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4336A - 工作油控制阀和阀正时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工作油控制阀和阀正时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4336A
CN113614336A CN202080023496.8A CN202080023496A CN113614336A CN 113614336 A CN113614336 A CN 113614336A CN 202080023496 A CN202080023496 A CN 202080023496A CN 113614336 A CN113614336 A CN 1136143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hydraulic oil
axial direction
control valv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34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14336B (zh
Inventor
川村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614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4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14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43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22Chain dri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4Valve drive by means of cams, camshafts, cam discs, eccentrics or the like
    • F01L1/047Camshafts
    • F01L1/053Camshafts overhead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6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7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 F16K11/071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with fluid passages through the valve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 F16K27/041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cylindrical slide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 F16K31/061Sliding valves
    • F16K31/0613Sliding valve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01L2001/34423Details relating to the hydraulic feeding circuit
    • F01L2001/34426Oil control valves
    • F01L2001/3443Solenoid driven oil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01L2001/34423Details relating to the hydraulic feeding circuit
    • F01L2001/34436Features or method for avoiding malfunction due to foreign matters in oil
    • F01L2001/3444Oil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01L2001/344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hydraulic means for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 F01L2001/34453Locking means between driving and driven members
    • F01L2001/34456Locking in only one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01L2001/344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hydraulic means for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 F01L2001/34479Sealing of phaser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301/00Using particular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被配置于阀正时调整装置(100)的旋转轴(AX)的工作油控制阀(10、10a~10e)具备套筒(20)、在套筒的径向的内侧沿轴向(AD)滑动的阀芯(50)以及捕捉包含在工作油中的异物的过滤器构件(200、200d、200e),套筒具有内套筒(40)以及形成有沿着轴向的轴孔(34、34b)的外套筒(30、30a~30c),轴孔与内套筒之间的径向的空间作为工作油供给油路(25)发挥功能,过滤器构件在空间中被配置于从径向观察时与被配置于内套筒的内部的内部构件(50、60、91)中的至少一个重叠的位置。

Description

工作油控制阀和阀正时调整装置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9年3月25日申请的日本申请号2019-055904号,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阀正时调整装置的工作油控制阀。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已知一种能够调整内燃机的进气阀、排气阀的阀正时的油压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在油压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中,有时通过设置于叶片转子(vane rotor)的中央部的工作油控制阀来实现向在外壳内由叶片转子划分形成的各油压室供给工作油以及从各油压室排出工作油。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的工作油控制阀:具有由外套筒和内套筒构成的双重构造的筒状的套筒(sleeve),外套筒被紧固于凸轮轴的端部,通过使阀芯(spool)在内套筒的内侧滑动来切换油路。在所述工作油控制阀中,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的径向的空间作为工作油供给油路发挥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1355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工作油控制阀中,用于捕捉包含在工作油中的异物的过滤器构件被配置于内套筒的凸轮轴侧的端部。因此,内套筒的沿着轴向的尺寸有可能为了配置过滤器构件而大型化。由于所述大型化,有可能导致外套筒的沿着轴向的尺寸的大型化等、工作油控制阀的设计的自由度下降。因此,期望一种能够抑制内套筒的沿着轴向的尺寸大型化的技术。
本公开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提供工作油控制阀。该工作油控制阀在被固定于驱动轴和从所述驱动轴被传递动力而对阀进行开闭驱动的从动轴中的一方的轴的端部、且调整所述阀的阀正时的阀正时调整装置中,被配置于所述阀正时调整装置的旋转轴来使用,对从工作油供给源供给的工作油的流动进行控制,具备:筒状的套筒;阀芯,通过与自身的一端抵接地配置的致动器被驱动,在所述套筒的径向的内侧沿轴向滑动;过滤器构件,捕捉包含在所述工作油中的异物,所述套筒具有:内套筒,被配置于所述阀芯的所述径向的外侧;以及外套筒,形成有沿着所述轴向的轴孔,在所述轴孔中插入有所述内套筒,被施加所述轴向的轴力而能够被固定于所述一方的轴的端部,所述轴孔与所述内套筒之间的所述径向的空间作为在所述外套筒被固定于所述一方的轴的端部的状态下与所述工作油供给源连通的工作油供给油路发挥功能,所述过滤器构件在所述空间中被配置于从所述径向观察时与被配置于所述内套筒的内部的内部构件中的至少一个重叠的位置。
根据该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作为工作油供给油路发挥功能的轴孔与内套筒之间的径向的空间中,过滤器构件被配置于从径向观察时与被配置于内套筒的内部的内部构件中的至少一个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内套筒的沿着轴向的尺寸由于配置过滤器构件而大型化。
本公开还能够以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能够以工作油控制阀的制造方法、具备工作油控制阀的阀正时调整装置、所述阀正时调整装置的制造方法等方式实现。
附图说明
关于本公开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优点通过参照附图并下述的详细的记述变得更明确。该图中,
图1是表示具备工作油控制阀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沿着图1的II-II线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工作油控制阀的详细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将工作油控制阀的详细结构分解来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过滤器构件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过滤器构件的详细结构的截面立体图,
图7是将图3的区域VII放大表示的放大截面图,
图8是表示阀芯抵接于止挡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阀芯位于滑动范围的大致中央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详细结构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详细结构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详细结构的截面图,
图13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过滤器构件的截面图,
图14是说明第六实施方式中的过滤器构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A-1.装置结构:
图1所示的阀正时调整装置100在未图示的车辆所具备的内燃机300中调整通过从曲轴310被传递动力的凸轮轴320被开闭驱动的阀的阀正时。阀正时调整装置100被设置于从曲轴310到凸轮轴320的动力传递路径。更具体地说,阀正时调整装置100在沿着凸轮轴320的旋转轴AX的方向(以下还称为“轴向AD”)上被固定配置于凸轮轴320的端部321。阀正时调整装置100的旋转轴AX与凸轮轴320的旋转轴AX一致。本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100调整作为阀的进气阀330和排气阀340中的进气阀330的阀正时。
在凸轮轴320的端部321形成有轴孔部322和供给孔部326。轴孔部322沿轴向AD形成。在轴孔部322的内周面形成有用于固定后述的工作油控制阀10的轴固定部323。在轴固定部323形成有阴螺纹部324。阴螺纹部324与形成于工作油控制阀10的阀固定部32的阳螺纹部33进行螺纹接合。供给孔部326沿径向形成,使凸轮轴320的外周面与供给孔328连通。对于供给孔部326,从工作油供给源350供给工作油。工作油供给源350具有油泵351和油盘(oil pan)352。油泵351汲取被贮存在油盘352中的工作油。
如图1和图2所示,阀正时调整装置100具备外壳120、叶片转子130以及工作油控制阀10。在图2中,省略了工作油控制阀10的图示。
如图1所示,外壳120具有链轮(sprocket)121和壳体122。链轮121被嵌合于凸轮轴320的端部32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链轮121中,在与后述的锁定销150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嵌入凹部128。在链轮121上,与曲轴310的链轮311一起挂设有环状的正时链360。链轮121通过多个螺栓129来与壳体122被固定。因此,外壳120与曲轴310连动地旋转。壳体122具有有底筒状的外观形状,开口端被链轮121堵塞。如图2所示,壳体122具有朝向径向内侧在周向上相互排列形成的多个间壁部123。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各间壁部123间分别作为油压室140发挥功能。如图1所示,在壳体122的底部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部124。
叶片转子130被收容在外壳120的内部,根据从后述的工作油控制阀10供给的工作油的油压,相对于外壳120向延迟角方向或提前角方向进行相对旋转。因此,叶片转子130作为将从动轴的相对于驱动轴的相位进行变更的相位变更部发挥功能。叶片转子130具有多个叶片131和轮毂135。
如图2所示,多个叶片131分别从位于叶片转子130的中央部的轮毂135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在周向上相互排列形成。各叶片131分别被收容在各油压室140,将各油压室140在周向上划分为延迟角室141和提前角室142。延迟角室141相对于叶片131位于周向的一方。提前角室142相对于叶片131位于周向的另一方。在多个叶片131中的一个叶片131中沿轴向形成有收容孔部132。收容孔部132经由形成于叶片131的延迟角室侧销控制油路133来与延迟角室141连通,经由提前角室侧销控制油路134来与提前角室142连通。在收容孔部132中配置有能够在轴向AD上往复运动的锁定销150。锁定销150限制叶片转子130相对于外壳120的相对旋转,抑制在油压不充分的状态下外壳120与叶片转子130在周向上碰撞。锁定销150通过弹簧151在轴向AD上向形成于链轮121的嵌入凹部128侧被施力。
轮毂135具有筒状的外观形状,被固定于凸轮轴320的端部321。因而,形成有轮毂135的叶片转子130被固定于凸轮轴320的端部321,与凸轮轴320一体地旋转。在轮毂135的中央部形成有沿轴向AD贯通的贯通孔136。在贯通孔136中配置工作油控制阀10。在轮毂135中,多个延迟角油路137和多个提前角油路138形成为沿径向贯通。各延迟角油路137和各提前角油路138在轴向AD上相互排列形成。各延迟角油路137使后述的工作油控制阀10的延迟角端口27与延迟角室141连通。各提前角油路138使后述的工作油控制阀10的提前角端口28与提前角室142连通。在贯通孔136中,各延迟角油路137与各提前角油路138之间通过后述的工作油控制阀10的外套筒30被密封。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20和叶片转子130由铝合金形成,但是不限于铝合金,也可以由铁、不锈钢等任意的金属材料、树脂材料等形成。
如图1所示,工作油控制阀10被配置于阀正时调整装置100的旋转轴AX来使用,控制从工作油供给源350供给的工作油的流动。工作油控制阀10的动作根据来自控制内燃机300的整体动作的未图示的ECU的指示被控制。工作油控制阀10被在轴向AD上被配置于与凸轮轴320侧相反的一侧的螺线管160驱动。螺线管160具有电磁部162和轴164。螺线管160通过基于上述的ECU的指示的对电磁部162的通电,使轴164在轴向AD上发生位移,由此抵抗弹簧60的施力来将后述的工作油控制阀10的阀芯50向凸轮轴320侧推压。在以后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轴向AD上的与螺线管160侧相反的一侧称为“凸轮轴320侧”。如后述那样,通过推压而阀芯50在轴向AD上滑动,由此能够对连通于延迟角室141的油路和连通于提前角室142的油路进行切换。
如图3和图4所示,工作油控制阀10具备套筒20、阀芯50、弹簧60、固定构件70、单向阀90以及过滤器构件200。此外,在图3中,示出了沿着旋转轴AX的截面。
套筒20具有外套筒30和内套筒40。外套筒30和内套筒40均具有大致筒状的外观形状。套筒20具有内套筒40被插入到形成于外套筒30的轴孔34的概略结构。
外套筒30构成工作油控制阀10的外廓,被配置于内套筒40的径向外侧。外套筒30具有主体部31、阀固定部32、突出部35、扩径部36、移动限制部80以及工具卡合部38。在主体部31和阀固定部32中,形成有沿着轴向AD的轴孔34。轴孔34形成为将外套筒30沿轴向AD贯通。
主体部31具有筒状的外观形状,如图1所示那样被配置于叶片131的贯通孔136。如图4所示,在主体部31形成有多个外延迟角端口21和多个外提前角端口22。多个外延迟角端口21在周向上相互排列形成,分别使主体部31的外周面与轴孔34连通。多个外提前角端口22在轴向AD上分别形成于比外延迟角端口21靠螺线管160侧的位置。多个外提前角端口22在周向上相互排列形成,分别使主体部31的外周面与轴孔34连通。
阀固定部32具有筒状的外观形状,形成为在轴向AD上与主体部31相连。阀固定部32形成为与主体部31大致相同的直径,如图1所示那样被插入到凸轮轴320的轴固定部323。在阀固定部32形成有阳螺纹部33。阳螺纹部33与形成于轴固定部323的阴螺纹部324进行螺纹接合。外套筒30通过阳螺纹部33与阴螺纹部324的紧固而被施加朝向凸轮轴320侧的轴向AD的轴力,从而被固定于凸轮轴320的端部321。通过被施加轴力,能够抑制因通过推压进气阀330所产生的凸轮轴320的偏心力而工作油控制阀10与凸轮轴320的端部321偏离,能够抑制工作油泄漏。
突出部35形成为从主体部31向径向外侧突出。如图1所示,突出部35在与凸轮轴320的端部321之间在轴向AD上夹着叶片转子130。
如图3所示,在主体部31中的螺线管160侧的端部形成有扩径部36。扩径部36形成为与主体部31的其它部分相比内径扩大。在扩径部36中配置后述的内套筒40的凸缘部46。
移动限制部80构成为在外套筒30的内周面由扩径部36形成的径向的高低差。移动限制部80在与固定构件70之间在轴向AD上夹着后述的内套筒40的凸缘部46。由此,移动限制部80限制内套筒40的沿着轴向AD的向远离螺线管160的电磁部162的方向、即向凸轮轴320侧的移动。
工具卡合部38在轴向AD上形成于比突出部35靠螺线管160侧的位置。工具卡合部38构成为能够与未图示的内六角套筒等工具卡合,用于将包括外套筒30的工作油控制阀10紧固固定到凸轮轴320的端部321。
内套筒40具有筒部41、底部42、多个延迟角侧突出壁43、多个提前角侧突出壁44、封闭壁45、凸缘部46、止挡件49以及后述的过滤器固定部242、支承部244及过滤器限位件246。
筒部41具有大致筒状的外观形状,遍及外套筒30的主体部31和阀固定部32地位于外套筒30的径向内侧。如图3和图4所述,在筒部41中分别形成有延迟角侧供给端口SP1、提前角侧供给端口SP2以及再循环端口47。延迟角侧供给端口SP1在轴向AD上形成于比延迟角侧突出壁43靠底部42侧的位置,使筒部41的外周面与内周面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延迟角侧供给端口SP1在周向的半周上排列形成有多个,但是也可以在整周上形成,也可以是单个。提前角侧供给端口SP2在轴向AD上形成于比提前角侧突出壁44靠螺线管160侧的位置,使筒部41的外周面与内周面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前角侧供给端口SP2在周向的半周上排列形成有多个,但是也可以在整周上形成,也可以是单个。延迟角侧供给端口SP1及提前角侧供给端口SP2分别与图1所示的凸轮轴320的轴孔部322连通。如图3和图4所示,再循环端口47在轴向AD上形成于延迟角侧突出壁43与提前角侧突出壁44之间,使筒部41的外周面与内周面连通。再循环端口47分别与延迟角侧供给端口SP1及提前角侧供给端口SP2连通。具体地说,再循环端口47通过作为外套筒30的主体部31的内周面与内套筒40的筒部41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的、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延迟角侧突出壁43间和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提前角侧突出壁44间的空间,来与各供给端口SP1、SP2连通。因此,再循环端口47作为使从延迟角室141和提前角室142排出的工作油返回到供给侧的再循环机构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再循环端口47在周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但是也可以是单个。此外,稍后叙述包括因阀芯50的滑动引起的油路的切换动作在内的阀正时调整装置100的动作。
如图3所示,底部42形成为与筒部41成一体,堵塞筒部41的轴向AD上的与螺线管160侧相反的一侧的内套筒端部248。弹簧60的一端抵接于底部42。
如图4所示,多个延迟角侧突出壁43以从筒部4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的方式在周向上相互排列形成。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延迟角侧突出壁43间与供给孔328连通,流通从图1所示的工作油供给源350供给的工作油。如图3和图4所示,在各延迟角侧突出壁43中分别形成有内延迟角端口23。各内延迟角端口23分别使延迟角侧突出壁43的外周面与内周面连通。如图3所示,各内延迟角端口23分别与形成于外套筒30的各外延迟角端口21连通。内延迟角端口23的轴线相对于外延迟角端口21的轴线在轴向AD上偏离。
如图4所示,多个提前角侧突出壁44分别在轴向AD上形成于比延迟角侧突出壁43靠螺线管160侧的位置。多个提前角侧突出壁44以从筒部4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在周向上相互排列形成。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提前角侧突出壁44间与供给孔328连通,流通从图1所示的工作油供给源350供给的工作油。如图3和图4所示,在各提前角侧突出壁44中分别形成有内提前角端口24。各内提前角端口24分别使提前角侧突出壁44的外周面与内周面连通。如图3所示,各内提前角端口24分别与形成于外套筒30的各外提前角端口22连通。内提前角端口24的轴线相对于外提前角端口22的轴线在轴向AD上偏离。
封闭壁45在轴向AD上的比提前角侧供给端口SP2靠螺线管160侧的位置形成为遍及筒部41的整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封闭壁45通过将外套筒30的主体部31的内周面与内套筒40的筒部41的外周面进行密封,抑制在后述的工作油供给油路25中流通的工作油向螺线管160侧泄漏。封闭壁45的外径形成为与延迟角侧突出壁43及提前角侧突出壁44的外径大致相同。
凸缘部46在内套筒40的螺线管160侧的端部形成为遍及筒部41的整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凸缘部46被配置于外套筒30的扩径部36。如图4所示,在凸缘部46形成有多个嵌合部48。多个嵌合部48在凸缘部46的外缘部在周向上相互排列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嵌合部48是将凸缘部46的外缘部切成直线状来形成的,但是不限于直线状,也可以形成为曲线状。各嵌合部48分别与后述的固定构件70的各嵌合突起部73嵌合。
图3所示的止挡件49形成于作为内套筒40的轴向AD上的端部的、凸轮轴320侧的端部。止挡件49形成为与筒部41的其它部分相比内径缩小,由此构成为能够供阀芯50的凸轮轴320侧的端部抵接。止挡件49规定阀芯50的向远离螺线管160的电磁部162的方向的滑动界限。
形成于外套筒30的轴孔34与内套筒40之间的径向的空间作为在外套筒30被固定于凸轮轴320的端部321的状态下与工作油供给源350连通的工作油供给油路25发挥功能。工作油供给油路25与图1所示的凸轮轴320的轴孔部322连通,将从工作油供给源350供给的工作油引导到延迟角侧供给端口SP1和提前角侧供给端口SP2。在工作油供给油路25中配置有过滤器构件200。稍后叙述与过滤器构件200的配置有关的说明。如图3所示,外延迟角端口21和内延迟角端口23构成延迟角端口27,经由图2所示的延迟角油路137来与延迟角室141连通。如图3所示,外提前角端口22和内提前角端口24构成提前角端口28,经由图2所示的提前角油路138来与提前角室142连通。
如图3所示,外套筒30和内套筒40在轴向AD上的至少一部分被密封以抑制工作油的泄漏。更具体地说,通过延迟角侧突出壁43,延迟角侧供给端口SP1及再循环端口47与延迟角端口27之间被密封,通过提前角侧突出壁44,提前角侧供给端口SP2及再循环端口47与提前角端口28之间被密封。另外,通过封闭壁45,工作油供给油路25和工作油控制阀10的外部被密封。即,在轴向AD上从延迟角侧突出壁43到封闭壁45的范围被设定为密封范围S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套筒30的主体部31的内径构成为在密封范围SA内大致固定。
阀芯50被配置于内套筒40的径向内侧。阀芯50通过被配置成与自身的一端抵接的螺线管160被驱动,在轴向AD上滑动。阀芯50具有阀芯筒部51、阀芯底部52以及弹簧承受部56。另外,在阀芯50中形成有沿着轴向AD的轴孔。所述轴孔构成后述的排油油路53的一部分。另外,在阀芯50中形成有分别与所述轴孔连通的排油流入部54和排油流出部55。
阀芯筒部51具有大致筒状的外观形状。在阀芯筒部51的外周面,延迟角侧密封部57、提前角侧密封部58以及卡定部59在轴向AD上从凸轮轴320侧起按该顺序排列,分别朝向径向外侧突出且遍及整周地形成。延迟角侧密封部57在如图3所示那样阀芯50最靠近螺线管160的电磁部162的状态下,切断再循环端口47与延迟角端口27的连通,在如图8所示那样阀芯50最远离电磁部162的状态下,切断延迟角侧供给端口SP1与延迟角端口27的连通。提前角侧密封部58在如图3所示那样阀芯50最靠近电磁部162的状态下,切断提前角侧供给端口SP2与提前角端口28的连通,在如图8所示那样阀芯50最远离电磁部162的状态下,切断再循环端口47与提前角端口28的连通。“切断连通”相当于密封。在要求所述密封性的部分,内套筒40与阀芯50之间的径向上的间隙最小。如图3所示,卡定部59通过与固定构件70抵接来规定阀芯50的向靠近螺线管160的电磁部162的方向的滑动界限。
阀芯底部52形成为与阀芯筒部51成一体,堵塞阀芯筒部51的螺线管160侧的端部。阀芯底部52构成为在轴向AD上能够比套筒20更向螺线管160侧突出。阀芯底部52作为阀芯50的基端部发挥功能。
由阀芯筒部51、阀芯底部52、内套筒40的筒部41以及底部42包围的空间作为排油油路53发挥功能。因此,阀芯50的内部作为排油油路53的至少一部分发挥功能。在排油油路53中流通从延迟角室141和提前角室142排出的工作油。
排油流入部54形成于阀芯筒部51中的在轴向AD上的延迟角侧密封部57与提前角侧密封部58之间。排油流入部54使阀芯筒部51的外周面与内周面连通。排油流入部54将从延迟角室141和提前角室142排出的工作油引导到排油油路53。另外,排油流入部54经由再循环端口47来与各供给端口SP1、SP2连通。
排油流出部55在作为阀芯50的一端的阀芯底部52形成为向径向外侧开口。排油流出部55将排油油路53的工作油排出到工作油控制阀10的外部。如图1所示,从排油流出部55排出的工作油被回收到油盘352。
如图3所示,弹簧承受部56在阀芯筒部51的凸轮轴320侧的端部形成为与阀芯筒部51的其它部分相比内径扩大。弹簧60的另一端抵接于弹簧承受部56。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套筒30和阀芯50分别由铁形成,内套筒40由铝形成。此外,不限于这些材料,也可以分别由任意的金属材料、树脂材料等形成。
弹簧60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被配置成自身的端部分别抵接于内套筒40的底部42和阀芯50的弹簧承受部56。弹簧60沿着轴向AD对阀芯50向螺线管160侧施力。
固定构件70被固定于外套筒30的螺线管160侧的端部。如图4所示,固定构件70具有平板部71和多个嵌合突起部73。
平板部71形成为沿着径向的平板状。不限于径向,平板部71也可以沿着与轴向AD交叉的方向形成。在平板部71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开口72。如图3所示,在开口72中插入作为阀芯50的一端的阀芯底部52。
如图4所示,多个嵌合突起部73从平板部71朝向轴向AD突起,在周向上相互排列形成。不限于轴向AD,嵌合突起部73也可以形成为向与径向交叉的任意的方向突出。各嵌合突起部73分别与内套筒40的各嵌合部48嵌合。
如图3所示,在阀芯50被插入到内套筒40的内部而以嵌合突起部73与嵌合部48嵌合的方式被组装之后,固定构件70被铆接固定于外套筒30。固定构件70的螺线管160侧的端面的外缘部作为被铆接固定于外套筒30的被铆接部发挥功能。
在嵌合突起部73与嵌合部48嵌合的状态下固定构件70被固定于外套筒30,由此限制内套筒40相对于外套筒30在周向上旋转。另外,通过固定构件70被固定于外套筒30,分别限制内套筒40和阀芯50从外套筒30在轴向AD上向螺线管160侧脱落。
单向阀90抑制工作油的逆流。单向阀90构成为包括2个供给单向阀91和再循环单向阀92。如图4所示,各供给单向阀91和再循环单向阀92是分别将带状的薄板卷成环状来形成的,由此在径向上发生弹性变形。如图3所示,各供给单向阀91在与延迟角侧供给端口SP1及提前角侧供给端口SP2对应的位置处被配置成分别与筒部41的内周面抵接。各供给单向阀91从径向外侧受到工作油的压力,由此带状的薄板的重叠部分变大,在径向上缩小。再循环单向阀92在与再循环端口47对应的位置处被配置成与筒部41的外周面抵接。再循环单向阀92从径向内侧受到工作油的压力,由此带状的薄板的重叠部分变小,在径向上扩大。
过滤器构件200被配置于工作油供给油路25,捕捉包含在从工作油供给源350供给的工作油中的异物。过滤器构件200由金属形成,如图5所示,具有环状的外观形状。另外,如图6和图7所示,过滤器构件200在沿着径向的截面中具有大致日语コ字状的截面视图形状。过滤器构件200具有固定部210、外缘部220以及捕捉部230。
如图5至图7所示,固定部210构成过滤器构件200的内周面,沿着轴向AD形成。固定部210如后述那样被固定于内套筒40。外缘部220构成过滤器构件200的外周面,沿着轴向AD形成。外缘部220与外套筒30相向,未被固定于外套筒30。外缘部220具有过滤器端部222。过滤器端部222位于外缘部220中的在轴向AD上最靠与螺线管160侧相反的一侧、即最靠凸轮轴320侧的位置。捕捉部230与固定部210及外缘部220分别相连,沿着径向形成。捕捉部230在轴向AD上形成于比过滤器端部222靠螺线管160侧的位置。在捕捉部230中形成有多个小的贯通孔,构成为能够捕捉包含在工作油中的异物。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贯通孔是通过蚀刻来形成的,但是也可以通过冲压等任意的方法来形成。
如图3所示,过滤器构件200在工作油供给油路25中被配置于从径向观察时与被配置于内套筒40的内部的作为内部构件的阀芯50及弹簧60重叠的位置。关于过滤器构件200的配置,以下参照图7来详细地说明。
在内套筒40的筒部41的外周面,过滤器固定部242、支承部244以及过滤器限位件246遍及整周地形成。过滤器固定部242的外径形成为与过滤器构件200的固定部210的内径大致相同。由此,过滤器固定部242与固定部210被压入固定。此外,也可以代替压入固定而使用粘接剂等来进行固定。支承部244形成于比过滤器固定部242在轴向AD上靠螺线管160侧的位置。支承部244的外径形成为大于过滤器固定部242的外径。由此,支承部244将过滤器构件200进行支承。将过滤器构件200中的与支承部244接触来被支承部244支承的部分还称为被支承部232。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支承部232位于捕捉部230。过滤器限位件246形成于比过滤器固定部242在轴向AD上靠凸轮轴320侧的位置。过滤器限位件246的外径形成为略微大于过滤器固定部242的外径。通过支承部244和过滤器限位件246,过滤器构件200的轴向AD的位置被确定。
如图3所示,作为工作油供给油路25发挥功能的空间在配置过滤器构件200的部分遍及整周地形成。环状的过滤器构件200从内套筒端部248侧被插入到所述空间而被组装。因此,内套筒端部248的外径形成为小于过滤器构件200的固定部210的内径。
如图7所示,在外套筒30与外缘部220之间形成有径向上的间隙CL。间隙CL形成为小于包含在工作油中的应该捕捉的异物的大小。换言之,间隙CL的大小被设定为小于作为过滤器构件200的网眼尺寸(孔径)的形成于捕捉部230的多个小的贯通孔的大小。另外,沿着轴向AD的截面中的从过滤器端部222到被支承部232的直线尺寸L1形成为大于外套筒30与支承部244之间的径向上的尺寸L2。
工作油供给油路25中的工作油如在图7中用空心箭头表示的那样沿着轴向AD从曲轴310侧向螺线管160侧流动。过滤器构件200有时由于被供给的工作油的压力而变形。更具体地说,有时外缘部220侧以支承部244为支点向被供给的工作油的下游侧、即轴向AD上的螺线管160侧变形。然而,由于从过滤器端部222到被支承部232的直线尺寸L1形成为大于外套筒30与支承部244之间的径向上的尺寸L2,因此在过滤器构件200的外缘部220侧向被供给的工作油的下游侧变形的情况下,过滤器端部222与轴孔34碰撞。因此,能够抑制外套筒30的轴孔34与外缘部220之间的径向上的间隙CL扩大,能够抑制异物通过所述间隙CL。因而,能够抑制过滤器构件200的性能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中,曲轴310相当于本公开中的驱动轴的下位概念,凸轮轴320相当于本公开中的从动轴的下位概念,进气阀330相当于本公开中的阀的下位概念。另外,螺线管160相当于本公开中的致动器的下位概念。另外,阀芯50和弹簧60分别相当于本公开中的被配置于内套筒的内部的内部构件的下位概念,内套筒40相当于本公开中的第一套筒的下位概念,外套筒30相当于本公开中的第二套筒的下位概念。
A-2.阀正时调整装置的动作:
如图1所示,从工作油供给源350被供给到供给孔部326的工作油经过轴孔部322而向工作油供给油路25流通。在如图3所示的状态那样未对螺线管160进行通电而阀芯50最靠近螺线管160的电磁部162的状态下,延迟角端口27与延迟角侧供给端口SP1连通。由此,工作油供给油路25的工作油被供给到延迟角室141,叶片转子130相对于外壳120向延迟角方向进行相对旋转,凸轮轴320的相对于曲轴310的相对旋转相位向延迟角侧变化。另外,在该状态下,提前角端口28不与提前角侧供给端口SP2连通,而与再循环端口47连通。由此,从提前角室142被排出的工作油经由再循环端口47返回到延迟角侧供给端口SP1而再循环。另外,从提前角室142被排出的工作油的一部分经由排油流入部54流入排油油路53,经过排油流出部55而返回到油盘352。
在如图8所示那样对螺线管160进行通电而阀芯50最远离螺线管160的电磁部162的状态、即阀芯50与止挡件49抵接的状态下,提前角端口28与提前角侧供给端口SP2连通。由此,工作油供给油路25的工作油被供给到提前角室142,叶片转子130相对于外壳120向提前角方向进行相对旋转,凸轮轴320的相对于曲轴310的相对旋转相位向提前角侧变化。另外,在该状态下,延迟角端口27不与延迟角侧供给端口SP1连通,而与再循环端口47连通。由此,从延迟角室141被排出的工作油经由再循环端口47返回到提前角侧供给端口SP2而再循环。另外,从延迟角室141被排出的工作油的一部分经由排油流入部54流入排油油路53,经过排油流出部55而返回到油盘352。
另外,在如图9所示那样对螺线管160进行通电而阀芯50位于滑动范围的大致中央的状态下,延迟角端口27与延迟角侧供给端口SP1连通,提前角端口28与提前角侧供给端口SP2连通。由此,工作油供给油路25的工作油被供给到延迟角室141和提前角室142这两方,叶片转子130相对于外壳120的相对旋转得以抑制,凸轮轴320的相对于曲轴310的相对旋转相位得以保持。
这样,阀芯50通过对螺线管160的通电而在轴向AD上滑动。阀芯50的滑动范围520被设定为从阀芯50抵接于固定构件70的位置到抵接于止挡件49的位置为止的范围。
被供给到延迟角室141或提前角室142的工作油经由延迟角室侧销控制油路133或提前角室侧销控制油路134流入收容孔部132。因此,延迟角室141或提前角室142被施加充分的油压,如果由于流入收容孔部132的工作油而锁定销150抵抗弹簧151的施力而从嵌入凹部128脱落,则成为叶片转子130相对于外壳120的相对旋转被容许的状态。
阀正时调整装置100在凸轮轴320的相对旋转相位相对于目标值靠提前角侧的情况下,将对螺线管160的通电量设为比较小,由此使叶片转子130相对于外壳120向延迟角方向进行相对旋转。由此,凸轮轴320的相对于曲轴310的相对旋转相位向延迟角侧变化,阀正时延迟。另外,阀正时调整装置100在凸轮轴320的相对旋转相位相对于目标值靠延迟角侧的情况下,将对螺线管160的通电量设为比较大,由此使叶片转子130相对于外壳120向提前角方向进行相对旋转。由此,凸轮轴320的相对于曲轴310的相对旋转相位向提前角侧变化,阀正时提前。另外,阀正时调整装置100在凸轮轴320的相对旋转相位与目标值一致的情况下,将对螺线管160的通电量设为中等程度,由此抑制叶片转子130相对于外壳120的相对旋转。由此,凸轮轴320的相对于曲轴310的相对旋转相位得以保持,阀正时得以保持。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100所具备的工作油控制阀10,过滤器构件200在工作油供给油路25中被配置于从径向观察时与被配置于内套筒40的内部的作为内部构件的阀芯50及弹簧60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内套筒40的沿着轴向AD的尺寸由于配置过滤器构件200而大型化。
另外,能够抑制内套筒40的沿着轴向AD的尺寸的大型化,因此能够抑制外套筒30的沿着轴向AD的尺寸的大型化,能够抑制外套筒30中的凸轮轴320侧、即阀固定部32侧的结构的设计的自由度下降。因此,能够不对其它部件产生影响而变更外套筒30的长度、阀固定部32侧的形状等。另外,在将外套筒30的在轴向AD上比过滤器构件200的搭载位置靠凸轮轴320侧的结构变更来进行设计的情况下,不需要变更过滤器构件200的搭载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工作油控制阀10的制造成本增大。
另外,作为工作油供给油路25发挥功能的空间在配置过滤器构件200的部分遍及整周地形成,因此能够配置环状的过滤器构件200。因此,能够抑制过滤器构件200的结构复杂化,能够抑制过滤器构件200的制造所需的成本增大。
另外,内套筒端部248的外径形成为小于过滤器构件200的固定部210的内径,因此能够将过滤器构件200从内套筒端部248侧插入来进行组装。因而,能够抑制为了进行组装而过滤器构件200、内套筒40的结构复杂化,能够简化组装工序,能够抑制过滤器构件200、内套筒40的制造所需的成本增大。
另外,过滤器构件200的固定部210被固定于内套筒40的过滤器固定部242,过滤器构件200的外缘部220未被固定于外套筒30的轴孔34。因此,能够在外套筒30与外缘部220之间形成径向上的间隙CL,能够通过所述间隙CL来吸收外套筒30与内套筒40的轴偏离。因而,能够缓和过滤器构件200的尺寸精度,能够抑制过滤器构件200的制造所需的成本增大。另外,间隙CL的大小被设定为小于形成于过滤器构件200的捕捉部230的多个小的贯通孔的大小,因此能够抑制过滤器构件200的异物捕捉性能下降。
另外,在内套筒40的外周面形成有支承部244而过滤器构件200被固定于内套筒40。因此,与在外套筒30的内周面形成有支承部而过滤器构件200被固定于外套筒30的内周面的结构相比,能够容易地在内套筒40的外周面加工形成支承部244。另外,内套筒40与过滤器构件200被压入固定,因此与使用粘接构件等进行固定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组装工序的复杂化。
另外,从过滤器端部222到被支承部232的直线尺寸L1形成为大于外套筒30与支承部244之间的径向上的尺寸L2,因此在过滤器构件200由于工作油的油压而变形的情况下,过滤器端部222与轴孔34碰撞。因此,能够抑制外套筒30的轴孔34与外缘部220之间的径向上的间隙CL扩大,能够抑制异物通过所述间隙CL。因而,能够抑制过滤器构件200的性能下降。
另外,具有由外套筒30和内套筒40构成的双重构造的套筒20,因此能够通过外套筒30与内套筒40之间的径向的空间容易地实现工作油供给油路25。因此,能够抑制为了供给工作油而对阀芯50施加油压,能够抑制阀芯50的滑动性的恶化。另外,能够容易地在内套筒40形成各端口SP1、SP2、23、24、47、用于使延迟角侧供给端口SP1与提前角侧供给端口SP2连通的构造等复杂的结构。因此,能够提高套筒20的加工性,能够抑制套筒20的制造工序复杂化。另外,由于能够提高所述加工性,因此能够提高各端口SP1、SP2、27、28、47等的设计的自由度,能够提高工作油控制阀10和阀正时调整装置100的搭载性。
B.第二实施方式:
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a具备外套筒30a以代替外套筒30,在这一点上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其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它们的详细的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a所具备的外套筒30a中,在轴向AD上比配置过滤器构件200的位置靠凸轮轴320侧的位置形成有多个供给孔328。多个供给孔328在周向上相互排列形成,分别使主体部31的外周面与轴孔34连通。对于各供给孔328,从图1所示的工作油供给源350供给工作油。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a,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同样的效果。
C.第三实施方式:
图11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b具备外套筒30b以代替外套筒30,在这一点上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其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它们的详细的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b所具备的外套筒30b具有阀固定部32b以代替阀固定部32,具有在轴向AD上与主体部31与阀固定部32b之间相连的缩径部327。
阀固定部32b形成为沿着轴向AD的尺寸大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阀固定部32。阀固定部32b形成为外径小于主体部31。在阀固定部32b中形成有供给孔328b。供给孔328b使阀固定部32b的外周面与轴孔34b连通。对于供给孔328b,从图1所示的工作油供给源350供给工作油。缩径部327形成为内径小于主体部31。更具体地说,缩径部327形成为从螺线管160侧去向凸轮轴320侧而内径逐渐缩小。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b,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同样的效果。
D.第四实施方式:
图12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c具备外套筒30c以代替外套筒30,在这一点上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其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它们的详细的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c所具备的外套筒30c形成为沿着轴向AD的尺寸小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套筒30。因此,内套筒端部248在轴向AD上比外套筒30c更向凸轮轴320侧突出。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c,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同样的效果。除此以外,内套筒端部248在轴向AD上比外套筒30c更向凸轮轴320侧突出,因此能够抑制外套筒30的沿着轴向AD的尺寸的大型化。因而,能够抑制形成于凸轮轴320的端部321的轴孔部322、即在内周面形成有用于固定工作油控制阀10的轴固定部323的轴孔部322的沿着轴向AD的尺寸大型化。因此,能够抑制凸轮轴320的长度的大型化,能够抑制包括螺线管160和凸轮轴320的内燃机300的轴向AD上的尺寸大型化。另外,能够抑制外套筒30的沿着轴向AD的尺寸的大型化,因此能够提高工作油控制阀10和阀正时调整装置100的搭载性。
E.第五实施方式:
图13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d具备过滤器构件200d以代替过滤器构件200,在这一点上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其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它们的详细的说明。此外,图13示出了与图7同样的区域的沿着径向的截面。
第五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d所具备的过滤器构件200d具有环状的外观形状,在沿着径向的截面中具有大致V字状的截面视图形状。过滤器构件200d具有固定部210和捕捉部230d。捕捉部230d与固定部210相连,沿着与轴向AD交叉的方向形成。捕捉部230d随着去向径向内侧而在轴向AD上越靠螺线管160侧。捕捉部230d具有过滤器端部222d。过滤器端部222d构成捕捉部230d的外缘部,位于捕捉部230d中的在轴向AD上最靠与螺线管160侧相反的一侧、即最靠凸轮轴320侧的位置。过滤器端部222d与外套筒30相向。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d,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同样的效果。除此以外,过滤器构件200d在沿着径向的截面中具有大致V字状的截面视图形状,因此能够增大捕捉部230d的面积。因此,能够抑制在工作油供给油路25中流通并通过捕捉部230d的工作油的压损。
F.第六实施方式:
图14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e具备过滤器构件200e以代替过滤器构件200,在这一点上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其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它们的详细的说明。此外,图14示出了与图7同样的区域的沿着径向的截面。
第六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e所具备的过滤器构件200e具有环状的外观形状,在沿着径向的截面中具有大致I字状的截面视图形状。过滤器构件200e具有固定部210、外缘部220e以及捕捉部230e。外缘部220e形成为沿着轴向AD的尺寸大于固定部210。捕捉部230e与轴向AD上的固定部210的大致中央部及外缘部220e的大致中央部分别相连,沿着径向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244e的外径形成为稍微小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部244的外径。另外,过滤器构件200e的被支承部232e位于固定部210的轴向AD上的螺线管160侧的端部。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e,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0同样的效果。
G.其它实施方式: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过滤器构件200、200d、200e在工作油供给油路25中被配置于从径向观察时与阀芯50及弹簧60重叠的位置,但是也可以被配置于从径向观察时仅与阀芯50重叠的位置,还可以被配置于仅与弹簧60重叠的位置。另外,例如也可以被配置于从径向观察时与被配置于内套筒40的内部的供给单向阀91重叠的位置。即,一般来说,过滤器构件200、200d、200e也可以在外套筒30、30a~30c的轴孔34、34b与内套筒40之间的径向的空间中被配置于从径向观察时与被配置于内套筒40的内部的内部构件中的至少一个重叠的位置。通过所述结构,也起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2)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过滤器构件200、200d、200e的结构始终是一例,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根据工作油供给油路25的形状,设为代替环状而具有C字状等外观形状的方式。在所述方式中,外套筒30、30a~30c的轴孔34、34b与内套筒40之间的径向的空间既可以遍及整周地形成,也可以是周向的一部分被堵塞。另外,例如也可以设为形成为半环状的2个过滤器构件被组装到内套筒40的外周面之后相互连接的方式。在所述方式中,内套筒端部248的外径也可以形成为大于过滤器构件200、200d、200e的内径。另外,例如,不限于金属材料,也可以由树脂材料等任意的材料形成,也可以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的方式。根据所述方式,即使在过滤器构件200、200d、200e被固定于内套筒40的外周面和外套筒30、30a~30c的外周面这两方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内套筒40与外套筒30、30a~30c的轴偏离。另外,例如也可以省略固定部210。通过这样的结构,也起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过滤器构件200、200d、200e被固定于内套筒40的外周面,但是也可以设为除了被固定于内套筒40以外、还被固定于外套筒30、30a~30c的内周面的方式,或者被固定于外套筒30、30a~30c的内周面以代替被固定于内套筒40的方式。在所述方式中,外缘部220、220e作为被固定于作为第一套筒的外套筒30、30a~30c的过滤器固定部的固定部发挥功能。另外,也可以省略外套筒30、30a~30c与外缘部220、220e之间的径向上的间隙CL,还可以在作为第二套筒的内套筒40与固定部210之间形成径向上的间隙。通过这样的结构,也起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从过滤器端部222到被支承部232、232e的直线尺寸L1形成为大于外套筒30、30a~30c与支承部244、244e之间的径向上的尺寸L2,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尺寸L2以下。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过滤器构件200、200d、200e被固定的内套筒40中形成有支承部244、244e和止挡件限位件246,但是也可以省略支承部244、244e和止挡件限位件246中的至少一方。通过这样的结构,也起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5)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工作油控制阀10、10a~10e的结构始终是一例,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省略利用再循环端口47的再循环机构。另外,例如,不限于阳螺纹部33与阴螺纹部324的紧固,也可以通过焊接等任意的固定方法被固定于凸轮轴320的端部321。另外,不限于螺线管160,也可以利用电动马达、气缸等任意的致动器进行驱动。通过这样的结构,也起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阀正时调整装置100调整由凸轮轴320进行开闭驱动的进气阀330的阀正时,但是也可以调整排气阀340的阀正时。另外,也可以被固定于从作为驱动轴的曲轴310经由中间的轴被传递动力的作为从动轴的凸轮轴320的端部321来使用,还可以被固定于双重构造的凸轮轴所具备的驱动轴和从动轴中的一方的端部来使用。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对于与在发明内容的栏中记载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能够适当进行调换、组合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达到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另外,如果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未被作为必要技术特征进行说明,则能够适当删除。

Claims (7)

1.一种工作油控制阀(10、10a~10e),在被固定于驱动轴(310)和从所述驱动轴被传递动力而对阀(330)进行开闭驱动的从动轴(320)中的一方的轴的端部(321)、且调整所述阀的阀正时的阀正时调整装置(100)中,被配置于所述阀正时调整装置的旋转轴(AX)来使用,对从工作油供给源(350)供给的工作油的流动进行控制,所述工作油控制阀的特征在于,具备:
筒状的套筒(20);
阀芯(50),通过与自身的一端抵接地配置的致动器(160)被驱动,在所述套筒的径向的内侧沿轴向(AD)滑动;
过滤器构件(200、200d、200e),捕捉包含在所述工作油中的异物,
所述套筒具有:
内套筒(40),被配置于所述阀芯的所述径向的外侧;以及
外套筒(30、30a~30c),形成有沿着所述轴向的轴孔(34、34b),在所述轴孔中插入有所述内套筒,被施加所述轴向的轴力而能够被固定于所述一方的轴的端部,
所述轴孔与所述内套筒之间的所述径向的空间作为在所述外套筒被固定于所述一方的轴的端部的状态下与所述工作油供给源连通的工作油供给油路(25)发挥功能,
所述过滤器构件在所述空间中被配置于从所述径向观察时与被配置于所述内套筒的内部的内部构件(50、60、91)中的至少一个重叠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构件包括所述阀芯以及对所述阀芯沿着所述轴向朝向所述致动器侧施力的弹簧(6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间在所述轴向的至少一部分遍及整周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构件形成为环状,
作为所述内套筒的所述轴向的端部的、与所述致动器侧相反的一侧的内套筒端部(248)的外径小于所述过滤器构件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构件被固定于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内套筒中的一方的第一套筒(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套筒形成有对所述过滤器构件进行支承的支承部(244、244e),
所述过滤器构件形成为环状,具有:
固定部(210),沿着所述轴向形成,被固定于所述第一套筒;
捕捉部(230、230d、230e),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沿着与所述轴向交叉的方向形成,捕捉所述异物;
过滤器端部(222、222d),与所述外套筒及所述内套筒中的另一方的第二套筒(30、30a~30c)相向,位于在所述轴向上最靠与所述致动器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以及
被支承部(232、232e),被支承于所述支承部,
从所述过滤器端部到所述被支承部为止的沿着所述轴向的截面上的直线尺寸(L1)大于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支承部之间的所述径向上的尺寸(L2)。
7.一种阀正时调整装置,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
CN202080023496.8A 2019-03-25 2020-03-24 工作油控制阀和阀正时调整装置 Active CN1136143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5904 2019-03-25
JP2019055904A JP7115382B2 (ja) 2019-03-25 2019-03-25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PCT/JP2020/012846 WO2020196457A1 (ja) 2019-03-25 2020-03-24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4336A true CN113614336A (zh) 2021-11-05
CN113614336B CN113614336B (zh) 2023-10-03

Family

ID=72609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3496.8A Active CN113614336B (zh) 2019-03-25 2020-03-24 工作油控制阀和阀正时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649740B2 (zh)
JP (1) JP7115382B2 (zh)
CN (1) CN113614336B (zh)
DE (1) DE112020001453T5 (zh)
WO (1) WO20201964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96712B2 (ja) 2019-03-25 2022-12-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7021658B2 (ja) 2019-03-25 2022-02-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7074102B2 (ja) 2019-03-25 2022-05-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7124775B2 (ja) 2019-03-25 2022-08-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2020159196A (ja) 2019-03-25 2020-10-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2929A (zh) * 2001-04-26 2002-12-04 上海减速机械厂 摆线针轮减速机的简支梁结构
DE102006016650A1 (de) * 2006-04-08 2007-10-18 Schaeffler Kg Nockenwellentrieb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CN101079563A (zh) * 2006-05-25 2007-11-2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径向安装在电动机上的电力电容器
JP2014025518A (ja) * 2012-07-26 2014-02-06 Denso Corp 流体制御弁、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システム
JP2014080968A (ja) * 2012-09-28 2014-05-08 Denso Corp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US20150034032A1 (en) * 2013-07-31 2015-02-05 Denso Corporation Valve timing adjusting device
US20150233481A1 (en) * 2014-02-15 2015-08-20 Denso Corporation Spool valve
WO2018135586A1 (ja) * 2017-01-19 2018-07-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82326B2 (ja) * 2010-06-09 2013-04-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流量制御弁
DE102012221720A1 (de) 2012-11-28 2014-06-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Nockenwellenverstelleinrichtung und Zentralventil für eine Nockenwellenverstelleinrichtung
JP6280986B2 (ja) 2014-03-19 2018-02-1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の制御弁、及び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6098580B2 (ja) 2014-07-09 2017-03-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6790925B2 (ja) 2017-03-07 2020-11-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6683142B2 (ja) 2017-01-19 2020-04-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6942582B2 (ja) 2017-09-22 2021-09-29 株式会社東芝 ジオポリマー成型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ジオポリマー成型体製造システム
JP7207062B2 (ja) 2019-03-25 2023-01-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作動油制御弁の製造方法
JP7226001B2 (ja) 2019-03-25 2023-02-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7196712B2 (ja) 2019-03-25 2022-12-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7074102B2 (ja) 2019-03-25 2022-05-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7124775B2 (ja) 2019-03-25 2022-08-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7021658B2 (ja) 2019-03-25 2022-02-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2020159196A (ja) 2019-03-25 2020-10-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2020159203A (ja) 2019-03-25 2020-10-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作動油制御弁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2929A (zh) * 2001-04-26 2002-12-04 上海减速机械厂 摆线针轮减速机的简支梁结构
DE102006016650A1 (de) * 2006-04-08 2007-10-18 Schaeffler Kg Nockenwellentrieb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CN101079563A (zh) * 2006-05-25 2007-11-2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径向安装在电动机上的电力电容器
JP2014025518A (ja) * 2012-07-26 2014-02-06 Denso Corp 流体制御弁、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システム
JP2014080968A (ja) * 2012-09-28 2014-05-08 Denso Corp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US20150034032A1 (en) * 2013-07-31 2015-02-05 Denso Corporation Valve timing adjusting device
US20150233481A1 (en) * 2014-02-15 2015-08-20 Denso Corporation Spool valve
WO2018135586A1 (ja) * 2017-01-19 2018-07-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15382B2 (ja) 2022-08-09
CN113614336B (zh) 2023-10-03
JP2020159197A (ja) 2020-10-01
DE112020001453T5 (de) 2021-12-23
WO2020196457A1 (ja) 2020-10-01
US20220010695A1 (en) 2022-01-13
US11649740B2 (en)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14336B (zh) 工作油控制阀和阀正时调整装置
JP7207062B2 (ja)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作動油制御弁の製造方法
US11852052B2 (en) Hydraulic oil control valve and valve timing adjustment device
CN113631799B (zh) 工作油控制阀和阀正时调整装置
CN113614333B (zh) 工作油控制阀以及阀正时调整装置
JP7226001B2 (ja)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US11585248B2 (en) Hydraulic oil control valve and valve timing adjustment device
CN113614430B (zh) 工作油控制阀和阀正时调整装置
US20220282644A1 (en) Valve timing adjusting device
US11891926B2 (en) Valve timing adjustment device
CN113614337B (zh) 工作油控制阀和阀正时调整装置
CN115151712A (zh) 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