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6267A - 一种智能电炒锅的厚膜发热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电炒锅的厚膜发热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76267A CN113576267A CN202111063743.XA CN202111063743A CN113576267A CN 113576267 A CN113576267 A CN 113576267A CN 202111063743 A CN202111063743 A CN 202111063743A CN 113576267 A CN113576267 A CN 1135762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ntc
- heating
- conductor
- conducting me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83—Warm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炒锅的厚膜发热盘,包括金属基体层,印烧于金属基体层正面的绝缘导热介质层,印烧在绝缘导热介质层上的导体电极、短路导体、NTC焊接电极和NTC测温电极,以及印烧在所述绝缘导热介质层上和短路导体上的发热电阻,所述发热电阻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第一导体电极,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第二导体电极,所述发热电阻形成同心设置的多个扇形发热区域,以及六组NTC测温电极连接相对于测试端,本发热盘克服现有技术中对粘度较高的食材加热过程中容易烧粘或烧焦的问题,通过不同区域热分布的均匀性的加热,避免被加热食材的变质,保证食材的口感与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电炒锅的厚膜发热盘。
背景技术
在对肉质或豆浆等粘度较高的食材进行加热的过程中,由于含有较多的脂肪、油脂等固体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容易烧粘或者烧焦。因此在加热过程中,会通过搅动,搅拌器带动容器内部的食物,保证食材受热均匀。在转动的过程中,由于搅拌器带动食材旋转及翻滚,处于发热盘底部的食材流速不规则,因此总有部分加热食材滞留在发热盘底部时间过长,导致粘度较高的食材容易被烧粘或烧焦,被加热的食材营养和口感发送变化,且残余的烧焦区域难以清洗干净,食品的卫生安全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炒锅的厚膜发热盘,克服现有技术中对粘度较高的食材加热过程中容易烧粘或烧焦的问题,通过6个不同区域设置相应加热功率,避免出现局部出现过热而导致被加热食材的变质,保证食材的口感与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电炒锅的厚膜发热盘,包括金属基体层,所述金属基体层正面设置有绝缘导热介质层,所述绝缘导热介质层上设置有短路导体、第一导体电极、第二导体电极、NTC测温电极和NTC焊接电极,所述短路导体、第一导体电极、第二导体电极、NTC测温电极和NTC焊接电极形成导体层,所述绝缘导热介质层上与短路导体上设置有发热电阻,所述发热电阻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导体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第二导体电极连接,所述发热电阻形成多个同心设置的扇形发热区域,所述绝缘导热介质层、发热电阻和导体层上均印刷有绝缘保护介质层。
优选的,所述发热盘上等分设置有六组扇形发热区域,每组所述扇形发热区域上对应设置有一组发热电阻,且多组发热电阻经过短路导体连接、通过第一导体电极以及第二导体电极形成并联连接。
优选的,所述发热电阻的宽度为d,1.0mm≤d≤3.5mm,相邻两根电阻线条之间的距离为c,0.6mm≤c≤2.0mm。
优选的,六组所述扇形发热区域之间均匀设置有三组温控NTC,所述三组温控NTC的NTC测温电极和NTC焊接电极相连,且所述温控NTC与发热电阻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4mm。
优选的,所述NTC测温电极外连接方式是通过银线和银浆经过点胶方式固定在NTC测温电极上,并通过650度到850度之间60分钟烧结曲线烧结完成,在进行温控NTC与NTC焊接电极的连接,所述每组温控NTC均有两个NTC测温电极。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体电极与第二导体电极用于连接电源线,并采用种钉加陶瓷固定件将电源线分别与第一导体电极与第二导体电极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绝缘导热介质层设置有三层或四层,且绝缘导热介质层的厚度不小于90um。
优选的,所述绝缘导热介质层、导体层、发热电阻均密封在所述绝缘保护介质层与金属基体层之间,所述绝缘保护介质层在所述第一导体电极、第二导体电极、NTC焊接电极、NTC测温电极设有接口,外接供电电路和NTC焊接窗口,并在外贴NTC上覆盖绝缘保护树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发热盘,第一导体电极、发热电阻和第二导体电极构成了发热盘的发热电路回路,发热盘靠发热电阻通电发热提供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需加热的食材,发热电阻形成同心设置的多个扇形发热区域,使得发热区域在金属基体层分布更广泛,提高发热电阻覆盖面积的同时,多个扇形发热区域使得本发热盘的电连接更加简单可靠;多个扇形发热区域的设计,热分布的均匀性,使得食材在加热过程中混合搅拌更充分、翻腾效果更明显。保证此区域的食材不至于被烧粘或烧焦,避免出现局部出现过热而导致被加热食材的变质,保证食材的口感与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发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发热盘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发热盘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二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如下:
11、金属基体层;12、绝缘导热介质层;13、发热电阻;14、导体短路导体15、第一导体电极;16、第二导体电极;17、第三NTC测温电极;18、第四NTC测温电极;19、第五NTC测温电极;20、第六NTC测温电极;21、第七NTC测温电极;22、第八NTC测温电极;23、温控NTC1;24、温控NTC2;25、温控NTC3;26、螺丝钉;27、螺丝钉;28、陶瓷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智能电炒锅的厚膜发热盘,包括金属基体层11,印烧于金属基体层11正面的绝缘导热介质层12,印烧在绝缘导热介质层12上的短路导体14、第一导体电极15和第二导体电极16,还包括印烧在所述绝缘导热介质层12和短路导体14上发热电阻13,发热电阻13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第一导体电极15,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第二导体电极16,所述发热电阻13形成同心设置的多个扇形发热区域,每个扇形发热区域对应一组发热电阻13,通过导体层上的短路导体14和第一导体电极15和第二导体电极16形成并联连接,多组发热电阻13通过并联方式形成一组热分布均匀并且稳定的发热盘。
本发明提供的发热盘,第一导体电极15、发热电阻13和第二导体电极16构成了发热盘的发热电路回路,发热盘靠发热电阻13通电发热提供热量,并将热量通过金属基体层11传递给需加热的食材。其中,第一导体电极15与第二导体电极16外接供电电路为发热电阻13提供电源。外接的电源可以是直流电源,也可以是交流电源。当接的是直流电源时,如果第一导体电极15接电源的正极,则第二导体电极16接电源的负极。反过来接也可以,即第一导体电极15接电源的负极,第二导体电极16接电源的正极。即第一导体电极15和第二导体电极16都可以接电源的正极或者负极,本发明提供的加热器对电极的接法不做限制。如果接的供电电源是交流电,第一导体电极15和第二导体电极16也是可以不用区分零线N和相线L,只要第一导体电极15和第二导体电极16以及连接在他们之间的发热电阻13形成电路通路即可。
优选的,印烧在绝缘导热介质层12上的导体层和发热电阻13可以相互转换,可以先导体层印刷再印刷发热电阻13,也可以发热电阻13先印刷,在印刷导体层。
优选的,第一导体电极15、发热电阻13和第二导体电极16构成了发热盘的发热电路回路,发热盘靠发热电阻13通电发热提供热量,并将热量通过金属基体层11传递给需加热的食材。发热电阻形成同心设置的6个面积相同扇形发热区域,分别为A、B、C、D、E、F,使得扇形发热区域在金属基体层分布更广泛,提高发热电阻覆盖面积的同时,多个扇形发热区域使得本发热盘的电连接更加简单可靠。多个扇形发热区域的设计,热分布的均匀性,使得食材在加热过程中混合搅拌更充分、翻腾效果更明显。保证此区域的食材不至于被烧粘或烧焦,避免出现局部出现过热而导致被加热食材的变质,保证食材的口感与安全。
如图1、2、3所示,还包括电源连接线和第一导体电极15以及第二导体电16连接方式,使用螺丝钉26、27固定在加热板上,电源线经过陶瓷固定件28压接在第一导体电极15以及第二导体电16上,在用螺丝帽固定,正常工作表面温度250度基板的热胀冷缩的形况下,都可以确保接触可靠。
加热区域的温差设置可根据发热电阻13的宽度或密度进行调节。第一种实施方式为在相同的面积内布设相同长度但宽度不同的发热电阻13。根据发热电阻13的发热特性,在高温加热区域设置较细的发热电阻13,低温加热区域布设宽度较大的发热电阻13。第二种实施方式则是在相同面积内布设宽度相同但长度不同发热电阻13,在高温加热区域设置密度较高的发热电阻13,低温加热区域设置密度较低的发热电阻13。
在该实施例中,金属基体层11为圆形金属板。为保证本发热盘的安全性,金属材料优选为不锈钢。绝缘导热介质层12印烧在圆形金属板的外表面,且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绝缘导热介质层12的层数。该实施例中绝缘导热介质层12设置为3层,3层厚度不小于90微米,可在安全测试标准中保持漏电流小于5mA。更重要的,避免绝缘导热介质层12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制造缺陷,保证产品使用过程的安全。
优选的,还包括温控NTC23、24、25,通过绝缘导热介质层12与金属基体层11接触。该温控NTC23两端分别与第三NTC测温电极17和第四NTC测温电极18连接,温控NTC24分别与第五NTC测温电极19和第六NTC测温电极20连接,温控NTC25分别与第七NTC测温电极21和第八NTC测温电极22连接,并有第三NTC测温电极17、第四NTC测温电极18、第五NTC测温电极19、第六NTC测温电极20、第七NTC测温电极21、第八NTC测温电极22连接外部供电电路对其进行供电控制。此温控NTC23、24、25同心设置的扇形发热区域中,并固定在导体印刷层的NTC焊接电极上和NTC测温电极17、18、19、20、21、22相连,发热电阻体13和测温NTC之间距离大于等于0.4mm。,通过温控NTC23、24、25检测发热电阻13的加热温度,可以控制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控制发热电阻13的功率以及控制食材如(菜类、豆浆等)的断开温度。
优选的,在电极与发热电阻13之间设有温度保险丝,当发热电阻13功率过大时,加热温度过高,温度保险丝被熔断,发热电阻13电源被切断而保护。其对发热电炉的保护是一种破坏性的保护,即彻底熔断发热电路,也是提供的最后一道保护程序,要保护的也是加热器有可能发生烫伤人、引发火灾等高风险情形下的保护。温度保险丝可印烧在绝缘导热介质层12上,使温度保险丝和印烧在绝缘导热介质层12上的其他部件,如发热电阻13保持一致的物理特性,比如他们的厚度基本可以保持一致,而不会突出来,同时也保持了整个发热电路可以做到比较轻薄,减小发热电路占用的空间,使设备可以小型化。
优选的,还包括隔热绝缘保护层,所述隔热绝缘保护层将所述绝缘导热介质层12、发热电阻13、导体短路14连接电极层均密封在所述隔热绝缘保护层与金属基体层11之间,所述隔热绝缘保护层在所述第一导体电极15、第二导体电极16、NTC测温电极17、18、19、20、21、22设有接口,外接供电电路和NTC焊接窗口,并在NTC上覆盖绝缘保护树脂。
进一步的,参考图4,为第一种实施例,实施例的六组扇形发热区域共设置六个发热电阻13,该六个发热电阻13并联连接,且连接在同一控制开关上,控制开关连接,六个发热电阻13同时通电发热。
参考图5至图6,为第二种实施例,每两组相邻扇形发热区域的发热电阻13并联,且该两个发热电阻13连接一个控制电路,共三个控制电路,该三个控制电路连接同一电源,即每打开一个控制电路,与该控制电路相对应的扇形发热区域通电发热,也可以合并成一个控制电路一起控制通断电,这种发热电路设计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产品实用条件来进行调节,可以单组或多组进行工作,为多功能加热家电领域提供更多使用功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8)
1.一种智能电炒锅的厚膜发热盘,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基体层,所述金属基体层正面设置有绝缘导热介质层,所述绝缘导热介质层上设置有短路导体、第一导体电极、第二导体电极、NTC测温电极和NTC焊接电极,所述短路导体、第一导体电极、第二导体电极、NTC测温电极和NTC焊接电极形成导体层,所述绝缘导热介质层上与短路导体上设置有发热电阻,所述发热电阻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导体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第二导体电极连接,所述发热电阻形成多个同心设置的扇形发热区域,所述绝缘导热介质层、发热电阻和导体层上均印刷有绝缘保护介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炒锅的厚膜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上等分设置有六组扇形发热区域,每组所述扇形发热区域上对应设置有一组发热电阻,且多组发热电阻经过短路导体连接、通过第一导体电极以及第二导体电极形成并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炒锅的厚膜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电阻的宽度为d,1.0mm≤d≤3.5mm,相邻两根电阻线条之间的距离为c,0.6mm≤c≤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炒锅的厚膜发热盘,其特征在于:六组所述扇形发热区域之间均匀设置有三组温控NTC,所述三组温控NTC的NTC测温电极和NTC焊接电极相连,且所述温控NTC与发热电阻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4mm。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炒锅的厚膜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NTC测温电极外连接方式是通过银线和银浆经过点胶方式固定在NTC测温电极上,并通过650度到850度之间60分钟的烧结曲线烧结完成,在进行温控NTC与NTC焊接电极的连接,所述每组温控NTC均有两个NTC测温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炒锅的厚膜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电极与第二导体电极用于连接电源线,并采用种钉加陶瓷固定件将电源线分别与第一导体电极与第二导体电极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炒锅的厚膜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热介质层设置有三层或四层,且绝缘导热介质层的厚度不小于90u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炒锅的厚膜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热介质层、导体层、发热电阻均密封在所述绝缘保护介质层与金属基体层之间,所述绝缘保护介质层在所述第一导体电极、第二导体电极、NTC焊接电极、NTC测温电极设有接口,供外接供电电路和NTC焊接窗口,并在外贴NTC上覆盖绝缘保护树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63743.XA CN113576267A (zh) | 2021-09-10 | 2021-09-10 | 一种智能电炒锅的厚膜发热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63743.XA CN113576267A (zh) | 2021-09-10 | 2021-09-10 | 一种智能电炒锅的厚膜发热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76267A true CN113576267A (zh) | 2021-11-02 |
Family
ID=78242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63743.XA Pending CN113576267A (zh) | 2021-09-10 | 2021-09-10 | 一种智能电炒锅的厚膜发热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76267A (zh) |
-
2021
- 2021-09-10 CN CN202111063743.XA patent/CN113576267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661994B2 (ja) | ガラス―セラミック加熱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6078025A (en) | Article of clothing | |
CN101243727A (zh) | 带智能化层的加热器表面 | |
JPH03176987A (ja) | 輻射電気ヒータ | |
CN101982009B (zh) | 具有温度控制的加热元件 | |
CN108207041A (zh) | 一种新型直发器用陶瓷发热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 |
CN215993673U (zh) | 一种智能电炒锅的厚膜发热盘 | |
CN201082114Y (zh) | 电热壶 | |
CA2992144A1 (en) | Disposable cup for heating food products | |
CN113576267A (zh) | 一种智能电炒锅的厚膜发热盘 | |
CN209390389U (zh) | 一种加热装置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111084553A (zh) | 一种发热盘 | |
WO2021162875A1 (en) | Modular ceramic heater | |
CN212574715U (zh) | 一种发热盘 | |
CN209982755U (zh) | 一种电热水杯平板厚膜加热器 | |
CN216702323U (zh) | 一种奶泡机用厚膜发热盘 | |
CN210536965U (zh) | 一种温度可控的平板厚膜加热器 | |
CN208549031U (zh) | 加热装置与测温装置的双层烧结及温度保护结构 | |
CN113876210A (zh) | 一种奶泡机用厚膜发热盘及其制备工艺 | |
JP2009293889A (ja) | 蒸気発生器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加熱調理器 | |
JP3160510B2 (ja) | 面状発熱体 | |
CN219064716U (zh) |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 |
CN216822936U (zh) | 一种烹饪电器 | |
CN214284553U (zh) | 容器和烹饪器具 | |
JPS6331508Y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