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3915B - 自动铅笔 - Google Patents

自动铅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3915B
CN113573915B CN202080021206.6A CN202080021206A CN113573915B CN 113573915 B CN113573915 B CN 113573915B CN 202080021206 A CN202080021206 A CN 202080021206A CN 113573915 B CN113573915 B CN 1135739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cam member
mechanical pencil
cam surface
rot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12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3915A (zh
Inventor
福田昂正
小泉裕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573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3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9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2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 B43K21/22Writing-cores gripping means, e.g. chu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2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 B43K21/027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with sliding tubelike writing-core guide
    • B43K21/033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with sliding tubelike writing-core guide with automatic feed by pressure during use of penc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2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 B43K21/08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with the writing-cores fed by screws
    • B43K21/085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with the writing-cores fed by screws with a threaded propelling shan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2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 B43K21/16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with stepwise feed of writing-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2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 B43K21/16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with stepwise feed of writing-cores
    • B43K21/18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with stepwise feed of writing-cores having ratchet mean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 Silicates, Zeolites, And Molecular Sieve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Primary Cells (AREA)

Abstract

自动铅笔(1)具备:球夹头(11);旋转驱动机构(30),其具有旋转体(40),该旋转驱动机构接受由被球夹头把持的笔芯承受的书写压力产生的轴线方向上的后退动作和由书写压力的解除产生的轴线方向上的前进动作,而驱动旋转体向一个方向旋转;送出凸轮面(70),其具有相对于轴线方向垂直的环状凸轮面(62)和在环状凸轮面设置的轴线方向上的台阶(71);以及滑动件(9),其具有与送出凸轮面抵接的抵接件(9c)和保持笔芯的保持夹头(10),该滑动件接受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该自动铅笔构成为,抵接件根据旋转体的旋转而沿着送出凸轮面移动,利用滑动件在抵接件向台阶落入时的前进动作,将被保持夹头保持的笔芯自球夹头拉出。

Description

自动铅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铅笔。
背景技术
在自动铅笔中,例如通过对设于笔杆的后端部的揿动部进行揿动操作,从而自安装于笔杆的前端部侧的笔头构件送出一定量的笔芯。由于笔芯伴随书写动作而磨损,因而需要针对每一定量的书写动作进行揿动操作。以往,对由一次揿动操作送出的笔芯的最佳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若笔芯的由一次揿动操作产生的送出量较大,则会产生笔芯因承受书写压力而频繁折断等的问题。另外,若笔芯的由一次揿动操作产生的送出量较小,则需要随着笔芯的由书写动作产生的磨损而频繁地重复揿动操作,会产生厌烦揿动操作的问题。
于是,公知有一种滑管式自动铅笔,该自动铅笔以如下方式进行动作:在笔芯的伴随揿动操作产生的突出动作时,安装于笔头构件的管状的笔芯引导件也一起前进,在笔芯的伴随书写产生的磨损时,笔芯引导件也一起后退(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自动铅笔中,利用笔芯的伴随书写产生的磨损,笔芯引导件的顶端部与纸面接触,笔芯引导件以逐渐后退的方式进行动作。因此,即使笔芯的由一次揿动操作产生的送出量设定得略大,笔芯也能够被笔芯引导件保护而不易折断。
然而,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述的自动铅笔中,由于笔芯引导件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因此,当笔芯引导件的顶端部与纸面接触时,受到其摩擦阻力而使得书写感较差。另外,还会产生笔芯引导件的顶端部勾挂纸面而损伤纸面这样的问题。
相对于此,公知有一种自动铅笔,该自动铅笔通过使笔芯引导件随着笔芯的磨损而在笔头构件内以逐渐后退的方式进行动作,从而能够使笔芯的自笔芯引导件的突出量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参照专利文献3)。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自动铅笔中,利用施加于笔芯的书写压力,使作为笔芯引导件发挥功能的顶端管在笔头构件内逐渐后退。因而,顶端管根据笔芯的磨损而后退,因此,能够使顶端管不与纸面接触,并且也能够防止笔芯的折断。
然而,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自动铅笔中,虽然由于顶端管也会根据笔芯的磨损而后退因而能够长久地持续书写,但是,当笔芯磨损到一定程度时,最后仍需要进行揿动操作。利用该揿动操作会将笔芯和顶端管自笔头构件较大程度地送出,因而,由于笔芯的顶端部的位置关系,再次书写的触感会产生不自然的感觉。
相对于此,公知有一种能够利用伴随书写动作产生的书写压力将笔芯依次送出的自动铅笔(参照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自动铅笔具有:球夹头,其把持笔芯;旋转驱动机构,其接受由被球夹头把持的笔芯承受的书写压力产生的轴线方向上的后退动作和由书写压力的解除产生的轴线方向上的前进动作而驱动旋转体向一个方向旋转;以及包括凸轮构件和保持夹头等的笔芯送出机构,其接受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力而将笔芯向前方送出。
笔芯送出机构具有:凸轮构件,其具备沿着周向逐渐上升的凸轮面和轴线方向上的台阶;以及滑动件,其具备抵接件。滑动件被弹簧向前方施力,由此,抵接件抵接于凸轮面。另外,滑动件与旋转驱动机构连结,并接受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驱动而旋转。此时,抵接件以沿着凸轮构件的凸轮面逐渐上升的方式进行动作,相伴于此,滑动件逐渐在轴线方向上后退。
于是,当滑动件的抵接件到达凸轮构件的台阶时,在对滑动件施力的弹簧的作用下,抵接件沿着台阶落下,在该瞬间,滑动件也接受与台阶的高低差相当的前进运动。此时,由于配置于滑动件内的保持夹头也同样地前进,因此,以将被保持夹头滑动接触地保持着的笔芯自球夹头拉出的方式进行动作,而将笔芯送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0724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3278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3392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6-1532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4的笔芯送出机构还具有调整所送出的笔芯的送出量的送出量调整机构。在送出量调整机构中,通过对凸轮构件进行更换等,从而调整台阶的高低差,由此调整笔芯的送出量。优选能够更简便且准确地进行送出量的调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简便且准确地调整送出量的自动铅笔。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该自动铅笔具备:球夹头,其容许笔芯的前进并阻止笔芯的后退;旋转驱动机构,其具有旋转体,该旋转驱动机构接受由被所述球夹头把持的笔芯承受的书写压力产生的轴线方向上的后退动作和由书写压力的解除产生的轴线方向上的前进动作,而驱动所述旋转体向一个方向旋转;送出凸轮面,其具有相对于轴线方向垂直的环状凸轮面和在所述环状凸轮面设置的轴线方向上的落差;以及滑动件,其具有与所述送出凸轮面抵接的抵接件和保持笔芯的保持夹头,该滑动件接受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该自动铅笔构成为,所述抵接件根据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而沿着所述送出凸轮面移动,利用所述滑动件在所述抵接件向所述落差落入时的前进动作,将被所述保持夹头保持的笔芯自所述球夹头拉出。
也可以是,该自动铅笔构成为,通过调整所述落差的高度而调整笔芯的送出量。也可以是,该自动铅笔还具备环状或圆筒状的第1凸轮构件和在所述第1凸轮构件的径向外侧配置的环状或圆筒状的第2凸轮构件,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协作地构成所述送出凸轮面。也可以是,在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中的一者形成有凹部,在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中的另一者形成有凸轮形成部,所述凹部和所述凸轮形成部协作地构成所述送出凸轮面。也可以是,所述凸轮形成部形成为阶梯状或斜坡状。也可以是,通过使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绕中心轴线相对地旋转,从而调整所述落差的高度。也可以是,通过使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相对地前后移动,从而调整所述落差的高度。也可以是,该自动铅笔构成为,所述球夹头接受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从而笔芯进行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该自动铅笔具备:球夹头,其容许笔芯的前进并阻止笔芯的后退;旋转驱动机构,其具有旋转体,该旋转驱动机构接受由被所述球夹头把持的笔芯承受的书写压力产生的轴线方向上的后退动作和由书写压力的解除产生的轴线方向上的前进动作,而驱动所述旋转体向一个方向旋转;送出凸轮面,其具有环状凸轮面和在所述环状凸轮面设置的轴线方向上的落差;滑动件,其具有与所述送出凸轮面抵接的抵接件和保持笔芯的保持夹头,该滑动件接受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第1凸轮构件,其为环状或圆筒状;以及第2凸轮构件,其为环状或圆筒状,配置于所述第1凸轮构件的径向外侧,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协作地构成所述送出凸轮面,该自动铅笔构成为,所述抵接件根据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而沿着所述送出凸轮面移动,利用所述滑动件在所述抵接件向所述落差落入时的前进动作,将被所述保持夹头保持的笔芯自所述球夹头拉出。
也可以是,该自动铅笔构成为,通过调整所述落差的高度而调整笔芯的送出量。也可以是,在所述第1凸轮构件形成有第1斜面,在所述第2凸轮构件形成有第2斜面,所述第1斜面和所述第2斜面协作地构成所述送出凸轮面。也可以是,通过使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绕中心轴线相对地旋转,从而调整所述落差的高度。也可以是,在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的相对的规定的旋转位置,与其他的旋转位置相比,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在轴线方向上远离。也可以是,所述第1凸轮构件具有嵌合突起,所述第2凸轮构件具有能够与所述嵌合突起嵌合的多个嵌合凹部,所述多个嵌合凹部中的一者构成为在所述规定的旋转位置使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在轴线方向上远离。也可以是,通过使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相对地前后移动,从而调整所述落差的高度。也可以是,该自动铅笔构成为,所述球夹头接受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从而笔芯旋转。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起到提供一种能够更简便且准确地调整送出量的自动铅笔这样的共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自动铅笔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自动铅笔的前半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1的自动铅笔的后半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说明自动铅笔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5是旋转驱动机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说明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体的旋转驱动的示意图。
图7是接着图6的说明旋转体的旋转驱动的示意图。
图8是拨盘凸轮构件的立体图。
图9是导轨凸轮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导轨凸轮构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11是组合着的拨盘凸轮构件和导轨凸轮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送出量较大时的送出凸轮面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送出量较小时的送出凸轮面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送出凸轮面与抵接件的移动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另一送出凸轮面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另一拨盘凸轮构件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另一导轨凸轮构件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另一导轨凸轮构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19是表示组合着的拨盘凸轮构件和导轨凸轮构件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组合着的拨盘凸轮构件和导轨凸轮构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图19的送出凸轮面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图20的送出凸轮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所有附图中,对相对应的结构要素标注共同的附图标记。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自动铅笔1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的自动铅笔1的前半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1的自动铅笔1的后半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说明自动铅笔1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自动铅笔1具有前笔杆2、与前笔杆2的后端部的外周面螺纹结合的后笔杆3、与前笔杆2的前端部的外周面螺纹结合的笔头构件4以及与后笔杆3的后端部的内周面嵌合的内筒5。前笔杆2和后笔杆3构成笔杆6。此外,还可以也将笔头构件4或内筒5包含在内地称作笔杆6。如后述那样,自动铅笔1构成为笔芯7自笔头构件4的顶端突出。笔芯7的顶端附近被用于引导笔芯7的顶端管8覆盖。在本说明书中,在自动铅笔1的轴线方向上,将笔芯7侧规定为“前”侧,将与笔芯7侧相反的一侧规定为“后”侧。
参照图2,在笔杆6的前端部的内部,以能够沿轴线方向滑动且能够绕轴线旋转的方式配置有滑动件9。滑动件9形成为外径朝向前方去而呈台阶状变细的圆筒状。在滑动件9的顶端部9a安装有顶端管8。另外,在顶端部9a,在顶端管8的后方,配置有在中央形成有通孔的橡胶制的保持夹头10。保持夹头10的通孔与笔芯7的外周面滑动接触,该保持夹头10以暂时地保持笔芯7的方式发挥作用。
在滑动件9的顶端部9a的后方的中间部9b的外周面的后部、特别是中间部9b的根部,与滑动件9一体地形成有在轴线方向上突出的抵接件9c。在顶端部9a以及中间部9b的外周面,以在轴线方向上排列着的状态配置有形成为圆筒状的作为第1凸轮构件的拨盘凸轮构件50和形成为环状的作为第2凸轮构件的导轨凸轮构件60。滑动件9的顶端部9a的局部自拨盘凸轮构件50的前端部的孔突出。
在滑动件9的内部配置有把持笔芯7的球夹头11和形成为圆筒状的中继构件12。球夹头11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紧固件13、配置于紧固件13内的夹头主体部14、形成为圆筒状的夹头保持部15以及多个圆珠16。在紧固件13的内周面形成有朝向前方去而扩宽的锥面。夹头主体部14沿着中心轴线形成有笔芯7的通孔,夹头主体部14的前端部被沿着轴线方向分割成多个。夹头主体部14的后端部被夹头保持部15保持。夹头主体部14和夹头保持部15能够相对于紧固件13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多个圆珠16配置于紧固件13的内周面与夹头主体部14的外周面之间。
在对笔芯7施加了书写压力的情况下,夹头主体部14和圆珠16一起与圆筒状的紧固件13内的锥面抵接,因而笔芯7被夹头主体部14把持。由此,阻止笔芯7的后退。另外,在作用有将笔芯7向前方拉出的力的情况下,由于夹头主体部14不承受紧固件13的作用,因而,能够无阻力地将笔芯7向前方拉出。即,球夹头11以容许笔芯7的前进并阻止笔芯7的后退的方式发挥作用。
以包围夹头主体部14的方式配置有螺旋弹簧17。螺旋弹簧17的后端与夹头主体部14的外表面嵌合,螺旋弹簧17的前端被形成于紧固件13的内周面的台阶部支承。螺旋弹簧17对夹头主体部14向后方施力,其结果,球夹头11能够维持把持着笔芯7的状态。
紧固件13的后端部的外周面与中继构件12的前端部的内周面嵌合。因而,球夹头11和中继构件12能够在滑动件9内沿轴线方向移动。在中继构件12的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凸缘部12a。在凸缘部12a的前方,以包围中继构件12的方式配置有作为螺旋弹簧的凸轮抵接弹簧18。凸轮抵接弹簧18的后端安装于中继构件12的凸缘部12a(A部),凸轮抵接弹簧18的前端安装于滑动件9的后端部的内壁(B部)。在笔杆6内,凸轮抵接弹簧18对滑动件9向前方施力。由此,如后述那样,凸轮抵接弹簧18以使设于滑动件9的抵接件9c与凸轮面抵接的方式发挥作用。中继构件12的后端部连结于后述的旋转驱动机构30。在夹头保持部15的后端部的外周面嵌合有笔芯壳19的前端部。笔芯壳19形成为圆筒状,在其内部收容笔芯7。
参照图3,在笔杆6的后端部、具体而言内筒5的后端部,以能够相对于笔杆6前后移动的方式设有作为揿动构件的揿动棒20。揿动棒20被螺旋弹簧21向后方施力。在揿动棒20的后端部附近形成有具备笔芯7的补充孔的隔壁部20a。在揿动棒20的后端部的内部可装卸地安装有橡皮22。在揿动棒20的后端部的外周面可装卸地安装有揿动盖23,该揿动盖23保护橡皮22不受到污染等。揿动棒20嵌合于笔芯壳19的后端部的外周面。
通过进行将揿动棒20或揿动盖23向前方按压的揿动操作,从而笔芯壳19前进。由此,借助夹头保持部15将夹头主体部14向前方推出。相伴于此,被夹头主体部14把持的笔芯7也前进,以将笔芯7自顶端管8送出的方式发挥作用。在解除揿动操作的按压时,利用螺旋弹簧21的作用力,揿动棒20后退而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此时,夹头主体部14利用螺旋弹簧17的作用力后退。另外,由于笔芯7被配置于滑动件9内的保持夹头10保持,因而在球夹头11的作用下,笔芯7被无阻力地自夹头主体部14拉出。其结果,笔芯7被自顶端管8送出,因而,在每次重复揿动操作时,能够逐次以规定量送出笔芯7。在维持利用揿动操作使揿动棒20前进了的状态时,夹头主体部14自紧固件13突出而成为解除了对笔芯7的把持的状态。该状态下,能够用指尖等将自顶端管8送出了的状态下的笔芯7推回。
图5是旋转驱动机构30的放大剖视图。旋转驱动机构30配置于后笔杆3的内部空间。旋转驱动机构30连接于中继构件12的后端部。在前笔杆2的后端面与旋转驱动机构30的前端面之间配置有轴弹簧31,对旋转驱动机构30向后方施力。通过旋转驱动机构30的后端面与内筒5的前端面抵接,从而限制旋转驱动机构30在轴弹簧31的作用力下向后方的移动。笔芯壳19贯穿中继构件12以及旋转驱动机构30的内部,该笔芯壳19与旋转驱动机构30分离。
旋转驱动机构30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旋转体40、形成为圆筒状的作为第1凸轮形成构件的上凸轮形成构件41、形成为圆筒状的作为第2凸轮形成构件的下凸轮形成构件42、形成为圆筒状的缸体构件43、形成为圆筒状的转矩消除器44、以及螺旋状的缓冲弹簧45。旋转驱动机构30的这些构件成为一体而单元化。
中继构件12的后端部的外周面嵌合于旋转体40的前端部的内周面。旋转体40的前端部附近具有直径略大的形成为凸缘状的部分,在该部分的后端面形成有第1凸轮面40a,在该部分的前端面形成有第2凸轮面40b。
上凸轮形成构件41在旋转体40的第1凸轮面40a的后方以旋转体40能够转动的方式包围该旋转体40。下凸轮形成构件42嵌合于上凸轮形成构件41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在上凸轮形成构件41的与旋转体40的第1凸轮面40a相对的前端面形成有作为第1固定凸轮面的固定凸轮面41a。在下凸轮形成构件42的与旋转体40的第2凸轮面40b相对的前端部内表面形成有作为第2固定凸轮面的固定凸轮面42a。
形成为圆筒状的缸体构件43嵌合于上凸轮形成构件41的后端部的外周面。在缸体构件43的后端部形成有能够供笔芯壳19贯穿的贯通孔43a。在缸体构件43内配置有形成为圆筒状并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转矩消除器44。在转矩消除器44的前端部内表面与缸体构件43的后端部内表面之间配置有缓冲弹簧45。缓冲弹簧45借助转矩消除器44对旋转体40向前方施力。
在此,中继构件12将笔芯7的基于书写动作产生的后退和前进动作(缓冲动作)向旋转驱动机构30、即旋转体40传递,并且中继构件12将旋转驱动机构30的旋转体40的由缓冲动作产生的旋转运动向把持着笔芯7的状态下的球夹头11传递。因而,被球夹头11保持的笔芯7也进行旋转。
在除了利用自动铅笔1进行书写时以外、即未对笔芯7施加书写压力时,旋转体40借助转矩消除器44在缓冲弹簧45的作用力下位于前方。因而,旋转体40的第2凸轮面40b与第2固定凸轮面42a抵接并成为啮合状态。在利用自动铅笔1进行书写时、即对笔芯7施加有书写压力时,球夹头11克服缓冲弹簧45的作用力而后退,相伴于此,旋转体40也后退。因而,旋转体40的第1凸轮面40a与第1固定凸轮面41a抵接并成为啮合状态。
图6是按顺序说明图1的自动铅笔1的旋转体40的旋转驱动作用的示意图,图7是接着图6的说明旋转体40的旋转驱动作用的示意图。在图6和图7中,在旋转体40的上侧的面即后端面呈圆环状地形成有沿着周向连续地成为锯齿状的第1凸轮面40a,在旋转体40的下侧的面即前端面同样呈圆环状地形成有沿着周向连续地成为锯齿状的第2凸轮面40b。
在上凸轮形成构件41的与旋转体40的第1凸轮面40a相对的圆环状的端面也形成有沿着周向连续地成为锯齿状的第1固定凸轮面41a,在下凸轮形成构件42的与旋转体40的第2凸轮面40b相对的圆环状的端面也形成有沿着周向连续地成为锯齿状的第2固定凸轮面42a。形成于旋转体40的第1凸轮面40a以及第2凸轮面40b这各个凸轮面与形成于上凸轮形成构件41的第1固定凸轮面41a以及形成于下凸轮形成构件42的第2固定凸轮面42a这各个凸轮面以节距互相大致相同的方式形成。
图6的(A)示出了未对笔芯7施加书写压力时的状态下的旋转体40、上凸轮形成构件41以及下凸轮形成构件42的关系。在该状态下,形成于旋转体40的第2凸轮面40b在缓冲弹簧45的作用力下抵接于下凸轮形成构件42的第2固定凸轮面42a。此时,旋转体40的第1凸轮面40a和上凸轮形成构件41的第1固定凸轮面41a设定为在轴线方向上相对于凸轮的一个齿错开了半个相位(半个节距)的关系。
图6的(B)示出了对笔芯7施加了书写压力以利用自动铅笔1进行书写的初始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旋转体40伴随球夹头11的后退而使缓冲弹簧45收缩并后退。由此,旋转体40向上凸轮形成构件41的第1固定凸轮面41a侧移动。
接着,图6的(C)示出了对笔芯7进一步施加书写压力而旋转体40以与上凸轮形成构件41的第1固定凸轮面41a抵接的方式后退了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旋转体40的第1凸轮面40a与上凸轮形成构件41的第1固定凸轮面41a啮合。由此,旋转体40接受与第1凸轮面40a的一个齿的半个相位(半个节距)相当的旋转驱动。
此外,在图6和图7的旋转体40的中央部描绘的○标记用于表示旋转体40的旋转移动量。于是,在图6的(C)所示的状态下,旋转体40的第2凸轮面40b与下凸轮形成构件42的第2固定凸轮面42a设定为在轴线方向上相对于凸轮的一个齿错开了半个相位(半个节距)的关系。
接着,图7的(D)示出了结束利用自动铅笔1进行的书写而解除了对笔芯7的书写压力的初始的状态。在该情况下,旋转体40在缓冲弹簧45的作用力下前进。由此,旋转体40向下凸轮形成构件42侧移动。
接着,图7的(E)示出了旋转体40在缓冲弹簧45的作用力下以与下凸轮形成构件42的第2固定凸轮面42a抵接的方式前进了的状态。在该情况下,旋转体40的第2凸轮面40b与下凸轮形成构件42的第2固定凸轮面42a啮合。由此,旋转体40再次接受与第2凸轮面40b的一个齿的半个相位(半个节距)相当的旋转驱动。
因而,如在旋转体40的中央部描绘的○标记所示,伴随承受了书写压力的旋转体40在轴线方向上的往复运动、即前后移动,旋转体40接受与第1凸轮面40a和第2凸轮面40b的一个齿(1个节距)相当的旋转驱动,借助球夹头11,被该球夹头11把持着的笔芯7也同样地被旋转驱动。因而,利用旋转体40的由书写产生的在轴线方向上的一次前后移动,旋转体40接受与凸轮的一个齿对应的旋转运动,通过对此进行重复,从而笔芯7被依次旋转驱动。由此,能够防止笔芯7随着书写进行而不均匀地磨损,能够防止描线的粗细、描线的浓度较大程度地变化。
此外,承受缓冲弹簧45的作用力而将旋转体40向前方推出的转矩消除器44在其前端面与旋转体40的后端面之间产生滑动,从而防止旋转体40的旋转运动向缓冲弹簧45传递。即,利用转矩消除器44,防止旋转体40的旋转运动向缓冲弹簧45传递,由此,防止缓冲弹簧45的阻碍旋转体40的旋转动作的扭转复原(扭矩)产生。
如上所述,自动铅笔1具有球夹头11和旋转体40,利用球夹头11的前后移动进行笔芯7的解除和把持,从而构成为能够将笔芯7向前方送出,球夹头11构成为,以能够在把持着笔芯7的状态下绕中心轴线旋转的方式被保持在笔杆6内,并且,利用旋转体40在笔芯7的书写压力下借助球夹头11产生的前后移动,使旋转体40旋转,将旋转体40的旋转运动借助球夹头11向笔芯7传递。
参照图8至图10,说明笔芯送出机构和送出量调整机构。笔芯送出机构以接受旋转驱动机构30的旋转体40的旋转驱动力而将笔芯7向前方送出的方式发挥作用。
图8是拨盘凸轮构件50的立体图。在图8中,拨盘凸轮构件50以上方成为自动铅笔1的后侧的方式配置。拨盘凸轮构件50是形成为圆筒状的构件,其具有:把持部50a,其形成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多个槽作为防滑件;小径部50b,其在把持部50a的后方形成为直径比把持部50a小;凸缘部50c,其形成于小径部50b;两个嵌合突起50d,其形成于凸缘部50c的后端面;以及作为凸轮形成部的拨盘凸轮51,其形成于小径部50b的后端面。两个嵌合突起50d围绕中心轴线对称地配置。
拨盘凸轮51具有在小径部50b的后端面、即拨盘凸轮构件50的后端面形成的凹部。具体而言,拨盘凸轮51利用设于凹部的三个底面形成为阶梯状。凹部的最深的底面为第1凸轮底面51a,凹部的第二深的底面为第2凸轮底面51b,凹部的第三深的底面为第3凸轮底面51c。第1凸轮底面51a、第2凸轮底面51b以及第3凸轮底面51c这各个底面的长度、即沿着周向的长度大致相等。在小径部50b的后端面还围绕中心轴线对称地形成有相同的凹部、即拨盘凸轮51。实际上作为凸轮发挥功能的是形成于任一凹部的拨盘凸轮51,在组装时能够被任意选择。此外,小径部50b的后端面也作为后端凸轮面51d构成拨盘凸轮51的局部。
图9是导轨凸轮构件60的立体图,图10是导轨凸轮构件60的另一立体图。在图9中,导轨凸轮构件60以上方成为自动铅笔1的后侧的方式配置。导轨凸轮构件60是形成为环状的构件。在导轨凸轮构件60的前端面围绕中心轴线对称地形成有两个调整凹部60a。调整凹部60a各自包括沿着周向排列的四个嵌合凹部60b。
在导轨凸轮构件60的后端面形成有环状的周壁60c和形成于比周壁60c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面向后方的导轨凸轮61。导轨凸轮61具有平坦的环状凸轮面62和呈阶梯状形成于环状凸轮面62的凹部63。环状凸轮面62为相对于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凹部63由两个底面形成为阶梯状。凹部的较深的底面为第1底面63a,凹部的较浅的底面为第2底面63b。第1底面63a的长度、即沿着周向的长度长于第2底面63b的长度,并且,第1凸轮底面51a、第2凸轮底面51b以及第3凸轮底面51c这各个底面的长度大致相等。
图11是组合着的拨盘凸轮构件50和导轨凸轮构件60的立体图。在图11中,拨盘凸轮构件50和导轨凸轮构件60以上方成为自动铅笔1的后侧的方式配置。将环状的导轨凸轮构件60插入于拨盘凸轮构件50的小径部50b的后端部,并利用凸缘部50c卡定,从而进行组合。即,导轨凸轮构件60的前端面与拨盘凸轮构件50的凸缘部50c的后端面抵接。更详细而言,在拨盘凸轮构件50的凸缘部50c设置的嵌合突起50d各自与导轨凸轮构件60的调整凹部60a的任一嵌合凹部60b嵌合。因而,导轨凸轮构件60配置于拨盘凸轮构件50的径向外侧。
在将拨盘凸轮构件50和导轨凸轮构件60组合着的状态下,拨盘凸轮构件50的后端面在导轨凸轮构件60的环状凸轮面62的径向内侧以相邻的状态大致共面地配置。另外,拨盘凸轮构件50的拨盘凸轮51配置于导轨凸轮构件60的凹部63的附近。由此,拨盘凸轮构件50具体而言作为凸轮形成部的拨盘凸轮51、和导轨凸轮构件60具体而言导轨凸轮61更具体而言凹部63协作地在周向上构成一连串的、即环状的送出凸轮面70。
如图2所示,拨盘凸轮构件50和导轨凸轮构件60以组合着的状态配置于滑动件9的顶端部9a和中间部9b的外侧。拨盘凸轮构件50的局部的外周面和导轨凸轮构件60的外周面被笔头构件4覆盖。在笔头构件4的前端部内表面与拨盘凸轮构件50的凸缘部50c之间配置有O形环80。另外,由于凸轮抵接弹簧18对滑动件9向前方施力,因而滑动件9的抵接件9c维持与送出凸轮面70抵接着的状态。导轨凸轮构件60的后端面即周壁60c的顶面与前笔杆2的前端面抵接,从而拨盘凸轮构件50和导轨凸轮构件60向后方的移动被限制。另外,导轨凸轮构件60的外周面与笔头构件4的内周面卡合,导轨凸轮构件60的相对于笔头构件4以及笔杆6的旋转被限制。
通过使拨盘凸轮构件50和导轨凸轮构件60绕中心轴线相对地旋转,从而能够变更送出凸轮面70的形状。即,使用者一边用一只手把持笔杆6且用另一只手把持自笔杆6的前端突出的拨盘凸轮构件50的把持部50a,一边使拨盘凸轮构件50相对于笔杆6绕中心轴线旋转。由于导轨凸轮构件60相对于笔杆6卡合,因而拨盘凸轮构件50相对于导轨凸轮构件60绕中心轴线旋转。
拨盘凸轮构件50相对于导轨凸轮构件60的旋转以拨盘凸轮构件50的嵌合突起50d自导轨凸轮构件60的对应的一个嵌合凹部60b向相邻的嵌合凹部60b移动并嵌合的方式逐级地进行。因而,拨盘凸轮构件50相对于导轨凸轮构件60的绕中心轴线的旋转在导轨凸轮构件60的能够供拨盘凸轮构件50的嵌合突起50d移动的调整凹部60a的范围内逐级地进行。根据导轨凸轮构件60的供拨盘凸轮构件50的嵌合突起50d嵌合的嵌合凹部60b的位置,导轨凸轮构件60的导轨凸轮61具体而言凹部63、与拨盘凸轮构件50的拨盘凸轮51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其结果,能够变更送出凸轮面70的形状。拨盘凸轮构件50在O形环80的作用下对导轨凸轮构件60施力,在拨盘凸轮构件50的相对于导轨凸轮构件60的逐级的旋转时,能够得到卡扣感。关于送出凸轮面70的形状的变更,参照图12和图13进一步说明。
图12是表示送出量较大时的送出凸轮面70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送出量较小时的送出凸轮面70的示意图。图12和图13是将包含送出凸轮面70在内的围绕中心轴线的圆筒面在周向上展开而成的图,以示出拨盘凸轮构件50和导轨凸轮构件60的位置关系。在图12和图13中,上方为自动铅笔1的后侧。
参照图12,以导轨凸轮61的第1底面63a和拨盘凸轮51的第1凸轮底面51a在径向上排列的方式,将拨盘凸轮构件50相对于导轨凸轮构件60对位。换言之,构成为,以导轨凸轮61的第1底面63a和拨盘凸轮51的第1凸轮底面51a在径向上排列的方式,将拨盘凸轮构件50的嵌合突起50d与导轨凸轮构件60的嵌合凹部60b相对应。拨盘凸轮51的第1凸轮底面51a与导轨凸轮61的第1底面63a位于同一平面上,或拨盘凸轮51的第1凸轮底面51a配置于比第1底面63a略靠后方的位置。因而,拨盘凸轮51的第1凸轮底面51a或凹部63的第1底面63a、凹部63的第2底面63b、以及环状凸轮面62构成送出凸轮面70。此外,将送出凸轮面70的凹部63内的轴线方向上的台阶71(落差)的高度(高低差)设为台阶高度H。在图12中,台阶高度H为导轨凸轮61的环状凸轮面62与拨盘凸轮构件50的第1凸轮底面51a之间的距离、或导轨凸轮61的环状凸轮面62与凹部63的第1底面63a之间的距离。
参照图13,以导轨凸轮61的第1底面63a和拨盘凸轮51的第3凸轮底面51c在径向上排列的方式,将拨盘凸轮构件50相对于导轨凸轮构件60对位。拨盘凸轮51的后端凸轮面51d与导轨凸轮61的环状凸轮面62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因而,拨盘凸轮51的第3凸轮底面51c、后端凸轮面51d、以及环状凸轮面62构成送出凸轮面70。在图13中,台阶高度H为导轨凸轮61的环状凸轮面62与拨盘凸轮构件50的第3凸轮底面51c之间的距离。
同样地,能够以导轨凸轮61的第1底面63a和拨盘凸轮51的第2凸轮底面51b在径向上排列的方式,将拨盘凸轮构件50相对于导轨凸轮构件60对位。在该情况下,拨盘凸轮51的第2凸轮底面51b、凹部63的第2底面63b、以及环状凸轮面62构成送出凸轮面70。此时,台阶高度H为导轨凸轮61的环状凸轮面62与拨盘凸轮构件50的第2凸轮底面51b之间的距离。
同样地,能够以导轨凸轮61的第1底面63a和拨盘凸轮51的后端凸轮面51d在径向上排列的方式,将拨盘凸轮构件50相对于导轨凸轮构件60对位。在该情况下,拨盘凸轮51的后端凸轮面51d和环状凸轮面62构成送出凸轮面70。此时,由于拨盘凸轮51的后端凸轮面51d与导轨凸轮61的环状凸轮面62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因而台阶高度H为零。
旋转驱动机构30的旋转体40基于笔芯7的缓冲动作逐渐地驱动滑动件9旋转。即,在首先观察滑动件9的顶端部9a时,滑动件9绕中心轴线向右旋转。利用该旋转运动,滑动件9的抵接件9c一边与送出凸轮面70协作一边在周向上移动。对于抵接件9c与送出凸轮面70之间的关系以及笔芯7的送出,参照图14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送出凸轮面70与抵接件9c的顶端部的移动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14是相对于将包含送出凸轮面70在内的围绕中心轴线的圆筒面在周向上展开而成的结构示出了抵接件9c的顶端的移动的轨迹T的图,以示出送出凸轮面70的与抵接件9c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图14中,上方为自动铅笔1的后侧。
在图14中,以图12所示的送出凸轮面70的状态为例。在图14中,抵接件9c从左向右移动。更详细而言,如参照图6和图7所说明的那样,旋转体40在上凸轮形成构件41与下凸轮形成构件42之间沿着凸轮面一边前后移动一边旋转。因此,抵接件9c的顶端按照图14的箭头所示的轨迹T移动。
首先,抵接件9c沿着送出凸轮面70的环状凸轮面62移动。接着,抵接件9c在凸轮抵接弹簧18的作用力下被按压,而向凹部63内落入,并向前方移动,直到与拨盘凸轮51的第1凸轮底面51a抵接为止。即,滑动件9自环状凸轮面62进一步向前方移动与台阶71的台阶高度H对应的量。此时,配置于滑动件9的内部的保持夹头10也同样地向前方移动,因此,被保持夹头10保持的笔芯7被自球夹头11拉出,相对地自顶端管8送出与台阶高度H对应的量。因而,所送出的笔芯7的量、即送出量与台阶高度H相等。
接着,抵接件9c随着笔芯7的缓冲动作以越上阶梯状的凹部63、具体而言第2底面63b的方式移动,从而一边向后方移动一边再次返回到环状凸轮面62。接着,抵接件9c再次沿着送出凸轮面70的环状凸轮面62移动。根据以上的动作,抵接件9c沿着送出凸轮面70每绕行一周,就能够自顶端管8送出笔芯7。通过重复该动作,从而伴随书写动作,一边使笔芯7磨损,一边依次送出笔芯7。
主要的是,在笔芯送出机构中,构成为,抵接件9c根据旋转体40的旋转而沿着送出凸轮面70移动,利用滑动件9在抵接件9c向送出凸轮面70的台阶71落入时的前进动作,将被保持夹头10保持的笔芯7自球夹头11拉出。通过笔芯送出机构利用送出凸轮面70的台阶71,从而能够将旋转驱动机构30的旋转体40的旋转驱动力转换成笔芯7的送出动作。
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自动铅笔中,由于凸轮面以沿着周向逐渐上升的方式形成,因而,抵接件除了承受摩擦阻力以外,还承受克服弹簧的作用力的方向上的分力,而成为阻碍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的主要原因。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自动铅笔1中,由于环状凸轮面62相对于轴线方向垂直地形成,因而不承受克服凸轮抵接弹簧18的作用力的方向上的分力,旋转驱动机构30的旋转不会因此被阻碍。因而,能够实现动作可靠的精度较高的笔芯7的送出动作。
另外,自动铅笔1构成为,接受旋转驱动机构30的旋转体40的旋转驱动力,从而被球夹头11保持的笔芯7也被旋转驱动。因而,能够防止笔芯7随着书写的进行而磨损不均匀,其结果,能够防止描线的粗细、描线的浓度较大程度地变化。
另外,在送出量调整机构中,如上所述,仅通过使拨盘凸轮构件50和导轨凸轮构件60绕中心轴线相对地旋转,就能够变更送出凸轮面70的台阶71的台阶高度H。因而,能够更简便且准确地进行笔芯送出机构的笔芯7的送出量的调整。
若将由根据使用者而不同的书写压力、所利用的笔芯7的硬度等的不同引起的笔芯7的磨损的程度与笔芯7的送出量调整为大致一致,则无论书写动作如何,能够将笔芯7的自顶端管8的突出量始终保持为一定。其结果,在自动铅笔1中,能够利用一次揿动操作,长久地持续书写。优选以形成具有与超过了通常假定的笔芯7的磨损的程度的长度相当的台阶高度H的台阶71的方式构成拨盘凸轮51。由此,能够设定为与所有使用者的喜好对应的笔芯7的送出量。
具体而言,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台阶71的台阶高度H四级地变更为环状凸轮面62与第1凸轮底面51a之间的距离、环状凸轮面62与第2凸轮底面51b之间的距离、环状凸轮面62与第3凸轮底面51c之间的距离或环状凸轮面62与后端凸轮面51d之间的距离。例如,能够将各个台阶高度H设为0.15mm、0.10mm、0.05mm或0mm。因而,例如,对书写压力较强而笔芯7的磨损的程度更大的使用者而言,能够以台阶高度H成为0.15mm的方式对送出量调整机构进行调整,对书写压力较弱而笔芯7的磨损的程度更小的使用者而言,能够以台阶高度H成为0.05mm的方式对送出量调整机构进行调整。此外,对不喜欢笔芯7的自动送出而想通过自己进行揿动操作来送出笔芯7的使用者而言,能够以台阶高度H成为0mm(零)的方式对送出量调整机构进行调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拨盘凸轮51利用在后端面的凹部设置的三个底面形成为阶梯状,但也可以利用两个底面或四个以上的底面形成拨盘凸轮51。该情况下,能够根据底面的个数逐级地进行笔芯送出机构的笔芯7的送出量的调整。因而,底面的个数越多,则越能够以更细微的单位、例如以0.02mm的单位设定台阶高度H,因而,能够进行更细微的送出量的调整。另外,也可以在拨盘凸轮构件50的与送出凸轮面70的凹部63对应的凹部仅设置一个底面,将拨盘凸轮构件50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导轨凸轮构件60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在该情况下,通过使拨盘凸轮构件50相对于导轨凸轮构件60前后移动、即通过使拨盘凸轮构件50和导轨凸轮构件60相对地前后移动,从而能够变更台阶高度H。此时,也可以是,能够无级地变更台阶高度H。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台阶由一个阶梯形成,但只要能够得到相同的高低差且送出笔芯7即可,台阶也可以由多个阶梯形成。另外,只要能够得到相同的高低差且送出笔芯7即可,台阶也可以是平坦的斜面、曲面来代替阶梯。将在环状凸轮面形成高低差的结构统称为“落差”。
图15是表示另一送出凸轮面70的示意图。在图15中,上方为自动铅笔1的后侧。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与导轨凸轮61的凹部63协作地构成送出凸轮面70的作为凸轮形成部的拨盘凸轮51形成为阶梯状。然而,如图15所示,也可以将拨盘凸轮51形成为斜坡状或螺旋状这样的沿着周向的斜面51e。在该情况下,不利用拨盘凸轮构件50的嵌合突起50d与导轨凸轮构件60的嵌合凹部60b的嵌合而使拨盘凸轮构件50和导轨凸轮构件60绕中心轴线逐级地旋转,而是以能够无级地旋转的方式构成,从而能够无级地变更台阶71的台阶高度H。在该情况下,能够进行更细微的送出量的调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拨盘凸轮构件50作为第1凸轮构件为圆筒状的构件,但也可以为环状的构件。另外,导轨凸轮构件60作为第2凸轮构件为环状的构件,但也可以为圆筒状的构件。还可以在第1凸轮构件设置导轨凸轮61,在第2凸轮构件设置拨盘凸轮51。即,也可以是,环状或筒状的第1凸轮构件与配置于第1凸轮构件的径向外侧的环状或筒状的第2凸轮构件协作地构成送出凸轮面。
因而,也可以是,在第1凸轮构件和第2凸轮构件中的一者形成凹部,在第1凸轮构件和第2凸轮构件中的另一者形成凸轮形成部,凹部与凸轮形成部协作地构成送出凸轮面。还可以是,通过使第1凸轮构件和第2凸轮构件绕中心轴线相对地旋转,从而调整台阶的台阶高度。另外,还可以是,通过使第1凸轮构件和第2凸轮构件相对地前后移动,从而调整台阶的台阶高度。
利用送出量调整机构对笔芯送出机构的笔芯7的送出量进行了调整,但也可以省略送出量调整机构。即,也可以将具备送出凸轮面的凸轮构件安装于笔杆,该送出凸轮面具有相对于轴线方向垂直的环状凸轮面和设于环状凸轮面的轴线方向上的规定的台阶。这样的结构例如能够通过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省略拨盘凸轮构件50而仅具有导轨凸轮构件60的结构来实现。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环状凸轮面62为相对于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但也可以是在圆环状的端面以沿着周向逐渐上升的方式设置的斜坡状或螺旋状的凸轮面。
参照图16至图18,说明另一笔芯送出机构和送出量调整机构。笔芯送出机构以接受旋转驱动机构30的旋转体40的旋转驱动力而将笔芯7向前方送出的方式发挥作用。
图16是拨盘凸轮构件150的立体图。在图16中,拨盘凸轮构件150以上方成为自动铅笔1的后侧的方式配置。拨盘凸轮构件150是形成为圆筒状的构件,其具有:把持部150a,其在轴线方向上位于中央;小径部150b,其位于把持部150a的后方且形成为直径比把持部150a小;凸缘部150c,其形成于小径部150b的前方;两个嵌合突起150d,其形成于凸缘部150c的后端面;以及拨盘凸轮151,其形成于小径部150b的后端面。两个嵌合突起150d绕中心轴线对称地配置。把持部150a的前方形成为直径较小,以绕中心轴线对称的方式形成有自把持部150a向前方延伸的两个卡定突起150e。
拨盘凸轮151具有在圆环状的端面以沿着周向逐渐上升的方式设置的斜坡状或螺旋状这样的第1斜面151a和在第1斜面151a的出发点(低位置)与最终点(高位置)之间沿轴线方向设置的第1台阶151b。即,第1台阶151b是连接了第1斜面151a的出发点和最终点的结构。
图17是导轨凸轮构件160的立体图,图18是导轨凸轮构件160的另一立体图。在图17中,导轨凸轮构件160以上方成为自动铅笔1的后侧的方式配置。导轨凸轮构件160是形成为环状的构件。在导轨凸轮构件160的前端面,绕中心轴线对称地形成有两个调整凹部160a。调整凹部160a各自包括沿着周向以等间隔排列的成为相同深度的凹陷的六个第1嵌合凹部160b和成为浅于第1嵌合凹部160b的凹陷的一个第2嵌合凹部160c。
在导轨凸轮构件160的后端面形成有导轨凸轮161。导轨凸轮161具有在圆环状的端面以沿着周向逐渐上升的方式设置的斜坡状或螺旋状这样的作为环状凸轮面的第2斜面161a和在第2斜面161a的出发点(低位置)与最终点(高位置)之间沿轴线方向设置的第2台阶161b。即,第2台阶161b是连接了第2斜面161a的出发点和最终点的结构。导轨凸轮161的第2斜面161a为比拨盘凸轮151的第1斜面151a陡峭的梯度。导轨凸轮161的第2台阶161b的高度高于拨盘凸轮151的第1台阶151b的高度。
图19是组合着的拨盘凸轮构件150和导轨凸轮构件160的立体图,图20是组合着的拨盘凸轮构件150和导轨凸轮构件160的另一立体图。在图19和图20中,拨盘凸轮构件150和导轨凸轮构件160以上方成为自动铅笔1的后侧的方式配置。环状的导轨凸轮构件160向拨盘凸轮构件150的小径部150b的后端部插入并被凸缘部150c卡定,从而进行组合。即,导轨凸轮构件160的前端面与拨盘凸轮构件150的凸缘部150c的后端面抵接。更详细而言,在拨盘凸轮构件150的凸缘部150c设置的嵌合突起150d分别与导轨凸轮构件160的调整凹部160a中的任一者的第1嵌合凹部160b或第2嵌合凹部160c嵌合。因此,导轨凸轮构件160配置于拨盘凸轮构件150的径向外侧。在图19中,嵌合突起150d嵌合于与第2嵌合凹部160c相邻的第1嵌合凹部160b。另外,在图20中,嵌合突起150d嵌合于第2嵌合凹部160c。
在将拨盘凸轮构件150和导轨凸轮构件160组合着的状态下,拨盘凸轮构件150的拨盘凸轮151配置于导轨凸轮构件160的导轨凸轮161的附近。由此,拨盘凸轮151和导轨凸轮161协作地在周向上构成一连串的、即环状的送出凸轮面70。
如图2所示,拨盘凸轮构件150和导轨凸轮构件160以组合着的状态配置于滑动件9的顶端部9a和中间部9b的外侧。拨盘凸轮构件150的局部的外周面和导轨凸轮构件160的外周面被笔头构件4覆盖。在笔头构件4的前端部内表面与拨盘凸轮构件150的凸缘部150c之间配置有螺旋弹簧。另外,由于凸轮抵接弹簧18对滑动件9向前方施力,因而滑动件9的抵接件9c维持与送出凸轮面70抵接的状态。通过导轨凸轮构件160的后端面与前笔杆2的前端面抵接,从而拨盘凸轮构件150和导轨凸轮构件160向后方的移动被限制。另外,导轨凸轮构件160的外周面与笔头构件4的内周面卡合,从而限制导轨凸轮构件160的相对于笔头构件4以及笔杆6的旋转。
通过使拨盘凸轮构件150和导轨凸轮构件160绕中心轴线相对地旋转,从而能够变更送出凸轮面70的形状。即,使用者一边用一只手把持笔杆6且用另一只手把持自笔杆6的顶端突出的拨盘凸轮构件150的把持部150a,一边使拨盘凸轮构件150相对于笔杆6绕中心轴线旋转。由于导轨凸轮构件160相对于笔杆6卡合,因而拨盘凸轮构件150相对于导轨凸轮构件160绕中心轴线旋转。
拨盘凸轮构件150相对于导轨凸轮构件160的旋转以拨盘凸轮构件150的嵌合突起150d在导轨凸轮构件160的对应的相邻的第1嵌合凹部160b或第2嵌合凹部160c之间移动并嵌合的方式逐级地进行。因而,拨盘凸轮构件150相对于导轨凸轮构件160的绕中心轴线的旋转在导轨凸轮构件160的能够供拨盘凸轮构件150的嵌合突起150d移动的调整凹部160a的范围内逐级地进行。根据导轨凸轮构件160的供拨盘凸轮构件150的嵌合突起150d嵌合的第1嵌合凹部160b或第2嵌合凹部160c的位置,导轨凸轮构件160的导轨凸轮161与拨盘凸轮构件150的拨盘凸轮151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其结果,能够变更送出凸轮面70的形状。拨盘凸轮构件150被螺旋弹簧向导轨凸轮构件160施力,在拨盘凸轮构件150相对于导轨凸轮构件160的逐级的旋转时,能够得到卡扣感。关于送出凸轮面70的形状的变更,参照图21和图22进一步说明。
图21是表示图19的送出凸轮面70的示意图,图22是表示图20的送出凸轮面70的示意图。图21和图22是将包含送出凸轮面70在内的围绕中心轴线的圆筒面在周向上展开而成的图,以示出拨盘凸轮构件150和导轨凸轮构件160的位置关系。在图21和图22中,上方为自动铅笔1的后侧。
参照图21,以拨盘凸轮151的第1斜面151a与导轨凸轮161的第2斜面161a在径向上重叠地配置的方式,使拨盘凸轮构件150相对于导轨凸轮构件160对位。在图21中,在拨盘凸轮151的第1斜面151a和导轨凸轮161的第2斜面161a中,位于更后方、即图中位于更上方的一连串的面构成送出凸轮面70。即,第1斜面151a和第2斜面161a协作地构成送出凸轮面70。此外,在送出凸轮面70中,将由拨盘凸轮151的第1斜面151a和导轨凸轮161的第2台阶161b形成的轴线方向上的台阶71(落差)的高度(高低差)设为台阶高度H。
参照图22,与图21所示的送出凸轮面70相比较,以导轨凸轮161的第2斜面161a相对于拨盘凸轮151的第1斜面151a位于更靠后方的位置的方式,使拨盘凸轮构件150相对于导轨凸轮构件160对位。即,在图22中,如上所述,嵌合突起150d嵌合于成为与第1嵌合凹部160b相比较浅的凹陷的第2嵌合凹部160c。因而,导轨凸轮161相对于拨盘凸轮151配置于更靠后方的位置。另外,在嵌合突起150d在成为相同深度的凹陷的六个第1嵌合凹部160b之间移动的情况下,导轨凸轮161相对于拨盘凸轮151在轴线方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
若着眼于台阶高度H,则当嵌合突起150d嵌合于在调整凹部160a中最远离第2嵌合凹部160c的第1嵌合凹部160b时,台阶高度H最小。若嵌合突起150d嵌合于更靠近第2嵌合凹部160c的第1嵌合凹部160b,则台阶高度H根据拨盘凸轮151的第1斜面151a的倾斜度成比例地变大。即,当嵌合突起150d在相邻的第1嵌合凹部160b之间移动时,台阶高度H的变化量一定。当嵌合突起150d从图19所示的嵌合于与第2嵌合凹部160c相邻的第1嵌合凹部160b的状态向图20所示的嵌合于第2嵌合凹部160c的状态移动时,台阶高度H的变化量最大。
旋转驱动机构30的旋转体40基于笔芯7的缓冲动作逐渐驱动滑动件9旋转。即,在首先观察滑动件9的顶端部9a时,滑动件9绕中心轴线向右旋转。利用该旋转运动,滑动件9的抵接件9c一边与送出凸轮面70协作一边沿周向移动。即,滑动件9的抵接件9c以沿着构成送出凸轮面70的拨盘凸轮151的第1斜面151a或导轨凸轮161的第2斜面161a逐渐上升的方式移动。此时,滑动件9逐渐后退。
抵接件9c在到达台阶71时,在凸轮抵接弹簧18的作用力下被按压,而落入台阶71。即,滑动件9自导轨凸轮161的第2斜面161a向更前方移动与台阶71的台阶高度H相对应的量。此时,配置于滑动件9的内部的保持夹头10也同样地向前方移动,因此,被保持夹头10保持的笔芯7被自球夹头11拉出,而相对地自顶端管8送出与台阶高度H相对应的量。因而,所送出的笔芯7的量、即送出量与台阶高度H相等。
根据以上的动作,抵接件9c沿着送出凸轮面70每绕行一周,就能够自顶端管8送出笔芯7。通过重复该动作,伴随书写动作,一边使笔芯7磨损,一边依次送出笔芯7。
主要的是,在笔芯送出机构中,构成为,抵接件9c根据旋转体40的旋转而沿着送出凸轮面70移动,利用滑动件9在抵接件9c向送出凸轮面70的台阶71落入时的前进动作,将被保持夹头10保持的笔芯7自球夹头11拉出。笔芯送出机构利用送出凸轮面70的台阶71,从而能够将旋转驱动机构30的旋转体40的旋转驱动力转换成笔芯7的送出动作。将在送出凸轮面70形成高低差的结构统称为“落差”。
另外,自动铅笔1构成为,接受旋转驱动机构30的旋转体40的旋转驱动力,从而被球夹头11保持的笔芯7也被旋转驱动。因而,能够防止笔芯7随着书写的进行而磨损不均匀,其结果,能够防止描线的粗细、描线的浓度较大程度地变化。主要的是,旋转驱动机构30具有旋转体40,通过接受由被球夹头11把持的笔芯7所承受的书写压力产生的轴线方向上的后退动作以及由书写压力的解除产生的轴线方向上的前进动作,从而驱动旋转体40向一个方向旋转。
另外,在送出量调整机构中,如上所述,仅通过使拨盘凸轮构件150和导轨凸轮构件160绕中心轴线相对地旋转,就能够变更送出凸轮面70的台阶71的台阶高度H。因而,能够更简便且准确地进行笔芯送出机构的笔芯7的送出量的调整。
若将由根据使用者而不同的书写压力、所利用的笔芯7的硬度等的不同引起的笔芯7的磨损的程度与笔芯7的送出量调整为大致一致,则无论书写动作如何,都能够将笔芯7的自顶端管8的突出量始终保持为一定。其结果,在自动铅笔1中,能够利用一次揿动操作长久地持续书写。优选以形成具有与超过了通常假定的笔芯7的磨损的程度的长度相当的台阶高度H的台阶71的方式构成拨盘凸轮151。由此,能够设定为与所有使用者的喜好对应的笔芯7的送出量。
特别是,调整凹部160a具有成为浅于第1嵌合凹部160b的凹陷的第2嵌合凹部160c,因而,在拨盘凸轮构件150和导轨凸轮构件160的相对的规定的旋转位置,与其他的旋转位置相比,能够使拨盘凸轮构件150和导轨凸轮构件160在轴线方向上远离。换言之,拨盘凸轮构件150具有嵌合突起,导轨凸轮构件160具有能够与嵌合突起嵌合的多个嵌合凹部,多个嵌合凹部中的一者构成为在上述规定的旋转位置使拨盘凸轮构件150和导轨凸轮构件160在轴线方向上远离。其结果,能够不成比例地极端地调整台阶71的台阶高度H,能够使送出量极端地增加。例如,在用更强的书写压力进行书写的情况下,笔芯7的磨损量比通常的书写压力的情况下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使送出量极端地增加,从而能够利用一次揿动操作长久地持续书写。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拨盘凸轮构件150作为第1凸轮构件为圆筒状的构件,但也可以是环状的构件。另外,导轨凸轮构件160作为第2凸轮构件为环状的构件,但也可以是圆筒状的构件。也可以是,在第1凸轮构件设置导轨凸轮161,在第2凸轮构件设置拨盘凸轮151。即,也可以是,环状或筒状的第1凸轮构件与配置于第1凸轮构件的径向外侧的环状或筒状的第2凸轮构件协作地构成送出凸轮面。另外,还可以是,使第1凸轮构件和第2凸轮构件相对地前后移动、即在轴线方向上远离,从而调整台阶的台阶高度。
另外,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自动铅笔中,利用弹簧对滑动件向前方施力,以使抵接件可靠地与凸轮面抵接。因此,相比于具备旋转驱动机构而不具有笔芯送出机构的自动铅笔,需要高出与弹簧的作用力对应的量的书写压力。另外,抵接件被弹簧按压于凸轮面,因而在利用旋转驱动机构使滑动件旋转时产生摩擦阻力。因此,可能阻碍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另外,凸轮面以沿着周向逐渐上升的方式形成,因而除了摩擦阻力以外,克服弹簧的作用力的方向上的分力也成为阻碍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的主要原因。
相对于此,在自动铅笔1中,笔芯送出机构以不阻碍旋转驱动机构30的旋转的方式构成,以下详细叙述。
在自动铅笔1中,如上所述,凸轮抵接弹簧18的后端安装于中继构件12的凸缘部12a,凸轮抵接弹簧18的前端安装于滑动件9的后端部的内壁。另外,连结于旋转体40的中继构件12将旋转驱动机构30的旋转体40的旋转运动向把持着笔芯7的状态下的球夹头11传递,但不直接向滑动件9传递。即,滑动件9配置于中继构件12的前端部的外侧,但并不直接连结于中继构件12。代替于此,借助凸轮抵接弹簧18进行自旋转驱动机构30的旋转体40向滑动件9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
详细而言,凸轮抵接弹簧18以通过对滑动件9向前方施力从而使抵接件9c与凸轮面抵接的方式发挥功能,并且,凸轮抵接弹簧18还作为扭转弹簧(扭力弹簧)发挥功能。因此,在连结于旋转体40的中继构件12旋转时,在滑动件9绕中心轴线旋转时没有阻力或阻力较小的情况下,滑动件9也追随中继构件12的旋转而旋转。另一方面,在连结于旋转体40的中继构件12旋转时,在滑动件9绕中心轴线旋转时阻力较大的情况下,滑动件9不旋转,而在凸轮抵接弹簧18蓄积扭转方向上的弹性能量。具体而言,在图14的轨迹T中,在刚刚伴随抵接件9c在阶梯状的凹部63内向后方移动之后、即越上了第2底面63b之后的区域M,由抵接件9c与送出凸轮面70之间的摩擦阻力产生的摩擦力最大。
首先,当解除书写压力时,抵接件9c在凸轮抵接弹簧18的作用力下在M1点与第2底面63b抵接。此时,旋转驱动机构30为图6的(C)与图7的(D)之间的状态。
接着,旋转驱动机构30转移到图7的(E)(或图6的(A))的状态,旋转体40旋转。此时,由于滑动件9向后方移动了与越上第2底面63b的高度对应的量,因此,将凸轮抵接弹簧18压缩与第2底面63b的高度对应的量。当凸轮抵接弹簧18被压缩时,作为凸轮抵接弹簧18的作用力的反作用力,抵接件9c被以更强的力按压于第2底面63b。因而,抵接件9c与第2底面63b之间的摩擦力、即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增大。因此,即使旋转驱动机构30转移到图7的(E)的状态,抵接件9c也不会自M1点移动。换言之,滑动件9不旋转,而在凸轮抵接弹簧18上蓄积扭转方向上的弹性能量。
接着,在施加下一次的书写压力时,自图6的(A)的状态向图6的(B)的状态转移。此时,中继构件12借助笔芯7向后方移动,因而连结于中继构件12的凸轮抵接弹簧18相对地伸长,而凸轮抵接弹簧18的将抵接件9c向第2底面63b按压的作用力减轻。在该瞬间,由凸轮抵接弹簧18所蓄积的弹性能量的释放产生的扭转复原的扭矩超过抵接件9c与第2底面63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而使抵接件9c旋转。其结果,抵接件9c在第2底面63b的区域M克服摩擦力地滑动,到达M2点。由此,滑动件9旋转的相位与旋转体40旋转的相位再次一致,抵接件9c恢复到按照沿着旋转驱动机构30的凸轮面的轨迹T的运动。
在此,假设将区域M中的抵接件的行为应用于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自动铅笔,考虑借助中继构件直接连结有具有抵接件的滑动件的情况。当解除书写压力而利用凸轮抵接弹簧的作用力使抵接件在M1点与第2底面抵接时,由于增大了的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抵接件无法滑动到M2点。因而,连结于滑动件的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被阻碍,无法使笔芯充分地旋转。而且,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自动铅笔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自动铅笔1的环状凸轮面62相当的凸轮面为沿着周向逐渐上升的凸轮面。因而,抵接件一边使凸轮抵接弹簧压缩一边在凸轮面移动,因此,在抵接件与凸轮面之间,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进一步增大,而进一步阻碍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
考虑使用弹簧常数更小的螺旋弹簧作为凸轮抵接弹簧,而减小凸轮抵接弹簧的作用力,以在抵接件与凸轮面之间使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降低。然而,当使用作用力较小的凸轮抵接弹簧时,虽然不会阻碍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但在笔芯送出机构,送出笔芯的力减弱。其结果,还可能导致无法送出笔芯,因此需要是弹簧常数为一定程度的大小的螺旋弹簧。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自动铅笔1中,能够使用具有能够得到送出笔芯7的力或这以上的力的弹簧常数的螺旋弹簧作为凸轮抵接弹簧18。因而,在自动铅笔1中,无论是否以不阻碍旋转驱动机构30的旋转的方式构成,都能够实现动作可靠的精度较高的笔芯7的送出动作。而且,由于环状凸轮面62相对于轴线方向垂直地形成,因而不承受克服凸轮抵接弹簧18的作用力的方向上的分力,旋转驱动机构30的旋转不会因此被阻碍。
主要的是,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自动铅笔中,旋转驱动力的自旋转体向滑动件的传递借助刚体进行,相对于此,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自动铅笔1中,旋转驱动力的自旋转体40向滑动件9的传递借助作为螺旋弹簧的凸轮抵接弹簧18、即借助弹性构件进行。因而,如上所述,在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增大时,能够在弹性部件蓄积弹性能量,然后,在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降低时,能够释放弹性构件所蓄积的弹性能量。由此,不会阻碍旋转驱动机构30的旋转体40的旋转运动,而能够在适当的时刻使滑动件9和抵接件9c旋转运动。
此外,能够采用任意的结构和材料作为进行旋转驱动力的自旋转体40向滑动件9的传递的弹性构件,只要能够蓄积扭转方向上的弹性能量即可。因而,作为弹性构件,除了可以是扭转弹簧以外,例如还可以是筒状的弹性体。
附图标记说明
1、自动铅笔;2、前笔杆;3、后笔杆;4、笔头构件;5、内筒;6、笔杆;7、笔芯;8、顶端管;9、滑动件;9c、抵接件;10、保持夹头;11、球夹头;12、中继构件;13、紧固件;14、夹头主体部;15、夹头保持部;16、圆珠;17、螺旋弹簧;18、凸轮抵接弹簧;19、笔芯壳;20、揿动棒;21、螺旋弹簧;22、橡皮;23、揿动盖;30、旋转驱动机构;31、轴弹簧;40、旋转体;40a、第1凸轮面;40b、第2凸轮面;41、上凸轮形成构件;41a、第1固定凸轮面;42、下凸轮形成构件;42a、第2固定凸轮面;43、缸体构件;44、转矩消除器;45、缓冲弹簧;50、拨盘凸轮构件;50a、把持部;50b、小径部;50c、凸缘部;50d、嵌合突起;51、拨盘凸轮;51a、第1凸轮底面;51b、第2凸轮底面;51c、第3凸轮底面;51d、后端凸轮面;60、导轨凸轮构件;60a、调整凹部;60b、嵌合凹部;60c、周壁;61、导轨凸轮;62、环状凸轮面;63、凹部;63a、第1底面;63b、第2底面;70、送出凸轮面;71、台阶(落差);80、O形环。

Claims (13)

1.一种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
该自动铅笔具备:
球夹头,其容许笔芯的前进并阻止笔芯的后退;
旋转驱动机构,其具有旋转体,该旋转驱动机构接受由被所述球夹头把持的笔芯承受的书写压力产生的轴线方向上的后退动作和由书写压力的解除产生的轴线方向上的前进动作,而驱动所述旋转体向一个方向旋转;
送出凸轮面,其具有相对于轴线方向垂直的环状凸轮面和在所述环状凸轮面设置的轴线方向上的落差;以及
滑动件,其具有与所述送出凸轮面抵接的抵接件和保持笔芯的保持夹头,该滑动件接受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
该自动铅笔构成为,所述抵接件根据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而沿着所述送出凸轮面移动,利用所述滑动件在所述抵接件向所述落差落入时的前进动作,将被所述保持夹头保持的笔芯自所述球夹头拉出,
该自动铅笔构成为,通过调整所述落差的高度而调整笔芯的送出量,
该自动铅笔还具备环状或圆筒状的第1凸轮构件和在所述第1凸轮构件的径向外侧配置的环状或圆筒状的第2凸轮构件,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协作地构成所述送出凸轮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铅笔,其中,
在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中的一者形成有凹部,在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中的另一者形成有凸轮形成部,所述凹部和所述凸轮形成部协作地构成所述送出凸轮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铅笔,其中,
所述凸轮形成部形成为阶梯状或斜坡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铅笔,其中,
通过使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绕中心轴线相对地旋转,从而调整所述落差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铅笔,其中,
通过使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相对地前后移动,从而调整所述落差的高度。
6.一种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
该自动铅笔具备:
球夹头,其容许笔芯的前进并阻止笔芯的后退;
旋转驱动机构,其具有旋转体,该旋转驱动机构接受由被所述球夹头把持的笔芯承受的书写压力产生的轴线方向上的后退动作和由书写压力的解除产生的轴线方向上的前进动作,而驱动所述旋转体向一个方向旋转;
送出凸轮面,其具有环状凸轮面和在所述环状凸轮面设置的轴线方向上的落差;
滑动件,其具有与所述送出凸轮面抵接的抵接件和保持笔芯的保持夹头,该滑动件接受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
第1凸轮构件,其为环状或圆筒状;以及
第2凸轮构件,其为环状或圆筒状,配置于所述第1凸轮构件的径向外侧,
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协作地构成所述送出凸轮面,
该自动铅笔构成为,所述抵接件根据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而沿着所述送出凸轮面移动,利用所述滑动件在所述抵接件向所述落差落入时的前进动作,将被所述保持夹头保持的笔芯自所述球夹头拉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铅笔,其中,
该自动铅笔构成为,通过调整所述落差的高度而调整笔芯的送出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自动铅笔,其中,
在所述第1凸轮构件形成有第1斜面,在所述第2凸轮构件形成有第2斜面,所述第1斜面和所述第2斜面协作地构成所述送出凸轮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自动铅笔,其中,
通过使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绕中心轴线相对地旋转,从而调整所述落差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铅笔,其中,
在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的相对的规定的旋转位置,与其他的旋转位置相比,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在轴线方向上远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铅笔,其中,
所述第1凸轮构件具有嵌合突起,所述第2凸轮构件具有能够与所述嵌合突起嵌合的多个嵌合凹部,所述多个嵌合凹部中的一者构成为在所述规定的旋转位置使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在轴线方向上远离。
12.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自动铅笔,其中,
通过使所述第1凸轮构件和所述第2凸轮构件相对地前后移动,从而调整所述落差的高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3、6、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铅笔,其中,
该自动铅笔构成为,所述球夹头接受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从而笔芯旋转。
CN202080021206.6A 2018-12-13 2020-02-20 自动铅笔 Active CN1135739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3668 2018-12-13
JP2019086686A JP7262294B2 (ja) 2018-12-13 2019-04-26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19-086686 2019-04-26
PCT/JP2020/006910 WO2020217682A1 (ja) 2018-12-13 2020-02-20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3915A CN113573915A (zh) 2021-10-29
CN113573915B true CN113573915B (zh) 2023-01-31

Family

ID=71106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1206.6A Active CN113573915B (zh) 2018-12-13 2020-02-20 自动铅笔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884093B2 (zh)
EP (1) EP3960485A4 (zh)
JP (1) JP7262294B2 (zh)
KR (1) KR102560350B1 (zh)
CN (1) CN113573915B (zh)
TW (1) TWI818159B (zh)
WO (1) WO20202176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15881A (ja) * 2021-07-20 2023-02-01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23015864A (ja) * 2021-07-20 2023-02-01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8721A (en) * 1988-04-29 1989-06-13 Pentel Kabusiki Kaisha Automatic lead advance for mechanical pencils
WO2012014832A1 (ja) * 2010-07-28 2012-02-02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メカニカルペンシ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3664A (en) * 1975-12-18 1977-01-18 Kemal Butka Mechanical pencil with lead feed responsive to writing pressure
JPS59110679U (ja) * 1983-01-18 1984-07-26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ノツク式シヤ−プペンシル
JPH0872473A (ja) 1994-08-31 1996-03-19 Tombow Pencil Co Ltd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の芯送出機構
JPH08132782A (ja) 1994-11-08 1996-05-28 Tombow Pencil Co Ltd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の鉛芯保護構造
JPH10129182A (ja) * 1996-10-31 1998-05-19 Kotobuki Kk サイドノック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US7654763B2 (en) * 2006-06-05 2010-02-02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Mechanical pencil
US7806615B1 (en) * 2007-10-26 2010-10-05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Mechanical pencil
JP2009184298A (ja) * 2008-02-08 2009-08-20 Masaharu Taguchi 棒状物の繰り出し容器
JP4847487B2 (ja) 2008-03-26 2011-12-28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215281B2 (ja) * 2009-12-03 2013-06-19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738086B2 (ja) * 2011-06-20 2015-06-17 株式会社パイロッ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振出式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WO2012176636A1 (ja) 2011-06-21 2012-12-27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881104B2 (ja) * 2012-02-27 2016-03-09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6001907B2 (ja) * 2012-04-05 2016-10-05 ミクロ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6576136B2 (ja) * 2015-07-16 2019-09-18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7226419B2 (ja) * 2020-10-29 2023-02-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8721A (en) * 1988-04-29 1989-06-13 Pentel Kabusiki Kaisha Automatic lead advance for mechanical pencils
WO2012014832A1 (ja) * 2010-07-28 2012-02-02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メカニカルペンシ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17682A1 (ja) 2020-10-29
US20220184995A1 (en) 2022-06-16
EP3960485A1 (en) 2022-03-02
TW202100371A (zh) 2021-01-01
US11884093B2 (en) 2024-01-30
TWI818159B (zh) 2023-10-11
CN113573915A (zh) 2021-10-29
KR102560350B1 (ko) 2023-07-28
JP2020097210A (ja) 2020-06-25
JP7262294B2 (ja) 2023-04-21
KR20210113189A (ko) 2021-09-15
EP3960485A4 (en) 2023-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75195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CN113573915B (zh) 自动铅笔
US7850380B2 (en) Mechanical pencil
KR20140141621A (ko) 샤프 펜슬
JP7204467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TW202103977A (zh) 自動鉛筆
CN113557145A (zh) 自动铅笔
JP7296244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US20110103874A1 (en) Universal pencil mechanism
CN108621641B (zh) 按动式书写工具
WO2023002879A1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CN117545637A (zh) 自动铅笔
JP2023015865A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23015868A (ja) 筆記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