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3799A - 层叠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及层叠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层叠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及层叠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3799A
CN113613799A CN202080022579.5A CN202080022579A CN113613799A CN 113613799 A CN113613799 A CN 113613799A CN 202080022579 A CN202080022579 A CN 202080022579A CN 113613799 A CN113613799 A CN 1136137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adhesive
active energy
energy ray
laminated polar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25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崎达也
井上龙一
铃木秀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613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37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28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transfer from the surfaces of elements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brushes, pads,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 B05C1/04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work of indefinite length
    • B05C1/08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work of indefinite length using a roller or other rotating member which contacts the work along a generating l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06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24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偏振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运送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11)和第二膜(12),在该运送过程中,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涂敷于上述第一膜(11)及第二膜(12)中的至少一者的工序;以及将上述第一膜(11)和第二膜(12)贴合并使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由此制作层叠偏振膜(1)的工序,其中,使用凹部的开口率为7%~55%的凹印版辊(61)涂敷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

Description

层叠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及层叠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粘接剂将包含起偏镜的膜与保护膜等其它膜贴合从而制造层叠偏振膜的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液晶显示装置、偏光太阳镜等的构成材料,使用了包含起偏镜的层叠偏振膜。作为上述层叠偏振膜,使用了例如包含用碘等二色性物质进行了染色的起偏镜和保护该起偏镜的保护膜的层叠膜。
这样的层叠偏振膜例如如专利文献1及2所记载那样,是通过在保护膜上涂敷光固化型粘接剂这样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而形成粘接剂层、并隔着该粘接剂层将保护膜和起偏镜粘接而得到的。
在上述专利文献中,作为上述粘接剂的涂敷方法,利用使用了凹印版辊的凹版涂布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070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0921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已知如果通过凹版涂布法涂敷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而制作层叠偏振膜,则有时会在起偏镜与保护膜的层间产生微细的气泡。对层叠偏振膜要求高光学特性,因此,要求以不产生上述微细的气泡的方式将起偏镜粘接。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通过凹版涂布法涂敷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而制作层叠偏振膜的情况下、能够制造在光学上良好的层叠偏振膜的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法
凹版涂布法是使用在表面形成有无数的凹部(凹穴)的凹印版辊、并将进入至上述凹部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转印于膜的涂敷方法。
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查明,根据该凹部的开口率,会发生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涂敷不均。如此地发生粘接剂的涂敷不均时,会在起偏镜与保护膜的层间产生微细的气泡。另外,通常,对于层叠偏振膜的制造而言,运送起偏镜和保护膜等膜,在该运送过程中,在涂敷粘接剂而将两者贴合这样的制造线上实施。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查明,随着制造时间(制造线的运转时间)的经过,由于凹印版辊的凹部的开口率导致粘接剂的涂敷厚度变化。还查明了由于该涂敷厚度的变化,在制造初始未发生粘接剂的涂敷不均,但随着制造的进行,粘接剂层的厚度变化。
发现在这样地制造层叠偏振膜时,涂布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凹印版辊的凹部的开口率成为气泡的产生、粘接剂层的厚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层叠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包括:运送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和第二膜,并在该运送过程中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涂敷于上述第一膜及第二膜中的至少一者的工序;和将上述第一膜和第二膜贴合并使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从而制作层叠偏振膜的工序,其中,使用凹部的开口率为7%~55%的凹印版辊涂敷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制造方法,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涂敷厚度为0.1μm~5μ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制造方法,在上述涂敷粘接剂的工序中,上述第一膜和第二膜的运送速度为15m/分~40m/分。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制造方法,在上述涂敷粘接剂的工序中,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在25℃下的粘度为10mPa·s~50mPa·s。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制造方法,在上述涂敷粘接剂的工序中,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表面张力为50mN/m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提供一种层叠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本发明的层叠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具有:分别运送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和第二膜的运送装置、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涂敷于上述第一膜及第二膜中的至少一者的凹印版辊、以及使经由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贴合的上述第一膜和第二膜的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的固化装置,其中,在上述凹印版辊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开口率为7%~55%的凹部。
发明的效果
通过像本发明这样使用形成有开口率为7%~55%的凹部的凹印版辊涂敷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能够制造在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与第二膜的层间不易产生微细的气泡、长时间在光学上良好的层叠偏振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层叠偏振膜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层叠偏振膜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层叠偏振膜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层叠偏振膜的剖面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层叠偏振膜的制造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凹印版辊的前视图。
图7的(a)是一个凹部的放大俯视图,(b)是沿(a)的VIIb-VIIb线切断的剖面图。
图8是图6的VIII部的放大图,是表示出形成于凹印版辊的表面的多个凹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9是表示出形成于另一实施方式的凹印版辊的表面的多个凹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出形成于另一实施方式的凹印版辊的表面的多个凹部的放大俯视图。
符号说明
1 层叠偏振膜
11 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
12 第二膜
13 第三膜
4 起偏镜制作区域
5 膜层叠区域
61 凹印版辊
614 凹部
9 层叠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下限值X~上限值Y”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下限值X以上且上限值Y以下。在分别记载有多个上述数值范围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任意的下限值和任意的上限值,设定“任意的下限值~任意的上限值”。
各图是参考性地示出的,需要注意的是,各图中示出的构件等的尺寸、比例尺及形状有时与实际不同。
[层叠偏振膜]
图1~图4示出了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层叠偏振膜1的构成例。
在图1中,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层叠偏振膜1依次层叠有第二膜12、粘接剂层31、第一膜11、粘接剂层32、以及第三膜13。
在图2中,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层叠偏振膜1依次层叠有第二膜12、粘接剂层31、第一膜11、粘接剂层32、第三膜13、粘接剂层33、以及第四膜14。
在图3中,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层叠偏振膜1依次层叠有第一膜11、粘接剂层31、第二膜12、粘接剂层32、以及第三膜13。
在图4中,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层叠偏振膜1依次层叠有第一膜11、粘接剂层31、以及第二膜12。
然而,本发明的层叠偏振膜不限定于图1~图4的构成例,可以适宜变更。
例如,可以在上述各构成例的层叠偏振膜上进一步层叠一层或者多层第五膜等任意的其它膜。
<第一膜>
第一膜是包含起偏镜的膜。
起偏镜是指,具有透过仅在特定的1个方向上振动的光(偏振光)、而阻断在除此以外的方向上振动的光的性质的光学元件。本发明的起偏镜为柔软的膜状。
第一膜只要包含起偏镜即可。
例如,第一膜可以是起偏镜其本身,也可以是将起偏镜与任意的膜层叠并一体化而成的膜。
具体而言,作为第一膜,可列举例如:通过二色性物质进行了染色的亲水性聚合物膜(例如,通过二色性物质进行了染色的聚乙烯醇类膜等)、或者将通过二色性物质进行了染色的亲水性聚合物膜与任意的膜层叠并一体化而成的膜等。通过上述二色性物质进行了染色的亲水性聚合物膜相当于起偏镜。
<第二膜、第三膜、第四膜等>
第二膜、第三膜及第四膜等其它膜(第一膜以外的膜)均为不含起偏镜的膜。
第二膜经由粘接剂层粘接于第一膜的一面(参照图1~图4)。
根据需要,第三膜经由粘接剂层粘接于第一膜的另一面(参照图1及图2)。
根据需要,第四膜等其它膜经由粘接剂层粘接于第三膜等(参照图2)。
作为第二膜、第三膜及第四膜等其它膜,可以使用任意的光学膜。
作为光学膜,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光学膜,可列举例如:保护膜、相位差膜、防眩膜、亮度提高膜、视角提高膜、透明导电膜等。
第二膜、第三膜及第四膜等其它膜可以分别独立地使用选自保护膜、相位差膜、防眩膜、亮度提高膜、视角提高膜、透明导电膜等中的膜。
其中,作为第二膜,优选使用TAC膜等保护膜。在第三膜粘接于第一膜的一面的情况下,优选使用保护膜作为第三膜。
<粘接剂层>
粘接剂层为粘接剂的固化层,其是介于两片膜之间、将该两片膜粘接的层。
第一膜与第二膜的层间的粘接剂层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构成。
除第一膜和第二膜以外的膜的层间的粘接剂层可以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构成,或者可以由除此以外的粘接剂构成。优选在粘接剂层中、至少第一膜与其它膜的层间的粘接剂层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构成,更优选全部粘接剂层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构成。
具体而言,在图1及图2的各层叠偏振膜1的情况下,优选粘接剂层31、32均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构成。在图3及图4的各层叠偏振膜1的情况下,优选粘接剂层31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构成。在图2的层叠偏振膜1的情况下,粘接剂层33可以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构成,或者可以由除此以外的粘接剂构成,但优选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构成。另外,在图3的层叠偏振膜1的情况下,粘接剂层32可以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构成,或者可以由除此以外的粘接剂构成,但优选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构成。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及粘接剂层的详细情况在层叠偏振膜的制造方法]一项中详细叙述。
[层叠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本发明的层叠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具有:分别运送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和第二膜的运送装置、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涂敷于上述第一膜及第二膜中的至少一者的凹印版辊、以及使经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贴合的上述第一膜和第二膜的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的固化装置。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使用形成有多个具有7%~55%的开口率的凹部的凹印版辊。
本发明的层叠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可以是在制造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后、在该第一膜上连续地粘接第二膜的形式,或者也可以是另行准备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在该第一膜上粘接第二膜的形式。前者的形式是在一个制造线上进行从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的制造至粘接第二膜而得到层叠偏振膜为止的一系列工序的形式,后者的形式是在一个制造线上进行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的制造、并在其它制造线上进行在第一膜上粘接其它第二膜而得到层叠偏振膜的工序的形式。
本发明的制造装置优选为在一个制造线上进行从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的制造起至少至粘接第二膜而得到层叠偏振膜为止的一系列工序的卷对卷形式。
图5示出层叠偏振膜的制造装置的优选构成例。
参照图5,制造装置9至少具有:制作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的起偏镜制作区域4、和在该第一膜上至少粘接第二膜的膜层叠区域5。
上述起偏镜制作区域4具有:卷绕有未处理的膜卷1a的第一辊部41、运送上述膜卷1a的运送装置42、处理部、以及干燥装置43。上述处理部是对未处理的膜卷1a进行二色性物质处理、使膜卷1a变化成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的部分。处理部从上游侧起依次具有例如溶胀处理槽4A、染色处理槽4B、交联处理槽4C、拉伸处理槽4D、以及清洗处理槽4E。
上述膜层叠区域5具有:运送第一膜11及第二膜12等的运送装置51、卷绕有第二膜12的第二辊部52、卷绕有第三膜13的第三辊部53、具有凹印版辊61的粘接剂涂敷部54、具有夹持辊7的贴合部55、使粘接剂固化的固化装置56、以及将制得的层叠偏振膜卷取的卷取辊部57。
·起偏镜制作区域
<未处理的膜卷及运送装置>
上述第一辊部41上卷绕有未处理的膜卷1a。膜卷1a通过具备导辊等的运送装置42运送至处理部。图5的空心箭头表示运送的膜的行进方向(运送方向)。
膜卷1a为长条带状。在本说明书中,长条带状是指,长度方向的长度充分大于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的长方形形状。长条带状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例如为10m以上、优选为50m以上。
膜卷1a没有特别限定,从利用二色性物质的染色性优异方面出发,优选使用包含亲水性聚合物膜(例如聚乙烯醇类膜等)的膜,更优选使用亲水性聚合物膜。作为上述包含亲水性聚合物膜的膜,可列举层叠有亲水性聚合物膜和非亲水性聚合物膜的膜。在该情况下,优选在非亲水性聚合物膜的表面和/或背面层叠有上述亲水性聚合物膜。在该情况下,层叠于非亲水性聚合物膜的表面和/或背面的亲水性聚合物膜可以为厚度数μm左右的薄膜状。
作为上述亲水性聚合物膜,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膜。具体而言,作为亲水性聚合物膜,可列举例如:聚乙烯醇(PVA)类膜、部分缩甲醛化PVA类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膜、它们的部分皂化膜等。另外,除此以外,也可以使用PVA的脱水处理物、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多烯取向膜、经过了拉伸取向后的聚乙烯类膜等。这些当中,从利用二色性物质的染色性优异方面出发,特别优选PVA类聚合物膜。
作为上述PVA类聚合物膜的原料聚合物,可列举例如使乙酸乙烯酯聚合后进行了皂化而得到的聚合物、使少量的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磺酸等可共聚的单体与乙酸乙烯酯进行共聚而得到的聚合物等。上述PVA类聚合物的聚合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从对水的溶解度方面等出发,优选为500~10000、更优选为1000~6000。另外,上述PVA类聚合物的皂化度优选为75摩尔%以上、更优选为98摩尔%~100摩尔%。
未处理的膜卷1a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15μm~110μm。
<溶胀处理槽>
溶胀处理槽4A是收纳有溶胀处理液的处理槽。溶胀处理液使膜卷1a溶胀。作为上述溶胀处理液,可以使用例如水。此外,也可以将在水中适量添加甘油、碘化钾等碘化合物而得到的水溶液作为溶胀处理液。在添加甘油的情况下,其浓度优选为5重量%以下,在添加碘化钾等碘化合物的情况下,其浓度优选为10重量%以下。
<染色处理槽>
染色处理槽4B是收纳有染色处理液的处理槽。染色处理液对膜卷1a进行染色。作为上述染色处理液,可列举含有二色性物质作为有效成分的溶液。作为二色性物质,可列举碘、有机染料等。优选使用将碘溶解于溶剂而得到的溶液作为上述染色处理液。作为上述溶剂,通常使用水,但也可以进一步添加与水具有相溶性的有机溶剂。作为染色处理液中的碘的浓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01重量%~10重量%、更优选为0.02重量%~7重量%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025重量%~5重量%。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染色效率,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染色处理液中添加碘化合物。碘化合物是在分子内含有碘和除碘以外的元素的化合物,可列举例如:碘化钾、碘化锂、碘化钠、碘化锌、碘化铝、碘化铅、碘化铜、碘化钡、碘化钙、碘化锡、碘化钛等。
<交联处理槽>
交联处理槽4C是收纳有交联处理液的处理槽。交联处理液使进行了染色后的膜卷1a进行交联。作为上述交联处理液,可以使用含有硼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的溶液。例如,作为交联处理液,可以使用将硼化合物溶解于溶剂而得到的溶液。作为上述溶剂,通常使用水,但也可以进一步添加与水具有相容性的有机溶剂。作为硼化合物,可列举硼酸、硼砂等。作为交联处理液中的硼化合物的浓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重量%~10重量%、更优选为2重量%~7重量%、进一步优选为2重量%~6重量%。此外,从得到具有均匀的光学特性的起偏镜方面出发,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交联处理液中添加碘化合物。
<拉伸处理槽>
拉伸处理槽4D是收纳有拉伸处理液的处理槽。
拉伸处理液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含有硼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的溶液。作为拉伸处理液,可以使用例如将硼化合物、及根据需要使用的各种金属盐、锌化合物等溶解于溶剂中而得到的溶液。作为上述溶剂,通常使用水,但也可以进一步添加与水具有相溶性的有机溶剂。作为拉伸处理液中的硼化合物的浓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重量%~10重量%、更优选为2重量%~7重量%。从抑制吸附于膜的碘的溶出的观点出发,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拉伸处理液中添加碘化合物。
<清洗处理槽>
清洗处理槽4E是收纳有清洗处理液的处理槽。清洗处理液对拉伸后的膜卷1a进行清洗。清洗处理液是用于对附着于膜卷1a的染色处理液、交联处理液等处理液进行清洗的处理液。作为清洗处理液,代表性地使用离子交换水、蒸馏水、纯水等水。
<干燥装置>
干燥装置43设置于上述清洗处理槽4E的下游侧。干燥装置43为了对处理后的膜进行干燥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示例中,处理部具有溶胀处理槽4A、染色处理槽4B、交联处理槽4C、拉伸处理槽4D及清洗处理槽4E,但也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处理槽。另一方面,上述处理部可以进一步具有调整处理槽(未图示)。调整处理槽是收纳有调整处理液的处理槽。该调整处理槽在图5中未图示,但设置于上述交联处理槽4C与拉伸处理槽4D之间、或者拉伸处理槽4D与清洗处理槽4E之间。上述调整处理液是用于膜的色相调整等的溶液,可以使用含有碘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的溶液。
通过干燥装置43对清洗后的膜卷1a进行干燥而得到的膜为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11。
·膜层叠区域
<运送装置>
膜层叠区域5中的运送装置51具备导辊等。运送装置51将上述长条带状的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11运送至贴合部55等的下游侧。另外,运送装置51将层叠于上述第一膜11的长条带状的第二膜12等运送至贴合部55等的下游侧。
图示例的制造装置9可以在第一膜11的两面分别层叠第二膜12及第三膜13。根据该装置,得到如图1所示的具有第二膜12/粘接剂层31/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11/粘接剂层32/第三膜13的层构成的层叠偏振膜。
这样的制造装置9具有卷绕有长条带状的第二膜12的第二辊部52、以及卷绕有长条带状的第三膜13的第三辊部53。第二辊部52的第二膜12及第三辊部53的第三膜13分别独立地被运送装置51从各辊部52、53运送至贴合部55等的下游侧。
<粘接剂涂敷部>
粘接剂涂敷部54利用凹印版辊61将粘接剂涂布于膜上。粘接剂涂敷部54配置于贴合部55的上游侧。
在图示例的制造装置9中,粘接剂涂敷部54分别配置于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11的一面侧、该第一膜11的另一面侧、第二膜12的一面侧及第三膜13的一面侧。
通过粘接剂涂敷部54在第一膜11的一面涂敷粘接剂且在第二膜12的一面涂敷粘接剂,以使两粘接剂层对置的方式将上述第一膜11和第二膜12贴合,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在第一膜11与第二膜12的层间产生气泡。
同样地,通过粘接剂涂敷部54在第一膜11的一面涂敷粘接剂且在第三膜13的一面涂敷粘接剂,以使两粘接剂层对置的方式将上述第一膜11和第三膜13贴合,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在第一膜11与第三膜13的层间产生气泡。
然而,如果在第一膜11和第二膜12中的至少任一者的一面涂布粘接剂,则能够将第一膜11和第二膜12粘接,因此,也可以省略配置于第一膜11的一面侧的粘接剂涂敷部54及配置于第二膜12的一面侧的粘接剂涂敷部54中的任一者。同样地,如果在第一膜11和第三膜13中的至少任一者的一面涂布粘接剂,则能够将第一膜11和第三膜13粘接,因此,也可以省略配置于第一膜11的一面侧的粘接剂涂敷部54及配置于第三膜13的一面侧的粘接剂涂敷部54中的任一者。
粘接剂涂敷部54具备:凹印版辊61、与凹印版辊61对置配置的支承辊62、储存有粘接剂的容器63、以及刮刀64。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配置于第一膜11的一面侧及另一面侧的粘接剂涂敷部54、54,省略支承辊,各凹印版辊61、61以夹着第一膜11的方式对置配置。
凹印辊61在表面形成有多个凹部(粘接剂进入的凹部)。凹印版辊61以其表面与储存于容器63内的粘接剂相接触的方式绕轴旋转(用箭头示出凹印版辊61的旋转方向)。随着旋转,凹印版辊61的包含凹部的表面附着有粘接剂,将剩余部分的粘接剂通过刮刀64刮落至容器63内。使粘接剂进入了凹部内后的凹印版辊61与第一膜11等接触,由此,将上述凹部内的粘接剂转印至第一膜11等的一面。这样一来,从凹印版辊61至第一膜11等各膜的一面分别以满涂状涂敷粘接剂。
图6示出凹印版辊61,在该凹印版辊61的表面(圆周面)形成有多个凹部(凹部)(凹部在图6中未图示)。
参照图6,凹印版辊61具有:支撑轴611、粘固于支撑轴611的中间筒部612、设置于中间筒部612的外圆周面且形成有凹部的外周表面部613。
图7(a)是放大示出形成于凹印版辊61的表面的凹部614中的一个的俯视图,图7(b)是包含该凹部614的凹印版辊61的表面部分的剖面图。
将本发明的凹印版辊61的凹部614的开口率设为7%~55%、优选设为10%~50%、更优选设为15%~40%。凹部614的开口率(%)通过式:(凹部614的深度/凹部614的开口宽度)×100求出。
如图7(b)所示,上述凹部614的深度614H是指从凹部614的最深部至表面(凸部的表面)的长度。
如图7(a)所示,上述凹部614的开口宽度614W是指与凹印版辊的轴芯方向L平行的方向上的凹部的最大横向宽度。
图7的凹部614在俯视时为大致正六边形(大致蜂窝状),但凹部的俯视形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俯视时为大致菱形(包含正方形)等。
图8~图10是示出形成于本发明的凹印版辊61的表面的多个凹部614的形成图案的放大俯视图。
参照图8,在凹印版辊61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在俯视时为大致正六边形(大致蜂窝状)的凹部614。在相邻的凹部614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凸部615。各凹部614以凸部615为边界并以一定的角度均等地配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凸部615是指相对于凹陷的凹部614相对地突出的部分,凸部615也被称为堤坝部。
图8是在俯视时为大致正六边形的凹部614以角度60度均等地配置的例子,图9是在俯视下为大致正六边形的凹部614以角度30度均等地配置的例子。图10是在俯视时为大致菱形的凹部614以角度45度均等地配置的例子。上述角度是指,连结相邻的两个凹部614的中心点的线与凹印版辊61的轴芯方向L所成的角度(成为最小的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凹印版辊61的凹部614以将开口率设为7%~55%为条件,凹部614的俯视形状及角度不限定于这些例子,可以适宜地进行设计变更。
以开口率成为7%~55%为条件,凹部614的开口宽度及深度没有特别限定。凹部614的开口可示例出例如10μm~100μm左右,凹部614的深度可以根据上述凹部614的开口宽度与开口率的关系适宜求出。
凹部614的线数(凹印线数)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250条线/英寸~2500条线/英寸、优选为300条线/英寸~1500条线/英寸、更优选为500条线/英寸~1400条线/英寸。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用具有以比较大的线数形成的凹部614的凹印版辊61,能够以均等的厚度涂敷粘接剂。
另外,凹部614的容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上述凹部614的俯视形状、深度及开口宽度等来进行设定。例如,凹部614的容积相对于平均每1平方米凹印版辊61的表面为0.5cm3~10cm3、优选平均每1平方米为1cm3~5cm3
在上述凹印版辊61的表面形成凹部614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采用现有公知的机械雕刻法、蚀刻法等。
需要注意的是,凹部614通常不像图8~图10所示那样成为准确的正六边形、正方形等,多数情况下,各形状的角部等以圆形形成。
<粘接剂>
作为通过上述凹印版辊61涂敷的粘接剂,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也就是说,在粘接剂涂敷部54的容器63内加入了未固化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通常含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及聚合引发剂,根据需要含有各种添加剂。
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可以大致分为电子束固化性、紫外线固化性、可见光固化性。另外,从固化的机理的观点出发,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可以大致分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和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列举具有(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另外,可以使用单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或二官能以上的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中的任意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另外,这些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作为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优选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可列举例如:具有(甲基)丙烯酰胺基的(甲基)丙烯酰胺衍生物、具有(甲基)丙烯酰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
使用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情况下的聚合引发剂可以根据活性能量射线适宜选择。在通过紫外线或可见光使粘接剂固化的情况下,使用紫外线裂解或可见光裂解的聚合引发剂。作为这样的聚合引发剂,可列举例如:二苯甲酮类化合物、芳香族酮化合物、苯乙酮类化合物、芳香族缩酮类化合物、芳香族磺酰氯类化合物、噻吨酮类化合物等。
作为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可列举分子内具有1个阳离子聚合性官能团的单官能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阳离子聚合性官能团的多官能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等。作为上述阳离子聚合性官能团,可列举环氧基、氧杂环丁基、乙烯基醚基等。作为具有环氧基的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可列举脂肪族环氧化合物、脂环式环氧化合物、芳香族环氧化合物等。作为具有氧杂环丁基的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可列举:3-乙基-3-羟基甲基氧杂环丁烷、1,4-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氧基甲基]苯、3-乙基-3-(苯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等。作为具有乙烯基醚基的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可列举2-羟乙基乙烯基醚、二乙二醇单乙烯基醚、4-羟基丁基乙烯基醚等。
在使用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情况下,配合阳离子聚合引发剂。该阳离子聚合引发剂通过可见光、紫外线、电子束等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产生阳离子种或路易斯酸,从而引发与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的环氧基等的聚合反应。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光产酸剂和光产碱剂。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通过包含380nm~450nm的可见光的光进行固化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在该情况下,优选使用含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和聚合引发剂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
这样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公开在例如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092186)中,作为本发明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可以使用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在本说明书中,由于限于篇幅,省略对上述专利文献2的转记,将与上述专利文献2的粘接剂相关的记载直接引入本说明书。
<贴合部>
贴合部55中具备一对夹持辊7、7。
将由隔着粘接剂层贴合的第一膜11和第二膜12等构成的层叠体插入到夹持辊7、7并进行按压。
<固化装置>
固化装置56是对上述层叠体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的装置。活性能量射线根据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性适宜选择。例如,可以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那样,使用能够照射380nm~450nm的可见光的固化装置。
另外,如图5所示,优选将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的固化装置56分别配置于层叠体的两面侧,从而能够从层叠体的两面侧分别照射活性能量射线。
配置于上述两面侧的两个固化装置56可以以夹持层叠体且相对的方式配置,或者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将一个固化装置56配置于上游侧、并将另一个固化装置56配置于比其更靠近下游侧。在图示例中,第二膜侧的固化装置56配置于比第三膜侧的固化装置56更靠近上游侧。通过如此地进行配置,能够在使将第二膜12粘接于第一膜11的粘接剂固化之后,使将第三膜13粘接于第一膜11的粘接剂固化。
[层叠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的制造工序>
参照图5,将未处理的膜卷1a从第一辊部41抽出,通过运送装置42将上述膜卷1a运送至溶胀处理槽4A。一边通过溶胀处理槽4A内的导辊42运送膜卷1a,一边将上述膜卷1a浸渍于溶胀处理液,由此,膜卷1a溶胀。上述溶胀处理液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20℃~45℃。将膜卷1a浸渍于溶胀处理液中的时间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5秒钟~300秒钟。接下来,将溶胀后的膜卷1a浸渍于染色处理槽4B内的染色处理液,由此,利用二色性物质对膜卷1a进行染色。上述染色处理液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20℃~50℃。将膜卷1a浸渍于染色处理液中的时间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5秒钟~300秒钟。将染色后的膜卷1a浸渍于交联处理槽4C内的交联处理液,由此,膜卷1a的二色性物质被交联。上述交联处理液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25℃以上、优选为40℃~70℃。将膜卷1a浸渍于交联处理液中的时间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5秒钟~800秒钟。
一边用引导辊将上述交联后的膜卷1a在拉伸处理槽4D的拉伸处理液中运送一边进行拉伸。拉伸处理液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40℃~90℃。拉伸倍率可以根据目的适宜设定,但总拉伸倍率例如为2倍~7倍、优选为4.5倍~6.8倍。上述总拉伸倍率是指膜卷1a的最终拉伸倍率。通过将上述拉伸后的膜卷1a浸渍于清洗处理槽4E内的清洗处理液,对膜卷1a进行清洗。上述清洗处理液的温度例如为5℃~50℃,清洗时间例如为1秒钟~300秒钟。
通过干燥装置43对上述清洗后的膜卷1a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11。将得到的第一膜11接着运送至膜层叠区域5。
<粘接剂的涂敷工序>
通过运送装置51将上述包含起偏镜的长条带状的第一膜11运送至贴合部55。在上述运送过程中,通过凹印版辊61在第一膜11的两面涂敷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通过凹印版辊61涂敷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由此在第一膜11的两面分别形成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剂层。
另一方面,将长条带状的第二膜12从第二辊部52抽出,通过运送装置51运送至贴合部55。同样地,将长条带状的第三膜13从第三辊部53中抽出,通过运送装置51运送至贴合部55。在各自的运送过程中,通过凹印版辊61在第二膜12的一面及第三膜13的一面分别涂敷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通过凹印版辊61涂敷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在第二膜12的一面及第三膜13的一面分别形成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剂层。
上述粘接剂层的涂敷厚度没有特别限定,该厚度过小时,膜的粘接强度降低,过大时,层叠偏振膜的厚度相对地变得过大。从该观点考虑,形成于上述第一膜11、第二膜12及第三膜13的粘接剂层的涂敷厚度分别独立地优选为0.1μm~5μm。
另外,涂敷时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粘度没有特别限定,过小或过大时,存在产生粘接剂的涂敷不均的担忧。从该观点考虑,优选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在25℃下的粘度调整为10mPa·s~50mPa·s、更优选将25℃下的粘度调整为15mPa·s~45mPa·s。本发明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为无溶剂型,对于这样的无溶剂型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可以通过调整增粘剂等粘性调整剂而调整为上述优选范围的粘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粘度是指通过下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值。
此外,涂敷时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表面张力优选为50m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N/m~45mN/m以下。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表面张力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将粘接剂从凹印辊61的凹部614良好地转移至第一膜11等(将粘接剂良好地转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面张力是指通过下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值。
此外,涂敷时的第一膜11、第二膜12及第三膜13的各运送速度(线速度)没有特别限定,过快时,存在产生气泡的担忧,过慢时,层叠偏振膜的生产效率降低。从该观点考虑,涂敷时的第一膜11、第二膜12及第三膜13的各运送速度优选为15m/分~40m/分、更优选为20m/分~35m/分。
<层叠偏振膜的制作工序>
将上述形成有粘接剂层(未固化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第一膜11、第二膜12及第三膜13分别独立地运送至贴合部55。使形成于第一膜11的粘接剂层与形成于第二膜12的粘接剂层对置,并且使形成于第一膜11的粘接剂层与形成于第三膜13的粘接剂层对置,同时将这些膜插入到夹持辊7、7间。使其通过夹持辊7而将第一膜11、第二膜12及第三膜13贴合,得到由第二膜/未固化的粘接剂层/第一膜/未固化的粘接剂层/第三膜构成的层叠体。
通过固化装置56对该层叠体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得到由第二膜/固化后的粘接剂层/第一膜/固化后的粘接剂层/第三膜构成的层叠偏振膜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剂层的固化前(涂敷时)的厚度与固化后的厚度实质上相同。
将得到的层叠偏振膜卷取于卷取辊部57。
<变形例>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示例出制造由第二膜/固化后的粘接剂层/第一膜/固化后的粘接剂层/第三膜构成的层叠偏振膜(图1所示的层叠偏振膜1)的情况,但不限定于此。例如,通过在上述层叠偏振膜的下游侧配置具有凹印版辊的粘接剂涂敷部,在层叠偏振膜的一面和/或第四膜的一面涂布粘接剂而进行贴合,并使粘接剂层固化,从而也可以得到例如如图2所示的由第二膜/固化后的粘接剂层/第一膜/固化后的粘接剂层/第三膜/固化后的粘接剂层/第四膜构成的层叠偏振膜1。另外,通过省略上述制造方法中的第三膜对于第一膜的贴合,可以得到如图3及图4所示的未在第一膜的一面层叠有其它膜的层叠偏振膜1。
此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在第一膜的两面涂敷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在第二膜及第三膜的各一面也涂敷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并以粘接剂层相对的方式进行了贴合,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在第一膜的一面或第二膜的一面中的任一面涂敷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而形成粘接剂层,并通过该粘接剂层将第一膜和第二膜贴合。同样地,也可以仅在第一膜的一面或第三膜的一面中的任一面涂敷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而形成粘接剂层,并通过该粘接剂层将第一膜和第三膜贴合。
[本发明的优点]
在本发明中,使用形成有具有7%~55%的开口率的凹部的凹印版辊涂敷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如果通过该凹印版辊涂敷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则不易发生涂敷不均,能够形成基本均等的粘接剂层。此外,根据本发明,即使长时间制造层叠偏振膜,粘接剂层的涂敷厚度也不易降低,能够制造均质的层叠偏振膜。对于开口率小于7%的凹印版辊而言,相对于凹部的开口宽度,其深度过小,因此,会产生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未附着于膜的部位(发生涂敷不均)。对于开口率超过55%的凹印版辊而言,相对于凹部的开口宽度,其深度过大,因此,有时粘接剂未完全从凹部移动至膜。因此,如果制造线的运转时间为长时间,则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在凹部的最深部残存并固化,由此,凹部的容积变小,粘接剂层的涂敷厚度逐渐降低。特别是在使用通过可见光进行固化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情况下,残存于凹部中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在通常的环境中容易固化,因此,如果制造线的运转时间成为长时间,则凹部的容积容易变小。
通过像本发明那样使用形成有具有7%~55%的开口率的凹部的凹印版辊涂敷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能够长时间形成均等的粘接剂层。根据本发明,能够制造不易在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与第二膜的层间产生微细的气泡、长时间在光学上良好的层叠偏振膜。
[层叠偏振膜的用途等]
本发明的层叠偏振膜代表性地用作液晶显示装置、有机显示装置等显示器的光学膜。
另外,本发明的层叠偏振膜不限定于用于上述的显示器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显示器以外的用途。作为显示器以外的用途,可列举光学设备、建筑物、医疗/食品领域等。在将层叠偏振膜用于光学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层叠偏振膜加工成例如偏光镜片、透明电波阻断膜等。在将层叠偏振膜用于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将该层叠偏振膜加工成例如调光窗用膜等。在将层叠偏振膜用于医疗/食品领域的情况下,将该层叠偏振膜加工成例如防光劣化膜等。
实施例
以下,对实施例及比较例进行说明,从而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例。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A>
将28.5重量%的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38重量%的羟乙基丙烯酰胺及28.5重量%的丙烯酰基吗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3重量%的IRGACURE 907及2重量%的KAYACURE DETX-S(聚合引发剂)混合并搅拌3小时,从而得到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A。
该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A在25℃下的粘度为40mPa·s,表面张力为35mN/m。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B>
将55重量%的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10重量%的羟乙基丙烯酰胺及30重量%的丙烯酰基吗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3重量%的IRGACURE907及2重量%的KAYACUREDETX-S(聚合引发剂)混合并搅拌3小时,从而得到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B。
该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A在25℃下的粘度为20mPa·s,表面张力为25mN/m。
<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X>
使用现有的起偏镜制造装置,将平均聚合度2400、皂化度99.9摩尔%的厚度45μm的聚乙烯醇膜在30℃的温水中浸渍60秒钟,使其溶胀。接着,浸渍于碘/碘化钾(重量比=0.5/8)的浓度0.3%的水溶液中,一边拉伸至3.5倍,一边对膜进行了染色。然后,在65℃的硼酸酯水溶液中,以总拉伸倍率成为6倍的方式进行了拉伸。拉伸后,在40℃的烘箱中进行3分钟的干燥,得到了长条带状的聚乙烯醇类起偏镜(厚度18μm)。将该聚乙烯醇类起偏镜作为第一膜X。
<第二膜Y及第三膜Z>
作为第二膜Y,使用了厚度为52μm的环状聚烯烃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
作为第三膜Z,使用了厚度为60μm的三乙酸纤维素膜(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
[粘度的测定方法]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A、B的粘度在25℃下使用E型旋转式粘度计(东机产业株式会社制)来测定。
[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A、B的表面张力使用Drop Master(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在25℃下通过悬滴(pendant drop)法来测定。
[实施例1]
在具有通过氧化铬喷镀形成的氧化铬制表面部的凹印版辊的上述表面部,通过激光雕刻以线数1000条线/英寸均等地形成了开口宽度25μm、开口率50%的凹部。凹部的俯视形状为如图8所示的大致蜂窝状,角度设为60度。
在如图5所示的具有膜层叠区域5的现有装置的各自的粘接剂涂敷部54上设置上述制作的实施例1的凹印版辊,在容器63内放入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A。分别以25m/分的速度运送上述第一膜X、第二膜Y及第三膜Z,对第二膜Y的一面及第三膜Z的一面分别进行了电晕放电处理后,通过实施例1的凹印版辊在第一膜X的两面、第二膜Y的上述一面及第三膜Z的上述一面以满涂状涂敷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A,分别形成了涂敷厚度约0.7μm的粘接剂层,然后,通过夹持辊7、7得到第二膜/未固化的粘接剂层/第一膜/未固化的粘接剂层/第三膜的层叠体,从该层叠体的两面照射波长380nm~450nm的光,使粘接剂层固化,从而连续地制作了层叠偏振膜。需要说明的是,两面侧的固化装置如图5所示地错开位置而配置,因此,使第二膜与第一膜之间的粘接剂层固化后,使第三膜与第一膜之间的粘接剂层固化。使上述装置连续运转约1小时,制作了长条带状的层叠偏振膜。
[实施例2]
使用了将凹部的开口率设为25%、将开口宽度设为25μm的凹印版辊,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连续制作了层叠偏振膜。
[实施例3]
使用了将凹部的开口率设为25%、将开口宽度设为25μm的凹印版辊,并且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B来代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A,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连续制作了层叠偏振膜。
[实施例4]
使用了将凹部的开口率设为10%、将开口宽度设为25μm的凹印版辊,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连续制作了层叠偏振膜。
[实施例5]
使用了将凹部的开口率设为10%、将开口宽度设为25μm的凹印版辊,并将各膜的运送速度设为30m/分,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连续制作了层叠偏振膜。
[实施例6]
使用了将凹部的开口率设为35%、将开口宽度设为36μm、将线数设为700条线/英寸的凹印版辊,并将粘接剂层的涂敷厚度设为1.2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连续制作了层叠偏振膜。
[实施例7]
使用了将凹部的开口率设为25%、将开口宽度设为21μm、将线数设为1200条线/英寸的凹印版辊,并将粘接剂层的涂敷厚度设为0.6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连续制作了层叠偏振膜。
[比较例1]
使用了将凹部的开口率设为60%、将开口宽度设为25μm的凹印版辊,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连续制作了层叠偏振膜。
[比较例2]
使用了将凹部的开口率设为5%、将开口宽度设为25μm的凹印版辊,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连续制作了层叠偏振膜。
[比较例3]
使用了将凹部的开口率设为60%、将开口宽度设为25μm的凹印版辊,并使用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B来代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A,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连续制作了层叠偏振膜。
[比较例4]
使用了将凹部的开口率设为5%、将开口宽度设为25μm的凹印版辊,并使用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B来代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A,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连续制作了层叠偏振膜。
[表1]
Figure BDA0003269634450000211
[涂敷不均的确认]
对于在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层叠偏振膜,如下所述地观察了粘接剂的涂敷不均。将涂敷粘接剂后、且贴合于第一膜X之前的第二膜Y及第三膜Z分别部分地切出。通过肉眼观察该第二膜样品片及第三膜样品片的粘接剂的涂敷状态,将其结果示于表1。
表1的○表示没有涂敷不均,×表示存在涂敷不均。
[气泡的确认]
对于在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层叠偏振膜,如下所述地确认了气泡的有无。装置运转后,经过约1小时后将得到的层叠偏振膜取出,用光学显微镜放大观察其两面(一面和另一面)的各个面,对气泡数进行计数。上述气泡数在5cm×5cm的范围内计数,确认了两面的气泡数的合计,将其结果示于表1。
表1的○表示气泡数为零,Δ表示气泡数小于10个,×表示气泡数为10个以上。
[粘接剂层的厚度的评价]
在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分别对装置运转初始得到的层叠偏振膜的粘接剂层的厚度(固化后的粘接剂层的厚度)、和从上述初始起经过了1小时后得到的层叠偏振膜粘接剂层的厚度(固化后的粘接剂层的厚度)进行测量。该厚度以第二膜与第一膜之间的粘接剂层作为对象。另外,该厚度是将层叠偏振膜在厚度方向上切断、并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进行测量的。
根据测量的运转初始的层叠偏振膜的粘接剂层的厚度和运转1小时后的层叠偏振膜的粘接剂层的厚度,按照下式计算出粘接剂层的厚度减小率(%),将其结果示于表1。
式:粘接剂层的厚度减小率(%)={(初始的粘接剂层的厚度-1小时后的粘接剂层的厚度)/初始的粘接剂层的厚度}×100。
根据各实施例的结果可知,使用具有10%~50%的开口率的凹部的凹印版辊,能够制造没有涂敷不均、气泡数少且厚度减小率小的层叠偏振膜。特别是在使用了开口率超过10%的凹部的情况下,还能够得到实质上没有气泡的层叠偏振膜。
另一方面,如果像比较例2及4那样使用具有5%的开口率的凹部的凹印版辊,则发生涂敷不均,产生大量气泡。另外,如果像比较例1及3那样使用具有60%的开口率的凹部的凹印版辊,则在装置长时间运转期间,粘接剂层的厚度降低。推定这是因为对于开口率过大的凹部而言,粘接剂逐渐在凹部内残存,随着制造进行,粘接剂的涂敷厚度变小。
根据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对比,通过使用具有7%~55%的开口率的凹部的凹印版辊,能够制造在光学上良好的层叠偏振膜。

Claims (6)

1.一种层叠偏振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运送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和第二膜,并在该运送过程中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涂敷于所述第一膜及第二膜中的至少一者的工序;以及
将所述第一膜和第二膜贴合并使所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从而制作层叠偏振膜的工序,
其中,使用凹部的开口率为7%~55%的凹印版辊涂敷所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涂敷厚度为0.1μm~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涂敷粘接剂的工序中,所述第一膜和第二膜的运送速度为15m/分~40m/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涂敷粘接剂的工序中,所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在25℃下的粘度为10mPa·s~50mPa·s。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涂敷粘接剂的工序中,所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表面张力为50mN/m以下。
6.一种层叠偏振膜的制造装置,该装置具有:
分别运送包含起偏镜的第一膜和第二膜的运送装置、
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涂敷于所述第一膜及第二膜中的至少一者的凹印版辊、以及
使经由所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贴合的所述第一膜和第二膜的所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的固化装置,
其中,在所述凹印版辊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开口率为7%~55%的凹部。
CN202080022579.5A 2019-04-25 2020-01-23 层叠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及层叠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Pending CN1136137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4658 2019-04-25
JP2019084658A JP7224729B2 (ja) 2019-04-25 2019-04-25 積層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PCT/JP2020/002229 WO2020217613A1 (ja) 2019-04-25 2020-01-23 積層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3799A true CN113613799A (zh) 2021-11-05

Family

ID=72942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2579.5A Pending CN113613799A (zh) 2019-04-25 2020-01-23 层叠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及层叠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224729B2 (zh)
KR (1) KR20220002863A (zh)
CN (1) CN113613799A (zh)
TW (1) TWI816974B (zh)
WO (1) WO2020217613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680A (ja) * 1992-06-29 1994-01-18 Canon Inc 光カー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記録層転写用シート
JP2007100017A (ja) * 2005-10-07 2007-04-19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艶消しアクリル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艶消しアクリル樹脂フィルムおよび積層体
JP2014172037A (ja) * 2013-03-13 2014-09-22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Ltd ホットメルト接着剤転写用グラビアロール
CN104122614A (zh) * 2013-04-26 2014-10-2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4395786A (zh) * 2012-07-02 2015-03-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107015303A (zh) * 2015-09-14 2017-08-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层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
CN108431650A (zh) * 2016-01-15 2018-08-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CN108983342A (zh) * 2017-05-30 2018-12-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30522A (ja) 2003-05-02 2004-11-25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積層体
JP5691261B2 (ja) 2010-06-25 2015-04-01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偏光板形成用光硬化性接着剤及び偏光板
JP6275934B2 (ja) * 2010-09-17 2018-02-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素子、光拡散素子付偏光板、偏光素子、およびこれら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6813962B2 (ja) 2016-06-06 2021-01-13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ドライラミネート用グラビアシリンダー、ドライラミネート方法及び該シリンダーを用いた積層体
JP6558323B2 (ja) * 2016-08-05 2019-08-14 Dic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JP6481059B2 (ja) 2018-02-16 2019-03-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680A (ja) * 1992-06-29 1994-01-18 Canon Inc 光カー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記録層転写用シート
JP2007100017A (ja) * 2005-10-07 2007-04-19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艶消しアクリル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艶消しアクリル樹脂フィルムおよび積層体
CN104395786A (zh) * 2012-07-02 2015-03-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JP2014172037A (ja) * 2013-03-13 2014-09-22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Ltd ホットメルト接着剤転写用グラビアロール
CN104122614A (zh) * 2013-04-26 2014-10-2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7015303A (zh) * 2015-09-14 2017-08-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层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
CN108431650A (zh) * 2016-01-15 2018-08-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CN108983342A (zh) * 2017-05-30 2018-12-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17613A1 (ja) 2020-10-29
TW202040237A (zh) 2020-11-01
KR20220002863A (ko) 2022-01-07
JP7224729B2 (ja) 2023-02-20
TWI816974B (zh) 2023-10-01
JP2020181114A (ja) 2020-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5737B (zh) 偏光板之製造方法、偏光板、光學膜及圖像顯示裝置
KR20180065027A (ko)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08349232B (zh) 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KR20210010348A (ko) 적층 편광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편광자용의 건조 장치 및 편광자의 제조 장치
CN113613799A (zh) 层叠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及层叠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WO2021100253A1 (ja)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
CN112241036B (zh) 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及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JP2017146431A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積層体
TWI837379B (zh) 偏光薄膜之製造方法及偏光薄膜之製造裝置
WO2020255665A1 (ja) 積層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TWI801548B (zh) 偏光件的製造方法
TW201943547A (zh) 偏光件的製造方法
WO2023013275A1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WO2021100249A1 (ja)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及び制御システム
CN110356025B (zh)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KR20220064654A (ko)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표시장치
KR102388999B1 (ko) 편광판의 제조방법
CN113454499A (zh) 层叠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CN114423598A (zh) 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粘接剂涂敷装置及光学层叠体的制造装置
KR20130039152A (ko) 하드코팅 필름의 제조방법, 이 제조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하드코팅 필름,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