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5709A - 绿茶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绿茶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5709A
CN113575709A CN202110900166.9A CN202110900166A CN113575709A CN 113575709 A CN113575709 A CN 113575709A CN 202110900166 A CN202110900166 A CN 202110900166A CN 113575709 A CN113575709 A CN 113575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bage
green tea
tea
soaking
extr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001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5709B (zh
Inventor
吴世海
王传意
方丽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yin Fengyan Te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ju Tianding Fore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ju Tianding Fore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ju Tianding Fore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001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75709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090016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35757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75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5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5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5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2Rolling or shredding tea lea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reparation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绿茶生产工艺,包括摊放、泡青、脱水、揉捻、等步骤,其中泡青步骤中采用了由本发明特定方法制得的甘蓝提取物,可以显著增强绿茶的品质。由本发明特定方法获得了高品质的绿茶,并且本生产工艺还具有简单、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

Description

绿茶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绿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人们对于茶叶的利用、加工等具有非常久远、悠长的历史。近百年里,茶叶已然成为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之一。俗话有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捧的一种清新、自然饮品之一就是绿茶。绿茶,指的是未经过发酵处理的一种茶,因此绿茶能够保留更多天然茶树鲜叶的自然品质。绿茶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包括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氨基酸、维生素、叶绿素、咖啡碱等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的天然健康成分。并且,绿茶中的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对于杀菌消炎、抗衰老、抗癌防癌等其他茶种无可比肩的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绿茶,以适宜的茶树新梢作为初始原料,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手段工艺步骤制成茶叶成品。绿茶的茶叶色泽以及冲泡后得到的茶汤、叶底的主调为美丽的绿色,因此得名“绿茶”。
但是,传统加工工艺生产得到的绿茶味道过于苦涩,茶的清香味比较弱,未能满足现今消费者们越来越严苛的需求,也就是说,现代的人们对于绿茶的的香味、色泽、口感、营养等要求越来越高了。
专利CN105341200A提供了一种绿茶的生产方法,包括热风萎凋,将采摘后的鲜叶均匀薄摊在萎凋槽上,然后依次经过第一次摊凉回潮、理条、脱毫、第二次摊凉回潮、做形、烘干、分拣、提香等操作步骤,但其采用传统的热处理方式,严重破坏了绿茶的营养物质和独特风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绿茶生产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绿茶生产工艺,由以下步骤组成:
G1摊放:将茶树鲜叶摊放;
G2泡青:将由步骤G1所得茶叶浸泡在泡青液中,同时采用脉冲电流处理;
G3脱水:将由步骤G2所得茶叶离心脱水;
G4揉捻:将由步骤G3所得茶叶投入揉桶式揉捻机揉捻;
G5包装:将由步骤G4所得茶叶经过常规的真空塑封手段包装后得到成品绿茶。
新鲜的茶叶中含有多酚氧化酶,这种酶会使茶叶中的酚类被氧化成醌类,这会损害绿茶的营养,使绿茶品质下降。在传统的绿茶生产工艺中,人们通过炒青、蒸青、烘青、晒青等热处理方式将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钝化,通过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方式保留绿茶中多酚物质的含量与品质,但是,这些传统的热处理方式难免会有“副作用”,即“误杀”了其他类型的营养物质。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热处理的绿茶生产工艺,在较低温度下对新鲜茶叶进行处理,获得了品质更高的绿茶。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为,绿茶生产工艺,由以下步骤组成:
G1摊放:将茶树鲜叶在温度为20-22℃、相对湿度为75-80%的避光环境中摊放11-15h,茶叶的摊放厚度为5-7cm;
G2泡青:将由步骤G1所得茶叶以浴比(2.2-3.4)kg:(7.1-9)L浸泡在温度为46-49℃的泡青液中20-30min,同时采用脉冲电流处理;
G3脱水:将由步骤G2所得茶叶在22-26℃以5000-6000rpm的转速离心脱水8-12min;
G4揉捻:将由步骤G3所得茶叶投入揉桶式揉捻机中,在32-36℃以40-50rpm的转速揉捻25-35min;
G5包装:将由步骤G4所得茶叶经过常规的真空塑封手段包装后得到成品绿茶。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为,所述脉冲电流处理中:单个电脉冲作用的时间为0.01~0.012s,每施加完一次电脉冲作用后间歇0.8-1s;电脉冲以正、负交替变换方向出现;脉冲波形为方波;电流大小为10.2-11.9A。
所述泡青液的制作方法为:将甘蓝提取物和水混合,用食用酸调节pH,搅拌后得到所述泡青液。
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其侧链上含有一个巯基(-SH),而硫醇类化合物可以与位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中心的铜离子相互结合从而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达到保护茶多酚的目的。由本发明特定方法制得的甘蓝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半胱氨酸、果酸等活性成分,可以在酸性环境下,作为多酚氧化酶的钝化剂联合脉冲电流钝化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使得茶叶中的包括茶多酚在内的多种营养物质能够保留下来,提升了包括感官评价在内等多种绿茶品质指标。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为,所述泡青液的制作方法为:在45-48℃,将甘蓝提取物和水以质量比1:(3.2-5)混合,用食用酸调节pH至4.1-4.3,以300-500rpm的转速搅拌2-5min,得到所述泡青液。
所述食用酸为冰醋酸、柠檬酸、苹果酸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为,所述食用酸为冰醋酸、柠檬酸、苹果酸以质量比(1-6):(1-6):(1-6)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甘蓝提取物的制作方法为:
T1将甘蓝和乙醇水溶液混合,通过超高压处理得到甘蓝浸提物;
T2压滤所述甘蓝提取物,得到甘蓝滤液;
T3将所述甘蓝滤液离心,收集甘蓝清液;
T4用乙醇水溶液浸泡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然后装柱;
T5将所述甘蓝清液、助剂、乙醇水溶液混合,搅拌,得到甘蓝-乙醇混合物;
T6将所述甘蓝-乙醇混合物上样到步骤T4所得树脂柱中;
T7先后分别用水和乙醇水溶液冲洗除杂,得到所述甘蓝提取物。
本发明通过乙醇水溶液和超高压联合处理,使得甘蓝组织中的半胱氨酸、果酸等活性成分高效流出,同时也不会使它们提早变质失活。
本发明通过大孔树脂吸附的方式将甘蓝粗提物中的果糖、可溶性纤维素等杂质去除,而这些杂质可能引起甘蓝提取物中半胱氨酸、果酸等有效成分变性失活,因此本发明特定的技术方案可以增大甘蓝提取物中半胱氨酸、果酸等有效物质的纯度并保持它们的活性。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为,所述甘蓝提取物的制作方法为:
T1将甘蓝和浓度为60-70wt.%的乙醇水溶液以浴比1g:(4-6)mL混合,采用加压大小为570-600MPa的超高压处理45-65min,得到甘蓝浸提物;
T2采用大小为1.2-1.4MPa的压力对所述甘蓝提取物压滤20-30min,得到甘蓝滤液;
T3在20-25℃,以5000-6500rpm的转速将所述甘蓝滤液离心10-15min,收集甘蓝清液;
T4在20-25℃,用浓度为10-20wt.%的乙醇水溶液浸泡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5-8h,再将经过清洗的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按树脂直径与柱高比1:(6-8)的比例装柱;
T5在20-25℃,将所述甘蓝清液、助剂、浓度为60-70wt.%的乙醇水溶液以质量比(0.9-1.1):(0.03-0.042):(190-220)混合,以300-400rpm的转速搅拌3-6min,得到甘蓝-乙醇混合物;
T6在20-25℃,将所述甘蓝-乙醇混合物上样到步骤T4所得树脂柱中,所述甘蓝-乙醇混合物的上样量为树脂质量的10-13%,上样流速为2-4mL/min,静置时间为25-40min;
T7在20-25℃,先后分别用水和浓度为55-60wt.%的乙醇水溶液冲洗除杂;所述水、树脂的质量比为(8-10):1;所述浓度为55-60wt.%的乙醇水溶液、树脂的质量比为(6-8):1;冲洗流速为18-23mL/min,洗脱流速为22-27mL/min,得到所述甘蓝提取物。
所述助剂为琥珀酰聚糖和六偏磷酸钠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混合物。
琥珀酰聚糖的分子链构型使其可以与甘蓝提取物中的果糖和可溶性纤维发生络合而生成分子量更大的沉淀,该沉淀将在经过吸附树脂时被截留。六偏磷酸钠中的阴根离子可以增强所述吸附树脂分子的表面张力,经过表面修饰的吸附树脂因表面张力变化而更容易吸附果糖等杂质。
本发明将琥珀酰聚糖和六偏磷酸钠作为树脂吸附操作中的助剂,可以有效增强所采用的树脂在吸附甘蓝粗提物中的果糖、可溶性纤维素等杂质的同时,增大包括半胱氨酸和果酸在内的多酚氧化酶钝化剂的通过率,并且不损害所述多酚氧化酶钝化剂的活性。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为,所述助剂为琥珀酰聚糖和六偏磷酸钠以质量比(1-4):(1-4)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一个更优选方案为,所述助剂为琥珀酰聚糖和六偏磷酸钠以质量比1:1.7组成的混合物。
不仅如此,琥珀酰聚糖和六偏磷酸钠在复配作为树脂吸附助剂时,它们能够改善甘蓝-乙醇混合物的流体状况,使得所述混合物中的杂质被截留的概率增大,半胱氨酸等有效物质的通过率增强,推测这与该两种吸附助剂的电负中心的相互匹配关系有关,该两种特定物质所得到匹配关系可以改善吸附树脂的分子表面张力和自由表面伸向环境中的键角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提供了一种绿茶生产工艺,包括摊放、泡青、干燥、揉捻、等步骤,其中泡青步骤中采用了由本发明特定方法制得的甘蓝提取物,显著提高了所得绿茶的品质。
2、提供了一种甘蓝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以甘蓝为原料,经过加压醇提、压滤、离心、浓缩、树脂吸附等步骤后,得到了能够有效钝化绿茶中多酚氧化酶的甘蓝提取物,将其与脉冲电流处理联合应用于所述绿茶生产工艺中,可以获得品质更高的绿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该将此理解成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本申请中部分原料的介绍:
茶树鲜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恩施市安裕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品种:恩施玉露,货号:0903-12。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青州市顺阳花卉苗木有限公司。
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上海凯茵化工有限公司,粒径:0.58mm,牌号:4800Cl。
琥珀酰聚糖,云南力莲生物有限公司,CAS号:73667-50-2,分子量:4000。
六偏磷酸钠,湖北实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AS号:10124-56-8。
实施例1
绿茶生产工艺,由以下步骤组成:
G1摊放:将茶树鲜叶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80%的避光环境中摊放12h,茶叶的摊放厚度为6cm;
G2泡青:将由步骤G1所得茶叶以浴比3kg:8L浸泡在温度为48℃的泡青液中25min,同时采用脉冲电流处理;
G3脱水:将由步骤G2所得茶叶在25℃以6000rpm的转速离心脱水10min;
G4揉捻:将由步骤G3所得茶叶投入揉桶式揉捻机中,在35℃以50rpm的转速揉捻30min;
G5包装:将由步骤G4所得茶叶经过常规的真空塑封手段包装后得到成品绿茶。
所述脉冲电流处理中:单个电脉冲作用的时间为0.012s,每施加完一次电脉冲作用后间歇0.8s;电脉冲以正、负交替变换方向出现;脉冲波形为方波;电流大小为11.8A。
所述泡青液的制作方法为:在48℃,将食用酸和水混合并控制pH为4.2,以500rpm的转速搅拌2min,得到所述泡青液。
所述食用酸为冰醋酸、柠檬酸、苹果酸以质量比2:1:0.7组成的混合物。
实施例2
绿茶生产工艺,由以下步骤组成:
G1摊放:将茶树鲜叶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80%的避光环境中摊放12h,茶叶的摊放厚度为6cm;
G2泡青:将由步骤G1所得茶叶以浴比3kg:8L浸泡在温度为48℃的泡青液中25min;
G3脱水:将由步骤G2所得茶叶在25℃以6000rpm的转速离心脱水10min;
G4揉捻:将由步骤G3所得茶叶投入揉桶式揉捻机中,在35℃以50rpm的转速揉捻30min;
G5包装:将由步骤G4所得茶叶经过常规的真空塑封手段包装后得到成品绿茶。
所述泡青液的制作方法为:在48℃,将甘蓝提取物和水以质量比1:3.5混合,用食用酸调节pH至4.2,以500rpm的转速搅拌2min,得到所述泡青液。
所述食用酸为冰醋酸、柠檬酸、苹果酸以质量比2:1:0.7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甘蓝提取物的制作方法为:
T1将甘蓝和浓度为70wt.%的乙醇水溶液以浴比1g:4.6mL混合,采用加压大小为600MPa的超高压处理50min,得到甘蓝浸提物;
T2采用大小为1.4MPa的压力对所述甘蓝提取物压滤20min,得到甘蓝滤液;
T3在22℃,以6500rpm的转速将所述甘蓝滤液离心10min,收集甘蓝清液;
T4在22℃,用浓度为20wt.%的乙醇水溶液浸泡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6h,再将经过清洗的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按树脂直径与柱高比1:7的比例装柱;
T5在22℃,将所述甘蓝清液、助剂、浓度为70wt.%的乙醇水溶液以质量比1:0.035:200混合,以400rpm的转速搅拌5min,得到甘蓝-乙醇混合物;
T6在22℃,将所述甘蓝-乙醇混合物上样到步骤T4所得树脂柱中,所述甘蓝-乙醇混合物的上样量为树脂质量的12%,上样流速为3mL/min,静置时间为30min;
T7在22℃,先后分别用水和浓度为60wt.%的乙醇水溶液冲洗除杂;所述水、树脂的质量比为8:1;所述浓度为60wt.%的乙醇水溶液、树脂的质量比为7:1;冲洗流速为20mL/min,洗脱流速为25mL/min,得到所述甘蓝提取物。
所述助剂为琥珀酰聚糖。
实施例3
绿茶生产工艺,由以下步骤组成:
G1摊放:将茶树鲜叶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80%的避光环境中摊放12h,茶叶的摊放厚度为6cm;
G2泡青:将由步骤G1所得茶叶以浴比3kg:8L浸泡在温度为48℃的泡青液中25min,同时采用脉冲电流处理;
G3脱水:将由步骤G2所得茶叶在25℃以6000rpm的转速离心脱水10min;
G4揉捻:将由步骤G3所得茶叶投入揉桶式揉捻机中,在35℃以50rpm的转速揉捻30min;
G5包装:将由步骤G4所得茶叶经过常规的真空塑封手段包装后得到成品绿茶。
所述脉冲电流处理中:单个电脉冲作用的时间为0.012s,每施加完一次电脉冲作用后间歇0.8s;电脉冲以正、负交替变换方向出现;脉冲波形为方波;电流大小为11.8A。
所述泡青液的制作方法为:在48℃,将甘蓝提取物和水以质量比1:3.5混合,以500rpm的转速搅拌2min,得到所述泡青液。
所述甘蓝提取物的制作方法为:
T1将甘蓝和浓度为70wt.%的乙醇水溶液以浴比1g:4.6mL混合,采用加压大小为600MPa的超高压处理50min,得到甘蓝浸提物;
T2采用大小为1.4MPa的压力对所述甘蓝提取物压滤20min,得到甘蓝滤液;
T3在22℃,以6500rpm的转速将所述甘蓝滤液离心10min,收集甘蓝清液;
T4在22℃,用浓度为20wt.%的乙醇水溶液浸泡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6h,再将经过清洗的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按树脂直径与柱高比1:7的比例装柱;
T5在22℃,将所述甘蓝清液、助剂、浓度为70wt.%的乙醇水溶液以质量比1:0.035:200混合,以400rpm的转速搅拌5min,得到甘蓝-乙醇混合物;
T6在22℃,将所述甘蓝-乙醇混合物上样到步骤T4所得树脂柱中,所述甘蓝-乙醇混合物的上样量为树脂质量的12%,上样流速为3mL/min,静置时间为30min;
T7在22℃,先后分别用水和浓度为60wt.%的乙醇水溶液冲洗除杂;所述水、树脂的质量比为8:1;所述浓度为60wt.%的乙醇水溶液、树脂的质量比为7:1;冲洗流速为20mL/min,洗脱流速为25mL/min,得到所述甘蓝提取物。
所述助剂为琥珀酰聚糖。
实施例4
绿茶生产工艺,由以下步骤组成:
G1摊放:将茶树鲜叶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80%的避光环境中摊放12h,茶叶的摊放厚度为6cm;
G2泡青:将由步骤G1所得茶叶以浴比3kg:8L浸泡在温度为48℃的泡青液中25min,同时采用脉冲电流处理;
G3脱水:将由步骤G2所得茶叶在25℃以6000rpm的转速离心脱水10min;
G4揉捻:将由步骤G3所得茶叶投入揉桶式揉捻机中,在35℃以50rpm的转速揉捻30min;
G5包装:将由步骤G4所得茶叶经过常规的真空塑封手段包装后得到成品绿茶。
所述脉冲电流处理中:单个电脉冲作用的时间为0.012s,每施加完一次电脉冲作用后间歇0.8s;电脉冲以正、负交替变换方向出现;脉冲波形为方波;电流大小为11.8A。
所述泡青液的制作方法为:在48℃,将甘蓝提取物和水以质量比1:3.5混合,用食用酸调节pH至4.2,以500rpm的转速搅拌2min,得到所述泡青液。
所述食用酸为冰醋酸、柠檬酸、苹果酸以质量比2:1:0.7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甘蓝提取物的制作方法为:
T1将甘蓝和浓度为70wt.%的乙醇水溶液以浴比1g:4.6mL混合,采用加压大小为600MPa的超高压处理50min,得到甘蓝浸提物;
T2采用大小为1.4MPa的压力对所述甘蓝提取物压滤20min,得到甘蓝滤液;
T3在22℃,以6500rpm的转速将所述甘蓝滤液离心10min,收集甘蓝清液;
T4在22℃,用浓度为20wt.%的乙醇水溶液浸泡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6h,再将经过清洗的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按树脂直径与柱高比1:7的比例装柱;
T5在22℃,将所述甘蓝清液、浓度为70wt.%的乙醇水溶液以质量比1:200混合,以400rpm的转速搅拌5min,得到甘蓝-乙醇混合物;
T6在22℃,将所述甘蓝-乙醇混合物上样到步骤T4所得树脂柱中,所述甘蓝-乙醇混合物的上样量为树脂质量的12%,上样流速为3mL/min,静置时间为30min;
T7在22℃,先后分别用水和浓度为60wt.%的乙醇水溶液冲洗除杂;所述水、树脂的质量比为8:1;所述浓度为60wt.%的乙醇水溶液、树脂的质量比为7:1;冲洗流速为20mL/min,洗脱流速为25mL/min,得到所述甘蓝提取物。
实施例5
绿茶生产工艺,由以下步骤组成:
G1摊放:将茶树鲜叶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80%的避光环境中摊放12h,茶叶的摊放厚度为6cm;
G2泡青:将由步骤G1所得茶叶以浴比3kg:8L浸泡在温度为48℃的泡青液中25min,同时采用脉冲电流处理;
G3脱水:将由步骤G2所得茶叶在25℃以6000rpm的转速离心脱水10min;
G4揉捻:将由步骤G3所得茶叶投入揉桶式揉捻机中,在35℃以50rpm的转速揉捻30min;
G5包装:将由步骤G4所得茶叶经过常规的真空塑封手段包装后得到成品绿茶。
所述脉冲电流处理中:单个电脉冲作用的时间为0.012s,每施加完一次电脉冲作用后间歇0.8s;电脉冲以正、负交替变换方向出现;脉冲波形为方波;电流大小为11.8A。
所述泡青液的制作方法为:在48℃,将甘蓝提取物和水以质量比1:3.5混合,用食用酸调节pH至4.2,以500rpm的转速搅拌2min,得到所述泡青液。
所述食用酸为冰醋酸、柠檬酸、苹果酸以质量比2:1:0.7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甘蓝提取物的制作方法为:
T1将甘蓝和浓度为70wt.%的乙醇水溶液以浴比1g:4.6mL混合,采用频率为38.5kHz、功率为340W的超声波处理50min,得到甘蓝浸提物;
T2采用大小为1.4MPa的压力对所述甘蓝提取物压滤20min,得到甘蓝滤液;
T3在22℃,以6500rpm的转速将所述甘蓝滤液离心10min,收集甘蓝清液;
T4在22℃,用浓度为20wt.%的乙醇水溶液浸泡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6h,再将经过清洗的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按树脂直径与柱高比1:7的比例装柱;
T5在22℃,将所述甘蓝清液、助剂、浓度为70wt.%的乙醇水溶液以质量比1:0.035:200混合,以400rpm的转速搅拌5min,得到甘蓝-乙醇混合物;
T6在22℃,将所述甘蓝-乙醇混合物上样到步骤T4所得树脂柱中,所述甘蓝-乙醇混合物的上样量为树脂质量的12%,上样流速为3mL/min,静置时间为30min;
T7在22℃,先后分别用水和浓度为60wt.%的乙醇水溶液冲洗除杂;所述水、树脂的质量比为8:1;所述浓度为60wt.%的乙醇水溶液、树脂的质量比为7:1;冲洗流速为20mL/min,洗脱流速为25mL/min,得到所述甘蓝提取物。
所述助剂为琥珀酰聚糖。
实施例6
绿茶生产工艺,由以下步骤组成:
G1摊放:将茶树鲜叶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80%的避光环境中摊放12h,茶叶的摊放厚度为6cm;
G2泡青:将由步骤G1所得茶叶以浴比3kg:8L浸泡在温度为48℃的泡青液中25min,同时采用脉冲电流处理;
G3脱水:将由步骤G2所得茶叶在25℃以6000rpm的转速离心脱水10min;
G4揉捻:将由步骤G3所得茶叶投入揉桶式揉捻机中,在35℃以50rpm的转速揉捻30min;
G5包装:将由步骤G4所得茶叶经过常规的真空塑封手段包装后得到成品绿茶。
所述脉冲电流处理中:单个电脉冲作用的时间为0.012s,每施加完一次电脉冲作用后间歇0.8s;电脉冲以正、负交替变换方向出现;脉冲波形为方波;电流大小为11.8A。
所述泡青液的制作方法为:在48℃,将甘蓝提取物和水以质量比1:3.5混合,用食用酸调节pH至4.2,以500rpm的转速搅拌2min,得到所述泡青液。
所述食用酸为冰醋酸、柠檬酸、苹果酸以质量比2:1:0.7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甘蓝提取物的制作方法为:
T1将甘蓝和浓度为70wt.%的乙醇水溶液以浴比1g:4.6mL混合,采用加压大小为600MPa的超高压处理50min,得到甘蓝浸提物;
T2采用大小为1.4MPa的压力对所述甘蓝提取物压滤20min,得到甘蓝滤液;
T3在22℃,以6500rpm的转速将所述甘蓝滤液离心10min,收集甘蓝清液;
T4在22℃,用浓度为20wt.%的乙醇水溶液浸泡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6h,再将经过清洗的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按树脂直径与柱高比1:7的比例装柱;
T5在22℃,将所述甘蓝清液、助剂、浓度为70wt.%的乙醇水溶液以质量比1:0.035:200混合,以400rpm的转速搅拌5min,得到甘蓝-乙醇混合物;
T6在22℃,将所述甘蓝-乙醇混合物上样到步骤T4所得树脂柱中,所述甘蓝-乙醇混合物的上样量为树脂质量的12%,上样流速为3mL/min,静置时间为30min;
T7在22℃,先后分别用水和浓度为60wt.%的乙醇水溶液冲洗除杂;所述水、树脂的质量比为8:1;所述浓度为60wt.%的乙醇水溶液、树脂的质量比为7:1;冲洗流速为20mL/min,洗脱流速为25mL/min,得到所述甘蓝提取物。
所述助剂为琥珀酰聚糖。
实施例7
绿茶生产工艺,由以下步骤组成:
G1摊放:将茶树鲜叶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80%的避光环境中摊放12h,茶叶的摊放厚度为6cm;
G2泡青:将由步骤G1所得茶叶以浴比3kg:8L浸泡在温度为48℃的泡青液中25min,同时采用脉冲电流处理;
G3脱水:将由步骤G2所得茶叶在25℃以6000rpm的转速离心脱水10min;
G4揉捻:将由步骤G3所得茶叶投入揉桶式揉捻机中,在35℃以50rpm的转速揉捻30min;
G5包装:将由步骤G4所得茶叶经过常规的真空塑封手段包装后得到成品绿茶。
所述脉冲电流处理中:单个电脉冲作用的时间为0.012s,每施加完一次电脉冲作用后间歇0.8s;电脉冲以正、负交替变换方向出现;脉冲波形为方波;电流大小为11.8A。
所述泡青液的制作方法为:在48℃,将甘蓝提取物和水以质量比1:3.5混合,用食用酸调节pH至4.2,以500rpm的转速搅拌2min,得到所述泡青液。
所述食用酸为冰醋酸、柠檬酸、苹果酸以质量比2:1:0.7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甘蓝提取物的制作方法为:
T1将甘蓝和浓度为70wt.%的乙醇水溶液以浴比1g:4.6mL混合,采用加压大小为600MPa的超高压处理50min,得到甘蓝浸提物;
T2采用大小为1.4MPa的压力对所述甘蓝提取物压滤20min,得到甘蓝滤液;
T3在22℃,以6500rpm的转速将所述甘蓝滤液离心10min,收集甘蓝清液;
T4在22℃,用浓度为20wt.%的乙醇水溶液浸泡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6h,再将经过清洗的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按树脂直径与柱高比1:7的比例装柱;
T5在22℃,将所述甘蓝清液、助剂、浓度为70wt.%的乙醇水溶液以质量比1:0.035:200混合,以400rpm的转速搅拌5min,得到甘蓝-乙醇混合物;
T6在22℃,将所述甘蓝-乙醇混合物上样到步骤T4所得树脂柱中,所述甘蓝-乙醇混合物的上样量为树脂质量的12%,上样流速为3mL/min,静置时间为30min;
T7在22℃,先后分别用水和浓度为60wt.%的乙醇水溶液冲洗除杂;所述水、树脂的质量比为8:1;所述浓度为60wt.%的乙醇水溶液、树脂的质量比为7:1;冲洗流速为20mL/min,洗脱流速为25mL/min,得到所述甘蓝提取物。
所述助剂为六偏磷酸钠。
实施例8
绿茶生产工艺,由以下步骤组成:
G1摊放:将茶树鲜叶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80%的避光环境中摊放12h,茶叶的摊放厚度为6cm;
G2泡青:将由步骤G1所得茶叶以浴比3kg:8L浸泡在温度为48℃的泡青液中25min,同时采用脉冲电流处理;
G3脱水:将由步骤G2所得茶叶在25℃以6000rpm的转速离心脱水10min;
G4揉捻:将由步骤G3所得茶叶投入揉桶式揉捻机中,在35℃以50rpm的转速揉捻30min;
G5包装:将由步骤G4所得茶叶经过常规的真空塑封手段包装后得到成品绿茶。
所述脉冲电流处理中:单个电脉冲作用的时间为0.012s,每施加完一次电脉冲作用后间歇0.8s;电脉冲以正、负交替变换方向出现;脉冲波形为方波;电流大小为11.8A。
所述泡青液的制作方法为:在48℃,将甘蓝提取物和水以质量比1:3.5混合,用食用酸调节pH至4.2,以500rpm的转速搅拌2min,得到所述泡青液。
所述食用酸为冰醋酸、柠檬酸、苹果酸以质量比2:1:0.7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甘蓝提取物的制作方法为:
T1将甘蓝和浓度为70wt.%的乙醇水溶液以浴比1g:4.6mL混合,采用加压大小为600MPa的超高压处理50min,得到甘蓝浸提物;
T2采用大小为1.4MPa的压力对所述甘蓝提取物压滤20min,得到甘蓝滤液;
T3在22℃,以6500rpm的转速将所述甘蓝滤液离心10min,收集甘蓝清液;
T4在22℃,用浓度为20wt.%的乙醇水溶液浸泡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6h,再将经过清洗的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按树脂直径与柱高比1:7的比例装柱;
T5在22℃,将所述甘蓝清液、助剂、浓度为70wt.%的乙醇水溶液以质量比1:0.035:200混合,以400rpm的转速搅拌5min,得到甘蓝-乙醇混合物;
T6在22℃,将所述甘蓝-乙醇混合物上样到步骤T4所得树脂柱中,所述甘蓝-乙醇混合物的上样量为树脂质量的12%,上样流速为3mL/min,静置时间为30min;
T7在22℃,先后分别用水和浓度为60wt.%的乙醇水溶液冲洗除杂;所述水、树脂的质量比为8:1;所述浓度为60wt.%的乙醇水溶液、树脂的质量比为7:1;冲洗流速为20mL/min,洗脱流速为25mL/min,得到所述甘蓝提取物。
所述助剂为琥珀酰聚糖和六偏磷酸钠以质量比1:1.7组成的混合物。
测试例1
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测试:根据GB/T 8313-201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测试由本发明各实施例所得绿茶的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
各例均测试5个不同的试样,测试结果取该5个试样的平均值。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绿茶的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
Figure BDA0003199459420000161
测试例2
感官审评测试:根据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测试由本发明各实施例所得绿茶的感官审评。
采用高度为900mm、宽度为750mm的黑色哑光台面的干性审评台。
采用初制茶审评因子,按照茶叶的外形(形状、嫩度、色泽、整碎、净度)、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项因子”进行。
取茶样3.0g,茶水比(质量体积比)为1:50。各实施例所得绿茶的评茶员数量均为15人。
各例均测试5个平行试样,测试结果取该5个试样的平均值。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绿茶的感官审评
Figure BDA0003199459420000171
新鲜的茶叶中含有多酚氧化酶,这种酶会使茶叶中的酚类被氧化成醌类,这会损害绿茶的营养,使绿茶品质下降。在传统的绿茶生产工艺中,人们通过炒青、蒸青、烘青、晒青等热处理方式将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钝化,通过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方式保留绿茶中多酚物质的含量与品质,但是,这些传统的热处理方式难免会有“副作用”,即“误杀”了其他类型的营养物质。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热处理的绿茶生产工艺,在较低温度下对新鲜茶叶进行处理,获得了品质更高的绿茶。由本发明特定方法制得的甘蓝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半胱氨酸、果酸等活性成分,可以在酸性环境下,作为多酚氧化酶的钝化剂联合脉冲电流钝化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使得茶叶中的包括茶多酚在内的多种营养物质能够保留下来,提升了包括感官评价在内等多种绿茶品质指标。本发明通过乙醇水溶液和超高压联合处理,使得甘蓝组织中的半胱氨酸、果酸等活性成分高效流出,同时也不会使它们提早变质失活。本发明通过大孔树脂吸附的方式将甘蓝粗提物中的果糖、可溶性纤维素等杂质去除,而这些杂质可能引起甘蓝提取物中半胱氨酸、果酸等有效成分变性失活,因此本发明特定的技术方案可以增大甘蓝提取物中半胱氨酸、果酸等有效物质的纯度并保持它们的活性。琥珀酰聚糖的分子链构型使其可以与甘蓝提取物中的果糖和可溶性纤维发生络合而生成分子量更大的沉淀,该沉淀将在经过吸附树脂时被截留。六偏磷酸钠中的阴根离子可以增强所述吸附树脂分子的表面张力,经过表面修饰的吸附树脂因表面张力变化而更容易吸附果糖等杂质。本发明将琥珀酰聚糖和六偏磷酸钠作为树脂吸附操作中的助剂,可以有效增强所采用的树脂在吸附甘蓝粗提物中的果糖、可溶性纤维素等杂质的同时,增大包括半胱氨酸和果酸在内的多酚氧化酶钝化剂的通过率,并且不损害所述多酚氧化酶钝化剂的活性。不仅如此,琥珀酰聚糖和六偏磷酸钠在复配作为树脂吸附助剂时,它们能够改善甘蓝-乙醇混合物的流体状况,使得所述混合物中的杂质被截留的概率增大,半胱氨酸等有效物质的通过率增强,推测这与该两种吸附助剂的电负中心的相互匹配关系有关,该两种特定物质所得到匹配关系可以改善吸附树脂的分子表面张力和自由表面伸向环境中的键角状态。

Claims (10)

1.绿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G1摊放:将茶树鲜叶摊放;
G2泡青:将由步骤G1所得茶叶浸泡在泡青液中,同时采用脉冲电流处理;
G3脱水:将由步骤G2所得茶叶离心脱水;
G4揉捻:将由步骤G3所得茶叶投入揉桶式揉捻机揉捻;
G5包装:将由步骤G4所得茶叶经过常规的真空塑封手段包装后得到成品绿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绿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电流处理中:单个电脉冲作用的时间为0.01~0.012s,每施加完一次电脉冲作用后间歇0.8-1s;电流大小为10.2-11.9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绿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电流处理中:电脉冲以正、负交替变换方向出现;脉冲波形为方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绿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泡青液的制作方法为:将甘蓝提取物和水混合,用食用酸调节pH,搅拌后得到所述泡青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绿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泡青液的制作方法为:在45-48℃,将甘蓝提取物和水以质量比1:(3.2-5)混合,用食用酸调节pH至4.1-4.3,以300-500rpm的转速搅拌2-5min,得到所述泡青液。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绿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酸为冰醋酸、柠檬酸、苹果酸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绿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蓝提取物的制作方法为:
T1将甘蓝和乙醇水溶液混合,通过超高压处理得到甘蓝浸提物;
T2压滤所述甘蓝提取物,得到甘蓝滤液;
T3将所述甘蓝滤液离心,收集甘蓝清液;
T4用乙醇水溶液浸泡LD605型大孔吸附树脂,然后装柱;
T5将所述甘蓝清液、助剂、乙醇水溶液混合,搅拌,得到甘蓝-乙醇混合物;
T6将所述甘蓝-乙醇混合物上样到步骤T4所得树脂柱中;
T7先后分别用水和乙醇水溶液冲洗除杂,得到所述甘蓝提取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绿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T1将甘蓝和浓度为60-70wt.%的乙醇水溶液以浴比1g:(4-6)mL混合,采用加压大小为570-600MPa的超高压处理45-65min,得到甘蓝浸提物。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绿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T2采用大小为1.2-1.4MPa的压力对所述甘蓝提取物压滤20-30min,得到甘蓝滤液。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绿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为琥珀酰聚糖和六偏磷酸钠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混合物。
CN202110900166.9A 2021-08-06 绿茶生产工艺 Active CN1135757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0166.9A CN113575709B (zh) 2021-08-06 绿茶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0166.9A CN113575709B (zh) 2021-08-06 绿茶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5709A true CN113575709A (zh) 2021-11-02
CN113575709B CN113575709B (zh) 2024-05-10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2312A (zh) * 2017-06-29 2017-10-13 贞丰县圣丰茶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贵州本地红茶的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2312A (zh) * 2017-06-29 2017-10-13 贞丰县圣丰茶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贵州本地红茶的加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莉会;乔宇;廖李;汪超;钟晓凌;: "不同酶抑制剂对控制鲜切山药褐变的研究", 食品工业, no. 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9097A (zh) 一种绿茶的新式加工方法
CN108835304B (zh) 一种瞬时弹射蒸汽爆破法生产茶梗红茶的方法
Velmourougane Effects of wet processing methods and subsequent soaking of coffee under different organic acids on cup quality
CN109198075A (zh) 一种利用土豆中多酚氧化酶制备红茶的工艺
CN110742155A (zh) 一种发酵苦丁茶的生产方法
CN107873916A (zh) 一种发酵型构树叶茶的加工方法
CN113951346B (zh) 一种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080061645A (ko) 향미가 개선된 저카페인 녹차의 제조방법
CN111772003A (zh) 一种特殊口味乌龙茶及其制茶方法
CN113575709A (zh) 绿茶生产工艺
CN113575709B (zh) 绿茶生产工艺
KR102449923B1 (ko) 프리바이오틱스와 유산균 발효를 이용한 엑소폴리사카리이드 생성 발효커피의 제조방법
CN105979787B (zh) 用于制作具有增强的风味的绿茶的方法
CN114451537A (zh) 陈皮秋梨膏制备工艺
KR20110067333A (ko) 취나물의 건조방법
CN113662058B (zh) 白茶生产工艺
CN111528309A (zh) 清热解毒的袋装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66929A (zh) 一种枸杞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9170010A (zh) 花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08289A (zh)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KR102388851B1 (ko) 기능성 갓김치 제조방법
KR102652987B1 (ko) 감과일과 보이차 추출물을 이용한 계란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3854377B (zh) 一种保健茶
KR102637880B1 (ko) 연줄기를 이용한 숙취해소음료의 제조방법
CN111875979B (zh) 一种榆叶梅花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及其在烟草薄片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7

Address after: 725000, Group 1, Yanping Village, Xuanwo Town, Hanyin County, Anka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anyin Fengyan Tea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7300 Luo Bu'ao, Dongmen, Fuying street, Xianju Coun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Xianju Tianding Fore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