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7818A - 发光模块和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光模块和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7818A
CN113597818A CN202080021888.0A CN202080021888A CN113597818A CN 113597818 A CN113597818 A CN 113597818A CN 202080021888 A CN202080021888 A CN 202080021888A CN 113597818 A CN113597818 A CN 1135978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urrent
light emitting
period
emit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18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97818B (zh
Inventor
森香奈
吉永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h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ch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hia Corp filed Critical Nichi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97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7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97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78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5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responsive to malfunctions or undesirable behaviour of LEDs; responsive to LED life; Protective circuits
    • H05B45/5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responsive to malfunctions or undesirable behaviour of LEDs; responsive to LED life; Protective circuits for reducing or suppressing flicker or glow effec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61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fluorine, chlorine, bromine, iodine or unspecified halogen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9/00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 F21V9/30Elements containing photoluminescent material distinct from or spaced from the light source
    • F21V9/38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photoluminescent element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1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e.g. binder
    • H01L33/502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1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e.g. binder
    • H01L33/502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 H01L33/504Elements with two or more 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20Controlling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在发光装置(40)的驱动方法中,发光装置(40)包括:发光元件(60);以及发光部(50),包括由上述发光元件(60)激励的、余辉特性不同的两种以上的荧光体(52),上述发光装置(40)的通电期间(20)包括:向上述发光元件(60)供给上述通电期间(20)中的最大电流(I11)的最大电流供给期间(21);以及接着上述最大电流供给期间(21)之后使向上述发光元件(60)供给的电流从上述最大电流(I11)连续性地或者阶段性地降低的电流降低期间(22)。

Description

发光模块和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模块和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LCD面板等背光灯,已知有组合了光源和吸收来自光源的光而发光的荧光体的发光装置(专利文献1、2)。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用于消除背光灯单元的拖尾现象的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的段落0164~0168)。例如,在具备多个光源(冷阴极管)的背光灯单元中,在紧接以大电流驱动冷阴极管之后,为了消除荧光体的余辉而使电流大幅降低之后使电流平滑地增加。由此,能够消除由于冷阴极管内的绿色荧光体的余辉时间较长而产生的拖尾现象。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的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用于在包括余辉特性不同的两种荧光体的发光装置中,在通过脉冲宽度控制来调节发光强度时,与不进行调光的情况相比,防止发光色发生变化。发光装置包括两个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和余辉特性不同的两种荧光体(第一荧光体、第二荧光体),具备: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一荧光体的第一发光部、以及包括第二发光元件和第二荧光体的第二发光部。能够独立地控制对第一发光部、第二发光部的驱动能量,并且控制为对第一发光部的驱动能量的累计值比对第二发光部的驱动能量的累计值低(例如,专利文献2的权利要求1、段落0006~001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060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15497号公报
在包括发光元件和由该发光元件激励的两种以上的荧光体的发光装置中,有时由于荧光体的余辉特性的不同,而产生特定色的余辉。要求能够减少这样的余辉的发光装置的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方法,能够在对利用同一发光元件对具有不同的余辉特性的两种荧光体进行激励的发光装置进行驱动时,减少因余辉特性较慢而引起的特定色的余辉。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能够实现这样的驱动方法的发光模块。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是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发光装置包括发光部而构成,发光部包括发光元件、以及由上述发光元件激励的、余辉特性不同的两种以上的荧光体,其中,
上述发光装置的通电期间包括:
向上述发光元件供给上述点亮期间中的最大电流的最大电流供给期间;以及
接着上述最大电流供给期间之后使向上述发光元件供给的电流从上述最大电流连续性地或者阶段性地降低的电流降低期间。
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具有:
发光装置,包括发光元件和发光部,该发光部包括由上述发光元件激励的、余辉特性不同的两种以上的荧光体;以及
控制部,控制从电源向上述发光元件供给的电流,
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电流,以使得上述发光装置的通电期间包括:
向上述发光元件供给上述通电期间中的最大电流的最大电流供给期间;以及
接着上述最大电流供给期间之后使向上述发光元件供给的电流从上述最大电流连续性地或者阶段性地降低的电流降低期间。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能够减少特定色的余辉。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能够实现该驱动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2A是表示发光装置的一个方式的概略俯视图。
图2B是沿着图2A的II-II线的概略剖视图。
图2C是放大了图2B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的时间-电流曲线图。
图4A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电方法对发光装置通电时的电流值的曲线图。
图4B是表示利用图4A所示的通电方法进行通电时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B)与荧光体的荧光亮度(G、R)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5A是表示利用以往的通电方法对发光装置通电时的电流值的曲线图。
图5B是表示利用图5A所示的通电方法进行通电时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B)与荧光体的荧光亮度(G、R)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是基于图3所示的时间-电流曲线图对发光装置通电时的发光装置的时间-亮度曲线图。
图7是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的时间-电流曲线图。
图8A是变形例1的发光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8B是变形例2的发光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9是变形例3的发光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而使用表示确定的方向、位置的用语(例如,“上”、“下”、“右”、“左”以及包括这些用语的其他的用语)。这些用语的使用是为了使参照附图来理解发明变得容易,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被这些用语的意思限定。另外,在多个附图中示出的相同附图标记的部分表示同一部分或者部件。
<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发光模块100具有发光装置40和控制部70。发光装置40包括发光部50和发光元件60。发光装置40与用于对发光元件60供给电流的电源90连接,向发光元件60供给的电流由控制部70控制。
图2A、图2B和图2C是表示发光装置40的一个方式的概略图。发光部50包括吸收来自发光元件60的光(例如蓝色光)而被激励的荧光体52。荧光体52包括两种以上的荧光体(例如,绿色荧光体52G和红色荧光体52R)。发光部50也可以还包括用于对荧光体52进行分散固定的透光性的树脂53。
来自发光元件60的光的一部分被荧光体52吸收,剩余的部分直接通过发光部50而成为通过光。通过光与来自荧光体52的荧光混色,从而能够使发光装置40的发光色成为所希望的颜色。例如,蓝色的通过光和来自绿色荧光体52G的绿色光和来自红色荧光体52R的红色光混色,而得到产生白色光的发光装置40。
两种以上的荧光体52G、52R的余辉特性不同。本说明书中的“余辉特性”是指从遮挡向荧光体入射的光起到来自荧光体的荧光消失为止的延迟时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从光向荧光体52入射起到荧光体产生荧光为止所花费的时间称为“针对光的响应”。
在具备包括余辉特性不同的荧光体52的发光部50的发光装置40中,余辉有时成为问题。为了减轻余辉,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采用在图3、图4A和图4B中说明的发光装置40的驱动方法。一边参照图3、图4A、图4B、图5A和图5B,一边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
(1.关于发光装置40的驱动方法)
在图5A和图5B中表示利用以往的驱动方法使发光装置40发光的情况。
在将使发光装置40以所希望的发光亮度发光所需要的电流设为标准电流I0的情况下,在以往的驱动方法中,在通电开始时TS施加标准电流I0,在通电结束时TF完全地停止电流。
如图5B的曲线图B所示,若在通电开始时TS施加标准电流I0,则来自蓝色发光元件60的蓝色通过光立即成为所希望的发光亮度LB0。若在通电结束时TF停止电流,则蓝色通过光的亮度立即成为零。
绿色荧光体52G吸收来自蓝色发光元件60的蓝色光而发光。例如,设为绿色荧光体52G若吸收蓝色光则立即发出绿色光,若停止蓝色光的照射则绿色光立即消失。即,假定绿色荧光体52G使用响应较快且余辉特性较短的荧光体的情况。
如图5B的曲线图G所示,若在通电开始时TS施加标准电流I0,则来自绿色荧光体52G的绿色光立即成为所希望的发光亮度LG0。若在通电结束时TF停止电流,则绿色光的亮度立即成为零。
另一方面,红色荧光体52R吸收来自蓝色发光元件60的蓝色光而发光。例如,红色荧光体52R从吸收蓝色光起到产生红色光为止,存在例如几ms的延迟,在停止蓝色光的照射之后到红色光消失为止,存在例如几ms的延迟。即,假定红色荧光体52R使用响应较慢且余辉特性较长的荧光体的情况。
如图5B的曲线图R所示,若在通电开始时TS施加标准电流I0,则直到经过时刻TX时,来自红色荧光体52R的红色光成为所希望的发光亮度LR0。若在通电结束时TF停止电流之后,直到经过时刻TY,则红色光的亮度成为零。
这样,在使用了响应较快的绿色荧光体52G和响应较慢的红色荧光体52R的发光装置40的情况下,若利用以往的驱动方法对发光装置40进行驱动,则从通电开始时TS到时刻TX为止,发光装置40的发光色的红色成分不足(区域IP)。
另外,在使用了余辉特性较短的绿色荧光体52G和余辉特性较长的红色荧光体52R的发光装置40的情况下,从通电结束时TF到时刻TY为止,能够视觉确认发光装置40的红色的余辉(区域AG)。即,在以往那样的发光装置40的驱动方法中,在通电期间20(通电开始时TS~通电结束时TF)之后,产生余辉。
发明者们对该余辉进行了各种研究的结果为,发现通电期间20之后的余辉主要取决于紧接通电结束时TF之前的电流I12d中的红色光的发光亮度。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40的驱动方法中,如图3所示,在通电期间20的前半部分,设置最大电流供给期间21,之后,设置电流降低期间22而使电流值随时间减少。
在通电期间20的初期(在图3中,从通电开始时TS到时刻T12a为止),设为对发光元件60供给通电期间20中的最大电流I11的最大电流供给期间21。接着最大电流供给期间21之后,设为使对发光元件60供给的电流从最大电流I11连续性地或者阶段地降低的电流降低期间22。通常,从最大电流供给期间21的结束(时刻T12a)到通电结束时TF为止为电流降低期间22。
此外,在图3中,例示了在电流降低期间22使电流阶段性地降低(即,在将电流保持为恒定之后,使电流急剧地降低),但也可以使电流连续性地降低(即,也可以不使电流急剧地变动,而使其逐渐地降低)。
在图3的电流降低期间22,在从时刻T12a到通电结束时TF为止的期间,进行3次(时刻T12b、T12c、T12d)电流降低操作。在时刻T12b,使电流从电流I12a降低到电流I12b,在时刻T12c,使电流从电流I12b降低到电流I12c,在时刻T12d,使电流从电流I12c降低到电流I12d。而且,在通电结束时TF,使电流从电流I12d降低到零。
根据图3、图4A所示的时间-电流曲线图,若对发光装置40的发光元件60通电,则来自蓝色发光元件60的蓝色通过光的亮度、来自绿色荧光体52G的绿色光的亮度、以及来自红色荧光体52R的红色光的亮度分别如图4B的曲线图B、曲线图G和曲线图R所示。
此外,如图4A所示,优选最大电流I11比标准电流I0大,电流I12b、I12c和I12d比标准电流I0小。此外,在图4A中,电流I12a比标准电流I0大,但考虑发光装置40的亮度,也可以与标准电流I0等同或者比其小。
如图4B的曲线图B所示,若在通电开始时TS施加最大电流I11,则来自蓝色发光元件60的蓝色通过光立即成为最大亮度LBMAX。最大亮度LBMAX比发光装置40所要求的蓝色通过光的发光亮度LB0高。然后,若使电流阶段性地降低,则在大致相同的定时,蓝色通过光的亮度也阶段性地降低。若在通电结束时TF停止电流,则蓝色通过光的亮度立即成为零。
如图4B的曲线图G所示,若在通电开始时TS施加最大电流I11,则来自绿色荧光体52G的绿色光立即成为最大亮度LGMAX。最大亮度LGMAX比发光装置40所要求的绿色光的发光亮度LG0高。然后,若使电流阶段性地降低,则在大致相同的定时,绿色光的亮度也阶段性地降低。若在通电结束时TF停止电流,则绿色光的亮度立即成为零。
如图4B的曲线图R所示,若在通电开始时TS施加最大电流I11,则直到经过时刻T12a时,来自红色荧光体52R的红色光成为最大亮度LRMAX。此外,考虑为由于最大电流I11比标准电流I0大,因此促进红色荧光体52R的激励。因此,到达到最大亮度LRMAX为止的时间(从通电开始时TS到时刻T12a为止的时间)能够比在通电标准电流I0时到达到发光亮度LR0为止的时间(图5B的从通电开始时TS到时刻TX为止的时间)缩短。
然后,若使电流阶段性地降低,则比电流的降低的定时延迟,红色光的亮度也阶段性地降低。若在通电结束时TF停止电流之后,直到经过时刻T13,则红色光的亮度成为零。如图4A所示,由于紧接通电结束时TF之前的电流I12d比标准电流I0小,因此通电结束时TF的时刻处的红色光的发光亮度LRF比发光亮度LR0小。即,朝向通电结束时TF,红色的亮度阶段性地降低而接近零。因此,发光装置40的亮度从发光亮度LRF到成为零为止的时间(从通电结束时TF到余辉AG消失的时刻T13)比从发光亮度LR0到成为零为止的时间(图5B的从通电结束时TF到余辉AG消失的时刻TY)缩短。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发光装置40、荧光体52等的亮度为“零”是指实质上无法视觉确认来自发光装置40、荧光体52等的光。
像这样,若进行电流控制以使得在通电期间20的最初设置最大电流供给期间21,之后设置电流降低期间22(图3),则能够降低基于紧接通电结束时TF之前的电流I12d的红色发光的发光亮度LRF。其结果为,能够降低在通电期间20之后(通电结束时TF之后)产生的余辉AG的强度,并且能够缩短到余辉AG消失为止的时间(从通电结束时TF到时刻T13为止的时间)。
在图4B的例子中,作为余辉特性不同的两种以上的荧光体52,例示了余辉特性较短的绿色荧光体52G与余辉特性较长的红色荧光体52R的组合。然而,并不局限于此,能够将余辉特性较长的绿色荧光体52G与余辉特性较短的红色荧光体52R组合。
并且,除了绿色荧光体52G和红色荧光体52R之外,还可以包括其他的荧光体(例如,黄色荧光体)。也可以绿色荧光体52G和红色荧光体52R具有相同的余辉特性(余辉特性为相同程度),其他的荧光体具有不同的余辉特性(例如,余辉特性比其他荧光体长)。
在具备任意的组合的荧光体的发光装置40中,也能够通过应用进行图3所示的电流控制的驱动方法,来减轻余辉。
如上所述,由余辉特性最长的荧光体(在图3的例子中,为红色荧光体52R)的荧光产生余辉。因此,在控制向发光元件60供给的电流的情况下,优选根据两种以上的荧光体52中的、针对光的响应最慢的荧光体(红色荧光体52R)的余辉特性来控制。
图6表示基于图3所示的时间-电流曲线图对发光装置40的发光元件60通电时的、发光装置40的时间-亮度曲线图。纵轴的值以通电标准电流I0时的亮度为1.00的方式被标准化。
优选电流降低期间22的结束时刻(即,通电结束时TF)的发光装置40的发光亮度LF为发光装置40的最大亮度LMAX的50%以下。由此,能够有效地缩短从通电结束时TF到余辉AG消失的时刻T13(图4B)。
关于通电结束时TF的发光装置40的发光亮度LF为最大亮度LMAX的50%以下的情况,能够在发光装置40的驱动方法中,通过控制(降低)电流来实现。
在发光装置40的驱动方法中,也可以如图7所示,还包括在通电期间20之后,不向发光元件60供给电流的休止期间30。另外,也可以在休止期间30之后包括通电期间20,也可以之后进一步包括休止期间30。在该情况下,将通电期间20和之后紧接着的休止期间30称为1周期CY。
优选从休止期间30的开始时刻(相当于通电结束时TF)到发光装置40的亮度成为零的时刻(图4B的时刻T13)为止的时间为1周期CY的长度(通电期间20与休止期间30的合计时间)的20%以下。即,优选产生余辉AG的时间为1周期CY的长度的20%以下。因此,在发光装置40的驱动方法中,优选控制电流,而使余辉AG的时间为1周期CY的长度的20%以下。
再次参照图3和图6。也可以在电流降低期间22中,在从电流降低期间22的开始时刻(相当于时刻T12a)到规定的时刻(例如,从时刻T12a到时刻T12b为止的期间)为止,将向发光元件60供给的电流保持为比最大电流I11小的恒定值(电流I12a)。将电流保持为I12a的期间称为电流保持期间221。即,电流降低期间22也可以包括电流保持期间221。
优选基于通电期间20中的发光装置40的亮度的时间积分值来控制电流保持期间221中的电流I12a(恒定值)和电流保持期间221的长度(从时刻T12a到时刻T12b为止)。
这里,“通电期间20中的发光装置40的亮度的时间积分值(以下,称为“亮度积分值”)是指,在图6的时间-亮度曲线图中,表示亮度的曲线与横轴(时间轴)之间的区域的面积。这能够视为在通电期间20中,从发光装置40得到的光的亮度的总量。在像图7那样重复通电期间20和休止期间30的情况下,1周期CY中的亮度积分值成为发光装置40的明亮度的程度的指标。
这里,将从通电期间20的最初(通电开始时TS)到最后(通电结束时TF)为止连续性地施加标准电流I0时的亮度积分值设为基准亮度积分值。
在图6中示出像图3的曲线图所示那样施加电流的情况下的发光装置40的发光亮度。此外,图6的纵轴(亮度)以向发光装置40施加标准电流I0时的发光亮度(将其称为“基准亮度”)为1.00的方式被标准化。
在图6中,基准亮度积分值能够视为横宽为“从通电开始时TS到通电结束时TF为止的长度”且高度为“基准亮度的强度”的矩形区域RR(由双点划线包围的区域)的面积。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电流降低期间22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间中,电流比标准电流I0小。例如,在图3的曲线图中,在从时刻T12b到TF为止的期间,电流I12b、I12c、I12d比标准电流I0小。因此,如图6所示,在从时刻T12b到通电结束时TF为止的期间中,发光装置40的发光亮度比基准亮度(1.00)小。因此,从时刻T12b到通电结束时TF为止的期间中的亮度积分值与表示基准亮度积分值的区域RR相比,不足与区域R1的面积相当的量。即,发光装置40的亮度降低。
因此,优选通过增加从通电开始时TS到时刻T12b之间的亮度积分值来抵消不足的亮度积分值(区域R1的面积),从而使1周期CY中的亮度积分值与基准亮度积分值等同。
从通电开始时TS到时刻T12a为止(最大电流供给期间21),施加比标准电流I0大的最大电流I11(图3)。因此,如图6所示,最大电流供给期间21中的亮度积分值与表示基准亮度积分值的区域RR相比,剩余了与区域R2的面积相当的量。
并且,在如图3所示,从时刻T12a到时刻T12b为止的期间中的电流I12a比标准电流I0大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从时刻T12a到时刻T12b为止的期间中的亮度积分值与表示基准亮度积分值的区域RR相比,剩余了与区域R3的面积相当的量。
在图6中,优选调整最大电流供给期间21的时间、最大电流I11、从时刻T12a到时刻T12b为止的长度、以及电流I12a,以使得成为(区域R1的面积)=(区域R2的面积)+(区域R3的面积)。由此,能够使1周期CY中的实际的亮度积分值与基准亮度积分值等同,因此即使存在电流降低期间22,也能够确保发光装置40的明亮度。
此外,也能够通过延长最大电流供给期间21的时间、和/或增大最大电流I11,而增大区域R2的面积。在该情况下,区域R2的面积有可能与区域R1的面积等同或者比其大。
在区域R2的面积与区域R1的面积等同的情况下,区域R3的面积也可以为零。即,也可以使从时刻T12a到时刻T12b为止的期间中的电流I12a与标准电流I0为相同程度。
这样,在通电期间20中,将从时刻T12a到时刻T12b设为电流保持期间221,在决定电流保持期间221的长度和此时的电流I12a时,优选考虑通电期间20中的发光装置40的亮度积分值与基准亮度积分值等同,由此,能够以与施加标准电流I0时的发光装置40等同的明亮度,使发光装置40发光。
另外,如上所述,优选基于通电期间20中的发光装置40的亮度的时间积分值(亮度积分值)来控制最大电流I11
作为荧光体52,能够使用各种荧光材料。例如,列举作为绿色荧光体52G的β赛隆荧光体、作为红色荧光体52R的含Mn4+活化氟化物荧光体(KSF系荧光体)、作为黄色荧光体的YAG荧光体。特别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在使用了容易产生余辉的荧光体的发光装置40中是有效的,因此在包括余辉特性比较慢的KSF系荧光体的发光装置40中,特别能够发挥效果。
(2.关于使用驱动方法控制的发光装置40)
对适于实现上述的驱动方法的发光装置40进行说明。
如图1、图2A和图2B所示,发光装置40包括发光元件60、以及由发光元件60激励的余辉特性不同的两种以上的荧光体52(52G、52R)。从电源90向发光元件60供给的电流由控制部70控制。
一边参照图2A和图2B,一边对发光装置40、控制部70等各构成部件进行说明。
(i)控制部70
控制部70用于像图3所示那样控制电流。控制部70使用能够实现通过上述的发光装置40的驱动方法进行的电流控制的结构。特别是,使用能够进行以下控制的控制部70。
控制部70能够控制电流,以使得包括:向发光元件60供给通电期间20中的最大电流I11的最大电流供给期间21;以及接着最大电流供给期间21之后使电流从最大电流I11连续性地或者阶段性地降低的电流降低期间22(图3)。
优选控制部70能够控制电流,以使得电流降低期间22的结束时刻(通电结束时TF)的发光装置40的发光亮度LF为发光装置40的最大亮度LMAX的50%以下(图6)。
优选控制部70能够控制电流,以使得还包括在通电期间20之后不向发光元件60供给电流的休止期间30(图7),并且控制电流,以使得从休止期间30的开始时刻(通电结束时TF)到发光装置40的亮度成为零的时刻(图4B的时刻T13)为止的时间为1周期CY的长度(通电期间20与休止期间30的合计时间)的20%以下。
优选控制部70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得在电流降低期间22中,在从电流降低期间22的开始时刻(相当于时刻T12a)起的规定的时间(例如,从时刻T12a到时刻T12b为止的期间:电流保持期间221),将向发光元件60供给的电流保持为比最大电流I11小的恒定值(电流I12a)(图3)。
另外,优选控制部70能够基于通电期间20中的发光装置40的亮度的时间积分值来控制电流保持期间221中的电流I12a和电流保持期间221的长度(从时刻T12a到时刻T12b为止)(图6)。
优选控制部70能够基于通电期间20中的发光装置40的亮度的时间积分值(亮度积分值)来控制最大电流I11(图6)。
(ii)发光元件60
发光元件60能够利用公知的半导体发光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发光元件60,例示具备半导体层叠体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元件60例如射出蓝色光。作为发光元件60,能够选择射出任意的波长的光的元件。例如,作为射出蓝色或者绿色的光的元件,能够使用利用了氮化物系半导体(InxAlyGa1-x-yN、0≤X、0≤Y、X+Y≤1)或者GaP的发光元件。另外,也可以使用由这些材料以外的材料构成的半导体发光元件。能够根据半导体层的材料及其混晶度来选择各种发光波长。
(iii)发光部50(荧光体52、树脂53)
发光部50包括两种以上的荧光体52。发光部50也可以包括用于分散固定荧光体52的透光性的树脂。
作为适合于荧光体52的材料,列举作为绿色荧光体的β赛隆荧光体、作为红色荧光体的含Mn4+活化氟化物荧光体(KSF系荧光体)、作为黄色荧光体的YAG荧光体。也可以将它们中的两种以上的荧光体(例如,β赛隆荧光体和KSF系荧光体)用于发光部50。
(iv)导光板41
发光装置40也可以包括用于传输来自发光元件60的光的导光板41。能够在导光板41的一部分(在图2B中,为导光板41的下表面)具备剖面矩形的凹部,也可以在其中固定发光部50。也可以在导光板41的上表面(光取出面)形成向下的圆锥台(截头圆锥)形状的凹部41c,能够通过该凹部41c提高导光板41的光取出效率。凹部41c也可以注入包括扩散材料的透光性树脂。
(v)白色树脂42
发光装置40也可以包括光反射性的白色树脂42。白色树脂42覆盖导光板41的下表面,能够将光向导光板的上表面侧(光取出面侧)反射。另外,优选白色树脂在发光部50的侧面方向具有倾斜的壁,能够将从发光部50沿横向行进的光向上表面侧(光取出面侧)反射。
(vi)光扩散部43、透明树脂44、布线层45
发光装置40也可以包括覆盖发光部50的上表面的光扩散部43。由此,能够对通过发光部50的上表面的高强度的光进行遮光,来实现来自发光装置40的出射光的均匀化。
发光装置40也可以包括对导光板41的下表面侧的凹部和发光元件60进行固定的透明树脂44。
发光装置40能够包括用于将发光元件60和电源90连接的布线层45。
(变形例1)
图8A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1的发光装置410。发光装置410包括多个发光装置40。
图8A的发光装置410是排列多个图2A、图2B和图2C所示的发光装置40而构成的。此外,在变形例1中,也将各个发光装置40称为发光装置410的“区域411”。即,一个“区域411”包括一个发光元件60和一个发光部50。一个“区域411”能够视为一个“单元”,图8A的发光装置410能够视为包括16个单元(4行×4列)的一个“区段”。
(变形例2)
图8B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2的发光装置420。发光装置420包括多个变形例1的发光装置410。
图8B的发光装置420是排列多个图8A所示的发光装置410而构成的。像变形例1中说明的那样,发光装置410能够视为包括16个单元的1个区段,发光装置420能够视为包括多个区段(例如,128个区段=2048单元)的1个模块。
变形例1的发光装置410和变形例2的发光装置420包括多个发光元件60。在对这样的发光装置410、420进行驱动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对向各发光元件60供给的电流进行驱动。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具备发光装置410、420的情况下,也可以相对于发光装置410、420的1个单元包括一个控制部70,或者也可以相对于多个单元包括一个(例如,相对于1个区段包括一个)控制部70。
(变形例3)
图9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3的发光装置430。发光装置430是图2A~图2C所示的发光装置40的变形例。
发光装置430的导光板431、白色树脂432、透明树脂434和电极435各自的形状与发光装置30的导光板41、白色树脂42、透明树脂44和电极45各自的形状不同。
另外,发光装置430不具备在图2A和图2C所示的发光装置40中覆盖发光部50的上表面的光扩散部43。取而代之,发光装置430在凹部431c内具备光反射层433。作为光反射层433,能够使用包括扩散材料的透光性树脂等。发光装置430也可以还具备覆盖发光部50的上表面的光扩散部。
并且,发光装置430与发光装置40不同,具备透光性粘接部件436和光反射性部件437。
构成变形例3的发光装置430的各部件的材料和各部件的物性与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40中的对应的各部件相同。
以下,以与发光装置40的不同点为中心对变形例3的发光装置430进行说明。
变形例3的发光装置430包括:发光元件60;光反射性部件437,配置为覆盖发光元件60的侧面;以及发光部50,配置为覆盖发光元件60的上表面和光反射性部件437的上表面。此外,在变形例3中,将发光元件60、光反射性部件437和发光部50统称为“光源500”。
发光装置430也可以还具备透光性粘接部件436来作为光源500的一部分。透光性粘接部件436配置在发光元件60与光反射性部件437之间,覆盖发光元件60的侧面的一部分和发光部5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通过透光性粘接部件436,从发光元件60(更准确地说为发光元件60的半导体层叠体)的侧面射出的光向透光性粘接部件436入射,然后,在透光性粘接部件436与光反射性部件437的边界被反射,向发光部50入射。
发光元件60在下表面侧具备一对元件电极60a。元件电极60a分别与布线层435连接。布线层435在白色树脂432与绝缘部件439之间延伸。
发光装置430还包括覆盖光反射性部件437的侧面和发光部50的侧面的透明树脂434。导光板431在下表面具备剖面梯形的凹部,光源500通过透明树脂434而固定在其中。白色树脂432覆盖导光板431的下表面和透明树脂434的侧面的一部分。导光板431在上表面(光取出面431x)具备凹部431c。凹部431c配置在光源500的正上方,凹部431c的底面431d与光源500的上表面(发光部50的上表面)相对。凹部431c具有将大小不同的两个凹部组合后的形状,下侧部分(与光源500接近的部分)为向下的圆锥台(截头圆锥)形状的第一部分431a,上侧部分(导光板431的光取出面431x)为向下的圆锥台(截头圆锥)形状的第二部分431b。第二部分431b的最大开口尺寸比第一部分431a的最大开口尺寸大。第一部分431a的上侧开口的尺寸(相当于第一部分431a的最大开口尺寸)与第二部分431b的下侧开口的尺寸(相当于第二部分431b的最小开口尺寸)相等。通过将第一部分431a和第二部分431b设置成使第二部分431b的下侧开口与第一部分431a的上侧开口接触,而构成一个凹部431。
从图9可知,第一部分431a和第二部分431b成为侧面变形(向凹部431c的内侧鼓起)的圆锥台形状。在图9所示的剖面观察时,第一部分431a的侧面431e和第二部分431b的侧面431f都表示为向凹部431c的内侧方向凸出(在图9中也视为向上凸出)的曲线。
发光装置430还包括配置在凹部431c内的光反射层433。通过在凹部431c配置光反射层433,从光源500向正上方方向射出的高强度的光被光反射层433反射。被反射后的光一边被光反射层433和白色树脂432反射一边在导光板431的内部传输,而从光取出面431x侧被取出。即,从光源500朝向正上方方向的光能够沿着凹部431c的外形在照射方向上扩展。由此,能够实现来自发光装置430的出射光的均匀化。
光反射性层433能够设置为填埋凹部431c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特别是,优选光反射性层433仅形成于凹部431c中的接近光源500的第一部分431a。能够遮挡从光源500向正上方方向射出的光高强度的光,并且能够将导光板431的发光面积确保得大,因此能够有助于来自发光装置430的出射光的更均匀化。
透明树脂434包围光源500的侧面,具有在导光板431的下表面侧的剖面梯形的凹部固定光源500的功能。在图9所示的透明树脂434中,侧面包括与导光板431接触的上侧倾斜面和与白色树脂432接触的下侧倾斜面。上侧倾斜面与下侧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不同,这些倾斜面接触的线成为向外呈凸状的棱线。
白色树脂432的上表面与导光板431接触,下表面与布线层435和绝缘部件439接触。另外,白色树脂432具有收纳光源500的贯通孔432x,贯通孔432x的内表面(向上扩展的锥面)与透明树脂434的下侧倾斜面接触。
白色树脂432的上表面具有:配置在贯通孔432x的周围的平坦面432a、以及配置在平坦面432a的周围的弯曲倾斜面432b。弯曲倾斜面432b平缓地弯曲成碗状,能够将来自光源500的光以及由光反射性层433向下反射的光向上(导光板431的光取出面431x侧)反射。也可以在弯曲倾斜面432b的更外侧设置平坦顶部432c。
发光装置430在白色树脂432的下表面侧还具备绝缘部件439和基板438。
绝缘部件439覆盖白色树脂432的下表面和布线层435。通过使布线层435的一部分从绝缘部件439露出,能够将布线层435与外部电连接。
基板438设置在绝缘部件439的下表面侧。基板438也可以是布线基板,能够与从绝缘部件439局部地露出的布线层435导通。基板438也可以具备用于与外部电极连接的电极。
在图2A和图2C所示的发光装置40中也能够设置绝缘部件439和基板438。
也可以使用变形例3的发光装置430来构成图1所示的发光模块。另外,也可以排列多个发光装置430,来构成图8A所示的发光装置(区段)或者图8B所示的发光装置(模块)。
本申请主张以申请日为2019年3月18日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第2019-050027号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日本特愿第2019-050027号通过参照而被引用至本说明书。
附图标记说明:40、410、420、430…发光装置;41、431…导光板;41c、431c…凹部;42、432…白色树脂;43…光扩散部;433…光反射层;44、434…透明树脂;45、435…布线层;436…透光性粘接部件;50…发光部;52…荧光体;60…发光元件;70…控制部;90…电源;100…发光模块;500…光源。

Claims (12)

1.一种方法,是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发光元件;以及发光部,包括由所述发光元件激励的、余辉特性不同的两种以上的荧光体,
其中,所述发光装置的通电期间包括:
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给所述通电期间中的最大电流的最大电流供给期间;以及
接着所述最大电流供给期间之后使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给的电流从所述最大电流连续性地或者阶段性地降低的电流降低期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控制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给的电流的值,以使得所述电流降低期间的结束时刻的所述发光装置的亮度为所述发光装置的最大亮度的5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
还包括在所述通电期间之后不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的休止期间,所述方法控制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给的电流的值,以使得从所述休止期间的开始时刻到所述发光装置的亮度成为零的时刻为止的时间为所述通电期间与所述休止期间的合计时间的2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电流降低期间包括在从所述电流降低期间的开始时刻起的规定的时间,将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给的电流保持为比所述最大电流小的恒定值的电流保持期间,
基于所述通电期间中的所述发光装置的亮度的时间积分值控制所述恒定值和所述电流保持期间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基于所述通电期间中的所述发光装置的亮度的时间积分值控制所述最大电流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两种以上的荧光体包括含Mn4+活化氟化物荧光体。
7.一种发光模块,具有:
发光装置,包括发光元件和发光部,所述发光部包括由所述发光元件激励的、余辉特性不同的两种以上的荧光体;以及
控制部,控制从电源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给的电流,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电流,以使得所述发光装置的通电期间包括:
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给所述通电期间中的最大电流的最大电流供给期间;以及
接着所述最大电流供给期间之后使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给的电流从所述最大电流连续性地或者阶段性地降低的电流降低期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
所述控制部控制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给的电流,以使得所述电流降低期间的结束时刻的所述发光装置的亮度为所述发光装置的最大亮度的50%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
所述控制部控制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给的电流,以使得:
所述通电期间还包括在所述电流降低期间之后不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的休止期间,并且,
从所述休止期间的开始时刻到所述发光装置的亮度成为零的时刻为止的时间为所述通电期间的20%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
所述控制部控制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给的电流,以使得所述电流降低期间包括在从所述电流降低期间的开始时刻起的规定的时间,将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给的电流保持为比所述最大电流小的恒定值的电流保持期间,
基于所述通电期间中的所述发光装置的亮度的时间积分值控制所述恒定值和所述电流保持期间的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
基于所述通电期间中的所述发光装置的亮度的时间积分值设定所述最大电流的值。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
所述两种以上的荧光体包括含Mn4+活化氟化物荧光体。
CN202080021888.0A 2019-03-18 2020-03-18 发光模块和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 Active CN1135978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0027 2019-03-18
JP2019-050027 2019-03-18
PCT/JP2020/012100 WO2020189735A1 (ja) 2019-03-18 2020-03-18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発光装置の駆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7818A true CN113597818A (zh) 2021-11-02
CN113597818B CN113597818B (zh) 2024-03-29

Family

ID=72520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1888.0A Active CN113597818B (zh) 2019-03-18 2020-03-18 发光模块和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00615B2 (zh)
JP (1) JP6879404B2 (zh)
CN (1) CN113597818B (zh)
WO (1) WO20201897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7401B (zh) 2020-08-31 2023-07-01 日商日亞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模組之製造方法
EP4444044A1 (en) 2021-11-29 2024-10-09 Kyocera Corporation Lighting system, light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08998A1 (en) * 2002-12-16 2006-09-21 Kenji Okishir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13055330A (ja) * 2011-08-05 2013-03-21 Toyo Univ 半導体発光装置
JP2014127636A (ja) * 2012-12-27 2014-07-07 Nichia Chem Ind Ltd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219277A (ja) * 2014-05-14 2015-12-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の駆動方法
CN105706256A (zh) * 2013-11-08 2016-06-22 夏普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JP2016115497A (ja) * 2014-12-12 2016-06-23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68159B1 (ko) 2002-10-29 2008-11-12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조명 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JP4121399B2 (ja) 2002-10-29 2008-07-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7135134A (ja) * 2016-01-25 2017-08-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2018037171A (ja) * 2016-08-29 2018-03-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CN106658872A (zh) * 2017-02-28 2017-05-10 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灯具装置
US10708995B2 (en) * 2017-05-12 2020-07-0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Color mixing monolithically integrated light-emitting diode pixel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08998A1 (en) * 2002-12-16 2006-09-21 Kenji Okishir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13055330A (ja) * 2011-08-05 2013-03-21 Toyo Univ 半導体発光装置
JP2014127636A (ja) * 2012-12-27 2014-07-07 Nichia Chem Ind Ltd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706256A (zh) * 2013-11-08 2016-06-22 夏普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JP2015219277A (ja) * 2014-05-14 2015-12-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16115497A (ja) * 2014-12-12 2016-06-23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79404B2 (ja) 2021-06-02
JP2020155406A (ja) 2020-09-24
US20220159803A1 (en) 2022-05-19
CN113597818B (zh) 2024-03-29
WO2020189735A1 (ja) 2020-09-24
US11800615B2 (en)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05026B2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及び発光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140082B2 (ja) 発光装置
JP5076282B2 (ja) 表示装置
Steranka et al. High power LEDs–Technology status and market applications
JP5261380B2 (ja) 発光装置
CN100517782C (zh) 半导体发光装置
KR101505433B1 (ko) 형광막 구조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팅 유닛
JP5557828B2 (ja) 発光装置
US20170138548A1 (en)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JP4689579B2 (ja) 発光装置
JP2006252958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57831A (ja) 発光装置
JP2006253336A (ja) 光源装置
JP2005244075A (ja) 発光装置
CN109148429B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CN113597818B (zh) 发光模块和发光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2798085A (zh) 光源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JP2008117879A (ja) 平面発光装置
KR20100106053A (ko) 발광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 시스템, 및 이들의 제조 방법
JP2007027421A (ja) Ledパッケージ及び照明装置
JP2006173564A (ja) 混光発光素子、白色発光装置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CN108884973A (zh) 半导体光源
JP5548118B2 (ja)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2360957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패키지
JP6303880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