4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4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0的烷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40的烯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40的炔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2-40元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0-C40的稠环基中的至少一种;
R3、R4、R5和R6中至少有一个F原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R2、R3、R4、R5和R6的取代基之间任意形成环状基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结构为:
Figure FDA0003229346700000012
所述R2结构为:
Figure FDA0003229346700000013
其中:
Figure FDA0003229346700000014
为连接位置,R7和R8各自独立的选氘原子、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0的烯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0的炔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2-20元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0-C20的稠环基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3结构为:
Figure FDA0003229346700000015
所述R5结构为:
Figure FDA0003229346700000016
其中,
Figure FDA0003229346700000021
为连接位置,R9和R11各自独立的选自氢、氘原子、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2-20元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0-C20的稠环基中的任意一种;
式A和式B为3-12元杂环基或者6-20元芳族杂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R4结构为:
Figure FDA0003229346700000022
所述R6结构为:
Figure FDA0003229346700000023
其中,
Figure FDA0003229346700000024
为连接位置,R4和R6各自独立的选自氢、氘原子、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2-20元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0-C20的稠环基中的任意一种;
式C和式D为C6-C10的芳基或者3-12元杂环芳基。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代的基团为氢、氘、氨基、卤素和氰基中的至少一种。
7.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8.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有机物层、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物层包含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
CN202110981661.7A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36209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1661.7A CN113620999A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1661.7A CN113620999A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0999A true CN113620999A (zh) 2021-11-09

Family

ID=78387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81661.7A Pending CN113620999A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20999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7974A (zh) * 2018-12-28 2020-07-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有机金属化合物和包括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11747991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组合物和包括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7974A (zh) * 2018-12-28 2020-07-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有机金属化合物和包括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11747991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组合物和包括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82258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용 화합물 및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
WO2013174075A1 (zh) 一类含空穴传输功能基团的铱配合物及其电致发光器件
JP5591464B2 (ja) 新規な赤色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ト化合物及びこれを使用する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トデバイス
CN109593097B (zh) 一种磷光主体化合物及其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0330481B (zh) 一种红色磷光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13004340B (zh) 金属配合物,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包含该金属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14075252A (zh) 铱金属化合物、发光材料、发光层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2592341B (zh) 一种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及应用其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R20220115778A (ko) 유기 전계발광재료 및 그 소자
KR20150042388A (ko) 유기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CN107056807B (zh) 一种以均苯为核心的化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Xu et al. Synthesis, photophysical and electro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a novel bright light-emitting Eu3+ complex based on a fluorene-containing bidentate aryl phosphine oxide
CN111205289A (zh) 一种磷光材料、其制备方法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1039991A (zh) 一种有机磷光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包含其的电致发光器件
CN111471072A (zh) 一种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603696B (zh) 一种蓝光荧光掺杂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4957342A (zh) 一种金属配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消费型产品
CN114163480A (zh) 一种寿命长效率高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CN113620999A (zh) 一种含有杂环配体的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CN112079833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661752B (zh) 菲并咪唑稠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2062765B (zh) 一种有机光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39324B (zh) 一种有机金属铱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69269B (zh) 一种铱金属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R20220143594A (ko) 다환 리간드를 갖는 발광재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