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3910A - 盒以及带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盒以及带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3910A
CN113573910A CN202080021477.1A CN202080021477A CN113573910A CN 113573910 A CN113573910 A CN 113573910A CN 202080021477 A CN202080021477 A CN 202080021477A CN 113573910 A CN113573910 A CN 113573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tridge
engaging portion
core
wind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14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3910B (zh
Inventor
佐佐木泰志
小菅晋作
石本章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0/01147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0189626A1/ja
Publication of CN113573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3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02Feed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32Detachable carriers or holders f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36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ortability, i.e. hand-held printers or laptop printers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收卷芯的直径的盒。该盒供被安装于带印刷装置中,并具备:盒壳体,其构成盒的外壳,并对印刷带、卷绕有印刷带的带芯、墨带以及收卷芯进行收纳;芯凹部,其被设置于盒壳体上,当被安装于盒安装部时,供芯凸部从安装方向纵深侧插入;盒侧第一卡合部以及盒侧第二卡合部,在芯凹部中插入有芯凸部时,通过与装置侧第一卡合部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卡合,而使转矩切换机构将状态从第二状态变化为第一状态,或者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

Description

盒以及带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收卷墨带(ink ribbon)的收卷芯的盒(cartridge)以及带(tape)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已知一种打印装置,其为以双筒结构的第一动力传递轴以及第二动力传递轴能够相对于中心轴而相互独立地旋转的方式设置的装置。对于第一动力传递轴,经由离合器弹簧而从驱动齿轮传递第一转矩,对于第二动力传递轴,经由其他的离合器弹簧而从驱动齿轮传递小于第一转矩的第二转矩。当对宽幅尺寸的墨带进行收纳的盒被安装在打印装置上时,第一动力传递轴与色带(ribbon)收卷卷轴卡合,通过第一转矩而使墨带被收卷在色带收卷卷轴上。当对窄幅尺寸的墨带进行收纳的盒被安装在打印装置上时,第二动力传递轴与色带收卷卷轴卡合,通过第二转矩而使墨带被收卷在色带收卷卷轴上。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271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现有的打印装置中,由于具备双筒结构的第一动力传递轴以及第二动力传递轴,因此,色带收卷卷轴的直径变大,从而盒会变得大型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盒供被安装于带印刷装置中,带印刷装置具备:盒安装部,其用于安装盒,盒具备收卷墨带的收卷芯;收卷转子,其在盒被安装于盒安装部时,与收卷芯卡合;芯凸部,其被设置于盒安装部上,并向盒的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装置侧卡合部,其相对于被设置于芯凸部上的开口部,而被设置于安装方向纵深侧;转矩切换机构,其具有设置有装置侧卡合部的切换执行器,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化,第一状态为将向收卷转子传递的转矩设为第一转矩的状态,第二状态为将向收卷转子传递的转矩设为小于第一转矩的第二转矩的状态,盒具备:盒壳体,其构成盒的外壳,并对印刷带、卷绕有印刷带的带芯、墨带以及收卷芯进行收纳;芯凹部,其被设置于盒壳体上,当盒被安装于盒安装部时,供芯凸部从安装方向纵深侧插入;盒侧卡合部,其在芯凹部中插入有芯凸部时,通过与装置侧卡合部卡合,而使转矩切换机构将状态从第二状态变化为第一状态,或者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
本发明的带印刷装置具备:盒安装部,其择一地安装第一盒和第二盒,第一盒和第二盒为墨带的宽度不同的盒,盒具备印刷带、带芯、墨带、收卷芯、盒壳体和芯凹部,在带芯上卷绕有印刷带,在收卷芯上收卷墨带,盒壳体收纳有印刷带、带芯、墨带以及收卷芯,芯凹部被设置于盒壳体上;收卷转子,其在盒被安装于盒安装部时,与收卷芯卡合;带阶梯的圆筒状的芯凸部,其被设置于盒安装部上,在盒被安装于盒安装部时,从盒的安装方向纵深侧插入至芯凹部中;装置侧卡合部,其相对于被设置于芯凸部上的开口部而被设置于安装方向纵深侧;转矩切换机构,其具有设置有装置侧卡合部的切换执行器,并在将向收卷转子传递的转矩设为第一转矩的第一状态和设为小于第一转矩的第二转矩的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化,第一盒以及第二盒的任意一方具备在被安装于盒安装部时与装置侧卡合部卡合的盒侧卡合部,转矩切换机构在第一盒以及第二盒中的具备盒侧卡合部的盒被安装于盒安装部时,通过盒侧卡合部与装置侧卡合部卡合,而将状态从第二状态变化为第一状态,或者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带盒被安装于盒安装部中的状态下的带印刷装置的图。
图2为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色带盒被安装于盒安装部中的状态下的带印刷装置的图。
图3为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带盒以及色带盒均未被安装于盒安装部中的状态下的带印刷装置的图。
图4为带盒以及色带盒均未被安装于盒安装部中的状态下的带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进给轮系的立体图。
图6为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进给轮系的图且表示可动齿轮与第一收卷齿轮啮合的状态的图。
图7为表示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进给轮系的图且表示可动齿轮从第一收卷齿轮脱离的状态的图。
图8为第一带盒的立体图。
图9为第二带盒的立体图。
图10为第一带盒的剖视图。
图11为从安装方向纵深侧观察第一带盒的图。
图12为表示芯凹部的第二带盒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3为表示芯凹部的第一带盒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4为带盒以及色带盒均未被安装于盒安装部中的状态下的带印刷装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5为第一带盒被安装于盒安装部中的状态下的带印刷装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6为第二带盒被安装于盒安装部中的状态下的带印刷装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7为围绕第一收卷转子的立体图。
图18为围绕第一收卷转子的分解图。
图19为第一转矩切换机构的立体图。
图20为去掉了第一切换执行器以及第二切换执行器的第一转矩切换机构的立体图。
图21为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安装了第一带盒时的第一转矩切换机构的图。
图22为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拆下了第一带盒时的第一转矩切换机构的图。
图23为表示设置有变形例所涉及的盒侧卡合部的芯凹部的第一带盒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带印刷装置以及盒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虽然在以下的附图中,显示XYZ正交坐标系,但这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不是对以下的实施方式进行任何限定。此外,表示各部的个数等的数值均仅为例示,而不是对以下的实施方式进行任何限定。
带印刷装置、带盒以及色带盒的概要
如图1至图3所示,带印刷装置1具备择一地安装带盒101以及色带盒201的盒安装部2。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带印刷装置1具备对盒安装部2进行开闭的安装部罩。
如图1所示,带盒101具备带芯102、第一压印辊103、第一放卷芯104、第一收卷芯105和第一盒壳体106。在带芯102上,卷绕有第一印刷带107。从带芯102放卷的第一印刷带107被从设置于第一盒壳体106的-X侧的周壁部上的带送出口108向第一盒壳体106外送出。在第一放卷芯104上,卷绕有第一墨带109。从第一放卷芯104放卷的第一墨带109被收卷在第一收卷芯105上。第一盒壳体106构成带盒101的外壳,并收纳了带芯102、第一压印辊103、第一放卷芯104、第一收卷芯105、第一印刷带107和第一墨带109。在第一盒壳体106上,在Z方向上贯穿地设置有第一头插穿孔111。
如图2所示,色带盒201具备第二压印辊203、第二放卷芯204、第二收卷芯205和第二盒壳体206。在第二放卷芯204上卷绕有第二墨带209。从第二放卷芯204放卷的第二墨带209被收卷在第二收卷芯205上。第二盒壳体206构成色带盒201的外壳,并收纳了第二压印辊203、第二放卷芯204、第二收卷芯205和第二墨带209。在第二盒壳体206上,在安装方向上贯穿地设置有第二头插穿孔211。此外,在第二盒壳体206中,设置有第二带路径212。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向第二带路径212导入从被设置于带印刷装置1外的带卷筒放卷出的第二印刷带。
另外,未使用状态的带卷筒中的第二印刷带的长度以及被收纳于未使用状态的色带盒201中的第二墨带209的长度并未被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长于被收纳于未使用状态的带盒101中的第一印刷带107的长度以及第一墨带109的长度。因此,例如,在一次制作大量的标签的情况下,将色带盒201安装在盒安装部2中。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盒安装部2被形成为+Z侧开放的凹状。在作为盒安装部2的底面即-Z侧的面的安装底面3上,以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头部4和芯凸部5。头部4具备印刷头6和头罩7,头罩7覆盖印刷头6的至少+X侧、-Y侧以及+Z侧。印刷头6为具备发热元件的热敏头。在带盒101被安装在盒安装部2中时,头罩7被插穿于第一头插穿孔111中,而对带盒101的安装进行引导。此外,在色带盒201被安装在盒安装部2中时,头罩7被插穿于第二头插穿孔211中,而对色带盒201的安装进行引导。另外,关于芯凸部5,将在后文叙述。
此外,在安装底面3上,从-X侧起依次以向+Z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压印轴8、第一收卷轴11、第一放卷轴9、第二放卷轴12和第二收卷轴13。
压印轴8被设置于印刷头6的+Y侧。与第一放卷轴9、第一收卷轴11、第二放卷轴12以及第二收卷轴13相比,压印轴8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的突出量较大。在带盒101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中时,压印轴8被插穿于第一压印辊103中,而与头罩7一起对带盒101的安装进行引导。此外,在色带盒201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中时,压印轴8被插穿于第二压印辊203中,而与头罩7一起对色带盒201的安装进行引导。另外,以下,将带盒101或者色带盒201的安装方向仅称为安装方向。安装方向与压印轴8的延伸方向即Z方向平行。此外,安装方向近前侧是指+Z侧,安装方向纵深侧是指-Z侧。
在压印轴8、第一放卷轴9、第一收卷轴11、第二放卷轴12以及第二收卷轴13上,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有压印转子14(参照图6)、第一放卷转子15、第一收卷转子16、第二放卷转子17以及第二收卷转子18。当带盒101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中时,被设置于带盒101中的第一压印辊103、第一放卷芯104以及第一收卷芯105分别与被设置于盒安装部2中的压印转子14、第一放卷转子15以及第一收卷转子16卡合。此外,当色带盒201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中时,被设置于色带盒201中的第二压印辊203、第二放卷芯204以及第二收卷芯205分别与被设置于盒安装部2中的压印转子14、第二放卷转子17以及第二收卷转子18卡合。对于压印转子14、第一放卷转子15、第一收卷转子16、第二放卷转子17以及第二收卷转子18,经由进给轮系19而传递进给电机20的旋转。
进给轮系
如图5至图7所示,进给轮系19具备电机侧轮系21、压印侧轮系22、色带侧轮系23、单向离合器单元24、放卷侧轮系25、第一收卷侧轮系26和第二收卷侧轮系27。
电机侧轮系21向压印侧轮系22以及色带侧轮系23传递进给电机20的旋转。压印侧轮系22向压印转子14传递经由电机侧轮系21而被输入的进给电机20的旋转。色带侧轮系23向单向离合器单元24传递经由电机侧轮系21而被输入的进给电机20的旋转。
单向离合器单元24根据进给电机20的旋转方向,将经由色带侧轮系23而被输入的进给电机20的旋转的传递目标切换为放卷侧轮系25、第一收卷侧轮系26以及第二收卷侧轮系27。即,在进给电机20向第一方向旋转时,单向离合器单元24将经由色带侧轮系23而被输入的进给电机20的旋转,不向放卷侧轮系25传递,而是向第一收卷侧轮系26以及第二收卷侧轮系27传递。因此,当进给电机20向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一放卷转子15以及第二放卷转子17不旋转,而第一收卷转子16以及第二收卷转子18旋转。另外,第一方向是指,在图6以及图7中成为顺时针的旋转的方向。当进给电机向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一收卷转子16以及第二收卷转子18成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旋转、即逆时针的旋转。
另一方面,当进给电机20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单向离合器单元24将经由色带侧轮系23而被输入的进给电机20的旋转,向放卷侧轮系25传递,而不向第一收卷侧轮系26以及第二收卷侧轮系27传递。因此,当进给电机20向第二方向旋转时,第一放卷转子15以及第二放卷转子17逆时针旋转,第一收卷转子16以及第二收卷转子18不旋转。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单向离合器单元24具备两个单向离合器。
放卷侧轮系25向第一放卷转子15以及第二放卷转子17传递经由单向离合器单元24而被输入的进给电机20的旋转。
第一收卷侧轮系26向第一收卷转子16传递经由单向离合器单元24而被输入的进给电机20的旋转。第一收卷侧轮系26具备经由单向离合器单元24而被输入进给电机20的旋转的第一收卷侧第一齿轮28、与第一收卷侧第一齿轮28啮合的第一收卷侧第二齿轮29、以及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为用于对向第一收卷转子16传递的转矩进行切换的机构。另外,关于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将在后文叙述。
第二收卷侧轮系27向第二收卷转子18传递经由单向离合器单元24而被输入的进给电机20的旋转。第二收卷侧轮系27具备经由单向离合器单元24而被输入进给电机20的旋转的第二收卷侧第一齿轮32、与第二收卷侧第一齿轮32啮合的第二收卷侧第二齿轮33、以及以与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同样的方式构成的第二转矩切换机构34。
带盒安装时的印刷处理
如图1所示,当带盒101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中时,被设置于带盒101中的第一压印辊103、第一放卷芯104以及第一收卷芯105分别与图3所示的被设置于盒安装部2中的压印转子14、第一放卷转子15以及第一收卷转子16卡合。由此,进给电机20的旋转能够传递至第一压印辊103、第一放卷芯104以及第一收卷芯105。
此外,当带盒101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中时,在被设置于带盒101上的第一头插穿孔111中,插穿有被设置于盒安装部2中的头部4。在带盒101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中后,当安装部罩被闭合时,通过头移动机构35(参照图5)而使印刷头6朝向压印轴8进行移动。由此,在印刷头6与第一压印辊103之间夹持第一印刷带107以及第一墨带109。
在该状态下,在进给电机20向第一方向旋转时,进给电机20的旋转经由进给轮系19而被传递至压印转子14以及第一收卷转子16,第一压印辊103向进给方向旋转,并且,第一收卷芯105向收卷方向旋转。在此,第一压印辊103的进给方向是指,第一压印辊103以第一印刷带107向带送出口108进给的方式进行旋转的方向。此外,第一收卷芯105的收卷方向是指,第一收卷芯105以从第一放卷芯104上放卷的第一墨带109被收卷在第一收卷芯105上的方式进行旋转的方向。换言之,在图1中,第一压印辊103的进给方向为顺时针旋转的方向,第一收卷芯105的收卷方向为逆时针旋转的方向。
此外,在进给电机20向第二方向旋转时,进给电机20的旋转经由进给轮系19而被传递至压印转子14以及第一放卷转子15,第一压印辊103向拉回方向旋转,并且,第一放卷芯104向卷回方向旋转。在此,第一压印辊103的拉回方向是指,第一压印辊103以向带送出口108进给的第一印刷带107被拉回的方式进行旋转的方向。此外,第一放卷芯104的卷回方向是指,第一放卷芯104以从第一放卷芯104放卷的第一墨带109卷回至第一放卷芯104的方式进行旋转的方向。换言之,在图1中,第一压印辊103的拉回方向以及第一放卷芯104的卷回方向均为逆时针旋转的方向。
带印刷装置1通过使进给电机20向第一方向旋转并且使印刷头6发热,从而在使第一印刷带107以及第一墨带109进给的同时将从省略了图示的键盘等输入的印刷信息印刷在第一印刷带107上。在印刷结束后,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带印刷装置1使被设置于盒安装部2与带排出口之间的剪切器进行切断动作,从而切断第一印刷带107的印刷完毕部分。此后,带印刷装置1通过使进给电机20向第二方向旋转,从而将第一印刷带107拉回,直到第一印刷带107的顶端来到印刷头6和第一压印辊103的夹持位置的附近。由此,能够缩短在接下来印刷的第一印刷带107的长度方向前方处产生的空白。
另外,带印刷装置1在色带盒201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中时以同样的方式实施印刷处理。即,带印刷装置1在使夹持在印刷头6与第二压印辊203之间的第二印刷带以及第二墨带209进给的同时对第二印刷带进行印刷。
带盒
对于带盒101,准备了第一带盒101a和第二带盒101b,如图8所示,第一带盒101a为,收纳有宽度较宽、例如宽度50mm的第一印刷带107以及第一墨带109的带盒,如图9所示,第二带盒101b为,收纳有宽度较窄、例如宽度36mm的第一印刷带107以及第一墨带109的带盒。另外,在图9中,省略了第一印刷带107以及第一墨带109的图示。以下,在无需对第一带盒101a和第二带盒101b进行区分的情况下,仅称为带盒101。第一带盒101a和第二带盒101b被大致同样地构成,关于共同的结构,以第一带盒101a的附图为代表来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带盒101具备近前侧芯支轴112,近前侧芯支轴112从第一盒壳体106的安装方向近前侧的壁部的内表面向安装方向纵深侧突出为大致圆筒状。此外,带盒101具备纵深侧芯支轴113,纵深侧芯支轴113从第一盒壳体106的安装方向纵深侧的壁部的内表面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为大致带阶梯的圆筒状。近前侧芯支轴112和纵深侧芯支轴113以在Z方向上相互对置的方式被设置。近前侧芯支轴112和纵深侧芯支轴113对带芯102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
在近前侧芯支轴112以及纵深侧芯支轴113的内部,设置有防反转弹簧114。防反转弹簧114例如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通过安装方向纵深侧的端部与带芯102卡合,从而在带盒101未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中的状态下,防止带芯102反向旋转。当带盒101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内时,在被设置于带盒101中的纵深侧芯支轴113的内部即后述的芯凹部115中,插入有被设置于盒安装部2中的芯凸部5。由此,被设置于近前侧芯支轴112以及纵深侧芯支轴113的内部的防反转弹簧114被压缩,防反转弹簧114和带芯102的卡合脱离,从而使带芯102能够自由旋转。
如图11所示,在第一盒壳体106的安装方向纵深侧的壁部的外表面上,芯凹部115以向安装方向近前侧陷入的方式被设置。芯凹部115通过纵深侧芯支轴113的内部空间而被构成。芯凹部115具备安装方向纵深侧的基座凹部116、和安装方向近前侧的插入凹部117。基座凹部116从第一盒壳体106的安装方向纵深侧的壁部的外表面起以大致圆形形状而陷入。插入凹部117从基座凹部116的底面起以直径小于基座凹部116的大致圆形形状而陷入。在基座凹部116内,设置有从插入凹部117的内周面向安装方向纵深侧突出的环状凸部118。
在此,在第一带盒101a和第二带盒101b中,基座凹部116内的结构不同。即,在第二带盒101b中,如图12所示,以使环状凸部118的外周面与基座凹部116的内周面之间连接的方式设置有-X侧的连接凸部119、+X侧的连接凹部121、-Y侧的第一连接部(省略图示)、+Y侧的第二连接部123。连接凸部119、连接凹部121、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123在基座凹部116的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被设置。这些连接凸部119、连接凹部121、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123的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将连接凸部119设为-Y侧,将连接凹部121设为+Y侧,将第一连接部设为+X侧,将第二连接部123设为-X侧。通过变更这些连接凸部119、连接凹部121、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123的配置,从而能够根据销售第二带盒101b的国家或地区,而例如利用于第一印刷带107的规格不同的情况下的识别等。
相对于此,如图13所示,在第一带盒101a中,四个盒侧卡合部124位于连接凸部119、连接凹部121、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123的安装方向纵深侧,并以从基座凹部116的内周面突出的方式被设置。即,在第一带盒101a和第二带盒101b中,在有无四个盒侧卡合部124这一点上不同。通过盒侧卡合部124被设置于基座凹部116的内周面,从而在第一带盒101a下落时也能够抑制盒侧卡合部124破损的情况。
四个盒侧卡合部124在基座凹部116的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被设置。盒侧卡合部124从基座凹部116的开口部附近朝向基座凹部116的底面而向安装方向近前侧延伸。将四个盒侧卡合部124中的-X侧的盒侧卡合部124称为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将+X侧的盒侧卡合部124称为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将-Y侧的盒侧卡合部124称为盒侧第三卡合部124c,将+Y侧的盒侧卡合部124称为盒侧第四卡合部124d。在无需对这些盒侧卡合部进行区分的情况下,仅称为盒侧卡合部124。如图11所示,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和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在从安装方向纵深侧观察时被设置于相对于芯凹部115的中心而相互点对称的位置。同样,盒侧第三卡合部124c和盒侧第四卡合部124d在从安装方向纵深侧观察时被设置于相对于芯凹部115的中心而相互点对称的位置。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与后述的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参照图15)对应设置,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与后述的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参照图15)对应设置。
芯凸部
如图3、图4以及图14所示,芯凸部5整体上被形成为大致带阶梯的圆筒状,并具备安装方向纵深侧的基座凸部36和安装方向近前侧的插入凸部37。基座凸部36从盒安装部2的底面起突出为大致圆筒状。插入凸部37从基座凸部36的顶端面起突出为直径小于基座凸部36的大致圆筒状。
在基座凸部36中,设置有四个基座开口部38。各个基座开口部38以将基座凸部36的顶端面和周面的角部切口的方式被形成。四个基座开口部38在基座凸部36的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被设置。以下,将四个基座开口部38中的-X侧的基座开口部38称为第一基座开口部38a,将+X侧的基座开口部38称为第二基座开口部38b,将-Y侧的基座开口部38称为第三基座开口部38c,将+Y侧的基座开口部38称为第四基座开口部38d。在无需对这些基座开口部进行区分的情况下,仅称为基座开口部38。如图3所示,第一基座开口部38a和第二基座开口部38b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被设置于,相对于芯凸部5的中心而相互点对称的位置。同样,第三基座开口部38c和第四基座开口部38d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被设置于,相对于芯凸部5的中心而相互点对称的位置。
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当带盒101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中时,被设置于盒安装部2中的芯凸部5相对于被设置于带盒101中的芯凹部115而从安装方向纵深侧插入。即,基座凸部36被插入至基座凹部116中,插入凸部37被插入至插入凹部117中。
在此,如图15所示,当第一带盒101a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中时,被设置于基座凹部116的内周面上的盒侧卡合部124经由基座开口部38而进入基座凸部36内。由此,四个盒侧卡合部124中的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以及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分别与后述的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卡合。此外,如图14所示,当第一带盒101a被从盒安装部2上拆下时,盒侧卡合部124经由基座开口部38而出至基座凸部36外。由此,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以及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分别从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脱离。
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当不具有盒侧卡合部124的第二带盒101b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上时,基座凹部116不与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卡合。
第一转矩切换机构
在第一带盒101a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中时,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用于将被传递至第一收卷转子16的转矩从第二转矩切换为大于第二转矩的第一转矩。即,当收纳有宽度较宽的第一墨带109的第一带盒101a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中时,被传递至第一收卷转子16的转矩通过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而被切换为大于第二转矩的第一转矩。因此,能够将在印刷头6与第一压印辊103之间与第一印刷带107一起被夹持的宽度较宽的第一墨带109从第一印刷带107上适当地剥下,并且进行收卷。另一方面,当收纳有宽度较窄的第一墨带109的第二带盒101b被安装时,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不从未安装有带盒101的状态进行转矩切换,被传递至第一收卷转子16的转矩成为小于第一转矩的第二转矩。因此,能够抑制宽度较窄的第一墨带109破损的情况。
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具备第一收卷齿轮41、第二收卷齿轮42、第一滑动弹簧43和第二滑动弹簧44。此外,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具备后述的可动齿轮46、两个切换执行器47、以及齿轮支承部48(参照图19以及图20)。
第一收卷齿轮41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第一收卷轴11上。即,第一收卷齿轮41位于与第一收卷转子16相比靠安装方向纵深侧,并被设置于与第一收卷转子16相同的轴上。第一收卷齿轮41经由第一滑动弹簧43而与第一收卷转子16连结,并使第一收卷转子16旋转。
第二收卷齿轮42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第一收卷轴11上。即,第二收卷齿轮42位于与第一收卷齿轮41相比靠安装方向纵深侧,并被设置于与第一收卷转子16相同的轴上。第二收卷齿轮42经由第二滑动弹簧44而与第一收卷齿轮41连结,并经由第一收卷齿轮41而使第一收卷转子16旋转。
第一滑动弹簧43被设置于第一收卷齿轮41与第一收卷转子16之间。第一滑动弹簧43将从第一收卷齿轮41传递至第一收卷转子16的转矩限制为第一转矩。第二滑动弹簧44被设置于第二收卷齿轮42与第一收卷齿轮41之间。第二滑动弹簧44将从第二收卷齿轮42传递至第一收卷齿轮41的转矩限制为小于第一转矩的第二转矩。另外,从第二收卷齿轮42传递至第一收卷齿轮41的转矩由于未超过第一转矩,因此,经由第一滑动弹簧43而被进一步传递至第一收卷转子16。另外,第一滑动弹簧43为“第一转矩限制器”的一个示例。第二滑动弹簧44为“第二转矩限制器”的一个示例。
可动齿轮46相对于第一收卷齿轮41卡合或脱离,与此相对,第一收卷侧第二齿轮29相对于第二收卷齿轮42始终啮合。因此,当可动齿轮46与第一收卷齿轮41啮合且进给电机20的旋转经由可动齿轮46而被输入至第一收卷齿轮41时,通过第一滑动弹簧43而将被传递至第一收卷转子16的转矩限制为第一转矩。另一方面,当可动齿轮46从第一收卷齿轮41脱离且进给电机20的旋转经由第二收卷齿轮42而被输入至第一收卷齿轮41时,通过第二滑动弹簧44而将被传递至第一收卷转子16的转矩限制为第二转矩。
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可动齿轮46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齿轮支承部48上,并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一收卷齿轮41而卡合或脱离。此外,可动齿轮46与第一收卷侧第一齿轮28始终啮合(参照图6以及图7)。
在各个切换执行器47中设置有装置侧卡合部49,装置侧卡合部49在第一带盒101a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中时与盒侧卡合部124卡合。在此,将两个装置侧卡合部49中的-X侧的装置侧卡合部49称为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将+X侧的装置侧卡合部49称为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在无需对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和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进行区分的情况下,仅称为装置侧卡合部49。此外,将两个切换执行器47中的设置有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的切换执行器47称为第一切换执行器47a,将设置有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的切换执行器47称为第二切换执行器47b。在无需对第一切换执行器47a和第二切换执行器47b进行区分的情况下,仅称为切换执行器47。
第一切换执行器47a以可转动的方式被设置于省略了图示的执行器轴上。第一切换执行器47a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被形成为大致“L”字状。在第一切换执行器47a的+Y侧的端部处,设置有供第一执行器轴(省略图示)插穿的第一执行器侧轴插穿部51。在第一切换执行器47a的+X侧的端部处,设置有向安装方向纵深侧突出的第一执行器侧卡合部52。第一执行器侧卡合部52与后述的支承部侧第一卡合部67卡合。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位于第一执行器侧轴插穿部51的-X侧且-Y侧,且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在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上,设置有以安装方向纵深侧称为-X侧的方式倾斜的第一卡合斜面54、和从第一卡合斜面54的安装方向纵深侧的端部向安装方向纵深侧延伸的第一工作面55。
第一切换执行器47a通过执行器弹簧56(参照图6)向顺时针转动的方向施力。执行器弹簧56的一端被卡挂在第一收卷侧第二齿轮29的支轴(省略图示)上,另一端被卡挂在第一切换执行器47a的+X侧的端部。作为执行器弹簧56,例如,能够使用扭转螺旋弹簧。另外,顺时针是指,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的顺时针。同样,逆时针是指,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的逆时针。
第二切换执行器47b以可转动的方式被设置于第二执行器轴(省略图示)上。第二切换执行器47b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被形成为大致三角形形状。在第二切换执行器47b的-Y侧的端部处,设置有供第二执行器轴插穿的第二执行器侧轴插穿部57。此外,在第二切换执行器47b中,设置有第二执行器侧卡合部58,第二执行器侧卡合部58位于第二执行器侧轴插穿部57的+X侧且+Y侧,并向安装方向纵深侧突出。第二执行器侧卡合部58与后述的支承部侧第二卡合部69卡合。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位于第二执行器侧轴插穿部57的-X侧且+Y侧,并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在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上,设置有以安装方向纵深侧成为+X侧的方式倾斜的第二卡合斜面61、和从第二卡合斜面61的安装方向纵深侧的端部向安装方向纵深侧延伸的第二工作面62。另外,也可以为,代替第一卡合斜面54以及第二卡合斜面61,而在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以及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上设置有斜面的结构。
如图14所示,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被设置于基座凸部36的内部。即,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分别相对于第一基座开口部38a以及第二基座开口部38b而被设置于安装方向纵深侧。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分别与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以及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对应设置。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在第一带盒101a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中时大致同时地分别与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以及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卡合。此外,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和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被设置于,相对于芯凸部5的中心而相互点对称的位置(参照图3)。
如图6、图7、图19以及图20所示,齿轮支承部48被构成为能够转动,以使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的可动齿轮46相对于第一收卷齿轮41而分离或连接。齿轮支承部48具备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和支承部弹簧65。
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以可转动的方式被设置于离合器轴45上(参照图5),离合器轴45被设置于与第二执行器轴大致相同的轴上。在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的+Y侧的端部处,以大致圆筒状而设置有供离合器轴45插穿的支承部侧第一轴插穿部66。在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的-Y侧的端部处,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有可动齿轮46。在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的大致中间部处,设置有支承部侧第一卡合部67。支承部侧第一卡合部67与上述的第一执行器侧卡合部52卡合。
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以可转动的方式被设置于离合器轴45上,在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的大致中间部处,以大致短圆筒状而设置有供离合器轴45插穿的支承部侧第二轴插穿部68。支承部侧第一轴插穿部66从安装方向纵深侧被插入至支承部侧第二轴插穿部68中。在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的+Y侧的端部处,设置有支承部侧第二卡合部69。支承部侧第二卡合部69与上述的第二执行器侧卡合部58卡合。
支承部弹簧65使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和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弹性地连接。支承部弹簧65被设置于离合器轴45上,一端被卡挂在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上,另一端被卡挂在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上。支承部弹簧65在固定了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的情况下,针对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而以顺时针转动的方式施力。作为支承部弹簧65,例如,能够使用扭转螺旋弹簧。另外,支承部弹簧65为“弹性部件”的一个示例。
第一转矩切换机构的状态变化
当第一带盒101a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中时,如上文所述,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以及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分别与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卡合(参照图15)。
此时,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按照第一卡合斜面54以及第一工作面55的顺序而与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卡合。由此,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被向+X侧按压。其结果为,如图21所示,第一切换执行器47a从图22所示的状态起克服执行器弹簧56的弹力而逆时针转动。此时,由于第一切换执行器47a的第一执行器侧卡合部52向+X侧移动,因此,在第一执行器侧卡合部52的-X侧与第一执行器侧卡合部52卡合的支承部侧第一卡合部67能够向+X侧移动。由此,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能够逆时针、即向被支承于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上的可动齿轮46靠近第一收卷齿轮41的方向转动。这样,在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与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卡合时,第一切换执行器47a通过逆时针转动,而允许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逆时针转动。
此外,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按照第二卡合斜面61以及第二工作面62的顺序而与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卡合。由此,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被向-X侧按压。其结果为,如图21所示,第二切换执行器47b从图22所示的状态起逆时针转动。此时,由于第二切换执行器47b的第二执行器侧卡合部58将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的支承部侧第二卡合部69向-X侧按压,因此,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逆时针转动。当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逆时针转动时,经由支承部弹簧65而与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弹性连接的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逆时针、即向被支承于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上的可动齿轮46靠近第一收卷齿轮41的方向转动。其结果为,如图6所示,可动齿轮46与第一收卷齿轮41啮合。这样,在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与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卡合时,第二切换执行器47b通过逆时针转动,而使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逆时针转动。
在此,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和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通过支承部弹簧65而被弹性地连接。因此,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从图22所示的状态起,逆时针转动啮合转动量θ,在可动齿轮46与第一收卷齿轮41啮合后,也相对于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克服支承部弹簧65的弹性力,能够逆时针进一步转动附加转动量α。在此,啮合转动量θ是指,为了可动齿轮46与第一收卷齿轮41啮合而所需的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的转动量的最小值。因此,如果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的转动量为啮合转动量θ以上,且为啮合转动量θ与附加转动量α的和(θ+α)以下,则可动齿轮46以适度的载荷被按压在第一收卷齿轮41上。因此,只要将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的转动量的设计值设定为大于θ且小于(θ+α)的值即可。由此,即使由于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等的尺寸偏差而使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的转动量发生偏差,只要其值为θ以上(θ+α)以下,就能够使可动齿轮46与第一收卷齿轮41适当地啮合。即,能够通过支承部弹簧65来吸收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等的尺寸偏差。
这样,当第一带盒101a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上时,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以及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分别与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卡合。由此,齿轮支承部48逆时针转动,可动齿轮46与第一收卷齿轮41啮合。其结果为,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将状态变化为进给电机20的旋转经由可动齿轮46而输入至第一收卷齿轮41的状态、即将被传递至第一收卷转子16的转矩设为第一转矩的第一状态。
接下来,对第一带盒101a拆下时的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的状态变化进行说明。当第一带盒101a被从盒安装部2上拆下时,如上文所述,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以及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分别从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脱离。
当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和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的卡合脱离时,从图21所示的状态起,如图22所示,第一切换执行器47a通过执行器弹簧56的弹性力而顺时针转动。由此,第一切换执行器47a的第一执行器侧卡合部52将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的支承部侧第一卡合部67向-X侧按压。因此,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顺时针、即向被支承于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上的可动齿轮46从第一收卷齿轮41分离的方向转动。其结果为,如图7所示,可动齿轮46从第一收卷齿轮41脱离。这样,在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从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脱离时,第一切换执行器47a通过顺时针转动,从而使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顺时针转动,阻止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逆时针转动。
当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顺时针转动时,经由支承部弹簧65而与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3弹性连接的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顺时针转动。由此,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的支承部侧第二卡合部69将第二切换执行器47b的第二执行器侧卡合部58向+X侧按压。此时,如上文所述,由于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与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的卡合脱离,从而使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能够向+X侧移动,即第二切换执行器47b能够顺时针转动。因此,第二切换执行器47b被向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按压,并顺时针转动。
这样,当第一带盒101a被从盒安装部2拆下时,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以及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分别从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脱离。由此,齿轮支承部48顺时针转动,可动齿轮46从第一收卷齿轮41脱离。其结果为,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将状态变化为进给电机20的旋转经由第二收卷齿轮42而输入至第一收卷齿轮41的状态、即将传递至第一收卷转子16的转矩设为第二转矩的第二状态。
另外,如上文所述,当第二带盒101b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时,连接凸部119以及连接凹部121未分别与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卡合(参照图16)。因此,当第二带盒101b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时,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保持第二状态,向第一收卷转子16传递的转矩保持第二转矩。
如以上的方式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带盒101a以及带印刷装置1,当第一带盒101a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中时,通过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以及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分别与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卡合,从而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将状态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进行变化。由此,向第一收卷转子16传递的转矩从第二转矩切换为第一转矩。因此,与第一收卷转子16为双筒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第一收卷芯105的直径,并能够使第一带盒101a小型化。此外,与第一收卷转子16为双筒结构的情况相比,第一收卷转子16相对于第一收卷轴11的松动量变小。因此,能够使第一收卷芯105的中心和第一收卷轴11的中心大致一致,因此,能够将第一墨带109适当地收卷在第一收卷芯105上。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带盒101a以及带印刷装置1,第一带盒101a和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并不是仅在一处卡合,而是在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以及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和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这两处卡合。因此,由卡合产生的负荷均衡地作用在第一带盒101a上,抑制了第一带盒101a相对于盒安装部2而倾斜的情况,能够提高第一印刷带107以及第一墨带109的运行性能。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以及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并未被限定于相对于芯凹部115的中心而被配置为点对称的结构,只要分别能够与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卡合即可。例如,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与芯凹部115的中心之间的尺寸、和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与芯凹部115的中心之间的尺寸也可以不同。此外,也可以为如下的结构,即,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芯凹部115的中心和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在从安装方向纵深侧观察时未被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即,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以及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只要在能够与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卡合的范围内,则可以隔着芯凹部115的中心而被对置配置。此外,在从安装方向纵深侧观察时,隔着芯凹部115的中心而被对置配置的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的形状和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的形状也可以不同。同样,关于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也并未被限定于相对于芯凸部5的中心而被配置为点对称的结构。此外,优选为,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被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按压的方向、与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被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按压的方向为彼此相反的方向。
其他的变形例
当然,未被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采用各种结构。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能够变更为如下的方式。
盒侧卡合部124未被限定于被形成在基座凹部116的内周面上的结构,只要能够与装置侧卡合部49卡合,则可以被设置于带盒101的任意的位置。例如,如图23所示,也可以为如下的结构,即,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以及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被设置于芯凹部115的边缘部,在从安装方向纵深侧观察时,一部分与芯凹部115重叠。即,盒侧卡合部124也可以为被设置于第一盒壳体106的安装方向纵深侧的外表面上的结构。另外,图23所示的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以及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为大致长方形板状,但该形状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为长圆形板状、半球状等。此外,盒侧卡合部124也可以为从基座凹部116的底面向安装方向纵深侧突出的结构。此时,盒侧卡合部124既可以与基座凹部116的内周面一体形成,也可以不一体形成。
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未被限定为在安装有带盒101时将状态从第二状态变化为第一状态的结构,也可以为在安装有带盒101时将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的结构,第一状态为,将向第一收卷转子16传递的转矩设为较大的第一转矩的状态,第二状态为,将向至第一收卷转子16传递的转矩设为较小的第二转矩的状态。
在该结构中,例如,将盒侧卡合部124设置在第二带盒101b上,而不设置在第一带盒101a上。此外,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具备锁止为可动齿轮46与第一收卷齿轮41啮合的状态的锁止部。而且,当第二带盒101b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中时,通过盒侧卡合部124与装置侧卡合部49卡合,而使锁止部的锁止脱离,可动齿轮46从第一收卷齿轮41脱离。此外,当第二带盒101b被从盒安装部2上拆下时,通过锁止部而锁止为可动齿轮46与第一收卷齿轮41啮合的状态。由此,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在第二带盒101b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内时将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此外,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在第二带盒101b被从盒安装部2上拆下时将状态从第二状态变化为第一状态。另一方面,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在第一带盒101a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上时还是第一状态。
带印刷装置1也可以为如下的结构,即,第一切换执行器47a以及第二切换执行器47b的一方具备被设置于第三基座开口部38c的安装方向纵深侧的装置侧第三卡合部,第一切换执行器47a以及第二切换执行器47b的另一方具备被设置于第四基座开口部38d的安装方向纵深侧的装置侧第四卡合部。即,带印刷装置1也可以为如下的结构,即,作为装置侧卡合部49,具备与盒侧第三卡合部124c对应设置的装置侧第三卡合部、和与盒侧第四卡合部124d对应设置的装置侧第四卡合部。换言之,带印刷装置1除了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将对置的两个装置侧卡合部49设置在+X侧以及-X侧之外,也可以设置在+Y侧以及-Y侧。
在该结构中,当第一带盒101a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中时,也通过盒侧第三卡合部124c以及盒侧第四卡合部124d分别与装置侧第三卡合部以及装置侧第四卡合部卡合,从而使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1将状态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进行变化。这样,第一带盒101a通过具备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盒侧第三卡合部124c以及盒侧第四卡合部124d,既能够与具备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的带印刷装置1相对应,也能够与具备装置侧第三卡合部以及装置侧第四卡合部的带印刷装置1相对应。因此,带印刷装置1既可以为作为装置侧卡合部49而具备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的结构,也可以为具备装置侧第三卡合部以及装置侧第四卡合部的结构,因此,能够提高装置侧卡合部49的配置的自由度。
另外,第一带盒101a也可以为如下的结构,即,作为具备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a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49b的带印刷装置1用,仅具备四个盒侧卡合部124中的盒侧第一卡合部124a以及盒侧第二卡合部124b。此外,第一带盒101a也可以为如下的结构,即,作为具备装置侧第三卡合部以及装置侧第四卡合部的带印刷装置1用,仅具备四个盒侧卡合部124中的盒侧第三卡合部124c以及盒侧第四卡合部124d。
装置侧卡合部49的数量并未被限定为两个,也可以为一个,还可以为三个以上。盒侧卡合部124的数量并未被限定为四个。例如,在装置侧卡合部49的数量为两个的情况下,盒侧卡合部124的数量只要为两个以上即可,进而,如果为一个盒侧卡合部124与两个装置侧卡合部49卡合的结构,则盒侧卡合部124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
带盒101也可以为如下的结构,即,代替形成有盒侧卡合部124的基座凹部116,而具备配件安装部,并在配件安装部上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设置有形成了盒侧卡合部124的基座凹部116的配件的结构。在该结构中,配件作为用于通过被安装于带盒101的配件安装部而与装置侧卡合部49卡合的调节装置而发挥功能。此时,也可以在盒安装部2上安装具备带盒101和被安装于带盒101的配件安装部上的配件的盒系统,或者,也可以设为在将配件预先安装在带印刷装置1的芯凸部5上后将带盒101安装在盒安装部2上的实施方式。此外,配件例如也可以设为如在安装方向纵深侧设置凸缘部并对第一盒壳体106的壁部的一部分进行补充那样的形状。
盒安装部2未被限定于带盒101和色带盒201被择一安装的结构,也可以为仅安装带盒101的结构。
此外,也可以为将上述的实施方式、变形例分别进行组合的结构。
附记
以下,对盒以及带印刷装置进行附记。
盒供被安装于带印刷装置中,带印刷装置具备:盒安装部,其用于安装盒,盒具备收卷墨带的收卷芯;收卷转子,其在盒被安装于盒安装部时,与收卷芯卡合;芯凸部,其被设置于盒安装部上,并向盒的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装置侧卡合部,其相对于被设置于芯凸部上的开口部,而被设置于安装方向纵深侧;转矩切换机构,其具有设置有装置侧卡合部的切换执行器,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化,第一状态为将向收卷转子传递的转矩设为第一转矩的状态,第二状态为将向收卷转子传递的转矩设为小于第一转矩的第二转矩的状态,盒具备:盒壳体,其构成盒的外壳,并对印刷带、卷绕有印刷带的带芯、墨带以及收卷芯进行收纳;芯凹部,其被设置于盒壳体上,当盒被安装于盒安装部时,供芯凸部从安装方向纵深侧插入;盒侧卡合部,其在芯凹部中插入有芯凸部时,通过与装置侧卡合部卡合,而使转矩切换机构将状态从第二状态变化为第一状态,或者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
根据该结构,当盒被安装于盒安装部时,通过盒侧卡合部与装置侧卡合部卡合,而使转矩切换机构将状态从第二状态变化为第一状态,或者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由此,向收卷转子传递的转矩从第二转矩切换为第一转矩,或者从第一转矩切换为第二转矩。因此,无需将收卷转子设为双筒结构,从而能够减小收卷芯的直径,进而能够使盒小型化。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作为装置侧卡合部,带印刷装置具备装置侧第一卡合部和装置侧第二卡合部,作为盒侧卡合部,盒具备盒侧第一卡合部和盒侧第二卡合部,盒侧第一卡合部与装置侧第一卡合部对应设置,盒侧第二卡合部与装置侧第二卡合部对应设置,盒侧第一卡合部和盒侧第二卡合部被设置为在从安装方向观察时相对于芯凹部的中心而点对称。
根据该结构,盒和转矩切换机构并不是仅在一处卡合,而是在盒侧第一卡合部以及装置侧第一卡合部、和盒侧第二卡合部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这两处卡合。并且,该两处卡合处被配置为相对于芯凹部的中心而点对称。因此,由卡合产生的负荷会均衡地作用在盒上,抑制了盒相对于盒安装部而倾斜的情况,并能够提高印刷带以及墨带的运行性能。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作为装置侧卡合部,其他的带印刷装置具备装置侧第三卡合部和装置侧第四卡合部,作为盒侧卡合部,盒具备盒侧第一卡合部、盒侧第二卡合部、盒侧第三卡合部和盒侧第四卡合部,盒侧第三卡合部与装置侧第三卡合部对应设置,盒侧第四卡合部与装置侧第四卡合部对应设置,盒侧第三卡合部和盒侧第四卡合部被设置为在从安装方向观察时相对于芯凹部的中心而点对称。
根据该结构,既能够与具备装置侧第一卡合部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的带印刷装置相对应,也能够与具备装置侧第三卡合部以及装置侧第四卡合部的带印刷装置相对应。因此,作为装置侧卡合部,带印刷装置既可以为具备装置侧第一卡合部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的结构,也可以为具备装置侧第三卡合部以及装置侧第四卡合部的结构,从而能够提高装置侧卡合部的配置的自由度。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盒侧卡合部被设置于芯凹部的内周面上。
根据该结构,当盒下落时,也能够抑制盒侧卡合部破损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盒侧卡合部被设置于芯凹部的边缘部,并且,在从安装方向观察时一部分与芯凹部重叠。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被设置于芯凹部的外侧的盒侧卡合部与装置侧卡合部卡合。
带印刷装置具备:盒安装部,其择一地安装第一盒和第二盒,第一盒和第二盒为墨带的宽度不同的盒,盒具备印刷带、带芯、墨带、收卷芯、盒壳体和芯凹部,在带芯上卷绕有印刷带,在收卷芯上收卷墨带,盒壳体收纳有印刷带、带芯、墨带以及收卷芯,芯凹部被设置于盒壳体上;收卷转子,其在盒被安装于盒安装部时,与收卷芯卡合;带阶梯的圆筒状的芯凸部,其被设置于盒安装部上,在盒被安装于盒安装部时,从盒的安装方向纵深侧插入至芯凹部中;装置侧卡合部,其相对于被设置于芯凸部上的开口部而被设置于安装方向纵深侧;转矩切换机构,其具有设置有装置侧卡合部的切换执行器,并在将向收卷转子传递的转矩设为第一转矩的第一状态和设为小于第一转矩的第二转矩的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化,第一盒以及第二盒的任意一方具备在被安装于盒安装部时与装置侧卡合部卡合的盒侧卡合部,转矩切换机构在第一盒以及第二盒中的具备盒侧卡合部的盒被安装于盒安装部时,通过盒侧卡合部与装置侧卡合部卡合,而将状态从第二状态变化为第一状态,或者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
根据该结构,当盒被安装于盒安装部中时,通过盒侧卡合部与装置侧卡合部卡合,而使转矩切换机构将状态从第二状态变化为第一状态,或者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由此,向收卷转子传递的转矩从第二转矩切换为第一转矩,或者从第一转矩切换为第二转矩。因此,无需将收卷转子设为双筒结构,从而能够减小收卷芯的直径,进而能够使盒小型化。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作为盒侧卡合部,第一盒以及第二盒的任意一方具备盒侧第一卡合部和盒侧第二卡合部,作为装置侧卡合部,带印刷装置包括装置侧第一卡合部和装置侧第二卡合部,装置侧第一卡合部与盒侧第一卡合部对应设置,装置侧第二卡合部与盒侧第二卡合部对应设置,装置侧第一卡合部和装置侧第二卡合部被设置为,在未安装盒的状态下,在从安装方向观察时,相对于芯凸部的中心而点对称。
根据该结构,盒和转矩切换机构并不是仅在一处卡合,而是在盒侧第一卡合部以及装置侧第一卡合部、和盒侧第二卡合部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这两处卡合。并且,该两处卡合处被配置为相对于芯凸部的中心而点对称。因此,由卡合产生的负荷会均衡地作用在盒上,抑制了盒相对于盒安装部而倾斜的情况,并能够提高印刷带以及墨带的运行性能。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转矩切换机构具有:第一收卷齿轮,其被设置于与收卷转子相同的轴上,并使收卷转子旋转;第二收卷齿轮,其被设置于与收卷转子相同的轴上,并在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的任意一个状态下均被输入进给电机的旋转,并经由第一收卷齿轮而使收卷转子旋转;第一转矩限制器,其将从第一收卷齿轮向收卷转子传递的转矩限制为第一转矩;第二转矩限制器,其将从第二收卷齿轮向第一收卷齿轮传递的转矩限制为第二转矩;可动齿轮,其被构成为相对于第一收卷齿轮而能够卡合或脱离,当盒侧卡合部与装置侧卡合部卡合时,切换执行器使可动齿轮与第一收卷齿轮啮合,当盒侧卡合部从装置侧卡合部脱离时,切换执行器使可动齿轮远离第一收卷齿轮。
根据该结构,通过盒侧卡合部与装置侧卡合部卡合,可动齿轮与第一收卷齿轮啮合,而使转矩切换机构将状态变化为进给电机的旋转经由可动齿轮而被输入至第一收卷齿轮的状态、即第一状态。另一方面,通过盒侧卡合部从装置侧卡合部脱离,可动齿轮从第一收卷齿轮脱离,从而使转矩切换机构将状态变化为进给电机的旋转经由第二收卷齿轮而被输入至第一收卷齿轮的状态、即第二状态。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转矩切换机构具有齿轮支承部,齿轮支承部被构成为能够转动,以使得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的可动齿轮相对于第一收卷齿轮而分离或连接,切换执行器具有:第一切换执行器,其设置有装置侧第一卡合部,当装置侧第一卡合部与盒侧第一卡合部卡合时,允许齿轮支承部向可动齿轮靠近第一收卷齿轮的方向转动,当装置侧第一卡合部从盒侧第一卡合部脱离时,阻止齿轮支承部向可动齿轮靠近第一收卷齿轮的方向转动;第二切换执行器,其设置有装置侧第二卡合部,当装置侧第二卡合部与盒侧第二卡合部卡合时,使齿轮支承部向可动齿轮靠近第一收卷齿轮的方向转动。
根据该结构,当盒侧第一卡合部以及盒侧第二卡合部分别与装置侧第一卡合部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卡合时,通过齿轮支承部向可动齿轮靠近第一收卷齿轮的方向转动,从而使转矩切换机构将状态变化为第一状态。另一方面,当盒侧第一卡合部以及盒侧第二卡合部从装置侧第一卡合部以及装置侧第二卡合部脱离时,通过齿轮支承部向可动齿轮远离第一收卷齿轮的方向转动,而使转矩切换机构将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齿轮支承部包括: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其被设置为能够转动,并对可动齿轮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其被设置为能够转动,并与第二切换执行器卡合;弹性部件,其将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和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弹性地连接。
根据该结构,即使由于装置侧第二卡合部等的尺寸偏差而使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的转动量发生偏差,也能够通过弹性部件来吸收该转动量的偏差。由此,能够使可动齿轮适当地与第一收卷齿轮啮合。
符号说明
1…带印刷装置;2…盒安装部;5…芯凸部;16…第一收卷转子;31…第一转矩切换机构;38…基座开口部;41…第一收卷齿轮;42…第二收卷齿轮;43…第一滑动弹簧;44…第二滑动弹簧;46…可动齿轮;47…切换执行器;47a…第一切换执行器;47b…第二切换执行器;48…齿轮支承部;49…装置侧卡合部;49a…装置侧第一卡合部;49b…装置侧第二卡合部;51…第一执行器侧轴插穿部;52…第一执行器侧卡合部;63…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4…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65…支承部弹簧;101…带盒;102…带芯;105…第一收卷芯;106…第一盒壳体;107…第一印刷带;109…第一墨带;115…芯凹部;124…盒侧卡合部;124a…盒侧第一卡合部;124b…盒侧第二卡合部;124c…盒侧第三卡合部;124d…盒侧第四卡合部。

Claims (10)

1.一种盒,其供被安装于带印刷装置中,所述带印刷装置具备:
盒安装部,其用于安装盒,所述盒具备收卷墨带的收卷芯;
收卷转子,其在所述盒被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时,与所述收卷芯卡合;
芯凸部,其被设置于所述盒安装部上,并向所述盒的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
装置侧卡合部,其相对于被设置于所述芯凸部上的开口部,而被设置于所述安装方向纵深侧;
转矩切换机构,其具有设置有所述装置侧卡合部的切换执行器,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化,所述第一状态为将向所述收卷转子传递的转矩设为第一转矩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将向所述收卷转子传递的转矩设为小于所述第一转矩的第二转矩的状态,
所述盒的特征在于,具备:
盒壳体,其构成所述盒的外壳,并对印刷带、卷绕有所述印刷带的带芯、所述墨带以及所述收卷芯进行收纳;
芯凹部,其被设置于所述盒壳体上,当所述盒被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时,供所述芯凸部从所述安装方向纵深侧插入;
盒侧卡合部,其在所述芯凹部中插入有所述芯凸部时,通过与所述装置侧卡合部卡合,而使所述转矩切换机构将状态从所述第二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一状态,或者从所述第一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二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印刷装置具备装置侧第一卡合部和装置侧第二卡合部,以作为所述装置侧卡合部,
所述盒具备盒侧第一卡合部和盒侧第二卡合部,以作为所述盒侧卡合部,所述盒侧第一卡合部与所述装置侧第一卡合部对应设置,所述盒侧第二卡合部与所述装置侧第二卡合部对应设置,
所述盒侧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盒侧第二卡合部被设置为在从所述安装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所述芯凹部的中心而点对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其他的所述带印刷装置具备装置侧第三卡合部和装置侧第四卡合部,以作为所述装置侧卡合部,
所述盒具备所述盒侧第一卡合部、所述盒侧第二卡合部、盒侧第三卡合部和盒侧第四卡合部,以作为所述盒侧卡合部,所述盒侧第三卡合部与所述装置侧第三卡合部对应设置,所述盒侧第四卡合部与所述装置侧第四卡合部对应设置,
所述盒侧第三卡合部和所述盒侧第四卡合部被设置为在从所述安装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所述芯凹部的中心而点对称。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侧卡合部被设置于所述芯凹部的内周面上。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侧卡合部被设置于所述芯凹部的边缘部,并且,在从所述安装方向观察时一部分与所述芯凹部重叠。
6.一种带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盒安装部,其择一地安装第一盒和第二盒,所述第一盒和所述第二盒为墨带的宽度不同的盒,所述盒具备印刷带、带芯、所述墨带、收卷芯、盒壳体和芯凹部,在所述带芯上卷绕有所述印刷带,在所述收卷芯上收卷所述墨带,所述盒壳体收纳有所述印刷带、所述带芯、所述墨带以及所述收卷芯,所述芯凹部被设置于所述盒壳体上;
收卷转子,其在所述盒被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时,与所述收卷芯卡合;
带阶梯的圆筒状的芯凸部,其被设置于所述盒安装部上,在所述盒被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时,从所述盒的安装方向纵深侧插入至所述芯凹部中;
装置侧卡合部,其相对于被设置于所述芯凸部上的开口部,而被设置于所述安装方向纵深侧;
转矩切换机构,其具有设置有所述装置侧卡合部的切换执行器,并在将向所述收卷转子传递的转矩设为第一转矩的第一状态和设为小于所述第一转矩的第二转矩的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化,
所述第一盒以及所述第二盒的任意一方具备在被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时与所述装置侧卡合部卡合的盒侧卡合部,
所述转矩切换机构在所述第一盒以及所述第二盒中的具备所述盒侧卡合部的所述盒被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时,通过所述盒侧卡合部与所述装置侧卡合部卡合,而将状态从所述第二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一状态,或者从所述第一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二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盒以及所述第二盒的任意一方具备盒侧第一卡合部和盒侧第二卡合部,以作为所述盒侧卡合部,
所述带印刷装置包括装置侧第一卡合部和装置侧第二卡合部,以作为所述装置侧卡合部,所述装置侧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盒侧第一卡合部对应设置,所述装置侧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盒侧第二卡合部对应设置,
所述装置侧第一卡合部和所述装置侧第二卡合部被设置为,在未安装所述盒的状态下,在从所述安装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所述芯凸部的中心而点对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矩切换机构具有:
第一收卷齿轮,其被设置于与所述收卷转子相同的轴上,并使所述收卷转子旋转;
第二收卷齿轮,其被设置于与所述收卷转子相同的轴上,并在所述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二状态的任意一个状态下均被输入进给电机的旋转,并经由所述第一收卷齿轮而使所述收卷转子旋转;
第一转矩限制器,其将从所述第一收卷齿轮向所述收卷转子传递的转矩限制为所述第一转矩;
第二转矩限制器,其将从所述第二收卷齿轮向所述第一收卷齿轮传递的转矩限制为所述第二转矩;
可动齿轮,其被构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一收卷齿轮而能够卡合或脱离,
当所述盒侧卡合部与所述装置侧卡合部卡合时,所述切换执行器使所述可动齿轮与所述第一收卷齿轮啮合,当所述盒侧卡合部从所述装置侧卡合部脱离时,所述切换执行器使所述可动齿轮远离所述第一收卷齿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矩切换机构具有齿轮支承部,所述齿轮支承部被构成为能够转动,以使得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的所述可动齿轮相对于所述第一收卷齿轮而分离或连接,
所述切换执行器具有:
第一切换执行器,其设置有所述装置侧第一卡合部,当所述装置侧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盒侧第一卡合部卡合时,允许所述齿轮支承部向所述可动齿轮靠近所述第一收卷齿轮的方向转动,当所述装置侧第一卡合部从所述盒侧第一卡合部脱离时,阻止所述齿轮支承部向所述可动齿轮靠近所述第一收卷齿轮的方向转动;
第二切换执行器,其设置有所述装置侧第二卡合部,当所述装置侧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盒侧第二卡合部卡合时,使所述齿轮支承部向所述可动齿轮靠近所述第一收卷齿轮的方向转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支承部包括:
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其被设置为能够转动,并对所述可动齿轮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
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其被设置为能够转动,并与所述第二切换执行器卡合;
弹性部件,其将所述第一执行器侧支承部件和所述第二执行器侧支承部件弹性地连接。
CN202080021477.1A 2019-03-19 2020-03-16 盒以及带印刷装置 Active CN1135739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1755 2019-03-19
JP2019051755 2019-03-19
JP2019144704A JP7287860B2 (ja) 2019-03-19 2019-08-06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019-144704 2019-08-06
PCT/JP2020/011479 WO2020189626A1 (ja) 2019-03-19 2020-03-16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3910A true CN113573910A (zh) 2021-10-29
CN113573910B CN113573910B (zh) 2023-07-25

Family

ID=72641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1477.1A Active CN113573910B (zh) 2019-03-19 2020-03-16 盒以及带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287860B2 (zh)
KR (1) KR20210134028A (zh)
CN (1) CN113573910B (zh)
TW (1) TWI725776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3266A (en) * 1981-10-09 1985-08-06 Nippon Electric Co., Ltd. Inked ribbon cartridge for an impact serial printer
JPS63221074A (ja) * 1987-03-11 1988-09-14 Hitachi Ltd 熱転写プリンタ
US5622440A (en) * 1994-06-14 1997-04-22 Minolta Co., Ltd. Ink film cassette having a torque applying device therein
JPH1058803A (ja) * 1996-08-27 1998-03-03 Casio Comput Co Ltd テープ巻取装置
US6082912A (en) * 1999-01-29 2000-07-0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Thermal printer with a mode changing gear
US6394675B1 (en) * 1999-08-12 2002-05-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CN1649740A (zh) * 2002-05-08 2005-08-03 Zih公司 带有缩回松弛色带功能的热色带盒或卷轴
CN1840357A (zh) * 2005-03-28 2006-10-04 索尼株式会社 旋转转距调整装置、墨带输送装置及打印机
CN101077664A (zh) * 2006-05-23 2007-11-28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墨带盒及使用墨带盒的打印机
JP2008508115A (ja) * 2004-07-30 2008-03-21 ダイモ カセットの固定及び排出構成
CN101239542A (zh) * 2007-02-08 2008-08-13 诚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抽拉的色带托盘及使用此色带托盘的打印机
JP2014104743A (ja) * 2012-11-30 2014-06-09 Nidec Sankyo Corp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インク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装置
US20150283836A1 (en) * 2014-03-24 2015-10-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cartridge
CN205836284U (zh) * 2015-07-13 2016-12-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色带盒
CN107020847A (zh) * 2012-11-30 2017-08-0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7405936A (zh) * 2015-03-19 2017-11-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盒
US20180044128A1 (en) * 2015-02-23 2018-02-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tape printing system
CN108724992A (zh) * 2017-04-13 2018-11-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带收卷机构和带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66555B2 (ja) 1993-01-29 2000-07-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巻取り機構
GB0706786D0 (en) * 2007-04-05 2007-05-16 Dymo Nv Label printer
CN102164735A (zh) * 2009-01-23 2011-08-24 Eos有限公司电镀光纤系统 用于再利用来自用于生成式制造三维物品的设备的剩余粉末的方法和系统
JP6397719B2 (ja) * 2014-10-16 2018-09-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7069706B2 (ja) * 2017-04-13 2022-05-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リボン巻取り機構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3266A (en) * 1981-10-09 1985-08-06 Nippon Electric Co., Ltd. Inked ribbon cartridge for an impact serial printer
JPS63221074A (ja) * 1987-03-11 1988-09-14 Hitachi Ltd 熱転写プリンタ
US5622440A (en) * 1994-06-14 1997-04-22 Minolta Co., Ltd. Ink film cassette having a torque applying device therein
JPH1058803A (ja) * 1996-08-27 1998-03-03 Casio Comput Co Ltd テープ巻取装置
US6082912A (en) * 1999-01-29 2000-07-0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Thermal printer with a mode changing gear
US6394675B1 (en) * 1999-08-12 2002-05-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CN1649740A (zh) * 2002-05-08 2005-08-03 Zih公司 带有缩回松弛色带功能的热色带盒或卷轴
JP2008508115A (ja) * 2004-07-30 2008-03-21 ダイモ カセットの固定及び排出構成
CN1840357A (zh) * 2005-03-28 2006-10-04 索尼株式会社 旋转转距调整装置、墨带输送装置及打印机
CN101077664A (zh) * 2006-05-23 2007-11-28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墨带盒及使用墨带盒的打印机
CN101239542A (zh) * 2007-02-08 2008-08-13 诚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抽拉的色带托盘及使用此色带托盘的打印机
JP2014104743A (ja) * 2012-11-30 2014-06-09 Nidec Sankyo Corp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インク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装置
CN107020847A (zh) * 2012-11-30 2017-08-0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150283836A1 (en) * 2014-03-24 2015-10-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cartridge
US20180044128A1 (en) * 2015-02-23 2018-02-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tape printing system
CN107405936A (zh) * 2015-03-19 2017-11-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盒
CN205836284U (zh) * 2015-07-13 2016-12-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色带盒
CN108724992A (zh) * 2017-04-13 2018-11-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带收卷机构和带印刷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穆大明,陈永红: "打印机色带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no. 04, pages 51 - 53 *
赵继文,薛珉: "针式打印机故障检修──第九讲:机械故障和彩色打印故障的分析与检修", 电子计算机与外部设备, no. 0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5175A (zh) 2020-10-01
JP2020157750A (ja) 2020-10-01
TWI725776B (zh) 2021-04-21
CN113573910B (zh) 2023-07-25
JP7287860B2 (ja) 2023-06-06
KR20210134028A (ko) 2021-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21510B2 (en) Ink sheet cartridge and exchangeable ink-sheet set mounted on the ink sheet cartridge
US7699549B2 (en) Ink ribbon cartridge
US20170190195A1 (en) Tape cartridge
US20040062586A1 (en) Ribbon cassette with ink ribbon slack prevention mechanism
US5897256A (en) Ink ribbon cartridge retention device for a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8724992B (zh) 墨带收卷机构和带印刷装置
CN113573910A (zh) 盒以及带印刷装置
JP7322638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用カセット
JP7272030B2 (ja) リボン送り機構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WO2020189626A1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JP7347117B2 (ja) 印刷装置
CN113386478B (zh) 墨盒
JP2018176714A (ja) リボン巻取り機構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020151918A (ja) リボン送り機構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US11633971B2 (en) Ribbon reeling mechanism and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JP7484513B2 (ja) リボン巻取り機構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CN112109461B (zh) 收纳体以及带印刷系统
CN110316619B (zh) 收卷装置以及打印装置
EP3991980B1 (en) System of printer and cassette
CN116728986A (zh) 带盒、带卷筒以及带盒组
JP2019151064A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
CN116728982A (zh) 带盒、带卷筒以及带盒组
JP2022101043A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04947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